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以漢民族文化為主體的朝代中,精英階層(如士大夫階層)的日常穿著是怎樣的?
如漢、唐、宋、明這樣以漢民族文化為主體的政權較為穩定的朝代里,精英階層的人們的服飾是什麼樣子的?
「休閑裝」和「正裝」分別是什麼樣子的?
各朝代服飾之間有什麼異同?有沒有共通的原則?有沒有傳承的脈絡?
謝邀。
這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大概一個朝代能用一個長回答說清楚就已經很不容易了。順便說, @待語 知友貼的圖錯誤很多,很多,很多。。。
題主問到:各朝代服飾之間有什麼異同?有沒有共通的原則?有沒有傳承的脈絡?
——各朝的服飾差別是否巨大?從外觀樣式上來看,可能差別確實是略大的。但如同各朝輿服志都要提上那麼一嘴「周制」,其中也的確是有「共同的原則」的。很多服飾,也確實找到傳承的脈絡。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孫機先生曾寫過一篇《從襆頭到頭巾》的文章,梳理了從隋唐時期到明代襆頭的一系列演變。若僅對比隋唐時期的襆頭與明代襆頭,差別確實比較巨大,但其傳承脈絡也是很清晰的。這裡用圖片對比說明一下——
五代 周文矩《文苑圖》(局部)中,不同樣式的襆頭:宋真宗坐像(局部)中的展腳襆頭——這是宋代多種襆頭中的一種:
明早期展腳襆頭,繼承自宋代——明 楊元翰像局部:
明晚期展腳襆頭——《徐顯卿宦跡圖》局部,進士公服中的展腳襆頭:
襆頭的變體——烏紗帽,明初(局部):
烏紗帽,早期:
烏紗帽,晚期:
襆頭的另一種變體——明代翼善冠,明太祖坐像局部:
(翼善冠後身照找不到了TAT)。
——從這些圖中就可以看出,很多服飾在傳承中,存在很多變化。有些服飾看起來差別比較大,但實際是有傳承的,但要說清楚傳承脈絡,則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的——既需要大量的研究,也需要輔助性的圖片和文字說明。
接下來再簡單回答一下題主問到的,士人階層的日常穿著。
漢代我是不敢說的,因為實物和容像太有限了,不足以回答題主的問題。漢代的實物,大體上只有俑,出土物非常非常少。。。畫像都不可信。
唐代唐代士人服飾非常豐富,大概由於唐朝非常開放的緣故,有很多服飾「胡風甚重」。不追究其來源,唐代漢族士人比較常穿的是圓領袍+軟腳襆頭/巾子,如步輦圖中的人物形象:
燕王和揚眉劍舞曾經考證過唐代各時期的服飾樣式,強烈推薦大家去看他們完成的作品:形象 618-907
宋代
宋代士人裝束,交領袍也是很流行的。比如宋人所繪《會昌九老圖》,儘管描畫的是唐人,但畫中人物服飾確實宋人打扮:
——直裰+東坡巾。
亦有圓領袍,如宋代各位皇帝畫像。宋仁宗坐像,戴直腳襆頭(宋代皇帝們都很帥啊~~~):宋徽宗半身像,交領袍+巾子:
——宋代的頭巾是極為豐富的,這一點也被明代所繼承。可以注意看上圖徽宗所戴巾子和《會昌九老圖》中巾子的差別。
另外, @待語知友在給我的回復中,提到宋代襆頭有折的也有直的——宋代襆頭樣式的確很多,但是其所謂「折」的方式,與明中晚期展腳襆頭的折法(兩翼尾折起)完全不是一個樣子。陳娟娟、黃馥能的《中國服裝史》一書中,羅列了宋代出現的各種襆頭:——直腳襆頭沒在這一系列中貼出。《夢溪筆談》有云:「本朝襆頭有直腳、局腳、交腳、朝天、順風,凡五等,唯直腳貴賤通服之。」宋代的直腳襆頭,與明代的直角襆頭要做好區分,具體可查閱前圖。
明代
明代士人服飾, @新水令已經說過了,這裡我就不獻醜了。平日里最常見的就是道袍戴各種巾子,曳撒、貼里也很常見,比較另類的穿深衣+幅巾(這套一般祭祀典禮才穿)。我曾在穿漢服的人怎麼體育運動? 中,發過貼里、曳撒的圖,可以戳進去看~
再貼幾個其他種類服飾圖吧:
直服+幅巾:搭護+道袍+小帽:
披風:
完。
以明代來說,士人階層最盛行的日常正式裝束之一就是巾和道袍,中後期尤為普遍。巾戴於頭部,式樣較多,有方巾、飄飄巾、純陽巾等等;道袍為交領大襟右衽,寬袖(一般除出手處留開口外餘縫合),左右開衩,大小襟外側接「擺」綴於後片,鑲白色護領;足穿履,紅色方頭履、雲頭履等盛行一時。
曲阜孔府舊藏的晚明道袍實物
曲阜孔府舊藏的晚明道袍實物這種裝束現在在道觀里還能見到孑遺;佛教僧侶和居士最重大的禮儀服飾大袖「海青」也是沿襲此發展而來,重要特徵大多至今仍然有所保留;一些戲曲如崑劇戲台上的巾生形象同樣來源於此,但道袍(清代宮廷戲曲檔案里仍沿用此稱謂,晚近則一律稱「男褶子」)形制則變化較多。
