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朱贏椿的《設計詩》?


視頻封面【一席】朱贏椿《慢慢慢下來》視頻

這段視頻是朱贏椿2013.01.12在一席的演講,題目為《慢慢慢下來》。在策劃和溝通這個話題中,我和同事與朱老師有了較多的接觸,後來也到南京去拜訪過他的工作室。

他在視頻中舉了《設計詩》之外的一些作品,以及他的生活態度,都可以判斷出這是一個活得很本真、充滿童趣的藝術家。他喜歡養一些奇怪的小動物,長時間的觀察它們,並以此進行創作。作品《蟻囈》、《鼠述》、《蝸牛慢吞吞》都是這樣來的。能花半天的時間等一隻蝸牛在空白的書封上爬過,這就是他設計出來的封面,也與他在一席演講中傳達出來的生活態度是相符合的。

今年即將問世的新書,其實就是守著一個無人的野池塘,拍下一天不同時刻的光影,這樣的藝術形式也不能完全說是原創,你當然可以說在國外也有人這樣做過了,但是國內的藝術家或設計者,誰又真正發現了這一個小池塘里居然有那麼多的「過客」和變化,生機勃勃、美不勝收。朱贏椿等在那裡、發現了美、把它變成了作品。

八卦一下,我覺得朱老師是個典型的水瓶座,他也以自己是水瓶座而驕傲,哈哈哈。聊天和設計都很天馬行空。他願意在不同的作品裡嘗試不同的形式,《設計詩》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你可以說形勢自古以來都有,但是他傳遞出的思想和趣味絕對是他獨有的核心部分。

從微博的幾張照片就開始圍攻站隊說風涼話,還真是有些無聊,不如沉下來,看看朱贏椿的作品、聽聽朱贏椿的一席演講。


這有專門的說法的:具象詩。

Concrete poetry

有比較才可談。如果有一千個「一天能做十來個」的人都這麼做,過一段時間大家就能分出好壞了。

小說家和 cyberpunk 小說翻譯家曹志漣在 1990 年代末做過一個《唐初溫柔海》:

Tender Sea

延伸閱讀:

U B U W E B :: Concrete Poetry -- A World View


阿波利奈爾的立體詩


蘇軾的神智詩

可見這種玩法古今中外俱有之,詩歌的目的不一定非要追求個什麼境界,也有純粹為了好玩的語言遊戲


諸位不讀溫瑞安么?
《闖將》

——可是風從何來?
    (那麼冷冽。)
    (那麼陰森。)
    (那麼不像風,而像一塊濕布,往人臉上直塌過來)
    沐浪花把手指上沾的水漬放到鼻端一嗅,失聲道:「血!」
    眾人還不及失聲,就聽到心跳。
    彷佛是在長方形的黑暗中,傳來的心跳。
    (是誰的心跳?)
    (是誰的心?)
    (是誰的心?)
    (是誰的)
    (是誰)
    (是)
    (?)
    ( )
    有一個劍手突然倒下去。
    他的心跳已停。

大殺器來了;
沈虎禪與姚八分「八弓弩」一戰
究竟姚八分仗著「八弓弩」,奪不奪得了沈虎禪的刀?
  究竟沈虎禪這一刀,破不破得了眼前的古之神兵「八弓弩」!
  一
  刀
  砍
  下
  弓弓
  弓弓
  弓弓
  弓弓
  齊揚!
還有
他猶記得剛才的映象:追追追追追。
  退退退退退。
  追。退。
  退。追。

他、要、出、劍。
    他,要,出,劍。
    他——要——出——劍。
    他……要……出……劍。

《馬上上馬》寫舒星一自廟頂襲擊納蘭一幕

                                     他
                                    自
                                   廟
                                  頂
                                 飛
                                射
                               而
                    。光白道一過掠空長。下
                    著
                    刀
                    。
                    納
                    蘭
                    身
                    上
                    迸
                    噴
                    一
                    道
                    鮮
                    血
                    。
                    怵
                    目
                    驚
                    心
                    。
                    舒
                    星
                    一
                    一
                    刀
                    得
                    刀
                    正
                    待
                    退
                    身
                    ,
                    但
                    納
  。漬血橫一處之過所。上       蘭
             頂      手
              廟     中
               回    青
                掠   芒
                 急  乍
                   他。閃

