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武術幾乎無實際戰績,為何仍有多人堅信民間武術的實戰力?

在MMA流行全世界,UFC紅到發紫,K1比賽風靡東南亞的21世紀,我們從這些選手身上看到世界各種武術流派的技巧,惟獨很少看到中華武術的影子,更是很少有中國拳手活躍在世界搏擊比賽的舞台上,但是另一方面,翻看歷史,類似楊露蟬,董海川,李書文,程廷華,孫祿堂,李景林等人,和電視上播放的霍元甲,陳真等過於虛構和誇張的近代武術名家又不同,感覺是有真功夫的,我的疑問是,中華武術是真的很厲害但是失傳了,還是普普通通都是吹出來的?


武術在近代遇到過兩次大的衝擊,第一次是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期,在這之前大部分拳師以保鏢看家護院為生,都是以實戰為主,訓練也很艱苦,像要求跑步二十公里這樣的長距離拉練,通過石鎖石輾大槍訓練力量勁力,這個時期套路很少,都是以單操為主的訓練,單操就類似於現在的單個技擊動作,比如劈拳劈砸之類的,單操訓練完就是對練和實戰,那時的拳師都注重實戰,功力也驚人,轉折性的時間是八國聯軍進京的時候,有個八卦掌名家程廷華,與士兵起了爭執,本來程在開槍之前已經跑到牆邊上,跳過去的時候不知道是辮子還是衣服掛在樹上了,就被開槍打死了。這件事在當時影響很大,冷兵器終究鬥不過槍炮,我們向來有矯枉過正的習慣,這件事以後那些鏢局看家護院的拳師慢慢就失業了,為了生存他們就開始以教拳為生,口號就是強健國民之體魄,很少強調技擊了,雖然同行之間還有比武但是為了生存很少有人去搞什麼搏鬥比賽,輸了沒人學拳了就得餓死。這時期比較長的套路開始多起來,也開始追求動作美觀和健身效果來吸引人。
第二個時期就是建國後和文革,因為很多武術家為了生存和國民政府走的比較近有的還做過官,建國後很多都被槍斃了,有史料可查的。還有很多優秀的技擊家在文革時期被整死整殘,像於伯謙文革被整的有點精神失常了,許維仁文革被抄家殺了幾個紅衛兵也自殺了,像西北馬家這樣幸免於難的武術家很少。 而且大力提倡競技體育,以套路美觀為能事,那些打的技能學的人也少了,真正訓練打不僅需要大量時間還要有財力,包括訓練器材,豐富的飲食,這哪是民間拳師承受的起的。
下面說說武術能不能打。大家練過散打對佟慶輝很熟悉吧,他就是於伯謙的徒弟,當年他借鑒戳腳的訓練和打法培養了很多散打王,像庄海現在自己也開了警察學校。武術絕對能打,而且比其他搏擊的內容要豐富的多,但是沒有人去系統的整理武術的體系,用現代語言整理出來,借鑒運動生理學和訓練學來重建武術的體系,那些倖存的老拳師文化水平低會練會打不會說不會教。這就是武術的現狀。
上面說過,我們國家容易出現矯枉過正,也容易出現妄自尊大,要麼就把自己的東西貶的一文不值,要麼就捧的特別高,卻沒有人實實在在的去了解去發現優點和不足。多少好東西都被我們自己給糟蹋了啊。
--------------------補充---------------------
現代搏擊能維持下去的根本動力就是商業化,有錢賺大家才有動力,那些職業選手都是拿錢拿時間砸出來的,業餘選手玩玩散打同樣也上不了擂台。指望民間拳師去打比賽,即使他能打他也不會去,還要養家糊口呢。武術現在的商業化道路一個是保健,一個是套路比賽,如果能把武術和搏擊商業化結合起來的,這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前期訓練的投入,請師傅教授的支出,而且武術訓練周期偏長一些,雖然效果比較好但是收益會比較慢。
武術現狀:《功夫印象》第八集
下面貼幾個視頻 大家感受下傳統武術的練法和打法是什麼樣子的:
河北肅寧的戳腳:古枝子之上樁_土豆中國傳統武術(精華) 古枝子之葯功_土豆古枝子之爆發力訓練古枝子之後丁趟斷磚古枝子之上樁[打鬥樁]
東北的戳腳翻子:白國棟練翻子拳翻子拳清手翻 白國棟白國棟翻子拳功法實拍【珍貴資料】遼寧武術挖掘1983年拍攝的遼寧省五行通背拳臧師傅-苗刀-運動視頻
河北深州的形意拳: 深州李老能原傳形意拳
蘇克海形意—在線播放蘇克海形意八字功連拳宋氏形意拳 十二形 炎龍在線孫永政形意熊鷹合演
七星螳螂拳:七星螳螂拳於天路演示 崩步、偷桃、出洞
河北石家莊的綿張的大槍和拳:功夫印象_棉張拳 這個從13分30秒開始看。據他們自己講,他們就是手臂錄作者吳殳的老師石敬岩的後人,練的就是馬明達考證過的石氏大槍。
真定老人達摩劍
尹式八卦掌發力方法
楊福玉八卦掌片段
八極拳:
孟村八拳-完整版申家瑞老先生的單打
我很少談論太極拳,不過可以補充幾個不錯的太極視頻:
王振華先生陳氏太極拳二路王振華老師演練陳式太極拳一路費發洲2012年第九屆浙江國際傳統武術比賽陳氏太極拳二路 費發洲

-----------------------再補充-----------------------------
看到一個帖子不錯,大家理性的看下
淺析實戰格鬥與現代搏擊賽事
鐵血網

2010中泰俄散打搏擊賽 80KG級 無限制格鬥
國內也有這樣的無限制格了, 戴拳指不帶拳套 。在這種比賽中,高邊腿、 轉身後擺、後踹都很危險 ,低邊腿打擊效果有限, 一旦被抱住摔倒鎖住,就很難站起來。除了摔法, 重拳連續猛擊是最簡單有效的攻擊, 沒有拳套緩衝 ,連擊五六下人就暈了。 武術里重拳連擊是最多的動作,如果按照翻子的要求一秒能打到七拳,會很佔優勢,摔法和防摔以及抱纏格鬥,這些技法武術里都很豐富。相信在無限制格鬥里,散打會越來越借鑒傳統武術的技法。武術本來就是無限制格鬥,國外流行無限制格鬥了,國內也跟風,咋就沒人早早的搞起來?

這就是武術的尷尬局面:http://www.19lou.com/forum-381-thread-8401332824229002-1-1.html
禁止轉發。


我只能說,日本古流劍術,在明治以後也沒有實際戰績。
而古流劍術的練習者,至少從本人接觸的來看,對現代競技劍道深惡痛絕。
請問為什麼沒有人噴?

過了這幾天,我終於想明白了原因。
不是因為傳統武術本身的問題,也不是現代競技格鬥的問題。
而是大家都在忙著站隊。
在傳統武術vs現代格鬥之間,站隊。

我想或許這樣,對於大家來說或許就足夠了。
那麼,說點大家不關心的細節技術問題吧,本人徒手的水平也不是很高,略說兩句。

以前練習拳擊,總覺得手要貼身擺架勢才算優秀的防禦,主動去攔截別人的拳頭是不現實的。後來練詠春了,脫了拳套,才發現手要向前,伸出去主動牽制對方的手臂才好。
為什麼?因為拳套寬大,護在臉前幾乎是一面盾牌,對手也戴拳套,雙方都在利用拳套的特性和彈性進行攻防。但一旦變成空拳的情況,打擊面和防禦面都小了很多,拳頭互相交叉才是常態。
這時候用拳擊的防禦方法,就算防到了,首先會因為手腕往下的部分缺少肌肉,是用比較脆弱的骨骼在硬杠對方拳頭的情況。其次就是手太靠近臉,硬杠重拳容易被衝擊力直接將手衝到臉上。

後來練習踢擊,詠春提倡起腳不過膝。不過個人還是比較喜歡踢拳道的踢法。一次,和同門的師兄在街上邊走邊講。我演示了一下中段側踢,師兄看了,帶我走進巷子,然後背靠牆角擺好架勢,說了句:
「你踢了試試?」


後來給我演示了一下傳統武術中的「換膀」。以中段側踢來說,擊中面越大其實越有優勢,也就是說,要盡量去命中對手後手的一側,而去踢對手前手一側則容易被防禦。換膀在我看來,就是前後手互換同時前進……然而這方面的變化實在有點多,師兄只演示了一個換膀撩鐺掃眼的動作。
然後我表示……師兄我們還是練習一下寢技吧。

後來真練了一下,然後發現了一些問題。
粗略來分的話,這種代入地面戰的擒抱有兩個高度:高位抱腰,低位抱膝。MMA比賽裡面,地面戰厲害的人物都擅長低位,幾乎是貼著地面抱出去,這種以一般的格鬥架勢來說是非常難以防禦的,抱上後突破重心壓倒,需要用膝蓋和手肘來支撐自己的身體。


然而……擂台的地面是光滑的。
我練習的路面是這樣的:

於是……

於是……

…………

…………

至於高位抱摔,大家都知道,正常人手指的長度越到大腿的一半處……在我抱上對方腰部後,萬一對方騰出了我方頭所在的那隻手來,如何防禦從下往上的挖眼一擊?
其次,大部分格鬥比賽,都禁止肘擊後腦勺、兩腎。而高位抱摔後,這兩處都在對方的手肘射程之下,又是極為要命的部位,大家說說我該怎麼防禦?

就說這麼多,謝謝看到現在的知友。

@sewang tan 回答一下您的問題吧,個人覺得很有意思。
「 半秒都不到的時間,變啥招阿……我覺得這都是傳統武術或者說意淫派紙上談兵的想法,想的格外美好。」

個人練習拳擊,狀態好的時候1秒能出4、5下刺拳,半秒足夠出2拳,但現在不行了。
我來解釋一下吧。是這樣的,遠距離、也就是雙方相互處於直拳射程邊緣遊走時,互相試探和盡量放長擊遠是主流,這時候確實無法變招,因為互相都能瞬間跳出射程,這個距離大約等於一步+一直拳的長度。通常我們看比賽時,這個距離的拉鋸是最多的。但這個距離也有限制,就是你閃避的幅度一定要收到最小,稍微大一點就會錯失反擊時機。
但進入勾拳射程長度,也就是中距離時,雙方則都處於無法輕易脫離的狀態。這時候手上變化餘地就多了起來,其實拳擊的輪擺閃避也是用在這個距離的較多,因為這個距離使用「後撤閃避」非常危險。拳擊還好,之前跟空手道的人交手的時候,我稍微有個後閃的意思,就被一腳爆在腦袋上了,因為後閃仰頭已經成為習慣……這時候的最優選擇是向前一步,更貼近對方,進入近距離——擒抱階段再各憑本事。
需要對您說明的是,任何武術的一個動作,其作用是可以相當多樣化的、閃避、防禦、反擊都可以在一個動作內完成,這不是什麼高深的技巧,不如說完成不了的才是外行人
依然以您喜歡的拳擊舉例,假設A和B試探夠了,都互相決定向前莽,這時A搶先打出了勾拳擊頭,B輪擺前移閃避,事實上,如果B的步伐足夠快速,或者抓的時機足夠準確的話,就可以在輪擺同時打出勾拳反擊(這時B已經同時做出了兩個動作:閃避和勾拳)。
那麼A現在處於什麼狀況呢?如果B的反擊時機晚了,他當然可以收回直拳同時閃避、或者以後手迎擊,但這裡假設B抓的時間十分準確,A的勾拳的動勢尚未結束、重心尚未回中就被拉到中距離,這時不管能不能防到,A都必須用後手去防禦這一下(那麼A此時也做出了兩個動作:試圖收回勾拳,同時以後手防禦),則回到了我前面提到的情況:拳套可以貼臉防,但素手則要向前牽制,這樣不管牽不牽得上,至少是種積極的應對,總好過挨打。
假如兩人都不按拳擊規則的話,A的選擇餘地其實更大一些,他可以在瞬間決定順著打空的勾拳同時上步,不是收回拳頭,而是將身體靠近拳頭來回收重心。如果A的技術再高明一些的話,他可以上步同時繼續勾拳,以反向的橫擺肘去迎擊B的勾拳反擊。無論他選哪種,乃至是前進時被打都好,都是有利的,因為B拳尚未加速到極限,威力有限。
這時雙方都進入了中距離,則離近距離擒抱只在一步之間了。A打出了擺肘後,可以再回手去擒抱B的脖子,B的閃避勾拳不管有沒有打失,都必須用後手來迎擊這個擺肘,然後準備進入擒抱階段,或者選擇後退。
——此時,離A打出第一拳不過半秒不到,但兩人在一個動態中,同時做出了三種動作:閃避或前進、反擊,以及即將到來的擒抱和脫離。
關於各個距離可以看我的回答:
傳統武術實戰中如何走外門? - 搏擊項目

A這個勾拳-反擺肘-擒拿的動作來自印尼拳法(班卡西拉),洪拳有,柔術也有。從遠距離切入中近距離的技術,關鍵在於處理身形和步法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就不多說了。
我們平時看擂台賽,遠距離遊走試探會花很多時間,甚至整場比賽都在遊走試探,成功切入只在KO瞬間,但格鬥家為了這一瞬間付出了多少心血,又有多少觀眾能看得到呢?
一般人,只能看到佔據時間最長的那些事件,並認為這是主流。


