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導演的音樂品味好?

求推薦,暫時想到的是昆汀、王家衛、渡邊信一郎。

最好不要只羅列名字,希望多一些推薦理由及原因。


自編自導自演自製還要作曲,這等導演太花心,所以作曲這等他們的副副業都未必頂尖。實話說,我雖然很敬仰東木大叔,但他為自己電影配樂的品質真只能說一般。

其實很多導演有絕世的音樂品味。

比如大衛-林奇,從藍絲絨到我心狂野,音樂都是點睛之筆;橡皮頭的音樂可稱經典。其實他為Julee Cruise做過專輯的製作人,比如這張:The Voice of Love Julee Cruise

吉姆-賈木許在當導演之於不務正業組過自己的樂隊Del-Byzanteens,身兼樂團主唱和鍵盤手,還曾四處巡演。Concerning the Entrance Into Eternity 這裡有張唱片是他和先鋒音樂家Jozef Van Wissem的組合作品,可以一聽,絕對的New Wave。另外賈木許交好的朋友中包括Tow Waits和Nick Cave,組成所謂的The Son of Lee Marvin團體。

索菲亞-科波拉當時在迷失東京和絕代艷后中用的音樂讓人叫絕,索菲亞科波拉的品味不論是音樂還是藝術設計都算是頂尖。可惜導演能力只是驚鴻一現,到2010年拍Somewhere的時候,只剩下他男友Thomas Mars的樂隊Phoenix做的音樂讓人印象深刻了。不知道今年的The Bling Bling怎樣。

庫斯圖裡卡有自己的樂隊No Smoking,他也愛用自己的音樂在電影里。剛看到上面也有人提到就不多說了。Life Is a Miracle他自己就參與了配樂,具體諸位可以找來聽聽。一個字,贊:Life Is a Miracle

Juno的導演傑森-瑞特曼,是絕對的Indie Pop的愛好者。且看他在幾部電影中對各獨立樂團和歌手音樂的運用,真是神乎其技。朱諾那張唱片太精彩了,可以說是北美最好一批獨立音樂手的大合集。Juno Soundtrack

拍公路電影的,音樂品味都要有一手。所以拍過末路狂花的萊德利-斯考特,拍杯酒人生的亞歷山大-佩恩,以及拍雌雄大盜的阿瑟-潘之類,音樂品味都可以成為出眾。當然不得不提公路片大神維姆-文德斯,私以為德州巴黎不僅是公路電影的教科書,也是電影音樂的教科書。Paris, Texas Ry Cooder

多謝薦歌能手@丁勾 老師的提醒,格斯-范-桑特的音樂品味也是好到爆,《心靈捕手》里用了我最愛的獨立音樂人之一Elliot Smith的Miss Misery讓他一夜成名(也間接導致他英年早逝)。請聽:Miss Misery Elliott Smith 。另外在Milk里聽到鮑威的Queen Bitch的時候,不知道有沒人像我一樣略有點激動?2005年他還拍攝了基於科本事迹的電影Last Days。

如果說中國導演。徐克的音樂品味一直是好的吧,他(監製)的作品出了太多經典歌曲。大陸的首先想到賈樟柯,但他的音樂很多時候是用的准,離品味好似乎還有點距離……

講到這裡,再推薦兩張原聲大碟:壁花少年 The Perks of Being a Wallflower OST 以及海盜電台 The Boat That Rocked Soundtrack 倒不是想說斯蒂芬-切波斯基以及理查德-柯蒂斯的音樂品味一如既往的好,但是這兩張專輯,能夠幫助大家熟悉一大批優秀的西洋音樂。

最後,有一部大名鼎鼎的電影的原聲,可以算作西洋搖滾樂史的精粹。引用@帶三個表老師當年的在「聽《阿甘正傳》」文里的話:

如果電影是講述一個叫阿甘的年輕人通過荒誕方式向人們介紹二戰後的美國歷史,那麼我非常佩服這個導演的創意。但更讓我佩服的是,他居然那麼懂搖滾樂,他同樣知道如何用搖滾樂來向全世界講述美國二戰後的歷史。

話說,在我高中時代面對一大堆西洋音樂茫然不知所措的時候,這張原聲帶真的幫了大忙!Forrest Gump (The Soundtrack)



既然是說『音樂品位』,居然沒人提 邁克爾·曼 Michael Mann 啊!
《盜火線》、《邁阿密風雲》、《借刀殺人》、《公眾之敵》、《最後一個莫西幹人》的音樂都很有品啊!

