為什麼有人開著空調還要開著窗?
這個問題已經困擾我們老闆多年,從剛來中國到現在近十年間,一直困擾著他的就是中國人會在開空調的時候同時還會開窗。被問到竟也啞口無言以對,只好在此發問。
------------------------------------2013-8-12 更新------------------------------------------------------
反對@蘇莉安 拿韓國風扇使用的例子來諷刺的國人的空調使用習慣的答案
原因:目前中國還沒有完全普及開"空調"的概念。
理由:
1、大家對空調的概念僅限於家里使用的分體機;
2、大家在逛商場、工作的時候有沒有想過,這座商場/寫字樓沒有空調外機,為什麼會有空調?
3、地下車庫送排風的設計也屬於空調的範疇,可是又有多少人了解?
反對@yskin 嘲諷的「有些人」矯情的答案。空調本身就是為了人的「感受」而發明的,我為啥不能根據我的感受去彌補空調帶來的不好的地方。
室內悶=威脅健康,開著窗戶開空調=浪費電,兩相比較下,我也會選擇開著窗戶開空調。
具體回答一下為什麼開空調的同時有些人要開著窗:----------------------------------------------------------------------------------------------------------------
拿比較複雜的大家工作的寫字樓的中央空調為例說明
(個別辦公場用分體機空調的請參照具有小隔間的商場布局):
圖1:
上圖是一個典型寫字樓的風管設計平面圖,設備1叫風機盤管,每一個小隔間都有一個,它的作用是處理室內冷/熱負荷(就是夏天使室內降溫/冬天使室內升溫),設備2叫新風機組,它的作用是補充室內新風的。
有些人會說我的辦公室沒有這玩意啊?
當然的,這玩意是安裝在天花板內的,但是你的辦公室絕對有下面最右邊的這玩意:
大家都知道最右邊帶顯示屏的那玩意是控制室內的「空調」的,大多數辦公樓環境下控制的「空調」就是上圖的1號設備 - 風機盤管。
風機盤管的剖面結構圖大致如下:(隨手拿的自己畫的一個圖,過濾器的位置不一定對,而且一般的風機盤管也不會有中效過濾器)
(隨手拿的自己畫的一個圖,過濾器的位置不一定對,而且一般的風機盤管也不會有中效過濾器)
工作原理大概就是:
夏天,你來到辦公室,打開你辦公室的「空調」,風機盤管裡面的風機抽取風A,通過過濾網後吹向換熱器,吹出來的風B就是冷風了。
圖示中,換熱器有兩根水管,一根是空調水供水,一根是空調水回水,一般的,空調水供水是7℃,空調水回水是12℃,而且不停地在循環,無論你用你室內的空調還是不用,除非水管上安裝了閥門,不用的時候,水閥就關閉。
你可以這樣理解:夏天,換熱器就是一個大冰塊,風A吹過大冰塊之後必然會降溫,就成了冷風。
關於這個7℃空調水怎麼來的,又可以展開一大篇了,這裡就不展開了,答案是位於你所在寫字樓地下室的一個神秘大機器製造出來的。
我們截取一間辦公室來看:
你房間的「空調」——風機盤管——如上,工作原理如上,發現沒有?
你房間的「空調」——風機盤管——如上,工作原理如上,發現沒有?
所謂的風A就是你室內的空氣,風B就是你在「空調」下面感受的冷風,也就是說,你房間里的「空調」是不停的抽你房間裡面的空氣去吹向大冰塊變成冷風的,並且還如此不斷的循環。
也就是說,如果你在一個4人間的辦公室,關閉著門關閉著窗戶,是沒有室外新鮮空氣補給的。4個人就不停的消耗這間房子的新鮮空氣,當然坐久了就會感到「悶」。
家裡面用的分體式空調工作原理也是這樣,這樣的「空調」是不補給新鮮空氣的,你感到悶,當然會去開窗子。
你對「悶」更耐受一些,為啥你就要用你的耐受性去評價我的不耐受性。
我對我的健康更在意一些,我的確不節能不環保了,那有怎樣,我更在意的是我自己的健康。
看了上述的回答,你可能就怒摔了。
尼瑪~這叫哪門子設計?
還沒說完嘛....
