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版電視劇《西遊記》究竟好在哪?

這麼多年過去了人們仍對老版《西遊記》有很深的情結,覺得不能超越。除了先入為主的印象和懷舊情結,分析下在特技不完善、投資有限等條件制約之下,《西遊記》究竟好在什麼地方?


文/六神磊磊

老《西遊記》很厲害,但是究竟厲害在哪裡,大家不一定全都知道。


我們經常不知道經典為什麼是經典的。金庸的江湖地位為什麼比梁羽生高?梁羽生為什麼又好過諸葛青雲?很多讀者其實說不出來。

作為一個讀書寫字的人,我從自己的角度給大家解釋一下:老西遊記到底厲害在哪裡?


這篇文章不談演員們的表演,不談詞曲音樂,也不談攝像、取景之類,只講文字上的東西。


在這一方面,後來的所有西遊電視劇和它相比,都有巨大的差距,簡直是尹志平和洪七公的差距。


比如大家都知道一句台詞:


「你是猴子請來的救兵嗎?」


這是紅孩兒的台詞,被問的人是觀音菩薩。這句台詞在《西遊記》的原著里有嗎?有的,但是有一點點不一樣。原著是這樣的:


「你是孫行者請來的救兵嗎?」


拍電視劇時,「孫行者」被改成了「猴子」。到底哪個更好呢?當然是猴子好。


看起來是一詞之差,但改成「猴子」,這句話就更容易鑽進你的心裡;你就更容易記住紅孩兒,這個光著腚的「黑社會二代」、海淀銀槍小霸王,正作死地對著觀音菩薩發問。

據說86版《西遊記》是三個人編劇的,包括導演楊潔。僅僅從這一句上說,編劇青出於藍了。


再隨手舉一個例子。第四集里,孫猴子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有一天觀音菩薩路過,兩人發生了一番對話。雙方的台詞不過幾句,有的是保留原著的,有的是編劇導演自己發揮的。


保留了哪一句呢?


「特留殘步來看你。」


發揮了哪一句呢?


「世上自有救你之人,卻不是我。」


多麼好的一句台詞啊。菩薩這淡淡的一語中,有茫茫宿命,有莫測天機,有些微逗弄,有諄諄誨諭。


它給了猴子多少遐想:世上確有救我的人,可紅塵萬丈,他在哪裡呢?既然不是你,那又是誰呢?


這得是一個文字功力多麼紮實、又多麼聰明有情商的人,才能為菩薩想出這樣的台詞啊?


再給大家來講一個小情節,看看老西遊記的功夫。


有這麼一段情節:取經路上,唐僧來到了一個叫「木仙庵」的地方,裡面有幾個仙風道骨的老人,其實都是松樹、柏樹等變的妖怪,非拉著唐僧作詩聯句。


唐僧禁不住幾個老妖怪的撩撥,動了詩興,就和他們唱和了起來。


一共作了多少首詩呢?在《西遊記》原著里,他們你來我往,共作了七首律詩。吳承恩大概是有點想炫耀詩才,但這些詩其實水平不高,空洞乏味,而且這一段情節也很拖沓,啰哩啰嗦。


而在電視劇里,七首律詩被砍得只保留一首,恰恰是選了最好的一首。


它的開頭兩句是這樣的:禪心似月迥無塵,詩興如天青更新。


作到最後兩句時,四老一致要讓唐僧來收尾。大家記得是怎麼收的嗎?


半枕松風茶未熟,

吟懷瀟洒滿腔春。


眾老都鼓掌:「好一個 『吟懷瀟洒滿腔春』!」而作為觀眾,我也想說,好一個「吟懷瀟洒滿腔春」!

大家想一下,當時拍《西遊記》篇幅那麼有限,獅駝嶺、比丘國等等大戲都砍掉了,卻認真保留了這一段,拍電視劇的人真是有一份詩情畫意在。


更難的是,能大段砍掉原著里堆砌的爛詩,唯獨選出最清新的一首,大加發揮,說明拍劇的人識詩、懂詩。


於是,原書里一段冗長乏味的情節,變成了熒幕上一段緊湊、風雅的詩會。它是很有作用的:一路上懦弱無能的肉雞般的唐僧,抓住了這次機會,展露了自己的風采。


它會讓你恍然領悟到:「御弟哥哥」並不只是個光會叫「大王饒命」、「悟空救我」的窩囊廢。他一路迷倒那麼多女王、女妖,不只是靠一張小白臉,更不是靠器大活好。他是有禪心似月、詩興如天的一面的,是有吟懷瀟洒、滿腔才華的一面的。

更厲害的是後面。


在這一場文縐縐的詩會過後,四個老妖怪圖窮匕見,現出了皮條客的當行本色,推出一個女妖怪——杏仙來迷惑唐僧。


在原著里,杏仙用來勾引唐僧的也是一首詩,水平仍然很差勁,說文藝不文藝,說尺度又沒尺度,我看還不如咱們陝北信天游的「白花花的大腿水靈靈的逼,這麼好的地方留不住你」來得剛猛直接。


然而拍劇的人是有慧眼的。在杏仙這首平庸的詩中,他看見了一句「雨潤紅姿嬌且嫩」。他的靈感被觸動了,覺得這裡面有文章,可以發揮。


於是在電視劇里,它被生髮成了一首歌。庸俗的「嬌且嫩」不見了,變成了文藝十倍的「雨潤紅姿嬌」。這首歌還被加上一個名字《何必西天萬里遙》。

大家還記得這個開頭么:


桃李芳菲梨花笑,怎比我枝頭春意鬧?

芍藥艷娜李花俏,怎比我雨潤紅姿嬌?


這兩句詞,瞬間畫出一代名妓(妖)的裊娜和嫵媚。這詞太切合妖怪的身份了,因為她是杏,她自然要壓倒桃李、蓋過芍藥的。


按理說,「枝頭春意鬧」這一句是不該出現的,那是宋詞里的句子,唐僧不該早幾百年聽到。但我們是可以原諒這一細節的。


香茶一盞迎君到,

星兒搖搖,雲兒飄飄,

何必西天萬里遙?

歡樂就在今朝,

歡樂就在今宵。

聽著杏仙一唱三嘆,是否連我們不禁都會想:是啊,這美好的良夜,何必西天萬里遙呢?


就像原著中說的:「若肯放開懷抱,長發留頭,穿綾著錦,勝強如那瓦缽緇衣,雪鞋雲笠!」


我經常想,如果換了是我,有沒有這個功夫,把一句粗直的「雨潤紅姿嬌且嫩」,變成一首《何必西天萬里遙》?我真的很懷疑。


再隨便舉一些86版《西遊記》里厲害的文字功夫吧。


例如觀音菩薩曾變成一個老和尚,給錦襕袈裟打廣告,勾引唐太宗來買。她是怎麼打的呢?在原著里,這是啰啰嗦嗦一大通話,並不精彩。


但在電視劇里,經過大刀闊斧修改,最後拼接錘鍊出幾句:


「這袈裟,冰蠶抽絲,仙娥織就。穿我袈裟,不入塵輪,不墮地獄,坐有萬聖朝禮,動有七佛隨身。」


接著,觀音菩薩又給西天的真經打廣告,精鍊到只有四句:


「能超亡者升天,能渡難人脫苦,能解百冤之劫,能消無妄之災。」

熟悉華文的你不妨把它念誦一遍,有沒有感覺到語句的工整?有沒有感到音韻的鏗鏘?


一部25集的戲,數千句台詞,處處能見到這樣的錘鍊功夫。有些是原著本來就有的,被精鍊出來了;有的是原著里沒有的,被演繹生髮出來了。


比如在花果山,孫悟空喝問豬八戒:


「俺老孫身在水簾洞,心隨取經僧。師父步步有難,處處該災,他現在在哪裡受難?」


聽了猴王這話,我們是不是不由自主像豬八戒一樣感動了:「師兄,你好仁義啊!」


又如三打白骨精那一段,唐僧要趕猴子走,怎麼才可以用一句台詞,就體現出唐僧最賤、最作死的效果,而且最能戳傷大徒弟的心?


答案是:


「難道八戒、沙僧就不會降妖?」


又譬如在女兒國,唐僧半夜被女王勾引,滿頭冒汗,給女王猛發「四大皆空」卡,女王該怎麼破?


她的回答是:「你說你四大皆空,卻緊閉雙眼。要是你睜開眼看看我,我不相信你兩眼空空。」

唐僧只好又發來世卡:「來世若有緣分,我們……」女王該怎麼用一句話,表明自己追求真愛的決心?


