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自殺的人「太脆弱,這麼點事就要自殺」合適嗎?

特別是青年人,青少年因為感情(愛情友情親情),事業(學業)等受挫而自殺。不管外人覺得挫折帶來的壓力是大是小,既然自殺者覺得唯有死才能解脫,那麼【對他來說】這一定是非常痛苦。

總覺得這樣的評論很殘忍,很輕浮,很不尊重他人。而且在不了解自殺者是否有心理障礙之類的就做評論很不合適。


謝邀

我對貓嚴重過敏,可能是貓毛,也可能是貓身上的油脂,我不清楚。

我很喜歡貓,但是只要貓一出現在我的身邊,如果那段時間我身體比較虛弱,那我一定會在十幾分鐘之內出現嚴重的反應,喘不上氣,呼吸嚴重困難。

有一年在朋友家玩,他家裡養了兩隻很可愛的貓,我去的時候一直被鎖在屋子裡。晚上玩得很晚,心疼喵星人被悶了一天,想放它出來透透氣。碰巧那天出門走得急,沒背包,自然也沒有帶葯
然後,貓就過來和我鬧。
再然後,我就開始喘不上氣,不誇張。周圍雖然全都是空氣,但是我感覺我周圍的空氣全都真空了,肚皮劇烈起伏,胸口疼,感覺自己馬上就要被憋死了。

我趕緊出門,到藥店買葯,朋友嚇壞了,我讓他們別送我,他們都剛抱過貓。於是大家就遠遠地跟著我,看我買葯,看我坐在空氣流通的海邊用力地呼吸。很詭異的一群人,遠遠地看著我一個人用力呼吸。他們說,手機已經準備好了,只要我一倒地,馬上打120。

但我那個時候根本顧不上他們,說不出話。包括走路在內,動作都努力放慢,本來就喘不過氣,再動就真的完了,
腦子裡只有一個想法,如果我被送急診了,該怎麼和醫生講?
醫生,我吸貓把自己吸死了。

所以,你跟我講貓多可愛啊,怎麼會有人不喜歡貓?
你跟我講,周圍都是空氣,你快努力地大口吸呀。
你跟我講,走兩步就好了,你快運動一下呀。
你跟我講,你睡一覺就好了,快閉上眼睛睡覺吧。
你跟我講,你就是抵抗力太弱,太矯情了,怎麼可能有活人被貓給憋死。

你喘氣喘得好好的,我怎麼能指望你能理解我?
而那群一言不發,遠遠看著我,遠遠陪著我的朋友,我永遠感激他們,心很安。

同理,以上。


想到了這句話:

「生活很美好啊,你不應該抑鬱消沉」 說這種話等同於對哮喘病人說「你怎麼會呼吸困難呢,周圍氣很足啊」

針不扎在你身上 你永遠不知道疼。


在這裡我可能要提出一個目前和媒體上的主流觀點有點不同的觀點,即自殺是一種複雜的個人行為,有時候甚至是社會行為,並受到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因素影響,絕不僅僅是所謂的「脆弱」,也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心理障礙這樣一些「疾病」導致的。對於每個個體的自殺,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對於某一群人的自殺率則要從公共衛生和社會學層面進行討論。

作為心理諮詢師,我對其他答者從心理角度對一些自殺行為所作出的解釋還是認同的,大家也都說得很詳細,我這裡也就不再贅述。但更宏觀地來看,心理因素只是整個自殺問題討論中的一個部分,並且有時候不一定是起決定性的那部分。

《心理健康關鍵概念手冊》中(大家感興趣可以自己去查,有中文譯本,我在這裡簡單總結一下),有專門寫到「自殺」這一章,明確說明了將自殺單純與心理障礙相聯繫是錯誤的,並指出任何將自殺單純與心理障礙聯繫在一起的政策法規都是有問題的。作者提出了以下幾條說明自殺行為的複雜性,及其不能單純與某些心理障礙直接關聯的原因:

  1. 自殺不一定就是非理性的。在很多情況下,個體解決自己所遭受苦難的方法,就是做出結束自己生命的決定。比如在一些文化中自殺是受人尊敬的,而非功能失調的,比如日本傳統的切腹自殺;又比如中世紀印度村落在被穆斯林部落入侵時,所有女性會集體自殺,以避免羞辱和奴役;還有很多與宗教相關的個體和集體自殺事件……在很多情形中,大家在事後都很容易將自殺歸結為非理性的錯誤,或者抑鬱症之類,但其實這類推理常常是沒有根據的。
  2. 自殺存在國際、國內、年齡、性別的差異,這些差異主要體現在自殺的首選方式以及自殺率方面,且無法簡單用心理障礙來解釋。各國由於經濟法律條件,大家首選的自殺方式不同。Durkheim在1951年的經典社會學研究還顯示,戰爭期間自殺率會下降,在最繁榮和最貧困的時期自殺率會上升。似乎高貧困度、低就業率和低社會凝聚力的地區自殺率更高,像醫生、農民這樣的職業似乎自殺率也更高,這無法單純用某幾個心理障礙來解釋。
  3. 一些自我傷害反映了自殺行為,但並非所有的自我傷害都是如此,許多自殘的人其實並不想自殺。在精神病學文獻中自殺和企圖自殺是區分來看的,這都體現了自殺行為的複雜性。而且各種社會文化宗教法律因素都可能導致自殺數據不準,那麼基於其上的各種推理研究自然也受到質疑,包括對於心理障礙與自殺的關聯性研究。
  4. 確實有些心理健康問題的人自殺風險更高,但是對於這種現象為什麼產生,現在還有爭議。比如抑鬱行為和自殺傾向有聯繫,但並不是抑鬱症患者都會自殺(這點尤其要注意,與目前大眾媒體宣傳的差異很大,抑鬱不一定導向自殺,只是使一些人自殺概率升高),而有些沒怎麼抑鬱的人也會自殺。雖然心情會隨季節變化,比如冬天日照少心情容易抑鬱,但自殺率高的卻是春夏。雖然診斷出精神病的女性比男性多,但是自殺的卻是男性比女性多。當然每一個現象其背後都有複雜具體的解釋,但正因如此,才不能將某些心理障礙與自殺的關係簡單地一概而論。

---------------------------------------------------------------

即使是在單純由重症心理障礙導致的自殺這個類目下,導致心理障礙這一「疾病」的因素也極其複雜。事實上從公共衛生角度來說,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因素都可以對人口心理障礙發病率有重大影響。在1993年Albee的論文中,曾經總結了一個心理疾病發生率的概念性公式,即:

心理疾病發生率=(壓力+剝削+機體因素)/(支持+自尊的建立+應對技巧)

在這個公式中,壓力就是指一個人承受的內部和環境壓力,剝削就是我們常說的社會經濟中的剝削,機體因素指個人因素(比如基因上的易感性),支持是指一個人能從親友和環境中獲得精神和物質支持的程度,自尊的建立是指早期家庭環境養育中所建立的信心,而應對技巧則是一個人從個人經歷和周圍環境學到的處理壓力的各種技能。

如果稍微想一下就可以看出來,如剝削這樣的因素,是純粹的社會和政治因素(如重男輕女、戶籍控制等對某人群造成的剝削和不平等待遇),壓力中的外部壓力多數是社會經濟因素(比如窮,這其實是會影響心理疾病發生率的,有些研究確實顯示低收入人群比高收入人群心理疾病發病率高,其中一部分原因就在此);內部壓力、機體因素、自尊、應對技巧等這些更多的是個人因素,但即使在這些因素上,像自尊的建立和所能獲得的支持可能也受到出生家庭的社會階層和所受剝削的影響。如果父母受到嚴重剝削,就可能自己心理有問題或無力撫養子女(多數時間花在打工掙錢上),間接也導致當事人內部壓力和應對技巧方面的問題。也就是說即使只談由心理疾病導致的自殺,在是否會患上心理疾病的概率上也有相當一部分與當事人本身無關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因素。

