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卧虎藏龍》?
這兩天又重看了這個電影,老實說,我依然覺得怪怪。諸多評論裡面關於電影對於人性的刻畫和反思,我看著都覺得影片隔靴搔癢。所謂道家的哲學思維,在影片中也是粗糙的很,僅觸及皮毛,不知道是否我眼拙。許多情節有前無後,起承轉合也顯得突兀的很,人物塑造有的馬馬虎虎,有的來不及說,有的就是生拉硬拽……
請問,是否該影片微言大義,處處有玄機?又或者這是一部給外國人看的武俠片,敘事邏輯都不是我等人能懂?
李慕白對玉嬌龍到底有沒有情慾?是否像這篇文章中所寫的那樣: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322255/
老實說我諸段回推,文中所言,只能是勉強成立……
不否認其在畫面意境的營造上,有開創一派新局面的作用,但是否很多情況下,該影片被過度讀解?
《武俠世界的理智與情感》
文/羅罔極
《卧虎藏龍》一直是我最愛的電影之一,我曾反覆認真看過五遍,所以現在,是時候為它寫點什麼了。
有人說,觀看《卧虎藏龍2》的正確方式是——
將之看做是一部全新的影片,而非《卧虎藏龍》的延續。
雖然我還沒看過《卧虎藏龍2》,但以我對袁和平和李安兩人的了解,以上說法應當是對的。
我對《卧虎藏龍2》是不抱太大希望的,因為袁和平雖然是世界泰斗級的武術指導,但,武術不能等同於武俠,武俠不能等同於電影。
袁和平在電影指導方面的欠缺,從他的前作《蘇乞兒》中就已經盡顯無疑。
我很好奇,袁和平究竟是在何等心境下,敢於接拍這部電影的續集。
《卧虎藏龍》取得的輝煌成就自然毋庸置疑。而我認為,它作為一部中國的武俠電影,之所以能得到奧斯卡獎的青睞,是因為:李安的武俠世界與其他中國電影人不同。
我們就拿另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武俠電影導演徐老怪(徐克)作個對比:
徐克的武俠世界,講的是「情義」。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殺心無端起,快意解恩仇。
李安的武俠世界,講的是「情慾」。
人生在世,樂日無多。我心自憂愁,愛恨難割捨。
李安於1991年拍攝的電影《推手》,任誰來看都會認為它是一部家庭片,但李安卻一直說《推手》是一部功夫片,因為真正的功夫片,不是講打鬥,而是講內心的爭戰。
如果說把李安和張藝謀列入「武俠導演」的行列里,那麼,徐克、袁和平就是「傳統武俠」的代表。而李安、張藝謀則是「文人武俠」的代表。
我認為,《卧虎藏龍》的最精彩之處,不僅在於濃郁東方色彩的寫意江湖,
還在於,人物內心世界的情感刻畫。
我接下來要說的話,可能很多國人會不樂意聽,但我還是得說,因為這是事實——
《卧虎藏龍》的故事主題,其實是中式封建思想(壓抑)與西方浪漫主義(釋放)的結合與碰撞。
電影中的每一個主角,在內心深處都被一座牢籠囚禁著,而這座牢籠,就是封建世俗社會與傳統儒道思想。
俞秀蓮自小與孟思昭定親,而後孟思昭為救其結拜兄弟李慕白,被對手一刀殺死。
之後,俞秀蓮與李慕白一同共事許久,彼此逐漸情投意合,不言自明。
但是,兩人都一直堅持要「對得起」已故的孟思昭,表示不能忘記那「一紙婚約」。就因為這,真心相愛的兩個人,苦熬數年,不得相守。
是的,他們都沒有錯,他們只是相愛而已。
錯的,是女人一生「該服從的」道德與禮教。
錯的不是人心,而是囚禁人性的社會牢籠。
李慕白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在玉嬌龍面前他是教育家,在碧眼狐狸面前他是正義使者,在世人面前,他是清心寡欲的俠之大者。
但李慕白心裡清楚,他一生永遠無法達到武當門人追求的最高境界:解脫得道,圓寂永恆。
他無法達到,他師父江南鶴,也無法達到。
因為他們心中有欲,只不過,一直在壓抑。
李慕白的師父江南鶴,被碧眼狐狸誘入房緯,在與碧眼狐狸交歡過後,卻不肯交出武功秘籍,結果被碧眼狐狸偷襲殺死。
而李慕白,一生壓抑自身情感,被動地充當禁慾者,不敢越過「規矩」的雷池一步。結果,白白浪費掉了自己的人生。
認真看過電影的人都清楚,李慕白愛的其實不只是俞秀蓮一人,還有玉嬌龍。
玉嬌龍對待羅小虎的愛情態度大轉變,主因固然是不願與自己父母為敵,但其中也有李慕白的因素。
羅小虎表面上像一頭沙漠孤狼,而心底卻是一個簡單、率真的大男孩,玉嬌龍曾與他陷入少年般的熱戀。他曾對她說:「小的時候,有一天夜裡,我看見天上落下千萬顆的星星。我想, 它們都落到哪裡去了?我是個孤兒,我就一個人去找星星。我想,如果我騎馬到了沙漠的另一頭,我就可以找到它的。從那以後我就一直在大漠中賓士。 」
但當李慕白出現在玉嬌龍面前後,她才懂得了,什麼是真正的男人。
少女總是會愛上比自己強大的、能保護自己的男人,而羅小虎顯然不具備這個本事。
李慕白和玉嬌龍都清楚自己心中所欲,但沒人敢於道破,至於原因,我想所有中國人都明白(西方人未必明白)。
李慕白是長者,同時是道家,玉嬌龍是晚輩,同時是官家。如果他們兩個人在一起,那可真是「貽笑大方」了,並且兩人以後都難以在「世間」立足。
如果李慕白沒死,他和玉嬌龍就會成為師徒,到那時如果再曖昧不明,那在古代就叫「亂倫」(這也是楊過和小龍女被江湖中人所不齒的原因)。
所以,在當時的傳統禮教社會中,許多人的情感只能被壓抑、被永遠埋藏心底。
李慕白荒廢半生,直到影片開始時他才真正明白「壓抑只會讓感情更強烈」,所以他開始追求俞秀蓮,他對俞秀蓮說:"這次閉關靜坐的時候,我一度進入了一種很深的寂靜,我的周圍只有光,時間,空間都不存在了。"
俞秀蓮:"你得道了?"
「我沒有這種感覺,因為我並沒有得道的喜悅,相反地,卻被一種寂滅的悲哀環繞。這悲哀超過了我能承受的極限。我出了定,沒辦法再繼續。有些事,我需要想一想。」
「什麼事?」
「一些心裡放不下的事。」
人慾,就是李慕白心裡放不下的事。人到中年的他,才懂得「道」根本不在他觸所能及的地方, 因為「道」本身什麼都不是,沒有時間,沒有空間,只有永恆的虛空與寂滅。
李慕白永遠無法得道,因為他放不下人慾。
當李慕白想從「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中脫離出來,重回「人間俗世」時,他不知道,一切為時已晚。
在受儒道教育的中國古代社會中,世間只有兩種人:「君子」和「偽君子」,李慕白,是真君子。但這,並沒有什麼意義。
李慕白之前一直堅持「存天理,滅人慾」的行事風格,他寧願放棄一生摯愛,也不會對兄弟孟思昭做「不義之事」,這讓他成為了世人敬仰的英雄、俠之大者。
但,他贏得了世間的萬丈榮耀,卻輸掉了自己的整個人生。
中華民族的骨子裡有一個特性,就是把面子看得比里子更重要。在李慕白身上,這種特性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懂得很多「做人處事的道理」,卻還是活不好這一生,這就是「大俠」李慕白的悲哀。
而玉嬌龍,是與李慕白完全相反的角色。
我曾看過一本美國人寫的書《經典人物原型45種》,其作者把玉嬌龍這個角色的原型歸類為「問題少女」。
「問題少女」玉嬌龍出生於官宦世家,本應做一名安分的千金小姐,卻被碧眼狐狸傳授武功秘籍,因此走上了一條本不該屬於她的快意江湖路。
和李慕白的大義凜然截然相反,玉嬌龍從小就心機極重,她沒有把武功秘籍上面的字盡皆告訴碧眼狐狸,而是自己偷偷練習。
在世人眼裡,她是玉家引以為榮的大家閨秀;而在心底里,她一直在策劃該如何從家裡叛逃出去。
這就是毒。
但正如李慕白所說,碧眼狐狸並未能泯滅玉嬌龍的良心,玉嬌龍的本質並不壞,只是一個叛逆的少年。
中國古代的女性,一生命運都是由天註定的,自己無法左右。玉嬌龍跟隨父親在新疆與京城之間來回往返,到頭來又要被迫嫁給一個「大戶人家」的窩囊廢,因此她想要逃離出去,此乃人之常情。
「沙漠孤狼」羅小虎讓玉嬌龍體驗到了情愛的快感,也讓她明白了自由生命的重要性。所以在那之後,她下定決心不再隨波逐流,繼續苟活。而是勇敢前行,掙脫牢籠。
玉嬌龍這個角色,極符合西方人的思想與審美。她敢愛敢恨,敢於反抗權威,為了能圓自己烏托邦式的江湖夢,她不惜背離家庭,被世間千夫所指。
玉嬌龍和另一個符合西方人審美的中國女性很像,就是蕭紅。
她們都是從小才華橫溢,生在統治階級家庭,卻又都不安於世,想要逃離出封建社會的大枷鎖。
我甚至一度懷疑,在創造玉嬌龍這個角色的時候,作者的腦海中有沒有浮現出蕭紅的影子。
和蕭紅一樣,玉嬌龍終於踏上了她夢寐以求的江湖路。她決心從今以後只認劍,不認人。
但玉嬌龍錯了,她把武俠小說里的烏托邦誤當作真實的江湖。她以為逃出宗社,步入江湖,她就獲得自由了,她的生命就解放了。
她不知道,江湖也有江湖的「規矩」。
玉嬌龍天真地認為,江湖就是武俠小說中的刀光劍影、兒女情長。她不知道,李慕白和俞秀蓮身上背負了怎樣的責任與枷鎖,只是自以為江湖中人生活得快樂逍遙。
她不知道,她心中所崇尚的那個「樽中月,笑里刀。莫問恩仇,且把酒燒」的快意江湖,實際只是一個虛幻的夢(或者是徐克拍的電影)。
真實的江湖,遠沒有那麼好玩。
玉嬌龍不知道,她拼了命想要走進的那個江湖,卻是李慕白和俞秀蓮想要掙脫的牢籠。因為只有掙脫出去,不再「講信講義」,相愛的兩個人才能走到一起。
玉嬌龍不知道,江湖是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來,裡面的人,出不去。
不幸的是,玉嬌龍還是走進了虛妄的江湖。
當她意識到這個世界的殘酷,當她得知師娘碧眼狐狸視她為敵仇,一心想要殺死她時,她後悔了。
但禍事已然闖下,江湖沒有回頭路。
玉嬌龍再也回不去了,逃婚在當時是極其傷風敗俗的事,她的父母不會再讓她重進家門。
她也不可能再回到羅小虎身旁,因為青春的萌動早已逝去,歷經如此大起大落,她的心中剩下的,只有悲傷與寂寥。
江湖不能給她自由,唯有縱身一躍,才能獲得她所追求的,完全的自由與解放。
——完。
經常有人說,我寫的影評有過度解讀之嫌。
不知道對於這篇影評,會不會有人這麼覺得,如果有,我在此作個統一答覆:
這世上從來就不存在什麼所謂「過度解讀」,在一部藝術作品裡,你能看到什麼,它就是什麼。
