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連鎖餐飲肯德基麥當勞都有同城差價的價格策略,而星巴克則是同城同價?

  • 肯德基南站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火車站和機場店一樣都是高價店,東西確實要比外面的店貴一些,要想省錢,顧客可以考慮點單品。
  • 南站的6家星巴克咖啡和市內店價格相同。星巴克工作人員表示,星巴克的價格為同城同價,在機場也是一樣。via 肯德基同款快餐同城最高差價33元 各餐廳差別定價

這兩種價格策略的制定背後考慮了哪些因素?


作為學經濟學的,嚴重不同意目前最高的 @汪惟的答案。
認為定價策略由成本決定,本來就是很naive的想法。
這麼說吧,因為這兩個企業的競爭戰略是完全不一樣的。
套用波特的術語,肯德基是「低成本」的競爭策略,而星巴克是「差異化」的競爭策略。
為什麼呢?因為兩家企業的「壟斷勢力」是不一樣的。這裡「壟斷勢力」你可以理解為「定價能力」,也可以理解為客戶的「產品忠誠度」。
這個跟低檔次安卓手機和iphone手機的定價是類似的。低檔次的安卓手機是「低成本」策略,所以其價格跟成本還是有關係的。但是iphone手機的定價跟成本有關係嗎?
肯德基的問題是,你在不同的地方,價格稍微高一點,客戶就轉頭去蘭州拉麵、沙縣小吃了。其盈利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對成本的控制能力。
而星巴克培養了大量「逼格」高的客戶。你價格高十塊客戶也不會少很多。
這就是所謂的「壟斷勢力」。
「同城同價」也是一種競爭的策略,即向客戶發送一個信號:本店逼格高,服務高端人群。這樣客戶更容易為他們的產品買單。
你想像一下,如果肯德基和星巴克同時推出價格200元的「進入中國十周年」紀念衫,有多少人會為肯德基買單,有多少人會為星巴克買單?「壟斷勢力」不言而喻。
其實連鎖餐飲企業一開始是「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很多最後難免變成「低成本」的競爭策略。
肯德基麥當勞進入中國的時候多麼高端,現在也就比蘭州拉麵的競爭地位高一點。
類似的還有必勝客,以前覺著好高端,現在實在提不起興趣去吃。
這也是從「藍海」變成「紅海」的典型例子吧。
另:本人喜歡Costa咖啡,口味更好。
===========================================
哈,跟 @汪惟評論里討論了一下,居然是道友。一開心,補充一下。
為什麼認為他的答案錯了。如果你仔細閱讀過Varian的微觀經濟學(中級),你會記得裡面有一個課後題是這麼問的。黃金地段的店能開出更高的價格,是因為其地租更高,這句話對嗎?答案,不對!為什麼呢?因果搞反了。是因為我在黃金地段能開出更高的價格,所以地租才高。糊塗了嗎?
如果你看到「同城同價」,你就應該想一想,成本不一樣,肯定不是從供給方面考慮原因,因為如果從供給方面考慮原因,肯定可以得出同價的策略是錯誤的。所以必須考慮且只能考慮需求方面。
另外,關於競爭戰略的內容,請參考波特的三部曲,特別是《競爭戰略》。為啥這本書成為經典,無數公司分析人員、公司領導、CEO紛紛閱讀這本書,自然是有道理的。
另外定價的問題也是IO(產業組織理論)裡面研究的核心問題。有興趣也可以參考。
===============================================
昨天太晚了,沒及時更新。跟 @汪惟討論了一下,決定說的清楚一點。
他的邏輯是毛利率不同--&>定價行為不同.。你現實中看到的決策過程可能是這樣子,但是現實中看到的過程跟因果關係的方向可能是不一樣的。直接的問題是,毛利率為什麼不同?其實是價格高導致了毛利率高,而不是相反。邏輯應該是這樣子:消費者喜歡星巴克--&>壟斷勢力高--&>可以定高價--&>毛利率高
這個就好象我舉的那個例子:有人早上出門帶了傘,中午下雨了。並不是因為他帶傘所以下雨,而是因為他預期到要下雨,所以才帶了傘。因果關係的方向跟事件發生的先後可能是反的
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看一下我們討論區裡面關於肯德基的爭論,希望可以幫助大家理清邏輯順序。
p.s. 我喜歡跟 @汪惟這樣的知友討論,即使證明我錯了,也比那些上來直接噴或者不擺證據自說一詞的人要強。
=================================================
繼續補充 @汪惟寫到:

我想了一下你是把盈利能力和售價搞混了,是想要獲得更高的盈利才會租更貴的店鋪。不是想獲得更高的售價才會租更貴的店鋪。

哈,不存在這個問題。經濟學的研究都是假設利潤最大化的,都是為了追求更高的盈利。我說的並不是為了更高的售價而租更貴的店鋪,而是說,商家為了盈利,從而紛紛想遷入那些好的地塊,才推高了地租。一切著眼點還是盈利,不是嗎?


麥當勞肯德基10-20年前消費的是逼格,現在消費的是價格。
星巴克目前還屬於消費逼格的階段


我的觀點如下:
1、消費者的購買力、選擇偏好、品牌忠誠度和產品替代性是差別定價的原因;
2、在國內市場,KFC、星巴克的品牌差異,導致了消費者的差異,最終影響了兩者的定價策略;
3、KFC確定採用差別定價策略是最優解決方案之後,需要確定旗下不同類型門店的銷售價格,其中KFC Select因為租金較高後,為了維持毛利率,將選擇調高價格;
4、因此,租金成本上升,為了維持毛利率是KFC Select選擇上浮價格的原因之一,但不是KFC採取差別定價策略的根本原因。
5、內部研究表明:對於快速消費品而言,70%(印象中是)的消費者的購買決定選擇有很強的隨意性,並且產品價格、相對陳列位置等等是影響大多數消費者購買決定的重要因素;
6、基於第5點的認識,星巴克機場店其實也可以提價,但因為毛利率足夠高,為了提供較好的顧客體驗,國內的星巴克選擇了固定價格。

另外,@汪惟和 @Jichun Si的討論,讓這個問題變得有趣起來:)
關於第6點,歡迎的同學提供海外星巴克的品牌美譽度、消費者忠誠度和定價策略的信息,和國內市場對比一下,就更有意思了。
時間不早了,隨便搜了下,新快報有個簡單比較:星巴克中美價差達五成多 國外為平民消費


首先,實行統一價格策略還是差異價格策略這是與企業的運營水平、發展策略、區域市場特徵等各種因素聯繫在一起的。
統一價格策略有利於企業在消費者心中建立統一的品牌形象,能夠培養消費者的穩定情感和信賴感,這適用於正在高速擴張市場、大力培養忠實消費者的企業,星巴克中國正是這樣一個企業。
目前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星巴克第二大市場,門店數接近1200家,但這大約只是KFC門店數的1/4,從星巴克在中國的價格可以看出這隻美人魚選擇放棄了低端消費者,在一個咖啡並非傳統飲料的國家,那些對價格不太敏感、能接受新的生活方式且有消費能力的人才是星巴克的目標人群,這些消費者的培養需要很長一段時間。肯德基在2004年開出第1000家店,晚10之後年才進入中國的星巴克,開出第1000店的時間大約也比肯德基晚了10年。目前肯德基門店數保持在400-500家每年的穩定增長速度,但星巴克的門店增長速度大約為300家每年。顯然,肯德基的品牌形象塑造得很成功,要達到和肯德基同一級別,星巴克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對於處於高速擴張時期的星巴克,相對於差異價格策略,執行統一價格策略對品牌形象的樹立顯然更具有戰略意義。事實上,不光是價格,統一門店風格,統一飲品種類和口味,甚至是統一的傢具樣式,都有利於樹立穩定、可信賴的品牌形象。

對於市場和品牌都趨於成熟的肯德基,更看中的是單店盈利能力。從設備上說,肯德基的設備數量遠多於星巴克,畢竟現代人類對於食物品種、口味、質地的要求是多於飲料的。更多設備也意味著更多的佔地面積和更多的員工,如 @汪惟 所說,二者坪效和人效差別較大。為了提高毛利率,一些門店就採取了精簡產品供應種類(實質上是精簡了設備)、提高售價等手段。而星巴克則幾乎不會為了毛利普遍採取這種措施,更多的是採取各種手段增加營業額,如商品售賣、糕點搭配、套餐銷售等。
此外,差異價格策略也一定程度上是利用了價格歧視,在車站機場這種相對封閉的渠道里,競爭對手不多,消費者不會為了一兩塊的差價而跑到離車/機場站更遠的地方購買,買瓶水不也得多掏一兩塊嘛!而且,相比車站周圍各種魚龍混雜、衛生和質量未知的餐館,多花幾塊錢換來一個環境安全、食品放心質量穩定的食品還是值得的。

