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國建立亞投行背後的戰略意圖?
亞投行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亞投行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國際化到底有哪些重要意義?亞投行的建立是否會造成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並對美元主導的經濟體系產生哪些影響?這背後的戰略意圖究竟是什麼?
亞投行主要有三個目的:人民幣國際化、絲綢之路計劃的大規模融資、國內基礎設施建設過剩產能的輸出。
其實這三個是相輔相成的。
1.人民幣國際化
現在世界經濟形勢很不好的原因是美國人通過金融戰對外轉移危機,先是美元泛濫,現在是強勢美元。中國依靠海量的美元儲備尚能應付,歐洲就很慘,美元大量迴流美國的形勢下,要麼選擇通貨緊縮,要麼選擇本幣大量貶值,而歐洲主要利益是金融資本,本幣貶值會導致自身損失慘重,現在歐洲緊縮導致社會矛盾極為尖銳,才不得不開始QE。所以現在世界各國對美元這種收割全世界利益的做法非常不滿,急需美元之外的儲備貨幣,這就給依託海量美元儲備的人民幣帶來機會。本身中國也深受美元霸權之害,之前跟各個大國的大量貨幣互換也是為了緩解強勢美元的壓力。在人民幣國際化問題上,各個國家基本是一拍即合,亞投行也是基於這個原因迅速孤立了美國。
所以亞投行在這個層面上,不過是找了一個合理且前景光明的議題,然後基於這個議題使得更大規模的人民幣儲備用途擴大風險降低。要知道美元通行全世界是基於石油的綁定,跟現在通過亞投行實現人民幣與亞洲基建的綁定有什麼本質區別嗎。
美國強烈反對亞投行的原因就是這動了美元霸權的根本,有了競爭就談不上霸權。美國通過美元霸權轉移危機自然也是迫不得已,但是人民幣國際化一旦爆發,其他國家就有了規避風險的能力,到時候美國不但不能割羊毛,反而要自身承受貨幣貶值的危險。可以說觸動了美國根本利益。
但是另一方面,美國人解決危機的途徑不是只有發動金融戰一條途徑,目前中美利益結合的很深,通過與中國產業鏈的綁定來解決危機也是可以的,只不過美國要接受多極化世界以及自身霸權的緩慢衰落。而這也是美國很難接受的選項。
目前盟友的大規模背棄,讓美國已經無路可退,所以我認為最後美國也會加入亞投行,從內部減緩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2.絲綢之路
現在大家都知道中國沿海地區勞動力成本已經很高,導致部分低端製造業開始外流,但是本身中國發展非常不均衡,中西部地區成本依然很低,但是低端製造業進不去,原因就是目前世界的貿易通道都是依託海洋,來料加工面向出口的低端製造業只能在沿海地區發展。絲綢之路計劃建立的是大陸貿易通道,而且高鐵比海洋運輸更有優勢,這樣一來使得中國內部對低端製造業的轉移具有極大的吸引力。所以絲綢之路一旦搞成功,不僅可以解決美國把持貿易通道的問題,還使得西部大開發成為現實,而不是以前的雷聲大雨點小。
絲綢之路明顯可以給各國帶來實惠,但是需要的投資數額巨大,必須融資,所以亞投行這樣的機構就成為必需。
國內東部沿海基礎設施建設高峰期已過,而西部地區需求不足,導致產能嚴重過剩,絲綢之路計劃需要的大量建設正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主導建立亞投行,可以保證各國在融資建設時,優先選擇較大比例的中國基建企業,保證中國過剩產能的輸出,這是金融話語權的優勢。
這是更高級別的「農村包圍城市」,是資本層面上的戰爭。
美國是反動的大地主大資本家,其他發達國家是保守的富農小資產階級,其餘是一無所有的無產階級,而印度、菲律賓有可能是流氓無產階級。
劇本框架都有了,各位站好隊,好好演。
睡獅已漸醒,這就算睜眼了。
我們讓大家一起發展一起變強,大家都同意but美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國佔了人和的制高點。實力最強者也有自己的尷尬,地位怎麼保?朝核伊核怎麼搞?一把手首當其衝,二把手悶聲發展。等二把手實力積累後,聯合小弟們孤立美國,老大也是很沒辦法。
中國千百年的發展哲理,是短視的美國不論再怎麼科學分析都學不到的。
詭道、中庸、人和、隱忍、二把手的智慧…還有當代中國拚命工作的節奏,內心背負著民族逆襲的動力,比美國國民更關心世界大勢,與全世界各種交流…這都是美國所缺少的。
袁紹雖強,可曹軍有十勝,
美國勢大,但我國有六勝:
1,美國名義上為落後國家宣傳民主,實際上攫取他國利益,中國讓大家一起發財,此乃義勝。
2,美國每辦大事時都需要通過議會,而且必須符合資本家利益,中國則可集中力量辦大事而不考慮其他,此乃道勝。
3,美國勢大,國際各種事務繁多都會牽扯精力,例如核問題、恐怖主義等,中國作為二把手喊喊口號忙自己的事兒,此乃智勝。
4,中華曾被欺凌,落後被挨過打,如今每個人心裡都背著一口勁,睡獅已醒。美國人安逸的時候我們拼搏,此乃度勝。
5,美國所建銀行壓迫他國經濟,想貸款還附帶條件,中國援助亞非拉動輒免除債務,此乃德勝。
6,美重民主軍事強,我重奉獻且有大不了同歸於盡的心理,所謂光腳不怕穿鞋的,此為武勝。
下面轉載喬將軍的文章,極精彩!
一、中國周邊形勢與美元指數周期1史上第一個金融帝國的出現
這個問題,我相信在座的搞經濟搞金融的同志比我更適合談論它,有所不同的是我把它和戰略問題結合起來談。從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元這艘大船就摘掉了它的錨,這個錨就是黃金。讓我們向前追溯一下,1944年7月,美國為了從大英帝國手中接過貨幣霸權,由羅斯福總統推動建立了三個世界體系,一個是政治體系——聯合國;一個是貿易體系——關貿總協定,也就是後來的WTO;一個是貨幣金融體系,也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按照美國人的願望,是確立美元的霸權地位。但是實際上經過20多年的實踐,從1944年到1971年,整整27年,卻並沒有真正讓美國人拿到霸權。什麼東西阻擋了美元的霸權?就是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之初,為了確立美元的霸權,美國人曾經對全世界做出承諾,就是要各國的貨幣鎖定美元,而美元鎖定黃金。怎麼鎖定呢?每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有了美元對全世界的這個承諾,美國人就不可能為所欲為。說的簡單點,35美元兌換1盎司黃金,意味著美國人不能隨便地濫印美元,你多印35美元,你的金庫里就要多儲備1盎司黃金。
美國之所以有底氣對全世界做出這樣的承諾,是因為它當時手中掌握了全球80%左右的黃金儲備。美國人認為,我有這麼多黃金在手,用它去支撐美元的信用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情況並不像美國人想的那麼簡單。美國在二戰之後連續愚蠢地捲入了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這兩場戰爭使美國耗費巨大,尤其是越南戰爭。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差不多打掉了八千億美元的軍費。隨著戰爭花費越來越大,美國有點吃不住勁了。因為按照美國的承諾,每35美元的流失就意味著1盎司黃金的流失。
到1971年8月,美國人手裡的黃金大概還有8800多噸,這時美國人知道有點麻煩了,與此同時有些人還在給美國人製造新的麻煩。比如說法國總統戴高樂,他不相信美元,他找來法國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要他們看一下法國有多少美元儲備,得到的答案是大概有22億—23億美元。戴高樂說,一分都不剩全部提出來交給美國人,換成黃金拿回來。法國人對美國人的這一擊,對其他國家產生了示範效應,其他一些外匯盈餘的國家紛紛向美國人表示,我們也不要美元,我們要黃金。這樣就逼得美國人無路可走。
於是,在1971年8月15日,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關閉黃金窗口,美元與黃金脫鉤。這就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瓦解的開始,也是美國人對世界的一次背信棄義。但是對於整個世界來講,當時人們還不能完全理清楚頭緒。原來我們相信美元是因為美元背後有黃金,美元成為國際流通貨幣、結算貨幣、儲備貨幣已經實行了20多年了,人們已經習慣使用美元。現在美元突然剎車,它的背後不再有黃金,從理論上講,它變成了一張純粹的綠紙,這個時候我們還要使用它嗎?你可以不使用它,但在國際間結算時用什麼對商品的價值進行衡量?因為貨幣是價值尺度,所以如果不使用美元,難道還能信任別的貨幣?比如人民幣和盧布之間,俄羅斯人(當時的蘇聯人)如果不認人民幣,我們不認盧布的話,就只能繼續拿美元做為我們之間的交換介質。
所以,美國人就利用世人的慣性和無奈,在1973年10月迫使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接受了美國人的條件: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須用美元結算。在此之前,全球的石油交易可以用各種國際流通貨幣結算,但是從1973年10月以後,一切改變了,歐佩克宣布,必須用美元對全球的石油交易進行結算。這樣,美國人在使美元與黃金貴金屬脫鉤之後又與大宗商品石油掛鉤。為什麼?因為美國人看的很清楚,你可以不喜歡美元,但你不可以不喜歡能源,你可以不使用美元,但你能不使用石油?任何國家要發展,都要消耗能源,所有國家都需要石油,在這種情況下,你需要石油就等於需要美元,這是美國人非常高明的一招。從1973年開始美元與石油掛鉤以後,其實是從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元就伴隨美國開始了一個新的歷程。
