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網路」的中國智能骨幹網如果真的建成,人們的日常生活會有哪些改變?

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銀泰集團聯合復星集團、富春集團、順豐集團、三通一達(申通、圓通、中通、韻達),以及相關金融機構共同宣布,「中國智能骨幹網」項目正式啟動,合作各方共同組建的「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菜鳥網路」)正式成立。馬雲任董事長,沈國軍任首席執行官。同時,中國人壽集團與阿里巴巴集團和銀泰集團,中信銀行與菜鳥網路分別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其將為「中國智能骨幹網」的建設提供資金支持。


(1)阿里巴巴的物流平台,首先為阿里電商服務。法定代表人是馬雲,阿里佔6個董事席位中的三個,佔43%的股份。復星(占股10%,房地產)負責拿地建倉庫,銀泰(占股32%,百貨連鎖)管倉儲和供應鏈,富春(占股10%,物流貨運)做主幹線物流運輸,三通一達和順豐支撐起支線物流和最後一公里配送服務網,而阿里利用最開始的包裹入口優勢和客戶數據(淘寶賣家和天貓商戶)來控制整個「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CSN),統一協調,分化管理,整體控制,收縮自如。

(2)資金可高效循環利用,團隊組合相當巧妙。表面上看,各方均投資了很多錢,但由於CSN項目本身具有巨大產能和自給自足,這些錢都是可以從該項目中收回的,相當於只是在平台上做了一次倒手。項目啟動之後,阿里保證了最初的客源,復星從倉庫建設中可收回來,銀泰從供應鏈管理中可以收回(銀泰獲得CEO名額,專做管理,妙),富春可以在運輸中可以收回,順豐、圓通、中通、韻達、申通在最後的配送中可以收回。各自能收回多少再論。

(3)三通一達和順豐被阿里綁架。分別出了5000萬(這錢對他們來說不算少),但僅占股1%,5家合夥也才5%,依然沒有話語權。按照公布的規劃,CSN項目第一期1000億,註冊資金50億,資金肯定是不夠,除了相關金融機構的貸款,後期肯定還需要各方追加或引入投資者甚至是其他快遞公司。如果CSN項目發展良好,阿里通過大額資金需求來進一步增加對菜鳥網路的控制,稀釋這幾家快遞公司的權重,但也間接的被阿里進一步鉗制(全國大部分快遞公司都寄生在這個CSN上,而CSN被阿里控制著,其餘幾傢伙伴才不關心快遞公司死活,他們只關心他們建房,運送,分錢),在物流市場進一步失去話語權。而且阿後續可能還會讓其餘的快遞公司加入,讓平台上的快遞優勝劣汰,尤其是阿里投資的快遞公司目前沒有一家進入這陣營的做法就留下了空間和伏筆。三通一達、順豐和菜鳥網路肯定有競爭,但不是直接的競爭,而是兩種模式的競爭,物流平台模式和直接快遞模式。三通一達和順豐出錢,出力,出人培養了一個強大的對手來顛覆自己,競爭將更加殘酷,順豐還好一點,三通一達壓力更大,在GSN上發展不好會被淘汰出局,發展好又會被進一步鉗制。馬雲所說:10年之後,24小時必達,如果哪家快遞公司出了問題延誤了時間,則會受到處罰。

(4)誕生一家巨大的物流網路公司,從名字和經營範圍也可以看出這點。這將會是一個基於阿里電商數據和物流公司數據的巨大的物流網路。設想一下:某個淘寶商家要發貨需要快遞服務,在GSN下單(或者用戶在淘寶天貓上下單的物流信息直接自動對接到GSN系統,商家直接不用插手),系統將會在較短的時間周期內計算出具有相同屬性強(時間間隔短,目的地接近)的包裹訂單,並作初始的分配,然後GSN系統會給出一個附近最合適(地理位置近、服務好、價格低)的聯盟快遞員發出一條通知,讓其儘快到商家收貨,該快遞員收貨後將貨送到指定的中轉中心,在到達之前,GSN系統已經分配運輸線,等預先分配好的哪些確定為具有相同屬性的包裹按照時間規定內到達完畢,系統再次把運輸任務分配給此時最合適的聯盟成員運輸,包裹到底目的地的中轉站後,系統再次分配給最合適的聯盟成員內的快遞公司負責配送。如此,實時準確的調配包裹和優化幾大物流公司的資源,讓配送成本最低,時間最快,效率最高。阿里將具有電商數據信息流(屬於阿里),物流數據流(直接屬於GSN,間接屬於阿里),現金流(支付寶等),金融信息流(阿里金融)。形成一個完整的、準確的、多面的大數據平台。

