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主動聯繫是感情冷淡嗎?

我的同學,只要我們一分開就好像我們再無瓜葛,我不會聯繫他們,他們聯繫我,我也不會及時回復或是盡興的去聊,我不知道跟他們說些什麼好,所以乾脆什麼也不說。我對其他的同事朋友也一樣,好像所有的人我都不在乎,好像所有的人對我都是過客,但我並不是行屍走肉,很多時候我想他們。
現在我已經外出打工三年多了,我極少往家裡打電話,都是家裡人打給我。家裡人最近幾次給我電話也會說我,說我不知道主動給他打電話,缺乏人情味。
很多時候我也知道,我或許是時候給家裡彙報一下我的情況了,或許明天或許下一天我就要這麼做了,但是很少付出行動,我真的懶得去做。
有跟我一樣的嗎 我該做點什麼 一直這樣下去會有什麼結果 看到這麼多同類,我也就放心了。

另外,大家都是單身狗嗎。我是!

更新:題主已經不是單身狗了 去年就不是了 --2017.09.16


小學的時候我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在一棵巨大的樟樹上面做了一個安樂窩,把所有的零食都帶上去,我們通過樹影可以觀察操場上其他人的樣子,好像是上帝視角一樣,只有我們能看見他們,他們看不見我們。每次兩個人呆在樹上聊天說地,談論昨天的動畫片和正在看的小說,我就覺得他是我一輩子的朋友。然而上了初中我倆就沒有聯繫了。


初中的時候我和最好的朋友一起在雪地上睡覺,他教我武術,教我打籃球,我給他講書裡面的故事,給他講我和學妹們的旖旎趣事。我倆用一張飯卡,我一周所有的吃的都放在他的箱子裡面,每天晚上跑到他寢室的床上一起吃零食,一起用一個臉盆泡腳,夏天洗澡也在一起。那是我我覺得他是我一輩子的朋友。然而上了高中我倆就沒有聯繫了。

現在我在大學,我高中有好多好多的朋友,我愛他們,時常想念他們,然而我基本上不去聯繫他們。


今年上半年我的兩個奶奶輩的老人去世了,這兩位老人對我都很好,很疼我。其中一位我爸告訴我消息的時候電話那頭哽咽了,說不出話來,我安慰我爸別太傷心,年紀到了去往那個世界是非常自然的事情。說實話,我的良心,我受過的教育都告訴我這個時候應該有巨大的悲傷,然而我沒有,我沒有食不下咽,我沒有淚流不止

我談過三次戀愛,我們分開的時候我都沒有特別的傷心,最多有一絲的遺憾。


我也懷疑自己是天生的感情冷淡,但我知道我不是的,我比絕大多數人敏感。小時候我看機器貓的劇場版,每次都哭得不行,因為每次大雄遇見新的朋友們到最後都要分別,我為他們的分別而痛哭流涕。但也因為這個,我明白了,分別其實是最最自然的一種狀態。


我的女朋友對我說,她覺得我忽冷忽熱。其實不準確,我應該是人前熱人後冷,當我跟你面對面的時候,我可以不停地說不停地講段子逗你笑一刻也停不下來,這個是我的一部分。但是在人後的時候我喜歡獨處,我喜歡看書看電影打遊戲,這些都是一個人就能做的事情,我一點也不喜歡被打擾,有時候跟人聊天都是一種巨大的負擔,更不要說主動來找你了,這也是我的一部分。


我的朋友們啊,我有時候真的想念你們,但我做的最多就是在聯繫人裡面找到你們的名字,笑笑而已。我不是不愛你們,也不是冷漠。因為我很仔細地問過自己,萬一有天你們突然落魄地找到我,我會不會幫你們。我會的,百分百的那種.


原文首發於LOFTER,轉載請署名並註明出處。

這個問題已經有了很多很好的答案,本來是不想貼出來的。

但當時這個問題給了我很大的觸動,就寫了這篇文章,既然源於此,那麼就留於此吧。

————————————————手動分割——————————————————————


從不主動聯繫是感情冷淡嗎?

文/依米花開

————————————————————

這是最近知乎上一個熱門的話題。很多人寫了自己的情況,然後我從很多人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原來這世界這麼多人和我一樣,原來並不是只有我這樣。我一直以為自己是一個孤獨患者。

我手機上從沒有收到過廣告以外的簡訊,當然,我也從來沒有給別人發過簡訊;

我可能一個月都接不到一個電話,我可能也一個月都不會打出一個電話。

這就是我一直以來的現狀,用的是128元,免打400分鐘的全球通套餐,最終可能10分鐘都沒用。就像是128%的感情存儲,最終只釋放了不到1%。

傷感的是,情感有的時候就像中國移動的流量一樣,並不能累計。就像是到一個新的地方,舊的情感就要被清零一樣。


我唯一會收到的主動來電,是父母的電話。父親基本上都不說什麼,只是有幾次讓我把同學或者同事的聯繫方式給他一個。但好幾次,母親都提到:你怎麼這麼長時間都沒和家裡聯繫?你要多和家裡聯繫。

每一次,我都感到愧疚和難過,每一次我都說好,然後告誡自己要多給家裡打電話。甚至我給自己定目標,要經常跟朋友們聯繫,最少要每個月把400分鐘用完。告訴他們:我挂念著你們。

可是我從來都沒有做到過。我從來都沒有習慣這樣做。我不知道要說些什麼。

「一個基本上都不跟我聯繫的朋友突然打電話給我是有什麼事?孩子在外面是不是遇到什麼事了?」

接到我的電話,第一反應是不是這樣的?


剛上大學那會兒,家裡經濟情況不是很景氣,家裡每個月給我三百元的生活費,基本上每個月都很拮据,然後每個月都要向家裡要。每次打電話,我還沒開口,我爸就說,是不是沒錢用了。雖然確實是這樣,但總感覺很殘忍。

然後,我一般都是實在是抗不住了,才給家裡電話,然後,可能得過幾天,家裡才能打錢過來。因為就算是三百元,很多時候家裡都沒有,還要我爸去籌措(有過那麼一兩次先打一百過來應急,後面再補)。

在我的世界裡,我的父親和母親是最偉大的,他們把一切都給了我們,永遠感恩。這裡只怪自己不爭氣,不知道有兼職什麼的,沒有想過辦法去自立更生。

但那段時間,我確實很怕給家裡打電話,感覺於我於我父母都是負擔。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覺得這句話放到現代,不一定適合。把一個沒見過世面的孩子,扔到一座陌生的城市,扔到一個他從未經歷過的世界裡,他並不能比城市裡的孩子出色多少。


我老家在一座山裡,小時候應該算是一個類似於桃花源記的地方。經歷過沒有電,點煤油燈的日子。走二十多里山路才到鄉里,小孩子基本上沒去過,大人一般只有過年買年貨的時候才趕一次集。

