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在有和服之前穿什麼?


夢回唐朝之前,參考相撲運動員。。。

一,繩文時代[服飾的起源]

繩文時代圍上短蓑衣,披上獸皮的女子


1.鹿皮
2.腰蓑

繩文時代 前14000–400,日本的母系氏族公社階段,居民多擇沿海地帶山岩洞穴或豎穴而居,利用弓箭通過採集和漁獵為主要的生產活動維繫氏族生活。由於大多出土的陶器和陶俑表面有著近似草繩花紋的圖案,故稱為繩文時代,這時代產生的文化稱繩文文化。繩文人被外來民族征服後,彌生時代來臨。

圖中復原的人偶參考了愛媛縣上浮穴郡美川村上黑岩岩陰遺迹所出土的線雕女神像,是將鹿皮簡單裁縫以後作為上半身衣物,然後用纖維捻搓成帶狀連接在一起,系在腰上當做短蓑衣。

二,彌生時代

彌生時代身裹橫幅寬布的日本男子

1.一塊布做的頭巾

1.一塊布做的頭巾
2.皮革做的頸飾
3.一塊寬大布做的上衣
4.一塊寬大布做的裙子
5.皮革做的腳絆

復原人偶的衣服主要構成部分是:一整塊布料做的頭巾、皮革做的頸飾、用一塊寬大布料做的上衣、用一塊寬大布料圍成的裙子以及皮革做的綁腿。

在《魏志倭人傳》中曾有這樣的記載「(倭國)男子皆露,以木緜招頭,其衣橫幅,但結束相連,略無縫」,這和《古事記》、《日本書紀》中的記載呈現了不同的古代的風貌。宋朝熙寧十年(1077年)作成的模寫中,當時倭人的形象正如圖中所示,是一個肩披橫幅之布並在腰際捆系的男子,大概歷史的還原就是這樣了吧。

彌生時代身著貫頭衣的日本女子

1.髮型

1.髮型
2.貫頭衣
3.木綿腰帶
4.木綿帶子(和腰帶1樣的東西)
5.寬布做的腰布

復原人偶服裝看似是用整幅布料剪裁而成,其實是在貫頭衣的腰間圍上一塊橫幅布塊製作的層疊效果,還扎著木棉纖維做的簡單腰帶。

《魏志倭人傳》中有記載「(倭國)婦人被發屈,作衣如單被,穿其中央,貫頭衣之」。這裡指的大概就是上衣著貫頭之衣,腰裹橫幅之布。根據當時中日的交往來說,記載應該是很客觀的,非常符合史實形象。

彌生時代卑彌呼女王裝(復原的當時女王應穿的服飾)

1.寶冠

1.寶冠
2.耳環
3.頸珠
4.貫頭衣
5.たすき(用來綁衣袖的)
6.大袖
7.裡面的衣服
8.倭文布帶
9.裳
10.鞋子

頭髮向上束起並戴上天冠,上衣是紅色質地的絲織物,衣服採用漢風般的大袖和小袖並紮上倭文布帶,下身裹上繪有菱文的裳。或者更加古老的採用麻布衣服貫頭穿著,其上系有繪有鱗文的系帶,裝飾著有金屬鈴鐺的玉,戴著金屬耳環,穿著鞋面覆有金屬的皮製鞋子。圖中的復原人偶與其說是卑彌呼女王的復原,不如說是當時貴族女性衣著打扮的展現。

關於卑彌呼有很多的傳言,作為比《古事記》、《日本書紀》還要古老的文獻資料,《魏志·倭人傳》中關於卑彌呼有如下記載:「其國本亦以男子為王。住七八十年,倭國亂,相攻伐歷年,乃共立一女子為王,名曰卑彌呼,事鬼道,能惑眾。年已長大、無夫婿,有男弟佐治國。為王之後,少有見者,以婢千人自侍,唯有一男子給飲食傳辭出入,居處宮室樓觀城柵嚴設,常有人持兵守衛。」事鬼道這方面,和遠古時期的神巫職業一樣,據此我推測,人偶的裝束一定可能上也是當時巫女的裝扮。

彌生時代約為公元前300-公元300年日本古代使用彌生式陶器的時代。彌生時代在繩紋時代之後,古墳時代之前,約當公元前3世紀至公元3世紀。可分前、中、後期。

三,古墳時代

古墳時代身穿衣、褌的男子

1.髮型 美豆良(みづら)

1.髮型 美豆良(みづら)
2.衣
3.褲裙
4.倭文布帶
5.胸紐
6.手鏈
7.足結
8.頸珠
9.頭椎大刀
10.皮製的鞋子

這是《古事記》、《日本書紀》中所描繪的形象,髮式為美豆良式,著筒袖衣服,穿著寬鬆的褲裙,繫上倭文布帶,頸部佩帶頸珠,手腕系有手鏈,膝蓋處綁上帶子,穿著皮製鞋子,佩帶頭椎大刀。

古墳時代 身穿衣、褌和復原裳的男子

1.布做的帽子

1.布做的帽子
2.髮型 美豆良(みづら)
3.頸珠
4.衣
5.胸紐
6.杖
7.手鏈
8.倭文布帶
9.頭椎大刀
10.裳
11.足結(就是綁的帶子)
12.褲裙
13.皮製的鞋子

根據《古事記》中記載,當時人頭上戴有冠,系發,衣著筒袖,下裳上系有倭文布帶。穿著寬鬆的褲裙,頸部佩帶頸珠,雙手手腕系有手鏈,膝蓋處綁上帶子,穿皮製鞋子,手持杖。

古墳時代身穿衣和裳的女性

1.衣

1.衣
2.倭文布帶
3.裳
4.領巾
5.手鏈
6.頸珠
7.植物做的頭飾
8.竹葉(和衣服無關的東西)
9.植物做的たすき

人偶上身著衣,下身著裳,系有倭文布帶,肩膀上披有領巾,手持小竹葉。

古墳時代身繞布帶的古代巫女

1.耳環

1.耳環
2.頸珠
3.たすき
4.衣
5.胸紐
6.倭文布帶
7.裳

上身著衣,下身裹有絲綢質地的裳,上下衣物用紐帶系合的巫女,除了裝束與別人不同以外,還有著特殊的化妝。巫女的臉上會塗一種紅色的土,從眼皮一直抹到下巴處。巫女身上的系帶現在稱為「巾明衣」,被認為是古代橫幅之衣的殘存表現,作為神事用服,現代巾明衣一般用於伊勢神宮等古老的神事儀式,算是一種古老服飾的傳乘吧。