空調既然是滿足人們舒適所需的,必然就會有解決「悶」的辦法。於是就有了設備2——新風機組。
對於一些用多聯機的寫字樓,可能採用的是熱交換機組,但是和新風機組一樣,他們的作用都是滿足室內新風的需求。
所以這就是反對@ringo 的回答「國內的空調大部分是沒有新風的(不管是中央空調還是分體空調)」的原因。
如果你的空調設計沒有新風設計,審圖都過不了,還去談施工?
如果在評論中有人問為什麼過不了,那我想問的是,設計說明裡面一定要寫的你取的換氣次數是幾有什麼意義?
好奇的人可以在你辦公所在樓層找一找,一般會在你所在的樓層的電梯旁邊都會有一間小黑屋,上面寫著「空調機房」或者「新風機房」或其他的名稱。
新風機組剖面圖:工作原理也大概是風機將風A抽進來,通過「大冰塊」,變成冷風風B,吹出去。
大家可以看最上面的那一副圖(圖1):
1、新風機組抽取的風A是室外的風;
2、一個新風機組吹出來的冷風是要到很多個房間的。
於是通過使用新風機組,就解決了如果只用風機盤管,室內的人會覺得很「悶」的情況。
關於為什麼要將室外的風吹向「大冰塊」後再送向各個房間。
自行設想一下:
夏天,你辦公室的室溫已經被你室內的風機盤管處理到了24℃,這個時候,有一個風口還不停的吹室外41℃的風進來,必然不爽啊!
那如果將室外41℃的風處理成24℃再送進來,豈不是更好?
1、這樣會使得遍布在樓層天花板內的風管變得很寬很粗很大;
2、成本很高;
3、這是根據樓宇的用途、定位選擇的空調設計方式。不用風機盤管,直接將室外的風吹向「大冰塊」之後再送向各個房間的空調系統也存在,叫做全空氣系統。
極端的案例:可見各地高端寫字樓,比較出名的:上海環球金融中心,採用的是變風量空調系統;這樣的設計,成本是上述風機盤管+新風機組的一倍以上(只計算空調設備的採購,不含安裝風管等)。
局部的案例:寫字樓裡面的大型會議室,商場的開放式區域,不用風機盤管,用組合式空氣處理機組搞定,如下圖:
組合式空氣處理機組的剖面圖:
風A是室內的空氣,風B是室外的新風,風C是吹出來的冷風/熱風。
風A和風B會一定比例的混合後吹向「大冰塊」再吹出來。
所以,這是你為什麼在商場的地下1層,在密閉的酒店宴會廳,密閉的寫字樓內會議室感覺到「不悶」的原因,因為空調設計都給你設計了新風補給。
再回到問題,為啥有人開了空調還要開窗戶?
1、寫字樓環境(風機盤管+新風機組設計):
現在物業管理公司技術人員水平不咋地,不了解中央空調工作原理,認為只要開了空調主機(前文說的一般位於寫字樓地下室的神秘大機器)就OK了,租戶會自己開房間內的「空調」的。
此外,對於每一個物業管理公司來說,他們都會計算每個月這棟樓的耗水耗電量,對於物業管理公司來說,我不開一個大型的風機就節省了一台,為啥我要去開,反正租戶也不知道有新風機組,也不知道電梯旁邊的小黑屋裡面的「新風機房」到底是什麼。
於是,他們就不會去開每一層的新風機組。
新風機組不開 = 沒新風補給 = 悶 = 開窗
所以,在辦公室里,如果你遇到你的同事在開著空調的時候,跑去開窗,請不要去譴責別人。
別人只是體質不好,對悶的環境不耐受。
想想你的同事和你一起去逛大型商場的時候,有沒有逛一會就會說好悶啊,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再來繼續逛。
和你一起去多功能廳、會議室開會的時候,有沒有吵鬧著非要開窗開窗的。
請告訴他,讓他叫物業管理公司的人去把新風機組開起來。
以上所說的寫字樓的多功能廳、會議室僅限於使用了中央空調的寫字樓。
2、家裡面的分體機
除非你家是獨棟別墅,四五百平方米,要不一般家用的空調都可以歸納為分體機。
不要拿空調賣家給你說的,我們這是「中央空調」來麻痹自己。那種一個室外機配備三個或四個室內機的「一拖三」,「一拖四」的空調真的不是中央空調。
前文中已經說了,家裡使用的分體機一般是沒有室外新風補給的,用久了必然會覺得室內比較「悶」。
當然了,分體機本身會有過濾網,隨著科技的進步,又增加了什麼「負離子殺菌功能」、「TIO2過濾功能」等等,但是吹出來的冷風終究不是處理後的室外新鮮空氣,而是你不斷呼吸的室內空氣,對「悶」不耐受的人,必然會去開窗戶。
