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的堆味、倉味、腥味、糯米味到底是指什麼?

堆味:我覺得堆味和倉味是一個意思。有的說是霉味,有的說是草席味,有的說類似曬過的抹布。
腥味:不懂。感覺同一年(2012)的7572和v93,前者有生腥味而後者有藥味,是否只是我的個體感覺差異?有人說腥味就是所謂勐海味,那麼熟茶味道的區分應該根據山頭還是品牌系列?
糯米味:小沱茶常遇到。在熟普中屬於不太上講的味道是嗎?

倘若問題蠢請勿見怪。周圍沒懂茶的老司機能帶一把,論壇和貼吧的討論感覺更類似玄學。


堆味:熟茶渥堆產生的特殊味道,不同的發酵地區會產生不同的風格(即使採用同種原料),傳統國營廠時代的三個大廠勐海、下關、昆明正式三種發酵風格的代表。一般而言,新制熟茶堆味最重,經過長時間陳化堆味會逐漸逸散。、

倉味:與堆味有區別。渥堆熟茶工藝創製目的便是仿製港倉老生茶以滿足香港市場需要,但生茶做倉與渥堆因各種環境條件的差別(渥堆工藝可近似看做超越極致的濕倉),同樣的發酵菌種(黑麴黴)產生了不同的產物,進而使得茶品呈味不同。
倉味實際上還可進行具體區分,港倉和廣東倉(發酵菌種為白地霉)具有明顯區別。但現今市場以干倉為主流,不少人沒有品飲過正路的老茶,或是僅僅喝過造假的仿製老生茶,便以抨擊濕倉為己任,實在貽笑大方。

腥味:題目描述中的應為熟茶渥堆風格中勐海廠的傳統風格——勐海味,一般而言會認為其近似魚腥味。

熟茶味道的區分傳統上是按照三大廠進行大的劃分,然後每個廠的茶品再根據不同的嘜號(拼配嫩度,發酵度)進行區隔。現在國營廠早已不存在(在普洱茶現在都有哪些高端品牌? - 真的是單大寶的回答 中提及了勐海廠相關),且工藝、原料等與舊時相比多有創新,此時味道的區分並不重要,在具備足夠的品鑒能力後根據品質和個人喜好(再結合價格)進行取捨即可。

註:熟茶在國營廠時代沒有區分山頭一說(一則國營廠茶品從不以山頭為賣點——晚期茶商訂製茶另說,另外熟茶渥堆的最終風格受發酵地的環境因素——溫度、濕度、水影響更大,勐海茶廠也有使用臨滄地區毛料發酵),現在則因山頭村寨概念的興起和工藝的多樣化,確實有不少新的風格產生,不過依舊與產地關聯不大。印象中僅有南傘料渥堆後會帶所謂「野樟香」因而受香港茶商歡迎。

糯米味:熟茶在發酵得宜散堆到位且經過一定時期倉儲後,會產生近似糯米香的味道,但並不是特別相同,迷你沱茶中的糯米香系在茶品中摻入糯米草所致,在今天買普洱茶餅送了一袋迷你沱,裡面有糯香熟沱,這種茶是怎麼做的? - 茶葉 中有所提及。
迷你沱茶在普洱茶中本來就是相當不入流的貨色(絕大多數茶品都是用碎末、副茶甚至「掃地茶」製作),在茶品中靠添加外來物增加香氣,起碼在中國飲茶觀念中也多被認為是入了下乘。因此不是糯米香「不太上講」,而是「迷你沱茶」、「糯米香茶」是不入流貨。


一個個分析吧
堆:一般指是熟茶在窩堆過程中產生的味道,窩堆味一般存在於1-3年新熟茶里。
倉:濕倉味,如果你如果廣東或者香港,茶樓的茶就是這種味道,倉味對於普洱來說就是。。死亡信號。。
腥:草腥味?還是啥竹席味?後者沒聽過不知道,前者一般出現在生茶3-4年內,熟茶比較少有這種味道,至少我沒試過。
至於還有個糯米味什麼草席味我還真沒試過。。平常喝的茶比較純凈。。因此比較少接觸異味茶。
喝茶要喝得出區別就在於多喝,多聊,師傅只能指引不能真的教導什麼,因為品嘗是非常主觀。反正就是,感受,感受,感受然後抒發。


