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為什麼沒有像喜達屋、IHG、雅高這樣世界級的酒店集團?
五大酒店集團,再包括一些頂級的半島,四季,東方文華,安縵都不是日本的。
而日本的服務和細節又很好,簡直就是天生做酒店業的,為何世界範圍內都沒看到過日本的頂級連鎖酒店呢?
實在對不起各位的期望,拖了一個季度才來填坑。
PS:現在已有的幾個答案以及從不同方面講出了一些原因,但暫時沒個人出來系統化整合一下,我的答案里會引用到一些知友的觀點,同時也會添加自己的觀點進去。
在題設中,題主有說到「日本的服務和細節又很好,簡直就是天生做酒店業的」,也許這點會引起很多人的共鳴,但在這裡,我首先必須指出的是酒店是一個很複雜的傳統行業,「服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但只是很重要的眾多事務中的「之一」。做好「一家」酒店是一碼事,做一個全球化酒店「集團」又是另外一碼事。
提示:以下回答中添加的圖片均請點開查看大圖
-----------------------------------------------------------正 式 回 答-----------------------------------------------------------------
Part 1. 日本酒店集團與世界其他各酒店集團的對比各位都知道在知乎比較流行一句話:先看是不是再問為什麼。所以在第一部分先來看看日本的酒店集團發展狀況到底如何。(日本酒店集團的資料真心難找- -急得我頭髮都要掉完了)
▆▇▉表1.1. 八大日本較知名酒店集團
▆▇▉表1.2. 八大世界範圍內較知名酒店集團
(括弧內數字為該品牌在中國的門店數)
(括弧內數字為該品牌在中國的門店數)▆▇▉表1.3. 四大世界範圍內較知名奢華酒店集團
Ps:以上數據均采於各大酒店集團官網歷年公開財報、集團簡介及維基百科部分信息,若有紕漏或差錯還請指出
從上面三個表不難看出,日本的酒店集團從總的體量大小上來看是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不堪的。在中國知名度比較高的星野國際(Hoshino Resorts)和大倉集團(Okura Hotels)相比表3中的四個酒店集團來看,整體的規模和體量是大致旗鼓相當的,但從全球化角度來看其在全球分布的廣度確實遜色了不少;而與表2相比,日本的酒店集團規模確實小巫見大巫了。
但是,如大家所說的,日本平均服務水準之高眾所周知,但怎麼就是沒有成功走出國門呢?下面我們就來試著分析分析其原因。
Part 2. 日本酒店集團到底是不想全球化還是不能全球化?
在這個問題里,我將分為兩個部分來討論:
- 為什麼世界排名前幾的酒店集團幾乎都被美國給承包了?
- 為什麼同為發達國家且服務質量優異的日本沒有大跨步走出國門?
-------------------------------------------------------------------------------------------------------------------------------------------
- -1- 為什麼世界排名前幾的酒店集團幾乎都被美國給承包了?
