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品茶?
聽人說品茶要觀其形,聞其香,賞其舞,品其味,可是具體應該如何做呢?
普洱茶基本沖泡方法
一、醒茶。
短期內要喝的茶一般應拆開(4至5公分大小越薄越好)放入紫砂罐中醒茶3個月至半年(如果是十年以上老茶尤其是南方傳統倉儲的老茶的話,建議如上述方法拆開後攤開靜置在避光避異味、無強對流處一至兩個星期,後裝入相應容器)。醒茶罐內裝茶一般不超過三分之二,如有可能應定期(比如一個月一次)將茶倒出翻一下,以利於醒茶。沒有條件的茶友也可以將拆開的茶臨時放入牛皮紙袋或大的信封中醒茶。醒茶時要注意避光避異味、保持必要的環境溫度(比如攝氏20度以上),環境濕度則應比傳統倉儲濕度(60%--80%)低。
二、出茶。
熟茶一般按8.5克/100ml水、生茶一般按8克/100ml水的比例出茶。緊壓茶處理成指甲蓋大小,越薄越好;散茶則順其自然,盡量保持干茶外形。
三、用水。
盡量選擇桶裝優質純凈水(推薦浙江千島湖產的農夫山泉)。
四、洗(潤)茶。
熟茶,一般洗(潤)茶兩遍,第一遍20至30秒出水(具體時間根據緊壓程度定,壓得緊則時間稍長,壓得松則時間稍短。散茶可適當縮短時間,一般為5至10秒),第二遍快衝快出。十年以上陳期的熟茶若製作與存放正常則一般可洗(潤)茶一遍。 (根據實際使用情況,可作如下調整修改:「熟茶,一般洗(潤)茶兩遍,第一遍快衝快出,第二遍20至30秒出水(具體時間根據緊壓程度定,壓得緊則時間稍長,壓得松則時間稍短。散茶可適當縮短時間,一般為5至10秒)。十年以上陳期的熟茶若製作與存放正常則一般可洗(潤)茶一遍。」
生茶,一般洗(潤)茶一遍,20至30秒出水。十年以上生茶在洗(潤)茶前可進行適度水烘,即將干茶置入紫砂壺中,壺外用開水沖淋,以提高壺溫、驅散壺內干茶的雜味並實現快速醒茶。
五、正式沖泡。
前五泡一般隨沖隨出,第六泡開始可適當延長浸泡時間。盡量保持沸水沖泡。如果是陳期在七八年以內的次新生茶則可在前五泡用隨手泡(沸點一般在95度至96度)燒沸後停頓五秒再行沖泡,第六泡起以沸水或者鐵壺沸水直接沖泡。
另:前五六泡沖泡時,每泡茶之間的間隔停頓時間不宜過長(一般不超過2分鐘),如有間隔停頓時間過長則可相應縮短後一泡的浸泡時間。
註:泡茶器具可根據個人習慣並視茶的情況而選擇紫砂壺或者蓋碗(熟茶及十年以上陳期生茶一般使用紫砂壺沖泡,十年以下陳期生茶一般可使用蓋碗試茶);煮水用隨手泡或者鐵壺;其餘器具如普洱刀、珠寶秤、濾網、公道杯等可根據需要自行配置。
------------------------------------------------------------------------------------------------------------------------------------------------
以上文字轉自黃剛的新浪博客,寫得很好的一篇文章,略刪了一些文字。
對喝普洱茶的朋友有一定借鑒意義。
記住「質樸嫻靜」四個字並時時努力實踐即可。
上個月我成立了個小工作室,這段時間我在邀請朋友來喝茶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現象,絕大多數朋友對茶都很感興趣,不過總會提一句:「我對茶根本不了解呢,也不會品茶。」字裡行間流露出一種歉意與羞澀。
每每至此我都會被她們的真誠和對茶的嚮往所打動,有時候,對茶一無所知的人,反而更能不加修飾地保有茶道里 」澀「 」敬「 」慢「 的真意。
對這些朋友,我會盡量說些寬慰的話語。「我也不是很懂啊,大家一起學習就好了。」「不用在意,只要你喜歡就好。」「品茶無非是分三口喝,喝得慢一點精緻一點就是品了。」
茶的背後的確有豐富的知識體系,有文化歷史,也有哲學道理。品茶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僅需要存儲較為龐大的嗅覺味覺資料庫,還要一個純凈敏感的口腔和安寧平和的心境,但這些不能成為初學者邁入茶之門的障礙,已入此門的人也要小心提放:理論會變成枷鎖,技巧會流於匠氣,知識會助長傲慢,越走下去,反而離茶越遠。
讓我們回歸到最開始的問題,究竟我們該如何品茶?
第一,先喜愛,哪怕是奶茶
前段時間同學交流,提到一個問題:」為什麼喝拿鐵、卡布奇諾就算喝咖啡,喝冰紅茶、絲襪奶茶就不能算喝茶了呢?「其實,唐朝的茶聖陸羽就曾說: 或用蔥、姜、棗、橘皮、茱萸、薄菏之等(唐朝時煮茶有的會加這些調味料),煮之百沸,或揚令滑,或煮去沫,斯溝渠間棄水耳,而習俗不已! 嗚呼!「 誠然,茶有真香,一些精緻難得好茶如果再加其他調味料沖飲,在愛茶人眼中無異於暴殄天物。但我們不妨寬容一點,初入茶門的人就像一個孩子,孩子都愛吃糖,這是天性,沒必要強迫他們一上來就喝清咖清茶,何苦?
