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看書會瞌睡?


謝邀。
先放出結論,有些人說看書就困,歸根結底是:
外界信息轉化率偏低的情況下,人就會有放空、發獃乃至犯困的傾向。看書犯困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情境。
有人批評別人看不進書,是——

  • 動機原因——你不帶著求知慾去讀,你困了。
  • 微觀環境原因——你這廂看書,你老媽那廂打麻將大呼小叫。
  • 宏觀環境原因——你全家都沒愛看書的氛圍,打小你就沒培養起看書的好習慣,所以見字兒就著。
  • 閱讀習慣——你躺著看你能不困嗎。

有人自我批評看不進書。是——

  • 我看不明白——來來回回看,還是不知道說什麼。
  • 我不擅長看大部頭——我是看動漫出身的,全是字兒我看著困。
  • 我是易困體質——我幹什麼我都愛犯困。

其實在我看來,全是間接原因。真正的原因就是我剛才提到的那一個:
你信息的轉化率不行。
大家先來跟我看一段話:

如果氣球炸了,但人們聽不到破裂聲,因為他們距離氣球的位置太遠了。關著的窗戶也會阻止聲音的傳播,因為大多數的樓隔音效果良好。由於所有的運作有賴於穩定的電流,因而電線中央的一處破裂也可能導致問題。當然,這傢伙可以大喊大叫,但人的聲音再大也不可能傳得很遠。另外的一個問題是樂器上的線可能會發生斷裂。如果這樣,訊息就沒有搬走了。很明顯,最好的情況是距離更短些,這樣潛在的問題會少不少。在面對面接觸時,出錯的情況是最少的。

再來看另一段話:

武松叫他說一句,卻叫胡正卿寫一句。王婆道:"咬蟲!你先招了,我如何賴得過!只苦了老身!"王婆也只得招認了。把這婆子口詞也叫胡正卿寫了。從頭至尾都寫在上面。叫他兩個都點指畫了字,就叫四家鄰舍畫了名,也畫了字。叫土兵取碗酒來供養在靈床子前,拖過這婦人來跪在靈前,喝那老狗也跪在靈前,灑淚道:"哥哥靈魂不遠!今日兄弟與你報仇雪恨!"叫兵把紙錢點著。那婦人見勢不好,卻待要叫,被武松腦揪倒來,兩隻腳踏住他兩隻胳膊,扯開胸脯衣裳。說時遲,那時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裡銜著刀,雙手去挖開胸脯,摳出心肝五臟,供養在靈前;胳察一刀便割下那婦人頭來,血流滿地。四家鄰舍眼都定了,只掩了臉,看他忒凶,又不敢勸,只得隨順他。

諸位看官,哪段看著困?
前段是John Bransford和Maricia Johnson兩位教授在1972年研究語言認知加工時專門為了讓人們「犯困」的閱讀材料。
後者是《水滸傳》里武松殺嫂選段。

1974年,Harviland和Clark給參加實驗的人們呈現了一些流水賬一般的段落,之後通過測驗來確定人們的理解程度。面對下面這兩句話時,人們的反應明顯不一樣:

我們從車中拿出了一些啤酒。啤酒是溫的。
我們檢查了野餐的食物準備。啤酒是溫的。

人們對後面的這句話加工時間更長,回憶效率更低,復現水平更差——說白了,就是第一反應沒太看明白,而且就算看明白了也很快忘掉了。這就是典型的信息轉化率不高。

你看一篇艱深的數學論文看不到一千字就昏昏欲睡,最大的原因是你看不懂,跟你有沒有興趣著實沒有什麼太直接的關係,能看懂又喜歡的人自然會看的津津有味。
我好幾次嘗試看《紅樓夢》,基本在「寶玉初嘗雲雨情」這一章過後就堅持不下去了,因為也就雲雨情我能很連貫的看下來。
主席當年在鬧市中認真學習,長期以來一直是段佳話,但是——你把他看的書一水兒全換成英文原著你讓他試試,他也困。
我也曾經嘗試看過一些經文,完全看不懂的時候也困,自己都覺得缺乏該有的敬意,再一次與閱讀經文相關的討論過後,受很多高人啟發,現在再看也能有所體悟了,信息轉化率上來了,竟然也變得手不釋捲起來。
你肯定有這樣的經歷——看一段話看的雲里霧裡不明就裡,翻來覆去的看又可能因為生詞或詭異的翻譯導致依然稀里糊塗,硬著頭皮看下去吧——一頁看完了以後在腦海中拷問自我:這廝到底講了個啥?是我差到看不懂還是他根本沒寫清?
不是我生得傻,不是他寫得差,只是「看不懂」三字讓喜悅的閱讀變成了困意中的煎熬。