整個世界當時並沒有幾個人清晰的看到這一點,包括很多經濟學家、金融專家,他們不能夠非常清晰地指出,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不是別的,不是一戰、二戰,也不是蘇聯的解體,20世紀最重要的事件是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從此之後,人類真正看到了一個金融帝國的出現,而這個金融帝國把整個人類納入到它的金融體系之中。實際上所謂美元霸權的建立是從這個時刻開始的。到今天大約40年的時間。而從這一天之後,我們進入到一個真正的紙幣時代,在美元的背後不再有貴金屬,它完全以政府的信用做支撐並從全世界獲利。簡單地說:美國人可以用印刷一張綠紙的方式從全世界獲得實物財富。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這樣的事情。人類歷史上獲得財富的方式很多,要麼用貨幣交換,你要麼黃金或者白銀;要麼用戰爭的方式去掠奪,但是戰爭的成本非常巨大。而當美元變成一張綠紙出現後,美國獲利的成本可以說極其的低廉。
因為美元與黃金脫鉤,黃金不再拖美元的後腿,美國可以隨意印刷美元,這時如果大量美元留在美國國內,將造成美國的通脹;如果美元輸出去,那就意味著全世界替美國消化通脹,這就是美元通脹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美國向全球輸出美元,也就稀釋了它的通脹。但是美元向全球輸出之後,美國人手裡就沒有錢了,這個時候如果美國人繼續印刷貨幣,美元就不斷貶值,這對美國沒有好處。所以說美聯儲並不像有些人所想像得那樣,是一個濫印貨幣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實際上懂得什麼叫克制。從1913年美聯儲成立到2013年100年,美聯儲一共發行了多少美元?大約10萬億。
這樣一比較,有人開始指責中國的央行。為什麼呢?我們的央行從1954年發行新貨幣——新人民幣到現在,已經發行了120多萬億人民幣。如果按匯率6.2跟美元折算的話,我們大概發行了20萬億美元。但是這同樣並不意味著中國亂印貨幣,因為中國在改革開放以後掙到了大量美元,同時這期間還有大量的美元做為境外投資進入中國。但由於外匯管制,美元不能在中國流通,所以央行就必須發行與進入中國的美元及其他外幣相應的人民幣,然後以人民幣在國內流通。可是國外的投資在中國掙到了錢以後,可能就撤走了;與此同時,我們還會拿出大量外匯,從境外夠買資源、能源、產品和技術,如此一來,大量的美元走了,人民幣留了下來,你又不可能將相應數額的人民幣銷毀,只能讓人民幣留在中國繼續流通,所以我國人民幣的存量必然大於美元。這也反過來佐證了這30多年中國經濟的驚人發展。中國央行承認近年來大概超發了20多萬億人民幣。巨量的超發最後全都留在了中國,這就牽扯到我後面將要談到的問題——人民幣為什麼要國際化。
2美元指數周期律與全球經濟的關係
美國之所以沒有通脹很大程度上就在於美元的全球流通。但是美國又不能無節制地發行美元,讓美元不斷貶值。所以要節制。可節制後手中沒有美元了怎麼辦?美國人有另外一套辦法解決這個問題,那就是發行國債,通過發行國債又讓輸出去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國。但輸出去的通過債務資本重新回到美國,美國人開始玩起一手印錢,一手借債的遊戲,印鈔能賺錢,借債也能賺錢,以錢生錢,金融經濟比實體經濟賺錢來得痛快多了,誰還願意出大力流大汗去干附加值低的製造業、加工業實體經濟?1971年8月15日之後,美國人逐漸放棄了實體經濟而轉向虛擬經濟,漸漸變成一個空心化的國家。今天美國的GDP已經達到18萬億美元,實體經濟為其GDP的貢獻不超5萬億,剩下的大部分全都是虛擬經濟帶來的。美國通過發行國債,讓大量在海外流通的美元重新回到美國,進入美國的三大市——期貨市場、國債市場和證券市場。美國人通過這個方式錢生錢,然後再向海外輸出,這樣循環往複地生利,美國由此變成一個金融帝國。美國把全世界納入它的金融體系之中。很多人認為在大英帝國衰落之後,殖民的歷史基本就結束了。其實不然,因為美國成為金融帝國之後,開始用美元進行隱性的殖民擴張,通過美元隱蔽地控制各國經濟,從而把世界各個國家變成它的金融殖民地。今天我們看到很多主權獨立的國家包括中國在內,你盡可以有主權、有憲法、有政府,但是你脫離不開美元,你的一切最後都會通過各種方式用美元來表達,並最終讓你的實物財富通過與美元的兌換源源不斷地進入美國。
這一點,通過40年來美元指數周期圖表,我們可以看得非常清楚。1971年8月15日美元跟黃金脫鉤,意味著美國人擺脫了黃金的束縛,可以隨意地印刷美元了,美元發行量大增,美元指數自然要走低。從1971年特別是1973年石油危機之後美元指數就一直在走低,這就說明美元印多了。如此這般大約持續了近10年時間。美元指數走低對於世界經濟來講並不完全是壞事,因為這意味著美元的供應量增大,也就意味著資本的流量增大,大量的資本不留在美國,要向國外出溢出。第一次美元指數走低之後,大量美元去了拉丁美洲,給拉丁美洲帶去了投資拉動,也帶來了繁榮,這就是70年代拉美的經濟繁榮。
美元泄洪期大約持續了近10年左右的時間,直到1979年,美國人決定關掉泄洪閘。美元指數走低相當於美國人開閘放水,而關閘實際上就是減少美元的流動性。1979年美元指數開始走強,意味著向其他地方輸送美元減少。拉丁美洲本來因為獲得了大量的美元投資,正在欣欣向榮的發展,突然間投資減少了,流動性枯竭了、資金鏈條斷裂了,經濟能不出現麻煩嗎?
遇到麻煩的拉美國家紛紛開始想辦法自救。比如阿根廷,阿根廷的人均GDP一度已經邁進了發達國家的行列。但拉美經濟危機一出現,阿根廷卻率先進入衰退。解決衰退的辦法有多種,但不幸的是,當時的阿根廷政府是通過政變上台的軍政府,總統是加爾鐵里,他完全沒有經濟頭腦。作為軍人的加爾鐵里唯一的想法就是戰爭,他希望通過戰爭來脫困。他把目光瞄向了離阿根廷600公里遠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人把它叫做福克蘭群島。這個群島已經被英國人統治了100多年,加爾鐵里決定把它奪回來。但阿根廷是南美洲國家,南美一向被視作美國的後院。在美國後院打仗不能不請示美國。於是加爾鐵里讓人給美國總統里根帶話,看看美國的態度。里根明明知道加爾鐵里打這一仗,會導致一場和英國的更大規模戰爭,但他卻輕描淡寫地表態說,這是你們與英國之間的事情,與美國無關,我們不持立場,我們保持中立。加爾鐵里以為這是美國總統對他的默許,便發動了馬島戰爭,輕鬆收回了馬島。阿根廷上下一片歡呼,熱烈的像過狂歡節。但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宣稱絕不接受這個結局,還逼著美國總統必須表態。這時的里根立刻撕下中立的面具,發表聲明強烈譴責阿根廷的侵略行徑,堅決站在英國一邊。隨後,英國派出一支航母特混艦隊,勞師遠征8000海里,一舉拿下了馬島。
與此同時,美元走勢開始走強,國際資本按照美國的意願回到美國。因為當馬島戰爭打響後,全球的投資人立刻判斷,拉美的地區性危機出現了,拉美的投資環境惡化了,於是紛紛從拉美撤資。美聯儲看到時機已到,立刻宣布美元加息,加息後的美元加快了資本撤出拉美的步伐。拉美的經濟一片狼藉。從拉美撤出的資本幾乎全到了美國,去追捧美國的三大市(債市、期市、股市),給美國帶來了美元與黃金脫鉤後的第一個大牛市,讓美國人賺得缽滿盆滿。當時美元指數從弱勢時的60多點一口氣躥升到120多點,上升了100%。美國人在自己的三大市牛市後並不收手,有趁勢拿著賺到的錢,重新回到拉美去購買那些此時價格已跌成地板價的優質資產,狠狠剪了一次拉美經濟的羊毛,這是美元指數第一次走強後的情況。
如果這種事情只發生一次,那它就是小概率事件;如果它反覆出現,那它就一定是規律。當第一次「十年美元走弱、六年美元走強」之後,人們並不確定它是不是規律。從拉美金融危機這個高峰之後,美元指數從1986年又開始一路下跌。其間經歷了日本金融危機、歐洲貨幣危機,美元指數仍然在走低,大約走了10年,10年之後的1997年美元指數再一次走強。美元指數這一次走強之後也是持續了6年。這就很有意思了,我們看到美元指數差不多呈現出這樣一個規律性——10年的走弱、6年的走強,再一個10年的走弱、接下來又一個6年的走強。
在1986年美元指數第二次開始走弱之後,長達10年的時間內,美元又像洪水一樣向世界傾泄。這次主要的泄洪區是亞洲。上個世紀80年代最火的是什麼概念?「亞洲四小龍」、「亞洲雁陣」等等。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亞洲的繁榮是由亞洲人的辛勤勞動、亞洲人的聰敏智慧帶來的,實際上很大原因是因為亞洲國家獲得了充足的美元、獲得了充足的投資。當亞洲的經濟欣欣向榮到差不多的時候,美國人覺得又應該到剪羊毛的時候了,於是,1997年,也就是美元指數整整走低10年之後,美國人通過減少對亞洲的貨幣供應,使美元指數反轉走強,亞洲大多數國家的企業和行業遭遇流通性不足,有的甚至乾脆資金鏈條斷裂,亞洲出現了經濟危機和金融危機的徵兆。
