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部分海外名牌大學留學生在畢業後不回國效力?


鄧小平指出:不講多勞多得,不重視物質利益,對少數先進分子可以,對廣大群眾不行,一段時間可以,長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寶貴的,沒有革命精神就沒有革命行動。但是,革命是在物質利益的基礎上產生的,如果只講犧牲精神,不講物質利益,那就是唯心論。


僅說說學音樂的事。在國內不是學音樂的。

因為,如果想在國內學……
從高中起就要各大高校跑。參加老師的「補習班」學費就是好處費。進學校之後學費比普通專業貴一倍,還得單獨付錢給老師上一對一的小課,我一同學在國內音樂本科居然光學費就花了十萬(對比普通專業而言,我當時念的專業四年下來還不到兩萬塊)
參加比賽,要靠關係,得是誰誰的學生,誰誰的推薦。
接活得是哪個哪個圈子的,要混關係,要靠錢打點。
至於一些音樂學院老師各種潛規則保研什麼的,料太猛就略過,反正你們知道意思。我聽X音的學生說被舉報過的老師還敢在監視器死角繼續那啥時也是驚呆了…
想留學校,得是體制內的,不能出格不能搞太新鮮的。其他老師都是長輩,說什麼你得聽著,虧你得吃著,不能說出格的話發出格的微博,要不然分分鐘實名把你掛微博上,我不罵你,讓學生的口水淹死你,什麼「這種人也有資格當老師」上升到「肯定潛規則進來的」這種毫無理由的人身攻擊。微博上前兩年某校老師被該校老教授撕逼,被罵得簡直體無完膚,做為看客真是驚呆了。

所以研究生時選擇先出國再轉學音樂。
入學純憑作品,走後門沒用,砸錢不行,老師審作品拿到的都是匿過名字的。很多同學以前也不是學音樂的,反倒更有自己的特色(我一個同學把金屬玩到極致好,之後配的電影一律不用管弦,各種搖滾風格,帥的一塌糊塗)
老師很親切,大家都是直接叫名字的,不用拍馬屁不用送禮,反倒各種無償幫忙,花自己個人時間指導你的活兒,一對一小課不用另交錢。
接活是看imdb的,全看個人水平。當然也需要混圈子,但不是須臾奉承別人,而是極力展現自己的優點,說服別人把活兒給你。
不是沒有陰暗面,工作中也有各種不付錢只想利用你做免費intern的老闆。但我感覺是只要不蠢到得罪人就行,無需特意去討好別人,更不用靠花錢打點關係。

有時候一些原因不得不和國內的老師與同行接觸(這個要客觀講一下,也不是全部,有的老師就很好,只是另外一些老師和部分所謂知乎大V的同行)
對待一些老師那真是跪著接待,不得不用國內那一套,否則就被說目中無人什麼的。網路聯繫也要畢恭畢敬,不能不回復,不能回復晚,不能不幫忙。即使是並不是真教過我的老師,前輩就是前輩,即使以前不認識也得盡心儘力,要不然就是各種「你這樣的回國沒法混」。
社交網路上會遇到一些同輩的同行,我很討厭各平台私信,要不就是來擺譜的,要不就是來要資源的;即使是諮詢,也是理直氣壯的,感覺和你說話那是看得起你。我從未覺得自己比別人高一等,那種大V的溝通方式我不願意接受,也沒興趣加入你們「高端組織」。我寫東西全憑個人興趣,技術能力也不高,所以也不接受所謂「專業的」批評。那種來討論音樂學術的千萬別找我,拒絕從事群體裝逼活動。我也拒絕代表留學生群體,我水平差是我個人的事,我其他留學生同學都非常厲害值得尊敬,以點概面的指責恕不接受。

我的同齡人啊,你們口口聲聲的說也討厭這種生存環境,為什麼有了資源和地位也會依舊用同樣的態度對待別人?
等你老了,你會不會也是下一輩依舊不想留在國內的原因?

——————————————————
因為關注數增長太多,所以澄清一下。
不是國內所有音樂學院和老師都那樣的。我舉的可能只是部分例子,一些是當時目睹身邊去藝考的同學身上發生的事情,一些是出國後認識很多國內音樂學院的同學,聽他們講的。
評論里有一些在國內念音樂學院的同學,他們也有回復類似的內容,詳細其實可以問問他們。
國內所謂藝術學校本來水平就參差不齊,我運氣很好遇到過非常好的老師和前輩們,也是在很多人的幫助下才順利轉專業的。
比賽也是,雖然有存在找關係的同學,但也有同學是憑藉硬實力上去的。
希望大家不要因為這些個例就對我國音樂教育失去信心。

只是,即使只是部分存在的現象,也無法讓人就很大度的說,「啊社會不就是這樣的嗎」
我出國之後才發現,不是的,社會不就是這樣的。
大學考試是不能抄襲的。
老師是不能私下收費的。
比賽是不能在作品上署名的,必須匿名評審。
潛規則?你哪怕只是言語騷擾別人都會被立刻問話革職永無翻身,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

所以我不能假裝見過世面的說,啊,社會就是這樣的,你還是不成熟。

我沒出國之前,上過一門面向非專業學生的音樂欣賞的公選課。
那門課是一個非常好的女老師教,我印象很深刻,她在講到音樂教育普及的時候,說,我這一代人,很多老師,自己當初在學習音樂的時候傾家蕩產的花了很多錢,所以他們自己當老師了以後,想的是怎麼回本,想的是怎麼同樣賺回來。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在我的課堂里,我希望能讓你們真心喜歡音樂。

她沒改變世界,但她改變了我。我也改變不了世界,但我希望能或多或少影響一些人,一起正視我們社會存在的問題。總有一天,希望我們的下一代,會活在一個不是這樣的世界裡。


我坐在高鐵上,看著高鐵電視滾動播放的宣傳片,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且有一些心塞。宣傳片講述南車集團生產某種高鐵部件需要人工打磨,打磨精度最高的0.05毫米中國只有一個人能做到,他的技藝令世界驚嘆(請自行腦補央視腔),他叫寧允展。鏡頭一轉,說到他的家庭,不算破,農村的平房,有些年頭了,車也是舊舊的,看不出這身技藝對他家庭帶來了什麼改變。這個宣傳片還停留在「神技能+低要求」的洗腦錯覺中。
我認為,這種鬼斧神工的技藝至少值50W的年薪,而在國內就只拿個不算高的工資。寧允展或許不知道他身價可以值多少,那麼,對於留學生呢?對於哪怕只在北上廣呆過的大學生呢?
所以,對於還在宣傳這種事情,卻不懂得尊重技術和知識的國家,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大家都不是傻子。
7月16日補充:突然發現這個答案收穫了這麼多贊,誠惶誠恐,附上視頻鏈接,【大國工匠】高鐵研磨師——寧允展。看完視頻就應該知道我推斷寧允展收入低是有原因的,他練慣用的機床、設備都是自費的,工資的大部分都用在了這裡,求評論中的某些人換個角度洗。


悉尼大學2013年3月入學的一批。
12年10月的時候來學校的英語中心讀了15周語言班作為過渡,同學來自世界各地,中國留學生里也有一部分是跟我一樣12年高考畢業生。
以上是背景

老師是個和藹的老先生,有一堂課讓我印象深刻。老師讓我們自我介紹,除了基本信息還有來悉大學習的目標。
當時有一個高考來的女生,她說完以後還補了一句「呼籲所有高考生在這裡完成學業以後回到培養你們的祖國,為中國建設做出自己的貢獻」

老師聽了有點激動,他表示十分不解「據我所知你們留學的費用沒有國家資助,都是父母積蓄,為什麼有從國外獲得知識回去貢獻的說法。你的家庭為了更高的教育更好的環境付出,那你當然就獲得了權利來選擇你個人和家庭最期望的結果。留在澳大利亞,或是回國,或是去其他國家繼續深造,都是個人能力下的選擇,不需要別人要求必須怎麼做。你覺得這個選擇好你去做就是,可是你不能要求其他人也和你一樣

看了上面 @mu mu 的回答不能更贊同

不想為誰效力,只想過自己的生活。

年底要畢業了,也在糾結去留問題
可能為了家人朋友在國內,國內經濟環境更好而回國
也可能為了舒適的生態環境,方便我買到各種做菜的材料(大誤)而留在澳大利亞
甚至為了更有挑戰性的發展去其他國家更頂尖學校深造
都是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罷了

-----------------update----------
不用爭洗腦沒洗腦了。
這個問題下一些堅稱留學生應該回國效力的人,如果放在自己身上可能說辭又不同了
比如上文中呼籲大家回去貢獻的那個女生,她不回國發展╮(╯▽╰)╭


1951年,出生於河南農村的崔琦被母親送往香港求學,留在大陸的父親在59年餓死,母親背負「裡通外國」的罪名在68年貧病而亡。崔琦母親去世時,其姐姐欲借鐵鍬一把埋葬母親,磕頭下跪求遍全村卻無一人肯借,而98年崔琦獲諾貝爾物理學獎後,當地政府大張旗鼓地搞起了崔琦故居,並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我歪個樓。

因為懶。

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人就是普通人。

我高中的同桌在加拿大生活。

倒不是因為國內有什麼不好他不想回。

而是加拿大住習慣了。

從大學到結婚,都在加拿大過的。

朋友同事,都是加拿大人,

甚至工作都有了。

好不容易適應了那頭,在回國又要重新開始,太麻煩。

我和他說,國內現在形式一片大好啊,要不要回來創業?