古墳時代披掛短盔甲的武將

1.頭盔上面的羽毛裝飾

1.頭盔上面的羽毛裝飾
2.頭盔前面
3.頭盔的的兜
4.頸鎧
5.肩鎧
6.短甲
7.籠手
8.頭椎大刀
9.草摺
10.衣
11.倭文布帶
12.褌
13.足結
14.鞋子
15.箭壺
16.丸木弓
17.刀子
18.鞆

圖中的武將頭上是帶有眉庇的頭盔 ,掛甲上帶著肩鎧,手臂上套著籠手,肩上還有箭壺。短甲下如常人一般穿著衣、褌和裳,腰間還系著日本特色花紋的腰帶。武士將大刀懸掛在腰際,刀為直刃,由於刀柄處柄頭形狀與槌形似,因此這種刀被稱作「頭椎大刀」。此外腰際還懸掛著被稱作「刀子」的短刀,手持丸木弓。除卻圖中人偶身上攜帶的武器,當時的日本在武器方面還有長長木杆作的「鉾」,還有兩刃劍以及防禦用的盾牌,種類也日漸增多。
短甲在古代被稱做「伽和羅」,在《古事記》、《日本書紀》出現過,其形狀可以根據出土文物描繪出來。「伽和羅」是梵語「保護」的意思,是希望盔甲能夠一直保護著武士。

古墳時代,又稱大和時代,繼彌生時代之後的時代,約從公元300年開始,結束於公元600年,因當時統治者大量營建『古墳』而得名,當時盛行的還是土葬。從8世紀初開始,火葬流行,古墳逐漸式微,並開啟了佛教建築的時代。日本最早的史書《古事記》、《日本書紀》也於此時相繼編成,從而進入日本的歷史時代。

古墳時代的人穿著看上去像是陶俑一樣的衣服,分為「衣」、「褌」和「裳」三種服飾。男子大多上身穿著稱作「衣」的罩衫,下身穿著稱作「褌」的褲子,膝下用叫腳結的繩子綁住。而女子在「衣」的下面穿著稱為「裳」的長裙,腰身用倭紋腰帶繫緊。中國魏晉南北朝時代的袴褶與這時期的褌類似。可以推測從中國魏晉時期,或者更早的時代,中國就對日本產生影響了。

另一個武將

1.眉庇付胄

1.眉庇付胄
2.缽
3.板錣
4.肩鎧
5.掛甲
6.衣
7.籠手
8.胡籙
9.草摺
10.褌(裙褲)
11.足結
12.鞋子
13.丸木弓
14.環頭大刀
15.倭文布帶
16.刀子
17.矢
18.鞆

美豆良(みずら)

美豆良(みずら)
這個髮型是古墳時代和大和時代男人的主要髮型
後來未成年男人的髮型

四,推古·飛鳥時代

推古朝朝服

1.冠

1.冠
2.冠的邊緣
3.袍
4.胸紐
5.袍的邊緣
6.下襲的袖子
7.長紐
8.襴
9.襴的邊緣
10.褶
11.表袴
12.表袴的邊緣
13.鞋子
14.笏

這是聖德太子的時代,從前1萬元面額的日元上印的就是聖德太子的圖像,但是那個圖像是穿著奈良時代服制的武官衣著,不能當作真實的聖德太子形象。
《日本書紀》中有這樣的描述: 「推古天皇十一年十二月戉辰朔壬辰,始行冠位。大德、小德、大仁、小仁、大禮、小禮、大信、小信、大義、小義、大智、小智,合為十二階」。這就是聖德太子為規範服制所訂立的準則。

此外,《隋書倭國傳》中還有記載「其服飾男子,衣裙襦,其袖微小,履如履形,漆其上之於腳……至隋其王始制冠,以錦綵為之以金銀鏤花為飾」,和日本相關文獻記載一致。

據此,可以推測出聖德太子就應該像圖中所示,頭戴黃丹緣以萌之冠,身著黃丹之袍,冠和衣袍邊黃色絲錦為飾,衣袍上有白色的長紐帶,下裝是白色,褶為黃色,表袴是萌黃色絲綢織物,裡面是黃色和紅色。

推古朝女官朝服

1.髮型 垂髪

1.髮型 垂髪
2.袍
3.胸紐
4.袍的邊緣
5.長紐
6.下襲的袖子
7.襴
8.襴的邊緣
9.褶
10.裳

復原人偶的衣袍顏色為淡紅色,邊緣鑲有萌黃色絲錦,長紐帶為白絹質地,下裝為白色,褶裳為黃色,裳為深黃色。根據《隋書倭國傳》的記述:「(其)婦人束髮於後,亦衣裙襦裳,皆有巽孅,竹為梳」再加上天壽國帳的圖推測,推古朝的女裝和男裝相似,挽袴並身著有褶的裙或裳,頭上不戴冠而是垂髮扎束。

推古·飛鳥時代 天智朝文官朝服


1.冠
2.袍
3.笏
4.襴
5.褶
6.表袴
7.下沓(襪子)
8.長紐(長腰帶)