這時候一鍋水已燒到99度還差1度才能燒開,差哪一度呢,差地區性危機出現。那麼是不是也像阿根廷人那樣打一仗呢?未必。製造地區性危機,不一定只有打仗一途。既然製造地區性危機就是為了攆出資本,那麼不打仗照樣有製造地區性危機的辦法?於是我們看到那個名叫索羅斯的金融投機家,帶著他的量子基金和全世界上百家的對沖基金,開始群狼般攻擊亞洲經濟最弱的國家——泰國,攻擊泰國的貨幣——泰銖。一個星期左右,然後由此開始的泰銖危機,立刻產生傳導效應,一路向南,陸續傳導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菲律賓,然後北上傳導中國台灣、香港,日本,韓國,一直傳導到俄羅斯,東亞金融危機全面爆發。這個時候水已燒開。全球的投資人判斷亞洲的投資環境惡化,便紛紛從亞洲撤出自己的資本。而美聯儲則又一次不失時機地吹響了加息的號角。跟著號音從亞洲撤出的資本又一次到美國去追捧美國的三大市,給美國帶來了第二個大牛市。當美國人掙夠了錢以後,仍像在拉丁美洲那樣,拿著他們從亞洲金融危機賺到的大把的錢又回到了亞洲,去購買亞洲跌到地板價上的優質資產。此時亞洲經濟已經被這次金融危機沖得稀里嘩啦,毫無招架之功,更無還手之力,這次唯一的幸運者是中國。
3現在,輪到中國了
此後,如潮汐一樣準確,美元指數經過6年的走強,到2002年,再一次開始走弱,然後,又是10年時間,到2012年,美國人又開始為美元指數即將由弱轉強做準備。辦法還是老一套:給別人製造地區性危機。於是,我們就先後看到,在中國周邊陸續出現天安號事件,釣魚島爭端,黃岩島爭端。幾乎全在這一時期密集出現。但是很不巧,美國在2008年自己玩火玩大了,自己先遭遇了金融危機,結果使美元指數走強的時間被迫向後推延。中菲黃岩島爭端和中日釣魚島爭端,看似和美元指數走強沒有太大的關係,但是真的沒有關係嗎?為什麼恰恰出現在美元指數第三次走弱之後的第10個年頭?很少有人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探究,但是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我們深思。
如果我們承認從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確實存在著一個美元指數周期率,那麼,根據這個周期率及美國人藉機剪別國羊毛的手法,我們可以斷定,現在輪到中國了。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眼下中國已經成了從全球吸引和獲得投資最多的國家,大量國際資本由於看好中國經濟進入中國。從經濟規律上講,不能僅僅把中國看成是一個國家。一個中國的經濟規模就相當於整個拉美,甚至比拉美的經濟總量還要大;和東亞經濟比,也可以說中國經濟相當於整個東亞。而過去十年里,大量資本進入中國,使中國的經濟總量,以令人垂涎的速度增長到全球第二,如此一來,美國把第三次剪羊毛的目標瞄準中國,一點不奇怪。
如果這一判斷成立,那麼,從2012年中日釣魚島爭端、中菲黃岩島爭端之後,中國周邊的事情層出不窮,一直到去年中越「981」鑽井平台衝突,再到後來的香港「佔中」事件。這些事件還能看成是偶然事件嗎?去年5月,我陪國防大學的政委劉亞洲將軍到香港去考察時,已經得知「佔中」行動正在醞釀中,可能在5月底就會發生。但是5月底沒有發生,6月底沒有發生,7月還是沒有發生,到了8月仍然沒有發生。什麼原因?這個醞釀的「行動」在等什麼?讓我們對比另一事件的時間表:美聯儲退出QE時間表。去年年初,美國就說要退出QE(量化寬鬆),4月、5月、6月、7月、8月,一直沒有退出。只要不退出QE,就意味著美元還在超量發行,美元指數就不能走強,香港的「佔中」也就一直沒有出現,二者在時間表上完全重合。直到去年9月底,美聯儲終於宣布美國退出QE,美元指數開始掉頭走強後,10月初,香港「佔中」爆發。其實,中日釣魚島、中菲黃岩島、981鑽井平台、香港「佔中」,這四個點都是炸點,任何一個點引爆成功,都會引發地區性金融危機,也就意味著中國周邊投資環境惡化,從而滿足「美元指數走強時,其他地區必須相應出現地區性危機,使該地區投資環境惡化,迫使投資人大量撤出資本」,這一美元獲利模式的基本條件。但是對美國人來講很不幸的是,這回它碰到的對手是中國。中國人用打太極的方式,一次次化解了周邊危機,結果直到現在,美國人最希望的在99度水溫時出現的最後1度,始終沒能出現,水,也就一直沒有燒開。
水沒燒開,美聯儲舉著加息的號角就遲遲不能吹響。看來,美國知道想剪中國的羊毛沒那麼容易,所以也就沒打算就在一棵樹上弔死。在推動香港佔中的同時,美國多管齊下,在其他地區同時下手,在哪兒?烏克蘭。歐盟與俄羅斯的接合部。亞努科維奇領導下的烏克蘭,當然不是沒縫的雞蛋,所以,才會有讓蒼蠅下蛆的機會。但美國盯上了烏克蘭並不僅僅是因為它是一隻有縫的雞蛋,而是它是足以既打擊亞努科維奇這個不聽話的政客,又阻斷歐俄走近,也能造成歐洲投資環境惡化,一桃殺三士的理想目標。於是,一場貌似烏克蘭人自發的「顏色革命」爆發了,美國人的目的以出乎美國人和地球人意料的方式實現了:俄羅斯強人普京趁勢藉機收回了克里米亞,此舉雖不在美國人計劃之內,但卻正好讓美國人更有理由向歐盟還有日本施壓,迫使他們與美國一起制裁俄羅斯,給俄羅斯更給歐洲經濟帶來巨大的壓力。
美國人為什麼要這樣做,人們往往容易從地緣政治角度,而不是從資本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烏克蘭出現危機之後,歐美與俄羅斯的關係迅速惡化,但整個西方世界一起制裁俄羅斯的結果,卻直接使歐洲的投資環境惡化,導致資本從這裡撤出。據有關數據顯示,大約有上萬億的資本離開了歐洲。美國人的兩手設計得逞了。這就是:如果不能讓資本從中國撤出去追捧美國的話,那就起碼讓歐洲的資本撤出來迴流美國。這第一步,以戲劇性的烏克蘭變局實現了,但第二步,卻未能如美國所願。因為從歐洲撤出的資本,並沒有去美國,另有數據顯示,它們大部分來到了香港。這意味著全球投資人仍然不看好美國經濟的復甦。而寧願看好雖已處在經濟下行線上,但仍保持著全球第一增長率的中國。
這是其一。其二是中國政府在去年宣布了要實現「滬港通」,全球的投資人都熱切地希望通過「滬港通」,在中國撈一把。過去西方資本不敢進入中國股市,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國進行嚴格的外匯管制,寬進嚴出,你可以隨意進來,但是你不能隨意出去,所以說他們一般不敢到中國來投資中國的股市。「滬港通」之後,他們可以很輕鬆地在香港投資上海的股市,掙到錢後可以轉身就走,於是上萬億的資本滯留在了香港。這就是去年9月之後,也就是香港「佔中」開始直到今天,「佔中」勢力及其幕後推手始終不肯罷休,總想捲土重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因為美國人需要製造一次針對中國的地區性危機,讓滯留香港的資本撤出中國,去追捧美國經濟。
美國經濟為什麼這麼強烈地需要並依賴國際的資本迴流?原因是,從1971年8月15日美元與黃金脫鉤之後,美國經濟逐漸放棄實物生產,脫離開實體經濟。美國人把實體經濟的低端製造業、低附加值產業叫做垃圾產業或者叫做夕陽產業,逐漸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尤其是向中國轉移。而美國除了留下所謂高端的產業,IBM、微軟等企業外,70%左右的就業人口都陸續轉向了金融和金融服務業。這時的美國已經變成了一個產業空心化國家,它已經沒有多少實體經濟可以為全球投資人帶來豐厚的利潤。在這種情況下美國人不得不打開另一扇門,就是虛擬經濟的大門。虛擬經濟就是它的三大市。它只能通過讓國際資本進入三大市的金融池子中,為自己錢生錢。然後,再拿掙到的錢去剪全世界的羊毛,美國人現在只有這麼一個活法了。或者我們稱之為美國的國家生存方式。這個方式就是,美國需要大量的資本迴流來支撐美國人的日常生活和美國經濟,在這種情況下誰阻擋了資本迴流美國,誰就是美國的敵人。我們一定要把這件事弄明白想清楚。
二、中國快速興起動了誰的乳酪1歐元的誕生為什麼會招來一場戰爭
1999年1月1日,歐元正式誕生。三個月之後科索沃戰爭爆發。很多人以為科索沃戰爭是美國和北約聯手打擊米洛舍維奇政權,因為米洛舍維奇政權在科索沃地區屠殺阿族人,製造了駭人聽聞的人道主義災難。戰爭結束之後,這個謊言迅速戳破,美國人承認這是中情局與西方的媒體聯手做的一個局,目的是打擊南聯盟政權。但是,科索沃戰爭真的是為了打擊南聯盟政權嗎?歐洲人開始一邊倒地認為就是這個目的,但是打完這場72天的戰爭之後,歐洲人才發現自己上當了,為什麼?
歐元啟動之初,歐洲人信心滿滿。他們給歐元的定價是與美元比值1:1.07。科索沃戰爭爆發後,歐洲人參與北約行動,全力以赴支持美國攻打科索沃,72天的狂轟亂炸,米洛舍維奇政權垮台,南聯盟屈服。可接下來一盤點,歐洲人發現不對頭了,歐元,就在這70天里,居然被這場戰爭打殘了。戰爭結束時,歐元直線下跌30%,0.82美元兌換一歐元。這時歐洲人才恍然大悟,原來是別人把你賣了,你還在替別人數錢。這一來歐洲人才開始醒悟。這就是為什麼到後來當美國要打伊拉克的時候,法國和德國這兩個歐盟的軸心國家,堅決反對這場戰爭。
有人說,西方民主國家之間不打仗,到現在為止,西方國家之間,在二戰之後確實沒有直接發生過戰爭,但是不等於沒有發生軍事戰爭,不等於他們之間不發生經濟戰爭或金融戰爭。科索沃戰爭就是美國人對歐元的間接金融戰爭,結果打的是南聯盟,疼的是歐元。因為歐元的誕生動了美元的乳酪。在歐元誕生之前全世界的流通貨幣是美元,美元在全球的結算率一度高達80%左右,即使到現在也在60%左右。歐元的出現立刻切走了美國的一大塊乳酪。歐盟是一個27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它的出現一下子就蓋過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北美自貿區(24萬億美元—25萬億美元規模)。做為如此大規模的經濟體,歐盟當然不甘心用美元來結算它內部的貿易,於是歐洲人決定推出自己的貨幣——歐元。歐元的出現切走了美元三分之一的貨幣結算量,到現在世界上23%的貿易結算已使用的是歐元而不是美元。美國人在歐洲一開始談論歐元時對此警惕不足,到後來發現歐元一出現就對美元的霸權地位構成挑戰時,已經有點來不及了。所以,美國要接受這個教訓,一方面要摁住歐盟和歐元,另一方面要摁住其他的挑戰者。
2「亞太戰略在平衡」要平衡什麼?
