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在北上廣深國外打拚的年輕人們,你們的父母怎麼辦?

看了 為什麼現在很多年輕人願意到北上廣深打拚,即使過得異常艱苦,遠離親人,仍然義無反顧?這個問題下面的回答,有一個疑問,你們父母怎麼樣了?
之前提問太主觀,已修改。


老太婆來答一個。

年輕人都太把自己當回事了。你忙,忙你的去,別管我怎麼辦。

花錢贍養父母是法定義務,花時間陪父母可不是。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埋兒奉母叫「孝」,可那是糟粕,自食其力了還圍著父母轉,那叫添亂。

還把時間掰開來算自己這輩子能見父母幾天幾次,這是扯,感情能量化嗎?

我尤其反感電視上那些把子女在外的老年人說得特可憐兮兮的廣告。什麼意思啊埋汰人,合著大夥忙活了一輩子好容易迎來退休,就只能圍著子女轉了?不是痴呆就是健忘了?去你的吧。

我主張老年人應當有自己的物質追求和精神世界,再不濟跳跳廣場舞也是一種享受,兒孫自有兒孫福,老壟著對彼此都不好,見天在跟前,看著也煩。

這都什麼年代了,電話簡訊視頻聊天,高鐵打個盹跨小半個中國,真出點什麼事能趕不上?都已經不是以前那種需要相濡以沫的小農社會了,家庭單位規模縮小和血緣關係的地理隔閡才是文明社會的常態。

說白了,我國當前的主要矛盾就是人民群眾的思維認識跟不上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水平的矛盾。

兒女在外,匿。

農曆八月十五更新

廣州市郊下雨,沒能出門,回來一看,既驚又喜。

驚的是老太婆糊口幾句牢騷,竟能得到這麼多人的認可。
喜的是評論里有人說我不像老年人,我很開心。

也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思前想後,決定回來補充一些內容,老太婆眼花手拙,電腦上作不了長篇大論,各位海涵。

我64年生,退休圖書館管理員,兒女不在身旁,均已婚配,膝下暫無孫兒,夫尚在,自學上網,這是我的個人情況。

入正題。

看到這一題目比較高興。年輕人一邊在外為生計奔波,一邊還惦記家裡的父母,問「怎麼辦」。這是好事情,應當鼓勵。

有人說我的回答不現實,對,我是站在一個城裡人的角度來答的,可社會中還有多數人的父母是在偏遠城鎮或是山區里,這一部分的留守老人在你們外出務工後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確需要大家去關注,不只你們,得交給整個社會,靠城鎮化,靠發展,而不靠煽情和懺悔。

文明發展基礎的一部分是靠粉碎其原有的社會結構來重建新秩序的,這是一個需要深刻討論的問題,它超越親情,無關牽掛,更非三言兩語可以說清。

我看了帝哲的回答,是有些感觸。我說「年輕人太把自己當回事」真沒有別的意思,你們反哺心切又力不從心,家長不願看你們難過,哄些話,努力幫彼此排解消極情緒,真不是「秀優越」。希望像你一樣的人能繼續留在這裡為大家分享知識,別和老太太計較。

子女在外,年節相見幾回,天亮又是兩別,說不傷心是假,可人非貓狗,我力挽狂瀾又於事何補?索性想開了,大家都好受。

有人讓我取匿以便關注,還是罷了,才疏學朽,出口多有糟粕,來向年輕人學習,「默默無名」的好。

最後,不管是子女在外的老人,還是漂泊他鄉的遊子,今夜月圓,祝各位身體健康親子和睦,天涯若比鄰。


這個問題我早已關注,覺得有很多話想寫出來,所以一直在尋找合適的時間和心情來回答。

因為前段時間眼睛出了較為嚴重的問題,玻璃體液化模糊,看東西有無數的黑影黑點在眼前飄,伴有隨時的閃光感,所以不能久視屏幕,加之最近又開始了兩個新的服裝品牌,和「衫仟尺」一共有三個品牌需要操作,勞心勞力,所以可能我將成為一個非常低產的知乎回答者了,不能和大家做更多的交流,甚為遺憾。

下面就是回答,傾注著我近段時間的全部感悟。這些感悟,從前的我,還是不懂的。謝謝大家有耐心看下去。

我是南京人,十年前離開南京,義無反顧的來到廣州創業,從此沒能再回到南京去生活。

離開南京時,我的父母還算年輕,父親58歲,母親52歲,屬於不甘心成為老年人的年齡,並且他們有一個還算不錯的成熟生意在做,有自己的公司在上海需要他們親自打理,所以我們一家三口分居上海、廣州兩地努力做各自的生意,南京是我們的家,卻幾乎只有過年那幾天才能在南京相聚。

那時候父母年輕,我也年輕,大家的事情又多,所以根本沒有太多的兒女情長和憂心牽掛,一兩個星期通一個僅僅幾分鐘的電話都很正常,一年相見幾天也沒有覺得很不好,大家都忙於自己的事業,甚至還有暗暗較勁,比試父子誰的事業更厲害的感覺。

就這樣過了好些年,風平浪靜,直到我進入了30歲。

我到現在都深深覺得,男人到了30歲,才開始真正懂事。

漸漸的,我能感覺到父母會更頻繁的與我通電話,聽到我的聲音會明顯比以前更開心而且不想很快掛斷電話;會有的沒的一年找好幾次機會來廣州看我並小住幾天,帶他們去到處玩玩都會激動不已;感覺到他們的生意對他們來說沒有以前那麼重要了,漸漸會流露出退隱之意。

當年離開南京時,他們身體健碩,精力十足,所有的事情都想幫我做完,甚至搶著幫已經是成年男人的兒子我去提很重的行李。後來,特別重的東西他們提不動了;頭髮也一下子花白了許多;上下樓也要歇好幾次了;動不動坐著就會睡著了;這說明,他們老了。而人老起來,真是非常快的。

然後有一天,我突然發現父親的QQ簽名改成了「好想你在我身邊」,他的QQ絕少使用,主要就是我用來遠程指導他解決電腦問題才裝的,所以這個簽名給了我很大觸動,因為父親一直是一個感情不外露的嚴肅男人,這是他罕有的一次隔空呼喚。。。直到今天他的這個簽名都沒有改掉。

不久就是過年,我們在南京相聚。父親又一次表露出想住住別墅種菜養雞,過上田園隱居生活的念頭,其實這個想法他以前都會偶爾提過,也只是說說而已,但是這次我認真了。過完年我回到廣州就立刻開始看房,最後根據自己的經濟能力,在距離市區一小時車程的地方買了一套花園大小足夠種菜養雞的小別墅。為什麼買在廣州而不是南京或者上海?因為我覺得,是時候了,我們一家人不可以再長期分離了,分頭打拚這麼多年,不就是為的可以更好的團聚么;辛苦掙錢的最終目的,不就是為了一家人更幸福的生活么。

其實這時候,我已經不知不覺的成熟,向著一個真正的男人轉變。

但是真正催化我一瞬間成熟,成為整個家庭的頂樑柱的,是一個意外的電話。一天晚上,母親突然打電話給我,哭訴她和我父親辛辛苦苦積攢的錢都被騙光了,悲痛欲絕,天塌下來的感覺。其實他們一直把所以積蓄放在地下錢莊做投資的事情我也知道,也苦口婆心經常勸阻說他們這個不靠譜,不可以把全部身家賭在上面的,但是老人尤其是自己有成功生意經歷的老人是聽不進任何年輕人意見的,所以這一天終於到來,他們這麼些年掙來的血汗錢近四百萬元瞬間打了水漂,除了兩套南京老房產,他們一點錢都沒能保留下來。經過這件事情,他們立刻被打回原形,從意氣風發的生意場伉儷,變成為了老邁無助,只能依靠兒子的兩個普通老人。我也一瞬間成為了家庭的頂樑柱,本來一直還覺得父母是有積蓄可以做我堅強後盾的,卻一下子逆轉成為我必須扶養和照顧他們了,不論是心理上還是經濟上。雖然我多少也有心理準備,但這一天的到來還是覺得非常突然。

再突然也要面對,也要接受。有些事情不是你無法接受就不會發生的。

我儘力安撫了父母,幫助他們結束掉上海的公司,退掉寫字樓,三文不值兩文的處理掉全部資產,帶著他們來到了廣州郊區的小別墅。他們其實早就知道我買了這棟房子,但不是很喜歡這裡,而是老想著落葉歸根,在南京買一套別墅住,所以一直沒有過來入住。但是隨著這次財產的被騙,誰都沒有能力來完成他們這個願望了。父母也只能面對現實,不是非常情願的離開了他們創業的上海,和他們的故鄉南京,來到了廣州,兒子的身邊。懷著對未知環境的恐懼感,對不同語系的擔憂感,對無一個親友的孤獨感,住進了這個好歹可以種菜養雞的小別墅。然後我每個周末都會駕車一小時回來看望他們,一起度過周末,共享天倫之樂。

一晃兩年過去了,讓我們看看現在的情況如何。

這是別墅的外觀,雙拼,經濟適用型,請忽略掉老人的那些雜物吧。

三樓露台喝茶時看到的景觀。

三樓露台喝茶時看到的景觀。

父親如願以償建設的菜園一角,收成不錯。

父親如願以償建設的菜園一角,收成不錯。

父親如願以償養的雞和收穫的雞蛋,每天都有幾個雞蛋,我們很久沒有買過雞蛋了。

父親如願以償養的雞和收穫的雞蛋,每天都有幾個雞蛋,我們很久沒有買過雞蛋了。

自家種的木瓜樹和長出的木瓜,多到根本吃不掉,分給周圍鄰居大家一起來幫忙消滅。

自家種的木瓜樹和長出的木瓜,多到根本吃不掉,分給周圍鄰居大家一起來幫忙消滅。

父親自己發麵做的饅頭,絕對是這裡的一絕,香、甜、軟、彈,每周我回來的時候,他就會做上一百個,除了我以外所有鄰居也都能吃上幾個,媽媽會騎車挨家挨戶去送,所以鄰居們一般周末都不燒飯了。

父親自己發麵做的饅頭,絕對是這裡的一絕,香、甜、軟、彈,每周我回來的時候,他就會做上一百個,除了我以外所有鄰居也都能吃上幾個,媽媽會騎車挨家挨戶去送,所以鄰居們一般周末都不燒飯了。

