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什麼好?

本問題已被收錄至 撰寫你的知乎「城市手冊」 活動,更多活動詳情請點擊查看。

鏡像問題 上海有什麼差?
http://www.zhihu.com/question/65375380


。。。。。。。。。。11-15日在此回答的末尾做最後一次更新修改。。。。。。。。。。。。。

我是肢體一級殘疾人,完全不能走路,出門靠電動輪椅代步的。剛剛回家,看到這個問題,於是想寫寫我這兩天的出行經歷。
。。。。。。。。。。。。。。。。。。。。
辭職後一直在老家投簡歷,這周二來上海面試,在松江成功的找到了工作,周三得到通知下周一去上班。周四阿姨去松江在公司旁邊幫我找到了一個方便我住的房子。昨天是周五,我去學校找之前的老師有點事情,打算辦完就搬去松江了。
周五
09:00 出門,十號線動物園站垂直電梯進地鐵站,自動售票機有點高,挪了一下位置也能買到票,熟門熟路的走殘疾人通道進去,乘垂直電梯下到站台。上地鐵時候站台和地鐵的間隙要注意一下。
9:30 十號線坐到虹橋火車站下,轉乘二號線。全程垂直電梯。
11:20 二號線金科路站下,電梯出來直奔學校辦事 全程緩坡+殘疾人通道。
13:00 從學校出來,打電話叫一個浦東的同學出來約,他從唐鎮做二號線過來,這期間我去匯智地下二層的歐尚超市買了兩件衣服。匯智正門我進不去,有台階,我去員工通道坐貨梯上的樓。買完衣服同學也到了,和他去匯智三樓的胖哥倆吃了頓牛蛙煲,他請的客。
14:40 輪椅快沒電了,去張江軟體園W坐的星巴克蹭電,聊天到下午16:40,點了兩杯咖啡,我請。
17:00 去附近張江鎮吃的晚飯,羊骨頭+麵條。
17:40 吃完了出門去他住的地方,腦子一抽,直接走過去,結果太遠,路上輪椅沒電,一路推過去。
19:00 在同學家洗個澡,然後一票同學來看我,玩了一個小時
20:00 和同學的室友以及同學扯淡到12點 睡覺。

周六(今天)
09:00 從同學家出來,去唐鎮地鐵站坐地鐵回學校聽講座,唐鎮地鐵站的垂直電梯漏水壞了。在地鐵站大媽和大叔的幫助下成功進入地鐵站,感謝大叔大媽以及清潔工阿姨。

10:30 總算到學校,聽講座到12點,約另一個同學來張江。

12:00 又來星巴克蹭電到13點半,這期間點了杯小杯的奶茶。同學b表示有事來不了了,正好輪椅的電充滿,出發回家。

13:30 上了地鐵2號線金科路站,碰到一個很可愛的小姑娘。

15:20 二號線轉十號線又回到上海動物園站出來,看到動物園上寫了殘疾人憑殘疾證可免費入園。問了下沒帶殘疾證可不可以進去,檢票人員說可以的,下次請帶上殘疾證。

16:30 在動物園中間草地上休息了一個小時,出園回家。這期間找到了動物園的無障礙殘疾人廁所,但是殘疾人廁所是開放的,所以有很多人用,地面瓷磚上面有嚴重的尿漬,非常滑,我沒有辦法站起來上廁所。

17:00 回到阿姨家,她炒了一盤蛋炒飯給我吃。然後準備明天幫我搬家到松江。

流水賬一樣的把我這兩天的出行都寫出來了,肢體一級殘疾人,無法行走,可以獨立的在上海暢行無阻。上海對各種類型人相對公平,有一技之長就能得到符合你能力的機會。這座城市,怎能叫我不愛他?

結尾附上一張我朋友圈的截圖


然後,可以給我個贊嗎?

。。。。。。。。。。。。更新於11月15日。。。這可能會是最後一次更新了吧。。。。。。。。
三天,這三天我的知乎爆炸了。贊數讓我覺得恐慌,二十四小時破一千五百贊。48小時破五千贊,現在更是逼近萬贊,然而我只是寫出了在上海的日常出行的流水帳而已。可能這種真實的時間線你們比較喜歡吧。
評論和粉絲數也爆炸了,更被人肉到QQ號,不過我還蠻開心的,這種被重視的感覺是以前從來沒有的。在在網吧,包的夜,小黑網吧,15塊。我來更新一下這個回答,為什麼要過了三天才更新呢,因為我怕寫錯了,怕一時激動亂寫一通,這是我第一次如此認真的思考我在知乎應該要寫什麼。
評論區每一條評論我都細細的看了好幾遍,我回了一些,實在刷的有點多,之前只能用手機回復,壓力山大。非常感動的是有很多和我相同的殘疾人回復說看到回答之後有了生活的勇氣和信心,說實話,我從來沒有想到過一個流水帳會讓人產生信心。然後十號線的建設者們也看到了這個回答並在評論區給了我回復,這讓我非常的感動,非常非常感謝 @韓芋頭 能夠給我回復,並且非常感謝知乎這個平台架設起了我與城市建設者之間溝通的橋樑。
前面寫的是我在上海的出行,那麼,這次寫寫上海的人吧,還是以時間流水帳的形式來寫,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也是我愛上海的原因之一。

周日:
9:00起床,吃了阿姨做的早飯後出門搬家到松江,一路地鐵的日常。
12:00 到松江,進到我租的房子里,把睡袋什麼的放好,然後阿姨去採購,吃了午飯,發了一下午呆。此時我的知乎已經開始爆炸了,我並不知道我的回答變成了高票。
16:30 阿姨回家了,她在路上發了一張照片給我,分享一下

