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沒存款的時候,需要考慮理財嗎?
如果想理財,應該如何起步?
沒有存款的時候更應該了解理財,知道怎麼存錢,怎麼錢生錢,為未來的理財投資做好知識儲備,以及技能儲備,理財是需要不少準備的。
1.首先,從記賬開始,知道信用卡、現金、定期存款以及儲蓄卡等等的優劣之處,初步了解自己的收支情況,這樣可以更好更快的脫離月光族,逐步建立自己的財務賬戶。
2.了解各種理財產品的門檻、風險,以及投資技術,可以在網上做虛擬投資,或者嘗試餘額寶等門檻較低的理財方式,邁進理財大門。
3.逐步攢下錢來,開始以千元為單位,進行理財,資產多了之後,以萬元為單位,進行理財。
4.理財的目的,是實現財富增長和財務自由,要在理財之中,規避不必要的風險,也需從現在開始,而不是等有錢了再開始,現在錢少的時候,培養自己的理財意識,磨練自己的理財技巧,等以後錢多了,理念和技術都成熟了。理財的目標也就可以很好的實現。
5.大家都有什麼比較好的理財方法和習慣?這是 我回答過的我的理財方法,我更看重的是資產的增值這塊,所以股票和股票基金投資佔大頭。如果想保值的話,建議多考慮對沖基金,貨幣基金等收益率略低的投資。
樓下有知友問為什麼推薦這麼多本書?雖然這些書我都是很多年前看的,對其中的具體觀點難免印象模糊,但是這幾位作者的作品在我所讀過的理財書中絕對是出類拔萃的。當然,一下子羅列這麼多美國人寫的理財書,大家難免會覺得無論從內容到方法都脫離中國現實甚遠。但我始終認為,中國社會在不斷進步中,美國的今天就是中國的明天。對於真正想提高理財能力的朋友,這些書絕對是有學習價值的。
舉個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例子:
清崎的書中反覆提到,開始投資房地產並不一定要有很多錢,一有機會就去看,遇到難得的機會第一時間給賣家寫一張欠條先簽下來,之後趁著相關評估機構對房子狀況進行盡職調查的時間去找銀行融資,最後的結果往往是不用投入自己的一分錢,反而因為項目的現金流好,可以從銀行的超額抵押中得到一部分現金。這樣的事在銀行惜貸、房價飛漲的中國,怎麼可能遇到呢?
2005年,在我第一次考慮換房的時候,當時北京的房價還沒有半點起飛的架勢。在看過相當多的一手和二手樓盤後,最終選中了一套位於市中心的二手公寓。當與賣主簽好合同找銀行貸款的時候,負責批貸的人問:「做了這麼久的二手房貸款,我還是頭一次見到實際成交價格低於評估價,你為什麼不考慮少付點首付,多貸一些款呢?」當時我的回復是:「現在的還款安排已經是我所能承受的上限了,不希望因為買房使自己的生活品質過多地下降」。多麼冠冕堂皇的理由!讀了這麼多的理財書,我自己始終把欠債當成一種負擔,於是最終選擇了將還款期限定為15年,並向家人借款以提前還掉部分貸款,然後在09年把貸款餘額全部結清了。。。
之後的許多年,我都在為當時的這個決定而懊悔:如果當時遵照清崎書的觀點,盡量多貸一些款,把用於提前還款的現金當做首付再買一套房子,現在的局面可能完全不一樣。
===以下是之前的答案===========================================
謝善華兄邀。之前的各位已經羅列了很多很好的點子。的確,沒錢的時候正是充實自己的好時機,可以有大把時間去學習理財知識,並且做出短中長期規劃。可喜的是:題主提到目前只是存款很少,起碼不是負債纍纍。畢竟咱中國人的傳統是量入為出,借錢消費尚未成為主流。我覺得最慘的是次貸之後的美國老百姓,一屁股房貸、學生貸、信用卡貸...經濟不好收入來源又沒保證,那他們是開始怎麼理財的呢?下面推薦幾本人給題主:
初級班:Dave Ramsey的Total Money Makeover這本書英文的網上應該能找到電子版。如果題主聽力還成,建議在Itunes Podcast里找他的廣播聽幾期節目,屬於專門幫債台高築的美國人民解決債務問題那種,每當聽到有人大聲喊出「I am debt free」的時候還是挺能鼓舞人的。
他的理論首先是剪掉所有的信用卡,買所有東西都盡量用現金消費,每月收入按固定比例還債,直到把所有債務還清。。。題主不用還債,不妨把目標訂為儲蓄吧,畢竟無論什麼投資都需要本錢。
Suzy Orman是CNBC的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她的
Suzy Orman是CNBC的著名脫口秀主持人,她的The Nine Steps To Financial Freedom《九步達到財務自由》發行過中文版,本人也幾次來過國內進行講演,應該算是國內知度比較高的理財師。作品雖然偏重女性理財,但是道理都是相通的,男生看看也無妨。主要著作包括:- You"ve Earned It, Don"t Lose It: Mistakes You Can"t Afford to Make When You Retire (with Linda Mead) (1995)
- The Nine Steps To Financial Freedom (1997)
- The Courage to Be Rich (1999)
- The Road to Wealth (2001)
- The Laws of Money, the Lessons of Life... (2003)
- The Money Book for the Young, Fabulous and Broke (2005)
- Women and Money: Owning the Power to Control Your Destiny (2007)
- Suze Orman"s 2009 Action Plan (2009)
- Suze Orman"s 2010 Action Plan (March 2010)
- The Money Class: Learn to Create Your New American Dream (March 2011)
進修班:
Robert Kiyosaki(羅伯特?T?清崎)的《窮爸爸 富爸爸》系列大家都應該耳熟能詳了。雖然前一陣傳言公司破產,實際上不過是擺脫債務的小花招。他的書通俗易懂,主要介紹如果通過房地產投資實現財務自由的。看他的書可以了解一下他提到的財富象限,以及如何達到財務自由。
Robert Kiyosaki(羅伯特?T?清崎)的《窮爸爸 富爸爸》系列大家都應該耳熟能詳了。雖然前一陣傳言公司破產,實際上不過是擺脫債務的小花招。他的書通俗易懂,主要介紹如果通過房地產投資實現財務自由的。看他的書可以了解一下他提到的財富象限,以及如何達到財務自由。
我覺得更有意義的是從網上下載一套現金流(CASHFLOW)遊戲的電腦版本(PC、MAC都可使用)練練手,這個可是比大富翁(monopoly)更有教育意義!如果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玩,可以買一套現金流的桌游搏殺一下,看看誰能第一個跑出Rat race。
作為專門研究美國富人投資和消費習慣的大學教授,Dr. Thomas J. Stanley把他的研究成果寫成了兩本暢銷書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中譯本:鄰家的百萬富翁, 中信出版)和The Millionaire Mind。前一本主要講百萬富翁如果節儉,作者用三個詞概括這些百萬富翁的行為:Frugle, frugle, frugle;後一本主要講百萬富翁是如何選擇自己職業的,作者用的三個詞是:Vocation, vocation, vocation.
