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 2014 年末上海外灘跨年活動中發生的踩踏事件?
外灘陳毅廣場發生踩踏事件 上海取消元旦所有跨年活動 新華網上海頻道新聞
據新華社今晨 4:24 分消息,1 號凌晨從上海市政府核實,昨晚 23 點 35 分左右,上海外灘陳毅廣場發生群眾擁擠踩踏事故,致 35 人死亡,42 人受傷。事故發生後,上海市連夜成立工作組,要求全力做好傷員搶救和善後處置等工作。事故原因目前正在調查中。
上海踩踏事故部分傷亡者身份查明 25名女性死亡 - 騰訊新聞
新華社上海 1 月 1 日電,記者從權威部門獲悉,上海外灘踩踏事件中部分傷亡者身份目前已經查明。35 名遇難者中男性 10 名、女性 25 名。已查明身份的傷亡者有 10 人,其中年齡最大的 36 歲、最小的 16 歲。傷者中,已查明身份的有 39 人,其中台灣 3 人,馬來西亞 1 人。
提高維持秩序的姿勢水平,這種大規模集會|集體狂歡的悲劇完全可以避免。
2014年7月26日,我在東京圍觀「隅田川花火大會」,現場人數達百萬,但是秩序井然,國民素質不論,現場警察和組織者的疏導、指引、急救能力,讓我這個專門去湊熱鬧的普通遊客都覺得非常安心,完全不擔心因為湊熱鬧丟了性命。
看到上海元旦踩踏事故新聞,翻看花火大會的現場照片,我才意識到,日本這些措施、這些繁瑣的細節背面是曾經讓人追悔莫及的教訓和對生命的最大尊重。
下面,我從一個日本最大規模花火集會親歷者的角度來看,日本組織者為了防止踩踏事故,至少做了幾下措施:(照片均為我用手機拍攝)
1、劃定集會區域、規劃遊覽路線--將這些信息清楚明白地告訴與會者。
這是我在淺草地鐵站(距離會場最近的地鐵站)出站口拿到的扇子。
扇子上幾乎沒有廣告,全部是詳細的遊覽路線圖,和注意事項(左下角紅色字)。
扇子上幾乎沒有廣告,全部是詳細的遊覽路線圖,和注意事項(左下角紅色字)。其實,這些遊人的必備信息,早就在活動官網上公布了,方便市民和遊人及時了解動態,做好攻略。
信息透明太重要了,本次外灘燈光秀改地方,如果早點在官網或者其他渠道公布,讓市民和遊人知道,今年的元旦夜可能就不會這麼慘烈了。
2、預留特殊安全通道--保證逆向人流間隔距離和救急車輛進出。
日本市民喜歡拖家帶口的坐在視野開闊的馬路上看花火,坐在地上貌似更容易成為事故的犧牲品?下午四五點,我走在去會場的路上,看到有組織者(下圖戴黃色袖章、藍色帽子的兩名男子,可能是負責這一路口的義工)正在勸阻市民離開這個分岔路口,換個地方坐。
散會的時候發現,原來組織者對席地區域也有詳細的分解,一條雙向馬路,只有一邊可以席地而坐,另一邊必須空出,絕不會將整條馬路佔滿。
試想,如果有人昏倒或受傷,救護和警備車輛都可以從這條特殊安全通道進出,完成救援任務。
3、高架指揮車配不間斷擴音器--監視地面情況,不停地勸遊人慢慢走,不要擠,不要停。
這是通向吾妻橋(最佳觀景地)的路,從高樓的縫隙中可以看到剛開始燃放的煙花,一路走幾分鐘停幾分鐘,看到前面「通行」的小旗子舉起來,人流開始走,「停」的小旗子舉起來,大家都自覺的停下來。路邊都是高架(下圖警察背後白色的架子),有搭建的鐵架也有高架指揮車,有年輕的警察在上面居高臨下地觀察人流狀況,不停地說「請大家慢慢走,慢慢走!」聲音非常大,即便是放著煙花也能清晰地聽見。
現在回想,這種高架的好處非常大:一方面從高處監視路面人流的變化,並隨時加以語言疏導;另一方面,可以指揮地面警察及時處置險情,及時變更現場的路障設置,疏導交通。
4、橋面實行限流、分批次進入,用路障預留安全通道,不許靠近欄杆。
終於上了吾妻橋,因為是分批次進入,上橋之後反而人不多,活動範圍寬鬆了不少。這是觀賞煙花的最佳場所,還能看到 sky tree 天空樹,但是因為有欄杆和路障,無法靠近欄杆,只能在橋中間走。也無法停留太久,因為工作人員和警察一直在那條預留的通道上拿著擴音器催大家不要停留,慢慢向前走。
(所以我的照片都是邊走變拍,糊成了這樣&>&<)
在人流量大、路面狹窄、脆弱的地方實行限流,並預留特別通道,有效避免了高危地段發生險情。
在人流量大、路面狹窄、脆弱的地方實行限流,並預留特別通道,有效避免了高危地段發生險情。
專業防踩踏警察和工作人員 + 高架指揮車 + 特別安全通道 + 高危地段看護,日本為什麼現在做的這麼好?其實他們也摔過跤:
2001年7月21日,日本兵庫縣明石市舉行了夏季煙火大會。當夜8時半許,在煙火會場前往朝霧車站的天橋上,兩股人流出現合流導致踩踏事件的發生,最終有11人死亡(10歲以下孩子9人,70歲以上老人2人)。
這次事故之後,日本政府吸取教訓修改了法令,逐步完善才形成了今天這麼嚴密、科學的維持秩序的措施,最大程度地避免了今後悲劇的發生。
平心而論,上海警員的素質和能力是很高的,但是在應對這種大規模流動性集會的時候,還是有太多應對措施不到位,我們可以並且應該從日本那裡學到一些經驗。
寫在最後,
一早起床被朋友圈刷屏,看到有我旦學妹在此次事故中喪生,難過非常。和男盆友一起手牽手去外灘跨年本是一件浪漫的事情,卻不幸成為無法逆轉的悲劇,逝者已去,生者卻要承受無盡的悲痛。
悲劇只有發生在身邊,才會感同身受。
轉母校微博:
昨夜外灘踩踏事故中,我校一位同學傷重不治。在學校發起的向家人和輔導員報平安接力中,她的父母沒能收到她的安好簡訊。老師、同學、朋友們的祈禱,再也喚不回她熟悉的身影。我們表示無比沉痛的哀悼!望有心人幫轉,呼籲媒體尊重她、保護她,不要再挖掘她的隱私,不要再刊登她的照片,讓逝者安寧。
望組織者引以為戒,願悲劇不再發生。
以上。
能活著回來真是太尼瑪幸福了
剛剛被各親友吵醒,昨天晚上就站在發生踩踏地方十米左右吧,當時是站靠近酒店比較近的樓下處。
我感覺人群沒有很好分流出去,並不怪大家素質低下,貪小便宜什麼的,如果沒有撒錢也會有系鞋帶的,會有絆倒的,聽說好多是學生,那肯定對於應付這樣的場面沒有經驗。
- 因為封路地段都不清楚到底哪裡開放,人們就是走來走去擠來擠去,從這邊到那邊又折返回來。我當時是看來來往往人們不知哪邊會封住就等在那裡不動了。
- 加之原本傳統有的燈光秀取消通知不力,大家都以為還有興緻沖沖地前去。 我在前兩天一直關注新聞,就是沒有官方相關報道,新民晚報好像是在12月25日才發布很不正式的一條說取消,寫的很簡潔,都讓人懷疑是不是真的。
- 還有一些旅遊專題的媒介沒有及時更新,列跨年活動一覽的頭條有的依舊宣稱有外灘跨年燈光秀,很多遠道而來的遊客肯定把跨年作為日程中很重要的一項,抱有很大期待所以一定拚命擠上去。
- 有的新聞把私人會所外灘源的燈光秀宣傳起來稱憑票入內但可以在外圍觀看燈光煙花,誤導了一批人包括我。
大家回家心切的心情, 太急躁
- 大家看不成燈光秀本來就憋著火,因為地鐵公交停運,計程車運力有限,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回不去家要在深夜遊盪。必然都爭相趕出去打車。其實若是白天那就會不著急了。
當時如果在人群中央必定身不由己完全是被推動,連我站在邊上都好幾次撞到盆景。
有幾點感悟忠告大家,在此也進行一下求證是否正確。
- 人多擁擠的時候站在靠邊緣牆下會好一點人流量不會太大失控。(評論里關於這條討論比較多,綜合大家觀點看,如果人群湧向你,那靠牆肯定受的擠壓更大,因為磚牆相對於人牆更沒有彈性空間,如果站在外灘上,被擠在靠近黃浦江邊的欄杆上,那也很容易發生危險;如果人群是沿路向前後涌動,你靠在路邊牆受到運動切向的壓力會小得多,靠牆還是比較安全的,如果人群是靜止的,大家可以參考乘坐公交車時的經驗,站在後面是不是更寬鬆一點,入口處更密集)
- 掉了東西千萬不能撿,妹子告訴我人太多想倒也倒不了,但是一旦倒下也就永遠起不來了。
- 鞋帶一定系好。
- 在自己腰以下的孩子一定要抱著,拉手牽著一旦鬆開不堪設想。
- 維持秩序人員可以考慮在中間留有一定的緩衝餘量,例如既然出動已經那麼多警察,在中山東一路中間留兩個車道人牆圍起來,人多時收縮人少時擴展,保持彈性。
- 救護車消防車防暴警察的通道一定不能擠占,像昨天情形私家車在路上都是卡死在人群中了,不能動彈,救護車有人群阻礙,私家車阻擋,也是無能為力,不過大家聽到警笛聲還是很快讓開這點是真的。
- 和親友出去務必提前有防範提醒一下。我現在就特後悔沒有和妹子說好如果發生什麼要怎樣,雖然都安好,還是很後怕