另外,彼得·博格 Peter Berg 的『音樂品位』也是我個人比較喜歡的。
《勝利之光》一直是我最喜歡的OST之一。


基耶斯洛夫斯基 以及他的作曲家 普瑞斯納


這個偉大的波蘭導演,所有作品中音樂都是相當重要的元素,他的《藍.白.紅》算是我的最愛。

《藍白紅》在上世紀90年代上映,分別以法國國旗自由、平等、博愛三個寓意作為三部曲的主題,其作曲由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老搭檔、波蘭作曲家普瑞斯納完成,參與其中的歌手及樂隊全是波蘭人,可謂是波蘭製作。

《藍白紅》三部曲的《藍》,講訴的是女主角茉莉的精神世界由封閉走向解放,所以整個片子的音樂是一首「死亡降臨」到「自我解放」的交響詩,響徹全片的有兩首曲子最讓人難忘,一首布登梅爾的《funeral music》、一首波利斯創作的《song for the unification of europe》,兩首曲子水乳交融,並且在影片的不同段落以管弦樂器等起用變化表現人物的內心變化,以不同的短曲目配合長達數秒的黑屏,其起伏緩和對應人物的命運變駁讓人難忘。

《白》則是不同於《藍》的荒誕、戲謔,其音樂本質上也分為兩首,不過是完全不同風格的兩首:由雙簧、單簧與長笛等木管樂器演奏的旋律較為質樸憂鬱的所謂「感情主題」,另一首則是由小提琴主奏的tango,前者對應的是人物在妻子的壓力之下的心靈寫照,後者則具有變化多端的態勢。令人注意的是基氏特意安排主人公用紙包裹的梳子作為特別的樂器,演奏出的波蘭老歌。這首tango旋律由普瑞斯納根據人物形象貼心選自jerzy petersburski在50年代創作的《To Ostatnia Niedziela》(《this last sunday》)。其旋律素材也在《辛德勒的名單》與《毒太陽》中出現過。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主人公曆經千山萬水歸家的那首《home at last》,完美地將熱辣的拉丁風情與肖邦的浪漫夜曲結合得絲絲入扣,單獨拿出來聽也極具觀賞性。

而《紅》作為三部曲的終結,既不同於《藍》的沉重,也不同於《白》的荒誕,以一種讓人舒展而溫柔的方式,為三部曲的人物安排了重生寓意的結局。作為三部曲最後一部,也是基氏的最後一部作品,其從不同方式展現了博愛所能達到的邊界,以此基礎上基、普兩位老搭檔為本片挑選的配樂核心,則是不時閃現、烘托全片的波萊羅舞曲。女主角瓦倫丁以模特身份在陣陣掌聲之中走著T台,其時,本就適合於底襯時尚表演的波萊羅舞曲切入,弦樂、木管交相輝印,描摹出瓦倫丁的單純與憂鬱。之後瓦倫丁獨自帶著疲憊驅車回家,波萊羅的主題有所變化,開始在吉他、弦樂、單簧的交織中發展。其與人物的姿態、遭遇、經歷無不配合得天衣無縫,讓人不禁在人物的內心世界裡徜徉嘆息。

......

