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餘額寶」所謂的「年利率」比銀行存款還高,能和銀行搶生意么?

悄然上線的阿里「餘額寶」,號稱存10萬年息4000元,這個利息的實質,其實是用戶購買貨幣基金的投資收益。但文中也說道,「增利寶」也並非保本產品,但作為貨幣型基金,從歷史上來看,貨幣基金虧損的可能性極小,其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至4%,對抗銀行的活期存款利率綽綽有餘。阿里餘額寶悄然上線 存10萬年息4000元
Q1:所謂貨幣基金虧損的可能性極小,是個什麼概念?
Q2:如此看來,那還有誰願意存錢在銀行啊?大量沉澱在支付寶里的資金會不會對傳統的銀行存款業務造成衝擊?

相關問題:阿里巴巴推出餘額寶對銀行會有什麼影響?


6.20 參考評論中的各項意見,把這個答案補完。
感謝@garhom@天順 以及評論里所有提出問題的朋友,使這個答案更全面清楚。
===================================
1.支付寶是幹什麼的?
提這個問題和回答問題的人都忘了一個根本點:支付寶只是支付結算工具,不具備銀行的創造流動性、擴張信用的能力。
別忘了,支付寶本身需要在商業銀行開立託管戶。
支付寶的賬戶託管模式簡單來說如下圖:

……這個簡圖實在是太簡單了,涉及支付寶託管、 資金劃撥、對賬等具體流程,請務必參考 大型的支付系統,如支付寶、財付通每天交易額都非常巨大,後系統是如何對賬、風控的呢? 中的解答。
概括起來,對個人用戶來講,是銀行賬戶的錢向支付寶賬戶——非傳統銀行賬戶,姑且叫它「虛擬貨幣賬戶」吧——移動;對支付寶而言,是用戶銀行賬戶的錢向支付寶賬戶的錢移動;對支付寶的託管行而言,是別的銀行的錢向自己銀行的賬戶移動。
越多的用戶的錢進入支付寶賬戶,支付寶的總賬金額就越大,就意味著支付寶在商業銀行賬戶(即託管戶)里的金額越大。
根據對第三方支付平台的監管規定,託管戶只能開在一家銀行。
——據我所知,開在工行。不過無論開在哪家,那個銀行都是大大的歡喜。

2.餘額寶里的收益從哪來?
投資於天弘基金管理的貨幣市場基金。就這麼簡單。跟投資於任何一個基金沒有本質差別。
支付寶的支付結算功能在銀行來說只是中間業務,換成慢點的笨辦法西聯匯款和郵電匯款也能辦到。支付寶不過是當前技術環境下最快最便捷的匯款工具而已。
老頭老太太去櫃檯排隊買基金,年輕點的通過網銀買基金,更時髦的通過支付寶買基金,不過是支付方式變了,只是把一個銀行賬戶的錢轉移到另一個銀行賬戶併購買了一種金融產品。
對天弘基金而言,多了一個影響力很大、非常便利的銷售渠道。說難聽點,要不是餘額寶,誰知道天弘基金是神馬?

3.餘額寶的風險如何?
在天弘基金按照約定的投資範圍、投資限制和風險偏好約束盡職管理的前提下,投資於貨幣市場的基金風險是比較低的。
貨幣市場基金的投資範圍一般根本沒有二級市場股票,基本上是固定收益類的低風險投資,常見的比如國內銀行間市場和交易所市場上市交易的國債、金融債、央行票據、高等級的企業債和公司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債券逆回購、銀行存款。都是基本沒有波動、持有至到期吃利息的投資品種。
貨幣型基金排名
這裡就有一百隻貨幣市場基金,收益的區間範圍大家都能看得到。
沒有反例的情況下,我不能說天弘基金的表現會比這裡隨便哪一隻差,也不能說會比隨便哪一隻好。
我只有一個問題,為什麼是天弘?
絕大多數貨幣市場基金都是T+3清算,天弘憑什麼做到T+0我不知道。但是清算時間越短,對資金頭寸安排能力要求越高。
極端情況下,餘額寶的客戶大規模贖回,發生資金凈流出的時候,所投資的資產都沒法T+0變現,天弘拿什麼支付?
任何不說明風險的收益都是耍流氓。
支付寶以活期存款收益為靶子,以支付「利息」為宣傳手段,模糊了實際來源於投資產品收益的性質,實際上是存在銷售誤導的。

