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編劇的平均水準如何?

日本無論是嚴肅向(Psycho-Pass)還是吐槽向(銀魂)的動畫,人物台詞中的捏他,除去惡搞本國大河劇之類歷史以外,涉及到極多名家名言,比如馬克思韋伯愛倫坡狄更斯,有些如果字幕組不點名完全找不到出處。既是是聖鬥士星矢,也會援引各種神話的背景。這種習慣,到底是因為編劇在秀水平還是觀眾的接受度真的有那麼高?


簡單地說,編劇因為其入行門檻比較低的緣故,在一流編劇的行列中既有水平上佳的行活高手,也有擅長特定題材的個性人才,但總的來說都不如畫分鏡的。

首先,我們先明確一個問題,編劇的知識面是不是一定要很大才行?這還用問嗎,那簡直是一定的!但是必要指出,擁有廣泛的知識面和知識量的儲備只是編劇的基本素養,就像跑得快跳得高是田徑運動員的基本素養一樣,雖然這其中很多人終其一生努力也沒辦法摸到博爾特的裙角,但他們比一般人要跑得快跳得高是肯定不成問題的。

其次,日本動畫是一個分工嚴密、組織成熟的工業體系,這樣的體系一定有一套非常健全的優勝劣汰機制,優秀的工人能夠長久地從事他們勝任的工作是完全有可能的。

再次,在故事的部分分為兩個工種,一是「系統構成」,二是「腳本」。「系統構成」相當於劇本統籌或者總策劃這樣的職務,「系統構成」主要負責從製作人和監督那裡承擔並掌管部分腳本和文藝層面的責任和許可權。並且思考作品的故事通過系列整體怎樣表達和推進,確認監督及贊助商的意向,在製作時加入各種各樣的要素,同時按話分配好故事內容,進行腳本層面的調整和決斷。而「腳本」則帶有一種很強的流水線工種的味道,只負責劇集中某些集數的劇本寫作。日本動畫採用的是導演中心制,對於故事的走向和演繹方法有著完全的決定權,很多時候會由導演直接擔任「系統構成」,在這樣的作品中,編劇能夠發揮的空間極少。

其實除了很多專職的編劇之外,很多監督也會涉足編劇的工作,比如富野由悠季、庵野秀明、岡村天齋、河森正治等人,他們的劇本也各有各的特色,並且也有著很明顯的優缺點。但鑒於他們主要的工作是監督而非編劇,所以就不討論他們了。

就日本動畫的整體故事風格而言,其實缺點也非常突出,比如故事結構的套路化(泳裝回、過年、日常、旅行),角色的單薄化等(這其中以女性角色的物化現象最為引人詬病)。日本的動畫編劇通常面臨三種情況,改編作品、原創作品和改編作品中的原創情節部分。故事質量較為低劣的劇集很大一部分集中在改編作品的原創集數中,比如早年的《七龍珠》、《火影》等,近年的《進擊的巨人》中的某原創集之類。這類原創劇集往往都與原著故事風格有較大差異,邏輯上也與原著故事有較大出入。這其中固然有進度過快造成集數不夠需要一定原創情節充數這樣的無奈的原因,但根本性的原因仍是編劇水平不過硬造成的。

那麼這裡說一下我的初步結論吧——日本動畫編劇界的圈子蠻窄的,而且整體差距不大,絕大部分人水品很一般。

在個人的角度來看,日式動畫編劇可以從特點上分為以下幾種:

一,萬金油

這類編劇的代表人物有很多,出現比較頻繁的有大河內一樓、吉野弘幸、小林靖子、花田十輝、黑田洋介、倉田英之、今川泰宏等人。他們大多數都有著十年以上的從業經驗,可以說是見證了日本動畫的成長和輝煌也不為過。他們的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適應性很強,業務素養過硬,作品幾乎涵蓋了所有的題材和年齡層段。

但這類編劇與其說是創作者倒更像是流水線上的熟練工人,他們的優點和缺點也幾乎就是日本動畫自身的寫照,比如同類型題材作品套路化嚴重,過分迎合觀眾而導致作品泛商業化並缺乏內涵等。