當然,作為一個心理工作者,病理學主要去研究的是機體因素,主要能夠進行干預的是自尊、應對技巧這些內容,這是心理諮詢和臨床心理的主要學科範圍。但當廣泛地探討自殺在整個社會中的普遍情況時,我們不能因為學科本身的局限性,而忽略外部因素對當事人或某些人群心理疾病發病率的影響,乃至對自殺行為所產生的影響。

比如在全球範圍內,男性比女性自殺率高,在發達國家,城市人口自殺率普遍比農村人口高。但是在中國,這兩個數字都是反過來的,女性比男性自殺率高,農村比城市自殺率高,尤其農村婦女自殺率奇高。這種趨勢很大程度上所反映的,絕不是什麼農村婦女個性脆弱或者容易得心理障礙,而是我們赤裸裸的對農村的掠奪和對女性的壓迫(誰再說中國男女平等簡直就是睜著眼睛說瞎話),是我國的社會文化、政治經濟因素,把大量農村婦女逼上了絕路。也許某個個案上體現的是個性脆弱、抑鬱症、甚至精神分裂症,但廣泛上來說,某個人群的自殺趨勢和概率基本上是社會壓迫、剝削、不平等分配的體現。不是他們不想活,而是社會推卸給他們的實在太多太多,那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文中兩篇外文引用請見:
Albee, G. (1993) "The fourth revolution", in D. Trent and C. Reed (eds), Promotion of Mental Health (Volume III). London: Avebury.
Durkheim, E. (1951) Suicide: a Study in Sociology. Glencoe: Free Press.


首先有一個致命的邏輯錯誤:
「這麼點事」是導致自殺的導火索,但是根本原因在於「這麼點事」之前發生了N件或大或小的事情,這些事情將人的精力吸干,使人陷入絕望,「這麼點事」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這麼點事掀起心中無限的波瀾,將整個人淹沒了。
至於脆弱與否,不好評論,人都是脆弱的,負反饋接受的太多得不到任何支持的情況下任何人都會走極端,這就是人性。『
至於發表這種評論的人么:我只能說,他們不見得有多堅強,同樣的狀況他不一定做的更好,我說的同樣的狀況指的是放在自殺者相同的成長經歷來看。更多的是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他人覺得自己好像更主流,更正確,這就是耍流氓。

我們要明白一點:無論在外人看來一個人自殺的原因是多麼微不足道,但是在當事人看來那時一種最好選擇。雖然他的這種主觀認識可能是扭曲的,不過我們更應該明白其認識形成的原因,趨利避害是生物的本能,個體表現出自毀滅性,這不是一個「脆弱」就可以解釋的了的


非常贊同 @清流老師回答中所說的

「自殺是一種複雜的個人行為,有時候甚至是社會行為,並受到社會、文化、政治、經濟等各方面因素影響,絕不僅僅是所謂的「脆弱」,也不能簡單地認為是心理障礙這樣一些「疾病」導致的。對於每個個體的自殺,都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而對於某一群人的自殺率則要從公共衛生和社會學層面進行討論」。

如果我們會說出「太脆弱,這麼點事就要自殺」這種評論,實際上是因為我們並沒有嘗試真正從當事者的角度,去理解和包容他的感受。

在實際情況中,不僅人們在事後會說出這種評論。甚至有時候,當有念頭自殺的人向身邊的人吐露自殺的想法,也會得到這種評論。這對自殺者來說,不僅不能因此而打消念頭,更會加深他的痛苦。

因為有自殺念頭的人,相比被教育或是被告知什麼,更需要的是其他人:「看見並承認TA的痛苦。」

要真正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弄清楚「自殺」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情。

一些關於自殺的 事實(此處是美國的統計):

  • 美國有五百萬人有過嘗試自殺的行為,每17分鐘就有一個自殺完成。

  • 美國有三百五十萬人有經歷過家人自殺。這些人絕大多數都在此後陷入了愧疚、和深深的悲傷。

  • 1999年到2010年間自殺率上漲了30%

  • 二戰後嬰兒潮出生的一代人,自殺率比其他年代的人都高

關於年輕人的自殺

  • 1952年到1995年之間青少年(15-24歲)的自殺率翻了三倍

  • 大學生中,自殺是第二大死因

  • 每年死於自殺的年輕人數量多於機動車事故

  • 高中生中,十二個中有一個有嘗試過自殺行為

  • 死於自殺的年輕人數量,大於死於癌症、心臟病、艾滋、先天疾病、中風、肺炎和肺癌的總和

  • 青少年的男生自殺率4倍高於女生(J室長註:這裡男性高的原因也許是受美國槍支的影響)

  • 自1980年之後,10-14歲的兒童自殺率增加了128%

關於自殺行為

  • 三分之一自殺完成的人,在此之前有過至少一次的自殺嘗試

  • 自殺失敗之後一年內的自殺行為,完成率要比第一次自殺行為的完成率整整高100倍

  • 15%被診斷為臨床抑鬱的人自殺完成

  • 80%自殺完成的人,在自殺之前給過身邊人清晰的警告。

(Linda and Charlie Bloom

Shedding Light on a Dark Subject:some alarming and enlightening information (2013).)


相信看過這些數據之後,對於「自殺」你會有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如果自殺只是因為「脆弱」,自殺也不會到「每17分鐘就有一個人完成自殺」這麼高的頻率。

而在理解了自殺的現象之後,我們還需要明白,怎樣的舉動才是對待試圖自殺者的友善態度。我們到底應該怎樣做,才能幫助自殺的人呢?

以下是 @簡里里提供的一些建議

一些 方法 來幫助有自殺念頭的人:

參與過幾年的自殺危機干預工作。從理解自殺的角度,自殺有抑鬱性的,也有精神病性的。細分的部分我們按下不談,我來說一些基本的知識。


所以真正和一個有自殺念頭的人相處,有以下幾個需要做的事情:

  • 直接詢問TA的自殺念頭:你是在考慮自殺嗎?

初入行業的人常會擔心:萬一這個人本來沒想自殺,結果我問了TA,TA忽然意識到自己還可以自殺怎麼辦?


不會的。


因為對於一個活的很開心的人,TA只會覺得你問他這個問題是你有毛病(而相比你有可能挽救一個人的生命,被人誤認為有病是件多麼微不足道的事情!)。


而對於有自殺念頭的人,當TA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意味著:有人(有可能)看見了TA所經受的痛苦。這雖然不足夠,但是有了被理解的可能性。

  • 詢問TA有沒有自殺計劃

成年人衝動自殺的發生率並不高(青少年的衝動自殺率相對更高一些),因為自殺是一件需要體力、智力、周全計劃的一件事情。而很多重度抑鬱症發作的人沒有自殺行動,是因為生病期間體力和能力下降,使得他們無法規劃或是實施自殺的行為。


所以絕多大數有自殺念頭的人,當真的開始有自殺行動之前,一定會詳細地考慮自殺計劃。

當TA告訴你TA的計劃的時候,請認真地聽。有時候因為我們自己太害怕了,或者太焦慮了,我們會急於去告訴他我們在想什麼(e.g.千萬不要自殺啊,想想你的妻兒老小...上吊多疼啊,死得也很難看……etc)。


