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有些什麼技巧?


我喜歡這個問題,爬山,而不是登山。


一、配備起碼的裝備:登山鞋(一般500元左右的靠譜),速乾衣褲,秋冬季用的戶外手套,容量適當的登山包。很多時候登山杖可以就地製作,即用即扔。


二、合理分配體力,隨時短暫休息。


三、沒爬過的山一定要原路返回。因此,在夏秋植被茂密的時候沿路應該在容易迷路的地方做必要的標記。


四、無論爬到什麼高度,太陽落山前一小時開始折返,不要貪圖登頂。


五、上山無論路多麼艱難都不用怕,到了一定的高度自然會看到下山的「大路」。這一條屢試不爽。


六、人跡罕至的地方要小心有野豬等危險動物。


七、比較熟悉的地方可探索「環路」,比較有意思。


八、可降解垃圾可以留下,其餘垃圾全部帶走。本條歡迎討論。


爬山還是有點技巧的,尤其是缺少山裡生活體驗的人,特別提醒一下幾點:
1、控制速度。特別是坡度較大的山,不要盲目追趕同伴,應保持在自己舒適的速度前進,否則,很快你就會掛掉!
2、控制呼吸。勻速呼吸,可以兩吸一呼,如果呼吸吃力,稍息是必要的,如果大口喘氣,離掛掉也不遠了!
3、休息。注意時間不要太長!有同伴建議休息時躺下,讓血液迴流,對緩解疲勞有一定效果,不妨一試。
4、爬上特別陡的地方,手腳並用可以減少腿部負荷,或藉助登山杖亦可。下山盡量用護膝,登山杖,減輕關節負擔,尤其負重時。


1.走上坡路,盡量讓腳後跟吃勁,腳後跟自然就在人的重心上,於是身體的重量就能分配在大小腿乃至腰上,這比用腳前掌爬山要省1/3左右的勁。用腳前掌爬山,等於讓小腿累死而讓大腿閑死。坡路上常會突出塊石頭、石埂之類,要用腳跟踏之。若坡路較平,也盡量全腳掌著地。走上坡路的第二個竅門是讓每一次邁步換腿時,都須將支撐腿伸直,讓關節嘎噔一下,這樣腿的承重就能分散給腰肌一部分,不要嫌直一下腿麻煩,它能讓人每走一步都有0.3秒的單腿休息。誰要是僅用腳前掌不讓膝蓋綳直一下地爬坡,就等於故意磨練意志。

2.可用可不用手幫助時就應該用手。用手能減輕雙腿的重負。爬山時雙手多半是在閑著,早已養精蓄銳,稍微能用上手時,就該前肢著地而用力。為啥四肢腿的動物就比人擅爬山?因為它們平均分配了力量。估計動物看人直立地爬山行路一定覺得奇怪,這是一種雜技的姿式呀。爬山時,只要坡度超過45度,就手腳並用,省勁有效,也沒什麼不雅,還算返樸呢。

3.爬坡時可以有點外八字。外八字式邁步便於讓腳跟吃重,也減少腳面與小腿的角度而肌腱舒服。我發現老鄉負重上山(送糞擔水等)就有些外八字,雖不走得特快,但不停歇,每邁一步膝關節都挺直一下,彷彿一步一頓。

4.爬坡時可用手掌壓在大腿下部助力。這樣一是讓手臂和腿形成一個力矩而將臂力轉移到腿上,二是手掌的壓摁有助大腿肌肉的緊湊而得以發力。當摁壓著一隻腿提邁另一腿時,會覺得像摁壓著一塊石頭一樣而能借上力。

5.爬坡時可大口喘氣,喘得誇張一些也沒關係,吸進的氣越多越好,能加強肺和心臟的功能,進而全身肌肉中的細胞更能充分地工作。最好採用深腹式呼吸,讓肺葉完全膨脹起彷彿上至喉嚨下至丹田。山裡的空氣雜質少,乾淨的氧氣在身子里循環就等於內部洗澡呀。若天冷,可以舌尖抵住上齶前,讓舌頭先給涼氣加加溫,省得喝一口冷風噎著。

