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地閱讀財經新聞並將其轉化為知識儲備?
請問有什麼好的方法來(每日)高效率地閱讀財經新聞,並且系統地歸納相關知識,以便於今後查閱和學習?
所有經驗僅限國內環境。
比如最近炒的沸沸揚揚的央行暫停虛擬信用卡和條碼支付(二維碼)新聞,我的方式如下:
一、信息初始發布媒體。
看發布媒體(傳統媒體、官媒還是社交媒體)。這是一個高效篩選值不值得關注的技巧。裡面名堂比較多,就不仔細講了,知乎上有類似回答,可以搜一下,每個人方式可能都不同。我比較關注發布時點、誰首發、這個媒體的背景(比如:CCTV首發?人民日報英文版有一個短文,但國內版太監了這個文章;財新網的頭版頭條我可能會腦子裡轉一下主編胡舒立的背景。國外媒體有沒有同步報道,是哪家媒體。。。
二、如果涉及政府公告,有條件看官網原文的一定要看。
1.信息求真。現在社交媒體發達,信息獲取方便,很多人沒有行業背景知識一味跟著別人的思路走,很容易出現一些滑稽的爭論;包括有些記者半瓶子醋晃蕩,胡亂截取上下文,誤導觀眾。
2.對於政府機關發文規範流程要有了解,熟悉發文規則有助於你看出一些細微的名堂,誰發的、誰接收、文件級別、為什麼發給這個機構,而不發給其他機構?
三、如果判斷公告原文比較可靠,後面就可以開始分類整理關鍵詞、利益方。我的方式用思維導圖軟體畫分叉。比如公告原文中」支付司「我可能會分出行業監管模式、二維碼、、線上線下等幾個分支。通過這些逐步延伸閱讀。我可能會從線上線下這個思維分支中再細化出銀聯、銀監會和央行關係、各類監管條例,銀聯壟斷的歷史背景等,最終我可能會細化到線下支付銀聯主導的721分配模式等等。 你要願意,這個節點分叉可以無限細分。不過一般不是我從事的領域,我延伸閱讀了解到某條公告或者某條新聞的利益相關方就差不多了,後面無非就是你斷我財路,我要反擊;有錢大家賺;某家是行業破壞者,大家抱團擠走他等等,這個就是商業邏輯。
四、最後一步,利益方你來我往,各類新聞時間線整理。excel製表、思維導圖、T字型賬戶隨便。我習慣在整理的時候再回顧一下發文媒體、發布時間點等等。做完這些你怎麼可能沒有自己的思考和見解呢?
總結下來就這麼幾個字:信息求真、分類整理、順藤摸瓜、理清脈絡和時間線、事件評判合乎商業利益邏輯。
多問幾個為什麼,信息爆炸時代,懶得思考的人太多,你認真就贏了。
舉一個回答的例子:3月14日,央行發函叫停虛擬信用卡和條碼支付(二維碼支付)新聞解讀
回答鏈接在這裡央行緊急叫停虛擬信用卡和二維碼支付服務是真的嗎?是因為報道中所述的安全性原因而叫停的嗎?