以下內容不是針對題主的問題,只是和 @柯茗耀探討關於普洱熟茶的一些問題

首先,食品衛生安全是一條紅線,任何不符合食品衛生安全的產品都不應該上市,而且,國家也對各種產品有相應的要求,普洱熟茶也不例外,在各種關於普洱熟茶的標準中,都規定了不得檢出致病菌等內容。所以,市面上食品衛生不合格的普洱熟茶,應該歸咎於生產該產品的不良茶商,而不能歸咎於某種商品。就像不能因為某些牛奶中含有三聚氰胺,就說所有牛奶都不好。

其次,關於茶葉加工工藝的問題:
1、所有茶葉加工,都有對於鮮葉內涵物質的轉化過程(不管是有意/益還是無意/益),普洱熟茶,只不過是採取了與其他茶類不同的轉化方式,作為一種加工工藝來說,各種工藝之間沒有優劣可言,但相對來說,普洱熟茶的加工與儲存特點,的確對生產廠家以及商家的要求要更為嚴格。

2、關於自然的追求,自然未必等於健康,這個概念我不想多說了,各種動植物的生物毒性實在說不過來。所以,將自然等同於健康等同於好,不自然等同於不健康等同於不好的看法,實在有些違背現代科學精神。當然了,對於茶人關於「清正自然」的追求,這就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也許有些茶人的確有此追求,這沒什麼可指摘的,但也不能將沒有這種追求的人就一棍子打死。這就好像練書法,練狂草的說練隸書的一錢不值,恐怕有些說不過去吧。
更何況,如果以加工工藝「自然」為標準來說,我就覺得,除了傳統製法的白茶之外,沒有一種可以稱之為「自然」的茶。

3、仔細說一下普洱熟茶的渥堆發酵
其實,人們對於渥堆發酵這一工藝的認識,是在不斷提高的,在普洱熟茶的渥堆工藝剛出現的時候,人們還認為渥堆發酵過程中影響茶葉內質轉化的主要原因是濕熱作用,並沒有認識到微生物的重要性。一直到80年代,經過不斷的研究,才確定微生物對於茶葉轉化的作用。並且逐步分離出其中的主要菌種,包括黑麴黴、青黴菌、根黴菌、酵母等。
發現了這些菌種以後,人們終於明白了渥堆的秘密,就是利用這些菌類的生物特性,幫助轉化茶葉中的內含物。而這些菌種,不僅僅只是在普洱熟茶的製作中被使用,在其他需要分解纖維素、蛋白質等物質的領域,比如制醬、制醋、釀酒的加工過程中,同樣也要使用這些。(另外,普洱生茶中也一樣能發現這些菌種)
如果說普洱熟茶在渥堆工藝中利用這些菌種有問題,所以普洱熟茶不應該喝,那麼是不是醬也不能吃,醋也不能吃,酒也不能喝了?
其實,工藝本身沒有問題,問題在於對於質量的把控是否到位,醬油做不好一樣會長蛆,這難道是醬油的問題?

最後,說一下普洱熟茶對人體是否有害/益
1、普洱熟茶的毒性研究有專門人做過,有興趣的可以去看普洱茶毒理學的初步研究--CNKI數字圖書館 類似的研究還有一些,有興趣可以自己找找,至少目前的研究沒有發現合格的普洱熟茶產品對人體有任何急慢性毒性反應。
2、但是不得不說,市面上的確有一些普洱茶產品(包括生茶與熟茶),食品安全上存在問題 廣州某茶葉市場普洱茶中多種生物毒素污染現狀調查--CNKI數字圖書館 在該項2009年進行的調查中,抽查的廣東某市場中的70種普洱茶全軍覆沒(沒有明確說明生茶還是熟茶),全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生物毒素污染。這種生物毒素污染,當然有可能是發生在加工階段,但在廣東這種濕熱環境下,運輸、倉儲不當,則更加容易引起污染。這種問題不僅僅需要茶廠、茶商的自律,同時也需要政府部門的檢測與監督,以保證每一名消費者的利益。
3、茶葉的保健作用,本身就是商家宣傳的一個噱頭,茶葉中雖然含有部分對人體有益的成分,但是靠喝茶這種行為,很難達到其有效濃度,不只是普洱熟茶如此,其他茶類也是一樣。如果只是想要靠喝茶保健,那還是去干點別的比較靠譜。

