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最近金融圈集體唱衰餘額寶?
好多金融公共平台發表言論,認為應該取締餘額寶說他們是金融寄生蟲?
其二餘額寶真的會對傳統銀行業產生衝擊么,比如房貸車貸等等貸?比如大家把錢存了餘額寶以後會不會當接盤俠?
作為一個不明真相的圍觀群眾,表示很迷茫啊。
先謝謝啦。
補充一個問題:今天看到央視評論員在唱衰餘額寶,這是否代表官方的態度,餘額寶的走勢會不會下降,未來餘額寶會不會被監管並導致收益率降低?(補得不好請完善)
附一個央視評論員評論文章的網址:鈕文新:餘額寶摧毀實業精神--百度百家
作為一個銀行工作人員,尤其是最近一直在做同業存放和境外同業的金融機構業務,所以對近期的人民幣市場利率情況比較了解。
上面說到餘額寶,也就是貨幣型基金,只投資於貨幣市場,如短期國債、回購、央行票據、銀行存款等等,風險基本沒有,貨基其中一個渠道就是所說的大額同業存單,是貨幣型基金將錢借給銀行;而我們銀行同業存放,是一家銀行的錢借給另一家銀行。
由於貨幣型基金主要投資於貨幣市場,可以說,市場對人民幣資金的需求程度,決定了貨幣型基金的收益率。從2013年6月底份那一波錢荒來看,市場對人民幣資金需求強烈,直接推高了貨幣型基金收益率。餘額寶從2013年5月30日的收益率2.09%暴增到7月1日的6.3%!
必須要闡明的一個觀點是:是市場需要資金,餘額寶才能有如此高的收益率,因為它們能以更高的利率借給銀行。而不是餘額寶憑空定下一個收益率,然後左右了市場對資金的需求。
為了簡單起見,我僅拿大額同業存單為例。
比方說,X銀行缺錢100億,最高可以接受以7%的年利率借錢。而餘額寶得知這個消息後,從我們這些用戶吸收資金後將100億借給X銀行,基金公司收取管理費、手續費後,剩下的就是我們這些購買餘額寶用戶的收益。
由於我所在的銀行最近幾乎每天都有大額資金存出,每天都要打幾十個電話給其他銀行的人員詢問他們吸收資金的價格。
就我了解到的情況,同業市場的shibor一路下跌,其他銀行吸收資金的利率也一路下跌。從一年期6.8%跌到6.4%。與此同時,我注意到餘額寶、理財通的收益率也一路下跌,餘額寶從6.3%跌到6.18%,理財通從6.6%跌到6.3%。
這個結果,也就說,你一般只能以一年期6.4%的利率借錢給銀行,但是你要付給你的餘額寶用戶一年期6.18%的收益率,利差僅有0.22%!
當然,貨幣型基金由於資金量比較大,議價能力較強,借錢的利息會高上一點點。但是,在整個銀行業的資金都充裕後,銀行業不再那麼需要錢,開出的利率也會一路下跌。貨幣型基金能幹什麼?也只能是不斷調低餘額寶、理財通的收益率罷了。
據我了解到的情況,大部分銀行對資金的需求都沒有年前那麼緊迫,甚至有不少銀行最近有多餘的短期資金,紛紛存出到其他銀行同業。
利率就是資金的市場價格。當整個金融市場不再像以前那麼迫切需要錢了,於是餘額寶的收益率不斷調低。可以說,是人民幣的市場需求決定了貨幣型基金(餘額寶、理財通)的收益率。
這個時候要提到另一個概念:跨境人民幣。
現在國家正在力推跨境人民幣,已經有一部分人民幣通過支付的形式流到海外,海外(尤其是東南亞)儲存了一定量的人民幣資金。這些人民幣資金存在海外的銀行,一年定期能夠給到多高的利率?1.5%不到。而通過跨境人民幣形式存回到國內呢?最高的時候超過6%!!!於是,海外的銀行通過清算賬戶的名義將海外的大額人民幣資金匯回國內,做定存,享受國內的高收益率。國內的銀行需要資金,而國內的人民幣利率居高不下,它們當然非常歡迎境外人民幣回到祖國懷抱。目前的跨境人民幣一年期定存價格,從最初的6%以上跌到目前的5.5%左右。
你說一邊是餘額寶、理財通要以6%以上的借款利率借錢給我,一邊是海外銀行僅以5.5%的成本借錢給我,我會要誰的錢?當然是後者。
所以目前有人民幣清算資格的銀行都在拚命尋找境外的人民幣資金來源,因為海外的人民幣的確比國內的人民幣「廉價」。
一方面是海外廉價資金的迴流,另一方面還有央行偶爾放水,使得國內人民幣市場不再那麼緊張。當人民幣資金需求不那麼強烈,餘額寶、理財通們就回歸正常收益率了。
我在2013年年初就開始關注貨幣型基金。當時貨幣型基金的年化收益率普遍在4%左右,5%的已經算是非常高了。然後發生了錢荒,然後餘額寶以超高的收益率走進了大眾視線。我覺得目前形勢,餘額寶、理財通年化收益率跌破6%是必然的事,甚至回到4%也是有可能。
當我們銀行的理財經理還在試圖向客戶解釋表內理財、表外理財、股票型基金、銀保產品、T+0生效,T+1贖回到期等諸多繁雜的概念,然後客戶被弄得一頭霧水的時候,餘額寶和理財通的出現,讓我們的關注點回歸到了最重要最基本的收益率上。我們只需要知道我們的資金安全(貨幣型基金基本能夠保證安全),看得到實實在在的收益而且還不錯(每天都告訴你),那就足夠了。我們不需要為了讓我們那點可憐的工資升值而去苦學幾個月的投資理財,分清各種概念,我們都忙著賺錢,沒那個閑心!
銀行的各種理財產品,大多數都需要現場填寫風險評估表以及理財協議,甚至針對個別理財產品還要單獨簽產品說明書、協議書,一大堆流程走完後,還要輸密碼才算購買完成。而餘額寶理財通只要輸入一個六位數密碼就可以隨時隨地成功購買了。不安全?上面不是寫著中國平安承保嗎?有阿里、騰訊的信用背書還怕啥?
現代人都在忙碌的生活中,厭煩了複雜麻煩,追求簡單便捷,餘額寶、理財通只是迎合了現代人的品味而已。
我已經看到了銀行開始作出改變。為了搶那點存款也推出了類餘額寶、類理財通的產品。網銀、手機銀行做得越來越便捷、人性化。購買方式也越發便捷,甚至可以通過綁定手機,直接回復簡訊購買理財。
是時候像個普通的現代人那麼思考問題了,銀行員!這個東西我們缺失太久了。
1、長文預警
2、意識形態預警
3、文章尚未完成,請謹慎點贊。
寫在前面的話:
最近正在寫一篇超長的答案,正好需要找一個大家都挺熟悉的金融產品做假想例子。所以就翻到了關於餘額寶的一系列問題。
首先,作為一個買過餘額寶,而且只買過餘額寶,從來沒有任何理財經驗和金融知識儲備的人,我覺得大家的答案都挺有道理的,無論是乳酪說還是威脅論。但是,我對這個問題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我認為,餘額寶遭到金融集團圍攻,表面上看是因為餘額寶不守規矩,動了金融集團的乳酪,實際上是因為餘額寶觸動了我國的「政治紅線」。
下面,我將以自己僅有的一點金融知識論證這一觀點。不過,我必須設定一個極端情況下的假想世界,一方面是方便講的更簡單,一方面也是盡量避開一些金融知識。這個假想的故事,會一步步地告訴大家,餘額寶是如何成長起來的,餘額寶是個什麼東西,餘額寶收益從哪兒來,餘額寶是不是龐氏騙局,餘額寶是不是「吸血鬼」以及我認為餘額寶會變成什麼東西。
當然,更重要的是,這個例子是為那個超長答案服務的,也請各位朋友審一審,看看哪些內容不可以簡略,哪些是根本就講錯了。
這個假想世界是這樣的:
在另一條世界線上,遙遠的東方有個C國。C國一共只有3家銀行,分別是國有銀行(國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商行)和一家非常小的外資銀行(外行),一般個人賬戶存款利率在3%穩定浮動。國家使用的通用貨幣叫做群眾幣,規定銀行的存款利率上限為5%,貸款利率上限為15%。
(不考慮存款基準利率、上下浮動限額、七日年化收益率、H+0等等真實情況以及不確定因素,說上限多少,最終就是多少,說能賺多少,最終就能賺多少,凡是涉及數字的盡量避免計算、盡量取整數,只求能以最簡單的方式說清楚問題。如果有某些真實情況是在下列構想邏輯中確實無法繞過的,請評論告知我)
這個地攤文學分五步:
第一步:魚額寶是什麼?