請認真地聽。


因為這個時候,他們看起來是在跟你講他們的計劃,其實在向你表達他們感受到的痛苦是如此之大,他們的絕望是如此之深刻,以至於常人所謂「應該關心」的事情都黯然失色。


而你認真地聽,能夠試圖表達:


我聽到你的痛苦,儘管不一定能夠感同身受,但是我知道你的痛苦已經讓你無法忍受。

  • 絕對不要答應TA保密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在任何情況下,都請不要答應TA替TA保密,請告訴TA你會幫助TA聯繫專業的求助機構(但不會到處八卦!)。


我們在普通狀態下,面對一個痛苦的人的求助:『我去意已絕,請千萬不要告訴其他人,我不想他們擔心" ,似乎很難拒絕。


但是,請一定(不含敵意地)拒絕TA:


我理解你的痛苦,但我很擔心你的安全。我面對這樣的狀況也很緊張。我想我們需要一些專業的幫助。關乎你的生命安全,我會照顧你的隱私,但是我會聯繫你的家人,和專業機構。

你的拒絕,不一定足夠,但是有可能能夠為TA敞開一些求助的希望。

  • 尋求專業機構的幫助

不同的階段的人要尋找不同的專業機構:


只是有自殺念頭的人。(其實很多人都曾經、或者正在有自殺的想法)建議TA尋找專業的心理幫助。可以去醫院的抑鬱門診,也可以尋求專業的心理諮詢師的幫助(高能插入硬廣:來簡單心理找諮詢師)。


有自殺計劃的人。請務必聯繫學校、工作單位、家人24小時看護。尋找專業的心理幫助,醫院或者專業的心理諮詢師。


已經在自殺邊緣(開始實施計劃)。聯繫家人(家人是最有可能知道線索的人)、聯繫公安局或者醫院。請專門做危機干預的人來做干預。再日後進行轉診和心理幫助。


以上是在面對自殺危機情況下的基本原則。

以及,面對身邊有人自殺時,我們採取怎樣的行動會比較合適呢?

  • 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陪伴、支持和(尋求家庭以及專業的)幫助。

  • 無論發生什麼,記得這是他人的生命。我們永遠無法了解在TA的世界裡面究竟體驗過什麼。尊重他人的選擇。針對個人的無端猜測和分析。

  • 人離世之後,保護家人和當事人的隱私。哀悼,不傳播,針對個人的無端猜測和分析。

附:國內危機干預機構的聯繫方式(歡迎補充)

  • 回龍觀醫院北京心理危機研究與干預中心,24小時免費心理危機干預服務熱線800-810-1117

  • 北京紅楓婦女熱線:010-64033383,010-64073800(周一至周五9:00-18:00)

  • 中科院心理所諮詢志願者熱線: 010—64851106

  • 青島市危機干預中心熱線 心理危機干預熱線 0532-85659516

  • 南京自殺干預中心救助熱線 16896123 工作時間全天24小時

  • 杭州心理研究與干預中心 救助熱線(0571)85029595,工作時間全天24小時

  • 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危機干預中心救助熱線(027)8584666,工作時間每日晚6點30——9點30

  • 重慶生命求助熱線 危機干預熱線 023-66699199、666992999

  • 重慶心理危機干預熱線 023-65372255

  • 廣州市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熱線 心理危機干預熱線 020-81899120

  • 深圳市心理危機研究中心熱線電話 24小時心理危機干預熱線 0755-25629459

  • 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自殺干預熱線 021-51699291,工作時間:周一至周日 9:00-21:00

資料來源於:http://nature2000.blog.163.com/blog/static/104100389201042623456754/


希望你永遠都用不到以上的知識

但希望更多的可以人看到它


我相信,沒有無緣無故的生,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死。


原文出自:每17分鐘就有一個自殺完成


——

簡單心理,只提供高質量的心理諮詢,有趣有用的心理科普。

微信公眾號:簡單心理(janelee1231)


這個問題的核心應該是:總有人認為自己能準確了解或體驗到別人的感受,其實體驗了半天只體驗到了自己的想像。


當然不合適,脫離環境說這話實在太輕巧。你看不見他生存的空氣,聽不見他聽見的聲音,沒有誰會輕易地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哪怕是外界看起來可笑的、毫無道理的事件和緣由,很多小事都只是開了一口子,可能你看得到那條微不足道的口子,看不到後面巨大的氣球。

我曾經有過自殺經歷,兩次,都是在高三。父母小學的時候離婚了,之後在姑爹家裡寄讀了5年。高中是市裡的重點高中。在學校周圍租了房子。我媽從外地回來照顧了我一年,後來因為和我爹有矛盾,就離開了,之後就一直和我爹住在一起。

和我爹的矛盾一直在累積,我們之間無法溝通,但又必須朝夕相處。高三來臨,有高考的壓力,矛盾越來越深,我好幾個晚上,和他吵完架憤而出門,在外面遊盪。

就我一個人,晚上特別冷,下起小雨我就躲到24小時自動取款銀行里,雨停了就到處走。走到橋上,我就想,要不要跳下去呢。但橋下沒有水,是火車道,我沒敢往下跳。

有一年春節,這種爭吵和痛苦幾乎達到了頂峰,我忘記了具體的原因,總之,我爹出門了,去親戚家裡吃飯,我一個人在廁所里關著門痛哭,哭完之後回到出租小屋裡,看到了做飯的燃氣灶,就把開關擰開了,但沒有點燃。我聽著燃氣泄漏的聲音,心裡又恐怖又寧靜,我給我爹發了個簡訊,說給他留了個新年禮物。

我爹察覺到了,十分鐘趕了回來,關了燃氣灶。

那之後沒多久,高三下學期吧應該,有一次物理課,我做小動作,班主任在窗戶外面看到了,叫了家長來。

然後我們就在樓梯轉角里,三個人。說了什麼我忘了,我就低著頭,聽著,情緒不斷下沉。

班主任手裡擰著我的一個筆記本,那是我寫的小說,用過去自己的藍本,半真半假地寫了一些故事。他要打開那個本子,我奪了過來。他讓我給他,我不給他。我不願意讓他們看那些東西。

他扇了我一巴掌,我把本子扔了出去,我們在四樓,本子掉到了樓下。

他命令我下去撿上來。我就大喊道:「好啊,我去撿上來。」我一邊說,一邊往後退,後面是欄杆,我轉身就跳了上去,特別敏捷,然後準備往下跳。我的身體已經傾斜出去了,已經看到了地面,我聽到教室里傳來了一片驚呼。

物理老師講課到一半,感覺外面有點吵,就走到門口看了看情況。剛好看到我跳上欄杆,他一下子衝過來,抱住了我,把我拖了下來。

如果不是物理老師,我估計今天不會在這兒寫答案。

我現在還記得那個時候的感受,就好像巨大的熱流在整個身體里橫衝直撞,過去所有一切積累下來的負面的東西全部都涌了出來。我感覺那些東西在利用這個契機,這個衝動瞬間,我一直很痛苦,但又沒有膽量結束,這個契機就給了我勇氣。

假如我當時真跳下去了,外人看來是什麼?不就是一個活脫脫的,被班主任打罵兩句就賭氣跳樓的脆弱的高中生么。

但那只是一個幌子。

後來讀大學,畢業,離開家,離開我爹,呼吸到新的空氣,看到廣大的世界,我沒有再做過類似的事情,過去的那種痛苦和絕望的情緒,很輕易地就被撣掉了。我現在感到生活很好,有很多可能,很自由。