基耶斯洛夫斯基作為一個命運跌宕的波蘭導演,其拍攝影片的關注點永遠在拋棄了民族與歷史背景的、強調個人的精神世界。他高超的音樂表現力以及視聽感染力通過音樂與電影的高度統一而彰顯得淋漓盡致,雖然其中有很多作品單獨拿出來的可聽賞性不高,但並不影響經典的傳播。就我的觀影數量來說,基耶斯洛夫斯基雖然自認為「樸素的、地方性」的導演,但在其作品中所表現出來對音樂的品味,絕對是我所見識過最具世界水平、也最具經典的導演之一。

懷念基氏,紀念《藍白紅》上映20年。


我發現看下來居然沒人提雷德利·斯科特,他的片子音樂都非常棒啊,合作的配樂都是牛人!
再提兩個沒有提到的:
科波拉——看看他在《現代啟示錄》中對大門樂隊歌曲的運用,還有《教父》!《驚情四百年》的配樂也給人印象深刻。他女兒索菲亞的配樂口味也不錯。
斯皮爾伯格——很奇怪沒人提,是不是因為他和威廉姆斯合作太多次了。
大衛·芬奇——和Reznor合作的。
肯·拉塞爾——《衝出黑暗谷》《樂聖柴可夫斯基》等很多電影都與音樂有關
艾倫·帕克——《迷牆》《名揚四海》《貝隆夫人》……


說幾位個人有印象,容易被忽略的。

喬納森·萊文:《古怪因子》《抗癌的我》以及《血肉之軀》
他的三部電影都能體現出好品味。
然後去年的《壁花少年》最明顯,因為導演(Stephen Chbosky)的好品味可加一星。
矢口史靖:《五個撲水少年》《搖擺少女》
以上幾位不是OST有多好,而是他們很會挑,插曲配的恰到好處。看完電影會有啊剛才聽到那首歌叫什麼名字想要再找來聽的衝動,以及嘿嘿他也是喜歡XX的啊不自覺的稱讚。

想到的再補充一些……
還有些像《朱諾》(Jason Reitman)《和莎莫的500天》(Marc Webb)導演們不僅是在電影里顯擺自己的音樂品味,包括其他像觀影趣味直接符號化表現在電影里。比如一開始喜歡上囧瑟夫是因為他在《莎莫》里扮演的男主角,喜歡Smith,穿著Joy Division的T恤,還在KTV唱著Pixies的Here comes your man。這一切說到底也歸功於導演馬克·韋布的好品味。

(房間里還有很顯眼的

(房間里還有很顯眼的New Order 的 Power, Corruption Lies)
還有一個比較好玩的段子,導演埃德加·賴特的《殭屍肖恩》里有一段是男主角用黑膠唱片打殭屍,「垃圾毫無價值」的唱片丟起來真是一點也不心疼。雖然是一個英式幽默,但直接體現導演的音樂品味(不錯),雖然他不喜歡恐怖海峽。

(在酒吧里,配著Queen的歌曲打殭屍這段也很帶感帶感。)

(在酒吧里,配著Queen的歌曲打殭屍這段也很帶感帶感。)


Gaspar Noé。《Enter the Void》裡有用 Jean-Claude Eloy、Coil 等等。

石井聰互。《八萬伏特霹靂神龍》(Electric Dragon 80000V)裡的配樂是石井自己的工業噪音朋克團 MACH-1.67 做的。

野島伸司。他雖然是編劇,但電視劇裡編劇的作用更大吧。1993 版《高校教師》裡啓用森田童子的兩首歌(〈我們的錯誤〉,〈他爲我哭泣〉),應該是野島的主意,等於是讓森田重生了。同樣是他編劇的《同一屋檐下》主題曲也很有名(財津和夫:〈仙人掌之花〉),不知道是不是他選的。我很羨慕這兩部 1990 年代的電視劇的製作方有膽識選 1970 年代的歌。