我認為,你可以去喜歡絲襪奶茶、珍珠奶茶,拉茶、冰紅茶甚至是酥油茶,只要裡面確實有茶,你就算和愛茶之人處於同一陣營。
第二、嘗試清飲
只喜歡吃糖的孩子是長不大的,甜蜜的童年一閃而過。當你喝奶茶喝久的時候,你可能會對奶茶濃郁的香氣與甜蜜有一點點膩煩,此時你可以嘗試清飲了。把奶和糖逐步減少,這些吃多了不健康還會發胖。對於這個階段的你,要避免去喝濃厚刺激的茶,比如武夷岩茶,比如雲南生普,你還沒有準備好承接他們熱情的衝撞與擁抱。先喝一點春風化雨的茶吧,鮮爽的西湖龍井,清甜的白毫銀針,或者中輕發酵的高香烏龍,比如鳳凰單叢和高山烏龍。如果你想回味下童年時的甜蜜,可以泡一點紅茶,只要記住投茶量少一點,浸泡時間短一點。
這時候的你彷彿進入了青年階段,正在學著去愛。嘗試與茶談一場戀愛吧,有期待的幸福,有思念的酸楚,有情投意合的甜蜜,也有無法理解的苦澀。雖然走得磕磕絆絆,但諸般滋味都在豐富你的人生體驗,日後回味起來,想必是夢幻般的色彩。
第三、且將新火試新茶
能獲得較快成長的永遠是青少年,因為他們還保有對未知的渴望和美好的企盼。世界如此廣博,有那麼多的風景還沒見過,有那麼多的人值得去愛。
在學茶的道路上,初學者總是進步最快的,前提是要保有那份渴望和企盼。中國茶可粗劃分為六大門類,每個大類下又有諸多小類,沒有人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也沒有人能喝遍全世界成千上萬種茶,而這正是它美的一面。哪怕是同一種茶,今天喝和明天喝的滋味就不一樣,自己喝和與朋友一起喝的滋味也不一樣,對茶如對花,日日相見日日新。
蘇軾的《望江南》里講:「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作為茶界的新新人類,我們也要如此,不要早早地站隊,說我最愛西湖龍井,或者只愛鐵觀音,而對其他茶一概排斥拒絕。有很多老茶客,一輩子只認一款茶,比如武夷人只愛岩茶,廣東潮汕的只愛單從,一旦換一款茶給他們喝,往往就嫌其太淡缺乏滋味。在我看來他們是囿於一室,而把通往新世界的門窗都關死了,時日漸久,了無生趣。何不勇於嘗試,勇敢去愛,去見識這廣博而精彩的世界呢?
未發酵的綠茶彷彿雨水時節剛剛抽出的嫩芽,含在口中感受到了春天的鮮爽與勃發;中等發酵的烏龍是小暑時盛開的鮮花,還未品嘗就能聞到空氣中彌滿的香氣;全發酵的紅茶是秋天被霜打過的果實,讓我們盡情享受收貨的幸福與甜蜜;經年後發酵的黑茶是冬季藏在角落裡的陳皮,熱水一煮,就莫管窗外風雪寒霜。
第四,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
這時候你已習慣清飲了,也喝過很多種茶了,你和品茶之間只剩下一層薄薄的窗戶紙。稍微邁一步,就可柳暗花明。
如何破?《紅樓夢》里妙玉曾嘲笑賈寶玉,說「一杯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飲牛飲驢了,你吃這一海便成什麼?」
其實,是否為「品」,關鍵不在於你是喝一杯還是一大碗,更在於你喝得是否夠精緻;也不在於你用多高檔的茶葉茶具,而是你的心思是否足夠細膩。
「有其人而未識其趣,一吸而盡,不假辨味,俗莫大焉。 ——屠隆」
培養一顆細膩的心,需要足夠的耐心與安靜。先慢下來,別再隨意地往杯子里抓一把茶葉,開水一衝草草了事。我每次喝茶前都要收拾屋子,有時甚至是要花一兩個小時做個大掃除,環境足夠整潔妥帖後才肯坐下來燒水泡茶。日本茶道里主人會在茶會正式舉辦的前幾天就開始張羅準備,庭院都要細細清掃過,客人來之前還會在草地上灑上清水,營造清新自然的感覺。甚至有人還會在自己身上貼上一塊大大的濕布來回走動,為的是吸附茶室內漂浮的棉絮灰塵。不理解的人可能會覺得矯情,但正是這股子的認真與細緻,才能在荒蕪的人世里實現某種可能的完美。在打掃的過程中,凈化身心。
準備工作除了打掃,當然還有挑選合適的茶具,布置一張應景美觀的茶席,準備足夠清潔有活力的水,然後再開始燒水泡茶。至於泡茶的技巧和方法,無外乎投茶量、水溫、浸泡時間三個要素,當然還有注水和出湯的時機、角度,這是一個漫長打磨的過程,開始時可跟隨信得過的老師同伴學習。
好了,現在面對你花費了如此大精力心血泡出來的茶,你還會囫圇吞棗一吸而盡么?不會了,你會對這杯茶肅然起敬,如此,你也是在尊敬你自己。
倘若你泡出了一杯可口甚至驚艷的茶湯,你會深感滿足,一種喜悅油然升起。你會明白為什麼有些人喝茶時會帶著微笑,至此你也從牆外行人,變成牆內笑佳人。
如果你步履匆匆,心思忙亂,這樣路邊的花哪怕盛開千百次,你一次也不會遇到過。同樣的,如果你不夠安靜沉穩,每次都把茶當作尋常解渴之物,就算有人拿頂級金駿眉或者牛欄坑肉桂給你喝,你又能品出什麼呢?