他說不折騰,上班下班陪老婆孩子挺好的。

其實回不回國這件事情不用搞得那麼上綱上線,

如果真的是什麼超級牛逼的科學家啊,企業家啊,名人啊,他們回不回國,理由還可能和國情啊,政治啊有關。

而大部分留學生,我講真的,其實都是普通人,只是學歷高一點,或者家裡比一般人多有一點錢而已。

人肯定都是在哪舒服就在哪,沒必要為了抬高某一個,就強行貶低另外一個。

所以我的結論是,因為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根本不存在效力的這種選擇,我們只能選擇舒服的,適合自己的地方。

都不用說出國,就說國內吧,我們很多小地方長大的人,為啥一窩蜂去大城市打拚,而不回小地方效力呢?第一:因為我們沒啥大能力,只能在大城市混口飯吃,回到老家,可能連口飯都混不上。第二,在大城市上大學,待習慣了。


我本科從武漢大學畢業(還算名校吧,可能有爭議),然後去耶魯大學讀博士。後來我回中國了,因為這裡有我的親人朋友,有我喜歡吃的東西、熟悉的文化、很多想去的地方。當然我也致力於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讓一些人的生活能因此而更好,但是和「回國效力」這個詞沒有任何關係。國是一個人為的政治概念,我所在乎的只是在這裡的人、文化、美食、風景。

這個問題讓我想起當年張磊作為校友捐贈給耶魯管理學院 888 萬美元的時候,國內一片嘩然,說「是中國培養了張磊,為什麼他把錢捐給了美國的學校?」。其實我看到那條新聞的時候,也有一些反感,不過原因是覺得 888 萬實在太俗,應該選個別的數字。

其實任何在同時代經歷了同樣過程的人都很容易理解他。我從武大畢業的時候(02年)需要學校出證明才可以辦護照,而學校要求我交一筆相當於我四年學費總和的培養費,也就是說雖然大學早已經是自費,出國的學生要多交約一倍的學費。那個意思是說「高等教育國家是補貼了的,反正你們這些人也不會回國工作了,不把補貼給你們的錢交回來就別想走」。我的家庭在雲南,這在當時對父母是一筆挺大的負擔。

而對於類似我這樣的外國學生,耶魯免去了學費,提供了醫療保險,每個月提供 2000 多美元以解決生活開銷,只為了他可以不受經濟條件的限制到那裡深造,沒有任何附帶的條件。我在上學期間還給家裡匯過錢。

一個地方把你當賊一樣看待,生怕你佔了什麼便宜,而另一個地方給你所需要的一切,只為了你可以變得更好,我想處於張磊同樣位置的人應該沒有多少會做出不同的選擇吧。

以上同樣適用於知乎的這個問題。經歷會決定一個人的好惡,而任何理性的人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個生活和工作的地方而已。

Update: 回答一下評論里的一些問題。

關於:讀博士相當於工作,學校本來就應該給錢。

我讀博士的前一兩年主要是上課,後面三年主要做研究寫論文。在做研究的階段我每周和導師見面一次,在咖啡店喝咖啡聊一聊,其他時間都是自己安排,沒有為他或者學校賺一分錢。在有的學期我會去感興趣的課程當助教,但那是在獎學金之外有額外收入的,並不是白做。我從沒感受到讀博士是工作。當然不同的學校、專業、導師會導致有不同的感受,這就是我上面說的經歷決定一個人的喜好,都可以理解。重點是原問題中所說的選擇與道德無關,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

如果讀博士是工作的話,為什麼在國內讀博士有學費呢?為什麼歐美有很多學校也是有自費的博士生呢?我記得我在武大的時候中國的碩士和博士也是分公費自費的,公費的研究生如果出國,比本科生交的培養費高多了。

有一個很有名的對話:


我十多年前在中國和美國分別感受到的大約就是這兩種態度吧。一邊是怕自己投資培養的人才離開,所以想了各種方法限制人的流動,結果確實很多人離開了;另一邊是怕留下來的人不夠優秀,所以專註於投資教育並提供自由的環境,結果確實很多優秀人才留了下來。


不想為誰效力,只想過自己的生活。


我一邊吃午飯一邊瞻仰了這個問題下1688個回答,很想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回國效力」這個說法非常有趣,也非常有力,令人想起一百多年前清廷第一批公費留學生登船時的告別,「此去西洋,深知中國自強之計,舍此無所他求。背負國家之未來,取盡洋人之科學。赴七萬里長途,別祖國父母之邦,奮然無悔!」

那個時代的留學生也確實是真的「為國效力」啊~他們開學校,練新軍,建工廠,修鐵路,立憲法,締造共和,重整山河.......在大半國民目不識丁的時代,國家有多落後,留學生們帶回來的知識就有多先進,留學生們為國效力的這個「力」就有多大。所以他們不再僅僅是他們自己,不再是某人的兒女配偶父母,而更多地變成了國家的豐碑;他們作為人的價值,反倒因為他們做出的貢獻重要而被物化了。

青史留名後人仰慕是時代造成的幸運,身不由己死而後已是時代導致的悲劇,這一切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差距,在那個時代中外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是否「為國效力」不是一件私人的事情,輿論對留學生「為國效力」高調的讚美宣傳是因為他們的個人選擇往往能夠對推動國家某個行業的進步,輿論對他們「滯留不歸」的個人選擇不遺餘力的遍地批判是因為國家的現狀太落後,而進步的機會太稀少。

這在那個時代當然無可厚非,但一個思維慣性的後遺症就是今天有人在這裡問,:「為什麼他們不回國效力?」

因為今時不同往日,差距一天天在縮小,甚至有的領域在反超。留學生是否歸國這件事,終於不再悲壯地關乎民族存亡,漸漸回歸它的本身——簡簡單單的「個人選擇」。有人回國,是因為離不開早上7點鐘的煎餅果子,半夜11點的燒烤攤,不是因為偌大的中國,修不了一公里的鐵路;有人不回國,是因為喜歡歪國小鎮的人煙稀少,喜歡空氣陽光,不是因為即使中國最大的城市一樣物資匱乏........

我們這一代人何其幸運,終於不受「為什麼不回國效力」這樣的道德拷問,可以讓一切回歸粹。
「為國效力」是崇高的榮耀,而不是悲壯的責任。

我們的那些先輩們地下有知應該很高興吧,他們篳路藍縷鞠躬盡瘁,就是為了我們今天這一份輕鬆自由。

【此內容已授權轉載至看否微信公眾平台(微信號:kanfouvip)】


你看看央視新聞聯播現在在播的大國工匠就知道了,一個高級技術人才的工資就那麼一點,一直在提倡奉獻啊情操啊什麼的,這是一個要完善市場經濟制度,提倡職業技術教育的國家應有的態度嗎?奉獻精神作為一種價值觀值得提倡,但是它只是無數值得提倡的價值觀之一,而不是唯一。


為啥不回來,其實並不是不想回來,而是有時候落差很大。我記得我當年在日本留學的時候是考慮只要大學一畢業就肯定回來的。直到大三下半年,我參加了一次家鄉江蘇省在日本的人才招聘會,才轉變了思想,決定先留在日本。
國內要的是名氣,在國外必須功成名就,否則回國是不受重視的。

以下為我日記里的一段:

--------------------------------------------------------------------------------------

  10月下旬,排骨手機上收到慶應留學生會發的通知:不日,江蘇省人事廳將在東京召開江蘇省海外人才合作交流,希望大家踴躍參與。

  哦?江蘇省人事廳?這不就在排骨南京家門口嘛。頓時生出一股親切感,難得家鄉來人,看看地點也不遠去看看聊聊家鄉話也不錯。正好自己也大三下學期要考慮就職的問題了,也可以了解了解自己現在在國內能買賣個什麼價錢。就約了同為江蘇出身的大米一起去。

  到了會場時候尚早,排骨和大米在會場周圍的一家麵館裡邊吃邊聊。

  「你覺得咱們在國內能賣什麼價錢?」大米問排骨。

  「江蘇省好歹算是全國富省,大概能有個5千左右吧。」排骨估摸著。04年回國的時候,在上海和一個面向日企的人才獵頭公司的朋友聊過。據他說,像排骨這樣的日本大學畢業,就算是早稻田慶應這種名校,沒有工作經驗在上海一個月最多也就6千人民幣。如果有在日本大型企業工作過幾年的經驗可以拿到上萬,這幾年國內收入據說沒什麼大變化,江蘇再好也不會超過上海,不過5千人民幣排骨覺得還是能拿到的。

  「昨天上網看過了,我們鹽城也來人招工了,
那網站上居然還寫著,技術工人800人民幣,鬱悶阿,估計我們這樣的到了鹽城最多也就3千左右。」大米唏噓道。

  「那要是有人就跟你說,1千人民幣一個月你干不幹?咱們咋辦?」

  「咋辦?那還有什麼說的?直接砸他場子,燒他資料,保證在場留學生一起喊好,一個月的收入還不如我們在日本打一天工的收入多,這種工資你來日本還敢說招人才?丟不丟人啊?」