- 自我保護肯定是沒有錯的,前提是不能危害他人,絕對不能大聲喧鬧製造熱烈氣氛,也絕對要傾向於放慢腳步,不要別人推也跟著向前沖。
以後遇到類似的活動,還是避而遠之為好,誰都說不準會發生什麼,有時天災人禍來了,上帝不會對誰格外開恩,青春里瘋狂一次也就夠了,能平安歸來,惟願逝者安息,生者好好珍惜生命,享受生活,珍愛著眼前人。
不要去怪撒錢的人,那是本末倒置。
放大個別人的差錯,去掩蓋問題的本質,卻是最不道德的人。
根本原因是當初觀景平台的階梯設計所考慮的人流量,已經無法容納現在的人流量。
發生事故是必然,不發生事故是僥倖。
=====
根據2000~2006年全球踩踏事故統計數據,平均每起踩踏事故死亡人數約為47人,平均受傷人數約為88人。踩踏事故的發生,跟行人流的流動直接相關。
這個極限值很容易在
1.樓梯口,比如陳毅廣場與外灘觀景平台的樓梯處。——成拱現象
2.雙向通行,比如事故起因之一,觀景平台人群下擠,陳毅廣場人群上行。——異向群集
3.障礙物,第一個跌倒的人。——異質群集
=============
當人群密度達到一定值時,必然發生慘劇。
所以,公共場所均要設計有最大可容納數量和流量(流量一般通過數量間接限制),且這個數量要以最狹隘的通道處計算。
如果設計上無法調整,就應該針對大型活動有序組織,Sina Visitor System,(以下內容為猜測,未有官方報告證明)從這個鏈接里可以看出,由於取消了舊址的燈光秀將燈光秀搬到北邊新址,警方可能錯誤的以為人流量尚在控制內,沒有及時採取封路措施。
然而警方可能忽略了南北交錯人流(見下一部分)導致的異向群集在那個樓梯處引發的成拱現象,又因為有人起鬨、撒錢跟風起鬨導致有人跌倒,進而導致了異質群集。由於本來的設計就很不好,而歷年來又都是在人流擁擠的極限狀態下運行,幾個因素加在一起使得慘劇發生。
很遺憾,上海的管理者難辭其咎。
========
看了下別的答案,有一條說的很好,但是因為表達累贅被人忽略。鳴謝 @元元
我這裡簡述一下(詳情在下方鏈接)。
今年的人流量驟增(遠勝常年)很重要的原因是燈光秀的地點變更——原址在南,新址在北——新來的人按記憶往南去舊址,舊址的人回來往北去新址,特別是新年鐘聲臨近,行人迫切,最終導致處在中間的陳毅廣場人流量驟增。
如何看待上海外灘迎新年活動中發生的踩踏事故? - 元元的回答
=====
抱歉,被一些人激怒了,刪了一些不舒服的評論。在寫答案的當時我認為只是輕微的錯,後來Lee Ahri 的法律條文引用以及後續一些客觀評論說服了我,我也認為撒錢確實是大錯,但想說寫了自己的觀點了,稍有些爭議的東西也無傷大雅,就沒在意。
誰知再後來評論區謾罵不斷,一邊說我只會怪政府,一邊說我為撒錢婊開脫,饒是我千年王八萬年龜的脾氣也有泥人三分氣。觀點有不一樣可以像最開始那樣擺出證據、法律條文、辯證。何必如潑婦罵街一般?髒了我,也髒了你自己。
那天讀文有句話感觸很深——「此人可善可惡,你若點破他就是逼他為惡,你若點醒他卻是讓他返身為善了」。
用在這裡也很合適——撒錢可善可惡,若是管理得當,撒錢就是活躍氣氛最多關十幾天了事,若是管理不善人群瀕臨崩潰,那就是迫他為惡了。
勸人為善是大善,迫人為惡就是大惡了。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出了問題該想的是下次如何避免,根本的錯誤在哪裡,而不是抓個無關輕重的替罪羊——那樣下次還會有35條亡魂。
以上若污了各位看官的眼睛,賠罪了。
======
參考文獻:
1.[行人流的離心力模型與自組織現象模擬],郁文劍
2.[城市公共場所人群擁擠踩踏事故分析],任常興,吳宗之,劉 茂
1999年12月31日我在外灘跨年,當時已經覺得要被擠死了,後來匆忙逃離,所幸那一年沒有發生踩踏,但沒想到的是,十五年後,上海外灘的管理依然如此不堪。
幾乎可以說,出現這種事故,外灘區域的管理方要負主要責任。
從專業上講,高密度人流出事是必然的,跟什麼撒美金、大型活動、群眾素質沒有任何關係,只要人流密集度超過一定數值,基本上不可避免。 個人的素質在滾滾人潮中的那種身不由己,覺得是人力無法抗拒的,那種大海中沉浮求生的感覺,也只有在人潮中被推搡過的人才能體會——但是希望大家都不要再去體會這種感覺,太恐慌。
@中華羊說的原理已經很清楚了,我想說的是,
在正常的技術層面,大規模人流的安全控制是有非常明確可靠的規範層面的經驗的,絕對不是什麼新鮮和高深的事情,而是我們設計從業人員日常都在重點處理的。
---------------------------------這就是疏散通道的設置。------------------------------
對於任何建築物和場地,在設計和使用的時候,都有嚴格的疏散要求,這明確寫在消防法規里,並且不限於火災這一種情形。我們日常所在的住宅、辦公樓、商場、所有建築物及其場地,都按照法規規定的人流數據進行計算,確定足夠的疏散通道的寬度和密度,其目的就是保證任何人在緊急情況,可以順暢快速的離開事故區域。
而疏散通道的基本核心邏輯就是,任何位置的人,到達安全通道的距離足夠短,並且有兩個以上的出口可以選擇。同時,安全通道本身要保持安全。
這個距離,在建築物內,通常規定通常規定是20米左右,也即是你憋一口氣能跑的距離。
如果是很大的房間,從房間任何一點到門口的距離也有限制,最大15米左右,也是一口氣的距離。
理論上,不管在商場還是辦公樓,你二十米之內必有安全出口,可以到達樓梯間,而樓梯間是沒有可燃物、足夠寬、有通風逃生條件、直通室外、日常禁止佔用的。
如果是人流密集的大房間比如劇場、會議廳、宴會廳,大賣場,更是要重點安排足夠的出口和走道,安放醒目的疏散指示燈,並且出口外還會做足夠大的前廳,空空蕩蕩的,以保證人流湧出時不至於阻塞。
而保障疏散通道的可達性,其實很容易又推導出另一個措施,就是分區。每個分區不可能特別大,直徑一般不超過四十米,就會被疏散通道隔開,而疏散通道是不能做任何他用的。
用疏散通道進行分區,從而使人流不可能足夠密集。
我們日常覺得很普通的地方,其實都有嚴格的疏散設計來保證大家的安全。
--------------------------------室外場地的安全疏散措施-----------------------
那麼,室外場地呢?由於室外沒有火災問題,消防規範沒有管束大街和廣場,但起碼在小區里,是必須保證消防車道可以順暢到達每個地方的,並且禁止佔用。
而廣場上的人潮擁擠,確實,在設置使用中雖然沒有硬性規範,(我想這就是悲劇發生的一個因素)但是同樣是遵循疏散通道的原理的,這一點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火車站廣場。我們做火車站廣場設計的時候,首要的就是安排好人流車流,劃分好不同的功能區域,確保疏散通暢。
我們經常可以在車站廣場看到「疏散通道請勿坐卧停留」地下通道禁止賣藝、擺攤、坐卧逗留,這不是車站管理人員不人性,不給小商販生路,而是高密度人流太危險了了,幾乎每年春運的每個火車站,都具備踩踏的條件,但火車站廣場這麼多人,發生大規模踩踏卻並不常見,這是因為近些年來車站管理對人流太警惕了,所以日常早就對廣場進行了各種劃分控制和疏導,各種討厭的鐵欄杆、花壇之類的來分隔、建立疏散通道,安全人員經常對人流進行分隔、疏導、管理、喊話等等。若干年前某地鐵站外長達數百米的九曲迴廊一樣的鐵欄杆著實把我驚嚇了,後來發現這種大迴轉排隊法在各地車站、機場、地鐵推廣,想想也是不得已。
簡而言之,對待大規模人流,以火車站春運為代表的案例,採用的就是 【分區+保持疏散通道】,這麼簡單的邏輯和措施,行之有效。
而上海這次,事情發生在樓梯上——樓梯是什麼?樓梯就是疏散通道,本應有人維持,保持暢通的。當樓梯或者地下通道台階人太多時,無論地鐵還是火車站,這種情況都是有安全人員組織排隊,限行,拉警戒線分隔,或者直接上九曲鐵欄杆的。現在很多安檢都已經是分批放人了。
而這次外灘顯然在廣場分區、留出疏散通道、專人引導維持疏散通道暢通,這方面沒有做到。當然我的體會是十五年前,也需這次有改進吧,但從照片上看,以及有的回答里提到的內容看,管理方沒有做到廣場管理者應有的責任。
最後,給大家一個建議,並不是所有人多的地方都不能去(比如春運你還能不去火車站?)