這是幫我養的幾隻烏龜,都有名字的:「三叔」、「阿扁」、「駝背」和「小不點」。

這是幫我養的幾隻烏龜,都有名字的:「三叔」、「阿扁」、「駝背」和「小不點」。

這是主動跟著爸爸跑到我家的小鴨子,萌死了,來了就不肯走,也是緣分,就養起來了。

這是主動跟著爸爸跑到我家的小鴨子,萌死了,來了就不肯走,也是緣分,就養起來了。

新來的家庭成員「阿布」,收養的一條五歲拉布拉多,因為乖巧聽話已經迅速成為社區明星,現在我們家已經被所有鄰居親切的稱為「阿布家」,父母每天帶它出去散步數次,山邊水旁都有他們的身影,運動範圍大幅增加。

新來的家庭成員「阿布」,收養的一條五歲拉布拉多,因為乖巧聽話已經迅速成為社區明星,現在我們家已經被所有鄰居親切的稱為「阿布家」,父母每天帶它出去散步數次,山邊水旁都有他們的身影,運動範圍大幅增加。

總之,現在用

總之,現在用「樂不思蜀」四個字完全無力形容出父母的感受,他們甚至常常感嘆幸虧當初被騙,才機緣巧合沒有在南京定居而是來到千里之外投奔兒子,因為現在的生活簡直爽翻了!這裡是一副男耕女織,夜不閉戶的世外桃源景象:平時住在這裡的,都以和父母年齡相仿的老年人居多,大多來自五湖四海,說普通話,所以語言根本不是問題。這裡居住的老人心態平和,樂於交友互助,毫無功利之心,每個新住進來的鄰居都會很快被大家認識並接納。現在父母從來不用買菜,因為自己種了十幾個品種的蔬菜,還可以和鄰居換著吃,只有米面和豬肉牛肉需要購買,而且購買不是到菜場,不是到超市,而是去趕集!幾個老人相約起個大早去幾公里外趕集,去買農民手上最新鮮的糧食和肉類,神清氣爽,幸福感爆表。

經歷了從孩子到男人,從父母羽翼庇護下到成為家庭的頂樑柱,在看到父母如此開心的生活著,感覺自己的所有努力和辛苦打拚都是非常值得的。前不久我的舅舅突然心臟驟停去世,生離死別,親人斷腸。悲痛之餘也引起了我父母對死亡的思考,父親認真的對我說「人難免一死,我也會有這一天,但不覺得可怕,反而我感到非常幸運,因為我老了可以住在自己兒子身邊,又過上了最嚮往的田園生活,所有願望都得以實現,真是一點遺憾都沒有了」,聽罷我不禁動容,現在想想又覺得欣慰。

「子欲養而親不在」,這可能是人世間最悲哀的一件事了,那種無力感、無法逆轉的痛苦感,我經歷過幾次,深感其苦。我想盡我所能,不給父母和自己留下遺憾,每一天都好好的,開開心心的度過。

人在哪裡,家就在哪裡,幸福其實很簡單,就是「在一起」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終究還是要靠自己,而不是去依賴任何人。
包括和父母的關係,比起消極的通過親情來維繫依賴,我更崇尚作為獨立的個人互相信任而互相扶持。無論是幼年的我還是老年的他們,都不是家庭里的累贅或者弱者,而是仍舊可以給予對方很多東西的平等的家庭成員。

這樣的思想,也是我父母身體力行教給我的。

從考高中開始,他們就對我的未來不做任何控制和判斷,報高中競賽班的考試都是徵求了我的意見。考大學和出國的時候我已經主動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去和他們商量了。再決定去日本的時候他們也有過質疑,但質疑不是反對,我們並沒有為此產生矛盾。在了解我對於日本的熱情之後他們就放心的讓我來了並且大方地提供金錢支持。

他們自己也是同樣的人生態度。雖然沒口頭教育過,但一直身體力行的不斷追求進步,熱愛生活。雖然會想我(我是獨生子女),但仍舊自己的日子過的很精彩。
我媽現在業餘時間是園丁,和我爸把屋頂變成花園,自己砌了噴泉和花池,搭葡萄架,種了各種蔬菜花果,一回家就在院子里擺弄植物。



她甚至還在屋頂養了雞。一天能拿三個蛋。最近為了鍛煉身體她要開始學太極拳,還像模像樣的去搞套衣服。

我爸呢,業餘時間每天在家畫油畫。他的目標是爭取在日本也能做畫展。雖然現在連國內都默默無聞呢,也就一些畫友互相交流。




我呢,自己在日本打拚,我的目標就是能在日本買給他們買一幢帶花園的小房子,讓他們能隨時看心情在中國和日本穿梭、想住哪兒就住哪兒。

我真的打從心裡感謝他們能這樣生活,能讓在外的我不至於那麼愧疚和有壓力。也感謝他們教會我熱愛生活的人生態度。

我知道他們現在想我,但是我也相信他們很看重我的幸福快樂不會強行要求我回去。因此我也會努力,製造一個讓我們能更多的在一起的條件。同時相信在那之前,他們會照顧好自己,過的一樣充實快樂。

對於這一點,我們從來沒有明確的表達過一個字。可我就是知道。

這不就是家人么。


被家裡給攆出來的,在家活的跟畜生一樣毫無尊嚴。

整天變著法的罵你廢物,白養活你了,說這家那家的孩子各種人身攻擊,精神壓力。對你挑鼻豎眼,這種壓力下一丁點小事,就亂扯的罵上一通,某天晚上看電視看晚了,被勒令關掉,說費電!不關,直接黑著臉出來強行關了。我有時候都有拿刀把他們砍了的衝動。

以上,尤其是換工作,失業的時候,我最親人乾的不是雪中送炭是傷口撒鹽。

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這就是我在家的感覺,真可悲)。

到什麼程度你們想像不到,我聽到一丁點他們的腳步聲,心就猛得一跳,呼吸粗重,滿肚怨氣,精神高度緊張。

當然父母也發現了,方式是以暴制暴「你不服啊,你想咋滴」之類,曾經嘗試過溝通,但失敗,或見效幾天又重複。

本人恥於啃老,但因為住在他們的家裡,吃他們三頓飯,被養了十幾年,活的就和畜生一樣。

(個人不是為啃老洗白,卻是優秀高端的家庭,其父母歡迎子女來啃,人脈關係,鋪路,子女之間的關係相對更和諧平等。反而卻是低質家庭,連多吃他一口飯他都整天罵你敗家子。)

被逼無奈出來漂,不為什麼發展,只為活的有作人的基本尊嚴。

可笑的,離家久了,又哀求,過年了讓回家,帶哭音的說來看看你,說什麼本地找個工作慢慢作吧,把你當寶貝。

呵呵了。

真要回去了,我發誓,用不了一個月又被人當畜生了。

以上極端了一些,但一定程度的遠離親人,親人才會把你當人。

三線城市,一月1500,社保公積金全無,吃住父母的,天天和親人在一起。說實話,父母也見你煩,嫌你沒出息(三線城市父母沒出息,其子女在當地,也基本沒有機會,別較真,我說大部分),礙事,長期一起生活的小矛盾一點點累加,對彼此都沒有好處。

漂,一月1W5,生活雖累,但個人自由,各過各的,偶爾和家人電話溝通一下,還會有那麼片刻的溫馨,能攢點錢,哪怕啃老是必然,但能減點壓力就減點。

小城市,好點的家庭,子女能有一個相對體面穩定的工作,一切都好說,和父母在一起也會和諧的多。

體質內的,配個體質內的,一輩子就穩當了。

但其他的大部分家庭吧,我所面對的因素,他們都會面對,只是強弱問題。

但我從不懷疑父母對我的愛,但他們的素質和覺悟坦白說真的差太遠了。我懂得換位思考,但他們不懂,我可以剋制自已,他們不會。他們有點火了可以在子女身上發泄,但我朝誰發泄去?

我只能忍著,直到忍出病,忍不住的那天。

我怕我哪天真心忍不住,所以漂了,對我,對他們,都好。

————————————————————————————————

實際上我原本還算順暢的人生基本就是因為這樣被父母給毀掉了,其時年少,本就沒有個明晰的方向和堅持,這種壓力下很容易走錯路,這種心裡壓力,能和小夥伴說?反倒因為心裡陰暗,不願再參與集體活動和小夥伴疏遠了,我試過看書,考幾個認證再更好的決定工作方向,但此種生活環境和心裡壓力下,看書的效果不用多言。

負面的情緒沒有一個宣洩口,個人的精神又不強大,很簡單的,我選擇了逃避,耳機一戴,網路,遊戲,虛擬太多的逃避方式了,是逃避而不是墮落,因為我始終是清醒的。

好樣的,又多給父母一條罵我沒用的理由。

如此的惡性循環,一段時間後,我已經在崩潰的邊緣,夜裡睡前,想想其時的狀態,大老爺們真心哭過不少回,憤怒,恨,不甘心,自殺的念頭都蹦出來N次,拿刀砍了父母的念頭也蹦出來過。

直到某一天,趁著家裡人都出去了,簡單的收拾幾身衣物,手機卡放床頭,帶著攢下的8000塊,一聲不吭的離開了。

從惡性循環里慘烈的逃出來了,生活反而美好了許多。

真的,累,但心甘。

漂,於我而言是一次痛苦的,持久的,看不到方向的自我救贖。

————————
隨意答了第一段,看了部分評論和他人的回復,才有稍有感觸的答了第二段,都寫的倉促。

事不過三,最後的一次修改斟酌了許久,浪費了不少時間。

以下跑題嚴重,慎入。
簡答
1薪資,在家1200-800-1200,為免糾紛不能泄露當前薪資,只表示最近一次求職,沖15K失敗。
2絲毫不知豆瓣小組的存在,之前未和該小組有任何交集,此事積壓了太久,未曾在任何地方未曾向任何人提起,原可能積壓一生,沒想到簡單隨意的發泄,會引起這麼多的共鳴。
3職業,碼。

如今與父母的關係。

愛不起來,也恨不下去。

對親人的恨,不過是一種傷其八百,自傷一千的自殘。那隻能是另一個惡性循環,我不會那麼愚蠢。

我還把他們當親人,但彼此間似已無親情。

他們老了,我一樣會心痛,自已累了,也理解他們的艱難,我想他們能更好的生活,更明白自已的責任。

彼此珍視,但互相抗拒。

今年,家人要來,沒狠下心拒絕,陪同照料,一起去過好些地方。

他們要照相,我幫照,但一路走來,卻沒有一張我與他們的合照。

我想拯救我的親情,但一切都已不可挽回。

保持距離,只為減少對彼此的傷害。

在外,我有自由有尊嚴,有相對較在家更高的收入,家人會少些消極心裡,不攀比,不仇視,只會有點點的可以輕易轉為甜蜜的想念。

此番並不為發泄,更不為抱怨,只是從困境中脫出的種種思考,一直埋在心裡,也藉此機會表達。

並不為「抹黑父母」,因為人人都會有為人父母的那一天,更是為了警醒自已。

孟母三遷,教科書上強調成長環境對人成長的重要,而模糊了一個有覺悟家長的影響。

家庭對個人成長的積極作用,社會都是承認的,而不時冒出些家庭消極影響的聲音,卻被傳統道德所淹沒。

客觀的說,既然有積極的,定然就有消極的,還有不上不下勉強及格的。

看看有關楊永信和電擊療法的視頻,有那麼些孩子,家庭多少是其成為「網癮」患者的因素,但家庭反倒以救贖之名將其推向地獄。

傳統道德在所有人的心裡划了條線,我也有懵懂的時候,困惑為什麼這樣,明明想向好,但為何一次次失敗?