  「嗯,好,就這麼定了。到時候你動手我在邊上給你吶喊助威。」

  「你倒不傻。對了,下個月的三田祭,聽說我們留學生會沒有攤位,看來今年賣不成餃子了。」

  「恩,聽說了,不過這和你沒關係呀,我年年在三田祭幫忙,從看過你來過呀。」

  「你們賣300日元6個的速凍水餃,只有不明真相的日本群眾才會上當。賣的動么?還要我幫忙幹啥?我其實每年都去三田祭,不過我是去看選美的。今年的慶應小姐選舉出大丑聞了你知不知道?」

  「啥醜聞?」慶應小姐的選舉排骨只看過03年的那次,覺得這些女孩太不符合排骨的審美觀點了,此後就一次都沒去看過。

  「有一個大二的女孩進入最後的6人決賽了,但在日本2CH論壇被爆出她曾經拍過AV,有人還把AV的截圖和本人的照片比較了,雖然女孩化妝之後很難看出來,但臉上的幾顆痣的位置都是一樣的,所以基本上可以確定是本人。這件事被揭露出來之後雖然本人否認了,但是還是退出了。所以這次的決賽只有5個人了。」

  呵呵,典型的日本式醜聞。

  「哦?那這女孩的AV片能在網上找到么?」排骨開始好奇這女孩長啥樣。

  「能,我都下載下來了,等回家我就把種子傳給你。」

  邪惡呀,邪惡。

……………………………

  排骨和大米吃完面走到會場,時間離開場時間還有10分鐘,會場門口已經是人頭攢動,估計已經來了2、3百人,有的拖家帶口,有的兩鬢斑白,某些人碰到熟人寒暄兩句,互相遞個名片什麼的,會場門口沸沸揚揚,其中還夾雜著小孩兒的哭鬧聲。排骨看見門口受付處有小姐在發資料,也去領了一份。拿到資料的同時小姐還
遞過來一張表格,讓排骨填一下再交過來。打開資料包,裡面是一本 《江蘇省海外高層人才需求信息》和一張江蘇的宣傳片DVD《水韻江蘇》。這張DVD包裝的倒挺不錯,估計內容也挺好,回頭正好送給老師去。翻開那本需求信息,看了兩眼排骨就不想看了:清一色要求博士以上,翻開後幾頁看到也有要求碩士以行的,只是在最後幾頁中夾雜著幾個崗位是本科階段也可以乾的職位,都是什麼
採購主管、 營銷人員之類的。心想果然我們本科階段不招人待見。再仔細看看又覺得好笑,尤其是找收大學老師的要求里不光要日語老師,還招英語德語法語的老師,更搞笑的
是什麼戲劇戲曲學、馬克思主義哲學、中藥學、中國古典文學也來日本招老師。還要博士以上,排骨心想這不是開玩笑么?翻給邊上的大米看。

  「估計江蘇省人事廳去其他國家也用這本信息,所以乾脆節約用紙。」大米猜測道,排骨想想也是。

  再看看那張海外人才登記表,排骨倒吸一口冷氣。

  內容如下:

您是否是複合一下要求,請自己複合的項目上打鉤:

1、在學術界有一定聲望,是某一領域的開拓人、奠基人或對某一領域的發展有過重大貢獻的著名科學家

2、在國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擔任相當於副教授、副研究員及以上的專家和學者

3、在世界五百強企業里中擔任高級管理職務的經營管理專家或在某跨國公司、金融機構擔當高級技術職務、在某知名律師(會計、審計)事務所擔當高級技術職務,熟悉相關領域業務和國際規則,有較豐富實踐經驗的管理人員或技術人員

4、在國外政府機構、政府間國際組織、著名非政府機構中擔任中高層管理職務的專家、學者

5、學術造詣高深,對某一專業或領域的發展有過重大貢獻,在國際著名學術刊物發表過有影響的學術論文,或獲得國有國際影響的學術獎勵,其成果處於本行業或本領域學術前沿,為業界普遍認可的專家、學者

6主持過國際大型科研或工程項目,有較豐富的科研、工程技術經驗的專家、學者、技術人員

7、擁有過重大技術發明、專業等自主知識產權或專有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

8、具有特殊專長並為國內所急需的特殊人才

  排骨和大米面面相覷,過了一會兒排骨才說,「兄弟呀,咱們別看了,乾脆回去吧,這不是我們來的地方呀。這8條我們一條都不沾邊。」

  「別呀,咱們本來也就是來湊湊熱鬧,也沒把自己當棵蔥。能滿足這8條的中國人你認識幾個?」

  「我一個都不認識,而且我知道的都不會超過10個,裡面還有個把個是台灣同胞。」

  「那就是啦,咱們都當來見見世面,看看這些大牛都長什麼樣。也算不虛此行呀。」

  排骨覺得大米說的對,在人才登記表上填了個名字,交給了門口的小姐,進場找了第一排的位置坐下。再前面就是嘉賓席了,都是各個用人單位的代表。

  開場白是江蘇省人事廳長講話,大意就是他們帶著全省7千4百萬人民的囑託來到了日本,江蘇是全國最富的省,是最安全的省,全國百強縣前十強中的7個都再江 蘇,崑山市的農民都開始拿養老金了。21世紀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江蘇人民求賢若渴,希望在日本的學子們能去江蘇展現自己的才華云云。

  人事廳長和大使館參贊說話之間有段休息的時間,前排坐著的嘉賓突然轉身問排骨:

  「小夥子,你哪裡人?」

  「我是南京的。」排骨回答道。

  「哦,我們是南大的,我們來招老師的。」

  「南大離我家很近的。」

  「你家住哪裡?」

  「我家住隨家倉。」一聽這話,幾個南大的都笑了。

  說話間參贊上台講話,主要闡述了在日中國人所做的貢獻。又講了大半個小時,交流會才算正式開始。

  要說來的人可真是不少,各個攤位都是人頭攢動,尤其是南京人事廳的攤位和南京大學前的攤位人最多,蘇州和無錫等也不少,淮安鹽城就比較可憐了。排骨已經被
那8條給嚇著了,不上去湊熱鬧就在一邊瞧著,看看遞上去的簡歷都是博士碩士,什麼大學的都有。難得有那麼一兩個大學畢業生。

  一位看上去比較年輕的留日學生在南京人事廳的攤位前坐了下來,排骨湊上去看了看,資料上寫著,77年生,早稻田大學理工科畢業,在日本已經工作三年。和人事廳的工作人員問了幾句後談到待遇問題:「我這樣的在江蘇或南京一個月能拿多少?」

  「嗯,如果你技術不錯的話,月薪大約三、四千左右吧。」

  排骨看到那位早大的留學生嘴角明顯的抽動了一下,

  「這麼少?」

  排骨心裡暗叫:老兄,你衝動吧。砸他檯子,燒他資料,我們保證一起鼓掌。可惜那位真是涵養不錯,沒能如排骨的願,還在耐著性子繼續問著。排骨很失望,看看
沒什麼意思了,轉身找到了大米:「看見沒有?人家早大理工科畢業,有三年工作經驗,要回國還要技術不錯才能拿到三千到四千。咱們這些還沒畢業的就別上去丟人了。」

  「那人沒砸場子么?好歹也說點啥呀。」

  「估計是想來這兒,不過可能是年齡大了比較能忍了,他在日本工作三年,怎麼說也能有400萬日元以上的年薪啊,而且還是理科,回國還不到自己在日本收入的四分之一,我就不去問了,丟不起那個人。」

  大米去家鄉鹽城那攤位去看熱鬧了,排骨轉到蘇州工業園的攤位前,這蘇州工業園倒是明碼標價,寫著招聘日資工廠主,要求本科以上學歷有至少5年以上相同工作 經驗,年薪10萬。其餘的也是文憑要求不高都是要求相關技術和經驗,倒還是比較正常的價格,吸引了很多人圍觀詢問。再轉到揚州地區的攤位,一位博士正在用
揚州方言和揚州人事廳吹噓自己和市政府的某某是什麼關係,在繞過淮陰、無錫、常熟等也都是同樣的場面,就連某修士(碩士)把自己當年在國內給某地方領導的兒子輔導過小學數學這種事也提出來了,真不知道是可悲還是可笑。

  轉了若干圈也覺得沒什麼可看得了,準備回家算了,不過看大米還在鹽城那攤位上坐著說這什麼,也就多留了一會兒。倒了杯免費的礦泉水坐在江蘇省人事廳的那排椅子前看熱鬧,一位立命館大學理工科的博士正在和人事廳的主任說著自己的專業。

  「我學的是情報信息,就是計算機網路技術,我研究的課題是網路安全方面的。」

  「你這個專業不錯的呀。」說實話,排骨已經聽這主任說了無數遍了,幾乎聽每一個人介紹自己專業的時候這個主任都要說一句這話。

  「原來國內大學專業就是計算機網路技術,大學畢業來這裡讀碩士的,這是我的簡歷。」說著把簡歷遞了上去,主任象徵性的翻了翻,那位博士還繼續說道:「我這 個研究現在國內還沒有,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主要應用於網路安全方面 ……」沒等說完,主任插話道:「國內沒有,那國外已經應用了么?」

  博士馬上點頭,「是啊,IBM等大型公司都已經應用了,我和原來國內的導師聯繫過,他也說這個技術很先進。但是我問如果回國內原大學繼續研究的話,能不能給我研究經費的時候就沒下文了。」