17:00 我也出門,想去確定一下周邊的環境,比如找到去萬達的入口(萬達廣場都被石頭堵住和柱子封住了),還有就是附近殘疾人廁所的位置。

17:00 我也出門,想去確定一下周邊的環境,比如找到去萬達的入口(萬達廣場都被石頭堵住和柱子封住了),還有就是附近殘疾人廁所的位置。
18:00 繞了萬達廣場2圈左右,一直沒有找到進去的地方,想放棄時,看到兩個坐在輪椅上的大哥大姐在賣手工藝品,感覺他們做的手工藝品還蠻精緻可愛的,於是買了個好玩的小金魚,隨後問他們知不知道怎麼進萬達,好心的大哥直接帶我去找到了入口(我是電動輪椅,他是手動的,於是他抓著我,我把他拖著,現在想來還蠻可愛的。)。

19:00 知道怎麼進萬達和永輝超市之後我就回家充電了,然後開始接觸我的房東大叔。也是一個很可愛的大叔~ 中介大哥和房東大叔在知道我的情況之後給了我非常好的租房建議,並且相對主動的在合同上寫明提前退房可退押金。
21:00 我洗完澡後日常刷知乎,然後我就一臉蒙逼了。發了條朋友圈……

就這樣,一直看著贊數和粉絲數往上漲,然後睡不著,反覆看自己寫的東西,想更新,又不敢。最後不知道怎麼就睡著了。

就這樣,一直看著贊數和粉絲數往上漲,然後睡不著,反覆看自己寫的東西,想更新,又不敢。最後不知道怎麼就睡著了。

周一
早上6點就醒了,打開知乎,贊數刷到6K。然而我也冷靜下來了,洗漱後出門上班。然後非常慘的是路上輪椅的車胎爆了……
9:00用爆了的車胎的輪椅到了公司,在公司工作一天,感覺很充實~ 然後也感覺到自己還有一點不足,此處沒什麼好寫的了~ 對了 老闆的狗很可愛。
18:00 從公司出來找地方補胎,但是車胎壞得太慘了,勉強補好,不知道能撐幾天,買了新胎,但是好像堵在雙十一的路上了。
21:00 補完胎充好電之後,在家裡和房東大叔聊了一下就出來了,因為補胎的原因,算是比較早從公司出來了,但是有點事情還沒弄好,於是進了網吧(補胎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一家一樓的網吧)。進門不方便,網管小哥把我扶進來了。但是上網到後半夜之後,來了一個老奶奶,讓我對這家網吧的人瞬間肅然起敬。
周二
02:20 一個彎著腰的老奶奶進來,我問她您找誰。她說她是來收網吧的礦泉水瓶子的,然後網吧發生了一件很暖的事情。所有在上網的人都不約而同的把桌子上的水瓶拿起來喝完,自發的配合網管大哥幫老奶奶把瓶子裝好!然後網管大哥還去二樓把所有瓶子都收集了,共裝了三個大袋子,送老奶奶出去,至於在外面是怎麼處理那麼多瓶子的,我就不得而知了。從這個網吧可以看出來,這種善良是出自本能的,日常的。然後我覺得網管大哥帥爆了。然後我就開始更新這個問題,一直到現在。
4:30 我對面的兩個人也下機了,卻沒有出去,而是問我,是不是包夜的。我回答是,但是可能一會兒就走了,結果那兩個哥們又不走了,然後在商量等我下機時幫助我出去…… 一瞬間又感動,然後表示我不走了吧,你們睡覺去好了,我天亮再出去。此時那兩位大哥才放心去睡覺的。
現在是05:11 我準備下機了。儘管前路可能會多有坎坷,但是我相信在上海這個地方我會過得很好的。然後,這個回答我可能不會再更新了!因為我的日常基本上就是這些了,總是刷流水帳不太好~

最後,可以給我個贊嗎。


透過這個答案我最想表達的是,上海有改革的魄力!老人免費乘車這事在中國大多數城市都有,但是上海敢第一個取消這項制度,敢第一個做「政治不正確」事,暫且不說這項制度取消後的影響是好是壞,但至少她有解決問題的態度和方法,至少能反映出她確實有真正考慮過人民的聲音,能讓真正在這裡奮鬥的人心裡有一點慰藉,而中國多少城市的政府都是以但求無過的心態對待她的人民的。所以在這裡,看得到希望。

------------------------------------------------割----------------------------------------------------------
說一件前兩天發生的事吧
上海取消老人免費乘坐地鐵及公交制度

這個制度是這樣的:2007年10月,上海市推出了「70歲以上老年人非高峰時段免費乘車」政策,並隨之統一製作並發放了可計次的專用乘車卡,即「敬老服務專用卡」,政策實施以來,確實取得了較好的人文關懷效果:方便了老年人的出行,提高了他們的生活幸福指數,體現了社會和政府對老年人的關懷。但同時也引發了一些問題,很多老年人想著「不坐白不坐」,於是出現了老年人乘車去買菜,乘車去鍛煉,乘車蹭蹭空調等現象,增加了公共交通運行的成本,也在上下班的高峰期造成擁堵,一定程度上浪費了社會資源。

但是就在前兩天(6月26日),上海取消了這一制度,這並不意味著老人的福利減少了,反而是增加了,以前是補貼直接發到乘車卡里,你不去坐,就浪費了,現在是真金白銀的發到銀行卡里,你不用就可以攢下來,而且門檻從以前的70歲降低到了65歲。這就像以前單位發福利是給你實物,但現在改為直接發錢給你,每個人消費習慣不同,發實物不一定能使所有人滿意,但直接發錢就等於把選擇權交到了個人的手上。自從制度一執行,當天老年乘客比以往下降了80%。