回過頭來看,當時的我看到的世界太小,沒有人告訴我出路和希望,我以為世界會以這個狀態一直延續,所以才會讓我那麼絕望。但每當我回想起過去,我並不覺得自己蠢,或者脆弱,那種真正的崩潰和絕望,整個世界都在擠壓你的感覺,你體會過一次就忘不了。我只慶幸自己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沒有陷進去。

我寫這些東西,希望對有類似經歷和想法的人產生幫助。


其實很多時候有自殺傾向的人並不是想不開,而是想開了


來自@諾維爾俊介 昨晚的的長微博 讀了很受用 得到筆者的同意之後將文章轉到這裡。
從比較專業的角度如何看待自殺行為和自殺的人 可能會讓大家在看待這個群體時心態能夠更平和吧。

談一下自殺
2014-11-30 諾維爾俊介
我小的時候很少跟媽媽一起好好相處。 她總是在睡覺。

她會在早上3點爬起來, 焦慮的在房間裡走來走去, 等到早上7點左右,等到她覺得她快崩潰的時候, 她會服用大量的安眠藥然後沉睡。

下午三點左右, 我在院子里玩的時候, 我會聽到碰一聲巨響。 我知道媽媽醒來了。 因為她一定又跌倒了。

媽媽跌倒的地方總是十分古怪。 不是在廁所里就是在樓梯邊。 脖子上通常都系著一根皮帶。 當時雖然小, 其實也猜得出來媽媽又自殺了。

我的媽媽患的是抑鬱症。 這個病最近被宣傳成是「心靈的感冒」, 為的是要讓病人覺得自己得的病是能被攻克的小問題。 不過, 抑鬱症有那麼難擺脫嗎?

現在因為本身就在業界里, 我明白我的媽媽因為童年不幸, 所以本身就有邊緣性性格障礙, 而且從年輕時期就一直心境惡劣。 心境惡劣發展成抑鬱症, 在精神科里叫雙重抑鬱(DoubleDepression),是一個很難醫、而且需要醫很久的疾病。

我對自殺一點都不陌生。 我小的時候天天看媽媽自殺, 中學時期因為家裡父母感情不和睦,考慮過自殺; 長大了現在實習, 天天都在看自殺的病人。

因為救治自殺的人對我來說有特殊意義, 我決定跟大家談一談我了解的部分。

自殺(Suicide)的定義是人類有意識的結束自己的生命的行為。 今天還要提到另外一個概念, 叫準自殺(Parasuicide),是不帶真正想要結束自己生命的動機,卻做出了類似自殺或自殘的行為。準自殺的病人錯手的話,也可能會喪生。

我要大家理解的事情只有3件。

第一件事情是關於抑鬱症和自殺。 臨床上,自殺行為和抑鬱症的關聯非常緊密。 因為這個原因, 我比較少看到大家責怪臨床抑鬱的人有自殺念頭。 可是因為我看到「這個孩子怎麼那麼不懂事,不回去考慮到活著的人的感受」,「有什麼坎是過不去的,為什麼最近的人都是草莓族」這樣子的bullshit實在是太多了,我還是要講一下。首先,你們說的話到底是說給病人聽的還是自己聽的?我認為這些評論都反映了你們自己內心的焦慮。第二, 感受到快樂是人的本能。 一個人一生下來理論上都是為了自己的快樂而生存的。 任何不能感受到快樂/自殺的行為都不健康。

不健康的定義為 (1) 傷害自己 或 (2) 傷害別人 或 (3)是一個痛苦的,導致病人無法正常生活的狀態。

說「我不明白你為什麼天天都不快樂」就等於跟gay說「我不明白你為什麼不喜歡女人。我最喜歡女人的胸部了」一樣愚蠢。事實上, 所有精神疾病的原因都和生理原因有密切關係,和基因也有密切關係。如果你不會因為別人得癌症就怪人沒積陰德,你就不應該因為自殺行為對人進行道德審判。

這些道理很多人都懂。 不贅述。

在跟人討論自殺的時候, 有人曾經跟我提起, 他對抑鬱症患者自殺沒意見, 可是有些人自殺還要直播, 他覺得這樣影響很不好。

自殺還要直播? 這感覺好像是 「假的自殺」。

很多人印象中, 要自殺的人應該都躲起來跑到深山裡偷偷自殺。

這位跟我說這件事的朋友說, 「這樣子自殺的人我反而尊敬他們。」

其實也不用尊敬。 自殺的方式本來就有很多種。 選擇這些方式的原因和病人的精神病理有關係。 偷偷躲起來自殺的其實讓醫療人員超頭痛。 因為他們通常都會成功。 成功自殺肯定不是什麼好事。

有人要說了, 「他口口聲聲說要死, 就快點死啊! 又沒人求他活下來! 滾出這個世界!」 只能說一、這不是你的世界 二、如果你覺得別人想死就應該死那你真的是蛆蛆。

回到正題。 直播自殺過程通常有2種精神病理。 第一種是吸引人的注意。 第二種是衝動行為。 這兩個心態的分別的例子有:為吸引人注意而自殺的人通常不會後悔而且會責怪別人,衝動行事的自殺會後悔而且責怪自己。。其他的興趣的人可以讀醫然後專攻精神科我就不贅述。

通常這兩種狀態的人都有某種程度的B型性格障礙(情感型疾患)。

B型人格障礙有4種。 不過容易有自殘、自殺行為的有邊緣型人格障礙,戲劇化人格障礙和自戀性人格障礙。這3種人因為難相處又很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加上沒有洞察力,對他們的社會和工作功能造成非常大的影響。而這些負面影響又是造成他們心境惡劣的肥料,讓他們掉入惡性循環里爬不出來。

我想要表達的是, 一個人只要自殺, 不管出於什麼理由, 都應該視為病人, 接受專業團隊的協助。 少一點成見, 這個世界會更美好。根據數據, 中國在2005年的自殺人數為29萬人。 2014年的今天肯定更多。 各位有把握親近的人不會自殺嗎?想想自己說出的那些惡毒的話, 你對你親近的人說得出口嗎? 自殺和沒有同理心哪一個比較不道德?

最後我要提到自殺的警號(FinalActs)。如果你感覺身邊的人一直怏怏不樂,並且在最近開始表露出活著很累、怎麼努力都沒用這樣的想法,並開始送人東西,寫遺書,一直談論死或在很詭異的時刻說再見,請立刻帶他尋求專業協助。衝動型/吸引注意力型的自殺比較難預防,不過一旦發現應該立刻報警,不要刺激病人。

我再罵一句。 我認為如果你已經知道別人處在情緒高漲, 很不理智的情況, 你還鼓吹人家自殺並且口出惡言; 那就等於鼓勵精神分裂的患者打人。 請不要切割說下手的是病人, 你們完全沒錯。 今夜你們罵完人了還發微博鞭屍, 別人的家裡還要籌備喪禮。 你以為你是正義使者, 其實你誰都不是。


需要的是希望——不是健康,也不是喜悅,
因為後面兩個來來去去,
恰似短暫時光可以見證——
唯有希望不再。
——愛德華.托馬斯

很早以前就想寫一點關於自殺和抑鬱症的東西了,一直沒有機會。這篇文章主要分三個部分,自殺、抑鬱症以及題主的問題。希望大家能多了解一些,同時正視抑鬱症與自殺者。

首先我們來看一些關於自殺的,觸目驚心的數據:

一份統計資料顯示,1990年全球自殺死亡人數達140萬,占該年總死亡人數的1.6%,平均每40s有一人死於自殺,每3s有一人嘗試自殺。男性自殺率最高的國家為立陶宛、俄羅斯聯邦、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等,女性自殺率最高的國家為斯里蘭卡、中國、匈牙利和愛沙尼亞等。