七歲那年,我上學了,一、二、三年級一個老師、一個教室,那裡教育條件差。升初中前,父親決定送我到縣裡去讀書。由於基礎差,怕跟不上,讓我重讀了一次五年級。

縣城,是我們村很多老人、成年人一輩子都沒去、都想去一次的地方。那一年,我十三歲,從一個只知道玩泥巴的世界,進入到一個由鋼筋和水泥構建起來的世界。

也正是從那一年起,我開始一個人生活,開始半年回一次家,半年與家裡沒有聯繫。其實那個時候還小,不知道什麼是想家,只是委屈的時候,會特別想爸媽。

由於戶籍的原因,我最終沒能在我們縣念初中。我初中是在隔壁的隔壁縣讀的, 一個離家更遠的地方。在外面獨立生活了一年,似乎長大了一些。初一的時候,給家裡寫過幾封信,我爸也很認真的回信。給家裡的信,在我爸那裡可能還找得到吧。

後來高中、再到大學,交通漸漸方便了,慢慢的也有了手機,但溝通上似乎並沒有因此拉近距離。成長的那些年,似乎並沒有讓我學會如何溝通。


讀初中的時候,有過玩的很好的同學。但高中我又回到我們縣讀書了,那個學校後來再也沒去過了,以前的同學也就斷了聯繫了。那個時候沒有手機,我也不會上網,沒有QQ。我彷彿一個過客一樣,只是與他們走過那麼一段時光。

後來,有個同學不知道怎麼加上了我QQ,然後把我拉進了初中班級群。但是那個群,幾乎沒有人說過話。

也組織過一次小聚會,我也去了,很多人都變了,但隱約都有從前的模樣,記憶彷彿像開閘的洪水,翻湧而出,在一起時,仍有當年的感覺。

但,也就僅此而已。回來之後,仍然互不聯繫,各自在自己的世界裡過著自己的生活。

時間長了,漸漸的很多事就忘了,很多人也忘了。記不清臉龐,連名字也記不住幾個了。

高中時,我遇到了最要好的朋友,無話不談。他不是我們那裡人,但是在外面那讀書。實際上我們的成績差不多,都不好。高考的時候,我們都沒能考上本科。我決定讀大專,他家條件比較好,決定讓他出國留學。

我們英語都不好,高考考完後,他就直接回家,報了新東方的英語培訓。他告訴我,對於出國這件事,他感到惶恐,他說他洗澡都在背單詞。

出國前,他囑咐我,讓我學好英語,他希望有朝一日,我們一起在國外。之所以提這個,只是想說,我們那個時候真的就是這麼單純。

再後來,連續就漸漸的少了。他留學第二年回家,邀請我去他家裡玩了,見了他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和弟弟,他和他家人都很熱情。可是和他,慢慢的感覺就沒以前那麼多話說了,熟悉,但又不知道什麼地方生疏了。我本來準備把我在學校主編的一本詩集送給他。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最終沒有拿出來。

再後來,慢慢的就斷了聯繫了。

不知道以後有沒有機會再見面,就算見面了,曾經熟絡的感情還能回來嗎?我不知道,只覺得是期許與害怕糾纏著。這麼多年過去,我們在不同的世界裡認識不同的人,經歷不同的事,有著不一樣的成長。


在感情的世界裡,從來不覺得有對等的關係。於我而言,他是我最好的朋友。而對於他來說,我可能只是普通朋友中的一個。知道了可能令人傷心,可事情就是這樣,再正常不過罷了。也不知道有沒有人把我當成是他最好的朋友。

以前看到過這樣一句話:回首往事時的傷感源於遺憾。這句話感覺特別適合這裡。以前總以為會是一輩子的朋友,但現在不知道彼此在什麼地方,過著什麼樣的生活,甚至可能記不清彼此的名字,怎麼不叫人傷感。


小時候,我媽總說我是木頭人,親戚朋友來了,我嘴巴不是那麼甜,叫的不是很勤,沒那麼討人喜歡。在家裡其實說話也少。但在朋友么面前,我彷彿變了一個人,什麼都能說。在學校里,我有個外號叫「博士」,同學都這樣叫,不是因為多有才,而是很多東西都能扯。

可是,我不喜歡打電話、不喜歡發簡訊、不喜歡在QQ上聊天,微信基本上不用,因為沒加幾個人。

想起某個朋友的時候,我可能會翻翻相冊,或者通過QQ好友進他們的空間看看他們的動態。可是,我不會主動找他們聊天。

彷彿距離讓我失語,一下子丟失了所有來自於語言的靈感。

偶爾,有些朋友也會找我聊天,可是我總聊不了幾句,就會不耐煩。我好像沒有什麼要說、不知道要說什麼一樣。

在嗎? 在。

最近怎麼樣? 挺好的,你呢?

異常害怕這樣的對話,似乎每一次都有既定的軌道一樣,每一次都面臨著無言的尷尬。每多一次這樣的對話,對感情的傷害就加一分。可能這樣聊過三次以後,就再也說不上話了。

我看不見你的笑容,也看不清你的臉龐,從冰冷的文字里,我彷彿感受不到你的情緒。我不知道你給發微笑表情的時候是不是在哭,就像大多數時候,我與你說完晚安以後,要隔一段時間才能入眠一樣。

這一切在距離面前,顯得那麼不真實。

我喜歡面對面的交流,你愛我也好,罵我也罷,我都能夠予以最真實的回應。


讀初中時,迷上武俠小說,就像成為一個武俠小說家,快升高中的時候,看了一段時間言情小說,就想著成為作家。然後個時期就特別喜歡語文,高一時語文是一位女老師教的,具體名字記不太清楚了。這裡感覺很對不起她,因為那個時候,我算得是她最喜歡的學生了。

老師每周都會讓我們寫一篇文章,每篇文章都會認真的看,然後寫評語,我基本上每次得優,老師也經常會在課堂什麼念我的文章。寫過什麼都忘了,寫的其實也就那樣。但有一此,老師在我的文章後,評語里寫我是一個感性的男孩子。

「感性」這個詞第一次走進了我的認知觀里,讓我至今難忘,因為覺得貼切。


讀書的時候,還喜歡看電視劇,但不喜歡看國產的,因為覺得古裝宮斗什麼的,勾心鬥角看得累。

我喜歡看韓劇,更多的喜歡看悲劇,諸如《對不起,我愛你》或者《冬季戀歌》這種。

有過那麼一段時間,晚上睡覺前,一定會回想一段傷感的劇情,然後流淚,體驗那種類似於「胃酸」的感受。

現在想想,都覺得自己變態。

大學畢業前有段時間,瘋狂在同一類型的電影看,「日韓唯美傷感愛情電影」,大概有二三十部吧,直到找不到好看的為止。印象最深刻的是,許秦豪的《八月照相館》以及車太賢演的《傻瓜》。

那個時候,總是認為,感動與被感動是最好的幸福體驗。

很多時候,與別人一起看電視或者電影的時候,總會感到不好意思,因為即使是一件小事,都有可能會讓我感動流淚。不像是個男孩子。


去年的三月二十日,我爺爺離開了這個世界。很多事都是來的這麼突然,我從沒預想過這一類事情的發生。

與爺爺最後一次對話,應該是在電話里,他說,你也這麼大了,該找女朋友了。我說好。可是沒等到我帶回家,爺爺就這樣走了。

爺爺出殯的那一天,我哭了。我沒有嚎啕大哭,我只是眼裡藏滿淚水。我是個男人。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每個月20號往後,我對會想起爺爺。有的時候也會夢見爺爺或者小時候相關的事,但夢裡已經看不清爺爺的臉龐了。