C國有個電商叫馬運,為了方便網上擔保支付,他在國行開了一個公共賬戶叫「知乎寶」。不管這個知乎寶是怎麼進行擔保交易的,反正在一般群眾看來,所有人都可以通過知乎寶往銀行一個共同賬戶裡面存錢,也可以從裡面取錢,存取自由而且購物方便。當然,自己存多少才能用多少。然後,馬運通過這個公共賬戶吸納的資金在國行生息賺取管理傭金。
後來有一天,馬運突然靈光一閃。他在商行又開了一個公共(開放式基金)賬戶叫「天白基金」,主要從事穩健的貨幣市場投資(此處與現實世界有出入,但是我認為不影響理解,下面也有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為了讓「天白基金」運作起來,馬運向商行的這個賬戶存進了一大筆錢作為本金。幾年過去了,「天白基金」收益馬馬虎虎,僅能勉強比銀行存款高一點,約在4%(已經扣除管理費,即馬運的利潤,下同)。所以發展了幾年也沒幾個人願意往這個公共賬戶里存錢,規模一直很小。這時,馬運發揮了他天才般的營銷策略,開始廣而告之「天白基金」以4%浮動收益公開募資,但對外不稱「天白基金」,而是稱作「魚額寶」,並且宣稱「魚額寶」是一個可以「以錢生錢,賺取利息的零錢包」。最重要的是,他把魚額寶的入口綁定在了知乎寶的平台上。
於是,在一般群眾看來,魚額寶似乎與知乎寶差不離。所有人都可以通過魚額寶這個入口往銀行一個共同(基金)賬戶裡面存錢,也可以從裡面取錢,存取自由、購物方便,而且還有收益。天下居然有此等好事!立即,包括知乎寶用戶在內的很多朋友都開始逐步把錢存進了「天白基金」的賬戶。
這個時候,有人開始提醒大眾,魚額寶其實是基金,購買基金有風險云云。
在這一階段,無論是知乎寶還是魚額寶,都還只是一個支付結算工具。你充知乎寶也好,充魚額寶也好,都只是相當於往兩個銀行賬戶里存錢罷了(魚額寶稍微有些不同,它其實是一個購買過程。如果你不理解什麼叫購買過程,請直接忽略,就認為是存錢)。你存進去的錢並沒有交給馬運保管,仍然是放在銀行里。你的錢依然在銀行體系里流轉。
可是,似乎沒有人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在C國,理論上基金收益是沒有上限的,「天白基金」的錢雖然存在銀行,但是這個賬戶的吸金能力、特別是吸收零散資金的能力,理論上應該比其他非基金賬戶的吸金能力都要高。
第二步:魚額寶的收益從哪兒來
儘管魚額寶實際是基金,也有風險,但是對於絕大多數朋友來說,這是個從來沒有感受過的基金購買體驗。存取自由、購物方便、具有收益,而且還有保本承諾,何樂而不為呢?於是,很多朋友紛紛把自己的存款,存進了「天白基金」賬戶。在魚額寶入口的支持下,很快的,「天白基金」規模突破了500億。這一大筆錢,對國行、商行、外行都有很大吸引力,他們都希望能夠爭取到這筆存款。這時,「天白基金」與銀行之間的同業存款談判開始佔據一定的主動權優勢。簡單地說,一般人在銀行存錢,因為數額小,所以只能接受銀行規定的3%存款利率(類似店大欺客)。但是,「天白基金」把許許多多一般人的小錢匯聚起來,變成了銀行不可忽視的大錢,它就可以跟銀行商議存款利率和存款期限。
當然,這裡需要指出來的一點是,「天白基金」與銀行商議存款利率和存款期限的行為,與大家一般所認為的「吃利息」是不太一樣的。「天白基金」如果把錢存在自己的開戶行(託管行)里不動,這就是一般情況下的「吃利息」。現在,「天白基金」主動出擊,到其他銀行要求以更高的利率「吃利息」,雖然都是賺取利息,但是前者是存款行為,後者是投資行為。為了方便下文理解,我把前者稱為本存,後者稱為投存。
於是,通過協商,投存利率在7%浮動(因為投存期限是協商的,投存行為一般是短期行為,所以此處利率看做是浮動的)。「天白基金」會怎麼利用自己匯聚的這麼一大筆錢呢?它把80%的資金放入投存渠道吃7%的利息,剩餘的20%放在開戶行(託管行)走本存路線,吃3%的利息。這20%最重要的作用是為了應付基金的贖回,也就是方便大眾通過魚額寶進行消費、轉賬、取現等等。當然,實際上,本存不需要20%這麼多。這20%還可以再劃一部分出來做其他貨幣市場投資。這裡,為了方便理解,其他投資行為我直接省略了。
以前,「天白基金」規模小,投存利率比較低。現在,規模大了,投存可以吃到7%利率了。這就意味著,「天白基金」收益開始顯著增加。體現在魚額寶上,就是家家戶戶存在魚額寶里的錢「利息」變高了。
這裡,有的朋友可能就要問了,假想世界不是已經規定了銀行存款利率上限是5%嗎?這7%是怎麼做到的?是的,這是因為當時,C國的投存利率上限只做原則性要求,而且C國銀行還未察覺到魚額寶的野心,自律意識也比較差,所以推高了協議利率。
第三步:魚額寶是不是龐氏騙局?
之後,為了讓這個故事更刺激,我開啟神之手讓馬運做出了一件現實世界中幾乎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馬運決定,一個季度內揮淚大發送,「天白基金」3個月不收取任何管理費。也就是說,馬運掏錢僱人給購買「天白基金」(即往魚額寶存錢)的人打白工。這就使得魚額寶里的「利息」能夠最大限度的逼近7%。
社會開始瘋狂了,幾乎所有的人都在討論魚額寶。短短3個月,「天白基金」規模突破5000億。
有的人開始擔心起來,魚額寶的「利息」高的離譜,這裡面不會有什麼貓膩吧?會不會是傳說中的龐氏騙局?
很顯然不是。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C國實行的是基金託管制度。
「天白基金」本身是接觸不到自己的資金的,它要用錢必須經過自己的託管行,而託管行對它要履行監督責任。比如說,「天白基金」是一個貨幣基金,它的資金只能投入到貨幣市場,如果想要投放到房地產市場,它的託管行是不會允許的,更不可能被直接取出來花天酒地。理論上,只要一直保守地堅持投存、本存並用的路線,只會降低收益,卻很難虧損,更不會出現拆東牆補西牆的情況。當然,託管行肯定也不會允許讓「天白基金」拆東牆補西牆。除非託管行玩忽職守或者和馬運勾結起來,不然不可能變成龐氏騙局。託管制度還有其他一些監管責任,這裡就不多說了。
最重要的是,馬運已經很富有了,他根本不需要騙大家的錢。他的野心很大,比龐氏騙局要大,他的頭腦很聰明,比傳說中的胖子要聰明。就像馬運自己說的,「如果銀行不變 我就變銀行」。
3個月後,「天白基金」規模突破5000億,變成了一個龐然大戶。無論是本存還是投存,「天白基金」都是銀行不容忽視,甚至競相爭奪的目標。又經過一番協商,投存利率在10%浮動。也就是說,「天白基金」的收益又一次顯著提高了。哪怕現在重新開始收管理費,在魚額寶用戶看來,「利息」也比3個月前有所提高。
這個時候,銀行開始集體發聲了。他們借專家之口說,魚額寶是「吸血鬼」。如果我理解地不錯的話,專家的論據有這麼幾條。第一,魚額寶吸收了天量資金,造成了銀行資金短缺;第二,魚額寶人為地抬高了銀行的存貸款利率;第三,魚額寶侵吞巨額利潤。
這裡,第三條我就不詳細論述了。主要是因為,我不會計算利潤,如果光靠猜,我會說他第三條說的不對。最重要的是,在我的故事裡,魚額寶賺多少利潤並不影響我的觀點(觸動「政治紅線」)。雖然,它的利潤越高,越能證明我的觀點是正確的,但是我不想陷入「利潤到底高不高」這樣的無效爭論。
下面,對於第一條。我認為他說的基本是正確的。
有的朋友可能又要說了。既然,魚額寶理論上只是在銀行開通的一個賬戶,這怎麼會造成了銀行資金短缺呢?錢不是還存在銀行里嗎?又不在馬運自己身上。
是的,確實如此。但是,正像我前面說的,「天白基金」的錢雖然存在銀行,但是「天白基金」賬戶的收益比其他絕大多數賬戶都要高,所以它的吸款能力、特別是吸收零散資金的能力,理論上應該比其他非基金賬戶的吸款能力都要高。大家把錢存進魚額寶,其實正是把原本存在國行、外行的錢以及商行其他賬戶的錢轉存到「天白基金」里了。所以,國行、外行出現了可用資金短缺(這裡假設C國央行還沒放水)。那麼,魚額寶的託管行——商行是不是日子就好過了呢?恐怕也沒有那麼簡單。大家存在魚額寶的這些錢怎麼投資,是本存還是投存,「天白基金」說的算,投存投向哪個銀行「天白基金」說的算,今天投還是明天投,「天白基金」說的算,投5成還是投8成,「天白基金」說的算。商行敢利用的資金只有「天白基金」20%的本存,而且這20%還沒到保底線。這20%,商行自己都未必夠用,怎敢拆借給其他銀行。這就好比,商行原來有100萬存款,分別以不同數額存在1000個賬戶裡面。1000個賬戶今天你來存錢,明天他來取錢,有取有還,商行始終可以保證自己的存款在一個數額上浮動,其餘的都可以拿來,貸款也好、拆借也好,賺取利潤。只要不碰到擠兌就沒有問題。現在1000個賬戶變成1個賬戶了,存也是他取也是他,銀行就不能向以前那樣放心大膽地去放貸,更不可能去資助其他銀行。
所以,我認為,魚額寶確實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銀行資金短缺。但是,並沒有像專家說的那麼嚴重,5000億可以說是天量資金了,但還沒有達到過量的地步,銀行還有不少迴轉餘地。
下面,對於第二條。我認為他說的不夠正確。
這個問題要分成存款和貸款兩個方面來看。第一方面,我認為魚額寶不能夠影響銀行的存款利率。
就像@Emerson.Liu 答案里提到的:
是市場需要資金,餘額寶才能有如此高的收益率,因為它們能以更高的利率借給銀行。而不是餘額寶憑空定下一個收益率,然後左右了市場對資金的需求。
這句話的意思很明顯,魚額寶不能憑空定下一個收益率,倒逼銀行提高協議利率。魚額寶的收益率也好、銀行的協議利率也好,都是由市場決定的,而不是由魚額寶決定的。
請看下圖:
平心而論,我對這張表不是非常懂。如果只是表面上的樸素理解的話,
平心而論,我對這張表不是非常懂。如果只是表面上的樸素理解的話,我認為,基金公司作為市場的參與方之一,規模不到10%,而貨幣市場基金作為基金公司中的一種,規模就更小。魚額寶只是貨幣基金之一,本身規模雖大,卻很難從整體上影響市場利率水平。
所以,我認為,專家指出的第二條在這一點上不正確。
當然,就像我在第三步里安排的「神之手」一樣。通過短期讓利極速推高基金規模,這種情況雖然在現實世界不會發生,但是我們必須警覺到,魚額寶現在5000億規模,約佔市場規模的3%,如果它想方設法地繼續擴大規模,推高到10%抑或20%,基金規模一旦過量,確實是有可能操縱市場的。
而且,以我對魚額寶這一年來的了解,當時魚額寶的服務對象還只是面向普通群眾、個體戶,沒有推出「企業版」魚額寶,所以魚額寶的「存款」限額是100萬,每天的轉入轉出上限也是100萬。如果,當時」個人版「和」企業版「魚額寶同時推出,且」企業版「」存款「、轉入轉出限額增加幾倍,我覺得,天量資金成長為過量資金也就是幾個月的事情。
所以,C國官方報紙《C民日報》才會發聲力挺魚額寶的同時,指出必須警惕規模過量的風險。
在真實世界中是這樣的,人民日報:對餘額寶們應該警惕什麼?--廣東頻道--人民網
第二方面,我認為魚額寶是能夠推高銀行貸款利率的。
這裡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我說的推高銀行貸款利率,並不是指魚額寶可以人為的操縱市場,而是說它一定程度上會影響銀行的存貸款結構。
我在前文說過,同數額的一筆錢,由一萬人分別存進銀行不同賬戶和由一個人存進銀行單一賬戶,這是不同的概念。而且,這筆錢數額越大,銀行可利用資金就越難獲得,在放貸時就越是投鼠忌器。這等於是變相地降低了銀行的存貸比。為了保證收益,銀行有可能會提高貸款的利率,以有限的可利用資金提升利潤。
所以,我雖然認為魚額寶確實是吸血鬼,但是這位專家所提出的論據不能夠說服我。我會在下面的內容里告訴大家,為什麼魚額寶是吸血鬼,為什麼銀行容不下這個吸血鬼以及國家為什麼不剿滅而是限制這個吸血鬼。
第五步:如果不限制發展,魚額寶會變成什麼?
(從這裡開始,就已經是超展開了)
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魚額寶誕生大約一年前,馬運開通了一個名叫「阿里郎」的小額貸款平台。這個貸款平台特點是,面向個體戶和微、小型企業,貸款僅憑信用無抵押。最重要的一點是,申請人必須要是知乎寶6個月以上的實名認證會員。我認為,這個規定主要的作用應該是方便獲取,申貸人的基本信息以及申貸企業、個體戶的經營、效益情況,降低貸款風險。當然更有可能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那麼,有的朋友可能自然就會出現了一個問題。既然,申貸人必須要是知乎寶用戶,而魚額寶入口又是放在知乎寶平台上的,馬運是否可以把魚額寶里的錢通過阿里郎平台放貸呢?
