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書值得看嗎?

我是一個大四的學生,最近在看專業課之餘閱讀慾望濃烈,想看看弗洛伊德的書。請問他的書值得一看嗎?為什麼? 請順便說出你最推崇弗洛伊德的哪句話?還有你最不認可弗洛伊德哪句話?


學心理學,不值得看。
學心理諮詢,值得看,但看的同時,不能只看弗洛伊德。特別是學精神分析取向,老弗爺原典一定值得看,但同時,後繼者們的批評和補充也一定要看,比如klein、winnicott、kohut等。

學其他專業的,沒啥值得不值得,憑自己興趣,以及看不看得下去,愛看不看。


如果把弗洛伊德作為一套心理學來看的話,弗洛伊德的理論可能已經遭到了淘汰。他除了存在於教科書上,沒有太大的討論價值。

如果把弗洛伊德的理論應用於文學闡釋,那麼這套範式極為有效。弗洛伊德可能是文學理論中很有天賦的思想家,他的很多觀念都具有獨到的地方。我趨向於認為,理論對文本的應用,歸根結底是一種比附。引用一套成體系的話語,可以更為方便有效地把我們想表達的東西勾勒出來。所以在進行針對弗洛伊德的討論的時候,需要先搞清楚心理學的闡釋和精神分析的闡釋是否是等價的。如果不是,很難說一種範式針對另一種範式具有優越性。

弗洛伊德有問題么?有。作為一個大寫的屌癌,實際上他的討論很多預設相當大男子主義。但是用來理解很多男性作家的文本是有幫助的。歸根結底,很多具體的文化表達受制於這種深層的文化心理結構。在日本很多唯美文學大師的文本里,這個問題具有共性。(不打算舉例子,貴乎抄襲有點可怕)。弗洛伊德的理論可以很好的幫我們理解這種男性的凝視方式。

以上。


最早的心理傳記,公認是弗洛伊德寫的《列奧納多達芬奇與他童年的一個夢》

達芬奇是一個天才的科學家、藝術家、發明家,幾乎是歷史上最博學的人。


在傳記里,弗洛伊德發現,達芬奇有一個難解之謎。他的藝術名聲響徹四方的時候,達芬奇卻越來越不願意拿起畫筆。他後期創作的畫作大多半途而廢,他對它們的最終命運也漠不關心。根據現在流行的通俗心理學觀點,達芬奇患有完美主義者常得的拖延症。他總對自己的畫作無休止地更改,從別人看成奇蹟的作品中發現缺陷。達芬奇式的速度,成了眾人揶揄的方式。


達芬奇的性格也是這樣矛盾。他的態度平靜而溫和,避免一切對立爭議。他身上好像明顯具有種消極和漠然。如果不咄咄逼人就無法達成目標。用弗洛伊德式的語言,他有嚴重的性冷淡。


怎麼解釋達芬奇身上的矛盾衝突?弗洛伊德把視線投向達芬奇的童年。達芬奇是一個私生子,父親是佛羅倫薩的法律公證員,母親是鄉下的一個農婦。5歲前,達芬奇和母親居住鄉下。5歲時,父親從母親那帶走了他。關於達·芬奇的童年,現有材料其實很少。只有他在著作中隨意提及的早期記憶。「好像我命中注定了始終要和禿蟹有著密切的關係;因為在我最早的記憶中,我記得當我還在搖籃里時,一隻禿鴛向我飛來,並用它的尾巴橇開了我的嘴,還多次用它的尾巴拍打我的嘴唇。」這個記憶,他看成自己對鳥類飛行興趣的起源。


弗洛伊德認為,這與其說是早期記憶,不如說是早期幻想。在兒童早期,記憶和幻想不可分割。古埃及神話里,禿鴛是母親的象徵。弗洛伊德推測,達芬奇對禿鴛的幻想,源自哺乳的記憶。對母乳餵養的記憶,表現他對生母的深深依戀,特別是5歲後他與生母永遠分離。這種強烈的依戀,貫穿達芬奇一生。年輕時的達芬奇高大帥氣,卻無法和女人正常戀愛。對性慾的壓抑,升華成工作動力。科學、工程、考古、軍事、藝術,他的工作足跡遍布各門學科。他內心壓抑的依戀情感,只在蒙娜麗莎的微笑中閃現。那是他想像中母親的微笑。


