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富人家的孩子在思維方式上有差異嗎?
感謝大家對這個答案的認同和關注。我想說幾句話:
1、我鄭重說明一下,我說的是我看到的,聽到的,經歷的,有些人不願意相信,我理解,也絕不勉強。但請不要來破壞,請為自己積口德。
2、我只是個答題者,也只想做一個簡單的答題者,不參與任何站隊行動。
以下為原答案;
我看了樓上很多答案,總體感覺是:知乎上關於這類問題的答案,文人氣息有點過於泛濫,有些脫離實際情況,坐而論道氛圍濃厚。
我關注此題,並作答,只是為了國家的基層教育,只想為基層教育振臂一呼,目前基層的教育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希望更多的人看到。我做事說話,只求無愧於心,對得起別人叫我一聲老師。
我在基層學校工作了好幾年,地級市最好的職業學校,好幾年的班主任兼任課老師。接觸的學生90%來自底層,對於這個問題,我想我有更多的直接經歷和真實感受。
首先,貧富家庭的孩子思維差異存在,而且差異很大。表現在以下方面:
1、富人家庭更注重對孩子的教育,重視教育投資和文化熏陶培養,而窮人家庭,在這方面投入很少,無論是精力、時間、物質,投入很少,少得可憐。
我所在的職業學校,是這個地級市最好的職業學校,政府投入是最多,學生來自這個地級市各縣區。90%的孩子來自農村,90%的家長是文盲。是的,如果讀完九年義務教育為界定,90%的家長是沒有完成義務教育的,或者剛剛初中畢業脫盲。接近50%的女性家長不會寫自己的名字,來我這裡辦事,都是不簽名,按手印的。
他們說得最多的話是,老師我們沒文化,不識字,你說的那些道理,我都聽不懂,孩子該怎麼教育,你就怎麼教育,我們家長也不懂教育,都交給你們學校了。這些家長對於怎麼教育孩子,完全都不懂,要不嬌慣寵得沒有底線,要不就是非打即罵的最粗暴的模式。
而富人家庭的家長大多會這麼說,老師,孩子在學校時,麻煩老師多引導,多教育,回家後,我們家長也會積極配合教育。教育是家庭和學校相互配合的事情。他們這麼說,大多數也會這麼做。
2、富人家庭大多明白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比較重要的事情,而窮人家庭絕大多數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沒有認識,即便老師跟他們說要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他們也不認同老師的觀點,並且忽視孩子的心理建設。
我做班主任期間,遇到過好幾起學生有明顯的心理障礙,自閉,拿刀片割手腕自殘,拿手砸牆,砸得血肉模糊,無緣無故大喊大叫,並跑上教學樓頂,要跳樓的。這些孩子的心理狀況,經過校心理醫生初步判斷,都是建議去找當地醫院精神科專業醫生的。就這樣,窮人家庭的家長還是說,沒事,我孩子就是覺得受了氣憋得慌,我孩子就是性格內向,我孩子就是犟。沒事的。這些家長堅持不帶孩子去看醫生,堅持不帶孩子去找專業心理醫生。
然後的結局是什麼,這幾個孩子,心理狀態越來越嚴重,據我所了解的情況,這幾個孩子因為得不到及時幫助,最終的命運就是被父母關在家裡了,其中有一個是拿刀見人就砍,結果被父母用鐵鏈子鎖家裡了。
寫到這裡,我真的覺得心裡很難過,這些父母真的是很讓人無語。
他們愛孩子嗎?我很多次問自己。
你說他們不愛孩子,他們又十分嬌慣孩子,什麼事都不要他們干,有什麼事情都在袒護孩子。說愛孩子吧,當孩子心理出現問題時,他們不願意承認,不願意麵對,認為這沒什麼大不了。當孩子問題嚴重,有傷人現象出現時,他們在給孩子治療一段時間後,覺得沒多大希望,就把孩子像栓狗一樣栓起來。把全部的愛轉移給了另一個年幼的孩子。
這些家長,讓我看到了很多人性的不堪。不堪,只有不堪來形容。孩子更像一個商品,當這個商品是好的時,他們給他們寵溺的愛。當這個商品有了裂痕,他們第一時間不會去積極補救。當這個商品徹底裂開,他們會放棄這個商品,把愛和希望給了另一個孩子。
3、因為家庭環境影響,父母言語的影響,在性格上,富人家庭的孩子性格更為平衡,而出生貧窮的孩子更敏感、自卑,不善於表達自己的情感,普遍心理壓力大於富人家庭的孩子。
我們學校有個孩子,看著挺好的,有一天,警察通知我們學校領導,說我們學校一個男學生殺了人。這個男學生平時真的看上去很老實很本分,但是,就在年二十九那天,那個男生拿了把刀砍了好幾個人,其中包括一個三歲的小孩。
原因是什麼?因為他家挺窮的,爸媽給人做小工,裝修鏟牆皮刮膩子那種活,很辛苦,包工頭欠了他家5萬塊錢。他才15歲,他媽就在他面前天天叨叨,咱家窮,別人不好好給錢,我們家多難多難不,別人不給錢多壞多壞。那天,她爸媽領著他去找包工頭要賬,包工頭說,過了十五就給你。他爸爸也同意了,說過了十五再來要錢。結果,他媽媽又嘟囔,說哎呀,這些人都不是好人,就會拖。到了十五肯定不給。就這麼說個沒完沒了。這孩子聽了這些話,心理憋得受不了,本身他就不善於表達情緒,憋得受不了啦,當天晚上,拎了把刀,直接殺到包工頭家裡,見人就上去捅,包括一個三歲的孩子,他也給了幾刀。
4、在城市裡,女孩大多數是很幸福的,在農村,女孩大多數是不幸的。富人認為女兒也是寶貝,很疼愛,富人家庭大多數有平權意識。即便是一般城市裡的家庭,也會很疼愛女兒。而在農村,有兒子女兒的家庭,默認的規則是吸女兒的血,來滋養兒子的。
你們見過為了生兒子,不斷打掉女胎的嗎?你們聽過女兒生得太多,養不活就扔掉的嗎?你們見過生了女兒,等女兒大了,就得掙錢給家裡,掙錢貼補弟弟的嗎?你們見過換親嗎?家裡窮,逼著女兒嫁給別人,哪怕對方腦子不好,或者身體殘疾,也逼著女兒嫁過去的,用彩禮給兒子娶媳婦的嗎?你們還見過,媽媽為了討好村裡有勢力的情人,默認情人猥褻強姦自己女兒的嗎?這是親媽!
我知道知乎上的多數人都是出生比較好的家庭,沒見過這些黑暗。甚至認為我說的這些不是真的。我多麼希望這些不是真的。
當了幾年的職業學校教師,看了從前想都想不出來的事。儘管我是個很負責的老師,儘管我竭盡全力地教育學生,幫助學生,儘管我很年輕就拿了這個城市優秀教師。但是,我的心充滿了悲涼。
滿滿的負能量,滿滿的無能為力,滿滿的無法排遣的痛苦壓抑。我不知道知友們知道多少?我也不知道人們知道不知道這些底層孩子們的傷痛、無助、彷徨。
我無能為力,面對一些問題,我覺得心有餘力不足,無能為力。我很渺小,扭轉不了乾坤。我也找了心理諮詢師,訴說我的痛苦無奈。也許,我不那麼負責,不那麼想把學生教好,不對自己要求高點,就什麼事都沒有了。但是,我的性格,我做不到。我是個操心的人,我是個只要看到了眼裡,就會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的人。
我只有調動工作。我做不了這個底層教師。我承受不了很多東西,也許,我也是個懦弱的人吧。
寫到這裡,我真的是寫不下去了。提筆無能為力。
如果投胎是個看運氣的事,我希望每一個投胎的嬰兒運氣能好點,再好點,不管錢多錢少,至少要投胎到一個重視教育的有文化的家庭。
就這樣吧。
謹以此文,獻給奮鬥在底層一線的教師。工資微薄,擔子太重,你們真的很了不起,值得被人尊敬。希望大家能夠關注那些來自農村的學生。畢竟,我們國家農民占人口比例的大多數。這些貧窮落後家庭出來的孩子,教育的問題是全社會的問題。當他們大多數出現問題的時候,這個社會也是不安定的,危險的。不要覺得與我們無關。與我們息息相關。
窮人和富人(家的孩子)的確存在思考方式、價值觀、社會認知等方面的差異,但這未必是差距。
首先提供一組數據。這組數據顯示的是,在美國,窮人家的孩子(收入排名在底部的25%)和富人家的孩子(收入排名在頂部的25%)獲得大學學位的情況。其中,藍條代表學習成績好的,而紅條代表學習成績不好的。如你所見,富人家的孩子,如果他學習成績好,那麼他很有可能可以上大學,並獲得學位;而窮人家的孩子,雖然他學習成績好,但獲得大學學位的機會,居然和那些笨蛋富人孩子們差不多高,只有不到30%。可以說,富人孩子更有機會展示他們的能力,而窮人孩子則更容易被埋沒。注意,這還是在標榜「機會均等」並且有大量獎學金機會的美國。
這組數據顯示的是,在美國,窮人家的孩子(收入排名在底部的25%)和富人家的孩子(收入排名在頂部的25%)獲得大學學位的情況。其中,藍條代表學習成績好的,而紅條代表學習成績不好的。如你所見,富人家的孩子,如果他學習成績好,那麼他很有可能可以上大學,並獲得學位;而窮人家的孩子,雖然他學習成績好,但獲得大學學位的機會,居然和那些笨蛋富人孩子們差不多高,只有不到30%。可以說,富人孩子更有機會展示他們的能力,而窮人孩子則更容易被埋沒。注意,這還是在標榜「機會均等」並且有大量獎學金機會的美國。
窮人孩子的數據為什麼這麼低呢?美國大學學費很貴,普通的州立大學要一年一萬美元以上,而私立大學怎動輒五萬美元以上。昂貴的學費負擔不起。並且,作為家中的成年子嗣,他們可能會更多地被要求去工作養家,或者抽出更多時間照顧自己的弟弟妹妹,這些情況在中國也非常常見。而富人家的孩子沒有這些考慮,只要他們願意,他們就可以選擇他們喜歡的發展道路。
有鑒於此,社會學教授Kraus提出一個社會學模型,來解釋社會階層對人生活方式的影響。從左到右解釋這幅圖。
從左到右解釋這幅圖。資源(Resource)和公認的社會地位(Perceived Rank)決定了這個人所在的社會階層/階級(Social Class Context),而社會階層和階級決定了你的思想方式:
- 對於處在上層的人(Upper Class),他們的思考方式更傾向於以自我為中心,或唯我主義(Solipsism),他們更注重自己的狀態、自己的願望、自己的感情,以滿足自己的動機為主要考慮。
- 對於處在下層的人(Lower Class),他們的思考方式更注重周圍環境,或環境決定論(Contextualism),他們更關心外界因素如社會約束(法律法規道德)、外在隱患和威脅、其他的個體。他們做事情更考慮除自己以外的影響。
這個理論獲得了很多證據的支持,比如:(這裡的窮和富是相對的,如果非要給個標準,窮泛指工薪階層以下,富泛指中產及中產階級以上)
- 窮人對外界威脅更敏感,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壓力。
- 富人更重視自我表現和與眾不同,更重視做好自己,有時候為了追求一點點提升不惜代價(當然,這些代價可能在他們看來沒什麼)。
- 我有一個高帥富同學,有一天因為面試要買一套西裝,於是去買了。先看上一套$1.5k的西裝,試了下不錯,正想買下來,突然發現邊上有一套好看一點點地西裝(據他後來說,他真的覺得只是好看一點點),價值$4.5k,試了一下覺得效果確實不錯,就眉頭也不皺一下地買下來了。此高帥府並不裝B,為人大方,我很尊重他,但平時真看不出來他有錢,只是一到這種時候,立馬就能看出來。
- 根據同卵、異卵雙胞胎的基因研究,影響富人家庭小孩智力的因素中,基因成分佔70%,而影響窮人家庭小孩智力的因素中,基因只佔10%。這個數據如何理解?出生在富人家庭中,你可以更方便地做自己,而不會受到什麼約束或要求,因此你的基因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你的發展;而窮人家的孩子受到了很多外在的約束和要求,很多窮人家的孩子不得不依靠勤奮來謀求發展彌補基因上的劣勢,或者反過來良好的基因受到環境的限制而缺乏表達,因此基因的影響減少,環境影響增加。
- 在父母教育方面,窮人家的父母經常會問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得好不好,有沒有朋友,在學校有沒有聽話——他們更重視孩子對規則的遵守、對環境的適應;富人家的父母經常會問孩子:這個問題你怎麼看,你有什麼想法——他們更重視孩子的智力成長和主見。(這個在中國可能區別不是那麼明顯,因為我們的文化就是比較注重他人的文化,不過,你也會發現一些很富裕的家庭呈現這樣的特性)
- 在情感判斷方面,窮人對別人的感情更敏感,判斷他人感情方面更準確,而富人家的孩子則在判斷別人感情狀態方面比較差。
- 在解釋一件事的原因時,窮人更注重外在原因,富人更注重內在原因。
- 在社交中,窮人更友善,更重視互惠,尤其是惠及他人,而富人更重視關係間的公平,一物換一物。
- 在道德判斷方面,窮人比較注重安全和純潔,而富人則更重視公平和選擇。
- 一個比較有趣的例子,描述兩件事,一件事是一個人抓了一隻雞(真的雞,家禽),並且幹了這隻雞;另一件事是,這個人,把美國國旗撕下來(這是在美國),並用它清理廁所。窮人的反應更多是:這個人該被嚴懲(因為噁心);富人的反應更多是:他沒有傷害其他人,這是他的選擇,他願意這麼做,別人管不了(公平和選擇)。
- 在婚姻上,(這是一個義大利的研究)窮人離婚的三個主因是:家庭經濟狀況不穩定、家庭經濟拮据、家庭暴力;而富人離婚的三個主因是:TA不滿足我、TA不讓我成為我自己、TA跟我沒有共同愛好。
所以,我們可以大致總結一下,窮人和富人(家的孩子)的思想差異存在(不能說差距,並非一個絕對好一個絕對壞),主要來自於唯我主義傾向和環境決定傾向間的差別(注意,這種差別不是絕對的,而是說這兩個群體中相對多數是這樣的)。
最後,富人雖然更自主、更自由一些,但窮人關心他人、對環境敏感的傾向也不錯,有時候很有幫助(雖然有時候是負擔)。我覺得作為父母呢,肯定是要努力奮鬥賺錢,提供給孩子更大、更自由的發展空間,幫助他們表達自己的興趣和喜好,提升他們的內在價值,但同時也要提醒他們尊重他人,愛護他人,而不要為富不仁。
補充兩個注意事項:1. 這個研究,邏輯上的因果關係是:資源+地位 --&> 階級 --&> 思想/心態。至於反過來,心態調整能不能變成富人/窮人,這不是這個研究cover的問題,也不是這個題目的重點。
2. 這個理論和這個邏輯關係,以及理論中對階級的定義,為了方便討論,都做了一定的簡化。這個討論的角度也絕不是全面的,並沒有完全囊括所有的情況和影響。但核心思想是,階級環境的差別會造成思考方式不同。
最近忙得四腳朝天,一直不是很滿意自己這篇回答(畢竟第一次多有疏漏,感謝給我點贊的知友們的抬愛),今天抽空溫習了一下發展心理, 來補充一下。另外因為有知友批評我不好好說話,我順便把英文都加上了翻譯,有些名詞翻不出來的大家還請多多見諒。
首先要補充的一點是父母對孩子養育方式(Parenting Style)對於孩子包括思考方式行為方式在內在成長時期的逐漸形成的重要性。教育方式對孩子成長起到的作用甚至是跨越家庭的經濟社會地位的,因此拋開貧富家庭的差別來看,教育方式絕對值得探討。目前最得到認可的是Authoritative(權威式)的這一種,即對孩子多包容,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多多參與,適當地對孩子實行家長的控制但隨著孩子的成長變化也隨時調節,最後就是在孩子有了自己做主的能力和意識後給他們掌控自己生活中一些事情的權利。注意這裡要和Authoritarian(獨裁式)進行區分,後者對孩子永遠不滿意,與孩子多疏遠,實行高壓式的控制,並且不給孩子自主權。無論家庭貧或富,教育方式與孩子的自信、自尊、性情等等統統都有關。而教育方式中的重中之重又是父母是否積极參与了孩子的成長過程。簡單的每天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飯都可以降低孩子焦慮或抑鬱的可能。一個現實的因素是窮困家庭的父母經常需要忙於賺錢養家,每天疲於奔命,沒有很多時間來和孩子互動,但反過來想想看,富有人家的父母也經常因為要開會、當飛人不停出差、處理重大事務等等也沒有時間照顧孩子,因此很多時候並不是簡單地講孩子之間的差異歸因於貧窮或富有就可以解釋的。