加強監管的事情。其實如果有心把近期輿論串起來,脈絡很清楚的,當然也可能是我過分解讀——傳統銀行勢力和新興互聯網公司在互聯網金融上的公關大戰。你來我往,步步升級,最後驚動家長出面,玩脫了一鎚子先暫停 。幾個關鍵事件(懶得找網址鏈接了,將就看吧):
(1)過年前到正月十五:去年12月到今年的預授權套現風波,官方公布損失10幾個億。第三方支付的風控亂象應該已經引起監管層重視。(事情的起因是親兒子銀聯的規則漏洞被人鑽了,這個你懂得暫時不會有結果的)。阿里騰訊幾乎一天一個新聞,今天餘額寶突破多少億,明天財付通紅包引爆網路,太高調了,不引起重視才怪了。
(2)鈕文新發文質疑餘額寶。這篇漏洞百出的文章,因為作者央視證券頻道專家頭銜,因為切合了老百姓對政府壟斷的怨憤,掀起了公關大戰的序幕。官場商場預作大事,先拿個小卒子探風,古今都不例外。
(3)媒體曝光銀行業協會嗆聲聲明。升級到協會了,更進一步。
(4)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首提互聯網金融,以及幾個大佬發言力挺(會議期間還穿插了3大行「斷供」餘額寶新聞,這是銀行方面在兩會秀肌肉,刷存在感)。到這個點,互聯網金融行業里再遲鈍的人也會感覺有些不妙,所謂的」支持「,那是我有控制權的情況下才會說的。政府的話有的時候要正反兩面領會。
(5)中信銀行暴漲。各種新聞透底,八卦小道消息亂傳—比如阿里騰訊兩家爭當虛擬信用卡首發廠商內幕之類。這個是函件發文的導火索。
(6)《21世紀經濟報道》爆出來的支付限額的討論稿。第三方支付明顯劣勢。這個事情短期之內暫告一段落就是這個判斷。你再拿互聯網輿論那一套折騰,惹毛了boss直接撕破臉。
最近兩個月的事情總結
1.第三方支付這個互聯網金融的基石引起了大眾關注,普及了理財觀念和行業知識是好事,特別是大眾和新興的從業公司的風險教育。
2.做金融的悶聲大發財理念再次得到驗證,太高調遭雷劈。
3.有組織、有紀律,步調一致,頂住大眾輿論,步步深入的勢力還是底蘊深厚,老薑一枚。新興的互聯網公司上了一門生動的孫子兵法課,估計會考慮加大政府資深人才引進,檢討公關策略,加強對監管部門的報備和彙報。
2014.3.24結貼補充,後續內容不再更新!
不少人問高效閱讀,如何發現疑點,培養敏感度
一、財經新聞高效閱讀的基礎是財經知識基本功紮實,簡單說就是大學財經類公共基礎課。你連財政貨幣政策對行業的影響、國內「一行三會」的金融監管體系都不了解,談什麼其他的呢?恐怕只能人云亦云了。不少人給正文那個例子吸引了,忽視這個,我得把話說清楚了,否則就是在忽悠。
二、如何發現疑點並展開思考
這個和知識體系、行業敏感度、政治嗅覺有關。
1.知識體系可以短期補足。去人大論壇看看,那裡的人讀什麼大部頭的書。
2.行業敏感度要靠時間磨,沒有捷徑,有業內人士給你穿線理清脈絡是天大的好事(我上知乎目的之一)
3.政治嗅覺的培養:官宦世家有先天優勢,後天努力進入體制內的次之,再次之是企業生意或者企業職級到位置了,想躲都躲不開,被動學習。普通人通過一些技巧總結也能摸到一點邊,但是大部分流於淺層,不過做生意忽悠一些扶植資金是夠了。
以上都是廢話,關鍵是內部有人!混到後面都是做人的關係!
三、如何判斷疑點並梳理時間線
在你有疑點但沒證據的時候,回顧梳理各大媒體報道時間線有很大用處。
什麼叫疑點?舉正文那個例子的思考過程:
起點:我發現春節以後餘額寶不再公布規模和凈流入等數據,這和年前幾乎一天一個新聞的高調反差巨大,這個時候敏感的人就會想是不是有啥蹊蹺了。
回溯:我回溯行業新聞,發現了預授權套現風波這個事,此時還沒有感到是否和加強監管聯繫起來。但至少有個印象,作為一個孤例,第三方支付和監管關係不對了,不對到什麼程度不知道。
加深懷疑持續跟蹤:快2月底,鈕文新此人登場,他的專家頭銜和引起的輿論風暴。我當時和同事討論,兩個判斷,第一這個人是個窮酸,無人賞識,發驚人之語以待上書房行走,不用太關注;二、如果後面輿論發酵,可重點關注其背後是否有利益集團。結果嘛,大家都知道,此人內褲都快給網友扒掉了。然後,媒體緊跟著報道銀行業協會開了一個會討論,這個會一般人不關注,但我感覺風頭不對了,這有點小卒子探路,後續開始動員的意思了,因為兩會要開了,這股輿論風潮如果延續要兩會,肯定有行業大事發生。
後面大家都知道了,就不說了。
這裡推薦一篇財新網前幾天的頭版頭條文章,是比較典型的監管梳理類文章,仔細研究一下作者對材料的選取,時間線的梳理。
怎樣監管支付寶
四、主流財經媒體新聞交叉比對(注意:後面的解讀要知識儲備積累的,念歪了不關我事)
官媒:(略,自己百度,特意提一下CCTV新聞聯播必看)
網媒:新浪、鳳凰、財新、wsj、FT
紙媒:以報刊亭常見為例,南方系(21世界經濟報道、南方周末)經濟觀察(三聯繫)、財新系(胡舒立了)、一財系(第一財經周刊等)。
微博微信
不少人都知道日本人判斷大慶油田情報的典故,都是公開資料,這個才是以小見大的功夫。
看什麼?