以我家為例:我母后大人體質不好,在比較「悶」的環境下呆一段時間,就會頭暈。但家裡面會有一個夏天非要用一下空調,要不別人送的空調一年不動一下覺得對機器不好的人——我老爸。於是在我老爸開空調的時候,就會去開窗,覺得空調動得差不多就關了。
3、針對評論里和後續答案提到的另外一點原因:空調吹出來的風有味道。(a) 請往上看風機盤管的工作原理,可以看到在風機盤管內有一個初效過濾網,這個過濾網是非常"粗效"的,只能抵擋比較大的顆粒度,如果長期不清洗,必然會導致過濾網上面布滿灰塵/有害物,積累多了,吹出來的風必然是有「味道」的風。
下面圖片是風機盤管的實物圖,自行想像一下一陣風吹過下列圖片中風口的味道。
(b) 熱風吹過「大冰塊」必然會在大冰塊上形成凝結水,自行想像一下冬天對著窗戶吹氣形成的凝結水。在(a)中提到過,初效過濾網只是粗略的過濾一下,必然會有能通過過濾網到達「大冰塊」的細塵。於是,凝結水下滴的過程中,就會把吸附在「大冰塊」上的細塵順帶滴下來,滴到風機盤管的「滴水盤」(如下圖所示的1處)。
可能各位會在天花板上莫名其妙的看到有水漬,這就是因為上圖中的滴水盤長期不清洗,滿液溢出造成的。
各位自行想像一下,風吹過一個長期積攢不清理污水盤,裡面還有蚊子等微生物的味道。
由於上述兩個原因造成的空調風有味道,有味道怎麼辦額——開窗
最後附上前文裡面提到的產生「大冰塊」的一般位於寫字樓/大型商場地下室的神秘大機器靚照一張:
又想降溫,又想通風。
支持@Dstny 的回答
他從他的專業做了詳細的介紹,我從我的專業補充一點。
這是上世紀70年代英國電力協會主打的一種『整體性環境設計』的辦公模式。超大使用空間的辦公體被保溫性能很好的外圍護包裹;僅僅在外牆開啟很小的『觀察口』來限制太陽輻射和保證一定量的對外環境的感知。剩下的全權交給人工照明和空調系統。電力協會這樣做有一個理直氣壯的理由:如此,室內來自設備和人體的熱量可以常年穩定,這樣穩定的數值意味著可成為可靠的熱源,通過回收系統在換氣時保留熱量以此輔助供暖,英國佬還欣喜的發現,他們甚至需要考慮空調製冷來抵禦『過熱』的風險,是的在一個夏天平均溫度18度的地方,這真是個不壞的事情。表面上說是精打細算節省能源,但實則是方便電力公司全年擁有一個高且穩定的電力需求。更糟的是這種辦公空間里的人以為自己的建築是節能省電的,反而在使用能源上不那麼小心,像極了傑文斯悖論「Jevons」 Paradox。這種『關閉窗戶,打開空調』的人居方式被稱為『exclusive mode』(封閉式),一味減小外界影響以此降低內部整體機械電力調節的難度。甚至在這個邏輯起點下的確是一個優化選擇。沒錯,這也是現在被接受的『常識』。但正如Dstny提到的對新風的需求和密閉空間機械通風衛生隱患(SARS時期香港有病房交叉感染的案例,有一種推斷就是室內通風系統引起),空調房間當然需要通風。
眼下的選擇:新風系統
對於住房來說,由於現在戶型設計上對通風設計不是那麼理想,加之城市內稠密建築遮擋,所以普通家庭目前靠譜的解決辦法是裝配新風系統(非廣告)。無論是對於裝修完對於有害氣體的擔憂,還是城市霧霾天氣的侵擾,以及我們在這裡討論的配合空調房間的換氣需求。一般應該一兩萬塊錢就可以在自家搞一個。
霸特,
這樣的東東說白了就是在現狀暴露問題情況下的補救措施,不能說是錯的,但是它不可辯駁的也是『exclusive mode』上的一個添加物而已。其背後的環保議題只是暫且的擱置。如果說基於化石燃料的機械設備全然改變了人居環境的面貌讓人們像上帝一樣享受生活,那麼隨之而來的被寵壞了生活方式以及這樣的生活方式帶來的身體健康上的隱患就直接打在我們這些非神格的伊卡洛斯臉上(希臘神話中代達羅斯的兒子,與代達羅斯使用蠟造的翼逃離克里特島時,得意忘形飛得太高,雙翼遭太陽溶化跌落水中喪生)。
我這裡想提供兩個TED視頻的鏈接,都很短小,一個5分鐘,一個8分鐘。是來自Jessica Green時隔兩年的兩個小講座(。。。每次的髮型都很拉轟)。傑西卡研究的是醫院機械通風的弊端,進而找尋到微生物和細菌群落多樣性在衛生方面的意義,她提出Bioinform Design(生物信息設計)來改變現有機械通風格局,那麼這個Bioinform Design是什麼呢?簡單概括就是適時適度的自然通風!!