另外要提一下的也是無關家庭貧富卻可以影響孩子思維方式的因素,那就是當孩子做成功了某事或是做失敗了某事,我們將他們的成功或失敗歸因於什麼?很多家長會說「我的孩子這麼聰明肯定會成功,我就知道他一定能行」或是「我的孩子沒遺傳的我的數學天份算數就是學不好那也沒辦法,以後讓他考文科吧」,這都是簡單歸因於能力而非努力,成功了是因為聰明,失敗了是因為沒天賦,那孩子就會覺得我有天賦的話不用努力我也能成功。但當他真正體驗到失敗的滋味時,就會覺得能力是先天得到的,他改變不了,看來就只能承認自己是笨蛋,就此放棄了。這就是Learned Helplessness(習得性無助)。這樣的孩子常常做事半途而廢,因為他們不認為不斷嘗試或努力可以帶來任何改變,而這不單單是家長一方的行為,學校老師、家裡的長輩等等都常常給孩子帶去這樣的印象。不過研究普遍認為亞洲的孩子相比起北美的孩子在這方面要好很多,畢竟我們讚揚努力的孩子,也經常教育孩子要再接再厲、知恥後勇,不要因為一點點成績而洋洋自得。
最後要再次強調的就是文化真的很重要!Vygotsky對於文化和語言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性的反覆強調並不過分。文化與決定孩子所處的社會、社區、學校、家庭、同伴、老師這些成長的大環境有很強的聯繫,而Vygotsky也認為孩子在與大人們的幫助下學習完成很多他們獨自不能完成的任務是他們成長過程中重要的一環(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有利於鍛煉他們的語言與記憶,以及具有指向性地完成目標的能力。也許貧與富放在文化這裡並不完全符合,但歸根結底文化是很重要的一環,是不能被忽視的因素。
分割線
謝邀。
瀏覽了大部分答案,集中在討論孩子的教育與就業,成人後的性格、社交及人際關係,還有拿自己來舉例的佔了大多數。這大多數的答案似乎都在重複一個主題就是「窮人的孩子依然窮,富人的孩子只會富」這個主題。如果按照上世紀的Chicago School中Human Ecology School的社會學家們的觀點來看,貧窮會成為一種文化,通過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傳遞)代代相傳,形成一種窮生窮的惡性循環。首先,根據Ernest Burgess的Concentric Zone Model(如圖):Burgess把一個城市分成了數個同心圓,每個圓和圓之間的地帶即是一個Zone。Zone 1是中心,即CBD;Zone 3是多數工薪階層小家庭租住公寓的地區;Zone 4是多數小家庭自己購買的獨棟房子所在的地方;Zone 5則是多數工作多年攢下錢來開始步入中年或一直比較富裕的人家居住的城郊。這個模型的重點在於Zone 2,這裡是被拋棄的地方,是多數窮人住的地方,也是一個城市中普遍環境比較髒亂差,房租也比較便宜的地方,北美的很多Chinatown就坐落在Zone 2里,也因此看起來環境比較差。Zone 2產生的原因是在一個城市發展的初期多是以工業為主,於是在中心城區興建工廠並僱傭廉價工人(新移民或社會階層較低的人)。為了在中心城區工作並減少上下班的時間,廉價工人多在工廠旁租住或住有條件的工廠提供的宿舍。而當城市繁榮起來之後,產業的中心轉移到了商業和服務業,工廠外遷,因此過去的廠房、職工的宿舍遭到廢棄或改建,Zone 2就漸漸空下來,變成了過去工廠僱傭的廉價工人失業後的居住地。而由於新移民在剛來到這個城市時也常由於廉價房租而租住Zone 2的房子,但一旦他們找到工作安定下來,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就會搬出這裡,因此Zone 2里的人來來往往,也叫Zone in Transition。廉價工人由於沒有高等技能或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因此無法找到CBD中合適的工作,由此產生了Zone 2的貧窮階層。William J. Wilson的Urban Underclass理論雖然最初是尤指處在社會中劣勢地位的黑人,但也可以衍伸指Zone 2內的窮人。這些家庭多數很窮,男人們在外工作導致女人主導家庭內外的事務,孩子們則生活在暴力和毒品的危險下。由於孩子們得不到好的教育,因此他們整天無所事事,在街上晃悠,遇見同樣無所事事的其他孩子們,由此加入幫派或是別的街頭組織,也因此增加了他們可能會犯罪或犯罪後被關進監獄的可能。而當這些孩子們長大後,他們的孩子依然會成長在與他們的父母當年一樣的家庭環境里,接受的文化依然是影響了他們的父母的街頭文化,依然得不到優質教育,於是這個過程會在一代又一代的孩子身上重複。也許那些「仇富」的苗頭也是從這裡開始。一代又一代的貧窮或富有也許已經讓窮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之間不自覺地形成了Intergroup Conflict(群體間衝突)。
大部分答案都持有「贊成有差異」的態度,用數據說話也很有說服力,但是我們不應該忽略的是,不論孩子的成長環境如何,有些基本的概念還是不會出現差異的,例如道德觀。研究者幾乎從沒找到過世界上有哪個國家的文化對於道德的標準中不包括Reciprocity(互惠)和Fairness(公平)的,孩子在幼兒階段對於這個新奇世界的學習有大多數來源於與父母和同齡人的互動,至少對於對錯的區分大概是各方面都健康的人所共有的標準。因此在Kohlberg提出的道德觀發展過程里,第一階段是對的事是做了不會被懲罰的事,而壞事就是做了會被懲罰的事。如果做了錯事父母就會懲罰自己,這可以看做是來源之一。到了第二階段,孩子才不再以懲罰來區分對錯,而是形成了一種直覺,哪怕他們做了一件錯事但沒有受罰,他們也不會因此而認為自己做的事是對的,類似的觀念也並不會應該因為家庭背景而改變。
我雖然不完全同意洛克說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是一張白紙,但他們在剛來到這個世界是的確是對於社會中一些既定的偏見或態度免疫的。例如,孩子們剛剛進入幼兒園時,不同種族之間的孩子一起活動很常見,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同種族的孩子們自動形成了自己的團體,產生和別的種族孩子團體間的Intergroup Conflict。Stereotype(社會中人們對某些特定群體的固有印象)也是一樣。孩子們並不是天生如此,但不得不說,用不了多久,他們就會被我們大人影響或是受到peer(同齡人)的影響而不得不conform(順從),變成不同團體中的一份子,展現不同團體的行為與思考方式。又例如,我們並不是天生就只看臉。嬰兒會對任何長得像臉的東西產生preference(偏愛),會盯著看更久,而不是只對於長得漂亮的臉看得更久。如果這個世界是新生兒的世界,也就不再是一個看臉的世界了。
我並不是搞社會心理學的,也不是搞社會學的,不過我們認知人嘛,什麼都略會扯一點,paper寫得更多彩一點。第一次答長題略緊張,社會學+社會心理學大神輕拍,如有不足請多指正。好久沒有上知乎了,突然發現這個一年前回答的問題有了這麼多贊和評論,作為知乎小白的我有點小開心,這次更新主要是為了集體回復一下評論表達自己對評論者的的尊重
1、這篇文章不是我自己寫的,是一位銀行從業者根據他的調研的成果,我是分享者,覺得受教了的同志們可以感謝原作者哈O(∩_∩)O
2、其實我個人覺得是否同意文中的觀點並不重要,我分享出來也是出於一個學習反思的角度,如果讀者發現自己也存在案例中的某些局限性或不足從此改改不是一件美事嗎?所以我並不是在傳播負能量哈,相反是正能量。因為我覺得咱們大眾之中,普通家庭的孩子還是比較多,既然有局限性大家都有局限性,對症下藥改過之後就不再是劣勢。
3、祝大家天天開心,嘿嘿~
2015年4月21日
...........................................................................................................................................
之前看過一篇文章,原文的題目叫做《寒門再難出貴子》,個人覺得寫得特別好,不是因為我同意寒門難出貴子這個觀點,而是這篇文章很完整並且恰如其分地分析了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的成長以及抉擇,這是一篇值得我們這些青年看完的一篇文章,不管自己是屬於哪種背景下的人,我們都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有意識的克服自身的局限性。這篇文章很長,但很值得一看,挺切合這個題目,和知乎的朋友們分享一下。
原文如下:
現在越來越看清楚「性格決定命運」,性格這東西是熔透於骨髓的,性格的養成和學校教育沒有多大關係,大多決定與家庭背景,和成長環境。從大學畢業出來的第一步,往往起到至關作用的是家庭背景,也就是從起跑線普通家庭的孩子就輸了一大截。
在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當金錢決定一切,成為人的終極信仰的時候,這時候也是「門閥」、階層相應出現的年代。
一群實習的大學生
結合我自己近半年來的觀察, 我在商業銀行人力資源部上班。去年招了很多學校的實習生,實習可不是正式錄用了。以前自己年齡也相對年輕,沒有太多關注以往的實習生,今年正好我負責這些孩子,在我們這裡招了大概60名實習生,其實最後錄用不會超過10人。這些實習,其實就是銀行的噱頭,可以找些一個月幾百塊錢對銀行來說的免費勞動力,對學校,對外宣傳,對社會某種義務交代吧。但然能進入銀行實習的都是學校推薦的所謂的好學生。
銀行這種單位,在我們的體質下,純國家壟斷機構,待遇相交於其他行業待遇還是比較高,在銀行工作可以得到優惠的貸款利率,買房子貸款都相對容易。總之一句話是那種世人眼裡比較羨慕的單位。
接下來講講這些孩子的人生的第一步究竟是怎麼邁出,怎麼的實際結果。有時候相處了這些比我小將近10歲的孩子,真的覺得一切的理想主義都是狗屁,只有現實無法再接觸的現實。
大學畢業,更何況是大四,還是一些孩子。
去年的2月份我接待我們這個省最好大學的這批孩子,來到我們單位,從中可以看出這些孩子都是一個名牌211重點大學即將畢業的學生,可是他媽的組成又分了這麼幾種:
一類,農村家庭出來就是學習很努力的,在學校很優秀的,大概能有20多個;還有一類就是家庭縣城的的孩子,有那麼十幾個;再就是所謂的大城市的孩子十幾個,這就是當時看到他們的資料的印象。
印象很深的是去年三月份,他們第一次來到銀行。因為第一天報到,我們準備了一間辦公室,早上等著這些孩子來報到,上班後開始等著這些學生的到來,我的同事跟我說:我告訴你我知道哪些孩子來的早,哪些孩子進來會和我門打招呼,哪些孩子會和我們聊幾句,哪些孩子會進來會給我們倒水,打賭的結果是中午請他必勝客……
然後,他輸出了一大堆簡歷說這些孩子,會來的相對早點,然後把這部分簡歷交給了我,真的當時的結果,最早來的十幾個孩子都是他給我的那些簡歷裡面的。
慢慢的陸陸續續的來了這些孩子,然後真的有的進來很緊張一句話不多說,有的笑嘻嘻的和我們聊幾句;有的會很自然的說:以後你們是領導了,給你們倒點水;有的孩子會大大咧咧的。其結果是我同事預測的,錯誤率只有兩個。當時我就驚奇了,中午請他吃飯,我說你怎麼看出的,他說這不是他的絕招,是以前跟著副行長接待實習學生從副行長那裡得到的一個啟示。其實很簡單,看簡歷資料的戶籍所在地,和父母工作單位,能歸納出群體來,也相應的能歸納這同一所大學,幾種孩子的性格特點,處事方法。因為有些東西是共同,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站在年長的角度上去分析就和容易得到一個初期的預測。
下面是同時分析的過程:
一、來的很早的孩子,大多是農村的孩子。因為他們重視這是一生中第一次離開學校去個正式單位實習,會很重視。因為是學校推薦,自然會打電話給家裡,家裡父母能給與的指導無非是好好珍惜。學校重視,第一天要早去,這一類的教導,自然來的最早的是這些孩子。但是都緊張,和我們幾乎無交流。
二、進來和我們打招呼,並且還有倒水的那幾個孩子無一例外,父母都是在黨政機關工作,真的很准。
三、進來大大咧咧,還開幾句玩笑的幾個孩子,家裡都是經商,可大可小,但是父母身上那種靈活態度的熏染,在身上能看出影子。
四、還有那麼兩三個,感覺挺冷傲,相對自信,對我們是屬於那種不卑不亢的,這幾個無一例外的屬於大城市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
就因為這個小插曲,我開始覺得很有意思,開始覺得應該去分析這群孩子。十年前的自己也是這個群體中的一員,我內心很清楚,實習的最後結果這群孩子只有幾個可以留下,大多還是得自己找工作,那時候心裡只是一個念頭,保留下他們的聯繫方式,看看半年後,一年後,一年半後他們第一步邁出的樣子,也許能追尋到他們十年後的樣子,也就是現在的我,現在我身邊的朋友、同學、同事。
就是這麼個念頭,讓我注意去觀察他們,去看著他們從孩子走向成人的第一步。沒想到這一年多的觀察,真的讓我總結出了很多東西,也從裡面看到了自己的困擾點。
選擇哪個部門
這群大學生參觀完單位後第一天報到的下午,需要在會議室這群孩子開個見面會,這種事是面子事,也是銀行對外宣傳點,自然會有位副行長級別的講話,然後是人力資源部經理,然後就是具體的告訴這群孩子,去哪些部門實習。
就在領導們對著這幫孩子講了一堆官話,套話的時候,一個小測驗在我腦子裡成型:讓他們自己選擇想去工作的部門,不能寫一個,寫三個,可以電話與家長交流,給他們20分鐘時間考慮,他們直接在會議室不能相互交流,如果想得到指導,可以去走廊,給自己父母或親人打電話諮詢。
結果是大概十個孩子還明確的寫出部門名稱,選擇的崗位相當不錯,有一般隨便寫寫,有的部門是自己臆想出來的,或者具體大概知道是什麼工作性質,但是無法準確說出部門名稱,就自己造了一個,還有幾個寫了就是寫了 收錢,貸款 之類的幾個字,這就是他們大學四年金融專業,經濟等等專業。
然後,當然就是按照銀行的實習流程,在給他們講一下銀行如何偉大,如何有前途,如何…
當我拿著他們的自薦部門的小紙條,有了這麼一個發現:能夠精確寫出銀行部門的那十幾個孩子,大多家裡是機關,和經商的;農村孩子有一個能精確寫出,問了原因是自家有個親戚在工商銀行上班;知識分子家庭的孩子,大多都是什麼行政,什麼管理,什麼內勤,是絕對不會和外聯部門的業務有關係;經商的孩子都想實習客戶經理;家庭父母在機關的大多都想做主管助理。真的很有意思,一點一點看出了他們的性格,一點一點看出了他們的選擇。
開完會的時候,副行長告訴我,今年行里大概會招15個應屆畢業生,各個方面的關係需要應付,這群孩子,只能選擇優秀的留下兩個或者三個,讓我們負責細心甄別一下,到最後,作為單位錄用的主要依據。這件事讓我扶著,回來再看到這群孩子,我就有點心顫,60個都是學校的好學生,只有兩到三個實習完就可以來這裡上班了,人生的第一步,就可以以這裡為開始,其他的五十七八個孩子又得邁向人山人海的招聘會,又得一次次的面試列印簡歷,突然心裡覺得很壓抑。
第二天,就是給他們安排部門了。哪個單位都一樣,有的部門自然是舒服的要命,自然有的累的要死,其實哪個部門也想要跑腿的小孩,但是對我們來說的跑腿,對他們來說也是有好部門,不好的。如果被安排做大堂經理就要一直站著,掛個橫幅,一天在大堂跑來跑去;安排的老總辦公室的外邊就是接電話,複印個材料;安排到監察部,對不起,跟著去安裝提款機和指揮工人安裝攝像頭吧。因為實習不能安排做窗口從事窗口業務,大多就是內勤,外聯,和打雜了。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別看小小實習,鬥爭就開始了。第二天一早我總共接了四五個電話,也有直接去我辦公室的同事,級別高點的有部門老總,低點的有普通同事,開始給我打招呼:把哪個哪個孩子,直接弄他的一畝三分地,無一例外要和我吃飯,哈哈。。沒辦法,只好按照他們的要求吧相應的孩子,分到他們的麾下,人數,五個,還有五十個多個,只好採取叫到誰,一個部門一個部門來,一個部門滿了,去下一個。這裡面除了家裡能聯繫到銀行打過招呼的,其他就是隨機,也許是運氣吧。不過出於人道主義,我定了一個活的規則:一個月後輪崗!