@fcker fabio 的回復:
「我質疑的是傳統武術不能以規則為借口而掩蓋自己在世界主流擂台上沒有地位的事實 現代哪一項搏擊不是從冷兵器時代生存下來的 至於訓練和殺傷性該去哪個 古柔道和講道館之戰我想就已經能作為重要參考了」
"站立加摔跤 MMA中常用的level change即站立打擊再takedown 也許takedown次數會減少 但是shoot而不被挖眼挖喉結機會絕對還是會有的 硬地戰的話 如果考慮到GNP是不是摔人的一方更佔優呢? 我也覺得你要結合實際操作來對待現代搏擊 而不是說舉出傳統武術的某些技術來破解現代搏擊的某些技術"

答主回答如下:
1.答主覺得如果要在主流擂台獲得地位,更多的是依靠營銷策略,而不是所謂的擂台戰能力。只有堅實的群眾基礎、大量的初學者進入才能吸引投資,才能讓運動員有更好的訓練環境,或者淺顯一點說,才能交得起貴的要死的入會費用。在這方面,需要的並不是所謂的擂台戰績,而是對事件的炒作能力。對於中國在傳統武術的營銷策略,答主的一貫態度都是:一群傻逼。當然,也有像這位題主這樣,只認同擂台戰績的所謂格鬥愛好者。搞成現在這個樣子,不能不說兩邊的所謂愛好者也有責任——因為他們大多並沒有實際格鬥能力,所以不能對自己的話負責。
2.也有冷兵器沒落時代才創出的武術。或者說,已經不再保留冷兵器時期的樣貌了。這就是現狀:保留下來的並不是「最厲害」的技術,而是「最適合現代需要」的技術
3.確實是有機會,但從風險上來說,在擒抱上的一瞬間,我方的頭部處於一個較長時間硬直狀態,無法做出有效的迴避和防禦動作。事實上是注意力分配——時機選擇的問題。並不是說對方想打我要害就一定打得上,但是確實在實操中,我採取擒抱的話,確實會給對方這個稍微有些明顯機會。這是一種格鬥時的風險和回報考量。
4.地面拳是TD後了,TD前呢?其實答主提這個的意思是:我方考慮到在稜角地面上有可能會發生,或者對方能及時壓頂導致我方正面全中的情況下,對是否進行擒抱有遲疑,這種遲疑心態會給動作帶來破綻(當然肯定有人能莽,但答主自問不敢這麼莽)。答主個人不提倡在街斗中進行任何形態的地面戰,突發事件太多。我本來就是練拳擊的,但看不過有些人把現代搏擊吹得太過頭。不管哪種武術,吹過頭的態度都不好。這個回答的意義,是提出現代搏擊的一些不適用的場合條件,說得有些淺顯的地方您別見怪,這是為了照顧小白,如果想聽深的我們私下聊。
5.之所以說您不了解實際操作,是因為您是在用現代體勢去考慮傳統的招數。很多玩家都有這樣的情況,或者反過來,用傳統體勢去考慮現代的招數。再或者,不考慮對戰雙方的心態和狀態問題,或者格鬥區域可能出現的複雜性問題,只是單純地以身體條件來論輸贏。答主的原意已經在別的回答中提到過很多次了:每種武術都有其適用和不適用的場合,如果說,存在一種「萬能武術」,那麼要麼練習者本人天才得無以復加,要麼就是吹。

這裡稍微講講,請方家指正:傳統的體勢要求是怎樣的呢?
或者說「「尾閭正中、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這一系列要求的實戰意義在哪裡?我只能說點比較膚淺的:

在使用者練習度比較高的情況下,在能達到這一系列要求的情況下(注意這個前提)——傳統的體勢體現為以腰胯運轉來主導腳步移動,而上半身幾乎垂直於地面,沒有任何搖動。而個人沒有在MMA等武術中見過這樣的體勢,或者比較少見(反而在東方系冷兵器操作中非常多見)。
這一體勢的優勢在於,每一次攻擊後,無需收回攻擊手或足,而是以突出的手或足為前鋒,將身體一併前突,連續展開後續攻擊。也就是拳譜說的「身到腳手隨。
當然用mma的體勢,體能好的話也能做到,但採取這種傳統體勢的話,在流暢度和省力程度方面是非常優秀的。要談傳統,必須要明確這個體勢優勢何在、其與其他體勢有什麼不同,談具體招數才可信。
相對來說,MMA為主的現代競技體勢,是以能快速回收攻擊手、足為優勢的(這說法有些簡略,其實對比拳擊前足動作的來說,MMA的體勢還是人往前去的)。不同的原因在於戰術選擇上的不同:明確知道一對一狀況下,你可以遠距離游斗找機會。但複雜環境下,你或許只有一瞬間的出手和脫逃時機。
這也就是常常見到有人談接手談不下去的原因:雙方都對體勢的認知不足。

下面依然以插眼為例子:
詠春在雙方對練時,很多情況下一方摸到對方的臉就可以算一回勝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實戰中,摸到臉後還有後續動作,比如插眼,對方當然也會防守閃避,這時候就要靠手感去找眉弓。
這個摸到-對方防避-找眉弓的動作。如果用現代搏擊原則去考慮,毫無疑問是個錯選:在你變招的時候,你的手在對手的控制圈之內,遠離了你的身體,而且沒有快速收回,這就給了對方一個明顯的出鎖技的時機。但這個前提是:你的伸出去的手沒有靠近你的身體。
這就回到上面說的傳統體勢優勢了:你伸手突破的同時,你的身、腳以及後手都能夠跟上,並能展開後續攻擊。在對方需要在近距離應付你的複雜攻擊的情況下,他分配在頭部的注意力無疑會分散,或者是其他要害出現破綻。
但以攻擊要害部位而論,其實不管傳統和現代格鬥家防守意識都很嚴密,所以才要通過貼近距離的快速變招來突破這種嚴密性(這個距離到底有多近,可以參考詠春木人樁那些伸出去的木棍的長度)。在這方面,採取傳統體勢無疑是非常優秀的選擇。
當然,答主毫不懷疑那些擁有優秀體能的格鬥家,在格鬥中能獲得打要害的機會。但無論他們練習的哪一種,能碰到,不等於能打到,能打到,也不代表能打出效果(比如後腦勺,其實需要特定方向和發力才能製造致命傷害),在理解這一點的基礎上,結合武術的應用環境來進行改造、優化發力原則、同時為了應對一次攻擊後可能發生的變數,才得出了需要「尾閭正中、沉肩墜肘、含胸、拔背、氣沉丹田…… 」這樣的體勢要求。
也確實不能脫離應用環境來單講。例如以一打群的狀況,採取拳擊打法的話,就要把敵人往一條線上面引,採用遠距離後撤戰術為好。因為那種拳擊架勢在於能向單方向打出長距離高攻擊。但如果採用傳統體勢的話,首先你在運動中能快速控制一個敵人,以其身為盾進行攻防(拖入地面戰或用絞技就無法移動了,會被圍上)。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向身體不同方向打出攻擊,例如八卦掌的很多回身技。雖然最終勝負依然要看體能。但選擇傳統體勢為主導,無疑能讓戰術選擇更多變一些。
這方面,個人也建議 @fcker fabio 您去接觸一下日本刀術,感受下竹刀打人和真刀斬草席,體會兩者發力狀態的不同之處。或許是一個快速明白的方法。

另外,答主覺得傳統武術被一些人吐槽的原因,在於這種體勢的很多要求是違背了正常生活習慣的,對初學者不友好。相對傳統的訓練周期來說,MMA和拳擊體勢訓練比較短,很快就能上手打了。這也屬於營銷方面的難題。
關於簡潔,呃……您或許是在影視中獲得不簡潔的印象的?來來來,看台灣槍術比賽是個什麼樣子槍術演示—在線播放《——開場後4秒拿下一血,7秒第二勝,如您所見,這毫無觀賞性。然而就答主本人來說這比賽真心贊爆了,大陸居然沒有!
至於競技化……個人不太抱期望。反而對挖掘它的社會價值更有期待:能否以傳統武術思維為基礎,創作出一種訓練,來提升一個人在生活中審時度勢的能力?因為:我們在生活中並不需要太多戰鬥能力,而是一種對現場和脫逃路線的判斷能力。個人覺得這才是有價值的地方。

最近一段時間沒有上來。又有不少知友提出了問題,這裡慢慢回答吧。
首先是 @Steve 的問題。
您說得不錯,人都有年輕的時候。我會那麼想的時候才入門。拳套當盾護臉真的很方便。

想對sean wang、張寬寬先生說的:
請不要激動,用理性和邏輯去看待一個事物,並將他們逐一分類,以獲得比較接近正確的認知——我想您的老師應該教過您這點才對。任何東西存在都有其合理的一面。
比如關於「體能」的討論——體能是個太過於大的名詞,能否再細分成各種參數呢?
當然如果國術競技的話,個人希望是類似劍道一樣的器械競賽。畢竟冷兵器時代的武術,器械才是主流。之所以那麼喜愛台灣槍術比賽、劍術比賽,也是這個原因。
槍術、劍術能打么?答案無疑是肯定的。因為我出生以來還沒見過能用徒手贏過長兵器的人類。

另外其實挺少見有擂台格鬥家宣稱自己能在現實生活中和混混、黑社會放對的。
但中國傳統武行,比如鏢局卻有著維持街面治安的功績(這是個歷史常識)
當然,古老的日本武士們也有類似的行為。
或者說,沒有幾個擂台格鬥家有明確的街頭鬥毆勝利記錄。
那麼難道就可以如此結論:擂台格鬥家只能在一對一、有限的軟平地、有人喊比賽開始的地方稱雄?下了擂台連個混混都能搞他?
這顯然不合邏輯。

然後個人還有個質疑,可能會得罪不少人:
擂台格鬥家,除了給媒體和投資商提供收入來源,還有其他對社會的積極意義么?
一個行當的存在,若對社會沒有積極意義,那麼有什麼理由你非要別人參與進去?
因為合法打人很爽?那為什麼不參加城管工作呢?因為能賺錢?我認識一個練拳的他家裡還是搞紅木傢具的,一個電視櫃收了我……也不看在同門份上便宜點!
嘛……其實仔細想想,現在一些傳武也是這樣啊,很多都缺少對社會的積極意義。

想對justus3000說的:
很高興認識您這樣的古流練習者!個人接觸的不少古流練習者確實有這樣的觀點:事實上我們並沒有把竹劍當作真刀來處理。
因此,個人認為,質疑擂台格鬥是否有現實意義,永遠有必要
比如說上面提到的噁心混混。
有些混混噁心人的手段……你打了他反而噁心了自己。跟這種人周旋,鬥智斗勇,又是另一番樂趣。
那麼能周旋過來並得勝的人,他們或許不能打,難道就說不上「強大」么?
而這種「強大」,難道不比擂台上的「勝利」對社會更有意義一些?

最後是想要和 @DrDJ@范治國 幾位先 生討論的問題:
最近個人想通了一件事:生活中需要武術的人和擂台格鬥者是兩種人,基本沒有交集。
這不是什麼神秘的武術理念,只是很簡單的邏輯思維:
1.一般我們需要武術的場合,是在生活中受到侵害的時候。
2.從那些打算傷害我們的人的角度來講,「一個看上去很強的人」是最差的目標。
3.同上,「看上去很弱」「弱者」這類人才是他們的目標。
4.這些人覺得「自己一定會贏」才會動手,或者「準備萬全」製造了我方絕對沒法反抗的情況,才會動手。(通常這種判斷是對的)
5.通常他們動手的場合,往往是「周邊沒有練家子能插手」的地方。
——於是,身為被襲擊者,迫不得已必須在「自己很弱」的情況下,處理這些襲擊。
個人認為傳統武術的很多東西都對這個情況有指導意義。
而且還有一點。
「這樣的襲擊往往是背後偷襲」
如果撇開規則說來,一個極度擅長暗殺偷襲的人,是否是所有格鬥中永遠的勝利者?