Jessica Green: Are we filtering the wrong microbes? 2011年的提到機械通風弊端
Jessica Green: We"re covered in germs. Let"s design for that. 提到 Bioinform Design
奇怪嗎?人類花了這一百年時間學會控制內環境,在這種控制越來越修正的路數上又走回了和外界聯繫的路子上。
我在 什麼樣的建築可以稱作「綠色建築」?問題中提到作為建築師在設計綠色建築時需要擁有了解和運用周邊能源(ambient energy)代替人工設備的能力。縱然未來會有另人振奮的清潔能源,合理的建築和生活方式的設計始終貼合自然人的屬性。這就是我這幾年在研究的與exclusive mode相對立的selective mode—旨在『打開』現有建築封閉的內環境,通過設計促使使用者一定程度地動態地參與室內舒適的調節,並能讓建築被動的選擇所需的外界資源(空氣,陽光,水,聲音。。。)。這一部分說出來太過神經兮兮,而且需要時間和市場的檢驗,所以我就此打住。一個略微相關的回答在這南方自建房怎樣冬暖夏涼?但是,我更多的是想以一個知乎用戶的身份對於熱舒適這個話題給出建議:
溫度是我們最喜歡使用的一個標準,用來評判環境是否舒適,這也同時暗示了一種把熱舒適的量化。實際上準確的熱環境定義應該來源於空氣溫度,周邊風速,輻射面積和相對濕度;而人的感知是在這些參數作用下的多樣的評判。很喜歡Lisa Heschong在1979年寫的《thermal delight in architecture》(《建築里那些讓人愉悅的熱》)作的人對於周邊熱環境感知超出僅僅數據量化的對舒適的定義的描寫,比如她會說『在阿爾卑斯山上滑雪就算太冷你也會氣定神閑,因為你知道山下的某處那個桑拿房在等著你。』 在咱們的語境里,也許夏天並不意味著你家空調遙控器上必需24小時顯示著26°C,相反傍晚關掉燈和電視,在昏暗的暮光中點上一盤蚊香,蒲扇,切好的西瓜,還有一或兩個聽你說話的聲音就心滿意足的人,這時候背心微微發汗,偶然奢侈的一陣風帶來誰家把艾葉燒掉的味道。。。也許會比窩在沙發里,手持著Ipad看空調百葉疲乏地吐著白氣要有意思得多呢?
所以,我支持大家在長時間使用空調房以後一定要考慮通風換氣,選擇合適的時間把自己從封閉的內環境解放出來也許會讓你感到不爽利(特別是這段時間南方奇葩的天氣),但是以為健康有利的說服為主減少空調使用時間,利用內外遮陽來降低室外直接輻射得熱,用可考的開窗方式實現夜間通風,用水蒸發或者喝涼開水這種看似坑爹但實際上簡單有效的措施來減少燥熱,替換或關掉散熱太大的燈具,使用風扇(此處差一條,韓國人並沒有全錯,封閉房間過高風速是將你體表的水分迅速吹走均攤給家裡的一切能吸收水分的東西),還有沒有辦法的,如果可以加裝新風系統,並跟進系統的升級。這是目前我們能做的。
而對於我這個專業的同僚們,建築師不應該把自己能夠肩負的責任讓渡給工程師和機械設備,這是錯誤的,我們目前的基於這個的節能評級是不完善的。需要我們去改變。對於中國濕熱的南方,在材料沒有突破的前提下,空調也許不可避免,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用一個封閉模型來開脫責任。Mario Cucinella 為例,寧波諾丁漢這棟樓雖然在夏天也需要空調,但是他利用冷空氣下沉的特性和外圍護特殊做法省去了風管的費用,雖然在和外界生態共榮上還有局限性,但是這可以算selective mode在我國環境中的一次實驗。 現有的生態環境問題並不會阻止這種模式。謝謝@Dstny回應了這個回答,提出他的看法,我也覺得這樣的互動會很良性。有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評論,在母體中我就不以我理解的角度來佐證我的觀點了,這樣也許會好一些。但同時,我更願意用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話題來類比建築結構和建築設備在生態抑或節能上的關係----減肥。
如果把節能視為減肥,不客氣的說,設備以它的高效能和依附主體的方式更像是減肥產品:當上班族抱怨沒時間運動又捨不得口福時往往容易被減肥產品說服。我不了解這種產品,讓我假設減肥食品或藥品有其效果的,也有沒效果的,他們充斥在一起,讓消費者迷惑。更糟的是他們的效果都很短期,往往容易產生依賴又同時造成反彈。建築結構出發的生態設計更像是使用健身房:昂貴的會費,專業教練的指導,緩慢的成效。而且大家完全可以吐槽教練的不負責,運動帶來的創傷或者同樣有可能的體重反彈。這樣開來是不是說人類在減肥上就是屢敗屢戰呢?那麼如果想改變這個,該怎麼辦呢?