(一)官媒為綱,順序梳理,前後用詞不同。想入門,多看每年兩會以後各大媒體尋章摘句的文章揣摩,外媒更是此道行家裡手。
(二)一般媒體(網媒、紙媒)對同一事件的報道角度和材料選取。多考慮其背後利益點。某些事情內外媒體太監情況,以及報道位置(頭版、副刊、長篇大論還是豆腐塊文章等等)。
(三)行業協會和專家智囊發言
這個是揣摩動向和發現疑點的捷徑。我當年為了職場出頭,看到一篇好文章,記下作者的名字,搜他的職業經歷、校友戰友親朋故舊等,積累多了,把所有金融領域行業協會領導和業內專家都建了一個年表年譜,動態更新講話的,如果能做到這個功夫,還看不出名堂來那別混了。
(四)行業公司新聞(股價、重大項目投產、某領導進去了、某某論壇盛大開幕等)、微博、微信各類八卦。
這些渠道的財經新聞量最大,不少還夾雜軟文。重點梳理利益點,商業邏輯,不合邏輯的都是疑點,多問幾個為什麼。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某些公司高官密集出席論壇宣揚普惠金融,和行業協會 發一些白皮書等等;為什麼騰訊要在新浪開微博,還發了一個很萌的長微博等。
最後再強調一下:
財經知識基礎+監管體系條款+商業邏輯,關鍵是對人的了解才是讀懂財經新聞的基礎。離開這些對某些新聞大談特談商業模式、行業壟斷、外媒內幕等都流於表面。
呃謝邀, 如果你想提高閱讀速度, 那只有多讀別無它法. 我大學時讀wsj也讀不進去, 又長又枯燥讀的也累.
但過一段時間習慣了它的邏輯基本就可以看的很快了.
如果你是想要知道讀什麼的話, 常見的WSJ和Bloomberg不用說了.
你應該沒時間聽radio, 如果有的話有個app叫Bloomberg Radio+.
另外iPhone上還有Bloomberg和WSJ的Podcast, 和Radio基本重複.
如果有的話, 裡面有個叫StreetAccount的東西, 其中可以訂閱很多東西, 各種update. 我覺得很不錯的是有兩個叫做7am snapshot和9am snapshot,
分別是每天早上七點和九點給你法最簡單的market概況以及今天最大的新聞, 幾點有什麼earning或者econ release, , 都是最簡單的一句話, 沒有任何opinion. 所以是很好的純信息source. 我基本都是等紅燈的時候讀完.
更新一下, 大概長這樣:
補充: 對了, 有一個神器叫Factiva. 你學校肯定提供. 它把很多報紙和 Journal放在一起, 可以免費讀WSJ..!