顯然不行,因為有託管銀行的監管。
不過,「天白基金」的管理費是馬運的利潤,這可以拿出來;還有別忘了,馬運一開始投進「天白基金」里的一大筆本金以及馬運追投進去的資金,這部分錢還在銀行里吃著10%的利息呢,這些利息也是可以拿出來的。
好了,我們把問題再簡化一下。馬運有一大筆錢存在銀行里吃著10%的利息,這些利息可以拿出來放貸。放貸的貸款利率,馬運會定多少呢?看起來應該會高於10%,不然還不如放在銀行里吃利息呢。我想,大部分人可能都會這樣認為。
可是,我猜,他應該會把貸款利率放得比較低。為什麼呢?因為有魚額寶在。魚額寶是一個專吸零散資金的大海綿。
我們想一想,馬運把貸款放出去之後,這筆貸款不會燒掉、不會埋掉、也不會放在家裡等著人來偷。這筆貸款是要被花掉的,它得有個最終去向。
那麼,在申貸人還沒想好怎麼花之前、錢沒花光之前,大家覺得他會把這筆貸款放在哪個銀行?
如果,這錢花出去了,100萬被打散成許多份,大家覺得這些零散資金會流向哪裡呢?
我想,貸款限額、魚額寶存、轉款上限同為100萬,恐怕不是沒有深意的。被打散後的零散資金,大部分還是會迴流進魚額寶的魚池之中。所以,馬運在之後大力推行線下支付,其目的可以看做是為了進一步搶佔零散資金空間,加速零散資金迴流,減緩銀行資金回籠。倘若,「企業版」魚額寶在當時已經開通了,我有理由相信,放出去的所有貸款都會迴流進魚池中。
這才是讓銀行真正恐懼的地方。在魚額寶之前的貨幣基金,從來沒有過這麼強的資金迴流功能。通過魚額寶,馬運可以在銀行存一筆錢吃10%的利息,這些利息又被拿出去放貸,貸出去後的錢又會迴流進魚額寶繼續吃銀行10%的利息(迴流資金這10%的利息中,馬運還可以抽取一部分管理費)。
到了這一步,魚額寶就變異了。它不再是一個支付結算工具,而是一個小型的網上銀行,可以存、可以取、可以貸,不需要租樓佔網點,不需要那麼多的人工,不需要購買ATM機,統一由銀行代勞。大家覺得,他的運營成本比之銀行如何?他定的貸款利率會比銀行更高嗎?
理論上來說,只要「天白基金」一直佔據協議主動權,把投存利率穩定在10%浮動,魚額寶的雪球會越滾越大。同時,伴隨的將是銀行存貸款形勢的惡性循環。
我認為,這才是魚額寶被稱為金融「吸血鬼」的原因。
就在這時,國家出手了。就我知曉的,有這麼幾個措施。
1、C國央行開始逐步、適量地放水(政策調控)
2、國行開始吸引海外資金迴流(壟斷優勢)
3、限制魚額寶的每日轉款上限(政策調控)
4、禁止魚額寶線下支付(政策調控)
5、銀行系統通過自律協議,明確協商利率不超過4%(壟斷優勢)
6、銀行系統紛紛出台類魚額寶項目(銀行自救)
一眼望過去,幾乎都是國家干涉或是利用壟斷優勢。我想,恐怕有很多朋友都不理解,C國為什麼要限制魚額寶的發展。魚額寶那麼方便、利息又高,照我剛才說的,還能解決小型以下企業貸款難的問題,於國於民不是非常有利嗎?
問題就在這裡,魚額寶觸及到了C國的2條「政治紅線」,但是它確實非常有利,所以C國決定只限制不取締。
(以下內容還在施工中,結構也需要調整,核心論點在成文後會調整到答案開頭)
核心論點:為什麼說餘額寶觸及到了我國的「政治紅線」?
餘額寶經過半年的飛速發展,已經不僅僅是一個支付結算工具了。馬雲以誠信通為貸款平台、以支付寶為轉接橋樑,以餘額寶為迴流工具,構建了一個不需要網點成本、人工成本極低,實體工作全由銀行代勞的網上虛擬銀行。
理論上,憑藉餘額寶強大的零散資金吸收能力,馬雲可以在餘額寶存一筆錢吃銀行的高額利息,這些利息又被拿出去通過誠信通放貸,貸出去後的錢大部分又會打散成零碎資金,迴流進餘額寶繼續吃銀行高額利息。
也就是說,在沒有國家干涉、銀行自律的情況下,餘額寶的收益會永遠比銀行存款利率高,誠信通的放貸利率也會一直比銀行貸款利率低,這會大大壓縮銀行的存貸款空間,對銀行體系構成惡行循環。
(一套演變過程和要素較為複雜,需要解釋的內容也很多,具體請看正文後的假想世界舉例和國家調控措施解析)。
如果單單看餘額寶「吃利息」、「發福利」的行為,是不能稱之為金融「吸血鬼」的。但是如果任其發展,讓惡性循環形成,誠信通+支付寶+餘額寶不僅會成為金融吸血鬼,還會成為國家吸血鬼。對於一貫視金融為命脈的我國來說,這是條紅線,是決不允許的。
第一條紅線,「國民紅線」
要解釋第一條紅線的問題,就必須要理解我國銀行的性質,還要理解全民所有制及其背後含義。我儘可能把這個問題說的淺顯一些。
大家有沒有考慮過,我國銀行的性質是什麼?我們存在銀行里的錢性質又是什麼?
大部分人可能都是這麼認為的。銀行是以低利率吸儲,再以高利率放貸,從中賺取巨額利潤,銀行才是真正的「吸血鬼」。
是的,你可以這麼認為。但是,這句話只說出了銀行的經濟(盈利)屬性,卻沒有說出銀行的國家屬性。要知道,我國至今為止還沒有一家純粹的民營銀行。我國現有的銀行都是國家的,包括股份制商業銀行也是國家、國企控股的。
什麼叫銀行的國家屬性?要看清這個屬性,就必須要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存款」。「存款」對於我們普通人而言,相當於我們把錢放進了一個銀行提供的保險箱。但是,對於銀行而言,「存款」相當於他提供一個保險箱,方便他來借我們的錢。
也就是說,「存款」這個行為,看起來是,我們把錢「存」進銀行,實際上是,我們把錢「借」給銀行。
這樣來看問題,銀行的國家屬性就顯得分外重要。
如果我們用國有銀行(比如說工行、建行)來解釋,就比較容易理解。
國有銀行是國家全資擁有的。他的建立、運營都是國家出資的,理論上國家財政負擔其盈虧。你在國有銀行裡面存的每一分錢都可以看做是借給國家的。假設,你在國行開業第一天,「借」了一筆錢給國家,如果國行運營好,賺了錢,第二年到期後一部分利潤按照約定的數額返還給你,這就是利息。如果國行運營差,賠了錢,拿不出利潤做利息,怎麼辦?金融從業者可能會想出很多辦法吸收儲金應對這個短暫的危機。但是,現在我們不考慮微觀領域的方式方法。從宏觀角度來說,第二年到期後國行拿不出利潤做利息,就必須要國家財政,也就是國家稅收補充注資。這樣一來,問題的性質就變了。第一年借給國家的錢,卻需要用第二年的稅收償還利息。這不就相當於,國家提前預支了第二年的稅收了么?
是的,這才是我國銀行的性質。我國銀行,特別是國有銀行,是以國家稅收為擔保,面向全民的融資機構。你在銀行的存款,雖然不叫「國債」,但已經是國債了。
我想大家應該能夠明白這個意思。
我看很多朋友,都贊成放任餘額寶,認為餘額寶是在幫大家跟銀行搶錢,給大家「發福利」。那麼,結合我剛才所說的我國銀行的性質,大家再想一想,餘額寶給大家發的「福利」到底是什麼?
如果餘額寶規模不大、在銀行體系內運作,只是穩定地壓縮銀行利潤空間,不至於造成銀行虧損,那麼它就確實是在給大家「搶錢發福利」,還顯得比較有節操。但是,餘額寶的規模一旦大到可以持續倒逼協議存款利率、持續擠占銀行可利用資金空間、持續壓低銀行利潤的地步,銀行的虧損將會成為必然而且是長期的現象。鑒於我國銀行的國有性質,我國必須長期對銀行進行注資,用國家稅收給餘額寶「交租子」。另一方面,馬雲還可以通過誠信通放貸,把自己在餘額寶里的收益貸出去給想要發財的個體戶和微、小型企業。
餘額寶是允許的,但是過量就危險了;放貸也是可以的,但是與過量的餘額寶結合到一起,這就是絕對不可以的。為什麼?
因為,羊毛出在羊身上,何況還是薅了兩遍。在惡性循環形成的情況下,馬雲可以一邊吸著國民的稅款,一邊把吸來的稅款放貸給國民,而且用的是同一筆本金。這構成了對國民的二次盤剝。這就是不能觸碰的第一條紅線,國民紅線。
有的朋友可能又要奇怪了。銀行不也是在干著吸儲、放貸的事嗎?為什麼國家可以干,馬雲不能幹?這就涉及到第二條紅線:國家紅線。
第二條紅線:國家紅線
(很抱歉,不小心點到發布了。剛剛寫到核心論點,大約還有十分之一。今天肯定完成)我覺得餘額寶是這樣賺錢的 不知道對不對
銀行獲利的手法主要是放貸
賬面上的錢並不會押在手裡不動,放貸的利息很高,但是需要周轉,有時候遇到審查結賬什麼的年中年底錢就不夠用了,銀行會問四處找人,如果你手頭如果大額資金,借給銀行周轉搞個協議存款哪怕只有幾天利息也會很高。
以前有各種散戶的錢所以周轉也不是很麻煩,現在這麼一搞,手頭緊的情況就變多了。
假設銀行平時放貸的收益是10,支付給小額散戶的利息是1,超級大戶的話是6,現在的情況就是餘額寶把大家的錢集中起來,承諾給4,然後去找銀行說,我現在有這麼大一筆錢,要我存你這就給我6,不要你就有可能資金周轉不靈,說不定就得去外面12甚至15的借。
這種做法導致銀行少賺了很多以前從小戶頭上的錢,都被馬雲和支付寶散戶分走了,當然這點利率在有投資渠道問銀行借錢的人眼裡就是渣,馬雲做的就是帶著大家可以跟著他分那點渣,這個做法顛覆了整個金融市場,因為以前銀行是連一點渣也不會留給你的。
不知道我這麼理解對嗎?
