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里的「一期一會」是什麼意思?


-

「一期一會」,真是被誤解很深。

「無常」,是一期一會的礎石,但不是一期一會在表達的意思。人人世間過,每一念都是一期一會,但是知道這又有什麼意義呢?你珍惜也好,不珍惜也好,當下珍惜也好,轉瞬的緣分卻經歷很久後才珍惜也好,都是無關緊要的。你若是處處珍惜留戀,不恰恰是「我執」太強了嗎?連我執都無法摒除,又如何在佛學上有所修爲呢?

「一期一會」,是一個種子,當你看到這句話,你反倒要立即將它忘卻。人生的每一個當下,你都不應該一直保持著「我要珍惜」的心情,否則你心中一旦閃現了這個「一期一會」的概念,你不是恰恰被雜念所干擾,沒有專注於當下了嗎?

你戀愛時,就好好愛那個人,不要想著「我要珍惜緣分」,「我要珍惜每個回憶」。你只應當拚命地愛,不做別的念頭,不去想什麼「一期一會」,這才是愛的完全的意義。

或者你飲春茶,幾位好友,有風有閒,你完全不要生起「珍惜眼前緣分」的心,而是自然而然,燒水喝茶。你人生日後想起來,大約地記得喝了一次好茶,或者已經完全不記得了,又有什麼分別呢?「一期一會」,正是你在飲茶的當下瞬息體會到了那份茶的全部氛圍,沒有旁的念頭,如同水在水中。

你看到了「一期一會」,於是你要忘記它。不是因爲你真的忘記了它,而是因爲你本身就成爲了「一期一會」。茶在水中,才有水茶之分別;茶湯入碗,哪有兩者?


-


學裡千家茶道兩年半,覺得可以來試答此題。此題已被回答得相當完整了,無意重複,既然「一期一會」源起於茶,我來寫寫自己最熟悉的抹茶道,幾茶人,幾茶事,希望給大家提供一個不一樣的視角。

當故事來寫的,偶有偏題,請見諒。寫得認真,大家若看完覺得有意思,麻煩給個友情贊^_^

-------------------------------------------

一 緣起

第一次進茶室,七月夏木蘢蔥,其葉翳翳。

是兩年多前夏天,M小姐從俄勒岡至灣區於我家中小住三月,彼時她學茶已逾一年。在俄勒岡時她刷茶給我,除茶外,有心做了茶點,粉色和菓子,裝點櫻花瓣小葉。因不在茶室,茶具不全,許多只能將就。她習的是日本茶道中里千家(Urasenke)一流,湯沫以細膩濃郁為上乘。將茶遞予我時,順時針將茶碗轉九十度。後來才知道,茶道中茶具分「前」與「後」,無論主客,但凡將手中之物遞出,且記以前方示人,表以尊重。

M來灣區輾轉入她老師的老師家學茶,拉我前往。

七月末是炎夏,灣區的夏氣十分清和。第一次見田內老師,她戴厚鏡片,穿天水碧色無地(iromuji)和服,是全美享譽盛名的里千家茶師。年近八旬仍精神矍鑠,提釜打水親力親為。

她將家中一間闢為茶室,室外建一茶庭,庭中高木參天,木旁為一角亭,由角亭入茶室,中途道路為石砌。石道側是一石築洗手缽。每逢正式茶會,茶客初候於亭,後經石道入室赴會。步入茶室前,需在洗手缽前洗手漱口,以達清凈身心之目的。

除茶外, 田內老師好茶花,至盛時於庭遍植各式茶花九十六種。庭之南,兩株吉野櫻並不醒目。然每到三月暖日當暄,漫天飛英蕤於昊蒼,是一番至盛的景緻。

是在下面這間茶室里,我學茶兩年有餘。從最基本濃,薄二茶做到四大高階茶儀式(行之行太子,大円草,真之行太子,大円之真),越發複雜,越發講究,越到後,也越發「中國」起來。這裡的中國不是現在,是唐和宋。「碧雲引風吹不斷,白光浮光凝碗面」正如盧仝所寫,是宋代抹(點)茶。

茶道起源中國,毋庸置疑。至盛,又以宋時杭州徑山寺「徑山茶宴」為最。

茶道起源中國,毋庸置疑。至盛,又以宋時杭州徑山寺「徑山茶宴」為最。

徑山茶宴是個怎樣情景?

僧侶圍坐,談經論佛。大慧宗所建明月堂外千尋翠嶺,白柳橫坡。茶宴十分鄭重,僧侶圍坐處有司客按盞奉茶,主持僧人依次注水調茶,後賓主互致意,各自舉盞,淺呷半口後綴飲品茗,發出簌簌聲響,此動作接連四次,稱為「行茶」。茶禮畢,僧侶士林可談茶,論事,誦經,賦句。此茶宴庄明嚴謹,沖泡,遞接,致意,品飲皆有其既定禮數,茶具亦盡其精緻。

南宋開慶元年(1259),日僧蘭溪道隆門下弟子南浦昭明入宋求法,輾轉入徑山寺山居五年。咸亨三年(1267),昭明歸國,帶回宋朝「點茶法」,茶檯子,茶典七部與揚名天下的「徑山茶宴」。由昭明肇始,禪院茶禮完整傳入日本。時隔300年,千利休鋪敘新,提出「和,敬,清,寂」之思想,終成日本茶道集大成者。

此為日本茶道之正式開篇。

二 一碗薄茶

「一期一會」最先的意思,「難得一面,世當珍惜」。

學茶兩年多,記得最清楚一次是山崎麻里做薄茶給我。

麻里和我一樣,在田內老師這學茶,是傳統的日本居家主婦,溫柔賢惠,做好吃的點心,會縫紉,會各式手作。她是四歲女孩的母親,近四十,乍看二五齣頭,一張巴掌大鵝蛋臉,水杏眼,長相上佔盡便宜。其實是十分溫軟小心的女人,這從她做茶方式可以看出來。

三月的茶室,地爐上方空懸一方釣釜。那時舉行的是山崎麻里的告別茶會。她要回日本了,短期都不再回來。算起來,我和她認識不足一年。

釣釜是燒水用的爐具,釜小而偏長,兩側銜銅環,環連鉤,鉤上系有長鏈,長鏈自天花板上懸垂而下,將銅釜懸於四方的地爐之上。茶道中講究時令,夏日風爐,冬日地爐,風爐與地爐又依據月份變化而不同。最奇特是一年中三月,只用釣釜。由釣釜中取水極考驗茶人功力。最好的時候,執杓舀水,釜身晃而不亂,滿滿是古樸春趣。

麻里的告別茶會分三部分,初始是炭(給地爐里加炭),而後濃茶,最後薄茶。我做的是濃茶儀式,薄茶由小林宗和完成。她習茶最久,算來大概十七年。名字中,小林是姓,宗和是茶名(學完全部茶儀式,老師會替學生向里千家總部申請茶名,加一「宗」字。拿到茶名並不意味學成,只是招式會了,達到火候,往往是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