這樣,藉助對達芬奇內心的精神分析,弗洛伊德完成了他對愛與工作的論述。這篇達芬奇的心理傳記,他是在高強度的工一作之餘寫的。每一天,他得花八九小時給病人做精神分析,然後整理關於心理分析講座的講稿。夜深人靜精疲力竭的時候,他才寫幾行達芬奇的心理傳記。這篇費盡心力的心理傳記,出版後的反響也是驚世駭俗的。


然而,弗洛伊德犯了一個錯誤。他把達芬奇記憶中的鳥看成是禿鴛。這是一個錯誤的翻譯。在義大利語中,那隻鳥叫鳶,是歐洲的一種肉食鳥,和埃及的鳥毫無關係。這個錯誤是致命的,意味著弗洛伊德認為鳥是母親的象徵,是無法通過達芬奇的記憶證實的。這一篇觀點精妙的論文,也因為一個誤譯不成立。


不過,心理學者的興趣,從達芬奇身上,轉向了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為什麼會犯這個錯誤?在日常工作已非常忙碌的情況下,弗洛伊德又為什麼堅持要寫這篇傳記呢?


心理學者挖掘弗洛伊德的生活,發現當時他正為兩個主題煩惱。這兩個主題也是他的研究領域——愛與工作。他和妻子的關係冷淡不佳,事業也進入微妙的瓶頸期。概括的說,他進入了中年危機。弗洛伊德開始密切關注達芬奇,想從中找到走出中年危機的方法。因為50多歲的時候,達芬奇創作了他最偉大的作品《蒙娜麗莎》。這和弗洛伊德當時的年齡相同。也就是說,弗洛伊德對達芬奇有了高度的認同。他把生活中的某些情感,無意中投注在傳主身上。換句話說,弗洛伊德用達芬奇的故事,講述了一個自己的故事。這個故事,也讓他度過了中年危機。


對弗洛伊德的研究,和對達芬奇的研究一樣,無法得到完全證實,但有很高的啟發性。這反映了傳記研究的主觀性和複雜性。我們不認同一個人,是沒有足夠動力對他深入研究的。而我們過度認同一個人,有可能影響自己研究的客觀性。傳記研究就陷入主觀認同和客觀分析的糾纏中。

但換一個角度,我們對自己的理解,可以通過傳記研究獲益。通過傳記客觀了解別人是可疑的,通過傳記重新找回自己是可行的。這裡的傳記,既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別人的。但無論是什麼形式,都是建立一種自我認同通過分析借鑒別人,我們確定自己的位置;通過分析整合自己,我們也找到自己的身份。這類似於克羅齊的歷史哲學。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我們對歷史空間的研究,是為了增加對現實世界的理解。同樣,我們對人物傳記的研究,也是促進對人生道路的理解。


這樣看,無論弗洛伊德筆下的達芬奇,還是達芬奇背後的弗洛伊德,兩者都是一致的。一切都歸於我的探索和發掘,一切都有利於我的整合與重生。

--------------------------------

最後,談談對弗洛伊德著作的個人看法。應該說,現在精神分析學界的理論範式,已經和弗洛伊德時期大不一樣了。弗洛伊德時期的理論關注,在於個體驅力與衝動,核心概念是力比多。現在精神分析學界的理論關注,在於客體關係與自體,核心概念是依戀。現在的環境下,關係學派日益流行,驅力學說逐漸式微。人際關係已經取代個人慾望,成為心理諮詢的重點。所以在現在的心理諮詢實踐中,直接照搬弗洛伊德的概念是不現實的。


這是不是意味著,弗洛伊德的書就不值一提了?顯然,答案為否。精神分析界一直都有重讀弗洛伊德的呼聲。弗洛伊德對心理現象的洞察力,對於諮詢實踐和倫理的觀點,甚至他在失誤中總結的教訓,都對現在的諮詢師有極高的啟發性。作為談話療法的老祖師,他在拓荒時代的每一個腳步,都可以為後面諮詢師提供落腳點。當然,弗洛伊德的理論,卻有過時的可能,需要進行仔細選擇。其中,弗洛伊德基於實踐經驗提出的理論,還是有很多價值和啟發的。而基於當時流行生物學、神經學學說提出的理論,就沒必要費心看了。