天智朝是日本上層社會服飾改革的時代,也是將各品級服裝定製的時代。孝德天皇大化三年關於冠服制定了7色13階冠、3種插飾、5種服色以及鐙冠的制度後,隨後到了大化五年(649)2月,由於擴充了中層官員而把原來的制度修改為冠位19階,到了天智天皇稱制三年(664)則把制度改為了冠位26階。而到了大化三年(647)給冠位前三位的官位配備相應的大小織冠、大小綉冠和大小紫冠。這裡所謂的大和小是根據冠位的「正」或「從」區別的,比如說正二位比從二位要高,因此享受大綉冠。各種冠以顏色及質地材料和文樣加以區別。最低的冠位戴黑絹質地的「建武冠」。

從初涉仕途到最高冠位,冠服制度的改革滲透入整個當時的官僚機構中。服裝的顏色和冠一致,織冠、綉冠皆為深紫色,紫冠為淺紫,錦冠為深紅,青冠為藏青,黑冠為綠色,建武冠為黑色。

除了這些冠外,還制定了鐙冠。此冠以黑絹製成,冠背張有「漆羅」,以冠的鑲邊和插飾來區分冠位高低。形似飛蟬。據記載,小錦冠上插飾以金銀做成,青冠則用銀,黑冠用銅,建武冠上則沒有插飾。

冠是在大型儀式和宴會以及每年4月和7月的齋會上才被使用。所謂大型儀式就是指象元旦、即位等這樣的大禮,因此可以判定冠是儀式用物。新制冠是延續了日本古老的冠帽形狀,而上文中提到的鐙冠,則是由於當時和朝鮮半島的伽耶、百濟及新羅的國民交流往來,因此鐙冠的樣式也應該與那裡的冠更加接近。之所以叫鐙冠是因為此冠形似馬鐙,鐙冠的背部模仿了一隻停在樹上的飛蟬的形狀,鐙冠的形狀和在慶州的韓國國立博物館藏天馬冢出土的冠帽十分形似,而背後張開的雙翅則和韓國天馬冢出土的蝶形冠飾很像,插飾則和韓國全南羅州新村裡9號墳出土、現為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所藏的冠帽上的立飾很像。

推古·飛鳥時代 天武?持統朝文官朝服

1.漆紗冠帽

1.漆紗冠帽
2.漆紗冠的巾子
3.燕尾
4.袍
5.結紐
6.長紐
7.襴
8.內衣的袖子
9.內衣的襴的襞
10.白袴
11.鞋子

復原人偶頭戴漆紗之冠,身穿袍,袍內著內衣,左衽,繫上紐帶,圍上長腰帶,下身著白袴。
天武天皇11年規定文官戴漆紗冠帽,而13年的詔書規定官員在集會之日必須穿有「襴」的縫腋之袍,即衣服左右側面縫合的衣物,系長腰帶。14年更進一步規定勤位的官員袍色為深綠,這是官員服飾制度化的代表。高松古墓的壁畫所描繪的正是這一時代時候的社會景象。

推古·飛鳥時代 天武?持統朝女官朝服

1.前髪

1.前髪
2.垂髮末端向上紮起
3.袍(左衽,上面的那個也是左衽)
4.襴
5.結紐
6.長紐
7.內衣的袖子
8.內衣的襴的襞
9.裳
10.裳下飾有襞飾

復原人偶從衣飾上推斷應當是天武天皇13年到持統天皇初期這段期間內的女官。外袍為左衽,系紐帶,腰間繫上長腰帶,裳則穿在外袍和內衣之下,其下著裙。裳下飾有襞飾。髮式為垂髮末端向上紮起。

飛鳥時代約始於公元600年,止於遷都平城京的710 年,上承古墳時代,下啟奈良時代。此期以政治中心為奈良縣的飛鳥地方(即當時的藤原京)而得名。這一時代對應為中國的隋朝,除了上面古墳時代的袴褶,我們可以說,大陸對日本服飾的影響從這一時期開始系統化。

推古天皇十一年十二月,宮廷制定冠服和朝服制度,模仿中國隋代的服裝制度。服裝為立領、右衽、筒袖衣,下穿白袴,系帶並垂結於前。布料選用粗厚棉綢,以服色區別等第貴賤。即大·德位服紫、大·小德位服青、大·小禮服赤、大·小信服黃、大·小義服白、大·小智服黑,並以青象徵木、以赤象徵火、以黃象徵土、以白象徵金、以黑象徵水,再以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之色結合五倫之說,五倫中以德為先。

以後雖然時代變遷,但是服制的基本形式沒有大的改變,只是上衣的衣長尺寸增加了些,衣料還是粗厚棉綢,衣服上的裝飾隨官位的升高而增加相應不同的內容。但大體上都還是以無花紋的官服為主,並嫁紫、緋、藏青、綠、黑的排列秩序表示從高到低的官位。袴還是用白色粗厚棉布,腰帶用倭文布。

天武天皇十年開始,日本人開始使用革帶。正式場合穿有欄服,系長帶,上衣的衣腋合縫,下擺開橫衩,前襟系帶從右邊垂下長長的結。非正式場合的簡便服裝為無欄短帶,開腋,下擺無橫衩,襟帶也頗短。正式場合穿的下身服裝為類似於褲子的白表袴,而在非正式場合中,白表袴上面要系一帶子,稱為括緒袴。帶子選用布、綺等材料。在色彩方面,天皇用粉紅色,諸大臣用深淺紫色或深淺葡萄色。著名的聖德太子像,所塑造的聖德太子就是穿粉紅色的被稱為無欄表袴的特殊服裝,式樣是一種介於正式裝和便裝之間的服裝。

聖德太子像


從持統天皇四年開始,高官冬穿綾綢夏穿羅,綾羅地上以團窠圖案作為裝飾。窠是鳥巢之意,形如渦狀。色彩也根據官位來選定,從粉紅、黑紫、紫紅、深綠、深藍到淺藍色,平民服裝為黃色,奴僕為黑色。

此後是全面引進和模仿唐朝服飾的奈良時代,為日後和服的成形打下了基礎,從此算是有了和服吧,解答了題主的問題。和服是多種服裝的統稱,在近代才定型,也正如@泊川引用的資料所說,「和服」這個名稱是晚近才有的。