回案是:「我只想今生,不想來世。」


這就是老西遊記的厲害,一字一句都那麼洗鍊、那麼直白,悄無聲息地鑽進你的心。我們被這部劇征服,絕對不僅是因為幾根威亞、一點特技。


你可能把這部劇看了10遍、100遍,也看不出它的這份功夫。的確,文字的力量,我們常常是察覺不到的。經常是它征服了你,你還渾然不覺。


有趣的是,一個作者或者編劇,他的功夫越深、積澱越多、在人情事故上越練達,就反而越沒有所謂的「文采」了。很多作者以為金庸「文筆不好」,但卻永遠寫不出洪七公出場的那一句話:「撕作三份,雞屁股給我」。


就好像《西遊記》劇集里,黎山老母不停地催:商量好了沒,誰留下來娶我女兒呀?


我們如果功夫不到位,也永遠寫不出沙僧的那一句精妙回答:


「商量好了,留下那個姓豬的。」


謝邀。

許鏡清的開頭音樂是傳世經典。央視四大名著神曲如雲,但86版《西遊記》片頭曲不遜於任何一曲。

馬德華的豬八戒輕浮呆萌、閆懷禮的沙僧憨厚持重,徐少華和遲重瑞的唐僧都當得起珠圓玉潤、端凝高僧的形象。都是極品。余者如玉帝、老君、王母,甚至趙麗蓉奶奶的車遲國王后,無一不演得出彩齣戲。一句話,80年代那幾部,加上老三國和李雪健丁海峰們的老水滸,和現在演員的區別,就是會演戲和不會演戲。

基本忠實原著,雖然削減很多。

美女如女。朱琳的女兒國國王、邱佩寧的嫦娥、李鈴玉的玉兔精等,無一而非天香國色。沒一個是靠錐子臉、大濃妝、風塵氣混的。

最關鍵的點:
六小齡童的孫悟空是中國電視史上,只能追趕,無法超越的存在,形神合一。李雪健的宋江、鮑國安的曹操、陸樹銘的關羽、陳曉旭的林黛玉、鄧婕的王熙鳳、丁海峰的武松等都是極上品,但到六小齡童的孫猴子這境界的,沒辦法了,殆天授,非人力。

總體來說,一群會演戲也懂原著的人,用盡心思,拍了一部好看的、處處可以反覆品的戲。
其實老版四大名著好處,都可以這樣概括。


楊潔老師去世,世間便再無86版《西遊記》。

而且,它是神一樣的存在,是一座無可超越的巔峰。

有人說:「你評價太過了吧?江山代有才人出,事物都在進化,那時候技術又不行,資金也不夠,憑什麼說86版就一定是巔峰?」

評價並不過分。

因為86版不是一部簡簡單單的連續劇,它的根基是:

傳 統 戲 曲

它建立在戲曲表演的基礎之上。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戲曲表演經驗、演藝人才的大薈萃。

在某種意義上,與其說86版《西遊記》一個新時代的開拓者,不如說是上一個時代的集大成者!

在連續劇中大量借鑒戲曲,並不是楊潔老師的首創。因為那時拍連續劇是新鮮事。沒有什麼先進經驗,大家都是從傳統戲曲中搬東西。

不但大陸如此,港台也如此。香港五六十年代的「黃梅調」電影,就是把黃梅戲搬上影視。台灣的古裝影視也是如此,有濃重的戲曲痕迹。比如1960年邵氏電影的《倩女幽魂》,寧采臣和聶小倩就是一對傳統的才子佳人,而燕赤霞的舞劍完全是舞台做派。

如果僅僅這樣,86版《西遊記》借鑒戲曲只是時代使然。但是,《西遊記》有其特殊性

因為,《西遊記》天生適合戲曲!

《西遊記》的視覺表現大致有兩類:

一是忠於原著。盡量還原出《西遊記》原著的氣質。

二是利用IP,進行現代化的演繹,比如周星馳。

而中國傳統戲曲,與傳統故事相伴相生了800多年,在明清兩代逐漸定型為今天看到的面貌。比如服裝,今天舞台上的戲曲服裝的基礎,正是明代的服裝風格。比如精神,傳統戲曲表現的人際關係、道德倫理,正是明清兩代的社會心態。

《西遊記》託名唐朝的故事,其實是明代人寫的書,表現的是明代人的精神狀態、宗教信仰、日常生活。假如拍一部「忠於原著」的片子,借鑒起來最便捷、積澱最豐富、資源最集中、前人探索過最多的藝術形式,該是什麼?

當然是:

傳 統 戲 曲

這不是我對戲曲情有獨鍾,戲曲並非適合所有的「古裝片」。

假如拍《封神演義》,背景是商朝,那麼,京劇《反五關》大概就不好用上。因為《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不一樣。《西遊記》完全是神仙世界,涉及現實社會的很少而《封神》的基調仍然是歷史小說。《反五關》的黃飛虎,表現的是明清時代的倫理,明清的君臣父子關係。假如硬放在近乎蠻荒的商朝,對於講究真實感的現代影視就有些怪異。

所以,一部明朝的書,一顆明朝的心,一群明朝的神仙。《西遊記》簡直就是天然為成熟於明朝的戲曲而生的!大量引入戲曲元素表現《西遊記》,這就是楊潔老師的高明之處。

86版《西遊記》的演員,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類型:

一、戲曲演員;二、話劇演員;三、影視歌舞演員。

這三類里,戲曲演員是絕對的主流。他們有:

六小齡童先生:南派猴戲世家,家學淵源。

馬德華先生:演豬八戒。北方崑劇院的小生演員。

左大玢老師:演觀音菩薩。湘劇演員,70年代就給毛澤東演過戲。

魏慧麗老師:演高小姐。京劇演員。

楊春霞老師,演白骨精。演過京劇《杜鵑山》的柯湘。

高玉倩老師,演高小姐的母親。其實早就以《紅燈記》的李奶奶知名。

馬蘭老師:演殷夫人,黃梅戲演員。後來成了余秋雨老師的夫人。

當然還有大家都喜歡的評劇演員趙麗蓉老師……

就連沒露幾次臉的昴日星官,扮演者徐冠春先生都是崑曲演員。而他青年時代就演過電影《十五貫》的熊友蘭。這《十五貫》,號稱「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

這些老藝術家,對藝術的執著和熟稔,是幾十年如一日的。

我研究《西遊記》,就圖像問題請教過六小齡童先生,如何畫猴王臉譜。他立即告訴我:石猴的是什麼樣,齊天大聖的是什麼樣,有時候不畫金粉,有時候應該勾線條,並建議我查哪些參考書。

這些東西,在傳統藝術家哪裡,都是信手拈來,熟極而流,所以,表演的時候才能不假思索,人猴合一。

六小齡童先生父親演猴,兄長演猴,自己一生也只演猴。這就是中國傳統意義上的「世家」,或者是今天常說的「工匠精神」。

在現在的影視劇體制下,其他人再扮演孫悟空,除非英才天縱,或者另有其他門路的深厚積澱,否則如何能與這世家猴王分庭抗禮?

86版《西遊記》除了戲曲演員,還有話劇演員、影視歌舞演員。然而他們要麼也深受傳統戲曲的影響,要麼有深湛的戲曲基本功!

首先是劇組中有許多北京人藝的話劇演員。話劇,本來源於西方。在中國長期佔主流正統地位的是所謂斯坦尼體系,即俗稱「體驗派」。西方話劇風靡中國之後,焦菊隱先生又在體驗派的基礎上,大力提倡民族化,體現中國氣質。

所以,中西兩股強大的內力,一直在中國話劇的經脈里遊走。

為了學習民族藝術,北京人藝專門從北方崑曲劇院請來崑劇老師,給話劇演員說身段。有些老師甚至因此調進了北京人藝,為話劇灌輸傳統戲曲的充沛內力。

舞台上大多數情感,要靠動作、表情表達。而傳統戲曲動作程式,極富表現力,簡直就是一座表達內心情感的寶庫。

例如話劇《茶館》,就借鑒了大量戲曲元素。常四爺的上場,帶著明顯的戲曲身段。而演常四爺的鄭榕先生,同時又在86版里演太上老君!

話劇《蔡文姬》膾炙人口,其原因更繼承了傳統戲曲的美學精神和表演手段。演沙僧的閆懷禮先生,在《蔡文姬》里演過匈奴單于。

此外還有許多許多:

演鎮元大仙的吳桂苓。

演水賊劉洪的韓善續。

演黎山老母的孫鳳琴。

……

他們都是北京人藝的老前輩。

應該說,86版《西遊記》中的話劇演員,基本都受過「話劇民族化」的洗禮。他們身上,體現著西方話劇藝術和中國戲曲藝術,二者珠聯璧合,毫無衝突。

又比如程之先生,演過金池長老,他雖然演話劇,卻是著名京劇票友。他絕對是家學淵源,因為他的父親程君謀,是一位極著名的票友。程君謀早年跟名樂師陳彥衡學戲。學成後和白牡丹(荀慧生)配戲,並搭上白牡丹班子,不料一炮而紅,直追專業演員,被稱為「票友中的譚鑫培」。

左:程君謀先生。右:程之先生

所以,程之先生在86版中表現的傳統戲曲功力,來自他的原生家庭,那真是把話劇和京劇兩股內力一拳打透,融會貫通,是一種無可挑剔的完美!