查了下去年銀行業的利潤,真心嚇尿了,我當然知道我上面的收益數字只是想當然,但是也沒想到銀行也利潤這麼高。2年中國2550家上市公司的利潤不及16家銀行,中國銀行業連續數載逾萬億的年度利潤佔到全球銀行業利潤的1/3。
到底究竟誰是所謂『中國經濟的吸血鬼、高利率的罪魁禍首』,想想我每個月還的房貸貌似也想的通,希望有懂行的告訴我真實的數字是多少,另外明明這個行業賺錢因為政策的關係又輕鬆又沒技術含量,但這幫人就天經地義覺得自己不該讓利,當大爺的好日子必須100年不變,真心覺得挺不要臉的。
看到評論猿說支付寶是趴在銀行身上的吸血鬼(別想歪了),我心想著餘額寶也忒狠了把。原來年化6%左右的收益率是靠吸銀行血給我的。忍不住我有打開了的餘額寶看了一樣,我一下就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中,我居然夥同
餘額寶這幾個居然從銀行那裡吸了幾十塊了。我對不起銀行啊。回想當初,我還在為自己手機賬戶中多了幾塊錢而沾沾自喜,好禽獸的趕腳。評論猿都說了,餘額寶把2%的收益都放自己腰包里了。我加了一加,這貨居然以8%左右的利息借給了銀行。這樣真傻啊。這麼高的利息拿去餘額寶的錢。我又忍不住了,去網上查了查存款利息(屌絲沒錢存銀行,所以沒關注過存款利息),以下是查到的結果,這時我才覺得銀行真傻。沒事找餘額寶要什麼錢呢?找我們唄,多便宜呀。
三個月 1.71% 半 年 1.98% 一 年 2.25%
二 年 2.79% 三 年 3.33% 五 年 3.60 %
寫到這裡,我被罵了,誰有錢還存銀行行啊,你看看這利息,你看得過去嗎?存餘額寶啊,不知道比這高多少呢。我深深的鄙視了一下旁邊這位。你TM就知道錢、錢、錢。不知道餘額寶都快把銀行血吸幹了?朋友看了一眼,渾身上下骨瘦如柴的我,罵了一句傻×,然後就走了。
人活在這世界上,關鍵問題是得有節操,得有遠見。每當看到普通人,為了那麼幾個點的蠅頭小利而罵來罵去,我都忍不住說一句,「你們這些愚蠢的人類,還有大局觀念嗎?」前段時間居然還有損友推薦我去某網,說是收益年化能有15%。當時我就和他絕交了,這樣的狐朋狗友,這不是分分鐘想要銀行分飛湮滅嗎?這不是吸血了,這是吃肉了。銀行不哭,站起來擼。評論猿不哭,你的世界還有我。
我覺得有兩篇文章說的挺好:
1. 第一篇是經濟觀察報說餘額寶的天花板的
2. 第二篇是張化橋的,說餘額寶對利率市場化的貢獻和搶不了銀行的乳酪的
大家自己看看,再做判斷。
---------------------------------
我的觀點:
1. 貨幣市場先天的缺陷限制,限制了xx寶的成長空間,
2. 但貨幣基金是利率市場化在存款端的推動者,xx寶的提升作用更是有目共睹,至少沒有xx寶之前貨幣基金沒有這麼被大家所認知。
3. 另外在貸這一段銀行早就市場化了,我不覺得xx寶直接影響了貸款利率。但銀行因為自己的壟斷地位可能轉嫁了資金成本提高的不利因素,也有可能間接影響了貸款利率。
4. 我是贊同利率兩端都市場化,這樣利率市場不至於被扭曲,造成金融資源的錯配和浪費。在這方面張化橋對影子銀行的討論,可以借鑒的看看
張化橋:中國人應該感謝影子銀行
5. 利率市場化的遠期會怎麼樣?我不知道,也許宏觀經濟的研究者有更好的觀點。
6. 對於互聯網金融剝取了銀行乳酪,輿論過於樂觀了,我覺得應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後,我更看好p2p,因為從項目獲取(小貸公司來做,未來p2p平台做),資金來源(互聯網的長尾資金),資金中介(p2p平台),徵信系統(目前不知道誰來做?)
這是能夠發揮互聯網優勢的真正的互聯網金融,真正的屌絲幫助屌絲。
而不是xx寶之類,他們只是發揮了互聯網的第一層優勢,傳播,他們只是傳統金融產品的馬甲。
等一切都看起來成熟了,我d一定會管制的。
----------------------------------
第一篇
解構餘額寶天花板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趙娟 史堯堯 2500億元,雖然驚呆了許多貨幣基金同行的小夥伴,但這可能遠遠不是餘額寶的天花板。
這個金融業的巨無霸到底還將怎樣生長?
支付寶內部對餘額寶2014年的KPI考核目標暫定是5000億元。如果收益率不明顯下降,以現在資金凈流入的情況看,實現這個目標用不了一年。上萬億或許也不是難題。
有基金經理測算,從國內貨幣基金現有投資標的容量看,短期內貨幣基金髮展到1.5-2萬億元之間的空間不成問題。
貨幣基金市場只剩餘額寶一隻獨大?而餘額寶要在未來一年內撬動銀行現有16萬億元活期存款的十分之一。
那又將是一個怎樣的局面。
其實在餘額寶的快速膨脹下,支付寶已經處於重壓之下。
上萬億不是夢?
毋庸置疑,在中國利率市場化進程中,互聯網餘額理財形式銷售的貨幣基金已經成為存款定價的重要一環。
2013年12月底,央行統計居民個人儲蓄存款總量45萬億元。其中超過16萬億元為活期存款,這是互聯網餘額理財的最大空間。
以2013年貨幣基金市場結構看,近9000億元的規模中,餘額寶佔據了20%,包括華夏、易方達、匯添富在內的發力互聯網渠道的基金公司旗下貨幣基金都是微微持平甚至負增長,以直銷渠道的增量彌補了傳統渠道的縮水。
一家基金公司工作人員在下載了自家和同行貨幣基金APP進行比較後,還是悄然選擇了餘額寶。目前看來,雖然各類「寶」如雨後春筍爭相湧現,但在操作便利、支付便利、取現便利方面,餘額寶的優越性力壓群芳。在個人用戶理財方面,未來可與之一搏高低的估計只有微信版的理財通。
讓其他貨幣基金經理羨慕不已的還有,除了「雙11」,餘額寶幾乎每天都保持著資金的凈流入。
細心的人還發現,從餘額寶幾次披露的規模和用戶數據看,其戶均持有額在持續增長,目前2500億元、4900萬戶的戶均持有量為5100元。
中信證券近期一份報告指出,貨幣基金總規模將在2-3年內邁向2.2萬億的新高度,大致相當於活期存款中的5%。
單純從需求角度看,在利率市場化進程中,餘額寶的吸金大法似乎還不會失效。
一位監管部門人士預測:在目前的形勢下,餘額寶規模上萬億也並非難題。餘額寶佔據貨幣基金總盤子的比例可能從20%繼續提升。
從貨幣基金的管理看呢?管理萬億級別的貨幣基金是否存在問題?
餘額寶背後天弘增利寶基金經理王登峰,從業經歷四年。天弘增利寶的2013年四季報揭示了這隻巨無霸貨幣基金的投資細節。
其資產組合中,銀行存款和結算備付金佔到了92.5%,債券投資僅6.7%。即餘額寶90%以上的資產投資了銀行的協議存款。
該基金還有一大不同於絕大多數貨幣基金的地方在於:其報告期末投資組合平均剩餘期限僅51天,平均剩餘期限在30天以內的資產組合佔到了63.69%。即餘額寶投資的銀行協議存款一大半以上期限都不超過一個月。
對比多隻貨幣基金,包括同樣在互聯網端銷售的華夏現金增利E、匯添富現金寶,餘額寶絕對是國內貨幣基金剩餘期限最短的貨幣基金,這樣的投資組合是貨幣基金里絕無僅有的。
「貨幣基金強調流動性管理,餘額寶的最大優勢是資金凈流入、散戶多,且擁有互聯網的大數據分析能力可以在流動性管理方面進行預測,這也決定了其如此畸形的投資組合。」一家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負責人稱。
也就是說,餘額寶做的工作非常簡單,將零錢整存至銀行短期存款,後者目前收益率即5-6%,基本不用發揮主動管理能力。
尤其是在6月和11月「錢荒」的時候,餘額寶也不差錢,其收益率能基本與銀行同業拆借利率同步。
一位貨幣基金經理分析,同業存款規模大致10萬億,這是電商貨幣最主要的投資標的,如果非銀行機構參與佔到其中20%,貨幣基金可投資存款的規模在2萬億元,可以支撐貨幣基金的發展空間。
在他看來,在現有投資環境下,單只貨幣基金的管理幾乎沒有上限,電商貨幣基金的投資剩餘期限一般都在90天之內,每個季度所投資存款即會更換一次,相當於重新建倉,在收益率上也不會有明顯差距。
據悉,天弘基金和支付寶內部亦將用戶數上億作為目標。看上去,餘額寶的巨無霸路徑仍將繼續。
不過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
威脅已來
利率市場化進程的初期,市場利率都維持在較高水平,這是餘額寶生存的最大前提保證。在美國,利率市場化進程初期持續了2-3年。然而,如果這一進程走得過快,或者說,餘額寶沒有「節制」,又將會怎樣?
餘額寶的投資運作的最大優勢是資金凈流入,而一旦資金凈流入打破,其流動性管理和T+0墊資的難題都將凸顯。
在貨幣基金的投資周期中,存款和債券的投資交替會時不時出現,長期看收益率曲線沒有差異化的扁平形態不可持續,短期存款的利率終會下降。如此以後,餘額寶的收益率如何保證?
