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釋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學說?
每個男人的潛意識裡都有一種弒父而代之的深層慾望。
弗洛伊德的所有理論都是基於嬰孩的本能,其中一種他稱之為「性慾」。但這裡的性慾並不是成人之間圈圈叉叉的性慾。而是一種對深切的對愉悅感,滿足感的渴望。試想一個嬰兒,在餓的哇哇大哭,孤獨無助的時候,他對母親乳房的渴望,比宅男在深夜對軟妹子的渴望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作為一個弱不禁風,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小生命,他對母親的保護與愛的渴望,也是非常強大的精神力量。這些渴望,便是弗洛伊德所謂的最初的「性慾」。
佛洛伊德認為,在嬰兒最初階段,人的「性慾」表現為對吮吸母乳的渴望。這是一種完全被生物本能驅使的慾望,與道德,世俗規定全無關係,這個階段佛洛伊德稱為口唇期。嬰兒再長大一些,會進入佛洛伊德所謂的「肛門期」。每次提到這個詞同學們的注意力已經全部被肛門兩個字吸引住了以至於完全忽略了這一時期的重點。。。。這一時期的重點不在器官,而在於此時嬰孩開始接受toilet training。嬰兒再也不是為所欲為,隨便撒潑打滾隨地大小便的小霸王了,要開始接受一些社會/家庭的準則,要被束縛,被管教。佛洛伊德認為toilet training是嬰兒從無拘無束到學會尊重準則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此時能控制住自己的肛門不隨地大小便,就等於尊重父母的規則,就能得到父母的認可,從而得到滿足感和愉悅感。所以這個階段稱為肛門期。
熟悉佛洛伊德id ego superego理論的可以知道,在這個時期,superego開始初現雛形了。嬰孩開始在本能(id)和道德規範(superego)之間進行掙扎,而這種掙扎在俄狄浦斯期達到頂峰。
前面提到過,嬰孩對母親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作為一個弱小的生命,他必須傾盡全力地依戀母親,這種依戀是非常霸道的感情(母親是屬於我一個人的),母親在孩子生命初期無微不至的照顧,也印證了嬰兒心中霸道的假設(母親只為我一個人服務,我要什麼母親都會滿足我)。但隨著嬰孩的長大,他會發現母親並不是屬於他一個人的,還屬於一個比他更有力量,更具權威的人——父親。佛洛伊德認為,孩子對父親有著複雜的感情。他本能地嫉妒父親奪去了母親的愛,又害怕父親會發現自己的嫉妒而懲罰自己,同時又希望自己可以成長為父親那樣有力量的男人,再次獲得母親全部的愛。在這種情感掙扎中,嬰孩需要在本能的渴望,和理性的對慾望的壓制間取得平衡,此時作為id和superego的協調者的自我(ego)開始快速發展起來。
俄狄浦斯情結之所以有意義,是因為它強調了嬰兒對母親的依戀,以及這種依戀的轉化過程。60年代初哈洛猴的實驗,生動的展示了靈長類動物強大的母嬰依戀及該情感對動物生理心理的影響。而佛洛伊德早在該實驗數十年前就指出了這種依戀的重要性,是非常令人佩服的。但俄狄浦斯情結同時也反映出佛洛伊德的許多局限性,比如對女性的忽視,理論中個人色彩太濃,腦洞太大口味太重(?)等。俄狄浦斯情結對今日的精神分析理論仍具有很大意義,只不過現在對此的研究,已經不限於男孩戀母嫉妒父親,多是研究在母嬰由依戀到相對分離的轉化過程中,嬰孩心理的一系列變化。
下圖人類演化史,為轉載,據聞為義大利漫畫家所畫,想說配合這題很是貼切。
- 戀母情結?
