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設計民航飛機時,要多多聽取飛行員的意見呢?

我在臨雲行通用航空官網「雲識」上看到關於「飛行員參與飛機設計是否將成為趨勢?」科普,所請想教下資深飛行經歷的飛行員們「為什麼在設計民航飛機時,要多多聽取飛行員的意見呢?」


這會是一個極其不友善且挑釁的答案,閱讀前請做好心理準備


首先,提問的邏輯就很惡搞。題主問「為什麼在設計民航飛機時,要多多聽取飛行員的意見呢?」,然後添加一個飛行員的標籤,讓飛行員來回答

你們真的以為每個飛行員都有資格和能力參與到設計過程中來?
你們真的以為每個飛行員都有資格和能力參與到設計過程中來?
你們真的以為每個飛行員都有資格和能力參與到設計過程中來?

重要的事說三遍,然後

你們真的以為知乎上有多少飛行員參與過機型設計?
你們真的以為知乎上有多少飛行員參與過機型設計?
你們真的以為知乎上有多少飛行員參與過機型設計?

樓上某些飛行員趾高氣揚,還說什麼「實踐出真知」
你親自參與過機型設計了?飛院畢業才幾年呢就蹦出來溜達,等你參與過機型設計了,再說「實踐出真知」不遲

然後,作為一個處於技術成熟度1到3階段的設計者(更恬不知恥但是準確度說法應該是Researcher),說說為什麼有經驗有能力的飛行員參與到設計中來很重要

說一個故事吧。那是一次AIAA會議上,當時我們的session進入了最後一個環節,幾位業界大神在接受觀眾提問。這時有一個年紀很大的老人舉手。我對這個老人很有印象,因為他這幾天一直坐在我們這個會場里,問了一個問題。

「我知道你們做的這些計算很重要,這些設計很重要。我只是一個飛行員,我的數學從來沒拿過B以上,但我知道一點,我並不需要知道一架飛機的升力是多少就能安全地開好飛機。我需要的是你們這些聰明人告訴我,什麼時候我可以飛,什麼時候我不能飛。我在飛行時遇上過這些問題,幾十年後我的同事們還在面對同樣的問題,即使你們的模擬進步再大,對於我們又有什麼用呢?「

全場沉默了一晌。但是讓我覺得欣慰的是,會場里慢慢響起了掌聲

讓我覺得更欣慰的是,在2015年初,一個奧地利的研究團隊來到我們實驗室,進行了他們的一項新技術的測試。測試的成果證明他們的技術遠超過去的任何一項技術。在這個已經停滯了很多年的領域裡,我們第一次看到了技術超越理論的可能。也同樣是在今年,在多年的努力後,我們實驗室正式向FAA提出申請,以我們現有的基礎建立全美標準實驗室。如果這項申請最終通過,那麼這將是適航安全研究史上第一次有基礎研究能夠得到局方的認可,通過我們制定的測試的技術將得到FAA的認可,這將為波音等生產商節約大量的測試成本,讓無數潛在的技術更快地轉化為工業產品。學術與工業產品的距離正在被拉近

我將這一切歸功於13年的那位老飛行員。他自費幾百美元,去聽五天他根本聽不懂的講座,並用他的行動和疑問讓我們這些傲慢的,自以為掌握著Rocket Science的人重新去思考,我們到底是把自己的知識用在堆砌自己的資歷上,還是把這些知識真正地用在了航空工業的發展上

對於我而言,聽這些飛行員們說他們的肺腑之言,不僅僅是讓我更了解飛機真實運轉的情況,更是讓我反思自己的傲慢,腳踏實地去工作的心靈良藥

自那以後的Pilot Panel,我再也沒缺席過。我希望去聽到飛行員和機務的心聲。

這樣可敬的飛行員還有很多。

但是,你可曾看到國內的X航飛行員去開AIAA或者AHS發文章?沒有吧
你可曾看到X航飛行員自費去參加會議?沒有吧
軍航還好一點,至少還有些飛行員飛了一段時間後又推薦到院校學人機環。不管來了高校學業好壞,至少走了一遍這個流程。年輕的飛行員里,有這樣的經歷的才算是沾了」參與設計「的邊