重要的是看人多的地方,是不是有秩序。這個秩序,最重要的就是看有沒有有效的分區,並留出足夠的疏散通道。當然,沒有良好分區的地方必然沒有疏散通道。
如果前面幾萬人一大坨,根本沒有任何通路,那進去就是找死。如果人雖然多,但是一堆一堆被管理者分開,同時,最重要的,是你能夠看到有通暢的通道可以進出,那就沒問題。
如果通道上人多,那就要看秩序和人多的情況,人都已經一個挨著一個挪了,那肯定不能叫暢通,有去無回。就像地鐵有時候高峰會人擠人,說實話這時候是很危險的,最好別下去,當然現在很多地鐵站會根據經驗直接限流,這是合理的,因為真到足夠擁擠,即使地鐵這麼有經驗的管理員,也控制不了的。
如果還邁得開腳,就像通常你走在地鐵通道里,那就沒事。但如果看到前方人擠人,那趕忙繞開。
再簡單一點說,就是前面的人群沒有空隙讓你退出來,就別進去,哪怕是發金條也別去。
只有能出來的地方,才可以進去。
願死者安息,悲劇不再重演。
親歷者,說一個目前沒有人關注的細節。
發生事故的原因不是後面的台階下的人往上擠,而是平台上的人往下擠造成的。
鑒於有知友理解錯了,我再補充一下。
當天的地理位置是這樣的,大部分的人群流向是從馬路上走到台階,想上觀景平台,但是觀景平台上的人如箭頭所示開始往下擠。造成台階上人群的騷動,繼而有人被擠到,發生事故。
當天的地理位置是這樣的,大部分的人群流向是從馬路上走到台階,想上觀景平台,但是觀景平台上的人如箭頭所示開始往下擠。造成台階上人群的騷動,繼而有人被擠到,發生事故。後來喊後退的小夥子,是讓箭頭位置的人退回平台上,確實是解救踩踏事故人們的英雄。我說的逆行的人,指的在平台上想退回馬路上,所以如箭頭方向行進的人。之前我表述不清,造成誤會,希望大家不要誤會那些喊後退的小夥子。
前面有幾位同在現場的小夥伴提到關於表演的事,因為我去年看過了,今年超想看,所以研究了很多資料還把訂在浦東外灘的賓館換成浦西外灘的。上海往年會有一個3/4/5d的燈光秀,真的還挺好看的,所以大家今年都趕去了外灘。這裡要說明一點,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點,往年的燈光秀在海關大樓,也就是浦西外灘中間,所以南京東路地鐵站是不開放的,外灘有很長的一段也是封閉的,沒封閉的地方每隔幾步就會有警察叔叔的人牆,把人流分成小方陣。而且0點以後沒車,很多人10點多就撤了。所以往年雖然人多,但是秩序很好。
但是,注意,今年的Nd燈光秀換地方了,跑去了外灘源,並且不對外開放。外灘源的位置在外灘觀景平台的馬路對面,外白渡橋根部。前面有人說是私人會所,其實就是個小公園,但是被全部封鎖不準進入了。很多人看到這個消息,並沒有弄明白兩者差別,所以還是跑去了。宣傳的時候很多媒體也就說了燈光秀搬遷,但沒有說明外面是看不了的,很多人,包括樓上答主都不了解。
另外今年大肆宣傳的是號稱第一年的東方明珠燈光秀,外灘觀景平台就是看東方明珠的最好位置。昨晚9點多我走過外白渡橋時人已經非常多了,但是還可以鬆散的走動。我站在事發的樓梯上看了看,跟男朋友說,只有這裡又能看到東方明珠,又能回頭看到外灘源里的一點點燈。後來我們沿著南京路散步,覺得人潮太可怕了,先避開了。等到11點多回去的時候,南京東路到外灘的入口根本堵的動彈不得,連東方明珠都看不見,我們走到隔壁一個,台階對面的路口後,覺得能看到了,並且前面人非常多,也就沒有往前擠了。站定沒多久,對面就出事了。就是我之前說的那個好位置,樓梯上。
如果大家看過那個現場視頻,就都很明顯了。台階下面的人摔倒後,人是自台階上往下壓的,而不是自下往上壓的。一出事,馬上台階底部的警察就組成了人牆,防止人群往前,但是根本沒法拉起摔倒的人,因為大量台階上的人壓住了他們。觀眾喊的往後退,是讓台階上的人往後退。和目前大多數人認為的是摔倒後被後面想要上台階的人踩踏的情況是相反的。而引起這種相反狀況的原因,前面有答主無意中說到了,很抱歉,正是那些站在觀景平台上的人自以為安全的逆流後退,引發了這次踩踏事故。
大家可以結合自己高峰時期乘地鐵的感受,逆著人流向外移動時,由於人很多,只能和前面的人錯位,並且會不斷有人試圖插入你移動時候帶出的空位,因此在大規模人流中逆流而行是最艱難,也最容易引起騷動的。因為上面有大批的人擠向甚至擠下樓梯,導致樓梯上的許多人被迫更換位置甚至被帶著退下樓梯,發生跌倒後被下樓梯的人群踩踏。
那麼有個問題,為什麼突然有了逆行?當時能夠站在外灘平台上,哪怕是台階附近的人,基本都是10點半以前到的,此時已經錯過了地鐵末班車,請問各位有沒有想過,提前那麼久上去佔位子,等了快一個小時,還差30分鐘跨年的時候,什麼理由會讓他們放棄呢?如果只是沒有燈光秀的話,至少會等到跨年結束吧。也許原因就是身後的燈光秀。11點半的時候,說好的東方明珠燈光秀根本沒有,反而是身後的外灘源公園裡響起了聲音。平台上的人回頭,看到樹後一小截露出的光,也許有人以為是在對面公園,想走進去。也許有人知道台階下一個微妙的角度能看見大半,也許有旁邊的人只是想往台階處擠擠看一點。這樣一點點的逆行引起了人群的騷亂,越來越多的人被擠下台階,最終導致事故發生。
目前並沒有媒體或官方提出這點,踩踏的方向是自上而下的,引發點是突然的人群逆行。而這一切是能從現場視頻中看出的,希望有人看到我的回答,可以再去仔細看一下視頻,看看能否有新發現。
無論最後事故的調查結果如何,希望大家要記住,一定,一定,一定,一定不要在人流中逆行,想要返回請向斜前方移動直到人群邊界再返回。另外今後參與這種活動時請注意站在開闊的平地,千萬遠離台階,要站在人群的側面邊界或是拐彎比較空曠的路口附近。這是一個兩次和踩踏擦肩而過的人的忠告。望諸位看到。
【前言】
關於這場悲劇,目前大家比較公認以下兩個因素是最大的事故誘因:①信息傳播不暢;②安保措施不夠。在這裡,我想先把視線聚焦到第一個問題上:活動信息傳播中到底出了哪些問題?為什麼在外灘當天無燈光表演的情況下仍然有那麼人去了現場?
這幾天我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整理了當晚到現場的各位經歷者的資料,結合不同時間節點上的媒體報道,做了一個非常粗簡的定性研究,希望能就此整理出形成事故隱患的脈絡,為事故調查組提供參考,幫助相關機構總結經驗教訓、力圖消減類似錯誤的再生。
【主要發現】
1、無論外灘有沒有跨年燈光秀,外灘燈光秀,當晚的遊客都不會少:
大約有1/3-1/2的受訪者提到,他們明確知道或者知道但不太確定燈光秀轉移到外灘源,之所以最後去外灘,有的是因為進不去外灘源而轉移至外灘,有的是直奔外灘,提到的主要理由包括:外灘是地標,外灘景色好,以及,往年都在外灘辦,沒準今年也能看到。其中有一部分人是完全清楚看不到燈光秀,去外灘只是為了欣賞風景及紀念意義;另一部分人受說法不一致的信息源干擾,對當晚是否能在外灘看到燈光秀存在僥倖心理。受訪者原話:
- · 大家就想去外灘看看浦江兩岸。沒有多少人是純粹的看燈光秀的。
- · 想在外灘看對面東方明珠和上海中心的景色。
- ·當時現場有非常多的人,我們仍以為外灘會有精彩活動。
2、最早12月25日起媒體向公眾透露「外灘無燈光秀」的信息,但兩大媒體同一天的稿件說法並不一致,且作為報紙媒體的影響範圍較小:
如圖,「外灘源」和「燈光秀」的百度指數。大家可以看到25日起兩個關鍵詞的搜索需求開始出現,至30日陡然形成規模。我們發現最早在25日發布新聞的是新聞晨報和東方早報兩家紙媒,且雙方的報道並不一致。僅有極少量網民反應看到了當時的信息,但由於報道語焉不詳,受訪者表示懷疑其說法的準確度。
- 我在前兩天一直關注新聞,就是沒有官方相關報道,新民晚報(註:可能受訪者記錯,疑似是新聞晨報)好像是在12月25日才發布很不正式的一條說取消,寫的很簡潔,都讓人懷疑是不是真的。
- 總之,儘管兩大媒體有了「外灘無燈光秀」的含糊說法,但因報紙這種傳統媒體在年輕群體中影響力日漸式微,年輕人們幾乎不知道這個新聞。
3、主辦方在12月30日上午才開了《2015上海新年倒計時媒體通氣會》,當天中午開始,各大媒體開始廣泛報道外灘源燈光秀的活動信息:
如圖,主辦方的合作媒體以SMG系的電視、報紙、網站以及上海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上海發布的官方微博及公眾微信號)為主。各大門戶網站、門戶視頻均有轉載,短時間內「燈光秀」帶來大量人氣。絕大部分受訪者表示,他們是在30日、31日這兩天獲知活動信息的,其中最有公信力的是@上海發布,最大覆蓋頻次的是微信朋友圈。
4、活躍在微信朋友圈的活動信息有一對一錯兩個版本(下圖,綠為正確,黑為錯誤):
(以上僅針對傳播最廣泛的兩個版本進行討論)
(以上僅針對傳播最廣泛的兩個版本進行討論)絕大部分人提到了微信/微博,可見網路媒體和移動互聯網媒體對年輕人的影響之重。大多數人提到了朋友圈被各種跨年信息刷屏。在大家提供的信息源示例中,主要有兩個版本的稿子,其中一個版本是正確的,叫《跨年夜,魔都5檔燈光秀等你來》(有的微信公眾號在轉發中更換了標題),內容源來自@上海發布。第二個版本是錯誤的,內容是「上海跨年活動大集結」,不同公眾號可能換了不同的標題,但內容是一致的,內容源疑似來自上海沃畫報12月22日對網易12月13日《從2014到2015 上海跨年活動大集結 準備High起來吧!》一文的轉載。解釋一下,因為:①公眾號轉載文章更習慣於「追隨」上海本地的時尚網站而非網易的一個冷門頁面,②公眾號發文的時間點看上去更像來自上海沃畫報的傳播接力,所以:我更傾向於認為這些上海地方公眾微信號的信息源是來自上海沃畫報而非網易(這一點有待事故調查組核查)。
於是,有的人只看到了正確信息,有的人只看到了錯誤信息,有的人兩種都看到了,但沒發覺「外灘」與「外灘源」的區別,有的人發現了區別但不確定哪個信息是準確的。在混亂這種情況下,有一部分受訪者主動搜索、核實了活動信息,另一部分錯誤以為還是在外灘舉行活動。
5、有的媒體配錯圖片,進一步擾亂受眾的認知
在讀圖時代,媒體受眾往往習慣一掃標題和題圖而已,很不幸的是,這次活動信息中,本來「外灘」和「外灘源」就很容易混淆了,有些媒體在發稿更用錯了圖片,進一步擾亂了受眾的認知。
