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變形金剛 4》中的中國元素?

長城,北京,香港,重慶,廣州等


中國元素在美國大片中的出場,不過是在「對的時間,遇上了對的人」。拋開其弱智到爆、令人髮指的廣告植入,這種商業模式必然將長期存在。也許在下一部阿凡達里,阿凡達們也會品嘗到美味的國產牛奶。


什麼是對的時間?


四年前,《阿凡達》上映時,全國的銀幕只有4700塊左右,全年的票房也不過100億左右;四年之後,全國的銀幕數突破了兩萬塊,票房也將達到300億。目前,中國的電影票房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飆升著,在五年之內,國內票房將有望達到100億美元,總量或許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票倉,單片也將有望達到20-30億人民幣,其帶動的相關產業也在飛速發展。作為一種帶有媒介屬性的文化產品,電影一部大片的觀影人次能夠達到數千萬,自然有非常強大的廣告價值。早起馮小剛電影當中植入寶馬、諾基亞、愛康國賓等產品都取得了非常明顯的傳播效果,尤其是《天下無賊》中偷手機那段,我個人以為這段簡直可以拿出來當廣告大片了。

而隨著電影市場容量的增大,企業對於電影廣告投入的訴求進一步膨脹。早期大多是些我們能接觸到的消費產品,後來,電影帶動了旅遊地的興起,現在,甚至很多重工業和傳統製造業也來攪局,總之,這是電影經濟最好的時代。


為什麼是《變形金剛》?


我認為這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國內)企業看好《變形金剛》,而《變形金剛》看到了中國市場的廣闊。四年間,中國的銀幕增長超過四倍,而總票房卻增長不到三倍。缺少超級大片撐開市場,也有礙於國產電影口碑製作不甚如意,企業和觀眾都期待一部超級大片的到來。在上一部《變形金剛》就已經逼近《阿凡達》的情況下,這部全新的《變4》破15億應該是板上釘釘。這也意味著,將有3000-4000萬人次的觀影,如此大的市場,當然讓眾多企業趨之若鶩。

在前三部《變形金剛》海外票房表現上,亞洲國家無疑是其最主要的票倉地區。出中國大陸外,韓國、日本以及台灣地區都是其海外前十的票倉地區,這與其深厚的群眾基礎密不可分。在亞洲國家和地區中,大陸市場不管是體諒還是增速,對於片方而言,都像是一座待開採的寶藏。選擇中國企業廣告的植入、中國面孔的出現,無非是為了拓展中國市場。而電影網影業的資本注入,一方面可以為影片進入國內獲得更多政策優惠,一方面,也為國內影視企業走出國門提供了很好的學習機會。

市場飛速發展下的擔憂


市場的飛速膨脹、多方面資本的湧入,讓電影在成為街頭巷尾熱議話題的同時,也成了資本家們將要瞄準的一塊熱土。博納的老總於冬覺得來的電影公司都將為BAT打工,雖然論點有些悲觀,但是不得不承認:這是電影市場最好的時代,也是電影藝術最差的時代。

今年的電影導演協會表彰大會上,2013年度影片空缺,這樣的冷門給過熱發展的電影市場潑了一盆冷水。去年確實出了很多票房大片,很多大片也被觀眾罵到了爛大街的程度。看電影—吐槽電影,似乎成了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談資。

儘管很多賣座大片遭遇罵聲一片,但我看來,這種現象在今後幾年將會越來越多。更多的回憶將被消費、更多的電影將貼上明星紅果果地圈錢,更多的廣告將被生硬植入。這一現象,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或許難以有所改觀。


電影廣告會不會越來越多

電影廣告一定會越來越多,但不會一直增多。廣告的投放一直在謀求精準投放的原則,現在大量腦殘的植入,是由於其龐大的「客流量」;而隨著市場趨於穩定、觀眾成熟度不斷增強,廣告主在選擇投放廣告時也會有所側重,廣告植入也會趨於理性。

其次,隨著人們整體收入的增加,高收入者將擁有更多的娛樂休閑形式,影院廣告的價值將貶值。在這一點上,我非常認同 @王義之 老師的觀點:

