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和李小龍誰對中國電影貢獻更大一些?
實名反對@何二的回答
真敢說啊!不懂就真的真的回去寫作業吧。成龍24歲憑藉《醉拳》紅遍亞洲,在全亞洲破紀錄的時候你可能還在吃奶,香港成龍當然有過連破紀錄,第一個破千萬,第一個破5000萬,韓國影史觀影人次第一個破100萬人次,台灣16次年度冠軍,日本總票房在所有非日裔演員里僅次於湯姆克魯斯,大陸90年代中期引進成龍電影后連續三年年冠(98年鴉片戰爭政府包場,所以我是誰是亞軍),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等地長達20年的票房巨獸,就連後期的十二生肖還破了新加坡的記錄拿到了東南亞幾個國家年底前五票房,成龍和吳宇森等人在歐洲和北美早期是靠DVD打開市場的,現在警察故事系列在北美的銷售數據都還不錯。這也是為什麼成龍Facebook能有六千萬多粉絲的原因,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經濟騰飛,代表華人文化來了一次全球入侵,成龍作為當時唯一一個電影理解無差異的影星,迅速借著這個大勢席捲全球。
投名狀李連杰真實片酬4000萬人民幣,才不是宣傳的1億,你不信就私信我,我找公司的人給你看數據,宣傳是一回事兒,真實是另一回事兒。華語片票房要到達成本三倍才能回本,票房收益製片方只能拿到34%,07年除了成龍和張藝謀吳宇森,都沒有導演投資敢破三億人民幣。成龍的數據在尖峰時刻以後是1500萬美金接新片,華語片自己主投。系列片片酬嚇死你,尖峰時刻2是1500萬美金加10%全球分紅,尖峰時刻3是2000萬美金加10%全球分紅,順便說一嘴尖峰時刻最大的賣點就是成龍,沒有李這個角色尖峰時刻是不能延續的,克里斯塔克則沒那麼重要。尖峰3,乃至未成行的尖峰4,克里斯塔克都是主要推動者,但成龍則比較抗拒。數據來自mojo還有身邊的同事,謝絕轉載。成龍無疑。
李小龍是孤星。死後,無人繼承其位。
有一個簡單的數字:李小龍是1973年死的。
成龍進入美國,從1981年的「炮彈飛車」作小配角,
到14年後,1995的「紅蕃區」失利,
到真正成功,是1997年的「尖鋒時刻」。
倘若,李小龍真帶領著中國影人走向世界,為什麼隔了24年之久?
相反的,我們來看成龍,他才是真正的火車頭,不但開創了「喜劇武打」這個片型,後續模仿者無數。更帶動了幕後人員,從他的師兄洪金寶,到他的同行袁和平,到他的導演唐繼禮,到他的成家班,他的徒弟們,不但跨海打進了好萊塢,更經由好萊塢,走向國際市場。
香港九零年代的電影盛世,離不開成龍的拼博。
他個人不但在銀幕上發光,從電影,到影集,他的光芒,能救活電影公司,甚至唱起歌來,還能救救唱片公司,最重要的是,他能盤活許多香港的幕後工作者。
尤其是幕後這一塊,說起圈內人的觀感,大家對成龍印象極佳,有一個小故事,當年,派納維馨panavision攝影機當紅,只租不賣,亞洲電影圈想用都用不著,就是成龍弄了兩台,放在香港,一下子把亞洲所有國家的電影製作水平,抬到好萊塢齊平。
這樣的事,圈外人哪個知道?
成龍,就像一列漫長的火車,轟隆隆駛入影史,駛入國際市場,打入了好萊塢。
中國的武打明星,終於可以和阿諾史瓦辛格,席維斯史特龍,平起平坐。
相反的,李小龍不與人為善,孤芳自賞,莫名其妙地死在女人的房中。帶有陰深恐怖的氣氛。
他的死亡,甚至在數十年後,間接造成親生兒子李國豪,一樣莫名其妙地慘死在片廠。
(李國豪在拍烏鴉時,被道具槍,打死在拍戲現場。)
成龍呢?他則是領著一群哥們,吵吵鬧鬧,嘻嘻笑笑,走向全世界。
當然,正面能量,要遠大於負面能量。
----------------------------------------------------
有人跑這問題的評論串來罵人了,多說兩句。
一個最簡單的舉證。
李小龍,和瑪麗蓮夢露一樣,是個 icon ,會被廣泛地印成海報,作成 t 恤。
但,別真以為老外看過他的電影。
不說別的,罵我的人,試想一下,你這輩子看過幾部瑪麗蓮夢露的作品?