媒體行業中一直有一種弊病,就是為了求好看,可能用A源圖片作為B內容的圖解說明;一般來說,大家一般都默認這不算什麼大事,但是這個小小的不嚴謹一旦發生在特殊的時機下,就可能成為構成悲劇的重要一環。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他們可能是故意用往年外灘燈光秀的圖片來「代表」外灘源燈光秀,也可能是自己也沒搞清楚「外灘」和「外灘源」的區別而配錯圖;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總之錯誤已經釀成了。這些「雜牌軍」媒體出錯情有可原,但藍V@上海黃浦在事發3天後仍然使用外灘燈光秀的5張圖片做首圖,作為官方機構,就太不嚴謹了。
6、幾乎所有主動搜索活動信息的受訪者都獲知了「燈光秀轉移至外灘源」的信息,但由於信息太含糊,他們還是不知道能不能參與活動、如何參與活動:
其獲得正確信息的渠道主要來自@上海發布或其它官方媒體,但由於官方通告為對此做細節說明(例如,如何獲取門票、如何交通、外圍能不能旁觀、有沒有煙花表演等),因此幾乎所有人仍然對自己能不能參與活動、如何參與活動是茫然的。另一部分人受其它錯誤信息源的干擾甚至對「燈光秀轉移至外灘源」抱有懷疑態度。結合媒體和受訪者提供的信息,此前有群眾給主辦方打電話諮詢、或者在@上海發布微博下留言諮詢,均未獲得明確答覆。總體而言,官方通告的文案存在很大問題,沒有讓市民獲取到他們想知道的信息。
- 知道,但含糊,有僥倖心理。
- 看圖片的話,看出來地點變更了,但是看到了紀念塔,知道還在外灘,嘗試搜具體在哪裡,但是沒有搜到。
- 身邊一對從外地趕來的情侶說,自己曾給上海市政府、黃浦區政府、招商局、旅遊局打電話諮詢此事(門票的事),得到的回復是「不清楚」、「建議到別地跨年」。
如圖是@上海發布的官方通知,其標題和文案是偏「廣告」的,側重強調燈光秀的誘人之處,微博標題和正文均沒有提及「限2000人」和「票子不對公眾開放」這兩個關鍵信息(長微博里有一句語義含糊的「當晚共有2000多市民遊客在現場共同跨年」,單憑這個不足以讓讀者理解為「活動限2000人」;又說「憑票入場」,會讓受眾錯覺自己有機會買到票)。
相對於的是一個民間微博賬號@上海軌道交通俱樂部倒是先後以「憑票入場,無邀請函勿盲目前往」、「不要盲目去外灘」、「今晚外灘無燈光秀」、「別去外灘啦」等為標題,發布了多個多個語義鮮明的微博勸阻公眾前往外灘。很可惜的是,這不是什麼微博大號,轉發只有幾十、幾百次,影響力有限,雖然發出了正確的聲音,但是沒有機會被最需要的人聽到。
7、慣性的力量很大,往年燈光秀都在外灘,於是大家更傾向於相信燈光秀還在外灘
前面已經說過了,大家獲取到的信息不一致、不詳實,在如此迷惑的情況下,大家只好「憑經驗」,寧願選擇相信外灘還會保持燈光秀活動。
前幾年都有燈光秀,沖著這個去的
外灘連續多年跨年燈光秀,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
8、絕大部分人是乘地鐵,自南京東路步行至事發地,沿途沒有任何活動相關指示牌
關於這一點大家的說法都比較一致:
地鐵南京東路(而來),沿途未見任何告知活動信息、引導路線的標牌,無明確的指引方向。
沒有看到什麼提示。
如圖,其實我們國家標識設計方面的能力不比國際友人差,只不過我們也不是每次都拿著世博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如圖,其實我們國家標識設計方面的能力不比國際友人差,只不過我們也不是每次都拿著世博的標準來嚴格要求自己。
9、現場沒有權威信息引導,促使現場的人盲目移動、引發人流對沖
有一些知道燈光秀在外灘源的人去了外灘源,但進不去場,只好轉移至外灘;而另一部分以為燈光秀在外灘的人,在外灘現場聽民警或者其他人說燈光秀在外灘,因此又試圖往人群外擠、想去外灘源。多名受訪者描述了由此引發的人流對沖現象。不過,尚不清楚事故發生當時的那一波人流對沖是否與本條說述的情況相符,這有待事故調查組取證、還原當時的情況。
- 到達上海很早,4點半,倆地都去了,為了進外灘源,還從外白渡橋繞了一圈……無果,還是去了外灘想看倒計時。
- 沿南京路向東,在行進時遇到了很多從外灘往出走的人們,當時我還很奇怪。
- 因為封路地段都不清楚到底哪裡開放,人們就是走來走去擠來擠去,從這邊到那邊又折返回來。我當時是看來來往往人們不知哪邊會封住就等在那裡不動了。
- 踩踏事件發生時,有人流向下沖,應該是這群人剛得知燈光秀轉移位置,想到離陳毅廣場僅數百米的外灘源觀看燈光秀。
【結論和建議】
1、執政管理者缺乏對普通市民生活需求的洞見:
據新財的報道,原計劃在外灘舉行的跨年燈光秀活動,早在2014年11月初的申報階段,就已被上海市公安局重大活動辦公室否決。當時這一部門的主要顧慮是,前一年的跨年燈光秀活動觀看人數太多、超過負荷,今年繼續舉辦會有安全風險。然而可惜的是,當晚外灘人流不減反增,加上安保降級,終於引發悲劇。這一切與管理者的初衷剛好背道而馳。
我國的公共管理思維一直以來嚴重滯後,政府總以為人的慾望和需求是可以限制的,這是很愚蠢的想法。集會慶祝是人類的共通天性,不僅僅是在上海在中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大家都有集會跨年慶祝的慾望,國外的跨年活動的集會者規模不乏上百萬的,遠遠大於外灘跨年。和喜歡的人在一個值得紀念的地方度過零點、和許多不認識的人一起迎接新年、分享喜悅,本身是一件非常浪漫、快樂甚至神聖的事情,人們總會想辦法達成自己的心理需求。政府應當尊重普通市民享受低成本娛樂的需求(收入不夠去外灘18號喝茶,那麼去江岸吹吹免費的江風總還可以吧)。如果市政府牽頭搞外灘跨年活動,那麼這幾十萬人將會在執政管理者的控制範圍內相對安全的玩耍;如果市裡說拉倒吧別玩了你們還是回家看電視轉播吧,那麼這幾十萬人真的會乖乖回家看電視嗎?不,他們照樣會上街找慶祝,區別在於,這次他們會去哪兒、如何慶祝……基本是「失控」的,一旦出現問題執政管理者難以有干預的機會。
2、主辦方未能有意識的設計、推動「上海燈光秀轉場易址」這一關鍵信息的傳播:
信息傳播力度和效果的三個重要因素,分別是信息本身的質量、信息傳遞的渠道、以及信息傳遞的環境。當傳播者越能夠減少信源抵達民眾的中間環節,傳播效果就越好。而信息本身的內容是否足夠清晰、是否連貫重複放送,也會影響傳播效果。
就本案為例,官方通知內容含糊不易被受眾準確認知,述求重點也選錯了(選的重點是「燈光秀好酷」而不是「燈光秀轉場了」),最悲催的是可利用傳播時間僅僅只有36小時,這個時間好死不死剛好適合微信公眾號發1條微信圖文(訂閱號每天能發1條圖文,故微信公眾號頗具「電子日報」的媒介特性)——臨門一腳炒熱了燈光秀,又沒機會發第2條圖文來補充「燈光秀轉場了、大家別去外灘」之類的糾錯信息。
何況還有「外灘源」和「外灘」碰巧只有一字之差易混淆、部分媒體配圖張冠李戴、部分公眾號引用了錯誤的信息源等因素,在輿論環境中製造了大量「噪音」,導致活動信息在傳遞中進一步喪失效果。
大部分遊客都是乘地鐵從南京東路而來,如果主辦方在地鐵口張貼海報、告知外灘沒有燈光秀、建議遊客改去其它地標……那麼還有機會糾正前面犯下的錯誤,勸阻人群,大大緩解外灘人流壓力。可惜,又沒有。由於現場沒有權威的信息指引,大家只能相互交流信息,反而促生了更多的人流騷動和人流對沖。如果不是這一連串偶然的錯誤累積在一起,最後也不至於引發如此慘烈的事故。
回顧內容、媒介和環境三大因素,個人傾向於最致命的一個錯誤在於主辦方把《2015上海新年倒計時媒體通氣會》拖到了12月30日上午。其它的錯誤,只要信息傳播周期夠長,都有機會糾正;而當時間只剩下36小時,一切幾乎無法挽回了。
3、建議警方與電信運營商之間建立「綠色通道」,一旦有緊急情況可以給公眾群發信息:
當時間只剩下36小時,真的就一切幾乎無法挽回了嗎?其實不然,還有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個最簡單、最便捷、到達率100%的即時媒介——手機簡訊。
根據上海市黃浦公安分局的監控畫面顯示,至31日晚間8時許,外灘地區的人流密度便已達到與去年跨年夜相似的程度,黃浦區臨區的備勤警力事發當晚曾接到過出警的指令,但該指令又在不久後取消,因為道路的通行條件太差,開車上路後只會被堵在路上,步行的話距離又過長,無法及時到達現場。警察到不了現場,而信息可以很輕鬆的到達現場啊,假如當晚電信運營商能配合警方發布信息疏散人群,在當時境況下不啻為化解危機最高效的解決方案了。
【重要說明】
1、調研是個成本很高的工作,本人獲取資源的渠道非常有限,以上只是粗簡的定性研究,不保證所有表述都客觀準確,希望大家批評指正;
2、我生活在上海,我愛上海,我願意在我專業領域內「較真」,力圖尋找答案、整理出形成事故隱患的脈絡,我相信我們市民都堅持「較真」才能推動文明一點點進步,我們每一位生活在上海的人才能活得更安全、更自尊;
3、本文允許轉載,但僅允許全文、原文轉載,一旦轉載者刪改、斷章取義……造成糾紛,所有責任由轉載者承擔;
4、如果各位讀者中有認識調查組成員的,請推薦本文至調查組,有些內容可以為調查組提供參考,減少其工作量;
5、現在,幾乎所有的中國的人都知道外灘踩踏事件,但是恐怕沒幾個人看過傳說中的「外灘源跨年燈光秀」,其實大家真該看一下……一面是擠到死人的外灘,一面是寥寥2000人的外灘源會所……本來也是不錯的表演,可惜那36位死難者永遠也看不到了,那麼年輕的人,只是想看一場漂亮的燈光秀而已,不該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2013上海外灘新年倒計時4D燈光秀完整視頻6、感謝
6、感謝 田花花、姚業鵬、劉剛、雲中漫步、王一一、麋鹿、劉玉琦、李飛騰、橙果果er、陳魔魔、陸彤、仰天笑、白頭公子、Carson ……等大量具名與不具名的朋友。相關閱讀:2014 年上海外灘跨年踩踏事件該如何判定事故責任?