  「這個研究經費你要和國內企業掛鉤才行啊。你回國從事什麼職業?」

  「大型網路公司的技術研究員或大學老師。」

  「你技術怎麼樣?如果你技術真的好的話我可以把你介紹到電信部門去。」

  一聽這話,邊上的博士碩士們都投來羨慕的眼光,那位博士更是感激地有些失態,連聲說:「我技術好,我技術好……」排骨和邊上的好幾位都笑出了聲。

  「對薪金有要求么?」

  「我希望能有30萬人民幣一年。」

  主任沉思了一會兒,「也不是不可以,不過你的技術一定要好,並且在國內時 領先的才有可能。這樣吧,你回頭給我發個mail,寫個詳細的研究項目給我看看,附上一個簡歷,我來幫你聯繫。」

  「好,謝謝謝謝,太謝謝了,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這位激動之下連日語都出來了。主任倒是挺大氣:「沒啥兒,等事成了你到了南京請我個吃飯就行了。」

  「那是當然,那是當然 ……」

  送走了這位博士,又坐下一位博士遞上了簡歷。排骨伸頭一看,北陸尖端科學技術大學。排骨知道這個大學不一般,心想這位應該是個牛人,而且已經在日本十幾年,都拿到日本的綠卡了。簡歷上還寫明了自己現在的年收入。

  不過聽他自我介紹就比較有意思了:「我是無錫人,原來是武漢海軍工程大學公派出國的,軍校有個規矩就是出國4年必須回來。您想呀,我當時在日本上大學還沒畢業,覺得放棄太可惜了,就沒回來……」

  哈哈,敢情這位是犯過錯誤的,看他那小心翼翼的樣子排骨估計他是想探探口風,難道還怕回國被當成逃兵槍斃了不成?

  「我就是想問問我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我在國內沒有戶口。」

  「你這種情況比較特殊。」主任也皺了一下眉頭,「不過沒關係,現在想回來就好,我建議你給無錫市市長或市委書記寫封信或發個mail,就到城市網頁上就可以找到了。」

  「我不過是一個平民老百姓,給市長發信?」

  「是啊,這有什麼關係?你放心,現在這些官員們是很開明的,只要你有一技之長,肯定給你解決戶口問題,如果到了南京我幫你解決戶口。」

  和剛剛那位一樣,這犯過錯誤的博士也是感激不盡,握著主任的手千恩萬謝,主任也還是一句話「到南京請我吃飯就成」,又送走一位。

  在排骨身邊一直坐著一位婦女,帶著一個大約3歲左右的小男孩兒,坐到攤前遞上簡歷:神戶大學醫學博士後,強悍呀!!排骨倒吸一口冷氣,心想孤陋寡聞,還第一次在日本看到博士後的稱號。能在日本拿到博士稱號的已經很難得了,這博士後在排骨心目中簡直就是妖怪級人物呀。還是主任見多識廣,倒是不為其所動,一如既往的先問出身,「哪人啊?」

  「常熟的,在南京工作過,以前在南京工人醫院的CT室2年。」

  一個在工人醫院CT室的護士居然能在日本讀成博士後,排骨越發佩服了。

  「我丈夫也在日本,我們是一起來日本的,已經8年了,我丈夫是鹿兒島大學土木工程系的碩士。現在都畢業了在日本公司工作。」

  「噢,那也幫你丈夫寫一份吧,一下子兩個都回去不是挺好么?」排骨又伸頭看她寫的資料:丈夫在三井住友的一個建築公司,她在索尼,大牛就是不一樣。

  「那你想回國從事什麼工作呢?」

  「我想回去當大學老師。」這些博士碩士們都想回國當老師。也是,大學老師又有寒暑假,地位也高,既教書育人,又不耽誤自己的額外收入,確實比上班強多了。

  「你對薪金有要求么?」

  「我不知道我能在國內拿多少,我現在在索尼的收入是400萬以上。」

  「你這種情況估計能拿5、6千左右,畢竟回去的博士也不少,而且很多都是有些技術的……」

  聽到這裡,坐在一旁的排骨忍不住插了句嘴:「剛剛那幾位不過是博士課程修了而已,並沒有拿到博士號,在日本想念博士簡單得很,基本上都能進,不過能拿到博士號的少只有少,這位可是有博士號的。」

  「真的?」主任好像還有點不相信。

  「日本讀大學院要比國內簡單,基本上只要在日本找到導師,認可就可以進了,博士就更簡單了,基本上只要想讀就可以上,不過出來就難很多了,要不在幾本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過幾篇論文,出席過幾次國際會議,沒點本事根本就不可能在日本拿到博士號,我大學好多教授也只是課程修了,根本不是博士。」排骨心想,如果那幾位拿到博士號的話肯定不會不寫在簡歷上。

  主任聽我說完,繼續和女博士後說:「400萬日元相當於人民幣24萬左右,國內的收入當然不可能和日本比,不過我們也做過統計的,你想想,日本油條多少錢
一根啊,中國油條才多少錢一根?生活水平不一樣呀。我一年的收入差不多10萬人民幣,你們的收入比我高,但你們在日本的生活要比我們辛苦得多啦 ……」

  日本有油條賣么?聽到主任這樣的比喻排骨有點想笑。正好大米走了過來,排骨也就不繼續在人事廳攤前看熱鬧了。

  「怎麼樣?知道自己在家鄉值多少錢了?」

  「哎,鹽城人事局那人根本啥都不知道,整個一公費出國來旅遊的,他兒子在大阪商業大學讀書,還覺得挺不錯。我說我是慶應大學的他都不知道,還問我和他兒子的大阪商業大學比怎麼樣?我鬱悶得要死。」

  「嗬嗬,那你還浪費那麼多時間?」

  「難得碰到一回家鄉人嘛,他那裡也不像蘇州無錫那裡有很多人問,所以我多聊了一會兒。」

  看看時間也不早了,交流會也到了散場的時候了,女博士後也不知道和那主任談得如何。最後走過江蘇省人事廳的時候排骨聽見那主任在吩咐手下人:「把今天他們填的資料收集一下,回去整理整理,主要看看南京本地的,其他地方的先別管……」

  也不知道今天主任承諾的話能兌現多少,但願這些想回去的留學生們能在國內有用武之地,排骨還是在日本呆幾年再說吧。


回國一整年,現在想走了。

北京每天在地鐵里早高峰擠的不成人形的時候無比懷念我的小車車。不用擔心搖號,只要自己守規矩的開車就可以安全的上班下班。

當出門辦事PM2.5爆表的時候無比想念過去的藍天綠水清新空氣。我特別討厭戴口罩,很難受。

當去醫院或者政府部門時候,低聲下氣被不耐煩的對待,被插隊,被烏煙瘴氣的環境搞得頭疼腦裂的時候,無比懷念之前井然有序的環境。(雖然不得不吐槽美國醫生的很多事情)。

當出門看到滿地的痰漬,小區花園裡的狗便便時,無比想念在邁阿密光腳小區亂跑的時光。

當和父母打電話,看到老家污濁的空氣,我希望自己可以努力干出一番事業,讓他們願意的話,可以選擇換換環境。

有時候人追求的,真的是被當公民對待的權利。在國內的一年,有很多時候受氣,覺得我何苦呢。真的何苦呢。

現在加上要有一個小寶寶要來到我的世界,我希望她或者他可以開心的奔跑,呼吸乾淨的空氣,在學校開心學習追求自己的愛好,有各種公共資源可以利用,有小公園可以打滾玩耍,有自己的房間可以躲父母。

在北京,哪怕我和老公的工資真的不低,我們沒辦法買起滿意的房子。北京五環內兩室一廳的房價可以在DC或者紐約買大很多好很多的房子。我何苦死磕在這裡。尤其,我哪怕可以改善自己的小環境,我改不了大環境。

剛剛過去的霧霾天,嗓子疼。所以抱怨很多。

我愛中國,也愛北京。請原諒我的自私,我想要的僅僅是一個像人(而不是生活的奴隸)的生活。

謝謝大家的共鳴和回復。
統一回答大家的幾個問題吧,
1,為什麼死磕在北京
我回來是根據公司調動,當時需要中國有人回來做市場,就興高采烈的來了。
2,是否考慮其他城市
在昆明念的本科,想念那裡的青山綠水,也考慮過換個工作,但是畢竟結婚了,想事情也要為我老公的職業規劃考慮考慮。他是化學專業,陪我回來的米國人一個,帶他去我喜歡的地方可以,但那裡沒有他好的工作機會。
3,為什麼不回美國
哪能說走就走,今天不開心就甩手不幹了?可能春天回去美國,現在會慢慢的做市場的交接。留在原公司或者換一個工作也不一定。也想去紐西蘭或者歐洲,again, 我需要和老公商量,去一個我們兩個都有career opportunity並且適合的地方。

更新一下 現在回到老公家鄉等待寶寶出生
和大家分享幾張照片啦 我們都共勉
至於下一步去那哪裡 看機會啦


真是的,什麼時候我天朝需要愛的供養了?