4.餘額寶對銀行可能有什麼衝擊?
先說銀行拉存款、放貸款以及製造理財產品的動機——由於有存貸比的限制(貸款總額/存款總額&<=75%),分母不夠大的情況下,分子也增加不了。
所以,過去幾年且目前可以預見未來相當時間裡,銀行的主要挑戰在於拉存款、扔貸款
基於餘額寶的特性,對銀行的影響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存款。
如上所述,由於賬戶託管的原因,支付寶幫助託管行把散戶在其他銀行的錢弄到託管行賬戶里了。這可給銀行送了不少存款呢!
(已經投資於基金的就不是存款了,不過從資金歸集到真正投資出去和收益分配之前都有一些時間差,這個時間差中的零散金額形成了銀行存款科目的增加。)
BTW:支付寶之前多年可沒給過客戶一分錢利息,而同時銀行是給支付寶利息的——這部分可是支付寶欠客戶的。
2.貸款
過去幾年裡,銀行一直在努力把自己的貸款往外轉,最簡單的理財產品結構就是,銀行把貸款轉讓給其他金融機構作出比如說信託計劃,自己發個理財認購信託計劃。
銀行在往外扔貸款。
同時,基金公司是不能直接放貸款滴,這是「分業經營」大原則卡死的。
所謂「支付寶放貸款」那純粹是個笑話。
3.理財
如上所述,很多理財產品本來就是銀行部分捨棄利差硬造出來的,具體方式和原因超出了本文論述問題,不表。
銀行造理財產品的衝動大到監管部門不得不連續發文、通過各種方式限制其發展的規模。
市面上新生一個貨幣市場基金也好新生一個固定收益理財產品也好,銀行見慣啦。

5.餘額寶有什麼好處?
評論里有位同志說自己月月月光,銀行理財產品起點高,攢不下那麼多初始資金規模,用餘額寶就算是零花錢也能有還不錯的收益。我覺得這才是非常理性的思路。
餘額寶與傳統理財的競爭,其實主要在這部分散戶上。信託投資起點100萬,銀行理財產品多數起點至少5萬,買傳統貨幣基金還得1000塊呢。
即使偏好其他理財方式,絕大多數人也不會對賬戶上幾百塊的零頭做什麼處理,拿個活期利息算了。
利用餘額寶的便捷性,讓小額零散資金也有一定的收益,是個不錯的選擇。

6.「阿里金融帝國」的說法怎麼回事?
其實已經超過了本文所要解答的問題範圍。因為支付寶就是支付寶,是支付結算工具。
支付寶公司不可以放貸款、賬戶里的錢不叫做存款。
阿里旗下,目前有貸款牌照的是阿里小貸。
就像淘寶和支付寶不能混為一談一樣,阿里小貸也不等於支付寶。
至於阿里小貸,我很看好。依託於淘寶商戶的交易信息和支付寶賬戶里的賬戶流水信息,比任何傳統金融機構都能更直觀更準確地掌握借款人的經營狀況、信用情況。
基礎數據量極大、真實性高、可以系統批量處理,這可以極大程度上提升發放貸款時對信用風險的甄別程度和審核效率。這是任何銀行都比不上的。
但是,阿里小貸作為一個小額貸款公司,不能吸收存款,只能以自有資金髮放貸款,規模不容易做上去。
所以阿里跟建行、跟山東信託合作過,通過交易結構的設計從其他渠道獲取資金。但是,直接從支付寶獲取資金是萬萬不能的……
PS:之前跟阿里小貸談合作的時候有同事去現場盡調過,說阿里的審貸大廳有禮堂那麼大,幾百個審貸員24/7地不停審貸、批貸,大廳前頭的大型電子顯示屏實時滾動「15點03分發放貸款人民幣53000元」
……這種效率可讓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羨慕死了哇。
說阿里會對金融行業造成挑戰,這我不反對。挑戰到什麼程度,有待觀察。
說餘額寶造成挑戰,我不同意。


反對@mudbear@Puffin兩位知友的答案,支付結算只是支付寶的一部分功能,請大家注意到阿里金融的野心。

1、餘額寶是個什麼東西?T+0貨幣基金,除了購買T日、T+1日沒有流動性之外,其餘時間流動性和活期存款是一樣的,可以隨時提現(目前每天、每筆、每月100萬的上限)。收益差10倍,誰還會去存活期么?