上海外灘燈光秀11月即被否 信息傳播緣何卡殼
這件事暴露出了我們嚴重缺乏此類安全教育的問題。
有幾年,我媽跟我聊天的話題里都經常提到一件事情,在她任職的小學,上下樓的樓梯並不算很寬,每次上下課間操的時候,學生流量很大,經常有學生被擠哭,她每天都很擔心,所以一到做操的那個課間,無論她有什麼事,都一定會去那邊看著,據她說,她拉起來過好多小孩,說到有些驚險的情景,她也顯得心有餘悸。
後來她一直跟校長呼籲建立一些這方面的制度,進行一些必要的安全教育,學校採納了這個建議,從此他們課間操時間變長,也每天派老師在那裡指揮排隊、右行,留出機動空間等。
再然後,學生養成了這個習慣,秩序建立,隨之而來的是安全。
由於每個個體個人經歷的有限,有很多危險和問題我們完全意識不到,而同時,有很多必須的教育我們也嚴重缺乏。
你知道遠離火源和電源,知道遠離自然災害多發區,這些都是教育和人類經驗的功勞,但你不知道遠離超密度的人群,不知道觀察環境和空間,不知道如何判斷人群的危險程度。
這也是來自於我們教育的不夠深入。
有時候我覺得也許是我們都太僥倖了,總是以為慘劇不會發生到自己身上,或者乾脆就是懶,忽視了那些生活中的安全細節。
所以有人開車不系安全帶,不給幼兒坐兒童座椅。
心存僥倖,即為賭徒。
事後可以追責,可以改善,可以加強教育,但這三十多人的生命呢?
他們說走就走了,再也沒法看到明天的太陽。
希望這件事能夠引起政府和社會的足夠重視,推動相關的教育計劃,讓每個人都能切實了解到人群中的安全措施,如何自保,如何幫助他人。
同時加強公眾場合安全建設以及健全相關規定,盡量能讓這個教訓得到應有的價值,不要再發生這類令人感到無奈和無力的慘劇。
面對未知的世界和未來,我們都是無知者,很多危險現在也都還意識不到,但希望從無知到有知的過程中少一些痛苦,不要再以生命為代價。
說什麼安慰的話都沒用了,我只想說我很難過,為了不讓愛你的人為你傷心,請從今天開始關注每一個安全細節吧。昨晚從十點到一點一直待在外灘,說一些自己的看法。
首先,這是一個悲劇,所有人跨年的喜悅和對新年的美好期待都在得知新聞那個瞬間蒙上了一層陰影。不管現在公知怎麼噴這些去外灘的人也好,有沒有撒錢也好,政府的安保措施是否有效也好,死了36個人,傷了41個人這是事實。三十多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逝去,我心裡不住的難過,非常非常難過。某些回答說這些人死了活該,那是他的價值觀。在我看來,今天是個節日,然而為了迎接這個節日死了那麼多同胞,這是一件慘痛而悲傷的事情。
其次,個人覺得媒體宣傳有問題,有關方面沒有做好準備。很多人沒有注意到,今年的外灘是沒有絢麗的燈光秀的,所以那些為了看燈光秀而去外灘的人們不少失望而歸。那為什麼那麼多年的外灘燈光秀今年停止了呢?其實沒有停止,只是換了地點在外灘源,而且也由對所有人開放變成對持票觀眾開放,主辦方(我不知道是誰)這樣做的目的是減少觀景人數,防止混亂,結果如何,大家知道了。而我一直不知道門票從哪裡來,據說是內部購票。而這一切,就是導致這場悲劇的根源:政府部門認為通過轉移燈光秀的地點可以減少人流,方便管理,所以減少了維持秩序的警力布置。沒想到去往外灘的人還是一如既往的多,甚至由於新媒體的傳播更多了。同時因為不少沒看到燈光的群眾急於離場,還沒看到的群眾還抱著希望想要上觀景平台,導致人群擁擠。缺乏警力維持秩序,哪怕一個人倒地就會引起多米諾骨牌一般的效應,發生踩踏事件。至於是否有人撒錢,反而是無關緊要的了。除了警力布置,媒體和有關方面還有那些部分做的不好呢。簡單來說,就是沒有說清楚話。如果昨晚之前媒體傳達了這樣的信息:沒有票的人不要來外灘了,沒有燈光秀,只是和平時差不多的燈光。票的話你買不到,來了你也看不到·。這樣的話,我相信去外灘的人會少很多。
然而,這樣做,合理嗎?每年的燈光秀,是上海的一個特色,也是居民合理享受政府的一種福利。現在卻要把這種福利變成少數人的專利,怎麼也說不過去。因此,媒體不做這樣的宣傳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最後呢,說一點自己的感受。在事件發生以後,從觀景平台下來過程中,我被擠得喘不過氣來。胸前腰包的水杯被擠飛,四肢沒有一個地方不和周圍人接觸,男男女女的身體各個部分撞擊,摩擦著·我的身體,我相信在場的任何一位男性女性都不喜歡這種接觸。混亂中聽到有人大喊:不要擠了。我腳都離地了。還覺得有些好笑。但是聽到一個年輕母親不住的說著:這有小孩,不要過來時。我想可能有些不妙。作為一個20歲的稍微壯碩的小夥子,我在這樣的人群中都無法保持自己運動的獨立性,而是被人流推搡著往前走,當時我就想,如果發生踩踏事件,怎麼辦,心裡有恐懼也有不安。總算下了廣場,一路上都是各種圍巾鞋子雜物。看到警察手拉手拉出幾百上千米的人牆時,感覺警察真是不容易。警用摩托,救護車艱難的穿過人群。我在想:會不會有人出事了。直到半夜四點回到宿舍看到新聞,一瞬間心裡完全沒了半點跨年的喜悅。
2014年12月31日,一個在我生命里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那個夜晚,少部分拿到票的人在外灘源會所里觀賞絢麗的燈光秀,一些人在外灘旁邊的國際飯店裡開趴體狂歡,黃浦江邊的酒店房間里有人拿著紅酒看著江對面東方明珠等著看倒計時,而就在豪華酒店下面,中山路和觀景平台上,十多萬人為了一場早已取消的免費表演,擁擠,推搡,甚至冒著生命的危險掙扎著。其中,有我。這一切,發生在中國最繁華的城市最繁華的地區——上海外灘。場景喧鬧煩雜,但是卻讓人不寒而慄。
當時就站在樓梯上,離事故現場就只有幾層台階的距離,能夠感受到擠的程度帶有很大的侵略性,到現在胸和肋骨還有手腕都疼著。想到什麼說什麼吧。
最開始上樓梯其實就是擠,但沒侵略性,上到一半卡住了,還會有人在那說擠一擠擠上去之類的,這種太皮了!上學時沒有感受到普及安全知識的重要性,大家在學校里也是隨便聽聽做數。後來更擠了大家就有點慌了,但在人群中你個人的力量是非常渺小的,直到一起喊退下去的時候人群又開始動了。但下樓梯,我基本踩不到地板。
後來前面突然停住開始後退,後面又擠上來,於是中間的我們就被壓縮到了極限,深深感受到那種壓力跟早高峰是不一樣的,它有攻擊性。
我們是從樓梯邊上跳下去被疏散的,講點正能量,世界上好人其實還是很多的,群眾有自發組成志願者的,有在下面接著的,也有手拉手開出了一條急救通道,有幫忙抬傷者的,也有在救援的。當時在樓梯上看到只有一個警察的時候有些絕望,因為自己覺得擠得快要昏過去了,他講話上面的人根本聽不見,我們也不知道為什麼前面就不走了。後來還是一個小夥子拿著喇叭從扶手那走上去,後面才開始疏散的。真的謝謝大家。
算是比較幸運第一批就跳下樓梯了,下來之後看到前面倒了一堆人疊人,已經有人翻白眼了。那個時候大家已經開始自發進行援救了,當時倒沒有心有餘悸的感覺,以為只是昏過去的人比較多,最生氣的是看到了大概幼兒園年紀的小孩子也昏倒在路邊,覺得這些家長真是不可思議,怎麼能帶著這麼小的小孩子去湊熱鬧。從凌晨回去的路上到今天早上就開始看新聞,今天早上看到死亡人數震驚了,開始回想跨年的事情,同時又覺得中國的新聞報道也是挺不負責任的,基本跟現場看到的情況完全不一樣,起因也是瞎猜測。
撒錢是十二點之後的事情,離事故現場有一段時間了,撒在我頭頂,還在空中抓了一張,就是印著二維碼的廣告。在這麼多人的地方,尤其會引起騷亂,肯定他們是不對的。但新聞應該更還原一下真實情況?
另外猜測一下,不知是上海人又多了還是之前微信各大公眾平台一直推送跨年地點什麼的,是不是這種互聯網推廣行為能帶來的用戶增長比你想像中的更多?
我朋友說去年他們在樓梯上還可以走動,今年的人流絕對太超過了,而且今年燈光秀也沒有,警察叔叔們其實挺辛苦的了,就是人少了點。其實事故發生因素很多,希望大型活動管理增強,也希望那些喜歡硬擠的願意緩一緩,也希望新聞或者各類營銷號的消息能更準確點等等。
從小到大都不去外灘湊熱鬧是對的,大學狗現在都不敢告訴媽媽當時在樓梯上,大家也不要去湊熱鬧了,尤其是帶著小孩子,你是不是腦殘是不是腦殘?!