二,痒痒撓

這類編劇的代表人物有龍騎士07、岡田磨里和虛淵玄等人。他們的優點是在某些特定時期的某些特定題材中會如魚得水,是作品本身具備明顯有別於同時期其他作品的特性。比如《花開伊呂波》和《魔法少女小圓》等。不得不承認,這樣富有個性的新鮮血液的注入對於日本動畫是一種幸事,對於提升日本動畫多樣化,更利於產生優質的人氣作品。

但另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觀眾逐漸熟悉他們的創作風格,這類作者就會不可避免的陷入創作的頹勢,其作品也會暴露出套路化和模板化,令觀眾產生嚴重的審美疲勞。這類作者如果不能及時轉變創作思路,選擇自我提升和更加適應商業化的題材,淡齣動畫編劇領域幾乎就會成為必然。

綜上所述,其實即使以日本動畫工業之成熟,活躍在一線的優秀編劇也依然屈指可數。而在我心目中,真正能夠做到既能講好故事,又有獨立思想和精神境界,故事精彩,而且還能兼顧商業元素的動畫人只有兩個……可惜他們都不算編劇……

回頭再看看我的問題,忽而發現回答有點不妥,補充一點。

題主的問題的關鍵是是:「編劇在秀水平還是觀眾的接受度真的有那麼高?」

我的回答是——這跟編劇的水平和接受度都沒什麼關係,在作品中引經據典是編劇的工作。當然,對於部分人而言也是樂趣。不管是動畫還是漫畫領域,很多創作者都有將自己的愛好融入到故事劇情中的習慣。而對於某些課題性的故事,編劇也未必就能吃得很透。

動畫是一個整體性非常強的工作,所有的元素都要為影片的最終效果服務,編劇的發揮也有一個上限,在滿足劇情展開的空間之外,編劇發揮的空間可能還不如原畫和聲優。

至於觀眾的接受度,這又是一個複雜的話題,這裡就不談了。


有一種雷鋒叫做監修……

而且問題描述的那些都能算多神多不可思議的話……

而且問題描述的那些都能算多神多不可思議的話……
是時候讓你們見識下車田的完全體了!(以下圖片來自《變態X鋼鐵神兵》)





LZ舉的例子,其實不是說編劇的水平高不高,而是為何故事裡會引用外部經典做設定。
因為你的問題已經有其他大俠回答了,所以我就只說一下這個延伸的問題。


單說日本動畫的話,引用外部經典做設定其實分3種情況:
1 沒思路了,引用外部資料觸發一下思路。
最典型的就是——銀河英雄傳說!不採用北歐神話,光艦名就能讓田中蛋碎一地了,哪裡還有精力去寫故事啊。更別說那幾百號角色了,不引用歷史名將的名字,難道全用日本人名嗎?銀英是未來還好說,亞爾斯蘭的波斯人名你亂編那是找死啊。
聖鬥士星矢,理論上既然連青銅黃金都扯出來了,還要不要希臘神話這個藍本也不太重要了,不過脫離希臘神話,星座這個最大亮點恐怕也不容易想到吧?
真的憑空編個背景出來,光專用名詞就夠你想半天的——日本人原創世界觀的名詞有多弱智不用我說了吧?
(RAHXEPHON是基於阿茲特克神話的,但是ZEGAPAIN混合了多重神話,結尾情節取自特里吉特神話,之前說阿茲特克是搞錯了,抱歉。)
當然也有玩疵的,比如ESCAFLOWNE,TV版設定用了塔羅牌,其實根本沒用上,劇場版就給扔了。