「咿呀」是我們那裡對媽媽的稱呼,從小到大一直這麼叫。我爸爸也是這樣叫我奶奶的。家從鄉下搬到縣城以後,我妹妹就改口叫媽媽了,但我從來都不曾改口,一直咿呀咿呀的叫。雖然特別土,但是我覺得特別的親切。


之所以羅列這些事情,想說的是,我從不主動聯繫,但我不是感情冷淡。我深愛著我的父母親人,也時常惦念著身在遠方的朋友。我只是不擅長像大多數人一樣表達我的感情。

每個人表達愛或者思念的方式都不一樣,有的人直白,有的人內斂。就像大多數母親體貼,大多數父親無言一樣。

我習慣於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感情。傷心的時候、高興的時候、思念的時候、厭惡的時候,我可能會靜下心來寫那麼一段文字。可能有人看,可能無人知。可能是最無用的表達方式之一。


從不主動聯繫,不是感情冷淡,但時間長了,慢慢的就會變成感情缺失。

除了父母以外,沒有人會毫無保留的挂念著你。這世界沒有無緣無故的愛與恨,長時間沒有聯繫,慢慢的,在別人的世界裡你就成了陌生人,慢慢的你就被遺忘了。

然後,彷彿就整個世界都與你無關了。朋友們在朋友圈裡發的照片里沒有你,你傷心難過的事沒有人知道,你有高興的事也找不到人來分享。你一個人上班、下班,或許傍晚偶爾一個人會去公園走走,或者偶爾和同事出去聚個餐。

可是你沒有朋友,你總是在體會孤獨。這種孤獨,是你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圈子一點點畫小的。不是沒有人關心你,而是你沒有讓別人知道你在關心他。最後,你不知道還有誰可以關心。


有人說,像我這一類人,都適合Sia的歌,為此我特意找到她的歌來聽,這些文字,斷斷續續的寫了幾天,期間都在單曲循環Sia的《My Love》。

親愛的,我的朋友們,如果你們有看到這些文字的話,請理解我。沒有與你們聯繫,並不代表我沒有想過你們。如果我沒有及時回你們的信息,也請你們諒解。


——————————文字較長 感謝耐心閱讀————————————


有些人是外向型人格,社交時獲取能量,獨處時消耗能量。
我們是內向型人格,社交時消耗能量,獨處時恢復能量。
因為能量有限,所以只會把能量安排給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物,僅此而已。
遵從自己的心,不要被別人影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區,不必勉強自己,順其自然就好。


謝邀.


大家回答的都有道理,我提供一個視角吧,畢竟我自己也一定程度存在這一現象。


問題的核心點在於,資源、能量有限,只能提供給重要或者緊急的項目,人際交往在你的任務分級中,或者不重要,或者不緊急。


比如一個戰爭中的城市,水啊,電啊,煤氣啊,油料啊,這些東西都是戰略物資,是處於匱乏狀態的,那麼,就只能優先保證一些重要且緊急的項目:比如戰鬥,醫療,基本食品水供應。

剩下的,比較不那麼重要的,或者不是很緊急的事情,可能就無法得到這些戰略物資的供應了,或者只能得到極少的供應。


這個重要、緊急的劃分是自己定的,但基本上在潛意識裡已經定下了,我試圖用理性去改變分級,效果不大。


題主或者我們這樣的人是這樣的:


1、內在能量往往處於匱乏狀態(性格中糾結一面居多,內耗嚴重,能量大多用於維持平靜和恢復平靜)


2、外部的事物和人際交往會干擾內心的平靜,造成內在能量的損耗。


3、維持內心平靜(不被打擾)是戰略級任務,處於最重要的分級。


4、現實生活中的日常事務、人際交往,被認為不重要或者重要但不緊急,起碼重要性、緊急程度低於維持內心平靜。


所以,對於題主而言,只有三件事能夠讓他把自己寶貴的內心能量投入其上:


1、維護內心平靜,處理內在矛盾

2、追求人生目標、價值的實現

3、必須處理的緊急事件


對於自己是這樣的性格和情況,我也只能說,先接受,再改善吧,但是請不要自我攻擊,那無濟於事,只會適得其反。


冷淡就冷淡吧,起碼關鍵時候還是靠得住的,該承擔的責任還是可以承擔的。


也許有一天,題主年齡增長、閱歷增加、更加成熟,事業、情感、生活都來到一個自己比較滿意和穩定的階段,內耗減少,內心能量比較充沛了,到時候,自然就可以拿出一部分去交往和維持情感了。


而且,現在也可以在自己心情比較好的時候,打個電話,給個問候,在不給自己很大負擔順其自然的基礎上,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吧。


什麼都可以,但是不要做太多的自我攻擊,沒必要,盡量做即可。


以上。


我也一樣,主要是懶。


大學畢業就去了國外,時間久了,還挺羨慕國內的同學,雖然天南海北,但一個城市的,還能出來聚聚。

有一年,我就決定,給同學打電話,每天打一個,熟的不熟的,有電話的就打個,總是不聯繫別人,也不好。

有的相談甚歡,有的無話可講,有的聊了一小時,有的正忙,匆匆掛上,還有幾位堅持認為我是詐騙集團的,非得說出以前的細節才能繼續聊天。

電話掛上,卻沒有覺得多了聯繫,反而意識到,我們其實早已漸行漸遠,不再出現在彼此的生活中,各自說著身邊的故事,卻不再有交集。

生活就是這樣,走著走著,人就散了。

那年以後,就不打電話了。


20160519更
其實一直想來更這個答案的,因為沒想到隨手寫的一個答案能引起這麼多共鳴,也是感動。
這個答案是考研完寫的,我考研期間,不誇張,除了在身邊的男朋友,連家裡人都很少聯繫,我的號碼知道的人也只有兩三個。考完研了才有時間想「情感淡漠」的事,一直也沒怎麼想明白:
有人說:也許是因為你看了很多,經歷了很多。
有人說:你不是情感淡漠,你只是不知道如何表達而已。
其實我今天能給自己一個答案了,我給自己的情感做了一個牢籠,用理性,用知識,用瑣事,用忙碌,用煩躁……
當有一天你發現情感的可貴時,它也許早死在牢籠里了。
我不想它死,所以我在努力試著把它放出來。
嗯,就是這樣。

以下是原答案:
我跟你一樣,我是來看答案是的。
怎麼做我不知道,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後果。成功了沒有人分享,失敗了沒有人安慰。不過但願你追求的是內心的平靜,因為真的不會太有人能主動聯繫你。孤獨是必然的,有好有壞。像我們這樣的人都懂。
祝好。


有知友說到我答得不深層。我在前面解釋一下。每個人性格上的不同,和童年經歷、家庭環境等都會有很大關係。但我在這裡給出的答案,不是去剖析「個體」自身的原因,而是從大環境角度來答的,希望這樣可以一併解答大多數這類人的疑問。歡迎評論區指正與建議~

﹉﹉﹉﹉﹉﹉﹉﹉﹉﹉﹉﹉﹉
題主,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

我有一個關係不錯的學長,跟你在這方面一毛一樣。
具體表現就是,幾乎從不主動聯繫朋友。我跟他相識近十年,放假都會去他家蹭飯下棋跟他爸媽聊天,他待我也是如此。
我們是一個城市,無錫。他高考前自主招生保送到復旦,上海和無錫的距離是非常近的,但是非寒暑假他也基本不回家,更不主動往家裡打電話。他爸爸跟我抱怨說他都不關心家裡,也不往家裡報個平安。他告訴我說,【其實不報平安就是報平安的一種方式。】