最最後,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味覺體驗,在喝茶這件事上,喜歡不同種類的茶品,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將某一茶類的個人負面認識,等同於事實,言之鑿鑿的說出來,恐怕就有些過界了。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誠哉斯言


各種不好喝的味道,換個生疏點的名字就當噱頭賣。唯一的香味糯米香還是添加了糯米香葉。


【2015年4月13日更新】

撰此篇簡短回應的動機,不在於「辯論」,而在於「澄清」

1.非常歡迎 @孫曄 先生「儒雅謙和」、「舉爾所知」的討論態度,並真誠地感謝他將這個問題引入了理性的討論(已「滑鼠點擊」感謝,並於先生的評論區「手動」表達了感謝)。先生提供的拓展鏈接非常值得諸君移步一閱。

2.同時,在下恭謹地對先生的回答點擊了「沒有幫助」和「反對」,因為先生並未回答問題。竊以為,這類討論邀請其實可以通過包括但不限於新開提問、自問自答的形式,達到同樣的與在下進行公開討論的效果,且不至於「答非所問」。

3.坦率地說,先生實際上討論的,是鄙人【2015年3月25日更新】中沒有提出過的觀點。若果沒有歸納錯誤的話,先生認為在下的主張是「所有(或大部分)的熟茶均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故而,鄙人願意再次澄清一遍——在下的觀點是:「不建議諸君多喝熟普洱茶,是對風險評估的「相關性」判斷,而非基於已知事實之全部,所得出的邏輯意義之因果關聯。」(在下暫未就毒理方面,對熟茶有過任何評論,不太明白先生「至少目前的研究沒有發現合格的普洱熟茶產品對人體有任何急慢性毒性反應」、「所以,將自然等同於健康等同於好,不自然等同於不健康等同於不好的看法,實在有些違背現代科學精神。」這幾句話的標靶何在。)如果先生願意閱讀,在下謹提供分論點如下:

第一,先生於原文中提到「食品衛生安全是一條紅線,任何不符合食品衛生安全的產品都不應該上市……市面上食品衛生不合格的普洱熟茶,應該歸咎於生產該產品的不良茶商,而不能歸咎於某種商品。」的前半句是沒有問題的,因為「不應該」是一種已被法律明令禁止的「應然命題」(而非實際情況)——但是,這顯然並不能推導出「不合格熟茶不是熟茶」這一實然命題。其中的邏輯關係非常簡單——當且僅當某類產品符合「熟茶」的特徵時,我們才能夠引入對應的食品安全標準對其安全性進行研判——如果我們承認「不合格熟茶不是熟茶」,那麼也許我們也可以承認「違法的人不是人」了。此外,即使拋開以上的邏輯分析,先生的觀點以及所列舉的文章,也並沒有否定市面上存在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熟茶這個事實

第二,「風險評估」不等價於「客觀事實」,它僅僅是一種基於理性的判斷。回到在下原文的語境當中,實際上是討論「同等條件下,相較於生茶,熟茶的風險是否更大?」任何一個理性的公民都會承認,「零風險」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們卻可以依靠有限的理性,去比較何者的風險更高。在比較風險時,我們可以援引的證據包括,但不限於——先生自己承認的「普洱熟茶的加工與儲存特點,的確對生產廠家以及商家的要求要更為嚴格」+「並且逐步分離出其中的主要菌種,包括黑麴黴、青黴菌、根黴菌、酵母等。」——尤其是在,用於製作生茶的原料,往往比用於製作熟茶的原料更好的前提下(點到為止,先生應該能夠很容易地理解此點)——為降低讀者的理解成本,其實不妨簡單地問一句:在有其他(更好,至少是更不壞)選擇的情況下,消費者為何要冒這些風險?