自編、自製、自導、自演、自配樂的,應該還有一個許冠傑。


除開上面說的,再補充幾個:
塞爾吉奧萊昂內,雖然這是一個典型的義大利式神經大條的導演——口無遮攔、敢愛敢恨——但是他的音樂品味還是沒的說。據他的對談錄講,莫里康尼給他的很多配樂 都是他想出來的點子,學弟莫里康尼負責把它實現,更扯的故事是他還曾經拿著鞭子抽著莫里康尼找靈感。
斯坦利庫布里克,眾所周知他是一個很喜歡選擇古典樂作為配樂的導演,約翰巴里曾經說他這輩子最遺憾的沒有配成樂的電影有兩部,一部是《海上鋼琴師》 ,而另一部就是《2001太空漫遊》,後者的原因是庫布里克堅持由自己來選擇古典樂完成配樂,事實也證明了他的正確。嚴重推薦一下《巴里林登》的配樂,萊昂納德羅森曼知名作品不多,但是給這部電影譜的古典風格配樂絕對是傑出的,也拿了次年的奧斯卡最佳配樂。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準確的說整個科波拉家族的音樂品味都不錯,包括他女兒和凱奇等。《教父》的時候他硬從歐洲找來了長期給費里尼和維斯康蒂配樂的尼諾羅塔,寫了教父的配樂,而輔助尼諾羅塔完成配樂工作的卡明科波拉就是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他爹。
湯姆提克威,多的就不說了,知道《雲圖六重奏》就是他自己的作品就夠了。
華語影壇我能想到音樂品味最好的是侯孝賢,除了電影的配樂,蔡振南也給他製作過一張鄉土味十足的台語專輯,和伍佰、林強他們也玩票唱過不少歌。陳明章用一把破吉他寫了《戀戀風塵》的配樂,許景淳把DEMO交給他,很快就被定了下來,而這個配樂拿了台灣電影的第一個國際獎項。後來是枝裕和因為他用陳明章給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幻之光》做了配樂,林強也被他推薦給了賈樟柯。
最後說說昆汀,昆汀是莫里康尼的鐵粉,在《殺死比爾》《無恥混蛋》這些片子里都用過莫里康尼配樂的採樣,但是他在正式邀請老莫給姜戈寫配樂的時候卻被拒絕了。老莫說昆汀電影的配樂都缺乏連貫性和整體性,他完全不具備駕馭配樂的能力。這個說法見仁見智,我是比較贊同的,你把昆汀選的每一首音樂單挑出來都不錯,但是合到一起,確實是比較雜亂並且風格不一的。


提名我最喜歡的導演之一:約翰·卡朋特


Todd Haynes:哎好像翻了前面幾個答案都沒提名這位的==《天鵝絨金礦》和《我不在那兒》應該是很考驗音樂品味的。感覺這種講述大佬們事迹的故(八)事(卦)電影,對著一堆大佬們自己的音樂和同時期其他樂隊的音樂,(作為一個迷漢屬性的導演)光是取捨就很困難啊,難的是還要在此基礎上讓人對著配樂印象深刻。
Cameron Crowe:《成名在即》的配樂優秀不稀奇,難得的是其他題材諸如《甜心先生》《伊麗莎白鎮》等電影的配樂也非常精巧流暢,而且走心。嗯對於他,我覺得有一個詞可以形容,就是幼功紮實。同樣是「70年代美美噠酷酷噠」類型的配樂,相比之下最近因為配樂而被各種點贊的《銀河護衛隊》相對就遜色那麼一丟丟,多少有堆砌之嫌。
Danny Boyle:咱不提《猜火車》說說《淺墳》好嘛。《淺墳》的配樂很有意思,Danny Boyle一貫的鐵克諾/新浪潮/迷幻電子風格從片中第一個鏡頭就開始出現了,但是隨著片中Christopher Eccleston演的大衛逐漸黑化,配樂上隱約開始有點Dario Argento在《陰風陣陣》等一系列電影的配樂風格,空靈細碎叮叮噹噹的聲音無所不在,整個電影立刻就Giallo了起來。
Paul Thomas Anderson:《不羈夜》!!《不羈夜》!!《不羈夜》!!導演帥!!導演帥!!導演帥!!70s大法好!!70s大法好!!70s大法好!!