2、餘額寶的目標客戶是誰?不要忽視淘寶上的商戶們,他們的日常流水是非常恐怖的。大家身邊農貿市場的小商販,做的好都有十幾萬的流水,淘寶商戶們呢?如果阿里把餘額寶作為小貸發放審查項之一呢?

3、餘額寶的投資方向:目前,天弘的這支基金是唯一的,但是以後會加上越來越多的貨幣基金。憑藉平台的壟斷性,餘額寶可以向客戶提供統一的收益,提取到超額業績報酬。

4、在我看來,餘額寶有點類似國外的CMA賬戶,可以幫助客戶獲得超越活期的收益。如果支付寶的支付功能做的足夠強悍,可以代替錢包,打車、吃飯、結帳都可以用刷支付寶,誰還會把錢存銀行?記得支付寶的APP名字么?為啥加了「錢包」倆字?呵呵~

在我看來,阿里趕上了電子商務的浪潮,正要染指「利率市場化」的浪潮。
試想將來,阿里將支付寶作為投資平台,上游從銀行、基金、券商、保險、期貨(財富管理商)採購產品,下游向客戶提供標準化產品,獲取價差和手續費,內部搞個OTC讓客戶互相交易未到期產品,阿里做做市商。當今國內金融業,有誰可以跟支付寶爭鋒?

私以為:讓金融的人做互聯網不一定成功,但互聯網的人做金融,靠譜!

支付寶可以是渠道,也可以是平台,擁有如此大的客戶網購客戶群,沒有理由不相信阿里金融能夠在利率市場化的大潮中賺的盆滿缽滿。

PS:建議大家關注華夏基金的活期通,T+0貨幣基金,隨時提現,即時到帳,昨天收益4.562%,可以還信用卡,可以跨行提現(A銀行買,提現到B銀行),非廣告。


反駁一下第一名mudbear的觀點。mudbear說的原理沒有錯,但其實他說的是當支付寶只承擔結算功能時的情況,這種情況下,支付寶那麼大的規模(大概300億左右)確實是託管銀行的存款。
但他忽略了一個現實:現在的核心是支付寶的錢被用來買了貨幣基金!這樣對託管銀行而言,支付寶帶來的存款只是臨時的存款了,一天過後,原來的存款就變成基金公司的資產了!銀行的存款了?沒了!(銀行只能靠存款來放貸款,而不能靠其它的資產形式來發放貸款,這就是為什麼銀行理財產品銷售多少,存款就下降多少的原因)
另外,支付寶只是基金公司的一個渠道嗎?國內銀行之所以風生水起,關鍵之一就是它掌握著渠道和客戶,但是支付寶開始可以購買基金、保險、定期存款等產品之後,它就變成擁有足矣匹敵任何一家銀行的渠道了。更別談它的客戶數量是任何一家銀行也不敢小覷的。
因此,正如馬雲所說的,支付寶已經要開始改變銀行了。
顫抖吧,銀行!