彼時茶客圍爐,室中水為二沸,白檀香低回綿長。去年是暖春,白梨和櫻都開得早。爐中炭火噼啪,大概是炭烤得茶室過份的暖,有客將東角移門開了一隙。這一開,東風隨春色入,明亮的光在涼的席上照出小方陰晴。枝上春鳥時鳴,使我想到與她初相識的那個三月,一個下中雨的早晨,茶課上只有我,她與田內老師三人。

是一節極平常的茶課,因為下雨,室中冷光翳翳,山崎麻里要做一碗薄茶給我。

記得是在一片壓抑的昏色中,她端入茶碗,開始薄茶儀式。雖是雨天,她仍穿了身櫻色小紋和服,沒化妝,只在唇上擦了薄薄粉釉。遠遠看,偏麗得驚人。

那一天,她選了與和服顏色相近的粉五瓣櫻花碗,碗中擱著茶巾,巾前茶筅(茶刷)斜傾,碗上茶杓倒扣。幾步跪坐入席,她將一應茶具置妥,後於懷中取出帛紗(擦拭茶具的手帕)仔細摺疊,鄭重擦拭裝有抹茶的薄器(裝抹茶粉的茶罐)與竹製茶杓。

我坐於對坐客席,見壁上插了支白茶。麻里也偏頭看一眼,而後瞪大眼讚歎。平日里茶課十分隨意,只要田內老師沒意見,大夥怎麼愜意怎麼來。麻里一邊點頭稱讚(用的是日文,我一個標點也沒聽懂),一邊取疊整的帛紗將釜蓋掀開。彼時釜中水聲沸若泉涌,蓋掀起,一陣白煙繚繞。白煙後,麻里取柄杓自釜中舀半瓢水,後至茶碗上方緩緩注下。此刻,滿室寂靜只聞水聲潺湲,似三月春分清溪瀉雪,於此翳翳昏色中破出一抹春麗。

人是容易被小事所愉悅的,至少我是這樣。聞水聲,又見她俯身垂眸,專心清洗茶筅與茶碗,心情便莫名愉悅起來。

清洗茶筅時,麻里蹙眉,半晌,以食指摘掉茶筅上斷去的一梢。而茶碗的擦拭亦十分緩慢用心。將茶具一一擦拭妥當,才取薄器打開,以茶杓取二勺茶粉入碗,臨末,於碗壁上一磕,發出極輕的聲響。此時水煮剛好,放回薄器與茶杓,又取柄杓沒至釜中最深處,滿取一瓢煮水,傾適量注入茶碗。

她刷茶的動作很可愛,臉通紅,有種較勁的認真在。手中茶筅在碗中因攪動發出沙沙的響。極快的節奏,像春潮帶雨,晚來風急。少傾,碗中茶沫初成,刷茶聲亦次漸慢了下來。此時刷茶,似閨中女子淡掃峨眉,緩緩若干來回,旨在將茶沫勻平。

印象深刻還因為,雨停了,大約她刷茶那會,有光線自身後移門魚貫而入。那光初初只在茶席一角,後躍上素壁,攀上晚開的白茶,不到片刻,將原先暗的茶室照得敞亮。按奈不住,我轉身將移門推開一隙,雨後春色喧騰而入,我從麻裏手中接過茶碗。只覺那裡有濃濃春色一甌,幾番拂了還滿。

的確,是我喝過最好的一碗薄茶。

此情此景,不可複製。只在日後偶爾想起,「啊,那一天的茶......」。

田內老師說,人生聚散匆匆,唯茶事永恆。於此永恆中生出萬種偶然變數,遇到了,便遇到了。是「一期一會」最原始的解釋。


三 一碗濃茶

到濃茶,對「一期一會」有了另一番理解。

濃茶禮法繁瑣,且較之薄茶鄭重許多。是之後中高階茶禮的基礎。

茶道中有個不說破的道理,做茶千遍,其義自見。比如田內老師,做了幾十年茶,年近耄耋,再繁瑣茶儀式都可臨堂教授。她說美的事物並非腦記,而是身體。身體記憶來自感知。此刻做什麼,下一步什麼,茶道步驟他人問起時你也許忘了,可一旦跪坐茶席,近身於釜,水,碗,杓,一切當如春溪瀉於石隙,美之流露自然而然。

薄茶茶碗可素可艷。濃茶中最常使用是黑樂碗。

當年千利休指導第一代樂茶碗師長次郎制出第一個黑樂茶碗,後世認為此茶碗樸質天然,最能代表利休茶道思想。而在製作工藝上,黑樂茶碗不使用燒陶所用的轉輪,靠手捏制,因此每個茶碗之匠心世間獨一。暗合了茶道中「世間獨一」之思想。

濃茶之於薄茶十分不同一處在於對「茶入」(裝濃茶粉的罐子)的擦拭上。擦拭是一種拂塵的過程。塵於茶具,亦在於心。(下圖左側為普通濃茶儀式「茶入」,右側為中階唐物儀式「茶入」)

具體擦拭方法是,取出帛紗(茶道中用於擦拭各種茶具的......手帕) 展開,捏住其上兩角,在身前微微內折後再展開。左移變換兩角,對摺再展,按此步驟依次變換四次,至第五次時方照薄茶中帛紗折法疊整置於掌心,開始擦拭茶入。

記得初學濃茶那會,很多都只在形似。有一次櫻花祭茶會是我主持,做此擦拭時田內老師在一旁向眾茶客講解。她說,此四折四展別有深意。一折,為父母雙親,拂其憂心。二折,為知交友人,撣其亂心。三折,為此間茶客,去其煩心。四折,為自己,收心凝神,拂盡塵寰間風塵僕僕,跪坐茶席,只留慈悲與靜心隨三分春色入茶。

不同於薄茶一客一碗,濃茶中一碗茶由多人共飲。薄茶取兩杓茶粉,濃茶初取三杓,後放下茶杓,轉動茶入傾適量濃茶粉入碗,再取茶杓將碗中茶粉碾平(橘色的那塊就是帛紗)。

之後取茶杓沒入釜中滿舀一瓢水,於碗上方寸許緩緩注入,此為一注水,水為成茶後的四分之三。一注水後,取茶筅入碗輕攪和勻,手法沉穩,旨在將沉底凝團的茶粉徐徐揉開。

之後取茶杓沒入釜中滿舀一瓢水,於碗上方寸許緩緩注入,此為一注水,水為成茶後的四分之三。一注水後,取茶筅入碗輕攪和勻,手法沉穩,旨在將沉底凝團的茶粉徐徐揉開。

二注水,左手橫持茶筅,右手執柄杓,再取一瓢,杓中沸水注下,經茶筅,將所滯茶湯一併帶入碗中,成就最後四分之一。之後刷茶,茶筅如先前一般緩緩揉碾,直至茶水交融,湯濃而不滯,滑而不膩。

