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評價荒木哲郎的監督風格?

荒木哲郎擅長執導漫改動畫,原創動畫亦有嘗試,他的代表作包括《死亡筆記》(2006)、《學園默示錄》(2010)、《罪惡王冠》(2011,Production I.G)、《進擊的巨人》(2013,WIT STUDIO)等。


答題之前先要指出,我既不是動畫導演專業,又對日本動畫製作與產業只是略有涉獵,觀片量也很少,遠遠不及知乎上各位對動畫有著詳細研究的大拿。班門弄斧,只因為發現關乎算是我日本動畫啟蒙的荒木哲郎導演居然沒有一個認真系統的回答,痛心疾首,只能出來賣丑了。希望能有對荒木哲郎有著更深研究的專家來回答這個問題。以下是正文部分:

與長濱博史、今石洋之等在畫風或者構思風格上有著強烈個人烙印的監督不同,荒木哲郎最為人注意而稱道的,應該是他高超的分鏡水平。而荒木哲郎在分鏡上最大的特點,大概就是將手持鏡頭、抖動鏡頭、快推快拉鏡頭等多使用在電影之中的鏡頭語言大量使用在動畫分鏡中,使得他的分鏡往往有著犀利的運動感和令人震撼的鏡頭感。

《死亡筆記》第一話中就將這一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



首先,6:01,夜神月經過心理鬥爭,準備試用死亡筆記。他從床上起身,坐到桌邊,準備打開筆記寫些什麼。接下來的三個鏡頭——開本、拿筆、落筆——均使用了帶有強烈手持感的抖動鏡頭。這三個快速剪輯的鏡頭一氣呵成,給觀眾造成了足夠強烈的視覺震撼,成功的讓觀眾帶入了此時心懷忐忑的夜神月身上。

如果說《死亡筆記》中荒木用快速剪輯+抖動鏡頭表現了動作性,那麼在《學院默示錄》第一話中,他則展示了如何用連續鏡頭+抖動鏡頭表現動作性。


在19:48開始的鏡頭中,小室孝要在教學樓頂殺死變成殭屍的好友(?)井豪永。在小室孝一個面部特寫後,鏡頭忽然切到了教學樓的外牆壁上,然後鏡頭帶有強烈手持感地向上搖,在搖到兩名角色出現後開始穿過欄杆向小室孝急推,與此同時小室孝朝著井豪永奔跑並擊殺。不同的鏡頭選擇,同樣的一氣呵成。這樣的鏡頭處理方法,以我的淺薄的觀片量來看,在動漫中使用得並不多,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會評價看荒木哲郎的分鏡有種看電影的感覺。

也許是製作經費或者製作時間的問題,很多動畫監督在處理動作戲時都感覺欠缺火候。動畫畢竟和電影不同,電影中動作戲使用平拍的長鏡頭往往會更有張力,這是因為電影本身依靠剪輯來欺騙觀眾,樸實的平拍難度有增無減,更能給人一種真實感。但動畫本身真實感欠奉,如果不在剪輯和鏡頭運動中多下功夫的話,只能使動作場面如同嚼蠟。試舉《無頭騎士異聞錄》中一例(拿這部動畫來舉例非對其有偏見,只是剛好手頭有它的資源,懶得去下載別的片子了。其實大部分動畫都有下面提到的問題)。

在第24話中,反派法螺田被眾人圍攻後驅車逃跑,路遇平和島靜雄最後補刀。平和島靜雄以力拔千鈞之勢舉起一個路牌直接削去法螺田汽車的頂蓋。本來這裡應該算趣味性和動作性都爆棚的一個場面,但在分鏡方面則有所欠缺。汽車被削去頂蓋後只用了一個簡單的平拍+慢搖鏡來體現。順便一提,依我的淺見,搖鏡是動畫中很沒有價值的一個鏡頭,似乎只是畫師將畫面畫多一點然後攝影稍微移動一下即成,非常缺乏鏡頭的表現力。這一場景中,明顯應該至少添加車內鏡頭、車前鏡頭、汽車撞擊到護欄的特寫鏡頭來輔助表現。匱乏地分鏡設置只能使得這一場景意味大減。而這在荒木哲郎所監督的電影中是絲毫不用擔心的,《進擊的巨人》中充足的分鏡和幀數已經可以通過公布出來的原畫張數得知了。

另外,荒木哲郎對音樂的運用也足以令人稱道。雖然日本動畫監督對音樂的使用都各臻其妙,但荒木哲郎仍為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他對音樂節奏點和畫面的巧妙設計,使得歌曲和畫面幾近完美的融合為一體。