很多圖其實是動態的,但是知乎不能發,想看完整版請關註:
http://weixin.qq.com/r/_jnp8QHEelwFrUWS92zo (二維碼自動識別)
2001年《卧虎藏龍》在奧斯卡一舉拿下最佳外語片,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配樂,最佳藝術指導,一時華語電影風光無限。那一晚,馬友友拉大提琴,李紋明星盛裝上台唱歌,周潤發,楊紫瓊,章子怡也出席頒獎,華語電影在世界舞台從未如此光彩。
雖然李安憑藉此片此前已經拿下一系列具有奧斯卡風向標的各種電影競賽影展的最佳導演獎項,但最終還是最佳導演失之交臂,不過後來憑藉《斷背山》《少年Pi》,李安還是獲得了兩次奧斯卡的最佳導演獎。李安後來講道,「比起最佳外語片,在他眼裡,三個技術獎和十項提名來得更重要也更有意義,那個面子比較大,是對影片整體製作的肯定。這些年來,華語電影沒什麼主流的電影,不是靠藝術片就是武打片,和西方比,主流電影更是缺乏,要趕上似乎是遙不可及,這次總算整了一口氣。」
在藝術成就上,《卧虎藏龍》在世界範圍的電影展電影競賽里獲得的獎項數目之多,分量之重,就單在奧斯卡上取得的成就,就足以令華語電影難以望其項背;在商業成就上,該片當年全球票房2.13億美元,光北美就1.28億美元。或許現在看來,一部華語片,全球票房2億美元已不算什麼,光中國本土市場就已經具有產生2億美元票房的能力,但是作為一部華語片,作為一部改變美國人觀影習慣,讓美國人在電影院看中文字幕的華語片,在美國市場獲得超1億美元票房的成績,恐怕即便再過五十年也很難有人再打破這一記錄了。2003年,趁著華語武俠片的熱潮未退,《英雄》在北美上映拿下首周票房冠軍,最終獲利6000萬美元,翌年,《十面埋伏》卻只能拿到1000萬美元票房,華語電影在北美市場的表現越來越不如意,再難看到《卧虎藏龍》的表現。在影響方面,在《卧虎藏龍》的刺激之下,《英雄》開啟了國產大片之路,一時《十面埋伏》《無極》《夜宴》《滿城盡帶黃金甲》……競相出現。但不可否認的是,《卧虎藏龍》仍舊是這十餘年裡最有中國文化內涵的電影。
所以說,《卧虎藏龍》是最好的華語電影,就中國電影的發展意義而言,這是一部分量十足的電影。可是無論中國電影業內,還是民間都缺乏對這部影片的高度重視,豆瓣評分只有7.4,而這部唯一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華語片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在IMDB為華語電影佔據一席之位。由此可見,中國國內觀眾的觀影鑒賞能力以及業內的電影製作認知水平還是和世界主流電影存在很大差距。
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你認為最好的華語電影是什麼?」,一般而言,答案都在《活著》《鬼子來了》《霸王別姬》三部影片裡面選擇一下,但是從目前中國電影發展現狀來看,十部《活著》《鬼子來了》《霸王別姬》都不能帶領中國電影進行跨越式發展,雖然濃厚的藝術氣質,卻和主流電影相去甚遠。反觀之,如果華語電影能出現十部《卧虎藏龍》這樣的製作,那或許,依託目前中國巨大的市場,以及不可預知的發展前景,好萊塢不再是夢想。很有希望成為第二部《卧虎藏龍》的《英雄》卻因為劇情上面的短板以及導演執導能力的不足,雖然商業成就以及影響,均與《卧虎藏龍》不相上下,但在藝術成就上,還是與前者存在一定差距的。而國內目前唯一一部達到好萊塢A級投資製作規格的電影《金陵十三釵》,後期卻因為複雜的商業問題,文化問題,本來很有希望再創華語電影的輝煌,最終草草收場。不過也從另一個角度宣告了十年國產大片征程的完結,華語電影的創造必須轉變方向。
有很多人會質疑《卧虎藏龍》是不是華語片?有很多人認為《卧虎藏龍》是好萊塢電影公司投資拍攝的電影,包括電影片頭打上的是索尼哥倫比亞公司的LOGO。首先《卧虎藏龍》主要投資公司是香港安樂電影公司,資金來源當時是李安,江志強,徐立功三人去銀行擔保貸款。當時該片先預售版權給片商,預售並不是現金入賬,只是獲得合約,並且憑藉保險公司的信任,得到保險公司作保,在銀行貸得一筆製作資金。哥倫比亞公司作為發行公司後期確實為影片製作資金支付了600萬美金(影片成本1700萬美金),但是作為電影製作方,安樂公司享有《卧虎藏龍》電影的永久版權,而負責北美髮行的新力古典,法國地區的華納,還有亞洲地區發行的哥倫比亞公司亞洲部,都只是買下了若干年的放映版權,並不享有影片的所有權。
當年申奧由於香港報了《花樣年華》,《卧虎藏龍》只好代表台灣,李安後來說,如果說《卧虎藏龍》是一部台灣電影,我更願意說它是香港電影,只是我拍的不太像而已。《卧虎藏龍》的製片隊伍中中,香港班底是主創人員,主要演員,攝影,武指,藝術指導,服裝等核心工作人員基本是香港的,內地製片和工作人員有一百五十多人,台灣只來了兩個人,兩個錄音師是從美國調來的。也有很多人對李安國籍產生疑問,李安是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二十小几才出國留學,至今未加入美國國籍,只是擁有美國綠卡。不過由於李安在美國的電影教育經歷,以及拍片經歷,使得李安這位華語導演拍了不少的英語片,製片體系已完全是美國的一套,所以儘管拍攝東方內容的華語片,拍片方式仍不可避免的使用的是西方的形式。
因此,高度重視卧虎藏龍,視為經典,仔細研習,而不是閉門造車,埋頭苦幹,中國才能拍出更好的電影,李安的成功,正是源於不加拒絕,而博採眾長的東西方的技藝學習。
參考書籍:《華人縱橫天下——李安》
這個問題在這裡已經有很多獨立的見解和深度的觀察,真的不好再評價什麼了,只好用我擅長的角度重新觀察一下。
李安生活在美國這個最有創造力的國家,卧虎藏龍這樣的中國武俠片被美式創造力加持後我很好奇他哪裡與眾不同和引起奧斯卡這麼大的關注。
從最基本的開始講吧,電影里幾乎都是冷色調,和那個模擬度極高的清朝,普通老百姓穿著樸素的清朝服裝,他們說話的方式,京城裡市場里賣藝討生活的人們說話的語言方式,其實就已經開始銷售向全球輸出價值了,清朝是全球gdp第一的國度,歐洲眼裡的黃金之國漢文化圈的宗主國,宏偉壯觀的紫禁城圍繞著的京城確實大氣也和所有封建制度一樣這裡有最富的貴族也有飯也吃不起的老百姓這就是真實的清朝,早就聽說好萊塢對虛假的東西相當認真早前看變形金剛好萊塢復刻了一個高度模擬的金字塔,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他們對虛假的東西那麼較真。
然後是電影的畫面,你可以看到每一個鏡頭的攝像機的構圖都是認真計算過的,打鬥時候的位置構圖,玉嬌龍偷寶劍在空中奔跑的構圖,蛟龍和秀蓮在鏢局打鬥的構圖每一段的鏡頭今天看上去都是嚴謹的,優雅的,認真的。
音樂開場時候的大提琴低聲苦澀,打鬥時譚盾的打擊樂輕靈又厚重古典,畫面中呈現出的清朝中國的面觀活靈活現,這個故事講述的玉嬌龍從小習武因為自己識字學到了很多高深之處,她偷學了玄牝劍法等等高深的武功,同時她怕如果師傅知道了真相會殺了她,對於未知的恐懼她變的有城府如果不這樣做她面對的就是死亡,人心就是這樣卧虎藏龍,最後師傅知道真相後因為自己的野心引來了殺身之禍,還有李慕白的師傅看似正人君子和碧眼狐狸在緯房裡也不將劍法傳給她的城府,各式各樣表面上看起來溫柔的面目都卧虎藏龍的故事內核而進行著一個發生在清朝的江湖兒女的簡單故事,李安導演做了那麼多減法,貌似很多大獲成功的案例都是在做減法,這其中也在透露出很多了不起新思考
這個故事是熱血的,美國口味的,少女去追夢,去追隨內心所想這就是普世價值里的人權自由平等。它也有一點像美國人家喻戶曉的小說老人與海一樣老人與鯊魚搏鬥的過程,這個過程和玉嬌龍成長的過程一樣,恐懼害怕,伴隨著絕望,驚喜和刺激,最後玉嬌龍失去了家,失去了在乎他的李慕白先生,失去了姐妹俞秀蓮的愛,失去了和她相依為命的師傅,她最終知道了什麼是夢即使她已經一無所有即使痛哭流淚也什麼也換不回來了,這就是人生的代價玉嬌龍最後的離開她已經死而無憾了,她成熟了,轟轟烈烈愛過了,禍也闖了,什麼都經歷過了,看透了,故事告訴每個人要去冒險去發現去闖才會不枉此生。
【轉】這個故事一開始,就結束了。
李慕白牽馬而來,過了橋,進了宏村,走在水墨畫一般的房屋下,然後在鏢局的屋子裡對俞秀蓮說,「這次閉關靜坐的時候,我一度進入了一種很深的寂靜,我的周圍只有光,時間、空間都不存在了!我並沒有得道的喜悅,相反的,卻被一種寂滅的悲哀環繞。這悲哀超過了我能承受的極限。我出了定,沒辦法再繼續。有些事,我需要想一想。」
其實他已經沒什麼需要想了,他接近了道,看清楚了何為道,忽然發現得道的本質不過是寂滅,心中湧起的只能是悲哀。得道意味著勘破,勘破了,什麼都沒了,包括多年知交的情分,也要捨棄。不得道,獨自一個人沉入黑暗中,成為可憐孤魂。
天地像一個大熔爐,江湖就更加虛無了。守著規矩當一個地位尊崇的大俠,一個禮字,困住了自己。他心知肚明,俞秀蓮心知肚明,鏢局的同儕心知肚明,貝勒爺也心知肚明。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但似有還無,當事人不說破,誰也沒奈何。
有的人浮沉飄零一生,涓滴積累,到老方悟。有的人少年天分,剎那洞明。李賀只活了二十六歲,也說出了類似的話,「吾不識青天高,黃地厚。唯見月寒日暖,來煎人壽。」
人到中年,勢必要迎來最大的危機。往前走,人生盡頭是徹底的寂滅,至深的悲哀。《紅樓夢》里說,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李慕白畢生修行在人間,劍不沾血取人性命,恩怨分明,焉能不知所謂元寂永恆,其實就是永遠死去。他所描述的被光環繞,難以承受的悲哀,像不像諸多文獻記錄的瀕死體驗?其實就是。他觸碰到了從前不會面對的真相,猶疑不敢信,但不得不做出抉擇了。
往後退,禮節羈絆,道家儀範擺在那裡,繞不過去。維持現狀原地不動,情意藏在心裡,心中又無法平靜,人生苦短,為什麼要如此自苦?縱然天高地厚,卻容不下他和俞秀蓮的距離。日月交替,彈指而過,一生這樣浪費值得嗎?