上海市第一個有勇氣這麼做的城市,不一刀切的單方面取消老年人免費乘車制度,而是用配套措施保障老年人福利。能真正聽取人民的聲音,十分人性化的對公共資源進行合理的配置,能讓上班族和學生在辛苦了一天之後,在路上稍微舒服一些,為奮鬥的年輕人提供一個更好的環境,光這一點,我就願意留下。


受寵若驚,贊數2600了,感謝大家的討論。
1、謝謝提醒,原文打CALL已改為點贊。請原諒濫用了流行語。
2、之前認真寫的答案,把人生最丟臉事情貢獻了出來,點贊0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286029/answer/223584824 這篇無心之答,反倒被大家關注。 ♂?[捂臉]


----補充----

一個沒注意贊數破千了,深感惶恐。看了評論後,補充幾點吧:
1、真人真事。
2、對方司機是警察(交警當場有在警務通上查詢確認),沒有喝酒。
3、我有行車記錄儀,事故責任是對方無誤。
4、對方司機50多歲樣子。等待拖車過程中,交警有教育他,說公職人員出門在外就要低調點,尤其快退休了,不要橫生枝節。
5、答主外地人,來滬打工十年,仍屬屌絲無誤。:))))

-----以下是原文----


平民屌絲也能有尊嚴的地方。

開車時被別的車子別到,情況其實不嚴重,原打算對方司機道個歉,然後隨便附近修理店幫打個蠟就好。但對方司機下車後不但不道歉,反而態度囂張又奇葩,堅決不認為是他搶道造成事故,還言辭鑿鑿說他的車子也有刮痕,他也是受害者,並教訓我一個大小夥子,心胸不要太狹窄,自己去修修么好來。

我沒和對方爭執,直接110報警。交警來後,先是讓我出示證件,並聽了我的闡述。然後交警讓對方出示證件,闡述事故經過。結果對方司機竟然沒帶駕駛證和行駛證,還揚言說他也是警察,去和交警套近乎。

我們偉大的上海交警同志,聽到對方揚言也是警察之後,立刻對講機呼叫,說有公職人員違反交通規則,請求總部支援。

那一刻,作為屌絲的我,內心為上海交警深深點贊。

後續處理結果就是:對方的車被拖走,我作為當事人之一,車子也被拖走。第二天我和對方司機共同去接受處理和拿車。對方簽字承認是事故責任方,答應幫我打蠟修車,然後為沒有帶駕駛證行駛證支付罰款。


說一件親歷的事情:
有一次,我在虹口區,把車停在了路邊一個隱隱約約劃著停車線的地方。結果被交警貼了條。我在上海公安局的網上。向局長信箱,提出了申訴,第三天,虹口區當地轄區的交警隊。就給我來了電話。向我解釋。哪個地方原來是有停車位的。現在已經取消了。但沒有處理的非常乾淨。所以還有停車線的影子。他們向我道歉,說他們的工作沒有做得很徹底。並且,取消了對我的貼條處罰。
所以,上海政府投訴熱線,真的有人會認真處理的地方,而且是平民百姓,可以向政府說理的地方。

另外再說一件親歷的事:
有一次在閔行莘庄,由於堵車,交通比較擁擠,有一輛依維柯的警車,在我車頭前強行並道,車尾掛了我的車,當時車上的駕駛員下來,同趕來處理問題的交警說是我撞了他,還說局長要他去機場接人等等,顯然,他們是認識的。我很氣憤,當即就打了110,把情況向他們說明,並請他們派督察來,很快,就有督察過來,辨明了是非,公正地解決了問題。
所以,在上海,至少在明面上,是一個理大於情的地方。是個平民百姓,也可以同政府講道理的地方。


說一件至今讓我想起來覺得很溫暖的小事。

先說一下背景,當時在陸家嘴上班,家門口有一班公交車直達陸家嘴,起點站到終點站,有座位。每天上車找個座位坐下,終點站也不擔心過站,還可以在車上打個盹。
話說有一天,提著我的便當袋,晃悠晃悠上了車,那天陽光正好,也不熱,把便當袋放在座位靠窗的地方,就開始打盹。結果睡得特別香。等我迷迷糊糊醒來,發現車都馬上要從陸家嘴開出去,開始下一個輪迴了,於是趁著車門沒關馬上跳下車。

下車沒走出多遠,突然感覺好像少了什麼東西!沒錯,就是我的便當袋,裡面還裝著我今天的午飯!因為公交車的調度室就在終點站陸家嘴,我就走過去問問。其實每次去這種地方心裡都會有點忐忑,怕遭遇冷眼。結果去了以後,調度室的工作人員態度都很好,跟他們說清楚以後,也沒人因為我丟的僅僅是個便當袋就輕慢這件事。登記了我的聯繫信息以後,那個阿姨跟我說,現在司機正在開車,不能打電話給他,但是他們會與終點站聯繫,讓司機到站以後幫我找一下。到時候可以叫我家人去那個站點拿回家就好了。

後來我媽就跑到家門口的站點,發現那邊的工作人員已經接到了電話知道了這個事,等司機一到站,我那悲催的便當袋就被送到了調度室。最讓人感動的,下一班的司機對我媽說,你女兒還等著這個當午飯呢吧,我這一班給你帶過去陸家嘴吧。

並不知道這一切的我,當時還想著中午要去哪兒吃飯,結果就接到了陸家嘴調度室的電話,說司機幫我帶過來了,讓我過去拿。還叮囑我說,過馬路小心,不要急。

這件事真的太小太瑣碎,但是又讓我一直忘不掉。抱歉寫得有點亂,但是就是這些細節,讓人體會到上海這座城市的好。


最愛上海的理由:
「上午10點許徐匯交警一中隊民警陳崗巡邏至東平路近衡山路附近,發現多輛小客車違法停車。民警陳崗在對違停車輛開具罰單過程中,發現其中一輛小客車,車主在擋風玻璃右下角留有一張卡片。卡片上寫著:「尊敬的民警同志,我是去對面幼兒園接送我孩子的,5分鐘就回來,請不要給我貼罰單,謝謝您的理解。」陳崗便先行對其他違停車輛進行了處罰,隨後依法對該車同樣開具了罰單。但陳崗並未離開現場,而是耐心等待了十分鐘,希望待當事人回來後,向當事人進行教育,告知其今後應按規定停車切勿使用此類方法。十分鐘後,在當事人依舊沒有出現的情況下,民警在處罰單上進行了留言。」


這才是警察叔叔,不是亂貼條亂抓人那種!