最後,我想大家比較感興趣編出上面我引用的哪段讓讀者完全confused的人是誰,就是他——


=========================
2014.9.2 update
說那段實驗文字比水滸選段更引人入勝的,兩個原因:一是我的選材問題,沒考慮到大家對文白參半的語言材料的信息轉化率貌似也不高,下次類似的情況我就聽從評論的要求換哈利波特的選段。二是存在期望效應,我真的給的是個爛布頭,你們沒必要拿它當藏寶圖……
本問題已有進階,求葯的請轉進 怎麼提高信息轉化率?
感謝各位不吝點贊,么么噠。
最後祝大家知識轉化率越來越高(話說咱們知乎er見面祝福就用這句吧乃們覺得如何)。


你習慣了每天在辦公桌前重複相同的工作,習慣了在馬桶上在地鐵上在飯桌上打開手機刷朋友圈刷知乎,習慣了每天除了工作其餘的時間都在手機上度過。

雖然你明知你眼前的內容迫切需要學習,但凡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活動都讓你覺得痛苦無比,一句話要看很久才能理解,剛讀完幾句話就已經頭痛不已昏昏欲睡;雖然你明知你眼前的內容迫切需要閱讀學習,但只過了5分鐘又習慣性地拿起手機,看看是不是有人找你,會不會錯過了什麼事,然而沒有人會找你,你也沒有錯過任何事,你只是想看你的好友又發了什麼樣的朋友圈,再打開知乎看看有沒有新鮮的段子,但學習和動動手指玩手機時時間流逝速度差太多了,所以你看了五分鐘書後玩了半小時手機。

有一天,我突然想統計一下自己周末一天多少次打開微信,本以為不會很多,而且在統計的這個前提下不免會克制一些,但一天下來,我竟然打開過20多次微信,也就是說平均每小時就有一次,當然,去掉睡覺的時間,平均次數更多…

經常是,手頭突然閑了或者不知道該幹什麼了,因為沒有事先準備好要做什麼,那就打開微信看看吧;遇到不好解決的難題了,刷一會兒朋友圈吧,然而,這對於解決問題沒有任何幫助,如果想要休息,請閉上眼或者看看窗外,試著放空一下,碎片化的信息只會讓你更容易患上焦慮。

並不覺得需要什麼複雜的心理學或者生理學、神經科學的知識來解釋,比如樓上說了很多和信息轉化率相關的,但還是沒有把生理機制說清楚。因為即使把生理機制認認真真講一遍,也不會有什麼奇技淫巧能幫助你看書變得清醒。

其實不只是看書這一行為,所有和學習思考有關的活動都會讓你覺得昏昏欲睡,因為你的大腦總是傾向於呆在自己的舒適區內,習慣每天做重複的事情,習慣每天就看看朋友圈刷刷知乎而不需要什麼思考,一天就這樣過去,一星期,一個月,一年……細想,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Some people die at 25 and aren"t buried until 75.

Step out of your comfort zone.

痛苦或者昏昏欲睡再正常不過,多一些堅持多一些克制,最後,關於學習可以看下這個回答:
如何長時間高效學習? - 知乎用戶的回答

暑期較忙,不常看知乎,私信一般不回,多多見諒。


貼出正在閱讀的《如何閱讀一本書》中第五章「如何做一個自我要求的讀者」中的摘錄

「在閱讀的時候,讓自己昏昏入睡比保持清醒要容易得多。爬上床,找個舒適的位置,讓燈光有點昏暗,剛好能讓你的眼睛覺得有點疲勞然後選一本非常困難或極端無聊的書—可以是任何一個主題,是一本可讀可不讀的書—這樣幾分鐘之後,你就會昏昏入睡了;不幸的是,要保持清醒並不是採取相反的行動就會奏效。就算你坐在舒適的椅子里,甚至躺在床上,仍然有可能保持清醒。我們已經知道許多人因為深夜還就著微弱的燈光閱讀,而傷害了眼睛的事。到底是什麼力量,能讓那些秉燭夜讀的人仍然保持清醒起碼有一點是可以確定的―他們有沒有真正在閱讀手中的那本書,造成了其間的差異,而且是極大的差異。在閱讀的時候想要保持清醒,或昏昏入睡,主要看你你的閱讀目標是什麼。如果你的閱讀目標是獲得利益—不論是心靈或精神上的成長—你就得保持清醒。這也意味著在閱讀時要儘可能地保持主動,同時還要做一番努力—而這番努力是會有回饋的好的書,小說或非小說,都值得這樣用心閱讀。把—本好書當作是鎮靜劑,完全是極度浪費。不論睡著,還是花了好好幾小時的時間想要從書中獲得利益-主要想要理解這本本書—最後卻一路胡思亂想,都絕對無法達成你原來的目標。不過悲哀的是,許多人儘管可以區分出閱讀的獲益與取樂之不同—其中一方是理解力的增進,另一方則是娛樂或只是滿足一點點的好奇心—最後仍然無法完成他們的閱讀目標。就算他們知道那本書該用什麼樣的方式來閱讀,還是失敗。原因就在他們不知道如何做個自我要求的閱讀者,如何將精神集中在他們所做的事情上,而不會一無所獲。」
—《如何閱讀一本書》莫提默·J·艾德勒 查爾斯·范多倫(美)

