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和韓國電影真的比中國強那麼多嗎?

最近有一個現象,每當提到電視劇,或者電影,總會有人跳出來說看看人家韓國,這啊那的。我就想問一下專業一點的人士,我們真的差很多?差多少?還是因為某些人自卑心態過於嚴重?
PS:補充一下,我這個問題在網路上面傳播之廣讓我倍感震驚。。。雖然回答中有很多挺韓派,事實上與我當時提問的初衷並不一致。。。但是高興看到大家非常認真地探討這個問題,可能這就是知乎的魅力吧。
PPS:一年之後再補充一下,在這個問題提出之後,我補了不少大家推薦的韓國電影,以及一些經典的中國電影,我心中已經有了自己的答案,我是覺得韓國電影只不是美國電影的山寨版,中國電影有幾個巔峰作品確實是韓國無法企及的。


沒想到上了日報,那就再更新兩個最近的電影吧。

+++++++++雜亂無章的更新線+++++++++++++++++++++++++++++++++
更新推薦1:《回家的路》
這部電影我簡直要給32個贊,集韓國社會題材電影之大成者。
真實故事改編,本來可以操作的空間就有限。
鏡頭樸實,台詞樸實,表演樸實,情緒也很克制。但是真的是很好看。
講述了一個女子被騙成為毒品攜帶者入境,然後被法國警方關押扣留兩年多的故事。
整個電影充滿了韓國電影人擅長的絕望感。
設想一下,當你被關在一個語言不通國家的監獄,受盡欺凌,你的國家卻根本不關心,甚至把你當成累贅的時候,這是怎樣一種絕望。
「你的國家根本不愛你」這是韓國導演樂此不彼的表達,有時候你會覺得他們有點嘩眾取寵,但有的時候你不得不承認,他們把這個命題玩到了最好。

每每看到這些電影,我都會感慨萬分。

每每看到這些電影,我都會感慨萬分。
在韓國電影中,政府常常是惡的,而最後扮演救世主的,往往是媒體。
這並非來自意淫,《回家的路》以及《熔爐》的真實版本,都是因為媒體介入而成功翻盤。
媒體改變政府行為,僅僅就這一點,韓國的媒體人已經做到了很多國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推薦電影2:《辯護人》
這是一部已經被朋友圈推廣到爛的電影了,無數法律界的朋友把這電影當明燈了。
根據盧武鉉真實故事改編。
劇情不複雜,一個本來拜金的律師去給學運分子打辯護官司,後來成敏感詞了。
說說韓國的社會背景,盧武鉉自殺在韓國是一件很敏感的事件。因為盧武鉉的親民形象,雖然背負了貪腐的污點,很多老百姓仍然力挺他。
他的自殺也被認為是陰謀,很多百姓至今要求徹查盧武鉉自殺,有些藝人甚至當眾表述懷疑觀點。
而政府對此事相當敏感,對盧武鉉死亡陰謀論是實施高壓打擊的,在李明博時代,甚至一些藝人因為力挺盧武鉉而被封殺。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一部以盧武鉉為原型的電影橫空出世。
可以想像一下,韓國電影人的獨立性有多高。


++++++++++++++++下面才是正文的分界線++++++++++++++++++++++++++++++

首先,韓劇和韓國電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存在。
韓國電影是作品向的,常常比較特立獨行,是傾向於作者表達的。
而韓劇則是產品向的,主要訴求是收視率,觀眾粘合度。

回到問題,韓劇和韓國電影電視真的比中國的好嗎?
如果撇開個例,看整體素質,答案是:的確比中國強。


先說韓劇。
大多數韓劇是邊拍邊播出。
殘酷的淘汰機制和高效的運作機制是英美國家都望塵莫及的。
(這點很多人不承認,說英美也很激烈,但是如果你了解業內工作狀態,你就知道,韓國電視人的生存壓力不是英美電視人能比的)
知乎上很多問題都是邀請推薦韓劇的,我這裡就推薦三部,也借著三部來說說韓劇究竟強大在哪裡。
在這裡先推薦一部入門級韓劇《他們生活的世界》

主演是玄彬宋慧喬,一部戲了解兩個國民級偶像的演技。

主演是玄彬宋慧喬,一部戲了解兩個國民級偶像的演技。
演員素質出色,劇情流暢。
關鍵是通過這部戲你基本可以了解韓劇的拍攝流程了,
這種周一拍完周二剪周三周四播的方式不僅僅是一種高效體質的體現,
更是在產業思路上完全異於中國。

當然除了拍攝方法,韓劇的鏡頭語言也是可圈可點的。
很多人提到韓劇就嗤之以鼻,好像以不看韓劇為榮。
的確,韓劇的情節比較空白,一集韓劇的內容用兩句話就能概括。
但是韓劇的鏡頭不能說不講究,雖然常常陷入模式化。
但是這種高度成熟的模式化也夠中國言情片學上一陣子的了。

《藍色生死戀》:韓國苦情戲的代表作。

《藍色生死戀》:韓國苦情戲的代表作。
絕症,血緣混亂,帥哥美女——韓劇三大法寶這裡都有了。
大概也就從這部戲開始,韓劇開始征服亞洲。

當然,最後推薦的肯定是《來自星星的你》,
也許這是在中國最火的一部韓劇了,以至於你不看一兩集你都沒法跟人聊天。
作為吃這口飯的,我也報著學習的態度看了下來,雖然劇情完全沒辦法吸引我,
但是還是驚嘆於韓劇拍攝的完成度之高。


韓劇的成功就在於:用拍文藝片的要求度去拍一部給阿姨媽媽們看的「腦殘劇」。而不像國內的雷人劇一樣在拍的時候就自暴自棄了。
比如此片。
故事梗概聽起來俗套無趣,
但是完善的拍攝製度和強大的編劇還是讓這部看似「腦殘」的戲發熱發光。
雖然大家都在粉男主角都敏俊,
但是其實比起那個高高在上的男神,女主角的設置才是翹起整部戲的那個槓桿,
用@柏邦妮 老師的話就是:「剝落女神的光環,讓女神降落凡間,一是劇情上讓她跌入人生谷底,二是細節上無比生活化。這產生了兩個效果:一,我從惡意的角度說,滿足了凡人們」你也有今天啊女神!「的小惡毒心理,二,是從善意的角度說,觀眾有了一種」其實女神談起戀愛來和我們也一樣啊「的認同感。」
一部好的電視劇或者電視欄目就像一個好產品,核心理念很重要,
為什麼《爸爸去哪兒》,《我是歌手》能火得一塌糊塗,你真的覺得韓國的電視人都是「腦殘」?
關於本劇的具體評測可以參考@柏邦妮 老師的文章《來自星星的你》為什麼會這麼紅?

++++++++++下面開始說電影的分割線++++++++++++++++++++++++++++++++++++


其實比起韓劇,韓國電影才是更可怕的存在,比起唯觀眾至上的韓劇,韓國電影又有了更多的創作訴求。下面就來推薦幾個類型的韓國電影。

第一類:社會劇
這是韓國最強大一類電影,因為奇葩的審判制度,韓國電影有著世界上最大的政治尺度。
你可以在他們的電影里看到大量批判政府的案例。


比如:《熔爐》,這就是一部電影鑄造一部法律的傳奇。
改編自孔枝泳作家同名小說,以2005年3月14日19:20左右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所描述的真實故事。影片上映後,引起韓國社會沸騰熱議,輿論壓力促使案件調查重新啟動,最終至韓國國會對2011年性侵罪行量刑標準偏低的韓國法律作出修訂,「熔爐法」 於韓國國會立法成功。


《黃海》:大多數中國人並不了解的一群中國人——延邊朝鮮族。
這一區域的很多地區由於較為貧困,而且缺乏民族認同感,一些人把去韓國當成奮鬥目標。
而在韓國,「朝鮮族」(專門指中國的朝鮮族人)則幾乎是底層打工者,甚至是詐騙犯小偷和妓女的代名詞(這裡可能有偏頗,但我認識的所有韓國人的確都那麼看,朝鮮族同胞輕拍)
隔著一道黃海,卻得不到兩邊的認同,成了這些人的悲歌。這部戲拍得很有深度,探討的話題也足夠寫一本論文集了。


《恐怖直播》這部戲讓很多人開始正視韓國電影,小小的直播間里發生的恐怖事件,深度和張力都有了,但其實根本不算最深刻的韓劇。


《華麗的假期》講述韓國歷史上著名的民主運動:光州事件。很多中國人看了都會做政治聯想的一部作品。具體不多說,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26年》這部戲又一次刷新了我對韓國電影政治尺度的認知,上面說到的光州事件,雖然後來被平反,但是下令鎮壓的當時總統全斗煥雖然後來被逮捕抄家,但是在1998年獲釋,社會公眾對此頗有微詞。然後就有一個導演拍攝了這麼一部劇,在電影里把全斗煥」暗殺「了一遍。我們暫且不論這樣的劇情是否會有犯罪煽動,但是韓國電影如此寬鬆的政治審判的確是韓國電影蓬勃發展的土壤啊。


《北逃》
這是韓國電影又一類題材,講述三八線那頭的故事,全世界都在關注的人權問題,
2002年5月,作為「脫北者」,當時只有2歲的韓美由母親背著突然闖入日本駐瀋陽領事館尋求庇護,闖館現場被外國記者拍到,並迅速在全球傳播,成為當年轟動世界的新聞。
本片以此為背景拍攝,同樣大量情節取景中國。
很多人都說韓國人擅長拍悲劇,我很建議大家去看看這部悲劇,這裡面透露出的絕望,不是愛情片里那種絕症什麼能比的。

第二類:戰爭歷史題材
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像韓國那麼高產反戰片。
注意,是反戰片,而不是打著「反戰」旗號宣揚戰爭英雄主義的電影。
雖然南北韓高度僵持,但是南韓在拍攝朝鮮戰爭時候相當客觀,幾乎很少貶損對手,
也從不美化戰爭,相比國內比比皆是的抗日劇,南韓的戰爭題材真的可以甩中國甚至好萊塢幾條大街。

《太極旗飄揚》
以前北韓有部電影叫《金姬銀姬的故事》,說的是姐妹兩被三八線分割,活在朝鮮的姐姐幸福美滿,活在南韓的妹妹水深火熱。
所以《太》出世的時候曾被稱為韓國版的《金姬銀姬的故事》,講述的也是兄弟兩陰差陽錯,
走進了不同的陣營,甚至自相殘殺。但是高就高在沒有抬高自己貶低三八線那一頭的敵人。
而是真正花心思去揭露了戰爭對人性的摧殘,送一張劇照,上面滿山遍野都是志願軍。-_-ii


《高地戰》
朝鮮戰爭停戰前,參戰雙方還在繼續僵持戰爭,雖然大家都知道停戰將至,但是上層都希望擴大戰果,增加談判籌碼,這就意味著已經厭倦戰爭的參戰士兵還是要繼續廝殺。這種情況下,一些交戰士兵出現了厭戰情緒,甚至和敵軍產生友情。典型的韓國歷史片,講到這段故事對南北韓政府各大五十大板,完全不給自己政府面子,在幾乎所有的反應朝韓問題的電影中,都是這個調調。

《實尾島》
又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當年北朝鮮派了一群人去暗殺朴槿惠她父親——當時的總統朴正熙,失敗後朴正熙也組織了一群死囚準備暗殺金家太祖,這群人被關在島上秘密訓練,後來南北韓氣氛緩和,政府就決定「刪除」這支敢死隊,敢死隊員於是發動兵變,最後全部死亡。故事很殘忍,但是的確很震撼,韓國電影常常表現個人與政府的對抗,這在其它國家電影中並不多見。


《共同警備區》
講的是板門店附近,兩側分別由朝韓雙方共同警戒,設有哨崗,僅以一座小橋相隔。某日,槍聲劃破寂靜的夜空,一名韓國的士兵在朝鮮警戒哨崗內造成兩名朝鮮官兵死亡,一人受傷,事件最終引發了一場激烈的槍戰。朝韓之間的關係登時變得非常緊張,一觸即發。但是真相大白還有,大家才發現,其實警備區里的士兵並不像他們所效忠的國家一樣那麼對立,南北韓士兵在三八線兩端,有著深厚的友誼。


第三類 犯罪題材
近幾年韓國電影接過香港電影的班,開始大拍特拍犯罪題材,從最早的《朋友》,到後來的《新世界》,都是港味十足的好電影,但是這一類電影模仿痕迹還是比較重的,我這裡著重推薦一些更能引發思考的犯罪片。