不深入了解,也看不出奈良時代的服裝跟現在的和服有多大區別,但其實變化還是挺大的,奈良時代之後的和服演變歷史和名稱改換過程可參見(也是資料來源):
多圖詳解日本服飾變遷史
日本服裝的發展歷史
和服


歷史不了解,不過反駁一下樓上說和服要賣一億的。沒機會去日本最少也去日本網站稍微搜索一下嘛。ゆかた一般只在夏祭り的時候才穿,平時穿的都是和服,平日穿ゆかた出門就跟穿泳衣出街一樣怪了。
樓上高樓的見解感覺就是那個誰花了幾千萬還是多少買了那個公雞杯,然後就告訴外國人,在中國瓷器杯子都是幾千萬的,一般人用的不是瓷杯,一般人只能用的是一次性紙杯的感覺



普通人一生穿的最貴也就這樣的振り袖,我認識的有錢人少,只見過買幾百萬的日幣,大多數人還是買幾十萬的比較多。

-----
大家被高樓影響蠻大,放兩張浴衣的圖片


這個是夏祭り的時候去參加花火大會可以穿出門的,雖然現在有很少很少一些人會穿改裝版的浴衣在普通日子穿出門,但是凡人真的只有在祭り才穿


這種是酒店溫泉什麼的才穿的浴衣,真的是字面理解的浴衣,沒有人滿大街穿


平安時代和德川時代的主要內容轉載自百度貼吧吧主 @Shimizumint和其他吧主(原答案引用開頭部分已經註明)

本人和shimizumint關於原作者的誤會已經達成和解,因此誤會對shimizumint的不恰當言論和人身精神傷害和針對此答案涉嫌抄襲的維權式提問對知乎官方運營和所有知乎用戶造成的干擾公開道歉。

和解聲明:shimizumint本人同意收回針對本人涉嫌抄襲的不恰當指控和刪除針對本人名譽的不恰當言論,本人同時對溝通過程中對shimizumint女士造成的人身精神傷害首先表示公開道歉。

奈良平安時代圖片和資料出處來自百度各大和服吧吧主的收集,部分為本人收集,圖片資料來源出處包括中文維基 、日本漫畫《源氏物語千年紀》和日本服飾發展人偶官方復原圖另shimizumint女士應為平安時代的原作者,本人在引用轉載部分只註明了同為轉載的作者,給s女士造成誤會,再次表示遺憾和道歉。


本人對一億日元的的結論沒有仔細求證,造成對知乎用戶的困擾表示遺憾,這裡引用shimizumint和服專家的說法:最高上限為1500萬日元。對1億日元的有新異議的可以提醒本人。

和服是日本進入德川幕府時代才正式定稱。在這之前統稱吳服,當時三國時代的東吳已經和日本有貿易往來,東漢末期,中國紡織技術傳入日本。「吳服」是「著物」的一種,著物除了包括吳服之外還包括馬乘袴、大紋肩衣袴狩衣等,這些都非源自吳服,而是源自本土的彌生服飾,屬於一種古老的傳統服飾。十二單則是彌生服飾結合吳服唐服鮮卑服飾的優點,後期加以改良而成。

日本服裝的演化可以粗略的分為三個時代。(因為服飾是文化的重要屬性之一,所以風格的傳承一般會延續很久,比如中國從漢到宋變化不大,滿元入關之後,明清的服飾才有所改變。如果有打臉的地方,請見諒)

繩紋時代是史前1萬年,那時候地球人都穿一個款式,sm豹紋套裝或者森系樹葉套裝,這裡就不討論,因為露點比較多,加之沒有民族特色,就先略過不表。
--------------------------------------------------------------------------------------------------------------------------

上古彌生服裝(彌生-古墳-飛鳥三個時期)
由於日本在中國的戰國時代從遼東和朝鮮傳入小篆(按出土的文物考察),所以日本上古時代的究竟穿什麼就沒有史料可以考察了。但是可以推測日本是在公元前660年建立統一的國家,神武天皇即位成立日本國。這個時期恰好是中國的春秋時代,考古學證據則表明,古代的日本是由眾多的部落國家以及自東北亞遷徙來的游牧民族融合演變而成的。那麼這個時期的日本服飾應該接近北方匈奴和遼東的燕國,齊國,魯國相近。

簡單把春秋時期中原和北方夷狄的服裝做個參考

簡單把春秋時期中原和北方夷狄的服裝做個參考

春秋時間的北方諸侯國服飾

春秋時間的北方諸侯國服飾

北方少數民族的

北方少數民族的胡服


這裡重點提一下日本彌生時代傳說中的邪馬台王國,從中國的史料挖掘來看當時的倭國已經和三國時的魏國有過文化往來,從卑彌呼女王的正式服裝推測也更接近中原王朝。已經沒有原生宗教部落的痕迹。


彌生時代的馬乘袴

平安時代源氏家族武士穿的大紋,找不到彌生時代的大紋,應該是一樣的。
樓上匿名用戶的答案把日本上古時代的服飾都補全了,在飛鳥時代之前還有很濃厚的原生部落和宗教的痕迹,到了飛鳥時代受朝鮮半島的影響很大,官方服飾接近百濟和新羅。平安時代日本文化進入空前繁榮,日本民族服飾由此開啟。

-------------------------------------------------------------------------------------------------------------------------
接下來是風華絕代的平安服飾(奈良-平安時期
圖片和文字出處全部來自百度貼吧貼主德川信秀整理,平安時代原作者應為shimizumint女士。
中國有盛唐情結,日本也有平安情節,為何?唯逼格和情懷二字矣,畢竟開啟了日本國民性的物哀時代
這裡我會扒的很細,連日本人在平安時代必備的基本款鞋子都列出來。
開頭已經提到在江戶時代之前,日本服飾統稱吳服,這裡重新仔細說明,吳服還是老百姓階層的服裝,宮廷和貴族穿的是唐服,雖然這兩者後期混在一起了。其實看《源氏物語》就知道了,盛唐時期對日本的文化輸出是極其巨大的,當時的中國就是世界的時尚中心。上流貴族的一切器具用度,乃至一個碗都以來自中國最為尊貴,好比現在我們要用德國骨瓷一樣。。。
先做簡單的歸類