Wes Anderson


  1. 米開朗琪羅-安東尼奧尼,出身義大利中產階級家庭,對音樂尤其是搖滾樂有很濃厚的興趣。他1970年在米國拍攝的《扎布里斯基角》邀請了The Grateful Dead(感恩而死)與Pink Floyd(平克-弗洛伊德)這兩支樂隊為其作曲,當時他也曾邀請The Doors(大門)的Jim Morrison為其配樂,Jim亦答應了他的邀請,但其並未在後來的配樂中邀請The Doors。另外,他在其最為著名的作品《放大》中邀請了傳奇搖滾樂隊Yardbirds為影片表演現場砸吉他的場景,其中Jeff Beck與Jimi Page皆是樂隊當時的成員,演唱曲目為《Stroll On》。

  2. 弗朗西斯-科波拉,教科書中常提及的配樂,即《現代啟示錄》中表現美軍轟炸越共領地場景的一段,引用了瓦格納的歌劇作品《尼伯龍根的指環》中的《女武神》,有正話反說的意味。另外,影片開頭和結尾分別引用The Doors的《The End》中的兩段,一個是表現越戰歸來士兵的痛苦失措,另一端是表現屠牛與殺戮的暴力場景的交相輝映之歇斯底里,恰到好處。其中還記得有一段是美軍大兵在河流上大唱The Rolling Stones的歌曲《Satisfaction》,大概都是為了表現同一個主題,在此就不做分析。

  3. 丹尼斯-霍珀,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逍遙騎士》,也就是公路片的始祖。其中引用了很多早起的搖滾音樂作品,比如Jimi Hendrix與Bob Dylan的歌曲,或許這些恰恰可以表達米國當時的嬉皮士們對自由的追求吧。個人認為好的音樂應該是公路片的靈魂之一。

  4. 姜文,記得在《陽光燦爛的日子》中,熱血騷年們騎車復仇的時候,背後響起的大名鼎鼎的《國際歌》,額,好吧,可能這其中有隱喻,也可能就是起個正話反說的作用罷,不必細究。《讓子彈飛》更是請出了宮崎駿的老搭檔久石讓為其配樂,可見其音樂品味不低吧。

  5. 像艾倫-帕克《迷牆》那樣的作品其實算不上配樂了,小弟認為那是配畫,謝謝。


Olivier Nakache 奧利維 ·那卡什
只看過他的《Intouchables》(《觸不可及》)
很久之前看過這部片子卻因為裡面很多Ludovico Einaudi的曲子而一直記住它,就是因為裡面的插曲和治癒的情節才一遍一遍地看,不下二十遍了=w= 現在蝦米的電影原聲帶還在收藏夾里。
個人看來,裡面的插曲,首首都值得稱讚:
http://www.xiami.com/album/494292?spm=0.0.0.0.MCtFQd
下面是帶給我震撼的幾處畫面(當然很大一部分也是插曲的功勞啦):

對,這是電影開始部分,著實令人耳目一新(Ludovico Einaudi《Fly》)

對,這是電影開始部分,著實令人耳目一新(Ludovico Einaudi《Fly》)


看到這裡kuku起雞皮疙瘩(Nina Simone《Feeling Good》)

配樂贊,色調也贊,最後哭了= =(Ludovico Einaudi《Una mattina》)

配樂贊,色調也贊,最後哭了= =(Ludovico Einaudi《Una mattina》)


伍迪艾倫,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兩位都熱愛爵士樂,在他們的電影里出現過無數經典的爵士樂配樂
伍迪艾倫本人是單簧管演奏家,而東木的小兒子是貝斯樂手


必須有李安。
先看看這幾部牛逼的電影,與他們的配樂師。


《Farewell - Instrumental》 (《卧虎藏龍》專輯) 作曲家:譚盾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2000年,譚盾為武俠電影《卧虎藏龍》作曲配樂,並因此於2001年獲得第7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音樂獎。這是國內獲得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的第一人。並憑藉此專輯又先後獲得比利時佛蘭德原創音樂獎、美國洛杉磯影評人大獎和台灣金馬獎。於2002年獲得第44屆格萊美獎最佳電影原創音樂專輯獎。2004年《卧虎藏龍》更獲得索尼經典白金獎(超過一百萬張的發行)。

