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蓮·夢露姓「夢露」,她父親也姓「夢露」嗎?

不是很彆扭嗎?
外國女人有的姓氏很女性化,怎麼沒聽過男人姓這些 ?


翻譯女人名字時,連姓氏一起女性化是種陋習,一百年前魯迅先生就講過:

以擺脫傳統思想的束縛而來主張男女平等的男人,卻偏喜歡用輕靚艷麗字樣來譯外國女人的姓氏:加些草頭,女旁,絲旁。不是「思黛兒」,就是「雪琳娜」。西洋和我們雖然遠哉遙遙,但姓氏並無男女之別,卻和中國一樣的,——除掉斯拉夫民族在語尾上略有區別之外。所以如果我們周家的姑娘不另姓綢,陳府上的太太也不另姓蔯,則歐文的小姐正無須改作嫗紋,對於托爾斯泰夫人也不必格外費心,特別寫成妥鉐絲苔也。

夢露門羅是Monroe的兩種譯法,這個大家都知道了;
另有個常見的一名雙譯是安妮·海瑟薇和巴菲特的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其實原名都是Hathaway。幸好安妮的兄弟不是演藝圈裡的人,否則一旦也成了明星,兩人同時出場時,看記者們怎麼寫。
(下面出場的是安妮的弟弟湯姆·海瑟薇?噗~)


.
夢露原名諾瑪·簡·貝克,瑪麗蓮·夢露 Marilyn Monroe 實則是藝名。Monroe 一般翻譯成門羅,比如美國第五任總統詹姆斯·門羅(James Monroe)

都是翻譯的問題,可以翻譯的男性化,也可以翻譯的女性化,就看翻譯家的妙筆了。

再比如著名童星秀蘭鄧波爾,多麼適合蘿莉的名字,其實人家名叫Shirley Temple,意譯應該翻譯成「秀蘭·廟」( @韓莫 的神翻譯「少林·寺」),音譯可以翻譯成「射了一·大波」……

據說冷戰時期,我國也曾經把肯尼迪翻譯成「啃泥地」,讓周總理給攔住了……
.


夢露這兩個字,在用於譯外國女人的姓名之前,本身並不帶任何女性色彩,至少純正的文言中是絕對沒有的。

在民國之前,「露」和「夢」更多用於男性人名。如鄺露(晉代名士),李夢陽(明代文人),楊露禪(清代武術家),陳夢家(民國新月派詩人),蓮舞露(法國駐華外交官),全部都是男的;

第一階段,清末民初的傳教士將女性教名Lucinda譯成「露辛達」,將Lucille譯成「露西爾」,這應該是女性用「露」字之濫觴。但此時露並非女性專用字,如《字林西報》記者Rodney Yonkers Gilbert,中文名為甘露德;日本人譯俄羅斯為露西亞,簡稱露國,說明清末民初時期,露字不分性別,仍處於男女混用的狀態,是一個中性的譯名用字,只是表音而已。

第二階段,出現將西班牙共產黨總書記Ibárruri Dolores譯作「伊巴露麗」,Marilyn Monroe譯作「瑪麗蓮夢露」, Anita Loos譯作「安妮塔露」的情況。因為這些女性太有名了,在約定俗成的過程中,露字女性色彩逐漸積澱下來,最後終於成為女性專用字。國人因傾慕西方文化,也逐漸流行用此字命名。如香港歌手張露(杜德偉之母),原名張秀英,1945年出道時改用藝名張露。

第三階段,夢字用作女性人名,應該是夢露火了之後的事情。如李敖前妻胡因夢,生於1953年,正是夢露最火那幾年。這一時期,受這位女星星光照射,用夢字命名的女性比年增加。

當初譯者用「夢露」這兩個字據說還是有典故的,此二字源自唐代詩人孟郊的名作《秋懷十五首》之二:

秋月顏色冰,老客志氣單。
冷露滴破夢,峭風梳骨寒。
席上印病文,腸中轉愁盤。
疑懷無所憑,虛聽多無端。
梧桐枯崢嶸,聲響如哀彈。

「冷露滴夢破」本指一個老男人客居外地,枕被單薄,夢中被秋露驚醒,全身都有了寒意,這和女性化有什麼關係呢?譯者初衷只是想在唐詩中找兩個富有詩意的漢字罷了。

可見,並非是誰故意選用女性化的漢字來譯瑪麗蓮夢露之姓,而是自瑪麗蓮夢露紅了,國人紛紛用譯名中的這兩個字給女性起名。陰柔之氣被約定俗成下來,於是形成今天大家所見到的效果。


你知道鐵木辛哥和季莫申科麽?