謝謝邀請我回答問題。

首先,對於個人的存款,有大量的機構在跟銀行搶生意。滿大街的理財機構都是盯著個人的荷包。個人存款銀行是很在乎,但凡在銀行有點錢的,銀行都會推薦理財產品,4%不是一個大數字。穩妥一點的,4.8%,5%,這些簡訊作為一個帳戶餘額超過五萬的客戶,會大量收到。
至於私人銀行,會有信託,常年8%到12%呢。券商?第三方理財機構?銀行不能說不為所動,但也在想辦法。不必為銀行擔心,為什麼呢?支付寶再生猛,名頭再響,在銀行(請注意,你說的是銀行,不是四大行或者大銀行,就是包括四大和十多家全國性的股份制商業銀行,也不是全國資產上百億的銀行好幾百近千家。你說的是他們的統稱)眼裡,就是個互聯網企業,有跨界的可能。但剛剛起步,發展快一點。舉個你身邊的例子好理解,好比你有三四個民營加油站,在國道邊上,生意一直不錯,在縣裡面好歹也是個人物——資產三四千萬,年收入好幾百萬。你是不是在跟中石化搶生意啊?
且不說 互聯網這條道上,比你支付寶做得好的大把。人家騰訊有了微信,還只說拿了一張通往移動互聯網的站台票。關鍵這事還是剛剛起步,起步階段,發展快一點,正常,但是距離有實力跟銀行扳扳手腕,還早!至少三五年之後再說。銀行也沒閑著呢。而資源呢?比人還是比錢?機制的領先不代表你可以漠視市場的基本規律——比如風險。銀行?經歷過擠兌嗎?外行人知道深處金融危機漩渦中心的銀行是怎麼熬過那一段的?一個幾百年的行業就被一個支付寶給XX了?阿里人啊,不要現在就開始驕傲。看看人家騰訊,出來一個微信,那才是實實在在搶運營商的錢,人家有沒有整天說自己如何如何牛啦。人家知道埋頭扎紮實實做事。在互聯網三大巨頭裡面,只有阿里是做銷售出身,不是靠技術出身。阿里裡面,做技術的人應該不會是最有話語權的。

其次,有多少渠道在代理基金銷售呢?不要太多,銀行自己都是其中一個呢。僅僅在第三方支付這塊,就我所知匯付天下兩三年前開始有客戶了,現在客戶的數量級已經很大了。他們這方面的產品叫「天天盈」,你有空可以上網看看。可以選擇的貨幣基金100多隻。你看人家到處嚷嚷嗎?匯付天下是銀行的人出來做的,知道有理財需求的客戶如何分群,願意在網上買基金的人都有神馬需求。阿里呢,他們比較自大,至少我自己這麼認為。起步已經算是比較晚了。

再來說一下貨幣基金是否會虧損的問題。理論上當然不會。但貨幣基金推出這麼多年了,為什麼銀行存款沒有受到巨大打擊,獨獨餘額寶出來了,他們就顫抖了呢?至少我個人是不理解的。


我的觀點是餘額寶會吸引一個超出以往基金機構想像的大部分從未關心過此領域的用戶群體,是有機會趕上後進入市場的差距。如果能利用好(當然,這需要一些手段,比如最簡單的炒作等),也是有機會讓銀行顫抖顫抖的。但因在天朝銀行特殊的地位,能顫抖顫抖我覺得已經就算很不錯了。


最近正好在研究第三方支付,來嘗試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不到之處,歡迎拍磚。
首先來分析下支付寶市場地位,他現在在互聯網支付領域是名符其實的老大,2012年市場份額47%,所以說線上支付這塊是他的看家本領,也是他吃飯的根本。由於他佔據如此大的市場份額,易觀統計2012年互聯網支付總體規模3.8萬億,那麼支付寶的規模應該在1.8萬億左右。從量上來看也就相當於中等規模商業銀行一年的支付規模,不過支付寶的特點是對私小額為主,對公微型企業為主,天貓上線後可能中小型企業會增長一些。如果從總體上分析下淘寶上的交易,我相信應該符合長尾理論,利基產品和商家提供了一半的收入來源。
支付寶現在這個市場份額,其實很危險,繼續往上走,沒有多少空間,同時老大總是招人恨的,估計明刀暗箭的少不了;互聯網競爭激烈,企業不進則退,即使想保住目前份額都有難度。
另一塊利潤大頭支付寶賬戶的客戶備付金收益,6月7日人民銀行剛出台了《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日後再想「深挖」這塊的利潤難度加大,風險加大。
如此只有想辦法在其他領域挖掘新的利潤來源,這也是支付寶近期推出信用支付和餘額寶等的重要原因,現在看來這些新業務規模還尚小,與傳統的銀行、證券等相比優勢也不是十分明顯,作為噱頭還可以,但如果說靠這些就能顛覆市場還言之過早。
我個人倒是十分看好支付寶在小額貸款領域的表現,依託阿里旗下各渠道信息,進行整合對小微企業統一授信,開展產業鏈金融等行為應該是大有可為。