今天靠賣臉賣萌,從不在演技上下功夫的表情包演員,能給這些老藝術家提提鞋,就知足吧!

86版《西遊記》演員組成的第三部分:影視歌舞演員,很多也都有精湛的戲曲基本功。

上周,央視播了一部紀錄片《西遊記張掖尋蹤》,主演就是我和李玲玉老師,當年玉兔公主的扮演者。

那些天,和李玲玉老師天天在一起,聊了很多。

她是東方歌舞團的歌唱演員,原本卻在越劇團工作,有深厚的越劇功底。甚至在轉場的車上,她還在不停地練唱。

我們去甘肅高台縣的一所小學探訪,李玲玉看到操場地上有一根玩具金箍棒,就撿起來舞起了棍花,和孫悟空一樣,風車一樣地轉。旁邊的小朋友紛紛鼓掌圍觀說:「我原以為只有孫悟空會耍棍,誰想到玉兔精也會耍棍。」

這其實就是戲曲的基本功。李玲玉老師把這個棍花動作教了我,所以我也能對付著來兩下。本來是想和孫悟空學幾招,結果棍法竟得玉兔公主傳授,這大概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了!

我問李玲玉老師對今天的年輕演員怎麼看,她想了想,說了三個字:

缺少根。

遲重瑞先生是演影視劇的,貌似和戲曲不搭邊,但提起他伯父遲世恭,和著名的袁世海、李世芳一樣,都是富連成科班「世」字科學員。

富連成科班在民國的戲劇界,相當於北大和清華。

而且遲世恭的兩個兄弟:遲世尉、遲世德,再加上同姓各家的遲世敬,四個人合起來就是「尉遲恭敬德」。所以,遲重瑞先生身上,流動著梨園世家的血液。

《富連成三十年史》中的遲世恭

扒一扒這些人的來歷,就可以發現:

每一個人,上到唐僧師徒,下到配角龍套,都不是自己在戰鬥!

這是多少年的積累,多少舉手投足的打磨,多少流派的融合,多少世家子弟的薪火相傳,

多少劇團的身經百戰……

才匯成了這樣一部86版《西遊記》!

除了導演和演員,86版《西遊記》的服裝、道具、武打特效,也帶著濃厚的戲曲表現形式。

86版《西遊記》有一種說不出的魅力。這種魅力就在演員的一舉一動之中。這就是他們體現的「身段」和戲曲程式。

因為「身段」和程式、武打動作,是幾百年來無數代藝術家們摸索實踐、披沙揀金留下來的精華!

所以,它們特別貼合我們中國人的體型儀態,精神氣質,尤其是穿上古裝之後,那是無與倫比的東方范兒!

比如第二回《官封弼馬溫》,孫悟空龍宮借寶,原著里就簡單兩段:龍王先拿鋼叉、畫戟,最後帶他去找金箍棒。

然而86版里,孫悟空不但耍了叉,還耍雙錘、耍鋼鞭、耍畫戟,在龍宮裡折騰。

這一套動作,其實就是戲曲里的「把子功」。

猴戲中經常安排許多「把子功」,因為要表現孫悟空調皮搗蛋,就叫他耍各種兵器,甚至耍劍,烘托火熾的氣氛。

還有孫悟空在天宮偷瓊漿玉液,對著壺嘴喝酒,這個調皮動作在傳統戲曲《安天會》(建國後不讓孫悟空輸,改為《鬧天宮》)里是一定會看到的。


86版《西遊記》的武打,由荀皓和任鳳坡兩位先生主持設計。荀皓先生是荀慧生先生的長門長孫,任鳳坡先生也是中國京劇院的藝術家。



這樣的背景,決定了86版《西遊記》的武打場面一定是寫意性質的戲曲化的,武打類似舞蹈,體現的是美感,不像港台劇靠迅速剪輯實現的「拳拳見肉」。

甚至打群架的小猴小妖,經常出來翻個筋斗,那也不是隨便安排的,那屬於武戲裡的「群檔子」,用來表現混戰。

86版《西遊記》還有一個好玩的特點,每逢一集結束時,必有一個「四眾亮相」的動作,唐僧師徒四個人出現在同一個畫面中。這其實也是傳統戲曲舞台演出結束時的標準動作。如果這個場景出現在舞台上,下一個動作就是拉大幕了。

因為歷史上的西遊劇,都是單元故事型的連台本戲。如果按照演出一般習慣,每本的結尾,都會固定有一個亮相,這在舞台劇導演上有個術語,叫「打點」。

《西遊記》也是這樣,每一集講一個故事,結尾亮相「打點」,標誌結束。

《誤入小雷音》結尾畫面

要多說一句的是86版《西遊記》的續集,為什麼許多人說不好看?原因之一,就是破壞了「連台本戲」的結構,把劇情從中間強行截開,一集講不完一個故事。

西遊記》的故事框架,小孩子都知道。所謂「生書熟戲」,只要演好「連台本戲」就完全可以了。

86版的造型,也是從戲曲中借鑒了很多的,比如巨靈神。

巨靈神給人印象最深的,是撅著一個大屁股,孫悟空受封弼馬溫,第一次上天宮,還在他屁股上蹦了一回。

這種扮相,就是京劇里「毛凈」的「扎判」。

「扎判」最典型的要數鍾馗,需要穿胖襖、墊填充物、墊胸,肩膀聳著、胸鼓著,屁股撅著,體態笨重奇特、身段粗獷有力,這樣才能體現神奇、詭異的特點。


「扎判」的鐘馗

《西遊記》講的是神仙故事。然而,誰都沒見過神,不同民族的神,自然有不同民族的的特徵。

但是我們一看86版《西遊記》的巨靈神、觀音、玉帝、如來佛祖,就覺得「這是一個中國神」。



這種傳統氣質,和張紀中版《西遊記》的魔幻氣質完全是兩種路數。

這兩種路數,並沒有對錯優劣之分。

但是傳統氣質的表現形式、手法,已經非常成熟。我們都是中國人,都有集體心態、集體審美,更容易接受民族化的造型。

所以,有一點我堅信,任何神一樣的存在,必然是符合本民族氣質的!

今天各種魔幻化、重工業、無厘頭的《西遊記》,並非沒有前途。然而,如果想把這個明朝的傳統故事講出新的風格,並且成為新的神一樣的存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張紀中魔幻風格的《西遊記》

因為,這要上哪找這麼多分量相當的演員?上哪去找這麼悠久的藝術實踐的積澱?上哪去找像楊潔老師這樣,懂得演員、善於調配的導演?

或許,再過幾十年,會有新的《西遊記》劇取代86版,但目前看來,還沒有任何跡象……

也許,86版《西遊記》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悲涼。

因為在當時,很多傳統戲曲劇團不景氣,無戲可演,收入低迷,優秀演員紛紛轉行影視。

86版《西遊記》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台。一些演員籍此完成了人生的跨越,從此遠離了那個日漸衰頹的行業。甚至不少堅守在戲曲領域的演員,也因為出演過這樣經典的電視劇才為世人熟知。這種傳統戲曲衰頹的境況,甚至延續到21世紀初!

86版《西遊記》的成功,背後是一個時代傳統戲曲的衰落。

86版《西遊記》,是無數堅守傳統的藝術家,拼盡最後一點內力,在西方的天邊撞出的一道霞彩!

也許,86版《西遊記》有走下神壇的那一天,屆時必然滿足兩個條件:

一、傳統戲曲傳承再次興盛。

二、現代影視行業趨於成熟。

舍此之外,楊潔老師導演的、眾多藝術家參與的86版《西遊記》,是神一樣的存在,是無可超越的永恆經典!


楊潔老師千古!


首先,我真的是覺得兩個時代的不同。以前固然清貧,但是風氣更淳樸純粹,細細打磨精益求精。而現在浮躁不安,求快求收益,一切向錢看。

相比後期製作的西遊(不包括央視續集),86版西遊無疑是經典,經典和流行的區別是流行讓你躁起來,經典讓你靜下來。86西遊是一座高峰,你只能靠近,但不能超越,不管你砸幾個億,不管你特效多絢爛,不管你音樂好聽到霸佔所有排行榜,不管你演員多俊俏腿有多長胸有多大,86西遊就在那裡,像山一樣,它不跟你們比,它沒有慾望,無欲則剛,沒有對手,無法被超越。

首先摘一段六小齡童的話:

『82版《西遊記》拍了6年,真的是一個鏡頭一個鏡頭磨出來的。當時投入並不大,600萬左右。我的酬勞最高,一集70塊錢,全部算下來拿了2000塊錢片酬。我們把五六百萬預算全部砸在戲上了,中國最好的景色、風貌全都給拍下來了。

  現在我聽說演員片酬最高的,一集能拿到20萬。你算算,一個40集的戲,一個演員就拿走了800萬,就算有2000萬的投資吧,剩下1200萬,還有別的演員,還有吃住呢?最後只能在製作成本上控制,怎麼保證質量?