這是最難的一步,卻是濃茶最精妙所在。

一碗茶該留予幾客同飲,倒多少茶粉為好,水一注幾分,二注又幾分,所有細微之處,全憑做茶人經驗火候,有心量度。初習濃茶,時而茶多水少,則茶湯稠而滯,入喉乾澀。又或者水多茶少,湯稀而色乏,雖入口容易,卻少了鄭重與端嚴。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做濃茶,便是忖他人之用,度他人之心。

將移門闔上,茶室中便自成一獨立世界。室外煩憂,困擾,閑愁種種再與此間無關。而後低頭為茶,抬頭是客,上有花開五分,下則水煮二沸。好的茶人執著於眼前,彷彿一杓,一罐,一水,一碗皆是生動。好的茶人亦存善全之心,若茶為美,水為好,濃茶便是低眉垂眸,以茶筅將最美與最好細細和勻,待成就一碗春色無邊,再謙敬奉予人前。

做好茶,將茶碗於手中轉兩次後遞上。茶客飲第一口,茶人問,此茶尚可入口否?客答,甚好。

習茶愈久,愈體會「一期一會」另一層含義:美好的相遇背後是一顆體察他人的善全之心,更少思慮自我,更多思慮他人。茶道中許多細節都體現這點,作為茶客,是能感受到那種以物代言的周全。

也只有本一顆為他人存留美好的善心,才有「無常」中使人紀念的「一期一會」。所謂「世當珍稀」,惜的是「緣」,更是「心」。


四 一茶一器

世間相遇何止人與人?人與物遇見亦屬「一期一會」。

任何茶儀式,主人做完茶,都有一個茶客「拜見」茶具的步驟,日文是「拝見はいけん」。薄茶中拜見的茶具包括,裝抹茶粉的「薄器」與「茶杓」。濃茶儀式的拜見包括裝濃茶粉的「茶入」,「茶杓」,以及包裹茶入的「仕覆」。當然,茶客飲茶後對茶碗也有「拜見」的步驟,是客禮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卻並不包括在做茶結束的最後的「拜見」環節。

所謂「拜見」,是人與物的相遇,更是當下之人與造物之人遙遠的遇見。

所謂「拜見」,是人與物的相遇,更是當下之人與造物之人遙遠的遇見。

想著,是什麼人做了這裝茶的茶入,今日裝了什麼茶,使一碗飲盡滌人清明?

什麼人手作此茶杓,杓「銘」為何?

又是何人織此「仕覆」,以何種花案圖紋與包裹的茶入相符?

曾經在某茶店中買過一個茶碗,店老闆原是京都茶人,到三藩開了茶具店。買的不算什麼名貴茶碗,只是他仍然讓我一定將木盒存好,失了木盒,不知何人所作,任何茶具都失了價值。物本身不值錢,是造物人之「匠心」使人記得。一茶一器,一器一心,流傳著用下去,是無數中人與物,人與人的「一期一會」,不必遇見,仍有真意可以傳達。

曾經在某茶店中買過一個茶碗,店老闆原是京都茶人,到三藩開了茶具店。買的不算什麼名貴茶碗,只是他仍然讓我一定將木盒存好,失了木盒,不知何人所作,任何茶具都失了價值。物本身不值錢,是造物人之「匠心」使人記得。一茶一器,一器一心,流傳著用下去,是無數中人與物,人與人的「一期一會」,不必遇見,仍有真意可以傳達。


五 一期一會

我不確定是不是真的講對了「一期一會」。學茶時,田內老師沒提過關於「一期一會」的要義,她沒說,但彷彿很多處都有它的影子。比如這本小小的茶會簽到簿,每次來的人不一樣。留下名字的人,有些還在,許多走了。人走了,剩下名字和名字挨在一起,或是舊照幾張,是曾有的「一期一會」。


六 舊茶舊照

是一些微不足道小事,覺得錯過可惜,就順手拍照留念。比如老師家某個秋日的茶庭,兩株日本楓燒成一片火,呼哧哧像要燒到天邊去。

茶室外是「水屋」,主人在此準備茶具,架子上擺放各式茶碗,茶入,薄器,茶杓,茶筅,炭,以及零碎相關茶具。有人問田內老師,水屋裡藏多少茶碗?答曰,不記得,兩百餘個吧。是她一生悉心所藏。

茶室外是「水屋」,主人在此準備茶具,架子上擺放各式茶碗,茶入,薄器,茶杓,茶筅,炭,以及零碎相關茶具。有人問田內老師,水屋裡藏多少茶碗?答曰,不記得,兩百餘個吧。是她一生悉心所藏。

某年櫻花祭,第一次在三藩聯合廣場做「立禮」儀式,為的是普及抹茶道。所謂「立禮」,就是坐著做茶,並非跪於榻榻米上。那天人很多,連做三場很困,和兩三茶人跑到隔壁清酒區free testing了下,瞬間原地滿血復活......

某年櫻花祭,第一次在三藩聯合廣場做「立禮」儀式,為的是普及抹茶道。所謂「立禮」,就是坐著做茶,並非跪於榻榻米上。那天人很多,連做三場很困,和兩三茶人跑到隔壁清酒區free testing了下,瞬間原地滿血復活......

以下是取茶巾擦拭茶碗

做茶前清洗茶筅

做茶前清洗茶筅

執水杓從釜中舀水

執水杓從釜中舀水

大致先寫這些,若大家有任何問題,答主知識所及範圍內都會儘力解答。若是所問一致,也會對答案補充更新。

大致先寫這些,若大家有任何問題,答主知識所及範圍內都會儘力解答。若是所問一致,也會對答案補充更新。

謝謝大家耐心看了這麼久!


《五燈會元》載:

唐代源律師見大珠慧海禪師。問:「和尚修道,還用功否?」師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師曰:「飢來吃飯,困來即眠。」曰:「一切人總如是,同師用功否?」師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師曰:「他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時不肯睡,千般計較。所以不同也。」律師杜口。

「一期一會」大致如此。不問前緣,不求後會,唯余斗室、二人、一碗茶。俯仰之間,便是整個世界。

譬如你在茫茫人海中,與一位女子擦肩而過,剎那間,瞥見她的容貌,不由得心動了一下。腳步放緩,下一瞬,她已匯入人海,杳無蹤跡。你知道從此再無機會相遇,於是繼續前行,不留漣漪。這便是一期一會。