我覺得接下來會更多,一直到家庭觀影的版權問題解決之後,才會結束,到了那個階段,中高收入人群會很少進影院,影院的廣告價值就和北美一樣,變得非常低。還有一種可能是,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進入平台期之後,熱錢退出,流向體育競技或者其他文化領域,藉助電影炒作的人也就自然跟著跑了。

作為一個舞台現場從業人員,我對於電影今後的發展模式沒有太深入的研究,但我對電影今後的交互模式和新技術的革新充滿了期待。或許在3D技術成熟之後,電影會與舞台交互、虛擬現實(VR)一起,變革出一種全新的藝術形式。電影的發展未必清晰,但我相信前路一定是極好的。


大家都過度解讀了,真實的情況是有個商人和Transformers 4的producer等有一個共同的朋友,該商人知道變四在中國的影響力,於是就找了一些中國企業置入。在影片播出後,還有幾個公司因為感覺和當初談的不一致要起訴,包括盤古和武隆。
別問我是怎麼知道的,那個商人是我的前老闆。


知乎一大噁心毛病就是不多廢話就顯不出答案專業。歸根結底一句:賣拷貝從來就不是個好導演,片兒要順了這些都不是事兒。


在美帝看的,可能有些中國元素沒有天朝版的多
看了這麼多年好萊塢植入中國元素,在這裡想說(tu)明(cao)幾點:
1.丫們終於知道要找會說流利中文的中國人來演中國人了,而不是找幾個說的中文連正宗中國人看了英文字幕都還聽不清他在說什麼的亞裔(參見TBBT S01E09裡面「四川人」出演)。這裡面的中國角色除了一個哥們說話是一個詞兒一個詞兒往外蹦的之外其他都還是滿流利的。
2.丫們終於知道簡體和繁體中文是有區別的,而且使用地點也是不同的了。要知道Robotcop的中國元素植入的慘不忍睹,在大陸的工廠裡面的標語還全部都是繁體中文而且那幫「中國人」連中文都說不利索
3.丫們終於明白粵語和普通話的正確使用地點了。
4.丫們總算在正確的地點叫出來了穿著正確制服和裝備的中國香港警察了
5.丫們的中國地理還要補課,香港翻個山過去除非有蟲洞要不離重慶還是有一段距離的說… 我看電影的時候美國人都說這片山美爆了,一定要去香港看看,邁克你這麼欺騙你的同胞真的這麼好么??從美帝走北京去香港我倒是沒啥意見,人家愛走北極那條航線唄… 美帝從Chicago出發的去Beijing的航線都是走的北極
6.好了,完了,記不得太清楚了

總體來說植入還算是不錯的,起碼對於中國有了一定程度的簡單了解… 期待5和6將會是什麼樣

Stanley Tucci在劍南春那塊打電話的時候好有陳道明某部電影的感覺啊…


外國引進原版影片在國內上映會有兩個限制,即電影公司得到的收入不能超過總收入的25%並且上映場次也受到嚴格限制,要想打破這兩個限制,必須採用內地的演員並且影片中必須出現中國場景,這些都是某部門的硬性規定,變形金剛也不想用這麼多中國元素,但不用就賺不到錢。就像國外汽車廠商必須在國內找到合資方並且出資比例不能超過50%一樣。很多事情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純粹。


《變形金剛4》的一個基本點首先是中美個拍片。在這個範圍之內「中國元素」就得分為兩個類型→必要內容和雞肋。從《變形金剛4》單獨來看,過分到扯淡的植入搶過了真正必要元素的風頭,這正是我們所吐槽的問題所在。現在看來,真正必要的中國元素只有李冰冰的角色而已,而其他角色和品牌安排個人認為得感謝M1905的招標引資,收錢的時候過多地把商業性當作了迴避電影客觀性的庇護,從而導致了天朝產品泛濫全片的現象。對於角色甚至還折騰個選秀出來,結果最後選了四個還只有兩個露了臉。
另外,某某總局對於合拍片有很多扯淡的規定,這也是中國元素多為雞肋的原因。《鋼鐵俠3》的時候引起的現象便是出品方在場景中布置了木人樁乒乓球等元素,也安排了王學圻的角色,但是中國出品方並不買賬,於是有了中國特供的范冰冰的醬油。《變形金剛4》的中國元素正是前者現象在中國商業市場的一種發展表現吧。
歸其本質,首先我們應該調整某某總局的傲嬌制度,放下架子,抱著合作學習而不是盈利的心態去合拍電影。其次,我們並不應該太過強調中國元素,不應該太容易被中國元素討好。對《變形金剛4》中國元素的反面言論定程度上也說明了我們對待這一現象心態的日漸成熟吧……