  拍《西遊記》那會兒,如果這場戲是晴天,拍的時候下雨了,就立馬收工,回去研究角色。現在拍戲,下雨了就現場改戲,什麼都是臨時抓來的。

  當時我們早上七八點開拍,晚上七八點完,休息一下看回放。

  每次回放我自己都要看,看完之後我會主動跟導演講:「昨天我有一個近景感覺不是很好,今天能不能重拍?」現在拍戲有幾個看回放的?

  過去接戲看劇本,現在接戲看酬勞看檔期。「什麼戲?誰導演?一集給多少錢?拍多長時間?4個月?不成,我就40天。」

  為了配合這個大腕那個大腕的檔期,導演副導演只能一塊商量,把腕兒們的近景全都摘出來抓緊拍了,遠景找替身。組裡臨時遇到點特殊情況,想多拍一兩天,免談。加一天20萬!有的人加錢也不拍,導演就得想辦法,趕緊往「死」了拍,臨時加一場這人死了的戲,後面就不用出現了。就這麼搞藝術!

  我們那會兒拍戲,事先要對台詞、走台步、找感覺。現在你跟人說這個,人都樂,「哎呀,您都老藝術家了,對什麼詞兒呀?現場再說吧!」

  還有的演員腕大,他的戲提前拍了,臨到你跟他對戲,人早撤了,你就那麼對著空氣演。這種戲,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演。

  在片場年輕演員跟我演對手戲,他們演戲的時候我都陪著,他們說您坐著去吧!我說沒事兒,對手戲、對手戲,沒有對手的現場激發你怎麼演?

  這些本來都是特正常的事,可現在竟然對戲都變得不正常了。我不排斥商業化,有些技術手段、管理方法的確可以提高效率,但藝術的基本規律你不能捨棄不顧。

  從1982年到現在,影視圈發生了很多變化。我管不了別人,只能做好自己吧!拍《吳承恩與西遊記》,我把頭髮剃光,意思是從零開始,拍攝期間一天都不請假,也絕不去其他劇組串戲。

  按我的願望是一天拍4個小時,我可以有個總結、調整的過程。但是現在不可能,現在是一分鐘一分鐘地算錢啊!演員都是十幾個小時拚命趕,連軸那麼拍!我也只有儘可能適應,把準備工作提前。

  有些原則是不能鬆動的,比如堅持不說「胡話」。我拍過一部38集的電視連續劇《歡天喜地七仙女》,由於劇中有較多戲說成分,我時不時地找導演商量改台詞。有句話本是這麼說的:「我太上老君在天上的圖書館……」我怎麼聽怎麼彆扭,最終改成了「我太上老君在天上的藏書閣……」別人咱也管不了,但起碼我演過的角色沒有一句戲說的台詞。』


然後便是藝術家和演員的差別了。


86版西遊記里,很多角色簡直是為演員量身打造。一顰一笑,眼角眉梢,步伐流轉,全是戲,極具張力,自有一股精氣神在裡面,你很難想像換一個人會是怎樣?馬德華的豬八戒,閆懷禮的沙僧,徐少華的唐僧,鄭榕的太上老君,朱琳的女兒國國王.......更無須說六小齡童的孫猴子了。這裡也有貼出來三版的對比,不多說了。

這是些藝術家啊,只為戲生,一板一眼,不在乎賺的多少,更在意的是塑造好角色。


舉一個最震憾我的例子:

紅孩兒那一集里,紅孩兒火燒孫悟空,那是真的在六小齡童身上點火啊,真的活生生的燒啊,六小齡童後面回憶說那場戲他知道了人燒死前是什麼樣的感覺。現在呢?唉。


裡面的音樂也是特別好聽的。

可能這個夏天在後會無期里,大家被朴樹的平凡之路轟炸,被其中輾轉萬千還是感慨天涼好個秋的返樸歸真所震撼,但是電影里當女兒情響起的時候,多少人心頭一顫?荒誕之中的一泓溫泉。

86西遊記里,敢問路在何方,五百年滄海桑田,女兒情,相見難別亦難,哪首不是膾炙人口,初聽可能難以出味,但是越聽越覺韻味其中,有些歌詞更是彷彿寫進了心頭。


更多的也不想說了,可以觀看 導演 楊潔的《敢問路在何方》,回憶當初拍攝西遊的情況

貼豆瓣地址 敢問路在何方 (豆瓣)


就單說西遊記裡面的景點吧。7個蜘蛛精那一集時在四川九寨溝拍攝的。孫悟空被壓的五指山和金角銀角大王那一集是雲南石林。寶象國是大理古城。人蔘果那一集是四川都江堰和青城山。烏雞國是揚州個園。女兒國開頭大街是嘉興烏鎮,內景是蘇州園林,外景女王與唐僧遊園是杭州西湖。弼馬溫天河牧馬是拍攝於內蒙古錫林格勒大草原上並調的軍馬。玉兔精是雲南瑞麗和泰國王宮。火焰山是新疆吐魯番和桂林山水。紅孩兒是長白山森林。白骨精那集是湖南張家界風光。玉華州是廈門華南植物園和廣東肇慶七星岩。對於花果山,石猴出世海是北戴河,瀑布是貴州黃果樹瀑布,山是廬山,遠景是張家界,水簾洞是湖南冷水江波月洞,悟空出海拜師學藝是福建東山島,石猴出世跑的那片椰子林是海南文昌椰林……等等更多,這些景點哪個不是中國一流的……九頭蟲(掃塔辨奇冤)那一集開頭是山西大同雲崗石窟!另外在紹興蘭亭(朱紫國國王答謝懸絲診脈之恩在亭子里向師徒四人敬酒),紹興禹王殿(唐皇宮殿),河北清西陵(唐王送玄裝西行),貴州花江(流沙河),寧波天童山(黑熊精偷袈裟那一集),安徽九華山(小雷音寺黃眉怪),舟山群島,煙台,青島(四探無底洞),鎮江(嬰兒時期唐僧被放在盆中沿江漂走),福建武夷山(收復小白龍,觀音送悟空緊箍咒)……均有取景。你們有木有發現片頭片尾曲有的畫面在劇中沒出現過,那是劇組每經過一個秀麗的風景都會停下來拍師徒四人前行的鏡頭,比如那個九寨溝珍珠灘瀑布(片尾曲中那個瀑布) 還有錫林郭勒大草原(片頭曲快結束時師徒四人走的枯黃色的大草原) 長白山森林(片頭曲中師徒四人走的那個樹林,紅孩兒那集也在這裡取景), 福建東山島(片尾曲中師徒四人在沙灘上行走的畫面取景地) 等等……從82年到88年近7年的拍攝,投資600萬(放到現在基本6個億了),近40個多個風景區的實景拍攝,連配角龍套都是電視台的中流砥柱或是專業戲麴院的台柱,那都幾乎集中了當時全中國的精啊,為了拍出真實感,在長白山森林拍紅孩兒那一集時,是真在六小齡童身上點火啊,他後來回憶說火真燒到眉毛了 差點被真燒死了,…… 師父的錦襕袈裟還真是件寶物哎!鎮江金山寺的鎮寺之寶,當年唐朝鑒真東渡的遺物,上面鑲的可是真金和寶石!方丈收存流傳後世,後來借給劇組拍攝使用!在新疆吐魯番拍火焰山時那個大土壇就是真實歷史上唐朝玄奘取經經過並在那講經的地方,楊潔導演特地在那裡取景並融入劇中以紀念! 多少年後物是人非 時過境遷了,但西遊記中仍保存著80年代中國風景區的原貌! 你說,是不是增加了這部劇的歷史厚重感呢!小時候只知道看孫悟空打怪,現在終於理解了裡面的種種精華,演技的高超,配樂的精準,舞蹈演奏透露出濃濃的中國風,還有中國大千江山秀麗風景的實景拍攝……
不是我寫的,老早之前收藏的,來源無法考據了,這裡發一下吧。


原答案:

不習慣手機回答,力爭簡練。

六小齡童曾對《大話西遊》表示過不滿,認為:猴,不是這樣演地。

但其實86西遊記對原著的改編,一點不比大話西遊少--它改了趣味。原著里複雜的人情世故,疼豬苛猴啊,背後搞事啊,吃人要錢啊,在電視里很少了。

剩下的是什麼呢?老少皆宜的神奇和幽默---你承認它幽默嗎?幽默並不是只有無厘頭一種,車遲國趙麗蓉太后,悟空的打鬥,八戒的撒嬌,到處都是。對比一下續集那索然無味的動作戲和人物關係,效果非常明顯。

總覺得字有點少,但我說完了

——————

更新:

楊潔導演的去世,讓這個話題又被很多人關注起來,我覺得,也應該再寫點什麼。不過現在腦袋疼,寫得粗疏,見諒。


橫向比較,《西遊記》是央視老版四大名著里,個人認為最好的一部,趣味風格自成完整體系。

如果苛求的話。《紅樓》勝在細緻和結局改編,敗在林黛玉的形象塑造有所偏頗;《三國》勝在文戲有風采,敗在武戲不傳奇;《水滸》……我沒細看,從小不喜歡。

87《紅樓》和86《西遊》,正是同一個特殊時代的產物:百廢待興後,計劃經濟下的大眾文藝作品。

在九十年代初王朔們搞大眾文化以前(以《渴望》為標誌),中國文藝界根本就沒有「大眾文化」概念,不止是觀眾,也包括創作者和當局,芭蕾舞和相聲被塞進一個包裹里扔給大夥,根本不管是誰在看,也就是所謂「文藝要為人民(或工農兵)服務」。

雖然口號這麼喊,但其實沒人這麼干,真正落實的結果我們現在都見到了:為了滿足人數最多、審美標準最低的消費群體,婆媳劇(含宮斗劇),手撕鬼子劇,雷人古裝劇成了主流。

但恰恰是這個口號,配合上當時並不過分的官方對宣傳的管控,造就了86《西遊》。

一方面,它必須滿足老百姓樸素的善惡觀,審美觀,讓大家喜聞樂見——就是前面所說的」老少咸宜的幽默「;另一方面,又必須滿足官方意識形態對於高雅性的要求。還有,就是80年代特有的,在百廢待興後創新發展的渴望——使用了大量特技,以及當時無比新潮的電子樂。

他們可以不計成本拍攝精品。從錢上說,他們不必把精力都用在養家糊口、迎合市場上,上海美影廠的那些神作《大鬧天宮》、《小蝌蚪找媽媽》,都是國家統購統銷的。而成本又不只是指錢——還有時間,只有在那個不計較收益率的時代,才可能出現一部電視劇拍幾年,演員先進培訓班待一年的情況。

而從利益驅動上,文化精英們也更會傾向於「為藝術而藝術」——正如有個答案所說,楊潔導演,本質上來說就是一位知識分子,只是在新的媒體時代有了」導演「的身份。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大夥都是靠工資活著,而工資的級別往往要靠作品的質量,你得個「金雞」、「百花」獎,領導也許就給你漲一級工資呢!

大的環境,加上導演、演員們令人敬佩的高標準要求,於是就有了這部據說已經播放超過3000次、足以申請世界紀錄的《西遊記》

至於後續的90年代」文化精英下海搞大眾文化「、再後來的」資本主宰一切「,這裡就不提了,有興趣的同學到我書里看吧。


甩個地址:高清版《西遊齊天樂晚會》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3650054/?from=searchseid=8226911021358490787

【懷舊】中國文藝回顧1987年西遊記劇組「齊天樂」春晚特別節目_電視劇相關_電視劇_bilibili_嗶哩嗶哩

【懷舊】中國文藝回顧1987年西遊記劇組「齊天樂」春晚特別節目_電視劇相關_電視劇_bilibili_嗶哩嗶哩

點贊的出現真假美猴王,23333:


老版西遊記從82年拍到88年,一群演員用了6年時間拍出來的電視劇的內涵,不是現在幾個月一年快餐式電視劇製作可以相提並論的。

六齡童,小六齡童,六小齡童父子兩代三人都是終生演猴戲的,兩代積累的猴戲底蘊,也不是一個武打替身演員可比擬的。當然吳越在現在的這群演員當中還算是比較勤奮的。

經典是需要用終生的勤奮和積累換來的。


上次六小齡童先生來我們學校做講座,聽他說了幾個拍攝過程中的故事,真的十分佩服。我就說一兩個小細節吧。
1.就拿豬八戒來說吧,仔細觀察86版的會發現,早上精神足,釘耙都是抗在肩上的,下午的鏡頭就是拿在手上,到了傍晚,那就是在地上拖了。看了二十年竟然未曾發現這樣的細節,反觀現在這幾版,基本都一個德行,不得不肅然起敬。還有豬八戒見到女人的時候那眼神,大家可以觀察一下,那變化是很有意思的,不像現在一上來都色迷迷的。。。
2.孫悟空拿金箍棒的姿勢,世代傳承有戲曲表演經歷的章老師實在是獨一無二的人選,就光如何拿棒子才能顯得好看這一個細節他就鑽研了好久。這個嘛,我去找找圖,和這幾個版本軟踏踏的猴子比一比,你就知道什麼是精氣神。
(未完待續)


李成儒是86版西遊記的劇務。
劉曉慶當時想演白骨精,被拒絕了。
86版西遊里的妖精好多都是各地曲藝團的台柱子。
整個劇組只有一台攝像機。


86年版《西遊記》與中國至今拍過的所有電視劇相比,最獨特的一點是:六小齡童自兒時即刻苦學藝,終其一生,只為演好美猴王這麼一個角色。
孫悟空是《西遊記》的核心人物。主演如此的專業、敬業程度,前無古人,恐怕也後無來者。


存了很久,不記得當時從哪摘的了。(多圖)


文殊菩薩(葉以萌 左憲楠 景崗山)
第二個..居然找個女的來演
第三個的造型師是想讓大家知道佛教是起源於印度的,長的好像囧崗山啊..囧崗山..印度阿三..八字鬍很給力 另外這個造型讓我想起了封神榜里的紂王

玉面公主(鄭益萍 王怡 秦子越)
第一個這才是小三氣質,小時候覺得玉面狐狸真是美死了。那小眼神兒真勾人.
第二個還能接受
第三個哪裡玉面了?明明是黑面公主,長的還沒大房好看。為毛老牛要出軌..是為了新版老牛重口味嗎?

托塔李天王

托塔李天王(王玉立 關禮傑 趙毅)
青銅聖鬥士 白銀聖鬥士 黃金聖鬥士

女兒國太師

女兒國太師


第三個哪是太師。明明就是師太...

嫦娥

嫦娥(邱佩寧 劉瑩 王惠)
第一個像從天上來到人間的
第二個很漂亮,但少了些仙氣  
第三個像從天上人間來的。不過她蠻漂亮的。

熊羆怪

熊羆怪 (項漢 周繼偉 ?)
第二個像野豬精
第三個化妝師肯定老玩魔獸,造型好棒,為了部落!你懂的~
截圖截錯了嗎,為毛是《魔戒》里的半獸人- -~

太白金星

太白金星(王忠信 施羽 楊念生)
老版的真是仙風道骨,後面這倆,是哪裡的土地吧
第三個的眼神多有中國特色啊 像某局長...仙氣兒呢哪去了

二郎神

二郎神(林志謙 印小天 馮紹峰)
第2個這麼把第三隻眼擋上了?那我怎麼知道你是二郎神還是哮天?
第3個是呂布

看了第三個,終於解開了一直以來的困惑,理解龍女為毛轉投九頭蟲懷抱了。。
搞笑啊,央視篡改原著搞的三角戀都讓你拿出來當理由了,看看原著去吧 這個才是化龍馬前的小白龍,原著里也沒說他是帥哥 都沒什麼相貌描寫

壯漢——豬剛鬣化身(馬德華 苗海忠 臧金生)
1壯士 2小二 3屠戶
第一個馬德華真帥氣!還很萌~看這倆小酒窩
第二個忽視吧
第三個臧金生還是演魯智深吧,在水滸里的臧金生多帥啊。這算是給毀了。一臉衰相...

鐵扇公主

你是來自阿拉伯呢阿拉伯呢。還是阿拉伯呢?

時尚版阿富汗婦女

第二個,您那眼神銷魂了。第三個銀角大王升級變金色了。

精細鬼

精細鬼(李建成 殷有霆 趙強)   
第一個看那眼神,就精細
第二個動漫節COSPLAY
第三個的造型師是機靈豆吃多了嗎?說是妖怪也沒必要嚇死人啊..繼續魔獸

電母

電母(? 郭金瑩 張春燕)
第二個胸前還放個閃電的標誌,生怕人家不知道。不過演員長的挺漂亮得。
第三個腦上插毛的電母日本留學歸來~化妝師就不能給演員好好梳頭嗎???

七蛛精沐浴合影

七蛛精沐浴合影
第一個是7隻蜘蛛精洗澡
第二個是7隻蜘蛛洗澡
第三個是7隻非主流洗澡.....
小時候覺得蜘蛛精洗澡這段最經典了。結果2版像溫泉度假村。3版那是一堆什馬東西啊?五顏六色的腦袋你們想干什馬??