又譬如,你在火車上,與鄰座抵足而眠,相談甚歡,聊了一路。下車時,彼此道別,不留聯繫方式,不問姓名,轉身投入忙碌的生活,從此再不聯繫。這也是一期一會。

又譬如,晚霞映在晴雪上,夕陽從山頭透過來,恰逢極好的角度,很美。下一秒,光影變換,再也無法重複。不攝影,不遺憾,專註於這瞬間的美,便是一期一會。

簡而言之,面對一切際遇,不抱雜念,只做該做的事,不遺憾,不患得患失,專註於眼前的這一刻,讓心靈靜下來,便是這種心態。

佛教說因、緣、果、報。面對種種際遇,動心動念,是為因;患得患失,是為緣。因緣相合,乃生果報。與朋友相談甚歡,生出歡喜之念,是因,但總想著「今後是不是不能相見了啊」、「以後還有沒有機會再見啊」、「真想把這一刻定格下來」,等等,便是緣。光有因生不出果報,但有了緣,便會積累業力。雖然未必會產生後果,但這份業力,已經添在了心靈上面。

所以,「一期一會」,也許就是,讓隨著際遇生出的「因」,在下一刻消散。倏忽而生,倏忽而散,一碗茶之後,再無因果。也就是說,對於在這一刻產生的「因」,不製造「緣」,不留給它產生業力的機會。

許多人說,「一期一會」是珍惜緣分。其實,緣分為何要珍惜?無非是因為再也沒有下次而已。但產生「再也沒有下次了」的念頭,因而格外謹慎、流連,也是一種「緣」,更是一種對平靜心境的打破。

故而,「一期一會」,不執著於某一次的相會,而是,在我們短暫的一生中,每一口水,每一息呼吸,每一步,每一次見面,都要抱著日常、自然、專註、平靜的心態。並不是因為「沒有下一次」,而是因為,每一次都是獨一無二的一次,每一刻我們都在死去,然後重獲新生。


經常被誤解為,「今天所遇到的人可能此後再無相遇機會,所以要感謝這次相遇。」但是實際上是指「不僅是初次相會之人,包括每時每刻相會之人,將今日當作與這些人相處的最後時刻來對待,為之盡興,珍惜對待。」


草庵茶道的主人為你點碳煮水烹茶,一絲不苟,一塵不染。背後的牆上寫著和敬清寂。這便是一期一會。鄉野破店老闆為你倒一杯濁酒,油膩的刀口刮下二兩豬頭肉。這也是一期一會。

茶道和佛教的關係無需我多言。達摩的眼皮幻化成了第一棵茶樹,寺廟裡支撐著和尚打坐眼皮還睜得剩兩分的是茶。給予僧侶靈感創造出許多相關禪語的是茶。供佛待客常用,於是名寺常有出產的也是茶。

而佛教常說「諸行無常」。
這投射到俗世的例子嘛,坐在你對面的客人可能明天要遠赴他鄉,你的這棟屋子後天就要拆遷,所處的城市馬上就要衰落,而你們的國家正在面臨戰亂。你們散落天涯,從今往後的年年月月所有共同的交集有且僅有,此時此刻,這一方茶席,飲盡一盞茶。

這樣說來,無論是主是客,自當珍重。

「一期一會」妙在它從不強調要努力改變你們相逢或相離的軌跡,審慎就好,恭敬就好,珍惜就好。

擔任養父和導師的智積禪師過世,
茶聖陸羽寫六羨歌,我非常喜歡,寫在下面: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台。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雖然西江的每一滴水都曾從竟陵城下流過,但每一滴都不會第二次流向竟陵城。和師父一起喝茶的機會,用黃金罍和白玉杯也是換不來的了。這也是為什麼後世的千利休在創立草庵茶道的時候,相比華貴的器具,更加強調禮儀和待客之心。

而人與人,人與森羅萬象的一期一會,又怎麼會拘泥於一杯茶?
每一次對視和每一次擦身而過,甚至這一剎那,盯著屏幕瀏覽完這一行字,都是「只有一次的,令人珍重的相會」啊


http://gogen-allguide.com/i/ichigoichie.html

一期一會の語源は、「茶會に臨む際は、その機會を一生に一度のものと心得て、主客ともに互いに誠意を盡くせ」といった、茶會の心得からである。
利休の弟子「宗ニ」の『山上宗ニ記』に「一期に一度の會」とあり、ここから「一期一會」の語は広く使われるようになった。
「一期」と「一會」をそれぞれ辿ると、「一期」は仏教用語で人が生まれてから死ぬまでの間を意味し、「一會」は主に法要などでひとつの集まりや會合を意味しており、ともに仏教と関係の深い言葉である。

基本意思同@jingyi 兄所言。後面補充」一期「的意思,是佛教用語中的人的一生的意思,一會最初也是佛教中指一次法事。出處是 利休和尚的弟子 宗ニ 著作『山上宗ニ記』 。
套句題外話,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Q4NDY0OTQ0.html
中島美雪的一期一會,十分好聽,歌詞也迴轉餘味,推薦。


來填坑...發現 @張亮 老師2012年就邀請我答這個題了。

之所以遲遲沒動手寫,是因為每個時期,我都覺得自己不理解真正的「一期一會」。

最開始知道這個詞,是高中時自己學日語時看到的。正如大家列出的釋義「一生只有一次的緣分(機會)」一樣,我當時的理解就是「珍惜緣分」。

但是你知道,緣分這事兒,我們往往到了很久之後才會恍然大悟「哦,咱們還是挺有緣的哈」,而這已經是你跟對方相熟了的感慨——如果只跟對方有一面之緣,你幾乎沒有機會去細想,或者能慢慢回想所謂的緣分,所以,這能算是「一期一會」嗎?

我認為不算,因為我根本不懂所謂「珍惜」。

等到上了商學院,身邊有來自二十幾個國家的同學們。文化背景不同導致所有的 Team Work 都充滿了有趣的交流和衝突。尤其是鄰近期末,基本是每門課都會跟不同的人組成不同的 Team,熟悉的不熟悉的人都會在一起,因為一個模型或是戰略方案而爭得面紅耳赤。自然,為了修復團隊關係,爭論之後當晚往往會一起去喝酒。而我也經常跟聚會的日本的朋友們掉書袋:「咱們今天這就是一期一會啊!」聽了如此有「古風」的一句日語,日本的哥們兒們此時會讚賞說「三水你相當懂日本文化嘛!」然後當然是把酒言歡,折騰到精疲力盡。

然而在這種聚會之後深夜回家的路上,我望著自己在街道上投下的長長的影子(此處沒有摩擦摩擦~),酒醉後的呼吸變的更深也更急促,隨著一陣陣的冷顫,腦子裡經常不斷浮現出一種感慨:

「如果這些朋友,能夠一直在一起該多好。」

這種能算是「一期一會」嗎?我也不覺得是,因為我還在期待著「能夠跟大家再聚到一起」,這是一種執念。換句話說,如果我明天跟朋友們天各一方,我還是會留下遺憾。

這種「遺憾」的習慣,其實是深深植根在我們中國人心裡的。每次送朋友走,我們總會說「再約!再聯繫!」總覺得這一次見面是個「開始」,而不是「結束」。即使我們去參禪,還是去赴茶席,走的時候也總會去想「什麼時候一定要再來一次。」為什麼?因為你留下了遺憾。

遺憾這個事情,也同時是由於我們總在「找借口」:下次我一定會表現更佳出色/下次我一定會跟店主更熟/下次我一定要點這個好吃的/下次我要換一雙更舒服的鞋/下次我要做好功課再來/下次去試試不一樣的風景...人生能有多少個「下次」?又有多少個「下次」真的可以被兌現?

