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清代宮廷服飾都那麼寬大?穿的人不會覺得笨重不舒服麼?

昨天去看了一個清代宮廷服飾展覽,發現所有的衣服都異常的寬大,想請教爲什麽清代宮廷會形成這樣的服飾風格?穿著那麼肥大的衣服不會行動不便嗎?


這個問題討論起來會比較複雜,因為涉及到服飾在不同時間段細節變化以及人們審美情趣不同等各方面原因。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清代歷經200多年,服飾的細節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準確說從細節傾向來看,變化還是比較大的。比如紋飾上,從清初比較樸素、多採用素色、暗紋或者明代袍料,到清中期明紋得到極大的發展,再到清末紋飾異常複雜以至於發展出滾鑲技術……所以在討論清代服飾是個什麼樣子的時候,我們首先要確認的就是:這些服飾大致上是清代什麼時期的服飾是在康熙以前的清早期?還是乾隆到道光的清中期?亦或是咸豐以後的清晚期?再發展到清末民初,清代服飾又經歷了相對比較大的變革,細節特徵又有不同。離開這些簡單的時間段劃分來討論「清代服飾」,從樓主問題的角度來看是沒有意義的。

其次我們回答所謂「寬大」的問題。眾所周知,漢族人傳統上比較講究寬袍大袖、峨冠博帶,古時候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學習胡人窄袖短袍,就因為這方面不符合漢人傳統的哲學觀以及審美,產生了很大的阻力。而滿人作為漁獵民族,起初也一樣是以窄袖作為傳統的。對比明清服飾,即便是清代袖子最寬的時候(也就是清末),也比不上明代袖子的寬度,民族傳統審美的不同,由此就可見一斑。而清初、清早期,甚至是清中期,滿人服飾其實都稱不上寬大。比如下圖(為代表的)清早期黃紗織八團金龍紋單龍袍,想必與樓主所看到的「宮廷服飾」有很大的區別:

滿人入關以後跟漢族人生活在一起,漢族人經歷了痛苦的剃髮易服,但漢女裝卻因「男從女不從」而自明代保留了下來。在清初,漢女裝與明代並無兩樣——這其中自然也保留了漢女裝寬袍大袖的特徵。而歷經關內的生活之後,滿人的審美也逐漸發生了變化。首先是從紋飾上,逐漸採用了漢族人傳統的紋飾(比如十二章),禮服不再像以前一樣樸素了。乾隆時期紋飾、服飾典章制度都定了型,是一個分水嶺。如圖,同樣是女吉服袍:清乾隆 明黃緞綉彩雲金龍紋夾龍袍

而在此之後,從女裝開始,滿人逐漸開始像漢女裝寬袍大袖學習,甚至在清末發展出不符合滿人傳統服裝制式樣子的服飾來(即氅衣)。

所以樓主看到寬大的清代宮廷服飾,多數都是清晚期、清末的服飾。這時候滿人的服飾已經受到漢族服飾很大的影響,以至於制式上都產生了變化。咸豐時期就對此追求寬袍大袖過於華麗等風氣發了一道諭旨,企圖阻止這種不符合滿洲傳統的發展。咸豐二年十二月十四日諭皇后:
「宮廷之內,樸素為先。朕看皇后及嬪、貴人、常在等,服飾未免過於華麗,殊不合滿洲規矩。是用定製遵行以垂永久……皮至紗敞衣、襯衣、袍、窄袖襯衣、緊身襯袖,俱不準緣邊。皮至紗敞衣、襯衣,袖不準寬,俱倒卷。再各宮女子、媽媽里無論尋常年節,衣服上不準緣邊。以上各條,於皇后殿內及嬪等住屋,各懸掛一道。經朕此次酌定後,有不遵備以違旨論。特諭。」

不過效果我們也看到了,基本沒什麼效果……到了光緒時期,寬袍大袖之風已勢不可擋,在慈禧的帶領下得到了蓬勃的發展。清中期以後連帶著男裝的袖子也肉眼可見的變寬,清末更有其他的不同如馬褂袖子變長、不再局限於傳統的行服功用等等。鑒於篇幅所限,本文無法全部描述清代服飾史的這些細節,就先講到這裡。

總結一下,為何樓主看到的清代服飾都如此寬大?主要是因為這些服飾多屬於清晚期、清末服飾,此時滿人服裝樣式已經受到漢族傳統寬袍大袖的影響,因而變得寬了。


古代衣服的裁剪方式跟現在差別很大,首先你要注意這一點(你可以拿「唐裝」跟博物館裡的實物馬褂對比一下,特別注意腋、肩等部位


這不是宮廷服飾嗎,帶有深厚的禮服性質,實際生活用服裝,應該說清朝反而是最簡潔的了吧


推薦閱讀:

電視劇《雍正王朝》服裝考究嗎?

TAG:歷史 | 文化 | 衣服 | 清朝 | 宮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