6.爬坡時拄棍也能減輕腿力。兩隻腿的爬不過四隻腿的,但人拄上棍等於三隻腿,勝於兩腿。短棍(手至地的距離)為好,手能撐住它,讓那棍杖像腿一樣吃力。長棍也行,彷彿撐篙,不過移起來比短棍費些胳膊的勁。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剛剛從紐約州The Dacks爬山回來,非常興奮。整理一下心得,既是分享,也是給自己將來的一個備忘。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剛剛從紐約州The Dacks爬山回來,非常興奮。整理一下心得,既是分享,也是給自己將來的一個備忘。

需要帶的東西 Packing List:
-過海關相關證件paperwork to cross the border: passport/visa documents
-登山鞋,可穿戴式鞋釘(針對有冰的山)hiking boots: we"ll be bringing and maybe using crampons which require a stiff soled boot. Running shoes won"t work
-許多雙保暖羊毛襪LOTS of pairs of warm, preferably wool socks
-pants to hike in and another pair in case yours don"t dry over night
-防水外套/風衣a raincoat/waterproof jacket
-防水外褲waterproof pants, rain pants or gaiters if you have them so you don"t get too much SNOW in your boots! and for butt- sliding purposes
-衣服穿許多層:T恤,底層衣服,保暖衣/絨衣,羽絨夾克many layers for hiking in: tee shirt, base layer, a couple of warm layers (fleece, wool, insulated vest): again, think many layers so you"ll be comfortable Sunday even if you get wet Saturday.
-手套-多雙mittens or gloves: two pairs even better!
-帽子warm hat
-圍巾scarf?
-頭燈/手電筒headlamp/flashlight
-太陽鏡(山頂一般陽光刺眼)sunglasses
-當地貨幣some American cash is optional for snacks and dinner on the way home, but most places take credit cards.

如果一起去的團體生火做飯的話不用帶太多基本主食,帶點零食能量棒水巧克力就好了We"ll be cooking at the Keene cabin which is fully stocked so you don"t need to bring stuff to eat with!
晚上活動的時候為了讓自己更受歡迎可以帶Other fun things:
-紙牌cards
-桌游/棋牌board games
-小樂器small musical instruments
-相機cameras


我們住在山裡的國際林業局木屋,一樓有爐子可以生火做飯,二樓閣樓木質地板,放行軍床或者床墊,鋪上防水睡墊和睡袋可以暖暖和和睡二三十人。

第一天20公里,8小時。第二天15公里,4小時。第一天實際上比較失策,休息時間太多。山裡4點天黑,之後完全靠手電筒行走,還好是下山否則非常危險。山裡High Peak附近晚上七點以後有黑熊出沒,我們6:30走到停車場,有驚無險。爬山是東西背的越少越好,因為你會越走越熱。包里裝上水,零食,午餐(三明治之類,錫紙包好)手電筒和一件替換外套以防衣服濕了就好。可以買那種管子長長的可以接到前面去的水袋,喝水不用從包里拿,但壞處是在很寒冷的氣溫下管子結冰水就喝不成了。

第一天20公里,8小時。第二天15公里,4小時。第一天實際上比較失策,休息時間太多。山裡4點天黑,之後完全靠手電筒行走,還好是下山否則非常危險。山裡High Peak附近晚上七點以後有黑熊出沒,我們6:30走到停車場,有驚無險。爬山是東西背的越少越好,因為你會越走越熱。包里裝上水,零食,午餐(三明治之類,錫紙包好)手電筒和一件替換外套以防衣服濕了就好。可以買那種管子長長的可以接到前面去的水袋,喝水不用從包里拿,但壞處是在很寒冷的氣溫下管子結冰水就喝不成了。


一路風景非常經典,迷人又壯觀。爬山是個群體活動,跟同伴相處得好非常重要,一路上有個人說說笑笑時間也會過得快一些。我們走的都是野路,崖壁太高有人拉你一把,冰太滑不穩後面有人一推,都是靠默契和信任的事。我剛開始爬時褲子穿得太緊,外套又太厚,還沒走5米就想哭,真是後悔的要命,但是把重擔卸下冷點也無妨,越走越有感覺,關鍵是找到步伐的韻律和自我鼓勵的心境。一個技巧是每一步走小不走大,走低不走高。能兩步完成的不要一步跨上去,節省體能小步小步,需找最適合下腳的路。盯著眼前,就不會想前方路有多遠了。實在難受時吃個蘋果也算安慰,可以跟人笑著抱怨,但千萬不要在臉上掛出疲憊或不開心。有那麼一個機會給你幾天,遠離塵囂,與自然,與同伴,與自己安靜的相處,感受大自然賦予你的節奏和韻律,你會成長許多。