中國的興起,讓我們成了新的挑戰者。2012年釣魚島爭端、黃岩島爭端,就是美國成功打壓挑戰者的最新嘗試。這兩個發生在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事件,雖沒能造成資本從中國大量外流,但卻起碼部分達到了美國人的目標,直接導致兩件事情胎死腹中。2012年年初,中日韓關於東北亞自貿區的談判接近成功;4月,中日貨幣互換和中日之間互相持有對方國債也初步達成協議。但此時,釣魚島爭端,黃岩島爭端相繼出現,一下子把東北亞自貿區談判,中日貨幣互換一風吹了。幾年後的現在,我們才勉強完成了中韓兩國的雙邊自貿區的談判,這已經意義不大了,因為它和中日韓東北亞自貿區的意義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一旦成功,一定是包括中、日、韓、港、澳、台的整個東北亞自貿區。東北亞自貿區一經形成就意味著世界規模大約20多萬億美元的第三大經濟體出現。但是,東北亞自貿區一旦出現就不會止步,它會迅速南下與東南亞自貿區整合,形成東亞自貿區,東亞自貿區的產生意味著30多萬億美元規模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出現,將超越歐盟和北美。接下來我們還可以繼續推想,東亞自貿區出現,依然不會止步,它會向西整合印度和南亞,然後向北整合中亞五國,再然後繼續向西,整合中東部分的西亞。這樣整個亞洲自貿區,規模將超過50萬億美元,將比歐盟和北美加起來還要大,這麼龐大的一個自貿區出現,難道她會願意用歐元或美元結算他們內部的貿易嗎?當然不會。這就意味著亞元可能誕生。
但我認為,如果真的出現亞洲自貿區,我們只能推進人民幣國際化,讓人民幣成為亞洲的主導貨幣,就像美元先成為北美的硬流通貨幣,再成為全世界的硬流通貨一樣。人民幣國際化的意義遠遠不止我們所說的人民幣走出去,在「一帶一路」中發揮作用等等,它將與美元、歐元一起三分天下。中國人能看到這一點,美國人就看不到這一點嗎?當美國人宣布戰略重心東移,推動日本在釣魚島跟中國扯皮、推動菲律賓在黃岩島跟中國對峙的時候,如果我們還目光短淺地以為,釣魚島爭端是日本右翼鼓動「購島」後與中國的衝突,黃岩島爭端是菲律賓總統阿基諾昏了頭找中國的麻煩。而看不出這是美國人的深謀遠慮,是美國人在阻止人民幣成為美元的有一個挑戰者,而美國人則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幹什麼,所以他們一定不能讓這樣的事情再次出現。因為東北亞自貿區一旦形成就會產生連鎖反應,也就意味著世界貨幣三分天下成為現實,想一想看,手中只剩三分之一貨幣霸權的美元,還叫貨幣霸權嗎?而今天一個產業空心化的美國,假如再沒有了貨幣霸權,美國還能算世界霸主嗎?想明白這點,就知道為什麼今天中國遇到的所有麻煩背後,都有美國的影子。是因為美國比我們想得遠,看得深,才為了防中國之「患」於未然,處處給我們製造麻煩。這也就是美國為什麼要實施亞太戰略再平衡的根本原因。它究竟要平衡什麼?它真的要在中國與日本、中國與菲律賓,中國與其他有爭端的國家之間,實現一種微妙平衡,扮演平衡者的角色嗎?當然不是,它的目標就是一個,平衡掉中國今天大國崛起的勢頭。
三、美軍為美元而戰的秘密1伊拉克戰爭與石油交易用誰的貨幣結算
人們都說,美國這個國家的強大,是由於有三大支柱——貨幣、科技、軍事。實際上今天我們可以看到,真正支撐美國的是貨幣和軍事,而支撐貨幣的則是美國的軍事力量。全世界所有國家軍隊的打仗都是燒錢,但美軍打仗雖然也燒錢。但卻能一邊燒錢,一邊為美國掙錢,這一點,其他國家都做不到。只有美國,可以通過打仗獲得巨大的利益,儘管美國也有失手的時候。
美國人為什麼要打伊拉克?大部分人心裡想到的是兩個字——石油。美國人真的是為石油而戰嗎?非也。美國人如果為石油而戰的話,那麼,美國人在打下伊拉克之後,為什麼不從伊拉克拉走一桶石油?而且,油價從戰前的38美元一桶,一路飆升到戰後的149美元一桶,美國老百姓並沒有因為美軍佔領了伊拉克這樣的產油國而享受低油價。所以說,美國打伊拉克不是為了石油,而是為了美元。
為什麼這麼說?道理非常簡單。由於為了控制世界,美國需要全世界都使用美元。為了讓全世界都使用美元,美國人在1973年下了一步高明的先手棋:讓美元與石油掛鉤,通過脅迫歐佩克的主導國家沙烏地阿拉伯,實現了全球的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如果你理解了全球石油交易用美元結算,你就能理解美國人為什麼要在產油國打仗。在產油國打仗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油價飆升,油價一飆升就意味著美元的需求量也提高了。比如說戰爭之前,你手裡有38美元,理論上講,你就可以從油商手裡買走一桶石油。現在這場戰爭把油價打高了4倍多,達到149美元,你手裡的38美元就只夠買1/4桶石油,剩下3/4桶意味著你還差100多美元。怎麼辦?你只能去找美國人,拿出自己的產品和資源去換美國人手中的美元。而這時美國政府就可以理直氣壯、光明正大、名正言順地印美元。這就是通過戰爭,通過在產油國打仗打高油價,打出美元需求的秘密。
我想告訴大家的是,美國人在伊拉克打仗,還不止是這一個目標。它同時也是在維護美元的霸權地位。當年小布希為什麼一定要打伊拉克?現在我們已經看的很清楚,薩達姆沒有支持恐怖主義,沒有支持基地組織,也沒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但為什麼薩達姆卻最終走上了絞刑架?因為薩達姆自以為聰敏,想在在大國之間玩火。1999年歐元正式啟動,薩達姆以為抓住了在美元和歐元,美國和歐盟之間玩火的機會,於是他迫不及待地宣布伊拉克的石油交易將用歐元結算。這一下惹火了美國人,尤其是它產生一連串的示範效應,俄羅斯總統普京,伊朗總統內賈德,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紛紛宣布自己國家的石油出口結算也用歐元結算。這還了得?這不是往美國人胸口捅刀子么?所以說這場伊拉克戰爭非打不可,有些人認為這麼說太牽強了。那麼請他看一看,美國人打下伊拉克之後幹了些什麼?還沒等抓住薩達姆,美國人就迫不及待地成立了伊拉克臨時政府,臨時政府發布的第一道法令,就是宣布伊拉克的石油出口,從歐元結算改回用美元結算。這就是為什麼說美國人是在為美元作戰。
2阿富汗戰爭與美國資本項目順差
也許有人會說,伊拉克戰爭為美元而戰可以理解,阿富汗不是產油國,那麼美國大打阿富汗戰爭總不會是為了美元吧?何況阿富汗戰爭是在「9·11」發生之後,全世界的人都看得很清楚,美國是為了對基地組織的報復和對支持基地組織的塔利班的懲罰,才發動了阿富汗戰爭。但事實真的如此嗎?阿富汗戰爭是在「9·11」之後一個多月打響的,應該說打得很倉促,打到一半時美軍就把巡航導彈打光了,而戰爭還在繼續,美國防部不得不下命令打開核武器庫,取出1000枚核巡航導彈,摘下核彈頭,換上常規彈頭,又打了900多枚才把阿富汗打下來。這明擺著證明這一場準備得非常不充分,既然如此,美國人為什麼硬要倉促上陣呢?