(5)尋求保護。這應該也是三通一達和順豐加入GSN的一個重要原因,尤其是順豐。GSN中沒有EMS等有國資背景的物流公司加入,而且選擇在深圳前海這個特殊的地方註冊,除了前海具有良好的海陸空交通條件和突出的綜合交通優勢之外,還有更多原因。2013年的全國兩會上物流成為了熱議的話題,而在2012年3月國家發改委發布的《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產業准入目錄》中涵蓋了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等項目,現代物流是其中最重要的項目之一。除了地理位置優勢,獲得政府大力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外,大家為了抱團來合作,競爭,和互相保護。為這個本來應該屬於國家行為和政府行為的巨大基礎設施投資能夠安全著陸保駕護航,畢竟背後有虎視眈眈的中國郵政等,之前的快遞份子錢,就是一個警惕。而這種基礎建設,虧錢了他們不會幫助你,要是賺大錢了,國家政府會說你做了政府應該做的事情,搶了國家的錢,會要求分一杯羹,坐享其成。

(6)行業影響。對各個物流快遞公司是利好,除了中國郵政這樣的低效率靠壟斷和行政的物流企業壓力會比較大之外。而京東的估值會因此而縮水。當然,阿里巴巴的IPO又增加了一個巨大的亮點。

(7)中國農村電子商務和貿易的發展機會。城市區域的物流雖然不夠規範,進步空間大,但是總容量在日漸飽和,而農村到農村,農村到城市,城市到農村之間的物流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GSN會讓農村和城市之間的雙向貿易獲得發展,比如:物流配送、貨到付款、信息交換、農村房地產、農產品進城等等,都是利好的影響。(附圖)

(7)生鮮類電商和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機會。這個不用多說。

(8)成為一個巨大的貿易一站式解決平台,實現城鄉一體化。通過高效、低成本、覆蓋面管、運作規範的物流網路和信息網路和商品網路,打通地域壁壘和信息壁壘。有可能打造出一個巨大的「農村—城市」、「城市—城市」、「農村—農村」的生活、信息、交易、流動平台,最終就是所謂的「城鄉一體化」。(附圖)

這個項目的風險點:

  • 阿里電商一旦下行,CSN項目將有巨大危機。
  • 發展大躍進。
  • 中國經濟下行。
  • 政策風險。


私信里收到了關於這個問題的問題,就簡單說說很私人的看法。大概在2011年,也是在知乎,@Raymond Wang 兄提到過一句話,我至今還記得,大意是——「先弄清楚是什麼,再講為什麼」,我們有時候太急於講述「為什麼」。我覺得有必要引用一次。

「菜鳥網路」將來要做的事情,必然不是現在媒體講述的故事,甚至不是馬雲及其夥伴們所講述的。所以,當一件事情,沒弄清楚「是什麼」的時候,我不建議過度解讀。

最後,為尊重提問者,簡單回答:
如果CSN如願建成,那會是「1984」,「老大哥」如影隨形,人們的日常生活看似更便捷、更經濟,商業活動卻有可能失去其活力,儘管這種活力極其不完美。天網地網嚴絲合縫,那時候,商業還有活力嗎?


1、關於菜鳥的新聞我們(微信公眾號:移動吐槽 jiaxinwen360)是最早報道,這家公司註冊成立的時候便開始關注,此公司股權結構與董事會組成,詳細可以參見我們的報道。股權結構與董事會組成說明很多問題。

2、菜鳥的野心很大,如果把它僅僅是看做阿里對物流公司的利益捆綁以及對京東自建物流的回擊,這是小看了這家公司的初衷,也小看了馬雲的戰略高度。

當下,電商領域阿里系已經無人可及,淘寶的真正敵人,真正競爭對手是傳統零售,不是其他電商。即便是與四達一通這些物流公司,其實也無需過多利益捆綁,淘寶現在已經是它們最大的市場。

3、菜鳥出世背後,有許多背景故事,譬如傳說中的馬雲與王健林的賭約。電子商務不能徹底革命線下零售,但至少可以拿下比現在更多的社會零售份額。即便是自建物流的京東,或者其他電商也最多是當日送達,這是快速、低價是電商與傳統零售競爭的關鍵。電商目前還不夠快。