  1. 竊以為這不過是好萊塢的惺惺作態、虛情假意,雖然為了賺錢無可厚非,但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尊重過中國觀眾。一味的淺俗的討好和迎合,讓人齣戲、反感、擔憂、厭惡。
  2. 北京、廣州、重慶、香港、韓庚、鄒市明、呂良偉等等,除了李冰冰尚可之外,我不知道這些所謂的「中國元素」對於作品本身的創作有何存在的必然理由?
  3. 我當然知道這些都不過是為了賺錢,都是商業規則,都是營銷策略,但是我也不得不說這樣的行為的確不高明不誠懇。引發觀眾的抵觸情緒是商業植入過於明顯的必然結果。商業植入、為觀眾量身定製是好萊塢的一貫傳統,而《變形金剛》系列則是其中的排頭兵。
  4. 謝謝 @王贇 的反對。我很理解「這就是好萊塢對中國的一次示好」,我也同意「好萊塢拍的是商業片,誰錢多,就尊重誰」。我僅僅是從直覺上認為好萊塢這樣的方式有所不妥。正如王贇所說,他們的出場時間極短,加起來都不超過兩分鐘(但他們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觀眾的觀影感受,影響好壞因人而異,而在我看來這些植入生硬、呆板,甚至滑稽),即便不加這些中國元素我們還是會期待也會去看看湊個熱鬧他們依然賺得金銀滿缽,那好萊塢仍然選擇這樣的做法讓我這個普通觀眾實在不敢苟同。好萊塢的確不高冷,好萊塢向搖錢樹的示好也屬正常,一切都是生意,但他們的手法確實不怎麼高明。如果他們能略微有些「操守」,假裝中國沒有那麼大的市場,堅持第一部的做法,或者將「示好」做得不漏痕迹一些(《阿甘正傳》的植入是典範),我也很樂意看到片中那些自己熟悉親切的場景。何況在中國拍片不僅便宜,而且只要能搭上「合拍片」的名頭,那則是大把大把的銀子。
  5. 派拉蒙這次確實給足了中國面子,當美國總統還不知道在哪裡避難的時候,中國國防部長就已經開始維護世界和平了。世界果然還是要靠中國來拯救啊!「共產主義萬歲。」
  6. 竊以為,我們去電影院看的是電影,而不是各種漫天蓋地的植入——尤其當這些植入生硬、赤裸裸,絲毫不加掩飾而且義正辭嚴。製片方要做的是用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收益,觀眾要看到的是最能滿足自己娛樂需求而非廣告商需求的電影,這是兩者之間不可調解的矛盾,只能努力尋找平衡點。
  7. 「此地,人傻,錢多,速來。」

強烈反對排第一@Sylein 那個答案。。。


他們從來沒有真正尊重過中國觀眾。一味的淺俗的討好和迎合】
——【討好和迎合】和【不尊重】從邏輯上講是矛盾的。

【北京、廣州、重慶、香港、韓庚、鄒市明、呂良偉等等,除了李冰冰尚可之外,我不知道這些所謂的「中國元素」對於作品本身有何益處?】
——北京、廣州、重慶、香港都是故事發生的地點,如果認為這對作品本身無益處,那所有的科幻/災難片中,都不要出現地名好了,對作品都無益處。
對這幾位演員本身我不做多的評論,因為可能會導致討論跑偏。只說兩點。
1、如果對作品本身的益處可以忽略不計的演員都不該存在,那麼是不是要把所有配角和群演全都去掉之後電影才會更好看?
2、你列的這幾位演員,出鏡時間合起來可能都沒有2分鐘,而且全都不涉及主幹劇情。倘若是一個根本不了解娛樂圈、也不認識這幾位明星的觀眾,可能僅僅認為是普通的細節渲染而已。在災難場景表現中,將鏡頭對準一個個普通的人,這實在不是什麼新鮮的手法。你把他們的臉全想像成歐美的臉,還有什麼難以接受的嗎?