說實話,二十來歲的年輕人,真的不會想到「我可能沒有下次了」。

我開始在想「沒有下次了」,所以我想,我現在總算明白了「一期一會」的一點皮毛。

我最近認識了更多的形形色色的人,有熱情的,有冷淡的,有夸夸其談的,也有內斂沉默的。更有面相很熟卻叫不上名字的,還有隻知道名字卻從沒見過本人的。不誇張地說,隨著社交手段的越來越網路化和簡單化,我們一生能夠認識的人,已經超過了之前任何一輩人。自然,隨著你從幼稚到成熟再到衰老,你的圈子會慢慢變大再逐漸變小,剩下的人都是你的老朋友,而剩不下的,那些在你的生活里慢慢消失的人,你怎麼看?

「沒緣分,所以自然也就淡了。」

其實不是的,只是你們把所有的遺憾都歸諸於「還有下次」,而「下次」又從未兌現而已。

「一期一會」說的並不是你要對別人謹小慎微,嚴嚴整整兢兢業業地去照顧別人,接待別人,去珍惜每一個身邊的人。我知道很多「雞湯」都在這麼解釋一期一會,但這說不通,否則精通「侘び寂び」的茶道大家們,要麼是強迫症,要麼是交際花。看「一期一會」,如果我們只看他們的衣著,看他們的器具,看他們的茶室,那清涼的風鈴,古風的鹿驚,斜斜的夕陽,銹跡斑斑的鐵器,一絲不苟的點茶,這就只是皮毛,就像我用「珍惜緣分」去理解「一期一會」一樣。

「一期一會」是一種「協作」,或者說是一種「共感」。一個人獨享的樂趣,與兩個人心意完全相通的樂趣,這是完全不同的兩個層次:

1. 我一個人在茶道的世界裡可以自得其樂。
2. 既然你來了,我也要讓你感覺到這種快樂。
3. 你的快樂也可以加強我的快樂,反之亦然。
4. 一起去發現新的快樂,一種彼此對等而且協作才能產生的快樂。

「一期一會」,就是在告訴你從最初的一刻起,彼此打開心境,用一種雙方都可以得到愉悅的方式來建立起「共感」,從而讓主客更加融洽地享受在一起的時光。對於茶道也好,音樂也罷,甚至是品酒或是論戰,主客雙方必然會有高下之分,但我們在「一期一會」的語境下,需要的不是「碾軋對方」,「灌翻你」,「給他打臉」,「實名反對你這個傻X」,而是尋找到共同的「語感」,用所謂「最大公約數」去與對方交流。無論來客無聊也罷,有料也罷,一生中即使沒有「下次再聚」也不會覺得對方誤解了自己,或是自己覺得意猶未盡,這就足夠了。

做到了這樣,你還會糾結「到底有沒有下一次」嗎?

所以我覺得,我們這幾代人,實在是太喜歡用「以己之長攻彼之短」的思維去與人相處了,時時在想著出人頭地,或是讓對方一敗塗地,或是用自己的「信念」去壓倒對方、說服對方。放在茶道上說,懷著彼此生長的心態,用「一期一會」的態度去接納對方,才能夠讓茶道的做法、禮儀、文化、趣味、美學等等流傳到今天;倘若從一開始茶人們便要分出個天下第一,說不定在茶席上就可能發生被開水潑了個滿臉的笑話。

我不是茶人,也談不上懂茶。但我相信,世間萬物總是相通的,茶道也好禪宗也罷,悟通了一點也就悟通了全部。

本來是說茶道,結果說了這麼多,見諒。


「一期一會」這四字是我今年最大的收穫。
早些日子,看問題里佐藤謙一老師的回答有雲開日出的點化。

醉翁之意不在酒,茗客之情也不在於茶。
茶道里說的「一期一會」並不在茶,它隱喻的是大的格局,更大的意象,波瀾遼闊的人生,此間的彼此席地相對而坐,風雨細落的窗外和江湖,未來深遠不可知不可知。

席間的知己煮水煎茶,談笑風生,外頭的春色三分,他的臉上映了七分,這是一期一會;
少年和友人的踏歌而上,看高山流水,看桃花點點,滲著初開的情竇和情懷,也是一期一會。

城市、村落即將遷徙,人們將從遠方去到更遠的遠方,是一期一會;
瞬間的一念一想,一期一會,星宇之中,一生的漫長如剎那,一期一會。

無論是主是客,是自己和自己,是遠是近,是真是弱,人生的河流之上,自當保重珍重。

正冠整衣,凝神投入,傾注最大的心力,是最好的。
每一次相聚相匯,都是美好的,每一場偶遇遇見,也都是美好的。

「一期一會」是顆種子。結去日無心無意之果,也植來日後會有期的因。
「緣」字像是期間奧秘。在冥冥之中,也在冥冥之外。

反過來,也不因珍惜而格外珍惜,不因珍重而格外珍重。
因為當「格外」成了另一種執念,太過想要輸出和釋放,一切就會變得勉強和失真。

總常談及,活在當下,大概就是就這個道理。

「水在水中」是「一期一會」的另一層。也是「活在當下」其中的一部分。

每一個生命像一顆水滴一樣,從雲朵飄落,落到大地,落到山谷,和其他的雨水相聚,匯成溪流,匯成江河,從高山到平原,從樹林到田野,流到村莊,流到城市,最後去到大海。
每一個當下又像一顆水滴,因為風雲的變幻而產生,又因為生態的循環而幻滅。每一場輪迴像是一樣,但其實,並不一樣。

不可說,不可得,是很多大隱隱士的智慧和所說。分享,共享,是現世倡導的精神和善行。
我所寫的,是屬於我三十歲的當下和淺薄。等待著有見地的指正和點撥,則是我的願。

這一生,喝過那麼多場的酒,看過那麼多的雲彩,見過那麼的五顏六色的人
但還有那麼的地方的沒有去到,還有那麼多的故事沒有發生。

總是告訴自己,過去事過去心,現在事現在心,未來事未來心,順其自然,順其自然。

江湖皓月,大浪淘沙,跌宕起伏的是命運,翻滾翻湧成了詩章。一期一會,一期一會。


詞語釋義:
1、一生只有一次的緣分。
2、只被允許一次施行。

茶道釋義:
  一期一會,字面上的意思已經非常明白。融會到茶道的儀式里,就是通過一系列的茶道活動,包括水、飯、談、茶四大步,最後完成時使亭主和主客、從客靜心清志,由內到外自然湧現出一種「一期一會、難得一面、世當珍惜」之感,蒼涼而略帶寂寥。進而思考人生的離合、相聚的歡娛,使參與者的精神境界接受一次洗禮,達到更高的狀態——冥想中的涅盤。這,是一期一會的道理,也是茶中的道理。
  「一期」表示人的一生;「一會」則意味僅有一次的相會。百多年前大將井伊直弼詮解道,「茶會也可為『一期一會』之緣也。即便主客多次相會也罷。但也許再無相會之時,為此作為主人應盡心招待客人而不可有半點馬虎,而作為客人也要理會主人之心意,並應將主人的一片心意銘記於心中,因此主客皆應以誠相待。此乃為『一期一會』也。」人生及其每個瞬間都不能重複。 「一期一會」提醒人們要珍惜每個瞬間的機緣,並為人生中可能僅有的一次相會,付出全部的心力;若因漫不經心輕忽了眼前所有,那會是比擦身而過更為深刻的遺憾。