首次出場就技驚四座的大概仍是死亡筆記第一話中「用筆殺人」的場景了吧。在這段場景里,荒木哲郎為自己擅長的運動鏡頭配上了彷彿天生一體的音樂。在歌劇的人聲之中,筆起人驚,筆落人死,誇張的鏡頭運動,恰當的蒙太奇剪輯,夜神月用筆記殺人的過程以強大的富有表現力的分鏡展現了出來,為整個故事的發展奠定了具有史詩意味的基調。如果說日本動畫也像美劇一樣對首播集進行評選的話,《死亡筆記》的第一話絕對無出其右。

雖然上面講了這麼多讚許的話,《罪惡皇冠》中故事整體的崩壞也是眾所周知的。日本動畫和美劇不同,沒有製片人出來主導故事的走向,監督對故事有著相當強的話語權。但這種話語權又是否如同電影製作中那麼強勢,劇本統籌是否更能主導故事的走向?這些問題大概還需要高人來回答。現在看來,荒木哲郎暫時還無法把握好原創動畫。

最後需要提出的是,在我看來,荒木哲郎不只是分鏡能力強大,對單幅畫面的信息表達方面也具有很高的造詣。這方面造詣,在《進擊的巨人》等商業動畫中比較難發現,卻在《盛開的櫻花林下》這種冷門的動畫中有所體現。因為對美術缺乏研究,這裡只貼出兩幅截圖來供大家欣賞。


我不是專業:
我心目中排名前三的兩部作品(巨人,死筆)和其中唯一一部我有自信稱為神作的作品(死筆),恰好都是他導演的。
雖然原作就很了不起。死筆的漫畫小畑健畫功就很好,巨人雖然漫畫畫風被詬病,但實際上動畫除了原創增補的情節,其他鏡頭情節幾乎都是還原漫畫的。
對於荒木哲郎的水平我不知如何評價,畢竟原作就很棒,但兩部作品都挑中了他,不是很幸運?在我看來,對於節奏和畫面張力的安排都是很棒的,但似乎也有局限,他可以把好的原石打磨的更好,但並不能做出獨樹一幟的風格,其實我覺得這樣就很好,有些作品就是需要還原。不同的人,不同的才華,用在不同的地方。新房昭之來導死筆和巨人的話我是無法想像的。
但也是觀眾喜好不同,我看的動畫不多,物語系列我就看不下去,喜好劇情向推理向的,大概荒木這樣的剛剛好吧。


任何一切脫離了本人的整體職業生涯的評價都是耍流氓。

所以我反對@梁逸峰 的「荒木的作品整體上製作水準逐步下降,風格愈發商業化。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巨人已經是比較糟糕的作品了(對於一個頂級監督而言)」


頂級監督的標準是啥?


荒木的參加的演出和分鏡的作品先不提,單單就是他監督的作品《DN》、《GC》、《巨人》、《學園默示錄》這些,愈發這個詞無法成立,他一直都是商業的,而整體製作水平逐步下降這句話如果放在一個一個分開的階段倒是還可以說說,只要他還在做監督,蓋棺定論就非常武斷。

動畫監督又不是藝術家,這是工作,市場本來就是商業化的,相比於其他人而言,他顯得還沒那麼商業化呢。

有追求的人也不過是在努力平衡商業要求與自己的想法而已。

比如說《青之文學》里的《在盛開的櫻花樹下》,嚴肅的文學改編,他也能做好啊。


1999年專修大學畢業後,荒木哲郎進入MADHOUSE公司擔任製作進行,兩年後,開始在《銀河天使》系列中擔任分鏡、演出。2005年發售的OVA《童話槍手小紅帽》是荒木哲郎第一部擔任導演(監督)的作品,離開後MADHOUSE後,開始以WIT STUDIO(舊?Production I.G動畫製作第6課)為據點活動。

先做了一段時間的製作進行,然後涉足攝影工作,之後才擔當分鏡、演出工作,最後當上監督,這樣的經歷讓荒木相比於原畫出身的監督們更加註重畫面真實感,故而其作品的畫面構成在不根本受成本以及時間限制的影響下都相當豐富和具備三次元電影的風格,流暢的鏡頭切換,較少使用蒙太奇和隱喻,故而擁有強大而直接的視覺衝擊力,輔以歌曲渲染烘托環境氣氛,讓人被其視覺衝擊力感到震撼。

摘取一段《學園默示錄》的訪談。

記者:你是抱著怎麼樣的心情,來對《學園默示錄 H.O.T.D.》這部動畫進行挑戰的呢?