2 增加作品設定的複雜性,給FANS們YY空間。
最典型的還不是EVA,而是押井守的人狼。別看這故事背景開的那麼大,德國統治世界,但其實你把作品中的設定全部換成現實版本,對故事一點影響都沒有,但是有德軍這個賣點,就能引來德狗!!軍迷最有錢了!!
EVA這邊,因為設計思路就是盡量製造謎團(在它之前沒人敢這麼編劇本的),因此整體設定越複雜越好。如果不用聖經的典故往下走,很多細節編起來是非常麻煩的,原本的典故可以提供故事的一些基本矛盾,至於是要引用還是顛覆就看你的了。
其實很多時候這就是下意識的行為,比如某集美國海軍搭載蘇聯飛機,導演其實就是順手一畫而已,至於這個設定到底是什麼意思,「我也沒想過,只是覺得這樣比較有趣」。

3 導演是真的有意圖的。
大師們有些時候是玩真的,不是裝樣子。如果不知道背景知識的話,你是根本看不懂故事的。
像押井守在機動警察里諷刺宮崎駿那集,你要是不知道60年代的學生運動,那保準是一秒鐘都看不懂,更別說找到笑點了。但這樣的結果就是大大提升了看片的門檻,民工愛好者可能看得下去EVA,但是很難喜歡押井守。
押井守號稱原作粉碎機也正是因此,他的改編一般都比原作要深得多。福星小子的例子大家都看到了,當年他還差點去改魯邦三世……


大部分情況就是炫博而已……讓觀眾萌生一種「我看的這片好有文化啊!」的感動感,順便展現下編劇的個人趣味
對於以資訊收集力為傲的OTAKU觀眾來說,五花八門的訊息可以激發他們的興奮點;對於其他普通觀眾來說,就算對PSYCHO-PASS提到的那些高深文獻一無所知也不妨礙他們欣賞整個故事
(常看日系推理的人對這種現象應該都習以為常了,很多推理小說對各種生僻知識的炫耀簡直到了喪心病狂的程度)

至於聖鬥士……理解為車田漫畫的特色就好
除聖鬥士之外,車田的熱拳本色、靜鬥士翔、B"TX里也常見各國宗教神話傳說外加數理生化段子亂入。新奇的背景設定再配上精緻的作畫,大家就不會注意到車田其實非常不擅長打鬥場景了……
介於車田大叔本人極度缺乏文化人氣質,相信他的責編為此做出了巨大貢獻
(其實看車田作品就該明白,高大上捏他和編劇水平之間是沒啥必然聯繫的啊……)


《日本邊境論》提到過,由於歷史、地理環境原因,日本人養成一種邊民心態,養成了不斷觀望四周以獲取自我定位的習慣,他們自己國家的認識是通過與其他民族的比較得知。這種習慣的好處就是善於學習和吸納(這點看一眼日本的文字就知道了,東西方文字的大雜燴,有極強的包容能力,是象形文字和擬音文字的複合體),壞處就是民族觀容易悲觀狹隘,對於一些通行國際規則視而不見、「佯裝不知」(比如「日出處天子」書把隋煬帝piss off 還有外交上的幼稚和奇葩)。

明治維新前,日本就學中國還是學西方有一場討論,結果當然就是學西方道路的完勝,自此日本開啟了漫長的「種族漂白」之路(最早看到這一提法還是在一本動漫雜誌上,作者已不可考,那時候的雜誌辦得真好,向編者和作者致意)。其種族漂白的結果,看一下日本動漫、影視中人物的造型就瞭然了。貌似歷史上有鼓勵日本婦女與白人通婚的時期,目的就是培養更優秀的後代。

對本國文化、歷史的懷疑、危機感和他國文化的吸納(吸納不是特別恰當,更恰當的說法就是日本人一直環顧四周、不斷探看觀望,前前後後左左右右),使大部分影視、動畫、漫畫作品中都有外族文化元素,以及對歷史的思考和對未來的前瞻。

《美少女戰士》(Salor Moon,啟蒙啊~)《聖鬥士星矢》=西方星座神話+英雄救世
《七龍珠》《最遊記》《龍狼傳》《封神演義》《十二國記》。。靈感源於中國文化
少女漫還有《天是紅河岸》《尼羅河女兒》《凡爾賽玫瑰》之類,現在的少女漫畫越來越「沒文化」了
《》
宮崎駿的大部分作品都有工業革命和二戰的影子
《EVA》跟聖經。。。Orz,至今看不懂,誰來給我補補課,機甲題材作品數量龐大又是一個話題了
《One Piece》裡面尾田是看了多少資料才能做出如此豐富的設定,幾乎所有人物、事件、特殊稱謂都有原型和影射
《進擊的巨人》的設定也更像西方世界
浦澤直樹的《Monster》背景設定在歐洲、講述新納粹主義的故事(至今不知道到底歷史上有沒有人類改造這種事)《20世紀少年》則是混合了西方搖滾、科幻、救世等