成長是與父母的互動,而父母是成長時擁有更大力量的一環,因不堪承受而從這條線里跳出,跳出後更是悲哀的絕望,因為就算知道也改變不了什麼,更沒有跳出這困局的力量。

我拿不出精準的數字,但人人都有基本的邏輯。

中國窮人遠比富人多,窮家遠比富家多,屁民遠比精英多。

農村人口佔全國的一半,城市人口中三線四線的比重不明。

車輪大法猖獗一時,因落後和愚昧的地方太多,假如面對一個信車輪的父母,作子女的能怎麼樣?

農民綜合素質,遠比城市低。

中央莫說為農業二三線城市所作的教育投入遠低於中心城市,就算是有,也是面向新一代的,而他們的父母並沒有接受再教育的機會,三觀已經定型,不會因一兩次的溝通而改變。

孕育我此種家庭環境的基數,可想而之。

除去現今對社會影響的新一代和老年人,主體不過一代子女,一代父母,而子女們理所當然是互聯網的主體人群。

所以,不是知乎或豆瓣受眾集中到某群體的問題,而是這個群體的基數太大了。

人總是樂於炫耀自已的幸福,卻羞於提起自已的苦楚,於15到25歲間的年青人更是如此。

我羞於提起家庭的不和,與朋友日漸疏遠,如果我真的和朋友溝通,自以為也不過換來他們的敬而遠之。

誰都想無憂無慮,少點煩惱,任誰都不會樂意和一個「怨婦」長處,何況我,性別男。

看不到的,要麼生活環境離我們太遠,要麼被身邊的沉默所欺騙。

沉默不等於不存在。

我們所承受的,風騷點說,是身處時代夾縫中的陣痛。

我曾經想過,如果父母有過類似的經歷,對待子女就不會毫無顧及,多少會有克制和反思。

但現實卻完全相反。

我不願否認父母的良知,那答案就很清楚了。

他們真的沒有經歷過。

這並非是因為他們的父輩多麼開明,而是因為在那個吃大鍋飯的年代,沒有所謂的競爭,大家都差不多,自家,別人家,自家孩子,別家孩子,除了長的不像,其他基本一樣。

一出生,命運似乎便註定了,農村裡種地,取媳婦,生孩子,城市裡子替父職,組織安排。

沒什麼好比的,也就沒什麼好妒忌心裡不平衡的。

他們出身的年代,沒有計劃生育。

其父母或許並不開明,但至少生物的本能告訴他,對付一兩個孩子,其有絕對的主導決定權,當一個暴君也無人會幹涉。但面對五個,六個,七個孩子的時候,總會擔心這幫孩子造返,多少會有克制。

多子女也決定了可以共同分擔,其父母很少逮住一個天天罵,而是罵這個兩天,罵那個兩天,挨過那兩天也就是了,不會整天提心弔膽,甚至可以阿Q一點,想著不是罵我。

子女年齡的差距也導致了,被罵的受不了,可以找已經先熬出頭的長兄大姐尋找安慰。

文革中斷了他們受教育,提升自身素質,更上一層的路,社會的發展,使他們決大多數依然被困在原地,難以上進。

改開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貧富差距有了,自家孩子有了,別家的孩子也有了。

他們的人生幾已無法改變,對孩子抱以不現實的期待,未能給孩子太大的助力,反倒客觀上因為認知的差距,不斷的傷害其子女。

他們成家甚早,多少有一方可以互相慰藉,親友出力,顧幾個工便可有自已的小房子。我們沒車沒房休想結婚,大齡青年到處都是,而一幢房子更是要耗盡兩代人的積蓄。

他們生活的年代,溫飽尚成問題,而我們的年代,更需要人格的尊重。

他們並不覺得對子女的方式有何不對,因為他們就這麼過來的,但他們卻沒有想過,很多東西都不一樣了。

時代在父輩身上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而此種印記無不時刻的在影響我們。

年少時一直覺得時代離自已好遠,看不到,摸不著。

如今方明白時代離自已太近,且是如此殘酷。


常說三代出一個貴族

第一代是無知的
第二代是痛苦的
第三代是幸福的

一代其本身綜合素質較低,他們保證了二代的教育,時代和教育拉開了我們與他們的距離,我們更理性,更清醒,更會思考,更會克制,更知道感恩,更能忍,明知原因卻不得解,溝通不果後,消極逃避也罷,暴力抗拒也罷,以不同的手段與他們抗爭,明明可以走的更高更遠,卻被其以不同的方式拖累,明明只是一次不輕易的小錯,卻被其催化為不可挽回的轉折。

幸福的多是第三代,在苦難和煎熬中掙扎過的父母,主觀上絕不願其曾經的悲劇於子女身上重演,客觀上他們更懂得與子女溝通,與子女有更多的共同話題,更理解子女而會把他們當一個有尊嚴有感情的人。

人生於你們來說只是好或更好。

羨慕你們的幸福,也請你們理解我們的苦痛。

無法理解的,請嘗試換位思考。

可以理解的,不代表可以承受。

父母再如何作都是對的,一句什麼都是為你好,就完全洗白。

父母就算有錯,但畢竟生你養你,所以,就必須承受。

我理應承受,且承受了許多,但我的承受力並非無限,更作不到毫無怨言,因為我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人。

社會總是在迴避父母的攀比心遠強於子女的現實,冠以激勵的名義,但為何從來沒有人將子女有限的攀比解讀為對父母的「激勵」?因為不論什麼年代,話語權總在為人父母的人群中手。

二代到三代是平穩的過渡,一代到二代,卻時刻都在承受這種撕裂的痛感,我們這一代,尤甚。

幸福的只因你們的先輩曾付出過,我們的先輩落下了,這未曾完成的一步,由我們來邁出。

以下是部分個人經歷,僅以回應部分評論的質疑。

現實遠不算勵志,只算是普通情況,甚至偏下,只是一個還算合格的打工者。

薪資不是原因,更不是目的,哪怕如今在外2000塊端盤子,也一樣義無反顧。

行業,被各位所料中,至於為什麼畢業後會回家,一是父母要求,二是,當時我並不知道自已能作什麼。

沒有方向,沒有野心,且對親人抱有幻想。

如果那時就漂了,錯過的機會尚不可惜,總不至於將親情走至如此地步。

家裡給安排了份工(和體制無關,不止一個),1200,學無所用,和同事毫無共同語言,不願如此下去,不幹了。

家鄉的工作,基本全是單休,法定假日就是個笑話,並且都不會簽勞動合同。

辭職後,不願白吃家裡的,大學玩遊戲寫過腳本,家裡2台電腦,曾經一起玩的同學,畢業都不玩了,厚著臉要了幾個號,寫了3天多,腳本天天跑著,一個月也有近1000收入,電費多少我就不清楚了,家人罵我神經病。

想考思科認證,被家裡攪的靜不下心。

為了逃亡,在父母的精神壓力下,邊充電邊準備細軟,制定計劃。

第一份工,心裡底限是3000塊,實際是6000,缺錢根本沒想挑。3個月完項目走人,很感激,很小的公司,但卻是第一個收留我的公司。

最近的一次沖15失敗,沾的多,但除了兩三項其他都不深,轉行不值。面了一個月,offer不少,都是類似的工作,但薪資就是上不去了,似乎是學歷(大專)擋著,但想想又不全是,碼到天花板了。如今看技術不像之前那麼興奮了,心稍放下,準備沖一把學歷。因此選擇了相對較輕鬆,有更多自由的一家。

被房產中介坑過,但沒怎麼放在心上,這些不算什麼,只怪信的輕易。

至於LOSER,並不想否認,有些人生來就是另一些眼裡的人生贏家,每個人的標準不同,也自覺活的艱難,遠不算是成功。絕大多數的贏家,總會大談家庭的積極作用,身為Loser,反就不能反思家庭的些許消極影響,這公平么?