九尾狐狸

九尾狐狸(六小齡童 馮曉琴 ?)
1陳漢典(很像吧?呵呵,其實是六小齡童);2媒婆;3沒找著臉

張紀中版魔獸世界。

紅孩兒

紅孩兒(趙欣培 孟彥森 雅寧)
第一個老版的紅孩兒好萌好正太..看著就想上去捏臉
第二個的眼神也太共產了,神似潘冬子,小兵張嘎?
第三個太不應該了,非得帶上牛的基因嗎

寶象國國王

寶象國國王(顧嵐 李勝榮 尤勇)
第三個的髮型很銷魂啊,我說怎麼這麼眼熟呢。黑桃king..弄個副業烤個羊肉串啥地。要點辣椒面兒不?

金角大王

金角大王(車曉彤 孫強 ?)
第一個的是24K純金腦門。新版的腦門上連個首飾也沒有
第二個內個,你是羊嗎?腦瘤都長腦袋上了
第三個這貨不是金角大王,這貨是雕~
二張版金角大王和壓寨夫人接吻的時候,夫人說:大王,可不可以把鼻尖磨平一點,好扎哦~

第一個和第三個那小眼神,看著就像害人的妖精
第二個我就不說啥了,你那胸口貼著偌大個蠍子,深怕別人不知道你是妖怪?明明是蠍子,頭上卻插得像蜘蛛~

老真人——孫悟空化身(六小齡童 費振翔 吳樾)
六哥真是沒說的,看這小眼神
浙版的好像賣十三香的...

第二個鼻子有點卡哇伊。第三個白鬍子牛爺爺。。。

雷公

雷公(? 周仲 李丹)

黑白紅,電路不穩啊
第一個不說了。帥的類
第二個雷鋼公把粑粑拉腦袋上了
第三個雷公不等於雞公好吧,雞公還把自己燒著了變成火雞公,這個也是肯德基的植入廣告嗎?好吧。我承認你是雷公好吧。雷死我了.死我了.我了.了

白骨精

白骨精

果然白骨精。人家還拿著白骨捏。第一個是真正的藝術家在演出,後兩個也不錯

三蛛女

三蛛女(杜向惠 薛佳雯 潘彥妃)
第二個浙版的蛛女為毛都是一個髮型啊?7胞胎啊7胞胎

第三個你敬業一點好嗎?可不可以帶出點職業特點?是時尚大片嗎

六蛛女

六蛛女(呂海玉 蔣菲燕 王譯茉)
第二個是***殼郎精,時刻不忘個糞球。
第三個走波西米亞風的蜘蛛精

楊柳觀音

楊柳觀音(左大玢 陳冲 劉濤)   
第一個這才是我心中的觀音
後2個不想評價了。沒氣質沒仙氣好似城鄉結合的
第三個是漂亮。就是不像菩薩。囧里個囧。

七蛛女

七蛛女(劉琳 邱曄 張莉莎)
1妖精 2道姑 3村姑。

第三個你也太過分了吧。我不相信這是潛規則上來的。二張版的八戒是她演的嗎?。。。七豬妹

哪吒

哪吒(艾金梅 羅永娟 馬睿灝/馬睿瀚)
第一個老版哪吒很紅軍
第二個真不錯。又漂亮又驕傲,而且有青霞姐的氣質
第三個很萌

二蛛女

二蛛女(劉倩 殷碩 ?)

第一個那個年代的女演員真是天然的美。沒有現在流行的錐子臉。。
第二個非得在腦袋上頂個蜘蛛- -~
第三個是妖精么?明顯的良家婦女啊!
話說這3個版長的其實都挺漂亮的

二十八星宿之奎木狼

二十八星宿之奎木狼(? ? 程皓楓)
第二個你妹的你又出現了?
第三個你頭髮都不梳你你你出來裝鬼嚇人


魚籃觀音

魚籃觀音(左大玢 陳冲 梁麗)
第一個就是菩薩真身。不解釋
第二個太小氣,下班去菜市場買點菜回家燒燒。
第三個哪有一點菩薩的樣子

高翠蘭

高翠蘭(魏慧麗 曹曦文 莫小鳳)
第3個好青樓,一身風塵氣,高家小姐不是良家婦女么?貌似痛經的眼神在鄙視導演,華麗麗的錐子臉你扎死我吧··死我吧··我吧··吧

太上老君

太上老君(鄭榕 樊智啟 張紀中)
一二不解釋
第三個請問張導您是從封神榜劇組客串來的么?
張導您就別跟著攪合了。太上老君沒您這麼胖的。。

魚!!!~~ 赤果果的魚。。。。

火焰山土地(吉有 王積超 李爽)
第二個是吳奇隆嗎?
第三個侏儒+lm+武大郎炊餅+牧師+***...額.. 張紀中也打魔獸嗎?還有個疑問為啥二張版里的神仙都披頭散髮的,神仙就不用梳頭嗎?
前兩個在一起嘲笑第三個……

黑無常

黑無常(? ? 胡少龍)
第三個黑無常好國際化.....
黑山老妖+伏地魔+死神+霍達克+骷髏王+攝魂怪+食死徒+亡靈+巫妖

巨靈神

巨靈神(錢永康 電腦CG 賈石頭)
第二個..CG
第三個天庭不發制服么?

靈吉菩薩

靈吉菩薩(任鳳坡 任學海 蘇茂)
第一個不解釋   
第二個哪個局長拍的寫真,簡直胖的要越位如來了   
第三個化妝師你還能在偷工減料點嗎??腦袋上的球球呢?就算菩薩不分男女相吧可也不代表不男不女啊。明顯已得辟邪劍譜。哪有一點寶相莊嚴。這麽褻瀆神靈是有報應的....

杏仙

杏仙(王苓華 周蕊 栗安)
第一個最美,這才是符合我心中仙女的形象。現在還記得她當時跳舞的樣子。。美死了
第二個一身風塵氣
第三個誒,你叫我說什麼好,頭上戴個杏樹和杏花就真是杏仙了?要是西瓜仙,腦袋就得頂個西瓜嗎?

天蓬元帥

天蓬元帥(馬德華 苗海忠 臧金生)
第二個鹹的貼的。   
第三個唉~臧金生算是給毀了,莫非天蓬元帥跟牛哥也有血緣關係。為毛要把頭髮梳出2個角啊??要非說像的話我只能說你像張飛或者李逵

白無常

白無常(? ? 高照)
第二個明顯已經被第三個嚇著了   
第三個。趕緊找准西邊滾回去。。。。!!

豬剛鬣

豬剛鬣(馬德華 謝寧 臧金生)
第二個是和珅扣了個豬鼻子   
第三個鋼鬃部落野豬人!!髮型好潮!!潮豬!!是最流行的花輪頭哦。今年好多明星都梳的哦。這算植入廣告嗎?那飄逸的髮型...用飄柔就是這麼自信??
話說這樣的廣電總局不和諧嗎。嚇壞了小盆友囧么辦..

萬聖龍王

萬聖龍王(趙保才 ? ?)
後兩個不知道人名也罷,知道了也對不上。。   
第三隻是暗夜精靈大德魯伊,將希臘神話和中國古代神話巧妙的結合起來,海皇波塞冬和萬聖宮老龍王完美合體,總覺得殺了第三隻會掉小極品裝備似的,手裡的大風車呀之悠悠地轉..啦啦啦啦

毛女

毛女(? 馮嬌 洪紫琳)
第三位道姑造型,歪歪頭來歪歪嘴,爽歪歪代言人,還木有上嘴唇

唐三藏

唐三藏 (徐少華 陳司翰 聶遠)

第一個是玄奘 ;第二個是要還俗(其實還帥的);第三個是武僧~魯智深...法海...第三個唐僧取經根本不用帶徒弟·自己就去了,路上還能消滅幾個黑惡勢力組織~~ 太彪悍了~~

百眼魔君

百眼魔君
第一個眼神很邪惡很魔性
第二個你這麼正氣凜然怎麼演壞人?
第三個徐志森大叔是誰傷了你滴心呦..

左:央視1986/1998年版 孫悟空
中:浙江永樂2009年版 猴子
右:二張2010年版猴子 猴子
(六小齡童 費振翔 吳樾)
畫面:前兩個美猴王見到妖怪了~

第三個阿凡達。。。。。史瑞克。。。。伏地魔。?

孫行者

孫行者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叫美猴王的!!!第二個勉強。第三個貨是輻射變異物!

初出五行山
六小齡童出生於梨園世家,猴戲演了好幾代,怎麼有人以為會抓耳撓腮就能當美猴王了。

浙江永樂 2009年版 拍得這麼文藝唯美作死啊,又不是師徒一起逛窯子。華麗麗的油紙傘...