詩怎麼玩都行,怎麼玩都能叫詩

以為風急浪高,其實塵土飛揚


黛玉道:「斷不可學這樣的詩。你們因不知詩,所以見了這淺近的就愛,一入了這個格局,再學不出來的。」


正好在讀阿波利奈爾的圖畫詩集,想來答這個問題,就看到閣下@王小虎 的答案了,那就稍作補充好了:
「……這位與法國二十世紀初期繪畫運動幾乎形影不離、並且在繪畫方面不乏才能的詩人,從中國象形文字得到啟發,第一個把造型藝術的意念引入了詩歌,創造出了著名的象形詩。以心為題者,其詩句字母的排列呈蘋果般的心形;以雨為題者,排列呈斜雨飄灑之狀;以噴泉為題者,排列如泉水噴涌……至於排列成埃菲爾鐵塔形、鳥形、梯形、輻射形或配以簡單圖畫的詩,更是不一而足。」
                ——摘自《燒酒與愛情》(上海譯文出版社)柳鳴九的譯本序

並附詩歌一二:

《煙》
就當這場戰爭
血染著大地
我將氣味提升
近乎顏色—滋味
而 我 吸
    著
     煙
     草
     戰
     區
      的
       煙


……(省略號是後面是沒打完的意思╮(╯▽╰)╭)

《炮隊運輸兵》
戰友中我又自由又得意洋洋
起床號響天蒙蒙亮我問候
不相識的著名南錫女郎
    你
   是   否
 認   識   她
南         錫   幹了 X X X 整個 炮隊 
   那   個        卻沒有 炮隊
    婊 子       發現     疼
                她感到


……(再次……省略號還是後面是沒打完的意思o(╯□╰)o)

大概是因為知乎排版的關係,勉強打成這個樣子。好糾結=。=但其實這位「暢飲宇宙的大詩人」的圖畫詩真的很有趣!各種小把戲(此處為褒義)霸蠻地在詩裡頭遊走又契合令人愉悅的氣場啊。可惜,有些翻譯很……不那麼好,變打油詩了。P.S.豆瓣圖書鏈接奉上:燒酒與愛情 (豆瓣)

所以在看到朱先生在weibo的那一組設計詩,立馬聯想起來。其實詩歌本來就應該有這種意趣吧,宇宙中任意走哇走,字塊浮著、飄著讓人眼睛一看到就能跳進詩歌里去。在詩言歌,其實形式不重要啊。重要的是讓觀者無論讀之,觀之,都能懂得這個作者的詩意

謹此,不成答案的答案,致上。


弱弱地說,我以前也經常寫這樣的……我的想法很簡單:好玩
我沒天分,看不懂老師介紹的很多當下主流的詩歌。所以倒騰點讓自己和他人看得懂的新鮮玩意,耍點小聰明圖個一樂。
給同學看,大夥要麼「哈哈哈哈,有點意思」,要麼「你實在有夠無聊耶」……

我認為這不能算詩歌吧,不具備「歌」的功能,算是一個披著「詩歌」外衣的「好文案「
雖然現在直接打動人心的詩歌越來越少了,很多都在走入」語言先鋒「的圈子裡。但從我」打動人心的詩歌才是好詩歌「的角度出發,大夥都在注意他「有意思」的外衣了,」道具「成為詩歌的核心,詩的內容成為」道具「的襯托。

但不妨礙讀起來還是有些趣味的。如果能因此讓每個人都去開動腦筋玩一玩(有的已經開始在做了),那不是更有意思了嗎?
有人來從另一種角度,尤其是借用了當代科技,去探索詩歌的另一種可能性。不管走得對不對、好不好,我都覺得是值得鼓勵的。——嗯,我當時就是這麼安慰自己的……