時間就這麼過著,我偶爾中午吃飯或者在辦公樓碰到各個部門的同事,會問一下這些實習生的情況。當然了,什麼情況都有,還不至於說捅簍子,但是有喜歡的,有誇的,當然也有抱怨的大學培養的是腦殘嗎,也有直接罵的,要我把蠢蛋弄到別的部門,給他們換個聰明伶俐的…
然後在這些同事的誇獎、褒揚、抱怨的、還有直接罵大街的當中,我發現了一個規律:
1、農村家庭的孩子普通不會交流。當處於一個部門的新人的時候,不會去交流,不會去拉近,更談不上和什麼拉近關係。雖然不是絕對,但是這個比例超過農村家庭的90%,但是這些孩子有個很大的優點,都很勤快,很少找借口,大體屬於那種可以容忍的範圍內。
2、受到誇獎的孩子家庭大多是經商家庭的孩子,比較活,在實習的時候,和老員工的互動能力比較強,有的家庭個別吐出不差錢的,甚至可以請老員工吃飯,有的還能在解決問題弄出個新點子。屬於那種不會讓人討厭的類型,屬於收到讚譽最多的一個群體。
3、再就是家裡在黨政機關做幹部的孩子,最大的優點是有禮貌,會說話,不太會唐突,比較有眼力勁兒,個人氣質比較好,但是有時候有耍小聰明的時候,因為年齡小,很容易被年長的發現,褒貶不一。
4、家庭知識分子的五六個孩子,這幾個孩子無一例外的在工作一段時間後,都不太受實習部門的待見。原因有那麼幾個:一是沒有眼力勁,二是相對自我感覺比較好,但是有時候會因為言語不懂得分清場合,和年齡差別,說出一些比較固執,和一些讓實習部門尷尬的事情。
其中印象比較深的一個女孩子,父母是中學老師,自我感覺良好,對於安排的跑腿工作,說三道四,和誰說話也頂著來。弄得實習部門強烈不滿,弄得很煩,最後沒辦法,只好讓其檢查消防器材,後來因為嫌辛苦,覺得不公平,找我談話,最後我給的答案:如果不願意接受,回學校吧。後來每天都遲到,自己就退出實習了,這是第一個自己退出的,也是唯一的一個。
很奇怪的性格,後來了解到這女孩子畢業後一直留在省會沒有回老家,也沒找到一份正式工作,好像在去蛋糕店工作了一陣,後來又去擺地攤,在後來就一直考研究生,再後來就沒有她的消息了。
小胖和他爸的故事
和這個女孩截然相反的是個男孩,個子挺高,是個小胖子,喜歡笑,整天哈哈的。這傢伙當初主動要求干大堂經理,因為姓齊,按照約定俗成就叫做齊小胖吧。當初我說大堂經理挺累,他還自動要求,說可以減肥、照顧女同學。然後說自己太胖,不適合干細緻工作,呵呵,就是這個小傢伙告訴了我什麼叫做「人熟是個寶」,什麼叫永遠都笑絕對沒錯的。
這個孩子,家庭條件不錯,父母開了一家不錯的家居飾品店。當然這個小傢伙學習也蠻好,從二級城市來到省會上大學,這孩子的性格很有意思,那他開玩笑,從來不會煩,見誰都笑呵呵的。這個孩子後來雖然沒能留在銀行工作,但是因為性格好,因為比較活,雖然沒有進來,因為家庭條件可以提供一下支持。他在銀行實習的六個月,混了個和誰都挺熟,最後因為在銀行實習,自己開了家公司,主要是給銀行安裝提款機。因為這行業是個稀缺行業,一旦坐上了,就很難別人再代替。
一年的時間,小傢伙買了房子,結了婚,也是時常給我打電話。因為當時他想做這個,和他爸爸交流了意見,因為和我比較熟,他爸爸專門跑來找我,請我吃飯,也就是這次吃飯他爸爸教給他,也是教給我一個很重要的人生道理:「人熟就是個寶」。
他吃飯的時候自然少不了一大堆奉承話,然後喝了點酒,就說到了自己沒文化自己如何干成了一個傢具城。當時我就覺得,這個小胖的爸爸應該有點思維含量,他告訴我說:小胖學習挺好,是個好孩子,估計想留在銀行,家裡沒有門路,但是既然有條件在銀行實習了,那麼自己在省會也沒啥能量,就讓這個孩子希望能從銀行的下屬相關業務中找點什麼做,從來沒有聽說過銀行會欠債不還吧,當時這個思路真的讓我大開眼界……當時就很有耐心的聽了小胖爸爸的話,與其說小胖這孩子不錯,還不如說小胖的爸爸真不錯。
下面是小胖爸爸給小胖的規劃:
小胖開始進銀行實習,讓他爸爸很高興。當問他爸爸說做哪個部門的實習的時候,他簡略的時候告訴他爸爸,他爸爸不了解銀行,但是聽小胖說完。立馬就覺得實習嘛,最重要的是弄個臉熟,去大堂站著吧,這樣銀行的頭頭可以經常見到你。這就是胖爸爸的指導,別的部門銀行的頭頭估計不是能天天見著吧。後來因為實習時間長了,小胖也聽說最後留下沒幾個,再次回家和他爸爸聊這個問題,胖爸爸說:我們和銀行工作的那些說了算的沒有關係,估計也不差我們家的這點禮物錢,老爸沒有本事,能讓你留下,小胖,人活著就這樣,各有各的命運,不要在想著留銀行了。但是是不是可以換個思路,銀行也是一家單位,也需要和別人合作,小胖你捉摸一下銀行有那些外聯公司給銀行提供服務,如果可以,爭取著半年你看看銀行都需要什麼業務,爭取找出這麼一個。小胖的思維轉的很快,接受了他爸爸的意見,從那開始,小胖就開始注意辦公文具,什麼消防器材,什麼攝像頭安裝,什麼紙張銷售,等等諸如此類。
最後發現了提款機安裝,每裝一台的費用不低,但是還是每次都換不同的人,頭腦形成了這個思維,告訴他父親,他爸爸過了幾天就來到這裡,請我和小胖的主管吃飯,又是送禮,又是吃飯。把整個事情弄明白的時候,在離小胖畢業還有倆月的時候花了20萬給小胖開了公司,因為他老爸有傢具城的資質,有裝修的資質,很快通過小胖找到我和小胖的主管,然後找到了主管的副行長,拿著公司,拿著資質,比裝一台比原先便宜五百塊的價格承包了我們銀行的提款機業務。同時因為相互銀行的往來,我們也給小胖介紹了合作銀行。
因為這個關係,小胖經常來找我,我曾問起小胖怎麼那麼聽他爸爸的話,小胖說其實就是覺得在老家周圍鄰居親戚、朋友中老爸算混得很好的,老爸自己沒啥文化,但是能領著幾十個員工干,有幾把刷子,從小認為爸爸挺能的。再就是小胖很喜歡說一句口頭禪,就是自知之明。也是胖爸爸經常說的那句咱得有自知之明。
小胖有個好爸爸,能給錢,還能發現商機,能讓小胖當個小老闆,正是他爸爸說的那句:我生的他,了解他,他挺適合自己干,咱也得有自知之明,進不了銀行,就合作唄,在省會做個小老闆,總比在下面做老闆強吧。人得有自知之名,抓住任何機會,這是小胖和他爸爸的故事。
周周的工作
就是這群孩子工作了一個月之後,大多開始隱約地知道,這個群體有可能留下的為數不多的幾個人。因為在這裡實習,多少了解了商業銀行的工資,待遇,相對其他單位還是很有誘惑力的。
和小胖那樣的理智派很少,當然這種理智來源於父輩的見識,父輩的能力和經濟能力和人生智慧。這種孩子很少,就那麼一個,大多數孩子,也包括我們這群成年人,都會為了一個飄渺的希望,希望自己比較幸運,去努力去爭取。
也就是從這些孩子中,我獲得了一個很有價值的思維。如果有能力一定去爭取,因為既然大家都說這件東西好,既然世俗的認知都認為它是好的,那麼它一定是好的,不要去自認為自己能夠自己打拚出另外一個天地。如果全面衡量覺得這塊蛋糕爭取不到,立馬要轉換思維,不要做自己力有不逮的事情,因為努力了,爭取了,你的條件達不到,最後傷心還是你自己。這一點很重要,很重要。
也不知道是出於好心善意,還是出於什麼,差不多每個孩子,開始知道我手裡有名額,當然這件事,目前只有我和副行長知道,只有兩到三個,從那天開始我的辦公室,和我的手機開始忙碌起來。剛開始被要走的幾個孩子,自然是拉著家長,拉著銀行的同事,開始一次次要約我吃飯。這個是自然,人之常情,我知道我自己那點權利,只有兩個名額,這個我誰也不想得罪,就一直開拖,找個理由告訴給我電話的人說:我沒有這個權利。接著也有孩子的家長,開始直接會找到我的家,提著東西,呵呵,鑒於我手裡那點可憐的權利,這禮物我沒法收,即便能收,也不想這樣,因為我覺得我確定一個孩子,那麼就意味著另一個孩子要去滿世界的面試,也許他是全世界最優秀的孩子,心有不忍,呵呵。
這時候,當狼多肉少的時候,就完全體現出一條定律:小狼怎麼樣,完全取決於老狼。
周周一個女孩,家就是本地的,母親在某物價部門擔任處級幹部。這個女孩子家教不錯,穿著打扮很時尚,重要的學過芭蕾舞氣質很好,有點那種好女孩的感覺,很有禮貌。我對這個女孩子最大的印象就是:家教一定很好,總是那麼不緊不慢。
當這個消息流傳到周周的時候,讓我明白了這麼一個道理,孩子不錯,只是一個很微不足道的條件,要爸爸或者媽媽很不錯才是絕對的硬性條件。實習的第三個月,我接到了行長的電話,是大頭一把手的電話。告訴我周周表現很好,必須要我把實習說明給她寫好,我這時候耍了點小聰明問行長:我對這個女孩子沒有什麼印象,長頭髮,短頭髮,是哪個啊?行長說了一句,那個樣,就是那個周周的女孩子,反正不是長頭髮,就是短頭髮,記住吧她的實習報告弄好,就行!哈哈,事實上行長也不認識這個女孩子是吧,為什麼行長直接打招呼,後來副行長給我說到,周周的媽媽的是物價部門的處長,通過關係找到銀監局的某位副局長,這位副局長直接給了行長電話,大頭只有點頭的分,既然硬性條件夠,別的都不重要。第一個,這是第一個,後來更是聽說,這個名額確定了,周周填了工作合同,周周的媽媽,爸爸,和銀監局的副局長,我們銀行的幾位行長,喝了一頓,挺清楚是周周簽了正式的合同,人家才請客啊,小弟級別太低,這種高級別請客,沒小弟啥事。
找工作,好工作,搞定一把手,如果主管部門和本單位一把手打招呼,幾乎十拿九穩,說不準單位還得巴結你。從此周周去了六樓,分行辦公室,主要負責和政府部門的聯繫工作,當然這裡面其決定作用的是什麼,大家明白得不能再明白了。周周現在我的同事,找了個省政府的小伙在談戀愛,小夥子也是那種家庭,呵呵,在下看來前途一片光明。
當然周周的也有下插曲,就是實習的時候和同學戀愛了,哈哈,讓其媽媽找了那個男孩子……自然就是幾個月的戀愛…
治國的故事
如果一對父母能把孩子起名治國,那麼對孩子的期望一定很大。治國是學校的班長,也是學生會幹部,籃球打得很好,皮膚黝黑,很精神,很勤快。在風控部實習,很不錯的孩子,經常看著抱著一沓沓的資料跑上跑下,風控部權利最大,業務最多,資料,文件自然最多,這點比較累,沒完沒了的複印文件,沒完沒了的開會。治國被安排在風控部實習。
風控部幾乎是銀行工資最高的部門,因為要求的太多,當然飯局最多,當然部門收到的小禮品也最大。治國家是農村的,從小學習很努力,籃球打得很好,在大學裡成了一個公眾人物,在這群女孩子中也很受歡迎,當治國聽到實習名額的時候,這個消息是從風控部老總那裡聽到的,好幾次下班的時候,看見他在我停車位那裡,見了我就打招呼,連著好幾天。
我知道他想幹什麼,有一次我說坐我的車吧,正好經過你們學校,這樣不用打車了。那天正好我老婆去岳母家看孩子,我也沒飯局就是想開車轉悠一下,就拉上他了。剛開始孩子很拘謹,很拘束。我說在風控部很好吧,好好努力爭取留到風控部,那可是銀行最夯的部門。治國接著這個話題開始了他的語言。快到學校,他說大哥到這請你吃飯吧。當時我覺得這孩子挺有意思,一路說了那麼多敲邊鼓的話,到學校附近說請我吃飯,肯定這孩子盤算著附近的飯店很熟,在經濟範圍內請我吃飯,可是一想銀行一月就給他們800塊錢的實習工資,還不知道有這八百家裡還給不給生活費。我說我請你吧,等你上班了,再請大哥。就這樣沒有聽他選擇的飯店,我選擇我熟一點的一家飯店。開始我一場談話。我說開車我不喝酒,讓他喝點,剛開始還拘謹,喝了一瓶啤酒後,治國講起了他的身世。
家農村的,還有個弟弟,父母純農民,父母對他有很大的希望,通過在銀行的實習,覺得要是能留下真的再好也不過了。這時候我突然心裡很壓抑,不知道該對他說什麼,他還是個孩子,沒有經歷過幾次飯局。我勸他喝了兩瓶啤酒後,就給我開始掏大實話,告訴我風控老總說告訴其名額的事,說如何如何想留下,說自己上學如何的努力。我發現了一個問題,這孩子不討厭,但是總是說自己,還太小,太渴望留下工作。突然有點不忍,但是我能說的只有好好表現。最後我告訴他,我說你們部門的老總,風控的老總在行里很有分量,他比我管用。]自然我只能說一堆空話套話,就在他的訴苦中我把微醉的他送回了學校。
後來治國跑我家裡來送禮,一條煙,還有一些土特產,我沒有收。後來還因為一次外聯活動,給他報銷了500塊錢。後來風控的老總說,治國給他送了一些土特產,風控老總的老婆嫌不幹凈給扔了。對於老總來說那是個笑話,但是我知道,治國你在學校也許很優秀,你這孩子挺努力,但是在這個拼家庭的社會,也許已經沒有這份工作了。因為風控的老總覺得這孩子挺傻,送禮送了一些扔貨。
治國很勤快,也會說話,在學校做學生幹部,要是在三十年前也許前景很好,但是現在,治國沒有人稀罕你的土特產。治國,這不是一個使勁干別人就說你好,肯為你說話的時代。治國長得很帥,男孩子沒用,沒有人指導他,沒有人告訴他怎麼去做,什麼事都是他去摸索。也許治國以後會出人頭地,但是40歲之前他的命運已經確定了,要讓現實碰到頭破血流在知道社會的真相,才能磨合好自己……
治國後來沒有留下,幾經面試找了一份保險公司的工作,很辛苦,後來逛街見過一次,看得出感覺挺累,挺辛苦。
但是我覺得治國還可以,我就想不通,為什麼風控老總不肯為其說句話?如果他說的話,我也許會給他點助力。這是後來的我和風控老總一次飯局的談話,風控老總說有一次看見治國把接待用煙,往口袋裡塞了兩盒,這事讓他徹底的否定了治國。後來我讓小胖問治國拿煙做什麼,小胖給我的答案是治國想回家的時候帶給父親抽,因為中華父親沒抽過幾次,我當時的感覺,真是覺得一個字:哎…
還是小胖點醒了我,說治國 家不是很好,也沒啥壞心,就是想給父親那點煙抽。我一下明白了,風控老總懶得去明白,也不想了解,這孩子為什麼把接待煙裝走,但是這個細節讓他徹底否定了這個優等生,這不是什麼大事,但是這個細節讓其覺得治國討厭。
治國覺得有那麼多中華,父親抽煙,不經意拿幾盒給父親,讓父親抽一下好煙,本來就是接待的,和偷也壓根沒有關係。但是就是治國的這份孝心,讓治國的形象在他們老總那裡大打折扣,讓治國沒有了機會。
我問小胖你拿嗎,小胖說自己買不行啊,這種東西作為實習的拿了不好,反正就是不好。這就是差別,是小胖高尚不會有那想法嗎?是小胖家裡可以買,不會去做,治國也許也知道拿不好,因為自己只是實習生,但是煙很好,自己買太貴,出於孝心,其原因還是家庭吧。
後來我知道是因為這件事治國的老總煩了治國,一句話也沒說,我也無法再為其說話。這個結果,真的有點無以名狀,是家庭的原因,還是什麼?我也沒弄清楚 ,這孩子挺可惜。
學校是不會教育你如何為人處事的,即便有思想品德課,老師也只是講講空泛的道理而你也未必就真聽得進去。真正的做人的教育在哪裡呢?全在家裡呢!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習慣的一套做人方法,他也習慣性地把這套原則方法傳授給孩子,因為他覺得這樣做是對的,否則他這輩子就不這樣做了。但許多普通的父母就沒有想到,他這輩子的不成功是否和自己的為人處事方法有關呢?如果有關係,那他還能把自己的老一套再教給孩子嗎,讓孩子也一輩子不成功?