《和聲》
監獄題材,,講述一個女子監獄裡發生的故事,催淚彈一發,其實素質一般吧,但是還是回擊了一些人認為韓國人催淚只靠絕症的說法。


《殺人回憶》
根據韓國華城連環殺人案的真實事件改變,這部片子在很多電影網站上被捧到了非常高高的高度。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的最大價值是樹立了韓國電影獨特的「絕望氣質」,在此後,大量湧現的犯罪電影都有著深刻的絕望烙印,也許也與這部電影的成功分不開關係。
這個片子更重要的意義是讓奉俊昊這個電影天才橫空出世,
但是我依然認為,《殺人回憶》是奉俊昊最好的作品,
之後的《漢江怪物》本土語境太濃重,很難走出韓國獲得共鳴;
而最近的《雪國列車》則體裁太過宏大,超過了他能駕馭的高度。


《抓住那個傢伙》
悲慘的誘拐兒童案,拜韓國變態比較多所賜,韓國片里這類劇情不少,但是此劇勝在劇情有點逆天,對於大多數所謂高智商電影都能「猜到結局」的我這次也「陰溝翻船」,也是帶著深深的絕望感,上乘之作。


復仇三部曲《復仇》 《老男孩》《親切的金子》
好東西都是用來壓軸的。
我一直認為好片子不用多點評,導演意圖擺在那裡,觀眾認同見仁見智。
關於復仇三部曲的主題,大家可以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我只能說朴贊郁作為一個非科班出生的導演,他的鏡頭語言,畫面構圖,都是世界級的。
可惜大多數電影科班教材,都沒把他放在足夠的高度。

第四類 喜劇
《開心鬼上身》
車太賢的力作,我沒有推薦讓他大紅大紫的《我的野蠻女友》,是因為這部喜劇遠遠比《野蠻》更加有意思,笑點多,淚點也多,我一直認為喜劇的最高境界是笑著流淚,周星馳之後,亞洲電影的喜劇大旗就給韓國人扛走了。


《sunny》(又叫《陽光姐妹淘》)
如果我沒有記錯,豆瓣上很長一段時間,韓國電影評分No.1不是生死諜變,不是醉畫仙,而是這部《陽光姐妹淘》,要知道,豆瓣上的那幫小清新最不願意打高分的就是喜劇題材。但是sunny就是拿到了8.8的高分,(我有點為只拿到8.7的七宗罪不值了),豆瓣不說明問題,但是能代表一群受眾,sunny的成功,就在於把一個簡單的故事拍好了,這就是韓國導演一直最擅長做的事情,不端著不拿著,簡簡單單給你說一個有關青春和年華的輕喜劇。那時候,《那些年》還沒上映,《致青春》還不知道在哪裡,青春的懷舊潮,從sunny開始。

寫在最後的話:
韓國影視行業,是一個很大的專業命題,我的回答遠遠算不上專業,
本文的目標受眾是知乎上非影視專業人士。
如果你和我一樣是從業人士或者本來就就是絕對發燒友,那這篇文章並不適合你,
我的初衷是給大家普及一些兼顧可看性和內涵性的電影。
所以我沒有選擇韓國電影教父林權澤的作品
也沒有選擇在韓國電影史上有著轉折點意義的《生死諜變》(這部諜戰片現在看起來情節已經非常俗套)
更沒有選擇掀起亞洲韓流的《我的野蠻女友》(我相信大多數人都看過,而且也沒覺得此片有什麼營養)

韓國的影視的優秀,在於他們在追求可看性最大化的時候,保留一定的藝術追求或者審美底線。
看韓國電影不可恥,看韓劇也不可恥,
用不著說到韓劇就搖頭高喊腦殘來證明自己高端。
看電影和看電視劇,歸根芥蒂應該成為一種樂趣,不要像我一樣,每次看片兒情不自禁地數鏡頭。


經常在看完一部韓國電影後,發出這樣的感嘆:


我X!牛逼了!膩害了!

這題材要放在中國,絕壁拍不出啊!


最近戛納口碑爆棚的兩部韓國片《哭聲》和《小姐》,再次將這種聲音推到頂點。


《哭聲》的怪力亂神,將各種類型片元素融入到一個鄉村恐怖故事裡,創意和想像登峰造極,反轉和顛覆令人瞠目。《追擊者》《黃海》導演羅宏鎮終於在今年拿出了自己巔峰作品。這部豆瓣8.7高分的韓國新片,已提前鎖定2016韓影最佳。

小姐》的黑暗尺度,基於BBC原著改編的故事,在朴贊郁手下,變得流光溢彩、情慾並露。大膽的女同床戲堪比《卡羅爾》,三段敘事在第二段集中爆發,性衝突和劇情反轉再反轉,執導過「復仇三部曲(《我要復仇》《老男孩》《親切的金子》)」的朴贊郁將他擅長的變態美學發揮到淋漓盡致。



可惜國內觀眾目前無緣觀看到以上兩部影片,最快能看到也要2個月之後。但是韓國能拍敢拍的電影多了去……

今天,不散小隊就給大家整理了一份最詳細的韓國敢拍題材電影大全,中國(這裡暫指大陸範疇)至少目前拍不出或者不敢拍,政治的、犯罪的、社會的、歷史的、情色的,甚至古裝同志的……我們挑選了10部(其實有20部)最具代表影片,一次看個夠!

一、政治題材中國也拍過不少政治題材,只是關於民主方面的少之又少。關於那事,婁公子拍出來卻不見天日,至今在豆瓣沒有條目。

《辯護人》基於韓國第16任總統盧武鉉1980年代的經歷改編,大背景為韓國的光州事件(事件背景請自行百度),講述了由宋康昊扮演的律師為民主辯護的故事。如果有一天中國也能拍出這樣一部作品,那麼已經是民主了。


《華麗的假期》同樣基於光州事件改編,有興趣的可以找來看看,這裡不多介紹了,你懂的。


《恐怖直播》電影講述了恐怖分子以炸樓為威脅、要求政府道歉的一次連線直播的故事。《致命呼叫》開篇,《狙擊電話亭》過程,《搏擊俱樂部》結尾。這個連美國都不曾敢拍的題材,韓國立馬當先拍出來了。縱然有很多漏洞,但實在屌爆!就像豆瓣網友說的:「在天朝,不知道有多少人想按下那個按鈕。

同樣抨擊性質的,推薦另外一部

同樣抨擊性質的,推薦另外一部《流感》,通過小入口抨擊大政治的硬作,後半段上升到政治高度的尺度令人佩服!僅僅是個流感,電影把它的傳播過程、速度、恐懼感拍的酣暢淋漓,小細節大場面全部到位,最後借政府的正確決策完成前面的諷刺和隱喻,恰到好處。一部不亞於好萊塢製作的災難片,韓國果然敢拍、會拍、能拍。


韓國拍的兩韓題材《北逃》,講述南北韓的故事,苦難稱得上是朝鮮版《活著》。在與我們隔江相鄰的北韓,有著怎樣一個國度?這個題材想拍的不扎眼都難

二、犯罪題材  真實罪案改編,我們也有《解救吾先生》等,但中國不可能警察是壞人或大面積是,歌頌居多。韓國更多揭露社會或機關黑暗面

《殺人回憶》根據一起真實的連環殺人命案改編,至今仍是遺留多年的懸案,影片拍出了那種抓不到、還被調戲的無力感。電影沒有僅僅停留於此,因為比尋找真相更詫異詭異的是,真相突然沒了……這部片讓人記住一個名字——奉俊昊。美國有類似的懸而未決命案改編作品《十二宮》,2007年出自大衛·芬奇,而韓國《殺人回憶》在2003就拍了出來,更犀利也更絕望。同類題材拍的好的,中國至今沒有!(去年First影展有一部《黑除有什麼》風格挺像,但內容和力度還是差太多)



還是在韓國,另一部同題材的影片不得不提,也就是本文開篇提到的《哭聲》導演羅宏鎮的長片處女作——《追擊者》。眼睜睜看兇手逍遙法外,情節令人窒息。現實面前,人有多無助。即便跟《殺人回憶》太像,我們還是佩服韓國能拍出這麼多牛逼的佳作。

《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講的是一座小島上女性在父權男權壓制下激發的暴力反抗殺戮。小島上地區落後,男性比較少,共妻現象已成平常,甚至父親連女兒都要侵犯,最後忍無可忍殺戮爆發……影片前一半還是田園生活,但畫風一直在變,從姐妹戀、到家暴、到冷漠人情、再到大決殺,預期的懸疑、暴力情節粉墨登場,緊張犀利,後半程完全合不攏嘴,韓國人真敢拍真會拍。人的一生,終究就如那個懸浮的島,深扎于海,心卻無法安定。最後那個類似《少年派》的「煉獄島」鏡頭,看完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三、社會題材  中國也有《盲井》《盲山》,但是太少或收斂太多。而像《親愛的》《失孤》這種多從家庭親情角度出發,削弱了反思力度。

《熔爐》《素媛》,根據真實事件改編、影響力巨大的性侵女童題材,在國內尚未出現。近兩年,性侵女童案在國內媒體、網路廣受關注,相關影視作品也許可能大概會在未來走入視野。但就像《失孤》與《親愛的》,影片所展現的角度、深度尚保留在家庭層面,沒有觸及更深層次的拐賣兒童的社會根源、背景。所以即便能出現中國的《素媛》,也可能只是保留在我們能想像的深度。也可以參考同樣反映社會黑暗面的《盲井》,因太過現實而被禁,《盲山》因修改為光明結尾而順利通過審查。

《回家的路》講述了一個平凡的韓國主婦在法國奧利機場被誤會藏毒,被囚禁在距離韓國飛行時間長達22個小時才能到達的監獄,以及為了救出妻子而向全世界求助的丈夫之間展開的真實故事。表面上是個「回家」故事,本質里卻是「有家回不了」沒被公開的真相,韓國電影可以跟自己國家對立到底,服!

《黃海》仍然出自《哭聲》《追擊者》導演羅宏鎮,他只拍了3部電影,卻部部都是中國拍不出來的題材,不得不跪。電影講述了一名為了逃債而偷渡到韓國的男子為了尋妻、被迫殺人的故事。偷渡、人間蒸發的妻子、買兇殺人…每一個情節都敏感到炙手可熱。追擊與逃亡,背後有多少無奈抉擇。

另一部類似題材影片《共謀者》,則將鏡頭對準了人體器官走私販賣組織,講述了在中韓之間往返的遊船之上,以無辜遊客作為臟器獲取對象的黑暗故事。豆瓣網友惡搞該片又名——《削腎客的救贖》,其實就是最貼切的描述。


另一部類似題材影片《共謀者》,則將鏡頭對準了人體器官走私販賣組織,講述了在中韓之間往返的遊船之上,以無辜遊客作為臟器獲取對象的黑暗故事。豆瓣網友惡搞該片又名——《削腎客的救贖》,其實就是最貼切的描述。


四、歷史題材那些本該我們拍的電影素材,韓國人卻先拍了出來。縱然我們也有《金陵十三釵》,但關於歷史的講述,還有太多沒能拍出來。

《許三觀》根據余華的小說《許三觀賣血記》改編,原著以中國1958年前後大鍊鋼鐵、三年自然災害和大饑荒為背景。韓國在2015年拍出來並上映,雖然少了中國這個大的歷史背景做支撐,拍出來的效果有些折扣,但作為一部改編自中國小說、而中國人沒拍或者說不敢拍的作品,韓國已經更往前走了很多。

《鬼鄉》是今年熱議的一部「改變國家命運」的影片,沉重的歷史慰安婦題材,社會意義可能更大於電影意義。影片質量備受爭議,但是,拍出來,就成功了一步。

五、情色題材最後這兩個題材相比之前的沉重,看起來像是搞笑的。但是你真正能數出來大陸情色電影有多少?除了先禁後放的《大鴻米店》。

相比《美國派》,這部

相比《美國派》,這部《色即是空》更東方。2002上映時,還是少數的性喜劇作品,讓中國學生觀眾喜大普奔。而這樣赤裸裸的作品要在中國問世,起碼還要等兩部未刪減版《色戒》過審。可能嗎?


