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 不進入中國的原因具體有哪些?假如硬進來了應該如何與本土同行競爭?
跟騰訊,酷狗,網易,等等競爭。
除了眾所周知的版權原因之外,我認為更重要的一點原因是產品無法找到合適的在中國的定位。Spotify投入最大的幾塊內容,在中國市場並不是很具備競爭力。
首先是桌面免費點播,移動端免費電台這些功能,國內幾個主流音樂app都包括了這些功能,正版與否我們另說,在天朝免費音樂是一件習以為常的事情,不足稱道。
其次是內容的多樣性,Spotify有4000萬首歌,這些以每年20億美元版權為代價的歌曲在中國的大部分聽眾來講根本沒有什麼用處,因為其實我們聽的歌曲相對來說還是很有局限性的。所謂的華語音樂無論你自詡再多麼曲風變化,無論你是農業重金屬還是抒情小清新,放在全球音樂領域裡都是Mandarin Pop。也就是說,國人對於歌曲的消費相對還是在一個比較窄的區域里。而正是因為追求「正版」,很多在國內因為電視節目(我是歌手,中國好聲音,中國好歌曲等等)流行起來的華語歌曲,根本無法在Spotify上找到對應的歌曲,因為公司沒有渠道和興趣去買斷那些音樂的獨家版權,或者人家獨立音樂人你壓根就沒法買到版權。所以音樂內容這一塊不但沒有成為優勢,反而成為了短板。
最後就是公司的文化了,儘管李嘉誠是公司的早期投資人之一,公司也有香港辦公室,但是整個公司的文化還是偏向於歐美化,真正「了解」中國的或者有興趣拓展中國市場的也不在公司的大方向上,華人員工不多,中國籍的員工就更少了,且一直在不斷流失。參見:PM成災,小米又來了位「產品經理」。短期內來看,公司還是想在北美市場和Google,Apple,Pandora正面交鋒,應該不會有進軍大陸的準備。
至於說如果真的進軍中國市場要如何競爭,我認為想靠現有的收費模式比較困難。除了現有的這些特點之外,必須要搞清楚中國的遊戲規則,這些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軟體做的好」的範疇,搞得不好成了下一個youtube。
附一張Spotify上香港地區最受歡迎歌曲列表,可以顯見在HK地區,Spotify用戶也以聽歐美歌曲為主,而非華語粵語歌曲產品層面,同意@顧旻瑋。
若干年前,spotify考慮要不要進中國的最大問題是,非法下載盛行,基本沒有版權保護這一說。那時候明顯大面積侵權的在線音樂試聽網站至少也有50家,非法下載就更肆無忌憚,只有版權方獨自默默維權。那個時候spotify想要進來,首先考慮的問題,是別人都盜用就你傻傻掏錢買,然後還收不上錢來的問題。
這些年zf主導的各種行動,經濟轉型,WTO知識產權保護的要求,版權持有者意識的覺醒,以及流媒體的興起,以及常見的普洱茶式炒作,等等原因,音樂版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國內幾個大玩家的強勁需求,尤其QQ音樂簽署了一系列獨家協議,更是把版權價格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這個時候spotify再想進來,首先考慮的問題是,跟風以極高的價格囤入大量華語音樂,結果就算免費用大家也還是去QQ、酷狗。那麼歐西音樂呢?音樂版權都有授權區域限制,如果要在中國內地使用這些歐西音樂,依然不得不跟風以極高的價格買入。
假設spotify不在乎跟風高價入場,建設了無比全面的正版曲庫,那麼spotify這產品,會從QQ、酷狗/酷我、天天動聽、多米、網易、蝦米手中搶得多少用戶?對此我比較悲觀。
首先,價格戰,以spotify目前的付費策略肯定沒戲。