在第一部分,我給了大家三個表格,現在我們開始提取信息進一步分析看看。
▆▇▉表1.2. 八大世界範圍內較知名酒店集團(請注意我框出來的部分)
信息①:這八家企業均為上市公司,且其中六家於美國創立,兩家於歐洲創立
信息②:這八家企業均已在美國上市,其中雅高(ACCOR)集團(於法國創立)所在的兩個交易所中,其中的EURONEXT(泛歐交易所)總部位於法國巴黎。另,CarlsonRezidor所在的OMX(原為OMX AB:AktieBolaget OptionsM?klarna/Helsinki Stock EXchange)已於2008年被美國NASDAQ收購。
信息③:除雅高之外,其餘7家集團在北美地區的門店數量幾乎都大幅超過其他各地區門店數量甚至超過其總和的幾倍。(參見圖2.1)
▆▇▉圖2.1. 八大世界範圍內較知名酒店集團當地市場門店數量與海外門店數量之對比
A.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在世界範圍內所有發達國家裡,美國是領土面積排名第二的大國(僅次於加拿大)。換句話說,也就是美國是所有發達國家裡僅國內市場就能做出比別的國家更為有效的規模經濟(Economies of scale)的國家。而Accor(法國)得勢於歐盟,整個歐盟其實可一定程度被視為其「經濟腹地」,再加上巴黎其歐洲金融中心之一的地位,讓Accor的發展更為如魚得水。在本土市場發展壯大打下的良好基礎不僅能為企業後續的發展積累更多的資本和經驗,也極大地為企業後續的全球化進程提高了效率和降低了邊際成本。
B. 其次要說的則是一個軟實力問題。任何一個企業的全球化發展免不了需要其國家的背景及實力為其背書。美國從20世紀中期一直到現在,其綜合實力是毫無疑問的世界第一。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英語在世界範圍內的普及水平與被接受程度是遠遠高於其他語種的,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其語種的使用範圍之廣頻率之高為其開拓國際市場掃除了不少障礙。
C. 最後說一個大家好像都還沒提到的因素:美國的資本市場是全球最為成熟規模最大的。都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企業的擴大再生產和全球化進程是必須有強有力的資本來支持才能得以展開的,而美國成熟的資本市場為美國酒店集團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多元、高效並且成本低廉(相對於銀行及民間借貸)的融資渠道,為美國酒店集團的全球化進程注入了極大的動力。另一方面,美元作為其本幣,在全球範圍內相對於其他幣種來看佔有絕對性優勢,一定程度降低了企業全球化戰略的潛在風險。
D. 對於酒店住宿行業來說有個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REITs(Real estate investment trust),這個概念於1960年出現在了美國,是全世界第一家REIT,為美國酒店集團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日本由於其銀行主導而非市場主導的經濟體系,直到2001年才成立REITs)
- -2- 為什麼同為發達國家且服務質量優異的日本沒有大跨步走出國門?
如同我在這篇答案開頭寫到的一句話:酒店是一個很複雜的傳統行業,「服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但只是很重要的眾多事務中的「之一」。做好「一家」酒店是一碼事,做一個全球化酒店「集團」又是另外一碼事。其實後半句我還沒說全:優秀的全球化服務業集團並非全依賴於「優質的服務」,而是更嚴重地依靠「標準化 高效率 低誤差」。