另一部韓國同題材當代影片《美人》,又名《韓國情人》,一部有情節的A片。看完羞答答。


《醜聞:朝鮮男女相悅之事》韓國古裝情色題材,一部「挑情寶鑒」,這在你國比較罕見。


六、古裝同志題材內地同志影片其實有不少如《藍宇》《春風沉醉的夜晚》《霸王別姬》等。近年也陸續有作品如《再見在也不見》登陸銀幕,我們且把範疇縮小到古裝類。

《王的男人》當年妖嬈的李俊基一出來,簡直「美艷方物」,甚至有女人都自嘆不如。這部講述韓國歷史宮廷同志情的影片,曾在韓國轟動一時。其實在中國古代,也有不少「王的男人」,比如「斷袖之癖」、「龍陽之好」等等,只是名正言順拍成電影長片的,還不曾見。
同題材的《霜花店》,這個尺度就略大了,不敢想……


希望在中國也能早日拍出這樣的作品。(奢望……

· THE END ·

歡迎關注不散微信公眾號busan-movie

不散團隊的成員是豆瓣電影影志叔,他的五個影迷好朋友,還有他的寵物狗小毛。不散因為電影相識,因為有你更精彩。


「之前是手機打字,相對簡單粗暴。後來做了修改。」

韓劇沒看過沒發言權。

韓國電影和中國電影相比,在技術和藝術兩個層面上都領先不止十年的差距。

技術上,韓國電影應該是亞洲電影範疇內最接近好萊塢標準的——注意,這裡的「好萊塢標準」是指商業類型片以及具體製作水準。
所謂的技術,包括編劇技巧、視覺、聲音、特效、剪輯、製片流程,等等。雖然中國電影在最近幾年奮起直追,但之前欠的賬實在太多,短期內很難填完之前的虧空。
技術環節的完善,不是靠錢多就能解決的。最重要的還是人本身。中國電影在這方面虧欠的實在太多,而人才的培養又是需要時間和實踐的。這一點,如果中國電影還按照目前的這種市場趨勢繼續涸澤而漁的話,韓國電影會把中國電影甩的更遠。

韓國電影的整體技術進步,不僅僅是因為起步早,而且他們基於本土市場製造了大量需求。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如果我們把電影看成是一種製造業,它是需要多個高度專業化和細分化的子系統才能完成最後的高質量成品。這種細分化和專業化環節,必須要給本土市場足夠的市場空間和需求,才能培養出足夠多的本土化專業公司。

因為韓國電影在這方面給本土電影提供了大量的應用和嘗試,所以韓國電影有機會基於本土市場的需求建立了屬於他們自己的技術體系和標準,並最終完成了標準體系的建立。這種技術標準體系再反饋回產業,就呈現出韓國電影在整體製作技術水準上可以說是亞洲一流。

藝術上,韓國電影在題材方面的解放,導致了他們的電影能夠有機會探索類型化敘事和本土文化的結合。從目前的韓國電影整體水準而言,他們基本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本土化敘事策略,以「漢江怪物」為代表,韓國電影做到了國際化的類型片模式內打通本土觀眾的內心情感。這一點,中國電影在未來十年內我都持悲觀態度。


電影,尤其是高成本的商業類型片,是對一個國家的主流文化和流行文化做微妙平衡的巨大商業考驗。中國電影本身就從小營養不良,長大了還缺乏造血機制,短期內很難有質的突破。


作為一個中國觀眾,我覺得最大的差別就是韓國這個彈丸小地卻拍出了他們的大格局,而我們國家在大半個世紀里發生了驚天動地的變化,體制、人文、道德、利益都在不斷衝突交融,標誌性事件時有發生,這樣一個大時代,我們卻只能坐在電影院里看《小時代》,不該悲哀么?


我就負責告訴你看哪些電影能知道差距在哪吧。

答案很長,覺得寫的湊合的知友請給我點贊。

========================多圖預警==============================

10年之前對韓國電影的印象就是野蠻女友、色即是空。10年之後,韓國人真的是在各種類型片都有佳作,分別如下:

.動作片

1.《大叔》 2010


劇情很簡單,就是萌妹子被罪惡集團綁架,昔日特工孤膽營救。動作場面乾淨利落,打擊感強勁,元彬耍的一手好酷,裡面的小姑娘演的也很走心,總之,這是一部酷炫的動作片。

2.《柏林》 2013


我承認剛開始下載該片是為了看全智賢的大長腿,結果這是一部畫麵灰暗而緊張刺激的動作片,講述了南北棒子特工在德國戰翻天的故事。海報上第一個演員叫河正宇,他演狠角色就跟吃飯似的,第二個不認識,第三個好像叫柳承范演過韓版《嫌疑人X》,這個大叔演技很棒但長相硬傷,第四個全智賢是大家的小蘋果,怎麼愛她都不嫌多

3.《公司職員》 2012


看海報就知道是蘇志燮的個人表演秀,帥哥到處殺殺殺,你問劇情是什麼?我真不想起來了,唯一的印象就是從頭殺到尾,血漿四濺,真的是一部只有動作的電影。

4.《黃海》 2010


故事講述兩個朝鮮族同胞去韓國當殺手,最後雙雙撲街的故事。這部電影看過的人比較多,我就不多說了。只提一點,海報上河正宇和金允石倆貨特么是面癱殺人狂演技派的么,只要他倆出現在電腦屏幕上,我就知道有人要被砍死了。

5.《最終兵器:弓》 2011


日本人會拍劍戟片,韓國人會拍弓弩片。故事背景是明朝末年大清胖揍朝鮮的時候,彼時滿族人搶了男主角剛當新娘的妹妹,男主怒操祖傳寶弓狂射滿族大將(男主的祖傳寶弓上寫了八個漢子:前推泰山,發如虎尾。我查了下是出於韓國弓道的「九戒八法」,這種細節很贊,但我要強調泰山是中國的,哈哈)。看了這部電影,我終於明白,為啥棒子在奧運會弓箭項目上那麼霸道了,人家是真心熱愛這個項目。反正就是從頭到尾各種酷炫的射來射去,酣暢淋漓。對電影中射箭感興趣的請參考汗青:《最終兵器:弓》——電影和無關電影的那些事兒。

目前韓國人拍動作片已經是輕車熟路,完全不遜於香港和好萊塢,並且擁有自身的鮮明風格:乾淨利落(已經拋棄了港式功夫片一些不實用的武功套路,更像是搏擊,但也不似《導火線》、《殺破狼》那麼眼花繚亂,更多的是一種殘忍感),偶爾還能挖掘出弓弩片這種小眾類型,還真是雞肉味嘎嘣脆(當然,這部片子在韓國火爆的原因可能還有背景中丙子胡亂被我大清胖揍的傷痛回憶…….)。中國的動作片未來想做到更好,可能真的應該更多的挖掘武術背後的意義,這方面,《一代宗師》是個好的典型。順帶推薦兩部國產動作片:《劍雨》、《武俠》,劍雨的故事尼瑪完全一種黃金時代港片的節奏,劍戟格鬥酷炫,整容設定也很有意思,可是尼瑪為啥就沒人喜歡啊!!!《武俠》絕對有種上升到絲絲禪意的節奏,「一人犯錯,眾生皆罪」的思想很有意思,但就是沒人喜歡啊!!!

二.犯罪片(我區分犯罪片動作片的標準就是,主角中是否有警方)

1.《新世界》 2012


說來這部電影的設定相當逗比——兩個中國屌絲在韓國逆襲當黑幫老大的故事。兩個男主在影片中都設定為韓國麗水的華僑後代(華僑是黑社會?尼瑪,黑我天朝!後來我去查了下,韓國的麗水市確實有大批華僑,當年跟著袁世凱去朝鮮做生意的…….)。據說這部電影是導演向無間道致敬的作品,但我真沒發現致敬在哪。總之,兩個中國屌絲在韓國黑幫的爭權奪利中經歷了驚心動魄的事情,各種殺伐,各種殘忍,各種嚇尿。全片的亮點是一大幫黑道兄弟在中餐館說中文,被黃政民的口音逗樂了。

2.《監視者們》 2013


本片翻拍自香港電影《跟蹤》,導演對任達華是真愛,還讓他在結尾客串了一把。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韓國人對犯罪片的強大掌控力,短、平、快,真是一分鐘都不浪費,全片到尾沒有一分鐘齣戲,就是緊張刺激,分分鐘擔心漂亮妹子韓孝珠被冷血殺手鄭雨盛幹掉(我當然知道妹子有主角光環,但韓國人經常把主角幹掉好吧?!)。

3.《恐怖直播》 2013


面癱大叔河正宇又來啦!這次他演的是電視新聞主持人(算了算,他還演過變態殺人魔、朝鮮族殺手、北朝鮮特工、黑幫大哥、小說作家…….戲路夠寬的啊,聽說他最近又買了中國小說的版權,要拍《許三觀賣血記》,真能折騰。)故事背景就是被社會傷透了心的屌絲炸掉半個首爾…..

4.《盜賊聯盟》2012


沒錯,我最開始下載還是因為想看全智賢的大長腿,而且這次看到了。迄今最好的中韓合拍片(一股小米的氣息撲面而來)。這片大家都看過,反正就是好玩唄,金允石還是一如既往的面癱,任達華、李心潔演技不輸棒子,彼時金秀賢還只能在電影里演配角,全智賢么么噠。

5.《素媛》 2013


哎……強姦幼女這種題材真的是……傷心。本片講述萌蘿莉上學途中遭到強姦並落下終身殘疾後如何走出陰霾的故事。總之吧,懷著對罪犯的憤恨和對孩子的同情,壓抑著看完了這部優秀的犯罪/劇情片,玻璃心的知友就不要去下載了。

6.《熔爐》 2011


這部片相信很多人都看過了,還是針對兒童的犯罪題材。哎,除了傷心還是傷心。看完之後還會默默祈禱所有對孩子犯罪的人都能早點被車撞死。

三.驚悚片(我不敢看恐怖片,所以只說驚悚片,這個類型韓國人特別擅長)

1.《捉迷藏》 2013年(盯著海報看幾秒鐘先)


當時看這部電影真是有點膽顫啊,空蕩蕩的破舊灰暗的小區,沒有音樂伴奏的兒童清唱,突然閃過的黑影…….故事背景就是強迫症大叔無意撞破連環兇殺案,大叔依然是面癱演技,不過演的挺好,我完全感受到他壓抑的痛苦。據說是翻拍了美國原版,沒有名角,沒有特效,甚至連拍攝地點都是破舊的老式小區…完全就是靠影片本身的品質拿到了韓國當年的票房冠軍。

2.《鄰居》2012

突然有一天,你發現你家樓下的人是變態殺手,你怎麼破?這就是故事背景。這是一部分分鐘擔心萌蘿莉被變態殺人狂幹掉的電影,小蘿莉是《大叔》里那位。(看韓國電影最大的痛苦在於他們演員真的好少啊,經常各種串門,不過中國電影好像也是這樣。)

3.《委託人》2011

面癱大叔河正宇又來啦,哈哈。這次他演的是殺害自己妻子的變態,主角各種抽絲剝繭,最終揭穿了他面具下的兇殘嘴臉。(韓國人特別擅長拍這種,先埋好坑,然後等到最後幾分鐘給你一個猜到或沒猜到的結局的電影。)

4.《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 2010


這部電影真是怒點32個贊。孤懸海中的小島上,法律和制度無法觸及的角落裡,女性忍受慘無人道的侮辱,被迫在現實前一再妥協而無法逃離吃人島,然而當唯一的寄託——孩子意外死去後,女人將會變成世界上最殘忍的動物!!!兇殺場面的血腥,不再讓你感到殘忍,而是為女主角的反抗而感到興奮,這裡真的要給女演員徐英姬點贊。

四.喜劇片(棒子是逗比民族,所以喜劇片也是他們的看家本領)

1.《奇怪的她》 2014

返老還童是老梗兒,但是誰說老梗就不能拍出有意思的電影了?!韓國人辦到了。一個受家人嫌棄的老奶奶,在自殺未遂後神奇的返老還童,加入了孫子的樂隊,參加韓國好聲音,成為了受人的歌手,你要是以為這是部勵志片,那就錯了。韓國人在家裡最重視啥,傳統家庭倫理啊,所以這部電影的結尾,奶奶為了子孫又放棄了青春的容顏。想來,為子孫而活也是中國媽媽的心吧。電影高潮的對白:

兒子:快走吧,不要再吃別人丟掉的東西,不要再吃發了腥味的海鮮。不要為了孩子,像奴隸一樣生活。不要找短命的丈夫,不要生像我這樣不孝的兒子。求你,快走吧……」

即將返童還老的奶奶:即使還有來生,我也會一成不變,就這麼活著。再苦再累,也不想改變,就這麼活著。那樣,我才是你媽媽,你是我孩子。

猜到了車禍這種萬年韓劇三寶,猜到了兒子最終認出母親的情節,卻依然在此刻眼角划過熱翔。棒子的本事就在於他們真的掌握了如何把素材完整的搞出一部具有電影素質的電影。及時你知道他們馬上就要騙你的眼淚,卻依然在內心深處被他們打動,因為影像和對白的運用是誠懇而樸實的。

該片兩大亮點,女主是第一,音樂是第二。你能想像一個前年還在演初中生的小妹妹,今年已經可以演70歲的老奶奶了么,雖然有些地方處理起來還是有表演痕迹,但是那種碎嘴老奶奶的氣息真是撲面而來。百度了下,小姑娘叫沈恩京,今年已經憑藉這部電影拿下韓國本土的影后。哥就大膽預測了,不要過10年,她一定能拿個國際影后,這起點,這實力,妥妥的。

由於女主返老還童後參加韓國好聲音去了,所以該片附贈好聽的歌若干首。尤其是在歌曲中穿插女主年輕時的回憶,既解釋了之前留下的疑問又推動了劇情的發展,點個贊。做個好雷鋒,下載地址在這奇怪的她 O.S.T_免費高速下載。

2.《計劃男》 2014

強迫症潔癖男與音樂女屌絲組團參加韓國好聲音的故事。(怎麼又是韓國好聲音?因為只要是音樂節目我全部統稱好聲音)。潔癖男是個永遠要生活在計劃中的人,強迫性的要求自己活在每一個所謂正確的選項中,巧合之下,認識了邋遢粗糙的音樂女漢子,被脅迫參加了韓國好聲音。你以為這是勵志片嗎,那就錯了。電影的高潮出現在交代潔癖男悲慘童年的地方。雖然知道這地方又是在騙觀眾眼淚,可是我和一起觀影的女朋友又是眼角划過熱翔。因為男主鄭在勇真的是哭的連鼻涕都出來了…….這種哭法,我相信他一定是感受到了男主人翁的痛苦,而我也完全感受到他的悲傷了…所以…

由於又參加了韓國好聲音,所以就又附贈了幾首好玩的歌,但是歌的製作水平還是不如《奇怪的她》那幾首,再做下好雷鋒,下載地址計劃男OST免費高速下載。

12兩部再加上以前的《超速緋聞》,知友們應該也發現了,韓國人大有要超過印度人的野心啊!尼瑪,看個電影還送你幾首歌,不得不承認棒子能歌善舞。


3.《金氏漂流記》 2009

不要被這種矬爆的海報騙了,這部電影是少數內容比海報強的。你以為只有湯姆漢克斯能演孤島生存的電影嗎?棒子也能!鄭在泳大叔又出現了,這次演一個流落到江中孤島的LOSER,電影就講述,社交恐懼症美女如何發現孤島上LOSER,並取得聯繫,最終兩人獲得精神上重生的故事。整個電影基本從頭到尾基本就只有這倆貨出境,棒子能在成本有限的情況下弄出這種劇本,服不?

3.《七號房的禮物》 2013

號稱去年的票房眼淚核彈。你沒看錯,《最終兵器:弓》里演滿族大將的柳承龍這次演了個腦殘,劇情其實屬於那種從口腔就能看到肛門的類型,但是重點不在這裡,重點是萌蘿莉和腦殘父親的表演,真的讓你感受到父女之間的骨肉之愛。所以,明知道最終會是父女天人永隔的結局,卻仍然眼角划過熱翔。韓國哪來那麼多可愛蘿莉演員啊?關鍵吧,這些除了賣萌還真的挺會演。

4.《南方大作戰》2013

這是一部講述韓國釘子戶如何將拆遷隊戰翻至渣的影片。面癱大叔金允石這次終於不殺人了……

5.《陽光姐妹淘》 2011

這部電影應該很多人看過了,單獨挑出來,只是想告訴大家,韓國今年的影后三年前還在演初中生呢,同樣是講述女孩間撕逼大戰的片子,為毛人家的片子站的角度更高呢、價值觀就更健康呢?雖然算不上是多好的電影,但是香港導演翻拍了這部電影,客觀上證明這部電影品質還是不錯的。

喜劇片應該是目前韓國人最擅長的類型片,各種有意思的劇本。搜了下中國這兩年的喜劇,能達到及格以上水準的:似乎只有《讓子彈飛》、《人在囧途》、《泰囧》、《廚子戲子痞子》。

五.災難片(你以為棒子只能拍小成本電影?NoNoNo!)

遠的《漢江怪物》我就不說了,說說最近兩年的吧。


1.《流感》 2013

韓國人照葫蘆畫瓢,把2011年的美國電影《傳染病》秒成渣。傳染病災難片套路都差不多,病源從欠發達國家傳到發達國家,各種死人,各種把主角嚇尿,然後再從一些配角身上談談人性之類。關鍵還在於人棒子把老梗玩活了,特效做的萬人坑真的是各種嚇尿,小蘿莉的出色表演(我擦,哪來這麼多蘿莉啊),帥哥加美女的主角,群眾演員夠多(據說找了個小城,全體居民出演)。總之,這部電影挺好看的。結尾地方韓國總統怒斥美國武官的橋段,把哥逗樂了,現實中不敢說的,放到電影里涮一把。總之,這是一部接近好萊塢水準的大片,看來韓國人拍電影也不差錢。

2.《摩天大樓》2012

劇情沒啥新意,還是骨肉分離,人性善惡之類。亮點在特效,雖然還是有點塑料感的,但是離好萊塢的差距已經很小很小了,大概還有兩個中國特效水平的距離吧。

3.《鐵線蟲入侵》2012

看看,韓國人2012年,一年拍兩部災難片。雖然兩部水準也就湊合,但是顯然他們收穫了經驗,在2013年就搞出了《流感》,這酸爽,服?

六.科幻片(我真覺得韓國人有超越好萊塢的野心,但是市場短板讓他們永遠也做不到)

怎樣證明電影工業的成熟?科幻片啊!!!你想想,你看過的科幻片是不是基本都來自美國?韓國人居然開始試水科幻片了……..

1.《雪國列車》 2014


這部電影是在電影院看的,最起碼我看完覺得值回票價了(最近兩年的國產電影基本上都是帶著失望走齣電影院的,55555,騙子導演你還我錢!!!)。韓國人用實力證明他們完全能夠拍出一部具有高完成度的國際大作。

2.11時》2013


會哭大叔鄭在泳這次演了一回急於時光穿梭挽救愛妻的科學家。電影的科幻概念類基於時光穿梭的外祖母悖論,科幻劇情只能算是及格之作,沒什麼酷炫的概念,亮點還是特效和表演。鄭在泳這大叔絕對不是面癱流,很多人都說幾個面癱流影帝河正宇、金允石是高手,但在我看來,鄭在泳的角色跨度顯然比他們大多了,但依然能靈活駕馭,尤其是在《計劃男》里哭到鼻涕橫流,我真心佩服(私以為哭戲是大多數男演員的短板,只有真正進入角色的男演員才能拍好哭戲)。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心中嘆息,我大天朝有《三體》這麼好的素材,卻拍不出科幻片,當然,估計拍了換回的也是票房慘敗。

七.古裝片(我喜歡看韓國古裝片,很簡單,就是因為他們漂亮的古裝,反正我也不懂他們的歷史)

韓國人拍古裝片的思路跟國內差不多,就是基於史實,湊一些劇情塞到各個節點,把事情說圓了。但人家的強處是細節的把握,既然是古裝,那細節必須是講究的,好看的服裝,書本上的漢字特寫(雖然他們已經不認識漢字了),總之,讓你感覺古代就是這樣的。

1.《逆鱗》2014


雖然劇情有點扯,但是最後的殺陣,元彬(經知友指正,此處應為玄彬,失誤,我一直以為是一個人)扮演的正祖大王持弓嗖嗖嗖幹掉刺客的橋段,真是酷斃了。此外,裡面還穿插了一些誦讀傳統經典的片段,韓國人嘰里咕嚕的說著中國先賢的智慧結晶: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化。唯天下至誠為能化。雖然我猜他們也不知道啥意思,但是這種橋段就是能讓你感覺「古代就是這樣的」。P.S.鄭在泳又在這部片子里演了一個「打死我也不說」的太監,這戲路......香港的某些影帝們,反正不是警察就是悍匪。

2.《觀相》2013


還是服裝。怎樣才能拍出好的古裝片?首先,你得有好看合理的古裝。劇情也是比較扯,反正胡亂扯扯,只要最後符合史實就行了。重要的是眾多細節讓觀眾相信,故事是發生在古代的,而且歷史上可能真的有這樣的事發生。

3.《光海君》 2013


服裝,還是服裝。最大的槽點是結尾部分,光海君反問大臣,為什麼要向明朝進貢,我心中一萬個不爽,編劇你個臭不要臉的,你們拿點破高麗參來進貢,我大明賞你們的卻都是真金白銀,尼瑪有史料記載,最多一年你們進貢了三十多次好吧,要是沒錢賺,你們這幫白眼狼會三天兩頭往北京跑?萬曆朝鮮之役我大明天兵自帶乾糧去幫你們打仗的時候,你怎麼就不BB了?

關於國內古裝,我只想提一下某年我在電影院看到的奇葩《鴻門宴》,如下:


來來來,服裝和造型老師,你們過來下,我保證不打死你們。

綜上,韓國人拍電影一如他們的外號,越來越棒了。他們的電影工業強處是創作,短板是市場,但是我們也看到,他們在利用好萊塢模式打開市場。當我們還在爭論《小時代》和《後悔無期》哪個更好時,韓國電影已經在過去兩三年里突然爆發,甚至拍出好萊塢級別的大片,恐怕是值得中國電影人以及我們普通觀眾深思的。一部分電影觀眾比如我,經常抱怨國產片的品質太差,向那些拍出爛片的導演作鄙視狀。但反過來想想,有什麼樣的觀眾就會有什麼樣的劇本和電影。市場是雙向調節的,如果中國電影觀眾足夠成熟的話,自然也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爛片了。

以前總覺得,棒子各種歷史胡吹,各種文化遺產炒作,很煩他們。但是這兩年看了很多韓國電影,讓我覺得,這個民族還是很可愛的。某個歷史老師說過,一個國家到底是讓人覺得可怕好呢,還是讓人覺得可愛好呢?具體可怕好還是可愛好,我也不知道。但是韓國人已經用他們的電影,改變了我對他們的一些負面看法,所以說,文化作為軟武器,還是很有效果的。

P.S.最後推薦一部比較老的韓國電影《醉畫仙》,將故事安排在歷史洪流中,用個人命運的多舛與曲折,間接地反映日本殖民時代背景下民族和國家的悲哀。片中的某些情節,似乎也是甲午海戰我們敗給日本的一些側寫吧。

希望,未來我們也能有大量好看的電影。

感謝所有看到這裡的知友,么么噠,看在我這麼努力的份上,請點個贊吧。


=================14年8月28日 更新======================

這個答案靜悄悄的躺了一個月,今天突然贊過了五百,把我嚇壞了。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互聯網的神奇。


我仔細的看了答案有些呼聲很高的電影,我給弄漏了。 所以今天再跟新一兩部吧。


《辯護人》 2013年

韓國人膽子比較肥,直接拍了反映上世紀韓國民*主運動中的真實故事。宋大臉的原型據說就是前幾年自殺的總統盧武鉉。

韓國人膽子比較肥,直接拍了反映上世紀韓國民*主運動中的真實故事。宋大臉的原型據說就是前幾年自殺的總統盧武鉉。電影講述了一個為屌絲代言的律師如何為了公 平 正 義而挑戰 權 力機 器的故事。看完這部電影,我有深深的感受,棒子到底是有多喜歡湯泡飯啊,吸吸溜溜,吃的賊香,連海報都在吃那玩意。有個問題一直困惑我,他們為什麼愛用勺子吃飯,為啥中國人日本人都是直接端著碗扒拉,誰給解答一下?