然後說產品。spotify即使把價格拉回到國內玩家一個水平線,即:桌面版和手機版完全免費無限量聽,只有在下載時做幾個套餐向C端收費。那麼我們則可以拋開價格因素,考察spotify這產品。不過這產品貌似也沒什麼好說的,又是一個國外很好的產品,到了國內在市場佔有率上絕對拼不過本地化產品的案例而已。簡單說,用戶使用這個服務,就是找歌聽。spotify的所有功能里,中國用戶最常用的那些功能,國內產品也都有;而國內產品沒有的功能,絕大多數中國用戶也不需要。(話說內天打開酷狗,要被強勁的「蝰蛇」音效嚇尿了。這功能spotify打死也想不到吧。)再說UI/UX,這個彷彿對比更明顯,像spotify這麼「高冷」的設計,必然只能贏得極小一部分用戶的喜愛。再說內容,spotify當然可以立馬組織一批專家、用戶,來搞歌單,也可以很本地化的推薦最新的專輯和熱門單曲,但這種曲庫型點播式的音樂服務,每個用戶用1個就足夠(頂多因為版權大戰某歌這平台沒有那平台沒有所以無奈過去聽一下),spotify與國內那幾個玩家的產品,完全是替代關係,而用戶遷移成本又隨著時間流逝越來越高,既然QQ網易蝦米上收藏了很多歌單,甚至建立了社交關係,何必又跑到spotify上從0開始。
當然了,還有內容審查問題。
所以我覺得spotify這些年來還沒進中國,是因為得不償失,毫無必要。
假如來了,如何跟國內同行競爭?
下面是科幻時間。
個人認為有兩條路可以嘗試。
1,與電信運營商深度合作,比如建立合資公司這類,而不是簡單的5元/月免流量試聽。移動、聯通、電信,挑一家,畢竟這些運營商都有自己的音樂服務,雖然產品做得慘不忍睹,但因為強大的群眾和歷史基礎,還是有一定效益,且運營商應該不會放棄在線音樂服務這塊肉,畢竟4G都開始普及,擔任基建的運營商肯定不甘心只做流量管道,看著別人起舞。
2,即使QQ頻繁的跟國內外各種版權持有者簽訂了一系列還不清楚是否獨家的版權分發協議,但是個協議就有時間期限嘛。且國內其他派系玩家肯定也都一肚子氣,不可能就此放手退出流媒體/數字音樂領域。spotify倒是可以以國外老大的身份盤活一系列上遊資源,帶著這些資源與生悶氣的國內其他派系玩家抱團。不過,為了進中國這點事,這圈子兜的有點大,已經不是單純流媒體音樂領域的事業了……
首先同意上面的答案,下面有一些我的想法補充:我想主要是spotify產品本身賣的是音樂服務,而付費用戶是核心收入來源,這種模式在中國根本吃不開。國內目前主流模式做的是免費聽免費下換用戶流量,開展廣告和遊戲聯營是核心收入來源。
其次,版權問題不存在。多困難也就是人工和商務成本的問題,構不成進入壁壘。硬說有問題就是境內外版權法律無法銜接的問題,但也不是到了解決不了的地步。
數字內容是有地域授許可權制的,唱片公司只授權給當地人服務。就算是同一首歌全球發行,不同的市場也有不同的定價,美國1.29美元,日本250日元,英國0.99英鎊,這就充分說明了數字內容的地域限制。之前很多網站可以用不記名的禮品卡購買內容或者充值會員,但是現在這些服務提供商都學聰明了,可以不扣錢但是要先輸銀行卡表明你的銀行卡/你本人所在地確實提供服務(連PayPal都分國家)。所以不是Spotify進入不了,而是授權成本也是很大的問題。
還不明白的話講一個實際的例子
現在信用卡都有VISA雙幣卡等等卡片,我拿著這張VISA美元卡在美國亞馬遜可以海淘,但是不能買亞馬遜上面買的數字音樂內容,也不能申請Netflix、Amazon Prime等等需要查信用卡的服務,因為這張信用卡是中國的銀行(哪怕是中國的外資銀行)issue給我的,這張信用卡像手機卡一樣,你只要用這張卡就說明你是中國公民。所以當你嘗試購買音樂內容的時候,在結賬界面界面上就會有這麼一句話you need to have a valid
payment method which issued by a bank local to the http://Amazon.co.uk marketplace。之後我用不記名禮品卡購買,還是上面那句話,問客服,客服是這樣回答的:Please be informed that as
required by our digital music providers, digital music on http://Amazon.co.uk and
access to Prime Music are currently only available to UK customers. To buy
digital music from the Digital Music Store or access Prime Music, you must have
an Amazon account, a UK billing address, and a 1-Click payment method issued by
a UK bank.