所謂的戀母,這「母」不一定是血緣意義上的生母。
要是父親的女人,就算有名義倫理上的母親:妾、妃子 ( 名義倫理的概念可以透過人為的意志去改變、像法律、法規…也可能因時因地制宜) ,是有可能成為兒子心目中可以滿足性慾、繁殖而想爭奪的異性,不一定只是父親的女人,甚至是兄弟的女人。
而這種情慾某種意義上是一種對於母親形象上的移情:乳房對於男性的哺乳意象、性愛中從陰道回歸母體的意象…
- 戀父情結?
反過來說女人就是厄勒克特拉情結,戀父情結,Freud那套陰莖崇拜也就是女人對父權的一種慾望。
女人透過性吸引來征服男性以維持生存權,所以大部分女人會花很多心力在妝扮、面容、延遲青春上,年輕貌美女子往往有很多生存上、性支配的主控權。
所謂的父權只是一種最高權力的概念,只是因為人類在智力上的進化,讓男性順勢發展成利用知識與工具擴張暴力,得以彰顯最大的控制權。所以持有最高行政權、兵權往往代表的是男性意象。
( 反對這點的可以嘗試解釋一下為何歷史上沒有出現所謂的「男權運動」,「男權運動」的訴求是什麼?就我認為,所謂的「女權運動」也只不過是想在父權社會下爭取些權利而已。)
所以父權 &> 母權?
因為體格上的差異,女人帶著生產人力的條件,用來和男人干架也是劣勢;所以大多數女性往往只是將權力意志爭取到「母親」的角色,拿到最高行政權、兵權、僭越父權的例子往往還是少數。
- 路西法效應?
意思是每個人得心中都藏著一種能隨時暴發的惡魔。這個惡魔用Freud的說法就是力比多的死亡趨力。
命名由來是這是美國著名心理學實驗,史丹福監獄實驗。實驗內容是把兩批」心理狀態正常」學生分別扮演獄長與獄卒關在封閉的監獄,本來實驗計劃十五天,但第六天就為局面無法控制結束了──扮成獄長的一方因為情境上給予特權,變得極具暴力和攻擊性。而扮演獄卒的一方則變得受創而順從和屈服。
- 路西法效應與戀母、戀父情結
歷史上的宮斗劇、或是內部政治鬥爭…其實都是典型的路西法效應。
這種嚴重的殺心與人禍在大氏族、專制、封閉的環境里最容易出現,你只要把市面上的宮廷劇看過一遍,你會發覺除了皇帝治國的公事之外,總是還有:兒子為了王位殺老爸和兄弟、看上老爸或兄弟的妃子也想殺…等等家醜。而女性則有各種後宮爭寵的戲碼。
女人爭權的內趨力是一樣的。貌似柔弱、陰柔的女人耍起心機來也是狠勁十足:只要和我爭男人就是賤人和矯情、看不慣還想她搞成人彘、剁手腳丟酒瓮...野心夠大的就不只想作後宮之母,垂簾聽政之後,就想著坐龍椅的滋味...