《走到盡頭》 2014年

這部電影在評論中呼聲比較高,看來最近大家都看了,怎麼樣,都被緊張到不想上廁所了吧。男主不知道叫啥,是個警察,莫名其妙的捲入了一起壞警察殺人案,從撞到屍體後的躲藏,到移屍裝棺,再到後來和壞警察的對決,分分秒秒都極其驚悚。就是最後的結局有點狗血,壞警察就是陰魂不散。。。。。總之,節奏的掌控是最大的特色,尤其是在觀眾跟著男主,在移屍裝棺和幹掉壞警察之後,緩緩放鬆時突然就來了刺激劇情。。。


一方面是金大中在任時期廢除了電影審查制度,完全釋放了韓國電影的創造力,另一方面則是放寬了對國外電影的進口配額,讓韓國電影與好萊塢電影儘可能的公平競爭,經過幾輪正向淘汰,韓國的產業進步突飛猛進。


搬一下課上電影史老師的說法。

先回答:真的。千真萬確。

以下是前因後果:
90年代以前韓國電影其實環境質量和中國差不多,甚至說是不如也不過分,那時候韓國的電影審查嚴厲禁止色情、暴力和政治題材。(跟廣電總局一個套路)

然而現在大家提到韓國電影的代表作時,無論是<老男孩>、<太極旗飄揚>、<朋友>還是大名鼎鼎的金基德的一票電影,關鍵字都逃不開色情暴力政治之類敏感話題。有沒有多少說明一點問題?

大家都知道朝鮮的金正恩,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韓國前總統金大中,他在1998年廢除了韓國的電影審查制度,採用西方的分級制度,這之後,金基德那些重口片子才有可能出現。事實上,現在大家口中的"韓國電影"才真正出現。

插一個故事,電影<再見,列寧>里柏林牆拆除後,東德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跑去西德的音像商店買毛片。韓國的電影審查廢除後,出現了很多放到全球看都觸目驚心的暴力色情電影,其中不乏糟粕(喜歡獵奇電影的民那可以百度之,韓國人的變態跟日本不是一個路子但是個人感覺更加壓抑看了人更難受一點)但是也正是由於解禁,那些優秀的人才、作品才得以大浪淘沙般一一出現。這時候,就到了題主說的"看看人家韓國"的階段,總的來講,這種反超出現在90年代以後,至今也不過20幾年,所以不乏有人一時並未理解"棒子電影哪有很好"這件事。但是像奉俊昊、李滄東、金基德在各大電影節的地位,顯然是超過國內張藝謀之類的,和昆丁大概不相上下,發現自己犯了個錯誤,文藝片和商業電影不常放在一起比較,這裡是一個類比。

至於差多少,說20年也行,50年也行,十幾個金熊金獅金棕櫚也行,這個怎麼說呢,打個比方,如果一個觀影水平中庸,對中韓兩國態度中立的人,面前擺了兩部在中韓各自水準在中間值的片子,價錢一樣的話是肯定看韓國片,中國的電影打兩個對摺那人可能僥倖覺得花錢圖個樂唄去看便宜的那部。
從電影業來講,就是差一個分級制度和建立在分級制度下的完整的工業體系。且不說中國多久能實現電影分級,光是這個體系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建成的。


然後韓劇不是很了解,就覺得韓國娛樂業發達到變態,但是這個是另外的領域了,期待別的大神解答。

韓國電影史的部分主要是范小青老師教電影史的時候學來的,還有參考了一些網上的資料,對韓國影史有興趣的民那可以移步http://m.douban.com/group/topic/15732248/?session=07bdd895


他們有改變國家的電影,我們有改變電影的國家。

- 南都周刊


我這樣乾貨滿滿的答案居然點贊數量這麼少,可見知乎回答也是要遵循供求關係和傳播學理論的,早知道我也寫一堆好電影簡介了


本問題之下的幾個回答簡直是不知所云,樓主所問的是韓劇和韓國電影是不是比國產好。要回答這個問題的話就要做出比較過程,可本問題回答者都是先給出結論,再說支持這個結論的各自論據,完全沒有把雙方放在某一個標準下比較,根本不算回答。尤其是排名前幾答案的完全是韓國好電影簡介好嗎,這種答案要有說服力才怪,如果這樣的話,那我也可以列一個斯洛維尼亞好電影簡介,然後指著他們說完爆好萊塢。好了,廢話就說到這裡,開始正式回答。

-------------------------------------------------我是分割線-------------------------------------------------------------------------
首先,我要聲明的是我已經很久沒看過什麼電視劇了,所以對於電視劇不發表看法。
按照目前的看法,電影已經被冠上了大眾藝術名頭。但是,這個詞是有內在矛盾的,因為藝術本身就帶有強烈的精英屬性和小眾意味。原因很簡單,你要裝逼越裝的很厲害,自然就會越和大眾不一樣,藝術在深層次的探索的時候基本都是藝術家自己內心的活動。而你想要裝的很厲害,那除了裝逼天賦和努力裝逼之外還要有環境熏陶,一般而言能有這麼一個環境的人多數都處於精英階層。這樣的一個內在矛盾,表現在外就是電影的商品屬性和藝術屬性二元特徵。而各路電影大師在這個問題上 也很是糾結,要麼遵從於自己內心探索根本不管觀眾,要麼只注意討好和引領觀眾,所以產生了文藝片和商業片的分歧,能做到兩者都平衡的導演全世界都寥寥無幾。

所以,我們在比較的時候,把電影分成兩種類型進行比較。

因為本人喜歡錢,所以就先比較商業片好了。作為商業片,無論吹得天花爛墜,最核心的比較還是票房收入。因為中韓兩國規模不同,所以各自比較本國票房是不合適的。因此,我們將刨掉各自的本國票房來比較海外票房。


我先說明一下為什麼沒有09年的韓國數據,答案很簡單,因為沒找到。我並不懂韓文,看不懂韓國原文網站,所以找到的數據都是翻譯成中文的。但是,我可以告訴 大家的是,絕不會高,因為韓國自2006年起到2010年海外銷售都是負增長,以至於11年開始正增長才可以搜得到2011韓國電影產業結算的信息,當然 了,這也是韓國電影4年多來首次本土片佔優勢有52%,可以拿的出手了。

大家可以看到,無論哪年,中國電影都是壓著韓國電影,即便是最 flop的12年。當然,大家可以說韓國電影始終是在增加,而中國電影卻有起伏。但是,韓國電影海外銷售的增長引擎卻恰恰是中國市場,甚至在14年的時候 中國超過日本成了韓國電影最大海外票倉。這完全得益於中國市場的飛速增長,即便這麼多韓國片在中國沒有一個過億,包括很多宣傳的轟轟烈烈的電影(比如雪國 列車),依然積少成多積善成德使得其海外銷售額增加。這裡面我們要提到都教授他老人家,自從星你火了之後,韓國電影搭了這趟車,向中國的賣的版權多了許多,同時貴了不少。而且,韓國所統計的並不是單純的電影產生的收益,比如海外版權、分賬、周邊等等,還包括了來韓取景和接受電影后期服務代工的錢,也就是說是有水分的。這也是 為什麼14年韓國並沒有像雪國列車這樣的有影響力的片子卻依然保持了一定的增長的緣故。

海外票房的多少也可從北美票房來大致參考,在北美外語片票房排行榜中前一百名中沒有一部韓國片。韓國電影在北美票房歷史最高是《雪國列車》390萬美元,其次《梁鳴海戰》253萬美元和《國際市場》 200萬美元,其他似乎有一個合拍動畫片有點票房,但也不多,具體找不到了,其他全都flop。而中國最近三五年的100名以內的是《一代宗師》659萬美元,其他都是好點的幾十萬上下,差些的幾萬,最低的是陳凱歌的搜索好像才1100美元,雪崩(這裡要吐槽一下一代宗師的英文片名,我完全沒認出來)。

說完了,商業片我們就來說說藝術片領域。

對於藝術片的統一標準評價其實比較困難,因為藝術性這個玩意兒它有很強的主觀性,對於某些人來說可能富春山居圖都是好片,小時代、梔子花開簡直就是親爹,我個人就很喜歡分手大師這樣惡劣型的喜劇。如果我們勉強用一個評判,那隻能是獎項。由於各種各樣的電影節很多,而且都對本國有傾斜,因此我會排除中韓兩國的電影節,只選取三大電影節,而且為了防止別人說我拿老古董壓人,我只選新世紀以後的。並且因為有些人覺得香港台灣不算中國(知乎上頗有這麼一批人),不能拿來貼金,所以我只看大陸。同時,因為獎項很多,統計起來太麻煩,所以只統計幾個重要獎項。你問我為什麼不說奧斯卡,那你得要中韓兩國起碼有一國得過呀。至於不選其他的電影獎項,一方面因為沒幾個韓國電影得獎,寫出來太不好看,另一方面因為數量太多名氣不大我懶得查了。

首先是中國大陸


再是韓國


從上面可以看出,即便極嚴苛的的限制,甚至都刨掉香港,依然是中國電影佔優勢。

那麼問題來了,明明在以上兩個硬指標上面,中國電影都是壓著韓國電影,那為什麼大家會毫無比較過程的得出韓國電影勝過中國電影這個結論呢。甚至這個結論流傳甚廣,我在某些地方都看到過韓國電影至少領先中國20年的說法。

為了查清這個問題,我認真梳理了這個問題的來源,發現它發軔於05年以前業內人士對國內市場不滿意。因為在現在看來狂飆突進的內地電影市場是從07年開始的,而09年中國電影市場才超過了韓國,05年以前的反而是韓國電影市場在突進,中國只有其幾分之一甚至十幾分之一。一個彈丸小國票房遠超中國,當然會讓人心裡不平衡。然而,這個時候的埋怨其實只局限於一小部分圈子內部,並未向大眾擴散。真正開始讓大眾了解到韓國電影實力的是馮小剛的《集結號》,當時馮小剛使用了全套韓國特效和煙火師,這次就有很多人站出來說韓國電影怎麼怎麼樣了。但是,這並沒有形成風潮。真正形成風潮是從11年開始,12、13兩年達到頂峰,因為11年開始韓國本土電影票房超過了外語片,此後兩年逐年遞增,13年時達到頂峰收穫了59%的佔比。與此同時,這幾年正是中國電影最糟糕的一段時期,12年海外銷售跳水不說,還破天荒的本土票房低於好萊塢。你說票房完蛋拿個獎提振一下信心也好呀,但是,這段時間華語片三大獎毫無收穫。兩相一對比之下,自然韓國電影遠超中國的論調鋪天蓋地而來。

如果我們深究一下背後的深層次原因的話,首先就要分析一下整個世界電影市場。

在全球範圍之內,好萊塢攻城略地,各大國的本土電影潰不成軍,能在本土市場上壓過好萊塢的只有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和土耳其等寥寥幾個國家。這幾個國家中,印度是因為國家貧窮,電視機和網路的普及程度不足,因此最廉價的娛樂方式就是電影,觀影人數超多,票房總量不大,再加上其特殊的宗教文化氛圍和國情,大家只喜歡像春晚似的載歌載舞的接地氣電影,所以好萊塢撲成狗,阿凡達只有在印度沒拿到當時的冠軍,被三傻壓住。土耳其是綠教國家中世俗化最好的,但是由於處於綠教老大地位,精神上優越感很高,文化輻射整個綠教世界,很支持本土。日本則是二次元文化超發達,取得高票房的要麼是動畫要麼是動畫改編,因此在其發達的動畫產業的支持下每年都能拿到近7成的票房。但是,日本在八幾年九幾年並未找到這條動畫、動畫衍生道路之前,依然被好萊塢吊打。

通過以上三國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他們三國能壓過好萊塢的關鍵在於培養本國觀眾的口味,使其產生與本國電影契合的獨特審美。這三國兩個是因為宗教,一個是因為特殊文化。而韓國就不太一樣了,既沒有什麼強力的宗教思想,又沒有什麼極其特異性的文化,就給出了一個極有趣的做法。

Artbuster,這是韓國人造的詞,翻譯一下叫做藝術大片。顧名思義就是把藝術性和商業大片結合產生的片子。我在前面提到過,藝術和商業是很難調和的,全球都少有這樣的導演。斯皮爾伯格算一個,李安算一個,卡梅隆和諾蘭只能算一半,因為他們兩的邏輯都是商業片邏輯,但是卡梅隆是引領觀眾不是討好觀眾,諾蘭則擅長給自己批一層高逼格的皮,所以他倆顯得突出。調和藝術和商業是如此的困難,韓國導演何德何能可以批量生產這種藝術大片,這其實是一個忽悠人的偽命題,是用來給人洗腦的。