來自百度詞條,我是勤勞的搬運工:http://baike.baidu.com/view/266960.htm


日本茶道中經常會提到所謂「一期一會」,即每一次茶會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僅有的一次,世界上絕對不可能有兩次完全相同的茶會。時間、地點、茶具、點心、人員、景緻,乃至心情,從這些方面來看,世界上的確不可能有兩次茶會是一樣的。

正因為是一期一會,每次接觸都是今生僅有的一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當下的一切,同時,也把握好自己有限的生命,使其變得更加有意義。如果能經由參加茶會而得到上述的領悟,當然也可以算是一定程度的「悟道」了。


茶道中還有一個詞,叫「一座建立(いちざこんりゅう)」。

主人以全身心的誠意招待客人,這種誠意傳達給客人,使客人也想要以全身心的誠意去接納和回應。由此產生的主客一體的舒適而美好的狀態,就叫「一座建立」。

一期一會,字面意思就是「一生中唯一的一次相會」。茶會中,主客二者在此時此刻的相遇,是一生中只有一次的。以後哪怕同樣的人,在同樣的地點,也絕對不可能完全複製。因此,雙方要充分珍惜這次相會,以達到「一座建立」的狀態。


本沒有什麼特殊的解讀,最近一件小事使得我對「一期一會」又多了一層體會。過程與茶無關,但最終的體會我感覺是有相通之處的。

一個微博上未曾謀面的朋友,港人。平日討論話題以宗教為主,我關注初衷也僅僅基於對於宗教八卦的關心o(╯□╰)o。由於香港近日的局勢,他在微博上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以及親身體會(家就在ZZ區域旁邊,本人並未參與),於是乎,他的微博,「虹化」了。——當然還有「乘願再來」,再來,再再來……在後來的微博中,他介紹了一些與官方報道不同的內容。其中說到一些古惑仔(這個是真貨)也挺身而出保護學生,面對可以預料的風險,說出「有今生,沒來世」。

「做兄弟,有今生,沒來世」——江湖片看多了不可能沒聽過。當時他在微博上發問這句話含義究竟,我第一時間直覺想道:一期一會。

越想越自認為這是正解,反過來,這又何嘗不是對「一期一會」更為市井,也更為豪邁的註解?

每個人都有自己所珍惜的,所希望守護的。人海中這一點珍惜的偶然重合(顯然,這是個極小概率事件),造就了這一次「會」的機緣。不論是剖腹相見的兄弟,還是初次相逢的茶友,把握好當下的這一次交會。不用「下一次」、「來世」當做寬縱自己的借口。每一次相會未必是久別重逢,卻一定要當做是可能永無交集之前的訣別。

回到茶事之中,日式茶會未曾參加過,也無甚興趣。以平日參加過的茶會為例,一群素不相識的人,從城市的各個角落,又或是全國各地(甚至還有更大的地理空間跨度),因為一場茶會集中到一起。忽視彼此身份、收入的差異,僅就一個摯愛的共通之處,於茶會的個把時辰里,進行暢快的交流。茶會完畢,各自星散。或許沒有日式茶道的嚴肅儀軌與侘寂離塵,但「一期一會」的精神並無二致。

一期一會,千人千面。上述解讀也只是萬千解讀中唯只對我有意義的一個微塵,不值一哂。


沒有一個從茶來說的,那就我來吧。

因為每一期茶水,都不一樣呀。

前幾年,還只是個淺度茶友的時候,去雲南淘了生普回來。
這款生普味道怎樣呢?澀,生津很好。總體來說,不算太好
卻在茶友會,經圈裡高手一泡,竟然沒有那麼澀,雖然生津與回甘有所下降,整體來說,卻好上了不少。

喏,你看,同一款茶,不同的人,泡出來也是不一樣的。
茶葉的量多少、水溫的高低、洗茶的快慢、出水的早晚,甚至是用水的不同,每一樣的失之毫釐,匯聚到最後的茶水上,都會差之千里。不同人對茶葉的喜好、理解,注入到泡茶這件事中,泡出來的茶,也就不一樣了。甚至於我的老師,曾經在鬥茶時,用一款白茶泡十泡,泡出十種滋味,贏得了所有的評委,拿到了白茶皇后的美譽。
我們所喝的茶,除了茶本身,更有泡茶人對茶葉的理解,而人會變,理解也會變。
所以啊,這泡,一期,是只有一會的。


後來,家裡茶太多,也就扔著沒管。沒想到幾年之後,無意翻出來再泡的時候,苦澀消失了大半,生津與回甘卻依然保留了下來,茶湯也變得更加醇厚。
萬萬沒想到,只是時間,這款茶就徹底脫胎換骨了。
即使是同一款茶,時間變了,茶也是會變的。生普會醇化,綠茶的保鮮期則只有短短几個月。
所以啊,這茶,一期,是只有一會的。


這個故事並沒有結束。
驚喜之後,又去聯繫了當初賣茶的人。然而新出的茶,再也沒有這樣的潛質了。
茶是一種對生長氣候很挑剔的植物,需要陽光卻又喜陰好濕,每一年的氣候變化有所不同,有時候雨多了,有時候陽光明媚了,都會影響到茶的口味。因此即使是同一顆茶樹、同一片茶園,每一年的新茶,細細考究起來,也都是不同的。
所以啊,這茶,一期,是只有一會的。

這一泡茶呀,一期只有一會,可惜嗎?不可惜。

世界是繽紛的,家裡的喝茶速度,從來都趕不上藏茶。
每期每會,都能有不同的好茶;感受世界的多彩,本身就是一件樂事

喝茶是一件輕鬆的事情,茶本身沒有道,我素來也是反對把喝茶說的玄而又玄的
一花一世界,一茶一人生。道不是在茶里,而是在這個世界裡;茶是世界的一部分,所謂的「茶道」,也只是我們從茶里,看看這個世界的道罷了。


一期一會,珍惜每一次相見,甚至把每次相見都當成是最後一次。
日本人珍視一期一會,所以每次都禮貌至極,茶道的各種繁瑣的程序也體現了對一期一會的客人的尊重。一期一會的思想下,無後悔的荼毒,只余淡然和從容。