總之,統一價格策略更有利於品牌形象的樹立和企業管理,差異價格策略為品牌帶來毛利增長,採取哪種策略取決於企業的運營狀況和發展策略。


多謝 @何川 的指正,這裡修改一下。

我還是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星巴克的商業模式與肯德基不一樣。不過我是根據我在澳大利亞對於本地星巴克與Hungry Jacks的差價策略的理解。

在澳洲Hungry Jacks的店有許多是加盟店,特別是熱門地帶,雖然品牌,進貨都是同一的,每個店面都是自主盈虧。只有有些時候會有整個連鎖的促銷活動會要求所有的店面都統一促銷價(不過也有特例不參與優惠活動的店面)。因為是自負盈虧,所以各個加盟店都有一定的價格浮動區間。一般來說,機場一類地方的營業額是遠遠不如商業中心地區的(機場雖然人流量大,但是比起商業區差多了,而且營業時間很有限,租金也往往比較高)。這些時候,除了有些時候總部給些補貼(純粹為了品牌的普及度),就只有靠差價來維持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知道題主說那兩家肯德基是不是都是直營。

而星巴克都是直營店,整個集團的盈虧統一計算,這樣子也就不太需要考慮店與店之間的差距。營業額差的店也比較容易調整甚至關閉(加盟店受到加盟條款的限制,調整需要店主配合)。這樣子整個城市統一定價反而更容易管理,也不需要一個店一個店的分別定價增加管理成本。 @劉全勇 提到星巴克整個中國華東區都是外包給台灣統一,這個其實並不矛盾。如果整個地區都是一個集團管理,那麼理論也是一樣的。


每次在機場看到麥當勞,肯德基不賣套餐,不接受優惠卷,零售還要每個加價2-3元,都要從心底罵一句,奸商二鬼子。〈==== 關鍵詞2個:奸商; 二鬼子;
====================

本篇免責聲明: 經濟學的確是民科,但是也不到誰都可以隨意調戱的程度。那些一知半解,以結論反向推成因的知乎er,可以發表,但請輕噴。槽點可來,純吐槽純嘲諷,出門右轉有貼吧有貓撲天涯。 本篇僅代表個人觀點,無証無據,非常之不友善。

如有異議請関閉!

如不介意請繼續。

=====================
首先,必須要了解連鎖餐飲這個概念。 除了大家都可以看到的一樣的店面佈置,一樣的設計,一樣的餐單和一樣的口味之外,還包含幾個看不見的,生產標準,原料標準渠道,人員配置。

第二,基於餐飲連鎖的這些屬性,它也就具有了這些優勢:

  1. 標準化-大量可複製的點
  2. 辨識性-統一的標識和風格
  3. 分工細化-部門分工可細化,雇員品質保證
  4. 產量化-採購議價力為首的各種成本控制優勢
  5. 總部對分支『一對多』信息網路,針對供貨商,自身管理及市場
  6. 品牌統一建設及升值

那麽基於這些優勢,輕易可推出2點,這些店獨立經營但不是單打獨斗,是有統一標準的。在集團統一標準的光環要求下,總部也會根據各個店的實際問題做出調整。不同店的銷售目標都是不同的。而就集團本身來説, 總體盈利也並不是以一間店為左右的。在中國通航民航的機場一共是155 個,麥當勞2014年約2000傢門店, 肯德基2014年超5000傢門店 的規模,假設每個民航機場都有麥當勞和肯德基,都不賺錢, 也不是什麽太大的問題。 再以北京肯德基為例,北京共有肯德基321傢門店,其中一間在機場。這一間就算完全不賺錢,也不會影響北京地區縂效益的。 而爲什麽可以接受一間不賺錢的門店,我下面會說。 更何況未必統一價格和加價之間的營收存在區別。