【讓人不安、齣戲、惶恐、厭惡】——這句才是博主的內在真實感受。好萊塢討好中國這件事,讓你感到【不安】和【惶恐】,恐怕是因為博主民族自卑感實在太嚴重了,覺得中國人不配被討好吧

樓上 @白記性 的回答中,這句話打到了點子:【不加這些中國元素,我們還是會期待這部電影,老美銀子也是照收。】而賣拷貝還是加了中國元素。而且那個被炸毀的城市,換成了香港。如果這不叫【誠意】,我不知道什麼叫做【誠意】

所以,為什麼不能坦然接受這個事實:這就是好萊塢對中國的一次示好

要知道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票房市場,好萊塢拍的是商業片,誰錢多,就尊重誰。
別把好萊塢想像的那麼高冷


滿篇都是中國特色式樣的插入廣告,十分露骨,十分突兀,很具有中國特色。


外國人肯放低姿態來賺我們的錢,是好事。

其實想想,不加這些中國元素,我們還是會期待這部電影,老美銀子也是照收。我們之所以這麼眼巴巴是因為《變1》的絕佳,《變2》《變3》的尚可。有多少人是為了其中的中國元素而對《變4》翹首以待的?我不是,看了看網上大多數人對中國元素的反應是嗤之以鼻,咬定了「這是要賺盡中國人的銀子」。事實上,從《變2》開始,這個系列不就已經在賣節操了?

不管怎麼說,老美這次的諂媚不討喜,拍馬屁揍到了國人的痛處。也許,他一如既往的高姿態,不拿正眼瞧中國市場,反倒能收到些掌聲。

至於我看正片中出現中國元素的時候倒是會心一笑。花錢消費圖一樂,這種本該放鬆心情的場合,何必呢。

另:片中有一列led廣告屏的大樓具體坐標有哪位知友了解的,還望不吝告知。謝了。


.
看完《變形金剛4》,我差點被感動哭了:中國影視終於完成了從電視劇插播廣告到電影插播廣告的偉大創新!!!


私以為 廣告沒什麼不好啊
有廣告就有廣告唄 畢竟人家也是付了錢做廣告的
我又不是來看廣告的
我是為了擎天柱那激動人心的一句「 Call up all Autobots!!!"
淺顯地認為 中國元素的頻繁出現 體現了國外在電影這塊越來越重視中國這個大市場
沒什麼不好 也沒什麼令人討厭之處
要是廣告植入得再精妙再機靈一點就好了 要給人一種可以不禁微笑的感覺 而不是很粗暴地直接上。
這只是一個普通高中生的淺薄的見解 求贊求贊 這比什麼企鵝空間的贊更能讓我開心 哈哈哈


從德州飛到香港真的需要過長城嘛??


當我們真正不去在意,不用在影片中特意尋找中國元素時(就像美國人不會在意在電影里看到黑人一樣),中國元素才真正進入世界。我們所追求的是自然,是單純的為了需要而需要,而不是利益趨動下的僵化〝中國元素〞


伊利那個植入廣告簡直無力吐槽


還是看中的中國這個市場


可能是中國想打廣告的人多。。


給中國打廣告就需要這樣赤裸裸,如果搞得太深奧讓人看不懂看不出來看不到,哪家企業願意和你合作。


中國人多悲哀,主場作戰也沒共軍的事


有什麼樣的觀眾自然會有什麼樣的廣告。。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電影《變形金剛 4:絕跡重生》中的中國化元素?

TAG:電影 | 中國 | 變形金剛 | 變形金剛 4:絕跡重生(電影) | 邁克爾·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