謝邀!回答這個問題壓力好大。自己是回國了,其他很多同學沒有選擇回國。自己又每年見證工作室的幾百名學生出國,不回國的情況也千差萬別,很難有一個特別嚴謹的概括。

那麼,既然受到了邀請,我就分成兩個部分,專門從藝術設計的留學角度,總結一下經驗吧,只挑選那些共性的問題來說吧,說的不妥之處,請其他海龜指正:

一、為什麼我的同學和學生很多不回國:
1、工作機會不平等的比較。一般來說,留學移民國家的朋友回國的比例很低。雖然白人的國家,機會的確標榜平等,但實際上,華裔的上升空間一般只能達到中產階級的中上層,再向上,就存在著一個看不見的「隱形天花板」,高層的機會大多向白人傾斜。舉個栗子,我的同學H,在全美第二大室內設計公司乾的非常出色,但從設計總監一級向副總裁晉陞時,儘管業績是最出色的,卻公司卻選擇提拔了一個成績略遜的白人男性。所以,她回國發展。但很快就又回了美國,並最終定居美國。她的原話是:美國的確存在著隱形的機會不平等。但國內的不平等卻是公開的,炫耀的,甚至會將這種機會的不平等當做一種值得自豪的資本,甚至成為談婚論嫁的談資。實際上,在國內成為年薪1500K以上的中高層,機會遠少於美國,你的天花板基本在1000K就停止了。否則你必須選擇加入創業型公司,而中國創辦公司的人普遍習慣畫餅,而不是一份扎紮實實的工資單。

2、工作氛圍的比較。國內的工作存在著某種泡沫和浮躁的氛圍,老闆肯於踏踏實實辦好企業的精神很少,我調查過身邊的留學黨,對國內公司最喜歡的口號和最討厭的口號是什麼,分別是:企業文化與產品是核心競爭力 / 野蠻生長。好的公司的BOSS應該是一個好的產品經理,而國內的現狀是一般BOSS都是銷售,不是向客戶銷售,就是向投資人銷售,反正是很少聚焦於公司的本質的。還是拿定居英國的K同學舉個栗子,她沒有回國,而是選擇了留在英國(不要受很多不靠譜的流言影響,英國移民不簡單,但機會也並不少)。在英國讀書的時候,幾乎大多數中國籍同學都有創辦自己工作室或公司的想法,然後大都回國了,其中大約一半進行了嘗試,當然無一例外的失敗了。實際上,創業是非常難的事情,K說他見過的具備創業素質的設計師百分之一都不到,但總喜歡用口號包裝慾望:不是為了設計改變生活,而是為了儘快不擇手段的投機賺大錢,還美名其曰實現個人價值。創業總是需要積累的:閱歷、經驗、心態等等。K回國和我聚會,發現,還能談談生活、設計和藝術,大概只有康石石這類老友七八人而已,剩下同學,在各種辭彙的後面,只有一個字:錢。

3、生活的比較。坦白來談,在國外留學歸來,一般會傾向選擇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不是出於虛榮,而是設計、藝術、教育等資源集中在這幾個城市,去別的城市很難學以致用。但,令人嗔目結舌的是房價,不可思議的房價。雖然出國留學的同學家庭條件一般來說,還是不錯的,但大多數同學還是有自尊心的,覺得既然工作了,理應自己謀生。但在美國,一般設計專業的學生最多工作5—7年也就擁有了自己的住房。美國人不買,是因為他們很少犧牲度假等額外花銷,但華裔還是房子第一,很省儉的。可如果回國呢,在北京買上與洛杉磯同樣的住房,再降低一下標準就是四環邊上的國內的兩室一廳,也至少20年,這還得不考慮將來孩子的培養成本和犧牲最起碼的生活要求。物價也是很重要的因素。這個可以舉個栗子:我的學生L去年回國幫我帶了一塊手錶(LONGINES,約15K),並感謝在工作室求學時,對他的照顧(最終拿到了南加大建築設計的每年2萬刀的獎學金),送我一個COACH手包,但今年海關的稅又漲了。而我比較了一下款型,如果我買的手錶加上L送的手包,至少比國內高40%,當然物價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品質問題。我說的品質不是指高要求,而是要求不要有毒、不要是假貨、不要買了壞東西,但客服永遠在佔線狀態。也不希望查一點點東西,看到的都是競價排名,而打過去電話,至少90%都是騙子。

二、我回國後的一點點小感受:
1、思維不同。原來在國內的時候沒有明顯的感覺。大概做設計RESEARCH做多了,在國外的幾年習慣了不從道德上評判人而是從邏輯上去思考問題。具體來說,回到國內,無論是和很多熟人聊天,探討問題,又或在網上溝通,都發現,國內很少習慣就事論事或獨立思考。比如,對一件事情,很少有人去分析一下,開口就是我討厭等之類,對人習慣從道德上簡單分成黑白。更難以忍受的是,這在互聯網上聚集了太多的暴民、五毛、水軍。有時,看到他們的言論,我就敢於相信,為什麼,當年會出現砸日本車,甚至以謀殺的姿態去攻擊日本車主。這讓我感到恐懼,因為你不知道什麼時候,盧安達屠殺那種事情會發生在你的身上。發生在我學生身上的真事:小W,喜歡日本的平面設計,當年選擇去日本留學。有次,她發了一條微博,大概是就原研哉的設計做了一個分析,然後分析了一下日本的平面設計水平高和知識產權的強有力保護有關,而中國現在對設計師的原創保護,感覺總是喊口號,不落到實處等等之類。結果呢,被罵的,哎呀:哭了、傷心了、最後退出了微博。因此,很少有人分析她說的對不對,也沒有人用事實反駁,總之,最客氣的方式,就是用淘寶體起鬨。最理性的攻擊是:推測她發這個的企圖。然而,我們都知道,誅心之論是最可怕的,妄言一個人的意圖,然後羅織罪名,這難道不是發生在十年災難期間的基本手法嗎?我理解的言論自由的另一面就是言論負責,責任和義務從來都是一個人的基本要求,但中國沒有人身攻擊的代價,所以似乎大家都可以肆無忌憚。順便說一句,小W現在留在日本SONY工作了,不計劃回國,已和韓裔日本小夥子準備結婚。

2、階級啊階級。一般來說,國外是中產階級占多數的社會,大家區別不大。當然,也會羨慕高層社會。但總的來說,雖然階級是存在的,有時候還相當明顯。但至少不太敢公開的宣稱階級歧視,社會輿論對權貴階層也是一種制約。但回國之後,最鮮明的感受就是階級感,大家都很強。開車的瞧不起坐地鐵的。坐地特因為家的位置好,上車就有座位的,甚至會瞧不起沒有座位的。開豪車的,敢於隨便在路上別開家用車的,因為瞧不起。奢侈品作為區分階級的標誌,居然連一個工資平平的小女孩硬撐著也要買,因為擔心會被人瞧不起。還是拿例子說話:我有個同事Z,在荷蘭留學後又工作了6年,已經在歐洲小有名氣了,因為家裡的原因回國了。結果回國之後處處碰壁,直到來到我們工作室才感覺氛圍和歐洲設計工作室的區別不大。他和我說,原來在一家高端機構工作,需要為電視上那些最火的明星提供一些設計服務,就因為他經常為了環保騎自行車上班,所以經常被懷疑,那些歐洲的輝煌經歷是虛構的。原因只有一個,因為大家的思維是,既然你混得這麼牛,為啥還騎自行車呢?他在北京霧霾的日子裡,號召大家不要開車,結果就有人罵他裝,窮。我可以作證,他家隨便拿出一套在京的房產,都相當於一個中型企業一年的純利潤。但,他就是這樣被人瞧不起。而且,因為他說話樸素,以至於拿出自己的獲獎經歷時,經常被人懷疑是騙子。

3、誠信問題。這個真的不想多談了。我出國之前,假的和山寨貨被發現是會道歉的,至少還是要面子的。幾年後回來,他們已經會買水軍為自己辯護了,問題是,真的還有非常多的人信,說這些西貝貨也不容易,更多的居然有心情分析其公關水平如何。還有更多的很多垃圾企業一旦發現造假或抄襲別人居然敢罵回來,汗、汗、汗、汗、汗、汗。別的不說了,這個是最難以忍受的。

至於有這些問題,為什麼我還回國了。理由很多,我認為人的動機總是複雜的,列舉幾個最重要的理由:
1、我是獨生子,中國道統不可墜,忠孝不是口號,是基本義務;
2、真的不適應國外的餐飲,而我又不喜歡做飯。我認為這絕對是最重要的理由之一,尤其是我這樣的極品吃貨;
3、參加工作都不是應聘的,很幸運,先是在父親的朋友那裡工作,老總對我關愛有加,感激!後是被招入現在的工作室,BOSS多有提攜,工作氛圍輕鬆簡單,沒有辦公室政治,工資大概是我那一屆畢業生的2—3倍,只是專業素質上要求高一些,但對我這種設計技術男來講,很對脾氣,因此,也很有歸屬感,屬於那種,一到公司就感覺回家了的體驗。