因為美國人已經等不及了,更因為美國人的日子過不下去了。21世紀初期,美國作為一個產業空心化的國家,每年都大約需要有7000億美元的凈流入,才能過日子。可是「9·11」之後一個月內,全球投資人對美國的投資環境惡化,表示出了從未有過擔心和憂慮:如果強大如美國對自己的安全都不能保證,怎麼能夠保證投資人的資金安全?結果,3000多億的熱錢離開了美國。這就迫使美國必須儘快打一仗,這一仗不僅是要懲罰塔利班和基地組織,還要給全球投資人一個信心。隨著第一枚巡航導彈在喀布爾炸響,道瓊斯指數迅速回升,一天之內回升600點,流出的資本開始迴流美國,到年底,大約有4000多億美元迴流美國。這不正說明,阿富汗戰爭同樣是為美元而戰,是為資本而戰。
3航母為何讓位於全球快速打擊系統
不少人對中國的航母充滿了期待,因為他們都看到了在航母歷史上的作為,也熱切地盼望中國有自己的航母,而遼寧號的出現,也確實讓我們中國趕上航母的末班車。雖然航母在今天仍然是一個大國的標誌,但是它更多的就是個標誌。因為在全球經濟越來越被金融化之後的今天,航母的作用將逐漸式微。因為在歷史上航母是物流時代的產物。大英帝國興盛時,要推動全球貿易,將它的產品推向全球,然後再把資源拿回來,所以它需要強大的海軍保證海上通道的暢通。直到後來發展到航母的出現,都是為了控制海洋,保證海上通道的安全。因為當時是資源和產品「物流為王」的時代,誰控制了海洋,誰就能控制了全球財富的流動。但是今天世界已是「資本為王」的時代,成百億、上千億乃至上萬億的資本,從一個地方流到另一個地方,只要在電腦上敲幾個鍵,幾秒鐘之內就能完成,在大洋上航行的航母能跟隨物流的速度,卻無法跟上資本流的速度,當然也就無法控制全球資本。
那麼今天,有什麼辦法?可以跟上被互聯網支持的全球資本的流向、流量和流速?美國人正在開發龐大的全球快速打擊系統,用彈道導彈、超音速飛機,5倍甚至十幾倍於超音速的巡航導彈,就可以迅速打擊任何資本雲集的地區。現在美國號稱可以28分鐘打遍全球,不管資本在全球任何一個地方雲集,只要美國不想讓資本在那個地方落腳,導彈就可以在28分鐘後趕到那裡。而當導彈落下去的時候,資本就會乖乖撤出。這就是全球快速打擊系統必將取代航母的原因。當然,航母在未來仍會有它不可替代的作用,諸如保障海上通道的海上安全,或者執行人道主義使命等等,因為航母是非常不錯的海上平台。但是作為控制未來資本流動的武器,它已經遠不如全球快速打擊系統。
四、「空海一體戰」難解美國之困
美國人在考慮用軍事手段應對中國崛起的問題上,提出了一個概念,叫做「空海一體戰」。我認為「空海一體戰」仍然難解美國的困局。「空海一體戰」是2010年美空軍和海軍首腦聯合提出的針對中國的作戰概念。提出「空海一體戰」,實際上首先就反映出美軍今天正在走弱。美軍過去以為,它用空襲可以打擊中國,用海軍也可以打擊中國。現在美國發現自己的力量無論是空軍還是海軍單獨使用,都不可能對中國構成優勢,必須空海聯合才能對中國構成一定的優勢,這就是空海一體戰的來由。但是空海一體戰從2010年年初提出到現在不過4年多一點,突然美國人給它改了個名稱,叫做「全球公域介入與機動聯合概念」。
在這個空海聯合行動構想中,美國人認為10年內,中美之間不會發生戰爭。因為美國人研究中國今天的軍力發展後,認為以美軍現有能力,不足以確保抵消中國軍隊已建立的一些對美優勢。如攻擊航母的能力和摧毀太空系統的能力,所以,美國必須再拿出10年時間發展更先進的作戰系統,以抵消中國的某種優勢。這意味著美國人可能的戰爭時刻表撥到了10年後。雖然10年後戰爭也仍可能不會發生,但我們都必須對此做好準備。中國要想讓10年後也不會發生戰爭,就需要在這10年內把我們自己的事情做得更好,包括軍事和戰爭的準備。
五、「一帶一路」的戰略意義
讓我們看看在美國受人追捧的運動,第一是籃球、第二是拳擊。拳擊這項運動典型地反映出了美國人崇尚實力的風格,直來直去,重拳出擊,最好KO(擊倒獲勝)對手,一切都很明確;而中國人則相反,喜歡模糊,以柔克剛,我也不追求KO你,但我要把你所有的動作都化解掉。中國人喜歡打太極,而太極確實是一門比拳擊更高的藝術。
「一帶一路」就反映了這種思路。歷史上所有的大國在崛起過程中,都有圍繞它的崛起展開的全球化運動。這意味著全球化不是一個從歷史到今天一以貫之的過程,而是各有各的全球化。羅馬帝國有羅馬帝國的全球化,大秦帝國有大秦帝國的全球化。每一次全球化都是被每一個崛起的帝國推動的;每一個帝國都有與它相關的一段全球化,在它的上升期到它的鼎盛期,全球化達到一個巔峰。而這個全球化同時會被它自身的力量所限制,這就是它的能力所能達到的最大範圍和它的交通工具所能到達的最遠點,那也就是它全球化的終點。所以,無論是古羅馬全球化,還是大秦帝國的全球化,今天看來,都只能算是一種帝國擴張的區域化過程。真正的近現代史上的全球化,是從大英國帝國開始的,大英帝國的全球化是貿易的全球化。美國秉承了大英帝國的衣缽之後延續了一段貿易全球化,而真正具有美國特色的全球化,是美元的全球化。這也是我們今天正經歷的全球化。但我不同意說中國今天的「一帶一路」,是和全球經濟一體化接軌,那等於說是要繼續和美元的全球化接軌,這樣的理解是不對的。作為一個崛起中的大國,「一帶一路」是中國全球化的初始階段,也就中國的全球化。作為一個大國,在崛起過程中必須推進環繞你展開的全球化。
「一帶一路」應該說是中國迄今為止能提出的最好的大國戰略。因為它是跟美國戰略東移的一次對沖。有些人會對此提出疑問,對沖應該是相向而行,你還能有背向而行的對沖嗎?對了,「一帶一路」就是中國對美國東移戰略的一次背向對沖,我拿背朝向你。你不是壓過來了嗎?我往西走,既不是避讓你,也不是畏懼你,而是非常巧妙地化解你由東向我壓來的這種壓力。
「一帶一路」並非兩線並行戰略,而應有主次之分。鑒於海上力量至今是中國的短板,「一帶一路」首先應該選擇從陸上完成,也就是說「一路」應該是輔攻方向,而「一帶」應該成為主攻方向。「一帶」成為主攻方向,意味著我們必須重新認識陸軍的作用。有人說中國陸軍天下無敵,這話放在在中國的國土範圍內說,沒錯,中國陸軍所向無敵,誰也別想再踏上中國的領土來打大規模的仗,問題是中國陸軍有遠征能力嗎?
我在去年年底《環球時報》的年會上談到這樣一個問題,我說美國人選中國作對手,打壓中國,是選錯了對手、選錯了方向。因為未來真正對美國構成挑戰的根本不是中國,是美國自己,美國將自己埋葬自己。因為它沒有意識到,一個大時代正在到來,這個時代將會把它所代表的金融資本主義推到最高階段之際,讓美國從巔峰跌落,因為一方面,美國通過虛擬經濟,已經把資本主義的紅利吃盡了。另一方面,美國又通過它引以為傲的領先全球的科技創新、把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推到了極致,而這些工具最終將成為埋葬以美國為代表的金融資本主義的最主要的推手。
阿里巴巴在去年「雙11」這天,其淘寶網、天貓網的網購銷售額一天達到507億人民幣,而在相隔不久的感恩節三天的假期里,美國網上銷售和地面上的商場銷售總額才相當於407億人民幣,不及阿里巴巴一家。而中國還沒有算上網易、騰訊、京東,更沒有算其他商場的營業額。這意味著一個新的時代已經悄悄到來,而美國人面對這個時代仍然遲鈍。阿里巴巴的交易,全是用支付寶的方式完成的,支付寶意味什麼?意味著貨幣已經退出交易舞台,而美國人的霸權是建立在美元基礎上的。美元是什麼?美元是貨幣。未來當我們越來越多的不再使用貨幣結算的時候,傳統意義上的貨幣就將成為無用的東西。當貨幣成為無用的東西時,建立在貨幣之上的帝國還會存在嗎?這才是美國人要考慮的問題。
3D印表機同樣也代表了一個未來方向,將使人類社會今天的生產方式發生根本性變化。由於生產方式在改變,交易方式在改變,世界就必然要發生根本性變化,而歷史證明,真正能導致社會性質發生變化的原因,就是因為這兩者的致變,而不是其他因素。中國從秦末秦二世時期,開始有人造反,陳勝吳廣揭竿而起,到辛亥革命,2000多年的歷史上有發生過多少次起義、造反、戰爭、革命?解決問題嗎?不解決問題,一直是改朝換代,一直是低水平循環。因為這些來複式運動改變不了農耕社會的本質,既沒有改變生產方式又沒有改變交易方式,所以只能一直改朝換代。西方也是如此,拿破崙攜法國大革命的雄風,帶領一支嶄新的被大革命洗禮過的軍隊橫掃歐洲,把一頂頂王冠掃落在地,但等到滑鐵盧一仗失敗,拿破崙下台,歐洲的帝王們一個個復辟,立刻重回封建社會。直到英國的蒸汽機來了,工業革命來了,使人類的產能大大的提升,大量剩餘產品出現,有了剩餘產品才會有剩餘價值,然後才會有資本,然後才會有資本家,然後資本主義社會就到來了。
那麼今天當資本有可能隨著貨幣的消失而消失,當生產的方式也將隨著3D印表機的出現而改變時,人類即將跨入一個新的社會門檻,這時的中國和美國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都站在互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的起跑線上。那麼這時我們要比的就是誰先邁入這個時代,而不是誰把誰打壓下去。我就是從這個意義上講,美國選錯了對手。美國真正的對手是它自己,是這個時代。而美國人恰恰在這一點上,顯示出驚人的遲鈍。因為它太渴望保住自己的霸權地位,而從未想過與別的國家分享權力,共同邁過新社會時代那道今天對我們來說,還有很多未知領域和不確定性的門檻。
個人認為:
我國搞亞投行的基本思路是:手裡有一大把美元,又不想再多去買美國國債,就把美元去貸給第三世界國家e.g. 委內瑞拉。結果第三世界國家又賴賬e.g. 委內瑞拉,所以天朝震怒,友邦驚詫,就集合了世界上一幫國家捆在一起放貸,誰賴賬就是得罪這一系列國家。
亞投行的正式成立為中國抄底其他國家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這也是為什麼財政部對外表示中國暫不考慮申請亞投行資金支持的原因,我們的目標是對外抄底,我們基建有政策性銀行的支持。如果說中國以前的抄底還是單打獨鬥的話,那麼亞投行的成立就是中國拉著一堆人一起抱團抄底。在全球經濟惡化的今天很多國家缺乏基建資金,基建設施落後反過來會讓本國在國際競爭中落後,可以說什麼錢都能省就是基建的錢不能省。困頓的菲律賓在最後時刻選擇加入亞投行,如果有其他辦法菲律賓也不會這麼糾結。作為創始成員國德國的積極性更大,作為傳統裝備製造業強國,基建中的很多設備都是德國的拿手貨。作為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的對手,中國為各國提供了一種新的不受剝削的借貸途徑,這對各國免受美元盤剝是十分有利的。至於結算手段使用美元,這個其實關係不大,中國對外抄底的主要目的就是將央行資產負債表上的美元資產置換成人民幣資產,美元強勢即將在2016年年底結束,我們應該乘著美元強勢的勢頭將美元花出去。以美元置換被投資國的優質資產,如果順利成行那我們就能在抄底之戰中搶先於美國。其次中國央行手握美元和人民幣兩種流動性,不斷對外釋放美元流動性能極大的牽制美元走強。為中國完成地方債置換加固金融防火牆爭取時間。其次,中國在亞投行內部使用美元這也可能是換取美國支持中國加入SDR的一個條件。在可預見的將來隨著人民幣國際化,它必然也會成為亞投行的主要結算貨幣。
3月30日更新:反對某高票答案
我不是專業搞經濟學研究的,說的估計有疏漏,但是某高票答案的回答是有很大問題的。
第一,關於人民幣國際化。在資本賬戶沒有放開,利率沒有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貨幣尚且不能自由流通結算,談何國際化?更何況亞投行的貸款不出意外依然會主要是美元貸款,人民幣國際化從何而來?