銀行儲蓄是跟大多數理財渠道或方式相比,基本沒有競爭力。
中國的金融服務只覆蓋到很小一部分人,一方面是由於大部分人沒有到一個需要理財服務的體量,另一方面缺乏相關的市場培育和理財觀教育。
支付寶的餘額寶,其實比銀行定期存款收益更低,這不是簡單地通過年化收益即3.035%和2.86%來比較的。
按餘額寶的玩法,周六轉入資金,周三返還,只有一天的收益。其實佔用期是五天,收益只有一天。
另外必須是循環買入,一天都不能斷。除非是長期定期存放在餘額寶中才有可能比銀行儲蓄收益高,但這時已經失去了支付寶靈活的特性了。


支付寶在外人眼中只是一個支付結算的工具,但是阿里巴巴對支付寶的雄心遠遠不僅如此,外人太小看阿里人對支付寶的統籌規劃和未來的期許了。走出這一步,法律法規上是中規中矩,同時在對業務的發展上算是比較大的一步,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未來的金融會因為有互聯網人的參與而更精彩。


謝邀請,按照安邦每日金融第3779期的觀點:阿里巴巴退出類存款業務,噱頭大於實質。「談阿里對支付寶餘額付利息激動人心,換成可以用支付寶餘額購買貨幣基金就沒那麼吸引人了。實際上而這是一回事


現在各個銀行也推出了各個「寶」,如農業銀行的快溢寶,興業銀行的興業寶,收益率都在4%~5%。餘額寶經過一段時間的狂熱,收益達到6.0%以上後,目前已經趨於平穩,基本也保持在5%以下。在這種情況下,餘額寶存在盜刷等等互聯網風險點就顯出劣勢。整體而言,再過不久,餘額寶的份額會逐漸被各個銀行侵佔。而且各大銀行也會感謝餘額寶培養了人們的理財觀念,使其最終受益。
傳統銀行業其實並非一成不變的,現在已經從以前的以「銀行為本」轉變為以「客戶為本」。在餘額寶推出以前,銀行也有貨幣基金,也有各類收益不錯的理財產品。餘額寶相對於這些銀行產品最大的優勢並不是收益率,而是T+0的贖回機制,兩個小時內到賬保證的資金的流動性,其靈活性是破天荒的,是以前銀行理財產品所沒有的。在資金流動性方面,銀行能與其相較的只有活期儲蓄。活期儲蓄0.35%和餘額寶剛推出時的5%收益率,這種絕對性優勢對銀行的活期儲蓄存款無疑是致命的。
不得不承認銀行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銀行賴以生存的並不是普羅大眾的丁點活期 ,它主要依靠的是各個企事業單位的大額存款以及一些存款大戶(這就是拉存款的對象啊親),所以一開始餘額寶推出時,各大銀行並不緊張, 甚至很多銀行員工也使用餘額寶。直到一月中旬,餘額寶吸收的資金達到2500億,各大銀行才開始聯合對付它,運用的手段主要是抓阿里沒有金融營業執照,互聯網盜刷風險。
餘額寶是否對銀行造成影響?有,但是不大。銀行業真正要打擊的並不是餘額寶,而是阿里和馬雲。一旦馬雲兩隻腳都踏入金融業,攪局成功後很難想像到時對銀行業的衝擊。


餘額寶的風險高於銀行存款,所以餘額寶不見得能勝過銀行存款。

你肯定是想問,風險究竟高多少,會不會抵消掉1%~2%的利率溢價?
這個問題很難精確回答。
為了描述和運用金融產品的風險,數學家、金融學者、投資銀行、投資者等聰明人創造了很多複雜的工具,但一來這些指標和參數非常難懂,看了以後只會進一步加深你對這個問題的困惑,二來金融危機以及其他一些大大小小的事件證明,這一堆工具其實也不能很好的預測(比較極端情況下的)風險。而餘額寶所說的「虧損可能性極小」,恰好就是指比較極端情況,很可能超出了現有風險描述工具的預測能力。

所以你能夠得到的最好的答案,恐怕也就是「虧損可能性極小」,年化收益率「普遍」在3%~4%。
如果你不能比較準確的理解「極小」和「普遍」,我建議你還是把錢存在銀行更靠譜。銀行存款的風險「更小」,利息收益「幾乎一定」是安全的。