第三,就算完全不討論先生對於在下的討論邀請,鄙人也不敢苟同先生的文章已經成功地論證「熟茶的食品安全風險,並不高於生茶」這個命題。為降低比較的難度,這裡提供一個簡陋不堪的風險評估模型,僅供參考——

A.熟茶的生產歷史後於生茶,且飲用的年限也短於生茶——故而,同等條件下,生茶在食品安全風險領域的人體實驗數據的累積,遠比熟茶更為詳實。

B.就算拋開生產者的道德水準不談,先生自己已經承認,熟茶的生產工藝(相較於生茶)亦伴隨著更多的食品安全風險(「風險」不等於「事實」)——再加上,鄙人沒有辦法相信,熟茶的生產廠家可以做到「產品每批檢驗合格方出廠,以剔除其生產工藝當中,比生茶更多的那一部分風險」。

綜上,風險評估結論已經非常明顯了——除非引入置信度更高的風險研判模型,或者更為強力的論證策略,否則鄙人仍然傾向於——同等情況下,在食品安全的風險比較中,人體實驗數據積累更詳實生產工藝中附隨風險更低的那一方,取得了優勢(不等價於沒有風險,只是基於理性工具,有理由認為其風險更低而已)。

文末,請允許鄙人對先生「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味覺體驗,在喝茶這件事上,喜歡不同種類的茶品,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表示尊敬——雖然鄙人不敢苟同以此可以否定本人的風險評估策略。

個人拙見,僅供參考。

【2015年3月25日更新】

1.雖然在下並不歡迎@魏琴心 原來的表達方式,但他的觀點仍然是有合理之處的——即,在下原來的回答,未免過於極端,確實侵蝕了誠實茶商之合法權利。故而,在下決定於更新中,畢恭畢敬地予以較大範圍之修訂,歡迎包括但不限於魏先生之方家的雅正。特此冒昧地重複邀請,包括但不限於之前曾為拙文點贊的 @張不凡@木咩@馬大強@Moon@祁鑫@梁峰@Johnniehan@2014夏一季@狸花貓@王森 諸君,真誠地建議諸君取消點贊,乃至點擊反對,以及沒有幫助——畢竟,在下輸出了帶有一定程度誤導性的信息,並浪費了諸君的寶貴時間,非常抱歉!

2.欣聞 @魏琴心 先生已將原來的不友善言論刪除,且其目前的回答,完全符合諸君對各自合法權益的關切,建議移步閱讀,且不吝點贊。魏先生作為商人,能夠如此坦率地發言,個人強烈地為先生目前的答案被埋沒於摺疊區,感到無法理解。

【以下開始,對原有回答的錯漏偏頗之處,開始逐條批駁(僅限於在下已經發現的,同時亦恭請諸君補充,以及賜教)】

第一,鄙人原回答中提到:

在下是來揭穿商家畫皮的。

這是一段不當陳述。因為,這實質上在表述「所有的商人,都是奸商」這樣一個明顯為「假」的命題。對此,魏先生的憤怒是合情合理的,在下不得不誠惶誠恐地向魏先生,以及諸君致以最真誠的道歉。鞠躬。

第二,鄙人原回答中提到:

盡量少喝熟茶,其對身體毫無益處可言。

以及

熟茶是反自然的「速成品」。

這是一段不完整的陳述。應當修訂為「在原料相同的前提下,相較於普洱生茶,熟茶是反自然的『速成品』。」以及「雖然這並不符合以『清正自然』為追求的茶人的品飲理念,但並不能當然地得出『所有的熟茶都不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之結論。」