作為專門研究美國富人投資和消費習慣的大學教授,Dr. Thomas J. Stanley把他的研究成果寫成了兩本暢銷書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中譯本:鄰家的百萬富翁, 中信出版)和The Millionaire Mind。前一本主要講百萬富翁如果節儉,作者用三個詞概括這些百萬富翁的行為:Frugle, frugle, frugle;後一本主要講百萬富翁是如何選擇自己職業的,作者用的三個詞是:Vocation, vocation, vocation.
Stanley最新一本Stop Acting Rich基本內容是前兩本書的重複,並沒有提出新的觀點,如果有興趣的話也可以讀一讀。這幾本書Audible都出過有聲電子書,聽力好的朋友可以找來學習。
補充一點:
Stanley在他的書中提到一個衡量個人財富的公式:個人凈資產與(家庭年收入 × 年齡 ÷ 10)的比值,如果比值大於2(凈資產是收入 × 年齡 ÷ 10的兩倍以上),則稱這個人是驚人財富創造者(Prodigious Accumulators of Wealth, PAW);如果比值小於0.5,則稱之為低能財富創造者Under Accumulator of Wealth, UAW)。其背後的邏輯是:兩個同齡人同樣都有100萬美元凈資產,A 的年收入為5萬美元,B的年收入為50萬美元,顯而易見B的凈資產過少,一旦收入出現問題,生活馬上受到影響。這個公式是作者總結美國家庭財產的經驗規律,大家可以對照一下自己的情況看看處於哪個水平,不過按目前國內的房價來看,恐怕大家都是PAW呢;-)
祝願大家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道路上越走越遠!補充一點:很多人覺得沒有高收入,如何存下錢,更別提理財了。可是別忘了我們父輩那一帶可支配收入很少,投資的渠道更少。他們還不是照樣存下了我們的大學學費、熊孩子生活費,甚至還給你提供了個首付?
正題:借用以前回答同事的一些話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L,女,80後一枚。最近L得到一份金融行業的工作,由於跟錢打交道,工作五六年的她終於意識到自己到現在還是個月光族。L跟我說她最近在看個人理財方面的書,看著她桌上厚厚的一打,我毫不懷疑學霸L可以很快啃下它們,並且以超過常人的速度吸收掉這些知識,變成一個金融小黑(相對於金融小白)。
L還說:我一定要學會理財,因為攢錢不會變得有錢,理財才會讓你變得有錢。
呃,作為一個腹黑的獅子座月亮金牛女,我很不客氣的告訴她:看了這些書你也不會有錢的,你還是得先攢錢。
其實為什麼窮呢?月光不是因為你不具備金融知識,不是因為你不懂基金、股票、債券、期貨究竟是什麼,而是因為你沒有財富的意識。沒有一個足夠誘人的動力牽引著我,我為什麼要把「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午後的咖啡館」、「星期五的午夜場電影」、「姐妹們的聚會好happy」從我的生活中奪走,繼而整天算著錢苦逼兮兮的過日子,花五塊錢買個蘋果都要咬咬牙,花個一塊錢買瓶水都趕緊記在記賬本上?
因為老子要攢錢!
為什麼要攢錢?
因為老子要投資!
為什麼要投資?
因為老子有夢想!
什麼夢想?
老子想開個青旅。(至少曾經是的)
是的,所以當時開個青旅就是我的原動力,看上去很渺茫吧,至少需要個100w,而我當時只是個拿著試用期工資的小屁孩。
於是,我把我看上去遙不可及的夢想分解了:開青旅=至少100w的資金+自己的時間=個人30w的資金+2-3個志同道合的合伙人出資人
看上去可行多了吧?
OK,回到正題。我想表達的是,首先你得樹立一個強大的動力攢錢意識,這會讓你很快的脫離月光,脫離月光具體的方法有很多,一言以蔽之無非就是「強制儲蓄」。不要看不起這塊八毛的,如果你不是富二代,這就是你的第一桶金。
機會是給有錢的人的
是的,如果你相信上帝是公平的,那麼就不要捉急。當你開始有了投資的意識,你遲早都會遇到一個屬於你的投資機會。注意,我這裡說的是投資而非理財,買國債不是投資、買貨幣基金不是投資、買銀行理財不是投資、存60單不是投資,它們都是我剛才說的「攢錢」和理財,不要混淆了!