***************
是時候更新一下了!
***************


其實當我剛來這個城市的時候,我一點兒也沒體會到它的好。

我的學校在上海的郊區松江。比起奉賢稍好那麼一丟丟的大農村。有同學來上海看我,坐著九號線從市區到松江,沿路從繁華到蕭條一目了然。佘山附近甚至有大片的未開墾的土地,長著一些蘆葦和玉米葉,這些是我無聊時騎著單車發現的。

我不知它有多好,是因為我沒有去體味過它。

大一很宅很宅,幾乎是學校寢室兩點一線的生活。花著爸爸每月給的固定生活費,上著學校循環往複的英語課程。最多也就是去松江地中海看看電影購購物。

直到後來,想出去做做工作鍛煉鍛煉自己,才發現了上海不同的一面。

第一份兼職是在商場里賣玩具泡泡,150元一天。泡泡的價格是39.9一套。我來自黃山的一個小縣城,說實話從小到大父母都沒有給我買過什麼玩具。而我在商場里一天基本能賣出50套的泡泡玩具。我看著每個孩子的微笑,第一次覺得很羨慕。上海的爸爸媽媽們,他們有能力給孩子想要的生活,他們也更懂得尊重孩子、照顧孩子的興趣和愛好。想想《歡樂頌》里的樊勝美,上海從不會這樣。
每一個孩子都能夠被溫柔對待。


由於工作是月結,而我僅僅是在大學城兼職群里看到的信息。唯一有的只是聯繫人的微信號。我也曾和聯繫人說過「我是第一次做兼職,你不要騙我。」聯繫人和我說公司發工資都在10號,讓我不要著急。下個月十號的時候,我的銀行卡里果然多了600塊錢。
從此沒有擔心過被騙。也確實沒被騙過。

後來大二的時候做過家教,孩子的父母是江蘇人。三室一廳的房子月租4000,兩個孩子要養,每個孩子都報了3/4個興趣班。我帶的孩子學鋼琴、小提琴和畫畫,她很聰明,二年級就能和我討論宇宙黑洞這些知識了。孩子的父母對我非常好,不但每次去都邀請我吃飯,而且每晚回學校坐地鐵,他們有空都會送我去地鐵站。看得出他們尊重知識,尊重教育。在家鄉我也做過家教,孩子的家長尊重我的方式大多是是送禮。在上海,這種方式變成了言語上的客氣,和行動上的照顧。
這是一個尊重能力的城市,而方式不僅僅是錢。

再後來,認識了一個上海的女孩,現在成了我閨蜜。都說上海人排外,但後來我發現並非如此。她勤奮、自立、而且情商很高。雖然是學霸績點很高,平時該玩兒的玩兒,出去浪一點也不閑著。她大三開始就自力更生不問家裡要錢了,但依舊活的有姿有色。她經常帶我去吃好吃的餐廳,去逛好看衣服的店。去雅詩蘭黛實習後會送我Mac的口紅,去韓國玩兒也會給我帶禮物。微博話題「地鐵女孩蹲著」的時候我發微博聲討那些說只有外地女孩才這樣的人的時候,她也默默地給我點贊。她明理,也懂得是非。從不以上海人自居,也從不戴有色眼鏡看別人。
大部分的上海人都不似傳言所說。

最後我要說,上海作為全國的經濟中心,只要你有能力,它絕對不會虧待你。只要你肯努力,終有一天會逃離過去的貧窮生活。

當你站在地鐵的人群里,不會感覺到迷茫和害怕。生活就在面前,直面它。哪怕你自嘲人與人差距怎麼這麼大,笑過之後,還是會拿起滑鼠和筆,做自己該做的事。


就說一件事
有一次在地鐵口遇見一個賣梔子花的老太太
滿頭銀髮,一口蘇白
我給外婆買花,就和她閑聊
「阿婆,儂年紀那麼大了幹什麼還出來賣花啦,辛苦伐」
「哎喲,你不懂,今生賣花,來世漂亮」


辦事的時候只需要跑腿,不需要賣笑,光這一點,全國能做到的城市沒幾個。


"上海胖阿姨怒斥佔座女:你再打人試試"


這件事不知道大家是否還有印象?
有一次我暑假開學回上海,火車停靠在上海站。一下車我連忙跑到了公交站點,等115路回學校。
大家都懂,這種火車站始發的公交排隊人非常多,我得一直坐到終點站下車,還帶著一個行李箱。
我跑過去後,發現前面排隊的大概有三十多人,輪到我這應該還有座位。
九月份天氣熱的要死,我只想趕緊上車吹空調。
沒過一會,司機師傅拎著個大茶杯來了,發動了汽車。
正在我們排隊上車的時候,前面突然鑽出來兩個小姑娘,也沒排隊,直接爬圍欄插在了隊伍前面。
我當時心裡就很氣憤,天這麼熱,大家都等了這麼久,但是我也沒法說什麼,說出來我一個男的和這倆女的吵起來也不是那麼回事。
正在這倆女的想上車的時候,拎著大茶杯的司機師傅說話了,他指著倆女的說:"你們倆最後上,後面的抓緊上車!"
我擦了擦頭上的汗珠,感覺心裡特別痛快。