石石知道自己的世界是有限的,因此,提供的經驗也是有限的,所以供大家參考吧,不妥之處,還請海龜同志們指正。

—————————————————分割線—————————————————


歡迎關注我的專欄Portfolio+ - 知乎專欄


每周二、周五晚6點,準時嘮嘮那些藝術留學與大家最相關的事兒


同學們如有藝術留學、院校、專業、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康石石約稿。


王大爺坐在村口的樹下,吸了一口煙袋說:
「老伴,我就搞不清現在的女娃娃都是怎麼想的,都不願意留在村裡給村裡的小夥子當媳婦,趕腳自己有點姿色的都忘城裡跑。」
大娘從柴火垛子直起了腰,接過了話茬:
「可不是嘛,她們就不想想是哪方水土養育了她們,斷著骨頭,還連著筋哪!」
大娘這一說,王大爺想起了自己隔壁老李家的閨女,
當年和自己的兒子也是光腚娃娃,成天膩在一起,當時就定了娃娃親,可誰想人家姑娘進了大學,根本就不打算回來了。
自己兒子也不成器,湊不齊那個「萬紫千紅一片綠」,現在還光著。
不由得心中一陣煩躁,
「女孩子讀書多就是沒用,忘本!」
大爺的嗓門又升了一度。
「一代不如一代了!」

------
有點跑題,勿怪。


2017年4月30日更新

答主一個抱怨的帖子兩天居然破了兩千贊 六百多評論 也是醉了 估計是什麼大V評論了 加上話題敏感 誒 答主不經常玩知乎 這個估計應該是最近幾年最火帖子了


今天下午有兩小時的空 更新一下吧 以下想到什麼說什麼


1、這個帖子是牢騷貼 很多的東西沒說明白 當時我也沒調查清楚 所以很多評論理解有偏差(無論挺我還是噴我的) 這個帖子起因是最近一個月開始系統的規劃接下來五年的布局和走法 然後有一兩天陷入死胡同 負能量爆棚 後來跟很多人聊過 也查了很多資料 基本想明白了


2、 沒標點這個問題能提出來我也是震驚了 這個真是當年聊QQ留下來的習慣 難道大家不是打一句話 發一句 難道還是打一段才發?

3、我博士應該不水 我沒參加高考 競賽保送的 本科是能說出名字那幾個985畢業的 本科裡面專業是前三 畢業直接來美帝讀博士 學校也是大家都聽說過的 專業排名US News Top 5 四年半畢業 19篇SCI 其中8個一作 傳統工業 影響因子不高 大多數是美國專業協會期刊(懂行的能知道是什麼水平) 畢業的時候就投了五家本行業最好的公司 比較幸運拿到三個offer 挑一個名聲好的給錢多的就從了


4、雖然是傳統工業 博士畢業起薪都不錯 至少我認識的基本都100K USD 我屬於工資比較高的 據我觀察真心想留下的博士 最後都找到工作了 另外 美帝傳統工業博士 特別是沒有身份的 其實還是挺難找工作的的


5、仔細調查了一下 發現國內人才計劃最近兩年推行的力度很大 跟國內參與人才計劃管理的朋友聊了聊 不論是綠卡回國還是美籍回國都不會有特別大的問題 不論是創業還是就業 國家扶持力度不錯 而且國家一直在努力引流中高端人才回國 另外 美籍回國也不是什麼新鮮事情 我有親戚是英籍回國工作 據說有很多外籍華人在國內工作


6、中國人才很多 每年海歸很多 但是中高端的人才還是缺少 特別是能帶技術的和帶團隊的 中國目前後發優勢已經不明顯了 需要拉動內需 需要產業升級 這樣才能實現進一步的發展 避免落入巴西一樣的中等收入陷阱 一帶一路 中國製造2025 都是這樣的大背景下提出來的 這個升級很不容易 需要很多人才 所以不要跟我說中國人多 不需要人才 恰恰相反 現在和以前一樣需要人才 特別是中高端人才 所以題主決定現在美帝磨鍊自己 達到一定水平再回去 應該會去創業 或者加入創業公司 人生總是要搏一把


7、我無法回復所有留言 不過基本有空我就看兩眼 感謝很多支持鼓勵我的朋友 尤其是寫很長的評論 給以我豐富信息的朋友 當然 噴子也不少 可以從精華評論看到典型的 一般我是不理這些人的 當然 有空我也會噴回去 哈哈


8、評論之中 我經常看到這樣的模式 : 首先把我貶的一無是處 說我自我感覺良好其實是廢物 然後說 中國不缺人才 你在中國拿麽點工資說明你就值這個價格 最後說 你好自為之或者你自己體會或者你愛回來不回來 以上 據說這個模式是目前一部分國內企業招聘海歸的套路 以便low ball你 這樣牛逼的說話方式 讓我想起來以前聊過的幾位國內的官僚 嚇得我一驚 以為要被封貼


9、我在做學生的時候 經常看中國國內的新聞 然後覺得中國牛逼的一塌糊塗 分分鐘鍾碾壓各種國家 各種技術都是馬上超越美國 工作之後 切實鑽到某個細分領域之後 才發現貌似不是這樣 我不懷疑國內一些領域已經趕上或者超過發達國家的技術 但是確實有一些還是比較落後的 甚至根本沒有什麼原創技術 而這些產業並不是可有可無的 他們也是很重要的 是實現產業升級的關鍵 有一些知乎er認為中國已經可以直接星辰大海了 其實差距還是不小的


10、很多人回不回國 不光是愛國不愛國 賺錢不賺錢的問題 還有很多 比如 污染 空氣污染是輕的 相對容易治理的 那水呢? 那食品呢? 你可以忍 你的孩子可以嗎?教育和房價甚至是更大的問題 現在北上廣深的房價漲成那個樣子 各位覺得合理嗎? 反正我是買不起了 如果買不起學區房 孩子教育怎麼辦? 即便是買了學區房 國內教育這麼激烈 你能保證孩子能上985? 你說送孩子出國 那不是又走了一遍你的老路? 你孩子以後問你 你當時為何不留在國外 你怎麼回答? 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作為一個在一線沒有戶口沒有房子的人 在二線有戶口有房子沒有好工作機會的人 我始終沒有得出一個好的解決方法


11、我們這一代人(應該包括很多玩知乎的)生長在中國改革開放之後發展最快速的三十年里 我們有一個潛在的共識就是 認為「中國會(高速地)一直發展下去 會越來越好 會成為實現星辰大海的強國 」 看看世界各個國家的發展 尤其是憑藉後發優勢快速發展起來且準備挑戰老大地位的國家 這個共識可能並不一定正確 比如 日本為什麼會失去二十年?(估計這點會被噴死。。。。)


12、我從幾個海歸朋友嘴裡最近了解了一個我沒注意到的問題 當這些海歸特別是沒綠卡或者放棄綠卡的海歸和國內沒出過國的人工作的時候 總會有背後使絆子的 不合作的 經常嘲諷你出國一圈不還是回來的 故意讓你犯錯出醜的 而且 很多國內企業當面說的好好的待遇 當你真正回國之後說改就改 說不給就不給的 實在太正常了 好多人抱著情懷海歸 也好多人無奈的歸海 好像出國一圈反而成了原罪 讓我想起我出生前很多年中國發生過的事情 所以朋友們都建議我入籍再歸 給自己留個退路 這也是我目前的想法

13、上次回國 發現好多人投資移民了 好多人在策劃投資移民 這些人中有富豪 有中產 他們沒在美國工作生活過 不知道這邊倒底如何 然而他們就是想逃離中國; 我也發現我好多讀國內傳統工業博士的同學轉行了 而且是博士畢業轉行了 要麼去做互聯網 要麼去做金融 像我這樣待在這個工業裡面的反而是少數了 這些聰明人都走了 新生的一代的聰明人也都去了這些熱點專業 了 那麼我國傳統工業在未來會不會發現人才不足呢? 互聯網和金融真的能創造足夠多的就業機會給真么大的人口大國嗎?希望我的擔心是杞人憂天


14、就先寫到這把 我就不取匿了 不想被人肉 另外 我承認原帖有些偏激 我懶的改 大家將就著看。


-----------------------------------------------------------------------------------------------------

美帝博士 傳統工業 本來計劃畢業干兩年就回去的 畢業的時候搜了一下國內的工作 基本我這個水平上海的職位最高 不到30W RMB吧 然後看了一下拿到的美帝offer 基本100k+USD的 選了一個最高的 就來了 到現在確實幹了兩年 感覺有點回不去了 國內工資還是很低 房價太高太高 這邊已經漲了20%工資 房價還低 環境還好 去年年末回國機緣巧合和國內中央機關關於海歸和海外交流方面的負責人聊了聊 基本得到的結論是國家不關心你們這些在國外的年輕的科研人員 國家要的只是功成名就的能給國家帶回面子或者成熟技術的人 所以啊 好傷心啊 我的回國計劃就這麼延期了 估計要等我入了籍 結了婚 生了子 做到國家需要的樣子 國家才能接納我吧 可是啊 到那個時候誰還會真心去建設祖國呢 不都是回國圈錢再回到外國或者直接去無所事事的去養老了嗎?

再說個事 國內好多我認為很聰明的傳統製造業的同學都轉行去做金融了 很多還是有博士學位的 中國很需要高質量金融人才 但是聰明人都去做金融了 怎麼能讓中國成為製造強國呢 光憑金融互聯網真的能養活那麼多人嗎? 真的能大國崛起嗎?