除了協議存款,目前1年期內的央票、金融債、短融這些具有流動性、又承擔違約風險的投資標的有限,最多僅能支撐1萬億左右貨幣基金的規模。
在上述資深固定收益部負責人看來,試想一隻數千億級別的貨幣基金去投資債券市場,這在國內還沒有哪個人,甚至哪個團隊敢於勝任。
再來看目前餘額寶依賴的協議存款,貨幣基金大量投資其中的一大前提是「可提前支取不罰息」,這一政策其實是銀監會和證監會給予貨幣基金的「政策優惠」,並非市場化。這意味著貨幣基金不用承擔所投資標的利率風險,一旦需要提前支取,利率損失由銀行承擔。「一旦餘額寶的凈流入被打破,數千億的協議存款可提前支取不罰息,對銀行而言都是定時炸彈,如果銀監會叫停這一政策優惠,貨幣基金整個的遊戲就別玩了,餘額寶也將立馬卧倒。」一家基金公司高管稱。
從投資運作上看,是收益率下降引起餘額寶凈流入被打破,還是凈流入被打破引發管理難題收益率下降,兩種局面都有可能出現。理性看,餘額寶持續的資金凈流入不可能是常態,而天弘能否建立起一支能發揮主動管理能力,管理數千億級別資金的固定收益團隊是其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
餘額寶的對手早已經不再是基金業的小夥伴,其最大威脅來自於銀行界的反擊,2014年,餘額寶的最大競爭將來自銀行代銷渠道T+0的覺醒,或者是上述來自監管層面的出手。
一位商業銀行人士分析,餘額寶現在是2500億元,以其年化5-6%的年化收益率計算,一年可以創造150億元的收入,而原來這2500億元在銀行的活期存款中,銀行只需要給予0.35%至0.85%左右的活期存款利率,這也就是5億元左右。由此,中間的145億元差值就是銀行損失。
如果45萬億元活期存款都要多付出3%的息差,就是1.5萬億元。這已略超過商業銀行的整體收益。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平安銀行都已經準備或推出了自家的T+0貨幣基金,對抗餘額寶的吸金大法。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目前餘額寶的用戶數量已經有4900萬戶,而支付寶內部活躍賬戶數量在1.5-2億戶。一位支付寶內部人士略有擔憂:最活躍的三分之一已經購買了餘額寶,接下來,在支付寶內部用戶中,也需要新的「投資者教育」來開墾市場。
支付寶承壓
其實外界已經可以透視支付寶運作這隻巨無霸的種種壓力。
不包括此前備付金收益的成本損失,餘額寶需要承擔的成本來自於墊資和轉賬兩部分。業內有傳言,支付寶在餘額寶項目已經出現數億的額外成本。
日前支付寶推出最新規定,餘額寶客戶資金轉入支付寶的資金規模,單日單筆不超過5萬,單月不超過20萬。外界猜測,這是餘額寶墊資掣肘所致。
貨幣基金通常需要T+2日贖回到賬,但是為了方便互聯網用戶的體驗,餘額寶可以實現實時到賬和消費。一位支付寶內部人士介紹,餘額寶消費並不需要墊資,淘寶內部7天消費在途設計可以滿足贖回時間的要求,但是餘額寶轉出都涉及到墊資問題,包括轉入支付寶和銀行卡。
通常,貨幣基金T+0需由基金公司負責墊資,但是對於2500億的餘額寶,顯然天弘基金沒有這樣的能力。墊付資金的成本問題將由支付寶承擔,或許天弘基金會用管理費進行彌補。
有業內人士稱,通常100億元的貨幣基金就可能需要5億元墊資準備,這意味著支付寶可能需要為餘額寶準備百億元的流動資金。
同時,任何一筆銀行卡至餘額寶的轉入和轉出都涉及轉賬費用,均有支付寶承擔。餘額寶託管於中信銀行,與其他銀行間的操作都為跨行轉賬。一般銀行與第三方支付會協商這一價格,最高的每筆為千分之二。支付寶與各家銀行商談的這部分價格外界不得而知。
以2500億元,0.33%的管理費計算,餘額寶賺得的收入是8.25億元。不過,其每次規模提升都有大量線上下線的營銷活動,成本也已經以數億計算。
記者了解到,阿里內部被稱為「9號計劃」的餘額寶二期,近期剛剛組織基金公司重新上報方案,該產品名為「定期寶」,暫定為開放平台產品。支付寶的要求是分級、定期產品皆可,但收益率要高過餘額寶,最重要的特點是有封閉期,該產品可能3月上線。還有消息稱,阿里近期在與某大型光伏電站投資及運營商洽談,期望將光伏電站資產金融證券化,也很可能對接定期寶。
不論多久,投資銀行協議存款的貨幣理財收益率必然下降。阿里內部更為重視餘額寶對現有個人用戶的現金管理功能,定期寶則可以從收益率滿足客戶的理財需求,而定期運作也將大大降低支付寶的成本支出。
一些銀行人士分析,餘額寶還可能利用阿里的大數據分析能力,自我組建了一個對多「資金拆解平台」,根據具體自身情況和市場資金價格給需要資金的商業銀行報價,這樣通過頻繁交易提高收益,而商業銀行可以用這些錢繼續匹配自己的非標業務;或者餘額寶二期可以將資金投入到阿里小貸中賺取高息差收益。
但工商銀行一位人士擔憂:餘額寶是對銀行的掠奪和擠壓,這就是貨幣空轉,銀行不擔心你來搶我的市場,擔心你把市場秩序給攪亂了。
對於基金公司而言,目前許多基金公司都已經放棄了與互聯網平台在個人貨幣基金用戶上的競爭,轉戰中小微企業現金管理。餘額寶目前僅供個人用戶開戶,上奶100萬元。大量淘寶商戶已經使用餘額寶。由於央行反洗錢等政策,機構用戶基金開戶還沒實現電子化,同時企業做賬對貨幣基金電子賬單管理也存在問題,許多基金開始盯住支付寶看不上的細分市場,發展電腦端線上100萬以上級別的企業版「餘額寶」。
第二篇
餘額寶想動銀行的乳酪? (2014-02-18 03:59:25)
餘額寶想動銀行的乳酪?_張化橋
餘額寶和其它"寶"想動銀行的乳酪?沒門兒!
某君把我在"南華早報"的文章翻譯成了中文(SCMP, 2014-1-11) 。摘要如下:
互聯網公司根本搶不到銀行業的乳酪,下面是一些被大家忽視的真相。
首先,支付寶2500億元資金僅是銀行業總存款的0.24%。
第二,電商公司既無貸款技能,也沒有客戶,更沒有貸款牌照。嚴格說來,餘額寶買賣貨幣市場基金,處於監管的灰色地帶,這是一種聰明的創新,而且無傷大局,所以監管層對這種創新尚處於理解和容忍階段。但如果這種創新如野火般迅速蔓延,監管層態度就可能改變。
第三,到目前為止,餘額寶(或其它"寶")投資渠道非常有限: 貨幣市場基金、國債和銀行存款。但要注意,貨幣市場基金本身也需將資金投資於銀行存款和國債。因此,在某種程度上,餘額寶不是在和銀行競爭,而是在為銀行打工。
當然,有人會說餘額寶收益率比銀行高,但這是銀行同業市場目前緊張的短期情況。不是常態。
餘額寶和其他「寶」無疑會推高整個銀行業的短期資金成本,但這種成本的上升最終取決於銀行的轉嫁能力。
最後,你必須問一個問題:為什麼谷歌和亞馬遜不推出美版餘額寶?答案非常簡單:這種商業模式在美國不能成立,因為利率是市場化的。
目前,中國有約四分之一的銀行資金已經被「市場化」了,這就是所謂的「理財產品」。銀行在理財產品中的獲利比普通存貸業務更豐:利差更大,加上多重收費。可以想像,在未來5至10年,所有銀行的利率都將由市場決定。
等到利率市場化之後,存款利率將走高,餘額寶的存在逐漸失去意義。「寶」類產品就成了中國利率自由化的「烈士」。或者它們必須發明新的遊戲。
目前來看,銀行不屑於理睬餘額寶和其它"寶"。但如果他們開始動銀行的乳酪,相信銀行會反擊。銀行有多種方式「曲線加息」以爭奪存款,或者在各項業務中互相補貼。
餘額寶和其它"寶"沒有「護城河」,銀行其實可以用非常小的邊際成本打垮它們,只是銀行目前還不願意,也不需要這麼做。
注意:國債市場和貨幣基金並不是沒有風險的。一陣狂風就可以打翻餘額寶和其它"寶"。而銀行巋然不動。
個人覺得網上的所謂集體熱鬧唱衰餘額寶還不如說是互聯網公司的營銷炒作,變相宣傳打廣告,好讓更多的人來買餘額寶。
餘額寶本質也是貨幣基金,貨幣基金又不是這兩年的新鮮事物。並且餘額寶的收益也沒見得比其他貨基高。為毛之前那麼多年也沒看到銀行因這些貨基的存在而倒閉。所以說這很有可能是深暗網路輿論炒作之道的互聯網公司的超級性價比廣告。要不這麼多安全的貨雞不買,偏一個勁的要買某寶。大家都是雞,咋差距這麼大咧?!
網路輿論和謠言傳播有些類類似,只要開頭造勢做好,有正反雙方激辯,然後雪球就形成了,滾動的過程中會不斷吸引其他人群加入進來,越滾越大,一時半會絕對不能消停。不過支持也好,反對也把,只要受影響的人多了,只要其中一定小比例的人購買餘額寶,最後也是個不小的基數啊!何況我國有大量性激素分泌旺盛,做事不經過大腦還自以為有個性,偏激衝動極端的網民存在,不管什麼網路營銷,效果應該都不會差到哪裡去吧!?(我有時候第一反應也會中槍哎)明顯前一個經典案例要數雷不濕的小米炒作了啊!(雷不濕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好吧,別以為他不學無術,咱得向他學習!)
然後大家看到七日年化率超6%,比一年定存高一倍,可能更加有理由上鉤了。這裡估計還好多普通天真純潔的網民還真幻想這一萬一年還真能收益六百多呢!要真有這麼高還保本,請千萬別忘記我!什麼叫七日年化率呢?簡單點說就是用最近七天的收益來代表一年的利率。明顯不同七天的收益肯定會不同,所以七日年化率也會一直變動。不過還好,反正現在才買了幾個月,沒到一年,看不出端倪,哈哈~縱觀餘額寶開始在網上輿論火起來的時候是13年年底。其實餘額寶記得在13年年中的時候好像就推出了的。(…因為我還買了一元錢來著。時間不準,大概是這時候吧,大家多包涵)
為毛剛好在年底火起來呢?很明顯我們年底花錢地方比較多,要多去銀行取錢。可是商業銀行會把我們存的錢借出去放貸。它沒這麼多現錢了,腫么辦?當然是去找有現錢的貨基(例如某保,南方現金,工銀貨幣)去借,既然是急著借錢,我的就是香饃饃,不好意思,肯定銀行你得利息比平時還多表示點吧!所以這就很好理解為毛過年前後某寶收益七日年化後有六個點以上了,是一年定存的一倍多,某寶不出名才怪(其實其他貨基也有這麼高,差別不大)。但是等這段時間過了,大家不怎麼去銀行取現錢了,銀行緩過氣來了,再來找某寶借錢,肯定要把利息壓低不是,比一年定存高不了多少。所以年中推出的某寶時,一時半會沒火起來。
最後申明僅代表外行拙見,簡單科普而已。如欲深究,還請自行參閱專業資料!
老實說,作為某國有銀行的普通員工,看到銀行業許多大佬、從業人員對餘額寶類產品的敵視、攻擊甚至惡意中傷(作為專業人士說出明顯的小白言論只可能是蓄意抹黑),真的感到很難過,總覺得我們正走在傳統紙媒、傳統零售曾走過的路上。
1.餘額寶的出現對國內銀行業應該是件好事。餘額寶其實就是貨幣基金,所給的收益很接近於利率市場化下銀行應該給客戶的收益,這等於是一種漸進式的利率市場化改革,銀行有空詆毀它、妨礙它,還不如多思考下如何正面應對。另,某專家在拿國外沒有類似產品舉例來抨擊餘額寶,一是視而不見西方國家也有貨幣基金,二是視而不見西方國家已經實現利率市場化。
2.任意誇大餘額寶的風險實在是太過低級的手段。如果說投資餘額寶是件很有風險的事,那麼就請敢說這話的銀行們先介紹介紹自己家的保本型理財產品是怎麼運作的吧。其實,銀行早就在利用保本型理財產品(和餘額寶相似的投資方向)干著變相高息攬儲的事了,只不過理財產品有購買門檻,而餘額寶讓我們再次見證了互聯網時代草根的力量。如果說5000億的餘額寶風險很大,那遠遠不止5000億規模的保本型理財產品呢。
3.餘額寶最值得詬病的一點其實是它的宣傳,確實對風險提示不足。但怎麼說呢,這其實是銀行業也同樣存在的問題。不要以為銀行的理財產品多了風險測評、風險提示、客戶抄錄等繁瑣手續,它就對風險提示到位了。干銀行這麼多年,我發現國內客戶對風險的判斷很有意思,他們不相信書面的東西,更相信銷售人員口頭的承諾。而銷售人員為了任務會怎麼做,你懂的。
4.真的希望這次眾媒體的行動不是上頭的意思。作為網迷,一直很關注互聯網金融的信息,餘額寶們在動銀行利差、產品中收的乳酪,打車軟體、淘點點等在動銀行支付中收(刷卡手續費)的乳酪,支付寶、微信支付在動銀行轉賬匯款手續費的乳酪。看這些信息只有一個感覺,就是遲早會有看不見的手來干預,支付領域也許會有銀聯來關注用卡安全,轉賬匯款也許會有人行來關注金融詐騙、賬戶安全,本以為餘額寶最沒啥可說道的,沒想到第一個挨槍的會是它(看來發展太快也未必是好事啊)。我們一直聽說要改革,還聽說金融改革是重頭,可這動靜聽著咋不對味呢。
若取締餘額寶,那我想,所謂改革,也許只是句空談吧。
餘額寶動了傳統金融行業的乳酪,遭到既得利益集團的反彈,那是很自然的事情。
如果說餘額寶是金融寄生蟲,那麼銀行不就是寄生在社會大眾身上的吸血鬼嗎?