我從未怨過父母沒把我生成一個某二代。只感慨,未得到基本為人的尊重,應不過份吧。

除了逃避,倒也曾有另一種可笑的方式來發泄。

人本能的規避自身的責任,道德又在心裡划了不能怪責父母的線。

小家太近,大家很遠。所以,不是我的錯,不是父母的錯,是國家的錯,政府的錯,共黨的錯。

很不光榮的當了美分黨,帶路倒不至於,只為發泄的罵政府,期待著中國會來一次內部的變革(政府當然有可罵之處,比如如今的高房價,教育投入的不對等,但不能毫無理性)。

只要給張選票,立馬事業有成,家庭和諧,生活美滿,房有了車有了老婆有了,從此過上幸福生活……

可惜當年剿匪不力,不然我一定活的精彩。

好讀史,讀史使人明智,我本不該那麼天真,只是身處困境,更需慰藉和發泄,哪怕只是一個自我編織的謊言。

如今改行自干五了,更多了一絲體悟。

有太多與我類似經歷的人,生不得易,活的困惑,滿腔的怨恨無處宣洩,我無力幫他們,但知道在他們走出心的困境之前,再如何的頭棒喝亦不過換來麻木和狡辯,真的強行戳破他們最後的一絲寄託,反倒太過殘忍。

下一代會好的多,我等再歷10年,中國再等10年,一切都會不同。

部分想逃離的,我的閱歷能力都很淺薄,無資格給你們什麼指引,能算數的只是兩條,一,北上廣有20塊一夜的青年旅館(宿舍床鋪),趕集58一搜一片,環境當然不好,但剛來時沒錢湊合,看好手機,也沒其他值得被偷的東西,人多且雜,找工作還能互相通個氣,瞎扯幾句不至於太過寂寞,幾個覺得人品差不多的,一起合租。能聯繫親朋的最好找個親戚朋友接應,我當時並不是沒有,只是氣怒不願聯繫,還是太年青了。二,能不碰中介就不碰中介,十個中介9個坑,不坑的那個,中介費也是筆不小的支出。

這些事情也只是埋在記憶里,不願想起,卻難以忘記,姑且作個反面教材,警醒自已。

在知乎,長期潛水,一為滿足尚為泯滅的好奇心,多些工作之外的見識,或許以後與孩子多聊上幾句,能引起他的部分興趣,能為他指出一條不遠但至少不歪的路。

很多人依然無法理解,不強求,只祝願所有的孩子,永遠都不要理解這一切。

生活不易,現實殘酷,人最終要靠的畢竟只有自已。

共勉。


9月5號晚上,爸爸和他最好的朋友發生嚴重車禍:在人行橫道處被載貨皮卡車撞飛,朋友叔叔因為在外側,和卡車直接接觸導致內臟破裂搶救無效死亡。爸爸則受巨大慣性衝擊,被撞至馬路邊護欄上,右眼眉骨、肩胛骨、髕骨粉碎性骨折,多處軟組織挫傷,但所幸撿回一條命來。


而此時身處3000多公里外廣州的我,對此一無所知。每晚加班忙工作,和朋友宵夜喝酒,刷朋友圈裝逼,卻從未從媽媽的電話里聽出一絲異樣來。


9月26號凌晨到家,才知道爸爸在醫院已經躺了二十多天了,媽媽24小時照看,瘦了一圈。整個人都炸毛了,而在這之前所有知情人卻為了不讓我擔心,統一口徑沒向我透露任何信息。


這幾天在醫院陪床,每每想到爸爸躺在ICU里,周身插滿管子,鋼釘,昏迷不醒的樣子,就覺得自己很不孝。

躲在樓梯間抽煙的時候寫下這個答案。體驗就是我和他們隔著遙遠的距離,承受著不同的生活壓力,然後彼此互道平安。

「姑娘,我們一切都好」。
「爸,我回來陪你過中秋了」。


希望爸爸早日康復。

出門在外,總要記得把父母記掛在心間。


我換個角度回答這個問題。

不要浮躁。

大學剛畢業的職場新鮮人,初出茅廬,缺本錢缺經驗,逢年過節沒時間沒錢回家,沒法照顧父母,這是正常的。但沒必要覺得愧對父母,父母年齡不到60,年富力強,並不用你照顧,也沒人指望你馬上就能反哺故鄉,修橋鋪路,造福桑梓。

當你工作5到8年後,有了經驗,資歷和人脈,你的收入會穩步上升,職場上也會站穩腳跟,這時父母60歲上下,正是多花點時間精力照顧家人的時候。起碼,對於10年經驗的資深人士來說,買個高價火車票飛機票也不是什麼大事。

總之,等到你全心投入的干到35歲,無論如何,照顧父母都已經不是一個困難的問題。現在視頻,語音的溝通和圖片的共享都非常容易,只要你有心,每天都能知道家庭近況:)

會這麼問,我個人以為還是浮躁,看著同齡人中鳳毛麟角的成功人士流口水,心裡也期望自己能迅速出人頭地,走上人生巔峰;遇到挫折又瞬間自怨自艾為什麼要留在北上廣深遭罪,連父母都無法照料。

越長線的投資,獲利越豐厚。但眼光長遠而有耐心的人不多。但要是連初出茅廬的三五年都忍不了,那可真的要走向一事無成的道路了。


我這幾年創業打拚的時候,一直帶著我的家人在身邊。因為家人在哪,家就在哪。


現在我身邊的朋友都正值工作打拚的年紀,每天忙得昏天黑地。除了過年放假回家之外,真正能夠完整地陪伴父母的時間又能有多少。我們這輩子還能陪父母多久?這筆賬之前很多文章都提到過,在此不表。


陪伴父母有多麼重要,在這裡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親身經歷給大家。


從小我就沒有跟父母一起住,一直是爺爺奶奶帶大的。他們忙於在外做生意,雖然每年見面的時間加起來不超過一個月,但我們家非常和睦。我的父母非常開明,雖然也會每周通話關注我的學習和生活,但是從不強迫我,凡事講道理,所以我跟父母的感情一直非常好,亦師亦友。


我的父親是一個特別可愛的人,他五十多歲的時候,還能在大庭廣眾之下摟著我說兒子我愛你,也會小時候那樣,不停的摸我的腦袋,一下又一下。我的母親智商極高,既幫著我父親一起把生意打理得紅火,也儘力照顧了我們整個家。


大學畢業後我加入了IBM,當時非常拼,工作做得也不錯,上升很快。本來的打算是拼到事業成功之後,再孝敬父母,共享天倫之樂。直到有一天,母親突然打電話給我說父親檢查出肺癌晚期,醫生說只剩下幾個月的時間。


掛了電話我就跟老闆簡單說明情況,然後說,「我連辭職的時間都沒有,我現在就要趕回家。」


那個時候我在深圳租的房子和傢具都不管了,簡單收拾行李之後,先趕去中山醫院花了很多錢去買黃牛票,找到最有名的腫瘤醫生去請教他治療方案。之後立即飛回成都,回到父母身邊。


為了治癒父親我想盡辦法,上網做了能做的所有肺癌相關研究,也跑到美國約見頂級專家,滿世界尋找治療肺癌的特效藥,然而一切已經太遲。


在父親末期治療的日子裡,我,我妹妹和我的母親三個人一直陪著我父親住在醫院,三條行軍床圍在他的病床邊,生活的方方面面也都不離醫院五分鐘的路程。當時我妹妹也辦了休學,三人全心全意陪伴我父親。那個時候才真正明白陪伴才是最重要的事。


就這樣,我們三人放下一切,朝夕相處,陪著我父親渡過了最後半年。


那時我拿到了斯坦福MIT和CMU的錄取信後,果斷決定推遲入學。父親走後,我又花了一年時間留下來照顧母親,幾番推遲之後才又遠赴重洋求學。


所以現在我不管走到哪裡都帶著我母親和妹妹,即使創業讓我每天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並不多,但比起之前相隔兩地,僅靠電話和視頻聯繫的方式要溫暖太多。每天早上起床能吃媽媽做的早餐,並和媽媽聊個十分鐘,是我最大的滿足。踏踏實實的陪伴,勝過一萬句話語。


因為家人在哪裡,家才在哪裡。


樓上有人匿名答題如下,我讀著心有戚戚,

此人必定和我一樣,因為曾讓父母失望便從此被父母看輕。


先引用這段:

被家裡給攆出來的,在家活的跟畜生一樣毫無尊嚴。

整天變著法的罵你廢物,白養活你了,說這家那家的孩子各種人身攻擊,精神壓力。對你挑鼻豎眼,這種壓力下一丁點小事,就亂扯的罵上一通,某天晚上看電視看晚了,被勒令關掉,說費電!不關,直接黑著臉出來強行關了。我有時候都有拿刀把他們砍了的衝動。

以上,尤其是換工作,失業的時候,我最親人乾的不是雪中送炭是傷口撒鹽。

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這就是我在家的感覺,真可悲)。

到什麼程度你們想像不到,我聽到一丁點他們的腳步聲,心就猛得一跳,呼吸粗重,滿肚怨氣,精神高度緊張。

當然父母也發現了,方式是以暴制暴「你不服啊,你想咋滴」之類,曾經嘗試過溝通,但失敗,或見效幾天又重複。

本人恥於啃老,但因為住在他們的家裡,吃他們三頓飯,被養了十幾年,活的就和畜生一樣。

(個人不是為啃老洗白,卻是優秀高端的家庭,其父母歡迎子女來啃,人脈關係,鋪路,子女之間的關係相對更和諧平等。反而卻是低質家庭,連多吃他一口飯他都整天罵你敗家子。)

被逼無奈出來漂,不為什麼發展,只為活的有作人的基本尊嚴。

可笑的,離家久了,又哀求,過年了讓回家,帶哭音的說來看看你,說什麼本地找個工作慢慢作吧,把你當寶貝。

真要回去了,我發誓,用不了一個月又被人當畜生了。

以上極端了一些,但一定程度的遠離親人,親人才會把你當人。

--

試著簡短地解釋為何我會從小城市來到大城市海漂的原因:


法國念完書回來,在家鄉一家小公司做實習,是透過母親的關係介紹過去的,第一個月給了我一份不及到22K台幣一半的薪水(台灣的基本工資是22K),但那時我覺得老闆都給多了,因為老闆沒讓我幹甚麼活,而已經很明確地讓我知道,他不想再浪費時間培訓新人…而那時我確實沒甚麼工作經驗,然後自己死皮賴臉地跑去公司上班,再後來老闆也沒再給我薪水,那時我只求幫他干點小活,能有點實戰經驗,而每次給我一點小工作,我卻都沒辦法勝任。對於平面設計,我是野路子,非科班出身,缺乏引路的師傅,沒幾個月之後,我便離開那間公司了。


後來因為有法國念書的經驗,還是給我找到了一間在家鄉頗有知名度的建築公司,老闆讓我去做行銷的事情,第一天上班,老闆像唐僧一樣拉著我講了好幾個小時的話,當時我沒明白過來,後來才知道那是老闆一貫的風格,而我這個position也不知道換過多少個人了,說好聽是做行銷,實際上就是想找人來幫他賣房子,其實公司里已經有一位很牛掰很資深的銷售了,但不知道為何老闆還是想找新人來自己培養,試用期間,我做的事就是幫老闆面試新人(奇怪這不應該是HR做的事嗎?)、幫公司做房產廣告海報,後來試用期將滿之際,他就說我不適任而FIRE了。


那段期間我聽過一些人提起這個老闆的神奇事迹,至於是哪些事就不是本文的重點了…現在想來多少有些明白那些人是在暗示我這個老闆有問題,只是我當時一直找不到工作,就想哪怕已經知道這個老闆三不五時會毫無理由地開除人,我也要去試試。


事情說到重點來了,為何當時我會找不到工作?