第二,成本並非是唯一的考慮標準,利潤也不是唯一的目標。
機場是個人流量很大的地方,但是又幾個顯著的特點。 其一就是已經作爲過濾器分離了一些人群,其二,流動性大但並不是一個購買力強大的地方(相對於同等流動基數的商業地段)。那麽基於連鎖餐飲品牌共建的目的,機場的很多品牌有很多宣傳和品牌建設的責任。 儅別人的牌子在的時候,你的也要在。雖然大多數的人不會去吃,但是你的客源如果想吃就要吃到。這就是品牌的成本啊。

除了這些高大上的,還是來説點俗的吧,談談錢。 衆所周知,機場的店鋪租金是高的,但是還有一樣東西價格也是高的, 廣告位。 我租了一個機場門店,至少獲得了(機場樓層數X3)的指路牌,大聲告訴大家『我在這裡,請來』,『我是品質過硬的快餐,我為飛行人士供餐』等等。光這一項就是大大的賺了。 更不要說,麥當勞,肯德基永遠在一起,不出現你就輸了的這個老梗了。

所以 @Jichun Si 說 @汪惟 『認為定價策略由成本決定,本來就是很naive的想法。』 我是很贊同的。如果單純以成本來決定,我想,那時已經是共產主義了,本質上按成本定價等同按需分配。

那麽我看麥當勞和肯德基的做法,簡直是tm傻透了,典型的撿了芝麻丟西瓜。
首先這些店的目的,盈利不是首位,能達到持平就已經偷笑了。 以北京機場08年到12年,租金就上揚了近60%,一般想著來賺錢的,除非是機場自營項目0租金的,其他的品牌應該多數都是抱著宣傳的目的。

那麽好了,既然是宣傳爲主的,顧客來到麥當勞,首先看到自己熟悉的品牌,一樣的口味,放心選擇,是比較高興的。 進來一看,這個套餐怎麽沒有了,隨便一個套餐都要貴幾塊,怎麽和游覽區的非法小販一樣坐地起價,還全球連鎖呢,我呸。 這個心理落差是很大的。 雖然只是幾塊錢,但是那種噁心感是遠遠超出這個價格的。 這個品牌價值是會受損的。 即便顧客因爲方便選擇, 也不是主動接受,這種『不得不選替代我選擇』 的狀態時非常不好的顧客體驗。 麥當勞和肯德基這麽做真的是智商捉急的,即便是如此,也很難實現很高的盈利,本末倒置。

這就是我一開篇提到的『奸商』這個概念。。除了商業道德不好之餘,這個詞還代表『腦子不好』,一個人盡皆知的『奸商』有可能是一個聰明的商人嗎? 商人應該是一個很注重名聲的職業。

再説說『二鬼子』。 這是我相當厭煩的人,他們不憚以最大的惡意來猜測自己的同胞,以一種沒有下限的無所不用其極的方式來獲得其錢財,賺了他們的錢還要儅他們是傻子。 就中國區的這幾個大區經理,他們不知道機場上價格不一致的事情麽? 是誰建議,要打破一間美國本土建立並經營,美國上市的連鎖餐飲公司的行爲準則,打破運行超過100年連鎖經營理論,Who are you? How dare you? 大概這些決策人還在洋洋得意的說,他們要買就會買,沒有價格敏感。我為公司多賺了三五兩銀子。而這些事情除了天下最聰明的中國二鬼子,是沒有什麽人這麽做的,不是因爲智慧想不到,而是因爲不去想這條路,因爲太短視了,太無原則了,而且看得到的利益和看不到的損失是不對等的。 大概這個這也是一種苦難的傳承,窮怕了的人對金錢有著病態的追逐。

在這個社會上,太多領域中, 太多本來應該如此的事情竟然成了模範,下雨天出租車竟然不加價爲什麽?機場連鎖快餐居然是同城同價爲什麽? 因爲本該如此啊! 趁人之危的叫不義之財啊。

機場的麥當勞,機場的肯德基,你們爛透了!

