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市場是否存在同國內有利網類似的P2P貸款公司?

如同很多其他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在美國都會有一個模板的存在,請問有利網是否在美國有模板?美國市場有現在有幾家P2P貸款公司?是否有已經IPO的?可否將有利網與美國的同行進行比較一下?


謝謝邀請

  在美國,現在最知名的P2P公司是Prosper和LendingClub,這兩個都是在美國很成功的P2P平台。

  Prosper成立在前面,但是2008年被州政府勒令停止了一段時間,等到09年再開的時候元氣已經大傷,現在的規模約是LendingClub的一半。LendingClub現在累計完成的交易金額約為24億美元,今年早些時候接受了Google1.5億美元的投資並計劃於2014年在美國上市。

  一個商業模式是否有可持續性,一個行業是否有發展力的最大檢驗是行業是否有領先企業成功上市獲得資本市場認可,從這個角度來說LendingClub已經快上市了,算是得到了市場的驗證。LendingClub上市的主承銷商是摩根大通,它們給LendingClub定的上市「股票故事」為「ANewAssetClass」–一個新的資產類型。即在LendingClub上以債權形式交易的證券是有別於股票、各種優先、劣後的企業債、可轉債等常見金融產品之外的另一種資產類型–個人債。關於這一點,央行的周小川行長在昨天發表的講話中也提到,健康的金融市場需要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產品支持,所謂的多層次即是根據投資人的不同喜好、借款人的不同融資需求而設計出的不同資產類型,所有的金融創新–MBS,CDO,CDS,無不是這樣設計出來的。所以說如果明年LendingClub上市成功、美國投資者接受新資產類型的概念,那麼意味著P2P債權至少在美國完全有可能成為一種新的主流金融產品。

  在討論本土P2P借貸網站前景如何之前,我想先分析下在美國Prosper和LendingClub面對的市場環境。美國的個人信貸市場及Prosper和LendingClub的運營模式有以下幾個特點:

  美國是過的信貸的國家,07年開始的次貸危機即是由於本不該借到錢的人從金融體系借到了錢–換個方式理解就是美國但凡銀行認為可以借錢的客戶都基本借到了錢,也就是說Prosper和LendingClub上的借款用戶是基本上是「次級中的次級」–在非常寬鬆的借貸環境下仍然信用不足的人

  美國的利率市場化早已完成,對個人的無抵押借款的利率高達15-25%(一旦逾期違約率更高),甚至信用卡的APR都達到18%。而在P2P平台上的借款利率則只有11%(3年期的借款)和14%(5年期的借款),所以P2P平台的貸款產品對想借錢的人來說更有優勢。正如大家看了上面可能預計到的,美國P2P超過70%的借款用途都是DebtConsolidation,即在P2P平台上借一筆低息的錢,把所有透支的信用卡額度都還清。。。看來,在錢面前美國人民也不笨啊

  美國的小微、個人貸款其實已經做得非常好了,通過FICO評分、徵信局數據,以WellsFargo為代表的美國銀行對小企業和個人的風險定價已經做得非常科學。可是美國有個大問題,那就是~地廣人稀啊。。。所以銀行再牛也不可能到每個縣市都開網點,對想借錢的人的開發迫切需要一個交易成本更低的選擇,而嫁接網路的P2P平台剛好解決了這個問題

  雖然無抵押、無擔保而且又在網上完成借貸,可是受惠於誠實守信的美國人民及美國良好的社會徵信服務,P2P平台上的違約率基本可以接受。在P2P平台上投資理財的人發現他們的回報還是正的,而且比美國經過了N輪QE後的利息那是高的多啦。。。(例如LendingClub2011年的綜合違約率是3.9%,而出借人的綜合收益是7.83%,所以還是有的賺的。。。)

  美國是過度消費而又金融發達的國家–過度消費意味著居民沒有什麼錢用來在P2P平台上投資;金融發達意味著美國居民有相當多的投資渠道,不用只看P2P一個

  綜上所述–美國P2P發展的環境並不好–居民存款不多、借錢的人資信水平較差且目的單一、銀行本身的個人信貸服務已經做得非常好了。

  而P2P在中國的環境完全不同:

  首先,中國的居民存款數量龐大–據說達到了49萬億元,發展P2P的網上資金基礎雄厚。其次,不同於利率市場化的美國,中國的個人、小微企業信貸由於銀行成本-收益的考量而一直沒有做起來,面對4800萬求貸無門的小微企業和上億的個人,P2P在借款端的剛性需求比美國強了許多倍。所以,P2P在中國的發展土壤是非常好的,這也是為什麼據說從事P2P業務的公司據說到達了千家的原因。可是,正是由於中國、美國的P2P土壤的不同,本土的P2P前景取決於不同P2P公司採取的模式。

  所謂P2P,模式的本質其實就是一個互聯網平台通過網路一端對接有小額借款需求的人,一端對接有理財需求的人。所以P2P的本質拆成兩半就是一個理財平台加上一個小額貸款平台。看清楚了本質,讓我們來對比一下P2P在美國和中國的不同土壤:

  看了上面的對比,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在借款端,由於線上審批機制不成熟(無法分別材料真假,無法實地考核徵信,無法直觀判斷經營情況,無法貸後催收管理)、線下潛在的貸款客戶的小微企業、個人非常集中(北京就有2,000萬人。。。)且線下審核人員成本不高、有資金需求,而又還的起錢的人都在線下,他們既沒有習慣也沒有意願在網上借錢,所以P2P的風險控制如果要做好那麼信用審核、貸後管理的絕大部分工作應該放在線下。可是P2P公司如果深度的介入交易,自己完成審核、徵信、放款又有非常大的法律風險,為政策所不允許。

  而在出借端(投資人端),由於市場教育不夠,金融市場發展時間較短,中國的投資人還沒有養成承擔風險的習慣,所以「本金擔保」是P2P繞不過去的檻。不擔保吧,投資人不會來,擔保吧P2P公司又沒有這個能力和資本金。所以,與擔保公司合作、轉移風險似乎成為了唯一的解決之道,而且這個擔保機構的擔保必須是有效力的,即收益可以覆蓋風險,槓桿不能過高。

  綜合考慮了這兩點,我認為在國內專註於線上理財並與線下小額貸款機構產業合作方式的P2P機構(「O2O模式」)有很大成功的可能性。為什麼?因為其他P2P商業模式中只收3-5%的平台費,卻要擔保100%的本金風險在邏輯上就不合理。3-5%的緩衝抗風險的能力太差,每筆貸款的收益不能覆蓋風險,商業模式沒有可持續性。而O2O模式的P2P公司在線上僅僅面對理財人,在線下對接有牌照的小額貸款機構,由小額貸款機構遍布全國的渠道完成對借款人的開發、審核和擔保工作,利用線下小貸機構的高利差完成擔保,從而確保投資人獲益。既遵守了中國現階段信用考察只有在線下實地才靠譜的國情,又利用互聯網的低成本把收益還給了投資人,商業模式清晰且可持續,有比較大的發展潛力。目前以O2O模式運營的P2P公司主要有有利網、陸金所、開鑫貸三家機構,

  說了那麼多,大概總結一下我的看法–以歐美經驗來看,P2P並不是曇花一現的,而是在整個互聯網時代「去中心化」的大浪潮之下對既有金融系統的一個補充。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才剛剛開始,在這個大環境下,P2P在中國的發展比之歐美有更大的機遇。

  謝謝。


軟文也要適可而止吧,軟多了小心惹人反感最終搞出一堆黑子,到時候得不償失


美國是老祖宗啦


等待神回復


這得多少廣告費啊。。。


求不軟!我要路人轉黑了!黑轉黑嘴!!


推薦閱讀:

P2P 第三方是怎樣進行託管資金管理的?
賣房300萬,吃利息划算可行嗎?

TAG:互聯網 | 美國 | 互聯網金融 | P2P 網路借貸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