- 意識形態與父權
在特定情境或氛圍下,思維方式、行為方式、人的性格,表現出了惡的一面,這體現了人性中的「惡」是可以人為在特定情境下,或是直接由情境造成的。
所以人最弔詭、也最厲害的武器其實就是人的語言和文字,除了承載知識所帶來的力量,還有話語、意識形態的「虛名」「虛相」的精神控制。
今天只要有人能玩弄話語、玩弄意識形態進而塑造出對立「情境」,大部分人的原慾就會彰顯。這也是為什麼許多講「文明的國家」暴力跟情色會被特意禁止,道德大多是為了延遲人的破壞性,或是另類的滿足上位私慾的洗腦 。事實上也都只是儘可能的粉飾太平。
俄狄浦斯情結,又譯作「戀母情結」(Oedipus Complex),是指兒子親母反父的複合情結。這一名稱來自希臘神話王子俄狄浦斯(Oedipus)的故事,俄狄浦斯是希臘神話中忒拜(Thebe)的國王拉伊奧斯(Laius)和王后約卡斯塔(Jocasta)的兒子,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殺死了自己的父親並娶了自己的母親,具體故事情節請移步:http://en.wikipedia.org/wiki/Oedipus
俄狄浦斯情結是弗洛伊德主張的一種觀點。弗洛伊德在神經病患者身上發現,對父母一方的強烈妒忌反映能夠產生足夠的破壞力,這種破壞力能產生恐懼,並因此對人格的形成和人際關係產生永久性的困擾和影響。弗洛伊德1913年的《圖騰與禁忌》一書中提出,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對象是其母親,他總想佔據父親的位置,與自己的父親爭奪母親的愛情,也就是戀母情結。
這主要是因為,弗洛伊德相信個體原欲的發展,以身體不同部位獲得性衝動的滿足為標準,將人格發展劃分為5個階段,人會經歷口唇期(oral stage),肛門期(anal stage),性器期(phallia stage), 潛伏期(latency stage),生殖期(genital stage)。他的精神分析法認為人的一切活動的根本動力必然是生物性的本能衝動,而本能衝動中最核心的衝動為生殖本能(即性本能或性慾本能)的衝動。
與之對應的是厄勒克特拉情結(Electra complex),即戀父情結。
科學公園剛登了一篇反對俄狄浦斯情節的文章
科學公園 : 子虛烏有的「俄狄浦斯情結」
弗洛伊德的解讀過於片面
弗洛伊德對《俄狄浦斯王》的解讀主要來自王后伊俄卡斯忒安慰俄狄浦斯的說辭:「偶然控制著我們,未來的事又看不清楚,我們為什麼懼怕呢?最好儘可能隨隨便便地生活。別害怕你會玷污你母親的婚姻;許多人曾在夢中娶過母親,但是那些不以為意的人卻安樂地生活。」
弗洛伊德借這個故事來說明這樣一個事實:所有男人對自己的母親都有慾望,想殺掉自己的父親,並取而代之。這就是著名的「俄狄浦斯情結」,用來描述孩
子性與道德的發育過程。這種情結衝動導致了男孩的「閹割焦慮」,即害怕自己的戀母被父親知道後會遭到閹割。只有在解決了這個內心的糾結之後,逐漸向父親認
同,學習道德或宗教的指引,才能形成強大的「超我」或良心。弗洛伊德承認,這套理論解釋女孩的心理發育比較困難,但仍然提出女孩經歷了「陰莖嫉妒」,對母
親產生了憤怒,然後迷戀父親,即「伊拉克特拉情結」或「戀父情結」。由於沒有被閹割的恐懼,缺乏潛意識動力,女性的超我比男性弱小。美國羅格斯大學人類學教授羅賓?福克斯對弗洛伊德的觀點並不認同。他分析稱,俄狄浦斯對母親並沒有「慾望」,與母親的亂倫純屬一個可怕的意外。俄狄
浦斯對自己做過的事情充滿懊悔,而弗洛伊德認為其懊悔是一開始就有的。神靈的震怒不是因為亂倫,而是因為俄狄浦斯殺死了拉伊俄斯。弒父在古希臘乃至一切父
系社會中是最嚴重的罪行,俄狄浦斯也認為這是自己的第一大罪,亂倫還在其次——作者寫亂倫的意圖是為了嚇唬觀眾。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家詹姆斯?利伯曼認為,該劇強調的是家庭中的關愛互助,而不是弗洛伊德所說的敵對和恐懼。俄狄浦斯在養父母家成
長,很愛養父母,聽到神諭說他將來會亂倫與殺親後就離家出走,不知道神諭說的原來是他的親生父母,「俄狄浦斯是真心愛父親的,戲劇提倡的道德是家庭應該真
誠和充滿愛,這是抵禦可怕預言的最好方法,也是在不確定的世界中最安全的保障。」
亂倫,是普遍存在的慾望?