登頂後,好感激自己,感恩自然。

登頂後,好感激自己,感恩自然。


高手接招,爬山前需鍛煉手腳臂力的力量


前面幾個基本上都說到了,我說幾個注意事項吧。
下山切忌狂奔,對膝蓋損傷很大,你的膝蓋此時的負重是你身上自重的8倍左右,很多驢友沒保護好膝蓋導致膝蓋廢了;上山勻速,調整呼吸,不要追趕,最重要的是呼吸順暢,可以的話就不要休息,平地慢慢走就當休息,這樣下來你的耐力會提升很快。;一定要帶夠水,一般我帶3升左右,當天來回的量,還能給點沒帶夠的小妹妹。;鞋子最重要,沒有好鞋子你會事倍功半,下山可以買個護膝,幾十一對,帶上會發現無比省力。爬山途中多和別人交流,這樣一天爬完回來你會發現今天過得如此圓滿!


個人之見,簡單的來講:
爬有石梯的景區那種山:
1.帶上手杖,可以幫助你緩解腿部關節的壓力,無論年紀,這個很有幫助,另外也可以驅猴
2.喝水,渴了不要喝太多水,喝一小口就行了
3.休息,小憩的時候最好拄著杖站著休息,不要一屁股坐在那裡,那樣起來會感到很累
4.邁緩步不要跨步,邁步行走最好留一半以上的神在腳下,特殊路段留全神,好風景可以駐足觀看
5.不要翻越圍欄,身體不靠懸崖一側
對於爬普通野山,除了以上幾點還有:
6.走小路,有人走的痕迹可以大膽上去,沒人走的痕迹最好繞過,實在想走小路可以尋找緩坡處延「之」字形路線上山;注意設置路標,隔一會兒系根紅色帶子就行;平常天氣小路還好,冬季有的小路會結冰,注意防滑
7.雨天、黑夜最好不要爬野山
8.結伴而行,計算路程和天黑時間,盡量天黑前到駐地
註:對於登山、攀岩、穿越,以上技巧不足以用


節奏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對於三四十公里以上的爬山。
找到自己舒服的,適合的節奏。
其次是隊友。一個人,說實話,很難一口氣走完100km,但是,一群人的話,那會容易得多。

以前我是個橫衝直撞的人,但那時候最多也就走個十公里的山路,我可以一路跑上去,然後休息片刻,繼續瘋癲。不亦樂乎。

去年偶然的機會,我在沒有任何長途爬山訓練,甚至是沒有任何護膝拐杖裝備的情況下,跟一群比較有經驗的人走了兩次五十公里的山路。

剛開始完全是按著自己節奏走,但是到第二十公里的時候就已經覺得自己有點受不住了,哈哈。後來跟著隊長走,人家走得稍微慢得多,可是,我第一次覺得,上山好像一點都不累。反而下山開始比上山累了。

就是這樣,專註於腳下,不急不躁,一步一步,慢慢的就到達終點了。以前走一段休息一段,那會,可以一整段10km都不需要休息一下。

當然,一群人說說笑笑也是很重要的,不過到後來,大家都比較累,比較沉默。我想,隊友的存在,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讓你不敢輕言放棄,比較人的惰性還是比較大的,稍微累了點就有點想要停止了,有別人在的話,礙於面子,你也不好意思提呀。

嗯,榨菜也很重要。放在最後吃~~~~~~~~~~~~~~~~~~~~~~~~~~~~~


大步伐小頻率~放慢呼吸速度~靠譜的鞋…為了回來腿不變殘帶好登山杖和髕骨帶………如果是幾十公里遠距離海拔也有點高之類的注意頭燈的電池要夠用 帶有吸管的水袋而不是水杯可以及時補充水分~因為不可能背那麼多水…所以帶好濾水器到高處可以過濾湖水和雪水~帶能量棒而不是普通的碳水比如麵包之類 每走幾公里升高几百米都注意休息一下 補充能量做做拉伸…………
提前多鍛煉 查好路線和海拔變化…
對普通小夥伴就是以上~
--entry level的業餘菜鳥…好久不爬山 最近又腿癢了T.T