傳統金融行業吸儲放貸之餘,民企想要申請貸款是何其艱難?想在國內上市途徑進行融資走不通,進行民間融資又被高利貸盤剝。
而在高通脹的大環境下,普通百姓想對辛苦攢下的血汗錢進行投資保值,又遭股市黑庄、樓市限購、基金老鼠倉、保險騙購。餘額寶不過是利用互聯網途徑進行低風險適當高於定期利率收益的貨幣基金產品銷售,因為動了傳統銀行業的乳酪,就要被貶斥為金融寄生蟲。試問,誰才是真正的寄生蟲?
現在去銀行辦理存取款業務,櫃檯業務員不再像過去那樣,按儲戶要求辦完業務即可,而是強行掃讀你的資金狀況,然後糾纏儲戶,勸說你把存款取出,「存」成收益稍高一點點的由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可風險卻又不告訴儲戶,這種簡直是明搶的行為,怎麼沒人來說是金融詐騙呢?怎麼沒人說要取締整改呢?我就親眼看到過隔壁櫃檯的老伯被中X銀行的女值班主任糾纏住,不給蓋章授權辦理業務,反覆跟他說,「存」成這個利息比定期要高。那位老伯拚命搖頭:我不要!我不要!而被推薦的是一款銀行代銷的保險產品,卻被這位主任說成是「存」,還有「利息」。
餘額寶的本質,是利用支付寶賬戶內的閑置資金購買傳統的貨幣基金。如果餘額寶是金融寄生蟲,那麼貨幣基金不也就是金融寄生蟲嗎?貨幣基金的投資,就是把募集來的資金用於購買國債、央行票據、商業票據、大額可轉讓存單、政府債券、企業債券(信用等級較高)、協議存款、同業存款、同業拆借等短期有價證券。貨幣基金在國際上的誕生已經有40多年歷史,在國內也有十年以上的歷史。它是經過金融主管部門認證後合法成立的(參見:定位成就規模--中國第一隻貨幣基金背後的故事),是符合國家金融管理規定的正規金融產品。怎麼發展了十幾年都沒問題,偏偏對接上了支付寶,就成了寄生蟲了呢?如果要取締餘額寶,那是不是也該取締銀行活期賬戶對接信用卡還款,以及銀行活期賬戶對接購買其他銀行理財產品呢?
況且餘額寶是可以隨時贖回的,當天贖回,本息當天到帳。現在大家幾乎每天都上網,上網看一下收益情況,並不是件多麼麻煩痛苦的事,手機支付寶甚至可以不用開電腦隨時隨地就能看清楚收益,而且貨幣基金風險本來就極其的低,除非發生人民幣系統性崩潰,風險才可能出現。要是那樣的話,持有人民幣也不靠譜。
就歷史記錄來看,貨幣基金的安全性相當高。購買貨幣基金的本金是安全的,從沒發生過系統崩潰和本金損失的風險,而年收益率普遍高於五年期銀行定期存款的收益率,況且貨幣基金的月度收益會自動加入下個月的本金,也就是說,這是一個複利計息的理財工具。而和普通貨幣基金月結利息滾動到下個月進行複利相比,餘額寶的複利是日結滾動到第二個交易日,這顯然又進一步幫投資人「榨」出更多的投資利潤。
《餘額寶託管協議》
第九部分 基金收益分配
第5條:本基金收益每日支付一次,每日支付方式採用紅利再投資(即紅利轉基金份額方式)。
只不過在餘額寶推出之前,大眾很少有人知道或關注過這個理財工具,餘額寶讓大眾迅速發現了原來自己可以不用受制於銀行的盤剝,銀行存款開始不再流向銀行理財產品(銀行就是通過挖存款的牆角來穩賺代銷理財產品的豐厚利差來大賺其錢的,但服務卻每況愈下,然後給出高於定存利率一點點的收益給投資人,風險卻全部推給投資人承擔),資金從銀行體系流出,銀行存款開始流失,銀行的利潤開始受到威脅,於是銀行妄圖買通代言人開始向餘額寶發動污衊性的攻擊。可是就像諾基亞的功能機無法阻礙蘋果三星的智能手機發展那樣,銀行壟斷金融的日子恐怕是到頭了,拒絕提高服務質量,參與競爭,只會讓傳統銀行業離大眾越來越遠,就像今天的諾基亞那樣。
所以,你就放心地當這個接盤俠吧。不會出大事。
財經郎眼之聚焦互聯網金融視頻
延伸閱讀
- 餘額寶應該被取締嗎?
- 造福百姓的餘額寶們何罪之有?
- 餘額寶能干擾市場利率抬高社會成本嗎?
- 餘額寶是金融改革的推手,而不是障礙
- 餘額寶不是吸血鬼,銀行才是
- 「餘額寶」危害不了中國經濟
- 餘額寶的好日子要到頭了?!
- 人民日報:對餘額寶們應該警惕什麼?(經濟時評)
- 激辯餘額寶_新浪財經頻道
最後,轉個段子給你壓壓驚:
http://weibo.cn/qr/userinfo?uid=3662435647 (二維碼自動識別)
@劉宏程 的答案幫助許多人理解了餘額寶的收益為什麼可以這麼高,而且關於境外人民幣迴流的信息也有啟發性,感謝。
不過,文中提到的幾點概念有必要澄清一下:- 餘額寶的收益率並不是什麼先打聽到銀行資金價格再由支付寶或者管理人天弘基金「定」下來的,而是「算」出來的。主動定價和被動計算可是兩回事,更不用說貨幣基金的收益率都是要託管行複核後才能公布的。
- 基金公司和商業銀行是兩種商業模式。就餘額寶來說,中介機構(管理人+託管行+支付寶)賺的只是手續費,並不是「利差」。
- 即使你把它理解為利差,這個數字也不是0.22%。按照支付寶公布的信息,管理費+託管費+銷售服務費合計是年化0.63%(三方分之)。這個數字是固定不變的,並不會隨資金市場供需情況波動。
與其說金融圈怕的是互聯網金融,不如說怕的是互聯網營銷。
.
在餘額寶之前,很多銀行和金融機構都有1000元到50000元的理財產品,但是並沒有很大的影響,是因為銀行的業務模式迫使他們並沒有將過多精力放在這類客戶的營銷上。
而餘額寶的橫空出世,讓人看到了互聯網的一呼百應,看到了積少成多的力量,成為一個代表廣大用戶與銀行博弈的平台。那些可能從來都不會走進銀行購買理財產品的群體,突然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但是,這部分利潤還是來自於銀行。相應的,銀行的利潤又來自於客戶,銀行在餘額寶上丟掉的,可能都要慢慢地讓客戶從其他渠道還回來。
.
目前來看,天弘基金規模增長迅速,已經超過了個別股份制銀行,但是利潤率還不能與其相比。銀行還怕,餘額寶積累了這麼多用戶之後,再做出點其他事情來。互聯網渠道的便捷和煽動性,讓各大銀行都有所畏懼卻又不以為然,因為,從根本上來說,餘額寶並沒有在金融產品上有太多創新,只是利用了其互聯網屬性。
.
以下是網上傳播某銀行的部分說法,不代表本人觀點,但在這呈出,供君借鑒思考。補上句:求你們了,有不同意見評論就是,但是引用部分真的不代表我的觀點啊,只是想讓大家看看。
.
問:最近互聯網營銷攻勢是否讓銀行很緊張?
答:你們不過把十年前銀行干過的違規的事情搬上了網,比如誇大收益不提風險什麼的,只不過當初銀行無良的銷售人員是一個一個的騙,你們現在是一群一群的忽悠。現在銀行被各種制度規範了,工信部還沒出來管你們而已。問:你不覺得是顛覆嗎?
答:你覺得顛覆了誰?又沒創造新產品,又沒開闢新領域,又沒繞開現有銀行體系。更多的是在分銷渠道方面有所創新,銀行也因此更理解了非物理渠道的運用,是好事,能真正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問:但是銀行失去了很多存款啊?不怕嗎
答:餘額寶們把錢從銀行賬戶里轉走,通過貨幣基金繞一圈又以大額存單存回來銀行,整個銀行體系而言存款沒有減少多少,只不過表現為A銀行流動到B銀行,或者原本屬於分支行拉進來的零售存款變成了同業存款或者非銀行金融機構存款。問:那對銀行沒什麼影響嗎難道?
答:當然有,逼迫銀行傳統物理渠道向電子渠道替代加速轉型;也有些銀行可能會考慮減少自己的渠道,前端銷售更依賴你們去做。提供了一些思路。問:對客戶來說我們就是鯰魚,客戶實惠更多了總是好的影響吧?
答:你們哪裡是鯰魚,根本就是攪屎棍,好不容易這幾年銀行不打價格戰了,風險管理意識和經營意識在加強,你們這麼一搞,銀行全面上浮存款利率迎戰,投入系統和類似產品,增大營銷投入,結果就是單位存款的成本大幅上升,資金成本高了你覺得銀行還會給你貸款打折嗎?客戶跟銀行借錢更貴了影響實體經濟發展,你覺得是好事?問:那你對我們互聯網金融怎麼看?不是革命嗎難道?