這種裝束現在在道觀里還能見到孑遺;佛教僧侶和居士最重大的禮儀服飾大袖「海青」也是沿襲此發展而來,重要特徵大多至今仍然有所保留;一些戲曲如崑劇戲台上的巾生形象同樣來源於此,但道袍(清代宮廷戲曲檔案里仍沿用此稱謂,晚近則一律稱「男褶子」)形制則變化較多。漢代(東漢)男子一般以巾幘為首服,各階層都可以帶(一般下層僅著巾幘)。士大夫燕居多不加冠,正式場合常見進賢冠(文人儒生樂伎),武官戴武弁。多著交領右衽廣袖長袍(而平民或從事體力勞動的男性衣服多短且窄)。有些佩綬帶。「襜褕」一般被認為是非正式的衣著(最開始是婦人服)。
從圖像上看,貴族女子的衣著與男性很類似,主要區分在於首服。東漢女子好高髻。有些髮飾華麗。而有一種特殊髮飾「戴勝」。則一般只出現在西王母頭上。
建議以考古資料為準,大多數服飾研究的書都僅供參考。手機隨便寫寫,有空補圖。
服飾制度可直接查閱歷代輿服志。
以下是我的一派胡言,大家看個樂呵就好
我懶,在搬磚,也不方便配圖~
在那個遙遠的時代,凡事都得講個禮法
在那個遙遠的時代,大家穿衣服得分時候
在那個遙遠的時代,大家傳衣服得分場合
就我了解到的而言,大致可以氛圍禮服,朝服,常服,便服
衣服,分為,首服(冠巾),褻衣(肚兜,BRA?),中衣,外衣,足衣(襪子,鞋靴)等等
禮服又細分為大禮服和小禮服,誒,怎麼說呢,禮服,禮,這個延展開來說就太多了,吉凶軍嘉賓,嘖嘖嘖嘖,既然是日常穿著我就不巴拉巴拉了,(呼,總算圓過去了)
吶,朝服捏,就是上朝穿的官服(望天),比如說漢代是文玄武緋,上戴各種冠,進賢冠咯,獬豸冠咯,巴拉巴拉咯這些;好像是從李唐開始,圓領袍慢慢走入人們的視野,唐太宗雙手扣著革帶的畫像大家都還有印象吧。恩,襆頭圓領袍革帶靴子,這個時候簡直是馬球標配?(我猜的),你想想薛濤一身男裝的樣子。。。。我的審美好奇怪啊摔~
到了明代,胸口加上了補子,文飛禽,武走獸,革帶虛束,什麼貂蟬巾咯,什麼梁冠咯,啊對,梁冠好像是漢代進賢冠演化而來。
傳說當年朱八八「詔衣冠悉如唐制」,又傳說隔太遠,按趙管家來的,依然保留了很多蒙古遺存,比如衤曳撒。
所以咯,你說了這麼多,士大夫到底穿什麼呢?(字打得多才好騙贊,哼~)
首服:漢代,傳說啊,那個穿越狂魔王莽是個禿子,然後就包頭巾,藍後大家都跟風,君不見羽扇綸巾~~~唐代,大家喜歡帶個襆頭;宋代,蘇東坡知道伐,人牛掰,自創東坡巾,還有各種四方巾,儒巾;明代又出現網巾、大帽等等,你看現在的韓劇不還有大帽網巾么?咩~
內衣:啊,你幹嘛,你再過來我就叫人了。。有人科普下比基尼跟BRA的區別么?謝謝了
中衣,個人理解就跟現在的襯衣差不多~
外衣,那就太多啦,各種大氅,各種罩衫,各種褙子。比如在南北朝之前,襜褕是內衣,到後面就外穿,現在大家習慣叫直裾。遙遠的遙遠還有曲裾袍,可以看馬王堆漢墓的資料~
傳說明代是小冰河期,那個時候穿道袍的比較多~萌萌的琵琶袖啊~~~~
感覺收不住了,大概就這些,大家看著給贊吧,我搬磚去了~
話說倒是想問問古代讀書但是不做官的人的裝束是怎樣的
謝邀
這算是一個龐大,而又簡單的體系,因為漢族服飾基本都是一脈相承的,就是有些許變化,大體就是,「」交領,右衽「」
首先,漢族服飾統一都是稱為漢服的,並不是漢族穿了就是漢族,而是漢族發明、創造,沒有考究過他族的,才能被稱為漢服,
先說下官服吧,早期的官服,是屬於先秦時期的體系,就是從周、秦、漢、晉相傳的,基本都是衣裳、曲裾類型,這種你應再諸多壁畫上也有所看到過的,冠帽並行,根據職位、等級不一樣,有不同的冠帽,衣服紋飾,
然後民間來說,人們也多穿衣裳、直裾、曲裾類型的衣服,這類衣服對於讀書人、商人是常服,又是禮服,對於勞動人民來說確實禮服了,而勞動人民所穿的是被稱為裋褐(也有稱為短衣、短打)的交領右衽衣服,
到了隋唐,開始流行起內穿中衣,外穿圓領(長至小腿的中圓領),上至官僚,下至平民,都是如此穿著,而後延續了宋、明兩朝(隋朝還是有很多先秦時期的官服影子存在的)
而民間的讀書人、商人階層,到了明朝,則是開始流行穿道袍,主要特徵也是交領、右衽、寬袍大袖(袖子為下半部封口,只留兩掌伸出之口),開叉,內擺(女性方面我不大熟悉,打的就是先秦時期的曲裾,隋唐的齊胸,宋的齊腰襦裙,明的襖裙)講究一個飄逸和質地
畢竟天朝上國嘛,跟爾等凡人不一樣
都是綾羅綢緞那種德芙如絲般順滑又閃亮亮的材料做的寬鬆的飄飄欲仙的衣服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