李安選擇安徽這樣一個自古出筆墨紙硯的人文之地,讓李慕白出場,傳統文化的隱喻,恰到好處。宏村的格局是典型的徽派建築的黑白風格,如水墨一般。李慕白修道,但打扮舉止,都特別像一個布衣書生,儒道一體,顯示這是一個有著文人氣息的俠士。行俠仗義的本質是濟世為懷,和廟堂達官貴人走得近,但又追求入定出世。
人在青年往往宏圖大志,歲月漸老,世道消磨人心,藏在修道里的儒家情懷弱化,對自身的憂思,浮出水面。
李慕白將自己的青冥劍送人,送的還是關係至深的貝勒爺,這是兩重含義。皇親國戚交結江湖人士,本意是籠絡以作暗處之用。這一點,貝勒爺點撥過九門提督,也就是玉嬌龍的爹。
寶劍向來贈給英雄烈士,好比紅粉要送佳人。李慕白贈給一個城府嚴深老而彌堅的王爺,是在請辭。更深的心思,是自我交割,如果要脫身藩籬,就從隨身最近的寶劍開始吧。劍是俠客的人格象徵,生命延伸。
當他遇到了玉嬌龍,彷彿長夜出現閃電。
李慕白對俞秀蓮是深愛,對玉嬌龍,則是意念最深處的呼應。他在她身上聞到了同樣的氣息。
玉嬌龍憑藉的是際遇天分。一個八歲的孩子,生於官宦之家,讀書識字夠聰穎,碧眼狐狸給了一個孩子縱橫江湖自由隨我的想像,卻低估了這孩子的覺醒。碧眼狐狸照圖練功,她則按字學習心訣,小女孩發現自己輕易就超過了師娘,那份信仰崩塌,和李慕白的中年危機同等嚴重。她知道師娘的功夫只能到某個程度,卻不忍心說破,以免其傷心。
她找不到邊界,就難以定義自己,難以找到真實的自我。玉嬌龍又是個高官的千金小姐,身不由己,嫁個翰林就是歸宿。在新疆她遇到了大漠戀人羅小虎,她同樣難以割捨父母天倫。既有天分,功夫已成,這條小龍也不甘困在籠子里。碧眼狐狸氣量格局太狹窄,理解不了玉嬌龍的心志,當成是有心機,是毒。
俞秀蓮愛李慕白,也明白李慕白遇到的心結,不過她的愛極深,信念堅定,早已經認同了自己命運。她的江湖是真實的,不存在美好幻想。沒法洗澡被跳蚤咬,都是寫書的人美化了哄騙讀書的。她做到了一個傳統女人所能做的極致。打理好鏢局,照規矩辦事做人,體貼用心,對愛人專註誠懇。她只期盼李慕白打破無形的牆,可是李慕白握住俞秀蓮的手,說出的話卻是「你的手冰涼涼地,那些練刀練出來的硬繭,每一次我看見都不敢觸摸。」
和俞秀蓮在一起,李慕白覺得平靜,這平靜會令他更進一步觸碰到那種難以承受的悲哀和寂靜。老之將至,陪伴在你身邊的人,就是最大的證明。即便你們彼此深愛。俞秀蓮是心靈和愛的伴侶,卻不是繼承人。
李慕白需要一個真正的精神境界上的繼承人,就像名師需要高徒。心訣貫通,心性未定,青冥劍用得得心應手的玉嬌龍,是李慕白的希望,是他在渺茫人世間遇到的閃電。
這閃電並不為長夜而生,但長夜自有耀眼徹照靈魂的閃電,他需要玉嬌龍,如同最高意義的自戀。自戀正是對寂滅的承認,如果我們永生不滅,何必那麼愛惜眷念自己。李慕白未能抵達的境界,玉嬌龍卻可能達到。中年男人與年輕女子的些許曖昧有之,但一閃而過。碧眼狐狸和李慕白之師江南鶴的往事,是前車之鑒。
李慕白和玉嬌龍都需要想清楚自己的人生,都嚮往自由自在的意志。不同的是,李慕白年長,時不我待,玉嬌龍正年輕,驕狂任性,一切皆有可能。所以李慕白放不下玉嬌龍,武當山不收女子,但他還是為她破例。
最光明正大的理由是,避免這個年輕女孩成為危害江湖的毒龍。他要引導訓誡,教化玉嬌龍。
在竹海中,兩人再次比劍,輕靈飄逸,跳躍追逐在葉梢上,電影里的竹海,取景之處涉及浙江安吉、四川蜀南等地,這一幕極美,象徵意義極濃。
為什麼選擇竹林?李安曾經解釋過:「在中國的武俠傳統當中,竹林有著相當深遠的涵義,特別是在比劍的時候。」竹子向來比喻高人隱士,是審美的典範,這種文化心理,融入中國人的血脈。竹為君子,風吹雨打,守而不衰,有氣節,所以清雅。
李慕白說當日沒有收服玉嬌龍,是要見她的本心,但玉嬌龍反唇相譏,「你們這些老江湖,怎麼見得到本心。」
這話其實直截了當。老江湖見不到,因為他們的本心像蛟龍與老虎,一入江湖歲月催,藏匿得久了,失去了本來面目和赤熱活潑。竹筍本有心,拔地而起後,反倒空心了。
李慕白的訓誡,是對玉嬌龍的召喚,只有進入文化認同,劍術才會與用劍的人達到一致。他說的「揣而銳之,不可長保」,出自《道德經》,後面還有幾句,「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他了解這個大官女兒的出身,勸化也點到為止。功成身退,其實是李慕白對自己的要求,但他交出青冥劍,反倒惹來更多麻煩,恩怨更加纏雜。
李慕白的師父是反面例子,李慕白自己也是。修行他無法再進一步,情愛上他久困於道義儀範中,既自苦又苦了俞秀蓮,江湖廟堂對他的道義期望,他也束縛難逃。這樣的李慕白,又憑什麼教化玉嬌龍?玉嬌龍寧可要削鐵如泥的青冥劍,不要這個師父。
他們的較量,更像是兩種價值觀的交鋒,此消彼長,但又哪一方都無法真正說服本心,圓融而退。
然後碧眼狐狸要殺玉嬌龍,李慕白救下玉嬌龍,自己中紫陰針。大限來臨,他對俞秀蓮告白了。告白之時,別離在即,唯有黯然銷魂。如他所言,「我一直深愛著你,我願做七天七夜的野鬼整日環繞在你的身邊。就算墜入最黑暗的地方,我的愛,也不會讓我成為永遠的孤魂。」
他不害怕死去,他只怕無所依,又無所留的死去。最後一刻,弟子收服了,愛人在身邊,兩個女人成全了他,痛苦沉鬱反得解脫,「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霄水在瓶。」
羅小虎的故事說「心誠則靈」,俞秀蓮叮囑玉嬌龍,「答應我,不論你對此生的決定為何,一定要真誠地對待自己。」
兩個人說的都是一個意思。李慕白死後,玉嬌龍去找羅小虎了。她準備好了,真誠地對待自己。之後,她發現羅小虎只能是她生命中重要的過客,因為那麼狂熱強烈的欲和愛,也不足以完成她自己。她的一生雖短,但種種都經歷了,叛離家人過,仗劍闖蕩江湖過,痛快愛過,也被授道教化過,生離死別過,相當於常人十倍的人生。
玉嬌龍原本什麼都不信,李慕白的死,俞秀蓮的哀,羅小虎的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是修道勝過修道。武當山的懸崖,煙雲縹緲,不過這個懸崖,實則是蒼岩山的橋樓殿。
玉嬌龍當時想著什麼呢?站在懸空的山間,也許她再一次覺察到一種東西,天高地厚,人生所為何?她曾經在年幼時畏懼過無邊無涯,此刻她也許心中空明,無邊無涯的時間洪流里,她可以自己劃定邊界。
這一躍而下,不念悲哀,不畏寂滅。江湖卧虎藏龍,終須直面本心。
李安的好,是這種令你閉上眼睛也無法迴避的對質。各種線索脈絡,繁複如歧路亡羊,怎麼深究怎麼解釋都可以,我們各自心證。他所感受體會到的情感與理智,都在電影里,和你生平經歷體會到的相遇,久別重逢。像一個人獨自牽馬步過橋頭走過水邊,一人一馬和烏黑雪白的屋子都倒映水中。像風吹暮色下的川南竹林,竹林便海水一般翻湧。像你聽到林梢竹葉的沙沙響聲,卻倍感寂靜。
首先你要知道,整個故事由五部小說組成,所以情節上很多細節,你需要自己去補充完整。這個片子李安絕對沒有去闡釋道家的思想,他是用一種西方人最能理解的方式去講中國人的傳統觀念是如何束縛中國人自己的。你要看了那五本小說也就知道,作者描寫的是在傳統和道德包袱下的中國人因此受到的折磨和苦難。
雖然李安西化了這部小說,但不等於這個邏輯不正確。另外,邏輯本來就是西方的產物,東方文化裡面沒有邏輯這件東西。很多中國人的所謂「邏輯」,是在講常理。但常理是靠不住的,無法推論和演繹。所以題主你的問題裡面有很多問題。至於豆瓣那文章,的確是過度解讀。但是這一篇過度解讀了,不等於這部電影不該有任何解讀。這也是題主沒有邏輯的地方。這裡不討論影響 內涵與劇情
八卦幾條:
1. 傳說是阿城的劇本,李安拍前問阿城對中國文化的看法究竟是什麼 ,阿城《棋王》的尋根文學(阿城不承認自己是尋根派)就在小說中體現傳統道家的意境