這裡我根本不想也不需要談星巴克,因爲本就該如此。

如上,怒答。


首先價格是傳遞信息的一種方式。在中國,肯德基的價格傳遞的信息是我東西便宜,人人都可以來吃。星巴克傳遞的信息是我的價格是低收入人群接受不了的,要經常來喝那必須是中高收入的人來。這就決定了它定價的基礎,肯德基的接近成本而星巴克的接近逼格而且同城同價給了經常消費的顧客另一個信息就是規範和秩序,逼格又高了一層。他們定價的一個目的就達到了:為了傳遞信息。
然後價格代表了它的稀缺程度,價格高那稀缺度就高了。所以肯德基的稀缺度在哪呢,每個地區的供貨商的出貨量。之前就是福喜嘛。那福喜的運輸成本也計算在裡面了,離福喜倉庫越遠的地方那稀缺度和運輸成本佔比都高了。 而且肯德基輻射全國四五線城市,人工費用和一二線城市比差距大,西部和懂不的城市差距大,如果同城同價,有些地方會虧損也說不定。至於星巴克,都是進口的咖啡豆,它的運輸成本就是空運海運之類,那它是港口倉庫輻射全國的,這裡到岸價格就是作為它的固定成本了,內陸運輸成本所佔比很低。到各地的稀缺度都很接近。可以用同城同價。
關於排名一二位的兩位的討論,盈利能力引入其中有一定道理 @汪惟@慧航 但是呢,這個盈利能力太複雜了,簡單講就是閾值,毛利潤X顧客人數的兩個閾值嘛 好像不能解釋他們的定價 只能說他們找到了利潤最大化的方式。


目標客戶群不同

麥當勞、肯德基的目標客戶群是除去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兩端之外的所有人。
採用差異定價策略可以在由各種因素分割出的不同細分市場中實行價格歧視以最大化利潤。

而星巴克的目標客戶群是中高收入層和部分學生。
統一定(高)價的好處是樹立並鎖死高大上的品牌形象,客戶買的不只是咖啡,還有品牌帶來的附加價值。
同時這樣做還有能力提供較優質的服務提升顧客的效用,並使顧客不容易產生降價預期。
代價是無法佔領全部市場(欠發達地點顧客過少,而薄利多銷則會影響品牌),在佔領的市場中也無法靈活調價以攫取最大利潤。


星巴克追求品牌及逼格,肯德基追求規模及利潤,簡單說是這樣的,複雜說,那得寫本教科書。


@Jichun Si
呃,我怎麼覺得還是你的答案「稍有欺騙性」啊,回答的時候說

「這麼說吧,因為這兩個企業的競爭戰略是完全不一樣的。
套用波特的術語,肯德基是「低成本」的競爭策略,而星巴克是「差異化」的競爭策略。」

不管是什麼店,開在黃金地段的點應該都少有依賴「低成本」策略的,當然成本是每個企業都要控制的,不過肯德基這樣的品牌溢價還是在的(雖說人現在覺得肯德基頁不貴了品牌不那麼高大上了,不過發過來想,在廣告上那麼捨得砸錢的企業如果不是靠品牌溢價賺錢那應該已經關門了),所以,肯德基肯定控制成本,但是經營策略是控制成本+品牌溢價並進的,並非掉到了與「蘭州拉麵、沙縣小吃、低檔次的安卓手機」差不多的經營思路中。

「肯德基的問題是,你在不同的地方,價格稍微高一點,客戶就轉頭去蘭州拉麵、沙縣小吃了」——肯德基和麥當勞其實也都在漲價,前幾天去買圓筒已經漲了,套餐價之前也是按成本相應漲了,肯德基們應該還沒到「價格稍微高一點」就會失去市場的地步

「『同城同價』」也是一種競爭的策略,即向客戶發送一個信號:本店逼格高,服務高端人群。這樣客戶更容易為他們的產品買單。」——這個是部分贊同的,這也是一種吸引顧客的方法,但是星巴克應該不會不賺錢或者賠本開逼格展示店吧?還是要有錢賺,說到這裡,雖說機場星巴克單杯賺的錢比其它地段的星巴克少了,但是,其它地段再怎麼旺,也分時段,平時的星巴克看著人多,可是平峰期消費人數落差大,機場基本上都是很多人,平峰期落差小,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高峰期和平峰期相比其它地段星巴克都有更多的人消費,抵消了單杯少賺的不利因素,甚至還可能賺的更多。