牛逼的霓虹國二次元
1. 允許story tellers「肆無忌憚」地探索想像力的邊界
2. 龐大、分工明確的動畫、漫畫業製作體系保證了製作的精度和效率

尤其是第二點,能回答關於日本編劇能力的問題。其實最重要的不是編劇,是生產鏈,就跟好萊塢一樣,絕定故事的好壞不是只有一環,是許多環。一個動畫、漫畫、影視作品中的所有要素,都早已經被細化進商業製作流程的的環節。觀眾看到的類似無心的」引經據典「,」名家名言「,其實劇本早已經為它們中留出了位置。就像好萊塢有專業的噱頭公司,因為美國人愛幽默。日本的漫畫家在作畫時,編輯團隊會給很多意見。編輯對於觀眾口味、市場需求、故事優劣都有把握,確保作品符合市場需求。」名家名言「什麼的,只是迎合觀眾口味,畢竟有句話擺在那裡---」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觀眾看到這些」名言「的時候,會認為自己不是在消費純商業產品。

《進擊的巨人》和《一擊男》都是原作畫力渣渣但是憑藉優秀產業鏈逆襲的勵志故事,小畑健、村田雄介這些畫工大師很多都只是在漫畫生產中負責作畫而已,故事都是別人的。這樣的強大生產流水線,不能保證個個產品都是精品,但是能保證消費者看到的東西不至於太糟糕。


感覺問的問題和補充描述不是很一致啊。不是應該弄清楚「掉書袋多是不是水準高」嗎?

編劇的主要任務是要講故事,故事講好了不捏他不隱喻不引用一樣是水準高啊。至於觀眾的接受程度這個是編劇需要仔細權衡的,對於面向一般觀眾的作品,不懂相關知識的人看了也理解劇情,懂得的人看了會會心一笑,這樣才能叫做達到了一定水準吧。
舉個例子,境界線上的地平線,原作小說每一卷巨厚無比,設定集都比很多小說要厚的作品,改編成動畫,很多人看也只是看打鬥看賣肉,根本不用去考據什麼的,歷史宅看了也能聯繫起歷史事件,大家都歡樂,這就足夠了。

還有掉書袋這習慣古已有之,不少作家都是以掉書袋或者舊瓶裝新酒著稱的,不存在秀不秀的,有個好記性或者爛筆頭,積累了足夠多的素材,寫作的時候自然就會用上。


怒不贊排名第一的答案。

編劇的信條就是我不需要很行,但是我比觀眾行。
不是我太行,是你太不行。

但是別以為編劇就是拍腦袋想的。
和中國的所謂的編劇不同,作為像虛淵玄這樣的腳本家,實際上和作家是一個性質的工作。他的作品會有人喜歡,有人評價,甚至有人挑刺。
而實際上動畫製作流程中的腳本有好幾種。講故事?那只是工作之一罷了。

而且,你要看了他們的工作狀態。辦公室從地上疊起來的書堆,每周要去圖書館,堅持幾十年如一日的剪報。作品中的ネタ都是積累起來的。
開作品會議要羅列大量資料,真正能用上的連十分之一都不到。

為什麼日本作品能夠很好地把握各種社會現象,政治問題,提出各種觀點。
對每一個角色的刻畫,對每一次事件的描繪,都很具有真實感,幾十年的剪報就記錄了這些。
報紙上的每一則新聞和社評都可能成為劇情的來源。

你覺得他很行,對這是煉出來的功夫。

編劇不是學者。他們是在寫影視作品不是在寫論文。
就算是學者,他能做到在一部作品中相關的幾十上百個事件全部以論文的水平說清楚么?
用學者的眼光給影視作品挑刺已經是對作品的相當肯定了。
半澤直樹很行,EVA也很行。

你覺得我不行,那我承認你行。又怎樣?