是的,韓國就是靠就是洗腦走出了自己的路子。實際上,分析一下韓國的高票房片子,大約是這麼幾類。首先是現實題材、政治題材等等,比方說熔爐。這種類型的片子事實上是全民教育片,之所以會取得票房是因為全民關注、感同身受。其次是民族主義題材,比如最近上映的暗殺。這種片子就是韓國的手撕鬼子,之所以會高票房得益於其高昂的民族主義情緒,即便韓國很多並非民族主義題材的電影都會有民族主義內容,以迎合民族主義思潮。還有,就是愛情、喜劇。其他的類型就是以色情啊、恐怖啊等偏門來博票房。走出洗腦新路子的就是前兩類,因為這兩類都基於一個特殊的事實,那便是韓國這個國家是一個僅有五千多萬人口的、人口成分單一的、地理封閉的半島型國家,他們的人民在文化心理層面上是極為相似的,某個現實題材他們很容易的做到全民觸動,某種民族情緒他們可以不斷的培養,通過各種方式的洗腦,讓民眾認準Artbuster。打個比方,把商業電影比做燒餅,藝術電影比做蛋糕。世界上其他的電影人一般是做燒餅的做燒餅,做蛋糕的做蛋糕,能做好一樣就很好了。兩樣都做得不錯那就是大師,能燒餅做得比蛋糕好吃,或者蛋糕做的比燒餅流行那就是斯皮爾伯格和李安,你能燒餅外表做的和蛋糕一樣漂亮那就是諾蘭,老是能做出新型燒餅的就是卡梅隆。而韓國電影就好像是韓國人較喜歡吃櫻桃,於是韓國電影人就想方設法強化這一點並且在燒餅上放了個櫻桃,但他還是燒餅,不是蛋糕。

可是明明我們人口複雜,地大物博,吃葡萄的吃葡萄,吃草莓的吃草莓、吃蛋糕高的吃蛋糕,吃燒餅的吃燒餅,為什麼看起來會有這麼多的櫻桃燒餅愛好者呢。我想無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一、韓流的席捲

電影從來不單純是電影的事情,它跟經濟政治文化息息相關。而韓流從2000年左右進入中國,經過十年的發展,十幾歲受著韓流洗腦長大的小孩現在正處於電影消費主力年齡段,他們也是豆瓣上的裝逼俠們的主力年齡段,對韓國有一定了解和好感度。這一點很重要,伊朗電影也很厲害的,為什麼沒人吹呢,就是因為沒人知道,沒人願意了解。

二、國境線的隔閡

很多韓國電影的吹捧者除了拿藝術性打擊商業片,拿商業性打擊藝術片之外,最多說的是韓國爛片出產率低和韓國電影工業發達這兩點來說,我們先說爛片出產率低這個問題。爛片一般指的是口碑差的片子,很多人就拿著韓國電影豆瓣上的評分都很高來說話,但是爛片出產率的計算方式是爛片數除以總片數,2000年以來韓國電影產出了接近4000部電影,在豆瓣上的不足300部,就憑這麼點數據怎麼得出爛片率低的結論,況且能衝過國境線的電影起碼是產生了一定反響是有一定質量保證的電影,用這個做樣本根本不值得採信,是距離產生美的典型。如果大家想要做一個較真實的樣本,我可以向大家推薦一個渠道。大家可以在矽統上註冊一個號,下載所有韓國三級名錄下的電影進行統計,這個類型由於收集最為廣泛,所以樣本最可靠。經過本人批判性的眼光觀察,即便是也有一定的國境線隔閡,以電影來說大部分都是爛片。我先聲明,本人絕對是以批判性眼光觀賞,才不會告訴你我大部分的劇情都會快進的。

除了樣本有問題之外,這個口碑也不是很可靠的。大家都知道,評分的人越多,分數就很難保持,因為眾口難調。豆瓣上評分最高的韓國電影是《辯護人》9.1分有107985人評價,這個片子之所以2有這麼多人和這麼高評價,與片子本身關係不大,主要是因為政治原因討了整體偏右的豆瓣黨歡心,大量的評論沒提過電影全在說政治。而華語最高《霸王別姬》9.4分435981人評價,整整差著4倍。而評價最多的是《我的野蠻女友》8.0分216179人評價,這才是一個正常口碑。也就是說,不僅樣本有問題,還存在口碑虛高的情況。

韓國電影工業發達論最早是因為集結號使用了韓國特效和韓國煙火,那個時代,06年,確實是這樣。但現在都十年過去了,隨著中國電影市場擴張在電影上的投入越來越高,電影工業水平早就提升了。以《大聖歸來》為例,傻白田團隊只不過給好萊塢代工了近十年就鍛煉了出來。《捉妖記》你可以吐槽它的3D,但絕不能吐槽他的特效,這完全是電影工業水平的體現,不要再拿老眼光看人啦。

三、韓國的宣傳和國產的偏見

韓國的娛樂產業是有國家推手的,加之其民族主義情緒濃厚,所以對於一點點成績都大加吹捧。比方說壓過外片,很多人都說韓國是在沒有保護的情況下與好萊塢正面戰鬥獲勝,我可以說這是個謊言嗎?他不是沒有保護,而是保護形式與中國不同。中國在某些檔期較好的時間段少安排或者不安排好萊塢片,稱為「國產保護月」,而韓國的保護方法是在全年的所有時間段里必須有一定比例的國產片放映,不能出現全放好萊塢的情況。另一個很有代表性的例子就是全度妍封后之後直接被捧上神壇,韓國就像八幾年的中國,拿個奧運冠軍都舉國歡慶。

中國這邊就艱難多了,大家一提起國產電影都一副呵呵的樣子,一說都是爛片。我能說那是因為你們只看爛片嗎?這樣說估計會挨打,我就換個說法,你們很不幸地挑出來看的都是爛片。比方說flop到家的范冰冰,眾所周知,大家對它的印象停留在毯星、金鎖、武大頭、馬震上面,有幾個人知道她憑藉《觀音山》得過東京電影節影后。范偉和倪萍得過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的影帝和影后大家根本連想都想不到吧。王全安大家都只記得他嫖娼了,《圖雅的婚事》那是什麼鬼。如果不是認真看過我前面的表格,你敢說你知道蔡尚君和《人山人海》。至於《李米的猜想》、《殺生》、《鬥牛》估計沒也多少人聽過吧,比起這些,《親愛的》、《白日焰火》和《無人區》都顯得知名度高多了。還有今天剛上的《刺客聶隱娘》我估計多數人都會在電影院睡著。

其實這是個正常現象,藝術片本來就是個曲高和寡的玩意,全球範圍內都是這樣,比如第一神片《刺激1995》僅憑票房收入是根本回不了本的。而只有韓國通過各種洗腦手段,讓自己的國民為偽·藝術大片使勁掏錢。我能說那些看起來高霸上的韓國影片到了中國多數會flop嘛,比如《熔爐》可以參考《親愛的》,即便是打拐這樣波及全國的話題加上黃渤趙薇這樣的明星票房也不過3.5億。《暗殺》、《梁鳴海戰》這種民族主義題材,可以參考《智取威虎山》這是最高的了。什麼,這不是民族主義題材,是革命題材,那參考《大明劫》,撲的連影都沒有,又出現一部你沒聽說過的電影了吧,是的,這也是一部好電影。全球範圍來說,只有爆米花視效大片最有影響力,畢竟大家進電影院是為了放鬆一下而不是接受教育的,即便是號稱文藝之國的法國,那麼努力的想要提升國民藝術片品位,可素質最高的法國人民依然把七成票房貢獻給了好萊塢。所以,按我看來,除非他們掛羊頭賣狗肉,否則韓國這條路子很難繼續下去。

總結一下,韓國電影遠超中國之類的絕對是個偽命題,韓國電影超過中國電影的地方只有審查制度的寬鬆帶來的現實、政治、情色、恐怖等題材的解放。但就電影市場而言,全球市場上最賺錢的題材是科幻、魔幻、喜劇和動畫,在這幾方面,中國電影是飛速進步,絕不存在被韓國電影領先的情況。中國電影人面臨的中國電影市場其人群複雜程度僅次於好萊塢面對全球市場,所以絕不能學習韓國電影這種小國寡民式的發展方式,好萊塢才是我們真正要效仿的對象。


ps.韓國電影我看過不少,本答案上推薦的我大部分都看過,甚至暗殺我也貢獻了票房,只能說韓國電影進步很大,但要說遠超中國,這完全就是亂說了。如果大家受到答案鼓動認真看了那些電影,如果沒有特殊偏好,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韓國電影的思路事實上是主題先行,先給人一個看起來很高大主題,依著這個主題拍攝,很像大家做的命題作文,這是個典型的商業類型片做法。因為他們想賺錢,就必須找到一個get到大韓人民點的主題,也就是那個櫻桃。而這種做法,也有命題作文的弊端,缺乏靈性,容易陷入生搬硬套。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韓國電影的劇情生硬的地方集中在後半段,尤其最後二十分鐘,因為使勁套主題的結果就是越往後套的空間越窄。反正我做命題作文的時候最頭疼的就是收尾,每次都不得不草草總結了事。


另,這種電影的比較是一個極有意思的話題。本問題之下的高票數回答 一邊倒的稱讚韓國,大家看完估計會有一個錯覺,那就是韓國電影肯定獨步亞洲。然而大家去看看為什麼日本影視劇如今衰落到被韓國反超? - 電影,一定會有新的感覺,因為那個問題下面,韓粉和日粉互撕的有來有往,甚至韓粉處於下風。從這兩個問題的回答可以看出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小眾鐵粉現象。與國產片相比,韓國電影屬於小眾電影,對於裝逼俠們來說,小眾的東西容易用來裝逼,所以其粉絲鐵杆程度較高,再加之韓國電影並不是小眾到沒幾個人懂,所以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力,知乎影視區與豆瓣裝逼俠有很高重合度,所以在與國產片相比的問題中一下產生優越感使勁評論就很正常。可在與日本電影相比的那個問題中,韓粉沒了小眾效應的加持(因為日粉也有裝逼優越感),那就立即顯示出了原本的戰鬥力和影響力。

最近學到一個詞,叫做 「echo chamber effect」(回聲室效應),我想也可以解釋一下韓國電影追捧者看起來如此之多的現象。它指的是信息在一個小圈子裡傳播導致的觀念加強的現象。因為喜歡韓影或者說裝逼俠們實際上是一個小圈子(比起整個中國電影市場的觀影人群來說),如果有一個比較有趣的風潮(比如韓影超過中影二十年)產生,對小圈子內部的人來講就會像回聲一樣反覆傳播,以至於圈子裡的人都覺得不同意這點是很low的,最後產生所有人(無論圈內外)都同意這點的錯覺。而知乎豆瓣幾乎都是裝逼俠聚集地,各種超過中國電影幾十年的言論自然很多。

一旦出了這個迴音室在最廣大的市場上進行檢驗的時候,結果卻很讓許多裝逼俠傷心。事實上,純韓國電影在中國上映票房未上過一億,過五千萬的只有《雪國列車》7484萬和《晚秋》6700萬。過三千萬的只有《龍之戰》3100萬和《暗殺》4696萬,過兩千萬的有《梁鳴海戰》2671萬、《奪寶聯盟》2179萬、《深海之戰》2105萬。甚至有韓國人做主角的電影都沒有過億的,這句話有點問題,因為華誼和SHOWBOX合拍的中韓合拍片《大明猩》有1.12億,然而對於運用了動作捕捉投資的2000萬美金,中國的1.12億和韓國的132萬人次(約五千一百多萬人民幣)的票房簡直虧到姥姥家。在這裡,我們要恭喜一下韓國導演,因為《我是證人》打破了韓國導演不過兩億的定律。這還是中韓兩國近幾年交好,對於韓國電影在外片中比較優待並且韓國人非常注重中國市場賣力在中國宣傳的結果。這在當下的動輒上十億的電影市場簡直是大悲劇。事實上,韓國本土高票房電影只要是能過審的,基本都會引進,數量超過很多人想像,加上今年將近三十部了,神馬《大叔》、《狼族少年》、《鐵線蟲入侵》、《海雲台》等等都引進過,然而連個水花都沒有。