俄狄浦斯情結在二十世紀引發了精神分析師、社會科學的學者、藝術家、作家等的無限聯想,文化影響深遠。弗洛伊德認為,人類社會普遍存在近親亂倫的禁
忌,就是為了防範亂倫的慾望。現在的精神分析學派仍堅持認為,俄狄浦斯情結是普遍存在的,還不僅僅是心理上有困擾的人。這是真的嗎?美國新墨西哥大學人類學家南希?桑希爾調查了從16世紀南美洲的印加人到20世紀的越南人等129個社會族群在婚配上的規定,發現僅有不到一半的族
群(57個)規定核心家庭,即夫妻及其未婚孩子,是不能亂倫的,而禁止兒子與繼母、父親與兒媳「亂倫」的規定卻很常見。也就是說,兒子跟母親親近無所謂,
但跟父親的其他老婆走得過近就不行了。早在1891年,芬蘭人類學家愛德華?韋斯特馬克就提出,自然選擇讓人和其他動物在心理上無意識地避免近親繁殖,以免後代受到遺傳疾病的危害。這讓共同生活在一個家庭或族群的個體自然地避免性方面的接觸。
加拿大和美國的一項調查發現,親生父親與女兒亂倫性交的情況遠遠少於繼父與女兒。近親性交的行為十分罕見,這是由自然選擇所決定的心理基礎,再逐漸發展出亂倫的文化與道德禁忌。
目前,進化心理學家和人類學家把人類的社會行為看成是進化的結果,認為俄狄浦斯情結是對親子矛盾的錯誤解讀。進化的基礎是自然選擇,即最適合個體生
存和繁衍的遺傳特點被保留下來,這個過程中產生的親子矛盾與「亂倫慾望」無關。就連弗洛伊德的弟子也發現,硬套俄狄浦斯情結是有問題的,例如有的孩子知道
父母可能要離婚,就會想方設法把父母撮合在一起。
父子相爭,母親站在兒子一邊
1974年,美國哈佛大學社會生物學家羅伯特?特里弗斯提出,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即使在最和睦的家庭里,子女也會爭取更多的關愛、支持以及各種資
源,而且子女對父母的需要是父母為子女付出的兩倍,特別是向母親索取得更多,於是偶爾就會發生親子之間以及兄弟姐妹之間的衝突。當兒子們和父親產生競爭,
母親會傾向於站在兒子的一邊,因為根據特里弗斯的父母「投資」邏輯,一個女性在最理想的狀態下是生養10個孩子,但一個男性在最理想的狀態下則可以生養多
得多的孩子。於是,女性和很多男性進行交配並不划算,划算的是把自己的孩子養育好。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博士約翰?哈通認為,父親與兒子相互競爭的不是母親,而是其他女性,「簡而言之,每一個成功男士都有一個母親,而每一個有著很成功的兒子們的母親都有很多的孫子。」
美國西北大學人類學博士勞拉?貝茨格作為一個男孩的母親,認為俄狄浦斯和母親是站在同一陣線反對父親的。不少歷史事實就是如此:英格蘭的很多王后、
女王就想方設法讓兒子儘早登基,有的甚至不惜背叛老公。例如英王亨利二世的王后支持兒子們背叛父王,失敗後被幽禁了16年;英王愛德華二世被王后伊麗莎白
廢黜並處死,立了14歲的兒子愛德華三世成為國王。
弒親調查不支持「俄狄浦斯期」加拿大麥克瑪斯特大學心理學家馬丁?戴利和馬高?威爾遜調查了1974年至1983年間加拿大以及1965年至1981年間美國芝加哥市發生的所有「父母殺孩子」和「孩子殺父母」的罪案,發現數據符合特里弗斯的理論,而不是弗洛伊德的理論。
孩子在所謂的「俄狄浦斯期」(大約3歲到6歲)被同性別父母殺害的情況並不是特別多,被父或母所殺約各佔一半,而遭受身體虐待的情況也沒有父母性別