其實個人想要引出的觀點是:
「勝利」和「強大」不是一回事,但很多人會把二者混為一談。
期待諸位的回答。


開門見山。網路上,中華武術和現代搏擊體系之爭之所以恩恩怨怨糾纏至今,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1.雙方對於「規則」的爭執不斷。
2.對於「強者」定義模糊。
兩個原因的分析放到最後說,先說點必要的鋪墊。

那麼再看題主的問題:「中華武術幾乎沒有實際戰績,為何仍然有很多人堅信民間武術的實戰能力?」題主在此處已經埋了一個預設立場。
分析題主的問題,從「傳統武術無擂台戰績」推導出「傳統武術無實戰能力」,進而對「堅信民間武術實戰能力」的人感到不解。
也就是說,題主是默認了傳統武術水平不高的,按知乎慣例,問「為什麼」之前,先看一看「是不是」。
要判斷傳統武術發展水平的高低,我們必須先劃定範圍:先引入它的對立面,也就是夙敵——現代格鬥體系。下面的「現代格鬥體系」包括但不限於當年K-1中的站立式格鬥和現在大紅大紫的MMA體系,而「傳統武術」則是中國本土除散打以外的武種,因為散打技術動作和訓練方式都更接近如今國際上的站立式格鬥。
那麼,在傳統武術與現代格鬥體系的實戰對抗中,到底誰更勝一籌呢?現代格鬥體系勝,有且不止有從戰績推導出來的結論。現代格鬥體系,特別是MMA的體系,是經歷了長時間的發展,費盡無數人心血來修飾、完善的體系。由於有頂級的賽事和龐大的支持群體,MMA還具有極大的包容性和發展潛力,即使有一天某人研究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奇招、大招,只要進入八角籠,他的招式要麼被學會並普及(進入名人堂)、要麼被針對(曇花一現),沒有第三條路。

現在我們來具體分析一下,傳統武術與現代格鬥體系的差距。

1.搏擊體系本身的差距:
大多數傳統武術本身有的一些缺點:啟動預兆大、動作幅度大、招式繁瑣複雜、發力不經濟。此處說的「經濟」,指的是發力速度快、力量大,簡單直接有效。
不單只是中華傳統武術,可以說世界所有早期的的搏擊體系都有以上的缺點,譬如花郎道、空手道、古泰拳、卡波拉等,各種騰空飛踹、空中轉體七百二、後蹶踢,都難以應用到如今的實戰當中去。
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動機不「純」。
卡波拉練習者為了掩人耳目,動作像是在跳舞;古泰拳手多是佛教徒,練拳的同時也在拜佛;中日韓的傳統武術更是兼有許多功能:養生、悟道、祭祀、表演……這些或出於本意、或出於無奈的「不純的動機」必然會衍生出來一些不經濟的動作,如為了使動作表演時更加飽滿而刻意加大幅度的「太極操」、長拳里出於禮節需要的虛步亮掌,都使練習者脫離了實戰的範疇。
反觀MMA體系,其中心思想就是「去粗取精」,更通過科技、交通的優勢率先把「資料庫」的來源擴大到全世界,並且通過各種賽事的吸引力,讓選手自發地研究、學習、破解,從而得到幾種類似於「萬金油」打法的「最優解」,如「拳擊+摔跤+柔術」,「拳擊+泰拳+柔術」等。這種萬金油的意義在於,無論遇到多麼「非主流」的對手,只要經驗豐富、技術全面,經過一段時間都可以摸索出一套克制,或至少是制衡的打法。
至於兩套搏擊體系碰撞的結果,確實很有可能像電波兄說的那樣,「一看你這玩意兒,一個迎擊就回去了」,這就是經濟的發力,也是去粗存精的效果。


而應用領域不同,世界各地傳統格鬥術中也都會有類似於擒拿、防身術這樣的技巧,我認為應該拿出來另說。
在逮捕犯人過程中,擒拿技巧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既為了保證警察和犯人雙方的安全,也為了避免不利的影響。我們看電視,經常看到警察逮捕人犯的時候,一腳踹開門,衝進去擰腕、鎖肩,把犯人按倒在地上。總沒見過踹開房門,衝進去「咣」一個後手直拳把人悶倒的吧?問題是,這種「降服技巧」也在面臨一個被篩選、而後普及的過程,有理由相信「抓腕壓臂」「含胸切腕」之類的技巧「戰警」Mirko也會,但人家打比賽的時候依然用的是拳擊、左邊退、柔術那一套。另外,我們有理由相信世界各地原生的格鬥術,或多或少都有反關節那一套,畢竟都是槓桿原理嘛。至於現在世界大範圍流傳的擒拿、擒摔技巧中有沒有「中華武術的影子」,就不得而知了。
至於「防身術」這塊,在網路罵戰中永遠處在一片混亂中。一方面,有些噴子老是問一個已經聲明是教防身術的流派「你怎麼不去打UFC啊?」,令人很無語;另一方面,又有流派用「老子天下無敵,但是一出手別人非死即傷」這樣的理由拒絕證明實力,讓人很火大。其實在我看來,若真的想要平安、安全,還是要慎交朋友、亂的地方不要去,遇事冷靜多動腦子。甚至去跑長跑,練好一萬米,見勢不妙趕緊跑,都比使什麼「防身術」要強。


2.訓練上的差距
這裡的「訓練差距」指的是訓練方式的效率,不包含訓練時間的多少。
隨著競技格鬥的不斷職業化、專業化的發展,現代格鬥體系在訓練方式上甩傳統武術幾條街可以說是毫無懸念。體能方面的訓練就只簡單說說,格鬥選手也是運動員,背後的營養師、健身教練、各種訓練器材這些條件,是民間拳師無論如何也比不了的;而對於練拳練武的普通人,體能還是取決於運動習慣和健身理念,只是練習現代格鬥的人獲得健身方面指引的概率和接受度都大很多。
招式方面,傳統習武者比較注重「勁」,如暗勁、化勁、寸勁……其中我只體驗過寸勁的存在,這屬於比較好練的(相對),暗勁、化勁之類的,據說比較難練,我也實在不了解這個方面。但是傳統武術練習者有時太過注重「勁」,而忽略了針對實戰的訓練,這就造成了就算練成了「勁」也未必使得上的情況。
相對於「勁」而言,實戰使用的「招」多來自於套路,而對「招」的應用則通過講手、推手、同門切磋、與別人切磋等方式進行(這裡已經不和赤腳踩油、擦地、劈磚這樣的方法相比了),但對實戰的針對性——恕我直說——不如現代格鬥。
「針對實戰的訓練」不是說打了就是針對實戰了,實戰當中的距離感、防守意識,是我印象中傳統武術練習者們最不夠的地方。距離感是判斷一個人實戰水平的基本標誌,就拳擊而言,專門訓練距離感的打靶訓練、摸肩訓練、速度球、條件實戰,都有針對的點;防守方面更是通過各種防守、防反訓練把條件反射練得無比敏捷。百度「拳擊吧」吧主洛馬琴科說過:「拳擊水平的提升9成是靠專項訓練!」這就是為什麼總有人說傳統武術練習者「不護頭」或者「一近身就懵了」。
平時,還有一些為傳統武術辯解的聲音說,「國術不打人,只殺人。不讓用插眼、撩襠的技巧,戴上厚厚的手套,怎麼打?」似乎把國術的興衰全寄托在陰招上了。但是練過拳擊、頭部躲閃靈活的人完全可以讓對手連他的頭都碰不到,怎麼去插眼睛?在良好的距離感下,利用快進快出的突襲,讓對方撩陰腿完全使不出來,也是有可能的。當然,這就屬於水平碾壓很多、怎麼打都能贏的了。
所以說,專項訓練更有利於體能和實戰水平的提高,而迄今為止,現代格鬥體系中的專項訓練是超出傳統武術的。

3.練習者的區別:
我對傳統武術門派傳承不太了解,但我知道當今格鬥選手大都是年少苦練,在一級級比賽中嶄露頭角,最終能被簽下來的可謂資質出眾,而能在職業比賽中大放光彩、稱王問鼎的,都可謂天賦異稟、萬中無一。
更重要的是每天訓練時間的差別。職業選手背後大多有一個團隊,為他們制定作息、訓練計劃,使得他們在重大比賽到來之前有充足的訓練時間,這想來是國內重重壓力下的傳統武術家較難擁有的。


那麼現在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了,如今傳統武術的實戰性確實遜於世界主流格鬥術,這主要是由於對「動作」的拘泥和訓練方式的落後。也許以前的武術家在他們那個時候很厲害,但現在,我們需要用實用主義的態度來看待老祖宗留下的武術和訓練方法。


慢著,我們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那就是「為何仍然有很多人堅信民間武術的實戰能力呢?」
1.雙方對於「規則」的爭執不斷。
正如樓上有許多回答展示的那樣,插眼踢襠、能否使用武器那都是老話題了,還有人說上到瓦房頂上打、站在梅花樁上打,現代格鬥肯定打不過民間武術——這不就是在狡辯嗎?規則一般來源於對格鬥環境的預設,而預設不現實的場景可以說毫無意義。更有一些在「實戰性」的討論中大談「寸止」「武德」的、「以武入道」的人,這樣無限發散、扯開話題下去……

2.對於「強者」定義模糊。
常見的「我家二大爺」模式——都是以「見過一個老師傅」開頭,力氣如何大、速度如何快、如何輕鬆將壯漢推出幾米之外……這種舉孤例、難辨真假的論證方式可以在關於中醫的討論中找到,不贅述。另外,許多人舉出身邊的高手碾壓別人的例子,但被碾壓的很可能只是個普通人,這對反對者沒有任何說服力,最後又成了「雞同鴨講」、白費力氣。

其實,如果網路上罵戰的雙方能達成共識、擺明車馬,談頂尖高手的時候不說「你行你上」、舉例子的時候真實可比、說實戰水平的時候不大講「武德」「入道」,也別動不動「挖你眼珠子、踢你小丁丁」……那應該還是有得談的。
但估計我等不到那一天了。


但是,即使網路上許多人「堅信民間武術的實戰能力」是由於不夠了解,我們也需要看到現實中的中國武術家,他們堅信,是因為他們信仰。
趙海龍兄的答案,我看了也莫名感慨。真的有人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努力,武術的未來,靠的是他們。


最後,推薦一部徐克老爺的電影:《散打》。少習中國武術的阿強,在贏取套路冠軍後,便沒有再參加任何比賽,只留在村裡教小孩耍套路。為什麼?「你怕輸」,電影中的鄰家女孩說,「怕輸了就沒有人叫你冠軍了。」女孩死後,阿強走出了村子,參加散打比賽。即使痛,即使被虐得一敗塗地,也要在擂台上留下自己的痕迹。
這部片子,是04年拍給中國武術的。現在,中國武術已經試圖走出原來固步自封的「村子」。拋下輝煌的過去,敢於直視對手的強大和旁人的嘲笑,這是中華武術復興的必由之路。


另一個類似問題的答案請看這裡 像薛顛、郭雲深這些武術家,葉問、李小龍這些人,如果去和自由搏擊或者MMA的選手比武,能不能把他們橫掃? - Nash Lew 的回答

答案就是,「大家都清楚業餘打不過專業,但是仍然非常喜歡古武,它有它的藝術性與歷史情懷」。

中華武術幾乎無實際戰績,為何仍有多人堅信民間武術的實戰力?

我應該屬於半個武痴,什麼都喜歡接觸了解,練武十三年,從現代搏擊到古代武術都有點淺顯愛好,也來寫個分母答案。

(一)傳武打不過現代搏擊,不是因為新技術超過了舊技術,而是因為經驗的匯聚戰勝了經驗的稀缺,開放戰勝了封閉。

其實現代搏擊,並非是一種突然誕生於地球上,由外星人創造的技術。其來源也是集眾家之所長,逐漸形成的一套相對完備的格鬥體系。尤其贊同 @肖定@電波 所講的現代搏擊的科學性與訓練體系是傳武所不能比的。沒有人配合,你的防守、躲閃、移動都是不可能練出實際效果的。古武練兵器,短刀短棍太刀等等,最後也是依靠配合逐漸達到身體的自發反應,而不是真的你知道了該這麼揮遇見實際情況時就做得出來的。現代搏擊就更是了,通過訓練把這種意識刻入一個人的骨子裡面,在實際情況中可以自發反應。

要說真打,古武是打不過現代搏擊的。我偶爾也看比賽,有時那轉身踹,我覺得無論我有多靈活也根本避不及。儘管對於一般的邊腿,似乎都很容易卸下來,我不得不說事實上,只是因為無論現代搏擊還是傳武,大多數人都是半調子而已。我是從跆拳道開始,後來學空手道和泰拳,至今為止,我認為大部分人學這些東西也都是停留於半調子,重心的遷移都非常牽強,於是傳武一腳將對方的邊腿蹬了回去,便使得現代搏擊的人覺得傳武也很神奇。事實上,武術搏擊這種事,從來就沒有新技術強還是老技術強的問題,只不過都是差的碰見了比自己厲害的。而現代搏擊,也是集眾家所長,由無數前輩逐漸通過自己在實戰中的體會改良最終形成的,其科學性不言而喻。所以大部分人無論傳武還是現代搏擊多半在專業上仍然是業餘選手,遇見以專業搏擊為職業的現代搏擊當然打不過。


(二)為什麼還喜歡傳武?因為它有它的藝術性與歷史情懷。

事實上,東西方武術的盛大,超過我們的想像。從東亞的田原,到東南亞林叢,到中西亞的沙漠,到歐洲的高地,到處都盛行著不同的武術。就是去到喬治亞,保加利亞,也可以看見有不同的古代刀劍和摔拿訓練。但事實上,確實如 @電波 所說,再複雜也複雜不到哪裡去。人體功能決定了,就有那麼多動作,手向前翻可以,向後翻無論哪裡的人手都要脫。忍者的體術,巴西的柔術,高加索的索骨,都是如出一轍。東西方古代的刀術也是如出一轍,德國長劍的粘刀,阿拉伯刀術的轉刀,日本古流的壓刀,都是如出一轍。長槍長刀更不用說。但是練武越久,就越沉迷其藝術性,驚嘆古人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各種武器,有些即便看起來一樣,但細節不同,都會有各種腦洞大開的不同效果。以身潛入,就會愛上這種以擊殺為目標的藝術表現方式。