電商要與傳統零售競爭,除了低價,更多的還需要大量的社會資源動員與組合配套。傳統零售一直有著物流體系配合,近30年來,鐵路、高速公路、飛機、航運,更多的都是為傳統零售服務,電商要獲得進一步發展,必須要動員起更多的社會資源與之配套。
目前電商利用了傳統零售的物流基礎,但還並不能利用自己的位置,重新建立起一套覆蓋全國的物流基礎體系。
打個淺顯的比喻,菜鳥的野心,其實就是要把北京新發地批發市場幹掉——它需要建立起一個基於自己需求的新的新發地。
4、經濟格局分三塊:生產-流通-營銷,從效率而言,國內在生產、營銷兩個層面幾乎與國外相差無幾,但流通環節還有巨大的價值壓縮空間。阿里集團的戰略位置來看,它從營銷層面入手,營銷方面,它已經做到國內最大(它已經是國內最大的廣告公司),並且已經遠遠拉開同類競爭者,要想進一步獲得戰略先機,阿里必須逆流而上,菜鳥公司的意義,對於阿里而言,便是從營銷層面,進一步將自己的營銷力延展到流通環節。

5、從阿里的價值延伸來說,它需要進一步流通、生產環節延展,支付寶的資金價值鏈已經開始嘗試,並且它們也在提C2B的概念,本質上其實就是希望通過自己的數據優勢,對產業上游進行價值與影響力的輸出。


以我們外人的眼光來看,這是電商巨頭之間、電商與物流企業之間新一輪競爭的開始,說到底還是為阿里自身服務的。雖然去年雙11的瘋狂成交量後的派件積壓體現了物流方面的短板,但這也是一種非常特殊的情況,是一次特定的營銷的勝利,以後基本不可能再發生了,企業不可能總跟著賠本賺吆喝,要不然雙12也不會改打小而美,且不強調成交量了。這跟春節買火車票是類似的,特定時間需求井噴,平時運力過剩,

同時,阿里與三通一達一豐這些物流公司的關係,也會從以前的合作變成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以後完全變成競爭關係也是有可能的,這個得看具體的運作。

京東在2012年不是也開始自建物流了嘛,為此還把與第三方物流的關係搞僵了,看來阿里是吸取了教訓,拉大家一起來玩,而不是吃獨食,不過合縱連橫也不是每次都好使的,因為這是侵入別人的地盤之後跟別人講win-win,對大型物流企業沒太多吸引力,反倒是對小物流企業會有比較強的吸引力。

我猜想一下,這個估計就跟以前淘寶發展的策略類似,我沒資源力量小,這沒關係,以開放平台策略吸引小商家們幫我建設,然後發展好了,我再出天貓(菜鳥以後脫胎換骨變金鵬?)。

目前,各家電商、物流公司都在拼最後一公里,已經開啟了24小時送達服務,有的運行的也不錯。雖然菜鳥提出了全國24小時送達的口號,但還是口號性質居多,考慮到當前的運輸環境和運輸成本,難度相當大呀,這個不是靠倒逼就能逼出來的。

所以說,我覺得物流的智能骨幹網對商家的意義要遠大於比對用戶的意義,我們的日常生活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對了,樓主,你們阿里內部是怎麼評價這個網路的?


物流是基礎行業,很多行業是建立在物流的基礎上的,物流的水平某種程度上代表了現代化的程度,所以我覺得,如果做成了,可能會——改變中國。


我認為這同「淘寶即生活」的戰略有直接的關係
現在的電商市場,除了標準的商品外,還有一塊巨大的市場,那就是:快消品。
更簡單的說:就是生鮮、冷鏈、日雜及其他超市用品。
而且這塊市場完全是可以自營的,或者完全是可以從上游廠商手中直接賺的銷售傭金,而不是網路技術服務費、變相廣告費。
其盈利狀況更為客觀。

這一塊的市場:
淘寶啟動了,在杭州等地試點,暫時不包括生鮮、冷鏈。
京東啟動了,北京是大本營,也在加速擴張。
順豐從天津向北京啟動了。
一號店被沃爾瑪收購了。
沃爾瑪的深圳、廣州的山姆會員店號稱可以一天內送貨了。
米國的亞馬遜號稱6月份可以逐步實現全米國1小時送貨了。

口號歸口號。
這些個巨頭不傻~~~~
他們一段時間的目標仍然是城鎮人口集中的地方~~
只要滿足了這些佔據輿論埠的人,他們的目標就算是完成了。

舉一個極端的例子:
一個不通車的山區,每年就三單需求,再或者青海、西藏的邊遠地區。
他們總不至於將前期的建設精力放在那裡吧!!