A. 在上一個問題里有提到本土市場大小的問題,而日本作為一個小小的島國,再加上前面有人提到了島內便利的交通條件,其住宿業的市場潛力是可想而知的。本土市場規模較小已經從根本上決定了其難以達成規模經濟效應,海外擴張的單位成本將遠高於美國平均成本。
B. 大家都說日本酒店的服務質量好,但是到底是什麼因素讓大家有了這個一致的好評?在知乎關於日本印象的答案里,毫無疑問會出現日本人守規矩懂禮儀的說法。有人已經提到日本酒店的服務好是因為日本酒店是日本人來服務你,我們不妨換句話說:日本酒店的高質量服務水準是嚴重依賴於日本的高素質勞動力的,而此項資源在服務行業類企業進行海外擴張時是難以復刻和標準量化的。
C. 如果仔細看了上面我給出的三個表格會不難發現一個規律——這些酒店集團大多集中出現在二十世紀中後期(下附截圖)。而據我所了解到的情況,我提到的這世界級八大集團其全球化戰略正式展開是於20世紀末,即20世紀90年代左右。而於20世紀90年代初期,正值日本泡沫經濟破裂,自此日本進入了長期了平成大蕭條時期,日本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
表1.1
表1.2
表1.2表1.3
表1.3D. 在這部分開頭要提到的是我在書里看到過的一段話:
研究表明,西方公司和日本公司在進入國外市場的方式上存在著一些重大的差異,美國公司偏好以收購的方式在海外做的一些大型的投資。而日本的公司則偏好連續性投資。它們會長期在海外市場做一些頻繁的小規模投資。「一般來說,日本公司在它們的核心業務上初始投資都很少,如果這部分投資運作良好,才會進一步擴張這一業務。公司會在後期做一些大規模的投資。」
[美] 傑弗里·S·哈里森 卡西·A·恩茲 著 秦宇等 譯. 旅遊接待業戰略管理:概念與案例. 北京: 旅遊教育出版社, 2007: 333
Ps:酒店集團全球化的主要方法:
(1)契約性協議:①許可(出售品牌使用許可)②特許經營③長期管理合同
(2)對外直接投資:①合資公司②全資子公司③收購
日本企業此種進入國外市場的習慣性方式(偏向對外直接投資)已從側面反映出日本的全球化效率及進程將會遠低於美國企業。(可參照各集團年度財報,其世界各地門店的經營權和所有權和品牌所屬都有寫得很清楚)
E. 最後說下兩個高票答案提到的觀點和以為匿名用戶提到的觀點。
日本社會整體的服務水平很高,職員的服務精神也很好。可能熟悉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沒有一家全球知名高級酒店企業。這在如此高服務水準的國家是不可思議的。究其原因,最主要還是日本的大型酒店都曾經靠不動產和飲食來賺錢,他們只把酒店作為多角化經營的一部分而已。重心不放在那裡,自然就難以成為St. Regis、HYATT、Hilton這樣世界知名的酒店企業了。
知友@liuenda答案里說到的這種情況確實是存在的,在我選取的幾家日本酒店集團里,其中的Fujita Kanko(藤田観光)前身實為一家礦業公司,後來才被拆分出來專門做酒店,而APA Hotels的企業簡介里也有明確提到他們的主要業務是不動產經營。
而匿名用戶答案里提到的一個觀點很有趣:
這個問題至少要切成兩塊:
1.酒店業在歐美的發展史?
2.日本為什麼選擇汽車和消費電子兩個行業突圍?
這兩句話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解讀為什麼日本服務行業全球化比汽車行業要困難多得多。
Ps:既然說到了這麼多關於全球化的東西,順便說幾個延展的概念,大家可以辨別一下他們的區別並聯繫下自己知道的案例來理解——企業全球化戰略的幾種模式:
- 多國國內型戰略(multidomestic strategy):抓住不同國家國內市場的特點,根據每一個市場的需求而調整其提供的具體服務。(顧客導向型,案例代表:Four Seasons)