如果你步履匆匆,心思忙亂,這樣路邊的花哪怕盛開千百次,你一次也不會遇到過。同樣的,如果你不夠安靜沉穩,每次都把茶當作尋常解渴之物,就算有人拿頂級金駿眉或者牛欄坑肉桂給你喝,你又能品出什麼呢?
經過了前面四步的積澱,你應該有足夠的耐心靜靜地品一杯茶了,去享受茶在水中盛放的美好吧。
第五,以色品茶。
把干茶從茶葉罐中取出,放置在賞茶荷上的茶葉有如睡美人一般等待喚醒。這是你與他的第一次相遇,放慢呼吸,靜靜觀賞。西湖龍井呈扁平狀糙米色,有如以前窗欞上糊的那層窗戶紙,在燭光的映襯下透露出溫暖色彩;白毫銀針滿批白毫,有如冰雪籠罩的松樹,「霧凇沆碭,天與雲與山與水,上下一白。」高山烏龍是深綠色半球形,裡面濃縮了一整座森林的花果草木;祁門紅茶細碎緊結,像灑在奶油蛋糕上的巧克力屑。
品茶如與茶談一場戀愛,就把它當作你的戀人吧!你們的初次相遇想必是帶了一點點羞怯與好奇的,就勇敢地懷著欣賞的眼光去注視它,好在它不會被你灼熱的眼光所嚇到。
不知你們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刻,收到一封愛人的信,拿到手中整個身子都會被幸福充滿,光是那信封都要來來回回翻看好幾遍,遲遲不捨得拆開。終於下定決心拆了,也會十分地小心翼翼,生怕撕壞了一個角。審視干茶就要抱著這樣的心態,當你欣賞完畢,投茶入壺時,也要如此小心翼翼,你總不想摔壞你的睡美人吧?
熱水一衝,隨即出湯,這是你與它的第二次相遇,如何?是「雨過天青雲開處,者般顏色做將來」么?還是有如海上明月呈現金燦燦的琥珀色?當然如果你的茶足夠成熟,泡出來定是那夕陽灑落下的一抹餘暉,紅艷誘人。
為了欣賞這湯色,初學者頂好選用一款玻璃公道杯,讓光線毫無掛礙地穿透茶湯,在你的眼中寫下它清透無染的美麗。
時間悠悠地飄蕩而過,壺中茶已經泡淡了。完成使命的茶被你從壺中取出,是要直接拋棄到垃圾桶或水池裡么?不不不,取一乾淨的水盂,承接這凋落的花瓣。在水盂中靜靜欣賞泡完的茶葉,這叫茶底。初次見面你們彼此還很陌生,時日漸久終於走到今天,它現在已肯把自己所有的底細和秘密交付與你。它是鮮嫩水靈的芽頭(碧螺春、竹葉青等)么?還是風吹過的旗幟般的一芽一葉?或許是世上最擅歌唱的一隻鳥嘴(雀舌——一芽二葉)吧?有時甚至是一整段枝條(比如高山烏龍)擺在你面前。它是否還保有青春的綠色?甚至瑩薄有如嬰兒般嬌嫩皮膚(如安吉白茶)?或許它已紅妝素裹,乃至像燒焦了的木炭一樣黝黑蒼老了。它的清白,它的皺紋,它的傷疤,它的歷史,就這樣明明白白呈現給你了,這就是它的誠實和可愛。
第六,聞香識茶
看過《聞香識女人》這部電影的人,想必都對這一段鏡頭拍案叫絕。雙眼失明的男主人公,跟隨陌生女子的裊裊香水味,跳了一段優雅性感的探戈。香氣能用來識人,同樣能用來品茶。
有的花開的平平無奇,但其香味卻淡雅迷人。有的茶粗枝大葉,但其香氣卻出類拔萃。如果只用眼睛去欣賞一朵花,而不湊近了聞一聞,那不知要錯過多少美好。
香氣在哪?香氣在干茶里就有了,捧起盛放了干茶的賞茶荷,深嗅一下。這時的香氣還不很明顯,它還只是一個花苞。用熱水溫一溫你的壺或者蓋碗,將干茶投放其中,蓋上蓋子輕搖兩下,睡美人已漸漸蘇醒,干茶的香氣伴隨壺中的水蒸氣裊裊散發,想必你已經聞到了花開的消息。熱水一衝,隨即出湯,鮮花盛放。先聞一下出完湯後泡茶器(壺或蓋碗)里的香氣,要記得只開一小口即可,小心被噴涌而出的撲鼻香氣沖昏頭腦。怎麼樣?是海風吹來的潮濕海苔味么?還是嬰兒身上散發的奶花香?是山谷里隱隱傳來的蘭花香?還是有如九月的桂花滿街開放?是寒風四起的街頭飄散而來的烤紅薯?還是爺爺家廚房裡的柴火灶?