對於我們發他的消息,他通常只回復有必要回復的。像一些沒有實質內容的叨擾抱怨寒暄,他就不會回復。但是只要你有什麼問題向他求助或者有意義的某些討論,他都會耐心回復。

然而這又有什麼關係呢?
【不主動聯繫,是因為認識到自己沒那麼重要,不需要時刻叨擾他人。回復淡漠,是因為對方發來的東西沒那麼重要。】

不適應你這種行為方式的人,可以對你敬而遠之,的確父母會因此抱怨,我的建議就是.....他們會習慣的。

﹉﹉﹉﹉﹉﹉﹉﹉﹉﹉我是討論問題的分割線﹉﹉﹉﹉﹉﹉

為啥說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問題呢,因為這關乎到人類漫漫的人際關係發展史。

我國自商便開始有了「王位傳嫡不傳賢」之說(紂王先比幹上位),自秦開始便擁有漫漫2000多年的封建集權史,這樣的政府更需要的【血緣】來維繫權利的集中,因此絕大多數權利是壟斷在官家氏族手中的。真正的突破是在唐朝,科舉制產生之後,才逐漸有了寒門子弟上位的情況。到了清朝,「王位傳賢不傳嫡」已經十分地順理成章了。

在這一過程中,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血緣集權」被慢慢地弱化了。從王室內部的「重賢不重嫡」,到整個權利系統的「重賢不重氏族」,都有所體現。

但是到後來出現了例外,清王朝的【重賢】只體現在王室內部,而其中整個權利系統反而更加牢牢抓在王室內部手中。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並且一直「延續」到了現在。從清王朝結束到現在,我國雖都不再有封建王朝,但依然沒有逃脫過集權社會。從「一家人統治」到「一個軍閥、一個政黨統治」,【血緣】被不斷地弱化,【人際關係】卻從未被弱化。

具體表現就是.....以下省略一萬字-.-

我們這個社會中的人,其實和政府怎麼統治是很合拍的。上面注重關係,下面自然也熱衷於建立各種【人際關係】,什麼「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啦,其實同鄉又如何呢?

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下,題主表現出的淡漠,的確會引發身邊很多人的不適。

But so what?

很多人不願意待在小地方,千辛萬苦漂到大城市打拚,就是為了擺脫「重視人際」帶來的束縛。大城市的快節奏和迫切不斷發展的壓力,會導致人際關係會相對淡漠,因此大城市的競爭,會相對公平。

一個發達的社會,需要的【流程】與【制度】,需要的是【人人遵守流程與制度】,而並不是人際關係。

最後真心希望多人宿舍這種反人類發展的東西快點快點快點消失。

感謝觀看!


收到這麼多贊好開森嘎嘎嘎!^_^不過我只是一個大學裡不諳世事的小角色,並沒有多少社會閱歷,所以就像評論里所說這個答案「太理想」。那些還要在一直被形容為暗潮洶湧的社會裡摸爬滾打的人對於這個答案看看就好吧。並沒有絕對的對錯,我只是選擇了讓我最開心的一種生活方式,也許以後我也會不得已去苦苦維持一些東西,但我會盡量讓自己活得開心活得自在。但也像高票答案里所說,你選擇了這種方式,就要承擔相應的結果,不要指望著你平時不怎麼關心聯繫別人,別人就會在你需要的時候來陪伴你。我不在乎別人會不會來幫我,所以我只聯繫我願意聯繫的人,我過得很開心。

開心奏好咯子咯子^_^

******************************************來自程序猿的分割線***************************************

不要刻意去聯繫別人,不要出於維護人際關係的角度去聯繫一個人。


對於朋友的聯繫,是你看到一個東西,覺得太好玩了,一定要和他分享,你情不自禁的就給他發了消息。你突然想起一個事,心理想著好想告訴他呀,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你就給他發了消息。突然地震了,你好擔心在震源附近的那個人,你給他發消息了。你突然很難過,要找一個人發泄,你給他吐訴了好多,你也知道他一定會給你讓你釋懷的回復,你就給他發了消息。

這樣就好了,不要讓這種本是一件自然的感情流露所導致的行為,變成一種負擔或者是為了維持人際而進行的一場精心規劃。


不要刻意,順其自然,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艾瑪怎麼覺得用到這裡並不合適)


是的,很多時候是需要聯繫來維持一些東西的。逢年過節,要向長輩拜年,要給上司送禮,要給一些似是而非的關係里的角色發祝福。需要別人幫助了,才去聯繫他,怕被想成用到了才記起聯繫了(雖然好像實際上就是這樣?),所以在平時要勞累得聯繫一個又一個人。出於功利的角度去維持拓寬自己的人際,會陷入這種迫不得已的循環中,即便已經站在高處,還有更高處的人際需要你去打點,這樣就永遠都無法自在地生活。


幫人也好,聯繫人也好,都與「人際」無關。幫人,是出於本能,看到拿著很多行李的人,你覺得他會很累,就去幫他提一點,而不是以後我有行李了他也會幫我提吧。聯繫人,是出於內心地情不自禁的打開列表找到他。但這並不代表,如果你沒有聯繫什麼人,沒有幫那個人,你就是一個自私的人,你不在乎那個人。也許,你只是太陶醉於自己的世界了。我總是羨慕那種,能沉浸在自己世界裡的人。專註的靈魂,也是讓人著迷的吧。


還有一句話,你若盛開,蝴蝶自來。


在此兩年之前,我也如同題主一般。不管是同學,家人,朋友,還是戀人,基本都是對方主動跟我聯繫,不管是電話,還是發手機簡訊。似乎這樣的一種習慣,也成了自己認為的理所當然。

上大學的時候,我的室友們經常會在晚自習後給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打電話。而我通常都是在看電視,或者看書,再或者給朋友回信,或回簡訊。有時我也會接到來自網友,筆友,好友的電話,偶爾的扯著閑篇。有時接到的是母親的電話問我是否周末回家。「這周回家嗎?」「回。」「嗯!」然後還沒等我問還有事嗎,她就會先掛了電話。

大一的下學期中的一天,父親突然打來電話。他問:「這周學校還有活動嗎?是不是還不能回家?」我說:「這周沒有,周五放學我就回家。」他說:「你媽和你弟弟都想你了,你不在家裡覺得很空……」
那是我第一次接電話不知道要說什麼,而且覺得很心酸。我笑著問電話里的父親:「那你不想我嗎?」他說:「想。」

自從高中以後,就覺得和父母之間有些距離,我和他們不是特別親近。我不像其他女孩子一樣,會跟父母撒嬌,會經常說說心裡話。因為家庭環境的原因,形成了我表面看似冷淡的獨立。我總以為很多事,我一個人就可以;我也總以為這樣很正常。

其實那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種被動。因為現實中的我朋友很多,和別人也是侃侃而談。所以這些在生活中看來,似乎都不是那麼重要。