凱蒂-福爾摩斯和艾瑪-華生,Emma的姓還可以翻譯成屈臣氏


肯定不是啊~

第五屆美國總統James Monroe就姓「夢露」,但中文翻譯的時候就譯為「門羅」。對,門羅主義那個門羅。


翻譯能信達雅是多麼好的事,對女明星翻譯成夢露,對總統翻譯成門羅是多麼好的例子,給人直觀印象及大地降低了理解難度。比什麼「酉矩陣」「馬殺雞」好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同理,曹操英文被翻譯成成CaoCao,感覺莫名其妙整個人都蠢萌起來了,說好的「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呢?。。。我表示很心疼啊魂淡!


「 My name iz CaoCao! 」


來,這是史泰龍一家五口。

「打開方式不對,這才是史泰龍一家五口!」

「打開方式不對,這才是史泰龍一家五口!」


更新,最近的照片:


就好像Woolf,是個男的話一般都譯為伍爾夫,但是女的話就有譯為伍爾芙的,翻譯時出現了男女有別;再好像Marx,如果是對馬大鬍子就譯為專有的馬克思一名,如果是其他人一般譯為馬克斯,重在體現出名人偉人的獨一無二。夢露的譯法是上面兩種情境的複合。


泰勒·斯威夫特表示情緒穩定。


Monroe也可以翻譯成「門羅」,瞬間就變成男性了。所以說,都是音譯翻譯的問題,和這個詞本身沒有關係。


題主你知道有個人叫小野妹子嗎?


你知道NBA有個叫門羅的球員嗎?
他跟夢露一個姓。


聽說過「門羅主義」嗎?你要翻譯成「夢露主義」,我也不能說你錯了。


覺得夢露的譯法香艷過頭了。
每次一看到有人稱讚所謂的「翡冷翠」「雪梨」譯得好美,就忍不住起雞皮疙瘩。


如果赫赫有名的「門羅主義」被翻譯成夢露主義,想想也是醉了!


瑪麗蓮夢露的姓氏是貝克。
所以她爹肯定不是姓夢露。

夢露是她的藝名里的姓氏,她自己不姓這個。
就像小白玉霜姓李而不姓小一樣。

夢露這個譯法是給她量身定製的,如果翻譯成門羅,雖然沒錯,但印象上會打折扣。同樣,政客門羅或球星門羅要是翻譯成夢露,恐怕也會覺得怪怪的。

有人(比如魯迅)說這是對女性的歧視。可能是吧。但現實就是這樣,如果你看到美國上世紀一個臨時政策叫【夢露主義】,無論你是否歧視女性,都不會覺得這個名字很恰當。

翻譯的精髓是信達雅。夢露和門羅的區別可能在一個【雅】上。

名字或姓氏的翻譯不必一致,只要在這個人身上一致就行了。
也不一定,看情況。
像《紅與黑》的作者,一會兒叫司湯達,一會兒叫斯丹達爾,還都是官方出版物上寫的,就有點亂。
美國前總統布希,在台灣叫布舒,現總統奧巴馬,在台灣叫歐巴馬,由於隔著一個海峽(就不說國境線了),就不亂。
雨果,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叫囂俄,由於隔著年代,也不亂。
至於歐洲某個服裝品牌,在台灣叫范倫鐵諾,在大陸叫瓦倫蒂諾,這種品牌沒有國境線,兩岸三地一起搞服裝展示會的時候到底亂不亂,咱不是業內人士,不好說。


夢露,音譯,原本英文是monroe,男名譯為門羅。
所以,會有男人姓這個的,但是中文寫得可不一樣哦。
那個美劇《格林》裡面那個狼人,就叫這個,不過我覺得這個姓還真是少哇。


一直以來吐槽德語名詞還要分公母,但實際上中文也是分公母的,只不過大家不去注意罷了。


你造小白玉霜跟李再雯么?
你知道趙麗蓉和……趙麗蓉么?


你看過金凱瑞主演的杜魯門的世界嗎?


推薦閱讀:

編劇這個職業在中國的生存狀況是怎樣的?
電子顯微鏡看到的圖像是怎麼樣的?
為什麼液晶屏是黑色的?
捲心菜、圓白菜、綠甘藍、疙瘩白、結球甘藍、大頭菜、甘藍,這些都是什麼?如何區分?

TAG:美國 | 文化 | 姓氏 | 冷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