直入主題。
首先,使用槓桿讀書法,注意80/20原則,量上不去,吸收就是瞎扯。試想,你一天都沒看幾篇新聞,談何理解運用。新聞不需要細嚼慢咽,這和讀教科書完全不同,需要的是速讀而不是精讀。
其次,注意合縱連橫。不同的媒體,報道的角度是不同的,同一時間,看了幾篇報道後,核心內容便躍然紙上。同時要注重舉一反三,把不同維度的新聞聯繫在一起。
再者,要學會做筆記。提煉出有價值的知識點,記下來,這是你的知識庫和素材庫。至於軟體,大名鼎鼎的Evernote就不用說了吧,最近微軟的Onenote也免費了,可以考慮。跨平台同步性上,Evernote完勝,功能性上,Onenote完勝。在日後某一天,你的這些知識庫和素材庫,一定用的上它。
Last but not Least, 多應用。讀新聞一定要和讀教材相結合,拿起曼昆的宏觀經濟學也好,撿起黃達的金融學也好,拾起羅斯的公司理財也好,或者自虐的拿起CFA磚頭厚的教材,你會發現,在新聞中鮮活的世界,紛紛躍然紙上。有成就感之後,閱讀新聞的動力也更大,這是一種良性循環。最近正在調研國內外財經雜誌、期刊、網站等的新聞資訊特點,那麼就此來強答一記吧,順便看看大家的看法!
財經新聞隨處可見,至於個人能理解到什麼程度,吸收多少乾貨內容,歸根到底要考驗你個人的財經知識框架,量的積累以及判斷能力、邏輯思維能力。
至於如何高效的閱讀財經新聞,以上能力你都具備了,自然能快速瀏覽有效內容,科學整理訊息,最後轉化為知識儲備為自己所用。
財經知識框架 (高效閱讀的前提是基本功紮實)
1,
讀一兩本經典著作把自己的基本知識儲備填滿,經濟學原理推薦入門級的昆曼《經濟學原理》、米什金的《金融學》,另外對證券感興趣的話推薦《證券市場基礎知識》。這兩本書最大的亮點就是把市場中所有最基本的概念明晰的清楚明白,幫你打好基本功。
2,
名詞概念、市場法則、行業特點等搞清楚以後就可以閱讀一些雜誌、期刊來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識框架,處於搭建知識體系階段的小夥伴我建議先從正統的財經雜誌讀起,以下是我認為做的不錯的期刊雜誌,分享給你們:
首先,《第一財經周刊》、《21世紀經濟報道》、彭博《商業周刊/中文版》入門, 輕量級, 適合非專業人士的財經普及類雜誌;;
另外,《財經》雜誌和《財新周刊》,《財新》是由胡舒立離開財經團隊後創辦的,這是個牛逼的財經主編,感興趣的自行百度。(這兩個雜誌是比較嚴肅的財經刊物, 報道的也都是有一定社會影響力的事件或對象,業界評價《財新》略勝一籌);
還有就是《Value價值》 《Money+》 《哈佛商業評論》模仿外媒思路,可以一讀;
喜歡證券的朋友,三大證券報《中國證券報》《證券時報》《上海證券報》必不可少。
以上,傳統的媒體我還是建議從事財經的朋友或準備入門的多多閱讀,不同於現在的互聯網快消文化,這裡的每一個基本概念,每一條專家評論或者每一篇行業分析都值得你字字斟酌,更能直接為你所用。
量的積累
首先推薦一些網站:
1. 國內財經新聞網站:
和訊、東方財富網、幾大門戶網站(騰訊 新浪 網易 鳳凰)財經頻道
以及上述的雜誌都有相對應的網站
2. 國外財經網站:
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路透財經、彭博財經等,英文不好的可以閱讀對應的中文網站,但質量相對原文網站差一點
3. 財經論壇等:
知乎、天涯、豆瓣等知名論壇的財經話題區,還有專業的財經論壇雪球網,大神很多,混跡久了,能學到不少乾貨。
4. 政府網站類:
銀監會:監管信託,銀行,信託等金融機構
證監會:監管證券,基金等金融機構
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一些關鍵的消息
統計局:發布統計數據
協會類:銀行業協會,證券業協會,基金業協會,信託業協會等;