個人不喜歡這種形式
文字的意義在於抽象了形象,壓縮了時間過程,是一種求簡的符號。
在已經求簡的情況下,再加以圖形化,具象化的運用,說實話並不舒服。詩的節奏感、韻律感、想像空間被具象的圖形化文字所干擾,喪失了本身的意境。或者說,圖形化的處理,限定了意境思維的發揮。從圖像和詩的兩方來看,都是缺失的東西多,留下的東西少。可能都不如詩配畫的形式傳遞的更多。早在多年以前,橋頭就有用膠捲盒邊上的帶毛貼片,沾透明水色做文字加畫的形式,什麼馬到成功,學海無涯,名字也能畫。很多書法創新者也研究過書法畫,終究是一陣風過去了。因為文字和圖像是兩個不同的欣賞和思維繫統,是抽象和具象的兩端。能夠調合好的形式,直到今天依然沒有。
之所以有很多人喜歡,一方面是讀圖時代,這種形式更有反正統的趣味性。另一方面,夾雜了比較有構成形式的設計感。而且文字較少,還勉強未過於妨礙閱讀過程。
用不著著急附和這種形式,因為你讀詩讀的不爽,看圖看的不清楚,能有什麼更好的體驗?


我一直在想,
為什麼別人想到了,出書了,火了,上面的一些人就來酸溜溜地馬後炮說這是小兒科呢?

就攝影來說,幾年前懸浮攝影剛開始流行的時候,青山企的《青春期》剛出版的時候,
也有一群這樣的人,說「小兒科」「沒有藝術價值」,
在幾年後的今天看來,現實真是狠狠地打了他們的臉。
創意,設計行業的你們肯定比我懂什麼意思吧,其他的我就不多說了。

郭老師說的真對,只有同行才是赤裸裸的仇恨。


感覺內容、設計本末倒置。







做完以後,覺得我宛如一個智障。。。。。


看著簡單,其實不是每個人能發現那些片刻,即使發現了也不一定能具像的描述出來。勿需評價好壞,只要你看著能稍微莞爾一笑足矣。很多事情真的不必非要爭個好壞,累。


有趣,對設計靈感很有啟發。但作為詩歌,文學的意味略顯單薄。


看了前面的回答,其實很多人都提到了「好玩」、「幽默」這個點上,而這是個很重要的點。暫且不論這本書做的好不好,其實作者的本來目的很可能就是為了玩。

大學裡學字體的時候做過一個作業,老師規定四種字體(以下簡稱字體1、字體2、字體3、字體4),利用該字體的英文字母分別做成scale, pattern, negative/positive, playful這四種類型的四套作品。scale就是通過變化字體1的字型大小大小做出某種具有美感的圖案。pattern顧名思義是用字體2設計成某種重複圖樣,做出來就像有固定重複花樣的花布一樣。negative/positive,利用字體3的字母黑白兩色間的陰陽關係設計一種無論看黑色還是看白色都能看出圖案的設計,有點像那種看出來的是巫婆還是少女的那種圖,只不過這裡要用該字體的字母做這個圖。最後一個playful就是利用字體4的字母純粹做個好玩的圖,隨便你做什麼,但是要有幽默感,有那種靈光一現的感覺。我記得自己當時做了個釣魚還是什麼的(當然做的很渣啦...)。

而在我看來朱贏椿這本書其實就是做了一個字體playful的設計,也就是說白了為了好玩。而至於為什麼好多人覺得不好看,覺得low,覺得「我也能做」,可能是因為一來中文typography的設計實在太少了,而且中文漢字結構和英文字母結構的不同導致中文typography比較難做得好看,二來中文做playful確實不好看,就更別提還是簡體中文做出來就更難看了。