上海好在哪裡?
它是一個敢於發聲的城市。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品質,如果中國每一個城市都能做到敢於發聲,那麼這社會必然會和諧很多。

還有地鐵公交讓座,我基本看見老人就會讓座,我在上海也很享受這件事。
因為每當我讓座,都會得到感謝和笑容。如果其中老人先下車了,他會叫我過去,再把座位還給我。

不得不說,上海的老阿姨和老叔叔的素質要高於其他城市。

最後還有辦事效率,這個在上海只要你安心排隊,最後事都會按正常流程辦妥。
但是相同的事在其他地方辦可能需要找人才辦的成。


我從來沒有在上海常住過,連短居也沒有。甚至沒有專門去上海旅遊過,只是幾次出差而已。

但這僅有的幾次,就讓我對上海很有好感,每次去上海,好感都能加深幾分。

我在北京工作生活,所以看其他大城市時,會自覺不自覺地,拿北京的標準來比較。

簡單說來,北京的特色是磅礴大氣,上海的特色是精美細緻,而魔鬼就隱藏在細節中。

頭一次去上海時,我就被上海的路牌和門牌震驚!

在這之前,我先說一下北京的門牌。有對比才有發現。

大四時,我從外地去北京面試。當時還沒有手機地圖導航。

公司地址很簡單,是XXX大街XXX號。

我對北京不熟悉,但我知道,正好有XXX地鐵站與大街同名。

那就簡單了,在XXX地鐵站出地鐵,沿著XXX大街一直走就是了。

在北京讀書的朋友說,她先來幫我踩踩點好了,我就能省點時間了。

我欣然同意,因為我上午坐飛機,中午才到,下午就要面試。

結果,那個同學說,幸虧她去踩點了,不然我一定會耽誤時間。

原來公司根本就不在XXX地鐵站附近,幾乎到了兩站地鐵以外!

她在十二月底凜冽的寒風中左顧右盼,走了兩站地才找到。

後來才發現,北京的門牌編號特別亂,跳號加塞真不少。

在北京,老百姓根本不用門牌號來定位。

為啥,我對北京的門牌,抱有這麼高的期望呢?

完全是,被上海的高水準城市服務,提高了胃口。

去北京面試之前,我先去了上海。我要去XX路XX號酒店入住。

酒店很小很新,司機師傅也不認識。我和師傅說:

「現在到XX路了,請慢點開,因為不知道是在路的這一段,還是下一段。

我看路右邊,您看路左邊,兩人分工方便點,也不容易錯過,再走回頭路。」

還沒等我說完話,司機師傅就笑了,讓我很納悶。他說:

「小夥子不用擔心,上海是有規矩的。你看到路口的路牌了嗎?

上海的路牌,會標出來這一段路,所包含的門牌號。

你要去的XX號,要是在首尾兩個號中間,那就一定是在這一段。

你也不用看路兩邊的門牌號,因為單號在一邊,雙號在另一邊。」

我仔細一看,居然真是這樣的!

後來,我專門去網上查了查,原來真有明確的規律。

上海的路牌有門牌號!尤其是中心城區,門牌號很有規律:
1、南北向馬路以延安(東中西)路為界,向北為××(中)北路,向南為××南路。而且離延安路越遠,門牌號越大。而且背向延安路,左側為單數號,右側為雙數號。
例如,站在延安東路四川路口,面向北,左側(西側)門牌號為1、3、5……,右側(東側)門牌號為2、4、6……,越向北號碼越大;反之,仍站在延安東路四川路口,但轉身180度,面向南,左側(東側)門牌號為1、3、5……,右側(西側)門牌號為2、4、6……,越向南號碼越大。即使起點不在延安路的南北向馬路,也遵循這個排號原則。  但延安西路門牌號門牌號有點特別,在番禺路附近起,單、雙號的位置對調了。
2、東西向馬路以西藏(北中南)路為界,向東為××東路,向西為××(中)西路。而且離西藏路越遠,門牌號越大。同樣,背向西藏路,左側門牌號為單數,右側門牌號為雙數。即使起點不在西藏路的東西向馬路,也遵循這個排號原則。
但例外是:在西藏中路以東,蘇州河與延安路之間的馬路,由於歷史原因,門牌號是從外灘排起的,例如北京東路1號就在外灘;市百一店就在西藏中路口,卻是南京東路830號。  3如果南北向馬路跨越蘇州河,那麼延安路與蘇州河之間的一段叫××中路,到蘇州河北才叫××北路。但門牌號的排列規則不變。