但與此同時,在下堅持盡量少喝熟茶之觀點。對此,在下的辯護意見是——渥堆工藝向來被視為制茶人的不傳之秘(針對「渥堆工藝」,目前在下沒有找到對應的國家食品安全標準,故而有良莠不齊之不確定的食品安全風險),各號商家都各有秘方,其實科學真相是在於菌種的選用及發酵時、溫度的控制。其中使用的菌種,推測包括空氣中的乳酸菌及土壤、糞便中的麴黴菌、枯草桿菌等,由於都是「秘方」,所以目前尚無全面性的科學研究。屢屢發生不肖商人以人畜糞便進行普洱茶發酵;這當然也是在利用其中菌種,但畢竟可能混雜了壞菌,並且殘留物使之極不衛生。

故而,不建議諸君多喝熟普洱茶,是基於一種統計意義上的,對風險評估的「相關性」判斷,而非基於已知事實之全部,所得出的邏輯意義之因果關聯。

第三,鄙人原回答中提到:

其(熟普洱茶)工藝說白了,就是「提升濕度,以加速生普的陳化」=&>「發霉前干預濕度,將其從發霉的邊緣救回來」=&>「提升濕度,以加速生普的陳化」……

這是一段帶有感情色彩之陳述,其表達方式值得商榷,但鄙人仍傾向於「好料是不會拿來做熟普的」(魏先生似乎對此亦沒有表達具備高置信度的反向證明)。但願意與魏先生討論的是,在下此處並未說「熟茶是發霉的」,而是說「雖然沒有發霉(「發霉前」,指的是沒有發霉),但這是一種人工加速陳化(發酵)」。故而,在下願意將表述修改為:

這並不符合以『清正自然』為追求的茶人的品飲理念,僅僅就個人傾向而言,不建議諸君多喝熟普洱茶

以上拙見,僅供參考。如有異議,歡迎討論。

抱拳!

———————以下為原答案,歡迎諸君繼續指出其他錯誤、偏頗之處——————

在下是來揭穿商家畫皮的。

個人觀點如下——

盡量少喝熟茶,其對身體毫無益處可言。

為何?

因為熟茶是反自然的「速成品」。

其工藝說白了,就是「提升濕度,以加速生普的陳化」=&>「發霉前干預濕度,將其從發霉的邊緣救回來」=&>「提升濕度,以加速生普的陳化」……如此循環,使得「一些品質比較差的茶品」變得「可以入口」而已。