手機拍版不好大家將就著看
非常推薦這本書,教會你閱讀的方法和技巧,對我來說受益匪淺


《快速閱讀》裡面也有講,人會犯困是因為注意力不集中,大腦的注意力有很多空閑,讀有趣的書可以不犯困,同時提高閱讀速度,提高大腦接受的信息量也可以防止瞌睡,親測有效。
還有一點,我覺得看書犯困不僅是讀書人的原因,和書也有很大的關係,我是經濟學的學生,很多教材都是翻譯的,而翻譯的教材一般文字都很生硬,讀著沒勁,我試著讀了基本英文原著,就沒有犯困,一口氣讀幾十頁。
我小說讀得少,工具書讀得多,讀好書的時候我不犯困,中文書讀的比較空,提高一下閱讀速度,十幾萬字以內的書一口氣就可以讀完,但有些很爛的書讀幾頁就撐不住了,原因就是爛書的作者語言組織不到位,並且很多內容都是沒有邏輯的,或者重複的,所以讓人犯困。
所以,我覺得,想要讀書不犯困,提高自己的素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要挑選那些好書來讀。


因為,書和有些人不匹配。

他沒有看到他想看的內容,所以也沒必要硬看下去


看書不比看電視, 可是很動腦子的活計. 腦子一轉起來, 就要消耗大量的糖分和供氧. 一般人平時腦部活動遠遠比不上看書時候的精神度和專註度. 於是當腦部糖分和供氧量一下飆升的時候, 身體就適應不過來了. 血糖下降, 腦部缺氧, 人的本能對應措施就是暈過去, 不讓腦子工作. 這就跟平時不鍛煉的人突然讓他去跑一百米衝刺心臟吃不消一個道理.

所以...學霸看書不睡的原因只是因為他們天天看書鑽研,腦部鍛煉十足, 就像經常健身的人做完運動第二天不酸一樣.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看有的書不困, 有的書一看就倒. 看一部通俗易懂,每句話看上去都很好理解,一下子就吸收的書, 是不怎麼費腦力的; 而晦澀或者看不懂的書, 每句話從順暢的看下去到試圖去理解, 都很費勁, 消耗的腦力自然就多, 也就容易犯困啦.


即使不看書,類似看書的眼球來回運動,也會讓很多人犯困。動十分鐘就睡著的,大有人在。如果書中大熱內容足夠有吸引力,或者很經常看書習慣了這種眼球運動,犯困的癥狀便會緩解。大腦在看書時的放空,會加快犯困的速度。


不是有人看書瞌睡、
是有的書讓人看了瞌睡。


這跟拉屎愛抽煙一樣的道理,只有少數人會這樣。


因為。。真的很累且書中的內容提不起你的興趣
比如我看微積分統計學。。瞌睡還是好的。。

我相信題主說的書應該是有內容有品質有營養的書。。
你們為了工作,看過那種傻甜白瑪麗蘇言情或者那種流水賬打怪升級啪啪啪的修仙文嗎?毫無邏輯和美感。又臭又長動輒幾百章番外就能番出十本書。。那種破玩意豈止看了瞌睡,還看了想爆粗口呢。。然而大學的時候,我就是靠簽約談寫手賺錢的。。不得不看,真的瞌睡。。


因為這是夢開始的地方啊


這和跑步一樣,剛開始跑由於身體更器官還沒適應這種運動狀態的消耗,沒跑幾步就氣喘息息,於是得出一個結論說「為什麼有人說跑步讓人氣喘息息」,實際經常跑步的人跑步時呼吸狀態還是很穩定的。
看書也一樣,只不過要動用的是大腦里的某一塊欠缺鍛煉的組織。


想看進去的話,就努力積極地思考想像關於它的問題;多訓練,制定好作息規律(要休息好,也要運動學習好!)