2. 看李安傳記與採訪中提到 李區別於徐克等香港導演 根本不喜歡武俠也不信武俠
3. 李甚至不喜歡這個故事 提到電影改動與原著也很大 李說他看重了「玉嬌龍」這個人物可以做成故事, 李貌似認為好的電影永遠拍人勝過拍故事
4. 李在採訪中大概意思是說中國的武術其實是一種舞蹈,這種美學在京劇也有體現,在配樂上讓用譚盾玉的聲音意境與在打鬥上配樂京劇的鼓點
5.提到阿城再講幾句,阿城文章中就說中國古代沒有影視中的所謂打鬥的「江湖」,實際上中國古代的「江湖」人其實是人際關係,生意場與鏢局,鏢局與土匪,人與人,人與社會,社會與社會,國家與國家。
很多年前寫的影評,拿來轉發一下。
誰殺了玉嬌龍?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是我在豆瓣影評上看到的一句古文評論,同時看到有影評從情慾的角度去解剖電影,我覺得有些偏頗,走了歪路。
如果看李安的「父親三部曲」,便能大概的揣測出其武功套數。慾望、性情與禮教從來都是李安擺弄戲耍的好玩具。看李安的戲在於揣摩出其刻意布下的虛虛實實,卻又要留一層紙窗戶不再穿透。
所以,李安的戲,不要解,要悟。說穿了,大家都沒意思。
那麼「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這話講出來倒真有點霧裡看花的力道和餘地。
只是我受到的辯論訓練太多,凡事喜歡從結構的立場下去結構。既然提出了是誰殺掉了玉蛟龍這樣的問題,年輕人鋒銳好勝的本性還是不得不展現一下。到底不是誰都能像老子那樣,簡單幾句話道出真諦。
言歸正傳,卧虎藏龍最後一幕,玉嬌龍在武當山頂墜入霧崖,以她的死交待出了全片的結局。從一般的認知角度而言,大家會揣摩玉嬌龍因錯害了李慕白一條性命,悔恨過深,終究走向了自決的死路。
而如此般解釋,卻不大不小有些許疑問。
性情剛烈,高傲自私的玉嬌龍,連自己拜把子的姐姐(余秀蓮)都可以刀刃相向,雖然經歷了人生之大變故(碧眼狐狸,李慕白雙雙陣亡),但其本性之旺盛的生命力何以突然熄滅?用愧疚與悔恨來解釋是不是過於單薄了一些?
那麼如果不以常識角度切入,那麼當以何立足呢?
我想,碧眼狐狸最後一句話倒是提醒了我們,」一個八歲的孩子,竟有這樣的心思。什麼叫毒?這才是真正的毒」
碧眼狐狸死前,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她從小養大的孩子,在她眼裡也不是具象的人,而是抽象的毒。
與其說是毒,不如玉嬌龍是一種高傳染度的疾病,名為慾望的疾病。
如果這篇文章的讀者對於自我的慾望有過反省和內觀,就可以理解,慾望的特性便在於,如果你不控制它,它便會控制你。大多數時候你們倆之間淡漠無形,可在最關鍵的時候慾望卻總會跳出來作祟。你想把慾望關入心底的大牢籠里,它便一起帶走你的喜怒哀樂,讓你心底一片焦空。
李慕白在一出場與余秀蓮談修道的時候變說他進入了沒用空間和時間,只有一片焦虛的境界,可卻沒有歡喜,只有死寂般的憂愁。而他在結局時,又入了那般境界,又可以道出不再害怕,全因為有愛的指引。(說實話,有點惡俗。)可見生死瞬間,李慕白以可以分得清情與欲,拋脫慾望回歸真情。這顯然是他一開始修道時,做不到到的地方,那時的他,只能深深的把慾望縮在心底。
那麼,在誰這一始一終之間引出了他的慾望?
沒有錯,是玉嬌龍。
劍,在佛洛依德的力比多世界裡,顯然是生殖器與慾望的最好象徵。李慕白閉關修道不成,萌生了封劍歸田的想法。雖然他的劍只殺壞人(把慾望的破壞力降到最低),可自己還是深感脫離不了慾望的影響和控制,於是乾脆把劍交到那個灰暗壓抑的北京城裡去,藉助最嚴厲、最承重世俗的禮法來鎮壓心頭的小野獸。這是他主動表現出來的向封建禮教歸鄉的態度。
於是,貝勒爺的話就說的巧妙,「他送給我,我就給他看著。」
可惜,造化弄人,他的慾望又正正的碰上了玉嬌龍。
從象徵的角度來分析的話,玉嬌龍是一個完全被慾望控制了的人,慾望已經不是她的一部分,而是她的全部。所以她已經不能夠獨存與塵世了。她像是寄生蟲一樣必須寄托在某個主體之上,她唯一的目的就是變強以及蔓延,這可以算的上是生命最本源形態。
那麼她是在什麼時候變成這樣子的呢?還是碧眼狐狸的那句話:"一個八歲的孩子,竟有這樣的心思。什麼叫毒?這才是真正的毒。"
當身穿旗袍的她第一眼看到了那柄寶劍的時候,便已確認了下一個寄主,所以她拋棄碧眼狐狸的時候,可以做的那麼冷靜、洒脫。唯一露出的一點情感,都讓人感到有些造作。這也皆因為她需要於寄住共生死,所以寄主越強大對她約有利和約有以吸引力。
玉嬌龍寄附上了青冥劍,所以當李慕白棄劍的時候,她可以奮不顧身的去救。
可劍是李慕白的劍,余秀蓮多次這麼說。它是李慕白的一部分,最私密的一部分。(所以余秀蓮不容許玉嬌龍去摸。)寄附上了劍,就等於寄附上了李慕白。儘管玉嬌龍不願意承認,(宣稱李慕白是她手下敗將)但她還是不得不去與李慕白爭奪對慾望的控制主權。
於是這種一來一回的爭奪,也使得李慕白可以具象化的面對慾望,思考慾望,以及分離慾望,讓自己變得純潔和平靜。
竹林小亭,他與余秀蓮一番對話,可見他已經對慾望有了另外認識和把握。
「我也控制不了我的慾望,我想與你在一起。」此時的李慕白已經體悟到了,江湖規矩,封建是無法阻止慾望,反而會釀救慾望的泛濫。認識到愛與欲本為一體,能用大愛來化大慾望,才能換來平靜。算是不小的進步,皆都是與玉嬌龍交鋒的主要成果。
而作為寄生體的玉嬌龍當然不能滿意對方漸漸的就慾望的主動控制,竹林的大戰便是此番一系列的糾纏糾葛的爆發點。一般來說應當是勁道十足的去表現,李安卻能做到舉重若輕。武打盡頭多在飄浮一種帶過,其實也已經偷偷的暗示了此時李慕白已經快要步入空靈的境界。
有人把竹林大戰,說成是兩人之間的情慾糾葛,可能受到接下來在水簾洞中,玉嬌龍的那句「你是要劍,還是要我」的啟發。
但竹林的大戰,並不只是情慾那麼簡單,全副的圖景應該還包括了誰能成為慾望的主人,誰會變成慾望的俘虜的攻堅戰。
而結局大家都清楚,李慕白手握劍訣,直指玉嬌龍眉心的時候,便已經完成了主與仆的立項儀式。
而聽說李安本來打算把水簾洞做成子宮的形狀來暗示對母體的回歸(聯想到瘋狂的石頭了),在母體內,李慕白殺掉碧眼狐狸報了殺師之仇,可也身中毒箭。玉嬌龍主動儘力去找解藥,便已體現了僕人護主的意識。
其實碧眼狐狸要殺玉嬌龍跟李慕白棄劍的原理沒有什麼不同,都是對於慾望會毀滅自己的懼怕。只不過水簾洞中的李慕白已能清楚的區分情與欲。而碧眼狐狸卻還沉浸在那副被慾望破壞掉了的殘破軀體之中,讓人扼腕,沒有愛的長年饑渴婦女,真是慘。
李慕白的死,算是對李安既有的妥協哲學的突破。本來故事發展到老處女死的時候,可以安排他與余秀蓮兩人相親相愛,而玉嬌龍在他的指點下於武功心得有了更高的提升,然後仗劍走江湖弘揚正義的good ending。
但這次,李安也極端了一把。他要讓李慕白去得道。去克服在虛無境界裡面的大悲傷、大孤獨。反正李慕白已經從慾海之中,提煉出了真愛,便應該去更高的境界圓滿。
倒是可憐余秀蓮倒是成為了他提示的踏腳石。她不殺玉嬌龍,反而把自己的玉釵插到對方頭上,這裡不像是諒解,倒像是理解。
你我兩人,其實都是屬於李慕白的一部分。
只不過,能夠永生的是真愛,所以某種意義上余秀蓮又可以說是幸運。而失去了最強寄住的玉嬌龍,只能走向自我毀滅。
這時我們可以清算一下她寄附的軌跡便是 碧眼狐狸----羅小虎(終於提到這個人物了!)---青冥劍-----李慕白。
她最後一場與羅小虎的性愛,表情獃滯,一副欲求不滿的樣子,死前對羅小虎說的那句心誠則靈,其實是慾望的另外一種特性: 「執著」 ,佛家稱之為「我執」 。 (不知道為啥,大家都以為這詞是梁文道發明的)
文思至此,到底誰殺了玉嬌龍?
用武林外傳裡面秀才逼問姬無命的最後一句話:
我殺了我!
pia!