手中端來一杯茶,先不要急著喝。放在鼻端細細嗅一下,有些香氣要湊近了才能聞到,有些卻要放遠了才好。拿著茶杯在鼻端來回搖動,彷彿佛祖拈花微笑。
聽說過杯底香么?一杯茶喝完,不要著急放下。有時空杯里的香氣極富層次感,值得細細品味。一款好的香水有前調中調和後調,一款好茶同樣如此。干茶香是前戲,過水後的壺中茶是發展,杯中香是高潮,葉底香是尾聲。碰到一部好看的電影沒有人會放棄結局不看,葉底香雖然淡薄和低沉,但另有一股溫柔圓潤的氣質在。
不僅壺中的茶香,公道和杯子的湯水香和杯底香各不相同,每一泡茶的香氣也富有變化,前一陣還是「衝天香陣透長安」,不一會就變成「竹氣荷香夜轉清」了。而所有香氣,熱嗅、溫嗅與冷嗅各不相同,只待有心人細細體會了。
第七,以味品茶
品茶,說到底還是要用嘴巴來試。專業評茶有五項因子審評法: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其中滋味所佔權重最大。這就好比你要讀懂一個人,看他的樣貌、著裝、背景、品行,乃至聽人介紹他的過往,都沒法完全認清此人。唯有親自與他交往、過事,才能看到他的本來面目。
聞香有熱嗅、溫嗅與冷嗅,品茶亦是如此,不同溫度下茶湯的滋味會有不同呈現。茶湯甫一入杯,端起茶杯後自是先觀湯色、聞香氣,再品飲。此時茶湯溫度偏高,待不燙口後可以啜吸的方式吸入口腔,空氣帶動茶湯不停在口腔打轉,會充分刺激口腔中各個部位的味蕾與細胞,滋味感受會比單純吞咽茶湯來得明顯。
喝下第一口茶,感受下它的收斂性與回甘。高溫茶湯會凸顯一款茶的燥感,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口腔的上顎,可用舌尖從牙齒後方一直掃到咽喉處,查詢是否有乾澀的感覺。之後體會舌面及舌底,舌面是否板結?舌底唾液分泌是否順暢?舌根到咽喉處有沒有回甘的感覺?
之後,主人倒下第二杯茶,在等候茶湯溫涼的過程中,要繼續回味。有時候一款茶喝時還不覺得怎樣,但是後續的回味卻很是美妙持久,口腔當中氤氳的茶香久久不散,回甘裊裊,令人心醉。
接下來的第二杯茶是溫飲,此時茶湯溫度需放涼到40度左右,最適宜的味覺產生溫度是10-40℃,尤其是30℃最敏感,大於或小於此溫度都將變得遲鈍。一般人的舌尖和邊緣對鹹味比較敏感,舌的前部對甜味比較敏感,舌靠腮的兩側對酸味比較敏感,而舌根對苦味比較敏感。此外鮮味多是由富含氨基酸、含氮化合物、有機酸等的食物帶給人的一種複雜而醇美的感覺,這是口腔中(多在舌面上)的一種複合感受,包含了觸覺與味覺。而辣味是食物成分刺激口腔黏膜、鼻腔粘膜、皮膚和三叉神經而引起的一種痛覺。澀味則是食物成分刺激口腔,使口腔中蛋白質凝固時而產生的一種收斂感覺,辣味和澀味應歸類於觸覺而非味覺。
具體到茶湯里,茶中的滋味一般有苦味、甜味、酸味、鮮味和澀味五種。在你最敏感的溫度下品飲茶湯,悉心感受茶湯里的各種滋味。很多時候茶湯里的味道是轉瞬即逝的,需要你足夠敏銳才能捕捉得到。
同時,我們在生活中要多觀察體會,腦海中儲存下你聞過的花草的香氣,品嘗過的各種食物的滋味,在品飲茶湯時多去聯想,比如說這款茶有紅薯的香氣,有荔枝的滋味等。多聯想,多表達,能幫助你更快成長。
另外,你的感受不要只停留在口腔中,茶湯從口腔滑入咽喉,再通過食道到達胸腔與腹腔。茶湯經過的地方好比身體里的管道,水在流經管道的過程中會給管道帶來衝擊,它的整個運行軌跡我們稱之為水路。有些茶湯水路清晰細膩,你可以清楚地感知它從口腔一直滑到胃部。有些茶湯水路柔和飽滿,彷彿一入口便像香氣一般消融開來。有些茶湯水路艱澀,彷彿沙石垃圾污染的江河,所過之處對河床管道均造成了傷害。不僅口腔乾澀板結,甚至會有鎖喉、胸悶、頭暈等不良反應。
你會發現,很多成熟茶人在品茶習茶的過程中會漸漸拋卻味覺而側重於觸覺,也就是對一款茶湯水路的感受,還有隨之而來的身體反應。甜也好,苦也罷,都不過是過眼雲煙,轉瞬即逝。但是當它經過你的身體,並被你吸收後,卻給你帶來了改變。好茶會讓你精神煥發,撥雲見日,或者像冬夜的爐火般給予你溫暖慰藉。糟糕的茶會讓你垂頭喪氣,會讓你緊縮封閉,有如江南的梅雨澆得你渾身不舒爽。
我們品茶時還要分辨茶湯中的香氣,一款好茶不是單純聞起來香,這香氣還要能融入湯水中,這也是我們常說的「香入水,水含香」。