最後一點 來美六年 感覺 美帝太聰明了 從全世界找最聰明的人 利用教育 環境 工資 身份種種因素 讓他們來發展科技 你看看這邊跨國企業 從初級到中級到高級技術人員 多少中國人 在他們的年齡都是相當有水平的 如果這些人都能回國效力 技術轉型 產業升級也真是容易很多 但是他們回的去嗎? 有這個心 還被國籍擋著 為什麼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可以雙重國籍 中國不可以? 說了這麼久華裔卡 中國綠卡 有高層推動嗎? 印度都能給印度裔永久綠卡 中國不能給? 全世界都在搶人才 中國放著海外這麼大的人才庫不要 真是難以理解啊


改一下
凡是在道德上被(CCAV)讚頌的職業,待遇一定都不好

為那些「最可愛的人」默哀
沒有想到
這種致命的讚頌來的這麼快
希望距離我們下次關注消防員的新聞可以來的晚一些,再晚一些


我說過,年輕的也好,老的也好,要創造一個回來工作的環境,還需要一段時間。對此,我們還要準備一下,不然大家回來,條件不具備,反而是用非所學,環境也不一定適合。與其如此,寧可在外面再多學習兩年,在知識方面能有更多的發展,反而有好處。

——周恩來同志在會見旅美語言學家趙元任教授時的談話。

有些人啊,說他「小資產階級狂熱」吧,他哪來的「資」啊?說他極左冒進吧,他連《共產黨宣言》都沒讀過。說他流氓無產者,他還有份工作——社會主義好!但是這紅眼病犯起來,還真有流氓無產者的無操守。


這個問題在題主問出來兩三天之內就已經有很多很好的答案足以蓋棺定論終結問題了。
道理都說的很明白,我也不覺得自己可以贅述些什麼。

但兩個月之後題主突然又回來改問題描述了,而且看起來很不開心的樣子。
和題主你來我往的公共編輯了幾個回合之後,我想跟題主講幾個故事,這或許能讓你變得不那麼不開心。

mu peng 前輩的道理說得很對,包括下面很多人的觀點都是話糙理不糙,不過既然你並不喜歡,那我就換一種方式跟你絮叨絮叨,你要是再覺得他們的觀念難以接受,那我就多講幾個故事給你聽。當然,你的公共編輯我還是照舉報無誤的。

我是河北人。河北跟你們安徽一樣是高考大省,每年幾十萬人來分蛋糕。
河北高考壓力很大。有多大呢?我相信衡水中學的事情你也略有耳聞,而這只是整個大省絕大部分高中的縮影。
我們考北大清華有多困難呢。
我高考前兩個月的時候,學校給我們發了一本小冊子,裡面明確標示了去年全省考生的志願錄取情況。那本冊子特別詳細,詳細到考上了哪個學校的孩子有多少個,然後每個人的總分是多少。
我記得很清楚,我拿到本子的當天中午,回到宿舍之後把北大清華的學生一個一個數了一遍。
我記得很清楚,兩個學校的錄取學生加起來只有30個人。
清北每年在河北錄取150來號人,但刨去保送刨去加分再刨去自主招生,真正能從高考考進去的,只有30個人。
我又看了看分數,高考滿分750,至少要考到690才能進到全省前30名。
我覺得上清北挺難的。
然後我上大學之後跟同一屆的來自北京的孩子們聊天,我發現我們上清北的難度差了不是一個數量級。當然這是題外話了,300能上清華的老月經題。

我考了多少呢,我去翻了下當時查分的結果。

滿分3個150加綜合300一共750分我考了655分。

滿分3個150加綜合300一共750分我考了655分。
因為我一直卯足了怨氣想去清華,所以我們那年清華錄取線我印象深刻一直記到現在,698分。北大呢,好像低了三分還是四分的樣子。
所以我都去不了。
於是我當時的一志願寫的是華中科技大學,然後是電子科技大學。
當然,我還是幸運的,因為我考出去了,而河北省70%的一本錄取生都是錄取在河北本地大學了,而那些大學在大多河北省家長看來,其實都是二本的骨子披著一本的皮。

但很有趣的一點在於,即便河北省那麼的不好,即便這個省份給你創造了很多留下來的機會,即便這裡是的家鄉,是你家族的根,即便你在這個土地上生活了生長了十幾年,但所有你認識的人,你的老師也好,別人家的家長也好,自己家族裡面的長輩也好,所有人,他們就像都商量好了一樣,他們都希望你往外跑,去大城市。去北京,去上海,哪裡繁華哪裡充滿機會去哪裡,他們都不希望你回來,至少不要回到縣城裡面。

我跑來香港讀大學讀了將近四年,我奶奶很想我,我外婆也很想我。他們恨不得每天能做好黃燜雞包好韭菜包子飛過來給我送飯。
但她們從來不跟我說回家吧,回家鄉託人給你安排工作,或者你高材生很容易就能在五條街之外的XX學院讀博士。
她們跟我說的是,你回北京行不行,別留在南方,北京不比珠三角差,離家也近,我們想你的時候可以去看你。

而我媽跟我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出去讀吧,去美國去歐洲去哪裡都好,讀什麼都好,學費你不用管,我跟你爸砸鍋賣鐵也供你讀。
你不用擔心家裡面的事情,大不了我和你爸等你畢業了也過去找你。


這是第一個故事,關於周圍的人對我去向的態度。

第二個故事是關於我上大學之後接觸了很多大城市來的孩子。


大城市好嗎?
好,挺好的。

挺好有多好?

我詢問過的有北京戶口的孩子,都看不上香港永久居民這個身份。
我也覺得北京戶口比幾百個國家免簽的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值錢多了。

具體一點呢?

要是說的再現實一點,我覺得如果我在大城市裡面接受教育,或許能少走很多彎路,或許可以更早的認識一些事情。

當然,我很感謝我爸媽把我弄到全省最優秀的高中(當然不是衡水)去讀高中,不然我很有可能考不出來。於是很多道理我可能現在都不會懂。

因為三觀的問題,我大一的時候,在別人眼裡說的好聽一點,叫特立獨行,說的不好聽一點,叫中二奇葩。自己總是抱著一種很奇怪的觀點,或者說是角度來看待和處理問題。我確實說不清自己當時的想法為何古怪,但我八成可以確定這和我的成長環境有關係。

我周圍的同學有很多來自於北京四中,人大附中這些比較厲害的中學。
跟他們在一起聊天的時候,尤其是聽他們談論自己同學的時候我一直在反思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這些三線小城的孩子,和他們這十幾年的賽跑之中,到底落後了什麼。

然後我發現我根本數不過來。
因為我發現在我們每天六點早起跑操,每天刷十幾套卷子準備應試,因為完不成作業被班主任吊打(真打,雖然不是吊起來),晚上打著手電筒鑽進衣櫃和廁所躲避宿管大媽的時候。素質教育這種事情他確實在發生。

我印象很深刻,讓我產生思考的第一個問題是人大附北大附師大附和四中他們在談論各自同學考上了國外哪個大學在美國哪裡讀本科的時候,我們這些三線小城的孩子們為什麼幾乎沒人走這條路。

答案顯而易見,去國外上學這種事情對我們來說代價又高又遙遠。
當然我不期望大城市的孩子們可以理解我,我確實明白成長環境的原因有些人確實不理解何不食肉糜。

高一到高三的三年就坐在機器裡面的流水線上一樣接受訓練。大家就好像在跟著領隊跑集體馬拉松一樣沿著比賽路線往前,從沒有人想過如果不跑馬拉松我可不可以去跑兩百米的比賽或者鐵人三項。
去國外讀書,尤其是讀本科這件事情對我們而言就好像是天邊一樣遙遠。
不只是身邊沒有這樣做的過來人,而是大家根本還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一條路。
我們最多聽說過的故事就是某有錢人家的孩子高考沒考試花錢出去上野雞學校混文憑,我來了之後才發現,唉,為什麼我當時沒有想過我可以考托福考sat跑去一些很好的學校比如mit比如stanford比如uc全家桶。

然後我再問自己,如果我當時知道有這麼一條路,我會不會去做,會不會咬定牙關去做。

然後我就笑了。不會。當然不會。
因為成本和代價都太高了,我輸不起所以我試不起。

除了跟同學的溝通,我還在知乎上看到過很多同齡人他們做的事情。
比如說ElaineTsao他們做的NERIO社區,想做高中大學生尋求身份價值認同bulabula之類的東西。
團隊的人比我還年輕(我19歲)。

我想如果我把這個idea交給自己城市的一組高中學生,不論他們的身份和背景,也暫時不討論他們能不能做成,就講一開始能不能成功起步:你覺得他們會相信我嗎,或者說,他們會對此有想法嗎,拿起這個idea興奮不已的互相討論嗎?