別的我就不說了,說一點吧。很多人說阿里起步已經晚了,對銀行衝擊不會大。理由是貨幣基金的銷售渠道很多,已經有了比支付寶成熟的銷售渠道,而他們的出現並沒有大規模衝擊銀行的業務。這一點我並不同意。
支付寶和餘額寶以及整個阿里巴巴集團的業務是一個整體。餘額寶的出現使得支付寶不止是一個支付工具,它也有存儲功能,加上阿里電商和手機支付寶,這樣一個集合體的意義在於貨幣真正電子化了。不需要銀行卡,只需要拿著手機就可以實現購物、轉帳、甚至金融理財,這才是餘額寶真正帶來的改變。它在擴展支付寶的應用領域,在用電子貨幣改變生活,就像銀行卡的出現改變了用大量使用紙幣的習慣一樣。因此,支付寶在改變人們習慣的路上又邁進了一步。試想一下,假如真的可以用手機進行絕大多數支付,請問你還會辦那麼多銀行卡么?答案是顯而易見的。持卡人的減少對銀行意味著什麼?你只需看看前幾年銀行拚命拉人開戶的做法就能明白,前天一個在銀行實習的朋友還在給我電話讓我去辦卡,很多銀行實習生轉正的條件就是拉到足夠數量的新開戶客戶。可見擁有足夠數量的持卡人是多麼重要。
隨著支付寶功能的不斷擴展,銀行卡的作用將被逐漸降低。開戶人會減少甚至有越來越多的人要註銷無用的卡。我現在手上有好幾張卡,以前辦來網購的,現在感覺沒什麼用準備註銷。註銷卡的直接影響就是銀行少了資金注入,少了可貸款資金,而加上乘數效應,這種減少是會成倍放大的。那些沒有太大服務特點的銀行卡會很容易在上述改變中被替代。
為什麼是沒有特點的呢?因為資金就在那,金融系統還是要消化那麼大的日常交易,因此整個市場不會縮小反而會由於更加便捷而擴大。但其中電子化金融機構會佔得大量市場。舉個例子,如果我以前有活期儲蓄,今後我可能就放在支付寶裡面了,因為更加方便,不用取現就能手機支付,同時享受活期利息。而大額的金融活動暫時還是需要銀行卡的,因此有些銀行卡會被保留,但一定是那些服務優質的銀行的卡。
那些跟支付寶競爭的公司呢?鑒於目前國內互聯網的環境,最終大多數會和阿里合作。阿里絕不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做業務,改變全民生活習慣也不是一己之力可以辦到。阿里只需要作出埠,然後隨時接入那些有利於自身發展的功能型公司就行了。所以,其他的電子貨幣類企業做得越好,阿里的機會越大。因為它佔據著主動地位:資金充裕,經驗豐富,加上電商領域的領導地位。
阿里最大的挑戰是什麼?是舊觀念。它的對手是人們心中保守的習慣:人們習慣了存錢。就像有了銀行還是有人在家藏錢一樣,這種行為會影響支付寶的推廣。而這恰恰是一個需要集體妥協的領域:如果大多數人使用支付寶,則效率很高,支付寶進一步被推廣;如果大多數人不使用支付寶,則使用者也不會便捷,進而放棄使用。正如ma?yu