有人曾提議數字時代全部取消紙質記錄。你讓編劇們怎麼活啊。
覺得紙質記錄不重要的,只是你不會用到。
你現在還能順利找到十年前新浪的某一篇新聞么?20年前的呢?日本的圖書館可以查閱到大正時期的報紙。
信息是積累起來的。

好吧,那我再來問問,究竟是誰在拍腦袋?


對於日本動畫編劇的水平問題,樓上汪涵的回答已經相當完整。但題主卻還提到日本動畫里經常出現引用神話或者名人名言的現象,這種現象究竟是編劇逼格高還是觀眾水平高的問題。

其實都不是,編劇絕非故意顯擺,日本電視前的觀眾相比很多也看不明白,但「看不明白」往往也是一種美麗。

題主提到聖鬥士,為什麼聖鬥士會以希臘神話作為背景?這問題再簡單不過,車田正美老師的畫風唯美細膩,希臘神話本身具有相當的宿命、神秘色彩。這兩者融匯一起,才有了聖鬥士華麗的魅力。試想聖鬥士取材於我國古典名著「水滸傳」,五個紳士為了拯救被武松強擄走的潘金蓮而踏上了征途,這哪兒還有神秘色彩和命運的重量,充其量一SOD的A片情節罷了。

再者說道編劇掉書袋,老虛在psycho-pass中從莎士比亞到喬治奧威爾最終鏡頭更是讓男主翻出20世紀逼格最高的《追憶似水年華》,但回想劇情,莎士比亞對命運的詮釋,喬治奧威爾反烏托邦的聖經不都和psycho-pass中描述的未來烏托邦社會這題材一一對應,難道這只是老虛裝逼的手段?

更多的例子不勝枚舉,西尾維新的刀語雖說發生在架空的世界,但整個大陸的依舊源於日本,人物習俗也都和幕府時代的日本相一致。銀魂如果沒有把日本幕府末年作為原型加以誇張相信也沒有那麼多用來製造笑點的衝突。荒川弘的鋼煉如果沒有取材西方鍊金術來加以改造也不會有少年漫畫里少有的嚴謹。不止動畫,村上春樹的小說里要是把出現的冷僻爵士樂全都換做鳳凰傳奇,誰又願意花錢買書?

不止日本的編劇在這麼做,全世界的編劇都在引經據典,查閱資料,讓自己筆下的世界更完整,更真實,而一本有名字的書,一句在現實中流傳甚廣的名言,都會給你自己的世界增添一份真實的細節,讓自己的世界和觀眾離得更近。


遇到不懂的東西與其質疑別人是不是真懂,難道不該先檢討下是不是自己姿勢水平太低嗎?

每個人的知識面都是有局限性的,就像學物理的人眼裡薛定諤的貓是非常通俗的梗,說起戰國歷史東西方神話可能就一竅不通;軍迷可能對各種武器如數家珍,對夏目漱石各國文學卻聞所未聞。這些情況都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

發現自己知識面不足,不想著去補補課,卻非要找出些"其實他們自己也不懂。" "這就是那些傢伙拿出來唬唬人的。"這樣的理由來自我安慰有什麼意義呢。

不論編劇是不是拿這些知識來炫學的,只要不是編的,這些知識是客觀存在的,那就可以自己去調查、去學習。

這些知識學了又有什麼用呢?沒什麼用。這世上大多人追求的其實都是"無知",並且因此而活的快樂。比如很多人擼了那麼多A片還非要看無碼的,結果卻連孩子和尿不是一處出來的都不知道;又比如題主其實連動畫編劇到底是個怎樣的職務都懶得去弄清,或許想要的本就是個"對,他們都是在裝逼"的回答。