小小的路牌,居然隱藏了這麼多細節,給居民帶來這麼多便利。

政府在製作路牌和門牌時,居然花了這麼多心思,來方便老百姓。

而在上海,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處處都有規矩,人人都講規矩。

每次去上海,我都能發現新的證據,來佐證這個看法。

這讓習慣了自己講規矩,別人卻不講規矩的我,感動地簡直要流淚。

我理解了,為什麼普通人家的孩子喜歡上海,因為這真是一個講規矩的地方。


說個發生在自家的事兒吧。
去年9月我爸開車時,被一外地車主(不說哪個外地了免得說我地域黑)撞了。交警來了認定他方全部過錯。也去他方保險公司定賠了。
照道理,我爸把發票單據給他,他走他的保險保險,我們就拿到賠償。
但是這人回外地去後,直接拉黑我爸電話了。
我爸發簡訊問他怎麼回事,是不是遇到什麼困難了,也毫無音訊。
我們也不可能特地去外地找他。
我們有聯繫對方保險公司,要求代位賠償。但是保險公司說,那人來保險公司銷案,說已經私下賠償給我們了(實際沒有)。保險公司在未與我們確認的前提下銷案了。確實失職。
所以這個人不僅不去走保險,反而還把案子銷了故意不賠償。太過分了。
就這麼嘗試聯繫一個月失敗後,我跟我爸說,我們去法院告他。(保險公司為第二被告)
然後我們去上海某區法院(侵權事故發生地),諮詢立案庭前台接待,別人一聽是交通事故,直接給一個流程單子,根據這個準備材料,還熱心告訴我們要去哪裡哪裡調材料。
於是我們當天花一下午在調檔。
第二天又去區法院。我寫的起訴狀,我第一次寫這玩意,當時交上去的時候,還問有什麼寫錯的嗎?要修改嗎?立案庭很快掃視一遍說可以了。
在我看來是只要把事情說清楚即可。非常方便立案。
那天是周三。
次周一,我爸接待區法院電話,說28日庭前調解。(大約兩周後)
當時就震驚了法院速度這麼快,周三下午剛交的材料,三個工作日後就上日程了。
25日,我爸接到那個曾把他拉黑的人的家屬電話,說接到法院傳票了。說他鬧事被當地派出所拘留了(不知真假),家屬誠懇道歉,當即轉賬了全額維修費用,請求我們撤訴。
這是我第一次上法院。也是第一次感受到法律帶來的公平正義。
這麼小一件事,法院都能迅速處理、態度親和。在半個月內讓我們收到了賠償和道歉。


說個近期發生的事。

我騎自行車,路過一輛雪佛蘭,車窗搖下來,都丟出來一個可樂瓶子,差點砸到我。

比較反感這類沒素質的人,我拿起可樂瓶子,放進車裡,對司機說「你就不能找個垃圾桶丟么」。

司機很橫,大概覺得我多管閑事,一下就把瓶子砸我身上:「你有毛病啊。」

我也怒了:「你下車。」

司機下車,一個中年爺叔,黑黑壯壯的,張嘴就說:「你是上海人嗎?」

我奇了怪了,這跟我是上海人有什麼關係?他見我說普通話,拽著滬語開始罵人,一邊罵外地人神經病一邊推搡我。我強忍著動手的衝動,我說我報警,走到車前面要拍車牌,他忽然鑽進車裡,一腳油門對著我撞了來。

當時也不知道是怎麼個狀態,就是沒反應過來,站在車前面沒動。他到底也不敢撞我,剎車後罵罵咧咧下車想動手。

街邊服裝店裡的幾個老阿姨店主衝出來,用上海話大喊:「你做啥?要開車撞人啊?上海人就不講道理了?!」

其中一個招呼我:「小夥子你不要站車前面。」

他車後面有輛運貨的車,上面兩個司機也跑下來拉住他,也是一口滬語:「你上海人又怎麼樣?打人咯?還要撞人咯?你上海人就不要丟上海人的臉!」

路上來往的人也紛紛指責他,很多都是上海人,還有人說上海人怎麼樣了,上海人不對就是不對,依稀記得是個上海小夥子。

爺叔黑著臉鑽進車裡,我看照片也拍到了,後面也堵的長長一隊,就把車停到人行道上,雪佛蘭趁機跑了,路邊的阿姨還問我有沒有受傷,我說不礙事兒,報警了事。

來滬7年多了,真心把這裡當成了家鄉,去過很多國家和城市,但再沒一個城市像這裡一樣熟悉和親切。


今天下班照常打的,因為腿傷。
師傅看到我腿傷了,就和我聊起去年他腿傷的故事。
去年,這個司機師傅晚上聚餐完畢,喝了點小酒,和他老婆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沒曾想摔了一跤,為啥呢?馬路上有一個窨井蓋沒蓋,他半個身子摔了進去。爬出來後腿受傷了,他第一反應是打110,然後掏出手機拍照取證。
110沒多久就來了,他說你們這裡有這麼大一個洞,怎麼都不設置提醒路障,晚上誰看得見啊,這個我必須要賠償。結果110給他當場也拍照取證,並且聯繫了該條街道管轄對口的派出所。
派出所第二天立刻在洞附近做了路障指示,並且協商賠償醫藥費,司機師傅拍了片子顯示骨頭受傷,估計要休息2個月左右,司機師傅不樂意了,他自己也有醫保可是工資沒了啊,他所在單位給他開了一張工資證明,雙方協商下來派出所又額外賠償了10000元,事實上司機師傅休息了45天後又去上班了。
當你走在路上,如果因為一些人為原因受到了傷害,大家也希望可以立刻得到合理的治療和賠償吧,在上海,這是一個講究規則的社會。司機師傅有維權意識,110也有協調保護民眾意識,轄區派出所也有擔當責任意識。
當然,如果各位覺得這個案例放在全國任何一個角落都能得到妥善的處理的話,就算我沒說好了。


其實我不太明白為什麼有人會以「硬碟」稱呼自己。
因為在寬頻山或者是一些上海帶偏見的人,最常用「YP」去侮辱或者給外地來上海的人戴帽子。
硬碟,並不是一個友善的稱呼。

我喜歡上海。

1.作為大都市,它擁有相當多的公共資源。博物館、美術館、雙年展、小型展覽,各類演出、聚會。只要你願意,你能接觸到更多的有才華的人,看到更有震撼力的藝術展品,體驗多樣的生活。

2.飲食業發達。好吃的東西特別多,西化的食物種類各式各樣,選擇方便。下到三元一隻的鮮肉月餅,上到人均四位數的米其林廚師開的餐廳,都可以品嘗到。(原來寫的米其林餐廳,改正。我記得有米其林廚師或者原店是米其林的餐廳開的分店,如桃花源小廚,8 ? Otto e Mezzo BOMBANA等這兩家都是香港的米其林餐廳,上海的分店也保持了相當高的水準)