總結的說,諮詢師是值得讀弗洛伊德的,他的書有常讀常新的效果。對於普通讀者,由於他們很容易記住理論,而不是理解方法,不建議過多看重弗洛伊德的書。畢竟,從蕪雜中尋找出路徑,是需要判斷力的。但對於願意探索的人來說,也提供了不少發現的樂趣。


微信公眾平台:szhswx

http://weixin.qq.com/r/P0MHH-PExa66rbd89xYt (二維碼自動識別)


我覺得大鬍子的書還是挺有意思的,值得一看;不過建議當成哲學類讀物,別當成科學,更別跟現代心理學畫上等號。
弗洛伊德學派直到現在對臨床心理學都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做諮詢做臨床的就算有很多學派大多也都是從這位精神分析開山鼻祖那兒繼承來的。
雖然我個人對弗洛伊德學說不太感冒,但是也不同意說他的學說是胡扯、完全不具備科學因素的說法。畢竟弗洛伊德也是神經外科醫生出身,做起心理諮詢來雖然沒有現在的實驗手段,但研究方法和自己的理論建設還是很嚴謹的。不然也不會這麼自成體系,吸引那麼多學者前赴後繼為他的學說添磚加瓦。
另外,說弗洛伊德是心理學的開山鼻祖——抱歉我也不同意。心理學作為一門實驗科學,是以馮特1879年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為標誌的,這可比弗洛伊德轉行干心理諮詢早了好幾年。可以說從那時起基礎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就有明顯分支了,要說認知心理學是從弗洛伊德那兒發展來的,我個人堅決無法接受。
最後我最喜歡的弗洛伊德的話是關於自我、本我、超我矛盾衝突啥啥的那部分理論,最不認可的,呃,好吧,跟力比多有關的我都不太認同。


如果想通過弗洛伊德了解心理學,這條路並不是正路。
然而,弗洛伊德開啟的大門後雖然不是心理學的康庄大道,卻是另一番桃源勝地。
讀弗洛伊德之後,別錯過榮格、阿德勒。沿著精神分析的路走下去,你會發現你讀的原來不是心理學,而是精神分析學。心理學是一門科學,而精神分析並不是。精神分析雖然不是科學,但是它的理論和洞見卻是讓人興奮與震顫。
不可錯過的拉康,也許讀過拉康及其追求者們的書,你就會對你面前的文本都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和理解。如果你對新的世界好奇,千萬別錯過精神分析。


我覺得我有豐富的經歷能夠回答題主的這個問題,弗洛伊德對我的影響是非常深刻的。我最先看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導論》隨後是《圖騰與禁忌》《性學三論》《愛情心理學》《夢的解析》隨後能找到的弗洛伊德的著作我都看了,然後中毒,現在回想起來那時真的是很瘋狂......其中最細緻的算是解析自己的夢吧

由於身體和壓力,我經常做夢,夢也經常是噩夢,噩夢最後都會以夢魘結束,就是躺在床上不能動,每次都要掙扎不已,才能滿身大汗地醒來,噩夢的內容通常是死人、魔鬼、女妖、追殺什麼的。即使不做噩夢,夢的內容也很奇特,像一個悲壯的英雄史詩、苦情的寡婦、天使復活戰場的屍體,在巧克力蛋糕上坐過山車,說實在的很多寫作靈感都是從夢裡來的,但不是從噩夢裡來的!

每次醒來或嚇醒我都會把夢的內容記下來,白天再分析,解夢就是把顯夢解析成隱夢,隱夢一般都是什麼願望,願望越不可能實現,顯夢就越複雜扭曲,極端點甚至是懲罰也就是噩夢,因為在意識意識到的顯夢和來自潛意識的隱夢中間有一道檢查機制,這個機制會審核隱夢的內容是否符合道德文明約束或自我,潛意識為了讓隱夢度過檢查機制就會各種偽裝隱夢,或者乾脆和檢查機制一起批判你。我記錄噩夢和離奇的夢的行為,事實上反而加重了夢的複雜程度,那段時間我開始頻道地做套夢,套夢就是一層一層的夢,高三的時候我經常做,是從一個夢裡嚇醒在另一個夢裡,然後再夢魘掙扎醒來在另一個夢裡,意識到自己還是在夢裡,受到驚嚇再嚇醒這樣一晚上反覆,每次清醒我都懷疑我是否真的醒來了,正常的夢也越來越長、離奇,長時間記錄夢使我能輕鬆回想起夢裡的細節,實際上每一次回憶都是在加強檢查機制,這就導致夢的工作要想再次通過檢查,就需要更複雜的偽裝,後來我停止了夢的記錄和回想,這種惡性循環就被終止了。