1999年舉行的WHO/北京精神衛生高層研討會上,衛生部首次對外公布的中國自殺死亡率為22.2/10萬(1993年),中國自殺死亡的絕對數字居世界第一,全世界大約每年42%的自殺死亡事件發生在中國。根據規律,一般真正自殺人數在公布人數的3-5倍,這樣算下來中國每年有60萬人以上死於自殺。中國青年自殺率較高,僅次於斯里蘭卡,居世界第二,同時中國女性自殺率為世界之冠,尤其是農村婦女。

從圖中可以看出,15~34歲的青壯年佔了很大的比例。

從圖中可以看出,15~34歲的青壯年佔了很大的比例。

自殺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然而這個問題長期以來被放在陰暗的角落。《神曲》第一部《地獄》中,自殺者會被罰入第七層地獄,遭遇特別恐怖的命運。現在的人最多就打打嘴炮,罵自殺的人脆弱或者傻什麼的,以前在很多歐洲國家,人們都會對自殺者的軀體進行褻瀆。比如在法國,人們會用繩子捆住自殺者的腳,拖著遺體遊街示眾,更誇張的直接把死者的屍體埋在十字路口,讓大家經過的時候都踩一踩,以免屍體「亂跑」。一直到18世紀19世紀,大部分歐洲國家才正式承認自殺不是犯罪行為,愛爾蘭直到1993年才改變看法。在這漫長的歷史演變中,法律條款和公眾態度都在發生改變,然而我們依舊感到恐懼。

能夠誘發一個人自殺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遺傳因素,嚴重的精神疾病,容易衝動的性格,還有一些應激的事件(如失戀、破產、受到羞辱、酒精毒品等等)。在這所有的因素中,抑鬱症是最為普遍,也是最危險的一種。

近年來抑鬱症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中,然而大多數人對它還是知之甚少,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一貫的對於心理健康的忽視。從小到大絕大多數人沒有看過心理醫生,甚至想都沒有想過,你說你沒病自然是好,但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會遇到一些精神心理上的困境,這時如果你跟別人說你去看了心理醫生,他們很可能就會用異樣的眼光看著你,覺得你精神軟弱,覺得你有病。這種諱疾忌醫的風氣非常不利於整個社會的心理健康。與之相對的,是我國心理醫生水平的參差不齊,用我老師的話來說,現在的人啊,就是不信教授,最喜歡信的就是各種「大師」。

關於抑鬱症,最重要的就是認識到它是一種疾病。與感冒發燒,與癌症等疾病相似,抑鬱症是一種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情緒調節系統全面失控的狀態。就像你不可能隨便動一動癌症就好了一樣,抑鬱症也不是說你堅強、樂觀向上,每天自我激勵幾句就能解決的。所謂「病」就是超出了常規的調節範圍,需要一些其他非常規手段的介入。

抑鬱症的癥狀包括大腦無法清晰順暢地思考,失去對壓力的承受能力,以及最嚴重的,對生活的絕望。「絕望」這兩個字用鍵盤打出來只用一秒鐘,然而其中的痛苦非體會不能言說。就像「噁心,眩暈,嘔吐」也只是三個詞,你可以來回地看也沒啥感覺,然而真當你暈車或者喝多的時候,這種感覺簡直要把你全身抽空,如果這種抽空的感覺一直持續下去,並且你不知道還會不會好的時候,就像是絕望了。

以下為了稍微讓我們多了解一點抑鬱症患者的世界,我舉幾個例子。

《生命逝如斯》的作者與她的男友都有躁鬱症的癥狀,他們約定如果有誰有了自殺的念頭,就相約前往位於馬薩諸塞州鱈魚角的家裡小住一段時間,在那裡,神智清醒的一方有一周的時間勸說對方放棄自殺。然而她自己後來說:「是在開玩笑吧?記得好幾次我的抑鬱症發作,被自殺的念頭困擾,卻沒有哪一次拿起電話請求朋友的幫助。一次也沒有,因為我根本就做不到。」後來一天,她突然接到消息,男友用槍頂住頭部扣動扳機,自殺身亡了。她的男友是一位有著天才創造力,取得上千個專利權的人,一個熱愛生命的耶魯大學畢業生,一個成果豐碩的企業家。就是這樣一個富有活力的人,卻無法找到其他的解決辦法,走上了自殺的絕路。

英國作家艾倫.迦納的描述則是:「我只記得自己站在廚房,陽光照進來,外面是綠油油的山谷,有一條小河和樹林。然後光線逐漸暗淡,我的眼睛雖然還能看見東西,卻好像隔著一層暗紗,我的感覺神經失去了功能。
我撿起一個奇怪的小玩意,是一個小孩丟棄的機械零件,呈圓柱形,有許多小尖刺,還有一個彎曲的柄。我旋轉手柄,才知道這是個廉價音樂盒的零件,它叮叮噹噹反覆奏出幾個音符,令我不能自已。每轉一下,光線就隨之暗淡,心靈的麻木也傳遍全身,當傳到頭部時,我開始哭泣,恐懼地發現自己的空虛,世界空無一物。
我心中充滿無助,驚恐而戰慄的感覺,獨自在家時,整個下午我不停地轉動那個壞掉的玩具,聽那叮叮噹噹的聲音,好像浮冰發出的碎裂聲,我的身體就像盔甲和浸水的披風一樣沉重,逐漸滑到冰下。
家人回來時,我像胎兒一樣蜷縮著身子躺在廚房的長椅上直到半夜就寢時,都一言不發、一動也不動。睡眠只是暫時失去知覺,並不能得到身心的休息……
我心已死,我毫無價值,我毒害了這個星球。」

多恩.蕾尼.比諾死前的日記寫道:「痛苦已經變得難以忍受、持續不休,而且永無止境。痛苦的存在超越時間、超越現實、超越忍受的極限。今晚我會服下過量的藥物,可是我並不想當病人,我只想死。」第二天清晨,她很早就起床,坐在餐桌旁吃冷麥片奶,玩報紙上的填字遊戲。過了一會兒,她離開廚房,從此告別人世。

抑鬱症是如此可怕,但痛苦不是抑鬱症導致自殺的最重要原因,許多人自殺的決定性因素,是意識到這種疾病對自己和他人造成的傷害,並且害怕疾病的複發。這一點在智商高、受過良好教育、抽象推理能力強,對所患疾病有深入了解的人中尤為明顯,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成為他人的負擔,成為慢性病人,精神崩潰是如此的難以忍受,人生夢想就此失去。只要還有一線希望,人們總能忍受痛苦,而當你的最後一絲希望都被瓦解時,死亡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是受到他的遺傳因素、個人經歷、生活習慣、家庭背景、社會環境等等因素綜合作用下的產物。比如研究發現,一個人的膽固醇、血清素含量與自殺呈負相關,而吸煙與血清素降低有一定的相關性,懷孕則可以提高血清素水平,這也是懷孕或妊娠能夠降低自殺率的一個解釋。科學家們還發現,低膽固醇食物會強化猴子的攻擊性和反社會行為。這些因素都在告訴我們,一個人的心理狀態遠遠不是他的主觀意識能夠完全掌控的,不提一個人先天遺傳所影響的神經系統發育,也不提幼年生活對他情緒處理能力的影響,就算是飲食或者生活習慣不好也會使一個人更容易抑鬱。這一點在中國尤為受到忽視,什麼都叫你找主觀原因,學習不好就是你貪玩不夠努力,為什麼同一個老師教的你就學不好?也許我營養沒跟上呢?也許我生活環境太吵不能好好休息學習呢?這些都是關鍵因素呀,尤其是飲食。

所以說,指責自殺者脆弱是非常無知以及不合適的,因為絕大多數時候,當你真正了解之後,你會發現這一切就是一個悲劇,僅此而已。

但是他們為什麼要這樣批判自殺者呢?