後話: 李安的語文能力真是不敢恭維,看見一代大俠講什麼沒了時間沒了空間這樣的台詞,我還以為是古希臘哲學家附體了呢?這台詞也太粗糙了點吧?
-
一、技術。
好萊塢電影圈,一直對於「淫於技」的作品,帶有一定的排斥感。比如科幻片,比如槍戰動作,一般很難入奧斯卡評審的法眼,只因,「技術」永遠會過時,所有的「技術」,呈現再精美,再壯觀,過幾年一定會落伍過時。
尤其是奧斯卡,他們要選的,是能夠超乎時間而存在的精品。
臥虎藏龍的好,首先,它有許多技術,而這些技術是那樣的動人,那樣的新穎,那樣的美不勝收。比如俯拍的飛簷走壁,比如竹林中的對峙,比如天井中的刀劈劍,這麼多年過去了,那些畫面依然在我腦海,歷歷在目。
它不會過時。臥虎藏龍的技術,不會過時。
永遠別忘記,奧斯卡是一群專業人士的評選結果,臥虎藏龍的技術是不是真到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不是的,九零,甚至八零年代的港產武打片,比它利害的東西,多了去。但,臥虎藏龍有一種能「超脫時空而存在」氣氛。我不知如何形容,勉為其難地說,就是「一種讀書人想像的幽雅氣氛」,為了保住這份幽雅,李安拚命用辛苦的方式去呈現出來,也許他可以用藍幕,或是用更多一點的鋼絲,但,他沒有用。
李安創造出來了一種像幻覺般,夢境一般的中國功夫畫面。
以前的楚原嚐試作過,以前的胡金銓嚐試作過,有的人成功了,受到肯定,有的人沒有。
說臥虎藏龍的價值,不能離開裡面那些武打的設計,它是有高度的,有創新的,也有企圖,更有一個弘大的美學觀,在後面統御架構,是李安這樣的導演,主持的技術開發,以及這些技術使用時的創作態度,是這些東西,被上千個評審委員給察覺了。
我相信,這些評審委員一定看過無數的功夫武打、動作特技電影,但,臥虎藏龍,就是與人不同。
歷史上,能給人這種全新視覺感受的中國武打導演,其實沒有幾個。
能夠和李安評比的,幾乎只有日本的黑澤明。
李安得獎,沒有一絲一毫的僥悻。
二、人文。
臥虎藏龍,其實是很虛無的電影。
裡面的俠客,為一個官員奔走,奔走的原因,是放浪行跡,不受管束的官員子女,是因為一個青少年的惡行,這個俠客必需千里追蹤,最終,犧牲了自己生命。
臨死前,他才拚命完成了自己武功修為一直突破不了的那個關卡,完成了,死了。
那個青少年,自慚形穢,也自殺死了。(自殺,在基督教教義裏,是多不能讓人接受的事?)
整個臥虎藏龍的劇情,其實就是無稽加上無稽,不是為了拯救黎民蒼生,不是為了抵抗暴力強權,不是為了保護忠良之後,不是為了彰顯公平正義。
它啥都不是。
就是徒勞的追逐,無意的爭鬥,以及最終,浪費生命的虛無。
但,也許就是這樣的全新「虛無式情節」,讓臥虎藏龍,有了完全不一樣的全新閱讀感受。
都死了也無所謂,他們曾經奮戰過,所以,他們存在。
全新的存在主義式,中國哲理的武俠電影呀(我瞎掰的名辭),多好。
這樣奇怪的,從未出現過,給中國電影史開山立碑的「新奇特」電影,怎麼能不得獎?
(更何況,這片子,還是我們美國人哥倫比亞公司投錢拍的?)
(臥虎藏龍,戲裡到戲外,政治多正確?)
古人講,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人是什麼心,要多久才夠?
沒有答案。
這古人偏是個無名氏,讓人摸不清他是個歷經滄桑的老江湖,或是人云亦云的小混子。
按道理,愈稚嫩愈賣弄,愈老成愈中庸。人心看不懂,電影總忍不住要聊聊。
想想初看《卧虎藏龍》,竟也是十多年前的事兒了。反反覆復,一鍋清水熬成了高湯。試取一勺,早已嘗不出本心。
曾經,李慕白的離去是一種情懷,一代宗師,人生巔峰的戛然而止。像岳武穆,像霍元甲,像李小龍,生來就受了上天的嫉妒。
大漠飛來玉嬌龍,神來無影去無蹤。也追逐過自由,笑罵過世俗,不留退路。
如今漸漸明白,故事的主角原來是俞秀蓮。李慕白原是這般迂腐,玉嬌龍真該受受約束。
常看常新,未來會有什麼顛覆性的感悟還不可知。
作為《鶴鐵五部曲》之四, 王度廬的《卧虎藏龍》從一九四一年起刊登於《青島新民報》。也許是因為連載,以及大篇幅的心理描寫,原著小說行文亢長,讀起來並不暢快。但他的作品卻對金庸、古龍等港台「新派」武俠小說作家影響深遠。
小說同電影一樣,傳統武俠故事裡神秘的盜劍人玉嬌龍,她的真實身份一開始就沒了懸念。當年,如果王度廬和李安只滿足於一個武俠故事,那《卧虎藏龍》這個名字是不及格的。
中國人愛虎,傳統文化里,我們的虎喻義勇氣與正義;西方人畏龍,那裡龍象徵邪惡與貪婪。龍和虎,兩個象徵意義極強的意象東西雜糅,打破了彼此孤立的文化格局,電影名利雙收。
李安,你到底卧了什麼虎,藏了什麼龍?
十多年後,要不是李安耐不住寂寞,以虎為主角,拍了一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這個問題還真說不清楚。
《少年派》的故事裡,遭逢海難,主人公派不幸與幾隻動物漂泊在了同一隻救生艇上。奄奄一息的斑馬、憂慮的紅毛猩猩、飢餓的鬣狗,還有靜靜卧在船艙里的那隻孟加拉虎。經歷種種變故,後來小艇上只留少年與老虎。老虎不受人性的約束。日以繼夜,靠著堅強、理性、小心翼翼,以及對老虎持之以恆的馴化,派得以逃生。
然而看過電影的你我都知道,這背後遠沒有那麼簡單,孟加拉虎亦假亦真,其實是派心中的動物本能與求生慾望的投射。
虎從心來,見人當見虎
《卧虎藏龍》里,這隻無拘無束的孟加拉虎被鑄成了鋒銳無情、寒氣四溢的青冥寶劍。李慕白駕馭不了,萌生退意,不想惹來了玉嬌龍,江湖平添一場風雨。
李安說,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青冥劍。仗著寶劍,你是離經叛道的玉嬌龍,還是遺世獨立的李慕白?青冥浩蕩不見底。不到生與死的考驗,任誰也說不清深藏內心的是龍還是虎。
喜歡故事,好故事說得明白。
一葉障目李慕白
人可以迂腐到什麼地步?且看李慕白如何向俞秀蓮表白。
故事的開始,對俞秀蓮,李慕白是真誠的。
破戒下山,彼此寒暄,面對俞秀蓮的困惑,他說:
「這次閉關靜坐的時候,我一度進入了一種很深的寂靜,我的周圍只有光,時間、空間都不存在了。」
致虛極,守靜篤。李慕白致了虛極,武藝越是精進,他在這世上越是孤獨,越發現自己不過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慾。年少時誤闖比武招親,從此俞李兩人曖昧不清。得道即孤獨,得道即悲哀。塵緣未了,如何守得住靜篤。
放不下的心事,放不下的眼前人。比對白更含蓄的是他的眼神
俞秀蓮難掩心中的喜悅,主動邀請卻換來一句「也許吧」
俞秀蓮難掩心中的喜悅,主動邀請卻換來一句「也許吧」也許你大大方方答應她,結局會不一樣?
受人所託卻丟了寶劍,俞秀蓮心生愧疚;多年沒有線索的仇家忽然浮出江湖,一向處事細緻、應變自如的愛人卻慌慌張張,李慕白難掩失望,不住地問責。
俞:「寶劍失竊的事你盡可以怪罪我!」
李:「你誤會我的意思,我並不在乎這把寶劍。」
俞:「那你來是……」
李:「我以為我們……已經講好了嘛……」
為了愛人,青冥劍可以不要,師仇可以靠邊,內心的情感卻不能痛痛快快講出來!迂腐之極,令人生笑。
壓抑只會使感情更強烈。都說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李慕白的江湖是什麼樣子?
李安的電影一向極為考究,這張通關文書只是冰山一角
李安的電影一向極為考究,這張通關文書只是冰山一角乾隆四十三年,正值太平年月,封建中國最後的盛世。俠客與貴族相互攀結,前者有抱負、缺合法性,後者永遠有檯面下的事情需要擺平。
鐵貝勒好交俠義,對李慕白是惺惺相惜。自此,李慕白行走江湖即是替天行道,武功天下無雙,名聲一時無二。武德,對他是唯一的約束,因此承載著普羅眾生孜孜不倦的敬仰。
李慕白即是公平道德。這責任,壓抑著人性與慾望,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日積月累,終於超過了他所能承受的極限。
進是世俗無情,退是孤獨一生。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也許俞李兩人的感情真的不像鐵貝勒所想的那樣?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武俠小說里,死在情字之下的大俠不在少數。李慕白之死也是如此嗎?
我看不見得。
對李慕白來說,最為悲情、也最為致命的,恰恰是武俠故事裡極為正統的兩個套路:火盡薪傳、快意恩仇。
玉嬌龍太有天賦,她的出現彷彿是上天的恩賜。心中未了的三個遺憾:傳道傳劍、師門血債、獨孤求敗,在她身上看到了一箭三雕的希望。馴服她,供出碧眼狐狸,挑戰自己、接帛武當,攜手俞秀蓮歸隱江湖。多麼完美的理想結局!