我再狠一點,別問老外了,問一下咱們這些中國人,不准我說李小龍壞話的,
請問各位?看過幾部李小龍的電影?
唐山大兄?猛龍過江?龍爭虎鬥?還有未完的生死門?
甚至,是老版的影集,青蜂俠?看過李小龍在童星時代演的黑白粵語片沒有?
什麼?你不知道李小龍是童星出身?
你知道他在演精武門之前,已經演了20年的粵語黑白片嗎?
別把自己裝的跟死忠粉絲一樣。(寒磣死人了。)
容我再嘲弄一下,icon 的價值,是 icon 的價值。
最簡單的,另一個例子,李小龍和切.瓦格拉,有啥不同?兩人的形象,都是被人穿在身上。
誰知道切.瓦格拉究竟幹了哪些事?你可知道,此君生前,以恐怖著稱,殺人不貶眼嗎?
成龍,沒人把他的大鼻子醜臉,畫成 t 恤穿在身上(有,也很少)。但,人們會看他的電影。
會接受他那種逗笑吵鬧式的武打,會抄襲他的趣點,會用他的工作人員。
他給「中國電影」帶來的貢獻,當然遠大於李小龍。
(這跟你討不討厭成龍,看不看得上他的人品,一點關係沒有。)
若要嚴肅說電影史的價值。成龍的「喜劇武打」在影史上的開創性,不見得比李小龍低。
李小龍,開創了什麼功夫電影類型?沒有。他只是讓老外接受了中國功夫電影罷了。
可要依我之見,真正影響外國人對功夫看法的,是大衛.卡拉定拍的著名影集「功夫」。
李小龍有,但,沒有想像中的那般大。
(最簡單的理由,李小龍主演的影集「青蜂俠」,在外國,根本不是主流。 )
竊以為:
李小龍個人成就中,對中國功夫和中國電影貢獻的比例:8:2
成龍的個人成就中,對中國功夫和中國電影貢獻的比例:0.5:9.5
成龍對中國電影的貢獻更大
論影響力李小龍更大,但是論貢獻成龍更大。李小龍當年為什麼能爆紅全球呢?小龍哥真的牛逼到光靠拳腳就征服了世界?
事實上在《龍爭虎鬥》之前李小龍的影響力主要還是在華人圈子裡,在這之前甚至連日本都沒上映過李小龍電影,而這部電影上映時李小龍已經過世,說白了李小龍能在全球爆紅也是藉助華納對《龍爭虎鬥》的宣發。
而華納為什麼要拍這麼一部電影呢?事實上在《龍爭虎鬥》之前美國就有一部講述一個少林和尚在美國流浪的電視劇開播,反響還不錯,而邵氏製作的《天下第一拳》更是打入當年美國十大賣座電影之列,說白了西方世界開始對中國,對功夫好奇,客觀上存在這麼一個機會,於是好萊塢和香港合作製作一部真正出色的功夫片,誰主演,當然是要找最頂尖最牛逼的功夫明星來演了。
而這部《龍爭虎鬥》是比較典型的好萊塢二流製作,片中的白人男主角約翰薩克松也是剛參演過《功夫》的男演員。
後面李小龍的神話有多牛逼就不用多聊了,但是有一點必須說明在1970年代的香港,李小龍絕對不是一覽眾山小的孤星,許冠文在當時刷新票房紀錄的能力一點不比李小龍差。
而李小龍死後,香港功夫片得以打入日本市場,進入歐美的小眾市場,但實際上歐美主流觀眾對於功夫和港片的拍攝技巧模式還是不認可的,在李小龍死後十幾年也沒有任何一部功夫片在歐美主流市場上引起過轟動,即使是成龍電影也只能在錄像帶市場,影展和部分院線上映。成龍1980年代初期到好萊塢拍戲,別人也根本不認可他,認為他的動作太快,太多,沒力氣,觀眾看不清楚。
我認為李小龍的貢獻好比是在少林寺對外院牆上踢了一個洞,外面的人可以透過這個洞看見裡面人在練功,而裡面的人可以透過洞知道外面有人在看他們,但是要雙方坐在一起切磋一下,那必須把牆給拆了。而這拆牆的工作有賴于成龍、李連杰、洪金寶、袁和平、吳宇森、徐克這樣的電影人二十幾年的努力。
李小龍死後,成龍模仿李小龍,沒人認可,他開創了自己的風格,亞洲觀眾認可,但是歐美依然不認可,在經歷了好萊塢的失敗後,他回到亞洲,專心拍好自己對外電影,他和他的團隊以及眾多傑出的香港電影人用汗水、獻血和淚水將功夫動作片這一類型拍到了世界的最頂端,正所謂你有電腦cg,我有人肉特技,拍的好萊塢的電影人看了下巴都得往下掉。