當然,會有不少裝逼俠們將這個現象歸咎於觀影群眾都是逼格低。但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電影和印度電影,如果說藍胖子過五億(拿到了除好萊塢電影以外的最高票房)還可以用動畫電影的特殊性來辯解(可人家日本就靠動畫電影擼票房啊),《業火的向日葵》被劇透成那樣都擼了八千多萬也可以用以上理由辯解,那麼印度電影《我的個神啊》都達到了一點一億,那這就無話可說了吧。甚至英國片《王牌特工》和法國片《超體》票房表現都非常好,法國動畫《小王子》都有一點五八億,當然很多人以為它們是好萊塢片。從這個角度看,韓影愛好者基本只存在於電腦硬碟當中,要他們掏錢去電影院支持一下是萬萬不能指望的,連我這個非韓粉都不如,起碼我貢獻了三部電影的票房。比起鋪天蓋地的韓影吹捧者,印度電影幾乎稱得上無聲無息了。然而,儘管印度才稱得上全亞洲電影海外賣的最好的國家,卻比起韓國電影真的是毫無在感,應該是印度電影沒有迴音室的粉絲基本盤,才吹捧的少吧。

韓國電影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形成有影響力的屬於自己的流行文化符號(如英國的特工,法國的文藝,中國的武俠,日本的動畫,印度的歌舞等)所以在海外市場上的號召力才如此糟糕。這其實就是韓國電影的路子決定的,韓影為了本土市場劍走偏鋒,將本土化做到了極致(也就是我說的櫻桃),所以他們的電影整體思路是不適合擴張的,因為韓國特性太過於強烈,那就人類共性減弱。尤其是在中國市場這樣一個觀影人群如此複雜數量多的地方,缺乏這樣的人類共性的邏輯方式和情感共鳴是致命的。

再,15年的中韓兩國電影表現也印證了我的觀點。15年中國電影不僅在本土佔據了六成以上票房,也在海外收入了27.7億的票房,恢復到了09年的水平(今天偶然發現狼圖騰出乎意料地進入了法國電影票房榜的全年第八)。而韓國電影要不是後半程發力,恐怕今年要低於外片,今年只拿到百分之五十二(當然比去年百分之五十點幾好一點)。而且更糟糕的是韓國中等收入的電影(觀影人次三百萬以上)數量連年減少,但頂級收入(千萬人次以上)數量未減少。這說明,一方面隨著韓國本土市場到頂(韓國年人均觀影次數全球第一)和進軍海外受挫(自雪國列車後一部不如一部),韓國電影的內部壟斷競爭加劇,擠壓了中等片生存環境。另一方面,說明韓國體量過小,文化底蘊少,電影的題材創意等逐漸匱乏(韓國人自己都吐槽不死人就沒法拍電影來指責泛濫的犯罪警匪片),因為中等片沒有技術場面和頂級明星加持的優勢,只能走題材、IP、創意的路子。總之,韓國電影能在接下來的幾年守好本土就不錯了,它這種極度使用現實映射和民族主義情緒的手段不僅海外沒票房,國內也遲早審美疲勞。


韓國電影起飛是從1999年,那一年發生了著名的光頭運動。光頭運動是源於加入WTO後保護韓國電影的放映空間,來抵抗好萊塢的衝擊。但當時民眾和媒體對這個運動反應並不積極,因為韓國電影當時也出現了大量重複跟風和急功近利的情況,幾經波折之後,終於有了每年放映本土電影146天的定論,同時這個運動也刺激了電影創作者更加努力創作,就出現了姜帝圭的《生死諜變》。
而在此之前的1998年,韓國也取消了審查制度,色情、暴力和政治的審查放開。
我覺得,這兩件事對於韓國電影的起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固然,今年中韓合拍的《大明猩》可以看到韓國的特效技術在亞洲是領先的,這需要大量專業人才長期的培養,同時電影產業自身也要逐步成型。
但韓國電影發展在類型化、產業化上,還是擺脫審查禁錮同時又保證本土放映空間之後,電影的創作可以多樣化的結果,比如在類型化敘事技術上,如果不涉及黑色、犯罪、懸疑、警匪、科幻,敘事技巧很難在市場得到充分的展現和提現,這是中國內地電影現在遇到的很大問題,當下的黑色、犯罪、警匪類電影不能拍,而中國每天發生的各種極具改編價值的故事,都可以拍成《殺人的回憶》這樣的電影,但目前還很難。
另一方面,韓國政府對電影的支持方式,也和中國不一樣,電影振興委員會這樣的非官方機構,保證了政府徵收的電影方面稅費能夠有效用於支持電影新人。而中國的電影支持資金全在政府手裡,最終新電影人能得到的資金支持已經大打折扣。


雖然這個問題已經提出很久了,但是看到一些答案還是忍不住上來說幾句。我是非常喜歡韓國電影的,以前也答過類似的問題(附後)。比較兩國電影的高下,看的應該是整體水平,而不是拿《思悼》和《小時代》之類的比,這樣難免有些厚此薄彼。

可能是河正宇第一部觀影人次破千萬的作品,可能是韓國今年最好看的電影。

關注韓國電影的影迷都會發現,今年韓國電影市場可以說是萎靡不振,沒有好的作品,更沒有好的票房,韓國本土電影完全被引進片壓制。

據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統計,上半年韓國電影佔有率僅為42.5%,創下了12年來的最低值。影片方面,備受關注的河正宇主演電影《許三觀》慘遭滑鐵盧,《二十》、《絕密搜查》等影片也異常疲軟,以往韓國電影碾壓國產電影的局面在今年是沒有的。

上半年韓國電影的疲軟被一部《暗殺》改變,崔東勛執導,李政宰、全智賢、河正宇等主演的《暗殺》,以1930年代的上海和京城為背景,講述了一群殺手、臨時政府特、暗殺者等聚集在一起策劃謀殺親日派走狗的故事。

以上引用部分是我在《暗殺》上映前寫的,雖然下半年有《思悼》這樣讓人驚喜的沖奧片,但整體來看,2015年韓國電影乏善可陳,能拿的出手的僅《思悼》、《許三觀》、《暗殺》、《國際市場》等寥寥幾部。

反觀國內,正在熱映中、逆勢而上的《老炮兒》,不逗比的鄧超認真出演的《烈日灼心》,致敬經典的《十二公民》,《山河故人》、《闖入者》、《一個勺子》、《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等一批優秀的藝術電影,中國式大片《捉妖記》、《尋龍訣》,靠自來水火起來的《大聖歸來》,低成本導演處女作《心迷宮》,其他諸如《狼圖騰》、《解救吾先生》、《師父》、《刺客聶隱娘》等等。

2015年我國電影總票房440.69億,其中,國產影片票房271.36億,佔總票房的61.58% ,國產電影已經佔據了主導地位。

可以說,2015年是2000年以後國產電影第一次可以跟韓國電影剛正面而且佔上風的時候,而韓國電影已陷入困境,正在尋求突破,這是韓國電影急速發展必然會帶來的後果。

對於爛片,咱們就不要一次次拿出來輪了,對這些電影最好的態度就是漠視,票房上不去了這些電影自然會少下來。但是事實是,我們不斷的在罵,爛片的票房不斷的在升。最近看大家都在盤點十大爛片,我慶幸自己沒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因為那些電影我一部也沒有看過,這應該是所有熱愛電影的人應該有的態度。

《心迷宮》的導演忻鈺坤採訪時說:

再過十年,可能片尾就不需要交代字幕了。

2015年,我們看到了《烈日灼心》中的注射死刑,看到了《老炮兒》中102個涉煙鏡頭,看到了《心迷宮》這樣的黑色電影走進院線,有理由相信,不出幾年,我們會有自己的《生死諜變》、《回家的路》、《辯護人》……

最後,再說一說韓國電影,喜歡韓國電影主要是因為他們有一大批職業的演員,沒有宋康昊、劉亞仁,相信《思悼》一定會很平庸,沒有河正宇、李政宰、全智賢,《暗殺》也絕不會那麼精彩。我的偶像宋康昊說過不會讓人在電影院之外的地方看到他,但我們的演員除了在綜藝節目中刷刷存在感,在微博中逗逗比,演戲反而成了副業,實在讓人心塞著急。

以前寫的,關於韓國電影崛起的原因。

  • 政府的扶持。1、光頭運動迫使韓國保持原來的配額制,即義務上映制度,確保了本國電影的市場佔有率;2、許多本國電影不允許媒體有批評的聲音,普通百姓不去看會被認為不愛國,這一點在後來對韓國電影造成了很多不良影響(《參考《全球化與亞洲影視》)3、1999年金大中政府上台後將文化產業作為韓國經濟復甦的動力(剛經歷金融危機),並籌措近3000億韓幣用於電影產業發展;4、1999年5月韓國電影促進會更名為韓國電影振興委員會,為韓國電影人才培養、產業發展等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5、由韓國政府提供的輔助金主要用於資助電影學院學生和進行獨立電影製作的導演,用以進行實驗短片、紀錄片和藝術獨立電影的製作,最高可申請4億韓元(摺合人民幣約270萬元)或製作費30%的輔助金,資金無須歸還。
  • 電影分級制度。韓國獨立導演金東園、趙成豐因為放映電影《紅色》被捕,後由電影促進會出面協調得以出獄並促成了韓國電影審查制度的取消。韓國電影分為五個等級:全民皆宜、12歲以上觀眾觀看、15歲以上觀眾觀看、18歲以上觀眾觀看和限制放映。實行分級制度後韓國電影在各方面突破禁忌,產生了《實尾島》、《太極旗飄揚》、《辯護人》、《熔爐》等等優秀影片,這些影片或批評政府,或針砭時弊,或探討南北關係,或對準社會熱點,正是因為這些電影,韓國電影才有了如今這般題材豐富、異彩紛呈。就算這樣,韓國電影人仍不滿意,讓我們來看看導演金知雲對韓國電影審查的吐槽。

公映版《再見惡魔》中沒有崔岷植食人肉、將人肉喂狗等內容,導演金知雲對公映版極為不滿意,罵韓國電影審查機構無知。人肉片段對影片意義非凡,意味著崔岷植並非殺人,而是食人,所以他是沒有恐懼和道德底線的,所以才能稱之為「惡魔」。

  • 題材的多樣化。他們有探討南北關係的《生死諜變》、《太極旗飄揚》、《共同警備區》,有純愛影片《我腦中的橡皮擦》、《觸不到的戀人》,有犯罪片《追擊者》、《殺人回憶》,有恐怖片《薔花·紅蓮》,有災難片《漢江怪物》、《雪國列車》,有青春片《陽光姐妹淘》,有揭露社會陰暗面的《熔爐》、《素媛》……想想現在的國產電影,除了那些打胎青春片,紙醉金迷膚淺花哨愛情片,不知所云胡改亂改古裝片,讓人發笑奇怪恐怖片,還有什麼?
  • 抄襲與創新。韓國電影復興伊始就有一個明顯的特徵,不斷抄襲,不斷創新。「拿來主義」讓韓國電影人學到了好萊塢大片和歐洲藝術電影的精髓,並將這些深深植根於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從而產生了獨特魅力。
  • 藝術與商業。韓國電影的成功很大一個原因是其電影產業的不斷完善,導演本身對電影藝術及商業運作同等重視,不僅看重影片的藝術水平,同時也注重其商業價值,很好地做到了兩者平衡。對於整個韓國電影,形成的完善機制讓大多數電影都能有很好地票房。反觀我們的電影,重藝術輕商業的第五代導演叫好不叫座,《小時代》之類賺了票房輸了口碑和人心。一邊是曲高和寡的藝術品,一邊是外表光鮮的垃圾,叫好又叫做的電影,我們太少。

一些關於韓國電影的回答。
韓國電影的深度是否國內電影已經無法企及,為什麼? - 風之影的回答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韓國電影? - 風之影的回答
有哪些非常牛的電影配角演員? - 風之影的回答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646440/answer/50745735


其實差距就在於,韓國的好電影都播出了,中國的好片子都被禁掉了......