搜索茶道的時候搜到這個問題,不過可能時間有點太久了
基本同意jingyi 的回答,但是做一些補充。從一個茶道老師那裡問來的。
「あなたとこうして出會っているこの時間は、二度と巡っては來ないたった一度きりのものです。だから、この一瞬を大切に思い、今出來る最高のおもてなしをしましょう」
通常可以理解為我與你的這次相遇,是一生一次,不會再有第二次。不過還會引申到不僅僅是人和人單純「相遇」這件事情,還包括了相遇時彼此的心境,周圍的環境,等等非常微妙的細節。譬如這次喝茶是秋天,院子里的樹在落葉等等。
再廣泛會應用到茶道之外的生活中,比如和朋友一起外出,吃到好吃的食物,其實也是一期一會。下次即便和同樣的人來同樣的店,當時的情景卻無法再重來了


其實是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的意思。


長在山丘的茶不知道自己會和什麼樣的水,相遇在怎麼樣的茶具里。可是那場邂逅卻是註定會發生的。
身在凡塵的人不知道自己會和什麼樣的人。相遇在怎麼樣的時光里。可是我們一生中註定會遇到無數的人。
當你飲下那口茶的時候,你可知道,這剎那,有人生,有人死,有緣起,有緣滅。
你看漂浮在杯具里的茶葉,像極了在世上浮沉的人。原來煎熬時也有芳香。
泡茶用的水最好是80度左右,可是又有多少人會去注意這一點。過沸的水減了茶味,過多的情累了人生。等待水涼下來吧,有些事本就是急不得的。
其實吧,你找不到解釋無常的理由,於是用幸運為所以的遭遇命名。而讓你記憶深刻的那杯茶,還在回憶里香醇的原因,是和你一起喝茶的那個人。
所有的邂逅,都會有各種各樣的遺憾,而所有遺憾,在記憶里都是美麗。
笨手笨腳的你,不知所措的自己。
確實是一期一會,可是我無數次告訴自己:在我們彼此最美的年紀,我們彼此都已出席。


看到有人問一期一會的含義,無不說珍惜當下,似乎世事無常的災難前最後一夜的狂歡心態。我想即使是千利休也在哭泣於這種曲解,大聲說:沒有什麼是永恆不變的,能不變的是那個瞬間,沉浸其中,以一對一,無論是遺憾,幸福,悲傷還是孤獨,在瞬間成為永恆的美,或短或長,或幻想或回憶,除瞬間外無一永恆。很多人以為此句為告誡我們珍惜當下,實則反倒是放棄珍惜,不刻意追求瞬間的永恆,一種平常心喝一杯平常茶,那麼你才可體會茶道平衡的力量。


把每一次招待機會都看作是主人和客人之間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

全心全意,真誠待人,莫裝逼
茶道的精髓就是要讓客人感覺到舒服自在,最重要的是招待對方的心意,過分強調儀式化程序,注重服裝和禮儀反而有違茶道待客的本意。
現在很多日本茶道教室反而都做不到這點,類似我們這大廟和尚都不修佛...



我可能沒辦法讓回答看起來文采飛揚,只希望能夠給出盡量嚴謹的解釋。
先給出一個比較普遍的觀點或者說是原理。
一種說法的提出往往有著時代的背景和個人的因素。
這個應該沒人質疑吧。
ok,那麼來根據事實給出幾個推論。
百度一期一會,解釋如下:
「一期一會(いちごいちえ)是日本茶道用語。是利休集珠光(村田)流、紹鷗(武野)流之義理提出的重要茶之道(不是茶道),後經七哲、三千家和千宗室(里千家)、速水宗達等人傳修,進一步發揚。「一期一會」四個字首次被提出是在千利休的弟子山上宗二的《山上宗二記》中。」
從文字中提取出以下事實。
這個說法被日本的千利休提出,然後由他的弟子總結和歸納得到。
已知:千利休所生活的時代是日本的戰國時期。

在此給出一個我對日本民族的看法。
可能是地緣政治的關係,這個民族容易走極端。
例子太多了,現在為人所津津樂道的職人精神即為一例。
而千利休也算得上是職人了。

再講一下日本的戰國是怎樣的一個時代,以織田信長為中心展開,算是管中窺豹吧。
這人是尾張的大名,其北面是美濃,著名的稻葉山城,即後來的岐阜城,當時的大名是齋藤道三。
兩家政治聯姻,齋藤道三將女兒歸蝶嫁給了信長,當時說了一句:如果信長果真是個呆瓜,那麼就為我取下尾張。
歸蝶的回答是:如果信長要攻打美濃,我一定會幫他來消滅爹爹你的。
然後,齋藤道三被自己的兒子倒戈殺死。
最後直到道三的孫子輩當上美濃的大名,信長果然佔領了美濃。
信長要上洛,即進入當時的京都,日本天皇所在,於是將自己的妹妹,號稱戰國第一美女的織田市嫁給了上洛路上的大名淺井長政。兩家結盟。
而後淺井長政倒戈,信長差點戰死;當時的傳言是織田市派親信送了一個裝豆子的豆袋,兩端被繩子勒緊。暗示淺井長政將會倒戈和信長的敵人對信長夾擊。信長得知,派豐臣秀吉殿後,自己率兵逃了出來。
而後信長報復,滅掉了淺井長政,指使豐臣秀吉殺死了長政和市的兩個孩子。
再到後面,信長一度權傾天下,戰亂的日本甚至一度出現了走向中華帝國式統一的可能。
然後下屬明智光秀叛變,本能寺一場大火,信長的人生終結於49。
殺死信長的明智光秀被信長的重臣豐臣秀吉討伐,戰敗,死了。從他殺死信長,到他身亡,不到一個月的時間。

所以日本的戰國就是那樣一個動蕩的時代。
父親殺兒子:德川家康殺自己的長子德川信康。
兒子殺父親:齋藤義龍殺齋藤道三。
兄弟相殘:織田信長殺死自己的弟弟織田信勝。
父子分道揚鑣:真田昌幸與兒子真田信之在關原合戰中分屬不同陣營。
下克上更是舉不勝舉。

千利休作為茶人,對這個時代能夠有什麼反饋呢?
介紹一起喝茶的人交朋友?很有可能第二天就拔刀相向了。
在一起喝過很多次茶,談得很歡暢就能相交了?父子,兄弟都可能會變成仇人。
要他們注意世俗中的長幼尊卑?有實力的下屬隨時準備著反叛,長幼尊卑的順序隨時顛倒。