什麼事投資?做生意(擺地攤也算)、買股票期貨或其他金融衍生品(當然是在你有知識儲備的前提下,否則就是投機)、房地產、貴金屬等等等等;
當一個月光族和一個有了一定積蓄的人同時面對一個同等的投資機會的時候會怎樣?窮光蛋跺了跺腳「我要是富二代就好了」,他的有錢小夥伴則開始品嘗儲蓄帶來的果實。
別人開始滾雪球了,你只有入手即化的雪花。別人的雪球越來越大,你還是只有入手即化的雪花。如果每個月都攢一點點雪花呢?你也有屬於自己的小雪球了。等待一場暴風雪,你就可以滾了啊!(別誤會)
這就是為什麼有錢人越來越有錢,窮人越來越窮。
好了別哭了,痛也是一種領悟不是嗎?下次再跟自己撒嬌「可是那雙鞋子好好看嘛」的時候想想自己就要穿上這雙鞋離貧民窟又進了一步離有錢人又遠了一步的時候,就狠狠心瀟洒地扭頭就走吧。
成功沒有捷徑,「變有錢」也沒有捷徑。
Step 1:給自己找一個實實在在超級想要的夢想(or目標)
Step 2:開始儲蓄!
Step 3:現在窮的要死還想什麼step3,老老實實落實step2先!
.
.
.
Step X:一切皆有可能。
單純把理財看作只與錢有關是片面的,如果你沒有什麼存款,並且想理財,建議你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
1、調整自己的消費習慣和生活習慣
調整消費習慣很好理解,節流嘛,先看看你自己以往的購物清單上,有哪些是你付出的價值遠遠大於擁有它帶給你的幸福感的傢伙,看看他們現在還有沒有什麼價值,如果說是如雞肋一般的存在,處理掉吧,下次買東西的時候請按照如下的步驟來進行:
這件東西未來一周內對我是來說是否是必需品?對我來說是否物超所值?它的變現能力怎麼樣?我是否在了解了至少三家店鋪後才準備付款(貨比三家有時候可以幫你節省50%的費用哦,甚至還可以幫你找到更好的、更合適的產品)?
經過以上的思考,我相信你應該可以避免一大部分的衝動購物
更重要的是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以一種積極的態度去面對生活,一直想看沒看的書?看吧;存在你腦海中的某某計劃,一步一步的去做吧;屋子裡亂的要死?整理整理吧;如果你是在外面租的房子,盡量選擇能做飯的,不僅能讓你避免吃下N多垃圾食品,還能讓你學好廚藝和節省一大筆伙食費~
2、投資你自己
每月拿出來一部分錢來充實你自己吧,書籍、教程、軟體、硬體都可以,在你當前所處的行業里肯定有一些方法能夠讓你飛的更高,走的更遠,但是你需要金錢和時間還有你的精力,把你的一切可用資源盡量傾斜到這上面吧,不要怕難,不要怕時間長,這個是你應該做的,也是你體現個人價值的地方。要知道,對任何事情多付出一點就會有多一點的收穫,在你擅長的事情上收穫會加倍哦
3、管理你的時間
這個需要對自己狠一點,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嚴格執行,可以用你的智能手機制定一個時間表,幫助你一步一步擺脫拖延症
4、理財的理念
因為你沒有什麼存款,所以股票、基金這些沒辦法進行大筆的投資,但並不代表你可以不了解他們:
從風險上面來說,沒有存款代表你的抗風險能力最弱,可以適當的購買一些商業保險規避這一部分的風險,像意外險、重疾險什麼的,如果你沒有醫保,還應該考慮醫療險,在將你的風險部分轉移了以後,你可以關注一下股票市場和基金,基金的話因為你只擁有選擇權,所以儘可能大的擴大你的選擇庫,多關注,多比較,多了解;對於股票,去開個戶,先幾百幾百的小玩,這樣你的成長是最快的,因為你參與了,我相信,玩上幾次跑贏cpi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如果以上你都做到了,並且搞的順風順水,荷包越來越鼓啦,嗯,請個專業的理財師幫你製作一套適合你的理財方案吧……
如果你沒有存款,正說明你需要進行理財規劃。
你可以通過記賬來研究一下為什麼沒有存款,是因為收入太少?還是因為花費太多?
1、如果你是收入太少,可以開源,通過兼職、跳槽等方法增加收入;
2、如果你是花費太多,則要控制自己的慾望,降低自己對消費的預期,同時記賬來記錄自己的錢的去向。建議可以通過淘寶網、返還網、團購等方式在不影響品質的情況下,節約開支。
所以,理財規劃不僅僅關乎於投資。希望我的答案能夠幫到你。
賺錢、存錢、理財、投資、保險五部曲,都要考慮
先檢討一下為什麼沒存款?是因為賺的不夠,還是因為存的不夠?