事實上,不分東西方,傳統武術中的藝術性都慢慢在消退。現代搏擊專註於搏擊競技,使得我們沒有精力再去了解學習這麼多與競技無關的短兵器與長兵器技術。你可以在菲律賓刀術、班卡蘇拉、馬伽術、街頭格鬥中找到一些影子,但是往往還不過癮,你希望有一天自己穿越到古代的時候,突然從天落在某騎士團的馬座上,可以熟練地使用基本的刀劍。當然,事實上,刀劍技術也並非像部分電影電視里那麼花哨邪乎,跟現代搏擊一樣,實用的技術往往都是簡單直接的技藝,核心是傷害程度與傷害能力,而非點擊,需要人互相配合由有意識過渡到無意識,長期訓練才能得到樂趣。注意,我說的是樂趣,因為有效性無法檢驗。

古代武術更是與古代歷史結合在一起。我見過的基本喜歡歐洲阿拉伯古代刀劍的人對歐洲阿拉伯歷史與宗教都有研究,喜歡日本古流的人對日本歷史文化也有相當的接觸。在這個層面上,我覺得我們的傳統武術做得不夠,很少說有練習傳統中國武術的人對中國古代歷史有那麼詳細的了解。所以傳統武術本應該有它獨有的歷史情懷。

儘管如此,我還是會偶爾會回拳館與人配合練習躲閃拳擊移動,就算不刻意要求競技能力,但保持基本的現代格鬥技能不至於太退步還是必要的,而且會更好的促進我們享受在了解學習古代武術時所能獲得的樂趣。


(三)武術是一種運動,要享受它。

傳統武術不是一個什麼神奇的存在,與網球、籃球、舞蹈等等都不過是一種運動。無論你揮舞的是球拍,是彩帶,還是匕首短棍和太刀,都應在自己的每一個動作中感受到對自我的不停超越,和對生活的熱愛,加速,停頓,加速加速,感受節奏感。我記得看過一個電影,一個舞蹈選手說她很喜歡用身體表達出自己一絲一動的真實心理與感受,而當每個假期,我獨自在拳館打拳的時候,或是在一個僻靜的地方練習也就七八種刀式的時候,每一拳每一刀,我都覺得特別平靜的開心。當然,因為喜歡武術而認識了更多朋友,更是人生中的樂事。它只是一種運動,要享受它,而不是被它綁架。要提高徒手的實戰能力,一定要與人配合練習現代搏擊,這是讓你形成自發性反應和自發性打鬥的唯一道路。


(四)長期練習,是逐漸精湛的基礎。

無論傳統還是現代,如果你喜歡,都要長期堅持。這也是各行各業專業選手之所以成為「專業」的唯一原因。如同實際工作與學習一樣,不要總去想到底什麼好,認真做好自己當下的選擇就挺好。

-------


因為一直有人在堅持,所以一直有人去相信
上個世紀傳統武術的尊嚴被散打沖的稀巴爛,直到近年來隨著中醫一起被罵被「反思」,還是有人傻乎乎地不圖回報琢磨著怎麼讓武術傳承下去。我單純地被感動了
從幾十年前,武術便被閹割,套路的成分被無限擴大,實戰反而越來越少人練,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便越來越墮落,直到散打出現。當世界範圍內掀起無限制格鬥巨浪時,巴西柔術,空手道,隨著一場又一場的比賽發揚光大。而國人還在做著《少林寺》的夢,錯過了就真的難追上了
其實練過散打拳擊的都明白,這不是很複雜難練的東西,那些一輩子與搏鬥打交道的人也清楚的很,自己缺少的是什麼。只是實戰而已。
比方,總有人被混混欺負,你的速度不比混混慢,力量不比混混小,只不過人家比你更習慣打架,明白打架是怎樣一個事情。
說出來可能大家不信,其實你們一直鄙視的大師,一點都不保守,非常積極地交流武術。鼓勵徒弟去了解散打,去和不同的對手切磋。當我拿出散打的護具給一位一輩子就在農村的50歲的老師傅,他的興奮溢於言表,說,這下就不怕出事了。
可是期間有幾十年的空窗期,一下子怎麼追的上呢?
幸好,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傳統武術練習者回歸到實戰中,即使勝率一開始不佳。可也在慢慢嘗試改變當中。
武林大會,武術界都該感謝他,因為他是第一個將不為人所知的傳統武術對戰拉到大眾眼前,雖然一直被人罵。但如果一路看下來的就可以看見改變,從第一屆時參賽選手的手足無措,連沙袋都沒打過的一場比賽下來拳頭都腫了,再到能靠著點數判斷輸贏,再到能將對手摔出場外。也湧現出傳統武術練習者去國外打比賽29連勝的快事!以及太極拳王戰軍這些格鬥明星的出現。這是多麼巨大的改變!激動人心不?
可大眾還是說,這不就是散打么,武林高手就是這樣啊?那真是對不起,我們不能飛
近幾年的格鬥水平突飛猛進,但還是沒有達到去世界頂級賽事的程度,一是國家沒有扶持,還在推廣套路健身。二是沒有商業化,沒有大量資金的支持,光憑著民間練習者真是太難
你們一直鄙視的戰績,幾十年前沒有,那是我們活該,可近幾年的努力和成果也不應該視而不見。面對國家運動員比不上心服口服,我身邊民間的練傳統武術的人面對散打拳擊柔道的可從來不虛。
一方面傳統武術已經能打了,另一方面練習散打的人越來越多,練習傳統武術的人反而不見增長。這真他喵的是怪事啊。連保守的武術都開始尋求與現代武術相通接軌,大眾卻不願意去試著了解一下傳統武術到底是什麼樣子的。這不讓人寒心么?
有人願意將祖宗的東西堅持下去,不少的人用一輩子在堅守,所以也有人願意相信他們做的不是一件無意義的事。這個答案能說服你們么?
別來討論傳統武術的實戰性了,真是非常累了,手上有東西自然有人願意相信,你練你的我練我的好不好?


基於你的觀點,我不完全否認,但也不是完全贊同的。我個人認為呢你的想法有些偏激。第一呢,你為什麼一定要拿某一種武術和其餘的武術做比較,然後進行批判。第二,你說武術比如說趟泥步的問題,趟泥步真的是在強調直線速度嗎 第三,你說武術不護頭,其實他也護頭啊 這一上是我對你說法中提出的一些質疑。下面呢是我個人的一些看法。首先無論哪種格鬥 搏擊都是建立在體能 技巧 反應 力量 速度等一系列因素之上的,而武術或者搏擊的風格只是方法,即在面對不同攻擊與防守的時候所作出的應對方法,打個比方說有硬扛,躲,閃,移,化,還有防打結合,中國武術的特點是化和移,說到這兒你肯定會說這都是沒有用的,其實他不是沒有用,而是多數人用不上,為什麼呢,反映和速度達不到而已。所以呢,我的強調一點,為什麼所謂的比賽要同量級,就是因為力量上的差異,當然我不是說重量級的就一定厲害啊。當然還有身高,壁長 腿長,各個方面,所以呢,這裡面對於兩個人的比賽而言,因素是很多的。不是說你連莫種拳術,就一定厲害。你連中國武術就一定弱。但是這裡面就得說了,連歸連,打歸打。現在的練武術的連的都是套路,套路是由許許多多不同的招式變化組合而來,換句話說,不是一套一套的連而是一招一招的連,連熟了,連精了,融會貫通才能用得上。所以作為一個武者,我不得不承認,現在洗鍊中國武術的愛好哈者們,在訓練上是進入一個誤區了。再說套路,不是只有中國拳術有,泰拳也是有套路的,問題你看拳台上的泰拳手有幾個連套路的,沒有,連的都是體能,攻擊防守等一系列的完全應用於這個擂台的東西,所以你說他是在練泰拳嘛,他只是在練泰拳里的攻擊和防守。可是咱回過頭看連中國拳術的,有幾個是連在擂台上怎麼打的,幾乎沒有!所以最後造成的局面就是一個練武術的和連搏擊的打,被打敗,為什麼!就是你說的那個跟流氓打對吧 他是幹嘛的 就是天天打架的,他習慣戰場了。在會說中國武術,中國武術是有幾千年的歷史了,你縱觀所有所有拳術,幾乎他們的技術特點,武術里都有涵蓋,實際上搏擊裡面的很多性質是共通的,只是不同拳術的突出特點和重點不同而已,千萬不要掉進用武術的風格來論斷一種拳術的好壞,沒有一種是完美的,只有完美的拳手,沒有完美的格鬥術。有機會來北京公安部,我姓程,咱們好好聊聊!


簡單粗暴地說,練完武術打拳王打不過,但打隔壁老王還是戰鬥力加成的。練武過程中增加的力量和敏捷還是能讓你不再是過去的自己


好吧,看到這個忍不住過來湊熱鬧
¥%……*()……%¥#@分割線

作為山東人,老家在菏澤,我想說的是尚武的風俗一直存在,回到我們家鄉看來,武術真正的作用是強身健體防禦響馬用的,並不是像電視劇和電視上說的霍元甲或者黃飛鴻那樣打敗多少人等。

作為農村人,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裡面,在魯西南普遍有很多村子都有尚武的習俗,農村的冬天沒有多少娛樂,都是爺爺輩的老人在村子裡面教半大小子和小孩子們練武,拉腿,各種來回走踢翻筋斗這些,就是為了度過冬天,順便強身健體。作為經歷過這些的人,我小時候冬天都是一個村子的老人們教小孩子,晚上天黑的也早,傍晚一過大家都吃了晚飯,就有老人帶頭耍一下套路,然後孩子們練一套,之後展臂左右走踢,空翻,拉腿,拳法練習;誰家的小小子練得好,誰家的小閨女也來練了等等,都是老頭們談論的事情,甚至好多半大小子拳練得好,相親的時候也會大大的給加分;小時候我也跟著練過,直接的好處就是現在腿還能拉開,雖然一字馬已經坐不下去了,但是平常走路快走步法,工字馬步扎穩了打架躲閃防身什麼的還都能用到點。聽老人們的意思是之所以教小孩子練武並不是叫他們跟人打架,比試這些。以前山東響馬強盜比較多,我們那裡經常被騷擾到,很多村子都有會武術,還把村子的名字叫做xx寨什麼的,因為以前確實是土牆圍起來的寨子防禦響馬騷擾,大家會棍術之類的到時候還能抵抗,也從來沒有見到過老一輩的人為了切磋單獨比武什麼的,感覺僅僅是 一種強身健體和防禦的健身操而已。現在想起來當時聽老人們為了教孩子們身法互相鬥藝,教整個村子裡面的孩子練武的時候總感覺是一代代傳承的東西在流淌,功用性只不過是教會大家的是強身健體,合作起來保護 村民抵禦外面的攻擊,我想這個大概是我長這麼大一直理解的俠義的基礎。
後來2000年前後農村開始電視電話電線鋪開,央視開始播放大河向東流的《水滸傳》,受到電視劇的影響,整個魯西南地區各種正規和非正規的大大小小的武術學校開始林立,再加上電視電話的普及,晚上也沒人出來了,原先每個村子的傳承模式基本絕跡了,隨著一批批老人的過世,已經很少能見到我上面說的那種教武的場景了。對在電視劇中有點過分強調的義氣說,各種善惡不辨的人物設定,我覺得這些都是毀掉了我小時候經歷傳統的罪魁禍首,老人們不在了,以前的傳承的東西也沒有了。後來接觸到了跆拳道和柔道什麼的,更是形式的東西多於實際的東西,後來認識了綜合格鬥,才覺得是適合快速掌握和有用的東西。
後來看到武俠小說,各種設定和經歷總覺得裡面所說的東西和我接觸到的和老人們給灌輸的武術的概念相差太遠,就是打鬥,殺人,惡霸的義氣~後面的金庸古龍,都已經上升到了幻想的程度,就好比用寓言告訴你一個做人道理一樣。
所以我覺得武術不是用來比拼戰績的,這裡說的格鬥也好比試也罷,並不是我們傳統武術的東西。


等飛機中,就來說說我的傳武實戰經歷吧。

配置:陳氏太極,形意,少量拳擊訓練。

對普通人,目前的戰績基本是秒殺。
原因:首先,普通人的「門戶」太弱,傳武裡面講究三道門戶,手是第一道,而沒經過訓練的人只有這一道門戶,而且很弱,基本用腰胯一撥就開,有的人喜歡用手亂劃拉,這種連破都不用破,直接打進去就行了,有的人即使把手護在胸口,在練過的人眼裡也是如紙糊一樣。具體破法我喜歡比較傳統撥打,也可以直接直拳,一般人是沒有反應的。其次,普通人打擊力度太弱,一個人不管多壯,只要沒正經練過,我就敢讓他隨便打我胸腹,因為胳膊的力量在練家子的眼裡基本可以忽略,即使近身纏抱,也發不出多大力。有一次在醫院排隊繳費,前面的人辦完了,我沒有馬上跟上,被一個愣子插到前面,當然我的嘴沒閑著,然後吵起來,那個愣子來抓我衣服,我沒有動,他抓住就想摔我,使了半天勁也沒扯動(我170/80,那人比我矮一些但體重比我大),然後我往前走了一步就把他帶得退到櫃檯的邊緣大理石上,由於是在醫院沒敢太放肆,後來被旁邊的人拉開了。再次,普通人動作太慢。你可能覺得自己出拳很快了,但在練過的人眼裡是很慢的,我讓我朋友出拳,基本可以在他實際出拳以前就準備閃避了。其實拳頭的飛行速度都差不多,但因為普通人的廢動作太多,出個拳身體要做很多預動,所以在行家的眼裡才是慢的,打個比方,如果我看不到一個人的全身,只能看到拳頭動了才開始躲,也是躲不開的。