答:你根本算不上互聯網金融,頂多互聯網營銷公司,你網上賣個貨基就是搞金融的啦?過幾天你在網上賣個葯就是互聯網醫藥啦?多談行業合作,少提顛覆和革命。你們的思路如果停留在想個好點子,找個博眼球的營銷方案,先搞起來出問題再說的水平上,革別的行業的命我不知道行不行,金融的肯定不行。
以上。
你看誰在喊話就知道問題多大。在位的不能喊話這是規矩,退位的幾位大人物輪流喊話了,銀行要收拾餘額寶,背後有支持。因為餘額寶打亂了資金結構抬高了資金成本,銀行可以忍受利潤下降,只要錢在銀行里就行了,但是存款減少對銀行的打擊太大了,所以全部暴跳如雷。
另今年實體經濟不好做,某銀行已經開始停止所有房地產信貸業務,銀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了多大規模的與地產有關的資金業務,所以要求全面清查每一筆非標業務,總量不增結構優化,防止區域風險。於是地產股帶著銀行馬上就股跌下去了。利潤本來就要下降了,計提更多的風險準備,資金源頭又被半路殺出來的餘額寶動了,是可忍孰不可忍。餘額寶搞不好會給本來飄搖的經濟形勢推波助瀾。實體經濟不好,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沒有理順,利率市場化推行還在進行中,這時候餘額寶插一腳很可能搞亂全局部署,因此這次指責有官方發聲的。並不全是樓上所分析的利益問題,也有一部分原因是時機問題,餘額寶出來的不是時候。
某銀行和其基金聯手利用其平台推出類似餘額寶的貨幣基金業務了,要求員工認購。你看,一來一往,見招拆招了。
別的答案有人拿餘額寶作為貨幣基金考慮,但是餘額寶與貨幣基金是不同的,貨幣基金由於有機構做對手,所以可能出現巨額贖回導致貨幣基金的流動性出問題,但是餘額寶的資金來源於千千萬萬小額儲戶,每人放個幾百塊,不會出現擠兌,資金的期限搭配從7天14天到更長都對於流向有所匹配,流向稍後提及。即使是光棍節300億的交易額對於它目前4000億的規模來說也是不至於出現恐慌的,因此資金來源方面比較穩妥。而資金流向方面,應該是投放給了某銀行的同業業務部,銀行為了調整存貸比,保證流動性,是不賺錢幾乎是虧錢從餘額寶的基金處拿來的資金,成本率很高,這也是餘額寶能夠給儲戶高回報率的根本原因所在,即銀行資金面偏緊被餘額寶鑽了空子。因為資金去向是銀行同業,因此幾乎也是保本無風險的,一頭是風向高度分散的眾多散戶另一頭銀行信用,因此餘額寶這個空子鑽的是很漂亮的。相比銀行不知道具體去向到哪個地產那塊地皮的諸多理財產品,餘額寶的信用是靠譜的多的。中性地說,餘額寶作為金融市場的攪局者和變革者目前表現是很出色的,中建投出來的人水平很高。至於監管當局的質疑基本上是站不住腳的,因為風險並不大,只是利益被重新分割之後的反撲圍剿。
目前還看不出未來趨勢,但是銀行業的利潤率不可能一直脫離實體經濟那麼多,終將回歸正常。餘額寶是這場變革打響的第一槍。
餘額寶增長太快,而且比銀行活期存款更為便捷,如果直接用於購物的話,收益更是不用說了,所以銀行方面必須唱衰,另外 @劉宏程 餘額寶是賺管理費,收益率實際多少扣除管理費手續費之後客戶該得多少就是多少,收益並沒有定死,是隨著短期協議存款以及其他投資收益隨時變動的,也不會從收益中劃撥一部分到基金公司收益的,管理費是跟基金規模掛鉤,所以促使天弘用允許的投資方式(短期協議存款,國債,企業債券等安全係數高的理財產品)想方設法增加投資收益,減少運轉費用,來增加投資者的收益以吸引資金擴大基金規模,這樣他們管理費才會增長,企業收益才會增加
餘額寶能夠火起來的原因就是三點:(1)和電商平台的天然對接 (2)方便貼心(3)收益率。就重要程度而言(1)&>(2)&> (3)。
(1)是銀行做不到的,這也是餘額寶的殺手鐧。
(2)是原來銀行不重視的,現在有了餘額寶的威脅,銀行也不得不重視起來。
(3)是餘額寶和銀行產品不分上下的地方,當然這方面銀行產品更加靈活,更有優勢。
單單一個餘額寶根本不可能對銀行業構成所謂的衝擊。傳統銀行業擔心的是將來的互聯網金融將會被第三方支付所主導,而銀行將會被邊緣化。
互聯網金融一定是大勢所趨,但是究竟隨佔主導現在還很難說。第三方支付具有互聯網公司的基因:靈活快速,以客戶體驗為重;而傳統銀行業也有值得信賴的信用體系。如果出現一個兩者相結合的公司,比如阿里入股工行,那就不得了了,一定是他家通吃。
其實說白了,餘額寶背靠的阿里也不過是一家私營的公司,客戶能夠相信她,把錢交給她來打理也不過是因為其實力和口碑。阿里甚至自己都沒有從事金融業務的任何資質,不然也不會藉助天泓基金來打造餘額寶了。這裡我想表達的是,理論上來講,如果客戶把所有的錢都放到支付寶,那是有相當的風險。但是,實際上,所謂大而不倒,前面也有知友說了,個人的資金規模和阿里比太小太小了,阿里為了自己信譽也會幫者墊上。所以,個人客戶還完全不用擔心風險。
之前也看了央視評論員唱衰餘額寶的言論,那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餘額寶不過是基金銷售的一個渠道而以,至少從消費者能夠看到的層面上都是正正規規的。不管阿里從餘額寶獲得實際收益率是多少,只要客戶認可餘額寶承若給客戶的,而且操作便捷,客戶體驗好,銀行就沒有資格說三道四。當然,如果誰家能推出更方便,更安全,收益更高的產品和服務,客戶也一定會做出自己的選擇。
餘額寶吸了錢不都存銀行去了?貨幣基金啥意思啊?!早在餘額寶之前銀行賣理財都賣好多年了吧,年化收益差不多啊。餘額寶就是一個方便的出售和贖回方式而已。不過我最近覺得安全問題確實需要考慮。不過最近招行有年化收益7%多的t+2這種事兒我會隨便告訴你嗎?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就是餘額寶的資金到底流向了哪裡?
餘額寶對接了貨幣基金,投資於貨幣市場:短期國債、回購、央行票據、銀行存款、大額同業存單等。
那麼這些又流向哪裡呢?很顯然,並沒有流向投機性的渠道,而是流向政府、金融業,進入了實體經濟。
所以,鈕文新說餘額寶摧毀實業精神是完全站不住腳的。另外,即使是投機活動,對市場也是有好處的。比如,股票市場的投機活動可以提高流動性。
鈕文新 的說法多是從道義上指責,很難挑動大眾的情緒,但明顯缺乏經濟、金融的常識,對社會發展無益。(對我而言,來知乎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證明誰是一定是對的或錯的,而是說,原本我們都只能看到問題的一個方面,經過討論,把原本缺失的那塊拼圖補上了,僅此。)
我想說一下我的分析和觀點。
如果我沒記錯,去年有人爆料過,支付寶的沉澱資金大約有200億(如有誤,請指正)。
照理說這些錢閑著也是閑著,對於支付寶的存量用戶來說,這些存量資金在賬上是死的,如果能生點利息,那也不錯。貨基確實是好的選擇,流動性高,起點低,風險低(但不代表沒有)。按照這個設想,應該是基金公司和淘寶用戶和馬雲皆大歡喜的局面。但最後怎麼會動刀到銀行頭上去的?
我認為原因有二。
第一是用戶不懂。
支付寶的天然優勢是錢剛好在賬戶上,閑著也是閑著,而且不需要用戶額外進行複雜的操作。但問題是,大部分用戶因為不懂,以為這是一個由馬雲創造的,新鮮地不行的投資方式。其實保持原本的生活習慣,把支付寶上的小錢轉過去生點利息,這樣聚沙成塔也就可以了(我認為這個畫面是最符合餘額寶的本質的)。但是發展到後面,十幾萬幾十萬地特地搬家去餘額寶,這正常么?!
這個現象折射出的是,我們這一代(我是80後)受到金融教育實在是太匱乏了。因為無法正確地認識某種金融工具的作用,繼而導致無法合理運用該工具,讓它在生活中發揮合理的作用。在餘額寶身上的表現就是用力過猛,過度運用一個現金管理工具。
第二是餘額寶不負責任的誇大宣傳。
我們說用戶不懂是很正常的,畢竟各行各業都有,不是人人懂金融,第一個原因並不致命。餘額寶不負責任的誇大宣傳才是致命原因。一個人在社會中是多角色的,他可能既是銀行員工,也同時是淘寶用戶。按照最原始的設想,我相信銀行員工也會從中受益,為餘額寶拍手叫好。
我記得在去年6月的某一天,微信圈刷爆了它的廣告(我很想知道,這條微信的源頭是哪裡?阿里的水軍真是厲害,嘖嘖),光讀那個廣告,你會以為餘額寶是一種安全性等同於銀行存款但收益又遠遠超過銀行存款的新產品。隨後的發酵,輿論導向漸漸往批判銀行的方向走去。說地好像是銀行盤剝剋扣原本屬於老百姓的利益但硬是占著不肯給似的,而他馬雲大善人開倉放糧救民眾於水火似的。要我說,這就是不懷好意的誤導!你們能不能先去核實一下,直接跟基金公司申購貨基也是很簡單的事好嗎?如果你從銀行轉錢去買貨基,會有人攔著你嗎?銀行本身就代銷基金保險,都是出賬,也沒見銀行被踩到尾巴阿。
流動性高,起點低,風險小,以上這些都是貨基的天然屬性,而不是餘額寶獨創的。餘額寶既然選用了貨基,它的收益表現,必然受到該種金融工具本身的特性的限制和約束的。過分地強調收益,而不提風險,這就是無可辯駁的誤銷售。
試想如果餘額寶當時明明白白地把本質用大白話告訴大家,背後是去買貨幣基金,這效果能和今天的局面一樣么?樓上有人反駁說銀行有時也誇大收益阿。我想問你,既然你知道銀行誇大收益的現象是不對的,用戶都不喜歡,受傷害了,這怎麼就證明了餘額寶誇大收益的做法是正確的呢 ?如果你因為討厭一個人而去縱容另一個人的惡,那我無話可說。
你見過哪家銀行宣傳理財產品的時候說:我家的理財產品比隔壁家的活期存款高n倍的說法么?
除了造成銀行的融資成本上升,餘額寶的不恰當宣傳,造成的另外一種非常惡劣的影響是,實實在在地破壞了關係國家社稷安全的銀行的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確實危害國家的金融穩定了。
我只能說餘額寶盤活資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路走歪了。它不但應該受到監管,而且應該重點監管它的宣傳方式,防止它偷換概念欺騙群眾。它原本不是怪胎,它是被不守遊戲規則的人玩出怪胎傾向了。綜上,也就是我所理解的為什麼一開始不監管,現在卻要管的原因。
有今天這個結果,我希望它的宣傳團隊不要狡辯說是用戶自己理解錯了。我想強調的是,金融產品不是大眾消費品。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它的宣傳不能隨意地混淆視聽。求求你們不要拿營銷大眾消費品的那套方法簡單粗暴地套到營銷金融產品的頭上。
貨基不是馬雲發明出來的,在它的初期宣傳絲毫不提風險,美其名曰「我是創新」。請問創新就可以亂來嗎?餘額寶的確是搭橋做了一個連接,它是方式的創新,而不是產品的創新。既然只是方式的創新,就不能頂著創新的名義逃避監管。事實上,我沒有看到支付寶創造出新的金融產品(他們也不具備這個能力),卻看到了它的marketing有意製造了marketing最擅長製造的歧義。餘額寶們可以在市場上一起玩,但是請遵守遊戲規則。
回到題主的問題,
我主張限制餘額寶的規模。他有存在的合理性,但是玩家太貪心,定位沒定好。既想玩大的,又沒那金剛鑽。如果餘額寶真的關了,其實也沒什麼,用戶還是可以自己去基金公司申購貨基的,該有的回報還是有,但是馬雲肯定不高興,蛋糕錢賺不到了(大家不用替他操心,他已經看到保險大肥肉了)。到時候大家要記得謝謝他為普及貨基知名度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基金公司記得送面錦旗過去。
大家都是上知乎的人了,相信都是有手有腦愛思考愛上進有求知慾的好青年。不要人云亦云。在跟風開罵之前,求證一下,核實一下,了解一下。我在這裡拜託大家了!不要把天涯那種不經求實的謾罵風傳過來!