譚盾於1986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院,1986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獎學金,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隨大衛·多夫斯基及周文中學習並獲得音樂藝術博士學位。 他獲得了1983年德里斯頓·韋伯爾作曲比賽二等獎。被新聞界、藝術界稱為「新潮音樂」、「先鋒派音樂」、「崛起的一代」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到美國後,數家知名樂團聘他為樂團作曲,並出任BBC交響樂團(蘇格蘭)駐團作曲兼副指揮,1988年在美國舉辦了個人作品音樂會,這是中國音樂家在美國首次舉辦的音會。
《英雄》與《夜宴》也是由其配樂。

《Opening》(《斷背山》專輯) 作曲家:Gustavo Santaolalla

《Opening》(《斷背山》專輯) 作曲家:Gustavo Santaolalla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Gustavo Santaolalla,阿根廷音樂家,揉合搖滾、爵士與傳統拉丁樂,特色是對吉他的編曲及使用。曾以《摩托車日記》原聲帶獲得英國奧斯卡獎最佳電影配樂。他在《斷背山》再現神妙吉他功力,簡單撥弦勾勒出廣漠草原景緻,搭配弦樂也為這段悲傷愛情鋪展出樸實雋永的意象。

主要成就:
第79屆(2007)-奧斯卡獎-最佳原創配樂通天塔 Babel (2006)
第78屆(2006)-奧斯卡獎-最佳原創配樂斷背山 Brokeback Mountain (2005)
第64屆(2012)-格萊美獎-其他和技術類獎項-最佳原創主題曲地獄之輪 Hell on Wheels (2011)
第60屆(2007)-安東尼·阿斯奎斯獎:最佳電影音樂通天塔 Babel (2006)
第58屆(2005)-安東尼·阿斯奎斯獎:最佳電影音樂摩托日記 Diarios de motocicleta (2004)

《Wong Chia Chi"s Theme》(《色戒》專輯) 作曲家:Alexandre Desplat

《Wong Chia Chi"s Theme》(《色戒》專輯) 作曲家:Alexandre Desplat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1961年8月23日生於法國巴黎,五歲時開始學習鋼琴,後來改學小號與長笛。由於熱愛音樂與電影,於是決定以電影配樂家為終身職志。1985年完成第一部作品《Ki Lo Sa》,至2007年已經為100部電視及電影創作過配樂。包括我們熟悉的《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下)》,《本傑明巴頓奇事》,《模仿遊戲》,《國王的演講》。

主要成就:
2003年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獲金球獎提名
2005年《我心遺忘的節奏》獲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電影音樂獎
2007年《色,戒》獲亞洲電影大獎最佳電影音樂提名
2007年《女王》獲第79屆奧斯卡最佳電影音樂提名
2009年《返老還童》獲第81屆奧斯卡最佳電影音樂提名
2010年《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獲第82屆奧斯卡最佳音樂提名
2011年《國王的演講》獲第83屆奧斯卡最佳音樂提名
2011年《生命之樹》配樂,此片摘得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
2013年《逃離德黑蘭》配樂,此片獲得第8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
此外,還擔任了第63屆戛納電影節評委

《Pi"s Lullaby》(《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專輯) 作曲家:Mychael Danna

《Pi"s Lullaby》(《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專輯) 作曲家:Mychael Danna
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
出生於加拿大的Manitoba,很早就展現出在音樂方面的才華,兒童時期就開始了歌唱與鋼琴方面的聯繫。在多倫多大學取得作曲學位後,Mychael Danna開始向電影配樂進軍。1987年他的首部配樂是 Atom Egoyan 的《Family Viewing》,到現在已經有了28部配樂作品。 2012年為李安導演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記》創作背景音樂。其在電影《陽光小美女》中的配樂想必為大家耳熟能詳。另外,著名電影《點球成金》的配樂也是由其創作。中間有一段小女孩演唱的動人歌曲《the show》(網易雲音樂 聽見好時光)也為大家熟知。