第二,關於絲綢之路。我同意亞投行有利於一帶一路戰略。但是亞投行中國出資份額接近一半,決策機制卻又很可能是一致同意通過,用這種方式給絲綢之路建設融資,效率和效果會怎樣?
第三,關於輸出過剩產能。這個我同意,這也是我認為亞投行能對中國帶來的比較切實的利處之一。
說的遠一點,我的憂慮絕對不是亞投行戰略上好不好,而是我們有沒有本事干這事。基礎設施投資界有個類比,IFC是正規軍,亞開行是游擊隊。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看看IFC在菲律賓搞的馬尼拉水處理項目,也可以看看曼谷的軌道交通項目,或者再近一點看看IFC投資前的興業銀行和投資後的興業銀行的對比...這些都是業內響噹噹,既改善當地民生又輸出國內技術還取得良好經濟受益的好項目。某國字型大小投資機構前大佬閑聊的時候曾經說,「我什麼時候才能也搞出這樣的項目啊?」
與之相比,亞開行雖然在東南亞也有不錯的影響力,但和世行IFC一比就差了不少。我不是說我們比日本人還不如。但說實話,就像我在評論里說的,我們既理解亞洲其他國家國情又懂基礎設施投資的人太少了。
知道我最擔心什麼嗎?很多事情在中國上馬的時候無論領導還是群眾都熱情高漲,但說實話畢竟不成熟,起步階段會出一堆問題。我們之前搞的很多機構都是這樣。然後大家的熱情就沒了。大家不要忘了就在三年前我們說過要搞一個100億美元的東盟合作基金,當時也是媒體鋪天蓋地啊,雖說沒有中美爭霸這種娛樂新聞的橋段...可是三年下來投了多少呢?總理,說好的錢呢?
希望財政部的兄弟們克服萬難把這銀行建好,於中國於世界都是大好事。
以下是之前的正文:
同志們不要過度解讀。亞投行之於中國最多就是亞行之於日本,世行之於美國。有人說世行亞行是方便美國日本搶錢的...用低息貸款和增信機制搶錢...真不容易啊
當然亞投行最後辦成什麼樣還要同志們努力。中非基金前車之鑒也不算太遠。
各位金融小說家可以歇歇了最近不斷看到亞投行的利好消息,爽的很啊。 可以說亞投行的出現是在一種天時地利人和的環境下,天下苦美久矣,入亞行,天下王。 我有個疑問既然這對美國影響這麼大,基本相當於革美元的命,美國會不會反撲呢? 目前來看美國都是小動作,亞行或者絲綢之路後續的發展會不會讓美國這個攪屎棍給弄壞了。美國手裡還有什麼牌嗎? 有什麼殺手鐧嗎? 還是說美帝老矣,只能靜靜的看著這一切發生。
還有一種現象,周圍也有這樣的人。一說中國,什麼都不行,反正只要涉及到中國的事情他必定從反面從消極的方面給你分析,一說美國呢,美國什麼都好,美國的蘭州拉麵都比中國的好,可是呢,這樣的人壓根就沒有去過美國,不知道從哪裡來的這種對美國的天生好感。在一個信息如此發達的年代居然還這麼盲目崇外,感覺怪怪的。 是因為美國的軟實力嗎? 文化入侵讓這些人只看到美國好了?已經忘記了自己祖國五千年的歷史了嗎? 中國不應該強大嗎? 作為中國人,我們不能盲目自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啊。 被別人看不起那是別人的眼睛有問題,自己看不起自己,恐怕不僅僅是眼睛的問題了。
1. 天朝政治經濟學101
經濟是對於資源的調配和協調,是當下的生意;
金融是對於預期的評估和管理,是未來的生意;
政治是對於利益的分配,無論是當下的資源和未來預期;
利益的分配本質上是為了維護秩序。
天朝的戰略優先順序裡面,最高等級的是對於秩序的維護。
亞投行的設立,表面上是推行人民幣國際化,輸出國內過剩的產能,挑戰海洋霸權等等,但是實際上是為了維護國內的秩序的穩定。
然而根據第二類永動機的不可存在性,想要維護國內的秩序,該如何做呢?
答案顯而易見。
2. 失敗的國家各有各的苦難,成功的國家都是類似的。
國家之間沒有本質區別,對於穩定秩序的根本追求都是一樣的。
中國經濟的崛起讓發達國家的秩序維持了相當長的穩定時間。
柯林頓、小布希、奧巴馬都干滿了兩屆任期。事實上,在柯林頓之前,除了里根,二戰後的美國總統基本沒有干兩屆的。中間換了一次政黨,這點很特殊。2000年那次世紀選舉,如果是民主黨上台,世界的圖景會很不一樣。
英國的工黨從1997年執政到了2010年。
人民民主聯盟執政法國從1995到2012年。
而葉利欽到普京,俄羅斯的核心領導層從未如此穩定過。
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從前的穩定的舒坦日子還能過下去么?
經濟增長的預期來自於對於不平衡的資源分配的洞察。第三世界國家的經濟增長預期是實實在在的,可以至少再講30年的故事,東亞就是最好的信用背書。
至於在這個過程中碰到不負責任的政府和軍隊,五大流氓會毫不猶豫把過剩的軍火傾瀉到他們的腦袋上,然後接管當地,搞基建,促發展。在這方面,中國的經驗,獨一無二。就算是再背一遍毛選,第三世界台詞也熟悉不是。
3. 手段,方法和本質
當下就是需要一個金融機構,先把第三世界的預期做起來,然後引導資源進入,中國人設立亞投行,就是為曾經殖民第三世界的歐洲國家們打個先鋒,把第三世界的預期賣給歐洲和自己,然後把資源平衡過去,中間還要充當交易的保護者。
帶有暴力暴利壟斷性質的中介組織,又稱黑社會,俗稱操PC。
現在你明白我朝的戰略意圖了么?
預測:賣了房子去東南亞養老去吧。。。。。。。
如何看待中國建立亞投行背後的戰略意圖?
答:一路一帶本身就是中國的西進戰略,這個可以參詳美國的西部開發,沙俄的黃俄羅斯計劃。這個系統工程需要一個龐大的融資平台,中國根本沒有能力構建這樣龐大的金融投資體系,即使有也會對國內經濟和政府資金鏈造成不可預估的風險。
所以亞投行橫空出世。
========================這是分割線========================
亞投行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存在?
答:美國之所以可以控制世界經濟,就是靠世界銀行,而美國霸道、獨斷的作風,讓全世界都為之側目。而美國以美國的國家利益為訴求,肆意調整美元匯率的行為,是中國、日本、歐盟、中東這些以美元結算貿易的國家和地區不能接受的。這個時候中國打出一張亞投行的牌,正好切中美國要害。這是契合日本、中東、歐盟的經濟利益的,所以加入亞投行就能在世界銀行贏的更多話語權。
沒有競爭的世界銀行,只存在於想像之中,亞投行來了。
========================這是分割線========================
亞投行對中國經濟和人民幣國際化到底有哪些重要意義?
答:這就要講美國的馬歇爾計劃是如何賺錢的。
第一個就是入超。那就是進口大量的貨物,讓經濟入超,只有這樣其他國家才能持有美元,而美元的本質就是一張紙。而中國就這樣中招,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廉價資源,廉價能源,最後污染了中國,富強了美國(美國社會生產效率大幅提升),今天的中國想如法炮製,對於亞非拉而言,被人利用,才有利用價值。
第二個是壓低美元兌換的匯率。其他國家一看有利可圖,把外匯儲備全部換成美元,而財富和資產則同步轉移到了美國人手裡。今天中國對美國、日本、歐洲而言,幣值是低估的,但對於亞非拉而言不過又是一個廉價的美元,而中國的策略也很簡單,那就是用市場換主動權,比如說拉高有色金屬價格,然後操控有色金屬價格,從而漁利。最後,中國獲得了有色金屬,而且還控制了價格,亞非拉只獲得了人民幣。
第三個是產能輸出。美國一共輸出了130億美元的有形無形資產,徹底控制了歐洲的經濟和金融。所以美國制裁伊朗、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儘管一萬個不情願,但還是抱著美國的大腿不放,就像女國務卿演的一樣,美國總統一出場,所有的歐洲國家就都慫了,德國干著急也沒辦法,因為決定大家跟不跟你走的最關鍵因素是國家實力。
第四個是控制中亞。俄羅斯最強大的時候在幹什麼?美帝國最強大的時候在幹什麼?其實大家用腳趾頭都能想明白,中國強大了會幹什麼。
========================這是分割線========================
亞投行的建立是否會造成世界經濟格局的改變並對美元主導的經濟體系產生哪些影響?
答:中、美、歐就像一個鼎的三個足,各有所長,但現實是美國處處都壓中國和歐盟一頭,而加強中歐貿易就是重要的一環,這就是中國的一路一帶,伴隨著中歐貿易附帶中亞貿易的加強,美國的經濟地位自然而然的就會下降,與此同時其政治和軍事地位也會下降。
不管是否成功,都會對美元金融體系造成重大衝擊。
========================這是分割線========================
這背後的戰略意圖究竟是什麼?