荒木:其實我也沒怎麼多想,只是想做到「我在中學時代,願意花錢去買的動畫」的那種地步。說到現在的製作,我可以毫無疑問的說我一定會買的。因為我感受到我中學時的那種喜悅。

記者:那麼實際上荒木導演的中學時代,喜歡的作品,或者是對你有很大影響的作品是什麼呢?

荒木:《飛躍巔峰》(1988年,由庵野秀明執導)吧!這部作品與粉絲們的溝通十分的完善,可以說是服務周到。可以感覺到這部作品是有「靈魂」存在的。

記者:最後請對在官網上看這篇文章的粉絲們說幾句。

荒木:希望大家能在電視直播的時候看。如果要錄像的話也一定請調整到最好的畫質。還有就是想請大家把原作讀個50遍左右,做好萬全的準備,等待動畫的首播吧。請大家多多關照了 !

因為其成長環境和所受影響,他的片子題材大多都帶著濃重的魔幻色彩卻不落俗套,因為其寫實的風格卻並不天馬行空,整體基調偏向沉重灰暗,可能是因為觸及到生與死的邊界,更容易讓人們產生共情,這一部分的原因也是他本人還非常年輕(76年的小哥),對作品有著巨大的熱情。

他的作品一般都在當季大紅大火,但卻經常陷入非議,僅僅止步於佳作,無法再上一步,進入神壇。

因為TVA的播出模式,時常會讓人產生高開低走的感受,而這點在他身上也十分明顯,長篇的敘事是他的短板,還有原創作品也是,會有鞭長莫及的無力感,經常會出現開頭做的精良,之後各集鏡頭敘事的節奏感逐漸被打斷,拖沓,支線脫離主線,讓整個故事變得混亂,結構鬆散,人物塑造上前後不一,立不起來,失去了大半的趣味性,而他所憧憬追求的作品的靈魂也就這樣泡湯了,可能這也是他現在無法躋身一流的原因。

但我仍然很看好他,29歲開始擔任監督這一職務,30歲就擁有了在業界足夠有影響力的《死亡筆記》,37歲的《進擊的巨人》也是可以在動漫史上記一筆的作品,而我個人覺得如果不是荒木和WIT來做,《巨人》也許也不會那麼出彩,製作精良的動作場景讓荒木的優點發揮得漓淋盡致,可以說荒木成就了《巨人》,而《巨人》也成就了荒木。


手頭的資料。

《巨人》11話,艾倫跳下城牆到變身的短短14秒,據說作畫是400張,也就是平均每秒28張。你可以想像作畫壓力有多大。別說28張了,就算維持每秒8張,一集20分鐘,1200秒,就要9600張,怎麼可能。一般日本深夜動畫20分鐘的張數是3000張~4000張。

巨人的原畫和分鏡製作和繪畫總共有70多人,每秒的幀數是34(就是每秒34張),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來畫了,而且監督也是親身畫了2000多張,第一、二集的作畫水平達到劇場版這樣的事情也真的只有龍之子和PIG家做的出來了。


他擁有高超的技術和團隊,對工作的愛,接下來他還有時間和機會來提升自己。

而且業界需要這樣的人。


荒木的動畫只看過《死亡筆記》和《進擊的巨人》,樣本量太小,確實很難評價--從畫風來說兩部還是有不少差別,或者說,感覺8年後巨人的人設圓潤了許多(輪廓線加粗了。。)。

但是鑒於監督的作用對於片子來說十分重大:

1.(動畫製作導演監督人設等等各種稱謂的職責是什麼

即導演。動畫製作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將原作及腳本以映像形式表現出來的總負責人。決定著整部作品的風格和基調,具體到主題意念的把握、角色的塑造、場面的調度,以及時空結構、聲畫造型和藝術樣式的確定等都由監督一手控制。其對原作及腳本的理解直接影響著故事的步調和氣氛。監督可根據總體構思,對作畫、聲優、音效、配樂等部門提出要求,組織主要製作人員研究相關資料,確定總的製作計劃,並領導具體操作和各項後期工作,直到作品製作完為止。

一部動畫作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監督的素質和修養:一部動畫作品的風格,也往往體現了監督的藝術風格。因此,即使是相同的故事情節、相同的畫風與製作群,也會因監督的不同而擁有截然不同的風格與效果。——百度知道)


2. 日本的animeone也曾經發起過投票,事實證明,就像可以去追喜歡的導演的電影一樣,也可以去追喜歡的動畫監督的作品嗒,而且有時監督也成了票房的保證呢。

這是2011年的排名。


來源:

來源:日本動畫監督排名,新房第一 寬叔第二 178動漫頻道

嗯,回想的話,如果說有共同點:
1死亡筆記看的時候覺得每集都欲罷不能,看完一集想看下一集;巨人也有類似的感覺,不過巨人劇情感覺更飽滿,死亡筆記感覺更凌厲(當然,這是好監督出品的共性T-T)。。
2 都是思維縝密,有包含對人類、人性比多的探討的作品,而且漫畫原作中有不少大段的對話和討論(當然,這跟原本的漫畫故事有關。。但是,至少監督選了這個片拍,也說明了喜好是不。。);
3 風格上,兩部至少也都不是宮崎駿的斑斕童話風,或者新海誠的五彩清新風,額,兩部都感覺有一個主調,死亡筆記色調偏青偏冷色系,進擊的巨人偏黃、褐偏暖色系;也許是因為裡面的怪物設定一個是黑色(死神)一個是紅色+膚色(經常露出肌肉條的巨人)?……^_^
偏冷調的死亡筆記(偏當然不等於全部是哈。。只是整體觀感--):

偏暖調的巨人:

偏暖調的巨人:

4 總體情節上,感覺上都是中期(有生之年可盼的--)可以完成的故事(巨人你不會變成類似海賊王的幾十年的連載吧。。),不是海賊(超宏大背景敘事)柯南(可以無限繼續展開)火影等超級長篇這種;

4 總體情節上,感覺上都是中期(有生之年可盼的--)可以完成的故事(巨人你不會變成類似海賊王的幾十年的連載吧。。),不是海賊(超宏大背景敘事)柯南(可以無限繼續展開)火影等超級長篇這種;
5 死亡筆記的配樂不太記得了。。--巨人那幾句德語歌詞還是驚艷到我了的。。雖然,看了歌詞才發現是德語。。

就想到這麼多。如果還要加一點那就是:
總之,先追著看就是了。


常年被文化局追殺


是一名具有優秀藝術素養的監督。
但並非一個思想境界足夠高的監督。
怎麼說,要不然就安心做漫改,做原創的時候希望他不要干涉太多劇本。。或是,干涉也罷,千萬別繼續設計領導者了,每次都是大河內替他背鍋。


濃重始終是荒木的最大特點,無論是dn,還是gc,還是巨人,在畫風上都是十分濃重,用墨很重,這也是荒木最大的特點


如果當年寄生獸讓他來監督我想肯定會大放異彩


外行看熱鬧的表示,故事節奏和同類型的日漫比,不拖沓很緊湊,敘事節奏掌握得太好。配樂上乘。

主要是燃到極致的視聽感受。管他商業不商業,看動漫能簡直和磕了興奮劑的效果。還不夠爽么?那你還要什麼?


只知道他監督的很多動畫都被禁了:巨人,筆記,學園默示錄
甲鐵城嘛,禁了復播,復播後再禁。。。。。。
唯一沒被禁的就是罪惡王冠


感覺荒木對於漫改等有劇情保證的動畫能夠錦上添花,改編得更加出色,但對於原創季番可能就稍微差一點。當然,我也只看過荒木的死亡筆記、進擊的巨人、罪惡王冠三部作品,所以感覺王冠的敘事比另兩部差多了。不知道荒木目前是不是這樣(漫改強悍,原創差強人意)。誰能夠給我答疑解惑一下?


荒木哲朗如果說有什麼最為顯而易見的風格的話,那就是在動畫重要的片段插入歌曲,歌曲由動畫中的重要女角色所演唱,但並不顯得突兀。

參考彌海砂在25話的演唱,這段歌曲在輕鬆舒緩的節奏下隱藏著不安,它調整了動畫的行進節奏,為之後L悲壯的死做了大肆鋪墊。這一集也是(較為被人認可的)荒木的最高傑作之一。

另有楪祈在第一集的演唱,介於我沒看完罪惡王冠,暫不作評論。

題外話:荒木的作品整體上製作水準逐步下降,風格愈發商業化。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巨人已經是比較糟糕的作品了(對於一個頂級監督而言)


推薦閱讀:

《哆啦 A 夢》里有哪些不為人知卻又打動人心的細節?
加入一個字幕組是怎樣一種體驗?
如何評價宮崎駿?
漫畫有編劇嗎?
動畫中的角色塑造是否需要演技?

TAG:ACG | 動漫 | 日本動畫監督 | 罪惡王冠 | 進擊的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