張紀中2010年版 這根本是動物世界。

央視。1986年版。有哪部能撼動他的地位呢。經典畫面啊。


蘊藉之氣。

《趣經女兒國》有一句台詞
「貧僧去西天取經,正是為了普度眾生,讓世上不再有殺伐紛爭,人間不再有怨女曠夫」。
現在的編劇,打死他也轉不過這個彎兒來。
為什麼傳播佛法,按理說會有更多的人出家當和尚,為什麼會讓世間沒有怨女曠夫。

《偷吃人蔘果》里,加了孫悟空去見須菩提祖師的劇情。靈台方寸山成了一片廢墟。這就是示現。

這種東西,說出來一分錢不值,讓你想你就未必想的出來。

不是一個世界的人很難溝通。


先例舉一些事實:歷史上唐玄奘取經歷時14年,而86版的西遊記前前後後總共拍了17年,新版西遊記只拍了3年。這當然不是說拍的時間越長就一定質量越好,但是從側面說明了時下快餐文化對電視劇製作的影響甚大。眼下電視人的心態越來越浮躁,更多的是為了追求可以立竿見影的商業價值,而不是一部偉大作品的流芳百世,這樣的心態自然很難拍出精品。

86版《西遊記》劇組不管演員還是導演楊潔都堪稱是老一代藝術家們的典範,為了拍好這部名著,整個劇組前前後後共拍了17年,包括技術處理。很多演員因為拍攝西遊記而結緣,相戀到結婚,六小齡童就是跟劇組裡的一個演員相戀結婚了。

看過86版《西遊記》劇組做客《藝術人生》的那檔節目,有一個細節至今印象深刻:節目現場飾演女兒國國王的朱琳老師見到唐三藏(徐少華飾)的第一句話便是:「自女兒國一別,至今二十載,御弟哥哥別來無恙!」,看到這裡瞬間就飆淚了……

86版西遊記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自然跟演員們極為出色的表演密不可分,六小齡童自不必說了,演美猴王無出其右,徐少華演的御弟哥哥也著實玉樹臨風,難怪女妖精們都想搶回來做郎君。還有馬德華老師飾演的豬八戒,雖然好吃懶做外兼幾分好色,生動形象點到為止。還記得一代表演藝術家趙麗蓉老奶奶嗎?她曾在大鬧三清觀一集裡面飾演車遲國王后。有這麼多表演藝術家們的傾力演出,能夠成為經典也是自然的事。

除了這些演員們的出色表演,老版西遊記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還有極為出色的配樂,裡面的配曲無一不堪稱經典,雖然總共只有端端的25集,但想必有一些鏡頭大家誰都不會忘記。孫悟空被壓五行山下五百年那段,背景音樂是郁鈞劍唱的《五百年滄海桑田》,先前上打天宮入鬧地府瀟洒自在得意之極的齊天大聖,如今卻被壓在山下,歷經這數不盡的寒來暑往雨打風吹,只能與牧童為友,野果充饑,好不凄涼……

還有就是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那段,唐三藏肉眼凡胎不識妖魔,悟空跪別師傅出走花果山,配樂是一首《吹不散著點點愁》:「 就這樣驀然分手, 就這樣一去不回頭.臨行方知情深厚,多少往事在心頭.啊,山悠悠,水悠悠,一路上秋風吹不散這點點愁、吹不散這點點愁」,將這一路來的師徒情深表現淋漓盡致,少不更事的我看到這裡便禁不住眼淚打轉,正所謂 「離合總關情」。

還有師徒四人途徑女兒國那一段,女兒國國王(朱琳飾演)對師傅唐僧(徐少華飾演)一見傾心,產生了愛意,對三藏情意纏綿。面對溫柔貌美的女兒國國王,一向心堅意絕的御弟哥哥也免不了動搖和恍惚。唐僧離開女兒國時,對女兒國國王說了四個字:「若有來生」。

「 相見難,別亦難,怎訴這胸中語萬千。我柔情萬種,他去志更堅,只怨今生無緣。道不盡聲聲珍重,默默地祝福平安。人間事常難遂人願,且看明月又有幾回圓。遠去矣,遠去矣,從今後夢縈魂牽」 ,一首《相見難別亦難》道盡了有緣無份的悲情與無奈 ,旋律悅耳動聽、悠揚動人,堪稱經典。這也是整部西遊記當中唐僧唯一一次動了凡心。

除了以上這些因素,西遊記裡面演員們的服飾和裝扮也是非常考究,極具美感,如下圖,人物造型貼切劇情,是為景美。西遊記裡面出演眾嫦娥仙女以及女妖的演員們個個在當時也是才藝雙全的表演家,是為人美。極佳的配樂,是為樂美。人美,景美,樂美,這些加起來造就了一部難以超越的經典。

「 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是因為它不會隨著時間褪色,反而會歷久彌新,更顯珍貴。」

附:《藝術人生》 西遊記再聚首: 藝術人生 西遊記再聚首


無他,唯用心爾


86版西遊記 對我的影響 可以說沒有任何一部文藝作品能與之相比
我童年的大部分回憶和快樂都來源於此 更重要的是 我對文學乃至人文學科的濃厚興趣 可以說也是來源於此
雖然成人後的今天 在讀過原著和更多的書和文章後 我明白了86版限於時代原因和劇組當時的理解 確實沒能很好地再現原著 前兩年的張紀中版西遊記比她還原程度高得多。不信可以拿出原著一一對比

【但是!但是!】我仍認為86版西遊記是最經典的西遊記 也是中國電視劇史上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如果世間只能有一部西遊記影視劇存在 我毫無疑問會選擇86版

為什麼?
1,六小齡童的猴子。世家出身、不計生死、幾乎傾其一生、形神兼備——這樣的角色,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不為過
2,劇組高度認真的工作態度。從楊潔導演到每個小工,大家為的不是賺錢,確實是弘揚文學名著,所以才能精益求精。這種認真的態度,是現在浮躁娛樂圈最缺乏,最值得人們敬佩的
3,和唐僧取經一般地跋山涉水,實地拍攝,可以說這是最真最美的一部西遊記
4,優美動聽的音樂
5,一大批演技精湛,高度敬業的好演員。大家小時候看熱鬧,現在可以看看門道,劇中哪怕再小的人物,都不是糊弄過去,而是儘力演出自己的特色和風采,幾乎是千人千面——須知這是拍存在雷同之弊的西遊記 ,能做到此是非常不容易的

能想到的就是這幾點。可以說,能做到任何一點,就是良心劇了,而86版五美俱全,不是經典是甚!

最可惜的是,由於當年資金的原因,諸如真假美猴王 通天河 獅駝嶺等精彩故事沒能得到展示 後來雖有續集 但味道早已不再。我有時候感覺 世上最美好的事物 總會有或多或少的缺憾:紅樓夢缺尾之憾,維納斯斷臂之殘,永樂大典十損七八,圓明故園所剩無幾……然而 正如86版最後一集悟空對師傅所說:

「師傅,不妨事,天地本不全,經文也應不全之理,非人力所能為也。」

是啊,天地本不全,何況一電視劇哉!何況,我們已有25集的精品,足夠了,值得永遠珍視


那時的演員拿戲當戲演,現在的演員拿戲當錢賺。


對我來說,86年版本的西遊記給人一種從容的感覺。是的,從容,每一集我都看得到無論是劇情和節奏,都是從容的。這種從容在現在的電視劇中是很難看得到的。其次是一種自信。你看,沒有漂亮的畫面,沒有炫耀的特技,也沒有華麗的場景,很多地方是非常簡陋的,不管是光線還是場景,但是我看得到一種強大的自信。相信劇本,相信導演,相信自己的表演,相信觀眾 ,所以他們的表演是面向自己心目中的「取經之路」。似乎他們一路拍攝,就是一路向心中的「真經」前進。
突然,我想起來,八十年代,難道不是中國人心靈世界最為敏感,最為真摯,最為浪漫的時代嗎?所以,一切就很好解釋了。
《西遊記》本身就是一種中國文化中很特殊的東西:去西方求取一種真理,來解決當下的問題。似乎我們的革命也是同樣。和其他四大名著不同,它不執著與人和人內鬥,而是人與人的慾望本身搏鬥,戰勝自我,求得正果。似乎暗合西方文化一直以來的主題。也難怪,《西遊記》本身就脫胎換骨於中土之外的文明


首先肯定不單單是先入為主的原因,否則就不能解釋為什麼現在的小孩子也喜歡看。可以說的原因很多,但我覺得至少有一條,正是由於當年特效手段的不足,才將創作者的激情和智慧更多地激發出來。


眾所周知,1986版的電視劇《西遊記》是數代中國人心目中的經典,然而這經典的塑造不僅僅是六小齡童等演員的努力,劇中的經典背景音樂同樣是重要的因素。


《西遊記》中的配樂,可以說是中國電視劇中的巔峰。


事實上,背景音樂對電影的情感提升、劇情氛圍的渲染人物內心世界的展現電影風格深化主題是多麼重要。西遊記中的音樂,或悠揚、或傷感、或古樸、或典雅、或飄逸、或豪邁、或鏗鏘、或憤慨、或凄涼、或歡快愉悅,或仙風道骨。如果沒有這些風格迥異、精彩絕倫的音樂作為精神內核,《西遊記》將大為失色。


有時候,一個經典的電影畫面,當我們看到的時候,腦中會自動浮現某個音樂旋律。比如《大話西遊》中的結尾部分,孫悟空橫背著金箍棒黯然離去時的場景,腦海中會自然響起《一生所愛》的旋律。


張佳瑋先生提到了「西遊記的片頭曲」(雲宮訊音)是傳世經典,但在西遊記所有音樂中,可以說,大部分都是傳世經典。即便脫離西遊記這個電影,作為獨立的音樂來聽,也是一種享受。


《敢問路在何方》被評為十大金曲,但我更喜歡《天府樂》《慶功天仙曲》,前者是描繪道教天庭的美妙境地,後者是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後,天庭舉行慶功賀宴的奏樂。


而提到西遊記音樂,首先得歸功於西遊記的主作曲:許鏡清先生!