於是我們看到在2000年前後,好萊塢動作電影出現了大量的港式武打,一部新片開拍,動不動就請個香港的武術指導,甄子丹在1990年代初期拍的一部功夫片也能在2001年的美國賣到超過兩千萬美元的票房,不要覺得兩千萬美元少,你查一下戰狼2的美國票房就知道那已經是很大一個數字了。
當年的香港電影能在世界上有那麼大的影響力,靠的是什麼,和國家,市場沒什麼關係,就是一幫人為了生活,為了夢想,拚命幹個十幾年,把自己的電影做到世界頂端,當年他們去好萊塢拍戲,靠的是真本事,是用自己的專業素養來征服好萊塢。
今天為什麼港片為什麼不行了,因為他們已經不再領先別人,甚至被別人超過了。
今天的中國電影票房數字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了人們的三觀,但是觀眾對中國電影的罵聲也是越來越響亮,而海外觀眾對於中國電影的熱情也是趨於冰點。看了李小龍的展覽有些感觸,並非龍迷,亂說幾句。(對問題的回答在最後)
今年香港有很多紀念李小龍的活動,在香港的文化博物館有一個會長達5年的展覽,為此拍攝了一套紀錄片,在文化博物館內定時放送,此片沒有旁白,全是李小龍的親朋舊友對他的回憶,此中讓我對真實的李小龍有一點認識。熟悉李小龍的朋友都知道,李小龍是當時香港粵劇四大丑生之一李海泉的兒子,而母親是何東爵士之弟何甘棠之養女何愛瑜。所以李小龍可以說是含金鎖匙出身的,而且僅出征三個月就出演了粵語片《金門女》。而十歲的時候更主演了名片《細路祥》。可以說李小龍從小就是一名天子驕子。
因為是一名天子驕子,可以想像,十幾歲的李小龍大概是一個別人心裡都不太喜歡的人,當年他的中學時期的朋友回憶當時,李小龍每天就是跟人打架,約架,泡女生。簡單說就是一個不良少年,但是個性上他還是善良的,有正義感的,喜歡幫助弱者的。
因為打架打太狠的關係,後來警察就找上門對李小龍父母說如果他還繼續這樣,就要把他拘捕了。李海泉當時一怒之下就把十八歲的李小龍送去了美國。這與李小龍去美前最後一套主演電影《人海孤鴻》的名字很相像。
很多人說《人海孤鴻》是李小龍演技的代表作,大概是因為《人海孤鴻》的那個角色跟當時的真正的李小龍很是相像,一個討人厭,找麻煩,沒人管的小孩子。而獨身去美國生活對李小龍似乎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修讀中國哲學大大塑造了後來的他。而這一次人生挫折,也讓李小龍做事更成熟,對事情,包括功夫,都更認真,更用心。
本來李小龍是想留在美國發展的,但一季的《青蜂俠》後,李小龍始終沒有找酊新的機會,他寫了一個《功夫》的劇本,一心以為電視公司會找他做男主角,卻失望而回。李小龍意識到身為華人的他在美國難有出頭天,這從他後來的片子中可以找到那種情緒。當時跟他學功夫的James Coburn等也對李小龍說他只有回去香港發展才會有機會。
李小龍回到香港,出席當時最受歡迎的節目《歡樂今宵》,他在節目中表演的真功夫,在第二天成為全香港人的話題,鄒文懷馬上就決定開拍《唐山大兄》。而當時香港是邵氏武俠片時期,打的都是毫沒力度的花拳繡腿,而這是是李小龍要改革的東西,《唐山大兄》幾經浪折最後由李小龍親自武指,由不強勢的羅維導演才好不容易完成。
而回港後的李小龍,已不是當年的不良少年,真實的李小龍是《猛龍過江》中的那個樣子,待人熱情,愛講笑話,而該出手時就出手,成為了一個真漢子。
---------------回答問題
李小龍對當時的武打電影做了巨大的改革,這個改革方向就是更真實,同時也保持娛樂性,增加觀看的快感,而這些理念成為了幾十年來武打電影一直追求的方向。作為中國電影獨有的片種,武打片我覺得就是一半的中國電影了,而李小龍是現在武打電影的基者,他的貢獻有多大呢?