那些一輩子從來沒有去考慮過設計者在想什麼的飛行員,設計者也不會去請他們來提意見。當年空客的FBW被一部分飛行員們冷嘲熱諷,最後空客還就靠這個設計助力,強行拿下半壁江山。有很多時候好設計就是好設計,未必非得飛行員喜歡。因為」實踐出真知「,飛行是一種實踐,設計也是一種實踐。不信你可以試一試,在腦海里構思一套AW 609的模擬器來完成兩種不同模式的迫降,需要一個怎樣的架構

紙上談兵不適合設計。請動筆,動腦,動鍵盤


這個和趨勢不趨勢沒關係。稍微懂一點飛機設計,就知道飛行員參與設計是不可或缺的。

1) 想的和做到的,永遠是兩碼事。沒有飛行員參與驗證,設計師無法知道實際設計產品的品質。PDCA工作循環是不閉合的。有一些參數、性能,是通過各種感測器感應檢測能知道設計是否合理的,但有一些仍然只能靠人,這是現有條件下,技術手段無可避免的問題。工程師,或者說人,無法樣樣精通,在各個領域都是專家,很難要求他精通各種氣動強度設計,用CATIA平台帶領團隊設計,用PLM管理產品壽命,用CAX/CIMS把所想的落實到工藝文件上....與此同時,他還精通飛行。這做不到。

2) 飛行員可以參與哪些工作。譬如,人機工程學,舉個例子,國內某型號設計師拍腦袋,搞得油門桿與另外一個裝置互相干涉,在特定條件下推不到底。這是真實存在的案例,飛行員提出來了,去年年底的事。設計師團隊不能說不專業,幹了幾十年了;跑龍套的有學人機工程學+飛行器設計的師妹。同樣這個項目,設計師按照規範設計駕駛艙的視野率,飛行員向前下方看可視角度有多大按照規範來。但那個規範一則是太老,二則是通用規範對特殊起降條件應用不合適,據此設計與應用環境脫節,這也是飛行員提建議要修改的案例。再如,飛機的飛行品質,操縱品質。設計師畢竟是秀才,德·哈維蘭那樣精通飛行的還是少數。怎麼把握駕駛桿的控制力大小,滾轉率,俯仰操縱特性,時速操縱特性。。。還是做不到極致,需要聽飛行員的意見。

上班了,爪機碼字,條理不慎清晰,改日補充。每一個學習飛行器設計的學生,恐怕都學過Douglas A-20的案例。我們要設計Pilot』 plane...而非paper plane...飛行員的參與必不可少。

BTW.飛行員參與飛機設計將成為趨勢,這條新聞源於2014年11月,航空器設計及運營委員會(ADO)成立時的一篇報道。它是民航飛行員協會(CALPA)的一個下屬專業協會,作為支持大飛機項目的一項重要措施而成立。當時飛標司司長萬向東強調飛機設計、製造單位要多聽飛行員的意見。媒體做錯誤解讀,認為以前飛機設計、製造單位沒有飛行員參與。


不是趨勢而已,而是進行時。國外大部分OEM和大部分飛機系統設計都是通過test pilot驗證和同意的。樓上匿名的說到了飛機的品質,其實他們很多時候在性能上也有很多參與,特別是飛控系統上。飛機設計和認證中最大的一點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cockpit操作設計,例如UI,操控,色彩,舒適,性能,預警,嚮導等。這些東西已經引起了飛行界足夠的重視,很多設計都必須圍繞這些展開。不僅如此,這些因素並被證明這些對飛行安全和飛行性能能造成很多的影響。所以他們實際上特別是那些認證試飛員(DER pilot)很多時候能否定一些設計方案,甚至自己推出一些設計。當然不是所有飛行員都能參與,這主要限制於那些經驗豐富和有工程背景的試飛員。否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和不同的視角,沒有限制的參與,就只能無限期推遲項目的進展,而最終的決定權還必須是各方都平衡的方案。


飛機設計的內容多了,你問飛行員機翼根部載荷是否嚴重,可否使用複合材料來代替金屬嗎?飛行員會罵你娘的。

飛機設計要問生產能否把零件生產出來;
飛機設計要問採購人員設計的零件是否有經濟性;
飛機設計要問航空公司要什麼樣的布局,航程;
飛機設計還要問旅客什麼樣的座位,窗戶他們喜歡;
飛機設計還要問機場能否支持停靠,不是每個機場都可以停A380的;

多了去了
飛行員只是從駕駛的角度給意見罷了


這種極端沒腦子的問題,而且還有什麼飛行員不懂飛機的混賬匿名回答,確定不是那個什麼鬼網站的營銷?