我提一點我的觀點,因為恐懼。


有一個事實,自殺者死之後,對周圍的人是巨大的震動,在死者自殺後的六個月後,有1/4的同胞手足在臨床上達到抑鬱症的程度,1/5的母親會有明顯的抑鬱癥狀,1/3的家屬會因家人自殺而覺得羞恥。巨大的痛苦、內疚、憤怒、震撼以及一種不時出現的可怕的解脫感深深地抓住他們,他們一再問「為什麼?你怎麼能做這種事?我當初做些什麼可以得到不同的結果?」。在有親人或親近的人自殺的群體中自殺率更高,自殺甚至就像感冒一樣也會傳染。而對於其他人來說,即使他們知道自殺者是出於長期痛苦下的理性行為,他們也會把自殺看做自私、殘忍、魯莽的行為,因為這太可怕了,人對恐懼的事物總會有無端的惡意,因為害怕它有一天也會找上自己。


還有一個我認為的原因,就是公平世界現象。公平世界現象指的是人們傾向於把自己所生活的世界看做一個較為公平正義的世界,這使得他們自己感覺更好。所以往往在出現一些惡性事件時,他們會有一種批判受害者的傾向,因為這世界是對的嘛,你受傷害肯定是你哪做錯了,比如著名的女性穿著暴露等問題,對自殺者的指責同樣也有這個原因。

最後推薦一本書


「「凝望生者,愛他們,擁抱他們。」


昨天,對,就是昨天,我們學校一位準備考研的男生自殺,從自習室的樓上跳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早上僅離我們宿舍5米的教學樓被封樓,裹著百布的屍體就躺在那裡,沒過幾個小時,華商網寥寥數語發布了這條新聞,學校處理得直接快速,這件事在學院的男生女生之間做了一中午的談資,即銷聲匿跡。
我是想說,重點,在於我們宿舍11點半鎖門,這個男生大概是在自習室封樓了之後從一側繞道到6層,選擇了在一個寒冷的深夜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他並不是想要嘩眾取寵的安慰,而是堅定地一定要離開這個世界。
我在6樓上課的現在,站在樓梯的開闊處,吹著北方冬天陰冷的風,不由得在想,究竟是怎樣一種心情,讓他可以義無反顧地離開。
我想,是絕望。
要考英語的我,會時不時的去考研自習室學習,事出之後,到處都是些何必之類的聲音。可是他們真的懂嗎。
這種孤注一擲,那種荒涼和悲哀,那種由希望,到失望,再到絕望,真的不是所有人都承受得了,如果身邊沒有愛的人,沒有人可以給予一些撫慰,不足夠堅強,怕是撐不下去。
結束生命,是最無奈的選擇,找不到活下去的理由,才會走這步。
願逝者安息,也願我們可以給身邊的人,生命的勇氣和希望。


我有個朋友太小氣。我就拿了他一瓶水,他就要和我絕交。其實絕交不絕交對我無所謂了,反正他也沒走出來。這種人太脆弱,本來就不值得交。以後再也不和這種人一起旅行了。


從一個曾經目擊過的普通人的角度來說吧。


不合適。


真的不合適。


當時的具體情景不想再複述了,每次想起都很難過。

我眼睜睜的看著那個男人跳樓墜落,砸到地上之後沒有死,沒有掙扎,只是一直在微笑,露齒微笑。


十分多鐘後才死亡。


當時看他墜落砸地之後,本能的反應是尖叫。等我意識到的時候,自己已經在控制不住的尖叫了。然後渾身發抖,流淚不止。

我在一旁坐著恢復情緒,一直有人過來安慰我,接下來的一句話就是,你看著他跳下來的?他怎麼跳的?

加上滿臉的好奇和笑容。

那個人的死,對於他們來說不過是有趣的事,不過是一個談資而已。

對於網上那些噴人的人來說,也不過是一個能體現他們正義感的資訊而已。

可那是一條生命啊,一條活生生的生命啊,就在人們的嘴中被揉搓成各種形狀,連最後的尊嚴都沒有。

我真的很傷心,明明不認識那個人,卻為他感到無比的可惜,整整一天腦子裡都只有「太傻了」這三個字。

都要過年了,他的家人該怎麼辦。

回家後抱著我媽大哭了一場,為那個人傷心,又抱怨那些路人的反應。我媽安慰我說,不是他們太冷漠,而是我太年輕。

當時一邊哭一邊對自己說,如果下次有人想自殺,不管是現實中遇到還是網上遇到,我一定要勸,一定一定要勸。

等情緒穩定點之後,上微博查相關信息,想知道他為什麼自殺,結果看見好多報紙微博都在發,他是因為女人脾氣大,一氣之下想不開自殺,說話語氣荒誕而好笑,最後帶了汗顏的表情,故意把他說的像是個愚笨的小丑。

打開評論之前,我已經幾乎預料到裡面都是什麼回復了。

果然,全都是罵他和那個女人的。

不是男人,小心眼,屌絲處什麼對象,活該,氣量小就該去死。傻13,要是我我就拉著那個女人墊背。

女人是個婊,讓你作,活該,和你老公真配。

看著這些謾罵,我的內心一直在吶喊,不是這樣的啊,不是啊。

在一條消逝的生命面前,那些都無足輕重啊

那些人,只因逝者是互不相識的陌生人,所以才能如此輕易的說出那些傷人的話。

他們根本沒有把自殺的人當人,只是一條資訊而已,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甚至連作為談資都懶得開口。

我發表評論後只有一個人回復我,他說,你說的對,我也曾經歷過現場,在一條生命面前,其他的一切都不再重要了。只希望他走好。

可其他的人仍然在大肆的謾罵死者。

中間也接到私信,是報紙記者的。直接說給X百元信息費,希望能和我聊聊。所有私信我都認真回了,然後說,不需要報酬,只希望你們能尊重死者,尊重事實。

那幾條自殺的微博轉了幾千,直到死者家屬出來發微博,指責報紙大V不負責任,因為死者跳樓的原因是抑鬱症,而為了女人跳樓是子虛烏有的事情。

真可笑。

看看那些罵人的人,滿腔正義感,其實是毫無判斷能力的傻瓜。

然後仔細想想,那其中似乎也有我的身影。

曾經宿舍夜聊,室友說她老家點頭之交的一個女孩自殺了,因為太胖,受到排擠,據說地面上都是她摔碎的零件。

我們聽的人興緻勃勃,聽到結尾不由自主咧嘴,赫,真噁心。

刷微博,刷到某某某因為什麼事自殺,室友說,真傻,這點破事都能自殺,我醉了。
我隨聲附和。

因為對生命沒概念,因為和自己無關,才能如此開玩笑。

可是事實上,那一條微博,那一句話語,怎麼能承得起生命的重量?