1.賺錢(開源)
首先得賺足夠的錢,如果你的工資年復一年沒有提升,基本上就落後於時代的發展速度,自然也很難有更多的收益,所以無論是靠主業,還是靠副業,還是靠創業,賺更多的錢肯定是第一要素。
2.存錢(節流)
賺完了錢之後,合理規劃存錢,不做月光族,存錢不是讓你變得小扣,跟朋友聚餐不捨得買單,周末不捨得看電影逛街,自己不捨得買水果零食,而是把這些開銷控制在一個可接受的程度。比如我給自己定的目標是,去旅行,在路上,但是每年的旅行基金有一個比例值,不能超過自己凈收入的20%,所以會規劃今年旅行可以去的地方,以防止超太多。
3.理財(分配)
除了生活開銷之外的錢,一般是存在銀行里,對於那些存在銀行里的錢,其實放在那裡基本上就是處於貶值狀態,怎樣讓自己的錢不再貶值,你可以考慮一部分存定期,一部分買基金理財類的產品,甚至可以轉化成固定資產(比如買房、黃金等),合理評估投入和產出比,能幫助你解決理財問題。
4.投資(衍生)
當有足夠大筆的可流動存款時,可以考慮一些更剛風險的投資,比如股票類,這部分投入需要控制在可承受範圍內,就是說一旦投資失敗,即便輸光了你還有保底的定期存款或基金產品撐著,不至於家破人亡。
5.保險(風控)
我們靠工資養兒女、養父母其實壓力還不算特別大,但是一旦遭遇大病大災,一切都變得不可控了,一場嚴重的車禍,會奪取頂樑柱的性命,一場突如其來的癌症,會花掉家裡幾十年的存款,所以意外大病還是要投入一定的報銷的。像我們這種喜歡出行的驢友,車禍海難都經歷過,更加知道出行險的重要性。而養老保險,大家都知道是這個社會的一個騙局,等你50+歲退休後,發現只能拿到幾千塊錢工資,生活水平一下子下降到現在的1/5的時候,傻眼也晚了,尤其是那個時候上有老(我們父母活八十歲很容易吧),下有小,難照顧,難養老。
給一個我在執行的步驟吧:
第一步:划出5,000到10,000元的應急款
這筆錢是用來應付突髮狀況的,可以是放在家裡現金,可以是存個活期,或通知存款。要求是變現快,但如非突髮狀況急需用錢決不動這筆錢。
第二步:還清信用卡和親戚朋友的欠款
我信奉沒有負債的生活可以給我更大的自由和安全感,所以在建立了應急款後,第二個目標自然是讓自己無債一身輕。
第三步:繼續充實應急款,直到達到6個月的日常開銷
也就是說如果因為某種原因我半年沒有收入,依然能夠正常的過日子。
第四步:把一定比例的收入拿來投資
我目前是把稅後收入的20%拿來做基金定存,主要投在三隻側重點不同的基金和一家大藍籌上。偶爾也會試一試一些自己感興趣的小市值股票,但投的錢都很少,帶有實驗性質,主要為了檢驗自己對於公司和行業的判斷。比如一家做消費類3D印表機的美國公司,一家專營古錢幣的拍賣行,和一家在亞塞拜然開採黃金的英國礦業公司。
第五步:為住房首付存錢
銀行的低利率讓我選擇用購買分紅豐厚的藍籌股的方式來儲蓄(好吧這其實不是儲蓄)。英美兩國的市場上很多安全的藍籌股都能達到5%以上的分紅率,比如沃達豐,聯合利華,蘋果這樣的公司,只要進入的價位安全,其實作為儲蓄來看未嘗不可。
至於買房,我還是不挑這個話頭以免招來口誅筆伐了。
第六步:儘快還清房貸
還沒有進行到這一步,不過我心目中的標杆是,要在5-8年的時間內還清房貸,不能大半輩子都給銀行打工。要達到這個目的,一是要多首付、少貸款,二是要不斷增加自己的收入同時保持合理的消費。
有人提到這一條不合理,理由是如果把提前還款的錢拿來做投資,收益率明顯高於貸款利率。這借來的錢不用來追求高回報簡直是傻子。
首先,借錢投資是否是好主意?我不認為是。投資回報是不穩定的現金流,今年盆滿缽滿下年無米下鍋是常有的事。而利息是無論旱澇都在收著的。個人能夠承擔的風險有限,而這種不對稱得風險我不願意承擔。
其次,投資是否就一定有回報?不管什麼投資產品,只要你想保本,收益率就不可能高過銀行貸款利率。為什麼?因為如果這種套利的機會存在,憑同胞的智慧,還輪的著你我分一杯羹?所以拿著1萬元的閑錢,是提前還給銀行省下這1萬元在將來肯定會產生的利息,還是投進前途未卜的理財產品?我也許很笨但我願意選擇踏踏實實地前者。
再次,負債是槓桿,它可以放大收益,同樣也可以放大損失。我從銀行那裡貸來的錢是以自己未來的收入為抵押得來的。這給了我幻覺讓我覺得我房子也有了車子也有了明年薪水又要漲了,富裕的錢當然要拿來投資。可是這房子明明不是我的,在當下的時點上我根本沒這個本事支配如此多的財產。那當我拿著這些可以被我支配但實際上大部分仍然屬於銀行的財富去做投資時,賺了自然好說,賠了的話,我兜得起嗎?所以我寧願不要這個幻覺,有多少本事做多少事情。槓桿不是絕對的壞事也不是絕對的好事。只不過它加倍了風險,是我這個小小的個人承受不了的。
第七步:增加被動收入在總收入中的比重
所謂被動收入,就是不幹活只拿錢的收入,房租算一個,版稅算一個,資本利得算一個。互聯網社會還會帶給我們更多的被動收入模式。這是以後的事,但基礎是打在現在的。
理財不是教您如何存款,而是讓您的所有資產能有一個更加合理的配置以產生最大的收益。需不需要考慮理財的事情不在於有沒有存款,而在於你對未來的目標和期望。如果你對目前的收入和期望都很滿意,而且你覺得自己的收入水平也會隨著物價的水平水漲船高的話,那你就真的不需要理財了。