一句話:解決了所有城鎮的一天內送貨問題,他們的目標就實現了!!

一手解決了現有物流的問題,擺脫物流對現有電商的約束或瓶頸。
另一手面向未來一個巨大的市場。
還有一手就是IPO一個巨大的光環、未來的想像空間,還順道打擊了對手的計劃。

何樂而不為?
很高明的一招,就看如何實現及實現的效果如何了!!


今天對這事兒理了理,突然覺得,在對這件事的解讀上,我們把它看的都太狹窄了。

雖然說商業行為的出發點都是為了特定的商業目的,目標都是為了給自己公司獲取更大的價值,一般談不上為民眾著想或對民眾生活有改變或影響什麼的,但考慮到阿里切入的電子商務和物流運輸都是跟國計民生有關的行業,深深地影響著民眾的基本生活,就像現在的電子商務直接地深深地影響著民眾的生活和就業一樣,那麼,未來物流運輸的智能進化,對民眾的生活還是會有比較大的改變的。

你說這種改變體現在什麼地方?主要體現在生活的便捷和物質資料的豐富上,更多的基礎生活資料能夠更快速、更有效地被傳遞

最簡單不過的例子,新疆的哈密瓜、雲南的褚橙、廣東的海鮮,能夠比以往更快速、更新鮮地送到你的餐桌上,你會有什麼樣感受?當然了,現在也能做到,但效率較低,中間有多少損耗就不知道了,有多新鮮也很難知道。因為目前資源的調配效率還比較低,也沒有什麼有效的監控。

舉個更典型的例子,由農業部主導,在全國許多城市都建設過「菜籃子工程」,目的是為了解決我國副食品供需的矛盾,經過這麼多年的建設,已經取得比較大的成果。不過隨著發展,這麼多的原材料生產基地需要更有效的進行整合,以提高效率、減少浪費。理論上這應該是由國家來主導和實施的,畢竟屬於國計民生的大事,但由於受到有限資源和市場競爭等因素制約,政府很難放手做進一步的投資與改善。這個時候由市場、由商業組織自發地進行完善,是個不錯的主意。

在我看來,越是需要從其它地方調配大量生活資料的城市,比如北上廣深,越是會對這個物流智能網感興趣的。這個比由各地政府自行公開招標,建立許多個被隔斷的運輸網路要有意義的多。很有可能,若干年後政府的一部分物資調配運輸工作就交給這個物流骨幹網來做了,省錢、省心、省時間,還公開透明。

下面擴展的就有點遠了,主要是對商業上的探查,如果阿里菜鳥的發展戰略同我考慮的一樣,那未來可就有好戲看了,三通一達一順風算啥,其它的企業也得擔心了。

我查了一下菜鳥網路組成各方的部分背景資料。
1. 阿里,不用說了,平台商,中國電子商務方面的龍頭企業,有人才、資金、技術優勢,更不要講龐大的商戶和消費者群體。董事長馬雲,浙江杭州人。
2. 銀泰,全稱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一家全國領先的投資公司,旗下銀泰百貨是國內領先的大型百貨連鎖集團,同時涉足房地產、金融投資等行業。董事長沈國軍,浙江寧波人。
3. 復星,以保險為核心的投資集團,涉足金融、能源、製造等行業。最好的投資是數字化媒體分眾傳媒,是其重要股東。董事長郭廣昌,浙江東陽人。
4. 富春,有自己的覆蓋長三角經濟區的倉儲、物流網路,煤炭運輸港口,同時涉足建設材料生產,及房地產開發等行業。董事長張國標,浙江富陽人。

看到了吧,同屬浙系的這幾家有錢、有材料、有網路,能建設、能製造、能運輸、還能宣傳。這樣的一個組織未來成長為龐大大物是有極大的可能的。

雖然其中有物流網路的富春集團的覆蓋面還沒那麼廣,但這樣的一個有供應商、有消費者的平台對其它大大小小的物流、快遞公司還是有很大吸引力的,完全可以拉過來依附在菜鳥網路上,然後通過他們拓展全國的網路,慢慢再變為一體。

時間越久,這些企業對菜鳥網路,或者說對阿里的依賴越大,最後變得難以割捨。這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數據依賴,客戶數據、運營數據等等。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的慌,在當前,數據對於企業的意義,就如同飯對人的意義一樣。

另外,我覺得菜鳥網路在以下幾個方面會有需求,也會帶動發展:

1. 協同式供應鏈管理系統。
2. 車載物聯網。
3. 地圖。
4. 調度系統。
5. 倉儲機器人?