互聯網的時代,關於財經的新聞千千萬,網站的名稱模仿也多是混淆視聽,搜尋起來總覺得有點浪費時間,還談何高效?為了節約各位的時間,最近我們網站推出了一個網址導航,乾貨滿滿,歡迎一鍵收藏:財經網站大全|財經微信公眾號
願你們少點奔波,多點方向,如下圖:
資訊頻道很多,分類也很清,內容主要從一些主流媒體整理而來。
一目了然的感覺,符合高效要求。
判斷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看了幾篇報道後,核心內容便躍然紙上)
回到題主的問題,高效地閱讀財經新聞最終目的是系統地歸納相關知識,以便於今後查閱和學習,那這對個人的判斷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就有很大的要求。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媒體報道的角度是不一致的,甚至有的帶有作者個人的思想感情、利益瓜葛等因素,要能夠分辨其中的不同,抓住核心內容,不要被作者的誘導思維帶跑偏。
同意獲得贊數最多的答主的某一點內容,將不同的信息來源與參考系之間參照對比。參照對比的目的,是為了刪掉各種人為主觀因素,而確定一個新聞背後經濟現象,也就是到底發生了什麼樣的客觀事實。
最後,要真正學為所用,我認為要隨手做筆記,將客觀事實記錄下來,提煉有價值信息點,根據自己所學的經濟學、金融學、證券學原理,形成自己的一套看法,日積月累,這就是你的知識庫和素材庫
多讀多看培養邏輯思維,找一個了解這方面的人幫你穿線,從A推導到B到C到D…到Z
當你通過練習可以完成這個過程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東西非常的有趣。
原本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本理工男讀研後突然對所謂的"國家大事"感興趣,曾在眾多網站日更新幾百條的新聞中看花眼,更沒有優質的朋友圈過濾篩選。後來終於找到一個神應用Circa,每天只有幾個頭條,而且編輯把各報道的重點部分整合在一起,寥寥數語就能知道時間的來龍去脈,還可以跟蹤進度。不過最近這應用因為傳統媒體式的做法(用編輯不用演算法)再加上商業上不成功而倒閉了,默哀。下面是幾個小眾但靠譜的推薦,希望幫到題主!
1、推薦幾個條數不多但質量好的來源:
國際新聞:全球要聞速遞,每天更新,要聞類;
國際財經:國際財經頭條-百度新聞出品,每天更新,要聞類;
新華輿情:數據發布_新華輿情,每天更新,有當天最火的幾則社會新聞或帖子;
財新網下周日曆:百度新聞搜索_下周日曆,每周更新,提醒下周要發生的事件;
國際在線圖解天下:圖解天下 - 新聞,每周更新,用信息圖的形式說明某事件。
國內新聞感覺各大網站都做得差不多,而且發生的事很多,所以只能多刷幾次挑重點的看,建議用鮮果、Zaker等聚合類應用多訂閱幾家,再根據自己的口味留一兩家,科技新聞也是一樣。當然知乎日報也不錯,可以添加主題日報,相當於通過知乎討論熱度篩選,肯定是大舊聞或有趣的舊聞。
2、推薦兩個應用:
天機:可以訂閱關鍵詞然後跟蹤相關新聞,比百度新聞要更新得快,注意詞不要太寬泛(比如MERS就要比互聯網+要好很多);炒股的朋友可以用它關注某個股票的各種新(yao)聞(yan);
離線閱讀Pocket(或各種筆記):可以先把新聞篩選出來再一個個慢慢看,討厭等待幾秒更新的人必備。
建議:
如果想長期堅持,建議每天總共花半個小時的時間進行這套流程:網站和新聞應用挑選 -&> 抽時間Pocket閱讀 -&> 筆記定期總結。看新聞要分清主次,大部分新聞看一眼標題和正文關鍵幾句話就行;重點新聞要跟蹤進展、了解細節並看一些評論性文章,自己寫個文檔總結一下也是極好的。
—————————————————10月10日更新———————————————————
估計是本人烏鴉嘴,不光神級應用Circa在我寫這個答案期間因為商業模式不明晰而倒閉,全球要聞速遞也不更新了。。。不過全球財經頭條的更新還有!