元服就是成年男子的服裝
本意男子的成人式。在儀式中將象徵男孩子的「角發」解開,改成大人的髮型,生平第一次戴上「冠」。元服者被稱為「冠者」,為他戴冠的人被稱為「引入大臣(ひきぃれのぉとど)」,亦即「加冠役」,與女子裳著時的「腰結役」相同,都是成人式主角將來重要的靠山。

成年女性的正裝——裳唐衣(全圖)
在重疊的幾層「掛」(衣字旁的)上罩上「裳」和「唐衣」,這便是高貴的女性及服務於內里(即大內)的女官們所穿的正裝。
在「單」上套一層又一層的「掛」,就是後世所俗稱為「十二單」的穿法。而在平常穿的「小掛」上添「裳」和「唐衣」,這在平安時代的正式名稱就是「裳唐衣的裝束」,是貴族女性們極為隆重的裝束了。
裝束的構成,是依從上至下「唐衣」—「裳」—「表著」—「打衣」—「重ね掛(五つ衣)」—「單」—「緋絝(衣字旁的絝)」的順序。手中還須持一把檜扇。唐衣及掛等的顏色,是根據季節、用途、年齡等來選擇的。

日本覺得不能全部中國化,要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所以改版的。那時唐朝流行以肥為美,可日本的地理環境和落後的生產條件註定那時代不會有胖人,所以才發明厚重肥大的十二單以模仿唐朝的審美。到了鎌倉時代就改成5件了(另外十二單也是炫富的產物,古時候日本人炫富的唯一方法就是比誰家布料多)

男孩子的衣裝
貴族兒童的服裝就是大人衣裳的簡略形。
總角:將發中分,在耳際紮起,各自束成圓環狀,垂於耳下。這種髮型是少年所特有的,做「童殿上」時(在宮中見習禮儀)也是梳這種髮型,再穿上「闕腋袍」。
括絝:長至腳脖處的兒童用的絝。有時不用絝,而是穿「指貫」(即底部穿了繩子,在腳脖處紮起來的絝)
直衣:兒童用的尺寸縮小了的直衣,沒有顏色的限制,多用鮮艷濃重的色彩。

女孩子的衣裝
把成人女性穿的「掛」裙裾裁短,就是女童所穿的「ぁこめ」(衣字旁加個「日」字)。此外女童的衣裝還有「細長」、「汗衫」等。女孩子是從8歲開始留長發 。
ぁこめ:與「單」形狀相同,穿在上衣和下著(單)之間。
絝:已婚女性穿的是「緋」色,未婚女性穿「葡萄染」。
振分發:左右分開,垂至脖頸,長度在胸前左右的兒童髮型。(男女通用)

日常衣著

穿上之後,再套上幾枚掛,這就是貴族女性的常服。把十二單的裳和唐衣去掉後,在表著上穿「小掛」,便成了略裝。夏天以另一層單來代替掛,套在單上;冬天則在掛里絮上薄棉禦寒,以此來適應溫度的變化。
單:要考慮好和掛的顏色搭配再選擇。一般都是白色的,和五つ衣搭配有時會用紅色或藍色等。
掛:做的比身丈要長一些,質地是綾或其他織品,里子用平絹。夏裝用較薄的材料來製作。

武官的正裝——束帶、闕腋袍
武官們擔任宮城警備及行幸的護衛等工作,所以他們的裝束相對於文官來說更便於行動。和文官不同,武官袍的兩腋處是開放式的,而且裾更長,活動時摺疊起來,以束帶別在腰間。左腰處懸著太刀,背負盛箭用的「平胡籙」。
卷纓冠:武官用的冠。將纓捲起,用細金屬圈將黑色的馬尾毛編成放射狀裝飾在左右

貴族的日常衣著——直衣
直衣是天皇及公卿們的日常衣著,除了禁色及象徵位階的顏色之外可自由選擇顏色。平常是戴著烏帽子,手持摺扇,在比較鄭重的場合則是戴冠,直衣還要配「下覆」。直衣本是在私邸時穿的,但像源氏那樣的位高權重者以直衣的形象參內也是被允許的。
直衣:夏天以「羅」來裁製,通常年輕人穿「二藍」,壯年穿「縹」(淺藍)色。年齡及地位越高顏色越淡
帖紙:將和紙等對摺揣入懷中,可以用來寫和歌的隨筆,也可以像今天的面巾紙一樣使用
烏帽子:成人的男性貴族所戴之物,沒有身份及文武的區別。11世紀前後分化為「立烏帽子」及「風折烏帽子」兩種
蝙蝠:是在竹骨上只貼一面紙的夏天用的扇因展開後形似蝙蝠而得名
指貫:是一種在末端結入「括緒」(細繩)的絝。質地用絹,做得相當寬鬆

文官的正裝——束帶
束帶是男性貴族參內(在內里出勤)時的職業裝。根據位階不同,束帶的顏色、紋樣、質地也不同。一位至四位是黑色,五位是緋色,六位是藍色。根據衣裝的顏色,地位的高低一目了然。
笏:笏是持在右手中的細長的板,原是作以正威嚴之用。舉行儀式等時候把相關的備忘錄寫在笏紙上,貼在笏的里側
笄:定冠的簪子
垂纓冠:文官用的冠。武官穿「衣冠」及「冠直衣」時也會戴它
縫腋袍:文官或武官的高位者所用之袍。腋下縫起,尾端帶著「襕」
襕:指衣服前身尾端處所連帶的橫裂部,是縫腋的束帶獨有的特徵。襕的左右突出部分叫做「蟻先」
淺沓:用塗過漆的桐木做成,內底墊著「沓敷」,配著白襪穿