答:這個世界最大的政治問題是什麼問題?在上世紀是美蘇關係問題,上上個世紀是英美之間的關係,再往前是英法之間的關係。今天世界最主要的政治問題就是中美關係,本世紀最微妙的外交關係。
美國考慮的是如何限制中國的發展,再或者是如何延緩中國奪取世界第一的速度,奧巴馬上台以後提出一個G2協定,這就是中美兩個政府第一次交手。它的意義就相當於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中國當然拒絕了。道理很簡單,對於中國而言,拖得越後訂約對中國越有利。
---------------------------------------------這是分割線---------------------------------------------
假如G2協定簽訂,可能對中國造成的影響。
對於美國而言,假如G2協定簽訂將會保護美國的既得利益和勢力範圍不受侵犯。
對於中國而言,假如G2協定簽訂將會保護中國的國家安全,但經濟和政治利益將會受損。
在世界範圍的劃分中,大西洋兩岸,中國是沾不到邊的,必然劃分為美國的勢力範圍。
中國將會失去委內瑞拉的石油、巴西的糧食、鐵礦石。
珍珠港以東是美國的勢力範圍,珍珠港以西,有韓國、日本、關島、澳大利亞、紐西蘭,中國也不可能實現有效地控制。
接著是印度洋,這裡有美國的石油利益,美國不可能輕易退出,印度也在崛起,雖然很慢,但也是威脅,這裡還有印尼、巴基斯坦、伊朗、沙特等大國,中國最後能分到多少利益,還是一個未知數。
最後是北冰洋,這裡有俄羅斯、加拿大、挪威,中國能染指的資源,非常、非常少。
所以中國一定是經過推演以後,拒絕了美國的G2協定,奧巴馬就發飆了。
---------------------------------------------這是分割線---------------------------------------------
奧巴馬當然不會坐以待斃,利用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搞了一個所謂的TPP,他的中文全稱是「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原本是亞太地區四個小國參與的多邊貿易協定,奧巴馬上台後,開始借力TPP平台,全方位主導並強力推行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投資與貿易議題。最可笑的就是越南也加入了TPP,我認為美國完全可以向越南傾銷糧食,以搞垮這個農業國家,報越戰一箭之仇。所謂TTIP就是「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夥伴協定」,為美國與歐盟即將全面啟動的貿易與投資協定談判,一旦談判完成,該協定將成為全球最大的雙邊貿易協定。無論是TPP,還是TTIP,其市場開放水平都高於多邊體制的WTO。這兩個談判若完成,將建立一個以美國為核心,橫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全球兩大經濟體,其經濟總量將佔全球GDP60%以上。而且中國至今未被邀請加入談判,中國有「被邊緣化"的危險了 !
---------------------------------------------這是分割線---------------------------------------------
中國何以回應?中國也針對性的起草了一個FTA(簡稱自貿協定),中國看上去起動的遲了,但速度卻一點也不讓美國,而且拿出咄咄逼人的架勢。
在新的自貿協定爭奪戰中,中國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農業落後!歐美小農場為主,日本、韓國小農經濟,澳大利亞、紐西蘭人口和農業可以忽略不計。而美國就不一樣了,像美國嘉吉一樣的農業航母比比皆是,其他國家毫無懸念的競爭不過美國,所以只好說,美帝國主義你自己玩去吧。
明顯FTA不能達到中國的目的和要求,喜歡打乒乓球的中國人來了一個短頻快,一路一帶+亞投行,強有力的推進一路一帶的進程。
---------------------------------------------這是分割線---------------------------------------------
現在輪到美國隊發球,隊長奧巴馬坐在白宮和幕僚們正吵得熱火朝天。
假如美國輸了,美國的經濟、政治、軍事霸權將會終結。先摘抄我另一個回答中的一小段。
華爾街以金融武器全球割草,直到遇到中國的亞投行才徹底輸掉。亞投行是替天行道的大旗,是中國組織建立的金融安全互助組織,是賣金融人身保險的(所以英國才堅決加入——畢竟被強姦過一次不能再傻了)。華爾街既然不能從亞投行成員國割草,那就只好對著沒有加入亞投行的各國下手嘍。而這些國家大都是美國的傳統盟國和僕從國,所以美國的國際聲譽、外交形象和外交態勢在本次大選前就已經急劇惡化,而美國人民正確地把髒水潑在華爾街頭上,這也該算是川普哥獲勝的一個原因吧。
順便自我補充評論一下。
1,英國被美國金融強姦的歷史事件誰有詳細資料?請告訴我一下。我只剩一個印象了。
2,亞投行各成員國從中國獲得的金融安全保證,類似於金融風暴時期香港的金融安全保證。當美國收割港元時,我兔中央政府是承諾過:以大陸所有貨幣儲備為香港金融安全服務。
3,所以嘛,大家湊點錢,建個亞投行,守望相助。美國向亞投行任何一個成員國發動金融風暴式的襲擊,都會在亞投行保護傘面前碰得頭破血流。
4,結果就是,美國向亞投行任何一個成員國發動金融攻擊的成本高得……美國都無法承受。地主家裡也沒有餘糧啊。美國前幾年的的新一輪收割計劃,就這麼被亞投行活活地摁死,活活地壓下去了。美國近幾年的麻煩不斷,深層次原因就是金融吸血失敗,國際金融力量對比開始變化。
5,其實我很感興趣的是,亞投行的報名費是多少?既然加入亞投行在金融安全上的收益如此之大,那麼這報名費絕不是幾塊錢的事兒,而應該是厚厚的一摞投名狀啊!真不知道老習偷偷摸摸地在政治上賺了多少!
跟這個政治勝利相比,其他的目的或者收益,那都是小添頭。
自十八大中央提出「走出去」的發展新目標以來,我黨便不斷從經濟和金融的視角,重新尋找中國在國際舞台中的切入口。從去年APEC結束以來,有兩家銀行在中國主導下孕育而生:其一是金磚五國銀行(新開發銀行),主導國際政治和金融次強權之間的合作;其二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銀行觀念的提出,簡稱亞投行。
近日來,關於中國主導創立的亞投行吸引了許多眼球。截止目前為止,已有英、法、德、意、韓、澳等42個國家決定加入亞投行。與此同時,美國,日本也對此表示密切關注。亞投行之所以會吸引如此大的關注,是因為其對二戰後以美國為核心建立起來的國際新秩序帶來強有力的挑戰。
首先,亞投行與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計劃密切相關。當前的中國經濟發展可謂如履薄冰:四萬億投資帶來的產能嚴重過剩問題;二零一三年來低迷的國內消費;內需動力不足;產業升級,結構轉型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被稱為中國的「馬歇爾計劃」的「一帶一路」戰略,仿效古代絲綢之路,對沿線各國進行基礎設施的投資,各國提供各自有利資源,達到各取所長,取長補短,最終互惠互利的效果。縱觀沿線,大多是經濟發展較為滯後的國家,這些國家擁有中國缺乏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而中國擁有過剩的鋼鐵,龐大外匯儲備和科學技術上的優勢。「一帶一路」盼望能把國內過剩的產能向國外轉移,既盤活國內經濟,又可推動亞歐非經濟圈進程。因此一帶一路的發展必定有利於中國對外商品的輸出,消化產能,利好經濟,同時也為國內企業轉型升級續了口氣,贏得了喘息的時間。而亞投行在此可以作為融資銀行,支持「一帶一路」戰略計劃的施行。在整個過程中,中國可以通過投資從而拉動自身經濟,人民幣也將更加國際化。
「一帶一路」北線直通歐洲,南線從珠江三角洲開始,途徑印度直至非洲。中線則將北線南線相接,形成一個閉合的貿易圈,這必將影響未來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心。這一大經濟圈所圈住的國家,如果再包含臨近的可以輻射到的國家,幾乎囊括了整個歐亞非,能量不容小覷。(圖片來源於網路)
亞投行全稱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顧名思義,其設立是為了各參與國的發展提供建設資金。提高亞洲資本的利用效率及對區域發展的貢獻水平。由於其投資面廣,時限長,選擇多,因而可以有效減少亞洲資本的外流,規避金融風險,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各國的金融市場穩定。與此同時,近年來人民幣跨境結算和離岸中心的建立為人民幣國際化成功打通了前路,亞投行所建立的經濟圈可以更順理成章的成為人民幣施展的舞台。所以一帶一路對世界貨幣體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中國,作為其總策劃和主導者,獲得的回報是難以估量的。
英、德、法、意等歐洲老牌強國經過觀望之後,不顧美國的勸告,紛紛接受了中國拋來的橄欖枝,宣布以創始國的身份加入到亞投行中來。這樣的舉動十分耐人尋味,卻也不難理解,因為這一切的背後,都是實打實的利益在驅動。歐洲人曾經是海洋的霸主,現在雖然戰船所剩無幾,但深諳「見風使舵」的精髓。歐洲一貫擁有相對較強的自主性,自烏克蘭、希臘危機以來,歐洲各國已經感受到了來自美元霸權的深深惡意,這已經不只是兩邊下注的問題,更多的是對自己前途命運的考量。從烏克蘭的亂世,歐元的震蕩,歐洲人的反美情緒也在日益增加,真可謂「天下苦美久矣」。這一切使得歐洲人意識到,指望美國做一個「拘之以利,結之以信」的帶頭大哥根本是痴人說夢。於是歐洲各國也在期盼著能跳出美國的「保護」,建立新的金融秩序,掌控更多話語權。而亞洲就目前來看是最具有發展潛力的市場,如果能以創始國加入到亞投行中來,參與遊戲規則的制定,未來的想像空間則會很大。
其實,如果觀察亞投行和一帶一路所囊括的政治版圖,我們不難發現,它們曾經都是屬於歐洲列強的勢力範圍。回想二戰前的世界格局,從南亞的緬甸、孟加拉、印度,一路至中東的伊拉克,幾乎都是英國的傳統勢力範圍;法國在中亞,中東和非洲擁有龐大的勢力;北非是義大利的後花園。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霸權的勢力範圍發生轉移,歐羅巴的榮光漸漸消散,曾經的香餑餑都落入到了美國手裡。歐洲各國又何嘗不想「重返亞洲」,找回往日的雄風呢?