「勿助、勿長、不應、不辯,無知無欲、捨己從人才能我順人背」
前輩們都會說教,願意教你是惜你的才。至於他們能否心口合一,出發點是否真的無知無欲,無從知曉。一切從經驗出發,先做人再做事。如何因材施教,恐怕李慕白不曾想破。
寶劍物歸原主,李慕白高興得像個孩子,徹夜把玩。然而拿起容易,放下可就難了。
李:這女孩兒……昨夜我見著她了。
俞:她不是我們這種江湖中人,慕白,這件事很快就會過去……
李:她不是那種人。
李:為了她……也許破個例吧!武當山的門規可以破,鐵貝勒的交情可以枉顧,因為世俗壓力不能和俞秀蓮在一起,轉眼卻可以為了玉嬌龍無視這一切。而且,這些都還只是基於李慕白對玉嬌龍天性錯誤的判斷。
這句不誠實的安慰是影片中最令人痛心的對白
不切實際的追求令人盲目,面對理性現實的俞秀蓮,和那觸手可及的感情,李慕白粉飾著自己內心的慾望。悲劇就此註定。
讓李慕白的命運板上釘釘的,是他的自負。
仇恨使人瘋狂,讓正義也變得虛偽
對於玉嬌龍的突然出現,李慕白竟然絲毫沒有察覺
青冥劍從來都不是李慕白的敵人,劍鋒掠過雙眼,差之毫厘。但他第一次嘗到了青冥的恐怖,就像曾經死在這把劍下的他所有的敵人那樣。
終結碧眼狐狸,也是終結自己
終結碧眼狐狸,也是終結自己權勢是一劑春藥。這世上最至高無上的權力,莫過於執掌他人的命運。對權勢的貪戀,終究會葬送自己。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把手握緊,裡面什麼都沒有;把手鬆開,你擁有的是一切
他不是不懂,他不是看不透。所謂悲劇,不在於不明事理,而是世事洞明,卻無能為力。眼睜睜看著所珍視的一切在指縫間慢慢消逝。
李安到底心地柔軟,電影里,他給了李慕白重新來過的機會。
換做是你,你又是否說得出口?
玉嬌龍篇
俞秀蓮篇
(未完待續)
《卧虎藏龍》之後,再也沒有一部電影可以如此清晰細膩地描繪出清代時期的中國,把那個時候的街道、市井、俠氣、官府、江湖等等描繪的如此傳神的了。
不考慮文化差異和讀沒讀過原作的問題的話。
這電影沒重點啊!
玉嬌龍這麼出彩的人物,當初我看小說看到她和羅小虎一陣亂殺夜宿大漠小箭射狼,一個心高氣傲的女神,一個狂浪豪邁的男神啊!
被拍成了。。。嬌蠻小公主和屌絲羅。。。我自問自答一點,單就人物塑造來看,我舉得真正出彩的人物反而只是原本李安很不重視的李慕白,其他人物,都感覺若即若離,不直指人心,並且很多人物沒有結局。
羅小虎:很失敗,其模式化的人物塑造也就罷了,一點個性都沒有,李慕白一句話叫在武當山等,答應的比小貓還乖,真心失望,當然李安可能沒有太用力。
碧眼狐狸:模式化,沒有內心世界,死的很廉價。
劉泰保:小說中極為重要的人物徹底淪落到打醬油,乾脆不出現豈不更好?
俞秀蓮:還是顯得蒼白,說服力不夠,最後也不知道其結果如何,只知道放下李慕白屍體離去……李安在訪談中大談特談的性格塑造,似乎也雷聲大雨點小。
玉嬌龍:關鍵的問題在於,她到底活在這個世界上要做什麼?她的人生目標是什麼?當然可以給出各種回答,但是哪一個回答是電影真正給的?很類似《天國王朝》裡面的男主角貝利安,行事動機和世界觀模糊。
李慕白:篇幅所限,沒有完全展開,臨死前的告白,顯得鋪墊不夠……
序:
不請自來
這部久負盛名的作品,現魯班門前弄斧實在是有點心虛,但還是想把心中所思稍微梳理一下
我可是一味地捧哦,眼拙,不妥之處實在沒能力提出
&<談情.說愛&>玉嬌龍,一心嚮往江湖俠義、英雄兒女,雖名門望族大家閨秀,骨子裡儘是凌冽叛逆。這樣一個雙面色彩濃厚的人物,本身就夠飽滿了,加之章子怡的靈氣勁兒,更是出挑,亦正亦邪。看這名字起的,至今身邊仍沒幾個姑娘姓後面敢掛著龍。
玉嬌龍,一心嚮往江湖俠義、英雄兒女,雖名門望族大家閨秀,骨子裡儘是凌冽叛逆。這樣一個雙面色彩濃厚的人物,本身就夠飽滿了,加之章子怡的靈氣勁兒,更是出挑,亦正亦邪。看這名字起的,至今身邊仍沒幾個姑娘姓後面敢掛著龍。
題外話:新生花旦裡面,本來覺得倪妮不錯,但狠勁兒有靈氣不足,其他我也想不出來...倪妮粉不要打我,我腦子不好,你看我也就只能想到個倪妮。
羅小虎,恩,負責帥就好了,背景性格其實相對來說,比較單薄。張震真是大片男二的絕對擔當,就跟佟大為似的,好像有他就八九不離十。片中,痞痞的不羈感,怪味十足的港普柔情溫良。
八卦下:貌似現在白百合成了票房收視保證?我想說真的只是偶然吧,她跟張震、佟大為的功能擔當還真有點不一樣...雖長著女二的臉,但真就是女三的演技,我還記得那個:「我說大叔,是你牙不好吧!」的廣告,實屬接受無能。噴子表噴我,跟你干一架信不信?俞秀蓮,擱今天可能被稱作女強人,不施粉黛,有著男人的擔當。她是玉嬌龍的女神,說書人神化了她與李慕白的愛情,書里不寫她有著隱忍與成人之美的周全。她的矛盾點,做事是外表的質樸堅強,對愛是內心的顧慮壓抑。
俞秀蓮,擱今天可能被稱作女強人,不施粉黛,有著男人的擔當。她是玉嬌龍的女神,說書人神化了她與李慕白的愛情,書里不寫她有著隱忍與成人之美的周全。她的矛盾點,做事是外表的質樸堅強,對愛是內心的顧慮壓抑。
題外話:楊紫瓊演的《昂山素季》聽說是她的巔峰之作,但是一直沒找到片源
李慕白,一度認為得道是人生的終極追求,最終難捱兒女情長,這才是人嘛。他是個完美不過的人物角色,出關之路也是得道之路。
這個場景設置,私以為就是李慕白的得道之所。他說:我想跟你在一起,就像這樣坐著,我反而能感覺到一種平靜。武當山是道教聖地,所謂的得道,可能只是一束光的虛無。秀蓮:這世間不是每一件事都是虛幻的,剛才你握著我的手,是否能感覺到它的真實?
光陰可虛度,愛不可辜負
一面白牆之後是隨風婆娑的竹林,動靜互生。這幅畫面很像日本的園林,禪意叢生,甚是美好。碧眼狐狸與玉嬌龍
碧眼狐狸與玉嬌龍
「你是我唯一的親,也是我唯一的仇。」碧眼狐狸對玉嬌龍說。簡單來說,一個功利心極強的老太在發現自己徒兒從八歲就開始欺瞞她,最後可以打敗自己,這種不能接受讓她起了殺玉嬌龍的心。毒,不是一個孩子的存心欺騙,是一個領路人的六親不認。其實人物關係真的很簡單,那些說的沒說的,也能猜透幾分。
其實人物關係真的很簡單,那些說的沒說的,也能猜透幾分。
動人之處,可能是那縱身一躍吧!
一把青冥劍因著只是貪玩偷來一試,卻引出無限禍端。玉嬌龍剛柔極致的性格,彷彿把俞秀蓮李慕白不敢玩的通通玩了個遍。傳說,心誠則靈,縱身一躍,願望會實現。以她極致的性格,用這樣的方式捍衛自己的愛情,夠華美夠動人。
試想,如果只是雙宿雙飛,是不是不夠酣暢淋漓?
&<妝.不裝&>
見過這麼窮的貝勒府么?家裡不是鎏金富麗,而是只在遠處擺幾盆菊花,恩,沒想到菊花也可以這麼美吧!相似的,鏢局也是如此,洗去了繁雜與俗艷,讓人物成為主體。打鬥才更細膩,說話才更關注眼神。
見過這麼窮的貝勒府么?家裡不是鎏金富麗,而是只在遠處擺幾盆菊花,恩,沒想到菊花也可以這麼美吧!相似的,鏢局也是如此,洗去了繁雜與俗艷,讓人物成為主體。打鬥才更細膩,說話才更關注眼神。
唯心主義的空間色彩表述,我覺得不管武皇或者貴妃都不太能理解吧。個人覺得玉嬌龍的妝容很特別,還原度高,但又省去了很多累贅。既然故事是假的,那妝容也是戲劇化的,有那時的模子,也有現代的影子。
個人覺得玉嬌龍的妝容很特別,還原度高,但又省去了很多累贅。既然故事是假的,那妝容也是戲劇化的,有那時的模子,也有現代的影子。這場竹林打鬥,應該算是武俠片的經典橋段了吧。李慕白竹尖上的輕盈,脫離現實,烘托出俠之大者。
這場竹林打鬥,應該算是武俠片的經典橋段了吧。李慕白竹尖上的輕盈,脫離現實,烘托出俠之大者。
這種襯托,是竹海的綠,衣裳的白,流動之中,反應內在狀態。美人隨風在竹海飄搖,同樣著米白色調子寬衣,近乎素顏,內心的爆發力與倔強,像極了另一個李慕白。
美人隨風在竹海飄搖,同樣著米白色調子寬衣,近乎素顏,內心的爆發力與倔強,像極了另一個李慕白。
精彩的畫面語言太多,不一而足。葉老師高明。
題外話,很多人看了玉嬌龍中了迷藥之後濕身誘惑李慕白,猜測他倆之間的情愛糾葛...這,真心沒有吧。玉嬌龍是影片的動線,有不能自控的情慾、原動力與天真無邪,但,真不是花千骨。
好了,就醬《卧虎藏龍》你們沒看懂啊。
「又來了一個教訓人的」
「今天我只認劍不認人」
「你們這些老江湖能見到本心嗎」
最後小龍跳崖,小虎閉上眼:「一起回新疆」,沒攔她,為什麼?