我當年剛畢業也曾去台北找過工作,面試了三次就有offer來了,後來在被那間建設公司fire後,我來了上海,兩個禮拜不到就有人找我去工作了。


總結幾點,供剛入畢業欲找工作的朋友參考:

一、選錯地方:我的家鄉,以大陸的標準來說,就是典型的三線城市,維持這樣一個城市經濟命脈的是中小企業──落後、苟延殘喘的傳統產業,而我的專業是廣告代理、設計管理等,而我現在所處的互聯網營銷產業,到現在2014年了,依然沒有在我的家鄉聽聞過有哪間企業在做。


二、小城市是個靠關係的地方:那時找不到工作時,父母既瞧不起我,也不肯動用他們的關係。

而沒有關係,在小城市找份適配自己專業的工作,真是難如登天。母親曾說:"不是我沒有關係能幫你推薦到我朋友們那兒去工作,而是我希望你先做出了成績,我再來推薦",她沒有意識到的是,那時我缺的是機會與磨練,不是能力。


父親更不用說了,他認為我已經留學鍍金回來了,怎麼可能投了上百份簡歷都找不到份像樣的工作,可事實就是如此,我真的投了上百份簡歷,還真都沒找到像樣一點的。

以致於後來,當妹妹也向父親要求資助要出國留學念書時,父親竟以"你姐姐留學回來也不過如此"的理由,拒絕了她。後來從母親那邊得知,妹妹為此事從此對我頗有意見,我只能凜然。


父母的無能為力或者說是不信任,以及冷嘲熱諷,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這麼多年以後,讀到這位匿名網友的回答,感覺就像當年的自己一樣:憤怒、自尊心強、不甘心。

這位網友最後說:

但我從不懷疑父母對我的愛,但他們的素質和覺悟坦白說真的差太遠了。我懂得換位思考,但他們不懂,我可以剋制自已,他們不會。他們有點火了可以在子女身上發泄,但我朝誰發泄去?

我只能忍著,直到忍出病,忍不住的那天。

我怕我哪天真心忍不住,所以漂了,對我,對他們,都好。

就是這樣,漂了,對我,對他們,都好。

--

海漂之後,有一年回台灣渡假完正打算回上海,父親說要開車戴我去機場搭機,在路上突然問我能不能回來台灣工作?

那時仍有點氣盛的我,故意對他說:如果你有辦法在這小地方幫我找到一份月薪60K台幣工作,那我就回來。

父親沉默了。

在那之後,每次我回台灣,也不提前通知,就是出了海關,給他一通電話,問他一起吃頓飯。不管我在台灣還要待多久,最多就是一頓飯。

我與他已形同陌路。

--

現在我才明白,我是永遠也回不去了。

打從20歲那年和家裡開始抗爭,打算去法國念書開始,我的獨立之路就這樣一點一滴艱難地展開了。

本來種種磨難和傷痛,就是鍛煉心智的湯藥。

這個大城市讓我變得謙卑、低調、勤奮、向上。

而這些品質,是我如繼續留在那小城市裡,永遠也get不到的。


至於父母,也許和他們的關係,是由不得自己想像和改造的。畢竟他們活在出身年代的語境和局限里,正如爾等世代,也活在這個所謂全球化的語境和局限里。

父母與我,各有各的信仰,而信仰決定了價值觀決定了彼此的緣份。

--

隔著海峽兩岸,我在心裡與他們默默對望。

欠他們的,對不起他們的,這份愧疚。心裡明白永遠也不可能償還。


--

2014/9/8更新:

貼這篇文時,已經猜測到,這種抒發個人情感類的文章會引起爭議。

那時就想是不是該匿了,後來還是決定不匿,敢寫就要敢承擔,知乎是個公開的論壇,相信它融得下各種聲音。

文章發出來之後,各種對作者生活狀態的猜測解讀全跳出來…不管是贊同的,還是反對的。

心理學家海靈格曾說過一句話:榮耀父母便是榮耀大地。

看見那麼多評論者也提到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沒想到這文竟勾出了那麼多人的傷痛。

和父母鬧不開心的那些年,我也去上過心理課程,所有的辦法用盡,都比不上我現在在上海獨立生活且收入穩定更讓他們安心。忘了是誰說的,成功的父母就是那些越快讓孩子脫離自己而獨立的。


好吧,最後正式地回答這個問題:那些在北上廣打拚的我們,我們的父母怎麼樣了?

一 、老媽:她說幾個孩子里她現在最放心我。然後也即將搬來內地和我們一起生活了~YA~

二、老爸:不差錢,不差人照顧,也不需要我養活。現在玩起了微信和Line,偶爾和我在微信里簡短問候,天天在Line群裡面轉雞湯文和笑話刷屏XDDDD 我就認定這是他表達關心的方式了唄~


個人主張「回歸文本」,所以把評論關閉了,也取關這這個話題。


再次謝謝大家的閱讀~祝大家中秋節快樂!


看了一圈,完全沒有能夠代表我內心感受的答案,因此只能自己披掛上陣了,一來表達自己的看法,二來也希望能夠與不同意見的知友交流。

一、家庭組成

我是家中長女,1989年出生在廣西的山村裡。在我出生後的六年時間裡,我的家裡一共又迎來了三個生命,兩個妹妹,以及,小我六歲的弟弟。
不過,這兩個妹妹我不曾有絲毫印象,只因為她們不是弟弟,所以變成了棄嬰,有可能過著比我悲慘一百萬倍的生活,也有可能依然能夠過得開心幸福有個溫暖家庭,我無從得知無跡可尋只能祝福。
而我之所以能夠被留下,是因為當時農村戶口的夫妻,可以生兩個孩子,而我,是長女。
所以我的家庭人口組成還是相當簡單的,我的父母,我的弟弟,和我。

二、家庭狀況

從我有記憶以來,我的父母並不務農,而是一直外出打拚。感覺什麼都干過,但一直沒有賺到什麼錢,沒有自己的房子,沒有什麼存款,外債倒是有一些。
大四那年,母親在廣西南寧打工,結果突發中風,由於發現得晚,治療完之後,依然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父親當時在海南,母親病發後便馬上從海南趕回,由於母親需要人照顧,所以我父親在治療結束後便帶著我母親留在南寧,間或打些零工。
研一的時候,奶奶也中風了,同樣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但是叔叔伯伯們都在外工作,所以父親便帶著母親回到山裡,一併照顧奶奶,叔叔伯伯們會提供一些金錢。
家裡的外債基本都是管我的外公,阿姨借的,其實他們也沒有要我父母還錢的意思,母親生病的時候,他們還提供了很多幫助和關心。

我15歲開始在城市裡的高中寄宿,一兩個月回家一趟;
18歲獨自離家,前往數千里外的哈爾濱求學;
24歲畢業在大都市獨自生活;
26歲與先生 @姜健 結婚;

在外的歲月那麼長,說起來悠悠數語,背後多少也會有些苦痛掙扎。然而我從不曾因思念家人而渴望回家。

我的家庭,從不是我的勇氣之源。

三、成長經歷
1)
我小學四年級以前的記憶,都是在南寧郊區的一個小鎮里。那段時間,家裡投資做過調味品廠,做過豆腐,做過水果販子,搬過幾次家,住的地方永遠是臟,亂,昏暗而潮濕的。父母有時候會吵架,永遠是因為錢。
後來父母借了些錢,跟朋友合夥去成都做生意,於是把我寄養在外公家裡。

2)
外公家在一個很安逸的小鎮上,外公在鎮政府裡面做建築設計,外婆就在政府的菜地里種了點菜。一起住的還有我的舅舅一家。
在外公家裡,我始終覺得自己是一個外人,想要什麼從來都不敢開口要,結果做過很多不該做的事情。

舅舅舅媽房間放零錢的抽屜從來不鎖,裡面有很多些毛票,所以我會時不時去偷幾毛錢作為零花錢;
表妹的遊戲機不借給我玩,我就把它偷了藏起來;
衣服破了沒有衣服穿,我只能把剛洗的濕的衣服穿身上;
後來發現了我阿姨們年輕時候穿的舊衣服,我就翻出來穿;
……

記得六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去同學家玩,同學的媽媽跟我說「你穿的這都是什麼衣服,我們家xx不要的那些都比這個強,回去的時候讓xx收拾兩件給你拿回去」。我記得我當時笑著表示感謝,回去後卻拿著那些舊衣服躲在房間里難過地掉眼淚。

我在我的外婆家一直住了四年,這四年里,舅媽時不時就會說,我的父母從來沒給過學費生活費。
六年級暑假時,外公中風了,母親回來過一次,給我買了一條新褲子,可惜那正是我身體瘋長的時候,只過了兩個月,這條新褲子就已經太短了,當我發現這件事時,我難過極了。
外公很快出院了,整個人看上去跟以前沒有什麼區別,但是有時會看著我叫表妹的名字。

我很喜歡我的外公外婆,現在回想,我很後悔那些年沒有對他們表達出更多的親近之情。
由於我的自卑和自傲,我一直認為他們不愛我不關心我。
卻忘了他們不過是兩個老人家,沒有辦法體貼入微,在我不開口的前提下知道我想要什麼。

3)
到了我初二的時候,我的父母的成都生意終於徹底砸了,又回到了南寧郊區的那個小鎮上。
初二初三那兩年,對我來說像是噩夢一樣,父母在冷戰,從來不說話,母親一直罵我或者打我,各種原因,或者沒有原因。
最常見的原因就是,我在洗碗/洗衣服/洗菜時候表情不夠情願/動作不夠迅速……
而且,她不只是當著我的面罵我,更是願意每天每天,坐在門口跟隔壁的婦女們聊天的時候不停地數落我,尤其在我從門口走過的時候,我永遠無法忘記她湊近旁邊的人說著我的不好時,看向我的嫌棄厭惡的眼神。
而我只能面無表情地走過。