接下來,你還可以嘗試喝一杯完全放涼的茶。溫度的降低往往帶來甜爽度的增加,同時在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沉澱後,倘若這款茶依舊能喝到水中的香氣,說明這款茶留香持久,品質優異。
一款好茶,第一杯驚鴻一瞥,卻可驚為天人。第二杯百轉千回,讓人心醉神迷。第三杯餘韻悠長,回想起來只讓人感嘆,佳人難再得。
歡迎對茶感興趣的朋友加我微信哦,微信號是 676408780 ,與你一同討論學習進步。
麥姐,我來了~~
麥姐姐的瘦腰題,我特地問了茶齡超過我年齡的長輩~並反覆實踐~~XD
在下福建閩南人士。從小喝茶。但真正喜歡喝茶倒是從工作之後才開始。
閩南人主要喝鐵觀音。本姑娘喜愛泡茶超過品茶本身。
仔細想了之後覺得說的不是很到位,現在更新本答案。
更新分割線
——————————————————————————————————
喝茶的用途有兩種一般是分功夫茶以及工作茶。
有知友說喝茶好麻煩。其實喝茶你愛怎麼喝就怎麼喝。。心情爽就好。。沒人說一定要像這樣。。這裡說的是品茶不是喝茶~
這裡分享的是閩南這裡愛茶愛到極致的人各種講究之後的品茶方法。。。地道專業的品茶專家。。要分選茶葉反覆折騰茶。各種浸泡,和強調水質。。。
本人以鐵觀音為例。 其他為輔
- 關於鐵觀音
鐵觀音很傲嬌~好的鐵觀音,如果沒有好的泡茶技術,則沒法把茶本身的韻味很好的展現。茶技本人一直在反覆演練並不斷提高其技術水平中。。。
PS:所以鐵觀音的品茶前奏你的準備要充足:
一、水。
1、水質的要求
用來泡茶最好的水是山泉水,次之礦泉水,再次之純凈水,再再次之自來水。。無下限。。。
哪怕再一般的茶,泡出來的茶水也是很好喝的。
如果是好茶,那沒的說,茶更加的好喝。
2、水的溫度
水一定要是剛沸騰。 沸騰的水主要是為了讓茶葉在水中快速展開,讓茶韻味短時間內均勻溶解水裡。
二、茶具
要先用剛沸騰的開水燙過,包括茶杯。茶杯必須是小杯。切忌牛飲。。
主要是消毒,確保茶水的溫度恆定。
三、沖泡
此時將袋裝的鐵觀音放入茶具中,開水高位沖入茶具,將浮於水面的泡沫抹開,濾去第一遍的茶水;
四、第二次沖入開水
蓋上茶蓋,靜置10秒有餘。將茶水倒入茶海中,第一泡的鐵觀音非常好喝~第二泡的鐵觀音茶葉展開,茶的韻味則充分展開。
- 品茶的時候
一、聞茶香
將茶水倒入茶海,主要目的是確保茶水濃度均勻。設定好的茶水一般剛好夠四小杯量。
先聞其茶杯茶香,還可聞茶蓋(曾經聞過有牛奶味還有花香味的鐵觀音哦)
二、反覆聞香
茶水入嘴,小嘴抿茶,感受茶水是否回甘,反覆其動作:聞茶香,再聞茶蓋;
這種品茶的感覺真的很好~
三、茶水的量
給人倒茶的時候,茶杯七八分滿即可。因為茶水幾乎也是沸水的溫度,太滿容易燙到人。
客人接受主人倒茶,用食指及中指兩手指點杯邊的位置,代表謝謝。
四、換茶包
高品質的鐵觀音(市麵價格一般到了每斤1000元以上,一般的飲茶愛好者已經分不清茶的更高等級了。。)一包最多沖泡5遍則要換新的一包哦~ 執意繼續沖泡你會發現,沒有多少茶香,茶的味道也不如前五泡那麼好。
五、補充一點:搭配茶點
長時間的飲茶,例如和朋友長聊一下午,只喝茶是很傷胃的。很容易茶醉,也就是茶多酚的關係。必須要配一些小點。餅乾糖果神馬的。可以中和。去甜膩也使得茶更香。
六、請務必不要這麼做。
鐵觀音切忌不要衝泡大杯。。至少在閩南地區不要這麼干。。會被人嘲笑的==。
岩茶和鐵觀音同屬烏龍茶。水仙品茶方式以及泡茶方式與鐵觀音類同。本姑娘就不一一細說。參考鐵觀音。
- 關於岩茶
大紅袍、小紅袍、金駿眉、銀駿眉、銅駿眉~尼瑪這些貨你能喝道的都是真正的茶樹的嫁接後代。母體的茶葉真貨都是上供的。。市面根本不可能看到。姑娘在茶葉供貨商呆過一段時間,此情報絕對可靠。
泡這些熟茶關鍵就是不能過久浸泡,時間久口感必苦無比,沒有神馬回甘回味的好感。
開水一過茶葉,立馬要倒出~
- 關於紅茶
正山小種飲用,建議女士的飲用該方法,茶具建議用飄逸杯或類似的茶具沖泡,(不明白飄逸杯是神馬玩意兒,建議百度谷歌圖片)建議小紅袍混搭搭菊花乾片加參片。據說有利於女孩子養顏哦~~
岩茶和紅茶此類茶的好處是耐浸泡,可長喝,可大杯沖泡,可用功夫茶泡飲,因熟茶,茶多酚充分氧化,因此熟茶不傷胃。為防茶醉,同等建議搭配甜食。
- 關於綠茶
由於工作的關係,我大部分時間對著電腦幹活,沒有太多的時間可以喝功夫茶,所以工作茶我選擇一種養生茶和江西一帶的綠茶。其實就是可以大杯沖泡啦~
綠茶不能用高溫水,只要90°就可以了。