我在Gym里有一個夥伴,現在50多歲了,年輕的時候打過職業橄欖球(英式,法國人隊),去年是英國柔道隊力量教練組的。有時候我們在一起訓練時會討論些東西,提到上面話題的時候,他給了一個觀點,體育鍛煉不是鍛煉為了讓別人看見的線條,肌肉塊,體重數字,而是應該鍛煉你的『運動系統』,正確(合理)的走路,跑,跳,坐。。。讓身體成為生活行為的保證。以這樣的主題出發,合理的鍛煉應該從正確的日常姿勢開始,全面整體的鍛煉身體,實現系統的平衡。我在知乎上欣喜的發現一個吃同樣態度的人@高科, 比如他的真正合理的健身訓練流程是什麼? 就提到了這些,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看。而且他的書《城市就是健身房》雖然我沒有看過,但是一聽就是個很妙,表現出很大潛力的話題,就好像在說不要以沒時間運動為借口,不要抵賴的使用不明所以的藥物輔助,實實在在的關心自己在城市裡的生活,加之體會的訓練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physical movement(是不是書里更多的是說跑酷?不確定,求電子版購買地址)。有沒有發現,問題最後並沒有落在最開始界定是否肥胖的『體重』上面?更多的是在說一種合理的,正直的使用自己身體的方法?
建築也是這樣。設備也好(是減肥藥,還是維他命),結構體也好(是中庭風拔,還是雙層表皮),終極目的是實現一個誠實的盡量不傷害環境的建築。技術上@Dstny 回答的已經比較全了,也闡明了一些關於空調的認識誤區。 鑒於Dstny的答案看上去過於專業,作為一個曾經的暖通畢業生,我忙裡偷閒再直白分析補充兩句。由於在專業數據上已多年不接觸,更多定性描述,供大家參考。
根據題主的描述,我猜您是位供職於某家日韓或德國空調設備商不久的高技術職員,僅是自娛自樂猜測,因為據說美國以前也是大樓里冷氣暖氣常年同時供應,美國人會比較理解這種擰巴的需求。
這一題的設定,毋庸置疑是房間具備開窗條件的建築。對於空調的技術分類,此題也只需要劃分為帶新風空調(絕大多數中央空調,不論風機盤管、全空氣或多聯機系統)和不帶新風的空調(絕大多數家用分體式空調等)。
中央空調需匹配新風是民用建築在內絕大多數設計規範要求,雖說不是全國100%的要求,但在主流設計標準環節並不存在大的問題。那問題出在哪裡呢?如果這可以算是問題的話,我想應該有以下方面原因:
一是受眾認知層面。中國人對於空調的廣泛認知基本是從家用分體式空調開始的,而使用分體式空調(不帶新風)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通風,這就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式。而隨後公共建築中央空調的普及,大多數人只有空調需要通風的概念,並沒有空調帶不帶新風的概念,僅是近年節能工作宣傳得比較多以後才為人們所熟知。