這兩位是父子:光源氏和冷泉帝


有關於襲(整套衣裝)的配色
將四季的繽紛色彩體現在五つ衣上,這是平安時期流行的黃金定律。貴族女子們把草花的顏色移至自身的重重衣裝,儘可能地表現出季節感。先不管適不適合自己,搭配著季節選顏色才是重點。「にぉぃ」是指同一色系從下至上越來越濃重的配色方法;而「薄樣」的配色法,最下面的兩件是穿白色的。

(1)紅之薄樣(四季共通)
這種配色最適合紫之上。五つ衣從上至下分別為紅——淡紅——更淡的紅——白——白,單也是白色的

(2)藤之薄樣(春)
高貴的紫是藤壺皇后的代表色。這種配色適宜晚春至初夏著用。五つ衣從上至下分別為淡紫——淡紫——更淡的紫——白——白,單是白色或紅色的。

(3)萌黃之におい(四季共通)
高傲凜然的朧月夜給人以若葉(新綠)色的印象,她的五つ衣是按萌黃色系搭配,從上至下分別為:最淡的萌黃——淡萌黃——萌黃——萌黃——濃萌黃,單為紅色

四季的配色
春:以梅和櫻的印象為主,也使用堇、藤的淡紫色。
櫻——表:白,里:赤
紅梅——表:紅,里:蘇芳
夏:大多用新綠之青(現在的綠色)與萌黃的組合,花色則有菖蒲、橘、撫子(瞿麥)等。
菖蒲——表:青,里:濃紅梅
杜若——表:二藍,里:萌黃
秋:有紅葉、朽葉等,主流是接近美麗的紅葉的顏色,此外還有荻、桔梗、菊等。
紅葉襲——表:赤,里:濃赤
紫苑——表:薄色,里:青
冬:除了椿以外都是不顯眼的顏色,大多以冰雪的印象為主,採用和白色的搭配。
椿——表:蘇芳,里:紅
枯野——表:香,里:青
通年:不分季節,全年都可使用。除示例外還有松重、指燭色、葛等等。
今樣色——表:紅梅,里:濃紅梅
玉蟲色——表:青,里:紫

所謂「禁色」
前面提到男性的束帶的顏色是根據地位而定,而女性服裝除禁色不能用之外是自由的。禁色,是指無天皇敕許則不可著用的顏色。根據時代變遷禁色也在變化,基本上是赤、青、濃紫、濃緋、濃蘇芳等。升晉為公卿,或是從天皇那裡降下「禁色的宣旨」(此為特例)的話,就可以著用禁色了。
此外,絕對不可以使用的顏色,有象徵天皇的「黃櫨染」和皇太子的「黃丹色」。
天皇專用之色——黃櫨染
是在櫨里加入蘇芳染制而成。原是中國皇帝的御用之色,後日本天皇也用此色。

補充:御幘冠與御金巾子冠

補充:御幘冠與御金巾子冠
御幘冠——天皇在舉行祭神儀式時所戴之冠,用「巾子」把纓紮起,在後部打結,垂下。
御金巾子冠——天皇的日常用冠,為了固定易搖曳的纓而使用了包著金箔的巾子紙

女子細長

女房小掛

壺裝束,出外遊玩時穿的,就是相當於現在的戶外休閑裝

加了蟲垂

加了蟲垂壺裝束,顧名思義就是防止蚊蟲咬啊,移動蚊帳。。。。

水干裝束

水干裝束

直衣裝束

束帶裝束

束帶裝束

狩衣裝束


------------------------------------------------------------------------------------------------------------------------
和服正式定裝(鎌倉時代-江戶時代)
圖片和文字資料來自貼吧吧主召勐豐罕

鎌倉時代是以武士為主要角色的時代。服裝開始變得簡單樸素,更便於活動
朝臣在平安時代作為便服的直衣演變為正裝
十二單衣變成只疊穿5件的五件衣
武士的狩衣和水干變成了正裝
上個時代作為睡衣的直垂提高了地位,變成日常著裝
平安時期平民所穿著的 水干 演化出來的 直垂 在鎌倉時期成為了武家的禮服
到了鎌倉時代,原本中國服飾中的褲和裳被省去,袖口開始縮小,形成現在和服雛型的 小袖
女子和服也開始一件化
上流女子外出標準著裝是斗笠加上垂簾,頭髮梳理好,稍微束一下
外出的時候,雙手把綢帶舉在胸前作為護身符
這個時代的女性養成了編頭髮的習慣,有別於江戶時代一直流行的大垂髮,各種和式髮髻開始誕生。

民眾直垂 平民服裝

1.萎烏帽子

1.萎烏帽子
2.直垂
3.直垂的胸紐
4.括袴
5.鞭
6.脛巾

穿裳付的僧人
裳付是當時常見的僧人服裝

1.鹿角頭杖

1.鹿角頭杖
2.裳付衣
3.袈裟
4.鉦
5.裳付衣的雨覆
6.裳付衣的襴
7.小袖
8.脛巾
9.撞木
10.石帯
11.鉦的吊紐

頭戴裹頭袈裟的僧兵(我真的不是isis)


b.袈裟的小紐
2.裳付衣
3.裳付衣的襴
4.石帯
5.下腹巻
6.括袴
7.脛巾
8.足駄(鞋子的1種)
9.革包太刀
10.太刀的緒
11.剃刀(是日本長柄武器的一種)
12.裳付衣的雨覆