不忘初心,不負本心,這才是《卧虎藏龍》要說的。其他片子,打打殺殺,稱雄稱霸,說不到這個層次。
看李安的電影總有一種奇怪的感覺。有時感覺非常的真實。這種真實脫離劇情,不像是臉譜化的人和事,不像現代劇中的按套路出牌,反而更像是自己真的處在那種環境,言語行動中有尋常人的喜怒哀樂。有時又覺得非常的爽快,天馬行空般,將自己夢想的生活演出來。
玉嬌龍逃婚後女扮男裝獨闖江湖,心情煩躁又局促不安,江湖人士的黑話聽不懂不知道怎麼接,又只能挺著面子強行頂回去,在客棧大打出手,一股腦的發泄心中的煩躁,又能真的像自己幻想的那種,過一天夢想中江湖兒女的生活。
當時我就想,如果我是她,遇到這些問題也會尷尬,煩悶,也想酣暢淋漓的打一架。
卧虎藏龍是武俠片,但實際講的和現代的生活確是那麼的相似。有一番武藝的俞秀蓮,要開鏢局,要帶手下混的兄弟討一口飯吃,要照顧家裡的老人。瀟洒不凡,名望武藝無出其右的李慕白,在朝廷也需要有個大人物罩著,江湖裡的朋友出了事也得像個領導一樣出面解決問題。玉提督為了調動工作,需要拿女兒的婚姻換得政治聯盟。鐵貝勒需要工作好開展,也必須和黑社會稱兄道弟。什麼鐵臂神拳,豬頭禪師、手都在發抖的魯公子,為了顏面、義氣、江湖上的一口飯,明明知道要被打成豬頭也得硬著頭皮上。
大漠黃沙,遊俠兒半邊雲,瀟洒大氣溫柔體貼,讓玉嬌龍過了幾天像做夢一樣的生活。其實玉嬌龍追出去搶發簪的時候,可能也曾幻想過接下來的劇本就如小說寫的那樣,會有一段奇妙的經歷。玉嬌龍追求的是自由,恰好這個時候的小虎可以給她,其實玉嬌龍不喜歡漂泊的生活,就像秀蓮說得那樣,沒法洗澡、虱子咬得睡不著,她怎麼可能受得了。如果真的留下來了,說不定呆上幾個月又會去浪跡天涯了。
玉嬌龍八歲拜師,自學心法,發現武功早已超過師娘,在她成長的這些年,其實沒有誰可以作為她的榜樣指引她的成長,所以她驕傲、自負、恐慌、迷茫。她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麼,卻不知道前面還有什麼,所以會躊躇,有時候想想就認命吧,有時候卻又想再闖一闖。所以青冥寶劍偷了又放回。所以說好了要嫁人又逃婚。
其實玉嬌龍之前或許想過,這輩子能做自己榜樣的人,或許只會是李慕白吧。結果見到真人又發現所謂的大俠也得恭恭敬敬的站在貝勒身邊,甘為棋子。年輕人看不起中年人的委曲求全、中年人自然知道年輕氣盛。所以李慕白願意收玉嬌龍為徒,反正有些道理過幾年就明白了。玉嬌龍也懂,她如果拜師了,過幾年自然就變成了怎樣一種人了。
直到最後李慕白的死,玉嬌龍才發現她其實不太懂這個中年人,這個時候才真心覺得或許他真的是自己等待多年的導師,但是這個人沒了,以後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人配當我玉嬌龍的師傅。
能追求的,我都試過了。剩下的日子,也就那樣了。再嘗試一次嗎?也許會有什麼不一樣?算了吧,結果或許沒什麼不同。突然間覺得就這麼活下去,好像真的沒那個必要。
李慕白想離開江湖卻離不開報仇的執念而死,是悲劇;俞秀蓮始終深愛李慕白卻無法逃脫世俗的道德禮教,是悲劇;玉嬌龍,生性頑劣,渴望自由愛情,卻最終放不下身份偏見,無法與愛人執手;是悲劇。王度廬老先生用武俠講述了一個莎士比亞式的悲劇,李安用適合歐美人胃口的方式表現了出來。
摘自網易雲音樂一位用戶在李玟「月光愛人」下面的精彩評論樓上都講了很多,我來說說李安在武打場面上的創新。
假如武打戲拍的足夠多,會不會把所有場景都拍完,讓後人無處創新,無路可走,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李安給出了他的答案。
就拿輕功這種古裝武打場景都會涉及的功夫來講,一般導演在拍攝時會採取兩種方法:
- 胡金銓的拍攝方法,似乎源頭是從京劇中學習而來(此點待考證),拍出來的輕功優柔綿長,一躍千里,大家可回想《獨臂刀》中姜大衛躍起的那種感覺,或者狄龍年輕時在古裝武打戲中的表演,類似於張徹,楚原可以歸納到此種方式;
- 徐克使用的快速剪輯的方法,可已從《笑傲江湖》算起,不知大家可否回想起東方不敗一躍而起的鏡頭,好似一條白綾,從眼前一晃而過,使用快速凌厲的剪輯,讓人應接不暇,充分發揮了電影的特長:不在乎你拍的是什麼,關鍵在於你給觀眾展現的是什麼?徐克的電影看了讓人大呼過癮,拍攝時一般很少使用長鏡頭,只拍起點或者終點。
但李安在拍攝時,大膽使用長鏡頭,全面拍攝輕功的整個過程,在玉蛟龍偷劍這場戲中,玉蛟龍和俞秀蓮在夜晚古建築群中來回追逐,李安花了大量鏡頭記錄俞秀蓮怎樣躍起怎樣落地,這種方式個人認為比較新穎。
因為輕功本身就有假的嫌疑,所以一般拍攝只是蜻蜓點水一般,並不敢呈現全貌,這是個突破。
另外不知大家是否感覺到玉蛟龍和俞秀蓮的輕功有明顯不同,一個輕盈飄忽,一個質樸有力,又同在一片黑夜中,在視覺上有強烈的對比,能夠使觀眾感覺到其武功路數不同,僅憑這點就不枉袁和平世界級武術指導的美譽。最後附上截屏。
當玉嬌龍從回龍橋上跳下去的時候,她自由了,也從困擾她短短十幾年生命的枷鎖中解脫了。
謝邀。對這個問題,我想說的是,如果題主閱讀過李安的自傳《十年一覺電影夢》,其中李安自己談到過《卧虎藏龍》是他拍攝的比較委婉的一部電影,很多話都沒有說透。我的老師:藝術大舌曾經撰寫過一篇關於《卧虎藏龍》的影評,竊以為是比較符合李安的創作原意的,只不過是以一種調侃的筆調回答出來而已,現在轉載給你,僅供參考:
作者:鮑德熹
鏈接:周潤發之後再無小馬哥 暫別影壇的發哥十大經典形象
出處:遊民星空
權力與情慾:作為政治情色片的《卧虎藏龍》
- 我有個外國兄弟,韓國人,綽號太子,愛看中國武俠片,覺得能彌補自己身材矮小、面黃肌瘦的心理遺憾。昨天他酒酣耳赤地向我說,中國人拍的最好的武俠片是《卧虎藏龍》,一把青冥劍,快意江湖仇,李慕白的大腕兒勁頭,玉嬌龍的蘿莉風範,都是風景。我端著清酒,覺得這位「太子」兄弟,要是有個封國,肯定是個昏君,《卧虎藏龍》分明是政治情色片,哪裡是武俠片呢?
- 故事的開始就很蹊蹺,李慕白想將名動江湖的青冥劍封存在王爺府中,這並不是尋常江湖客的舉動。象獨孤求敗、楊過這樣的大俠如果隱退江湖,大都會封劍為冢,或投劍入江。江湖人物不交官府早已是江湖中認同大俠地位的潛規則和基本條件。李慕白名聲大,作為武俠學的學科帶頭人,卻將自己的青冥劍託付給當朝勛貴,可見其江湖權威並非全部源自懲惡揚善的俠義行為,或多或少還與行政權力有著密切的關係。
- 俞秀蓮作為託付人,內心肯定竊喜。俞氏,熟女,她與李慕白結合的障礙在於道德,因為他是李慕白師弟的未亡人,兩人的相互渴望只能「發乎情止乎禮」。如果李慕白是普通的江湖大俠,這種近乎迂腐的倫理道德當然不必在乎,即使是郭靖那樣的道德君子,都敢娶割據大宋領土桃花島的黃老邪的女兒黃蓉,華山高徒令狐沖敢娶邪教教主任我行的女兒任盈盈(兩女皆未到法定婚齡),李慕白贏取師弟的未亡人根據江湖定律根本就不是問題。
- 但李慕白是有很深官方色彩或背景的大俠,這就使他的情感問題複雜化了。歷來專制政府都強調道德,越專制、越強調,法制不全道德補,官方道德崇訓程朱理學,嫂子掉下水,小叔子是否該出手相救都是to be or not to be的大問題,何況官方默認的武俠學學科帶頭人的婚戀問題呢?李慕白封劍入官府,無疑表明了自己辭去官方身份的態度,也表明自己不再受官方道德束縛的選擇,俞秀蓮高興之處在於,雙方完全可以按照江湖規矩做夫妻了。
- 但,問題出現了,官方道德固然僵化衰朽,是限制卻也是屏障,這種道德雖然阻擋了俞、李二人的情慾,可也限制了李慕白率性而活,感情泛濫的可能行,俞秀蓮作為官府皆知的學科帶頭人的准戀人,李只能將情感維繫在俞氏一端,否則觸犯官方道德,就是觸犯官方!觸犯官方,官方就可能以李慕白是「臨時工」的借口,與其撇清關係,李慕白的大俠身份當然會岌岌可危。而封劍後的李慕白,功成名就,順從情慾,皈依江湖,才可能不再受官方道德限制。
- 可順從真性情進行選擇,那麼李慕白還一定要選熟女俞秀蓮不可嗎?