任何一個稍微有道行的茶人,都明白「好料是不會拿來做熟普的。」

這個原理,有點類似在粵菜中,最為上等的原材料,必定是「清蒸」以激發其「原味之鮮美」;如果重口味烹煮之,大廚和食客都是會找您拚命的。

普洱,也是如此。

上上之古樹普洱如果拿來做熟茶,無論是茶農還是茶人都是會找您拚命的。

茶人對佳茗,是極其尊重的——在下哪怕是用茶刀起茶時稍微有欠溫柔,師傅都會以銳利的目光逼視,題主先生可以稍微體會一下這種對茶的深沉敬意。

因為很重要,所以再重複一遍——

盡量少喝熟茶,其對身體毫無益處可言。


海鮮味:老茶客有追求的勐海的熟茶的專屬味道,就是有一股淡淡的海鮮味。可能是你所說的腥味。

至於倉味跟堆味,如果你喝著熟茶有一股霉霉的味道,肯定是技術不過關。而且,熟茶的話,最好不要喝新茶,新的茶,或多或少會有堆味。

至於糯米香,那個是雲南的一種葉子,商家制茶的時候弄進去到茶裡面,所形成的味道。小沱茶居多。

--------------------------------
熟茶跟生茶最大的差別在於技術,如果是有霉味,建議別喝了,而且喝熟茶,建議是有一定年份的熟茶。


熟普最好不要喝,製作過程中說不清楚的地方太多,何必跟自己過不去呢。


不知道你怎麼喝到的這些味道。
這些味道都是變質的味道。

好的普洱熟茶只有:木質香氣,醇厚潤滑。
部分有天然的果膠甜味,但是都不會明顯,還是以茶味為主。


不邀自來。
說點直觀的。有關熟茶的渥堆技術前面的各位大佬已經講了好多。補充一點小環節。2007年我去雲南茶廠轉的時候,大家做渥堆基本上都是放在水泥地上做的。茶葉有個特性是吸味道,做渥堆的時候,水澆到水泥地上,那個味道自然會被茶葉吸收進去了。你想想夏天時候水泥地上澆一盆水,蒸騰上來的味道,是不是和所謂的「勐海味」「魚腥味兒」有相似的地方,都是熟騰騰帶腥味兒。所以我覺得這個沒什麼那麼高深的,雖然「勐海味」是被老茶友認可的味覺標籤,但我不認為這是什麼好標籤。
所謂倉味,就是倉庫里的味兒啦。倉庫多半還是灰塵大,空氣欠流通,茶葉自然會積留下氣味。洗茶三二遍,正常的倉味應該退得差不多了,喝到五六遍七八遍還有倉味,那麼,我只能意味深長地笑笑了。
糯米味……我喝到的所謂有「糯米香」的都是發酵過頭的(痛苦表情),捏一下葉底,葉底很脆很碎就是了,發酵發到發燒了,哎,希望你比我幸運。


普洱茶的這些味道一般以近似來說明具體的味道,並沒有具體的說法:
腥味,我們很容易想到魚腥,辛的食物,一般表示「新鮮」或者「腐爛的惡臭」,區別後就可以知道熟茶是否變質還是新熟茶。
堆味,就是熟茶的渥堆味,熟茶的堆味就算同一批,不同時間堆味都是不同的,只要記住一點,濕抹布捂過的那種氣息而不是味道,這樣的稱之為堆味。對於傳統工藝一般都有,新工藝么。。。都在試驗中,不好說。大多是沒了堆味,茶發死了,沒法久存。
倉味,顧名思義,倉庫的味道,每一種倉庫時間久了都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與發霉的味道還是有本質區別的,但是需要身體靈敏性去判別。普洱茶的倉味,讓人感覺有木頭的陳舊味,這是因為存普洱茶的地方大多為木質結構的關係,一般情況下把這種味稱為普洱茶的「倉味」
糯米味,是普洱茶的有糯米的湯感與類似糯米綿柔香氣和味道,都是近似的比喻,詳細還要去翻書
。。。關於芳香物質的轉化表達式,不過這沒意義了。
簡單喝茶,喝茶要對自己身體負責。對身體有益的情況下,能給你帶來美好,讓身體輕鬆,這才是意義所在。了解普洱茶的原理後你會明白,分那些香氣根本沒有意義。


都很可愛的交流!自古就有柴米油鹽醬醋茶,生活需品!沒必要有這些爭議!茶目前在國際上沒有一個完全的檢測標準,就跟青菜蘿蔔一樣,只有天然有機的茶價更高,根據各人的經濟和生活標準來定。沒有理由讓一個生活艱難的人去消費金獎的茶,但是喝茶是一種好習慣!如人飲水,各取所需!東方文化也有茶道這一文化的資源!


草腥味:

普洱茶的生產過程中,最有技術含量的就是殺青這道工序。殺青好不好關係到普洱茶後期轉換是否理想,殺重了後期轉換慢且有雜味,有的還帶有糊香味、綠茶味等等;殺輕了後期草腥味重,茶湯渾濁並且香氣不足。

糯米味:

是有的普洱茶特有的香氣。


實在是不懂為什麼把勐海味和魚腥味混為一談!!!拜託,勐海味是勐海味,魚腥味是魚腥味!當你喝過真正的勐海味,就能清楚的知道什麼是勐海味,和魚腥味不一樣!
先說一下【堆味】吧,熟茶渥堆產生的特殊味道,這個味道我不知道怎麼去描述,在最初剛接觸普洱茶時,還分不清堆味與倉味,偶然一次喝了一款茶,那個味道我之前從來沒有遇到過,給我的第一感覺,這就是堆味,後來就能分清堆味與倉味了,,,好吧,說的都是些廢話,還是沒有說清楚堆味是什麼味道……
後來還聽說過什麼棗香味,剛開始感覺好奇怪,普洱茶竟然還有棗香味,為什麼會有棗味呢???一臉問號,還是後來,去找茶頭時喝到的,那天老闆給我們泡了一下,啊,一臉驚奇的看著男友,這就是棗香味,很濃,讓從來沒有接觸過棗香味的我第一感覺就是棗香味,好吧,原諒語言表達能力並不怎麼樣的我!!!
(有時候感覺自己對普洱茶品茶方面很有天賦啊,湊表臉?)
說一下【倉味】,今天先說一下生茶的倉味吧,這個我有明顯的感覺。喝的新生茶主要是勐庫的料子,老生茶主要是勐海的料子,最初無知的我每次泡生茶時都會問一下葉底的味道,對!我就是把勐庫新茶的葉底和勐海老茶的葉底對比的,首先說明一下,我對比的這幾款茶都是昆明純干倉存放的!!!勐庫新茶的葉底會有一種豆香味,勐海老生茶的葉底有一種很強烈的味道,好吧,不知道怎麼表達合適,啊啊啊!!!抓狂了,不知道怎麼說了,總之很強烈的味道,茶湯里也會有這種味!喝過干倉老生茶的茶友一定懂。後來又去一下只做中高端茶的店裡喝了老闆自己存的12年冰島老寨,好吧,以前的看法竟然不對了,12年的冰島,才存放4年,而且是勐庫茶,竟然也有這種味道,很強烈的味道,施大姐說,這種味道只有昆明干倉茶會有,濕倉茶不會有這種味道。總之,我總結的就是,有點年份的干倉生茶都會有這種很強烈的味道,但是勐海新生茶也會有這種味道,只不過沒有那麼強烈。勐庫新生茶葉底有種豆香味。
【腥味】第一次感覺到腥味,就是聞起來像鹹魚的味道,死魚爛蝦的味道,那次聽李阿姨說(一位做了20多年茶的老阿姨),沿海地區的人比較能接受這種味道,習慣這種味道,沒有這種腥味,他們還不習慣呢。
我再強調一下,勐海味是勐海味,腥味是腥味!!!
【糯米味】一種是在迷你沱里加入糯米香葉,泡出來會有糯米味,能很明顯的聞到;另一種是老熟茶,還得是品質較好的老熟茶,可能會有糯香味,這個是品出來的。
【樟香味】喝過幾種樟香味的茶,有一次出去找茶,老闆說我這有新做的樟香餅,要不要嘗一下,好吧,喝了一下,這算是什麼樟香,很明顯的堆子味,後來要了點茶樣,去另一家讓施大姐喝了一下,施大姐也拿了她的一個茶讓我喝了喝,兩個味道很像,大姐說這就是雜味,不是樟香,有些老茶可能會有樟香味。後來又喝了幾款茶,有些感覺像樟香,有些不是。


重點已加粗

倉味:這個爭議和說法就很多了,老夫認為的倉味就是在倉儲過程中茶葉吸入的倉庫環境的氣味,原因是倉庫環境不衛生。最常見的傢具漆味,潮濕不通風形成的霉味。

腥味:這就有好幾種,1.土腥味,茶葉製作過程中,帶入的灰塵形成的。2.魚腥味:具體感覺是海鮮氣味,在純正的勐海地區熟茶比較常見,有的人稱這種味道叫勐海味,屬於正常,也有很多茶客對這種味道有很深的情懷,比如說我。3.就是倉味的一種了。

堆味:這個味道的產生過程是在普洱熟茶渥堆發酵的時候,微生物作用產生的。普洱熟茶新茶堆味一定會有,只是重不重,太重是因為渥堆的時候,渥堆環境不好茶堆直接貼地,或者翻堆不及時,底部不透氣,堆味沒有及時散掉大量沉積侵入茶葉。普洱熟茶新茶的輕微堆味是可以接受的,一般良好倉儲環境下,3個月左右就可以退掉不少,3年以上一般就沒有了。