而因為李小龍的出現,中國電影才得到世界的一點注視,中國人才算把幾十年來的灣腰子直上了一點,這正是李小龍一直在作品中一直在宣揚的理念。為什麼很多海歸的如王力宏,吳彥祖等人都如此愛李小龍?因為李小龍創造了"中國魂"。
沒有成龍,大概會有另外一個人做了他做的事情,但是李小龍完成的事業只有他才做得到。看到@yolfilm的答案,我有些氣憤,就算在他心中成龍對中國電影的貢獻比李小龍高,也不用這麼損李小龍吧?當然你作為電影圈的人,接觸幕後比較多,成龍給你們帶來好處,說說好話也是應該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本身就挺有意思,李小龍跟成龍誰對中國電影的貢獻大?你讓成龍自己來答試試,他好意思說自己大嗎?他不敢,他沒那個底氣,因為他知道自己跟李小龍真正在」功夫「方面是個什麼樣的差距。
這麼來說吧,如果沒有李小龍,可能到現在」功夫「這個概念在老外的腦海中完全是兩個境界,是李小龍將中國的功夫帶到了全世界,讓老外明白了中國功夫究竟有多麼博大精深,更加難能可貴的,是李小龍讓中國功夫對全世界的影響,提高到了一種哲學的境界,不信你可以看看quora上的這個問題。
http://www.quora.com/What-is-the-most-important-quote-by-Bruce-Lee
而直接受到此益的電影,非屬《卧虎藏龍》了,成龍的哪部電影能夠跟《卧虎藏龍》在國際影壇上相提並論?李小龍對中國功夫電影的影響還比不上成龍買的那兩台攝影機?幕後的人大概就只能看到幕後罷了。
成龍固然有自己的長處,但是我認為,中國所有功夫電影,在國際影壇上,其基礎都是建立在李小龍身上的,成龍的動作喜劇的確很有意思,是他讓外國人明白了,原來中國功夫不僅厲害,也可以這麼好看,搞笑,滑稽。但是如果我們把時間線顛倒一下,沒有李小龍,成龍的電影會成功嗎?
老外大概會想,哈,原來這就是中國功夫?這種上串下跳被追的雞飛狗跳跟耍猴一樣的動作片,就是」中國功夫「?,那時候老外對」中國功夫「以及」功夫電影「的印象,就只能用」呵呵「來形容了。
@yolfilm說,李小龍的電影沒什麼人看,這完全是在瞎說,幾十年前的電影,現在看的人少很正常,《羅馬假日》這種電影我也可以說沒什麼人看呢。可是在當時呢?自己去搜下當時票房和全部關於功夫電影的排行榜,就會明白了。
李小龍和成龍,非要較個高下的話,有點關公戰秦瓊的味道,一個是打開了新世界的鑰匙,一個讓新世界變得更加五彩斑斕,但因此就說後者比前者高大,莫不是數典忘祖?
最後,最讓人氣憤的就是,對李小龍莫奇妙的負面評價,王小波說,貶低一個人並不會讓另外一個變的高大,你要評論成龍就好了,非得要這麼侮辱別人?
如果非要這麼說,成龍也不見得是什麼好東西咯?
亂搞男女關係,到處留情,還很不要臉的說了句 「我犯了每個男人都會犯的錯誤。」
這樣的評論,有意思嗎?
------------------------------------------------------------------------------------------------------------------------------------------------
非常感謝@小鵬給的關於李小龍的資料,鏈接在這裡,我幫大家搬運一些很有趣的東西。
http://www.verycd.com/topics/2850021/
關於李小龍:
李小龍(英語:Bruce Lee,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原名李振藩,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是一位全球具有知名度的華人巨星,即使在他去世之後。李小龍亦被認為是武術家、哲學家、也是截拳道武道的創立者,李小龍年少時期於香港生活,並參予過多部香港電影的演出,其中不乏文藝片和言情片,如《雷雨》等,1959年到美國升學,主修哲學,留美期間,他邊開武館授徒邊磨鍊武術,又客串演出過多部美國電視劇,如《青蜂俠》等。1970年獲香港嘉禾電影公司鄒文懷邀請,回港主演以功夫為題的動作片《唐山大兄》,結果大獲好評,李小龍迅速打開知名度。此後他主演了包括《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鬥》、《死亡遊戲》,這四部動作電影震撼了整個影壇,而且在國際急速冒起。
1973年7月20日,拍攝《死亡遊戲》期間,李小龍猝死於台灣女星丁佩的香港家中,事件震撼香港和全球華人的社會,李的死因至今依然成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李小龍死後聲威依然不減,他的銀幕形象對全世界華人以至世界各地均有影響力,他的名字可算是武打電影,甚至是中國功夫的象徵之一。李小龍帶領香港電影衝出亞洲,為香港電影積累了豐厚的資本、技術和觀眾群,可算為香港電影在日後的八十年代風靡全球、成為「東方好萊塢」奠定基礎。
-維基百科
About Bruce Lee:
Bruce Lee (born Lee Jun-fan; 27 November 1940 – 20 July 1973) was a Chinese American and Hong Kong actor, martial arts instructor, philosopher, film director, film producer, screenwriter, and founder of the Jeet Kune Do martial arts movement. He is widely considered by many commentators and other martial artists to be the most influential martial artist of modern times, and a cultural icon.