童子水干服

1.被上衣服
2.水干
3.水乾的頸紙
4.水乾的菊綴
5.毛抜型的袖括的緒
6.括袴
7.蝙蝠扇
8.太刀


穿半尻公家童子

1.垂髮的美豆良

1.垂髮的美豆良
2.半尻
3.半尻的袖括的緒
4.単
5.指貫
6.半尻的當帯
-----------------------------------------------------------------------------------------------------------------------
武士出場時間
穿大鎧的武將
大鎧可以算的上是胴丸的前身,主要在於材料上的不同,大鎧主要材料以鐵和皮革甲片絲繩為主,而胴丸材料則多以鐵甲片為主,大鎧屬於覆面式鎧甲,包覆穿著者胸前到下方足步的地方。而胴丸屬於全覆面式鎧甲,包覆穿著者從領子到下方足步的地方
大鎧是日本特有的鎧盔甲形制
室町幕府後期,尤因為戰爭的頻繁化和平民化,西方火藥武器及南蠻技術引進等種種的原因,大鎧的地位逐漸被胴丸具足和腹卷等代替。

1.鍬形

1.鍬形
2.吹返
3.栴檀板
4.鳩尾板
5.弦走
6.前草摺
7.鎧直垂
8.籠手
9.臑當
10.韘
11.貫
12.兵庫鎖太刀
13.重籐弓
14.星兜缽
15.しころ
16.大袖
17.脇楯草摺
18.脛巾
19.踏皮
20.腰刀
21.軍扇
22.箙
23.征箭
24.萎烏帽子
---------------------------------------------------------------------------------------------------------------------
鎌倉時代上流武家婦女通常穿的正裝
此時仍舊有平安時代的特色

1.垂髪

1.垂髪
2.衵扇
3.黃地繍霰文小袿
4.白小葵地鳳凰文袿
5.紫地向鶴三盛丸文袿
6.淡香地幸菱文単
7.小袖

鎌倉時代禪宗(臨済宗)高僧的道具衣

1.烏帽子

1.烏帽子
2.法服
3.九條袈裟
4.環佩
5.後背房
6.坐具
7.警策
8.紗布衫
9.平行帯
10.小袖
11.襪子
12.法堂沓


穿胴丸的武士隨從【持剃刀の郎黨】
胴丸是日本的一種鎧甲,
胴丸 和 腹卷 的樣式相近,最簡易的分別是, 胴丸 為側開式,右側綁繩固定,腹卷 為背開式,背後綁繩固定,多會增掛一塊 臆病板

1.侍烏帽子

1.侍烏帽子
2.雙籠手
3.鎧直垂
4.腰刀
5.剃刀
6.臑當
7.亂緒
8.杏葉
9.押付板
10.草摺
11.脛巾
12.半首
13.袴
14.黒糸胸赤縅

穿大袖付胴丸的武士

1.侍烏帽子
2.烏帽子的懸緒
3.鎧直垂
4.袴
5.雙籠手
6.萠木糸肩白縅胴丸
7.萠木糸肩白縅胴丸的大袖
8.杏葉
9.總角
10.草摺
11.臑當
12.韘
13.蛭巻太刀
14.腰刀革
15.革足袋
16.亂緒(草鞋)
-------------------------------------------------------------------------------------------------------------------------
穿直垂的武士【北條氏家臣】

1.侍烏帽子

1.侍烏帽子
a.小結
2.直垂
3.胸紐
4.小露
5.袖露
6.足袋
7.太刀
8.腰刀
9.扇子
10.頂頭掛的懸緒
11.直垂的袴
12.直垂的袴的腰

公家,武家婦女出遊的裝束

1.袿壺折

1.袿壺折
2.袿
3.単
4.懸帯
5.懸守
6.市女笠
7.緒太草履

穿狩裝束的武士

1.萎烏帽子

1.萎烏帽子
2.射籠手
3.水干
4.水乾的下部
5.空穂
6.革包太刀
7.弦巻
8.物射沓
9.綾藺笠
10.行縢
11.腰刀
12.弓
13.弽

穿阿彌衣的僧人

1.網衣(阿彌衣)

1.網衣(阿彌衣)
2.五條袈裟
3.五條袈裟的紐
4.五條袈裟的小紐
5.南無阿彌陀仏書紙片
6.數珠
7.網衣的下襲
8.下著
9.脛巾
10.亂緒(草鞋)

穿小具足武將

1.引立烏帽子
2.缽巻
3.喉輪
4.脇楯的壺板
5.腰刀
6.籠手
7.下緒
8.臑當
9.大立挙
10.鎧直垂的下部
11.軍扇
12.貫
13.喉輪的紐
14.脇楯的腰緒
15.鎧直垂的上部
16.脛巾
17.革足袋
18.韘

穿腹卷的武家兒童
腹卷是一種日式盔甲,比胴丸更佳的後期產物


1.腹巻
2.胸板
3.脇板
4.肩上
5.高紐
6.刀袋
7.水乾的上部
8.水乾的下部
9.黒漆太刀
10.腰刀

配飾和基本款的鞋子
檜扇

蝙蝠扇

中啟

雪洞扇

帖紙

淺沓

靴沓



烏皮履

絲鞋

------------------------------------------------------------------------------------------------------------------------

穿素襖的武將

1.月代

1.月代
2.素襖
3.素襖的胸紐
4.素襖的小露
5.素襖的袴
6.素襖的袴的腰板
7.素襖的袴的腰
8.小袖
9.革足袋
10.腰刀
11.扇子
武士這種奇葩的類地中海髮型叫月代
由前額側開始至頭頂部的頭髮全部剃光,使皮膚呈半月形
平安時代末期便存在這個髮型
鎌倉時代,室町時代的月代主要是在戰場上使用,平時是使用総發髮型
進入戰國時代後月代成為日常的髮型,江戶時代時成為習俗,除了公卿以外,平民與武家間都相當流行,也是元服時依照慣例要剃的髮型
一直持續到明治時代的散發脫刀令頒布

穿小直衣的公卿

1.立烏帽子

1.立烏帽子
a.懸緒
2.小直衣
3.小直衣的襴
4.袖露
5.指貫
6.単
7.中啟摺扇
8.當帯


感覺最高票不符合問題,簡單科普一下,直觀點。

眾所周知現在世界上的島國文明因為信息閉塞也是很落後的,到現在仍然很多還是原始部族,日本也不免俗,日本的原住民和印度的土著矮黑人(不是現在印度的雅利安白人*3)血緣很近,和南島人也有淵源。所以說這群人生活狀態原始的很,直到公元前4世紀仍然是土人的打扮,這個時候孔子都死了100多年了,日本還是這樣。