後來我中考了,我還記得中考那幾天,父母都在忙生意見不著人,我考完試回來要先跟鄰居借錢買菜做飯,等弟弟放學回來吃飽飯,然後洗碗洗澡洗衣服回學校晚自習。並沒有人記得我要中考這種小事。

後來成績出來了,當時考了全校第一,按照成績,我考上了南寧三中的重點班。大概可以理解為南寧市最好的學校最好的班級吧。
對於這點,對我成績完全沒有了解的父母很意外,不過由於我沒有南寧戶口,每個學期需要交3000擇校費。所以我就去了另一所高中,就叫X中吧。因為成績好,X中免了我的擇校費和學費。
整個高中三年,我過得開心極了,因為我可以一個月甚至兩個月才回一次家。
再後來,我就念大學,讀研,出來工作。

4)
出來工作以後的日子,真的是我記憶中過的最開心快樂的時光。
比如在工作半年的時候,把助學貸款還完了;
比如在大眾點評上看到哪裡有什麼好吃的,然後周末就開開心心地去吃一頓;
比如在網上看到喜歡的衣服鞋子,我可以為自己買下來;
……
我的生活完全由我自己支配,我對未來有很多憧憬,而我也會一一地去實現。

四、我的父母怎麼辦
1、他們有住的地方,在老家的房子里。
2、我的父親能夠照顧我的母親。
3、如果生了大病,新農合能夠報銷大部分,剩下部分,我會負起我的責任。
4、如果有一天他們的生活必須要有人照顧,如果我弟弟不願意或者沒能力負責,那就養老院或者請保姆吧。我不會跟他們一起生活,絕不會。
5、我打電話回家的頻率大約是2~3周一次。
6、我會按時給生活費,足夠二老生活。
7、自我上大學以來,父母對我態度好轉了很多,我也在父母面前也從來乖巧懂事開朗活潑,從來沒有把內心的抗拒表現出來過。

五、其它
我不知道還要說什麼,但我覺得還有很多話沒有說。

我記得在大學裡,有天晚上跟朋友聊天說到父母的問題,大概是我言語中表達出了我認為我的父母不愛我的意思,朋友很憤怒地指責我,說我太不知足。

那天晚上,我在床上哭了很久,包括現在想起來,我依然是掉了眼淚。

那個朋友跟父親之間的感情一直讓我很羨慕。
她很愛看書,他父親也很愛看書,他們會一起討論哪本書好看哪本書不好看;
他父親會用電腦,玩智能手機,能QQ上跟她聊天;
她在父親面前可以放鬆做自己,甚至可以打電話互罵傻逼;
她有心裡話可以跟父親說,甚至一同探討感情問題;
……

所以,沉浸在愛中長大的她也許永遠無法理解,這個世界上的父母與子女之間,居然可以沒有愛。
所以,世間百態,因果輪迴,也許每一個在外打拚的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

當你無法贊同時,希望你可以盡量去理解。
因為,你憤怒的指責和不理解的眼神,也許會讓人覺得難過傷心,卻無從解釋,只能將滿腹委屈化作深夜的眼淚。


也講講我家的事情。

我爹、我媽、我。我們一家三口三張戶口本國內外仨人仨地方已經三年了。上個月我爹回國我請假回去了三天,吃飯的時候我媽說距上次我們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飯已經兩年了。
這是我們家的常態。

  • 我姥爺是山東人

打仗的時候家裡親戚都沒了,就去貴州投靠他姑姑跑邊境運輸。娶了個苗族媳婦,生了兩個孩子。解放後去了北京,老婆孩子因為水土不服全都病死了。再娶了我姥姥,據我媽說以前看電影的時候我姥爺就把我姥姥放在膝蓋上坐著的。
我姥爺,在的概念中就是我們家圖譜的原點,他沒有父母和姐妹兄弟,所以的枝葉從他這裡散開。他十幾歲離開濟南,父母家鄉也就是一個常常念叨的地名,和一些名字。

我姥姥是家裡老大,從小帶著兩個妹妹。年輕些的時候過幾年就回北京我姨姥姥家住一段時間。現在年齡都大了,經不住折騰。年前有一段時間病重,下床都困難。她年輕時候家在東直門外柳芳。老家是牛欄山的,小時候電視里放牛欄山二鍋頭的廣告,我媽告訴我的。我們一家說話都隨我姥姥的北京口音。
老太太十幾歲開始跟著我姥爺到處跑,這些年依然抽大前門,只喝吳裕泰的茉莉花茶,點名吃稻香村的薩琪瑪。以前這些是我姨姥姥按時按點的給她郵,現在她咳的厲害。每年四月和10月我給郵兩斤茶,她自己喝一部分,還有一些給我舅舅他們。

  • 我們家是老國企

以前是屬於軍隊的,建築單位,都是跟著工地跑的。我媽媽是家裡老五,第一個女孩,出生在內蒙,後來為了建設二汽整個單位都去了十堰。舉家搬遷,從內蒙到湖北的火車要跑兩天兩夜。我姥爺上車之後把孩子挨個塞到座位底下。

也許有人不知道,但是老國企就是這個樣子的——我四個舅舅、還有我小姨,以及我媽媽婚配都是在公司內部解決的。我小姨的婆婆家就住在隔壁單元。也有遠一些的,但終歸是一個單位不同的大院而已。我不知道他們當年的具體情況是怎麼樣的,反正在我小時候的成長環境里有一個詞叫「地方上的媳婦」,說的是誰家娶的媳婦不是我們單位里的人,是當地人。並且,不是個褒義詞,他們認為在單位內部找不到對象的才會去娶地方上的女人。

所以這整個單位就是一個」背井離鄉「的大集體。他們從全國各地來,形成一個自給自足的群體,很少與所在城市的人來往。我自己從小也不會說一句方言。甚至不太願意我們和地方上的孩子玩——因為地方上的人」亂「,」太精「以及」壞「。

  • 我爸爸是湖南農村的

我爺爺死得早。我爸當兵去了湖北,轉業之後去了我姥爺家的單位。我媽接了我姥爺的班,就是頂替了我姥爺的崗位——一個開大吊車的工種。但是我媽到底是不是真的會開大吊車,我也不知道。反正我開始記事的時候,她是不上班的。

因為我三歲的時候我爸就出國了。小時候家裡床頭櫃里都是我爸媽的國際信件。家裡還有我爸錄音的磁帶,蹩腳的湖南塑料普通話給我讀的一個關於青年人騎著雅馬哈摩托車的故事,給我媽唱的「大約在冬季」。除了這些小時候我還有一個活動叫做「等電話」。那時候我們大院只有停車棚的傳達室有電話,大約是我爸先寫信或者託人告訴我媽,他會在哪月哪日給家裡打電話,我和我媽就提前到傳達室等著。我是想不起來他電話里說什麼的。能記得的就是我媽讓我對著電話喊『「爸爸!爸爸!
他28歲有的我,現在他54歲,依舊說湖南塑料普通話。他輾轉的去過很多國家,現在依舊不在國內。我們關係並不好。他脾氣暴躁,我對他暴躁。

  • 我是跟著我媽在我姥姥家長大的,還有我小姨和我妹妹。

我姨夫也常年上工地。其實我爸爸曾經有七八年時間是一直在國內的。而我姨夫則一直在外地,每年大概有一兩月的時間在家,二十多年了一直如此。有時候我給我姥姥家打電話,我姨夫接了。我都要楞一下。我小姨一直上班,還是個三班倒的工作。所以我妹妹其實是正經跟我姥姥長大的——我晚上是和我媽媽回家睡的,我妹妹到十幾歲還是跟我姥姥睡。
我妹念的大專,所以和我一年畢業。然後她去了杭州,跟男朋友在一起。今年過年的時候把男朋友帶回家給我小姨姥姥過目。我跟她聊,她說想留在杭州。

  • 上次我回家的時候

參加了同學的婚禮。跟我媽八卦些婚禮難辦之類的閑話。我爸說,你結婚就男方辦一場就行了。咱們家自己請客能請出三桌么?我是在襄樊長大的,現在家在武漢,人在北京。家裡本來在襄樊就沒有什麼親戚,在武漢也沒有什麼朋友。
我媽一個人在武漢,其實挺想讓我回去,她很少說,只是催我趕緊找對象。這事情我跟我爸經常吵。我言辭激烈的說;你不養我,也不能給我找工作。我自己也沒本事,在武漢找不到好工作,活該自己在北京吃苦。

這種背井離鄉,不是只在「打拚北上廣」的年代裡才有。
人終究首先是要自己養活自己,養活自己的家庭。

這是我們家的故事。我不知道中國有多少類似的家庭。


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告訴我:你的人生是你自己的,你要去實現你自己的願望,自己成全自己的理想。別累爸媽,也別糟蹋你將來的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日子。
如果有一天,我幸為人母,我媽媽是我一生的榜樣。

我們社會總愛拿「孝」說事,其實這種性質的「孝」根本就是傳統農耕社會遺留下來的道德綁架。「孩子小時候父母在身邊就意味著他們老了你也必須陪在身邊」,這完全就是詭辯,是偷換概念。把後代養到長大成人那是父母義務,不是恩惠,根本沒什麼「虧欠不虧欠」可言,腦子得多不轉彎才會被這種概念忽悠。
都21世紀了如果你還認同「養兒防老」,我覺得你還是多讀點書再考慮結婚生子的問題。沒人有義務陪著你,替你排解寂寞,跟你打發時間,你想見他他就必須出現,即便是親兒子親閨女也沒這義務。
生育本身就是一件需要慎重考慮並擔負責任的事情,你要是接受不了小鳥離巢這種自然規律,我勸你還是不要生孩子,去養只狗比較好。

親人間最動人的關係是愛,而愛是包容,不是禁錮
--------------------------------------------------------------------------------------------------------------
補充一下,我認為如果父母有了疾病什麼的,我們身為子女還是有義務盡最大的可能去照顧,為此犧牲部分個人前途和願望都是值得的。我上述言論,僅限本題題主所說的「父母沒什麼大礙但希望子女陪伴」的範圍。


窮人家:就靠你自己老家那點收入和自家的人脈你能在你那家做點啥,還不如去大城市多賺點寄給父母。
中產階級:父母雙雙工作穩定,福利健全,有一定人脈,有可遇見的幸福晚年,那在經濟上就不構成問題,我還有啥顧慮,果斷去大城市追夢。
大壕子弟:財務自由,人脈豐富,留老家分分鐘賺大錢,出去算是玩兒票,這個級別的父母真有啥事兒,估計都是政治鬥爭的後果,你能幫到啥?