畢業後工作,剛開始每天下班前母親都會給我打電話問我回不回家吃飯,後來我會提前發簡訊給她,再後來她也不再給我打電話,我也不再提前發簡訊。因為,基本上我很少回家吃飯。她跟我鬧脾氣的時候,會經常說我把家就是當成旅館。我說,忙。

後來談戀愛,幾乎也都是他主動給我打電話,主動給我發信息。有一次,他在來找我的路上騎摩托車摔倒了。見著他的時候,他的胳膊、手上全是血,褲子也被磨破了。我慌忙的帶他去醫院打針,處理傷口。看著他忍著疼的樣子,眼淚就掉了下來。他說:「我這麼長時間沒回你信息,你就沒想過我會出事嗎?是不是我不給你打電話,你也不會給我打電話?」

是的,年輕時候的我們真的很忙,忙著工作應酬,朋友應酬,亂七八糟的應酬。只是卻沒有留意身邊被我們所忽略的,我們總是任性的以為不會失去和理所當然。那時,我想,能夠讓我主動聯繫的也就是我的客戶了吧。

後來,我跟朋友好好的聊過一次。她說,是我們都習慣了別人的給予,而忽略了自己應該回應的回饋。

我們總是在說,人和人之間要相互動。但是,大多人在行為上都比較自私。
是我們真的感情冷淡嗎?
我想,除了真的是性情冷漠之人,不完全是。
其他人應該是,性格,習慣,懶。還有的人是因為害羞,害怕。害羞是不善於打理人際關係,害怕是怕應付一些人情禮節或者其他自身會排斥的。

也還會有人會說,也許是因為年紀越來越大,所以話少了,圈子也小了。但我個人覺得,這樣的想法很不成熟。就因為我們年紀越來越大,所以更應該清楚我們更應該需要珍惜身邊應該珍惜的人和感情。

上個月,有一個很久沒聯繫的朋友,也沒看到她有什麼動態,於是我主動給她打了個電話。才知道她媽媽住院了,壓力很大。在電話里跟我哭了下鼻子,我簡單安慰了一下她,第二天和另一個朋友去醫院看了她媽媽,陪她一起吃了個飯。走的時候,我抱了抱她,我說:「有事就說,都會好的,你不是還有我們嗎?」

昨天,一個朋友的女兒生病住院沒給我們這些人說。我給她打電話,問了下情況,我說:「最近大家確實挺忙,每次說聚會,也是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最後不了了知。但是,大家都還是很惦記著的。所以,我就是想跟你說,我想你了。」 她說:「哎喲,下個雨,聽你這樣說,心裡真溫暖。」

然後,今天收到這個信息:

你不去主動,你永遠不知道你能給別人帶來多少溫暖和力量。
既然不是涼薄之人,為何要做涼薄之事?
與其失去再後悔,為何不在擁有時珍惜?

不用你對所有人熱情,只是需要你多珍惜身邊的人。他們比你的微博,QQ,朋友圈更需要你去關注和關心,他們在你的生活里更有意義。

吶,現在,你們可以主動聯繫了咩?

——————————————————————
昨天晚上睡覺前在朋友圈發了一個內容,我想也是大多人的心境吧。


————————————————
一個公眾號,如果你想關注的話:)

http://weixin.qq.com/r/Uz8CGn-E1SKqrTt592pB (二維碼自動識別)


嗯,嚴重覺得自己是個薄情寡義的人,跟同學幾乎都沒來往。上初中就迅速忘記了小學同學,上高中就不再跟初中同學往來,上了大學跟高中同學也沒聯繫了,等工作之後,索性連大學同學也全部不見了……那感覺就像帶著帳篷在行走,隨時可以拔腿走人。
跟娘親一個星期一通電話,時間是規定的,因為是被強制要求的。至於老爹,不出意外的話,一年兩通電話,父親節和他生日。
電話經常被控訴打不通,嗯因為習慣性靜音,最近知道有個詞叫電話恐懼症,基本上有了wifi之後,五十塊錢電話費可以用三個月的樣子。
對數字極度不敏感,是個連自己生日都會忘的人,勉強記住父母生日,不喜歡節日,固執的記住我生日的人比起感動更多時候挺有負擔。哦3月31號換的新號碼,現在還是記不清,交話費要看備忘。
不喜歡各種局,大學往後比較明顯,什麼飯局酒局社團合唱團能閃則閃能推就推。
以上差不多孤獨患者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了。
但是,我還真不是沒有沸點啊,經常照面的人都對我美其名曰逗逼,一群人的時候也會擔當暖場角色,可除了這些時候以外,我TM也就想退守到一個人的空間,享受絕對安靜和絕對不被打擾。
個別慘絕人寰內心凄惶無以言表的時候我也認為自己沒救了,自作自受等等等。直到我發現,我在必須進入人群時所消耗的能量,都是靠孤獨所補給的,那一刻竟然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

嗯,做了有關父母親的噩夢第二天會馬上給母親打電話,這一點也讓我發現,當你真的想一個人或者擔心一個人的時候是絕對會主動聯繫的。

現在的話,感覺自己的人際關係是完全簡約風格。畢竟,為了身心舒暢,落得個自私自利的罵名,我自己覺得值就好。
至於其他,時間讓深的東西越來越深,讓淺的東西越來越淺。


冷淡這個詞本來就是外界對你的狀態的描述,是一個客觀事實,而非意定事實。

所謂意定事實,比如「我很喜歡你」這種話就是意定,反正也沒法開顱檢驗,全憑你一張嘴。但是「我一天給你發100條消息」、「我在你家樓下等了一夜」這種就不是意定的,而是客觀事實。發了就是發了,等了就是等了,是就是,不是就不是,可以檢驗,無法反駁。

儘管有些人覺得自己內心其實很熱情,但這無助於改變他就是個冷淡的人這一事實,因為這是個客觀事實。再扯遠點,其實你去找每個惡人談心,他都能為自己的惡擺出一大堆理由,那又如何?於是這世界上就沒有惡人了么?

你大腦裡面發生了什麼,和別人有啥關係?每個人的腦子對別人來說是個黑箱,別人沒有能力也沒有義務去弄懂你的「真實」想法是什麼。

這就像很多人開腦洞說,我怎麼知道你眼睛所看到的「紅色」就是我眼睛所看到的那種「紅色」,沒準你眼裡的紅色其實是我眼裡的綠色。這不要緊,因為只要我們都認同,看到血色的燈要停車,看到樹色的燈可以通過,我們這座城市的交通就是受控的。至於你眼裡的紅色到底是個啥,關我屁事。

所以你呈現出冷淡,那就是冷淡。「不主動聯繫人」作為被廣泛公認的冷淡的一種典型表現形式,你既然選擇做出了「不主動聯繫」這個行為,就要承擔這個行為對你人際關係可能造成的負面後果。

如果你真的心中似火,那就讓它燒出來。如果你胸藏千言萬語,just say it. 不能被外界觀測到的東西統統等於不存在。


我來賣個萌~

我男友就是題主這類型人,典型的摩羯座。人際關係上的事情都是能拖則拖,能避免則避免,而且很遲鈍。朋友都說他是離地三尺的人,他的兄弟總是偶爾電話來都會怨他不主動聯繫,他的父母也偶爾傷感他總是不主動打電話來。

但我就是喜歡喜歡喜歡超級喜歡這種人啊!從小到大就喜歡看上去冷淡的的人! 我知道這樣的人不是裝清高,不是沒想法,不是沒感情,他們只是喜歡專註自己的事情,一個人的自己世界裡自HIGH有木有!