綜上,基本上每一部李安的電影,音樂都會獲獎。
這一方面與李安邀請為電影作曲的作曲家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李安自身對音樂的品味和要求有關。
(譚盾跟馬友友談李安:「這是個天才」)
李安的電影向來以嚴謹和強迫症著稱。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會採用不同的作曲家的作品。在他心目中,每一部電影最合適的作曲人選是確定的。正是由於他執著的堅持,每一部電影的配樂質量才如此過硬。「有他做導演,真是觀眾的福分。」

李安的《色戒》講的是一個大背景在中國的抗戰感情故事。他出人意料地選擇了Alexandre Desplat這個法國作曲家為電影作曲。當電影上映之後,好評如潮。而Alexandre Desplat的配樂,更是真實地反映了影片女主角王佳芝悲劇性的人生遭遇,並與劇情相得益彰。「每次到鋼琴三連音降調的部分都令人心顫。」而曲中的每一絲喜悅和憂傷,都成為電影敘事基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李安對於作曲風格的評價和選擇,真是精準而恰當。

「你發現這個導演非常低調,在這低調的過程中,他正塑造一個巨大的行為。看他拍戲我知道,他是真實的從容,不是裝出來的。拍完戲我們回紐約,第一次錄音。我當時擔心,萬一李安沒有聽出來這大提琴是飄在音樂上的一根脊梁骨,萬一他說這個不是他要的,怎麼辦。但我發現,馬友友一拉出來這弦,一段非常樸素的清奏,那一瞬間我看到李安的表情一下就鬆了。李安開始跟馬友友玩。休息時他把馬友友那把600萬美元的大提琴拿出來,兩人表演武打動作,還打電話叫來兒子見馬友友,因為他兒子正迷大提琴。」——譚盾

最後,願李安不斷拍出新電影,也不斷讓我們欣賞更好的電影音樂吧。


丹尼·博伊爾


說幾個似乎沒有人提過的導演。

尼古拉斯·溫丁·雷弗恩

江湖人稱尼古丁。這位導演對他的關注就是從他的配樂開始的。《Drive》中的兩首銷魂disco簡直讓人無法自拔。復古電音加disco舞曲,這簡直就是品味的代名詞。我已經不能用更多的預言來描述這種配樂的恰到好處。
網易雲音樂:《Nightcall》


北野武

日本作曲大師久石讓除了幫宮崎駿配樂 另一個長期合作的夥伴就是北野武。個人最喜歡的一張原聲碟是99年的《Brother》。堪稱完美。沒聽過的一定要聽一下,配樂的極致品味。
網易雲音樂:《I love you Aniki》


畢贛

《路邊野餐》的配樂就如電影一樣,是一首詩。她流淌在山間的河流,穿越霧繞的山路,徘徊在陌生而又熟悉的小鎮,徜徉在時光的流逝和回憶里。
蝦米音樂播放器:《小茉莉》

管虎

《老炮兒》冰湖上那段竇鵬的配樂已經讓我無言以對。由遠及近由疏至密的鼓和沉穩漸進的鋼琴將張力和情感都放到最大,很久沒有聽過這麼精彩的配樂了。
網易雲音樂:《榮耀之戰》


邁克·卡希爾

文藝科幻導演,執導了多部軟科幻佳作。本人最喜歡的《i型起源》配樂沒有沿用軟科幻一貫的post rock基調,採用了大量版權配樂,風格多樣但絲毫不顯繁複,反而散發post rock獨有的空靈氣質。導演的品味得以彰顯。
網易雲音樂: 《Motion Picture Soundtrack》