- 全球型戰略(global strategy):將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標準化,確保在所有市場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都是同樣的。(標準化策略,案例代表:wyndham旗下的速8,accor旗下的ibis)
- 國際化模式(internationalization pattern):將公司發展限定在特定的國家或地點。
- 地域性集中戰略(focused geographic strategy):只在某些特定的國家中經營,但經營一系列不同的品牌。
[美] 傑弗里·S·哈里森 卡西·A·恩茲 著 秦宇等 譯. 旅遊接待業戰略管理:概念與案例. 北京: 旅遊教育出版社, 2007: 330
- 跨國公司(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視全球為單一市場,運營的範圍和重點根據利益變化隨時調整。
- 多國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將運營重心留在母國,在多個國家擁有運營單位。
[美] 傑弗里·S·哈里森 卡西·A·恩茲 著 秦宇等 譯. 旅遊接待業戰略管理:概念與案例. 北京: 旅遊教育出版社, 2007: 254
Part 3. 一點題外話,關於酒店的一些個人感想
因為酒店行業是個很古老的傳統行業了,但由於知乎上從業者比較少,大家對於運營層面的事情就了解不多,而關於國際聯號的運營和管理讓一般不接觸這個的人理解起來也確實覺得麻煩。舉個簡單的例子(純屬虛構):一家牌子是萬豪的酒店,他的實際業主其實有是雅高集團,他的具體管理卻外包給了香格里拉。換句話說就是在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大部分酒店的運營其實是多方資源合作的結果,所以作為客人大可不必認準或者迷信哪個國際聯號牌子(當然,如果是經常出差而且能拿到協議價,那是另外一種情況)。
而作為經營者,我個人倒是更偏向和喜歡日本人的辦事方法,而且不僅是在酒店行業,餐飲也是一樣。很多人覺得開一家店火了就可以立馬開始各種搞加盟店連鎖店,也就是因為這樣,很多東西變了味兒。雖然老美的做法也不算錯,但希望大家選擇性學習,別什麼事都急著做大。
完。
於2015年4月30日04時15分
@侯天天@謝竹君@colin2004 最後,謝你們對我的信任和邀請,我真的儘力了。
同步更新於專欄:日本為什麼沒有像喜達屋、IHG、雅高這樣世界級的酒店集團? - 勻矢覌澤 - 知乎專欄
《泰囧》里王寶寶的蔥油餅那麼好吃為什麼開不了分店?因為保證口感的前提是「必須由我(王寶寶)親自做。」日本酒店也是如此——必須由日本人服務。日本的服務在酒店業乃至整個服務業都有口皆碑,日本酒店也都有著良好的口碑,但這只是連鎖化規模化的基礎,成為大型酒店集團需要他們能夠在全球複製這個酒店品牌,而日本酒店的口碑往往基於日本人的服務,而在跨國經營過程中不可能全由日本人來服務,基於人力資源成本考慮90%以上崗位會僱傭當地員工,日本企業只能在關鍵崗位上擔任命本國公民。嚴謹細緻的日本人很難融入當地的文化氛圍,日本企業也不容易融入當地,因此日本只能在製造領域建立大型跨國企業而服務領域受制於本國文化現狀很難走出去。
我覺得宋文洲的一篇文章中在這方面,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了解讀,和大家分享一下:
宋文洲專欄:砂槍打不死野豬
野雞和野兔越來越稀缺的今天,砂槍橫掃是打不到像樣的獵物的。從長遠來看,專註和執著,才是企業成長的關鍵,才是品牌的基礎。
文革中,為了躲避鄉親們無微不至的迫害,父親帶我們逃到中朝邊境,我的整個童年都是在鴨綠江邊度過的。那時的江畔,除了幾家逃難來的,幾無人煙,大自然都是純野生的。
離我家不遠,是山東老鄉張叔的家,儘管連張叔家的屋子都看不到,但那也是近鄰了。張叔除了在灘涂上開荒種點糧食外,主要的營生就是到江里捕魚,在山上養蜂打獵。我經常在家裡聽見他的槍聲,心想又有什麼動物被他打死了,是野鳥,野兔子,還是野豬呢?