(ps:樓上所引例子有些不恰當。
《半澤直樹》原作的作者池井戶潤是三菱銀行融資部出身,正是所謂的「專業人士「,原小說的bug比起電視劇也更少些。而即使是電視劇中的bug也往往是為了增強戲劇衝突而做出的讓步。既然認為梗的水平高不代表編劇水平高,又為何用bug來證明編劇水平不高呢。
《EVA》的監督庵野秀明則曾於1996年10月號的《STUDIO VOICE》採訪中表示EVA中一些元素是"對奧姆真理教一些內容的實現",儘管不是什麼好信仰,但顯然他對宗教是有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的,使用卡巴拉生命樹等意象絕不是隨意為之。)


觀眾有各種各樣的需求,才會有各種各樣的編劇存在。什麼痒痒撓,萬金油——編劇們業務水平過硬,就是能夠在短暫的一季或者二季中滿足目標觀眾的需求。老虛就是牛到虐你千百遍,你仍掏錢進院線。題主說的編劇,包含了原案,腳本,系列構成,而題主提到的最細節的部分——台詞,往往就是由腳本完成的。腳本們並不是京極夏彥式或者王語嫣式的人形自走電腦,但起碼他們的積累遠超大部分觀眾。

動畫是個團隊合作項目,編劇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個人覺得,討論編劇水平的時候,請務必置於整個團隊以及原作進行比較。譬如MADHOUSE這樣的誕生不少原創的作品的會社,在推出原創作品時會比較注重作品的均衡性和人文氣息,這必然會給腳本們帶來一些正面的評價。今敏的妄想代理人之於水上清資,山賀博之的阿倍野橋的魔法商店街之於花田十輝,鶴巻和哉的FLCL之於榎戸洋司。一個優秀的腳本,能大大降低監督的工作量,一個優秀的團隊確實能發生一些奇妙的化學反應。

我個人非常喜歡一部動畫,吉卜力的聽到濤聲,監督望月智充,腳本中村香(丹羽圭子),原著冰室冴子——就是一個很成功的例子。首先無論望月也好,近藤也好,都是深深被原著吸引的,「與其讓別人瞎整,不如我自己來」。其次,他們雖然很喜歡小說,卻並沒有讓腳本的「天才少女」丹羽女士完全按照小說來,當時丹羽是先寫完了劇本去給望月他們看的,之中必然經歷一些大的改動。譬如,完全將故事鎖定在高中,刪除大學生活,刪除男女主人公的吻戲等等。最後,他們充分尊重了丹羽在台詞上的發揮,讓拓也和理伽子的形象比小說中更加乾淨。當動畫出來的時候,當時宮老爺子是黑著臉看完的,根據鈴木敏夫的說法,宮老爺子明白自己沒辦法拍出這樣一部片子,心裡是有點怨念的。之後兒子悟郎和老爺子也在地海戰記和借東西的小人阿莉埃蒂中和丹羽進行了很好的合作,這也是老爺子對丹羽的認可吧~

編劇的眼光是盯著觀眾的,投資方和市場是殘酷的,一部分觀眾的格調高了,自然有格調高的好作品出來。至於啥都想啥都要的編劇,我只能呵呵……


日本動畫不是很清楚,但這種場景在美劇里出現的也很多。美劇的編劇常常有好幾個,大家湊在一個屋子裡一起頭腦風暴想到什麼好點子就加進劇集里,甚至會各個行業的專家作為顧問為劇本出謀劃策。比如生活大爆炸里的物理背景,豪斯醫生的醫學知識都是極為真實的。日本動畫應該也類似。其實大多數都只是借用某個典故。比如聖鬥士只是借了希臘神話的殼講了一個完全虛構的故事,銀魂之類的吐槽向動畫也是針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以及本國歷史文化。多數基於社會熱點問題以及本國文化的調侃,其實觀眾的接受程度還是很高的。比如我國的《武林外傳》中涉及到的諸多話題和語言都不會給人以突兀之感。但因文化的不同,各國人民對各個歷史時期的不同人物的接受程度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都耳熟能詳的「子曾經曰過」要是去了日本沒準也會被字幕組加上一段注釋什麼的


針對@nbht的一些觀點:

題主問日本動漫編劇水平,你卻回答日本文化導致的他們編劇水平一般,你的這種回答根本就沒有說明日本編劇的水平,你只回答了「文化導致了編劇水平一般」的因果,而且是你自以為是的因果,推薦你看《日本漫畫50年》。

不想藐視你!但你真能扯!你是作家嗎?你懂得什麼叫創作嗎?你知道創作一個人物並且表現出這個人物的理性與本性的抉擇的難度嗎?
1、什麼叫看幾本書就能蒙人了?還不明覺厲!!!你到底看懂沒?我來告訴你:「什麼才是編劇的水平」,編劇的水平不是說寫出沒有邏輯bug的故事(反問:「世界上什麼東西沒有bug?我們真實的生活都充滿的bug,包括屌絲逆襲、親人反目。。。」),更不要說一個大腦構思出來的故事,你給我找一本沒有bug的小說!!你卻用日劇的bug來說事,(反問句省略)。。。
你給我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說出
「無論旁邊有多少人存在,都無法支持對方!!
但是、再仔細想想的話,這種情況不止在這座橋上,無論什麼時候、人的心靈 都是孤立著的,自己的心情誰也不能理解,也傳遞不過去,所以才渴望某人的理解和愛情!!渴望、渴望、可無論是多麼的渴望著,最終還是接近不了,在孤獨的單行線上行走,全世界66億人民,向著天空的每一個人,66億的孤獨,不能觸及,遙遠的分離。。。」取自《賭博默示錄》
2、「編劇水平不是供需產生的」,韓劇擁有中國這麼大市場,需求強大,但為什麼編劇還是那麼爛呢?編劇的水平來自於自身的境界以及自我要求,要求越高,作品打磨越久,才能製作出優秀的東西。
3、「文化產品就不是藝術品了」,但我想說的是:即使在這種感覺環境氛圍下,小日本們都一直在連續不斷的出現十分優秀的作品。不要一葉障目、以偏概全的說什麼文化產品就不是藝術品了!按你這種邏輯,工業化了之後還有藝術品嗎?


首先我申明:我不是日本人。

主要說點什麼是編劇的水平?

編劇水平體現在:故事框架的主題、故事的邏輯性、角色的個性表現、情節的轉折等等
好的編劇不僅要是故事邏輯嚴密、主題突出,更高級的是「角色的情感抉擇」,引起觀眾的思考(好的書籍一定是描寫人之理性與感情的抉擇,探索的是人類的善良與邪惡)。日本動漫很多都是講深沉的情感和貪生的本性抉擇的,能不能引起你的思考,就看你有多少料了。

你沒有思考過「自我」,你就看不懂eva;
你沒有探索過宗教,沒有思考過世界的真理,你就看不懂《鋼之鍊金術師》;
你不懂的自由的珍貴,貪生的渺小,你就看不懂《進擊的巨人》。。。


題主真是問到心坎兒了。。。入宅多年,思考了好久。談談自己的淺見。
編劇的水準,關鍵還是講故事的能力。題主介紹裡面主要講的還是「見識」這一方面。只要能把這些或跨業或生僻知識用得恰到好處,編劇的水準就體現出來了。而能用的好,理解到什麼程度也就不重要了。比如《醫龍》的作者未必做得了心外手術,而且還被醫學生們稱為「醫療科幻劇」,但我們是看漫畫又不是教科書,這就夠了。喜歡虛淵玄,是不是秀水平不敢說,但講故事水準絕對一流(雖然個人認為PP有點小失老虛的水準)。
另外,日本動畫的原作多種多樣,不僅僅只涉及AGC領域。不知題主說的編劇算不算原作的作者。如《自新世界》原著就是得獎的科幻小說。跨領域編劇的要求又會有不同。
作為銀媽死忠有生之年能在知乎看到對猩猩編劇能力的提問我只能呵呵地等最佳答案了。


題主的說法有問題,編劇的水準只和故事是否精彩,人物是否傳神有關,和裡面塞了多少捏他毫無關係,無非是調味劑而已。雄厚的背景是需要很高的駕馭能力,但日常平凡的故事也可以獲得很高的評價。