成龍

很多人會驚訝。但是成龍絕對是個藝術家,不僅僅是個動作明星。他的電影特別是一些巔峰時期(比如&時期)的電影,都是喜劇,動作和各種元素的完美結合。成龍本人其實對音樂的品味很不錯,經常可以看到他本人在電影中哼唱或者演唱一些經典歌曲。而且他貌似特別喜歡funky音樂和Beach Boys,甚至在《燕尾服》中親自演唱並熱舞了一段James Brown經典的《Sex Machine》。除此之外,《Rush Hour2》中James Carter還演唱了MJ經典的《Don『t Stop Till You Get Enough》,如出一轍。最近的《絕地逃亡》中《Rollin』 In The Deep》想必大家也是印象深刻,還有P Diddy經典的《I『ll Be Missing You》。總之不經意間成龍總是透露出他通俗而又經典的音樂品味。
網易雲音樂:《Don"t Stop Till You Get Enough》


特倫斯·楊

《007霹靂彈》的導演。配樂是著名的《007》配樂大師John Barry。正是這部《007》系列,奠定了《007》的主題基調。《Thunder Ball》的間奏成了今後所有《007》系列的主旋律。我們一聽到這個節奏必然第一反應就是James Bond要出場了。而《007》系列的歷屆主題曲選擇可謂是精品collection。早年的John Barry,Shirley Bassey,Carly Simon,Matt Monro等到近來的Adele,Sam Smith無不是品味的象徵。
網易雲音樂:《From Russia With Love》(為什麼不放&?因為我最愛這首)

木崎文智

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是他監督的大作《Afro Samurai》肯定很多人看過。不必多說了,渡邊信一郎請來了Nujabes,這位則請來了Wu Tang Clan的RZA。是《混沌武士》後另一部和hiphop音樂完美結合的日本動畫。而鬼才RZA本身的配樂風格極其多元,品味絕對爆表。比如RB風格的《The Walk》
網易雲音樂:《The Walk》


必須有墨鏡王王家衛。不論是《東邪西毒》的經典配樂(如《驚蟄》,單拿出來聽已是上乘之作),還是《重慶森林》中恰到好處的《california dreaming》。
對墨鏡王來說,音樂是他電影的一部分,與光影的運用同等重要。


中島哲也。
下妻物語,松子,告白。這三部里的音樂都很棒。尤其是告白,從long long ago跨到last flowers,他也真敢挑。。。


維姆·文德斯

最有名的莫過於Der Himmel über Berlin《柏林蒼穹下》。
音樂用到了包括Nick Cave(from her to eternity, the carny), Crime and the city solution(six bells chime), Tuxedomoon(some guys), Die Haut(Der Karibische Western), Laurie Anderson 甚至包括以色列Post Punk/New Wave樂隊Minimal Compact(When I Go).

當時柏林地下的後朋克和實驗音樂scene在裡面已經可見一斑。也包含了歐洲80s一些其它的地下團地。很契合片中柏林蒼涼粗糙的末世感。

Crime and the City Solution

Crime and the City Solution

還在Crime and the City Solution時的Rowland S. Howard

還在Crime and the City Solution時的Rowland S. Howard

Nick Cave - The Carney

Nick Cave - The Carney
那時候的Bad Seeds是我最喜歡的陣容(咦我忘了Blixa在不在電影里了。。)

From Her To Eternity

From Her To Eternity


當然他也導過其它很多與音樂(直接)相關的電影,如《里斯本故事》,讓很多人認識了葡萄牙凄美悠揚的民樂Fado,大概也捧紅了片中的民謠樂隊Madredeus。

其它的還有《樂滿哈瓦那(1,2),《爵士樂之魂》等等。
對此類音樂不了解就不說太多了。


推薦閱讀:

有什麼好看的喪屍片值得推薦?
是否曾因一個鏡頭或一場戲提升了對一部電影的印象?
庫布里克的電影好在哪?
所謂的「日系調色」可以應用在動態影片中嗎?
美國動畫嘴型製作和配音順序是怎樣的?

TAG:電影 | 音樂 | 影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