Lee was born in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parents of Hong Kong heritage but raised in Hong Kong until his late teens. Upon reaching the age of 18, Lee emigra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to claim his U.S. Citizenship and receive his higher education. It was during this time he began teaching martial arts, which soon led to film and television roles.
His Hong Kong and Hollywood-produced films elevated the traditional Hong Kong martial arts film to a new level of popularity and acclaim, and sparked a major surge of interest in Chinese martial arts in the West in the 1970s. The direction and tone of his films changed and influenced martial arts and martial arts films in Hong Kong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as well. He is noted for his roles in five feature-length films, Lo Wei"s The Big Boss (1971) and Fist of Fury (1972); Way of the Dragon (1972), directed and written by Lee; Warner Brothers" Enter the Dragon (1973), directed by Robert Clouse; and The Game of Death (1978), directed by Robert Clouse posthumously.
Lee became an iconic figure known throughout the world, particularly among the Chinese, as he portrayed Chinese nationalism in his films. While Lee initially trained in Wing Chun, he later rejected well-defined martial art styles, favouring instead to utilise useful techniques from various sources in the spirit of his personal martial arts philosophy he dubbed Jeet Kune Do (The Way of the Intercepting Fist).
-Wikipedia
還有兩個視頻:
1 李小龍官方宣傳視頻。
紀錄片我是李小龍預告眾巨星致敬視頻
2李小龍如何改變了世界
李小龍如何改變了世界視頻
我想說,一個只有靠放慢鏡頭才能看清楚動作的功夫電影,真的只有李小龍才能拍出來。
我覺得還是李小龍,是他把華人電影真正展示給世界,在文化沒有受到尊重和認同的大環境下,用自己的努力和風采,展示給世界。是一種開創,有了這個開創,才有後來繼續壯大的力量和文化的輸出,進而受到認同和尊重。
單就武術造詣來說,李小龍也遠在成龍之上,包括門派、個人修鍊、自身機體能力、對武學的理解等方面。很無聊的問題,請原諒我這麼說。
在此針對一個回答。
李小龍和成龍兩個時代不同的人怎麼比?
我算是李小龍粉,更是看成龍電影長大的。對於說李小龍在西方不是主流的言論。你知道有多少武術家對李小龍有高度評價?請看看格雷西家族的講述,格雷斯家族親口說那個年代是受李小龍影響的站立格鬥年代。白大拿對李小龍推崇備至。泰森說李小龍是個殺手。帕奎奧視李小龍為偶像。喬劉易斯視李小龍為導師(當然那種李小龍一腳踹飛人二十米,打贏泰拳王的無聊傳說都是腦殘粉編的)。
沒必要推崇一個黑另一個,對誠如您所言,看李小龍電影的其實不多,我也承認我更喜歡李連杰的精武英雄甚於李小龍的精武門。但是時代不一樣,放在一起比很無聊。
貝利跟梅西比有意思嗎?阿里跟泰森比有意思嗎?李小龍跟成龍比有意思?