無論你的收入是多少,記得分成五份:第一份,用來生活費;第二份,交朋友,擴大你的人際圈;三份,學習,每個月買些書;第四份,旅遊,每年出遊一次,行萬里路;第五份,用來投資。
拿自己舉例子:
現在在國企里工作,工資倒不是很高。國企里大家都知道的,只有級別上去了,待遇才能上去。剛來的時候真是每個月的錢都不夠花,父母總說他們兩個人一個月的花銷都沒有我高,反而生活質量比我的好。
這讓我反思了很久。最後發現,刨去房租水電費,每個月還能盈餘的錢在也是以前大學時3個月的生活費,大學的生活反而更加精彩一些。
巧合之下,我看到了上面的這段話,深受觸動。
我發現:花同樣的錢,有意識地花錢帶來的效用肯定比無意識地花錢帶來的多。這不是所謂成功學啊,打雞血啊。這跟政府、企業的財政預算是一樣一樣的。
曾經的我,每次拿到工資,總是無意識的花,但總是在心裡提醒自己要節省,要節省,結果反而是每次都月光,錢花的也不夠瀟洒。
現在的我,經常買菜回來自己燒飯,鍛煉廚藝;每個月買幾本書,增長見識;每個月帶老婆出去旅遊一趟,培養感情;發展自己興趣,騎車、打球、游泳,也使我逐漸熟悉這個陌生的城市;各種證件啊、外形啊。。。
當然,最最主要的是:現在,我不月光了,發工資的第一時間,就要抽出一些來,做做投資,即使你懂得太多,存在餘額寶里總行吧?每天看著數字在增長,感覺還是蠻好的。
沒有存款時,首先要增加的是你在知識、能力、經驗、信譽、友誼方面的存款,然後才是現金的積累。
這是大理財觀,將這些都作為財富,只不過有的是現金,有的是未來的支票,有的是短線,有的是長線。然後就可以想想如何投資了。有些現金可能用在學習上,有些用在社交方面,有些則用在購買金融產品等方面。
從更大的角度去算投資回報率,會發現有一些是現在可見的數字上的回報,有一些是將來的現在數字還不可見、但會更有價值的回報。來源與節流並進。題主的情況有點特殊,沒存款。你所說的沒存款是什麼樣的情況呢,是沒有一萬塊錢?沒有一千塊錢?存款,不限數額,我們所能知道銀行的定期存款最低限額是多少呢?對的,50!題主你還在說你沒存款嗎?那麼我們就先來說說理財吧。
理財( Financial management),指的是對財務(財產和債務)進行管理,以實現財產的保值、增值為目的。你所說的是個人理財,個人理財指的是對財務資源的適當管理來實現個人生活目標的一個過程,是一個為實現整體理財目標設計的統一的互相協調的計劃。(引自百度百科)
這個計劃有三個核心意思:第一,財務資源,要清楚自己的財務資源有哪些;第二,生活目標,要對自己的生活目標有清醒的認識;第三,要有一系列統一協調的計劃,要保證所有的計劃不會衝突,協調起來都能夠實現。對於題主來說,用現金流的管理把包括保險計劃、投資計劃、所得稅計劃、房產計劃在內的所有計劃綜合在一起,協調之使其能夠滿足你的現金流,這就是你的個人理財的核心內容。
好像有點深奧,那麼我們再來說詳細一點,我們將個人理財分為以下幾步:
1.制定理財目標。對此應有很多方面的考慮,首先這個理財目標要量化,比如說要買一個房子,這是不是一個理財目標?這不是。要買一個價值多少錢的房子,要三年以後買房子,還是明年就要買房子,這才是一個理財目標,就是說要量化,要有一個時間的概念。同時,你還可以想像一下,住在這個房子里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況,這樣有助於實現你的理想目標。真正的理財目標是一個量化、有期限的目標。
2.回顧自己的資產狀況。就是看一看你到底有多少財可以理。一個是你過去有多少資產,再一個你未來會有多少收入,這都屬於有多少財可理的範疇的問題。看一下你的資產是不是符合自身的需求,你的資產負債是不是合理,是不是還可以利用一些財務槓桿讓自己的財務結構更加合理,這都是回顧資產狀況。
3.了解自己的風險偏好。有人說自己是一個很保守的人,有人則會說自己是一個非常進取的人,你如何才能正確評價你的風險偏好呢?有三個方法,首先要考慮你的個人情況,有沒有成家,有沒有供養的人口,支出占收入的多少。其次,考慮投資的趨向。比如說你在股票方面非常在行,你在投資方面是非常進取的人等等。最後,還要考慮個人性格的取向。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對一些事情的時候,會做出截然不同的選擇,性格也決定了人們在理財過程中會有哪些行為。 比如求穩的性格的人就不應該隨便去做期貨或者股票。
4.進行合理的資產分配。這個資產分配是戰略性的,是在非常理性的狀態下做出的資產分配,不能今天突然聽朋友說一個股票非常好,就把所有的資產都放在股票上。應該首先把資產做一個很好的分配,比如說從戰略的角度講,只拿30%的資產做股票投資,不管別人怎麼說,就固定在30%,20%的資產放在銀行里,這就是一種戰略性的資產分配。
除此之外還有合理安排自己口袋裡的錢,這就涉及到個人的自控能力了。
以上就是打算理財之前須的準備好的事情,我們不能打無準備的仗!關於理財的具體乾貨留到下次再慢慢講吧,占坑!