總結了一下,家庭優越點的孩子比較不惜財,相對性格也開朗一些。以前我一直的印象是家庭普通的孩子應該更樸實一些,但是通過觀察這些孩子,在聯繫到自己的朋友、同事,真的,家庭條件差些,大多都是有些狡黠的,做事心理有很大的計算過程。這個計算過程對父母來講是好事,比較節省,但是對自己發展,交友,人生態度是一個很大的思維框架,往往會跟隨自己的一生。 思維方式差異就更大了。
例如小胖的爸爸的思考方式以及對小胖的教育。自己出了哪些問題要怎樣修正。如何有自知的能力。這群孩子大多遇到問題首先是抱怨,其次再想別的,而且一般不會思考自己的毛病。兩種思維方式都自成體系。從外表來看你看不出它們直接產生的後果,所以作為孩子特別容易承襲父母的思維方式。但是恰恰就是思維方式是優秀與否的根本決定因素。 我們的青年一旦承襲了一種思維方式往往就決定了一生的定位,而且直至終老也未必能發現自己的思維導致了自己的命運。
小東和原子的故事
小東是個男孩,家境不必周周差,也許還強點,但是這是唯一一個可以留在銀行,但沒有留下的孩子,還是因為家境。這個孩子很幽默,不討厭,據說已經家裡給協調好了關係,可以留下,最終他的老幹部爺爺,沒有同意他留在銀行。畢業後拿著紅頭文件去了南京某指揮學院,深造了一年,取得了研究生學歷,然後分回本地,去做了軍人。單位是後勤部,很舒服的單位,很愜意,分了一套房子,找了個軍官做老婆。
有個插曲我得講講,小東一直很喜歡一起實習的一個女同學,當然後來小東後來去南京,戀愛還是繼續的,後來小東回來家庭父母知道這段戀情。那個女孩不錯,但是小東父母的家庭會議的結果就是一個,堅決不允許,理由是女孩家是縣城的,對將來小東的發展沒有什麼助力。為此小東和父母拍了桌子,鬧了一場,但是連續的家庭會議,連續的壓力,包括小東父母不讓小東帶女孩回家,維繫了幾個月,小東的女友提出了分手。
然後小東開始了一次次的相親,最後是一個爺爺戰友的孫女,一個同樣在軍隊的女孩和小東談起了戀愛。這女孩子家境比小東還好些,家裡有好幾套房子。女孩現在的專業去了國家開發銀行,小東還在部隊,只是打電話聯繫,說結婚後轉業,去機關吧。問他說怎麼樣,沒覺得咋樣。
但是從原子那裡看,當初幸虧聽了父親的話,如果就和那個同學好了,弄不好原子的路就是小東的路。小東很喜歡對我說:聽爸爸的吃飽飯。
原子一個極其聰明的孩子,家是鄉鎮的普通家庭。這孩子很聰明,或許說有心計,小孩實習的時候嘴很甜,這是給我的印象。在我們這裡實習的時候,最早想追周周,很可惜沒追到,追了一個同一個市區來的女孩。兩個人實習的時候就拉著手,還沒畢業原子就帶著女孩子回了家,還沒畢業兩家老人見了面,剛畢業,原子就通過父母家拿了十幾萬,付了首付買了房子,然後順其自然的和女孩子結婚,七月畢業,八月結婚。那時候,小胖,小東都很羨慕原子,可是這種羨慕沒有維持多久。因為結婚了,原子的父母就催促讓原子當爸爸,當然原子的岳父母也是這麼想的。
很快原子有了房子,有了孩子。最近聽小東、小胖說起原子,已經沒有了羨慕,都在嘆息,說原子要不是聽家裡的,現在不至於那麼累,太累了…哎…
兩個人的評價都是:哎…
原子畢業後,找了一份某大型國有企業做推廣,也就是營銷類的吧,收入還可以,原因這孩子很活,很聰明。但是因為家裡的一再要求,老婆懷了孩子,沒工作幾天,就懷孕了,也就沒了工作,等著生孩子。
孩子生了,原子最早做了爸爸,可是原子也開始知道了什麼叫承受不了。
原子有房貸,現在有了孩子,面臨很現實的問題,媳婦生了孩子,那麼就需要一個老人帶孩子。從媳婦生孩子開始,就已經超過了原子的承受能力,也許原子應該晚點要孩子,那樣會更好。但是孩子生了就要養啊,孩子本來是愛情的結晶,卻成了原子負累擔負不動的開始。
小胖說:原子生孩子後,小胖去醫院看孩子,原子的媳婦就說需要請一個月嫂,差不多價格在這個城市3500左右,月嫂一般最少得倆月。現在的情況是原子貸款買了房子,自己的工資還了房貸,還得供養一家人吃。現在孩子出生了,什麼奶粉,尿布,衣服,等等,家庭一切的開銷都是原子的工資裡面。。。原子實在是拿不出這份月嫂錢。父母說幫忙出了首付,沒錢了,岳父母說的好聽,沒有錢也出不著。那孩子怎麼辦,還得管啊,生孩子花了一萬多,讓原子再也沒有多餘的錢,只能讓老媽和岳母輪流從老家來照顧孩子。因為買的房子小,住不開,一次看一個禮拜。從老家來,這樣老家不是爸爸自己在,就是岳父自己在,不管是老媽還是岳母,都是那麼心裡放不下。
如果物質豐盈了,孩子的出生,對家庭來說那是很美好,但是沒錢孩子生了,那麼父母還得從老家來看孩子,這就是一個炸藥包的導火線了……
剛開始孩子出生的喜悅,還能維繫。但是隨著媳婦做完月子,母親,和岳母輪流看孩子,也因為,原子真的沒錢了,每一樣都要開銷,房貸、物業費、孩子的奶粉、衣服,一切一切都需要錢。
原子你還是個孩子,當了爸爸,你的承受能力還太弱,雙方家庭一個農村,一個鄉鎮都沒有錢來支持了,矛盾就開始在孩子出生的第三個月開始出現危機。原子的媳婦,想讓老人看著孩子,自己也去找份工作,緩解一下壓力,但是岳母不幹,覺得孩子半歲前不能上班,如果上班了,可能要落下病。這樣就有了爭執,岳母開始抱怨原子家沒錢原子沒本事,一個剛工作剛夠一年的普通的孩子能有多大本事?家裡的錢都付了首付了,這樣矛盾就開始積累……
一切都是錢,錢,錢!還好原子的媳婦頂住壓力找了一份工作,但是因為沒有關係和背景,只找到了一份千把塊錢的工作,但是對家裡也是一份支持。
可是這千把塊錢的工作,因為上班,孩子就得老人自己在家看,這樣老人看一天就很累,然而下了班,是原子累,媳婦也累,這樣又因為刷碗,洗尿布開始起爭執。
女人的幸福活在比較之中。原子的媳婦開始心裡不平衡了,生了兒子為什麼活得這麼難?中午頂著滿頭大汗擠車做公交累半死給孩子餵奶,吃口飯,還得下午再跑去上班。這時候原子就成了原子媳婦眼中的廢物,哪個同學的男朋友,哪個同事的老公都比原子有本事。
原子為了多掙點,沒完沒了的跑外,但是又能多拿多少呢,還是掙得不夠花的,也開始抱怨,開始抱怨岳母催著要孩子,現在這麼累。
就在這時候,原子的老媽在輪班看孩子,原子的爸爸在家因為自己,可能吃不好什麼的引發肺炎。承認肺炎這東西很麻煩,需要住院,這樣原子的老媽只能跑回家,讓岳母來看孩子,岳母覺得不是自己的班,來看孩子就多少就有點怨氣,自然看完孩子,就比較埋怨。事就這麼湊巧,原子單位的一個單子被同事拿到,少掙了幾千塊錢,那天心情不好,回家媳婦和岳母吃完了飯。抱歉,原子,沒有了,想吃自己做,或者去買吧。原子只好去自己做飯,這時候原子老媽打來電話,問原子咋樣,原子說做飯呢,結果原子的媽媽打原子的媳婦的手機說,那麼累了,怎麼不給做飯,要累死他嗎?就因為這個原子的媳婦也哭著喊,我也累,我受夠了。接著就是原子的岳母拿過電話質問原子的老媽為什麼弄哭原子的媳婦,馬上從電話里吵,變成了原子和岳母和媳婦的對吵。
這是第一次爆發,吵累了,原子出去給小東打電話說:小東我真羨慕你聽你爸爸的話,沒有選擇那個女孩,接著就是小東聽著原子哭了。
這矛盾開了頭,不是你不吵,矛盾就消失了的,矛盾還在,只是不吵壓著,但是壓不住還會繼續爆炸……
原子爸爸肺炎好了以後,老媽繼續看孩子,以為可以平靜了,誰知道因為上次的吵架,又要爆發。一次原子下班去樓下打水,結果上樓發現媳婦和媽媽誰也不說話,吃飯的時候,老媽不吃,背對著飯桌,看著孩子。原子問老媽,為什麼不吃飯啊,叫了幾次,老媽也沒說話,原子過去一拉老媽,看見老媽在流眼淚。結果原子就好像明白了肯定跟媳婦有關,就問媳婦怎麼回事。剛開始媳婦不說話,原子大聲喊了一句:那麼大年紀給你看孩子你哪裡不滿意,要老人哭,你大學對著屁股念了!
這一句老婆摔了筷子開始大哭,說夠了夠了累死了!然後老媽也哭說攢了一輩子的錢,換來的就是職責,然後和兒媳婦就開始了爭吵。原子把媳婦拉到卧室,把老媽拉到客廳沙發上,原子說那時候,感覺天地都在旋轉。起因只是因為給孩子蒸雞蛋,老媽說老了,媳婦說湊合吃吧,又不是貴族,整天給孩子都這麼吃,結果就對著頂了幾句,然後就有了這次爭吵。
因為吵,媽媽哭,原子借來小胖的車把老媽送回家,再去岳母家接上岳母。岳母在車上陰聲怪氣,原子多次對岳母說,一根草豎起來還有高低,不管怎麼樣,小的不能和老的罵吧,希望岳母說說給自己媽媽道歉。可是岳母一直覺得自己女兒委屈,告訴原子,一頭老婆一頭媽媽,說啥說。
就因為這個沒說,導致了一次動手,原子跑到小東那裡住了三天,這其中原子的媳婦沒問一句。原子告訴小東說:起先家裡不同意那麼早結婚,但是原子覺得自己能處理,覺得父母一生過得失敗,啥意見都是廢話,現在想起小東的爸爸能夠阻止小東,真的很羨慕。。。真的很希望當時家裡能給他一個好建議。
後來原子回家,多次聽小東和胖子說,原子其實屬於同齡孩子裡邊能力比較強的,錯就錯在結婚太早,結婚也不要緊,主要就是要孩子太早,自己承擔不了,家裡也幫不了什麼忙,才活著這麼累,現在還是出矛盾,孩子依舊在慢慢長大。小胖對我說:這樣下去可能會離婚。小東告訴我:原子這樣維持下去,也許哪天會崩潰了。
原子我給他打過一次電話,問他為什麼經常羨慕小東,原子對我說:因為自己內心否定了父母,自己心裡實質覺得父母很失敗,當初父母希望晚點結婚自己沒有聽。當然父母沒有堅持,結婚了,一直催著要孩子,自己在沒有積累的時候,結了婚,生了孩子,這些矛盾的出現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其實我還是想說,剛踏入社會的時候,父母的意見真的很重要,如果講不出道理,這重要的選擇的時候,一定堅持一下。原子,我身邊這個年齡有的依然在重複原子的另一個版本相同的故事。
在沒有積累的時候,一定不要去做承擔不了的事情,要不真的太累了。
分析背後的原因
小胖在同齡人中我是最看好的,為什麼?因為小胖的爸爸。小胖雖然沒留在銀行,儘管他也很想進來清閑的工作,但是小胖爸爸的教育給了小胖一個不用憂心的物質環境,所以小胖每天都嘻嘻哈哈的。有的孩子為什麼開朗,有的孩子為什麼沉默寡言,你能指望一個家長整天抱怨錢不夠花,整天說大學的生活費太貴了,整天掙錢不容易,這樣苦口婆心壓力下的的孩子,內心很陽光,內心很燦爛,不可能吧。
因為物質條件的豐盈,或者說從沒有因為正常的生活消費而受到父母關於錢財的壓力的孩子,一般都比較開朗,相反如果家長以為的念叨,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抱怨什麼也貴的時候,我很榮幸的告訴這位家長,您在把您的無能貫穿到孩子骨髓里。
治國表現很好,為什麼做了六個月的部門領導,到了最後都不肯為其說一句推薦的話,因為送的禮物是仍貨嗎?我想不是,是治國看重小利,要命在那兩盒煙上。本身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只是爭奪小利會損害人際關係,讓周圍的人對你有意見有看法。而人際關係受到損害勢必會影響你在重大利益上的得失。這樣一進一出,最後就不划算了。所謂「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煙本身小事情,因為部門領導把治國歸類為了:愛佔小便宜。從而一句好話不願意多講,我深層的考慮過這個問題,治國為什麼會拿煙,為什麼小東、小胖不會去拿?