3.服務業水準高。上海的服務業水準相當高,不能說所有人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按市場規律辦事,禮貌、客氣、推諉的頻率比較低。

以計程車為例,大計程車的司機都很客氣,不會拒載,訂車很方便。車輛內乾淨整潔,司機絕對不會吸煙,否則你可以直接投訴。強生大眾有的車,裡面的椅墊罩布,雪白雪白,讓坐的人心生好感。司機師傅和氣的也都很多,輕聲細語。
--------------------此項更新------------------隨著打車軟體的發展,有一陣完全打不到車,後面我就以坐滴滴為主了。計程車情況就當是個以前參考吧,四大車的司機我覺得還是有保障的,尤其是錦江強生這類,旅遊的朋友首先推薦小黃車和小白車計程車-----------

還有很多24小時的便利店,交水電煤都可以。晚上回來晚的時候,進去買一杯飲料或者零食,別提有多安慰了。

4.距離感。我是北方人,剛來時也覺得上海人有點奇怪,總會在有些地方把人拒之門外,給人距離感。以個人感覺來說,東北的話大家之間好起來距離有一拳之隔,河北河南也比一拳多不了多少。但上海是一臂之遠,我同你再好,有些事情也是我自己的事,不要太近。

習慣後覺得反而是這樣比較好。人與人之間有自己的隱私距離,進可攻退可守,大家相處起來更融洽。

說話的聲音也較輕,聲量較低。我花了一段時間才把自己的大嗓門降下來,因為環境不用這麼大聲也可以讓對方聽到。

5.金錢感。大家在錢方面習慣算的清楚一點,事前小人總比事後翻臉的好。契約精神也更強烈。
辦公司其實也差不多,這大概是人情和走關係相對少的一個地區,不用費心一定要走關係或者托路子。合作的人願意實幹靠譜的人比例也比較高。

6.不愛暴力。剛來時,我也曾覺得兩個大男人站大街上吵2小時架,還叫110很扯。這種時候就應該上啊,是男人就該決出勝負。後來嘛……感想就變了。

如果大家都不使用武力,通過道理和協調的方法來解決事情。也許麻煩,也許花費的時間長,受益的卻是大多數人。弱者可以發聲,可以爭取權益,而不是被強者亂捶一通後就失去抗衡的權利。

而且大家有爭議愛投訴,斤斤計較,也間接造成了更公平,更禮貌的服務氣氛。

7.乾淨。上海真的很乾凈,絕大多數地方。

8.容納。儘管網上有很多上海人說「YP」怎麼怎麼樣沒禮貌,擠占空間資源。可現實中,友好的上海人還是很多,只要尊重別人的生活方式,自己不戴有色眼鏡。你身邊也會聚集同樣的人,畢竟還是好人多呀。

9.安全。治安很好,大多數地段晚歸的單身女性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我真的很喜歡上海,它的資源和機會吸引更多人來到上海。所以我也見到了更多不同的人,有理想有抱負有才華的強人。這些人讓生活展現了光彩的一面,令人更生對生活的動力。

至於要問為什麼選擇它而不是它附近的城市,大概就是因為它的包容性,便捷性,更多的機遇和能遇到更棒的人。它提供的舞台相當大,能提供的機會也相當多,如果你勇於奮鬥,樂於嘗試。會發現除了房價、高壓外其它的樂趣。假如住在偏僻的地方和較中心的地方,平常願意不願意花時間和精力跑出去嘗試新生活方式,其實都是一樣的生活方式選擇。

北上廣深這樣的超大城市,全部是只要你想,你去做,你就能得到更多的精彩。


我是成都人,大家都說成都好,但是我畢業之後一直都沒興趣回去享福,而是選擇呆在上海。目前我感覺上海是我在國內最喜歡的城市,因為不打算移居國外,所以大約也會一直呆在這裡。

從很個人的角度,我覺得上海的好與不好有這樣一些:

+城市個性鮮明,因為歷史和文化的積澱,整個城市不論風貌還是氛圍還是很有美感和魅力的。
+國際化程度相當高,因為我自己也是海歸,感覺在這裡就不會有那麼強烈的夾縫感。所謂夾縫感就是身份背景國際化的人,不管在祖國還是國外都會缺乏歸屬感。在上海卻剛剛好
+生活品質的上限比較高。當然了前提是消費能力跟得上,這裡的吃穿娛樂等等都能夠有豐富的選擇,我尤其熱愛上海的小酒吧,小咖啡店等等,雖然個人並不是那麼小資,但是這樣的生活方式的確是比較令人愉悅的
+人群多樣化,因為上海的外來人口多,流動性大,所以人們的思想同質化沒有那麼嚴重,也就意味著你可以在這裡遇到各種各樣的人,你的思想和觀點也就會被不斷的影響和更新,也意味著你相對來說比較容易找到自己最舒服的那個群體(如果你是個自感比較特立獨行的人的話)
+相對來說比較守規矩,雖然絕對意義上也不是那麼好,但是相對來說,這裡的人做事情還是比較講規矩。我印象最深刻是剛來上海有幾次去菜市買菜,幾毛錢的硬幣我不想要了,別人硬要給我
+文化多元和開放,因為比較國際化,接納性也比較強
+環境和市政管理相對不錯,街道規劃,公共空間規劃,我覺得算是不錯的,很多可以休閑運動瞎逛的地方