綠茶最喜碧螺春和杭州一帶的綠茶。品種很多。排毒利尿,維生素C含量比較高,輕度發酵。
建議女生們常引用。
其它的我有新的吸收我再來補充和整理。
現在所說的品茶的禮儀或者說茶道,應該是一些中國傳統的茶禮和日本搞的一些雜糅之後的結果,其實我覺得,相比古人所尚的茶,現代人未免過於牽強附會了。
對於平常人來說,茶道的最高境界,是君子之道。
所以去個茶藝館三五人眾點個妹子來秀一段功夫大家似有似無感受一下什麼的,說實話,挺穿鑿的,甚至有點焚琴煮鶴。
以前我也對這方面有興趣,看了很多古代的書,以陸羽和大觀茶論為牽,加之很多雜記雜說小說中,都能窺得一些茶道的菁華。
煮茶:不管是用什麼水,用什麼碳,用什麼器,飲什麼茶,茶葉怎麼配,要不要釀製熏製成香片,水幾滾,怎麼兌,怎麼調味,安排什麼席,配什麼茶點,什麼天氣,什麼時節,配寒梅兩朵、竹葉三錢還是數五枚松針,水壺提多高,怎麼高沖怎麼巡點,早到宋人點茶還要打花;品茶:年份,水,茶,香氣,形態,顏色,乳花,品種,調配,哪一道,味,如此種種,當時年少,恨不得一一嘗試個遍。
可完了以後,又怎麼樣呢,重要的還不就是那一小盞茶水。
君子之道,是真實,是洒脫,是靜定,是轉折如意,是凝淵峙岳,,,
可這麼一大坨倒飭下來,還君子恣意個什麼啊。
所以後來我就不折騰了,我開始亂想。。後來我想通了。
咱們走的是心吶,搪瓷缸自來水磚茶照樣品,日本的茶道,才是zhuangbility呢。。太形式化了。
所以題主啊,以上那些,都是問題,但境界到了,又都不是問題。
自己喝茶,心對了就好;和別人喝茶,人對了就好。
人對了,茶也就對了。
別的情況下,喝茶就是個交際過場,哪裡還有什麼品茶呢。
古琴還有十四不彈呢:今日心情不好,不起指。
同理,有人問此茶如何,題主輕抿一口,沉吟片刻,淡笑舉杯致意,道:此地無蘭竹,不品,只飲。(滿滿的高冷不覺明厲裝bility找抽感啊有木有~同理還可以無雨無絲竹未起晚香剛喝完酒一身濁氣神馬的按需替換~)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道德經
洒脫,真性情
如茶,人生況味
這才是中國茶道,君子之道。
反正我是這麼覺得的。。。
(我會告訴你我就是為圖省事兒搪瓷缸大碗茶不用洗茶器的粗線條懶叼絲行徑找個無比牛bility高聳入雲的理由嘛)
題主你可以試試看~
。
我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大家的回答都很專業,不過我覺得題主應該是剛喝茶不久,或者還沒開始怎麼喝茶的人,急需解決的是入門問題,大家回答的都太高深啦。
想要學品茶首先要有利器,茶圈也有語,器為茶之父,所以你首先要有一套茶具,個人建議可以先從蓋碗買起,綠茶可以用玻璃杯泡,其他的,紅茶,烏龍,白茶,普洱等都可以用蓋碗沖泡,所以一個蓋碗是學品茶所必需的。
剛開始大家可能對蓋碗的釉下彩,釉上彩什麼的分不太清楚,以及害怕重金屬超標什麼的,那就買純白瓷蓋碗好了,個人也十分喜歡白瓷蓋碗,簡潔大方,乾淨好用。而且價格也比較親民。(某寶找的蓋碗)
當然最好還是能直接選購一整套茶具,然後就可以開始品茶享受生活啦。
另外提一句,在器為茶之父的後面一句話是:水為茶之母,所以泡茶時最好選用純凈水,水管里的自來水的話,最好過濾一下,當然如果你家旁邊有泉水,那就當我沒說~
品茶時用蓋碗泡好後,倒入公道杯中,然後分入品茗杯中,這時品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品字分三口,所以品茗杯中的茶最好三口再喝完。喝茶時不要急,將茶在口腔中停留一會,感受一下口腔里的感受,舌尖對甜敏感,舌尖周邊感咸.舌體兩側對酸敏感,舌根對苦的感受性最強。當然這也會因人而異,我感覺酸主要在舌根後側,而大王主要在舌根以及口腔兩側感覺到酸,所以,你認真感受就好了。
至於其他的聞其香的話,你可以這樣
也可以聞出完湯後公道杯的香氣,也可以試試喝完之後聞一下品茗杯的香氣。
香氣的話,以烏龍茶的香氣最好,種類最多,有各種花香和果香,可以根據大家生活中接觸到的香氣,去分辨這款茶含有什麼香。
在聞香這件事情上,我們旁邊的酒品部同事,給我們推薦了他們品酒用的酒鼻子,簡直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感覺茶葉也應該搞一個茶鼻子!