現在重返RSS,親測靠譜的是FeedMe閱讀器,整合了多家RSS服務,自帶搜索引擎,不翻牆也可以更新。對於我這種不想每天刷新聞的人來說,RSS閱讀器比Zaker、鮮果等最大的優勢就是一旦你訂閱並開了推送,不會錯過任何一條新聞。現在的消息源有三個要聞、科技和話題。要聞主要訂閱了聯合早報系列,幾乎沒有雜碎新聞不浮躁,觀點也比較中立;科技類的有一票科技博客加CnBeta和36氪;話題就是知乎日報加每日精選加小眾軟體還有其他小眾的站點和博客。CnBeta不太適合訂閱因為每天的推送都要上百,但它會不定期推送學術界的進展非常符合本人胃口,互聯網新聞做的一般,科技新聞絕對靠譜。
還有兩個個不定期看的:一個是天機應用,主要訂閱了本專業的冷門關鍵詞,大概一個月會有幾條報道,可以保持跟蹤;另一個是新華網的輿情監測,可以跟蹤最近的熱點。
現在新聞閱讀習慣也有變化,因為FeedMe閱讀器直接把頁面下載到本地所以不用再轉到Pocket閱讀,在零碎時間打開手機就像批奏摺一樣看,大概推送100條新聞然後留下幾個有用的細看然後一鍵刪除剩餘的。細看的有用了就收藏,收藏多了就用筆記軟體總結一下。
寫到最後發現還是跑題了,不過以上的閱讀習慣只要換上財經新聞源應該同樣適用,所以希望能幫到題主!每天關注十幾個市場的各種信息,如果要記的話,做一個日誌總結就行了。只是新聞的質量都不怎麼樣,不如閱讀一點專業內容。。
你需要BIG DATA 加上 MACHINE LEARNING 來助你一臂之力
lol
我不是資深人士,用我看五千本言情小說的經驗答一下~
看標題,看媒體,看熱點
看標題就是看所能看到的一切媒體上關於財經類的新聞報道的標題,標題是內容的高度概括,所以時間來不及的時候掃一眼標題就好了,不用看內容了
看媒體就是找業內專精於此的內刊、公眾號,推薦華爾街見聞(微信號:wallstreetcn),瀚銀每日金融信息(微信號:handpay_999),前者是國際視野,後者是互聯網信息。專刊內容各有側重,題主可根據個人需求搜索~
看熱點就是關注各大媒體粗線高呼的信息,比如阿里和騰迅之間的戰鬥升級,可根據該類新聞推測監管的力度和導向;比如兩會這樣雖然不屬於財經類的,也要關注。因為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辯證關係。
另外就是結合自己手上的業務,根據關鍵詞搜索相關政策和新聞了。
以上,我自己一般一天花半小時了解吸收下信息,半小時搜索下事件前因後果。作為無信息積累壓力的非從業人員,其實是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一個自己稍微感興趣的信息點切入,在讀懂的過程中,會有無數不懂的名詞或概念,每一個去百度/維基,然後在了解概念的過程中,會有新東西,如此往複。
聽著挺愚蠢的,但是其實挺有效,我用了三個小時,從「如何掙點小錢」,到對中國個人投資市場的主要投資標的的概念和架構有了幾乎完整的認知o(╯□╰)o 慢慢,現有的知識積累,就會自然讓你對以前不那麼感興趣和敏感的信息產生興趣和敏感度(太重要了),感覺財經領域不同層級信息的還是算強關聯的。
個人的經驗,肯定不普適,不過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慾確實是很重要的。
說一下我的方法,給出參考,就兩步:
1、找到幾個資訊源,我在使用的有一些幾個
a、華爾街見聞(手機app)
b、FT中文網(手機app)
c、鳳凰視頻-財經節目(周更的-中國深度財經,日更的-金石財經,有手機app 和網頁,我喜歡網頁)
d、今日頭條。註冊登錄後,會推很多low 的內容,這些全部點X,不感興趣,慢慢就不會給你推了,多看一些你喜歡的文章,比如宏觀,比如證券,慢慢就會只給你推財經相關內容,還是比較智能
2、做整理,進行內容輸出