為什麼治國會有念頭去拿,因為在治國的腦海里「中華煙」是好的東西,是家裡不會買的,因為就放在那裡,因為有很多,因為父親沒吸過幾次,動手拿了,歸根結底還是家庭貧困的原因。
從品德上講不見得小胖,或者小東,就比治國高尚,為什麼他們不會隨手拿煙?因為也許中華在他們眼裡不是什麼很想要的東西,小東的爸爸是副廳級幹嘛,估計吸煙都應該比中華好,而小胖家裡開著傢具城,應該是經常請客送禮的。小胖的潛意識思維,這煙家裡可以隨便買,所以小東和小胖不會去拿,治國的意識里是這是好煙,爸爸沒抽過幾次。問題的深層原因不是什麼品質,是內心看待這煙凸顯的心理價值,治國被看見了拿煙被歸類,其實深層次還是家庭能夠提供給孩子看待物品心理價值的問題,就是治國的心理價值讓其做出了拿煙的舉動;還有就是治國這孩子不傻,懂禮節,知道送禮,為什麼送的禮物被扔了?原因還是心理價值,治國的心理價值覺得物品不錯了,覺得禮物很好了,或者是治國的父母已經覺得挺貴重了,但是就是這個治國的心理價值,用他們部門老總的心理價值來衡量是可以扔掉的心理價值。
治國在學校的成績,在學校的表現比小東和小胖都強,為什麼當人生剛開始邁步的時候,反差那麼大?治國也請客,小胖也請客,治國也送禮,小胖也送禮,為什麼結果不一樣?興許看到的會說,小胖有錢唄,治國沒錢唄。
其實這其中不是禮物好壞那麼淺顯的道理,這裡面更深層次的是一個做人做事,接人待物的技巧的問題,治國自己請客,治國自己送禮,這當然也許治國諮詢了家裡,但是問題悲哀的是,
治國沒有助力:
第一、治國的請吃飯,錯了環境,錯了對象。你想去獲取工作,現階段下工作的含義是多重大家人心裡清楚,治國你太小了,你一個月的生活費,也許就是人家一瓶酒錢。
第二、治國的送禮,治國你有這個意識不錯,但是你忽略雙方心理價值的平衡,你的禮物是起不到作用的。
其實治國的悲哀就是家庭的助力幾乎沒有的痛楚。在這個過程中,治國的心理價值還是父母農村的心理價值,還是父母農村接人待物的處世技巧,這些因為他的年齡,閱歷沒有辦法。如果父母沒有能力指導,其結果就是一頭一頭的包。也許孩子不錯,但是社會沒那麼簡單,現實的很,也許在同齡孩子中單純的比較孩子,治國很不錯,但是我們的社會就是這樣,人都很現實。
治國,都會狗眼看人低的;治國,為什麼你請客,送禮沒有預期效果?是因為治國你的心裡價值太低;治國,為什麼周周可以請到行長吃飯,因為周周背後的價值是做省級單位的處長。這些治國你是那麼沒法去比較的,這些也許你現在也不明白。
小胖的處事方法
小胖的爸爸很明理,懂得孩子的事情也很重要,小胖的爸爸特意來到這裡給小胖的主管領導送禮;首先不會發生接受禮物不適感的錯位,其次因為家裡經商,小胖爸爸的禮物不會產生雙方心理價值的失衡。
自然小胖的請客,送禮的方式會達到預期效果,這點事小胖爸爸的人生閱歷,外加小胖家可以這麼做到,不會有壓力感。正是小胖爸爸傢具城老闆的身份,在接觸小胖爸爸的時候不會去貶低小胖。這是赤裸裸的現實。
兩下一比較小胖和治國的差別就在這裡:治國忽略了心理價值和處事技巧;小胖則是按照正常的可以接受的範圍在運作。
其實本質的原因還是家庭,還是父母的助力,還是家庭的心理價值,這點上治國雖然成績好,但是在社會這個圈子裡治國你稚嫩的處事方法必輸無疑,沒有例外。源於我們的社會太現實。
小東和原子家庭規劃的區別
小東家庭條件優越,為什麼家庭可以協調關係留在銀行,為什麼作為老首長的爺爺給否決了?為什麼讓小東去拿著紅頭文件去南京深造,當幾年軍人,通過這個跳板可以直接進入省級黨政機關,會有著比銀行工作更美好的前途?小東的爺爺對小東的期望值更高,並且又能力去規劃,小東的父母也認可。或者說小東爺爺的思維體現在小東身上,小東自然沒有這個能力,這條路的規劃,並且可以走通,原因是小東家庭的規劃能力,和家庭對規劃的實現能力,這裡面包含社會地位,人脈關係,等等。
小東的戀愛為什麼那個縣城的女孩子,家庭父母方面堅決不同意,到了拍桌子,砸椅子的程度也要阻止這段戀愛。這是小東父母不是東西嗎?我相信大家都知道不是,因為小東的條件擺在那裡,是選擇婚姻的問題,絕對不存在找不到媳婦的問題。既然工作是一頂一的好工作,家裡可以給其購買房子,這個小東連想都不用想,這樣的條件為什麼要去選擇一個相對家境較差的女孩子?小東父母考慮的更多,還是想讓小東選擇家境好的,將來的岳父母能夠對小東的工作事業增加助力,而不是因為岳父母和媳婦成為每個階段的阻力,或者困惱。小東的家庭承擔小東的婚姻很簡單,為什麼,父母還極力阻止小東同縣城同學的戀愛,就是因為小東的父母想兩好合出一個更好,小東後來的世界情況也是按照父母的路走的,找了一個同樣家境的女孩,準備結婚。
我曾經問小東,為什麼最後還是讓老爹打敗了,聽從了安排?小東的原話:老頭子是個副廳級幹部,不是傻瓜吧。小東的父親讓小東去徵詢了小東父親的一個下屬,小東父親的這個下屬就是娶了個農村女孩,然後小東父親的下屬在敘述完自己的故事,給小東的建議是聽從父親的話,因為那是很實際,很現實的。這樣簡潔教育的方式,孩子是比較能接受的,還有就是小東自覺不自覺的強調了,老頭子是副廳級幹部。為什麼說這個,因為小東心底是認可爸爸的成就,認可爸爸不是個泛泛之輩,這種內心的肯定,才會遵從。從而小東的規劃道理一直在良性發展。
原子的悲哀在那裡,也許單純的比較,小東和原子兩個孩子,原子更優秀一些,或者說原子的能力在某種程度上比小東的能力強。
但是,加入父輩,甚至爺爺輩的家庭比較,原子就徹底被打到山底下。原子在學校就追到了媳婦,並且沒畢業雙方老人就見面,這的問題在那裡,錯的不是原子的戀愛,而是原子以及原子岳父母的目光短淺:孩子戀愛了,老人趕緊見面吧,這樣咱們也算完成任務了。
原子貸款買房子這點沒錯,甚至結婚都沒有多大錯,問題就是聽從了父母的結婚後直接要孩子,這成了原子的身心俱憊的導火索。原子只是在這個城市讀了四年書,畢業找了份跑銷售的工作,對這個社會現實的了解程度可以說少的可憐,他這個年齡自己是沒有能力規劃的,那麼父母呢,以及原子媳婦的父母呢,很抱歉這兩對父母還處於縣城和農村的認知上,戀愛,結婚,生孩子,越快越好。
因為原子和媳婦自身的年齡擺在那裡,不可能對現在直觀的現實世界有個良好的認知,那麼深愛下,尋求婚姻是必然的。但是這種選擇很盲目,是屬於頭腦發熱。房子是貸款的,一切的說話開銷都是需要金錢的,一切的一切都是需要物質的,但是這些,包括原子和媳婦、原子父母、原子的岳父母根本就沒有看清,雙方老人還是自認為孩子讀了大學,自然就能過上他們父母相信中的那種城市生活。
原子的一頭包也就註定了。
原子的父母以及岳父母不是沒有給原子規劃,只是這種規劃是給予縣城農村同年齡接待的規劃,這樣就形成了一個金錢物質預計過低的規劃,必然出現問題,必然讓原子,原子媳婦都很累。甚至父母跟著累,就是這麼一個把農村或者縣城的規劃觀念,讓原子在一個城市走那種父母能夠接觸到農村縣城的規劃道路。這兩個環境的花費根本不是一個層次,也就是金錢物質的匱乏導致了原子的一系列矛盾。
原子的父母曾經提出結婚晚點,但是原子不聽,為什麼不聽,結合小東說:老爸是副廳級幹嘛,總不是個傻瓜吧,原子對我說的是:當初太自以為是了,覺得父母就是一鄉鎮工廠職工,自己上了大學,覺得父母活得真失敗,心理甚至瞧不上,他們說的覺得根本就不想聽,也不會聽。為什麼原子會有這個狀態,因為原子上了大學,因為原子的父母在上了大學的原子的眼裡。在省城過了四年的原子眼裡,這四年原子某個程度上已經徹底把父母的人生給否定了。所以原子沒有聽從父母晚點結婚的建議,我想原子的媳婦其實心理走勢過程應該也是很原子相同。
原子,小東兩個孩子的道路差距巨大的我也不想去想。
同一所大學的孩子,單純比較孩子,也許不相上下,甚至原子更強一些。但是加入了父輩,祖輩的能力,背景,見識後,原子這個自身能力和小東差不多同學,立馬在起跑線被甩了幾條街,這種東西我也考慮不清楚怎麼改變。
當然有朋友說,寒門也能出貴子,什麼機遇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我也快工作將近十年了,從起先的觀察這群孩子,總結出的一點細枝末葉到我自己身邊的朋友,同學,好似都在沿著一條的無形的線走,這條無形的線的開頭就是家庭環境,見識,家庭規劃。也許我相信天道酬勤,但是我身邊真的沒有發生過什麼奇蹟,通過自己的努力,擺脫了貧困的軌跡,擺脫了那條無形的線,從此過上讓周圍人羨慕嫉妒的人生。富人家的混蛋孩子有李天一,窮人家的就有一個馬加爵。都是個例,根本代表不了所在的階層。
大多數出於各個層次的人還是沿著家庭開始的那條無形的線在走,在生活。其實過得好不好,壓力大不大,心情舒暢不舒暢,唱高調是沒用的,在那裡自我強調和瘋子似的想擺脫也是不現實的。
馬克思說過:階級一旦形成,那麼出於各個階級的人想打破階級的鴻溝壁壘幾乎不可能。我自己也是追尋到細枝末節,看到一點點,也希望找到通向快樂的人生鑰匙。但是,我生活的城市,工作的單位,我接觸的現實,階層在固化,富有越來越富有,窮困依然還窮困。
有位網友留言說,年紀越大越相信命了,我挺認同,記得又一次在辦公室談起「命」,有位年長的同事說「命這個字的結構是人一叩」。然後說,古人造字是有含義的,不是象形就是會意,人為什麼把一叩造成命字呢,也許就是這一叩首的組成了命字的解釋,也許人真的有命,也許很多事早就註定了,一叩首為什麼叩首呢,因為自己服了,因為自己承認了,認可了才低下頭叩首。
談了很多,我有了一種思維完全顛覆的感覺。自己的舊思維開始被衝破,我也逐漸開始從身邊周圍人的人生中去總結,去觀察,去反思,去理解,何為人生。
生活就是:生下來,活下去
生下來,活下去就是生活吧。
如何活是一個問題,無非就是輕鬆簡單點,安穩點,保障高點。很多孩子也包括當年的我在學校的時候,覺得心比天高,但是到了社會上摔打幾年,有發現這個江山真是鐵打的。社會不是那麼好混的,很重要的一點在即將畢業將要選擇進行什麼工作的時候,真的需要精心來思慮一段時間,包括我們這些成年的面料跳槽,同樣需要認真的去思考。指導這個思考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有自知之明,一定要明白自己的條件,自己的能力,自己的背景,這裡面不能有半點幻想的成分。
人生很有意思,你怎麼對它,它怎麼對待你。你拿人生開玩笑,不認真,人生立馬償還你一個你的人生笑話,你如果選擇不認真,那麼立馬人生就對你不認真。其實人生在某種可控範圍內是可以規劃的,怎麼規劃就是看你身邊和你條件差不多的兩個,或者三個,甚至更多一點,有一個對比,這樣去從這些曾經和你條件類似,通過不同的選擇,形成的結果,這就是你參照的例子,因為他們身上有你現在的影子。如果有條件,找機會和他們詳細的談談,年長的人一般都會比較樂意把自己成功,失敗的經驗,選擇的得失,告訴晚輩。但是怎麼選擇,怎麼去甄別,怎麼去對待,還是那條真理,自知自明一定帶著審視自己,這樣或許你能少走很多彎路。
其實,我不想去強調投胎是門學問,也不是在那裡痛苦的呻吟,只是想探索出一些規律。也許自己水平有限,寫的不是那麼好,但是包括我自己,也想活的好一些,過得輕鬆一點。一年半來看這些孩子,好像七八年前的自己,水平有限,還請大家原諒,也請大家一起總結,那些曾經讓你得意成功的選擇,還有那些讓你痛苦,懊惱,甚至後悔不已的錯誤選擇總結一下。
我覺得人在踏出校門走向社會的時候,真的有必要精心考慮一下自己的家庭環境,自己的能力,自己的條件來好好想想自己應該找份什麼樣的工作,一個人也許一輩子兩件事最重要。
第一:是去找一份工作,一份待遇較好,有發展前途的工作。
可能有人覺得什麼叫好工作,好的,什麼政府,銀行,電力,我根本進不去。我作為一個工作了十年的人得經驗是這樣的,如果你是大學本科畢業的,能不讀研究生就不要讀研究生了,因為本科,研究生工資差不了幾百塊。所謂好工作,不是說進去養著的工作,是你在裡面卻是可以學到東西,將來不在這家單位做了,然後因為在這單位工作學習的經歷,能讓你很快找到下一份同類型的工作。盡量最初選擇工作的幾年,能進大機構就不要選擇小公司,因為大機構接觸的層面高,即便將來有能力,大機構本身就是個機器,你可以選擇為這個機器服務,自己也能開創依附大機構服務的行業,這樣路不會走死。
要選擇那些社會地位較高的單位,因為接觸的人脈不一樣,不要忘記了人熟就是寶。
在初期的時候最好不要自己創業,因為這條路很難走,沒有經歷,沒有資金,沒有技術很難。即便你是IT天才,也希望你服務大機構幾年後,各方面條件成熟了在自己創業…
第二,是選擇一個他或者她結婚。