二是實際使用與運維層面。知道有新風為什麼還是要開窗?(拋開冷熱無法調節、冷態平衡失調、建築本身、室內以及人為污染等因素外)我想是因為空調空氣質量確實不好。這也是我關於這一題的主要看法,即是問題出在建築的運維環節。不知道你們的空調風道、風口、過濾器等裝置多久清洗一次?空調清洗這個行業前兩年才開始興起,如果按照3-5年需要清洗一次的需求來看,這個產業還是很大的。但是在中國就很難,為什麼?和市政排水系統如出一轍,很少有人願意為看不見的商品付費。而空氣雜質含量對於空氣清新度的感受影響顯著、特別是潮濕的地區,所以,直觀感受,中國很多建築開窗與否確實影響室內人員的呼吸感受,當然空氣污染的時候另當別論。
三是心理層面。除去上面談到的關於空調要開窗的思維定式,開窗是室內人員最簡單的與外界聯通的方式,這是中國人貼近自然的內心需求:當目測窗外空氣清新的時候自然而然想要開窗,呼吸自然、而不是人為過濾與勾兌的空氣,進而釋懷那種聯通自然的歸屬感。再者,如果你對國內空調系統的運維狀況有所了解,即便你所在的建築物業再三對此向你保證,在沒有外力干涉且窗外空氣質量與溫度過得去的時候,你也還是會選擇開窗吧。
以上。
1:國內的空調大部分是沒有新風的(不管是中央空調還是分體空調),長期開啟會積累過多的VOC和二氧化碳,導致人體不舒適。
2:生活習慣所致。
沒想到這個話題能成為熱門話題,果然"空調"這一話題的熱度和室外的空氣溫度成正比,作為一名暖通人士,我非常高興看到大家都關注這個問題。同時也說明這個問題題主提的很好,並且答題的同學最終將這個話題的討論的核心引入到了新風這一領域,甚至出現了@Dstny 同學如此專業而又深入淺出的回答,大讚。我需要補充的——同時也是想為自己拉贊同票——是我對此的一些體會和看法。
首先解釋一下我之前的回答,1:"國內的空調大部分是沒有新風的",這句話說的有問題,並引來質疑。的確這句話的疑義在於:許多公共建築的中央空調系統是有新風系統設計的,否則不能通過審圖。我這句話的實際意思是:國內大部分空調是在大部分運行期間內新風量不足,甚至沒有新風的。儘管類似於FC+新風,VAV,全空氣系統之類的中央空調是含有新風設計的,但實際上,為了省錢,很多物業沒開。所以,有新風系統設計不等於有新風;2:"生活習慣所致",這句話來自於我的一次工程經驗,有一次我給某總家裡的別墅進行改造,由於別墅採用的是毛細管+獨立新風系統。所以,為了防止敷設有供冷水的天花板結露,別墅的外門窗是嚴禁長時間開啟的。改造完成之後,眾人皆說效果不錯,但某總夫人入住後,一直說頭暈,並且對不能開窗之事耿耿於懷,抱怨不止。結果,沒住幾天,就搬回了他們原來的那間沒有新風的高檔公寓去了。回到問題本身"為什麼有人開空調的同時要開窗?"這個問題其實隱含的並不是一個技術問題,而是一個用戶體驗的問題。用戶體驗就存在一個概率的問題,這部分技術因素之外的,是人的心理起作用了,就是我所說的"生活習慣所致"的原因。
另外,我反對在該題過多的討論新風這一話題,我反對的理由是:即使有新風,還是有人希望開窗的。
新風這一話題,建議另外開一個話題進行討論。
我開窗的原因是因為屋裡有人抽煙............我想那些抽煙的人永遠都不明白我們這些不抽煙的人多麼討厭煙味........
