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動銷率還有哪些指標跟庫存有直接聯繫?動銷率和庫存周轉率又是什麼關係?
一、1樓的答案有個小問題,可能是筆誤,應該是:庫存周轉率越快,賣出去的東西越多,毛利會越高;
因為如果折扣一定,毛利率是不變的,=(吊牌*折扣-成本)/吊牌*折扣=(售價-成本)/售價。
而毛利=售價-成本,因為周轉率快了,單位時間賣出的東西多了,所以這個指標是提高了。
舉個簡單的例子,超市行業很多產品毛利率很低,比如可樂,所以為了多賺錢,他們只能提高庫存周轉率。
再用直白的話說就是,雖然你的100塊錢成本,賣101元,一次只能轉1塊錢,但是你如果能夠一個月能重複30次這個銷售,你還是可以賺到30元,所以你的毛利提高了(101-100)*30,但是毛利率(101-100)*30/101*30是不變的。
二、動銷率和庫存周轉率在我看來是從不同角度來考核庫存健康程度的指標——動銷率考核SKU寬度、種類的健康程度,庫存周轉率考核資金流轉的速度:
1、動銷率是單位時間內,賣過的SKU數量/倉庫總SKU數量,是在看你的庫存里有多少種產品是有效的,有多少SKU是死庫存,是不能貢獻銷售的;
-如果動銷率高,說明你倉庫里大部分產品都在賣——但是也不一定說明庫存周轉率高,比如你的量深款SKU都沒有銷售,雖然銷售的SKU多,但是總銷售不高,相當於廣撒網,撈小魚;
-如果動銷率低,那就說明庫存里SKU寬度過大,無效的SKU多,不能貢獻銷售;
-在實體零售行業中,大家都會追求比較高的動銷率,因為賣場的陳列位置是有限的、倉庫位置是有限的,如果SKU無效,那無異於站著茅坑不拉屎,在與時間的賽跑中,浪費了店鋪的資源;但是電商則不同,他們的展示形式只是虛擬的網頁,所以動銷率低一些可以接受;
2、庫存周轉率是單位時間內,銷售吊牌/平均庫存吊牌,也有用成本來算的,是一樣的意思,只不過是分子、分母同時約掉了進貨折扣。
-我的理解是,庫存周轉率就是單位時間內,你的單位成本可以賺到多少錢,所以相對來說,高一些會更好;
-也不一定就是庫存周轉率越高越好,因為高則意味著庫存有限,那就意味著可能會損失掉一些銷售機會;
-實體零售中經常使用庫銷比,是庫存/銷售,相當於是庫存周轉率的倒數了,用這個指標來看現有的庫存還能維持店鋪多久的銷售。一般比較健康的數字就是=補貨周期+1,因為這樣可以保證店鋪內貨品不會過少,而影響銷售機會;也不會過多,佔用過多庫存,也影響在其他店鋪的售賣機會。
-而且實際銷售中,由於受到供應鏈的限制,你不可能做到庫存無限小,銷售無限大,因為製作出來需要一定周期——那你如果根據預測下了一定的訂單,那這些將來就都是你庫存了,都是你投入的成本。
三、庫存指標其實還有很多:
1、比如各類庫存佔比是否等於銷售佔比(陳列佔比)?
2、比如庫齡結構;
3、比如新品售罄率;
4、比如斷碼率;
5、比如銷售貢獻前20%的SKU的銷售額佔總銷售額的百分比;
等等
庫存周轉率越快,買出去的東西越多,毛利率會越高。售罄率即缺貨率,如果供應商對缺貨可以授受延遲交貨方法解決,那當期的銷售是不受影響的,甚至會促進一定的生產規模效應。
如果供應商對缺貨採取取消訂單或者要求減價處理,造成了銷售損失/缺貨成本,則必須提高庫存水平。
庫存水平與周轉率的關係不大。高庫存高周轉率的情況一大堆。他們與提前期Lead Time關係緊密。LT越短,庫存水平會壓縮得精益,存貨轉移時間很緊湊,周轉率也加快。
運營團隊,應該以各種方法精確地獲得銷售數據,甚至是(促)銷售活動的方向。當然我覺得背後的消費者(購買行為)偏好因素也值得研究一下。然後用合適的模型來模擬,預測一下未來銷售數據。拍板後儘快進入狀態。你應該把握Lead Time的節奏。
1、通過對目標售罄率跟實際售罄率、到貨率等的實時監控跟蹤及時發現供貨及市場對產品的接受情況;如果發現實際售罄率低於目標值應該及時採取相應銷售策略,
2、根據目標售罄率對單品或品類的進行損益分析,得出最終銷量對利潤的影響
3、庫存周轉率對準時到貨做好控制(提前交貨嚴格控制),並做好出庫計劃。
受教,受教
推薦閱讀:
※阿里巴巴是否重天貓 B 店而輕淘寶 C 店?C店賣家出路在哪裡?
※怎樣看待上海大批實體店受網店擠壓關門?
※淘寶店家有什麼「作假」手段?
※可以在網上買書趕緊看完然後再退掉嗎?
※12306 為什麼晚上不賣票?有什麼技術難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