另外題主所說的賞其舞,那是說用玻璃杯泡茶可以欣賞茶葉在玻璃杯中的起伏。這個倒是的確挺好看的,看著茶葉起起落落~挺美
其實,所謂的品茶,只是讓你清閑的時候放鬆身心,或者在忙碌時候能偷得片刻閑暇休息一下,所以,困了,累了喝杯茶吧。
最後,大家一起玩耍啊~
接觸過很多所謂的茶人老師,大多都是頂著文化和茶人幌子撈錢的商人。這些人大多是對茶文化一知半解的半瓶子醋,甚至連半瓶醋都算不上。如果大家都能夠真正的靜下心來認真的讀幾本書,細細的品味幾泡茶,就不會在這裡問這樣的問題了。希望這個社會的浮躁終有一天能夠被時光沖刷去,沉澱下可貴的本真。
不過拋開茶禮,茶具,茶種等之外,我到對如何喝出茶味有點小見地。
見地是如此而來的:張岱在他的《陶庵夢憶》中有一篇《禊泉》,裡面有這樣一句:
「辨禊泉者無他法,取水入口,第撟舌舐齶,過頰即空,若無水可咽者,是為禊泉...」
這話是說要喝出禊泉的味道,就是舌頭輕抵上顎,讓水從牙齒和面頰處流過,然後再入喉,因為禊泉輕,入口即逝,所以很容易區分出來,當然這是張岱的天賦,我這種尋常人便不能有如此靈氣了,不過我從中推出的倒是分辨水味如此,品茶味豈非一樣呢?
常常和朋友喝茶,都要整出一套歪理來讓他們試試,整整人,熱和下氣氛。
怎麼樣的一杯茶是好茶?有普遍適用的三條原則:
1、香氣正:香氣要香而正,香大家知道,所謂正就是不飄飄忽忽,有層次感;
2、入口軟、滑:這和茶析出的成分、水質、單寧有關,喝起來又軟又滑為上——差的茶葉泡不出這效果,好的茶葉可能手法不對泡壞;
3、回甘醇厚:回甘要醇而厚,滋味餘韻綿長——所謂醇厚也是一種層次豐富的狀態。
怎麼泡出好茶?有四個因素:
1、茶本身要好;
2、水質要合適,相對較軟——純凈水也可以,有的泉水特別好,但不具備普遍性;
3、泡茶的水溫合適——比如綠茶、紅茶、白茶一般是80度-90度的水,大紅袍、鐵觀音、單樅、台灣高冷茶、普洱都要用沸水;
4、泡茶的手法、茶具得當——時間間隔合適,濃淡得宜(功夫茶關公巡城),第一泡多長時間,第二泡多長時間——我個人只懂憑手感經驗,應該可以量化;茶具方面,如單樅用瓷碗,高冷茶用紫砂——初學泡茶的時候品出紫砂和瓷碗泡同一款高冷茶的差異,實在震撼了一把。
怎麼製作出好茶?有五項奧義:
1、茶種好;
2、茶樹老;
3、海拔高——溫差大,蟲害少;
4、採摘的時機恰當——所謂明前的龍井;
5、炒制的手法老道。(反例:本來是好茶,炒老了可能有煙火氣。)
當然,品茶還需一點,有品茶的心境才能品出茶的真滋味。
依照提問者的品茶要求,四個步驟含義可做出如下動作
觀其形:干茶葉的潮濕情況、茶葉入水後葉片的完整度、葉面的伸展性聞其香:干茶葉的香氣、沖泡中的香氣、入口後口腔和鼻腔中茶葉的香氣
賞其舞:沏茶整個過程中的動作、對茶器的把玩、茶寵的把玩、觀賞茶湯的顏色
品其味:茶湯入口後,口腔內因茶的品質會發生變化,最顯著的好壞區別就是口腔內滑、澀的區別。這一步屬於隨每個喝茶者的心境變化而變化的過程。只能品茗者慢慢自己體會
品茶品茶,我認為喝茶和品茶不同。如果要想達到品茶的境界,那麼要先了解茶。我同意上面一位知友說過的,要想將這個問題說明白,那不是在這裡回答一個問題能解決的。要品就要先了解茶,要知其名,知其歷史,還要廣泛的飲茶,對待每一款茶的時候都要認真。對於同一款茶,每一次喝的時候,都細細的感受它的特點,感受每次泡茶時候的不同,還有不同時間不同環境下它給你帶來的感受。一個人如果達到對茶能品飲的程度,隨著閱歷的增加,理解的加深。那麼他對茶就會產生一種極致的追求。到了品飲的程度,就會將茶與事物,情感等等結合在一起了。當然這是個人觀點。呵呵。
推薦喜歡茶及茶文化的朋友讀一讀岡倉天心的《茶之書》。
一句話:心態超過規矩和技藝,以欣賞的心態品茶:)
中國人有錢了,開始又惦念起老祖宗時候富裕的生活模式了,於是重新喝起了茶,總愛端著,裝著。把喝茶這事形式看得重,卻忘了喝茶的根本還是為了養生。
比如有人喜歡普洱,就一年四季只喝普洱;有人喜歡鐵觀音,就一年四季只喝鐵觀音,這是不科學的做法和行為。
我還是比較建議按照時令去喝茶的,這樣才能對健康有益無害。畢竟順天道。
春喝花茶散寒邪,
夏飲綠茶消暑熱,
秋品青茶不寒熱,
冬吸紅茶普洱氣。
意思是什麼呢?