人跡罕至的深山老林,又加上是國境,鄰居就像親戚。張叔經常給我們帶來他打的獵物,可我的記憶里只有鳥肉和兔子肉,並無像樣的走獸。
時隔40多年,前年我去故地重遊,去拜訪了張叔。山還是那座大山,江還是那條大江,只是那裡通了柏油路,再也不用一邊擔心狼群,一邊攀爬于山間小徑了。
「張叔,我好像沒吃過你打的野豬肉啊?」閑談中我想起了幾十年來的疑問。「小洲,」他還那麼叫我,「那時我只有砂搶,砂槍是打不死野豬的啊!」
「我咋聽的聲音那麼大呢?好像老虎也能被打死啊。」我繼續回憶。
「聲音大,火藥裝得也不少,但鐵砂子飛過去像掃帚,能掃著鳥和兔子,但火力不集中,撂不倒野豬啊。弄不好野豬衝過來還會傷到人呢!」
20多年前,我剛到日本時,見過很多商業天才,他們一邊干著不動產,一邊開商店,甚至還經營著高爾夫球場、酒店、酒吧。彼時的製造業也盛行多角化經營,大家廣開思路,看見競爭對手搞出新產品了,大家馬上一窩蜂地爭先恐後地加入到生產行列,更積極鼓勵員工的各種奇思妙想,總之,日本企業象砂槍出膛般撲向各個新領域、新產品。
進入90年代後,日本企業的經營陣線大幅縮水。開始時大家你一句我一語地議論哪家企業把哪件事兒做錯了,為什麼錯了,怎樣做才能補救什麼的。可事到如今,相隔20年之後,人們才發現了一個極其簡單的趨勢,那就是能夠生存並發展的企業都是專於某個領域的企業。
日本社會整體的服務水平很高,職員的服務精神也很好。可能熟悉日本的人都知道,日本沒有一家全球知名高級酒店企業。這在如此高服務水準的國家是不可思議的。究其原因,最主要還是日本的大型酒店都曾經靠不動產和飲食來賺錢,他們只把酒店作為多角化經營的一部分而已。重心不放在那裡,自然就難以成為St. Regis、HYATT、Hilton這樣世界知名的酒店企業了。
在日本電器大牌哀鴻遍野之際,豐田汽車再次成為全球產銷量最大的汽車廠商。其實,索尼和豐田的區別也在其專註度上。汽車自誕生以來,形體上就沒發生太大變化,也無外乎一台發動機,四個車輪。雖說技術細節上的升級也是日新月異,但需要的工廠和產業工人的變化卻不大,面對的消費人群也是相對穩定。
可索尼卻不同。除了筆記本電腦、照相機、電視機等家用電器,還有遊戲機,還有電影,還有音樂,甚至還有金融。一個月前,我在上海和索尼中國總裁吃飯,問他索尼現在的主業是什麼。他說銷售額依次是電視、電腦、數字照相機、遊戲機、電影、音樂、金融等。
我問他盈利狀況時,他說盈利最好的是電影。我說「那你們把電視和電腦廢了得了。」他卻板著臉說:「那怎麼成,放棄電視電腦,我們還能幹什麼去?」
這就是日本衰退企業和隆盛企業的區別。從長遠來看,專註和執著,才是企業成長的關鍵,才是品牌的基礎。
日本企業是以長壽而著稱的,百年以上的企業有數千家,我家附近就有一個超過200多年的酒廠。觀察這些長壽企業,會發現,他們幾乎百年如一日地專註於某一細分領域,甚至以招募養子、入贅女婿的方式來保證家族經營理念的一貫性。例如已有370多年歷史的醬油釀造商龜甲萬,年銷售額20多億美元,仍專註於醬油的釀造。中國的一些食品企業做到這個規模,估計早去生產果汁或葡萄酒了。
我和國內一些很有才幹和抱負的民營企業家聊過,誇張到一些企業家自己都說不清楚旗下有多少企業,涉足過多少產業領域。在佩服這些企業家的精力和理想的同時,我也覺得那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在獵人多獵物少,甚至野雞和野兔越來越稀缺的今天,砂槍橫掃是打不到像樣的獵物的,即使運氣好遇到了野豬,四下飛散的霰彈也是撂不倒野豬的。
(本文作者介紹:第一個在日本創業上市中國企業家。日本軟腦集團創始人。)
是這樣的。
日本確實是有題主所說的國際酒店集團,只是數量很少,因為日本必須要考慮到國際商旅客人的因素。
至於為什麼很少,主要是因為日本人的消費觀吧,他們很少使用非本國製造的產品,手機,汽車都是眾所周知的。
最後,日本也有很大的酒店管理集團,比如答主所在的大倉管理集團。
提到大倉管理集團所管理的酒店是哪些呢,分為兩個,日航國際和日航城市.