a、我建了一個微信群,每天早上8點左右,像羅胖子一樣,發60秒語音,語音的內容就是昨天的財經資訊和證券行情。一開始可能做得比較差,也沒什麼人聽,不要緊,死磕堅持,慢慢就好了。能練習自己的抓取和歸納的能力。
b、我開了一個微信公眾號,一部分內容是整理財經時事,做一些評論。所謂形成知識儲備,最後就儲備在你里公眾號里,如果忘了,搜索或查歷史就能找到,很方便。當然,長期內容輸出帶來的其他效果,就看自己的追求了。
c、知乎也是一個輸出的地方。除了答問題,我也做一些Live 直播
1. 選擇閱讀範圍
幾乎所有的新聞都可以叫財經新聞,閱讀速度再快也是讀不完的;因此首先要選擇範圍,比如只閱讀你關注的股票,主題或者行業以及政策類的新聞。
2. 選對閱讀媒體
精選一到兩個媒體,優先考慮時效性,完整性與工具性。
3. 提取新聞包含的信息
簡單略讀一篇新聞,識別出所講的股票,主題或者行業;文章反饋的情感傾向。對有關聯或者比較重要的部分進行精讀。
4. 歸納對比得出結論
將精讀的事件歸類,回溯之前發生時所造成的影響,輔助決策。
5. 其實你不用這麼累
以上的這些問題也是 布爾財經 在儘力幫你做好的,讓你可以騰出時間來干點別的有意義的事情。
下載布爾財經APP,獲取更多炒股工具
http://www.taikorcdn.com/news/jumpapp.html (二維碼自動識別)
關注布爾財經公眾號,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http://weixin.qq.com/r/WD_9paHE3vyhreXG92pK (二維碼自動識別)
找到最新的和你的崗位工作,客戶關心,老闆關心的新聞後收藏到網頁文件夾,與同事業內資深人士溝通交換意見總結後記錄在比如像印象筆記之類的手持APP上隨時可以翻閱,查詢,添加備註。每天一條,滴水穿石,時間長了積累的就多了。作為產品經理都會這樣做他們關心的是產品,我就關心的是企業發展,薪酬結構,人才流動……希望對樓主有幫助,歡迎多多回訪交流。
就財經論財經沒用的,要有歷史人文世界觀認識儲備,財經只是建立在負責社會基礎上的現象
我的方法是,廣州日報每周三次財經專題,無論你懂不懂都要把所有文章看完。不懂的知識點就查閱,慢慢積累,你就會發覺原先完全看不懂的財經新聞看出點端倪了。
當然了,別人侃大山的時候豎起耳朵聽,還是很多資訊的。
要學財經知識還是看書吧,看財經新聞頂多只是檢驗你的知識。如果是借財經新聞把握經濟方向,廣讀泛讀,再歸納自己的看法。
首先要建立自己的框架,然後不斷的往裡面加東西,閱讀過程中有不懂的知識點直接百度後繼續往下讀。
看得多,各種看。關鍵是要對當天的財經新聞有個大體了解,打好框架,新聞出來後心裡有數。平時多看各種書,到時候財經新聞出來後心裡有底。
個人覺得最關鍵的就是有個求知慾。比如刷新聞看到一個詞,央行開啟逆回購,吃飯時候拿著手機把央行近幾年回購的新聞分析看一遍,再引申到各種宏觀微觀貨幣政策。知識都是靠每時每刻積累的。到了一定程度,可以看新浪財經華爾街見聞一連開二十多個窗口五分鐘看完。
最近在學習將書上知識轉化為能力,通過能力實現財務自由。雖然內容不同,但方法是相通的。
先介紹一個人——三公子,常看財經類文章,應該對她很熟悉,一個學了7年文學的前公務員。通過自學理財知識,用5年積累了人生第一個100萬;用理財知識和理財經驗,用10個月積累了人生第二個100萬。如今已辭去公務員工作,離開常州到上海闖蕩。
在她決定學習理財時,買了亞馬遜和噹噹理財類排名前50的所有書,通過目錄,選出基礎書籍開始閱讀。
將閱讀來的知識內化轉化為賺錢能力的,還有《實用性閱讀指南》的作者大岩俊之。他原本是個銷售,一年度300本書,成為開發讀書法、思維導圖、各種記憶術等能力的講師。
他在《實用性閱讀指南》中,將讀書程序化,從讀書和轉化兩部分。