買鍋不聽聽廚子的意見,難道聽吃飯人的意見?


實踐出真理.紙上談兵不適合飛行.


人家說的那個參與,不是說就得參與所有設計過程,更不是說飛行員也得是飛設出身好不…


其實這個問題就像我們汽車在設計的時候要有目標人群的參與。



敢情這飛機設計出來不是給飛行員開的是給專家開的


因為如果說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那麼飛行員就是飛機的靈魂!


評價一架飛機是從兩方面來的,一個是性能,一個是品質。
性能不用多說,就是簡簡單單的如同速度啊升限啊之類的,按照使用者的需求去設計。
但是飛行品質是一個很複雜的東西,民航總局出了一部CCAR-25的東西,你可以看看,說的最多的一句話是「不需要駕駛員付出額外的體力或駕駛技巧」,從設計開始參與設計,從很大程度上解決後期可能出現的令駕駛員不適的部分而再去修改,換而言之,飛機系統是一個閉環的系統,駕駛員也是一個組成部分,「人機合一」,沒有人比自己更了解自己,國際上著名的「庫珀-哈珀」準則就是用來評價的。
總的來說,參與設計從經濟性的角度上和安全的角度上,都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好了,這麼無聊的問題居然引來這麼多回答。告訴大家一個答案:
在美國,沒有DAR參與,機型審定是做不下來的。中國,歐洲,等等也一樣:沒有飛行員的意見,飛機沒法設計取證。


使用者是他們 經過長期的使用 能發現一些使用時不方便或者很棒的地方,這樣有利於改進,說白了,顧客是上帝。


不知道有個工作叫試飛員嗎?


設計汽車的時候,不要聽司機的意見嗎?
抖機靈答案,請摺疊……


理論結合實際,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第一,飛機飛多高,飛多快,執行什麼任務不是飛行員定的,所以飛行性能相關的設計中飛行員參與的比例不大,但是飛行員有第一手的使用經驗或實戰經驗,論證和設計時聽取飛行員的意見很重要。
第二飛行品質直接影響了飛行的感受,飛行員是開飛機的,最有資格說這個飛機好不好開,雖然有很多標準和規範告訴我們品質該設計成什麼樣,但每個新飛機還是會有不同,
第三,人的認知也是在不停進步的,飛行員也在不停的學習和接受新的操縱方式或技術,因此設計師和他們多交流,讓飛行員參與到設計中來對飛機設計也是很關鍵的。


關於機務維修,現在國外飛機對六性的設計還是很好的,我們自己設計的飛機也好,工具也好還有很大差距,維修性差,程序繁瑣複雜等問題還有很多。


我真的很好奇,回答的各位你們是怎麼看明白這個問題的、、各種語意不通順
從設計師角度來講,設計產品對受眾群和用戶做前期調研是必須的事情。駕駛艙體驗去問飛行員,客艙服務區去問空姐,客艙座椅問乘客。


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是無厘頭。就跟為什麼設計車不叫司機來參與一樣。飛行員壓根就不明白飛機設計的那些專業知識。什麼受力,載荷,發動機,空氣動力等等等等。甚至於很多飛行不知道飛機能飛起來是靠吸力還是壓力。
甚至於我工作中遇到很多飛行都是及其不負責任的,有時候甚至於連基本應該了解的信息是什麼意思他都不明白就稀里糊塗的上天了。
你以為一個司機能對車的設計有多大作用
你是不是飛行啊?


推薦閱讀:

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 (FAA) 為何解除禁令允許乘客在飛機起降全程使用部分電子設備?這樣安全嗎?
什麼叫「盲降」?為什麼飛行員會選擇「超標盲降」?
飛機落地後飛行員是如何知道滑行到特定的停機坪?

TAG:飛機 | 飛行 | 民航 | 飛行員 | 通用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