韓劇對人情感捕捉細膩準確,其細節的豐盈,伏筆隨處可見讓你看劇有種連貫的感覺,並會因此而感到驚喜感動。最近這一方面做的最優秀的就是《請回答1988》。

除此之外,他的題材比國劇豐富太多,可能約束沒那麼多,一般不會有扎堆現象。

很多人覺得韓劇太過瑪麗蘇,人設太假太坑。但是要把一部總裁劇寫的受人歡迎,引人喜愛也是十分不容易的,比如《主君的太陽》《秘密花園》。觀眾並不只有少女心的,他們都有自己的判斷力和審美。韓國觀眾的口味更是挑剔,所以韓國著名編劇的和那些高收視的劇,都有值得我們挖掘的地方。比如新鮮的橋段和深入人心的台詞。看似不靠譜的故事,你卻可以從裡面看到一些和你生活重合的部分。就像《未生》的職場生活和1988裡面關於學生生活和父母的相處模式都會讓人產生共鳴。

不過挺多的韓劇都有爛尾的現象,有拖沓的缺點。其節奏十分難把握,因為韓劇講述的故事都是比較小巧詳細的。

我會習慣於看一些著名的編劇的劇,金恩淑,朴惠蓮,李有貞,盧熙京,洪氏姐妹等。

對於韓劇的一些類型劇,比如偵探,政治題材的看的比較少,不過從韓國電影來看,應該狀況還不錯吧。


謝邀

先說結論——強很多

我們先不說廣電總局什麼的,先只從電影製作本身來看看兩國電影產業的差距。

首先是導演,其實我們的導演在亞洲還算是比較優秀的,從藝術水準尤其是美學層面來看,我們頂級的導演在現階段和韓國相比,還是佔據優勢的,我們真正缺乏的,是類型片的導演,這和環境有關係——這個不能拍,那個不能拍,再加上整體製作水準的差距,導致國內商業類型片和韓國相比,要差上一些。比如今年我們那兩三部呼聲很高的商業片,其實真實情況水準如何?大家心裡自有一桿秤——優秀的導演拍不好商業電影,這已經成為困擾著我們很久的一個死結了。

奉俊昊和朴贊郁,個人最欣賞的兩位韓國導演:


再看編劇。
我們不缺優秀的編劇,可是我們最優秀的編劇,基本都是電視劇編劇…有很多同學在看了國產電影后大呼賠錢,抱怨最多的往往是:這種狗屎一樣的劇情簡直就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
中國真的連編幾個好故事的人都沒有?不是,但這個,其實有時候真的不能怪編劇。一部戲,大家眼裡只有誰?投資方,製片人,導演,編劇的意見,大家都是忽略不計的,這個故事裡面加段製片人小姨子的獨舞,那段情節里多給投資人乾女兒加五句台詞……誰都能對劇本提出幾分意見,唯獨編劇的意見沒人聽…所以我們幾十萬網路寫手,卻出不了幾個好編劇…

然後是製片人。這個是我們真正的短板,是現階段最需要改進也是最有進步空間的地方。國內的製片人行業非常不規範非常不規範重要的要說三次的非常不規範,執行製片人基本就是片場的大保姆,他雖然了解片場的情況,但沒資格對實質性工作進行干預,而總製片人一般就是老大,他不了解片場的情況,卻最喜歡根據自己的喜好或者利益來限制甚至脅迫導演、編劇,改變拍攝的內容,即便是張藝謀這個級別的導演,一樣也會因為資方的要求來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妥協。
一個好製片人應該「懂本子,明市場,尊重導演」,可是國內能做好這最基本的幾點的製片人都屬鳳毛麟角。

然後是電影的後期製作。

這個同樣是我們的短板,和韓國人差距不小,而且感覺正在被越拉越大…服裝化妝道具燈光調色…尤其是調色,韓國的調色水準世界一流。很多人看韓國電影第一感覺就是「特別有質感」,這個其實就是調色的功勞。

然後是音樂…這個就不說了,大家都懂的。


從以上的對比中可以看出,我們基本上,在電影製作的任意一個環節中,都被韓國電影業壓了半頭,這就是我們的差距——從專業人才,到行業規範,到製作水準——全方位立體化的差距,我們唯一能真真正正壓韓國人一頭的,也就是我們的投資規模了……

最後還要回到制度這個問題,我們的電影產業前面說了,基本就是綁著腿和人賽跑——我們不能拍的東西,太多了。

其實不與韓國電影比,我們就縱向的看看自身這些年的電影發展,票房是越來越多,可是我們捫心自問一下,這十幾年,我們到底作出了什麼經典,出現了什麼電影巨星?別人都在進步,我們可能一直都在原地踏步,所以怎麼可能沒有差距,這個差距,又怎麼可能不小呢?

以上。


看了這麼多高票答案竟然沒有提到韓國情色片,必須補上這一塊(????????)

從我看過的情色片來看,只有韓國能捨得大資本,大製作,甚至會有著名的演員參與來拍攝一部情色片。相比很多港片的為了情色而情色,韓國的情色片絕壁有其他層次的東西

1.奸臣


這部片想必大家都有聽過啦,女主是和宋承憲一起主演人間中毒的女主(原諒我記不得名字了(′°????????ω°????????`),不過女主的身段真是誘人)這部片講述了朝鮮史上的奸臣崇載為了討好昏淫無道的燕山君,擔任采紅使從各地強行徵用民女共計萬人來進獻給燕山君來,額,享用(是不是聽起來就是標準情色片開頭的道道啊)因此采了女主的紅,而實際女主是向燕山君復仇的巴拉巴拉…
而這部片里的情色場面真是下了血本,各種讓人臉紅心跳的訓練場面,大概就是很多穿的很清涼的美麗姐姐一字排開做出很多很羞恥的動作。但女主的劍舞和女二的紅衣舞也是美輪美奐,讓人痴痴難忘。
一開始就是沖著這部片的情色來看的,沒想到看到最後還有一絲莫名其妙的感動,另外感觸的就是崇載是否真的還是奸臣


2.霜花店

都不用我介紹了趴,懵智和趙寅成在我天朝都是很有名的韓國演員。劇情總結起來就是皇帝和護衛首領(趙寅成)是好基友,而皇帝為了子嗣讓自己的好基友和皇后(懵智)嘿咻嘿咻,最終護衛首領拋棄了皇帝愛上了皇后,傷心的皇帝殺死了護衛首領。
這部片在情色部分最令人難忘的就是趙寅成和懵智各種各種羞羞的姿勢,基本上就是那麼十幾種都展示了一遍,活活的人體教材啊。
而影片最後皇帝和護衛首領都死了,最後的畫面畫出了兩人的輕騎圖,黃衣少年和青衣少年在馬上拉弓,相伴狩獵,畫面漸漸遠去,突然又是鼻子一酸…最後我也沒能明白護衛首領是否真心愛過皇帝。

其餘在更吧

謹此給在韓國色情片里勇敢脫衣的韓國著名演員們致敬

女生羞羞噠( ⌒??? ???? ⌒??? )匿了


基本嚼完了豆瓣8分 imdb7.5以上的所有韓影
也想來多說幾句

他們的宋康昊、崔岷植在拍《辯護人》、《新世界》
我們的周潤發、劉德華在拍《澳門風雲2》、《澳門風雲3》
他們的黃政民、河正宇在拍《國際市場》、《暗殺》
我們的黃曉明、鄧超在拍《橫衝直撞好萊塢》、《惡棍天使》
他們的金秀賢、劉亞仁在拍《隱秘而偉大》、《思悼》
我們的陳曉、鹿晗在拍《新娘大作戰》、《我是證人》
不提電影分級、題材解放、整體產業鏈等一時半會解決不了的問題
光光是電影人的態度就說明了一切
中國電影人更看中的是票房 韓國電影人看中的是口碑


雖說不能一棒子打死 中國也有潛心藝術的電影人
不過你看看他們
不是被禁了 就是餓死了吧


我一直琢磨要不要認真地提下問,問問為何韓國電影對於我來說那麼缺乏回味。
之前《暗殺》網路上線,觀看的全程我都在感嘆,我靠劇本完成度好高!我靠多條敘事線索並進還能繁而不亂流暢至極導演好牛!最後結尾還要長吁一口氣:兩個多小時劇情鬆弛有度毫無尿點真是部高大上的商業片!
然而看完之後我卻沒興趣看第二遍,我看過的韓國電影全部都是……看我觀影體驗就知道了,其實我從頭到尾都沒被劇情抓進去過,全是旁觀者的審視和遊離。
韓國電影出色的地方很多,比如《鐵線蟲入侵》里那種緊張和絕望氣氛的渲染,《終級兵器之弓》裡頭建奴們高得嚇人的還原度什麼的,是國產電影類型片導演很難匹敵的認真精神和專業技巧。
但是我總覺得韓國電影缺點觸及心靈的東西。《烈日灼心》缺點很明顯嘛,但是我能連擼三遍好嗎!我閨蜜老說《一個都不能少》根本就不算文藝片,因為不管再看多少遍,從哪裡開始她都能興緻勃勃地看下去好嗎!
要是你說是因為文化隔閡的話……看《暗殺》前兩天我才看過毛子2015版的《這裡的黎明靜悄悄》,哭了N次,男主角擺脫德國兵追殺撲倒在沼澤地里痛不欲生的時候我簡直感同身受好嗎!根本就沒心思琢磨導演技巧劇本水平演員演技什麼的……
所以我感覺韓國導演是有匠氣的。看韓國電影的時候總感覺有個框框,他們突不破那個框框,帶不來驚喜。就好像《暗殺》最後那個韓奸反派死掉的那個長鏡頭……看似很文藝很有深度似的,實則刻意空洞。想想國產片裡頭的反派結局,《瘋狂的石頭》最後黃渤一邊狂啃麵包一邊涕淚四流地跟騎著小電動的胖廚師賽跑,是不是讓你現在想起來都想笑?《毒戰》最後古天樂在注射的時候都在不停地揭發舉報希圖逃脫死刑是不是讓你後背發毛特別噁心?
可以看到上面的答主們推薦的韓國影片,絕大多數都是灰暗壓抑的調子,不論災難片,古裝片,戰爭片……大多都脫不開控訴、悲憫、沉痛的主題,《奪寶聯盟》算是相對比較輕鬆的,然而最後也近乎團滅只剩全智賢一個。濃烈的絕望和無望的抗爭簡直成了主旋律,這也是我不喜歡韓國電影的原因。號稱沖奧片的《思悼》光劇情梗概就讓人不大想看了好嗎!《白日焰火》氛圍那麼壓抑,收尾的時候廖凡還放了一回煙花呢,《大聖歸來》那種明亮向上的調調在韓國電影里幾乎找不出來好嗎!
《讓子彈飛》讓整個放映廳氣氛歡快到沸騰,《天下無賊》貢獻了N多流行金句,《非誠勿擾》里有滄桑豁達充滿自嘲的中年愛情,《畫皮2》里有瑰麗奇詭讓觀眾忘記了劇情多麼薄弱的魔幻場面,論緊張壓抑有《風聲》,認真比慘有《一九四二》,揭露社會陰暗有《盲井》,討論極限環境下的人性有《可可西里》,對了,歌舞片咱還有《如果愛》呢!
以上提到的電影除《一個都不能少》以外都是2000年後出品,中國電影的體量如此之大,題材與藝術特色之豐富,水準相對比較平均但體量較小的韓國電影怎麼也不能說在質量上完全碾壓國產。


………………………………………………………………

前兩天看了《辯護人》
真服了高票的一些韓吹。
沒有看過國內的好電影就一味貶低是不是不太合適啊。。。
就這麼一部敘事手法並無出彩之處,人物形象單薄臉譜化,主題思想簡單,完全靠著題材大膽生硬煽情的片子……


拍的是不錯,但會有「強那麼多」的感覺,主要還是我們國內同行襯托的好:)

其實對中日韓電影的評價這一點上,豆瓣和1024出奇的一致。
日本系,製作精良,畫面優美,演員敬業。
韓國系,注重氛圍,劇情取勝,倫理題材較多。
國產系,一種是像《頤和園》這樣老爺讓你無法評價的,一種是《惡棍天使》這樣真無法評價的。
所以吶,國產系,貴在真實!


是的,強了太多。


藝術上:遠遜天朝。普通民眾吐槽韓劇也不是一年兩年了,韓國電影也沒在國際上拿過什麼獎,海外票房最多也就幾百萬。
工業上:完爆我朝。天朝的電影被政府改變,韓國的電影可以改變政府,比如以上說的《熔爐》。韓劇的高度工業化和流水線運作和歐美電視劇差不多,席捲整個亞洲也是分分鐘的事。

我覺得韓國的影視劇更像是高品質的消費品,而我國的某些好電影卻有著小說書籍一般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推薦閱讀:

美劇、韓劇的平均水準是否比大陸劇要高?

TAG:電影 | 文化 | 韓國 | 韓劇 | 韓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