國內的日航飯店也有很多,比如天津日航,廣州日航等等,在日本更是不計其數的日航城市飯店,大概有幾十個吧。
這個和本國文化有時候並不是成正比的 瑞士的酒店管理教育那麼發達不也沒有相對應厲害的酒店集團么 服務發達和企業管理連鎖經營是兩個概念 比如麥當勞 有調查美國人評選漢堡麥當勞最難吃 但並不影響他稱霸全球 人家會連鎖經營
事先說明,我的答案,都是參考的英文資料,本人對於 日本 酒店業 並不是非常熟悉,我也在等待其他知友更好的答覆,尤其是日語較好的朋友 或者 日本的酒店業 同行,能夠給出 更加 直接的 答案。
——————————————————————————————————————————
這個問題好大,我試著回答一下。
出於 梳理 自己 知識結構目的,我總是希望 回答的 比較 全面,以便與自己 回憶和翻閱。
一. 龐大的日式旅館市場
首先,日本的酒店業可以大體分為兩類:西式旅館,日式旅館。 日式旅館在日本的數量龐大。從下面圖中,就可以看出 日式旅館 佔據著巨大的市場份額,而日式旅館的營業模式 很難產生 大的連鎖 品牌,(雖然現在有一些日式溫泉度假酒店品牌,進入中國),因為:
JETRO, 2007 ,Industrial Report &
1、難以標準化。
體貼熱心的 Ryokan 服務,的確是非常人性化,但是如果想要 建立 「標準」,難度較大。他們的服務流程,多是傳承的,或者是個人用心安排的,但是缺乏現代酒店業的標準化的流程。
2、「家庭」式管理。
日式企業對於員工的管理,傾向於「終生制」,家族式管理。 然而現代酒店業,「人力」的成本,可謂是第一大成本,在「人力」成本控制方面,日式酒店,很難有任何優勢。
二、業主多為非專業酒店公司。
日本的現代西式酒店,很多是建立在交通系統之上的。大多數酒店是航空公司,鐵路公司,地鐵公司,房地產商 等許多大的集團的附屬產業,並沒有形成專業的管理公司,因此錯過了「品牌化」的發展。(近年來,有很大的進步,日航酒店在國內開酒店,就可以看出來。)
Ryu Iwaya and Katsuhiro Goto, Tokyo Hospitality and Leisure Executive Report Winter 1999/2000.
然而一些專業酒店品牌公司,如: Prince, Washington, Sut Rout 等,由於缺乏 管理創新,運營效率不高,營銷技術和人資技術 無法跟上等原因。( Iwaya,Goto 2000)並沒有達到專業的酒店管理水準。 Iwaya和Goto 還提到,那個時候的日本的顧客,乃至管理者 並沒有明確的標準來判斷一家酒店的服務,是否「好」,(除了一小部分「出過國」 體驗過西方酒店業的人)。所以日本的酒店業,人才也是比較匱乏。
三,其他原因
這裡還有很多,包括 日本是個島國,島內的交通非常方便,大多數地方一天之間,就能夠到達,所以對於發展 「長期「 居住業,不是非常有利。
日本的餐飲消費 要高於 酒店住宿消費,傳統的日式酒店,提供住宿很多時候只是為了配套 餐飲,並沒有明確的酒店業的概念。
Reference
Japan"s Hotel Industry Poised for Change
Japan』s Hotel Industry, JETRO, 2007
Kaven, William H.,Japan"s hotel industry: An overview,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1992, Vol.33(2), pp.26-32
題主我勸你看完虹夕諾雅再回來看要不要刪問題
星野旗下每一家都是精品,精品中的精品。
比如星野輕井澤
酒店集團日本也不是沒有啊 大倉不就是嗎,題主舉了不到10個集團的名字,那世界上那麼多有名的國家都沒有酒店集團,很正常呀。