- 物價高是最大的問題,來上海就得做好準備應付經濟壓力
- 房價就不說了。。。我個人認為在上海做房奴非常不划算。。。
- 貧富差距,社會階層差異比較大,上海光鮮亮麗的一面和優良的生活品質很大程度上還是被社會中上層所享受的
- 商業化程度高,所以人際關係和社會氛圍總體還是比較功利和勢利,獲得尊重與認可主要靠財力
- 個人空間被擠壓,大家的審美和氣質是很浮躁的,所以更多精力投在工作掙錢上,如果你比較注重自己的成長,思考,學習等等,那麼很可能經常覺得沒機會沒時間。
- 兩性關係相對緊張,因為經濟壓力,也因為上面提到的功利主義氛圍,這裡的婚戀觀念很大程度上和收入房子車等等掛鉤。雖然全國其他地方也如此,但是在上海感覺這種輿論是更加公開地被支持的

這些都是我基於個人體驗總結的吧,肯定是很片面的,僅供參考。另外因為行業所限,對陸家嘴並不了解,只是站在外人的角度常常聽到一些血雨腥風的故事,所以我也不知道題主自己的設想是否真的合適。

我們有時候會聽到逃離北上廣,有時候會聽到逃回北上廣,坦誠地講,我覺得到底是往哪個方向逃,這更大程度上是一個社會階層的問題。當一個人的社會階層到達一定程度,他的消費,品味,受教育程度有了一定積累時,才有可能真正享受到上海所帶來的獨特好處。說的直白點,我身邊的有錢人們,感覺生活都過得很開心舒服,打工掙錢的,則會經常感到各方面的壓力。逃離北上廣,是被經濟壓力和社會氛圍所驅逐,逃回則可能更多是對價值開放性,審美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這是一個尊重遊戲規則的城市。


2016年初,爸爸媽媽來上海幫忙照顧娃,我媽當初和我說,「你爸這個人閑不住,你看看能不能打聽打聽,給你爸聯繫個保安的工作,我看銀行保安挺好的,風吹不到,日晒不著。」

其實,我爸爸之前在老家辦過數學輔導班。我索性幫他投了十幾個輔導班老師職位,接到大概六個面試機會,我爸到上海後,我就陪他去面試,前面四個面試我爸拿到三個offer。

我爸開心的說,還有兩個面試就不去了,就選這個離家最近的吧,爸爸來上海沒幾天,就去上班了。

轉眼已經在輔導班做了一年半,他一個六十歲的東北老頭,每個月在上海也能賺個萬把塊錢。

重點是找工作面試就直接做題,試講,不用「找人」。如今,我爸也算是走向人生巔峰。

我爸說,上海就是個你行你上,不行就滾的地方——這話是話糙理不糙。

如今,我開展職業諮詢工作,很多外地讀者都來問我,上海哪裡好?為什麼選擇來上海?

我在上海換過多次工作,都是無縫對接,我驚奇於上海機會之多,每次換工作,只要準備充分,給自己相對多的時間,騎驢找馬,總會找到合適的機會,我想競爭的相對公平在我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這是一個來了就不願離開的城市,這裡相對公平,機會多,讓沒有任何人脈和背景的十八線小地方出來的我都能感覺生活如此美好。

這是我愛上海的原因。

——————————————————————————

專欄有完整文章,關於我在上海十一年的體會,以上回答只是文章結尾部分。

文章: 上海有什麼好


去年夏天的時候來過一次上海,只在上海停留了短暫的三天。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樣一件事情。

那是一個工作日下午,6點多的時候。我一個人遊盪到陸家嘴那一塊,就在那個巨大的天橋的下面。那個時候很多白領已經下班了,我看到白領們整齊地排成了一列等侯公交車。那裡是一趟公車的始發站。這本來沒什麼驚奇的。但是我看到了這樣的場景:來了一輛空的公共汽車,排隊的人依次上去,將座位坐滿,然後隊伍就停止前進了。這時候,排在隊伍兩邊的人,那些人是寧願站著也要早點上汽車的人,就一涌將汽車擠滿。然後汽車就開走了。你願意坐座位,那你就排隊;你願意站著,那你就可以插隊。沒有人去組織,沒有去搶,沒有人去抱怨,大家就這麼遵守著規則。作為一個從坐公車從不排隊,大家從來都是一窩蜂的城市來的人,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我認為,一個城市好不好,不在乎高樓的多少,也不在乎人口面積的龐大,而在許多這種最不起眼的細節。正是這種細節告訴我,這是一座相當了不起的城市


沒想到這個答案會有這麼多贊同,很感動,謝謝所有給我鼓勵的人,我會繼續努力的,爭取讓自己活成一個勵志的故事,而不是反面教材:)希望以後還有機會更新我的故事給大家聽,也祝大家心想事成。

============================

本人女,來自安徽小縣城,31歲,離異,未育,普通員工。剛剛在上海最好的幾家國企之一找到一份工作,在此之前沒有本行業工作經歷,只有相關行業工作經歷。得知消息的家鄉所有親戚朋友都問我是不是靠找關係進去的。在我們家那個找關係蔚然成風的小縣城,以我這樣的客觀條件,想找到工作不靠關係是不可能的。而事實上我是看到他們公司網站上的招聘啟事,通過郵件投遞簡歷,經過幾輪面試才通過的。面試時儘管也被問了一些關於生孩子的尷尬問題,但所幸他們還是收了我。

感謝上海這座城市在我人生最低潮的時光里,以他的包容和公平繼續接納了我,讓我以30+的「高齡」仍然能從泥濘里站起來重新出發。我知道如果還在我出生的小縣城,我很可能是會工作無趣、孤獨終老地度過下輩子。但在上海,儘管前路荊棘,但我覺得通過努力,還能有機會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寫給自己,希望自己不放棄自己,一直有勇氣。


推薦閱讀:

為什麼不能從海水中提取淡水解決大城市(如北京)的水資源稀缺問題呢?而一定要南水北調,是因為成本太高嗎?

TAG:城市 | 上海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