我追的他,和他在一起也是我巴拉巴拉巴拉的說。我時常感覺我就像圍繞在他身邊的一隻陰魂不散的蒼蠅……

但我和他完美的互補著。他趨於平靜,我趨於動態。我有很強的行動力,他有很強的專註力。我敏感,他遲鈍。我們相互彌補,相互幫助對方在自己做不好的方面做的好一點。我提醒他記得給他一直很想道謝的人發消息,甚至幫他寫好簡訊。他鼓勵我讓我堅持一件我想放棄的事情,並且陪我一直做下去。

你很難走進這樣的人心裡,但一旦真的走進這樣的人心裡,你就會發現,他會非常依賴你,非常信任你,幾乎不可能背叛你。我覺得和他一起6年,幸福感從低到高的趨勢在走。

另外,我的最好的閨蜜也是這樣的人。用自己的真誠和努力走進這樣的人心裡,然後獨霸她們的感覺真好!哇哈哈哈哈哈!

所以,估計這樣的姑娘小伙們,都需要一個類似我這樣主動真誠有趣的人死皮賴臉的跟你們玩啊!(要不要臉了。。。)

以上~
去遛狗啦!

-----分割線----
沒想到大家集中關注的點在於星座。其實他的性格的形成除了星座的原因(真的有星座的原因么= =),主要還是從小到大的環境導致的,所以可能我說的他是典型的摩羯座有點不夠負責吧~星座其實我也了解的不多。然後嘛,我是巨蟹座的。哇卡卡卡,你們都猜錯了~~

最後,我腳的吧,
評論區「一直在找這樣的男友」和「一直想找這樣的女友」的各位真的不考慮相互認識一下咩??


或許題主認同下面這種說法。。。
問題:哪些行為是浪費時間?

采銅,元問題求索者

最浪費時間的當然是「社交」。

一頓飯局,兩個小時,三杯酒下肚,吹一車皮牛逼,聽一打葷段子,朝美女使幾百個眼色……是浪費。

刷微博,看別人的牢騷和段子,搶一個沙發,轉幾張神圖……是浪費。

搖微信,搖來搖去都那幾張臉,撿漂流瓶能撿出呻吟,群裡面發紅包,一窩而上搶一塊幾毛幾分然後哈哈哈大笑……是浪費。

上陌陌,花枝招展的妹子寫著「約跑勿擾」,搭訕半天一無所獲……是浪費。獲了也是浪費。

上知乎,寫一篇答案要@七八個人,拍馬屁,套近乎,拉家常……是浪費。掐在一起難解難分更是浪費。

想想看,我們大多數人的一生,通常也就一位靈肉合一的伴侶,兩三位知根知底的朋友。而互聯網,卻可以讓我們理論上和任何人交談,和無數人社交,誘惑著我們把有效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刷社交」活動中,端起一種「天下我大可交盡」的架勢。可是,我真懷疑,網線那頭的他的世界,我真的可以進入嗎?網路上的談笑風生、稱兄道弟、勾搭曖昧,是不是只是一種錯覺?我們多少人的「社交」,僅僅是為了排遣浸透骨髓的寂寞?或者僅僅是為了一點霧裡看花的虛榮?或者僅僅是為了進入他的身體而非他的內心?

寫這麼多不和諧的文字,也許僅僅是因為我是一個不善社交的人。特別在知乎,我認為它應是一個純粹的「智性交流」的場所,而不是一個社交場。正如馬親王所說,我們來知乎都是為了求知,說「祥瑞御免」的一律拉黑。曾經知乎上一位美女邀我進一個知乎大牛雲集的QQ群,我推脫了半天,我說我不是不想和各位大牛交流、交朋友,我只是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我還有很多很多書要看,我怕來不及……

在知乎,我不屬於任何一個小圈子,我只與少數幾位特別有魅力的知友有不太頻繁的私信往來。但我又特別渴望交流,但這種交流並非社交,而是思想的流通和交匯。

這個時代有一個特別荒誕的詞叫「殺時間」,它映襯了我們很多人人生的空洞感。這種空洞感逼迫著我們不停歇地掃劇、打遊戲和網路社交,可是你越填它它反倒變得越大。

我看到知乎上漫山遍野的隨口一答就明白,知乎對於很多人來說,不過是又一個空洞而已。

所以,什麼行為浪費時間?這是一個太好回答的問題。而只有等到你問自己「怎樣才會感到來不及?」的時候,也許你的「時間」才真正開始。

而對我來說,我的「來不及」就是洞察和理解這個鬼魅的世界。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2845785/answer/22856573


======================還有人嗎?山上的朋友,還在嗎======================
我都懶得說這是最後一次了——雖然這真的是最後一次。(嗯,別客氣,piapia朝我這臉上打)

小人物沒見過這麼多贊,五百到一千,一千到一千五。得意下去了,惶恐上來了。

這回我是來認錯的。生活做人講究中庸溫和,可一寫東西(水平一般的人,如我),難免要去尋求偏激和絕對的力量。——我正是犯了這個錯。

讓我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是一些評論,有人說我畢竟圖樣,有人說我畢竟還在象牙塔里……我不敢犟嘴,你們說的真的都有道理,與大家共勉。

我預料不到以後的生活和麻煩,我可能會稍做妥協吧。但是我相信,善於獨處將永遠是我的愛好和財富。


網易公開課主頁里有個視頻,陳丹青的《文學與讀書》,可能有很多人看過吧。
(憑記憶大概寫一下)

有個女同學問:來了大學後,發現很多事和自己想的不一樣。
陳丹青:沒事,你且等著,等你到了社會上,會發現和你想得不一樣的事多著了。要學會妥協,但也別妥協得他媽的一點都不剩。

我喜歡陳丹青的最後一句話,尤其喜歡裡邊的」他媽的「三個字。原來人到了他這把年紀依然可以傲嬌,可以做自己,可以真性情,可以憤怒。他這一句話給了我很大安慰。

重點就在這裡,人要學會妥協,但也別妥協得他媽的一點都不剩。但至於重點是前半句還是後半句,大家各取所需。

浪漫主義是害人的,大家不必要像赴死的悲情英雄一樣,全然地改變自己,還覺得這有種悲壯之美。這很傻氣,起碼我覺得是。

時間有點緊,讓我無法寫短,絮絮叨叨泥沙俱下,大家自己精簡吧。我只是個涉世未深的毛小子,自知沒資格做任何人的生活導師,下邊是原文,如果大家還是要看,請批判著看。


我真是沒臉沒皮……這回真的是最後一次更新!!
1:不必把我想得太極端。在生活中,一段關係只要不是太束縛我,我還是樂於和他們互相幫助的,只是不會太親密罷,不會拉幫結派稱兄道弟罷了。
2:可能有人說我作,為裝清高不惜自討苦吃。其實我還挺現實,只是在做事方便有人照應生活自在無人打擾的抉擇中,更看重後者。(這兩者是有一定矛盾,不是嗎)
3:還有我那個哥們的事。當時我沒回他。也不是篤定了要絕交,只是不樂意說話而已,哪怕明知這樣會讓他不爽。
4:嗯,答案真的是很亂,想到什麼寫什麼,大家擔待。
========================================================
這回真的是最後補充了……