敘述能力太弱可能不太能看明白,其實一搜 typography+playful 搜出來的圖一大堆一看就明白了。英文字母做的這類實在太多了。


小兒科,小時候經常這麼玩。還有那個把字寫成與字意相關的圖形的所謂字體設計,我覺得也不能叫字體設計(字體設計是非常嚴謹的),其實很多愛畫畫的孩子小時候多少都這麼玩過。

一方面這些東西設計語言不嚴謹,另一方面這更像是一種非常通俗的文化娛樂方式,換句話說它的審美是非常爛大街的。如果這玩意能夠引起廣泛的流行,說它是設計界的《最炫民族風》也不過分。

在我受過嚴謹的設計教育後,我意識到我小時候玩的這些東西對於設計來講意義不大,也許對於啟蒙創意思維有一些有限的意義。我還想說,設計者從來不吝嗇讚揚優秀的設計,設計本來就應該高於生活,設計應該啟發人類的審美進步,而不是像一曲爛俗的口水歌在菜市場不厭其煩的娛樂大眾。

這些「設計詩」,我相信有些文化基礎的人都玩的來,也許放在微博或論壇上作為題目,還能讓大家來個接龍什麼的...不然你們還能覺得這是什麼?
來,接個龍吧~
《一隻吃屎的狗》


《不要告訴我媽媽》

《吃狗屎的人》

《吃狗屎的人》

下圖為舊時農村常見的一種民俗招貼畫:《老來難》和《不殺牛》
(我並不是說所舉的例子和題目中的設計詩是同一種東西,例子是一種典型的民俗文化,我也並不否認它的價值,只是試圖說明這種通俗的東西的一種鮮明特點,初看有趣,食之無味,還有深受人民大眾喜愛。)


PS:我不同意@張筱蕾 老師所說的《不殺牛》和《老來難》是「幾乎沒有任何思考的」。
以《老來難》為例,以朗朗上口的通俗歌謠組成一個老人拄杖的畫像,道盡老年人的生活特點和萬般苦痛,勸人要孝敬老人,尊重老人,並委婉告訴人們,人人都要經過老年這一階段,孝敬老人也是尊重自己。農村人貼在屋裡,用來提醒人們的孝敬心,久傳不衰。在感染力和思想深度上甚至已經超過了《設計詩》里的很多作品。通俗文化也是文化,我就沒有說過朱老師的東西是幾乎沒有思考的,小兒科的小聰明也是需要思考的。


沒有人覺得很無聊很蠢嗎


我是高三還是高二買的這本書我忘了 覺得很有趣 一種沒見過的藝術形式吧 當時反正對南京師範有了憧憬 之前買過蝸牛 朱的書很適合收藏


我覺得作者分兩種,一種寫書是出於自己愛好,出版的目的一方面是掙點外快一方面是希望有相同愛好的讀者能看到引起共鳴,這一類作者寫書寫得能較為隨意,但銷量和關注度一般不會很好,有些小眾的意味;另一種寫書是出於純粹的職業需求,出版的目的主要是賺錢,這一類作者寫書會考慮「讀者喜歡看什麼」,然後再針對得去寫,典型的如某些連載性質的網路爽文。
朱先生這書的尷尬之處在於屬於前一種卻引起了關注,結果被人用後一種的思維去揣測。


正巧早上在《生活月刊》上看到朱贏椿的專訪
初次看到《設計詩》是在一個獨立書店裡,翻幾頁掃兩眼第一印象是這人真能裝,把書扮成這樣!
專訪中好像未提及到《設計詩》,所以早上那會我還未將作者和該書聯繫起來。關於他的其他幾部作品《不裁》、《蟻囈》、《鼠述》講得較詳細,並也比較深入的闡述了自己的創作思路。從中倒是能對其人所積所見所思窺探一二。
我想當初我是錯的
偏見源於無知,對他人的無知和自己的無知


寫的「好看」的梨花體詩。


推薦閱讀:

有哪些有趣的小傢具?
網頁設計該怎麼學?
什麼叫北歐風格?
外國有哪些品質較好的辦公文具品牌?
「廉價感」是如何產生的?

TAG:設計 | 書籍 | 文學 | 詩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