對現代搏擊練習者。我剛開始練得時候,也是看不起現代搏擊比如拳擊的,覺得那是笨功夫、僵勁,後來越練越看拳擊比賽越覺得人家厲害,出拳快、整、步伐靈活,後來師父收了一個省體工隊的拳擊手,據說在隊里練得不錯但受傷打不了比賽,師父說小X,你不是平時覺得拳擊不行嗎,你和XXX試試吧。我當然也沒含糊,那哥們帶拳套,我帶分指,上來往中間一湊,那哥們就一個前手刺,我當時是什麼也沒看見,額頭就挨了一下,我也一個劈掌,直接糊他臉上,基本同時挨上,幸好我的樁功比較好,雖然被打得頭昏腦漲還站著,那哥們可能沒見過上來糊臉的打法,直接退了兩步,腳下絆在樹根上坐地上了。然後師父喊停,那哥們很佩服我,我其實很虛,但還是裝出很吊的樣子。事後師父說見我佔了便宜,故意喊停,好殺殺那哥們的銳氣,後來那哥們對我特別客氣。但熟了以後又打了幾次,發現真打起來還不一定誰贏,接受系統訓練以後的人動作太快了,眼睛跟不上,必須依靠預判;拳擊步法練好了,很難抓住,追不上也就打不到。然而對付拳擊也有套路,比如很多拳手打點很准但力度差一些注意護頭可以硬吃,不在拳台上打的話可以依靠周圍的物件妨礙拳擊的步伐等。

就總的水平來說,現代搏擊的高手多,一般傳武練習者很難應付,一方面是現代搏擊的理論和訓練確實科學有效率,另一方面傳武出活的少,可參見我的這個回答
太極拳練習者的習練方式是不是普遍有問題?為什麼會出現這個問題呢? - 曲若全的回答 - 知乎

總之,傳武的技擊肯定是好的,也是有限度的,然而在現在這個社會,傳武完全沒有必要和現代搏擊比技擊:現代搏擊人心齊,技術系統,反觀傳武山頭太多,技術也是支離破碎;現代搏擊組織嚴密,資金雄厚,而傳武大部分還是作坊模式,缺乏運作。看看《易筋經》、《內功四經》、《丹田論》,無一不是保健身心的良方,既具有領先大眾的技擊水平,又有著優越的健身功效,才是傳武下一步發展的路子。


--

可以輕鬆殺了對方,卻無法打敗對方是很奇怪的事,也許國術曾經強大,但絕對不是現在。

我多希望看在某個限制極少的比賽上,某個使螳螂拳的選手一上手三招就殺了對方,全場觀眾目瞪口呆。

消息傳回國內在各大論壇掀起罵戰,一派認為習武之人該具備武德,怎麼下手如此狠辣,恃強凌弱、動輒取人性命;另外一派認為高手相爭只在方寸,手下留情談何容易,對手也是賭上性命戰鬥,留手才是莫大侮辱。

其實吧,兩派的每個人坐在電腦前臉都快笑爛了。

一個禮拜以後,該選手在師父跟官員的陪同下出來道歉,表示會繼續鑽研技藝,日後在確保勝利的前提下,爭取只打殘不打死........

想像很美好,現實、現實我就不說了。

玩笑開過了,我覺得國術有兩個部份是可以改進的。

第一個部份是太重視套路。空手道裡面也有「型」的存在,跟國術的套路差不多,不管是套路還是型,都有很高的參考跟指導價值,但重訓、耐力訓練在國術的練習中可以說長期地被漠視。

比起虛無飄渺的暗勁、化勁,我覺得至少多練一點肌肉出來,不然招式再多也是花拳繡腿,在對手身上劈了十掌他不當一回事,自己挨了一拳就倒。

這方面散打應該好一點,至少對抗性受到很大的重視,但可能是我眼拙,散打在我眼中跟自由搏擊好像差不多.........

古代可能是戰亂或是習武者工作內容的關係,實戰機會大把大把,鍛煉到的肌肉剛好也是最需要的,所以他們不需要強調這些,但現在天下太平,時代已經不同了。

第二個部份是缺少學者。要說是科學家也行,一些訓練的方法器械觀念,都還停留在古代,師父手把手教徒弟,內容都是他的師父手把手教他的,一分一毫都不能改動,卻不去思考這些方法到了今天還管不管用?沒有更好的作法嗎?

例如說「震腳」,有一派的說法是會傷膝蓋又沒用,但另一派說法是這樣出拳發勁才有力,兩邊爭論不休,通常一言不合就約地方單挑了。

如果武術界有個科學家,他把前面一派的老手全部找來照X光研究他們的膝蓋,跟後一派的老手比較,就知道震腳對膝蓋有沒有影響了。

接下來他在用統計方法去測量震腳跟發勁力道的函數關係,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震腳能不能提高發勁的力量?能提高多少?會不會傷膝蓋?會的話損傷多大?震腳發勁劃不划算?

這樣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相信一般人也能更合理、更放心地學習國術,也許國術的樣貌會有些變化,但各種拳路從被創造出來的那一天起,本來就無時無刻地變化,繼承他的精華總比全盤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來地好。

其實日本有個人就是這種科學家 —— 講道館柔道的鼻祖——嘉納治五郎。

大家都知道柔道的起源是柔術,如果不是嘉納先生把精華提取出來並加以競技對抗、段位授予、合理訓練方式,日本各流柔術我想會向今天的國術一樣逐步邁向消亡。

柔道是以天神真揚流和起倒流柔術為範本所創立。日本古代的柔術其實跟國術傳承有點像,甚至帶點玄學色彩,怎麼這招師父用就管用,徒弟就用不出來呢?

嘉納先生領悟到了「重心」的觀念,後來成為柔道所有摔投技的核心。這個概念是 —— 當你的對手的重心處於非常不穩定的狀態(一針之地),你愛怎麼摔他就怎麼摔他。

這個道理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也很簡單,但在當年可以說是一道刺破黑暗的閃電啊XD 總結出這個道理,任何一個練過柔道一陣子的人,都可以輕鬆地把他的小夥伴摔出去,而非在苦練中尋找靈感或歸咎於天份。

我覺得柔道的起源與發展,對國術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


我們看到的戰績,大都是由擂台的拳手所創,出於一系列原因,他們偏好於現代武術。那麼,他們競技拳手為什麼偏好選擇現代武術呢?而我們呢,作為不上擂台,練習武術,我們的選擇又是什麼呢?


首先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在於中國傳統武術和現代武術的訓練方法的區別。

技法上(即擊打的技術),大部分傳統武術偏好套單招,希望一擊就把對方放倒,也就默認了對方沒有招架還手的能力。抱著這麼個訓練理念,傳統武者就會失去了很多跟別人實戰切磋的機會,即使有,也很少能做到拳拳,掌掌到肉,所以運用在現實打鬥裡面的各方面能力會差些(腳步的移動,拳頭的距離感等等)。實戰次數少也直接導致了傳統習武者在進入拳腳的心理素質會差一些,腦袋空白,出現空當。而在競技的大背景下,拳手們的實力註定是差不多的,戴上拳套也很難做到一招制敵KO,所以就要求拳手要有周旋的能力。對練的次數多了,在拳來腳往上自然會得到一份冷靜,光是憑這樣的靈活度和冷靜,就能讓很多傳統武者吃苦頭了。


在技術的分享上,單獨一門派的傳統武術也做不到像現代武術那麼全面。老實說,我們傳統功法對身體的開發是很棒的,比如說太極推手對近身零距離的感知,詠春黏手對小臂的感知,每門每派都有他獨特的核心感知能力。可是,我們往往看到的只是一個大門派越分越細,卻很少有人把每門派的好東西整合起來。而現代武術,把許多好東西都柔在了一起,比如練了詠春的拳腳,太極的推手,再來個蒙古跤,好,練練去打散打吧。寡不敵眾,就這樣,單獨一個門派的技術玩的再精細是比不上全面技術的開發的


在競技的商業氛圍下,傳統武術註定是沒有現代武術的成效快的。現代武術他不光有一系列技術的背後支撐,不要忘了,還有一個團隊在為單獨的一個選手訓練。「早上這個陪練要給我600次前脛猛踢,咦,陪練怎麼不行了?好,那換下一個!下一個陪練這次要1000次正蹬。下午來500次的直拳,翻背。晚上再來一個營養師給我配餐。」就這樣,拳手們把單獨的一拳一腳拿出來苦練,運用在擂台上,再加上這樣規模的團隊配合,還有拳賽的商業氛圍,拳手的成長是很快的。相比起來,傳統武術他更多的會對自身進行開發,這個過程往往就是很細微的,而且需要自身去感知內部的變化。這樣慢節奏的訓練是不能被大多數追求效率的拳手所接受的,運用在競技效果也不是立竿見影的,為了最快的出功夫,他們會更傾向於現代武術。

那麼,難道傳統武術就這麼一文不值嗎?

答案是否定的。

中國的傳統武術的核心在於功法,即通過一系列的動作把做到身體脫開,順通,再整合的這麼一個過程。那這樣開發訓練後要達到的效果是怎麼樣的呢?

視頻封面韓國前總統保鏢秀工夫 難道去俄培訓過?視頻

雖然這個韓國人的夥伴們配合的成分挺多的,但是,他非常強!!!大家可以先忽略掉對手,而把注意力放在他的動作上,雖然沒太多技巧,但是有一照面解決對手的能力,身體也順通的厲害。出拳不牽扯身體,這是脫離;而用身體零距離放人,這是整。

這不是靠僅僅練競技或者其他常規的訓練手段就能獲取的能力,他的背後,一定是有一系列功法來支撐的!

(經過知友提醒,韓國人是systema 俄羅斯民間武術的指導員。在看了一些systema的訓練方式之後,可以清楚的判斷出systema的訓練方式跟競技訓練方式有極大的區別,跟中國的傳統功法想要的東西極其的相似!但是,俄羅斯的競技拳手真的會練習這種systema技術嗎?答案是未知的,至少在擂台上面,所有拳手的技術包裝都是類似的,但是背後支撐的功法到底是什麼,我們是不知道的。)

傳統功法(注意這裡和下文換成了功法)和現代武術的最本質的區別在於

傳統功法是對一個人能力上限的提高,而現代武術能把一個人開發的百分比提高。


打個比方,上面的圖片是兩個習武者,還沒練習功夫前,兩個人的能力上限是一樣的(虛線所示)。練習各自的武術後,傳統習武者的能力上限得到了提升,而現代武者開發的百分比得到了增加。但是為什麼會出練現代武術的習武者比傳統強的情況呢?(粗線所示)那道門檻就是一個,


通過實戰和練單獨的一拳一腳,來增強自己的實力,才能不停進地接近自己的上限!很多傳統武者,就是沒踏出這一步,就卡在那裡了,所以導致了很多現代武者比傳統武者要強的感覺。但是,一旦傳統武者的一旦踏出這一步,並且持續練走的話,潛力是要比單單練習現代武術的武者要大的。


那麼,現代武術難道就毫無破綻嗎?

答案是否定的。

大家先來看看這篇文章,泰森打街架,手骨折了。Tyson Hurts His Hand In Street Fight


這直接反應了練拳擊在現實中的一個弱項,落點。

因為比賽的規則,拳手們是要戴手套的,訓練的時候大部分拳手也都戴著繃帶,所以拳頭成整體,內部支撐的能力是非常好的。但是,(或者說拳擊手根本就不需要考慮這個)忽略了,具體用具體到哪個拳峰接觸,手腕挑的程度。把拳峰的感覺找到,這樣一順通,更容易找到二次發力,穿透的能力(在韓國人的視頻也能看出這種能力),也會大大的減少扭傷的可能。


第二個細節就是手法的變化

看了那篇文章,泰森是用拳頭打向對手的鼻骨。骨折的很大原因是頭部這一塊兒的骨頭是要比拳頭要硬的。所以更保險的選擇當然是用掌扇或者掌打面部。因為傳統武者們切磋的時候需要做到留手,所以多用掌來得點,對掌的感覺更加會好些,也會有判斷何時掌何時拳的能力。


第三個可能性就是傷痛

沒錯,重複是最好的老師。但有些時候真的過猶不及,特別是許多拳手從「先拳後腿再擒拿」這個過程走下來之後,就已經負傷累累了。沒有滋養的功法來進行調整,那些小傷痛就像萬里長征鞋裡的一粒沙,還能走,但就是難受。單純的這樣以打練打,這樣的道路是不會長久的。配合著功法在後面支撐,一個武者才能走的更遠。


那麼,我們到底該怎麼選?

我這裡有一個小建議,那就是,我們要做人要做拳的主人,作為一個主人,又怎麼會被自己的拳的規矩,種類所束縛呢?所以啊,主人們,自己做決定吧!是把守在各自兩個不同的拳種呢,還是在傳統和現代中各取所需,做到在兩邊遊刃有餘呢?