難說,因為第一我們沒時間上網,第二我們上網基本上不會思考這些做社區做互聯網做項目的事情,第三這種耽誤學習的事情我給先問問我媽同意不同意。

這樣換位思考的問題我思考過很多很多,
「如果這件事情放到我們這些三線城市的同齡人腦袋上,會發生什麼?」

我的答案絕大多數都是悲觀的。

所以我很久之前就暗自咬牙,對於我的孩子,不論我付出多大的代價,我一定要讓他接受最好的教育,至少我要給他最好的生長環境。我一定要從小告訴他,在骨子裡告訴他,環境的問題不該是自己的局限,環境的限制是可以打破的。成功的道路不只有你看到的這一條,他有千萬條,萬萬種。


我們這裡有個方言叫做視力價,或者說眼力價。說的直白一點就是看問題的觀點、態度、出發點,解決問題的方法、眼界、大局觀。

很多人覺得大城市也好,高等學府也好,大家擠著進去幹嘛。北京是祖國的心臟都要得心臟病了。
就像題主你在問題描述裡面的那句話

答案裡面很多人的嘴臉真是讓人噁心,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答案裡面一個裝過神州飛船零部件的人跟另一個人在評論裡面斯逼,神州哥這邊說是老家是湖北的,上學時做安徽高考卷全班140(好牛逼),那邊開始表示不服聲稱你有本事做2013年的,神州哥說自己碩士畢業(好牛逼),對面又放話了:呀呀呀學長,我也是某985呢,現在正準備出國!真噁心,真噁心,真噁心。我看這倆就像是金字塔塔尖裡面的垃圾桶里的兩隻臭蟲在為一個母臭蟲打架。

這話看得我心裏面一揪一揪特別想跟你坐下來好好聊一聊。
因為在你看來好像,想要去考一個好大學是一件很功利很拜金很噁心的事情。

這確實很功利。
但發達的城市和好大學除了物質上的發達和富足之外更多的是給予人眼界上拓展。

當你爬上一個山頂的時候你看問題的方式和你的眼界就變了,不管你看問題得到的決定是什麼,這更寬廣的角度都是無價的財富。

拿我自己舉例子就是我大一大二跟教授說我大學畢業之後不想讀書我要找工作。
教授沒說啥大道理就是笑一笑。
「你讀完大學自然就知道該怎麼對待這件事情了。」
我大四上學期的時候我找教授我說教授我有點想繼續讀書了,因為覺得自己現在的知識水平好捉急,master也好PhD也行,但我還是有點猶豫,讀這些真的有用嗎,讀完不一樣要從頭找工作,是讀書好還是多幾年工作經歷好。
教師也沒說啥大道理就是拍拍我肩膀。
「很多事情可能你現在想不清楚,但你讀完master的時候自然就明白你想要幹什麼了。」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018479
這是第二個故事


第三個故事很短,他和你說的「難道報效祖國這種事湧上心頭,你的心情不是難以平復的嗎」有關。

我是一個大五毛,有多大呢?
可大呢~~
孤身在海外數年,發覺自己越來越容易接受「五毛」的觀點,怎麼辦? - 水無痕的回答

我是每期那年那兔都要看,而且期期看得眼裡面進了好多兔子。

我是你說的那種「報效祖國這種事湧上心頭,你的心情難以平復」的人。

於是我和很多人在網路上有過爭吵。
zuo派呀,you派呀,mao粉呀,民國粉呀,官干五呀,戴路黨啊,民都呀,mei分呀,五棍薩滿呀(啊咧)

然後我發現一個道理:我永遠不能對一個人一刀切。
我今天在這件事情上和他觀點相左,但明天在另一件事情上就和他觀點相同了。

於是我就抱著一種殊途同歸的中庸之道開始和稀泥。
反正大家都是為了這個國家和這個國家的人民可以活得更好,那就尊重人家選擇的道路吧,不是嗎?

所以我體會了一個很重要的道理,
這世界上很多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你說是嗎,少年?


故事講完了,來講講大道理。

有句話叫,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古人把這句話這麼講是有道理的,你不能把順序倒過來。

你不能指望一個人在生活狀態很差或者連家庭都照顧不好的情況下就治國平天下,獻身為國家。你說是不是?

讓自己活得舒服一點是人性本然,這不是罪。即便對於大多數無私而不在意自己生活條件的人來講,他們可以苦一點累一點,但他們肯定希望自己的家庭生活得很幸福。

我祖上來自太行山腳下一個村莊,貧瘠,封閉。
我爺爺考上了郵電學院,把我們家從縣裡面遷進市郊,所以我父親不用種地可以專心念書。
我父親是研究生,九十年代貨真價實的研究生,一身本事學成之後之後讓我們家在市裡面站穩了腳,才能有我的今天。
我當然更希望更進一步,讓我的父母想買什麼想吃什麼不用發愁不用皺眉不用跟賣家糾結錢的問題,我也希望我的妻子我的孩子不會為上學為生活為買買買或者為其他事情而上愁。

我自己可以苦一些,可以賣命一些,但一定要孝為先,一定要妻兒為先,他們一定要活得幸福。
他們在哪裡能活得好我就去哪裡奮鬥,你覺得我有錯嗎。

所以剩下的事情就是個人選擇的事情了,而非表態站隊,一定要怎樣,一定要怎樣的問題。

那些推動中國科學技術前進的科研工作者偉大,但你不能說留在國外做科研的人就勢力就不愛國就自私。從大局上來說,科學技術無國界,所有推進不是一國兩國的研究力量就可以完成的。從小角度來說,這事情並不是非黑即白二元對立的。不想回來的原因有很多,但不能說他們不做出回來的決定是因為他們不愛國所以他們不會來。

你要是這麼想,這是道德綁架以己度人呀少年。當然我在此不說少年你的觀點有錯,同樣的少年你也不能說大家的觀點有錯。

但你要記住,每個人成長環境不同,接觸到的事情不同,自然感觸不同,進而觀念不同。

所以你驚訝為什麼有些人一聽到報效祖國竟然不會熱血沸騰是有道理的。
所以同樣有道理的,會有人做出這樣令你驚訝的選擇。

那就堅持自己的事情,尊重他人的選擇吧。
少一些道德綁架,少一些動機揣測,比較我們早就過了那個充滿紅衛兵而只剩紅專的年代了,你說是不是。


不過,我答應你我會留在大陸,我會想著這個國家。
因為我留下來可以為這個國家做很多事情,這個國家也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人來做。而我在外面,也就只能是一個科研工作者。
許志永,珍珠,瞎子,很多人,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

為了種花家,
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很少上知乎,偶爾看到這個帖子(這麼叫可以么?),特意註冊了,然後上來說兩句。

本人07年來荷蘭,一直讀書,本科讀了六年(別笑太大聲)。然後畢業前就已經搞定了工作,所以,目前在一個全部都是歐洲人的公司工作。學習的專業是會計,然後目前做採購。

之前有看到一個新聞說中國公派留學留美的最多。很少有人回國。當然我作為一個自費留學者自然因此多了一分坦然。很多人都說,別忘了國家培養過你。培養這詞對么?我覺得我在國內不到19年的經歷唯一就是讓我EQ更高了,學會了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至於在專業方面,可能剛來的時候口算是挺快的,可是現在基本上三位數的加減就要計算器了。「良禽擇木而棲」,想要長成一棵大樹,就要努力深深紮根,努力向上長爭奪太陽。同樣,人如果想變得更強,就應該找到可以培養自己的地方。

我想講兩個故事:
1) 在我高中的時候,在學校的電視台算是興趣小組吧。我的父親就是做攝像和後期編輯的,所以我一方面對這個感興趣,另一方面也覺得自己技術還可以。有個周六學校電視台請來了一個專家給大家講解如何使用非線編(後期製作)。我自認為自己是最認真的那個,一上午記了一大本,休息時間還和專家提問,請教。而其他有幾個女生卻是和電視台的老師插科打諢,說說笑笑的。後來,我漸漸被邊緣化,很多時候我也只能在邊上看那些女生操作,可是實際上她們很多時候連最基礎的操作都有問題,可是老師卻很喜歡她們。現在似乎知道了可能是因為「顏」????我回家和父母抱怨,覺得自己技術算是那群瘸子里的將軍了,可是怎麼就不讓我來做呢。父母淡然一笑,非常平淡地說,「這在機關里太正常了。你不是NB么,就晾著你,看你多NB。」之後我就退出了,老子不玩了。結果後來出國了,那老師還在qq上和我說,當時很可惜我就這麼走了,其實發現我很內秀什麼的。我當時對著屏幕就伸了中指。

2) 在我現在的公司,我是以主管的接班人的名義招進來的,因為他過一段時間要離職了,所以需要一個過渡期。因為我的主管是白羊座,所以有時情緒比較激烈,罵我的聲音可以讓全公司都聽到。哈哈,這點還真和其他外國人不一樣。可是有一次一個新任務,他覺得我做的不夠好,於是就跪在我身邊,一邊打字,一邊和我解釋。當時我真的如坐針氈,站起來也不是,坐著也很難過。可是,我覺得,我主管對我很認真,很誠懇。

再說點別的,我曾在中餐館刷了五年碗。我覺得這是很寶貴的經驗。現在很多人都語帶嘲諷地說,你們留學生出去了,也不過就是給別人刷碗。我覺得這事要從兩方面來看。我始終覺得自己能養活自己,自己能對自己的生活負責才是最值得尊重的事。

說了很多,不知道算不算跑題了。也獻醜了。

看到很多人說國外工資高,我就呵呵了。現在這匯率算下來,其實差不多,可是購買力是另一回事了。我覺得被尊重才是留在國外的原因之一。你的價值被尊重,你的人格被尊重,你的隱私被尊重,你的選擇被尊重,當你真正意識到的時候,就會感到,恩,還是留在國外好了~~~~


推薦閱讀:

高分子化學的重要作用是什麼?
如何看待清華北大學子「出國」與「不歸」?

TAG:教育 | 留學 | 個人發展 | 海歸就業 | 為國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