———————————————————————————

其實說了這麼多,覺得還有一點沒進入正題,像星巴克,這麼定價一是有統一價格使消費者獲得更好服務體驗的因素,同時維持品牌形象,但是要在統一價格的前提下維持品牌形象最關鍵的是自己的產品價格包含了超高的品牌溢價,如同蘋果,重金打造的體驗店也是那個價,電子城的小攤位也是那個價(店家有時促銷給的相對總價很低的小優惠就忽略了),肯德基麥當勞是快餐飲食,也沒啥逼格,靠人流量不靠客單價,在機場這樣的地方了已最大化的發揮產品潛力,因為機場本來就是一定壟斷區位優勢,提供餐椅的也不多,在這種地方可以更多的挖掘產品的溢價空間。

而星巴克一杯飲品已經像iphone一樣一開始的價格就已經沒有多少提價空間了,到了機場在漲價看似邏輯對,但是逼格再大那也就是一杯咖啡,雖說原料是啥「全球優選」,再把一杯提到五六十估計主流消費人群在進店前會思索一下。而如果只是少少提價如五六塊又意義不大,既然機場人流量大而且平峰期也很多客流已經很賺,加上維護品牌形象,那麼就按原價是最好的策略。


感覺更多的問題在於國內的機場和火車站。
在新加坡機場和香港機場,麥當勞,肯德基等連鎖快餐都是和市區價格相同的。而新加坡和香港機場都需要靠機場購物創造利潤。所以在吸引商戶的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在新加坡,甚至會舉辦各種促銷鼓勵居民去機場購物。香港機場「永遠比市區便宜」的廣告印象很深(原話可能不是這個)。這些機場需要靠完美的購物環境和低廉的價格去爭取更多的旅客的到訪、轉機。
而國內機場給人一種坐地起價的感覺。機場建設費收得不明不白,店鋪租金也相當高,頗有一種「我的地盤我做主,你嫌貴可以不吃」的氣場。國內機場很少有「通過服務去爭取旅客」的意識,更多的是「通過xx爭取政策」的趕腳。火車站也一樣。所以不僅僅是麥當勞和肯德基,機場裡面其他的店子也貴的離譜。
至於星巴克,估計也只有他們家的利潤率能夠讓他么即便是在國內機場和火車站的的租金下仍然能保持價格了。。。


同意 @張競 以及 @Oli ver的觀點。價格策略如何制定從企業整體出發更為合理。另外,美國的星巴克同城同價,不同城絕不同價,中國的星巴克不僅在機場、車站與市內定價一致,不同城市的定價也是相同的吧。


我猜這裡主要是運用了MKT上兩種不同的定價策略,成本導向和價值導向。
KFC用的是成本導向,因為KFC是加盟店,在是否投資一個加盟店項目的時候都是有投資模型參考的。因此在確定每個店的定價時起碼在模型上是能盈利的。(當然也不能隨便意淫,有一定範圍)對於機場火車站這些房租很高的地方,價格有所上漲實屬正常。而且從公司目標來說,KFC是售賣更好的食物,是產品。傳統上大部分商品的定價策略都是成本導向。
對於星巴克來說,宗旨在於提供更好的體驗,售賣的服務過程,因此使用價值導向更好。單店的盈利情況並非不重要,但是不能夠影響到整體的品牌形象建設,而統一的定價更有利於構建出一個良好的品牌形象。(Ex. 沒記錯的話首都機場的星巴克門店是長期虧損的,但是也要一直開下去,品牌宣傳上有好處。直營店就是好,虧了也不關 )

新更:
重要的不是單店的盈利,而提供一個為顧客提供產品的出口。任何一個單店只是一個為顧客提供商品的輸入口。


先不考慮品牌和產品以及位置。假設一個產品面臨的需求曲線是Q=a-bP,成本是C=cQ,還有固定金額的租金R。利潤就是π=PQ-C-R,對P求導得最優定價就是P(asterisk)=1/2·(a/b+c)。利潤為π(asterisk)=1/4·a^2/b+1/4·bc^2-1/2·ac-R。我們對照題主給的報導材料(肯德基同款快餐同城最高差價33元 各餐廳差別定價_21世紀網)。

首先,在南站這個人流大從而需求高(表現為截距項a較大)的位置,不管肯德基還是星巴克定價都不低於東大橋等其他店。這驗證了上式a越大最優定價P(asterisk)越高。