個人認為,理財也好,投資也好,不能用借來的錢或貸款的錢,必須用自己閑置的資金投資,這樣才不會有精神負擔。
特別是像你說的沒存款,建議把基本的生活維持好。
另外,如果還額外有欠債的,建議您先去把欠債還錢,然後慢慢有餘款再做理財或投資。一個人沒有存款的時候需要考慮理財嗎,其實是一句廢話。
沒有存款的時候,需要考慮好好工作嗎?
需要,當然需要。
理財和工作一樣重要!需要早早考慮 ,並且學習一輩子。
1、沒存款的時候反而是考慮理財的好時機
由於剛開始的時候沒有資金或者資金數量少,即使虧錢數額也不多,這個階段我們求知慾強、理解能力強,抗擊打能力強,願意進行嘗試和總結經驗。學東西會很快,再加上如今互聯網如此發達,可以搜集到完整的好資料,用不了多久就能理解各種理財產品的屬性、風險大小、定價方式,稍加沉澱就會成為理財小達人,等你有錢需要投資的時候會受益無窮。
等我們有錢了,沒有理財能力,基本100%要踩坑,那虧的錢不僅僅是一個月的飯錢了。如果開頭不順,往往容易陷入悲觀,對理財喪失信心,從此覺得投資理財就是個坑,只能去買買銀行理財,存存餘額寶。
當我們有錢的時候,往往是最忙的時候,根本沒有時間學習理財,只能存銀行。這樣你大筆的錢實際在睡覺,沒法錢賺錢,如果你有200萬存款,每年就要損失10-20萬左右的投資收益。錢越來越多,損失就越來越大。如果事業上遭遇挫折,人生就面臨崩盤。
2、早早考慮理財會讓你的錢井井有條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我們有時會迷茫時間都去哪兒了,感嘆時光匆匆,歲月如白駒過隙,轉瞬即逝。對於沒學過理財的人們其實有一個問題更無奈,就是「錢都去哪兒了?」
如果你早早考慮理財,就會科學規劃自己的消費、收入、儲蓄,從此你的錢就會井井有條,相當於自己給自己請了一位高級財務總監。
3、不懂投資理財,會錯失很多賺錢的機會
投資理財有很多賺錢甚至資產翻倍的機會經常出現在我們身邊,如果我們不懂投資,往往都意識不到機會,白白錯過一生中難得的機遇。
就拿買房這件事來說,十幾年來房價一直漲,但如果我們對投資理財一無所知,不關注房價,不懂房價,總覺得買房需要很多錢,覺得買房離自己很遠,那身邊絕好的機會都一次次錯過。有些人甚至已經動了買房的念頭,但只因自己不是特別懂,一看周圍滿天房價調控的新聞又嚇回去了。結果房價一次上漲就讓你白忙好幾年。
對於房子這種機會,錯過了就一輩子都錯過了,房子晚買幾年和早買幾年天地之差,讓你直接輸幾個階層,早買的人因為房價上漲賺了幾百萬,開始買2套、3套的時候,你可能還在苦巴巴的湊首套房的首付,人生差距越拉越大。我身邊朋友這樣活生生的案例太多了,舉不勝舉。
如果你很早就考慮投資理財,對房價早有了解,深入學習過房產投資知識,甚至你只要多看看樓盤,多跑幾個地方,看到那麼多人在搶房,你就對房價上漲有個較準確的判斷。你就會跟著買房,房價再漲就更驗證了你的判斷,接著就是2套、3套。。。。
即便遇到買房困難也都能在行動中克服。當資金不夠時,可以貸款買一個小戶型的房子,再不夠在有發展潛力的郊區買一套戶型適中的房子,其實並不貴10幾萬首付就足夠了。限購不能買,我們可以買價格低的公寓進行投資。總之,困難都是小事,就怕我們意識不到機會。
而意識不到的根源是我們不懂投資理財。任何事情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凡事都有一個漫長的過程:開始了解,深入學習,反覆試錯,迭代優化,最終成功。機會永遠需要提前準備,沒有前面四步的積累,你根本不會意識到機會,更抓不住機會,只會事後諸葛,最終啥都沒得到。
不只是房產,還有比特幣、P2P、2015年的大牛市,類似的機會很多(具體可查看我的公號智多星理財師),你不提前考慮投資理財,你都不知道有這些機會,更別提抓住機會,白白浪費生命中為數不多的大機遇。
4、不提前學習理財,當你有錢理財的時候可能損失慘重
普通人對投資最大的誤解就是把投資獲利僅僅看成一種技巧,一種三言倆語就可以傳授的簡單東西,而沒有將其視為一門像醫學、法學一樣,依靠知識積累,技能培養最後才能應用的掙錢手段。他們只看見一買一賣就可能簡單快捷獲利的方式,卻不知道在決策前,投資者對所選投資標的思考、對價位的判斷、對市場的研讀、與自己人性的鬥爭所耗費的精力和心血。
理財不比買菜,可以隨便買,或者你不用學直接就會。成為理財老司機需要幾年的積累,你不提前學習積累,等你有錢需要理財的時候,你都不知道怎麼辦,只能存銀行睡覺。如果你想多賺點,結果往往會損失慘重。
這樣的事例,我碰到太多了,中國大多數人的理財水平還處於原始階段。
之前我有個粉絲朋友,北大碩士畢業,不懂P2P亂投,100萬全部中雷,幾年積蓄化為烏有。
這位粉絲我們較他小Z吧,在一家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做研發年工資收入還不錯,加上年終獎一年能有40萬左右的收益吧,這幾年來存了100來萬。16年年初上海房價上漲的那段時間,眼看著自己辛辛苦苦存的幾年工資連首付都付不起,Z非常焦慮。不想100萬躺在銀行睡覺,想要錢賺錢,四下打探問到一個朋友在一家P2P公司做運營,收益15%。第一次這麼高的收益Z很震驚,擔心是陷進。