開窗實際上就是一個缺少新風的問題,我分兩種情況回答。
(一)分體空調的場所:
1、絕大部分用分體空調的場所都沒有設計新風,沒有新風就憋悶,所以用戶喜歡開窗透氣。
2、室內空氣凈化器還是小眾產品,尚未普及。一般人認為室外空氣還是比室內強一些(霧靄特別嚴重的日子除外),寧願開窗呼吸室外空氣,想不到或不願意採用空氣凈化這個辦法。
正規設計都會設計新風,因為審圖過程是要查的。但是實際運行中經常出問題,我歸納如下:
1、開發商未按設計圖施工,取消了新風系統,通常竣工驗收不嚴,查不出來。
2、新風系統雖然正常安裝,但物業經常不開。一是故意為了省錢,二是物業人員不專業,誤以為室內空調末端(一般是風機盤管)已經夠冷了,新風可開可不開。
3、新風系統存在缺陷,無法滿足正常使用要求。
a)新風量設計不足。主要是對人員密度估計不足。比如一般辦公室按一個人佔6-7平米計算,但是某些寫字樓會出現比這擁擠的情況,那麼分配到每個人的新風量就不夠了。
b)新風系統壓力不夠大,送風不均勻,靠近機房的前端送風量大,遠離機房的末端送風量接近零,那麼遠處的房間基本上沒有新風。
c)新風組織不合理,比如出現短路現象,某些區域是新風的盲區。
d)全玻璃幕牆的高級寫字樓,門窗非常密閉,滲透量很小。這種建築必須考慮足夠的排風量,讓進排風大致平衡(比如每層送新風5000,同時排風3000-4000)。如果只進新風、不排風,會出現室內正壓越來越大,而外門窗又無法開啟泄壓,結果是新風想送也送不進來了。
e)新風系統缺乏過濾消毒裝置,風管長期不清洗,導致送進來的風質量不高,甚至本身被風管里聚集的有害物污染。
13年夏天,我在杭州實習,
租了個房子,對門住了一個少婦,
白白的,大長腿,胸前波濤洶湧,
一雙勾人的大眼,
那時女朋友分手了,
自己一個人住,
認識了便開始跟她勾搭,
她老公好像在上海工作,
經常不在家,
終於她邀請我去她家吃飯,
我們喝了點酒,
看著她迷離的眼神,
我情不自禁吻了上去,
她熱烈的回吻,
我抱她進了卧室,
正要提槍上陣時,
我看到他老公趴在窗戶上正在偷看,
媽的,嚇死我了,
她老公怎麼這個時候回來了,
提上褲子就跑,
可是她老公就在外面,
抓住我肯定打我一頓,
就在我不知道怎麼辦的時候,
看見她老公正在拿著剛買的敵敵畏往空調壓縮機里灑,
敵敵畏會被循環進來,
奶奶的,這不是想毒死我們嘛?
我急中生智打開窗戶,
這樣外面新鮮的空氣就可以進來了,
她老公灑了兩瓶敵敵畏看沒有毒死我們,
就又去超市買,
趁著這個時間我跑了。
開著空調要是不開窗戶,
那次我就會被毒死了。
好險。
原因不是明擺著么:換氣。
早年間還沒有新風系統、空調除味能力還不夠好的時候,開著窗戶開空調是簡單有效可靠的獲得涼爽+新鮮空氣的方法,甚至是唯一的方法。
當年中國人民銀行總部常年都這樣我會亂說么。相信都出現在機關單位,政府學校,大型單位等不需要自己掏電費的地方。
我要是在家裡做這種高成本的蠢事,媳婦早爆發了。開空調再開窗就是因為國人使用空調時間短啊,這有什麼可洗地的。
格力美的都是90年後開始做空調,真正普及櫃掛機也到90年代中後期了,至於中央空調在中國的普及更是21世紀的事情了。
開窗的同時開空調好不好,不如看看這個四千五百多贊的答案唄http://www.zhihu.com/question/32189846/answer/55627061
因為分體空調沒有新風,沒有新風,沒有新風!
看完投票最多的答案後,忽然有點唏噓。
從90年中國剛開始有家用空調開始,我爸爸就從事相關的工作,剛開始是空調安裝工,後來是空調銷售,再後來出來單幹,終於成為了一個空調圈內的小老闆。家用空調商用空調都有所涉及。
我爸爸和他手底下的安裝工做過很多工程,不管是幾十公斤重的家用機還是幾噸重商用機,他們都親手安過,我也曾站到過大廈頂樓,看到他們用吊車把幾噸重的商用機搬上去。
他們會安,他們知道為什麼要安在這裡,他們知道安在這裡是最好的。但這些都是「經驗之談」,是用二十年的辛苦勞作換回來的一點點經驗。他沒有文化,永遠畫不出圖紙講不出所以然。
看到上面的回答,突然意識到為什麼我爸那麼那麼玩命的要求我好好學習了。安裝工即使有再多經驗,也永遠成不了工程師,系統知識上的差距是最大的限制。
跑題了。
其實主要是來膜拜兩米長的回答的。
那一天、我在回家的路上、開車車窗、聽著最新的鳳凰傳奇top10金曲。
那個瞬間、我感覺有些冷、於是我關上車窗、悄悄的摸上了我的摯愛-A/C。動詞大慈動詞大慈、徐徐涼風中傳奇的歌聲更加美妙了。
怎麼感覺有些冷?要不把空調關了吧?