西遊記音樂最大的特點是,就是跟劇中情感、角色境遇、劇情、場景等完美結合,實現了水乳交融的情境。


----------------------------------------------------------------------------------------------------------------------------------


裡面的經典曲目如下:

NO.1

《雲宮訊音》

又名「西遊記片頭曲」、「西遊記序曲」,號稱全國99%的人都聽過,當然,只要看過西遊記的人,肯定都聽過。

NO.2

《天府樂》

又名《天府舞曲》

演奏樂器:編鐘、洞簫、古琴

這首曲子是玉皇大帝宮中常出的曲子,風格典雅豪華,閑逸飄然,體現出了天宮的美妙絕倫和仙風,是一首綺麗之作。

NO.3

《慶功天仙曲》

這是首難得的佳作,歌的背景是孫悟空被降服後,眾神仙慶祝的音樂,使用的是極具古典韻味的宮廷調式。

演奏樂器:竹笛、琵琶

另外,推薦觀看張京棣表演的古典舞《唐舞》,她在《西遊記》中飾演白鶴仙子,看後你會感受到古典文化的璀璨魅力!

視頻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UxMjU4MzUy.html

NO.4

《天宮舞曲》

用天庭歡樂、明快、奢靡的節奏和氛圍,來反襯悟空的凄涼處境。

一句「俺老孫被你們騙了」讓人心酸淚奔。

從2:40分開始,快節奏的琵琶,正如白居易的詩句:「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將情緒提升到高潮,從樂聲的本身角度來看,這段琵琶彈奏可謂是天籟之音。

音樂這種東西,只有自己親自聽,才能感受其中意味。

NO.5

《大聖歌》

裡面最燃的一首歌曲,前奏簡直燃爆了。

NO.6

《官封弼馬溫》

這首曲子,跟《雲宮訊音》一樣耳熟能詳。

風格詼諧歡快,跟劇情配合完美。

演奏樂器:板胡

NO.7

《重回三星觀》

演奏樂器:洞簫、古琴

以凄涼的洞簫伴以憂傷的古琴,深刻烘托出了悟空與師父不能相見的失落與無助。

NO.8

《女兒情》

纏綿悱惻,溫情脈脈。

演奏樂器:蕭、古箏

輔助樂器:豎琴、電貝司、西洋弦樂

「女兒情」這首歌,流傳甚廣,歌詞出自導演楊潔之手,也是她最喜歡的歌曲。《女兒情》本來由閻肅作詞,但楊潔聽後覺得感覺不對,她親自逐字逐句全部改過,因為《女兒情》是一首很溫情的歌,她用一個女人的視角來寫,其中的經典歌詞:「悄悄問聖僧,女兒美不美」,深動人心。

NO.9

《江流兒》

演奏樂器:琵琶

輔助樂器:八音盒

最是琵琶斷人腸,雖然曲調傷感,但也是很好聽。

NO.10

《相見難,別亦難》

人間事常難遂人願,

且看明月又有幾回圓。

遠去矣,遠去矣,從今後夢縈魂牽。

從今後夢縈魂牽。


光是歌詞,就讓人黯然銷魂。

NO.11

《助興鶴仙舞》

演奏樂器:古箏、豎琴。

行雲流水的古箏樂,加上

讓人的內心翩然若仙。

NO.12

《豬八戒背媳婦》

曲調歡快詼諧,充滿生活氣息。

演奏主樂器:板胡,三弦。

輔助樂器:揚琴、響板、鑼鼓、架子鼓、大管、電音。

板胡又稱秦胡、胡呼、梆子胡、大弦,是中國北方戲曲、說唱主要的伴奏樂器,也可獨奏。

三弦,中國傳統彈撥樂器,前身是先秦時期的「弦鞀」。

NO.13

《大聖游天宮》

NO.14

《楊戩擒悟空》

這首曲子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狂拽酷炫吊炸天!

聽到這裡,如果非要用最簡潔的詞去評價許鏡清,那就是——天縱奇才。

NO.15

《江月》

演奏樂器:塤、古箏。

凄涼嗚咽的塤樂,如泣如訴。加上低回幽抑的古箏樂,讓人黯然銷魂。

NO.16

《敢問路在何方》

經典無需贅言了。


----------------------------------------------------------------------------------------------------------------------------------


西遊記裡面好聽的音樂實在太多,在此不一一列舉,感興趣的可以去聽聽《西遊記音樂專輯》。

當你聽完整個專輯,你會發現,許鏡清先生竟然將古琴、琵琶、洞簫、塤、笛、笙、竽、編鐘、板胡、三弦、鈸、鑼、大鼓、電吉他、電貝司、架子鼓、電架子鼓、楊琴、胡琴、嚓、電子琴、電音特效等等中西樂器熔鑄貫通,真可謂是驚為天人的音樂先驅,有人稱他為中國電音之王和教父,我認為並不過譽。


通過這些音樂,你也會發現,中國的古典音樂,一點也不比西方音樂遜色。中國樂器更能表達人的感情,因為它更細膩,奏盡人間萬般歡喜悲歡。想當年,江州司馬白居易在潯陽江頭,如果不是被天涯倡女的琵琶感動,也不會寫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樣的詩句。


許鏡清先生何以能作出這麼好的音樂?借用他自己說的兩段話,或可明義:

「作曲先做人,誠實、謙虛、追求,應該是人生的坐標。我在作曲前,首先要凈化心胸,作曲時從不去考慮這個曲子會賺多少錢,能出什麼名。如果抱著這樣的目的,肯定不會作出人民大眾歡迎的曲子。」

又如:

「你們被演唱方法統治的時間太久了,唱歌固然要講究技巧,但是歌為心之聲,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的是表達感情,心中明白給誰唱歌,才能表情達意,聲情並茂。」

這兩段話足見其真知灼見。第二段話,讓我想起中國古典文學提倡的「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葉嘉瑩先生也說過:「好詩在於情動於中而形於言」,這種理念是有共通之處的。其實不僅是音樂和文學,在其他藝術創作中,我們同樣要記住這一點。

l


最後,感謝許鏡清先生,給我們帶來了如此美妙的音樂。

感謝慧眼識人的楊潔前輩,締造了西遊記這一世紀經典。

同時,感謝許多人的共同努力,使得西遊記,不再單單是一部影視劇,更是一種跨越多種藝術門類的文化符號和文化高地,其中的藝術成就,自然無需贅言。

斯人雖逝,吾輩永懷!

----------------------------------------------------------------------------------------------------------------------------------

未完·待更

歡迎關注+點贊,大家交個朋友。


我覺得老版之所以表現為「更有韻味」更多的是傳承了中國的戲劇之美。
之後的各版西遊記純粹是建立在白話文的基礎上的,忽略了新文化運動之前的文學的傳承形式。
中國古代文學和音樂美術的聯繫是非常緊的,但是目前的文學形式都已經基本上把文字獨立開來了。
老版劇中的一招一式、服裝演員都有著很強的所謂的「中國風」,這些都更多的借鑒了戲劇中的情節和元素。整體看來彷彿更有文化內涵,和原版的西遊記便顯得更有貼合感。
新版本的四大名著中各種美女帥哥已經全部由新時代的人物來主演了,我相信如果嫦娥換個韓國整容妹子來演說不定還更有看點呢。但是:
現在還有人寫詩,但是你能寫的過唐詩么?
現在還有人寫詞,但你能比的過宋詞么?
現在還有人寫小說,你能有四大名著經典么?
現在還有人拍電視劇,你………………
所以不能按照這個思路來。這不能說孰好孰壞,只能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標準。現在的版本更多的展現了當代人們對美學、文學的理解,是對中國文化一種新的形式的詮釋和傳承。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孫燕姿?
怎樣評價堀北真希?
有一個有趣的男朋友是種怎樣的體驗?
在國內或國外考駕照是怎樣一種體驗?
網易是如何掉隊的?

TAG:電視劇 | X 好在哪裡 | 西遊記(1986 電視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