美國反對亞投行的理由則是顯而易見的。因為亞投行對美國在地緣政治,金融秩序,政治軍事等方面帶來了不小的威脅。以前的美國不怕中國有錢,因為再有錢的中國,也要在美國人掌控的金融秩序下遊戲。而現在,中國透過亞投行,透過絲路基金,擺脫美國海權勢力的包圍與遏制,擺脫以美元為貨幣結算的金融秩序。美國人眼睜睜看著中國走著美帝走過的道路,來挑戰美帝的世界權威,樹立起中國的世界大國形象,美國何嘗不感到恐慌?但又不敢撕破臉,只好冷對待,私底下努力拉著自己的「盟友」變相抵制。
亞投行觸動了美國人最大的恐懼神經——秩序的崩潰。目前的國際金融網路,主要靠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來維持運轉。亞洲層面,有總部設在馬尼拉、有日本人操控的亞洲開發銀行。二十世紀初葉,世界貨幣計價單位以英鎊為主流。二戰後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讓美金成為國際通用貨幣單位,國際金融秩序完全以美元、以美國的利益為中心所建構。二戰結束後七十年來,沒有任何國家可以與之抗衡。即使是鼎盛時期的蘇聯,在政治軍事層面或許有「華約」能夠撐面子,但是在經濟金融層面,蘇聯也完全不是美國的對手。但是現在,亞投行的出現在平靜的湖面投下一顆石子,以前美國在家印鈔票即可掌控國際金融秩序的時代,即使不是一去不返,也是面臨強有力的挑戰。
從亞洲角度來看,中國之所以發起組建亞投行這個專為亞洲量身打造的基礎設施開發性機構,一個重要目的是從亞洲國家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現狀考慮。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家正是通過基礎設施的大力改善,才獲得了快速發展的機會。而從亞洲國家的現狀來看,印度、印尼等國家由於資金不足導致基礎設施建設的嚴重滯後,這已極大地拖了這
些國家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後腿。
而據亞洲開發銀行測算,未來的8-10年里,亞洲每年的基礎設施資金需求將達到7300億美元,而世界銀行的測算更是高達8000億美元左右。然而,根據近幾年的數據測算,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兩個最大的金融機構每年在亞洲地區基礎設施的投資總和只有300億美元左右。不難看出,亞洲基礎設施建設面臨著巨大的融資缺口。如果亞投行能為這些國家提供比較充足的資金支持,那麼這些國家的基礎設施條件會很快得到改善,從而推動經濟發展。
最後,讓我們來看看中國可能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的大戰略目標是實現中國的和平崛起。自習近平總書記上台以來,國家戰略的制定,如「一帶一路」,是同和平崛起這個大目標相符合的。但世界舞台的大小是有限的,秩序趨於穩定,中國的崛起是必要觸碰某些既得利益國家的蛋糕。亞投行是打破固有規則建立新秩序的一個契機。目前像亞投行這類的基金投資類銀行其實不少,如世界銀行,IMF,亞洲發展銀行等等,但是中國在其中的話語權不多,許多想法實行不了,乾脆現在自己拉一支隊伍,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干。「一帶一路」負責戰略的構思和制定,亞投行帶來自己,落實政策的實行,實現中共的戰略目標。
從國內經濟的角度考慮,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維持高速發展已有將近30年的時間,其中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城鎮化建設。基礎建設的興起帶動了一批企業的興盛,特別是在基建、鋼鐵等領域,但現如今這類行業早已出現產能過剩的現象。國內有發展中國家發展基礎建設的技術和產品,但發展中國家缺乏資金引入我方的產品。亞投行的設立既可以借給發展中國家資金,讓國內企業走出去,又能收利息,錢轉了一圈最後還是回到自己的口袋,何樂而不為?
從國際政治格局上來看,亞投行可以為中國團結更多的盟友。按照目前公布的亞投行股權結構,中國表態將投資500億換取亞投行百分之二十的股權,可以預測亞投行總資產會超過世界銀行(2000億)。而且不同於美日的亞洲發展銀行(美國擁有一票否決權),中國的股權比例暗示中國會逐漸放出主導權,從而吸引更多的國家參與其中。
另外一個可能帶來的重大利好則是人民幣國際化。正如美國外交協會資深研究員思明(Elizabeth Economy)指出,亞投行著眼於亞洲國家的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非區域內歐洲國家的積极參与事實上是看好人民幣國際化的機會。「歐洲已經將亞投行看作了人民幣國際化的新戰線」。目前,人民幣在國際結算中佔得比例目前不高,所佔比重僅為1.47%,位列第七,和排在首位的美元(41.63%)有很大差距。但中國現在找到突破口,通過亞投行試圖掌控話語權,對未來金融市場,能源市場和地緣政治關係都會產生深刻的影響。
不過,亞投行面臨的挑戰也是巨大的。美國目前立場謹慎,從財務管理,金融操作,項目不明等層面不斷發出質疑聲。而亞投行的透明度,勞動標準,環境問題對於中國的管理能力也是很大的挑戰,畢竟從中國國內來看,這些細小的層面中國做的還遠遠不夠好。從戰略考量來看,亞投行和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作用上發生重疊,在多方利益交織的情形下,中國如何做好協商與妥協還需進一步的關注。
自甘五-神棍的微博
你有時候不得不對我們的政府佩服得五體投地。
出口過剩產能,交換政治籌碼,樹立大國形象
投資機會,東南亞地區!又一次歷史性的機會。中國國內的機會已經沒有了。國內就是20年30年的轉型,要花去2到3代人的時間!
==========================================================
【如果明目張胆閉關鎖國,別的國家也可以同等對待,甚至招致更猛烈的報複比如禁止中國產品和中資產品進口,沒收中國資產,到時候中國外貿雪崩,經濟發展還唱什麼唱】,先生只看到了結果,用結果倒推原因是不合理的。
要知道,政治因素是第一位的,第二是軍事因素,第三國內市場,第四才是外貿與國內外交往。一帶一路,就是為了對於可能出結果的,現在的提前布局。
一帶一路,就是布局中國力量。在外國布局好了,國內自然穩定。國內的年輕人,就可以去國外發展了。
這些天,看一帶一路紀錄片,感覺一帶一路真是中國21世紀發展的關鍵,所以強大的人民軍隊是十分必須的,強大的人民軍隊可以保護國家在一帶一路地區的投資與貿易利益,可以讓美國對中國的貿易核彈301條款調查完全失效。
所以,中國需要有能力在南海與印度洋、中東部署更多數量的航母,一個吉布地基地是遠遠不夠的。
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馬拉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柬埔寨、寮國、緬甸就是我國最好的朋友,設下的印度,越南就好管理了。
國內各級政府慢慢的就擺脫對於土地的依賴了,高房價自然就沒有存在的基礎了。
強大的人民軍隊的保護,一帶一路地區的投資與貿易利益,是化解13億中國內地經濟可能出現的拉丁美洲陷阱的關鍵。
再過20年,那是中國在東南亞有了牢固的投資、生產、貿易等體系,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就與中國一體了。那時,美國還有啥話可說?啥屁可放?
看了一些負面的評論覺得好好笑,文采不好,不知道如何說,反正我就是對那些對中國政策嗤之以鼻的大神們嗤之以鼻,生活中這種人也挺多的,到處充滿負能量,你有個想法總是很多人來打擊你,有時候覺得臭老九這個詞兒真是好,加油吧中國,用成績來狠狠得扇這些人的臉,就像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做的那樣,越狠越好。呵呵呵呵呵,還有人提魯迅,真是劣根。
亞投行可是我們中國提出來的,就是搞絲綢之路嘛,沿路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參與到亞投行來的,都能分散風險。計劃的很美好,就看具體實施怎麼樣了。
國家這幾年發展的很快,包括加入SDR,對於提升人民幣國際地位和債券市場的國際化都有積極意義。比如彌補會員國政府之間收支逆差之類的。畢竟SDR可只有美,中,歐,日,英這五個國家。
搞個這玩意就能對抗美國實在想多了,不過世行和IMF對待不同國家的救助機制的確不一樣,亞投行在這一點上做做文章還是不錯的。
把時間撥回70年前
大火拚剛剛結束
華夏大地
此時的老大是意氣風發啊
老二默默積蓄著力量,但仍然不在一個級別上
於是乎提出了聯合政府
有什麼事老大,老二,老三....老幺都要在裡面商量一下
然而老大已經洞察了一切
逗我呢?一群小兔崽子,不給位子
於是大家都看見了老二拍拍屁股回去土窯
有些更加抱緊了老大,有些則嘆息了又嘆息
一年之後
老二又端出來一份名單,邀請大家一起商量辦事
不同的是,這份名單不包括老大,還有幾個緊抱大腿的小弟
1930年代紅軍在瑞金髮行了蘇幣,蘇區居民在國統區賺的銀元必須兌換成蘇幣,蘇區內只允許使用蘇幣。蘇區政府手中積累了大量的銀元,用於購買武器及他們喜歡的東西。後來紅軍長征放棄江西根據地戰略大轉移,蘇幣瞬間一文不值,蘇區百姓欲哭無淚。
這種「銀元儲備」跟現在的「美元儲備」一個道理。如果蘇區賣給國統區的東西很多,蘇區政府必然要發行大量的蘇幣,貨品沒有增加,但蘇幣增加了,必然出現通貨膨脹。通脹的禍害還得蘇區百姓買單。另外,如果蘇區百姓想買國統區的東西,要用蘇幣兌換銀元,但蘇區政府說,沒了,這些銀元已經貸給蔣介石了,蘇區群眾怎麼辦?
政府外匯管理局手裡確實有很多美元,但這些美元可以隨便(低息、長期)貸款給更窮的國家玩基礎設施嗎?如果確實覺得美元多了,可以不可以取消出口退稅和所有的進口關稅,讓中國人也享受享受外國的便宜東西?可以不可以少出口點東西,減少些污染的排放,讓中國人也呼吸呼吸新鮮空氣?推薦閱讀:
※中國房價高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石油凈進口國,是否我們過度依賴進口,其中有何隱患?
※國企為什麼要在海外上市?
TAG:中國經濟 | 國家戰略 | 人民幣國際化 | 國際經濟 |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