北上廣這些在國內的大城市打拚的年輕人就叫遠離父母流落異鄉?
那出國留學工作的海外人士怎麼算呢?


先上結論:所謂父母怎麼辦這個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壓力問題

為什麼遠離親人,不能呆在父母身邊,無法常常見到父母?
因為工作忙,加班,身體疲勞,旅途勞累,父母無法理解自己反感不願時常回家:經濟困難無法有閑看望家人!

父母漸漸老去,身體越加脆弱,牙齒脫落,老花眼,身體變差關節炎各種疾病無人帶去醫院醫治,自己總說沒事硬抗什麼原因? 經濟困難無法在看病和身體健康上大方的投入!

父母老年生活遇到各種困難,自己無能為力覺得因為距離原因沒法解決? 經濟困難能力水平不夠導致無法聯繫找到合適的人和合適的方法解決遠距離的問題!

古訓:父母在不遠遊

古訓:父母在不遠遊 是因為那個年代的交通太過落後,江浙發達地區去進京赴考都要三個月來回。通訊手段只能靠親朋好友帶信,再加上醫療手段落後死亡率和意外事故率太高。如果家裡有個急事,那可能要見最後一面都不可能。但是現在的交通從北上廣回一趟家所用的時間連當年每逢初一十五去鎮上趕集花在路上時間都趕不上,還能說是遠遊估計會把古人氣活了吧?

現在在北上廣打拚的青年們只要想,坐飛機4個小時之內哪個城市去不了?回不去不想走的原因不管是什麼都不要推給距離遙遠。高鐵和民航會很傷心的。很多人在北上廣住在偏遠的郊區,坐高鐵上班,忍受著每天1,2小時的堵車,難道一句路途遙遠就可以成為無法回家的介面么?

如果你經濟獨立到父母隨時可以來找你玩,而不是只能在家中期盼你的電話的時候,你的父母怎麼辦這個問題是不是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地球村不是一句口號,只要你有經濟實力和不受條條框框限制的頭腦,再遠的距離也不過24小時的飛機,父母怎麼辦不會因為那一千公里的距離變成一個你不努力實現夢想的借口。


像我這種沒有背景靠技術為生的人,在大城市憑努力還能掙得一份不錯的薪水,加上距離遠,保持一定的光環,父母在家也多少有點榮光。家裡的父母是好面子的,這點多少會讓他們有些慰藉。我回去如果困難,讓他們過來住一段時間,回去後也多少是一種談資,總會有鄉親說:XXX家的娃很有出息的,在大城市工作,還孝順。
如果我回去呢?所有的光環都會退去,我這種沒有任何人脈背景的人,在老家可能找不到工作,或者一份不合適的工作,即使做鄉親們最崇拜的體制內工作,也只是炮灰,工資不多,可能還會拖累父母。這時候,對於子女境遇的失望,和遭受到的一些言論,會讓他們更為難堪。
當然,最理想的工作,是離家近高大上又多金的工作,可是沒有,面對以上兩個選擇,我選擇第一個。家裡的父母怎麼辦?有錢的話,經濟上問題可以解決,思念的話到大城市來耍一段時間好了,回去還能炫耀一下。我兒子還太小,我很久沒回家了,但父母半年左右的話,回來帶一段時間小孩,在我這裡住一段時間。現在他們還不算年紀太大,如果年齡更大或者身體不好了,我準備把他們接到我這裡,房子比較大,足夠住,就是擔心他們不喜歡城市生活。


不同意最高票的 母親 的回答。
並不是所有母親都是這樣 能夠填充自己的生活

我來自農村 媽媽甚至不會打拚音
媽媽說過我是她的半條命,你知道半條命遠在外地是什麼感覺么?

我上次回家
媽媽對我說
「有時候挺希望你不要去大城市拼,挺希望你沒用,這樣我就可以每天都看到你了。」

媽媽說 「我每天回家 就開電視 家裡有點聲音也好, 然後想給你打電話」

以及,隔一個季度見一次 你會發現
他們以可怕的速度變老,他們也離你正在進行的生活 越老越遠,甚至超過他們的理解。

中秋節 爸媽來杭州 我那天晚上邊寫邊哭了這段


舉幾個例。

我雖在千里外,但兩三天一次電話,每逢假期都優先回家而非旅遊。男友也是如此。我們希望3到5年內能在深圳買上房子,輪流接雙方父母過來住。

我哥離家7小時車程,當初買房子時特意買的郊區複式樓,2層帶閣樓,1層自住1層留給父母將來住。我哥買房沒花家裡一分錢。

我堂哥大學畢業後回家工作,但他回家工作是因為學校太一般,在外面找不到好工作,同時他爸爸又花了十幾萬給他托關係進了我們當地的國企。

堂弟高中都沒念完,只能在家,日子也過得有聲有色,可是前幾年堂弟爸爸眼睛意外受傷,十幾萬的存款一下子就花掉了,僅僅勉強保住了眼球,要想恢復視力還需要幾十萬,最終無奈作罷。也就是這件事堅定了我在一線城市工作的信念。

我聽到太多類似堂弟這樣的例子了,家人發生了意外,根本沒錢治療,只能等死。有個母親腸癌晚期,為了不給兒子添負擔,臨死前不久還在煙草地里幫人家收煙草,一天賺個幾十塊,那時候她都站不起來了,坐在地上用胳膊支撐著往前走。他那在本市工作的兒子,找了個市領導的女兒,兩人回家看望他母親最後一面時,那位未婚妻連他家門都沒進,嫌臟。

還有個更極端的。老父親八十多歲了,行動不便,老伴幾年前去世了,他的四個兒女都在本市,有2個離家不到10分鐘。這四個兒女十天半月不回去一趟,平時就我媽她們給他送點吃的,這個老父親餓得皮包骨,大家都給他兒女提意見,她們也不聽。終於有天老父親病倒了,下不了床,萬念俱灰,喝農藥自殺了。

有孝心和責任心的人,遠在千里外也能找出辦法贍養父母;
沒有孝心和責任心的人,近在咫尺也只能給父母心裡添堵。


08/09/2014 更新答案

說得好像在大城市飄著的人回到家鄉就能立刻生活水平翻番似的。
笑,越小的城市,越靠關係,越能埋沒人才。
平心而論,如果大城市飄著的人在家鄉有些關係,能混到高位,那無所謂,回去是舒服。
要是父母本來也沒什麼關係,就是平頭百姓,那回去照樣不行。且不說接觸不到大城市那些高級商品發達諮詢高質量圈子,恐怕真就到了班裡第一混得不如當年退學的小混混那種。
更不要提逼婚逼育家長里短七大姑八大姨說閑話這種事情了。
親眼所見,各種漂回鄉過得好的,無外乎這麼幾個情況:1.家裡在當地小有實力/勢力;2. 本人在大城市有些本錢回去找到了門路;3.的確是心繫家鄉,家鄉父老高於一切;4.找到了合適的人跟自己一起回老家結婚/創業/過小日子。我有自信,如果以上四條沒有沾上其中任何一條的,回去不如漂著。
======================================================
因為評論中不少人說我跑題了,而且的確如此。之前草就的這個答案大概也就花了5分鐘。這裡靠一下題

首先說說一手經驗,就是我自己的情況。我是大學上了外地學校,之後留在了當地工作的。非常不走運的是本人窮矮丑,大學的時候又端著莫名的中二觀念,所以後來事業和戀愛都不順利,至今單身居於斗室。父母在家鄉城市有著穩定的體制內工作。
我現在的生活的確很苦逼的,屬於單槍匹馬搬磚中。父母沒有說過讓我回去的話。因為他們知道我這種情況回去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他們的關係和本事還不足以給我找到一個比我現在好的工作。而且我離開家鄉這麼多年,很多事情都生疏了,也很難再適應家鄉的生活。至於關係,我父母對我還是很好的,我們也經常聯繫。過年過節,有時間我就回去,父母還經常包辦機票。
大學的時候我因為感情和學得專業不如意,曾經在精神崩潰的邊緣徘徊,在父母和朋友的幫助下逐漸好轉。現在就是好好搬自己的磚,心無雜念。
畢竟他們臨近退休,給我的時間是20年,就是說他們有把握在我40歲以前不需要我在他們身邊照顧。看了本題其他的一些答案,我覺得我父母真是不錯的。

接下來是二手經驗,就是身邊朋友的例子。我的一個發小,情況和本題被贊最多的那個人差不多。其實他們家比我家有錢得多,條件很好。但是吧他媽那個人很好強,總覺得我朋友這不行那不行。的確,那哥們兒考試不太在行,在基礎教育階段是比較吃虧的。但是他從小情商就高,其實我一直覺得他家要是給他點本錢出來做個小生意絕對沒問題。但是他父母就是覺得他沒出息,於是每次他只要回家,就是罵。但是不能說他父母對他不上心,其實他現在的伴侶和之前的工作都是父母安排的。笑,我父母只是在精神上支持我,我們很和睦。他父母其實包辦了他的一切,但是感情上。。