傳統和現代,就像這兩條魚兒,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傳統的功法開發潛能,再來現代武術能力提升;反之,現代武術檢驗傳統所學,再回到傳統彌補不足,再超越。少了任何一個,傳統或是現代,世界都會少了一份精彩,一個給各位主人們挖掘的機會。


對於我來說,兩條路都要走走看,不要錯過各自的風景,最終當兩條小徑彙集到一起的那一刻,那將會是我漫長武道的開始。


2016.8.21補充回答

首先每個人都會同意一個問題:任何一個領域,職業的一定比業餘的強。
那麼什麼是職業?職業的意思就是:有人出錢讓你專門做一件事(比如職業軍人)。或者,你專心做這件事得到的收入,可以維持你的生活(比如職業足球運動員)。
明白了這兩點,中國武術的問題就能明白了。

中國武術,在從前的時候,就是一個職業,所以有「職業武士」。
你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練成了,可以考武舉,考中了,可以當武官。
可以去當兵,當上了,有軍餉。
可以去當鏢師,當護院,當了鏢師護院,有工資。
實在不行,你還可以街頭賣藝,當黑社會打手,去反清復明,總而言之,都能吃武術飯,一輩子專心搞武術,就是,都是職業的。

民國提倡武術,搞國術館,是中國最後一批傳統武術的「職業武士」。
之後,沒有了。
軍隊,改打槍了,刺刀都取消了。
保鏢的,改物流了。
打架傷人,要犯法了。
總而言之,練武術吃不上飯了,吃不上飯了,就沒人學了,更不可能有職業。

什麼變成職業了?
職業散打,以前政府出錢讓你一天練八小時,後來商業化了,有出場費。
職業武術套路運動員,那不是武術,涉及政府,就不說了。
學了泰拳,拳擊,MMA,只要你行,都能去參賽,謀個生路,所以學的人多,職業的也多。
擂台取代武術是必然的,因為前者才能商業,才能有職業運動員,而後者沒有商業性,就只能在業餘狀態中水平越來越低。

另一個原因:
傳統武術以殺傷人為目的,以前能走江湖,上戰場,學的東西能檢驗,能練出來。現在沒有了。
擂台搏擊,平時可以戴拳套訓練,練完可以打比賽,理論實踐是結合的。
傳統武術能不能打得過擂台搏擊?首先是兩種形式,沒法打(武術的目的不是擂台)。但是真打,肯定是打不過。
為什麼,因為業餘的不可能打得過專業的。

當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不過不能講,你懂的。

但是,不是傳統武術不行,而是,這不是你的時代了。
《斷魂槍》里沙子龍說:不傳,就是不傳。
不傳就對了。傳下去,也是慢慢衰落,失傳。這是必然的。

最後我要說:
你可以說現在練傳統武術的人不行,但不要說傳統武術不行


(這個問題其實沒有說完,如果有人願意聽,我再繼續補充)

感謝大家的支持,那麼我繼續講完自己的看法。

評論里有人說:中國武術的目的不是擂台,全世界古武術的目都不是擂台。
對,就是想說這個問題。
傳統武術,其實就是古代人練的武術。
古代武術是什麼:十八般武藝。
十八般武藝,按照明清最通行的說法,前面最重要幾個是:弓、弩、長槍、劍(應該是指雙手劍)、刀、牌。懂古軍事的人一看就知道,這都是戰場上最重要的兵器。。。。。一個個下去,最後一個是:白打。
白打,就是空手搏擊,就是說,空手搏擊的重要性,在古代是排在最後的。因為古代學武是為了上戰場,走江湖,拳腳用的時候很少,也沒人跟你比拳腳。清代有一些改變,戰場兵器被禁,於是兵器紛紛把兵器藏在拳術里,但各門派仍有大量兵器的用法,比如八極有大桿,詠春有八斬刀,六點半棍。
但是現代這個情況反過來了,戰場上用不著,法律也不允許你用兵器了(所以警察告不了你的折凳成了七種武器之首)。武術的最主要應用是商業擂台搏擊,於是,兵器變得沒有價值,而擂台上的拳腳搏擊,似乎成了最有價值的東西。
商業搏擊的影響力太大了,導致擂台上的強弱,成為大眾眼中衡量武術的惟一標準。

武打明星里,很多人認為,甄子丹是實戰派,李連杰是表演派,周比利能打,李連杰不能打。但真的是這樣嗎?
甄子丹有句話說的很客觀,他說:我和李連杰在電影里打了兩次(《男兒當自強》和《英雄》),兩次我都被李連杰「佔了便宜」,因為我的強項是拳腳,而兩次都是用兵器打。
其實也就是說,如果是用兵器打,他是打不過李連杰的。第一個華人世界拳王周比利也是一樣。
很多人會習慣性的想:有本事不用兵器打。可是,憑什麼?現實中打架,如果能抄到傢伙,誰空手呢?
昆明火車站暴恐的時候,幾個亡命之徒拿著雙刀砍過來,就是泰森、周比利,也一樣砍死了,因為他們是練徒手的。但是,如果是一個練過兩年劍道,或者菲律賓短棍的人,旁邊正好有根鐵棍(或拖把),他拿起來,就可能保住性命。
憑什麼就認為前者是真武術,後者不是真武術呢?
這其實是一種被宣傳影響的慣性思維。

我盡量多用外國的例子來講傳統武術的問題,因為後者先入為主的人太多。是的,全世界的古武術都不是為打擂台存在的,但後來有些國家轉型成功了,比如古泰拳轉成了現代泰拳,古柔術轉成了柔道和巴西柔術,古劍道轉成了現代劍道。
中國武術呢?
49年以前戰亂不停,沒人顧得上想這事兒,49年以後,武術被規範成了套路表演,實戰變成了打分。誰都知道,那不是武術,是體操。
日本為什麼武術保存、發展的好,因為日本那地兒有職業武士制度,而且千百年來一直干仗,但就是不真統一。不統一,各藩就都會支持武術。
沒有一個統一的政府喜歡真武術保留在民間。
中國呢,50年代,拳擊就給禁了。
80年代,改革開放了,終於開始發展散打,就是傳統武術的擂台化。散打火了以後,泰拳,拳擊,MMA也在中國發展起來,現在中國擂台搏擊發展了30年,比別人晚得多,其實成績還可以的。熊朝忠,鄒市明,陳未超,康恩,寶力高,拿過世界級搏擊頭銜的人也有一串,比男足不知道牛逼多少。
所以拿傳統武術和UFC,WBA、K1去比,是完全沒道理的。要比,只能是拿散打去比。
而傳統武術,應該和古泰拳,合氣道,古柔術,居合道,這些不往擂台上發展的外國古武術去比較。看看是不是有人家保存,發展的好。私下較量,也行。
中國傳統武術強不強?應該這麼說,不會比別人強那麼多(大家都是兩隻手兩隻腳,能有多大區別?),也不可能比別人弱那麼多(中國發源於河南,現在有近一千萬國土,你以為那是別人送的嗎?)

有個小故事,李連杰的《少林寺》,其實是日本人宗道臣的「少林寺拳法聯盟」投資拍攝的,張鑫炎來少林寺時,少林寺只剩了幾個老和尚,為什麼,因為:"不許招收新和尚"。宗道臣年青時在中國學了少林武術,老了想回少林寺認祖歸宗,提出要求後,中國方面以沒通公路拒絕了,宗道臣回復說:就是走,我也要走到少林寺。後來他來到少林寺,建了一座歸山紀念碑,此事在電影《少林寺》開頭有介紹。少林寺的復興,要感謝這個日本人。
補充一句:少林寺為什麼古代是武學正宗,因為它有廟產,有錢就可以養僧兵,就有職業武士集團,就是前面說的「職業」。
所以釋永信其實對少林是有功有過,因為少林只有有錢了,才可能培養職業武者。
現在在匈牙利教少林武術的釋行鴻,是當代少林的傑出人才,一開始是少林周邊武校的,後來因為武藝出眾,被選入少林武僧團培養:這就是一個小規模的職業選拔培養制度。

最後說一點,什麼是武術?學武術是為什麼?
趙大元老師在上我們的節目里說過一句話:為什麼很多人在吵,因為他們看到的都是武術的一面,而這些合在一起才是武術的全部意義。
武術包括了擂台搏擊,現實防身,兵器,武道,武藝,武德,武醫,武術哲學,武術文化,這些加到一起,才是武術。
武術沒有強弱,只有應用的目的不同。巴西柔術在擂台上厲害,但街頭混戰時,能隨便往地上躺嗎?合氣道未必打得過泰拳,但當對方是持刀歹徒時,合氣道的優勢就明顯了。
我們常說傳統武術,其實傳統武術分各個門派,有已經消亡的,也有發展到全世界的,不能統一來看。
喜歡哪種武術,其實是喜歡這種武術的哲理和價值觀。
你可以喜歡李小龍智慧的武術觀,喜歡大山倍達堅毅的武術觀,可以喜歡拳擊的科學,可以喜歡合氣道的優雅。
我有次在節目里說:如果你喜歡在對抗中挑戰強者,那就選擇擂台搏擊。
如果你把武術當成一種生活之外的身心修鍊,那你可以選擇詠春、太極,合氣道,劍道。(我覺得文明社會中真正打架的機會很少)
如果你以實用為目的,想在短期內提高自己的現實防身能力,在危急時保護自己和家人,那不妨選擇截拳道,馬伽術,菲律賓短棍這些無規則的街頭格鬥術和兵器。
所以,其實沒什麼好爭的。


傳統民間武術和現代競技格鬥究竟誰更厲害?這個話題在幾乎每一個武術論壇都有過非常激烈的爭議。

作為一個曾練習跆拳道、拳擊、散打、軍警擒拿、雙節棍、詠春、洪拳等武術格鬥雜家,若問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我也只能無厘頭地反問一句:「你認為匕首和導彈誰更厲害?」道理很簡單,匕首和導彈都是武器,如果你的對手在幾十里之外,當然導彈有用,但如果你的對手在同一個房間之內,那當然匕首更有威懾力一些了。

傳統民間武術和現代競技格鬥雖然都屬於武術,但其使用的場景卻是大不相同,兩者可以彼此借鑒,但卻無法相互比較。

傳統民間武術最初的使用場景就是為了讓普通人練習來防身之用,面對的往往是生死搏鬥。當然,到了近代由於進入文明社會,治安變好,使用暴力解決糾紛的必須性不多了,加上槍支的出現,傳統民間武術現在則更多演變成強身健體的運動和一種傳統文化。但傳統民間武術畢竟經歷了無數人的血汗總結和不斷淬鍊,所以技擊性是不用質疑的。

現代競技格鬥亦是脫胎於傳統民間武術的,例如現在盛行的MMA綜合格鬥,其摔法和地面技就是來源於巴西柔術,而巴西柔術就是傳承自日本柔道。中國的散打就來源於散手,更別說競技跆拳道、泰拳等都與傳統民間格鬥術有著深厚歷史淵源的。但其最終還是演變成一種競技爭勝的體育運動,從這一點來看,和羽毛球比賽、撞球比賽是沒有區別。

可以這樣說,現代競技格鬥就是體育化了的傳統民間武術。既然如此,現代競技格鬥也自然逐漸變得與傳統民間武術有了很大的不同:

第一,現代競技格鬥的比賽必須強調公平性,參賽選手都是同樣重量級別的,無論徒手比賽還是器械比賽都是對等的,必須一對一,有嚴格的規則和多個裁判,由於都經歷了選拔,所以彼此水平不會差距非常懸殊。但是,傳統武術的使用場景卻是不確定的,對手和數量與質量也是不確定的,徒手還是持械還是不確定的。舉個例子,你怎麼知道你會在什麼場合被多少個歹徒持械還是徒手打劫呢?