我朋友有離婚的好幾對,幾年來前還恨不能長在一塊,最近鬧離婚的,相愛的人幾乎成了仇人。
我的看法是感情世界是一個純粹的想像世界,哪裡沒有性價比,沒有安全,只有各種生活物品的價格。但是婚姻的本質是交換,沒有比這更真實的東西,不要去幻想你是例外,結婚的時候,沒有想離婚的,那些離婚的也不傻。
無論你是男孩還是女孩,你一定記住你一定要有自己的工作。因為工作不會拋棄你,不會嫌棄你。在婚姻里安全感和舒適感是你需要提供給對方的,然後從對方那裡在獲取安全感和舒適感,婚姻的基礎是愛情,但是物質是基礎中的基礎,請相信無論你是女孩還是男孩都不能放棄工作,因為放棄經濟自理就等於要失去自我。
如果你是異地留下工作的,盡量不要選擇同時異地的伴侶,因為孩子,老人很麻煩,都是現實的問題。最好有一方是父母在本地,這樣你可以生活的相對輕鬆。
無論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在選擇結婚的對象的時候一定牢記 一個原則,選擇愛你的那個人結婚,而不是你愛的那個人結婚。如果你有條件追到條件優越於你的家庭的對象結婚是你福氣,但是最好別比你的家庭差…
在這兩項中工作的地位高於婚姻感情。
因為工作不會拋棄你,工作能養活你,讓你活著不用靠人施捨,當你的工作處理好了,婚姻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但是如果你要是想著先成家,再立業,我會告訴你,我身邊有朋友因為顛倒了順序現在離婚了。
人是靠本能和慾望活著的,婚姻是一個相互交換,相互承諾的本質,構成是兩個人,這裡面是有利益衡量的,如果婚姻的天平不是那麼平衡了,要麼一個人永遠受氣,要不不受氣就是分手。
我們的社會已經不再是30年前,結婚了就是一輩子,了解這些,做好自己,婚姻也差不到那裡。
還是那句話:也許這篇文章全是廢話,但是希望看到文章的您,能從中看到那麼一兩句有用的讓您在選擇、認知、思維上有個理性的認識,能夠少走彎路,能夠走的更穩妥一下,走的更簡單一些,走的更平順一些……
瀉藥。趁著吃飯的檔口扯一段兒有的沒的。
偷句 @程毅南大神的話,階級環境的差別會造成思考方式不同,這個是點睛之筆。既然心理學大部頭理論都在程大神的答案里,我說幾點稍作補充。
富人孩子里,相對容易出大野心,執行力超強,發現問題絕不迴避的人。分開講:
1 不短視,不計較眼前利益得失,甚至不計較犧牲自己,犧牲別人,這是一種典型的上層階級思維。古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說法,萬骨枯的背後,褒義大於貶義,如果你從上層階級的角度看,必要的流血犧牲不去做,是你的失職,談不上道德不道德。
2 富人孩子即使人超級頹廢,也很難不聰明。這話非常拗口,但是卻非常貼切。為何?富人孩子從小教育背景,信息埠,全面優於窮人孩子的家庭。作為80後的孩子,20歲之前全球旅遊到處玩,回家各種書籍隨便看,音樂隨便聽,有什麼愛好容易滿足,甚至請家教都能優化教師資源 —— 人本來就是資源型動物,資源在單體上累積的多,自然成長上也會更出色,這是客觀規律。見過不少這種頹廢的富人小孩,人卻非常精透,活脫脫的小大人嘴臉。
3 窮人孩子更多在乎這件事會不會造成什麼困擾,富人孩子更多關注這些資源能給我帶來哪些好處。窮人因社會地位頗受掣肘,很多事情即使擁有自己想法,也很難落地和實施,久而久之便會有弱勢的位置和心態,當資源分配過來時,更多的是擔心資源和自己承載力的不匹配,而不是如何優化利用;富人顧慮相對少,對於資源的把控更自如,空間也更大,而良性循環導致富人擁有的機會越來越多,想法上與窮人,便逐漸出現了鴻溝。
4 窮人孩子努力的不少,非常努力的佔比,不多;富人孩子努力的也不少,非常努力的佔比,卻大很多。好友S創業期間兩三天不睡,應酬動輒3-4點,第二天精神抖擻又來上班 —— 富人孩子的父母很多都能力強,工作狂比比皆是,這有耳濡目染的原因;其次,大視野讓他們對自己現有的努力看的很淡,不計較眼前得失,犧牲,利益,讓這些人承擔自己身體疲憊,精神疲憊的能力,超越常人。
5 富人孩子通常不講人情,目的主義,更講究兩人之間的利益互換。富人眼裡,真正朋友不多,哥們兒更少,朋友概念相對淡薄,更多屬於相互利用,臉上的真誠不是沒有,很多甚至很明顯,人情做的還很到位。但是這份真誠很值得考量,因為他一般需要兌現。窮人孩子對於友誼置換感觸不深,更多是憑感覺,喜歡就喜歡,不喜歡,眉目中都能體現出厭惡,不需要多半個動作,因為實在明顯。
6 富人孩子的自信,是骨子裡的自信。富人更願意證明自己可以改變生態環境,而且一般來說,他都堅信不疑,一般常態基本不可能動搖這種判斷,所以成功後,很多所謂富人的稜角,會愈發明顯;窮人則更強調鵝卵石理論 —— 再尖銳的性格走進社會,你都會被磨的沒有稜角。
簡單扯這6個吧。不展開了。
以上同樣缺乏一個東西的時候,富人想著怎麼得到,窮人想著怎麼讓自己不需要
惶恐,一句話居然有這麼多人點贊!拿我自己舉例子吧 我幾乎不太相信白手起家的富一代會培養出一個紈絝的富二代,因為小學上的是我們城市的第一所私立小學,我身邊好多同學可以算是標準的富二代。10幾年見面之後。我還在考慮做十幾萬的生意,他們已經開始玩百萬的事兒。我做生意算是破釜沉舟。他們玩砸了,算是失敗中得到經驗。固然我會更努力,會竭盡全力抓住每一次機會。但是牌桌上往往輸的都是急於翻本兒的loser。
還有一個最深的感觸就是,沒見過錢。
起點不一樣見識自然就不一樣,行為表現的肯定有很大的區別。這話不是絕對的,但是這個問題,我是在用我自己舉例,認認真真的回答你個人意見,富人和窮人的孩子區別主要體現在:
1. 對金錢的態度
富人家的孩子打小不那麼差錢,對金錢的觀念和態度也會淡泊一點,做事交朋友相較之下不容易以金錢為導向,因此,能看長遠一點。比如說,我有個朋友,普通市民苦孩子出身,好不容易上了某大城市的211學校研究生,拼了老命也想留在那,於是做事,交友,甚至戀愛都有著極其濃厚的功利氣息。
2. 生活方式
就購物而言,富人家的孩子對某件物品實際上是否好用更在乎,而窮人家的孩子要麼圖省錢買便宜貨,要麼攢錢買一最貴的圖有面子,相對起來,對功能性藝術性不那麼在乎,因為窮人的時間相比不值錢,功能性好的物件都是節省時間或者令使用過程變得更愉快而設計製造的,在窮人眼裡,這兩點都不重要,譬如我媽,對功能性產品(菜刀,洗衣機,廚具,潔具等)的重要性總是意識不夠,寧願多花時間或者犧牲體驗,再譬如我一朋友的媽,去倫敦看女兒,住600鎊一晚的套房(因為可以報銷),買2萬鎊的鑲鑽卡地亞(因為可以報銷),1000鎊的包(因為中國賣2000鎊),但等到回去的時候,生死不肯花個200鎊買個新秀麗的大箱子,非要大包小包的拖著抱著帶回去。
所以這就是老錢和新富的區別。
3. 安全感
富人家的孩子相比起來,安全感更多的來自於自身,相比之下不容易因為缺錢而驚慌,而窮人家的孩子因為打小受窮,金錢能帶來的安全感和滿足感非常強。
4. 教育和閱歷
毫無疑問,富人家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更好的教育和更豐富的人生閱歷,這樣容易培養起更客觀全面的思維方式和更強大的內心世界,窮人家的孩子過多的接觸底層社會和社會的不好一面(窮人街區一般來說最醜惡,能看到人性的全部陰暗),容易造成陰影,形成狹隘偏頗的世界觀,譬如前一陣西安反日遊行把一日本車主顱骨砸破的那位。
5. 忍耐力和毅力
能翻身的窮人家的孩子在這方面相比更強大,在貧困的環境中要想殺出來,不拼是不行的,富人家的孩子,從小到大的生活都輕鬆的多,不太用很拼,比如說,考上清華的河南鄉下學生在功課上付出時間可能是北京富裕家庭學生的10倍,當然,效果好不好另說著。
6. 希望
對富人家的孩子來說,希望是落地玻璃窗外的世界,對窮人家的孩子而言,希望是透過井口看到的那片天空。
20140526
大家說的都比較抽象,我來說一些親身經歷吧。
我是一個畢業半年啥都沒有的新人一個,有幸進入了互聯網行業,認識的前輩不說是巨富,但至少衣食無憂,經歷和魄力比我豐富太多。
我們聚會的時候,偶爾會打德州撲克玩兒。或者公司團建的時候,老闆叫我們一起炸金花(金額不管輸贏,都用於抵扣聚會的消費,不是賭錢)。
我作為新手,結果可想而知…
當然,新手不怎麼會玩,這肯定是一部分的因素,但是達到最後,其實都是輸在了心態上。
首先我的心態,總是採取保守戰術,不忍放棄機會,所以把把都會試著去看牌,但沒有100%把握的基本都Fold(扔牌)了,稍微好一點的牌,被別人一Raise(加註),也不敢再跟。
後期看著別人拿小牌也敢Bluff(詐唬),也開始變得衝動,有一些小牌就去賭較小的成牌概率。
有時候拿到真正的大牌,別人一見我突然變得從容淡定,知道我有大牌,也不會跟我硬拼。
所以最終,一把好牌我可能也只能贏個牌底,輸倒是輸的挺多。
每次打德州的結果,哪些運氣好的朋友,中間看著贏了好幾把比較大的,但是打到最後,整體不會贏太多,甚至是輸錢。而有幾個朋友發揮很穩定,即使有幾把操作失誤,一下子輸到沒有底牌,但只要玩的時間長,還是可以被他扭過來。我們一看結果,這些都是阿里、騰訊、華為這些巨頭公司里的朋友居多。
其實人生的很多決策就跟打德州一樣。每局總會有一個贏家,從大的概率上來看,機會其實是均等的。
但是「窮」的心態更為保守,不敢在計算最高收益的時候去拼。而「富」的心態是淡定,更能把握住機會,牌大的時候將優勢放大,牌小的時候計算風險退出。
進入互聯網圈,聽過很多「投資幾十萬,收益數千萬」、「放棄巨頭開的高薪,投入某個新興領域結果一炮而紅」類似這種暴富的傳奇。
但你去深究背景,這些靠投資、或者進入新興領域,一夜收益翻番的人,你會發現,即使他們沒有這筆收益,他也是在某個公司當高管或者有一份穩定的收益,能保證自己衣食無憂。至少他不是個「窮人」,擺脫了「窮人」的心理狀態。沒有一幕出現「屌絲逆襲」。
我是從物質匱乏的環境中長大的,雖然我現在對「物質」看得特別淡,薪資待遇期權福利也從不計較,但在工作中,在眼界、心態、歷練上跟「富人」相比還差太多,所以正在努力學習。
我是看到投資的朋友分享的這篇 為什麼投資圈都喜歡玩德州撲克 開始學著玩德州,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
任何投資都伴隨著巨大的風險,而打德州或許是體驗失敗最便宜的方法了。
感謝那些帶著我打德州的前輩。
——————————————————
20151013 Update
這個一年前的問題,貌似近期又變得活躍了起來。
評論里一些知友拿「輸光家底」來反駁我。
如果你是三十歲拖妻帶口的,上有老下有小,那麼選擇低風險的保守策略,我可以理解(但不一定認同)。
但是如果你是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畢業不久,一無所有的時候,其實還談不上「家底」。
歸根結底,通常情況下
人類是:
趨向於認同/讚賞/表揚/嚮往自己的優勢的。
也同時是否定/鄙視/批評/討厭自己的劣勢的。
所以,醜女都會下意識的認為美女是綠茶婊。窮屌絲都會下意識的認為富二代都是扶不起的阿斗。這件事情並不絕對,然而普遍來講就是這樣的。如果要具象化到生活中的話,可以有:
譬如我特別看不起文藝青年,覺得他們都跟傻逼一樣,
然而真相卻不是因為文藝青年很蠢,真相是我是個粗鄙的人,讓我文藝也文藝不起來。
譬如我又覺得思維清晰具有理性是個值得讚賞的優點,
然而真相併不是具有理性就真的很好了,很多問題不能通過理性來解決,真相是,我認為自己是個具有理性的客觀男青年。
以上,就可以看出窮人的孩子和富人的孩子思維方式到底差別在哪裡了。
那就是:
窮人總是比較認同和讚揚:努力啊,刻苦啊,堅持啊之類的品質,否定:不勞而獲啊,坐收漁利啊,好逸惡勞啊等等的品質,哪怕內心深處,他們其實也想做一頭混吃等死的豬。
而富人呢,總是比較認同:品味啊,氣質啊,見識啊之類的資本,否定:粗俗,惡劣,摳門等品質,哪怕他們其實一點都沒有品味和氣質。
換句話說:一個人的思維方式總是會根據他認為他所擁有的東西和他認為自己缺少的東西而改變。改變的方向通常是:抵制自己缺少的東西,讚揚以為自己擁有的東西。譬如:自己智商低,就說智商高的人情商低。
體現在題目中的貧富問題中時,
就是:窮人更看重精神品質和個人能力,富人更看重擁有的資源和背景
如果真是擁有有錢人的思維人就可以變有錢的話,世界上那麼多敗家子是哪兒來的?