圖 狂野的獸皮
這也就是所謂繩文時代,隨著一批黃種人的到來,日本產生了詭異的進步。
彌生時代開始於公元前300年左右結束於公元3世紀左右。根據史料推斷,這之前從松花江上游也就是吉林一帶越過長白山經過朝鮮半島的很大一批人去往日本列島,這批人主體很可能是扶餘人的祖先惠漠,而並不是所謂的三韓人和漢人。
所以這些「惠漠」人很大程度同化了當地的矮黑人,並且他們說的語言成為了日語的前身。留在東北的惠漠人又叫扶餘人,後來建立了個牛叉閃閃的高句麗(不是高麗,和高麗沒關係*3),經過漢人史書的語言資料竟然看出高句麗的扶余語和日語很像,這也是後來才發現的。(比如高句麗扶余語的三是mi,七是nanain兔子是usagum,熊是konmu)
所以這群東北胡人的服裝很大程度影響了日本人,日本進入彌生時代,所以服裝基本是這樣的。


比較下層的百姓,不論男女基本是這種服裝樣式,最起碼有了布,拿上去一披就可以了。

稍微上層一點的,會有這種「套頭衫」,男性可以只需要遮住下身。


後來東北地區以及朝鮮半島的東胡過去的越來越多,彌生晚期服裝也出現了變化。
孔子說過一句話,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所以說除了華夏文化圈,東北漁獵民族的服裝特點是,披髮,並且衣領是偏左邊的,而不是華夏人的右衽。
所以隨著社會進步,下層服裝沒怎麼變,但是新型的貴族開始被渡來的胡人影響了。

這個時代女性掌管祭祀、生殖,所以社會地位最高,可以發現明顯的左衽的胡人服裝特性。下層的男女服裝幾乎沒變。

這個時代女性掌管祭祀、生殖,所以社會地位最高,可以發現明顯的左衽的胡人服裝特性。下層的男女服裝幾乎沒變。

進入4世紀也就是我們的三國時代。yamato也就是大和政權的出現標誌著古墳時代的開始(這個時代日本出現了很多大型陵墓),這個時候日本的服裝開始越來越有東胡民族的特性。隨著政權和農業的發展,男性開始佔據社會統治地位,所以女子的服裝發展不大,而男子服裝的變化就很大了。

由於男子掌握了權利,慢慢的男子的服裝樣式有很多祭祀的寓意,並且由於連年征戰,服裝有了游牧民族特性很強的「腳結」。
到了古墳時代後期,出現了控制中央的豪族,受到朝鮮半島的東北亞人的影響,豪族男女的服裝就是這樣的,可以注意他們的左衽。

但是別忘了這僅僅是豪族,其實普通女性服裝就簡化了很多。

但是別忘了這僅僅是豪族,其實普通女性服裝就簡化了很多。


一般來說祭祀的巫女服裝是這樣的

圖 巫女服裝

圖 巫女服裝

而古墳時代剩下的最低級的平民男女,可以說服裝和彌生時代差別不大,基本還是維持著「套頭衫」或者「一塊布」的樣子。

這之後,進入飛鳥時代,隨著聖德太子這個神人的產生,日本轟轟烈烈的漢化就開始了。

以上

以上


### 據我多年對日本影視作品的解析來看,近幾年日本女人的穿著打扮呈多元化,設計多個領域服裝。
例如:
俏皮可愛護士裝;
成熟魅力職場裝;
懵懂可憐女僕裝;
陽光戶外休閑裝;
清純教室學生裝。
等等。。 涉及種類之多我就不一一介紹了,想必大家都知道。
當然前面那些跟題目沒多大關係,下面我正式解題主之惑!
毫無疑問,
日本和服是有古代漢服發展而來,其在日本的影響及標誌猶如我朝的旗袍!
據端木蕻良的?婆羅岸全傳?中第一百二十七篇十三回紀所說:
披紗大袖明衣制:屬於常服盛裝。其頭梳唐代特有髮型「高牆」簪大花,飾花釵、步搖,蛾眉盛妝,身穿敞領對襟,大袖明衣,下穿長裙,佩大綬,束軟帶,結小結,足著高履。在唐代此服飾是作為外服,在貴族仕女中風行一時。

由此可得出結論:
日本女人在有和服之前穿的是 衣服。


回答一下,現代和服呢是這樣的。

如果是浴衣的話,裡面就是和服胸罩,內褲,肌襦袢(也許有人不穿著這個)。

正裝和服的話,和服胸罩,內褲,肌襦袢,襦袢,外面再是本體和服。

也就是說.............現在大家都是可以穿內衣的。


樹葉和獸皮


漢服傳入以前嘛~那就要看日本島上有什麼動物了


以上

以上


題主,這個問題有歧義…
我的第一反應是:和服裡面穿什麼。
看了幾個答案後,又能理解成:過去的日本女人穿什麼…
?_?


先穿內衣,再穿和服


她們那會就是簡簡單單的什麼也不穿


麻袋口袋

其實古希臘也差不多
不知道為啥那時候的衣服都選了特別浪費布料但加工簡單的工藝。


我記得電影里演的她們不是都不穿衣服么


題主,冒昧問一下,你在淘寶買的衣服還沒到的時候,你穿什麼啊


俏皮可愛護士裝;
成熟魅力職場裝;
懵懂可憐女僕裝;
陽光戶外休閑裝;
清純教室學生裝


裸著


衣服


廢話!穿衣服唄!!不然光著??凈想美事!!


和服之前應該是穿衣服的吧~哈哈,我猜的。


推薦閱讀:

有哪些時裝大牌與科技結合的例子?

TAG:日本文化 | 衣服 | 日本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