第二,現代競技格鬥的比賽必須強調安全性,需要保護參賽雙方,總不能像古羅馬角斗那樣,出現一比賽就把人打殘打死的情況,否則誰還願意參賽啊?所以雙方都要戴護具,有禁擊部位和禁用招式,除了MMA和柔道、摔跤之外,大多一方倒地就要暫停。但傳統民間武術既然用於生死相搏,自然就不會考慮保護對手,遇到危險時,甚至能用一兩招把對手直接廢了就最好。例如詠春拳等傳統武術就有撩陰插眼等招式,但在競技格鬥都是被禁用的。

第三,現代競技格鬥的比賽必須強調專業性,特別是專業的比賽,運動員都是經過選苗子的,有天賦才能參與訓練,而且訓練強度不是一般地大,每天八小時已經是很正常的了,像皺市明這樣級別的選手,背後還有一大個團隊為其提供極其科學的支持,例如營養師、教練、陪練、心理醫生、甚至按摩師等等。但傳統民間武術,則主要是普通人業餘練來防身,只有少數人以此為謀生職業,即便像葉問、黃飛鴻這樣的高手,恐怕他們的訓練強度和實戰次數也肯定不會超過一個省隊散打運動員,更別說後者有著強大的團隊提供科學的支持。

就這三點,傳統民間武術在擂台比賽中普遍不敵現代競技格鬥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但卻不能以此作為傳統民間武術沒有價值的論據。畢竟大多數人在街頭遇到暴力侵害或糾紛侵害的時候,對手往往都不大可能是高手(你可以想像皺市明拿著小刀打劫你嗎?),那麼如果業餘有花過一些時間來練習過傳統武術就很有價值(不是每個人都有那麼多時間進行專業訓練的),從反應和經驗來看,必定比沒練過的人要優勝得多,。況且,傳統民間武術的拳理哲學和禮儀倫理都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文化,作為中國人,這亦是非常值得傳承下去的。

當然,無可否認的是,目前傳統民間武術的發展確實遇到了非常大的瓶頸。

一個是1949年建政後,政府不希望民間存在好勇鬥狠的風氣,很多武術亦變成了表演的套路,又或是體操,更別說在傳承上經歷了文革的破壞而出現斷層,所以不少原來技擊性很強的武術都變成了花架子或是特技表演;二個是缺乏交流,因為法律所限,以前講手、打擂台、踢館的現象已經不多見,所以大家都是閉門自己對練,但一遇到不同的門派招式就完全不知道如何對付,例如不少玩詠春的人一離手就不知道怎樣打;三個是因循守舊,很多師傅因為文化所限對於以前流傳下來的東西都不求甚解,只講求正宗而忽略了發展的需要,亦不像現代競技格鬥那樣,採用那麼多科學的方法去改進訓練方法以及研究不同的戰術。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不同流派的傳統民間武術統一規則交流比試,強調競技性,那實際上亦就演變成了現代競技格鬥。或許這也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吧。


題主問的是為什麼在沒有實際戰績作為證據的情況下「仍然有很多人堅信民間武術的實戰能力」的問題,不是論中國人民有多愚昧。我最討厭的人就是一提中國傳統的東西就只會說「博大精深」這四個字的人,但是我也不喜歡過於妄自菲薄的人,一說中醫就是騙子,一說中國武術就是吹牛逼花架子。對於傳統的東西我們要有正確的認識,這樣才能還原出他的本來價值,並且學習其中的精華。

1. 中國武術到底行不行?對待武術疑惑因何而起?
回歸原題,其實大多數人(不管是支持還是反對的)對中華武術的認識都是錯誤的。在大多中國人的腦海里,武術都是被神話了的,從而導致大家思想的矛盾。好多人認為中國武術這麼厲害,飛檐走壁,內力深厚等等,對此又深信不疑,但是怎麼沒實際見過,也沒有實際的戰績呢?然後就會有想題主這樣的疑問,是不是中國武術都是被吹出來的呢?還是失傳了?其實答案就是非常接近被吹出來的。為什麼說是非常接近?因為吹武術的人不是為了吹武術而吹的,大部分也不是習武之人自己吹的。最開始大規模有影響力的吹武術的人是武俠小說家。趙煥亭和平江不肖生把「內功」這個概念引入到武俠小說的創作之中(還有暗器、輕功等等),讓武俠小說中的武術升華到了「武功」,有了更高的境界,這是主要是創作需要(包括霍元甲等人也都是藉助歷史人物的經歷經過改變而塑造出來的小說人物,千萬別把小說中的故事當真事來看)。可能作者本人也真的這樣認為有自己的武學理論(好多小說家的確習武),但是這都是他們個人的理論,並不是歷史以來所有中國武術的理論。(像明清時的小說或者更早期的人物傳記之中,描寫某某武藝高強也通常體現在力能抗鼎或者使用某某兵器很猛,並沒有什麼獨門武功,內力修為,會飛的輕功這些,最多也就是水滸裡面顧上蚤時遷那種能夠伸手敏捷的小偷了,但是那也叫武俠小說里描寫的輕功么?我就呵呵了)。 後來其他小說家筆下的武功更是神乎其神,似神似仙似魔似妖。即使我們明知道武俠小說家寫的武功都是假的,但是我們還是會想「就算小說中寫的是假的,但是編也總得有個劇本吧,肯定有一部分是真的,存在過的東西」,而且的確像太極、少林、峨眉等等武俠辭彙又真的存在與當世並有其歷史可查,所以我們對武術的概念就是即使不會一陽指應該也會個鐵砂掌,即使不會凌波微步應該也會個神行太保日行千里,即使不會乾坤大挪移護體至少應該會個金鐘罩鐵布衫。其實歷史中即使真的有「鐵砂掌」可能也就是有人手通過常年鏟砂神經麻木而且手部強壯、力量大爆發力強,日行千里或者其他輕功也就是有人整天練跑酷加馬拉松,金鐘罩鐵布衫也就是抗擊打能力強,沒什麼神秘的只不過是取了個炫酷的名字而已。所以武俠小說的廣泛流傳(再加上武俠小說最火爆的年代中國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不能清楚的區分歷史事實和小說故事,使得錯誤的認識在社會中流傳至今)人們對中國武術的認知和真實武術的本身有了較大的偏差,所以導致了題主這樣的疑惑。

2.中國武術為什麼在格鬥比賽中不能立足?
如果把中國武術和拳擊等搏擊類型的競技比賽來比較的話的其實我也贊成中國武術不如的。但是對於這些中國武術反對者來說,我只支持他們的結論,但不支持他們對於中國武術的態度。中國武術在搏擊競技上的確落後於這些搏擊體育項目,無論從搏擊技戰術的開發、運動員訓練強度和科學性、身體素質、比賽安排、市場運營、資金投入等等方面,全面的落後。這就是中國武術不能立足於這些比賽項目的直接原因。但是對於中國武術的態度我們不應該如此的輕視,甚至嘲笑、蔑視。中國武術在搏擊實戰中的確不能算做先進出色,但是這也和中國武術的傳統理念是有關的。在大的武力衝突中即戰爭中中國自古就存在著」止戈為武「這種思想,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又特彆強調統一性,整體什麼樣個體一定要有相同的體現,所以在個體武力對抗即武術中也會產生同樣的思想。武術很大一部分的宣傳理念和思想教化上都是強身健體、保家衛國等這種非攻保守內向的方式進行的,所以在主動實戰技戰術的研發上並沒有投入全部的精力,這是思想側重的不同。其次,在習武者的身體素質的訓練和培養上也沒有系統、科學的方式和方法,所以在國際搏擊比賽之中光光是身體素質的對抗就會使得中國武術運動員處於絕對的劣勢,更不用說取得什麼戰績了。中國武術雖然也提倡對習武者身體素質的提高,但是多是融合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各種天人合一、有與無的轉化、禪宗的悟、形而上學等等的影子,對於身體本身多以提高人對自我身體的掌控力為主,如爆發、靈敏、柔韌、平衡、耐力和精準穩健,對於對抗中最明顯而且實用的力量並沒有現代格鬥中強調的那麼重要,而且更重要的是中國武術的思想中,最看重的是習武者通過身體素質的提高對他思想品格和性格的培養,把中國武術的重心從實際作戰轉化成了一種從外而內、自內而外的修行過程。這就更大大降低了中國武術的實戰性。

3.如何正確認識中國武術?
可以說中國武術作為格鬥體育項目來說,的確他是不科學的落後的,不適合在現代專業的格鬥搏擊比賽中進行對抗,但中國武術是中華文化流傳下來的一枝,雖然實際作用很小,但是對於中華傳統文化整體的傳承是有著它的意義的。因為近代的歷史原因,好多傳統文化已經被破壞甚至消失,我們應該珍惜並保留現存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問題上升到文化層面的時候,就不要用是否科學的角度來看了,正像我之前在回答有關傳統中醫藥或者中國傳統思想之類問題中說過,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理論就不是科學,它的發展和西方的科學路線是兩條路,不能說不科學就是錯的。論先進性,目前而言科學的發展就是最為先進的,不能咬著傳統的東西不放愣是否定科學的先進性、實用性和可發展性;但是同理也不能盲目的迷信科學否定其他一切學科理論,把傳統文化和思想中的智慧性的東西否定掉,這些東西的價值是恆久的,這些思想和智慧為人類在今後的發展和人類認識世界的方式提供著更多的可能和指導。希望大家兼聽則明。

謝謝。


第一,關於雞雞。太極拳有拳譜曰「牽動四兩破千斤」,相信大家都知道。這句話的解釋權無人歸屬,所以俺可以不可以說,所謂「四兩」,就是男人的雞雞和蛋蛋那一丟丟兒呢?下面的一個由藍色小藥丸贊助的泰拳比賽的視頻,規則是允許打雞雞,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視頻封面搞笑-泰拳比賽視頻

那麼真實的戰鬥中允許不允許打雞雞呢?我想應該是允許的吧…………

在允許打雞雞的戰鬥中如何戰勝對手?中土傳統武術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了。細說太麻煩,簡單說對戰思路,就是第一盡量擴大自己的攻擊半徑,第二避免中距離的亂戰,在敵人進入攻擊半徑之後,用最短的時間貼身靠上敵人。

第二,關於拳腳。如果大家都穿上護襠,甚至披上鎧甲,那麼就算你打雞雞我也不怕呀。就算我站在那裡光挨打不還手,你自己打到累,我也不會有什麼事,是吧?所以說,拳腳,過去叫「白打」,是權重最低的一類武功。
權重最高的是騎射,所謂「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其次是馬上長兵器,用來殺敵,所謂「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其次是步下短兵器,用來防身,所謂「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周防君子身」;
再其次才是拳腳,用來煉功。所謂「我老人家恁大年紀,誰跟你耍狗駝子!一邊玩去~~」
註:耍狗駝子,東北土話。含義可度。


武術的戰績:
1 劉海科前輩,他練的少林,他教出來張開印
2 梅慧志老先生,他是八卦門的,他教出來了杜振高等散打冠軍,
3 張根學老先生,國家散打隊教練。教出來全國冠軍無數,他從小練武術,大了學摔跤,
4 趙秋榮先生, 6歲開始習武,1974年入選廣東省武術隊,跟隨曾慶煌老師學習各類武術套路和散手,1985年從何福生習形意,1986年隨蔣浩泉習拳擊,徐曉冬跟他學習過

徐曉東罵傳武,不用網路打假

在北京地壇,八卦掌,形意拳研究會掃一圈就好了

不用跑這麼遠
在這個事件出來,我本來不想借這個話題蹭熱度回答知乎問題 因為我覺得是一場鬧劇,
現在我改變想法了: 我理解的形意拳搏擊方法,免費的大家qq或者微信登錄就可以看
兇猛形意,龐老師實用形意系列 - 功夫者 - 專業武術,格鬥,自由搏擊,空翻,健身養生-在線教育平台_培訓機構 - Powered By EduSoho
下載功夫者手機app速度更快,地址:
功夫者
我是練傳武的,也練中國跤,也接待過交流的朋友
教課過程中遇到個交流的小朋友
徐曉冬能打贏傳武,不代表所有人都行,歡迎知乎所有質疑的朋友來找我玩
交流乃幸事,絕不會閉門不見,謝謝
歡迎關注知乎專欄:實用形意 - 知乎專欄


中國的武術選手目前在世界搏擊擂台上還沒什麼突出成績。熊朝忠在拳擊上應該算中國目前搏擊類最好的成績了。

目前中國搏擊和世界接軌也沒幾年,缺的不只是優秀的選手。

要有好教練吧?要有比賽經驗吧?要有營養師、康復師吧?要有技術分析組吧?要有專業陪練吧?要有支撐這些人運作的資金吧?要有選拔淘汰的人才梯隊吧?

想起一個小故事,瓦爾德內爾訪問中國乒乓球隊,結果發現一個不知名的陪練,其技戰術動作與他非常相似,用來讓種子選手適應他的打法和風格。

中國什麼時候有搏擊俱樂部出現世界級水平的專業陪練,那時候離衝擊世界冠軍就不遠了。

你懂我意思吧?

來自我的知乎回答:武學大師一定是格鬥高手么? - 獨孤逸風的回答

再多說幾句關於傳統武術

傳統武術不進行現代體育競技改造,打不了擂台,這是歷史反覆證明過的。而改造過的傳統武術,你就不把他當傳統武術了。

不是說傳統武術搏擊能力不行,而是不適合擂台競技這種展示方式。

比如戳腳,比如鐵砂掌,其特點就是把身體強化成武器,達到致命的效果。如果變成非致命的搏擊……

還有的拳法靠的是隱蔽性和突然性,也是要達到搶佔優勢,形成壓制的勢態。如果反覆被裁判拉開……除非對手智商低下……

還有的拳法靠整體勝局部,瞬間致殘,所謂寸勁和反關節。擂台……這不能用。

好了,除了KO,基本上快速解決戰鬥的方式都沒有了。
然後你問,為什麼傳統武術在擂台上沒有戰績呢?

那回頭看,什麼人可以在擂台上有優勢?

1,抗擊打。被打100拳沒事,傳統武術除了專項硬功,基本上是不練挨打的。

2,體力好。能夠打滿比賽全程,攻擊、摔節奏比對手好。傳統武術除了少數體能訓練可以和現代搏擊比賽強度相當,絕大多數都沒想過性命相博能超過一分鐘。


再貼一個自己的答案算是總結髮言。

跟朋友交流的時候,

我說,比賽就是按規則得分,分高的就贏。別管我被打多少次,別管我被摔多少次,只要我打你更多,摔你更多,按規則就贏了。

但是傳統武術不是這樣啊!傳統武術本質上來講是保命的,因為你不知道敵人會以什麼方式發起突擊,因此要全面均衡的練。而且性命相博一般不徒手啊!不徒手啊!不徒手啊!

就是街上的混子鬥毆,也知道拿砍刀、鋼管、板磚……打過架的都知道,打架前一般都喊「抄傢伙」!甭管刀子還是板磚,挨一下可能就掛了,別說什麼中招十幾下爬起來再打。躺下就被群毆了,你還能爬起來?