糯米味:我接觸過兩種,1.高等級茶料發酵形成(科普一下:在普洱茶里「等級」這個詞指的是什麼呢,就是指原料的採摘等級,和品質一丁點關係都沒有!高等級的意思是茶料細嫩,芽頭比較多,反之低等級就是指大葉粗葉比較多,再重複一遍和品質一丁點關係都沒有,低等級並不意味著低品質。)高等級茶料熟茶普遍有個缺點,不耐泡,但是比較高香。2.故意做進去的糯米味,這種有個特點:香氣是糯米香型而且特別的高揚明顯,但是香不入湯,茶湯的糯米味不明顯,3泡左右後茶味茶香迅速減弱。


有些人硬是沒有吊事,把問題複雜化。就直接說你是托就是了


堆味是熟普在製作的過程中,由於需要渥堆經過60天以上,所本身的味道。你也可以理解為熟茶正常的味道。味道本不好,所以熟普製作出來後,通常要放2-5年等待這個味道散掉才拿來喝。倉味,顧名思義,就是放在倉庫後產生的味道。這裡又涉及到所謂的干倉和潤倉的說法了,本人對此並不認可。倉位也就是濕倉味。其實是茶葉存放有問題的表現。不過被很多奸商拿來忽悠客人罷了。腥味,正常沒有這個味道的。糯米味,是陳化較長時間的茶葉有可能產生的一種味道。(不一定產生)茶葉放了很長時間後,會發生一系列複雜的變化,其實是很難控制的。但是有人給普洱,特別是小沱茶加了一種叫「糯米草」的東西,就有了糯米味。這種加料的普洱的名字叫「糯米香」


我補充一下,如果茶有腥味,那多半是儲存不當造成的,熟茶在儲存過程中最好用紫砂罐,透氣,捂久了就會腥。糯米味分兩種,一種是糯米香的茶,那是茶葉在發酵過程中加入了雲南這邊的糯米香的葉子,是屬於後期添加的,這種茶糯米香很重。另一種是天然形成的淡淡糯米香,表現特徵是茶葉糯、團、香、潤。是好茶


你買點幾十塊錢一斤的7級和7572一比就知道,至於堆味哪來的 ,你可以慢慢百度。


1、堆味:渥堆過程中產生的味道 廣義上包括熟茶香氣和不良堆味 但一般意義上都指的是不良堆味
渥堆是普洱熟茶製作過程中一道重要的工藝 簡單說就是往茶堆上澆水 然後翻動茶堆讓茶葉發酵 當然水的比例、茶堆高度、堆芯溫度、當地濕度、翻動順序神馬的都是有講究的 具體操作很複雜 這就不多說了
不良堆味在茶廠製作、茶商中轉和最後沖泡過程中都可以盡量減少 前兩者吾等買茶喝的小夥伴是沒法改變的 就說自己怎麼減少堆味吧
一是如果著急喝的話 買的時候就買3年以上的 因為堆味在茶業存放過程中就會慢慢散去
二是如果買回來的就是新做的熟茶 可以起完了之後放一會再泡 泡的時候用高溫洗茶 讓茶葉迅速醒過來 後面再泡的時候堆味就小多了

2、倉味:是保存的不好 茶葉受潮了才會有的味
正常的商家是不該賣給你有倉味的茶葉的 如果買的時候沒問題 放了一段時間拿出來喝的時候有倉味說明你放茶葉的地方太潮了 而且也可能跟地理位置有關 東南沿海濕度太大能種出好茶 但是不適合存茶 相反北京的土種不出來茶 但天干氣躁 適合存茶
如果你的買的時候茶葉就有倉味 說明你遇到了無良商家 畫個圈圈詛咒ta!!!!

3、腥味:你是指茶喝完以後杯子里或者茶罐子里那種土腥味嗎 個人認為那是「雲南味兒」~~~周圍貴州神馬的茶廠用普洱工藝做也做不出這個味來 不過一般在存放年齡小的生普更常見

4、糯米味:是熟茶特有的茶香味 好的熟普應該只有這個味 能喝出夕陽的味道


推薦閱讀:

如何品茶?

TAG: | 茶葉 | 普洱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