有人不明白為什麼Spotify主動牆天朝用戶,連免費的也不提供,原因稍作分析。
免費播放僅是因為Spotify不收用戶的錢,但版權方還是依然要向Spotify收錢的,所以維持這種免費是有成本的;發達國家市場付費用戶比例較高所以有盈利,在中國市場你覺得這個比例會高嗎?
想收廣告費也是有成本的,建立一個中國廣告團隊的人力所需的資源和成本不低;
用戶基數要大,客戶投放廣告的意願和支出才會高,這就涉及推廣Spotify的問題了,這是該有個市場團隊了,想想中華區要多少人?
當Spotify覺得中國市場不足以沖銷各類成本的時候,自然連免費都不願意提供,開放免費是不行的,版權方知道Spotify在中國投放免費音樂是一定會上門收錢。
就是這麼簡單。給我感覺應該還是市場定位的問題。Apple Music不是進來了魔?而且價格和國內基本一致!
只是曲庫是個問題。雖然我用Spotify。
華語音樂現在一個比一個難聽。
沒有本土優勢。說個例子:在英國基本每個學生都有spotify app. 產品設計,內容(歌單),membership 收費模式,及免費用戶有廣告都是對西方市場的。中國用戶已經習慣了免費音樂。如果進入中國,花了大價錢還要和其他平台(網易,蝦米,QQ等)競爭,中國特色主義路子不好走。
英文歌曲的確比較全,但是Spotify的確中文歌較少,難以滿足大部分中國人。外文歌齊全更新及時也算它優點。可以知道你Facebook哪些朋友也在聽著這個歌,可以跟別人的歌單。
就算用手機客戶端免費,但是不花錢就無法自己選擇先哪首歌,只能shuffle play,我還蠻討厭這一點。而且不提供歌詞服務。網頁版不要錢,但是會老是插播廣告。有時很鬧心,好的資本主義就是花錢可以解決所有問題。但是國內的聽歌軟體不會插播廣告,也免費。
版權問題是核心吧。他們很看重這個,所以前度時間我Spotify里的Taylor Swift的歌因為歌手不爽不願意被播,Spotify只能下架。在中國這很難實現。如果它突然下架Katy perry的歌估計我真的會抓狂死!