的差異。在俄狄浦斯期之外,特別是在兒子成年以後,父親殺兒子或被兒子所殺的機會更高。兩位學者還發現,殺孩子的父母大多數是窮人。青少年期的男孩殺害父
母的可能性最大,尤其是殺父親,這可能反映了對家庭財產的使用和控制上的爭奪。兩位學者認為,弗洛伊德把兩種性質截然不同的父子爭奪混為一談:在孩子幼年期的衝突中,父子爭奪的是母親,但與性愛無關;在孩子青少年期的衝突中,父子爭奪的是母親以外的女性,以及爭奪對家庭財產的控制權——這種情況在實行一夫多妻的不發達社會中尤為多見。
父親,不要嫉妒孩子獨佔母親
美國葉史瓦大學愛因斯坦醫學院精神病學教授拜拉姆?卡拉蘇認為,小孩子與同性別的父母認同,爭奪異性父母的現象並不是早已過時的俄狄浦斯情結,而是家庭生活中的情趣。
在一歲半的時候,男孩和女孩都更願意與母親在一起。如果父親也有一些母性的特點,分擔一些母親的職責,那麼孩子們也會比較接納他。否則,父親就成了闖入母親和孩子組成的安全空間的不速之客。孩子們只需要母親,自然不希望看到有人分走母親的時間與關注。
在另一方面,父親也許會感覺被妻子冷落,甚至產生埋怨,一看到孩子們偎依在母親身邊就嫉妒了,在家裡感覺被孤立。一位父親抱怨說:「我在家裡算什麼
呢?只是負責掙錢,供你們在家裡玩?我幹了一天活,回家之後就完全被忽略了。」快睡覺的時候,他又責怪妻子借口要哄孩子睡覺而不與他同房。妻子則抱怨說:
「如果不過去哄孩子,孩子就會跑過來鬧騰。」卡拉蘇建議父親、丈夫們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就能對孩子想獨佔母親的舉動一笑置之。作為父親,不要把家庭看成是「我、她、孩子」,而是看成「我們」,
這就不會感覺被排擠;作為丈夫,應該對母親和孩子關係密切感到欣慰,儘管自己受點累。母親優先照顧孩子是人類的天性,也是應該的——如果一個女人只關心丈
夫而不管孩子,反而有問題。「俄狄浦斯情結已經不再流行,也不再令人信服。」
——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家貝內特?西蒙
異性父母應包容孩子的幼稚「性趣」
當孩子長到幾歲大,對母親的獨佔早已結束,通常會與同性的父母更親近,並開始與異性父母拉開距離——這就是認同的階段。例如,一個九歲的小男孩喜歡
跟父親踢足球,坐他的車兜風,跟他聊天,穿他的衣服,學習他走路和說話的方式,經常跟朋友提起自己的父親,甚至不喜歡母親到學校接他。母親們一般能夠理解
兒子的行為,心裡知道無論如何,兒子回到家裡還是和自己親的。特別是遇到挫折的時候,最男子漢的孩子都會尋求母親的庇護。幾歲大的女孩則對父親比較狠,讓女兒親近父親是比較難的。當父親要親幾歲大的女兒,她們會躲開:「爸爸,不要管我。」這時父親不能強迫,才可能和女兒在情感上取得親近。這好像喂鴿子,你拿著飼料追著它們喂,它們會躲得遠遠的,當你坐著不動,它們自動就會過來吃。
偶爾,孩子會對父母產生性的興趣。通常家裡的人都能覺察出來,甚至當成笑談,但孩子會被父母的忽視和家人的嘲笑深深傷害。卡拉蘇稱,這種興趣不完全
是性的,孩子並沒有做出性行為的意思,只是希望得到愛。這種愛超出了孩子的年齡,是成年性愛的萌芽,其特徵是有著強烈的衝動。卡拉蘇建議,父母應當允許自
己成為孩子過渡時期的慾望對象,包容他們的慾望,看護他們逐漸成熟,為他們日後的親密關係等人際關係做好準備。
渴望成功,又恐懼成功之後所帶來的懲罰。
題外