兩人不是同一個年代,這麼真的沒有可比性
房事龍。
整個二十世紀 恐怕只有兩位華人 能讓西方人永遠記住 一位是Mao 另一位就是Lee
成龍吧
也算是個人取捨的問題,上面有人說「一個是開山祖師,一個發揚光大。個人以為開山更難,但是李很容易就做到了」
但是我就認為發揚更難,畢竟李小龍年代太久,真論實實在在的好處,我覺得還是成龍貢獻比較大
論成就,肯定是李小龍更大;但是要說對中國電影的貢獻,無疑是成龍更大。
前者就像一輛超跑,遠遠地甩開同時代的其他人跑在最前,他所在的位置,所有的中國電影人都望塵莫及;後者就像一輛大卡車,他開得遠沒有超跑那麼快,但是他努力地帶動整個香港電影業前進。
————————————————————————————————————————————
僅限於電影方面,要說武術什麼的,無論是成就還是貢獻李秒掉龍叔毫無懸念。
是成龍,因為他的霸王防脫系列廣告為我國的視頻鬼畜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求摺疊————提起中國功夫外國人首先想到李小龍,提到功夫電影全世界人首先想到成龍。
貢獻太泛,如果只論票房那肯定是成龍,因為他到現在還活著。
看著頂上那麼偏激的答案居然還有那麼多人點贊。累覺不愛。。。
兩人都有貢獻,但是貢獻這個東西是不能放在稱上稱的,所以也無法比較。
一個人的貢獻有多大,看死後有多少人紀念他。現在回答為時過早了。
樓上得票很多的某人在底下評論里回復別人說:
知乎上,這種「人比人,氣死人」問題。
一定會引起爭議。
但,也能看出爭議雙方的素質。
對於一個已故的人居然如此貶低踐踏,看來就是你的素質的體現了。
前面回答問題的諸位:
請注意問題是:「成龍和李小龍誰對中國電影貢獻更大一些」
而不是「誰把中國(武術)推向世界貢獻更大」
國外拍的電影里有很多像李小龍的模仿和致敬,但是幾乎沒有同樣對成龍的
但是對中國電影的貢獻
個人不好評判,請專業人士作答
看到很多人都用主觀判斷,這裡要正一下視聽,用數據說話。
首先,問題問的是兩人對中國電影的貢獻。對中國電影的貢獻主要影響力,準確地說是作品影響力和個人魅力。
影響力還分國內和國外,對中國電影的推動作用。
對於影響力,我們可以簡單地去谷歌搜索一下兩人的英文名字:其中成龍Jackie chan找到約 35,700,000 條結果;李小龍Bruce lee找到約 134,000,000 條結果。單從外國搜索數量來判斷影響力的話,無疑李是成的近4倍。
另外,我看見支持答案最多的朋友說多少人看過龍爭虎鬥和猛龍過江之類的問題,不同年代上映不同,拿成龍來說,現在主流這代人(70,80後)看的多,原因是他的電影有很多喜劇因素,所以電視台逢寒暑假過節都會放一放,我們長大是正好也是成龍最紅的時候,大量宣傳必然比一個逝去的人多,拿一個逝去的人電影你沒看多少來這樣說事,實在不客觀。
從電影角度,李的《龍爭虎鬥》製作用85萬美元收9000萬票房....
--------------------------------------------------------
未完待補,時間可能很長
我喜歡李小龍也喜歡成龍,至於說誰貢獻更大,這就需要結合不同的時代背景了...
在李小龍的那個年代,信息閉塞,新中國成立才不久,外國人對中國的了解就像是現在電影里描述的一樣:『東亞病夫』,「中國人不是留辮子的嗎?」,「我看你黃皮膚是日本人吧?」等等之類的。在這個時候,李小龍用他的方式-------全美KUNGFU冠軍,電影,票房,告訴了全世界:「我是中國人!」
宣傳了中國文化,把kungfu(功夫)寫進了英文詞典里,更重要的是,他在外國人心中樹立了一種形象--------------中國人骨子裡是自強的。從宣揚文化方面講,李小龍貢獻大。
李小龍聲名大噪的時候,成龍也來到了這個世界,這之後的世界基本上什麼都有了,成龍從默默無聞跑龍套開始慢慢的變為現在家喻戶曉大影星,從電影數量、票房及來看,成龍成就大些。
如果說李小龍開始了中國的格鬥電影,成龍就是升華格鬥電影的那個人了(當然還有其他人)。
這就像討論「建國者貢獻大還是建設者貢獻大?」答案很明顯了!!
總之,李小龍有開創的功勞,成龍有發展的功勞。個人覺得李小龍對中國電影貢獻大!
毫無疑問是成龍
是這樣的,問題是:誰對中國電影的貢獻大,而不是誰對中國的貢獻大,更不是誰對中國功夫的貢獻大,誰是更好的演員。
所以答案是成龍無疑。
李小龍演的功夫電影,絕大多數是美國電影,是對美國電影的貢獻,和中國電影基本無關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