春季,天氣乍暖還寒,以飲用濃郁的花茶為好,有利散發冬天積在體內的寒邪,醋精陽氣的生髮。
夏季,氣候炎熱,適宜飲用不發酵茶。比如,綠茶、普洱生茶。因為茶性苦寒,可以消暑解熱。又能口內生津,有助消化。
秋季,選半發酵茶最理想,如青茶、岩茶、不寒不熱,既能消除體內餘熱,又能恢復津液。
冬季,選用味甘性溫的發酵茶,如紅茶、普洱熟茶,利於蓄養人體陽氣。
歡飲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chadangjia
硬性指標來說,飲茶口味是非常個性化的,如品種的偏好,香氣要求、口感輕重、回甘厚薄、甚至沖泡用具,茶型泡製方法的等等偏好實在因人而異啦...至於品茶,確實需要感性的品,心境不同茶味感受也完全不一樣的,正所謂」寒夜客來茶當酒,澀苦也是暖濃情「,享受的更多應是那份茶情,茶藝,生活吧
茶是喝的,不是品的。商人的把戲,現代會,工業會,使茶失去本質。靜下心簡單喝杯茶,很難的。
好的茶;好的水;安靜的情緒;不論什麼茶如果沒把握,寧可泡的淡一些;杯與杯之間的
節奏慢一點,這段時間留給茶,它會給你反饋。。。。
@群群
看的出來這位答主對茶還是比較喜愛的,但她的答案確實有一些基本的常識性錯誤是需要指出的:1.金駿眉,銀駿眉,銅駿眉(即小赤甘)均屬於紅茶,是在正山小種的工藝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不屬於岩茶,這錯誤都跨了茶類了。。。至於熟茶,一般指普洱茶中的一類,用來形容紅茶和岩茶似乎不妥╮(╯◇╰)╭
2.嚴格意義上的金銀銅駿眉製作原料應該是桐木關野生菜茶的芽頭,一芽一葉和一芽二葉初展。菜茶是茶樹有性繁殖的後代,不存在母樹一說。
3.蘭花香為鐵觀音的特徵香型,品質正常的鐵觀音都應該具有蘭花香,至於奶香一般是掩映在蘭花香之後,部分鐵觀音的蓋香仔細嗅能聞出。鐵觀音一般稱之「七泡有餘香」,只能泡五泡說明投茶量或者泡的手法有問題。
4.綠茶一般認為是不發酵茶,黃茶和白茶才是輕度發酵。
個人更喜歡用蓋碗(三才杯)來泡茶,而且玩的行雲流水。效果更好。
喝茶看的是心情,還有跟誰喝,這個和喝酒有相同之處。
中國和日本的喝茶方式不同,中國更注重於自然。
剛開始的時候對於茶道(功夫茶)的形式更拘泥一些。
而時間長了,更注重的應該是朋友間的交流和感情的融匯。
關於茶的韻味,首先是體驗,我曾經一天喝60種茶來體驗其中的韻味。
有些答主的回答中,硬傷實在多得慘不忍睹,比如這位 @群群。
喝茶就是喝茶,既不需要觀其形,也不需要賞其舞。很多好茶,外形丑爆了。也可以換句話說,外觀太漂亮的茶,品質往往是可疑的。自己只是一知半解的水平,就不要誤導茶友。喝茶雖然是一件主觀隨性的事情,但是評茶泡茶是有客觀標準與要求的,一是一二是二,不能胡來。
如何品茶?
品茶的目的已經不止於解渴了,它重在品鑒茶水的滋味,品味茶中的內涵,重在精神。品茶要在「品」字上下功夫,品的是茶的質、形、色、香、味、氣、韻,仔細體會,徐徐品味。
茶葉要優質,茶具要精緻,茶水要美泉,泡茶時要講究周圍環境的典雅寧靜。品的是過程,品的是時間文化的積澱,品的是茶中的優缺點,品的是感悟,並從品茶中獲得美感舒暢,達到精神升華。
品茶與喝茶極其不同,它主要在於意境,而不在於喝多少茶。哪怕隨意地抿一小口,只要能感受到茶中的滋味,其他的也就無足輕重了。
怎樣鑒別茶葉?
六大茶類(紅/青/綠/黃/白/黑茶)中,每種茶類的鑒別方法都有所不同,大多是從這6個方面來鑒別茶葉:看條索、觀色澤、視湯色、嗅香氣、嘗滋味、評葉底。
以岩茶為例:
(1)干茶條索緊結、手感沉甸、表面寶光,為上品;
(2)沖泡時:第一泡開水高沖時,茶香瞬間隨熱氣升騰;開水浸潤茶葉、舒展開時,可感知茶質柔嫩;為上品。
(2)香氣特徵明顯,且能久留碗蓋,或花香或果香或花果香兼備,為上品(一般花香的茶品價格略佔上風);
(3)茶湯清澈油亮,為上品;
(4)茶湯入口鮮爽甘滑,柔滑無澀感或微澀但回甘強勁且舌下生津;細嘬口腔茶香馥郁;茶湯過舌面後,有種若隱若現的細膩砂感,為上品;
(5)葉底開水泡透後,茶汁完全浸出後,可觀察葉底發酵程度適中,柔軟有韌性,質地綿厚有度;為上品。
以鐵觀音為例:
(1)干茶:蜻蜓頭、蝌蚪尾、顆粒緊結沉甸感、呈砂綠狀,表面略泛白色微微寶光,為上品。
(2)沖泡時:第一泡開水高沖時,茶香瞬間隨熱氣升騰;開水浸潤茶葉、舒展開時,可感知茶質柔嫩;為上品。
(3)茶香:清而不雜,淡雅不高飄,碗蓋久置而蘭香不消,為上品。
(4)湯色:清如白水,透亮無雜,俗稱:白水觀音;為上品。
(5)茶味:入口米湯感重,即茶湯醇厚;口感鮮爽甘爽;齒頰生津,喉間甘潤,為上品。
…………
————————————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謝謝!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