整篇回答都是我個人的目前的想法,只是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路。世上沒什麼一勞永逸的道理,這是這世界遺憾的地方,也是她的魅力所在——大家還是要有自己的主見才行。 有人說,人畢竟是社會性動物。沒錯,一般來講,社交帶來方便甚至是樂趣。但對我,以及我們這類人卻不是如此。我只是想去嘗試另一種生活,看看行不行得通。畢業後,成家後,踏入生活後,我也可以忍受些孤獨,忍受些辦事不方便。在這樣的前提下,如果生活並不太為難我,那我感謝生活,感謝這個世界。

========================================================
最後一次更新,不喜交際那塊兒,我覺得有必要補充一下。

忘了在哪看的,說魚在水裡自由自在地游,鳥在天上自由自在地飛。它們活得很瀟洒。可為什麼偏偏是作為高級動物的人,有這樣多的擔心,這樣大的痛苦呢? 其實,你滿可以活得像魚兒鳥兒一樣瀟洒自在,上帝也不會因此斷你的活路。


放假在家時我媽和我說,你不能老窩家裡,你應該找別人玩玩去。

我一想,有道理。可是找他們玩什麼呢? 打麻將、抽煙喝酒、聽些亂糟糟的蠢話……算了,我揮了揮手裡的博爾赫斯小說集,和我媽說:還是看書更有意思。

我媽又說:你不結交些村裡上的人,到結婚時,連個給你放鞭炮的都沒有。

這可把我嚇壞了……我開始虛構我結婚的那天,我背著我的醜媳婦,走在孤零零的燥熱的陽光里,村裡人在兩旁抿嘴偷笑。我的醜媳婦問我:你的朋友們呢?

我說:我沒有朋友。

醜媳婦說:那誰給咱們放鞭炮?誰來鬧咱們的洞房?

我說:沒有人,要不我花錢雇幾個人……來鬧鬧洞房?你好這口?

我的醜媳婦哭了起來:算了,我不嫁你了,太丟人了。

我說好吧。

我的醜媳婦,哦不,那個醜女人,走了。 我獨自開始了活該孤獨的一生。

我打了個機靈驚醒過來——會慘到這份上嗎?不大會。 而且我什麼時候結婚?十年後……媽的。
這就意味著,我在考慮十年後的事。我要陪他們打十年的麻將,吸十年的二手煙,聽十年的亂糟糟的蠢話,才能換他們鬧我一晚的洞房? 好像不太值呀。

沒人給我放鞭炮,沒人捧我場子,我還不會花錢僱人嗎?就算結下了梁子,花錢雇也雇不來。這一天的不自在是什麼致命的災難嗎? 比十年的自在更重要嗎?

他們聽說,在中國有人脈才好辦事。他們想想自己,慌了;

他們聽說,青春就要談幾場戀愛、就要極盡瘋狂(我一直懷疑這話是老人說的還是年輕人說的)。他們想想自己,又慌了……

說到底,讓他們痛苦的,不是辦不了的事,不是沒談戀愛的後悔,而是對這些事未雨綢繆的焦慮。而那些辦不了的事,沒去瘋狂的後悔,反倒沒你想的那麼嚴重。


就這些吧。其實說再多,也只是我自己的片面看法。大家也還是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要有自己的主見。
==========================原答案==========================

「當我沉默著的時候,我覺得充實;我將開口,同時覺得空虛。」——魯迅

迅哥鎮樓,我去打個草稿先~

先別贊了……昨天又看了一遍加繆的《局外人》。 大家可以去看看。
我得準備明天的考試,考完試再回來試著寫寫。

大家別贊了,引用迅哥一句話得這麼些贊,惶恐得很……
==================第一次用分割線好緊張==========

樓下一個男人病的要死,隔壁的一家唱著留音機。對面是哄孩子,樓上有兩個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邊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喜並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魯迅

好吧,又是迅哥。

搬運上癮了,再來一段《局外人》的百度百科(有刪改):

大部分人總是表裡不一,他們做的往往並非他們內心真正渴望的。他們都有一種群居意識,懼怕被疏離與被排斥,懼怕孤單無依靠。」 但是莫爾索(局外人主人公)卻有意無意地要跳出這個世界的既定模式,保持和芸芸大眾的距離,完全遵照內心本性,做一個冷眼旁觀、我行我素的局外人

首先是情感生活上的局外人,「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搞不清」。這就是小說驚世駭俗的開篇。喪失親人的打擊無疑是沉痛而慘烈的,可是他卻以極其平靜的口吻輕描淡寫地敘述,彷彿事不關己,連時間也記不準確,讓人十分訝異。他自始至終都沒有流過半點哀傷的淚水。在草草地給媽媽守靈下葬後,他還急不可耐地去海灘游泳,看喜劇片,尋求肉慾刺激。女友瑪麗問他是否愛她,他卻把這個人們視為神聖的問題當成毫無意義的廢話,絕對不肯巧言令色來搪塞女友。鄰居雷蒙殷切地表示想與他交個朋友,莫爾索卻回答「做不做都可以」,一副無所謂的態度

《局外人》中有一句神來之筆,我憑記憶大概複述一下:我坐在媽媽的棺材前,我後邊也陸續坐滿了人,一動不動。有那麼一刻,我有種奇怪的感覺,我覺得他們是來審判我來了。


看到這裡我笑了,我有過這種感覺。

高中時有一天,我接到了卧病三年的爺爺去世的消息。從學校趕回家後,堂屋裡放著一口漆還沒幹的棺材,爺爺已經躺進去了。靈堂里是我們一大家子,還有來幫著辦事的村上的人(收禮金什麼的),他們抽著煙,時不時說笑,嘻嘻哈哈。我坐在棺材前的板凳上,悄聲啜泣起來,渾身發抖,發冷。

不一會兒我老姑過來了,她拉了我胳膊說:孩子你去吃飯吧,你不會哭。

那一瞬間我覺得我受到了侮辱——她覺得我在演戲。


而且覺得我隨時能停下來,還能吃下飯。她也覺得我作為孫子,理當去演這齣戲,而對我真正的難過反倒熟視無睹。


沒錯,哭喪應該是嚎啕大哭、嘶聲力竭、念念有詞,讓人聽了為之動容的那種。

第二天下葬,村裡有個習俗,孫子們拖著墓桿——就是一顆樹苗——哭著繞村一圈,然後拖到墳地去。 我奶奶和我們幾個兄弟說:路上一定要哭,不然別人笑話。

走在街道上,一看見有人在路旁,我哥就悄聲說:快哭!

然後我就努力地想想我爺爺對我的好,努力地哭出聲來。但還是哭不出來,我覺得表演給人的哭,是對我自己的侮辱,也是對我爺爺的不敬。我哥在前邊anan地哭著,太假了,我聽了差點笑出來。

葬禮那兩天我一直在想,我現在乾的這些事,和我爺爺的死到底有什麼關係。我們忙於各種儀式,忙得連悲傷的時間都沒有。

繞遠了?還是回到《局外人》百科下邊。

其實有句話我表示懷疑——「大部分人總是表裡不一,他們做的往往並非他們內心真正渴望的。他們都有一種群居意識,懼怕被疏離與被排斥,懼怕孤單無依靠。」

我不確定的是,那些」大多數人「,是真的表裡不一,和我們一樣薄情,卻囿於責任和對以後的考慮,才有意維持人際關係呢? 還是說他們本來就熱衷於此,能從中得到樂趣呢?如果只是維持人際,為了以後辦事方便……這也太噁心了吧?