下面,我想說,2500億的餘額寶面前,我沒有看到銀行的末路,我看到的是銀行的機會。
有些人拿利差說事。我想說,有利差怎麼了?哪個公司商業運作不是靠利差盈利?0.35%和6%之間難道沒有運營成本嗎?銀行是不是暴利,我們不妨另開一個話題來討論。某家有點規模的偽p2p融資(具體不點名,業內都知道),包裝成理財產品賣給客戶,理財端號稱10%-12%左右吧,放貸那頭算上這個費那個費至少25%以上吧?30%以上也不少,它難道不是暴利?不也混在互聯網金融的大軍里想乘機撈一把?接下來,支付寶開始賣保險了。互聯網賣保險成本多低阿,這可是一座金礦呢。憤憤們怎麼不去噴這個呢,這可是不可多得的暴利好素材阿!萬一拿到保底利率2.75還不如一年定期,可別怨國家,這是你們自願的。
餘額寶們不是在為老百姓的血汗錢而吶喊,而是在為自己能掙到的蛋糕錢而吶喊。大家都想盈利,都垂涎蛋糕,誰也沒比誰高尚多少。
最討厭那種聽風就是雨的危言聳聽,剛出了銀行破產保護法,就微信圈滿屏地呼籲把錢存到三方理財去。我就搞不懂了,銀行不安全就能推出三方機構安全的結論了?大家想賺錢都想瘋了。同理,也請不要因為個人遭遇過個別的從業人員素質問題,就以偏概全,以點打面地打倒一大片。這是從業者職業操守的範疇,不贅述。
我想對各種寶們說:市場是開放的,市場也鼓勵競爭,但是競爭要遵守遊戲規則,要符合併尊重金融工具的本質。
我想對銀行的同仁們說:我們僅限於自己很專業很懂是不夠的,還要多get一項技能,叫做化繁為簡。把我們了解的專業知識轉換成用戶能理解的語言解釋給他們聽。把用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用戶最關心的事情,用簡單直觀的方式及時地反饋給他們,用實際行動去關懷每一個用戶。我們擁抱變化,迎接競爭。最後,把決定權留給用戶。
我想對那些巴不得銀行快倒,唯恐天下不亂的人說:我非但沒有感受到要失業的恐懼,相反卻看到了自己的前途非常之光輝!不好意思讓你們失望了。
合理定位,我認為歷史安排給餘額寶的一個合適的屬於它的位置。作為市場的補充者,我認可它。但如果它不安於此,妄想喧賓奪主稱老大,我就只能搖頭了。野心太大,不是好事。
我看好金融互聯網遠多過於互聯網金融。互聯網固然有傳播快等特點,但是我相信還是會回歸到人與人的互動,特別是大金額的存款。這種專業性不是喊打喊殺來勢洶洶的互聯網能輕易替代的。讓我們憑專業度讓那幫不懂但聲音比誰都大的人閉嘴。支付寶深夜賣地一手好萌怎麼了?賣萌或許可以一定程度上博得用戶好感,但是我更提倡在專業度足夠的情況下再賣,療效更好哦親!
以現在的階段來說,互聯網金融的技術層面已經ready了,但是參與者(包括用戶和從業者)的金融素養還沒有完全ready。恐怕等不及大家都ready,滾滾浪潮就已經要拍過來了,很高興大家都身處在這浪潮之中。我個人看好的互聯網金融,只包括陸金所,91金融超市等少數幾個。這些更符合信息傳播的快捷性以及大數據匹配篩查的本質。但是不管是哪一方的市場份額更多,最終,我都希望看到我們的國家金融穩定,社會安定,這才是我們每一個人能夠生活幸福的大前提。
上個禮拜有一個素不相識自稱是互聯網巨頭工作的知乎ID給我發私信,問我如果我是銀行高層,會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我不想去揣測對方的意圖,我只想說,我不是高層,時代的浪潮不是你我所能左右。我只知道,我應當腳踏實地做好我的本分,幫助用戶樹立正確的金融三觀,不要讓他們在市場上像小孩子一樣,給塊糖就拐跑了。教育好用戶,我的工作才有了意義。用戶好了,我才會好。讓我們一起做顧大局,識大體,分地清輕重的正能量青年。
以上。作為行外人士,身邊的朋友就是天弘的經理級馬仔,用簡單的話來講,天弘因為餘額寶得罪了銀行家團體,所以面臨轉型,風險和機遇並存。這裡涉及政治,利改,反壟斷等話題,應該說今年金融和互聯都是頻頻地震的一年。未來走向,還得看上面的態度。
簡單一句,同行是冤家。觸動了本來金融機構的利益。怎麼觸動?觸動的有多深?是不是只觸動了銀行?有沒有更深層次的觸動銀聯、其他基金公司或央行監管?
慢慢來補充。
第一的回答已經解釋了這個問題的基本原理,我再從乙方的角度來闡述一下貨幣基金、餘額寶、同業存款這幾個概念近一年來的改變。
在2013年早些時候,貨幣基金(也就是餘額寶所屬的產品類型)的主要投資渠道是短期的回購交易、短期的利率債和信用債以及央票,同業存款只佔投資的一小部分。一支貨幣基金的操盤過程中,公司最害怕看到的是頭寸爆倉(當日日終該基金賬戶為負)和負收益,最想做到的是將每一分可配置的錢配置到高收益高流動性的資產中,使得七日年化收益和萬份收益都排到前列。但因為貨幣基金是開放申贖的,每天都有可能有申購(例如餘額寶每天的幾十億上百億)或者贖回,申購的資金要用來配置投資標的,贖回的資金需要進行兌付。申購贖回都有可能是以億為量級,那麼整個貨幣基金產品的流動性管理就變得異常的重要。
在去年的6月份,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結束了較長期的一段牛市,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迎來的一個流動性寒冬。期間,隔夜利率一路飆升,甚至有18%的成交,而同業存款的利率也飆升至10%以上,回想當時的情景,只能用瘋狂來形容。這次流動性寒冬毫無徵兆的發生使得流動性安全這個詞被擺上了各位投資經理的檯面,可怕的陰影一直籠罩著。而這一切恰恰使得同業存款這個投資產品被意外的捧熱:
同業存款其實就是擺脫了利率束縛的一項金融機構與銀行機構的單筆定期存款協議,其利率是根據shibor利率加減點而得出的,現行的同業存款協議上往往會有可提前支取的條款。可提前支取條款意思就是該存款在未存滿協議期限的情況下,存款機構可以提前支取該筆存款,並按協議標明的原利率(即存款協議簽訂時雙方商定的利率)獲取實際存款期限以內的利息。這一句話使得這項投資工具在流動性方面的優勢遠超過了不可提前結束交易的線上回購協議,所以同業存款這項業務瞬間變得異常的火爆。
我們簡單的總結一下:同業存款的火熱是因為核心條款提前支取條款所帶來的流動性優勢恰好可以防禦類似13年6月銀行間流動性風險,並且具有高收益。
而提前支取存款享受原定利率的條款是否真的合法並且確定可以生效呢?大家都知道,居民定期存款如果在存款期限內提前支取了,那麼該筆存款自動會轉變成活期存款結算利息。在同業存款業務中,首先在法律上提前支取條款是沒有相關保護的;其次在合理性方面,銀行在吸收同業存款後,配置相近期限的資產,一旦提前支取,則必須要重新融資,那麼可能面臨一個息差;再次,退一步說,如果真的銀行無法提前兌付這筆存款,在中國,官司有那麼好打嗎?
我們再來說餘額寶,依附如此厲害的渠道,餘額寶真的在1年以內改變了中國基金行業這麼多年的格局,僅靠這一隻基金,天弘便從一個普通基金公司一躍成為了文藝基金公司,現在餘額寶4000億的規模已經名列世界第十四位了,不得不佩服馬雲。據我所知,餘額寶目前4000億規模有90%以上配置的是同業存款,每年的應收利息應在20億元以上,管理費應在13億左右,按10%比例計提的風險準備金則是1.3億,也就是說,假設發生流動性風險,提前支取不能按期兌付,那麼公司所提風險準備金是遠不足以彌補應收利息的。所以近期有消息稱證監會擬提高基金的風險準備金計提比例,並要求貨幣基金補足同等於應收利息的風險準備金。甚至有傳聞稱將取消存款協議中的提前支取條款。這對於4000億規模的餘額寶來說,無疑是個非常不好的消息。
所以近期餘額寶的唱衰,從投資方面看是投資標的發生了不確定性的因素,而從收益方面,由於年初市場資金供給的提高和需求的減弱,同業存款利率的降低也導致了餘額寶收益率的降低,摘下了高收益率的光環。
最後在我自己看來,餘額寶在於銀行來說是吸血鬼,在我看來是利率均分,只是把銀行的存貸利差收益一部分通過貨幣基金的形式分給了平頭百姓,我覺得挺好!
餘額寶並不是金融寄生蟲。
整個事情其實是這樣子:
中國利率並沒有完全自由化,銀行存款利率是由政府制定的。銀行是政府的親兒子,所以政府的存款利率管制,實際上相當於用儲戶的錢補貼銀行。補貼金額=市場化利率-法定存款利率。
餘額寶雖說是貨幣基金,但是實際上99%投資於銀行的協議存款,本質上就是銀行存款。只不過協議存款不但是市場化的利率水平,而且還有一定的政策優惠(提前支取不罰息)。
結果是,銀行存款經過餘額寶這麼一折騰,本來只有0.3%的成本,現在變成了市場化的6%。這6%本來就是儲戶所應得的,但是儲戶長期被政策性的補貼銀行,很多人對此西以為然了,已經不能接受正常情況了。
餘額寶的出現,直接將銀行的吸儲成本大大提高,銀行最本能的反映當然是轉嫁給客戶,於是市場利率也被抬高了,這是正確的。這種衝擊肯定有不好的一面,但是長期來說又是必要的。所以監管層對此基本也是喜聞樂見的態度,也希望藉助餘額寶的衝擊來測試和推進存款利率市場化的進程。
客觀來講,目前餘額寶享受著政策優惠,監管要求又少,對銀行來說確實不太公平,本質上也是監管套利。但是上面的決策者既然有意這麼做,我們又好說什麼呢?
歸根到底,都是決策者之間的博弈。決策者對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速度有分歧,就有了這樣的吵鬧。問題的核心其實應該是,存款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速度是不是太快太過了?我覺得可能有點吧。推薦閱讀:
※為什麼電影院周二半價?
※為什麼有些城市會「收入低,物價高」,有經濟學原因嗎?
※2015 年 2 月 4 日央行降準會帶來什麼影響?
※美國社會階層是否固化嚴重?
※中國 GDP 被高估還是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