阿里餘額寶其實只是阿里和天弘基金的一種合作模式,本質上是阿里用戶利用支付寶賬戶中的餘額購買基金公司的貨幣基金,阿里從中起到的更多是貨幣基金銷售渠道的作用。同樣的貨幣銷售渠道還有銀行券商第三方理財等各種機構,因此阿里並沒有發明一種全新的投資產品。
貨幣基金的歷史很悠久,貨基的收益高於活期甚至定期存款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市場上和貨基類似的現金管理工具還有國債逆回購和一些券商自己的t+0產品。這些產品的流動性都接近活期,年化收益大部分時候高於一年期定期存款。(一天國債逆回購在4月25日的年化收益是25%)。這些都是阿里餘額寶籌劃之前就已有的超短期理財渠道,不過絲毫沒有撼動過銀行的地位。原因很簡單,國家規定的銀行存款利率雖然低,但銀行的各種理財產品收益率卻很可觀,5到6點的年化收益一點不比餘額寶這些差。而且銀行龐大的銷售渠道以及國人對銀行這個金字招牌的絕對信任決定了銀行在吸納存款上的獨大地位。
所以阿里的餘額寶只是給貨幣基金增加了一個銷售渠道。這個渠道的威力有多大,現在誰也說不清。
對阿里而言,他的優勢主要有兩個。
首先是支付寶在網路支付上的絕對壟斷地位。無論是通過銀行還是券商買理財,投資者都有很多選擇,銷售機構也有很多競爭對手。但在網路這個支付平台上,阿里對其他網路支付的優勢就像泰國足球對中國足球一樣。
其次是餘額寶在網路購物上的無縫對接。在傳統的投資-消費模式里,一個典型的流程是:需要投資時,現金存銀行-通過銀行買理財;需要消費時,賣出理財-現金或刷卡消費。而在阿里餘額寶的投資模式里,這個流程變成了為餘額寶充值-網上直接消費。也就是說享受餘額寶中收益的同時可以直接網購,消費者不需要在買入賣出理財之間多次操作。無縫對接帶來的這一點便利看起來很小,但在投資者做選擇時很可能起到決定性的影響!
對銀行來說,阿里餘額寶所帶來的活期存款搬家效應短期內不會對銀行造成太大影響。而且即使阿里同時在推動券商做保證金託管,構建基金保險的網路銷售平台,這些對銀行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所有金融牌照對互聯網企業開放之後,整個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模式的系統性衝擊。


首先搞清楚用戶群體和使用動機,真正有大量資金且長期不動的是不會放在支付寶餘額裡面的,都有各類投資渠道,如理財產品、信託、P2P借貸、線下放貸,比基金靠譜多了。雖然餘額寶存在投資收益可能,但是比起其他投資渠道還比較弱,也比銀行有風險,不一定比銀行利率高。

因此真正願意使用餘額寶的都是小額用戶、資金有暫存需要的用戶,而不是拿來做主要投資渠道。

不過對支付寶來說,本來在銀行託管的錢(既然是託管估計支付寶也不會有太大收益)現在盤活了,有了基金交易,支付寶可以賺到交易傭金,後續提現也可以收費(目前提示暫時免費),合作的基金公司獲得了大量用戶積累的資金,也可以用更小的代價做更多的事情,而廣大散戶只是臨時放放還能得到收益也感覺不錯。這是一個三方共贏的產品,除非後續不知這一家基金還有更多更高收益的投資渠道,否則和銀行並不存在搶客戶的競爭。


其實餘額寶就是T+0貨幣基金啊。而且收益率也是預期而不是實際的,貨基的購買渠道又不只是銀行,不算和銀行搶生意吧。我倒是感覺這樣支付寶的安全環境將受到新一輪的挑戰


可以的 他們現在已經退出了個人貸款業務等等,好多都是銀行的業務啊!


本質就是貨幣基金,你的餘額原來存在支付寶虛擬賬戶上,現在幫你去買天虹的貨幣基金,錢也就放在天虹做投資了。再加上快速贖回(本質上是天虹或者支付寶拿其他客戶的資金做了T+0墊資),然後ALI包裝成了一個高利息賬戶的這麼一個產品。
很多大的基金公司都有類似產品。比如廣發的錢袋子,還有華夏和匯添富,貨基都做了很多年了。只能說金融理財門檻太高,大多數消費者不熟悉,而支付寶名氣又太大,所以對業界算是好事,就當是宣傳了。


只看我家的天弘精選,當初1元多買進,如今五毛二賣出。天弘!!!


草根最愛。賺個早餐錢唄~


餘額寶做的事,國內早有銀行做過類似的事情,本質就是貨幣基金的實時贖回而已。銀行之前有過貨幣基金贖回實時到賬,但要收取貸款利息。餘額寶純粹只是加了點作料繼續炒冷飯。天弘基金?我不認為有這個實力做這個事情,極端情況下,貨幣基金也是有風險的。尤其是頭寸控制。四大是可以去搞的,有這個資金實力。但四大又不屑於搞。無論如何,餘額寶是個金融業的攪局者,或許有了阿里,銀行也會跟著變革,這是好事!


推薦閱讀:

傳統金融行業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帶來的挑戰?
信貸的全流程是怎麼做的?是否有可能做到較高的自動化?
2013 年 9 月,發達國家的互聯網金融是個什麼現狀?
互聯網金融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TAG:銀行 | 理財 | 互聯網金融 | 餘額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