但是頁面簡單,亂七八糟功能少,專註在歌曲。有些軟體一堆聽歌者用不上的功能,看著都眼花。中國市場值不值花這麼多成本,中國人均互聯網消費相當低的,剔除 淘寶京東,購物以外 和 網遊 ,其他在線消費 比如 在線音樂,在線培訓 ,在線閱讀 在線幾乎是零,包括我。 沒辦法,消費者已經給慣壞了。 買光碟的時候都賺不到錢,現在想賺錢,怎麼可能。 只能從 商家身上拿錢。 這不符合Spotify 的 盈利模式
國內的遊戲規則太亂了,沒必要躺這趟渾水。如果硬要進入中國市場,我覺得它的UI和收費模式必須改啊,軟體必須得加個評論功能啊,另外分享也要增加分享到微博,微信和QQ空間介面,還要開通支付寶付費功能,另外軟體還要出中文版啊,想想也是夠忙的。另外買了版權成本收得回來收不回來?毫無疑問是收不回來的。所以吃錢不討好這種事就到此為止吧~~
外國的音樂軟體想進入中國 說容易也容易 說難也難 關鍵還是看GOV 放不放你進來 蘋果音樂能在中國發展起來 大多還是蘋果手機的功勞 國內的幾家音樂平台的競爭都很激烈 外國的軟體要在進來 其實壓力很大的 沒有什麼壓到性的優勢 根本不行 免費音樂中插放廣告 在中國根本行不通 廣告國內用戶都很討厭 厭惡的 說到華語歌曲 除了80 90年代 零幾年左右的可以 近十年左右根本沒多少好音樂 如今進入版權時代 反而很多的水貨沒質量的音樂盛行泛濫了 整個打包銷售 還不能試聽 不能單曲購買 一個明星一年出幾張數字EP來圈錢 根本沒音樂質量可言 沒幾首有質量好聽的 國內音樂行業 如今就騰訊 酷狗 都是老大牌 十幾年累計資源和用戶量 網易發展可是很猛的 3年多時間發展到如今 火得不行了 軟體設計與功能和貼心的地方太多 是國內別的軟體無法比的 國內就這三個 造勢比較大 是值得關注和用的 阿里靠收購得來的兩個音樂軟體 自己就搞死了一個``
個人覺得是因為國內大家熟知的音樂播放軟體已經很成熟,Spotify的確功能強大可是不能下載,擠不進中國市場
聲破天本來就是靠免費招攬用戶群,再通過付費服務盈利的模式。之所以能火是因為免費,畢竟在國外重視版權的環境下能享受免費音樂是一件蠻爽的事情。(所以不要給我說只有中國人喜歡免費資源,歪果仁只是找不到而已)
而這個優勢在中國根本不存在,因為中國各種音樂播放器均有大量免費音樂,甚至是免費無損音樂,加之中國的付費用戶比例相對歐美要低的多,所以聲破天現在的模式很難在中國取得成功。
看了半天,好像說人家Spotify為了不進入中國市場,自願被牆似地,但是想來想去這個觀點都有點牽強,有點可笑。
你進來了,中國人搭不搭理,是自然而然的結果,但因為預計中國人不感冒,就主動關閉中國入口,這個邏輯好牽強啊。
如果真是得不償失,請問失在哪?中國網民文化盜版泛濫,會白搶免費正版?可是牆外用戶不也一樣可以白搶嗎,何況他們正是通過免費,吸引人來接受他們有針對性的廣告投放,中國又不是沒有廣告可以做。做了廣告,以及宣傳了正版音樂,依然能從中國盈利。
至於華語歌曲在其曲庫太少,吸引不來中國人……你的特色在英文歌曲,那中國人去聽你的自然是聽英文歌曲,吸引不來更多就吸引不來唄,用得著把自己的大門故意關上么?
總之沒看到令人信服的解釋,本來以為怕和外國網民交流評論,像網易雲音樂評論一樣,但真沒這功能,最多follow別人聽了的歌,也去聽聽而已。
確實還沒有看到被牆的決定性因素存在。商業世界也有水土不服,中國人實踐並運用了幾千年,外國人連這點都沒總結到
有AM前車之鑒,spo還是等等吧
主要是因為中國的版權法不夠健全,盜版太多,而且中國人也習慣了免費下載或者在線聽歌,如果spotify立即進軍中國,又要收費的情況下,優勢會比較小。
看了其他答案真的很奇怪,說什麼國內不會有人購買正版,什麼國內非法下載,搞得好像國外用戶都是聖母似的,人家spotify真的已經調查到這麼仔細了嗎?他不想進入中國?搞得好像他自己把大陸IP 都禁了似的。這個問題根本就不成立好嗎,是GFW 在那擋著,為什麼擋著?因為背後的利益集團牽扯到各大系派(阿里,百度,騰訊),這幾個利益集團擋在前面,你想都別想,人家巴不得擠破了腦袋入華呢。呵呵
因為連QQ音樂都比Spotify好,更何況人類迄今為止最好的網易雲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