Z每天下班回家他都會收集這個平台的信息,登錄他們的官網。發現他們網站做的不錯,裡面介紹這家平台有國資背景,客服也很熱情回復很快。後面又問了下朋友,朋友說一切正常。
於是他開始了投資。剛開始很謹慎,只投了10萬。看著每天的收益,特別的開心,過了一個月,他發現平台很穩定,再加上平台各種投資返利的轟炸,他終於忍不住了,幾個月時間,把手裡的100萬都放裡面了。結果後來這家P2P平台跑路,幾年存下來的100萬灰飛煙滅。
論能力、論智商,Z超過了大部分人,年紀輕輕收入就很高,但我和小Z交流的過程發現他對投資理財一無所知。簡單分析就草率的投入投資難度較高的P2P平台之中,自以為分析很周到,實際上他的那些分析極其外行,什麼都不懂,投資成了賭博。最終幾年辛苦攢的血汗錢,頃刻化為烏有。
投資理財如果想獲得比餘額寶高的收益,就需要有與之匹配的投資能力,包含投資策略制定、投資產品分析、風險識別、投資心態等。而能力的成長不是一夜之間就能有的,需要很長時間的學習積累,從量變逐漸積累到質變(理財能力具體如何提高,可以查看我的公號智多星理財師),如果你不提前考慮理財,不具備相應的投資理財能力,還想獲得比餘額寶高的收益,那很容易失控,運氣不好還可能損失慘重。
5、理財是值得鑽研學習一輩子的能力
經歷的事情越多,越會發現二八定律這個真理。20%的能力,創造80%的財富。而理財能力是20%中的20%。
一個數據讓我們提前看到未來
我們假設24歲時攢下10W元用來理財,理財收益率為8%,將20年作為一個投資周期來看,前5年每年能存下5W元,後15年每年能存下15W元。那麼20年後靠投資理財能賺到多少錢呢?
從第一年開始投資,投資資金為10W元,20年後的複利=100000*1.08^20=466096,第二年即50000*1.08^19=215785,第三年即50000*1.08^18=199800........第七年=150000*1.08^14=440579.......第二十年=1.08*150000=162000
最終累計二十年的總投入回報為532萬元,是不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除去投資本金,相當於每年我們額外收入13.6W元,理財賺的錢比工資都多。當50歲以後我們只靠投資賺的錢,養老都是綽綽有餘的,所以理財能力的培養一定是重中之重。
當你錢越多,年齡越大的時候,你會越發現:理財和工作一樣重要!需要早早考慮,學習一輩子。
寫在最後
1、投資上有什麼疑惑,可以在我公號(智多星理財師)留言,我會盡我所能解答。
2、問問題的時候,不要「在嗎」?直接把你的問題完整寫出來就行。
3、如果問問題,自己先調研基礎信息。不要上來直接問:某某產品安全么?(該類問題一律不回復)。問平台的正確方式:把讓你不安的原因和材料先整理髮給叔。
叔的態度:投資靠自己,但能幫的盡量幫
網叔:智多星理財師合伙人, 金融資深人士 。獨立,理性。熱愛錢更在乎良善。閑來聊兩句常識,罵幾個混蛋,喝兩杯小酒。網叔不是文明人,衣冠禽獸請繞道。關注網叔,微信公眾號:智多星理財師(zdxlcs)。
財是理出來的,你說需要不需要?
一路翻看下來,有不少的大牛朋友都已經做出了不同的建議和分析,貝姐就不在這裡重複了。不過從題主的問題中,沒有具體的說明為什麼沒有存款理財?是因為月光?還是有資金但需要償還債務?還是沒有資金來源?撇開這些不說,除了上面朋友們說的那些,題主還需要有一個理財習慣---那就是記賬?記賬能夠幫助你清楚的了解到你的資金來源、去向,那些花費合理、哪些需要改進。「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而理財也是要記賬先行。
我們來看一個公式:
資產=所有者權益+負債
如果我們自己的存款是0,那麼我們也可以通過增加負債來增加我們的資產。
現在問題來了,為什麼要增加負債來增加資產呢?
因為資產的增長速度可能遠遠超過負債的增長速度。
而資產和負債的餘額就是所有者權益,就是真正歸屬於你的錢。
一切理財方式的核心就是利用資產的增值來提高我們的財富,而資產從哪裡來?既可以來自於我們自己過往積累,也可以來自於負債。
所以,在沒有存款的時候,也可以考慮理財。而是否需要考慮理財,則取決你的時間成本:是應該把時間投入於收入的增長,還是把時間投入於學習理財,哪一個帶給你的邊際效用做大?
以中國目前的國情來說,空手套白狼是很難操作的,並且對於資產量較低的人來說,能夠獲得資產種類也非常匱乏,那麼在這個階段,有良好的消費意識、基本的理財知識(資金管理、基金定投、P2P)就基本足夠了。
更多新手理財知識可以關注我的知乎賬號喲~
以下句子選自我的新書,可以先從這幾點考慮
《理財趁年輕:那些學校沒教過的理財投資課》(李晨;薛莉萍)
為什麼沒錢也要理財?