於是在千利休看來,所以有聚在一起喝茶的人,很有可能就只能聚那麼一次,一次過後什麼都不會剩下。

於是,一個走極端的職人在自己的領域找到了方向。他必然一條路走到黑。

他能夠做的就只有是將茶泡好,讓入席的人喝到好茶。或許這就是他作為茶人,對茶會上各種儀式和規矩都要求得近乎苛刻的原因吧。直到現在,里千家依舊遵循著千利休的規範。

因為只有一次,所以凡事要做到最好,作為茶人,將茶人的本分做到極致,相應的,茶會上的其他人所做的一切也都應該遵循茶道,否則就不要坐在一起喝茶了。

這種茶會上的儀式和規矩,無形中使得這樣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茶人在自己的領域得到權力,然後導致悲劇。

由此得出,一期一會的存在是需要有前提條件的:
1快速的動蕩和變化。就是很多事情都難以重複,無法重複。所以在現代社會,我們身邊的人,說一期一會好像有點過了。因為雖然意外時有發生,但相對還算是穩定的,至少在人力所能控制的範圍內。
2那個「一會」必須是非同尋常的,否則不值得「一期」。當然各人對非同尋常的定義不一樣,但是想來應該是參與的人不存在「遷就」的心態。

講兩個現實的例子
今年完結的一個民工漫,火影忍者。
火影村裡面有三個人,分別是自來也,綱手和大蛇丸。
這3個人從兒時就是同一個老師的弟子,拋開自閉鬼魅的大蛇丸不談,綱手是一個意志堅定有著一身蠻力和大胸脯的女人,自來也是一個平時油腔滑調,善於色情描寫的蹩腳小說家,他見到綱手的第一句話就是,情書什麼的就交給我好了。
這3個人在年輕時,大概是20歲左右吧,參加忍者世界大戰,和當時站在忍者世界最頂點的男人山椒魚半藏交手,最後被半藏授予「木葉三忍」的稱號。大概相當於現在一些專業大賽的前幾名的意思吧,李雲迪,朗朗?

按照設定,這3人的年齡應該都過了50,大蛇丸從未有過情愛的想法。
綱手自從看到自己的愛人在戰爭中死去後,得了恐血症,然後一直一個人。
自來也一直在寫著自己的小說,調戲見到的女性,時不時被綱手暴打。

其中有一集,講到自來也去打探佩恩的信息時,和綱手道別。
我記得有這些話
「這麼多年了,你的感傷都快讓你那大大的胸部難以承受了」
「我逢賭必輸,所以我賭你回不來,如果你回來了。。。。」
於是自來也走了,然後死了。
消息傳到木葉村,一干人眾都默然,主角鳴人,自來也的徒弟叫嚷著要報仇,被綱手喝止,她嚴厲地說到,這就是忍者的生活,隨時會在戰爭中死去。你要有這個覺悟。
打發掉眾人後,綱手獨自一人走在走廊上,回憶著她和自來也幾十年的點點滴滴,一個拐彎處的牆上寫著16個字,依次是:「風林火山「,」花鳥風月「,」一期一會「,」溫故知新「。
在鳴人面前嚴厲無比的綱手,淚流滿面,泣不成聲。

另一個例子是和茶葉有關。
大概是09年的時候開始喝茶。自身脾胃虛寒,不適飲綠茶,所以一開始喝得較多的是武夷岩茶。恰好住所離一個茶葉市場比較近,花時間找到市場裡面的岩茶源頭,一個50來歲的小老頭,小茶商都從他那裡調貨,琪明的代理。肉桂,水仙,奇蘭,水金龜,鐵羅漢,慢慢地一個一個喝上去。每次去那裡買茶的時候,我會特意準備瓶裝水。因為經常買,所以老闆也樂於讓我品。
直到一次過年了,我去他那裡,老闆顯得很高興,對我說,難得過年,泡個白雞冠給你試試。老闆對我說到,這茶8000一斤哦,整個武夷山都產不了多少斤,呵呵。幾乎和武夷山所有其他的茶都不同,其他的茶多半來源自天心禪寺,所以被稱為禪茶;而白雞冠是唯一的道茶,干茶,茶湯等等都和其他的茶明顯不一樣。於是我跑出去又買了兩瓶農夫山泉。
一杯下肚,當覺袁枚在隨園食單裡面所述非虛」嘗盡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頂所生,沖開白色者為第一,然入貢尚不能多,況民間乎?其餘莫如龍井,明前號蓮心,太覺味淡,乃多用為妙」我當時即將這句話背給老闆聽。以我當時的理解,老闆泡茶的手法,1升多的水,從頭到尾,茶湯的顏色不變,就是淡淡的米黃色,幾乎比龍井的茶湯還要淡,從焙火上來說,白雞冠肯定是輕焙火,往往輕焙火是為了突出茶湯的高香,如奇蘭,而茶湯的韻味不足,這種茶葉泡個幾次就有水味了,但是那白雞冠用1升多的水去泡,從頭到尾沒有水味,茶湯的味道一直都強烈。兩人喝茶几乎喝醉了。
事實上後來對這件事情,我想過很多,只講述一點。
袁枚為什麼認為白雞冠是第一?
插一句話,當然也有人認為袁枚所說的沖開白色者,應是指沖泡時,表面一層都是雪白的泡沫。因為宋代鬥茶(綠茶)是以茶葉泡沫的質量來定優劣,泡沫多而白、掛杯持久者為勝。袁枚受古人的影響,對泡沫很看重是正常的。但是袁枚是清代人,已經是撮泡了,所以一般我還是認為袁枚所說的沖開白色者為第一指的是白雞冠。問過一些茶學專業的朋友,多半也這個說法。
從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對茶的描述。他的評判標準,色要明亮,味道不能苦,要香,不能淡,要濃。
如他曾提到,龍井味淡,也說過普通的官員一入官場便喝熬茶,其色如血,苦如葯。於是矛盾來了,香濃的茶湯往往意味著茶葉中有較多的內涵物質,而這種茶葉泡出來的茶湯顏色就不可能接近透明,而顏色接近透明,如龍井,被他形容成碧玉的茶湯,往往味道淡了。這裡實際上牽扯到一個中國古代文人的審美觀點在裡面。
說的白話一點,有的人喜歡苗條的女人,有的人喜歡豐腴的女人,袁枚所喜歡的女人,是苗條處比一般苗條的女人更苗條,豐腴處比一般的豐腴女人更豐腴。
至於他的審美觀為什麼是這樣,和他雖然不當官卻可以瀟洒地生活一樣,是另外的話題,就不展開了。范進其實是個正常人。
喝過了那茶之後,我再也沒有去那家店裡買茶葉。
而後再到泡茶的水,其實礦泉水不一定好,因為礦泉水往往含有較多的鎂和鈣,這兩種離子,一種會使茶湯澀,一種會使茶湯苦(我後來試過),所以對於武夷岩茶最好是用純凈水,對於龍井似乎用礦泉水也可以很好,估計是龍井自身的特性,但是誰知道呢?總之那天喝到的用農夫山泉泡的白雞冠是我迄今為止喝到的最好的茶了。
現在更多的時候,就用自來水燒開喝著甲特和7262之類的茶了。


推薦閱讀:

TAG:日本 | 日本文化 | 茶文化 | 茶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