我倒寧願他們是後者,他們是真的喜歡交際,他們像火柴,只有遇到和人交往的摩擦面,才能發揮他們的才智,燃燒起來,成為他們最好的自己。(這個比喻是借用的)。 而我這種人呢?怕是和迅哥一樣了:沉默時,獨處時,是完整的自己。開口說話後,激情似火地表述自己時,我變成了一字一句,散盡了,空虛了,一無所剩。

我在高中有個好哥們,好到什麼地步呢? 好到交換日記看。 畢業後聯繫少了,有一年沒怎麼聯繫,我也漸漸忘了那段交情。 後來看他不斷發說說(雞湯),贊評都很多,好像混得很好,各方面都有涉及,朋友多得咋舌。 有次他在qq上問親切地問候我:XX在嗎?

我當時就想,如果撿起和他這段交情,以後有什麼事找他會很方便吧?這麼想了想……我終於沒有回他。
嗯,我就是在較勁,回他一句很容易,聊一會也很容易,撿起這個人脈廣的朋友易如反掌。但我就是不想為了功利的原因去交朋友——開了這個頭,以後就沒理由不繼續這樣做,這會把我累死的。 我就是要給以後的自己添堵,為什麼做什麼事都要考慮以後呢? 為什麼以後的怎樣一件小方便都比當下的自在重要呢? 人們就是這樣,要麼忙著後悔過去,要麼忙著為未來鋪路。只因為這兩段時間是握不住的,掌控不了的,所以每件小事都讓他們格外惶恐,都大過天。殊不知過去已過去,未來還未來,我們有的永遠只有現在呀……(咦?文風突變!雞湯味兒瀰漫…… 算了,沒緊繞主體,但也是肺腑之言,大家將就著看)

先這樣吧。
=======================再來一發===================
評論里有知友問,人生難得一知己,說不搭理就不搭理了嗎?
這裡回答一下:高中時,我和他也談不上什麼知己,只是同算有些想法(所以才寫日記啊)的人。互換日記看,一來二往,成了那段時間裡挺要好的朋友。

上大學後,我看他發的說說,大致估摸出他的操行了。他屬於書看得少而想得太多那種人,至少是沒看什麼好書。天天在空間發些成功學的雞湯,倒胃得很。

其實QQ空間和微博微信,這些這個時代獨有的東西,挺有意思—— 一個人發的東西,反而比當面交流能透漏他內心的想法。

而我不止討厭他發的那些亢奮的雞湯,還討厭他故作深奧的文筆,所以我就不太喜歡他咯,然後就沒和他說話的慾望了。這也不是什麼深思熟慮後的慎重的決定,只是沒心情和他說話而已。


首先實名反對樓上的大部分回答(雖然我知道身為一個千粉半透明,這並沒有什麼卵用)

給出結論:我認為這種現象並不是感情冷淡,而是人變成熟了

對家人朋友過於熱情,大多見於一個人的青少年時代,那時候大腦情感發育還不是很成熟,所以那時候的熱情多多少少帶有衝動的成分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會逐漸成熟,成熟後的人思想會變的更加有方向性,行為會更具有目的性,頭腦也趨於冷靜,也會逐漸看清童年時代某些友誼的「實質」,對於那些由荷爾蒙和無知所結成的友誼,一個理性的成年人會逐漸選擇揚棄和疏遠,而對於那些真正的友誼,成年人也會以一種更為理性簡潔高效的方式來處理,但是這並不代表他們的感情疏遠了

所以你很容易觀察到少年的友誼是一起玩耍,一起打架,一起喝酒,一起撒尿,片刻不離

而成年人的友誼則是在節日里的一聲祝福,關鍵時刻伸出的一隻手,失落時送來的一句問候,它可能並不像以前那般熱烈了,卻別有一番寧靜的芬芳


沒有女屌給你套近乎
沒有女神給你套近乎
沒有人向你借錢
沒有人給你聊微信
沒有人評論你
沒有搞笑的所謂兄弟互噴
沒有搞笑的所謂姐妹自拍
你不是感情冷淡,你是比較享受自己的世界而且自傲一點。


不 care 的人,不會主動聯繫。
care 的人,怕聯繫失敗。沒接電話/沒回信息我就開始胡思亂想他們到底在幹嘛。
久而久之不管怎樣都淡了。注孤生……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有一面心牆。我們也許在牆的一面撒著溫柔的光,但卻不敢開一扇窗讓牆那邊的他們感受到。


我們懶得與他人交往,究其說是一種對他人、對人際交往的恐懼,更多的是對自己行為後果的恐懼。我們儘管不願去主動聯繫,其實渴望人際關係、社會支持;我們自謂單身狗自嘲的同時,也渴望進入一段親密關係。但我們習慣性的負性評價自己的社交行為,例如,這樣是不是過分親密了會讓別人尷尬、我並不夠幽默風趣別人和我聊天是不是覺得很無聊……


所以我們不如什麼都不做,自己生活總會比為了適應群體生活要簡單的多,一個人吃飯一個人上班一個人行走在這個城市裡,不用注意打扮,不用刻意寒暄,免去了好多被關注的負擔。除了總有那麼一點時間,就比如題主打下這個題目的時候,感受到一種莫名的與世界分離的不悅或者孤獨。


但其實換位思考,我們自己是不是真的也這樣在乎別人呢?關注他每一個遣詞造句,注意他每句話背後的言外之意……我們會發現大多數時候我們很難想到幾個這樣典型的場景。別人也一樣,也許我們都覺得自己生活在如聚光燈一般的周圍人的目光之下,便不敢生活,只願表演,疲憊不堪,但如果我們知道這些聚光燈只是虛妄,我們是否該走出去擁抱生活與他人了呢。

所以也許這面心牆是自己豎給自己看的,拆掉它也需要自己的努力。其實獨居並沒有什麼不好,但是如果渴望那種人際關懷,那麼就拆掉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看上面很多答案是答主本人平時就比較內向的,我不,我和別人相處的時候經常是段子信手拈來,在大家面前我的性格屬於活潑開朗嘻嘻哈哈整個人紅紅火火。

但只要自己有機會獨處,呆在自己的小世界裡沉默,幾乎不主動和人聯繫 。
一是對別人的生活不感興趣。
二是懶。

這樣越是孤獨越是想要自我封閉。

大家都這麼忙,真的有人值得你犧牲自己護膚,讀書,遊玩、睡眠,刷知乎的時間精力去維繫感情?我的答案是沒有人值得我這樣做。

能在一塊了就好好笑,因為不同的原因分開了,那麼就祝好再見。沒錯,我身體里有兩個自己,一個在人群中需要巧笑倩然討人喜歡,一個薄情寡然一心要成全的只有自己。


推薦閱讀:

TAG:生活 | 心理學 | 人際交往 | 個人諮詢 | IN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