對於月光族來說,是不是就真的就要放棄理財呢?絕對不能放棄。越是沒錢越要理財。首先要把財務的「底」托住。因為沒錢,所以有些風險是你不能承擔的,必須事前消除掉。
知乎上很流行富二代貧二代的討論。我不太贊同這樣的說法,因為每個人的前途確實和父母有關係,但是這樣的關係並不一定是必然的,並不一定是不可改善的,並不一定是不能逆轉的。
繼續刨根問底的話,回頭看看富一代在拼的時候,貧一代在做什麼?還想把這一切再在自己身上重演嗎? 現在不晚,今天就是最好的時候。因為財富也是靠一代一代不斷在積累的,輸在了上一代,未必輸在這一代。財富的絕對值不是關鍵,積累財富的加速度更重要。每天進步一點,就是最大的成功。不怨天尤人,不啃老,這就是開啟我們這一代美好生活的正確姿勢。
可以先從這幾點開始
- 先有一個小目標
對於月光族來說,先想想近期能實現的小目標,或者把大的目標切割成一個個很小的目標,然後一個一個地去完成這些小目標。比如每年可以有多餘的錢出國旅行,多攢20%的首付,等等。。。
- 沒有錢風險(生病/失業等)承受能力就更弱,所以應該給自己買一定的保險
對普通人來說,保障類的保險產品是用來托底的,是必須的。不是可有可無的。
- 了解自己的財務狀況,學會記賬
正確地分析你的資產和收支,然後可以有針對性地從開源, 節流兩方面來定目標和執行。
- 了解風險和回報的概念,初步了解不同的投資產品及其特點
對風險和回報關係的正確理解可以讓自己在選擇投資理財產品時候更理智,做出更加適合自己的選擇。。。
簡單說吧,
你必須把錢存下來,因為你有錢了,你之後想做其他的理財才能達到門檻要求,也就是說,你存錢本身就是理財的開始。
看到好幾個答案認為沒什麼存款或當前收入低的人應該先考慮投資自己,而不是學習理財知識,我覺得有點不恰當,也來說說我的看法。
收入並不是決定你財富的唯一因素,消費也是,投資更是。
理財能幫助你科學合理地安排好三者之間的平衡。
三者缺一不可
如果只是投資自己增加收入,那隻做到了開源,未必能做到節流,而且即便節流,攢下一筆儲蓄,也因為缺乏理財意識,沒有讓資金參與更有效益的滾動中去,從而白白喪失收益的可能。
高收入不理財,白白損失
有些人,職位高收入也高,但因為沒有理財意識,手頭除了房子並沒有多少現金資產,或者有也只是放在銀行里存著活期。
有人在事業上拼搏,前途無量,但因為買房看房不能當機立斷,拖延幾年,最後只能高價買了小舊房,白白吞噬掉幾年收入。
消費影響你的財富
所有人都知道節流可以積蓄財富。但房子這個連富爸爸都說「買房是消費不是投資」的消費,卻印證了這樣一個顛覆性的觀念——超前消費竟然可以積蓄資產,節省開支!
理財意識不是必需品,有毫無理財意識的人,無形中因為安排好了大件消費(房子),做到既不委屈自己,又實現了適當投資的人——同事乙早在2006年為了結婚買了單位附近房子,平時生活也該花就花,從不節省,兩年前又在郊區買了190平的複式。他毫無理財意識,但過得挺好——資產主要在房子上,高消費靠高收入來維持。
而另一個單身同事,多年觀望,只看房不買房,將資金投入股市,雖偶有小賺,但錯失買房機會。現在只能面對火箭般躥升的房價,要不咬牙接受,平白比當年早享受的那些人多背上上百萬的債務,要不就望而興嘆,無法入場。
單位的老同事和新員工們,已經因為房子這個消費問題,形成巨大的分水嶺。年輕人要想擁有同樣的資產,勢必付出巨大的代價。如果不背上債務買下房子,就只能忍受租房不能裝修舒適的生活,以及年年看漲的房租,還有小孩上學的問題也無法解決。
所以,大件消費,剛性需求,必須正視,及早打算。
記賬吧,收入可以反映你努力所帶來的收益,清晰的支出可以讓你正視你消費的性價比。投資可以讓你的資金有效地滾動起來,為你創造被動收入。沒有存款正好,說明你從現在開始,可以不浪費一點一滴。我曾經過了好幾年不清楚自己銀行存款的日子,不記賬不理財過了好幾年,自以為悠閑超然,可是當有一天我回過神來發現自己把十幾萬整整放了一兩年,算算就是投貨幣基金也賺幾千了,可就因為沒有理財意識放的只是活期~~~當我理財意識覺醒之時,發現這一點簡直讓我捶胸頓足!
富人未必都是靠聚沙成塔起家,但大多有著聚沙成塔的態度。
曾經看到知乎有個問題說「為什麼ATM機的小鍵盤上有00這個鍵」,有人抖機靈回答說「因為收入不足三位數的人是不配取款的」(大概是這個意思)。你現在再沒有存款,也不至於拿不出一百元,一千元吧?在活期通可以做到100元起存,錢袋子也可以快速贖回的今天,僅僅因為自己現有的積蓄遠沒有達到「雪球」的程度,便輕易放棄或拋灑手頭的一片片雪花,那相當於扼殺了它們成長為「雪球」的可能。
在什麼存款的時候,怎麼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少花錢就是一種理財。
推薦閱讀:
※如何解讀興全可轉債 340001 平均年化收益 16.59%?
※有哪些適合上班族、收益比餘額寶高但風險不大的產品?
※如何購買信託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的未來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