鬧忙不好噶啊。。。
最後感嘆一下,
最後一段的描述是真的。喜景哀情。
願逝者安息。死裡逃生的人說兩句。事故發生在23點半,我大概是不到23點的時候和同伴決定上觀景台看看。通往觀景台的樓梯擠滿了人,底下聚集了大批想要上去的人,大家開始慢慢往上走。走了幾步就發現自己已經被人潮裹挾著往上挪。上也上不去,後面更是不斷湧上來的人潮。這個時候有人在起鬨往上擠,擠上去。所有人幾乎被後面的人推著飄到了平台上,大家還在鬨笑,覺得好玩。到上面才發現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樣,平台上所有人都是被釘在原地,根本無法觀景。開始有人喊往後退,往後退,慢慢所有人都在整齊劃一的喊往後退。大家沒有轉身的空間,就背對著階梯開始的往後退,所有人都看不到階梯完全用腳去感受。後面的人緊緊抓著前面人的衣服,救命稻草不過如此。我就要退完最後一個台階的時候,我身後的大媽倒下了,估計是以為還有台階,結果踩空跌倒。我反身拉大媽,被身後還在後退的人群差點撞倒,我抓著旁邊幾個漢子給大媽做了一道肉盾,撐了幾秒鐘。慶幸已經退到廣場上,有幾個壯漢過來把大媽從數人腳下硬拽了出來。我們這批人退下來之後,還有不斷的人往樓梯的方向去,沒過多久悲劇就發生了,應該就是我們之後那批上去的人。 我認為其實很大部分是信息溝通不及時,下面的人想上去看,都不知道上面的情況,以為上面還有空餘的地方。有人告知上面情況,下面的人也不會冒然往上去了。 還有就是,事故發生前十多二十分鐘,我們這批已經發生踩踏,有人跌倒了,應該就要引起重視,安排人員進行警示。可是沒人在乎。 還有就是那些在階梯上鬨笑著,推搡著,不顧別人安危的人。 關於所謂的撒錢,那個是在零點倒計時的時候,從對面樓上飄下了許多類似錫箔紙的東西,跟踩踏事件無關。
我希望傷者和那些事故當事人都可以得到心理治療。包括我在內的從事故現場出來的,都是面色慘白,心有餘悸,當我身後的大媽倒下的時候,我在想,完了,我死了。那種恐懼的感覺現在還在心中,估計永世都忘不了了。
手機打的很亂,現在心裡還是有點亂,晚點上圖片。很多答案在討論撒錢,我認為所謂撒錢沒有不妥,事故跟撒錢無關。------------16:50更新
我仔細回想了下,我是在22點45左右到達的外灘。在陳毅廣場呆了十多分鐘後開始上平台。那段時間廣場上是沒有人呼喊「往後退」的,也就是說,在我身後那個大媽摔倒之前,應該是沒有發生過事故的。我們上到平台之後發現無法動彈,大家呼喊「往後退」,開始集體往後退。我快退到廣場的時候然後就發生了那個大媽倒地踩踏的情況。在我們這批人脫險的時候大概是23點15分到20分左右。我猜測事故是因為我們呼喊往後退,平台上的有想下來的就往樓梯這塊移動,而與我們退出來之不斷湧上去的人剛好匯合了。
http://t.cn/RZ4uqGd這個視頻鏈接裡面說最開始摔倒的人群是階梯最下面的人,和我的情況相似,大媽也是在最下面的階梯摔倒的。視頻里也可以看到上面的人是往下移動的,應該就是我猜測的聽到我們往後退的聲音,開始向階梯移動的人群。最初往後退的口號是階梯從上往下,而視頻裡面站在平台邊緣的男子喊的往後退是要那些準備下來的人往後退,感謝他們,他們在現場做得很好了。他們避免了更多傷亡。
這張圖片是在23點33分拍的,距離階梯大概十米吧,當時應該有人摔倒了,但是我們這裡完全不知道十米之外的情況。(用有大姨媽的m7拍的)-----------------21:20更新
這張圖片是在23點33分拍的,距離階梯大概十米吧,當時應該有人摔倒了,但是我們這裡完全不知道十米之外的情況。(用有大姨媽的m7拍的)-----------------21:20更新大概在23點50分左右警察人群中開了一條通道,陸陸續續有受傷的被抱出來。在這之前,就有人從事發的方向出來,都是驚魂未定,臉色都很難看。
大概在23點50分左右警察人群中開了一條通道,陸陸續續有受傷的被抱出來。在這之前,就有人從事發的方向出來,都是驚魂未定,臉色都很難看。之後就是零點倒計時,321剛完然後就發生了所謂的撒錢。我前面認為撒錢跟事故無關,因為從現場的反應應該都是以為那是慶祝新年的金箔紙,而且從我這個角度看上去也很像。我只知道階梯那一處踩踏地點,剛看新聞有說在人行道附近也有踩踏事故。但是階梯處的踩踏肯定與所謂的撒錢無關。拍攝地點離事發地點二十米左右。
===============================1月2日更新============================
- 評論里有目擊者說是撒過兩撥,一次是代金券,一次零點的金箔紙。可以確定的是撒錢在事故之後,我一直在陳毅廣場並沒有看到有東西往這邊飄過來。
- 有看到素質論,還有的認為錯在人群自己,無法認同。去外灘之前有去徐家匯逛商場,人流量也是非常的大,港匯裡面每一層自動扶梯都有保安在維持秩序,一樓通往二樓的電梯是有人流限制的,扶梯滿了就不再放人群上去,直到扶梯上最後一個人到二樓才會開放新一批人上去。人群對限流並沒有不滿,都是在扶梯旁排隊,秩序井然。我相信如果有執勤人員在出事階梯入口限制人流,分批開放,或者只允許下,不允許上。同時及時通告信息,應該不會出現執意要上去的人。管理者是有失職的。人群沒有錯,都只是想在新年到來之時好好的欣賞黃浦江兩岸的繁華景象,不會有人主觀的去造成混亂。
- 再次呼籲心理治療的干預。那種巨大嘈雜聲,漆黑一片,身體只能靠周圍人平衡而隨著人群流動,身後有人倒下,眼看著被數人踐踏而過的絕望感覺還是讓我膽戰心驚。那些嘶叫,掙脫,卻還是被擠壓在黑暗的狹小空間里,目睹了遇難者遺體慘狀的倖存者恐懼感應該更甚。
之前在上海乘地鐵自動扶梯下樓,快到樓梯底部的時候。前面的前面的一小夥子單程票掉了,立即彎腰去撿。前面一壯漢直接把這小夥子抱走下樓了。
在自動扶梯底部彎腰撿東西真的很危險。由於這件事只是一個小夥子彎腰,所以那壯漢能及時單獨處理。
昨天看微博平時22:30就停運的地鐵。23點還在加開列車就隱隱感到擔心。
外灘人流量平時就很大,昨天過於飽和。還是盡量不要去人多的地方。
這次踩踏很多目擊者都說是發生在觀光台的樓梯底部,也就印證了我之前的說法。
---------------------------------------------------------------------------------------------------------------------------
補充一個視頻:
上海外灘踩踏事故現場36死47傷
然後拍攝者切換到照相狀態,記錄了這一時刻的片段。
之後,群眾和警察的齊喊:「往後退。」
最後的場面太凄涼。
發生踩踏時如何自救
by Ken Jorgustin
原文地址:How To Survive A Stampede
翻譯來自:
譯者: 小隱 原作者:Ken Jorgustin
譯言網 | 發生踩踏時如何自救
踩踏可造成大規模死傷。安靜的人群可瞬間變得擁擠,人群失去理智,開始恐慌,任何個體可能都無法保持理性。更糟的是,即使沒有實際的危險,也可能觸發踩踏。某些情況下,人群數量和密度達到臨界狀態時,極微不足道的推搡都足以演變為踩踏。
慌亂的人群會快速移動,釋放出令人難以置信的能量,通常等於一輛行駛的火車產生的能量:一旦人群開始移動,就很難停下來,人流可讓你一下就摔倒。
值得一提的是,大約六七個人朝一個方向推擠產生的力可多達1000磅力,足以壓彎鋼製欄杆,推倒磚牆。在致命的踩踏中,人可能站著被活生生擠死:身體正面承受壓力,使人無法呼吸。如果壓力是側向的,則通常不會致命,可能是因為胸腔的保護作用,不致窒息。
如果你在人群中,首要的事事熟悉周遭環境,並留意不同的出口。不管你身處何處,你一定要確保自己知道如何出去。
了解你落腳的地面類型,要知道移動的人群中,濕滑或不平的地面有可能讓你摔倒。
時刻留心周遭氛圍,因為恐慌情境通常是可預測的。當你身處危險時,幾秒鐘的時間都可以讓你死裡逃生,確保你可以利用自己的逃生路線:千萬不要離逃生路線太遠。
如果你發現自己身處移動人群的中央,不要反抗壓力,不要站著不動或坐下來,因為這樣你可能極易被人踩踏。
正確的做法是,順著人群移動的方向移動;利用任何空出的間隙,往人群側面移動,那裡人流會稍弱。
雙手像拳擊手那樣放在胸前,這樣,你就有活動空間,還能保護你的胸部。
如果摔倒了,要馬上站起來。如果因為受傷不能站起來,讓人把你拉起來。如果你有小孩跟著你,把他們舉起來。
如果你摔倒並且不能站起來,順著人群移動方向爬行,如果這也無法做到,那就雙手護住頭部,並蜷縮成胎姿(不要趴著或躺著,因為這讓你的肺暴露在危險中)。
最恐怖的境況是被人群擠向無法移動的物體。記住要遠離牆壁、柵欄或障礙物,因為人群壓力會迅速疊加上升。
你被推擠之後,擠壓就像波浪會有暫歇。這個暫歇就是你移動的機會,你可沿對角線方向移動,在人的口袋之間移動。人和人之間總會有空間。向側面移動幾部,又一波「浪涌」襲來,下次暫歇時再移動幾布。以這樣的方式慢慢移向人群外圍。在地鐵公交先下後上都普遍做不到的地方,任何人群密度高的活動都是高風險的。
平心而論上海的秩序在國內已經算很好的了,其他地方其實更危險。剛從急診下班,心情很複雜,先說兩件舊事。
我幼時參加燈會,由於遊人太多,曾被一成人橫著的手肘壓到脖子,差點窒息。幸而被我媽及時發現,拉了出來,從此一直很討厭人多的地方。
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次舉行升旗儀式,另一棟樓的低年級的學生下樓時發生了踩踏事件。
當時被老師發現的時候,重傷10餘個,輕傷若干。我們看著一個個面色鐵青的孩子被老師抱著狂奔出校門——所幸學校對面就是醫院,所幸最後所有的孩子都搶救了回來。
後來查出事故原因,是因為有個孩子鞋帶鬆掉了,他立刻就彎下腰系鞋帶,後面湧上來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地被絆倒在地,更後面的人群又洶湧地壓了上來。
從此我們學校低年級的教室只允許安排在一二樓。
說句實在話,這些低年級的孩子實在太過莽撞,每次看他們萬馬奔騰一般一邊叫著一邊從五樓狂奔而下的時候,我都心驚肉跳。而每看他們下樓一次都肉跳一次的我實在想不通,為什麼那些老師和學校領導們,看不出我一個五年級的孩子都能看出的安全隱患。
直到發生了這樣的慘劇,他們才發現教我們如何安全地下樓是一件和語文數學一樣重要的必修課:不能擠不能推,如果鞋帶鬆了東西落了,千萬不能立刻彎腰,應該等人流通過再說。如果不幸摔倒應該用手護住頭頸,保護胸腹部。
老師們一邊教導著一邊更鄭重地囑咐對外什麼都不能說,簡直讓人哭笑不得。
如果不發生踩踏事件,他們是不是會一直漠視這種安全隱患?