安全感,,自信心
當年我有一份工作做的很不舒服,經常晝夜顛倒,心理和身體上都很糟,電話里忍不住向父親抱怨,他說,那能怎麼辦呢,就這麼干著唄,工作多不好找啊
我不怨念他,只是希望以後我的孩子向我抱怨生活的艱難時,我可以說,沒事,天下之大,何處不能容你?累了,回家
有關貧富人家孩子的差異我想以自己為例分析一下農村孩子的思維方式和特點:
作為一個農村出來在省會上大學的學生,上大學以來給我的感覺就是農村出來的孩子你個人或許可能成績好更努力一點(但如果不努力成天懶洋洋、整天忙著談戀愛、打遊戲、睡懶覺,基本上和城裡的孩子比就更廢了),能勝過一些同齡的一般城裡學生,不過人家可以用錢,權,或者社會關係來對衝掉你辛辛苦苦積累的優勢,比如自費上大學的學生和正常一本來的學生上課都是在一起的。同時更多時候和城裡的父母為官、經商或者知識分子家的實力相仿的孩子相比,20幾年的成長環境,家庭學校的耳濡目染會有很大差別:
農村出來的孩子有挺大的劣勢:見識不夠,有些場面露怯,不懂得待人處事,或者說沒有優裕的物質保障去更好地待人處事,所以給人的印象就是生澀內向。
見識不夠,上了大學就會覺得什麼都很新鮮,注意力各種分散,社團活動,戀愛,兼職,興趣愛好什麼的一擁而上,很容易就由曾經的好學生變成了學渣學酥,專業人多女生多,女學霸也多,獎學金撈不著,農村出來的孩子們漸漸走向了頹廢。
或者走入另一個極端,因為缺少機會和資源,所以凡事精打細算,好爭好搶,像狼和狐狸一樣,給人的感覺就是很強勢很有威脅的樣子,不象有錢人家孩子那麼厚道寬容,所以身邊的人都不太喜歡和願意接近他們,又因為自身物質條件一般,所以對身邊的人好處不多,不象條件好的人可以請客送禮,潤滑周邊人際關係,這也是農村孩子的劣勢之一。
此外涉及到將來工作事情劣勢就更大了,一般縣城的孩子父母會聯繫人脈儘力安排,大點城市條件好的父母都給安排的差不多了(當然限於家庭條件,不能一概而論)基本上按著父母給的路線一步一步走也差不多了。可農村的孩子呢?畢業了沒人給指導,沒有太多可靠的信息源,父母都是田間地頭的農民,除了認識苞米黃豆哪還認識像樣的社會資源?就像陳二狗的妖孽人生里說得那樣,「此生若能得幸福安穩,誰又願顛沛流離?」可是不折騰行嗎?父母辛辛苦苦滿懷期望地培養出來自己,難道還能回到田間地頭裡去嗎?沒有更好的出路再不辛苦折騰,怎麼好好孝敬父母,組建家庭?
農村出來的孩子對父母、對自己都有著很複雜的情緒,既自卑、又自負,很多都不願聽父母的建議,況且父母也給不出什麼建議,我大二暑假擺地攤的時候父母不讓,擔心我被人騙了,賺不到錢,後來我去公司里當業務員,一個月沒有出單,又因為生病扣出勤把底薪的600扣成了220多,父母知道後就開始埋怨我在外面胡混瞎扯淡,至今我想做什麼事情都會想辦法澆冷水,其實我也知道自己出去可能會吃虧,會栽跟頭,可是不去嘗試不去改變不更加沒有希望了嗎?雖然到現在我還是很迷茫,缺少前輩指點,但是我得振作,農村出來的孩子也得振作,眼下雖然迷茫,但是只要心裡有希望,就永遠有希望。人如果為自己的失敗找借口找理由太容易了,貧窮不是自甘墮落的借口,也不是渾渾噩噩的理由。不管前路如何艱難,都還要堅強、勇敢、樂觀地走下去。
上面的大神都說的很抽象,就個人的經歷來聊聊這個話題吧。
先說說我自己
我的家庭雖然不是說非常的有錢,但也算是不錯,在一個四線城市(不知道能不能算得上==)家中有一個食品加工廠,在本地有兩個商場,500平以上臨街的店面有5個,小的店面也很多,幾年前還開發過一個樓盤,在本地算是非常不錯的家庭了。在我小的時候我家很窮,那時候父母沒有做生意,拿著一個月百來塊錢的工資過日子。我記得我很小的時候雖然沒有錢但是從來不缺衣少食,該買還是買,我媽媽每天都要穿新衣服,隔三差五的就要去省城啊、廣州啊、上海啊這些地方去玩,買時髦的東西,再窘迫也是這樣。有一次我看中一條很漂亮的裙子,是進口的料子,要媽媽半個月工資,我跟我媽媽說,省著不要,我媽媽說,得買,錢要是靠省,那是永遠不會富裕的,咱們得賺錢,別省錢。後來我爸爸媽媽做生意了,家裡不缺錢了。這句話我卻記到了現在,我從來不省錢,該買就買,取悅自己很重要。這是其一。
後來家裡有段時間遭遇變故,我記得是我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得自己出去找工作了,我當時只想著要多賺點錢,養活自己,找了很多工作,後來在做辦公室秘書,每天陪著領導拎包喝酒,每個月工作+提成還是很高的,也算是令人羨慕吧。半年之後,我回到家,那時候家裡還是有點窘迫的,貨款收不回,別人的錢還不了。但是我回到家之後我媽媽鄭重的找我談話,讓我辭職,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我當時持續很久臉上沒有笑容的,心裡都是苦的,但是我想著家裡的情況,很多事情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吞,我還和我媽媽說這個工作很好,收入穩定。但是我媽媽堅持說:「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才能快樂又長久,錢的多少只是暫時的,你愛的工作會愛你,你不愛的工作遲早要拋棄你這個不熱愛它的人。」於是我辭職了,去了一個學校做一個窮酸小老師,不是因為我喜歡教導他人,二是因為我喜歡分享,喜歡和年輕人在一起,至今,我依舊覺得非常快樂,非常喜歡我的工作,而且我的工作回報我的也是巨大的價值,我業餘時間多,可以繼續彈琴寫字看書,雖然窮但是我有詩和遠方。我覺得我媽媽是對的。
後來我家走出了困境,可以說是十全十美了。
再後來我結婚了,對象是個工人家庭的男孩子,我媽媽見了之後只問了我幾個問題,「你會後悔嗎?你會和他一起努力好好生活嗎?你能與他一起面對結婚之後可能會出現的各種困境嗎?若是不後悔,結吧」我嫁人,我的媽媽不要彩禮,不要房子,給我買了昂貴的婚紗,送了我們歐洲旅行,媽媽說說「什麼都不如我開心又幸福。」
生了孩子之後,我堅持要自己帶孩子睡覺,自己餵奶,於是我越變越邋遢,黑眼圈也越來越重。穿了老舊的衣服,有時候穿著睡衣下樓買東西,那時候我婆婆也沒覺得不對,也沒誰覺得不對,我甚至不去見以前的朋友,因為不想換衣服啊。我媽媽常來看我,後來有次她突然說「我不想來看你了」問她為什麼「,她說:「因為你一點也不賞心悅目,丑!不願意看。好姑娘不應該這樣。」我想起那時候,就算是被人追債,住在窄小陰暗的小屋子裡還是穿著乾淨整齊沒有皺的裙子,畫著漂亮的妝,堅持要吃茶的媽媽。想起不得不自己做飯的時候,修掉自己的長指甲切菜,頭髮是一絲都沒有亂的媽媽。我真的覺得自己很low,只不過是生個孩子,卻把自己的那點場面都丟了。
我的思維方式和我丈夫的家庭不一樣,雖然不是說誰優誰劣,但是我總是覺得我媽媽告訴我的道理該是對的。婆婆總是會說很多的為什麼,孩子幹嘛要去早教,幹嘛要去上雙語幼兒園,隔壁那家幼兒園不是很好嘛,為什麼這麼小就要跟他說英語,為什麼這麼小就不能穿開襠褲,孩子衣服總是會有污漬用不著一天換幾套的,為什麼出去和朋友吃個飯要給他穿襯衫打領結,為什麼過個生日要給班上的小朋友送生日餅乾,省點錢不好嗎,為什麼這麼小就要跟他說些大道理他聽不懂,為什麼他弄壞了別人的東西要上門道歉,小孩子這種事不是常有嗎?。對不起,有些事情太失禮了,不是我的價值觀內能接受的。
我的婆婆窮了一輩子,小時候也沒能讀到書。到了晚年過得好些,她每日的生活總是離不開鍋碗瓢盆燥,不是跟你吹,我家用了兩年的油煙機至今任然和新的一樣,因為我婆婆每天都要拆開來洗,地板擦得發亮,勝過我請的任何一個保姆。結婚之後我請了兩個保姆,一個照顧衛生和家務,一個照顧老人和孩子,但是總是被我婆婆一次次的辭退,她覺得很浪費錢,她可以自己做。我告訴她,這兩個人的工作幫我們節約下的時間能夠讓我們賺更多的錢,這個時間的價值,遠遠超過了我請他們兩人的負的工資。後來我拗不過我的婆婆,她總覺得我家沒收她們彩禮,沒有要她們的房子,這事就是意味著她得多奉獻,卻不知我其實在她的兒子那得到的幸福與滿足比什麼都大,保姆辭退後,她一邊帶孩子,一邊做家務,早上中午我們忙,起床就走了,於是她就忙的懶得吃,帶孩子也沒時間弄,每天剩菜剩飯,到了晚上就做了一大桌子菜等我們回家。勸都勸不住。我的媽媽見到她常說「親家母啊,錢花掉了可以賺,身體不好了可是什麼都換不來了。」她不以為意,她總覺得她過得這麼好,也不能什麼都不幹。她的孩子為她奉獻了錢財和時間和一份安逸,她就理應奉獻她所有的一切。後來她也沒能等到孩子開口說話就得了重病,預備送到美國去治,她擔心花錢太多,擔心語言不通,擔心很多,她走了,大家都很傷心,我媽媽來送別她的時候 跟她說「你又是何苦呢,你看,這命可賺不回來。」
總結一下,由我的個例可以看出,略微富裕的家庭的孩子,成長環境更加寬鬆些,壓力小,自然願意挑戰,更關注自身的成長。一般家庭的孩子,會循規蹈矩一些。
--------------------------------------------------以下說說我教過的學生--------------------------------------------------------
我教了很多學生,有個小年輕90後,家裡不錯,也是做小生意的,現在畢業兩年了,常常跟我聊天。他做生意,一個小電商,賣襪子,月入三萬+。我常問他,順利嗎?他說:「不順利啊,但是也沒什麼順利不順利的,總得自己想辦法解決啊。」我覺得這是看著家裡慢慢成長的孩子的一個普遍共性,就是他們不會把事情想得很順利,但是要做的事情定是要努力。當然,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孩子我不了解,只知道類似我這樣的家庭的。
在擇業上,有很多選擇創業的孩子,普遍都是家庭寬裕的,普通一些的家庭的孩子在擇業的時候卻是更加的保守,顧慮很多,不能接受創業這樣有風險的事情,寧願選擇一個更加穩定的工作,比如考公務員,讓他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恐怕沒有那麼勇敢,也容易因為困難退縮。
謝邀。記得看過一本類似的書,裡面作者列出的幾點中產階級/普通人和富人思維方式的差異。個人比較贊同的:
1) 中產階級覺得正式的教育/學歷是走向成功的關鍵,富人覺得一技之長或者掌握有關的知識技能和信息才是走向成功的關鍵。
2) 中產階級為了生存而賺錢,很多人做著他們不喜歡做的事,富人們通過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並做好取得成功。
3) 中產階級覺得只有有了錢才能生錢,富人覺得如果有好的想法和機會可以通過問機構貸款或者問他人借錢/利用別人的投資賺錢。
4) 中產階級的人比起自我提升,更樂於八卦娛樂,富人更樂於自我充電/成長。
5) 中產階級注重於存錢省錢,富人想的是怎樣去賺錢生錢。
6) 中產階級追求安逸逃避風險,富人更願意有權衡地承擔風險獲取更大的回報。
---------新書《理財趁年輕-學校里沒教過的理財投資課》各大書店網店上市
@Yuning Shi ,不好意思字數太多沒辦法評論。。。。。。就只能這樣評論了。。。。
答主確實很用心的在寫這個答案,大體上我和您有著相同的觀點,但是有些細節方面可能有點點不同的意見。1. 道德觀的第二個階段,據我所學的,是 Stage two (self-interest driven)。 對於這個階段孩子的道德標準是,對我自己有利的就好,而不會在乎其他人的想法。 似乎和您解釋的「孩子才不再以懲罰來區分對錯,而是形成了一種直覺,哪怕他們做了一件錯事但沒有受罰,他們也不會因此而認為自己做的事是對的,類似的觀念也並不會應該因為家庭背景而改變。」 不好意思,我沒太明白直覺和不會因為家庭背景而改變的意思。 或者您是想說第三階段?In Stage three (good intentions as determined by social consensus), the self enters society by conforming to social standards.或者六階段?「Stage six (universal ethical principles driven), moral reasoning is based on abstract reasoning using universal ethical principles」(wikipedia)。但是第三階段,social standards,其實是一種對比,拿自己和大多數人都行為對比。但是因為家庭背景的因素,他們接觸到的人或者事物都是不同的,所以可能對於social standard的定義也是不同的。(比如有的學生覺得買比較貴的名牌很奢侈,但是有些人已經習慣了。他自己都沒意識到,因為兩者對比的對象不同。一個是普通大學生和自己社交圈的對比,一個是富裕家庭孩子和他同等家庭的孩子對比。)即使是第六階段,本人覺得個人三觀的形成和家庭的環境還是有著密不可分的。
2,至於最後一段conformation的。。。真的不太懂什麼聯繫...同伴之間的conformation大多數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和大家都一樣,這樣就不會被孤立了。在服從的時候,一般都會有一個group norm或者social norm讓他們去遵循,去區分出自己的團體。這個時候模仿佔得成分可能更大一些。畢竟這個種族的norm是他們從大人們的世界裡獲取的。 所以結合您對於社會學那一部分的答案,很殘酷但是很現實,人們大體上按照一種階級來居住,那麼孩子們在模仿大人們的行為的時候,就會沾染上那種「習氣」。從而表現出來的思維方式,行為舉止等等都會越來越接近他們的父母以及周圍的朋友。(但是朋友都是同一階級的,所以並沒有什麼差別。)
應邀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複製一段話:
watch your thoughts,they become words.
watch your words ,they become actions.
watch your actions,they become habits.
watch your habits,they become character.
watch your character,it becomes your destiny.
注意你的思想,因為它將變成言辭;注意你的言辭,因為它將變成行動;注意你的行動,因為它將變成習慣;注意你的習慣,因為它將變成性格;注意你的性格,因為它將決定你的命運。
這段話很著名了。但是這段話卻沒有前提,也就是說,這段話是針對所有人的。
現在我們來看富人家的孩子和窮人家的孩子思維方式是否有差異?這個差異是如何產生的?
大家都知道人生下來是沒有思想的,擁有的都是原始的本能。那麼思想是如何產生的?有多少人思考過這個問題?
另外我再提出幾個問題。富人家的孩子是否思維方式都一樣?窮人家的孩子思維方式是否都一樣?比如都是富人家的孩子,王思聰,宗馥莉,李天一,他們的思維方式一樣嗎?價值觀一樣嗎?比如一家有5個孩子的家庭,他們家的孩子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都一樣嗎?