已刪勿念。


戶外登山之必備——登山鞋的品類


沒啥技巧,量力而行,多走就好了,恢復一個人的動物本能。


爬山時,我們的腳是相當辛苦的,因此在做準備工作時一定要多多關照。1. 鞋子夠大夠軟。 其一,鞋子要按足形選擇:高足弓的人,足部避震能力較弱,宜選避震能力好的鞋子;扁平足則應選擇可承托足弓的鞋子。

其二,試穿登山鞋時,若大腳趾與鞋頭留有一個拇指寬度的空間,便是合適的尺碼。

其三,鞋身前腳掌的位置應足夠柔軟,易於彎曲。2. 襪子內薄外厚。 棉質襪子雖然吸汗能力較好,但經多次清洗後,棉質纖維可能出現變化,反而增加足底的摩擦力,容易將腳磨出水泡,所以,爬山者不宜穿太舊的襪子。如果腳汗太多以致襪子濕透,應更換另一雙乾爽的,有助減少摩擦力。

有些人為了預防腳起水泡,爬山時習慣穿兩雙襪子,這時,最好應把薄的一雙穿在內,厚的穿在外;至於愛穿「腳趾襪」的人,則應選質地較薄的,以便把它穿在內,外加厚襪。3. 趾甲別剪太短。 腳趾甲不宜剪得過短,長度需與趾頂肌肉的高度一致,並且要平剪,即把趾甲剪成方形,最多把兩角銼圓即可,以防趾甲再生時,陷入周圍的肉里。4. 噴止汗噴霧止腳汗。 對於腳部很愛出汗的人來說,不妨使用不含酒精的止汗噴霧,這樣,可使腳汗分泌減少,摩擦力自然降低,減少起水泡的幾率。5. 強化腳皮用紅茶泡腳。 用濃茶泡腳可以增加腳皮厚度,以減少起水泡的機會。方法是:在1小碗水中泡10個紅茶包,放涼後泡腳,每星期2次,共泡3星期即可。6. 長雞眼或厚繭者勿亂處理。 對一星期爬山3次以上山的人而言,要是腳部長了雞眼,應由專業人士處理,切勿自行使用雞眼藥水,以防藥水滲入太深後長時間步行,令患處出現損傷。至於厚繭,專業人士會用手術刀削去死皮,以免長時間爬山導致厚繭下的嫩肉被壓傷。 一般爬山者則可用磨足石磨去死皮,減少繭的厚度。7. 塗潤滑劑治水泡。 萬一起了水泡,首先要做到「切勿刺穿」,應任由它自然痊癒。專家建議,可在水泡上塗搽少許油性或水性的潤滑劑,以減低摩擦力。

不過,油性潤滑劑未必人人適合,可用水性潤滑劑代替。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1Gear - 敗家曬單軍品戰術戶外裝備測評最佳平台


僅作參考:


最重要:刻意調整到有節奏的步子,均勻呼吸,切記不要用嘴大口吸氧,用鼻子


爬山是一項好的運動,但需要注意的是對半月板的保護,帶好護膝,並且不要太過頻繁爬山。登山杖對於下山比較有幫助太累的的時候防止摔倒


其實我覺得最重要的「技巧」就是:學會基本的急救,一隊人至少帶著一個急救包。


一對登山杖,一雙好的登山鞋(可以自己換緩衝鞋墊),衝鋒衣,貼身的速乾衣褲,合適的背包,防晒用的帽子、魔術頭巾等,好的保溫杯,不同季節的手套。

靠譜的領隊和隊友


看要爬什麼山,什麼季節天氣路線了。條件不同需求千差萬別,題主最好能說下具體的狀況。


來根士力架


剛從黃山回來 回答一下

為了不那麼累,要控制好爬山的速度,累了就原地歇一歇 不趕時間噠.

登山杖和護膝能夠幫助保護膝關節,特別特別是下山時,膝關節很容易吃不消,建議腳步輕點

另外,陰天山裡濕氣重,地面滑,走路看著點腳下 看到有人摔了 還蠻嚇人的


推薦閱讀:

TAG:旅行 | 登山 | 戶外運動 | 爬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