而中國有那麼多的小學,中學。我不敢想像,它們中有多少,一直沒有人教導過學生,應該如何防範和應對踩踏事件。
所以當時我所在的小學發生這種踩踏事件,我一點都不奇怪。
這次上海外灘的意外,同樣讓我感覺到某種偶然之中的必然。
我在上海四年,沒有去外灘跨過一次年,因為平常去的時候就已經是人聲鼎沸,遊人如織。我實在討厭人多的場所。
平時去陳毅廣場的時候,我常常覺得這地方這麼窄,根本無法容納節假日的人流量,這麼多年跨年居然沒出事,真是奇蹟。
只可惜這一次跨年,奇蹟並沒有降臨。
要到什麼時候,我們才能遇見安全隱患並提前防範,而不是等付出了生命的學費後,才明白哪裡還沒做好。
我想起了幼時的那次踩踏事件,那些孩子們比這些大人更懵懂單純,但是他們竟是一樣的無知無畏。
不到密集的腳掌踩在腦袋,胸口,小腹;不到無法呼吸的絕望降臨時,不知道踩踏二字 ,究竟有多麼可怕和絕望。
今天去急診上班的時候,一切恢復如常,完全沒有前一天忙翻天的恐怖景象。
在來時的車上聽到廣播里播放這次事件的死者名單,有好幾個都是我曾在微博上看到的尋人貼里的名字,再一聽年齡,心裡咯噔了一下又一下。
死者平均年齡只有22歲,最小的才12歲。每一個名字後面,都是一個悲慟的家庭。而從此,每一年的元旦,在萬家歡慶的時候,活著的家屬都會再次想起這一刻的傷痛。
逝者已矣,活著的人還在艱難地求生,我的同學今天在食堂跟我打了一個照面,說了句:ICU現在全都是這次事件的傷患,所有人都忙得腳不沾地。然後她啃了幾口飯糰就匆匆離去。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36隻是一個冷冰冰的數字,而對於參與搶救的醫護人員而言,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同死神拚死博弈之後的無奈和痛心。
這幾天一直在關注新聞,據說已經發現有人暈倒的時候,明明已經有人大喊後退,還有人在後面不停的起鬨,推搡,往前。對此,只有無言。
真心希望,這一次,是最後一次。
推
兩三月前,報上好像登過一條新聞,說有一個賣報的孩子,踏上電車的踏腳去取報錢,誤踹住了一個下來的客人的衣角,那人大怒,用力一推,孩子跌入車下,電車又剛剛走動,一時停不住,把孩子碾死了。
推倒孩子的人,卻早已不知所往。但衣角會被踹住,可見穿的是長衫,即使不是「高等華人」,總該是屬於上等的。
我們在上海路上走,時常會遇見兩種橫衝直撞,對於對面或前面的行人,決不稍讓的人物。一種是不用兩手,卻只將直直的長腳,如入無人之境似的踏過來,倘不讓開,他就會踏在你的肚子或肩膀上。這是洋大人,都是「高等」的,沒有華人那樣上下的區別。一種就是彎上他兩條臂膊,手掌向外,像蠍子的兩個鉗一樣,一路推過去,不管被推的人是跌在泥塘或火坑裡。這就是我們的同胞,然而「上等」的,他坐電車,要坐二等所改的三等車,他看報,要看專登黑幕的小報,他坐著看得咽唾沫,但一走動,又是推。
上車,進門,買票,寄信,他推;出門,下車,避禍,逃難,他又推。推得女人孩子都踉踉蹌蹌,跌倒了,他就從活人上踏過,跌死了,他就從死屍上踏過,走出外面,用舌頭舔舔自己的厚嘴唇,什麼也不覺得。舊曆端午,在一家戲場里,因為一句失火的謠言,就又是推,把十多個力量未足的少年踏死了。死屍擺在空地上,據說去看的又有萬餘人,人山人海,又是推。
推了的結果,是嘻開嘴巴,說道:「阿唷,好白相來希呀!」
住在上海,想不遇到推與踏,是不能的,而且這推與踏也還要廓大開去。要推倒一切下等華人中的幼弱者,要踏倒一切下等華人。這時就只剩了高等華人頌祝著——「阿唷,真好白相來希呀。為保全文化起見,是雖然犧牲任何物質,也不應該顧惜的——這些物質有什麼重要性呢!」
六月八日。
2010五一全家一起去爬泰山,也是一樣的人多。
在一個橋上,上山人群和下山人群彙集,上不去也下不來,堵在橋上。而且周圍也沒有工作人員負責。相互之間推搡口角亂得很。
我和我爹都是愛管閑事之人,且我爹經常用密雲元宵踩踏事故教育我,當時我倆簡單商量一下,決定出手。
用了一個小時,才把人群分流,給上山人群騰出一人寬的空間。
個人建議,遇到人多擁擠情況,在能「絕對保證」自己安全下,嘗試去維持秩序。
當然,因為我和我爹太過投入,加上信號問題,沒能告知我娘,她見不到我們很著急,哭了快一個小時。
所以,保護好身邊的女人。轉自微博
「哈哈哈哈,外灘上的人想下來但是根本就動不了…然後上面的人一起對下面
大叫「往後退」,可是完全沒有用,大家就站在原地跨年吧」
身處外灘的同學如是說
而我只是剛剛被家人的電話叫醒
「沒事吧?沒去外灘吧?」
差點就去了呢。
————————
再說點什麼吧。
去年五月,我去了草莓音樂節。
當天晚上是張曼玉的首場演出,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主辦方採取了限流的措施,即X點後所有人都不被允許進入草莓舞台。
不過呢,依然有很多人向舞台方向涌動,懷著一絲僥倖,我也就隨著大流向前擠了。在此過程中,有人高呼著「草莓,傻X」,有人試圖翻越圍欄,更多的人則是一齊用力,推倒了較為低矮的圍欄推,也把安保人員擠到了一邊。
這就是群體,只要有著共同的願望,即使互不相識,同樣能夠爆發出強大的能量。這願望,在音樂節是「去看張曼玉」;在外灘,則是「上/下觀景台」。
多麼簡單的願望啊,
是時候重讀《烏合之眾》了,
也是時候多了解一些基本防護知識了。
這又是新的問題了。
深深的無力感。
(可以看下答案末尾後來對於評論補充的說明,可能會把我的意思傳達得更清晰一些)
---------------
絕望的哭聲響起來,只是沒傳出多遠,就被外圍成千上萬不明就裡的市民的新年倒數所淹沒,「5,4,3,2,1。耶!」遇難者遺體也在這嘈雜里被迅速帶離了現場,只留下一地的鞋子,圍巾和依然在閃閃爍爍的發亮牛角頭燈。新的一年就這樣來了。
(來自南都記者親歷)
看完了上面的報告結尾,我沒有悲傷的情緒,只是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包圍著我。
我們無力去保護那些人。
我們無力去讓那些人和他的朋友家庭度過一個美滿的新年。
我們無力讓所有的人都能夠脫離低俗,不幹出撒錢佔便宜的無聊下流之舉。
我們無力讓所有的人在緊急的時刻一同行動為同一個目標努力。
聲音傳的好慢,聲音好小,
聲音只能飄過他們的頭頂,被新年的倒計時淹沒,
我們無法讓所有的人都能理性的做出行動
能夠理性地而不是單純的去湊熱鬧涌到外灘去找樂子
我們無法讓每個人都能幸福
我們無法讓每個人都能有一個美滿的一生
何況我們自己都無法做到。
--------------------------
我的想法:
--我討厭看社會新聞,因為在社會新聞中有些死亡被誇大,有些死亡被忽略,而每天新聞app推送的只不過是在社會這個大舞台上在上演的同樣的悲劇:「有人利益受損,有人死了,有人被強姦了」。很可怕對吧。
——但我認為像這樣的[事件本身]並不[重要]。
-如果我們把眼光都集中在某個事件上,那麼只能是如同走馬觀花,當事情關注度下降,我們、媒體、社會就將他們拋在腦後:誰還能記得誰還能感同身受當年非典帶來的恐慌以及絕望以及那場惡戰中死去的每一個人?誰還能每時每刻回憶起南京大屠殺的恥辱?誰還去關心那些馬航家屬的後續?誰能夠真正的感同身受去哀悼?
-我想問:
你最後記得的,是那一張張不再出現在世界上的笑顏,還是只是一串冰冷的、麻木的、統計數字?
-那些被傷害的人只能變成我們朋友圈的一個蠟燭圖標,只能變成我們的一時餐桌日常的談資,他們對我們的意義只是一種停留在新聞層面的東西,只是一種暫時的記憶——而這有意義嗎??
紀念日將近,感到很悲傷,紀念日走過,嗯忘記了。
-事實是:
每時每刻在世界上每個角落,都有人離開,都可能都在發生著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
我們應該在關注[每時每刻都會發生這種生離死別]這個事實,從而去抓緊、去把握住你現在擁有的一切,去努力地向上努力地生活,而不是和其他幾萬個同樣坐在電腦前的網友在對著某一個被強姦的小女孩進行無數次的強姦,或者去傷害那些受難者的家屬一次又一次。
保持悲憫的心態,珍惜現在的一切,預防悲劇重演。
望逝者安息,生者能堅強地活下去。
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自成一體;每個人都是那廣袤大陸的一部分。如果海浪沖刷掉一個土塊,歐洲就少了一點;如果一個海角,如果你朋友或你自己的莊園被衝掉,也是如此。任何人的死亡,使我受到損失,因為我包孕在人類之中。所以別去打聽喪鐘為誰而鳴,它就是為你而鳴。 ——約翰·多恩
----------------------------
(一月二日)評論區有人認為我:
我覺著答主是一個比較慣用感性思考的人吧。可以緬懷,但不能否認討論的價值。不能否認有些人只是湊熱鬧,但我相信更多人之所以追蹤,挖掘事件,包括「一串冰冷的、麻木的、統計數字」,是為了尋找真相以及如何避免慘劇再次發生的對策。 來自 @來自我心
以及:
這話?你知不知道這新聞出來可以救多少人的性命?很多人看了,就會反思公共場所安全制度,就會知道以後少去人多的地方。 來自 @梁德勝
對的兩位知友都說的很好我也很贊同,但是可能是我的語文功底不好,所以意思傳達得很有問題吧。見諒,對不起= =所以我試圖解釋一下。
我並沒有否認這樣的悲劇給我們帶來的警示作用,我也沒有說我們不應該對事情發生的真相對預防的對策進行研究,我更沒有說我們應該冷漠地無視這樣事情的發生。
我想要說的是:
我認為不妥的事:一件慘劇發生然後群眾的目光都投上去,另一件慘劇發生後,目光又轉移過去。沒有慘劇發生沒有紀念日來的時候,人們毫無反應。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樣的事情是一個[新聞],也只是一個新聞,過了明天過了十天,就變成了過去,可能最後就什麼也不剩,就像這個問題十年之後還會有人討論么?說不定。
我之前回答梁同學過激了,對不起。
如果每一條早已寫在小學生守則上的這種基本的安全知識都要通過這樣的悲劇的[演習]來讓大家知道,那麼教育是幹嘛的?那麼誰天生就應該去成為讓別人得到反思,讓別人知道[少去人多的地方]這個道理的犧牲品?