所以差異不是因為窮富,而是因為在孩子產生思想的階段,父母的教育,社會的教育和自我的教育造成了不同的孩子擁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
而不同的命運是不同的思想決定的。擁有相同思想的人命運會相似的可能性大。不管你是窮人還是富人的孩子。擁有不同思想的人,即使都是出生在同一個家庭,命運也會不同。以下是轉載的一封信,個人有所得。
連叔:
你好,展信佳。
在私人公司做一名會計,就在上周被老闆在試用期內辭退,原因是上班的時候看註冊會計師的教材。其實是公司運營不下去必須裁員,該公司一直在虧損,連做賬的軟體都沒錢買,很多工作無法開展,我只好做自己的事情,看一下教材。
現在待業在家,投了好多簡歷都石沉大海,針對的都是專業對口的職位,期望的薪資是 6K / 月,我讀大專剛畢業滿一年,單親。我想養活自己,養我媽媽,很殘酷的是我現在連自己都無法養活,我焦慮的亂投簡歷,美團的市場推廣讓我去面試,我媽不同意,她希望我找專業對口的工作,如果找不到就在家好好看書,把自己的專業知識再鞏固一下。
現在年底了,很難找工作,我很害怕過年前都找不到工作,我媽說怕啥,在家五個月就五個月,我一個月的退休金 1700 夠我們倆吃,聽得我好心酸。
連叔,你說我現在該怎麼辦?是聽老媽話在家鞏固專業知識?還是工作無論專業對不對口先去做?謝謝連叔的耐心閱讀,盼復。
X
________________
X:
生於貧窮家庭,看得見的弱點是,你物質上很窮;看不見的弱點是,你很可能將繼承貧窮的觀念。雙重的貧窮。
絕大多數的窮,是觀念導致的。
結合你的故事,具體說吧:
第一個貧窮觀念:都是別人不好。
你在試用期,上班時間做私事,因此被老闆開掉。這是你犯錯,並非老闆的不對。公司的規矩,老闆說了算,TA 付你工資,就買斷了你的上班時間,拿著工資干私活,拿著工資不儘力,不開掉你的老闆,是對自己的公司不負責,也對不起其他認真工作的僱員。
不景氣的公司願意僱傭你,你哪裡可藐視,是應該更感謝:TA 這麼艱難,還願意給我一份薪水。
在任何一份工作里,都要尊重老闆的規矩,因為公司是 TA 的產業,產權人說了算。你不同意,可以離職;你一旦入職,就得遵守。多麼高大上的私活,也不能在上班時間做。
第二個貧窮觀念:生活會突變。
我找到一份工作,從此富裕;我嫁(娶)一個人,從此富裕;我得到某種執業資格,從此富裕。我專註六合彩,從此富裕。這些判斷里,沒有積累,沒有耐心,只有突變。
所以,你才大專畢業,在就業市場幾乎沒有競爭力,期待值卻是月薪六千,這是一線城市的平均工資了。你堅持這個標準,可能沒人會雇你。
你為什麼會有如此脫離實際的願望?可能潛意識地認為自己讀過大學,別人應該給你這個錢。
生活沒有突變,就是名牌大學的會計系畢業生,入了職,本事跟不上,也會被開的。人生是耐力跑,你得持續證明自己。
第三個貧窮觀念:不想賺錢。
母女倆月入 1700 元,人均一天 30 元不到,這確實非常窮,窮到可能喪失尊嚴,窮到生活中不能出現超過 100 元的意外。
這種狀況下,多一百塊都效應驚人,在城市裡,你端盤子,干鐘點工,甚至去撿廢品,為你家一個月多賺兩三千,都是非常容易的事,為何要忍受極端貧窮呢?
也許你們母女的內心,當會計才體面,上面的工作不體面。即使你認為這些工作不 「體面」,但比它們更不體面的,是懶惰地窮。
順便說一聲,找份工作,自食其力,非常體面。絕大多數心智正常的人,只會尊重努力工作的人。
上面這些話,你聽了可能會生氣。沒關係,這是正常的情緒反應,畢竟我是讓你否定自己。希望過一個星期,你再看一遍,到時或能接受。
你有貧窮觀念,責任不在你,因為你的母親,沒法給你她沒有的富裕觀念。但是再過幾年,你仍然只有貧窮觀念,責任就得自己擔了,你已是成年人,有能力工作,養活自己,積累財富,更新觀念,這都是自己的事了。
祝開心。
連岳
來源:貧窮的觀念 - 長微博
謝謝邀請。
我在知乎40個回答里,基本上每一個答案評論總是有人說回答的過於理論學術,側重研究分析,太多統計數字。雖然我認為客觀的分析可以更透徹的剖析這些有趣的好問題,同時更能掌握問題背後的邏輯;但在這個富人窮人孩子的思維行為性格的問題上,我希望從自己身邊的一些例子入手,再從科研結果及宏觀層面談這問題。
富人孩子=紈絝子弟?
事實上,很多人會對家庭條件特別好,即所謂富人家的孩子的思想行為貼上傳統紈絝子弟的負面標籤:普林斯頓大學曾經有一個實驗,叫實驗者(來自社會各階層)將不同標籤的為富人孩子、中產孩子、窮人孩子做配對,結果富人孩子得到的負面標籤主要包括以下四點:
標籤一.太自我中心、不知人間疾苦、缺乏同理心、不尊重別人;
標籤二.過分自我保護、缺乏信任感,不善於關心身邊的人;
標籤三.什麼都有,養成無所事事、做事頹廢、不認真、不負責任;
標籤四.自律性、勤奮好學、責任感比不上窮人家的苦學生。
我自己身邊一些知交好友,有家庭條件特別好的,也有比較一般的,在他們身上,我總能學到一些讓人佩服的思維和作風。先挑一些家庭條件特別優越的:
我在香港小學6年同班同學從小長大的朋友,家裡是香港其中一家最大的房地商,從小每周六去賣旗(香港街頭慈善籌款),上大學後加入宣明會、國際兒童基金會,大大小小公益活動從不落下,上個月和我說打算加入無國界醫生,是我朋友里最有愛心的,最願意為別人付出的。(回應標籤一)
我在北京最好的朋友,肥肥胖胖的,平時嘻嘻哈哈一起吃飯聊天旅遊,但一有事情無論是工作不順心情底落,還是發燒了喝多了,他都是第一時間出現的而且真心關心你;同時也是我見過對老婆最好的人,是我朋友里最重感情,最仗義的一位。(回應標籤二)
一個從我到北京創業開始到現在幫了我最多的好朋友,在哈佛本科畢業、辦支教、做村官、組織哈佛論壇、創建青年論壇、在高盛歷練過,每做一件事都非常認真,哪怕準備演講都一絲不苟,是我朋友里最有責任感,做事最嚴謹的。(回應標籤三)
我最聊的來的朋友,有兩個非常讓人佩服的特長:博聞強記,我叫他移動Wikipedia, 什麼話題什麼領域他都略懂一二;而且自制力非常驚人,過去一年堅持每天11點前睡覺,健身鍛煉堅持幾年,是我朋友里最自律,最愛學習的一位。(回應標籤四)
可見,我們一定會找到一些家庭條件非常優越的朋友,沒有所謂傳統富人孩子被貼上的那些負面標籤。
富人孩子與窮人孩子的一般結論
在說窮人孩子例子前,說一些富人孩子與窮人孩子的一般科學結論。這裡非常需要闡明的是,這裡的觀點來自於科學研究的統計數據,代表的是一種一般的規律和趨勢,並不能準確預測每個人的表現。從當前的研究來看,簡單的分析不同經濟環境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確實可能會和富人家的孩子在思維方式上存在一些差異,最簡單來說可以歸納為二部分。
1. 認知評價上的差異
根據心理學家Lazarus和Folkman的認知評價理論,人對於情境的反應是由個體對情境的評價所決定的。在面臨一個含義不清的情境時,經濟地位較低家庭的孩子容易把這個情境評價為是有威脅的,會產生更高的敵意和憤怒。因為與高社會經濟地位的孩子相比,這些孩子更有可能住在有潛在危險的環境中,在生活中也有多的壓力事件。由於頻繁暴露在不可預測的壓力中,導致這些孩子形成了一種認知圖式,即要在這個世界上生存,需要不斷地保持警惕。
2. 認知能力上的差異
哈佛大學教授Sendhil Mullainathan的一項對貧窮的研究發現,在長期處於資源匱乏的狀態下,人們對於資源匱乏的擔憂會佔用心理資源,壟斷人的注意力,造成焦慮和資源管理的困難,導致認知能力和判斷力的全面下降,也最終使人失去長期博弈的能力。
但是,此時我亦可以舉出身邊一些家庭條件一般的好朋友,完全沒有所謂窮人孩子思維的例子。
比如我一個十年前打籃球認識的朋友,現在是我在香港最好的朋友。爸爸是地盤工媽媽是拾破爛的,但他永遠充滿自信,為人也非常大方,從來不麻煩別人也不會貪任何便宜。之前在通訊公司做IT總監,然後自己開公司現在在業內也小有名氣。他是我朋友里最有韌性的,我也非常以他為傲。
富人孩子與窮人孩子的進階結論
我們不能武斷推論富窮對孩子思維的差異,是因為財富對於孩子認知和思維方式的影響固然存在,但是其實中間是存在一些極重要的調節變數(moderator)和中介變數(mediator),所以眾多的科學研究證實了富人家孩子確實在某些方面比窮人家孩子更加優秀,但是,真正導致這個差別的卻未必是貧富本身,而是以下的變數因素:
1. 相處時間:父母陪伴孩子時間的長短,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孩子在學業上的表現:父母的陪伴不僅僅會對孩子形成有效的監督作用,更會營造出一種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孩子自主學習的興趣,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2015年有一項研究表明,自1975年以來,學歷較高的父母與子女的相處時間,其增長的速度是學歷較低的父母的兩倍。換句話說,受過高等教育的父母會更有意識地給孩子提供長時間的陪伴,而這班人大部分來自是富有家庭。
2. 消費方向:貧富差距的關鍵不是富人擁有了更多的錢,而是他們的消費觀念發生了變化——經濟學家Richard Murnane和Greg Duncan的研究結果顯示,從1972年到2006年,在家庭的開支的教育比例當中增加了150%,而低收入家庭在教育比例卻僅僅增長了52%。這個研究說明富人更願意把自己更大比例的錢拿出來「用在教育的刀刃上」,而低收入家庭更傾向於把更大部分的收入花在其他方面。這種家庭教育消費觀念上的差別,無疑會影響孩子的思維發展。
3. 家庭語言環境:父母給孩子營造的家庭語言環境給孩子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孩子3歲時所經歷的語言環境能夠有效地預測孩子以後的文學素養,學術表現,乃至他們一生的成就。早在1995年,Betty Hart和Todd Risley就發現了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日常接觸到的辭彙量僅為同齡來自高收入家庭孩子的不到1/3。因此,這個在孩子3歲左右語言爆發期時的巨大差別,對孩子之後的表現帶來了異常深遠的影響。但當低收入家庭的孩子身邊有比較好的語言環境,辭彙量與長期發展則與其他孩子完全沒有分別。
所以,用財富去解釋孩子思維認知上差別是不準確的,也是沒有意義的。與其去消極地看待「寒門再難出貴子」,不如積極地從上述幾個中間因素中入手: 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提高質量長時間的陪伴,樹立健康的消費觀念,創造一個豐富的語言環境,即使出身貧寒,孩子一樣可以健康快樂的成長,甚至比其他同齡人做的更棒。
最後,社會應該怎麼辦?
斯坦福大學的教育和社會學教授 Sean Reardon曾在《紐約時報》撰寫了「No Rich Child Left Behind」一文,是我讀過回應這問題最好的參考資料,直接摘要引用並以此作結:
「近30年來美國教育成就的貧富差距擴大了40%:有錢人家的孩子學得更好、考分更高,上更好的大學並且更有可能畢業。這種情況在中國也十分普遍:有錢人家裡的孩子大都已經提前邁出了「起跑線」。學校里的所獲得的成就對於將來在社會上的成功有多重要雖然還頗有爭議,但教育貧富分化將導致社會的不公卻毋庸置疑。我們應該怎麼辦?
無論你是覺得它極度不公、可悲卻不可避免,還是認為它顯而易見且沒有問題,這種現象都不是什麼新鮮事了。這在大多數社會裡面都是事實,美國也是如此。
目前還尚不清楚對此我們應該做什麼。部分原因是因為有關公共教育的討論多集中在錯誤的責怪對象上:我們指責失敗的教育和窮人的行為該對這一趨勢負責,而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出在不斷深化的收入不平等和富人的行為上面。
我們幾乎沒有想過考慮一下有錢人都在幹什麼。除了持續討論不斷升高的高等教育成本是否會將中產階級擠出高校門外,我們就沒怎麼談論經濟學家所說的教育「上尾不平等」(upper-tail inequality),更不用說成功削弱它了。
與此同時,不僅僅是富裕家庭的孩子在學校表現得比中產家庭的孩子要好,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幻意味著在學校里成功對於將來經濟上的成功愈加必要。這將導致美國社會越來越缺乏流動性,而這一趨勢又將反過來加重不平等的現象,這種相互強化著實令人擔憂。
那麼,如何建設一個這樣的社會,人們的教育成就和家庭背景之間沒有那麼大的關聯?或許,可以學習富人的做法,社會整體下大力氣增加孩子受教育的機會,從出生的那天起開始。兒童早期的教育投入在社會分層上的回報是巨大的。這意味著投資發展高質量的保育和學齡前教育服務提供給中產階級和貧困人群。同時,招募和培訓一批技藝精湛的學前教師和保育工作者。這些都不是什麼新概念,但我們必須停止爭論這些措施有成本有多貴、實施起來有多困難,然後硬著頭皮幹下去。
但這樣還不夠,在擴大和改善學前教育和保育服務方面我們還需要投入更多。近來有很多關於投資師資力量,「提高教師水平」的討論,而提高父母養育子女的水平和改善兒童最初期的環境可能比這個還重要。讓我們在父母身上投入更多,這樣他們才能更好地培養他們的孩子。
或許,還需要更多的商業和政府支持,提供更長的產假和陪產假假期以及幼童照管服務,以使中產和貧困家庭獲得一些富餘家庭孩子享有的早期學業干預。最根本的一點,這意味著更新仍舊盤繞在我們腦中的觀念——教育問題不該由學校獨自解決。
在確保孩子在幼年早期獲得認知刺激體驗方面做得越多,就越不用擔心學校教育失敗。而這還將使學校可以集中精力傳授技巧——如何解決複雜問題、如何批判性的思考以及如何合作,這些都是對一個增長中的經濟體和充滿生命力的民主政治結構而言必不可少的東西。」舉個身邊的例子:一次幾個朋友約起出去玩,到了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自然要拍照留念,此時
A君:B君,能幫我拍個照嗎?(便拿出自己新買的高檔相機給B君),B君很高興的接過相機便要拍照,此時,A君又曰:B君,知道如何使用嗎?,簡單的一句話卻刺激了B君,B君突然變了面色答曰:為什麼不會。和之前高興答應幫拍照時產生很強烈的反差。
這件事可以知道:A君一個善意的問下B君知不知道如何操作相機,在B君耳里卻成了一句貶損他的話。
事後A君也說他本人也沒全搞清楚那相機全部的功能,只會按按快門,隨意拍照。當時只是問下B君會不會用,如果他會用,還要請教一下具體每個功能如何使用,並沒有看不起他的意思。
我沒做過調查,並不能下結論,只能給出一點看法:窮人神經很敏感,太在乎外界對自己的看法,受外界支配和影響自己的情緒。
富人剛好相反,富人愛表達自己,做自己,不受外界支配和影響自己的情緒。
高中和一高富帥同學聊天,聊到現在很多企業老闆用房子和車留住核心技術人員~
我感嘆:那些技術人員真厲害,老闆要用房子和車才能留住他們~
同學:你不覺得那些老闆很厲害嗎?他們竟然懂得用房子和車留住技術人員~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