我覺得第3點會比較有意思,菜鳥或許會利用物流的車輛來實時採集地圖數據,這不是無端猜測,因為已經有了先例,諾基金就是通過與UPS和FedEx的合作來完善其地圖系統的。不知道高德會不會被加入這個網路中,如果是,那百度可就要擔心了。

這樣一個網路是個龐大的工程,即便沒有商業上的干擾,也是難以在短時間內建設好的,所以我們還是過十年後再來看菜鳥網路的發展吧。

以上內容,未經本人同意,不得轉載,謝謝。


一統江山後 快遞很可能要漲價。
值得注意的是前面也做過,不過失敗了。
星晨急便之死_網易財經


時隔半年,再回頭來看馬雲的布局,確實菜鳥網路不僅僅是物流那麼簡單。
菜鳥網路股權結構和物流方面的作用前面 @RAN TAO 的回答已經說得很好了。但是我一直費解,為什麼菜鳥做物流不叫「菜鳥物流有限公司」或者「菜鳥物流科技有限公司」,而非要叫「菜鳥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現在看來答案似乎清晰了一些。
菜鳥網路做的不僅僅是物流平台,送包裹要做到比京東快乾嘛廢這麼死勁布這麼一個大局。更關鍵的有人已經說過了:物流數據。
對,數據很重要,大數據時代嘛。但是這個數據要怎麼用?
結合了互聯網金融的阿里金光閃閃,這個物流信息在未來阿里的金融帝國的布局中重要性兼職不亞於銀行的金庫。現在阿里手裡緊握交易信息流(阿里淘寶)、現金流(支付寶)還有物流(菜鳥),形成一個線上交易(隨著移動支付可能會發展到線下)的閉環,那麼為這個閉環潤滑的金融就可以以最低的風險運行了(這簡直是金融最完美的模型)。
設想一下,淘寶的商家要在阿里巴巴上的商家進貨,貨款不夠向阿里融資,由於有之前的信用記錄阿里可以很快直接將貨款付給商家,而貨物進入菜鳥網路的倉庫中,不用再去淘寶的商家手上過一圈,省時省力,同時這個貨物就相當於商家向阿里融資的質押品。當商家在淘寶上賣出貨物,菜鳥直接從物流中心轉運到下一個城市,速度相比之前的模式更快更省,最後商家賺到錢還給阿里。這是有質押品的供應鏈金融,還怕借錢不還嗎?
這才是深謀遠慮啊!


不同意目前得票第一的答案,昨天恰好回答了這個問題:馬雲做的」一日達「業務,是否又將改變世界?
=================以下搬磚分割線===============
第四方物流平台急需一個內行選手入場,這就是我對菜鳥網路的評價,菜鳥網路,就是那個內行選手。
什麼是第四方物流平台呢?
如果有人買了東西,還自己建了一個物流平台,招募物流公司為自己送貨,這就是第一方平台。這種平台太少見了,一般的個人建不起,大型企業沒必要,通常直接和物流公司簽承包協議。
如果有人賣東西,建了一個平台,招募物流公司,這就是第二方平台。這個曾經有過,後來也很少了,因為賣東西的發現與其找別人,還不如自己干物流。
如果既不買東西,也不賣東西,乾脆就是個物流公司,建了一個平台,你們誰要送東西就到平台上找我,這就是第三方平台,現在基本上物流公司自己的網站都是第三方平台。
如果既不買東西,也不買東西,還不是物流公司,也建了一個平台,你們誰有東西要運,誰有車要賺錢,都來我平台上,我給你們撮合,這就是第四方物流平台。
這種第四方平台很多,隨手一抓一大把,百度一下「物流」就出來了,我就不給他們做廣告了。
這些第四方平台的共同特點就是:外行。
翻一翻這些平台的運營公司就會發現,基本上都是一些傳統行業出身。比如以前是干物流的,現在不做了,升級到管物流的了;或者以前本來就是個物流園,於是把自己貨求車、車求貨的信息簡單的電子化放到網上;或者有什麼政府部門的特殊關係,壟斷了某個地方的物流資源。