因為我都是在床上躺著看的。。。


以前上學的時候看數學半個小時就睡著了
看歷史就越來越來勁兒
是書的問題
不信你問問那些看武俠小說和小黃書的就知道了 他們可以徹夜不眠 :)


我個人的感觸是,大腦的能量是一定的,但大腦吸取能量的方式卻有兩種:一種是生理上的;一種是精神上的自我激發,類似於喝了咖啡因,但卻依賴於生理機能的基礎之上。

面對很多生澀的理解,人的大腦趨向於大量耗能,大腦會不高興有情緒,且有自我屏蔽思考的傾向,這兩種行為,導致了大腦總體能量的下降。

而當你容易理解時,或者興奮時,雖然生理上消耗,但是自我激髮帶來的能量可以源源不斷地進行補充,所以能夠維持長時間的閱讀。但是,自我激髮帶來的興奮感在生理機能的衰弱下,反饋回來的能量越發淺薄,所以總體能量還是要下降,最終你不得不休息。


先佔坑,我想給你解釋注意力和刺激指數曲線。


如果你拿著一本你垂涎已久的黃書也能睡著,我就不說話了。

說白了。

那些讓你看不下去的想要睡覺的書,並沒有觸動你的大腦敏感的神經。沒有激發出你的閱讀求知的慾望。

我不會告訴你人為了慾望會開發出自己多大的潛能的。因為我們都懂。

下次看書的時候,把每本書都當做黃書來看吧。激發自己的慾望,饑渴難耐。紅著眼想要繼續往下看,迸發貪婪的目光。

那時候你還想睡???如果那時候你還想睡,那我只能說。

你昨天晚上沒睡好吧?


因為你不想看..我了解.我一看到書就想睡覺.比安眠藥還管用.要是給一本黃書呢?看你睡的著不..忘問你是男的女的了..呵呵.開玩笑..注意休息.不要太累.身體不好了.還考么啊.對吧.有時候可能是環境的因素.我喜歡拿著書去外面背~去山上啊.空氣好點的.就算周圍很亂我也背的下去.不信去試試.


補充內容:
問一個問題。
如果我們看一本書,看得犯困,然後就放棄閱讀。問:這是一本怎樣的書?
我想說的是,好書讀起來往往更吃力。一方面,許多乾貨密度高的書籍因為需要消化的內容更多,因此更費神;另一方面,由於自己的知識經驗範圍所限,不容易理解書本的內容(如哲學類的書籍),往往一段文字需要反覆咀嚼才能稍有收穫,如果精神狀態不好的話犯困是理所當然的。
當然,部分爛書也會讓讀者犯困。
所以,在對你所閱讀的書籍進行評判之前,請先保證你已經進入了閱讀的最佳狀態。^ ^
======================================================================
結論:讀書犯困除了與書本內容有關外,與身體狀態也有莫大的關係。精神不佳會導致閱讀效率低下,讀書當然會犯困。

看了一下這裡的答案,幾乎沒有人提到精神狀態對閱讀質量的影響。但實際上,精神狀態的好壞會直接影響到閱讀的質量,在精神狀態良好的情況下進行閱讀,是可以有效提升注意力、理解能力的。
以我自身為例,一年前給自己定下了每周閱讀一本書的計劃,時間選擇在晚上八點後。剛開始的時候因為初入職場,工作壓力不大,下班之後還有多餘的精力,因此還可以集中精神投入到閱讀里。但是隨著輪崗結束正式定崗,工作強度就開始變大了,作息也變得不規律,下班回到家坐在凳子上就攤成一團了,閱讀的時候(尤其是讀經管類的實用書籍)打瞌睡是家常便飯的事。後來,通過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與閱讀習慣,我的閱讀效率又跟上了。

我是怎麼做的呢?
第一,我改變了閱讀的時段,定在上午起床後的一個小時。我發現,起床吃完早餐後的那段時間,是我全天精力最充沛的時段,在這個時間段里我的閱讀效率非常高。
第二,我利用晚上最容易犯困的那段時間到樓下的院子慢跑,改善體質。身體健康了,精神狀態自然就跟上了。
第三,每天閱讀完之後都對閱讀過的這部分內容進行總結,加深印象,加快第二天進入閱讀狀態的速度。
通過這三方面的努力,我每日的閱讀質量有了一定的保證。

因此,我建議各位有心讀書但又因為種種原因精神狀態不太好的朋友:
1.尋找自己一天中的精力充沛點,安排在這個時間進行閱讀。(每個人都不同,有的人早上特別精神,有的人凌晨過後生龍活虎)
2.加強身體鍛煉,調整生活作息。
3.如果在你的精力充沛點裡有其他不得不做的事情(比如正在上班),那麼在你下班後可以先小憩 20分鐘,再安排時間進行閱讀。這簡直是治療犯困的神技。


推薦閱讀:

植物葉的形狀與什麼有關?
螃蟹蝦類有沒有痛覺神經,他們被蒸熟的時候會很痛苦嗎?
為什麼人一旦死去了,就不會再活過來?
為什麼海豚一出生就會游泳,馬一出生就會走路,而人類什麼都不會?
三文魚與大馬哈魚到底有何區別?

TAG:心理學 | 生物學 | 信息轉化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