那之後我再也不會出現以前對自殺者開玩笑的想法了,現在偶爾看到自殺相關的信息,只會由衷的感覺可惜。可是看評論,大部分還是高高在上的批判著自殺者。

總之,希望大家就算不理解自殺者,也不要在網上做語言暴力的人,對於想要自殺的人,如果無法安慰,也不要用言語去諷刺嘲笑他,拜託大家了,再不值錢,自殺者再可笑,那也是一條生命啊。

Ps,目擊的那天晚上,爸媽帶我去看電影緩解心情。
百年不遇的遇上了一個男孩向女孩求婚,女孩答應他了,兩個人都很幸福的笑了。

我媽對我說,你看,這就是生活,有逝去,就會有新生。


寫這個回答寫得鼻子發酸。

希望大家都安好,快快樂樂的,哪怕和你們不認識,我也希望所有人都平安幸福的生活在這個世界上。


就算只是只綿羊,也不會被一根稻草壓死。

旁觀者只能看到「這點事」而已。而他經歷過的那些事,你就算聽說了,也會覺得「不過如此」。沒有自己親自走一趟的人,永遠不會體會到其中的滋味。甚至不講那些大的,有些消極的事情,聽起來只是小事,長年累月中的一次次重複也能夠產生讓一個意志堅強的人近乎絕望的能力。你去體驗一次,覺得這有啥嘛,體驗一百次試試,一千次試試,看看還一樣不一樣。

「這世上永遠沒有感同身受這回事」。我大學最好的朋友這樣說。在她最需要依靠的日子裡,我沒能體會到她的感受,因為我沒有經歷過她所經歷過的一切。那段日子我心疼她,氣惱她,但唯獨不理解她,我覺得她做的事不值,甚至不符合我堅定奉以為是的三觀。直到我自己經歷,才讀懂這句話,已晚。

「針不扎在自己身上,永遠不知道疼」。這種現象其實挺無解的。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大家集體失明,指責駱駝脆弱,只背了一根稻草就死了。


從一位朋友那裡看來的,深感贊同,引在這裡。

臨床心理學上有一種我很喜歡的見解:每個人應對生活的方式都是在他自己的情境中做了盡其所能的選擇的結果。這種觀點讓人變得謙卑,學會尊重他人的命運,能夠站在他人的靴子里去理解他人。

應該是引自這裡吧:
心靈的痛苦和生理、社會的痛苦同樣真實 (評論: 憂鬱)


你只能吃的起饅頭鹹菜,和你選擇吃饅頭鹹菜的日子,你以為真的相同??

你以為你以為的設身處地,就是真的設身處地嗎?其實只是一個笑話。//


親身經歷了教育我的事,也希望能給各位一點小小的感觸吧。這樣也就足夠了。

聽了,你也許會說原來如此,也許會說不過如此,對你這只是一個別人的故事。 而下一刻你還要去過自己的生活,開始自己的故事。

大二的時候,跟爸媽回老家。奶奶說鄰村的一個女孩在學校跳樓自殺了,聽說是因為家裡條件實在太差,吃的都是靠村裡人接濟的,家裡連床都沒有,房子也是漏水的,門板也已經卸掉當床用了。可是女孩很努力。一心覺得刻苦學習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最終考上了一所985,211的大學。所有人都覺得這個家庭有希望,有希望脫離貧窮,有希望被這個女孩拯救的時候,傳來的卻是她跳樓的消息,爸媽等到的不是學成歸來的女兒,反而是她的死訊。

其實故事本就該到這裡,我卻讓它繼續了下去。

當時家裡人是有幾種態度的。

奶奶心疼後悔,說是如果早早知道了這件事的話,哪怕她出錢供這個孩子上學也行,也不至於這樣。

媽媽說多麼可憐的女孩,從小就受盡各種苦,現在也許解脫了吧。

爸爸當時沒說話。

我當時心裡想的就是題主這句話:多大點兒事啊,就要自殺更甚,我覺得丟著自己的父母不管,父母養了你這麼久,你對得起他們嗎,你自己是死了一了百了了,他們呢怎麼辦,你以為你的命是你一個人的啊,想自殺就自殺了。我覺得這種人自私脆弱不堪一擊。沒有責任心。

我嘟囔了幾句,老爸說了第一句話,你只是沒處在那個環境。

我不服氣啊,於是我就在我身做了一個月的實驗。(後來想想,我對自己還真狠)

實驗是這樣的:

接下來的一個月,我早上只吃一個8毛的菜夾饃,中午吃米飯也就素的,兩塊幾,不到三塊,晚上有時候不吃。有時候中午沒吃完留下一點就吃了。戒了一切零食水果牛奶豆漿之類,而且我開始出去打工做兼職,家教發傳單什麼都做,減去我一個月不到150的花費,家教每周兩百,沒課就去發傳單,結果我結餘了有1300多塊錢。然後我這麼一算吧一學期四個月4X1300=5200,一年就是10400,再加上寒暑假就按6000算(我同學參加的假期工差不多一個假期就六千),加起來也就有一萬六千多了。5000就差不多是我一個學年的學費了。而且我還減去了生活費,16400-5000=11400.所以說我不但可以邊上學邊賺錢甚至還能給家裡負擔一些了。所以說我成功了啊,成功的證明了那個女孩的懦弱逃避,沒責任心。

於是我嘚瑟得回家去跟父母邀功,證明我自己的結論。

老媽的態度是大吃一驚我瘦了一大圈之外(我瘦不是因為我有多苦,是因為戒了零食啊),叫囂我以後再這麼對自己不負責任她就把我逐出家門,女人往往不理智啊,我這麼想著就去找了我爹。

後來我爹說的那段話,讓我震撼了很久。

他說:你現在很有成就感吧?是因為什麼呢?你認為自己成功了對吧?你認為你證明了自己的結論,證明苦日子也不過如此,證明你也能過,還能過的如魚得水這麼開心?而恰恰你最大的錯誤就是在這裡。一個人有錢去吃更好的東西而選擇去吃饅頭鹹菜,和一個人只能吃得起饅頭鹹菜,是完全不同的你懂嗎?你有期限是一個月,這個期限就是你的希望,而那個女孩子呢,她沒有啊,自殺不是他應付不了現在,是她看不到未來。你吃著饅頭鹹菜恨不得向全世界宣揚讓別人知道你的節儉度日,生怕誰還不知道,更多的人看你吃你反而吃的驕傲吃得高興。那個姑娘呢,她生怕別人知道她在吃著什麼,好像全世界都在嘲笑她似的。其實別人那麼忙哪有時間管你們,你節儉就節儉,她吃不起就吃不起,人家去餐廳是吃飯的不是看你們吃什麼的。所以你們都過分在意了。你的在意讓你堅持下來,她的在意可能把她推向地獄。人生最可怕的不是處境有多艱難,而是看不到未來看不到希望。或者更甚能看到的未來就比現在還痛苦。別說你設身處地了,你這麼做其實也就是一個笑話。

可能覺得自己說的有些過分,老爸摸了摸我的頭,說女兒長大了,是真的長大了,雖然做法還是那麼幼稚。

後來,我再也不會說這種話了,再也不會像個看客一般指點別人的生活,因為有些事我們不一定知道,還有你以為你以為的設身處地,就是真的設身處地嗎?說不定只是一個笑話


謝謝諸位的耐心,我的經歷,你們眼中的故事。其中若有不妥之處,煩請指出。

感謝@V 4VenDetta對本答案計算錯誤的指證,現已修改。

2015、6月5日晨

由於想的太多太亂回復太長,所以把對一個評論的回復放到這裡。

@鄧大大
好吧,我簡直就是那個女生翻版,考上了211,在家鄉也是聞名遐邇,其實也沒什麼大用,辛辛苦苦家教,發單頁的錢,也就是同學一個月的零花錢罷了,家裡又一直出問題,父母一直要讓我操心,高三那年我爸喝醉酒失火燒傷,花光了家裡省吃儉用存下來的所有錢,上大學的學費靠的是志願填的不好,全免了。現在我媽身體又不好,昨天送回去檢查,有什麼大病,我也不用念研究生了,念不了了,看不到未來,也許奮鬥出來了,可能我已經40歲了,也就是說這20年我得活在別人下面,的確痛不可抑,想到心就滴血,你的父親說的我想哭,我這麼努力,似乎一點用也沒有