所以出來奮鬥,和父母的分離,有的情況下是好事,有的情況下是壞事。不過我天真地以為一家人只要有經營這份血緣決定的感情的決心,並做好自己的事情,怎樣都不會太壞。


如果真的想了解國內養老的現狀,進來看看沒錯的。
說實話唄?那我就不顧慮什麼了。實話是這是個相當相當嚴峻的問題。啃老什麼的都不必談了,在中國,一般家庭的子女多多少少都啃老。這件事情必有他的成因。別說混得一般的了,混得可以的又如何?我堂姐堂姐夫為例,堂姐是某大集團總部的HR小主管,姐夫是中國最大的互聯網公司工作多年的程序員。但現實是在深圳買車買房結婚生孩子照樣需要雙方父母幫持。然後生了孩子沒人帶,父母照樣得從老家過來幫忙帶孩子。現實就是你不啃老,能行嗎?那些出家門就獨立的異類,不在我討論範圍內。(他們如果有父母,那也逃不脫養老問題,他們自己也得養老)
好呀,你老是啃了,可父母老了怎麼辦?這顯然不是錢就能解決的問題。那時候父母行動不方便了,你正是社會脊樑的年紀呢(被壓榨的黃金年齡),你能說走開就走開?再說你兒女可能正青春期呢,你還有功夫照顧的過來父母?別扯了。無論大小城市的養老院靠譜嗎?公立的你一般人進的去?進去了遭遇又能有多好,護理條件又能有多好?私人的......也保不齊有辦的好的,咱也不能一杆子打死不是~
就拿你所在的行業來說吧,不管你是哪個行業。在中國你覺得沒點潛規則沒點貓咪沒點...正常嗎?在中國,養老行業也是這個樣子。你以為那些移民的是傻子?不知道移了得放棄前期辛苦奮鬥的不少東西?其實人家主要看的還是一老一小的問題(O_O),留國內,以後不折騰死你。(當然,我也並不是說出去了這些問題就一定能得到比較不錯的解決。但至少有曙光。)
扯遠了。說實在的,在我身邊還有不少天真少女,懵懂少年。比如我認識一女的,先縣城到武漢,工作也不是太好,一個月勉強維持自己生活而已,她父母用一生的積蓄給她在武漢買了房子然後裝修好,她還是那樣,工作換了兩個,工資依然不高,也沒什麼專長。假設她即使以後嫁得好,老公家裡有錢。但父母不能動彈了不也就是往養老院一送嗎?你還能怎麼著?不能動彈了接家裡養?他老公怎麼想,他老公家裡怎麼想,萬一他老公家裡父母也生活不能自理他們還有孩子怎麼辦?不工作了,全職護工?或者請兩護工在家裡把屎把尿?別扯了,我敢說那味道你就受不了,即使你不親自動手,中國這代的孩子能有這種毅力?別說中國了,全世界都極其少見。我說的就是中國的現狀,一般人基本就是這個模式。如果嫁的不好,以後自己又沒錢,父母養老金只能住縣城養老院,她還在省城混著,那更慘。我只是說個普遍現象,也不是說這種天真少女,懵懂少年就不該繼續過自己天真的小資日子了。
這還算好的,那些在大城市飄著家裡沒錢買房子的,然後父母以前不是什麼正規單位的,以後只能吃社保的,那以後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了。別以為到時候國家政府會來救你。
怎麼辦?別以為我只指出後果不給解決答案,哥不是那種人。放開對民間NGO與社團的一切管制,建立真正的監督機制與民代制度,公有私有機構一視同仁(養老院之類的)。給予公民真正的自製權。縮小政府規模,簡政放權,放開手腳讓民間自己解決問題。別以為哥是右派,哥說的只是解決問題的現實辦法。如果還是大政府一肩挑,什麼都想管,你就等著沒尊嚴的老死吧,不光是你的父母,以後你也將老無所依。
另,別特么來查我水表,說點話不犯法。大家都不關心自己權力,不關心政治,也不說話,就等著承擔後果吧。天天盡知道反日反韓反美,自己在自己國家裡別人把你當個屁都不是。無權利,就挨宰,沒福利。
再補充一點,少喝酒,別抽煙,多鍛煉,控制好飲食。別到時候等你父母不能自理了,你自己身體也出了問題,你小孩還在上學。那就甭提有多慘了!千萬別夢想靠政府,歷史一次次的證明,我們的政府靠不住。
我發現其它答案不少都還很天真,有錢一切都不是問題呀。我父母身體還好著呢,能自理。他們自己也有退休金呀。接到身邊跟自己住嘛。有養老院嘛。呵呵

我舉個自己家庭的例子吧,我爺爺癱瘓在床六年,我爸就照顧了我爺爺六年。把屎把尿,洗衣做飯,洗澡擦身子。我爸也是有單位的人,一個人完全忙不過來。後來我姑媽乾脆什麼都不做了,全職住到我爸爸家裡幫著照顧爺爺。我每次去都能聞到一股濃烈的老人味,長期癱瘓細胞壞死的味道,屎尿味,怎麼愛乾淨都沒法去除。即使兩個照顧,我也經常聽到抱怨說太累了,真是太累了!每天起床就抱到輪椅上,換尿布,床單,做飯,配藥,抱著上廁所......循環往複。
最後一年我爺爺乾脆住院了,我姑媽女兒生了小孩要上班沒人照顧,我姑媽不得不去給她照顧孩子。這時候我爸爸沒辦法請了一個全職的護工,護工也不靠譜,你不看著,他就磨洋工。普遍現象,你幾乎找不到合適的,這些護工都是醫院的老油子了。等我爺爺去世的時候,真是全家都鬆了一口氣,我爸也終於能有屬於自己的生活了!
以前不是沒想過送養老院,但一是養老院普遍不願意要癱瘓的老人,麻煩,人手也不夠。二是養老院的條件不是太好(具體怎麼不好自己找資料)。幸好我們家族也不算條件差的,我爸幾兄弟都混得不錯,不差錢,我爺爺也有養老金,有醫保。但有時候真不是錢能解決的問題。那些沒錢又沒養老金沒醫保的,或者不夠花銷的,更慘。要麼是等死,要麼是自己尋死。毫無尊嚴。參見農村老人自殺問題,城市老人不明不白死在家裡的報道。我們國家有些嚴重的問題是被人為掩蓋了,而不是沒有發生。我也沒有捏造,也不想反誰,更不會誇大事實。因為事實已經比你們想像的更嚴峻。
中國的養老問題不是即將到來,而是已經到來了。只是我們的上一輩不上網,比較低調,你們這些年輕的又不懂事,不關注這些而已。現在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大部分還是由我們的上一輩照顧,我們上一輩至少一個家庭有兄弟姊妹幾個,而我們這一輩面臨的將是一兩個孩子可能要照顧四個老人。如果老人走得乾脆還幸運(請原諒我用幸運這個詞,不僅是對你比較幸運,老人也少受些罪,這就是現實情況)。如果有一兩個長期癱瘓的......自己腦補。我再次聲明,我不是偏激,也不是想反誰,而是我希望我們都關注這個事情,這個事情跟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我知道在這個國家我們屁民沒有發言權,但僅僅只為了這一件事情,我們就要爭取自己說話的權力。因為苦果全是由你們自己背著的。那些高級幹部可不缺錢,不缺養老的地方,也不缺護理的人。如果說養老問題我們要積極爭取自己的發言權,那有些細節我們也實在要自己注意。我們的飲食文化高鹽高油大魚大肉,葷素搭配不合理。我們的煙酒文化,朋友同事客戶之間相互遞煙,飯局必然喝酒,而且喝得天昏地暗。我們的運動思維,從小就沒有運動的習慣,甚至還有些覺得運動會有諸多的副作用,我去的。反正宏觀微觀對我們國家的養老問題都不容樂觀。
如果認真看了回答的人,解決辦法我已經在前面給出了,可能有你覺得不妥的地方,但真理越辯越明,如果不讓說話,甚至是掩蓋事實,那留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都將無尊嚴的老去,死亡。


謝邀。老家在農村,村裡有一個老漢,姓江,七十來歲,膝下有兩個兒子,都在四十多歲年紀,一直都在身邊,沒出去打工。老漢幾年前喪妻,但身體一直不錯,跟四五十歲人一樣干農活,挑擔,老漢兩個兒子公認的非常孝順,雖然分家了,父慈子孝倒也其樂融融,很是讓人羨慕。

直到前年被查出癌症中晚期,雖然醫生說手術風險大費用高,但兩個兒子表現真心不錯,不惜代價治療,堅決要求手術,請專家主刀,非常幸運,手術非常成功,但前前後後花了二十多萬,而且還需要繼續保守治療、調養身體,醫療費營養費每個月得好幾千,這對兩個農村家庭是極大的負擔。

老漢兩個兒子一輩子沒怎麼出去打工,但去年年初都跟我堂哥去濟南工地扎鋼筋,雖然非常辛苦,但每個月也能掙幾千塊錢,日子倒也能過得去。老漢由兩個兒媳婦輪流伺候著,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更何況兒媳婦了,磕磕碰碰在所難免,去年過年回家看見他,一個一百五六十斤的壯老漢瘦的不成樣子,兩個兒子也黑瘦黑瘦的,別人家過年喜氣洋洋,總感覺他家有一股子壓抑悲涼。

今年三月份老漢去世,據說是癌症複發,去世時一個兒子在身邊,一個兒子正在趕回來的路上。聽父母說的,老漢晚景真的很可憐,兩個兒子都不在身邊,偶爾還受點兒媳婦的氣(憑良心說,兒媳婦人不錯,但畢竟不是親爹),走了也少受點罪。

為什麼拋家舍業來澳門?我寧願趁著父母身體好時承受離別之苦,也不想等到老人疾病纏身,真正需要金錢和陪伴時,我卻不得不去北上廣深打拚!!!

PS:沒想到評論區爭議挺大,這裡統一回復。
我父親曾接受過正統私塾教育,他學的第一個漢字就是「孝」,而對孝的解釋則出自《孝經》: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我跟父親交流過「孝道」,在他看來,「孝」是分層次的,侍奉雙親只是孝之始,而他更希望我能做到孝之終:三十而立,安身立命,做出一番事業,既能讓自己過上好生活,也能光耀門楣以顯父母!

老實說,我要是敢現在離開一線城市,回老家跟他「其樂融融」,第一個不放過我的肯定是就是老爺子,他非得把我腿打折不可!

我感覺當下有很不好的怪現象,很多人從快餐文化中看到點愛、關心、陪伴,就想以「愛」、「孝」之名進行道德審判,似乎不在老人身邊就是不孝,中國的孝道何時這麼淺薄了,你真的清楚老人想要什麼樣的「孝」嗎?

你以為的只是你以為的,生活需要接點地氣!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這才是完整的。不要斷章取義。
大部分父母最大的心愿永遠是孩子過得好,過得開心。
就算你天天陪著他們,但是如果因為陪著他們不能有更大的作為而悶悶不樂(比如你可以在北上廣深有更好的職業發展卻為了陪他們回到了三線當了一個普通員工卻受限於家庭關係不能有更好發展),你以為他們會很開心嗎?


推薦閱讀:

當我們游泳時,我們在想什麼?
想買報紙,走了很久沒有找到報亭,該換一條路還是走到底?
出身能占成功多大因素?
人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
一個精英的誕生,家庭因素有多大?

TAG:生活 | 人生 | 北上廣 | 工作 | 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