第二,非機場火車站的用於生活和工作的城市區,肯德基的產品定位是普通家常或工作快餐,同質品多(稍好一點的中餐館都會對其構成競爭),所以其產品需求彈性較大,也就是說b比較大,所以其定價較低。而在機場和火車站,人流較快,人們急急忙忙吃頓飯,肯德基這樣的便利的西式快餐或許是首選,所以彈性b較小所以定價偏高(這一點的論證或許需再充實一點,因本人對實情了解較少未必完全可靠但符合常理)。

第三,對於星巴克,如 @Jichun Si 所說,這個品牌對於很多小資來說或許有點逼格,可以驗證的是其同質競爭者較少,所以其需求彈性b應較小。——但是,在南站和市區其他地,彈性仍是不同的。在城市工作生活區,逼格發揮得多一些,是小資情調的好去處,故b應較低,定價就較高。但在火車站,趕時間的人多,去那尋找逼格的人相對較少。另外,據報導材料,有點高大上的南站星巴克有6家店,算是多的了,顯然星巴克在南站把高端優勢轉化為了數量優勢,有了內部競爭。這樣綜合兩點,南站星巴克的b就相對較低,定價就不宜太高。所以推測星巴克因此採取了同城同價的策略。

以上兩點解釋了為什麼肯德基在城市工作生活區定價低,在南站定價高,而星巴克定價一致。Si的解釋提到了需求差異和定價能力的不同,但過於簡單且不易驗證。

材料的其他內容可以側面與以上分析相互支持並做補充。文中提到,南站肯德基店的高價主要是表現在量多無優惠,低檔品無銷售,單品價格差別不大。
首先這表明定價策略的差別主要體現在商品組合的差別(九塊的吮指原味雞)而非單品的差別。在市區,量多優惠正是單品b較大的表現,而在南站,自然屬性決定了單品的b不可能突然就大幅降低了(一個漢堡就那點東西還不如火車上捎個包子或買中餐),更多採用組合取消優惠的辦法(購買組合的人群其個人特徵也決定了需求彈性較小)。
其次,南站的高租金或許無法支撐起低檔品的銷售。租金太高,便宜貨即使在最優定價之處其利潤也難以彌補,文中提到肯德基取消了超值工作餐。由上面最優利潤公式及其對a、b的偏導可知(dmaxπ(a)/da=1/2·a/b-1/2·c, dmaxπ(b)/db=-1/4·a^2/b^2+1/4·c^2),低需求a、低需求彈性b的低檔品難以獲得太高的利潤。像南站這個高租金之地,大體上a、b較大的產品獲利較高(具體關係還需細分析),這解釋了超值工作餐的取消,或許也能解釋星巴克在南站開店的數量比較多。

文中還提到幾個品牌的中餐館也入駐南站,其市區和南站間價格差異相對小。和星巴克相比,在生活工作區,中餐店需求a較小彈性b較大,故定價較低些(然而那些知名品牌中餐有料,c不小,故低不到哪兒去),而在南站,其需求a較大,故價格更高。需求彈性相對稍小(和肯德基類似)也使定價提高,但品牌競爭激烈也小不到哪兒去。所以綜合起來價格差別不大。


================================

題主提供的那個材料雖然簡單但還算調查得比較不錯,這個問題可當做大一本科生課程作業論文,關鍵是仔細閱讀材料內容,並適當搜索補充。注重實證依據的分析才能合格,簡單定性的推測沒有意義。


經營策略不同導致的不同結果。
你以為肯德基麥當勞願意同城不同價啊?沒辦法,本來就是走平價連鎖快餐的,毛利率本不高,而現在的城市發展,中心區域的房租貴的離譜,這些區域的,門店不漲價如何保證盈利啊?依稀記得早期國內的肯德基麥當勞,價格是一樣的(那是還沒有機場肯德基麥當勞)
而星巴克就簡單了,它有足夠的利潤來抵消各種成本。


不同的店有著自己的管理和經營方法,而且都是人家自己做過調查後制定出來的。你這個問題問得太天真了。我建議你還是多去一些餐飲網站多學習一下,比如中國吃網,就是一個不錯的網站。


需求決定價格,為什麼不講供求關係決定價格了呢?現在哪裡還會缺少供應?基本不會了吧。所以肯德基認為同城不同地區的需求是有差別的,而星巴克認為同城不同地區需求是無差別的,以上。


推薦閱讀:

TAG:星巴克 | 銷售 | 肯德基(KFC) | 價格策略 | 連鎖餐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