回復:

好姑娘,好想要抱抱你。為我的無能為力感到抱歉。但是好姑娘我想說你不是沒有未來。。只是太悲觀。
看了好幾遍你的評論,回復刪了又寫,寫了又刪。我是敬佩你的。你能去兼職發傳單,做經濟獨立的自己。已經比我們很多人棒很多了,但是呢你現在的態度的確悲觀。你說現在都能看到自己的一生,四十歲才能出頭,二十年活在別人下面,你說痛不可抑,想到心就滴血。那在你眼裡這努力奮鬥的二十餘年為什麼就不能稱為充實,你看鳳凰涅磐,在肉體經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練後它們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軀體得以重生。關於我那一個月的經歷,我還有很多未說的感觸,其中最重要的一項是感覺自己「經歷了成年的洗禮,錢難掙,屎難吃」。(出自@李傲文)人生總是如此艱難,那為什麼不在努力努力,堅持堅持。

或許你認為我只是一個沒有過相同經歷的人說著不找邊際的風涼話。但還是希望你能看看我的胡言亂語。我覺得你大可以大罵命運的不公。大罵人生。詛咒耶穌。這都未有不可。但是你不能自怨自哀。你不能只會記住自己以前的風光無限。(考上211)你不能抱怨自己如今怎樣怎樣不如以前(不能上研)。。是的,你當然有權利這樣。但你不能總是這樣。你可以說給自己時間讓自己接受如今的自己。但你不可以允許這樣的時間無限延長。畢竟你是那麼風光的存在過。當一個人總是回憶自己以前如何如何是。要不就是已到暮年。總喜歡用一想當年作為自己曾獨領風騷的開場白。要不就是精神上已經衰老。。而我不希望你屬於後者。。我仍覺得就算如此的你也可以有自己的風采。。只是這份風采或許換了種方式。。如果你繼續這樣。你只會發現生活越來越灰暗。世界離你越來越遠。。似乎所有人都在嫌棄現在的你。但其只是你給自己鑄了個牢籠。把自己囚禁了起來。。如果有什麼說的不對的地方。對起,請諒解我這個沒有相同遭遇的人的胡言亂語,詞不達意。。

不知道你知不知道@程浩,他是知乎上我最敬佩的人之一。每當我覺得艱難時就會看看這篇回答。你覺得自己厲害在哪裡? - 程浩的回答
他對生命的豁達和對這世界的渴望和善意讓我折服。對有些人就算活著都已經不是竭盡全力那麼簡單了。那麼你還抱怨什麼。
最後送這句話給你:縱有奇峰險途,亦有何懼?勇猛者,自當負重前行!(出自@李傲文)
最後再對我的無知可能讓你感到的不適表示歉意,如你認為有任何不妥之處。請聯繫我。我將及時刪掉這些言論。
最後,對我兩次未取得允許的引用@李傲文,表示歉意。這時間太早,實在是怕打擾。你若有任何不適,也請聯繫我。立刻刪除。


當然不是讓心存疑惑的人立馬自殺,而是讓評判死者的人閉上嘴巴。
我這些話,從來都不是對因為生活壓力大等等原因痛苦的人們說的,而是想對那些站在道德制高點上的人說。
———————————2016.9.17
有說要活著孝順父母的,我對孝順父母沒意見,我只是想說說不定死者就是生前飽受父母折磨的呢?不能強行要求人家。
有問是不是一個學校的朋友,我是某工科大學的,具體就不說是哪個學校啦~
第一次在知乎收到這麼多贊,謝謝大家。大家的評論我都看了,有幾個說自殺自私和無能的朋友,我想說關於自私這一點,假如某個人生前受盡虐待,被家人折磨或無視,總之他沒有體驗到親情,再加上各種壓力大,他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那麼這樣算不算自私?他的家人都不愛他,那怎麼會因為他的死而痛苦?

至於無能,每個人對壓力的承受都是不同的,我覺得你承受能力強,而對方承受能力弱,就說對方無能的話,就像高票答案中的你拿走在沙漠之中的朋友的水,一樣的不負責。
————————————2016.9.16

昨天學校有個男生跳樓自殺了,聽說他可能有抑鬱症,也可能是因為保研失敗,事情傳出去以後朋友圈和空間各種刷屏,把男生的照片貼出去,說怎麼這麼脆弱、父母怎麼辦balabala


總覺得他們很偉大?很成熟?說話很有哲理?

呵呵

生命在自己手裡,首先自己是個人,其次才是父母的孩子,如果我死了,父母會痛苦,那麼我不死,我這麼痛苦,誰知道?

自殺是我最好的選擇,我可以不用再為任何事煩惱,至於對得起對不起父母,是我自己的事,用你bb?你把我躺在地上的照片發在網上幾個意思?

我要是自殺,結果被人各種拍各種發,還當各種人「偉大」的利用品,我變成厲鬼也要找你。

事情沒發生在你身上,你永遠不知道別人是怎麼想的。


大宰治出生於日本九州的一個新興財閥家庭。從小就表現出了他九州男兒的一面。

非禮女僕,逞強好勝,欺負庶民同學,毆打自己父親下屬的兒子。16歲就把長州藩某部長的女兒日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天生自帶王八蛋之氣,誰也不敢惹他。大宰治的父親是帝國財政部長,下轄產業囊括日本各個經濟樞紐。母親家是偽滿石油公司董事。

當然在19歲的時候,爭強好鬥的大宰治加入了日本秘密警察組織【新新選組】。在一次行動中他抓獲了日本東北某地主的傻兒子,太宰治。

大宰治非常欣賞太宰治的顏值,兩人展開深入交往。之後大宰治對太宰治的思想表現出了深度不解。

「你為什麼要任憑女僕虐待你,打死他啊。」
「為什麼生而為人你很抱歉,草他嗎啊。」
「殉情很帥嗎?難道挽救女生的性命不是更帥嗎?」

隨後兩人表示和對方聊不來的,走了。


每個人心理承受力都不一樣,面對同一件事所感到的壓力和痛苦也不一樣。給你二斤狗不理,你五分鐘就吃完了,打個飽嗝舔舔嘴,又把剩下的半盤冷盤吞了。你給另外一個人塞二斤狗不理,哥們兒可能直接就掛了。你說一句"不就二斤包子嗎,怎麼就撐死了,至於嗎?太脆弱了",合適嗎?

自殺者是不是脆弱我沒有足夠的認知去評價,但是假設他們是脆弱的,我們去鄙視他們的脆弱就合適嗎?他們的脆弱是自己的選擇嗎?是他們出生之前上帝問他們"你是選擇生成一個堅強還是脆弱的人?",他們堅定的選擇了後者嗎?是他們在成長過程中起早貪黑頭懸樑錐刺股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脆弱的人嗎?

還有對那些說自殺者給親人朋友造成痛苦,太自私的人,我挺無語的。朋友親人的痛苦是痛苦,自己的痛苦就不是了嗎?

知乎處女答,胡言亂語,見諒。


推薦閱讀:

怎樣規劃建設一個心理諮詢室?
為什麼看電影看到尷尬處時,會不忍心繼續?
女兒太聽話了怎麼辦?
如何看待蔡康永談到出櫃時失聲痛哭?
為什麼一個人被別人否定時會感到憤怒?

TAG:心理學 | 心理 | 社會學 | 自殺 | 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