種企業做出來的網站,界面醜陋就不必說了,整個產品的邏輯流程也讓人憤怒,很多時候你看著看著就迷失了自己的位置,不知道怎麼就跑到這樣一個頁面來了,而
且再也回不去之前的頁面了。甚至絕大部分平台都不提供在線支付功能,這樣的平台與其說是平台,不如說是車求貨貨求車的留言板:我有多少貨,需要什麼樣的
車,什麼時候出發,去哪兒;我有輛車,能裝多少貨,什麼時候能出發,多少錢。貨盤、物流雙方一旦看對眼了,行了線下交易吧。
即使是這麼弱智的產品,那些做得比較大的網站也能一年賺上幾個億,可想而知市場多麼的需要第四方物流平台了。
現在菜鳥網路入場了,這些弱智平台的末日來了。一個好的第四方平台,至少要解決以下幾個線下物流市場很難解決的問題:
1相互信任的問題。
盤方不信任物流公司,物流公司也不信任貨盤方。物流和快遞不同(儘管嚴格的說,快遞也是一種物流),如果你快遞一個筆記本,已經算是貴重物品了,但是物流
一車電腦是個很普通的交易。這一車電腦價值上百萬,運費也就幾千塊錢。這種情況下,貨車司機放棄運費,轉而把這一車電腦中途私下賣了就變成了很有利可圖的
事情了;反過來,這一車電腦按照貨盤方的要求運到了指定地點,卸貨之後貨盤方耍無賴不給錢,物流公司也沒什麼好辦法。總不能為了幾千塊錢打官司吧,來回成
本比運費都高了。有了支付寶,又有了「親,給好評喲」的多年實踐,解決這個問題當然不難。再加上剛剛入股了微博,敢賴賬,發微薄!
2資源優化配置。比如有10批貨要送到10個地方,到底是同時派出去10輛車呢,還是派出去5輛車但是每輛車繞點路呢?再比如到底是走高速交過路費成本低呢還是走小路繞遠花的油錢低呢?阿里雲呢,趕緊給算算。
3物聯網信息流。車跑到哪兒了,車上裝的什麼貨,倉庫滿不滿。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大的障礙就是錢。只要錢到位了,什麼掃描儀啊,gps啊,衛星定位啊,能用的設備全給他用上。你敢說錢不夠?!第一筆投資1000億,第二筆投資2000億砸死你。
4規模效應。有了規模效應,什麼倉儲閑置、回程車閑置、最後一公里問題全都迎刃而解。
所以,菜鳥網路的入場,不是物流公司的末日,反倒是他們的第二春;最倒霉的就是那些弱智的第四方平台了。作為一個互聯網人,我盼著他們趕緊死,越快越好!

最後報個小小得料,其實阿里以前也做過第四方台:http://56.china.alibaba.com。
這個平台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專業的,就是一直沒做出什麼大動靜,感覺像是私生子。現在好了,親兒子來了,私生子到底是就此退出還是成為親兒子的一部分,倒是比較值得關注的。


菜鳥網路不是這種東西嗎?
菜鳥網路到底是個啥_talentlv_新浪博客


阿里巴巴現在完全是要佔領商務整個平台


菜鳥網路應該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讓企業貨物在地理空間上的客戶更多,更好地實現規模經濟。對消費者來說就是東西更便宜了。
通過物流更好地增強網店對實體店的優勢。會對一些實體店產生擠出效應。更多的人轉到網店上去。或許這個就是馬雲的目的(或許它還惦記這和萬達老總的賭局呢?)


不誇張的說,若能建成,ET會變成改變中國的男人,這個功績比阿里和螞蟻還要大


作為一名物流學生,淺薄的看,菜鳥的成熟,會是劃時代的轉折點


菜鳥不就是給圓通買了?和圓通一塊玩耍了嗎?


不錯


會形成壟斷!


京東表示壓力巨大。


這個的意義極其極其重大。中國將徹底融為一體。
有三步:物流,客運,人口流動。
要是馬雲做成了,他就是偉人。


推薦閱讀:

將數據交予阿里巴巴 ODPS 大數據分析服務,會不會導致信息外泄?
為什麼當初很多人不看好的阿里雲做起來了?
阿里巴巴推出餘額寶對銀行會有什麼影響?

TAG:物聯網 | 馬雲(人物) | 阿里巴巴集團 | 商業 | 物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