因此,傳統武術與擂台並不是同樣的訓練思路。

真實的性命相博通常只有幾下甚至一下,勝負已分。剩下的時間都是勝利者狂虐失敗者,沒有裁判拉開雙方重新來過。你有再好的體能,通常沒有什麼後期爆發,你等不到那個時候了。翻盤不是沒有,那個是小概率事件。

說兩個典型場景吧。
場景一,一言不合開始動手,直接鎖住對方要害,對手這時候除了挨打,完全不敢反抗。傷害程度由勝利者決定。

場景二,一群人打一個,你哪怕打翻了好幾個,只要一次倒地,拳腳板磚傾瀉而下,此時除了護住頭臉,縮成一團,你哪有機會站起來?!你會巴柔?

好了,別的拳我不懂。咱們說太極拳:

第一,要接手瞬間處理,一上手勝負已分。就是陳發科說的,沒有一二三,只有一。

第二,控制好自己的重心,不能摔倒,不能摔倒,不能摔倒。這樣才能打、能跑。否則參考場景二。

你要上擂台,練抗擊打、練體能、增加體重,變成相撲的身材。贏了比賽。
好了,現在你來到銅鑼灣小衚衕,徒手、砍刀、軍刺隨你挑,3、2、1,開打!祝你好運!

原答案地址:
真正的武術對打到底什麼樣子? - 獨孤逸風的回答

---------------2016.01.14的感觸補充-------------

武術是什麼?傳統武術是什麼?
我們說的傳統武術一般指古代流傳下來的,包含了踢、打、摔、拿等技術手段的攻防技術體系。
現代搏擊是什麼?
現代搏擊是在確保搏鬥雙方安全的範圍內,展示踢、打、摔、降服等技術手段的競技體育項目。

雙方的共同點是什麼?區別是什麼?
共同點都是以擊敗對方取勝為目的。
區別,我突然想到了《中南海保鏢》里,李連杰的一句台詞。殺手失誤了,還有下次機會;保鏢失誤了,就沒有下次了。
傳統武術,是拿自己生命做賭注,失敗一次,可能就沒有第二次機會了。

那麼訓練方式有什麼不同?
現代搏擊訓練,體能、技術動作定型、然後陪練指導下進行攻防組合訓練、然後戴上護具進行擂台對抗。職業選手根據教練安排,全天訓練。然後一場一場比賽去打。

傳統武術訓練,站樁、單式練習、套路練習(前三項也是建立自身的感知、形成技術動作定型,熟悉特定的搏擊運動方式)、拆招、在師父的指導下師兄弟之間切磋練習、然後覺得可以出師了,下山出去跟不同門派的對手交流,生死由命,活著的、成名的自立門戶,傷、殘、死的沒人可憐。自立門戶的,隨時要準備踢館子搶飯碗的人來。不用看太早的文獻,就是清末民初,格鬥中各種陰招、暗藏兵器的例子就很多。真心覺得武師搏鬥活下來不容易,實實在在刀口底下混飯吃。

幾十年來擂台的經驗通過運動員、教練員傳遞下來,用幾年十幾年的時間傳授給後來的運動員。
幾百年來傳統武術的經驗也是通過倖存者,傳遞下來,寫成外人看不懂的要領訣竅一代一代積累,一代一代修正,也是要用幾年十幾年的時間傳遞下去。

在回復里我說,嚴格說起來空手道也是傳統武術、柔道也是傳統武術、泰拳也是傳統武術,都是代代職業拳家總結傳承下來的,各家無非打多一點,還是摔多一點的區別罷了。

別的拳我不清楚,如今太極拳要拳館有拳館、要交流有交流、要搏擊比賽也參加各種搏擊比賽,上擂台也上了,田金龍博士帶的學生在國內搏擊擂台上成績也不錯,雖然距離大家要求的在國際上奪冠有差距,畢竟在交流、在對抗、在發展不是嗎?

1995--1999年培養出全國太極推手錦標賽冠軍7人、前3名10多人,國家體委舉辦的國際邀請賽推手冠軍3人;
2001--2005年培養出全國散打比賽前4名3人,省級散打比賽冠軍30多人。
2001-2010年培養出全國散打、太極推手、太極拳套路冠軍二十多名。
培養出《武林風》專業組武林至尊1人、武林霸主2人、《武林風》年度總冠軍1人和省級以上推手比賽冠軍和優勝者多人。
——百度百科條目【田金龍】

陳家溝也開始組織和散打、柔道、泰拳等各種搏擊運動員對抗,真不知道太極拳還要怎樣努力才能讓大家滿意?

太極拳的技術最初被欣賞不是因為養生,陳家拳原來是走鏢保命用的,楊露禪一個河北農民進京面對的是北京皇家布庫(摔跤)和各王府的職業武師保鏢,不是靠推手和養生出名,是實實在在打出來的「楊無敵」。

現在太極拳因為社會需求的多元,有了很多分支,有當健身操的、有當廣場舞的。但是畢竟太極拳本身是武術,具有武術格鬥的基因,其技術上有沒有先進性,能不能打,你看看田金龍、看看陳家溝,這都不是拿自己的職業和名聲開玩笑。

下面是網友提出要視頻,有興趣的就看看。

Chen Tai Chi (Taijiquan) Fight Free Spar. 陳自強散推
陳式太極拳 陳炳師傅的太極拳在格鬥中的應用
來自:中國真正的傳統東方武術對於西方人那種力量上的對抗真的會佔優勢嗎?真的有可能彌補力量的劣勢嗎? - 默震的回答;
王戰軍的視頻比較多,也能體現陳氏太極拳的技術特色。
這是我對王戰軍的評價:王戰軍的真實格鬥能力如何? - 獨孤逸風的回答
這個是田金龍教學跟學生過手的視頻:田金龍老師的課堂隨拍;
這個是田金龍徒弟徐亞奎對外交流的視頻:引進落空合即出,這個視頻其實主要用的是太極拳的前後勁,看起來好像挺簡單,最好親身去感受一下,他們都是公開對外接手和教學的,不是江湖大師只說不練的那種。隨時可以去玩,講好規則就可以交流了。徐亞奎也參加過散打比賽,網上有視頻,那時候他的太極水平遠不如現在。得過全國散打亞軍。

傳統武術的技術需要有人傳承,不能因為擂台表現不佳就要窒息了這些經過無數代人打磨的技藝。真正體會到太極拳好處的人,都對太極拳愛不釋手。被騙的除外。

完整閱讀我對太極拳的看法點下面鏈接:
您對太極拳的看法,您的印象中太極拳是什麼? - 獨孤逸風的回答
對學習太極拳的忠告點下面鏈接:
想學太極拳,有靠譜的推薦嗎? - 獨孤逸風的回答

利益相關:看簽名檔。
言盡於此。


藝術創作出來的武俠容易誇大人們武術的期望然後讓人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我用現在少年們比較能接受的健身理念作對比敘述一下吧。
武術是有很強實戰意義的,在空手或冷兵器範圍內額。說一下親身經歷吧,武術之鄉滄州,我舅算是練家子。叮囑我一定別在外面瞎說,半架子最可怕,惹了事兒又沒真功夫,容易玩兒死自己。然而本胖最終還是一個半架子,不過自從胖了以後,在碼農的圈子裡就沒用武力解決問題的機會了額……︿( ̄︶ ̄)︿

滄州地區我知道的跟家裡有關的有兩個派系,一個沙腳門硬功,一個少腳門輕功。我舅屬於沙腳門,實打實的硬功夫。所以主要篇幅用來說這個派系。
大部分精力都是練基礎,最後會教幾種技巧,手扣之類的(擒拿),不過是要在有基礎的前提下才可以。所謂的基礎就是幾套基本動作,我記得是8套,基本上身體各處怎麼往外使勁兒都能訓練到了。然後配合扎馬步,梅花樁金雞獨立之類。
來說一下為毛這些東西在實戰是有用的。讓我通過總結然後對比一下健身來說吧。(認真臉)拋開地域來說,所謂實戰就是讓你怎麼儘可能的去揍別人。

基礎動作在於讓你更好的發力。功夫不是說給你頭上加個藍血條你就可勁兒放大招……而是講究你有十分力,沒練過的時候一拳打出去,只能打二三分力;練過之後,你可以打出八九分力。因為發力的肌肉你練熟了,而且肌肉位置用對了。比如健身里的卧推,剛開始只會用臂力,試試……推個45磅的桿都覺得沉,學會用胸部肌肉之後,是不是推開的磅數多了一點~學會調整呼吸(呼吸吐納?(^?^*))之後,是不是又多了一點?
然後你再看,所謂的蹲馬步,不就是深蹲么……腰部力量腿部力量夠了,自然不容易被推倒,下盤穩啊~~~
通過鍛煉長肌肉是另一回事兒,不在這兒說了,個人覺得傳統功夫利用自重的比較多~(≧▽≦)/~

而技巧呢,比如手扣子,則是利用你能使勁兒的地方,攻擊別人不能使勁兒的地方。對的,說的就是關節。關節的力道很小。老炮兒里整部劇就用了一招兒上挑,小混混們懂的話應該直接順著力近身肘擊啊……這個就是熟練度的問題了,需要通過長久的訓練變成肌肉反應。
當然這個跟雙方力量是有關係的。比如對方關節的力量比你腕力還大,這個也沒法玩兒。我讓我弟試過,我背著身子手被扣住了,一用力擰回來了,沒辦法,力量差異太大。

在以上所說的基礎上,會有攥拳的方法,肘攻擊力比拳大的規則,正對對方怎麼打,回身怎麼打,怎麼把力道放出去還收回來,重心不能偏等等。還有各種兵器怎麼玩兒,別人一刀刺來你怎麼辦,砍來你怎麼辦。有各種實用經驗傳承。多嘴一句,兵器就玩了幾天棍子。怎麼封別人的進攻,怎麼用棍子藏身等等。仔細一琢磨這特么不是點,線,面的空間幾何么……

另外一個少腳門是輕功,只是聽過,就不多說了。
沒武俠里那麼邪乎,就是講究手能夠到的地方,人就能上去。訓練的時候也是利用各種裝備又跑又跳的。加上聽了聽人們絮叨,明白了,這就一跑酷。


  1. 冷兵器時代,中國大地上幾十個民族互相攻伐了幾千年,幾十萬人的會戰不知道打了多少次,大逃殺算什麼,我們人吃人的大亂世都經歷了好多個,如果說這麼殘酷的歷史都不曾誕生過世界頂尖的格鬥技術,恐怕我的常識都要揍我。
  2. 這個技術為什麼沒有傳承下來,沒有考證不敢瞎說,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武術教育長期遊離於正統教育之外,學武的孩子很辛苦,卻比一般體育生更難找到正常的升學求職途徑,文化課一般也較落後,久而久之成了逆向淘汰,這一群體的生源質量和教員質量越來越差。
  3. zf其實是不太希望民間興起習武之風的,一言以蔽之:還嫌不夠亂?說是國粹,其實明褒暗貶。而且從歷史上看,民間習武除了技術傳承,還表現為一種強烈的結社文化...所以作為一個運動項目,武術在當今中國得不到充分支持,導向上越來越流於表演性質,且很難職業化,市場化。
  4. 可能也是由於人員質量日趨下降的原因,武術在自身建設上裹足不前,不能充分吸納和運用當代運動科學的成果,也不借鑒其他日趨成熟的格鬥技術,訓練中有大量不合理的地方得不到改善,更有甚者摻雜著「氣功」等偽學糟粕。再者民間武術本身派系複雜,缺乏統一的理論和實踐體系,大大增加了人才培養和流動的難度,不像空手道或跆拳道,也有流派之分,但基本框架是一樣的,所以便於教學和流傳,看看今日北上廣,遍地跆拳道館,哎。這一點希望請體育院校相關專業的同學多談一談。
  5. 傳統武術在教學理念上,我覺得也有值得商榷之處。學武,包括上升到任何學藝,我們的傳統觀點,一是就是要吃苦,不管是否必要,二是師傅有無上的權威,不能質疑,三是你不能驕傲,天外有天,你再怎麼厲害也差得遠了。這三點結合起來其實是很糟糕的,缺少激勵和肯定的環節,源源不斷地製造挫折。古時候活路少,入師門學個技藝能吃一輩子,再苦再累也認了,這沒問題。但現在的情況不同啊,您把自己當成正經的教育事業,講究點教育心理學行不行?

楊露禪以「太極楊無敵」之名,轟動北京城的時節,身懷的絕技肯定不是現在大多數太極拳習練者這個樣子的。

你琢磨,當時北京城經濟發達,整個北方的能耐人都往北京跑。楊露禪在北京一者與人交手多有勝績,二者在王府教拳與上流社會交往,接觸的都是沒法蒙沒法騙的人。太極拳能有這麼大的影響力,肯定是有楊露禪真實的高水平做基礎的。

只不過真正有用的訓練方法,沒怎麼留下來,反而是像廣播體操一樣的「楊氏太極」流傳甚廣,給大多數人乃至於很多習練者產生了錯誤的認知。你以為你隨便跟著比劃兩下,就也是「太極無敵」了?Naive!

這段話主要是給那個雷公太極說的。


推薦閱讀:

TAG:搏擊項目 | 武術 | 中國 | 格鬥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