這個世界上各個角落每時每刻都有很多很多的人因為某件事或者某個疏忽而死去。這次事件死了一個人,關注度會那麼大么,死了100個人,關注度那麼大——這或許不是因為制度的缺陷有多大,我想可能只是因為這個人數,這個時機。我們應該功利的說:他們的死得很值得?給了我們很多反思?引起了社會的關注?
我覺得無力,也是對[每一條早已寫在小學生守則上的這種基本的安全知識都要通過這樣的悲劇的[演習]大家才能刻苦銘心]感到無力,對這樣的一個事件接著一個事件走過人們的目光這樣的方式感到無力。
so: 我只是想說:
我們每一個人可能隨時都會成為某個疏忽,某個制度缺陷,某個自然災害的犧牲品,我們都會死,世界上無時不刻也有人都在死,我們向死而生,抓住現在可以珍惜的東西,而不是為無謂的煩惱所糾纏。無論我的死是什麼原因造成的,無論我的死亡被後面的人貼上了什麼的標籤。——有多少人關心[我死了]這件事?還是他們關心的只是[我死了]的原因,以及關心找到這樣的[原因]可以讓他們[不因為同樣傻的原因而死]?
分歧(或者說思路差別):
我強調去關心他們的[死]
你們誤認為我不關心他們[死]的原因以及對後來人的的啟示
——僅此而已,我強調的點沒表達好,讓你們誤解了,對不起。
更新:
針對評論中提到的一些異議,我想再講講提這兩條建議的原因。
首先,我希望出事故不能只停留在追究責任。嚴肅的追究責任人當然是必須的,但對未來避免此類事故發生並沒有太多意義,充其量只是在一段時間內能提醒政府領導此類大型公眾事件的風險。我提兩條建議的出發點很簡單:一是盡量延長這段時間,給更多的後來人以警醒;二是以完善的制度和有力的執行來預防更多的事故。
評論中提到的一些意見我在這裡一一回復:
1. 在陳毅廣場就此事立紀念碑是不是很瘋狂,我認為不是。陳毅是解放後上海第一任市長,為城市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正因為如此,外灘最黃金位置的廣場才會以陳毅的名字命名。我不是上海人,但幾次去外灘都是從陳毅廣場的入口進出,發生這種慘劇讓我更有感受。這麼一個特別的地方又是新年夜,發生的踩踏慘劇更讓人心痛。如果能立一個紀念碑,或者僅僅是簡單的一個石板紀念死者,都能給過往的人群太多太多的感慨和警示。
2. 刻下名字是不是對死者不尊重,是不是不能讓她們安息,我認為恰恰相反。紀念碑的形式在中國有很強的政治意味,但根本上還是在緬懷人。我們都不希望慘劇在時間流逝中被輕鬆地遺忘。可如果沒有任何形式上的紀念,任何死者都只是「死亡36人」中的一個,但我們卻連名字都找不到了。了解慘劇中死去的每一個人,背後的每一個故事,才是最好的紀念方式。形式上都不願意去做,還說是為了讓死者
這也提醒了我,也許並不是每個死者的親屬都願意公開姓名,這種意願當然是要尊重的。只是想到我在911紀念地和越戰紀念碑處看到哀思的親屬在死者名字上放上的鮮花,我以為那才是親屬們最好的精神安慰。對此次踩踏事故,就算追究責任到底,物質上也給予充分的賠償,對親屬的安慰也非常有限。作為外人,作為政府,至少還可以給他們一個實實在在的地方來寄託哀思吧。
3. 關於公共逃生門,很多讀者不太理解原理。這種門一般安裝在消防出口,避免門阻礙人群的流出。在大約腰的高度有一個橫杠,手臂或者身子稍微用力推橫杠,門鎖就會打開。有的評論擔心如果很多人擠在門口,第一個人打開門後後面的人會將他推到,這種情況的可能性應該很小。在緊急事件(火災、地震等)時,更有可能的是很多人慌忙地跑向出口,這時人的本能是去推門的。如果第一個人不熟悉門如何開啟,很容易造成人群在出口處堵塞,這時候開門更容易被推倒,發生踩踏。
4. 公共逃生門是安裝在建築里的,也許有點文不對題。對我來說,這種門在過去三年里每天都要開幾十次,卻從沒仔細想過為什麼要設計成這樣。第一次看到門的時候我也不知道怎麼開,但很本能的就推開了。現在想想,這才是人本設計的最高境界,讓人用起來都不需要多想。正是因為得知了此次踩踏事件後閱讀了相關文章,我才明白這個橫杠的設計是為了避免發生踩踏。請讀者與我一起再想一想,感觸一下這個細節里彰顯的人性光輝。一個看起來簡簡單單的門,背後其實凝結了許許多多工程師的精心設計。在很多並不為人知的時間和地方,也許正在救下很多的生命。
=====================================
我有兩個建議:
1. 事件調查清楚後,在陳毅廣場入口立一個紀念碑記錄下死傷者的姓名。無論如何,這些死者都是無辜的,也提醒我們要記住這個教訓。陳毅廣場日常的人流量也極大,對來自任何地方的遊客都是一個警醒。
2. 儘快出台公共場所的管理條例,預防踩踏和類似事故(例如火災)的發生。英國議會在1883年桑德蘭兒童踩踏事故之後就通過法案規定所有公共場所都必須安裝安全逃生門。以人為本,可以從這裡做起。
說一下公共逃生門(crash bar)。在美國學校讀書,樓里全都是這種門每天進進出出習以為常了,今天才知道是專門為了防踩踏設計的,壓力一大門就會自己開,仔細想想確實是很精妙的設計。可惜這種公共設計總是不能靠建築商的良知的,還是要靠政府的法律規定。
再推薦一下科學松鼠會剛寫的這篇文章:如何在踩踏事故中倖存:隨人流同步前行
大家覺得兩條建議還不錯就贊一下吧,真的希望能有更多人看到。看到樓上有不少質疑上海外灘這麼多年的活動,為什麼管理能力依舊 不行,忍不住回答一下。
去年的情況是外灘有大量的警察、武警、特警引導分流人群,在容易發生危險的地方做了隔離,在每個路口都留有疏散的餘地防止突發事故。
事後,上海的公安專題類節目《東方110》還專門介紹了上海警方在2013-2014跨年當天上海警方如何控制外灘的人群密度,如何疏導和管理人群,指揮中心如何通過現代化的手段處理突發的事件,又有哪幾套緊急預案。
但是,今年外灘根本沒有活動啊!!!沒有活動,怎麼可能像往年一樣投入這麼多的警力。
當然,信息傳遞的不到位是問題,沒有預計到沒有活動也會聚集這麼多人也是問題。但是如果只是憑網上的一點點消息就開始噴上海警方,噴上海市政府不作為,真的是不合理。
————————————以下內容回應部分評論———————————————————
評論里好多人都在說」取消「,可是取消的意思不是指原定舉辦,之後放棄舉辦么?
但事實是@上海發布根本沒有說過外灘2014-2015跨年會有燈光秀,它又能取消什麼呢?
雖然我承認連續辦了三年燈光秀,大家是很容易想當然的覺得今年還會有。
- 比如12月30日的第一條:」外灘源明晚將上演5D燈光秀!東方衛視全球直播。外灘源2000多名市民遊客,將與電視機前的觀眾一起倒數...倒計時活動將於...在外灘源文化廣場舉行...「長微博圖中第二行寫的就是」現場2000多名觀眾「,第五行加粗寫的「一是啟用全新秀場」。
- 12月30日的第二條:」與往年集中在外灘海關大樓欣賞燈光秀不同的是....還能看東方衛視直播外灘源5D燈光秀。「
- 12月31日:」外灘源5D燈光秀進行盛裝綵排,今晚將正式亮相!本次活動須憑票入場,請大家不要盲目前往哦「
- 12月31日中午又重新強調了一遍:虹口音樂谷的水幕,航海博物館的雙帆,徐家匯的智慧樹,或是東方明珠的大珠小珠落玉盤,宅家裡的童鞋們可通過東方衛視直播看外灘源5D燈光秀哦。詳截圖(截圖中明確地點在外灘源,憑票入場)。
為了一個這麼從來沒有宣布過2014-1015要在外灘舉辦的活動,兩天四條微博已經反覆提醒過了。好多人只借著興奮,出門前不做功課,是要付出相應的代價,只是我覺得這個代價是白跑一趟撲了個空就足以,沒人會想到這次卻真的太慘痛了。
所以我覺得上海是可以做的更好,但已經做的也確實不少了,一出事就立刻把責任往政府往公安頭上扣,這樣真的好嗎?
另外,@黃浦公安說到達現場以後5-8分鐘打開了一條通道,我覺得已經很快了。只是對於需要幫助的人,5-8分鐘又太漫長了,真的非常可惜。
希望上海今後可以做的更好,希望全國都能吸取這次教訓。
願死者安息,願警鐘長鳴。
親歷者,在看新聞前完全不知道有人撒錢或者代金券這回事,我們比較靠近外灘護欄,退場的時候一直在後邊,這個過程中一直有人故意在擠人,感覺他們很享受這種人擠人來回晃的感覺。包括之前沒有退場、大家等待燈光秀、每人位置比較固定的時候,也經常會有一波一波的人浪,人為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