- 玉嬌龍的出現將俞秀蓮的情感危機表面化了。按照佛洛依德的解讀,「劍」代表什麼,是不言而喻的。玉嬌龍偷劍,俞秀蓮的大動干戈,害怕的當然不只是「劍」的丟失,一把破劍有什麼可偷的,俞秀蓮自己就是民營企業的法人,肯定不在乎青冥劍的價錢幾何,關鍵是這是誰的「劍」,誰來偷。
- 玉嬌龍是九門提督的女兒,有著顯赫的官方身份,又是美貌蘿莉,對男人的吸引力顯然很大。玉嬌龍被廣大的電影評論家說成是自由主義者,因為她有碧眼狐狸給她的江湖夢。這一個值得商榷的觀點。說實話,如果玉嬌龍是徹底的自由主義者,為什麼不和羅小虎一起做個「神馬俠侶」呢?(在影片里,兩個人就在大戈壁上這樣騎馬跑來跑去)
- 羅小虎很帥,但帥是沒有用滴!羅小虎是盜賊,儘管是個具有自由主義氣質的帥盜賊,但作為官方的對立面,其權力肯定會很小,而且無法合法化。在行政權力輻射江湖的時代,羅小虎的「帥」並不能等於魅力,因為我們都知道,「權力是最好的春藥」,沒權的羅小虎,再帥,也只能被看成繡花枕頭。在中國的情感語境中,年輕的羅小虎的失敗可謂一目了然。
- 實際上,既有自由主義的選擇能力,又有官方背景,在江湖和廟堂之間遊刃有餘,得兩方之利益,沾雙面之瀟洒,卻又沒有官家之限制迂腐,和自由主義者的局促幼稚,在哪裡都混得開,可以想像,對於自詡羅曼蒂克的中國小資女人來講,這樣的大俠魅力才是無法抵擋的。
- 俞秀蓮很不幸,玉嬌龍很驚喜,李慕白就是這樣黑白兩道通吃的中年男人。熟女與蘿莉的戰爭由此開始。
- 影片中的俞秀蓮對玉嬌龍的感情最為複雜。自認姐姐,為的不是對這個嬌滴滴女娃百般憐惜,而是將兩者的關係納入官方道德的範疇,在這樣程朱理學道德中,妹妹當然不能喝姐姐爭寵,即有所不測,自然有個先來後到,正室偏妃的區別。
- 何況這樣的情感里,又包含著一種弔詭的情緒。玉嬌龍太像年輕時的自己,敢作敢為,率性而活,讓慾望自然流淌。只是生活的刀劍風霜使社會下層出身的俞秀蓮,明白了只有加入體制才能生存,而體制是無所不管的,遵守官府道德自然是義務之一。出身權貴上層的玉嬌龍卻不必理會這樣的規則,那是她的特權,荷爾蒙的氣息散發到哪裡就可以做到哪裡。這讓俞秀蓮一方面羨慕,一方面嫉妒。階級身份的不平等註定了兩人的姐妹淘根本就是一個大笑話。
- 玉嬌龍對俞秀蓮的情緒則相對簡單。因為她是社會階層較高的一邊,她對俞秀蓮的羨慕出於一種單純的想像,想像一種源於江湖的自由,可她並不知道,這種自由卻是由她所屬的高層權貴給予的,換句話說,想獲得的自由空間的大小,決定於和官家關係的密切程度。而這種官家身份卻是玉嬌龍想拋棄的。
- 官家要求她嫁給權貴的兒子,實現利益的同盟化,和社會階層的板結化。如果在現代社會,這正是無數女孩趨之若鶩的選擇,可是作為權貴階層的一員,玉嬌龍只看到了官家道德的束縛。這就使她成為《卧虎藏龍》中最擰巴的人物。其最後跳崖並非是一種勇氣,而是根本就沒法解決專制體制與自由的死結。在洞悉了自由與體制的依存關係之後,她終於明白:「自由不是選擇,而是特權」。否則結了婚,再養個小開不就解決矛盾了嘛。這在權貴階層又不是什麼大事。
- 當然,作為女性,一個漂亮的女性,她還有一個選擇,即選擇一個能個她自由的戀人。
- 李慕白的出場由此就顯得意味深長了。
- 如前分析,李慕白黑白通吃,既有江湖的自由,又剛剛擺脫的官場道德束縛,卻還在官場有著廣泛的人脈(從王爺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是權力與自由的最佳結合點,中年男人的成熟魅力比青冥劍還有穿透力。而且,他對玉嬌龍的態度也極曖昧(俞秀蓮的敏感並非空穴來風)。李慕白行走江湖這麼多年,為什麼直到身為九門提督女兒的玉嬌龍出現,才突然聲稱發現了一個武學奇才呢?為什麼要收這個年輕貌美的小蘿莉為徒呢?要知道這可是滿漢民族矛盾比較激烈的清王朝啊,陳近南的天地會還在苦撐危局,李慕白卻要收滿清權貴的閨女做學生,實在讓人不得不多想一點點吶。
- 如果放在當代社會,美貌的女學生與英俊的男導師之間的關係是很好理解的。但放在古代,就不能不驚嘆李慕白的手腕之高明、純熟了。玉嬌龍即使和他以師徒身份闖蕩江湖,擺脫了自己的官家身份,但玉嬌龍的血緣是無法泯除的,關鍵時刻還可以重新調動九門提督的關係,這就能使李慕白長期保持同官府的隱性聯繫,人脈不至於人走茶涼,多年行走江湖結下的恩怨不至於在金盆洗手後得到清算。與小蘿莉以師徒之名曖昧來、曖昧去,也是保持荷爾蒙旺盛的一樁愜意之事,這也是李慕白對青冥劍根本不太在意的原因所在,如他在《卧虎藏龍》中表達的:關鍵是收了玉蛟龍的心。
- 李慕白與玉嬌龍在竹林之巔的穿行打鬥,更是二人確定關係的關鍵。李慕白想奪回青冥劍,就能奪回,想給玉嬌龍,就能再送過去,這種收放自如,欲拒還迎的態度和能力,讓剛剛進入江湖的小柴雀玉嬌龍自然如墜雲霧,再配合上剛毅的表情,挺拔的身姿,瀟洒的體態,玉嬌龍不醉,也難!
- 曖昧是中年男人的氣質標籤。義正辭嚴加上超高武功、自由身份,玉嬌龍拋棄自己的師父碧眼狐狸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碧眼狐狸是快意恩仇、自由自在的代表。李慕白對其追殺的理由,僅僅在於弒師之仇,但如果李慕白的師父是壞人呢?電影里沒有交待,李慕白也不說,可見其中大有文章。碧眼狐狸躲在官家,改換身份,接收庇護,時間很長,都快超過訴訟期了,但李慕白說,這樣紫是不可以的,這樣紫是不能容忍的,必須幹掉碧眼狐狸。因此,骨子裡仍然是個我行我素的自由主義者的碧眼狐狸,與官場人脈亨通的李慕白決鬥,結果——你說呢。
- 但李慕白的慾望是要在自由與體制,政治與情慾之間搭建一個最微妙的平衡。這個平衡太要求技巧,太脆弱,如紙搭的宮殿,以至於一枚針都會可能將其破壞掉。(李慕白果然最後死在一枚針下)碧眼狐狸對徒弟的爭奪、俞秀蓮的溫婉哀愁、羅小虎的魯莽舉止都可能隨時將之顛覆,可以想像,李慕白必須按照危險程度依次將其擺平。
- 假設碧眼狐狸的毒針沒有射中李慕白,那麼李慕白負心俞秀蓮,以正義的名義幹掉盜賊羅小虎這樣的行動都會依次進行。不過,話說回來,就算李慕白將這些威脅平衡的因素都擺平,他能否最終成功也是未知數。因為,小蘿莉玉嬌龍可不像熟女俞秀蓮那樣,知道應該一直站在李慕白劃定的情慾邊界之外。這個年紀的女孩,正是不愛就不愛,愛就全都愛,死了都要愛的階段,得到了師徒名分,玉嬌龍怎會甘心,從肉體到心靈,她的權貴本能與年輕情慾,都要求得到全部的李慕白,而這是李慕白根本無法給予的。
- 李慕白畢竟是江湖豪客,一代官方指定的藝術劍術大師,但並不意味著他就願意加入體制。(他追求的是平衡)而且體制也一定不願意吸納李慕白。專制者都明白:「劍」,可以用來傷人,也可能傷了自己。如果江湖風波再起,需要開除「臨時工」時,大家發現李慕白原來是公務員,那麼輿情何堪?
- 李慕白與玉嬌龍的曖昧情愫,只能發乎情,也只能止乎禮,因為他們如果想更進一步,那麼對抗的將是整個體制。而我們都知道,玉嬌龍太年輕,這些成年人的陰陰陽陽,她註定是看不明白的,不明「白」,當然也不能明李慕白,也不會發乎情,止步於禮,情後面還有欲,而這個欲必然被現實撞個粉碎。因此,他們的關係就構成了無法調節的矛盾,比雞生蛋、蛋生雞更難理清。
- 他們的結局也因此註定。 兩個人的毀滅,是這個政治情色片唯一能填寫的收尾!
————————————————
如藝術留學,歡迎關注我的專欄Portfolio+ - 知乎專欄
每周二、周五晚6點,準時嘮嘮那些藝術留學與大家最相關的事兒
同學們如有藝術留學、院校、專業、作品集方面的問題,可私信康石石約稿。
《卧虎藏龍——當一個70後大叔愛上90後》
第一遍看,只覺得李安真是把「輕功」給拍神了,東方武俠的輕盈感,其它武俠片無出其右者。
後來看了李安的其它電影,知道他不是一個拍簡單武俠電影的人,於是回頭再看第二遍。看第二遍,就能看出李慕白與呂秀蓮之間的感情,發乎情止乎禮,其實是情發得不夠。幾十年的師兄妹,等到希望退出江湖的時候,才打算共渡餘生。李慕白一生修行,希望修得一顆平靜的心,但未能成功。在恍恍間,他仍然覺出無邊的寂寞。這是他找呂秀蓮的原因。但不巧遇到了玉嬌龍。李慕白與玉嬌龍,可以說是真正的情投意合。但因年齡差距太大,發乎情希望止乎於師徒。李慕白之困,困於倫理綱常對人性的束縛。他是傳統70年大叔。
而玉嬌龍是反叛90後,她只困於深府大宅,困於政治婚姻,困於人身自由,但她的思想毫無禁忌。所以她可以偷出寶劍闖江湖爽一把,也可以跟土匪羅小虎啪啪啪。後來她跟呂秀蓮比武,打遍了十八般兵器,何嘗不是爭風吃醋。她敢,她有這個膽。但是70後大叔李慕白不敢,孔孟夫子詩書千斤在負,不敢妄動。再說又與秀蓮師妹一世曖昧,也不忍傷害。所以,玉嬌龍說「你們這些老江湖,真么見得了本心」。是啊,你們這些大叔,想泡嫩妹子又顧忌這顧忌那,三心二意,姑奶奶我一片冰心在玉壺,跟你們怎麼玩兒得起!就算玩得起,這他媽又有什麼意思呢!
但後來情節急轉直下,李慕白為了救玉嬌龍而死。一切還沒來得及理清,就這樣結束了。但你為我而死,我已知道自己在你心裡的地位。所以,玉嬌龍在武當山見了羅小虎,已經沒有任何感情。她已經愛上了李慕白呀。此時,羅小虎再也給不了她想要的,回家又沒有自由,而這個世界又是如此的不美好,於是她縱身跳下萬丈深淵。
她一直都是一個尋找真,尋找愛,尋找完美事物的90後呀。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北京愛情故事》?
※如何評價高圓圓的演技?
※哪些英劇可以稱為「神作」?
※怎麼理解 《這個男人來自地球》這部電影?
※什麼樣的電視劇故事大綱才算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