只說一句,虛淵玄是二流劇本作家


玩梗只是編劇自己的愛好啊,比如荒木飛呂彥是個搖滾愛好者,b級片愛好者,學習過服裝設計對流行方面很了解,這堆我們讀者都是很清楚的,所以荒木在漫畫中用這類梗,我們一直沒覺得有什麼問題,把旅行見聞寫出來還一堆人吐槽荒木一定是在國外被坑了云云。這堆梗貌似不夠高大上,所以好像沒人說荒木裝逼吧,而且玩了也挺好玩的,僅此而已,沒有別的


個人觀點,不高,而且現在水平下降得很快。看看近兩年有多少原創、有多少漫改輕改、有多少能在完結一年後仍讓人熱火朝天討論的話題級作品就知道了。
第一個問題,相較好萊塢流水線式劇本,日本凍鰻的劇本過分依賴編劇個人的能力了,單純的劇場版動畫還好些,比如吉卜力今敏細田守,TV動畫尤其參差不齊,一個原因是經常會讓多個編劇共同創作,各自分擔不同集數。而多編劇工作如果缺乏好的協調,更容易讓劇本質量起伏不定。
第二個問題,製作流程里職責過於細分,而動畫的故事情節是要靠語言和畫面共同表現的,其中勢必有一部分劇情的表現要依靠導演/分鏡演出來完成。如果導演主導故事倒好說,至少對整體劇情和表達效果有一個大致預期;如果導演並不負責故事走向,全部交給編劇完成,而製作時又缺乏溝通,編劇的意圖就很難保證能被完全表達出來。看過星川先生的書就知道,編劇參與整個前期流程、參與劇本會議的情況並不算普遍,很多時候就像小說作者一樣只是被約稿,家門都不出,全程缺乏聯繫。
第三個問題,凍鰻過於商業化,題材越來越狹窄,而年輕一代的經歷和見識被高度專業化限制得很厲害,寫來寫去都是類似的主題和淺薄的見解表達,而且無論從主題還是細節上都非常不貼近生活,不接地氣,不能引起觀眾共鳴。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似乎有人才斷代的跡象。這個你們想想近五年來是否有出現新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編劇,讓人能一下子記住名字的。老虛不算,熊谷也不算,瑪麗吉野大河內就更別提了。


其實是不高的╭(╯╰)╮這一點你看看他們每年產出的數量巨大的爛番就可以清楚了


其實動畫之前還有個漫畫,80%的動畫都是漫畫翻拍的


首先,現在的動畫業界每年的原創動畫本來就不多,大部分的劇本都是漫畫家/小說家寫好了拿來給編劇潤色的。絕大部分的編劇或者監督是不會往一個成型的故事裡塞私貨加梗的,尤其是各種捏他,原作者自己想好的包袱,抖哪些怎麼抖,都不會任由編劇說了算,畢竟腳本都是要原作者過目的。如果真要給掉書袋的行為找背鍋的,還是找原作者比較好。

那換成原創動畫呢?這個問題其實不好說,編劇再牛逼也是人,也有自己喜歡的擅長的領域。難道非得把劇本寫得99%的人一看就明白才算好嗎?能把故事說明白,說的人願意聽才是硬道理。至於掉的書袋夾的私貨,讓你願意去查資料,就說明這故事確實撩起你了,就算是成功。換個角度想,字幕組接活又沒人給錢,當然是挑有趣的接了。

講得大一點,電影編劇也有愛玩星戰梗的,漫威電影的彩蛋更是骨灰級漫迷才看得懂,這也不影響人家賣票啊。如果你因為看不懂一個梗而覺得這個故事不好玩,那是這個故事本身就沒跟你對上電波。怪人家玩梗的,未免太偏頗了。想黑一個作品的方法多的是,何必糾結於這些梗呢?


推薦閱讀:

編劇究竟是怎樣一份工作?

TAG:日本 | 編劇 | 日本動漫 | 日本動畫 | 動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