不不不、關了會熱啊。
那把空調調高些吧?嗯、完美。
動詞大慈動詞大慈、哎喲喂啊我x@h¥」》h*#%麻痹的個xx。 「你特么的會不會開車?」 我搖下車窗輕聲說道。「咦?這風吹的可真是清新宜人啊。」 可是我開著空調啊、什麼都比不上我的空調,趕緊把窗關上。
動詞大慈、怎麼感覺有點悶、剛才那風可真舒服啊、、、要不要開窗、、
不行!我開著空調啊!我廢著我的油開的空調、一開窗空調不是白開了嗎?那我還開什麼空調啊!開著窗開空調我不是傻逼么?我為什麼要這樣做?對面過來的車主會怎麼看我?從我左邊超車的的哥會怎麼看我?要是車牌被曝光了大家就知道是我了、公司大媽會怎麼看我?超市阿姨會怎麼看我?隔壁佳佳會怎麼看我?我的人生就完了啊!
啊哈!我怎麼這麼笨、他們看到我開著窗他們又看不出我開空調、哈哈、我真是天才、佳佳不會知道的。
Y(^_^)Y
啊、好舒服、、、、、、
-----------------以上。
人非異也、善假於物也。
扇子也好、空調也罷、都是人創造出來服務自身之物。
開著空調蓋被子也好、開窗也罷,都是為了讓自己處於一個最舒適的狀態、無他。
因為不是他們交電費……
特別喜歡開空調開著窗,還喜歡開空調蓋被子
我想起了一個值得所有人發笑但又該認真思考的同類問題:韓國人的密閉房間風扇恐懼症。
不知為何,每個韓國孩子長大的過程中都會被父母教導,絕對不要關門關窗然後吹風扇睡覺,這樣的話你就再也不會醒了。原因?有人說是風扇會造出一個空氣稀薄區令人窒息,有人說不自然的寒冷會致命,甚至有人說風扇扇葉會切碎空氣分子,讓人無法呼吸……由於人們無條件地相信這一點,逼得廠商都要在說明書上標註:不要在密閉房間睡覺時還開風扇,否則後果自負。
廠商的提醒更讓人們堅信這一點。當這種迷信通過移民和留學生傳到國外時,立刻讓韓國人成了笑柄。幾個美國人決定逗逗他們的韓國室友,在密閉的房間里開著六個風扇睡覺,韓國人嚇尿了,死都不要在屋裡睡,跑到樓道熬了一宿。第二天發現美國人還活著,就堅持認為他們半夜偷著開了窗戶。
沒錯,差不多每個韓國人都這樣,無論受教育程度多高,就算你給他用流體力學和生理學解釋清楚不會死人的,他還是會搖頭:不行,我絕對不會在密閉房間里開風扇睡覺。
一些中國人在開空調同時開窗上的問題也差不多。還好沒發展到迷信的地步,只是一些中老年人的固執,這種固執來源於他們幾十年的生活智慧和新興的科技產品起了衝突,不知怎麼辦才好,索性把開窗透氣和開空調製冷兩者結合起來,並把這個「最佳方法」傳給同齡人、下一代。而且還找出各種站不住腳的理由來證明這種新的生活智慧是有道理的,和韓國人的風扇一樣。
該怎麼辦?能聽進解釋的就解釋一下,讓他們關了空調後再開窗戶透氣;聽不進去的,比如固執的八十歲老太太,多花點電費哄老人開心吧。
有時候找不到合適的溫度,於是就打開窗子中和一下溫度、以達到他們感覺合適的黃金溫度
總有一些人覺得如果不開窗戶人就會在屋裡頭憋死。於是雙手推開窗,外面馬路的汽車尾氣和灰塵卷著熱浪撲面而來,哇,好清新的空氣啊。
對我來說這麼做只有兩個原因:
1.辦公室空調太冷了別人又不願意把溫度調高我就開窗暖和暖和;
2.通通風。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中國的物價水平比美國的高那麼多?
※為什麼很多中國女孩子不化妝?
※如何在三個月內用 1 萬塊賺到 5 萬塊?成功率有多高?
※第一次見女朋友家長,送《中國老年人防詐騙指南》如何?
※為什麼煮的速食麵和泡的速食麵味道不一樣?煮的為什麼會好吃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