第一日本喜歡服務去日本的人 名族自信感很強 第二日本根本看不起那些大酒店集團 他們知道那些只是賺錢的 但是他們提供的是服務 而君悅那些提供的是空間 這是根本區別 有好的為什麼要去君悅這些比較爛的 因為只有它們日本的旅店做得好 別的地方都要大集團才能打造豪華 但它們是打造溫暖 誰tm跟你在乎豪華 它們要的是真正的舒適不是好看 我有一次睡那榻榻米 沒到一分鐘我就睡著了 太舒服了那床 你覺得萬豪能有一分鐘讓你睡著的床? 它們都是賺錢
說簡單一點,酒店一般分兩種,商務型和度假型酒店。商務型酒店更多靠走量發展,度假型酒店更多靠走質發展。美國地域遼闊,靠走量發展起來的酒店逐漸吞併了很多走質的酒店,行成多品牌、多層級的酒店集團。在整合過程中酒店管理理念越發先進,於是全球各地開花,當然這與全球商務型酒店需求更多有關。
而度假型酒店,更多選在風景秀麗的國家和地區,因為是度假所以人們對其地理和服務的要求更高。這些酒店如在亞洲就更多分布在泰國、馬代、印尼這些地方,風景不必多說,因為不像西方崇尚人人平等的理念,當地人更多能以低姿態為客人服務。因此這些度假型酒店集團也發展起來了。而日本,沒有先天環境、服務思維也更西化。於是他們就兩頭都占不到了。不過這也與全球產業分工有關,日本更多的投入到高科技這樣的高附加值產業上,酒店業這樣的還是拿給其他國家去做吧。
PS:因為日本人心思的細膩以及藝術上極高的天賦,雖然錯過了商務酒店發展的機遇,做小型精品酒店還是很不錯的,比如星野酒店集團。
也有,譬如日航,不過沒那幾個那麼大而已。
因為日式服務的核心是人,哪兒有那麼多日本人願意去常駐海外酒店服務外國人
可以觀察下,基本,在二戰前,這些酒店就成立了,亞洲,除了郭鶴年的香格里拉,其他基本不算酒店集團
國內第一家五星級酒店,當屬上海灘的和平飯店,也不算酒店集團
最後一句回答:你喜歡操著英倫腔的白髮門童給你開門,告訴你,笨豬,paris,welcome,newyork。還是來一句,歡迎光臨香格里拉
皮包公司還是歐美國家玩的比較6
第一點,日本在這方面本來就沒有投入太高的關注嘛,從他本國來說,客觀的說,整個國家的服務質量都是一流的,無法從服務質量上在國內脫穎而出,在營銷模式上也只能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國內酒店註定難以做到巨頭,沒有一個群眾基礎也就難以發展國外。
第二點確實是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人家西方酒店業發達很重要的一點是西方人有住酒店的習慣,不要說自己出去旅遊的時候,在瑞士,有人大半輩子都會在酒店住,還有人隔三差五就往酒店去住。說句不好聽的,,,,中國人包小三都是買套房,,,,有西方人直接長租一間房…東方人的習慣是就算是出去玩,也可以住在朋友家啊,日本文化有一些保留中國古代的文化,這一點就是其中之一…
第三點,別說日本,整個東方也確實酒店發展歷程不夠長,國際型酒店,幾乎都是幾代人的經營打出來的牌子啊,我們說出來就只是一個牌子,但是人家打拚幾十上百年的辛苦幾個人會常常想起?洲際酒店,要是從正兒八經的起源地扒拉起來,得有兩百多年了吧,這個叫積澱!最近我看了大野智和玻餾演的一部電視劇。
我對日本酒店的認識真的上升到某種不可知的狀態(請毫不猶豫的用那樣的服務來對待我吧!)
日航真的很有名。只不過上海的日航一直被叫花園飯店,和他們員工聊天的時候他們自己也吐槽,沒人知道上海日航就是花園飯店怎麼破。
多數都是美國的吧. 同為發達國家,為什麼只有美國多?這才是需要考慮的,而不是為什麼哪個國家少,因為除了美國都很少.
上學期上旅館管理的老師說日式旅館更注重人性化服務,沒辦法和酒店集團一樣做到規模式管理。
推薦閱讀:
※8 月底去日本東京旅行有哪些好吃好玩的地方?
※如何評價 AKB48 中的高橋南?
※去日本京都自助游,六天時間怎麼安排為好?
※日本足球迅速崛起,主要原因有哪些?
※如何評價 1945 年美國向日本投下了兩枚原子彈以迫使日本投降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