營銷真的很重要。在知乎上幾千諮詢小時數的心理諮詢師簇擁者已經幾十上百萬,動輒就是留學經歷,亮煞眾人。而一些有著幾千督導小時數的督導師還在圈外默默無聞。在此做個標記,爭取之後自己可以有能力幫這些頂級的老師做下營銷,澤備眾人。
我從最簡單的層面說一下。
人類到三歲時候,會發展出嫉妒的情感。並且會進入第一個反叛期。
對父母又愛又恨,對父母的規矩既反抗又遵守,對父母的強大既羨慕又嫉妒。
這就是俄狄浦斯情結。
每個男性在出生後對母親有著一種出於本能的愛慕,直接的說就是性慾。通過與母親的各種互動來達到原始快感。
當有一天,男孩父親出現了,男孩會發現母親是不可得的,而屬於眼前那個阻礙其慾望的對象,即父親。因此父親變成了男孩心中最大的仇人,這是出於本能而生的。
俄狄浦斯情結便基於此。
俄狄浦斯情結的引申即人類壓抑的重要來源。如果嬰兒的戀母弒父的慾望不被壓抑的話,結果無法想像,因此父權扮演了這麼一個致其壓抑的角色。在原始性慾被壓抑中才產生了「去性慾化」,才產生了精神問題,才產生了所謂的文明。
Oedipus情結其實又叫做戀母情結
那它的機制大概是在說,
出生三年之後小baby的erogenous zone是在性器官
所以性器官的接觸會使他產生很多的愉悅感
而這個時期的主要照顧者一般是母親,會有一些性器官的接觸
這些接觸使baby得到很多的愉悅感,所以漸漸會有一種依戀母親的感覺
但是他會發現說,母親似乎不是他一個人的
當父親在的時候,母親好像還是父親的
所以baby就會不喜歡父親,想要獨佔母親
他會發現父親有陰莖而母親沒有,baby就會猜測說是不是因為母親做錯了什麼導致了陰莖被割掉
所以他會有一種閹割焦慮
這會加強他會於母親的依戀和對父親的仇視
他會一直想說如果父親死掉就好了 這樣他就可以不用害怕也可以獨佔母親
因為baby害怕自己會被閹割,所以會想說,那我去模仿爸爸的行為
我和他相像他大概就不會想要閹割我了
這就導致了男性baby對於性別角色的認同
當時由於同性戀的認知還沒有到太多
對於同性戀形成的原因很多人也會認為是缺乏一性父母
請參閱我對「俄狄浦斯王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娶母弒父應該受到懲罰嗎?」的回應。這裡不再贅言。
在男權主義主導的社會,由於母親和孩子都被父親壓制(對女性來講是男權,對孩子來講是父權)。那麼同為被壓制的弱勢一方的母親和孩子可能會因為相似的處境,而產生如同盟一般的親近感,共同反對父親,結成同盟。這就是所謂的戀母情結嗎?參考毛主席對兒時家庭生活的回憶。
俄狄浦斯是人的基本存在事實,只要看看中國人都會說「日媽」,所以猶太人會割包皮,所以結婚是和新媽結。
我覺得翻譯誤差和文化誤差帶來的誤解比較嚴重
弗洛伊德認為,兒童在性發展的對象選擇時期,開始向外界尋求性對象。對於幼兒,這個對象首先是雙親,男孩以母親為選擇對象而女孩則常以父親為選擇對象。男孩對母親的依戀導致他們將父親視為「情敵」,一方面他們因此憎恨自己的父親,一方面他們希望能成為像父親那樣的人(因為母親愛父親)。至於沒有真正發展為弒父是因為閹割焦慮(女孩對應的是陰莖嫉妒)。
奶水都是我的
推薦你看美國電影《楚門的世界》,這部片子講的就是典型的俄狄浦斯衝突。
戀母,弒父。愛上母親,希望給母親生一個孩子,父親霸佔母親,殺了父親,取代他!當然弗洛伊德說了,這些都是潛意識的,不為意識所察覺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