作為職場人,我們讀書不外乎三個目的:汲取知識、解決問題、消遣。曾經我喜歡讀消遣類的書,很排斥商業實用性書籍,總是簡單翻翻,道理我都懂啊,這麼簡單還需要看書?如今看來這種想法簡直錯幼稚的可笑,當摒棄了所有主觀偏見,會發現自己多麼無知。這種「功利性」書籍,給我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很多指導性意見。
成年人讀書「功利」一點沒有錯,在「功利性」書籍中建議選擇再版次數多的閱讀,一本書從作者選題編寫、編輯審稿校稿、出版社審核、下場印刷,再加上之前讀者的「找茬」,如今近乎完美。
選好書就開始閱讀了。讀書不是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一字不落的瀏覽,如果那樣掃描機會做的更好。
二八定律說:世界上80%的財富集中才20%的人手中。這個定律對於書籍同樣適用,一本書中只有20%的內容是核心內容。也就是說,一本200頁的書只有40頁是重要的,而這40頁中重中之重的只有8頁。
會讀書與不會讀書的差別在於能不能準確的找到這8頁內容,並應用於實踐。
而找到這8頁內容也是有跡可循的。拿到一本書,別著急先瀏覽序言、目錄、後記,了解作者觀點以及這本書的內容,提出問題即你的閱讀目的。然後給自己制定一個deadline。
吸引力法則相信宇宙中有一種看不見的能量,一直引導著整個宇宙的規律性運轉。當思想集中在某一領域時,與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吸引過來。有了閱讀目的,閱讀時思想會集中在目標上,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明確目的後就可以開始閱讀了,閱讀與瀏覽的區別是,閱讀需要做標記,讀到引發思考、引起共鳴的地方,用便簽寫下此刻的感想,貼在一邊。這樣閱讀是一個與作者的互動過程,在閱讀中思考會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讀完,並不是閱讀的終點,而是另一個起點。我們常有這樣的感覺,讀了很多書,但合起書過幾天總覺得什麼都沒留下。對此《實用性閱讀指南》中給出了方法——總結復盤。
總結復盤的一個快捷有效方法就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英國教育家托尼.博贊,提倡的一種思考方法,是將我們頭腦中正在思考的內容,以可視化的圖形呈現出來的思考工具。
一經問世受到比爾.蓋茨、艾伯特.戈爾等眾多世界領導者的推崇。波音公司、英國航空等國際大型企業在進行培訓時,也經常使用。
一副思維導圖可以幫助我們整理大腦思路,大幅度提升構思水平和記憶力,頭腦風暴產生的靈感與創意。
製作思維導圖可以使用手繪和電腦兩種,手繪要用彩色鉛筆,色彩可以刺激大腦,提高記憶力。使用電腦繪製,我找到幾個比較好用的APP:X-Mind(有開源版)、iThoughts、Mindnode。
學習知識在於活用,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思維導圖不僅可以用於做讀書復盤,還可以應用於在我們工作中,思路不清晰時做個流程圖,很容易打開思路。
復盤的另一步是整理讀書筆記,將讀書時做標記和寫感想部分,反覆閱讀,反覆思考,選出其中精華,摘抄到筆記本。
做思維導圖、摘抄筆記、寫感想的過程中,大腦一直在思考。反覆的思考會加深對書中內容的理解,完成這些程序大約需要思考5~6次,這樣書中內容早已融會貫通。
讀了再多書,如果不應用於實踐,那些書也只是停留在閱讀材料階段。成功將書籍知識變現的人,無一不將內容應用於實踐。我喜歡羅胖羅振宇,他每天60秒365天不間斷,堅持以輸出為目的輸入,如今的得到已經成為行業標杆。
個人公眾號:長智齒的刺蝟
外盤、港交所、內盤期貨居間及開戶細聊。微號lw伍扒肆零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