同時我還做過噩夢和性慾關係的實驗,一個星期SY一次,兩個星期SY一次,三個星期SY一次,這樣看對噩夢的反映,除了SY的那幾天因為累睡得好,確實有緩解作用,但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還是對萌的多度重視帶來的自我暗示。

當然我也夢到過牽我媽媽的手去開房,上了我姐姐,上了鄰居家女人,和舍友激情纏綿這樣的夢,當時我還特別苦逼我怎麼會做出這樣的夢,覺得不可思議,覺得十分罪惡,覺得這不是自己。後來慢慢地居然看淡了,或者說沉下去了,潛意識裡的內容確實是骯髒的、罪惡的,那時我過於看重了這些,但這些東西都不是正在被我們壓抑著呢?雖然潛意識不樂意,但還不是被意識擠到海平面以下了么?是的本我很強大,但自我和超我更強大。

正如弗洛伊德所說,雪茄有時候就是雪茄。
他們從獸性中找到了人性的支點,只有全身心去感受的人才能理解精神分析是一首人性的讚歌


心理課堂上課常開的玩笑:「弗洛伊德眼中人類只想做兩件事:1. 性交,2. 殺人之後性交。」

弗洛伊德確實是心理學的開山鼻祖一般的人物,但與其說是先輩,不如說是先烈。在他根據個人推斷、個人經歷和周圍朋友(甚至很多理論的模板是它自己)的情況下,得出來的理論並不具備普遍意義,雖然給人以啟發,但卻不是科學地了解心理、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方式。

現代心理學與一百多年前弗洛伊德賣書賺錢的時候已經截然不同了,心理學不僅發展出了很多分支學科,比如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等,還發展出了更多更豐富的理論,而最重要的是,發展出了一套科學、嚴謹、並且富有藝術感的研究方式,而不是向當年弗洛伊德那樣天馬行空的胡思亂想了。

如果題主想了解心理學,不妨看看《改變心理學的40項研究》。寫得非常好,又非常發人深省。


當然值得看。發現那些未知的東西。了解隱藏深處的黑暗。
前期著作和後期著作要結合對比來看。
或許可以先看看他的傳記。
想不那麼枯燥就先看一下少女杜拉的故事。想快速了解理論梗概就看精神分析引論。
不要亂看那些所謂的弗洛伊德解讀解析之類的,只看原著就好。那些街頭巷尾暢銷的盜版書,水平之糟爛有目共睹。不要看了半截弗洛伊德就去看榮格阿德勒,會很影響理解。
感覺這年頭反弗洛伊德的人非常多,對他的理論詬病也非常多。不過我想說一句,1,吃水不忘挖井人。2,弗洛伊德不等於泛性論,潛意識不等於無意識,夢裡的蛇不一定代表屌。3,精神分析發展到今天,其水準和高度比當年弗洛伊德高出太多了,但是老祖宗不能忘,盜墓之前還得先拜拜曹操呢。


看了這個問題的大家的討論,獲益良多,幫助我對心理學的主觀範疇有了一個新的認識。據我所知,弗洛伊德時代的精神分析理論還處於雛形階段,而現代心理學中,精神分析理論已經逐步完善,不斷修正,遠比弗洛伊德榮格和阿德勒等人對心理學的認知更加科學和嚴謹。但是,弗洛伊德所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論究竟是否屬於偽科學,至今爭論不休,各自有各自的道理。看到有質疑精神分析科學性的朋友捧出了那本著名的入門手冊《對偽心理學說不》,這本書裡面點名道姓指出弗洛伊德所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論的不可證偽性,屬於不科學的知識,是違背邏輯實證主義的精髓的,而後者的代表人物則是大名鼎鼎的卡爾波普爾(大家所熟知的哲學家,《西方哲學史》的學者羅素先生,也是邏輯實證主義的倡導者),事實上,這本書的作者在編寫這本書的那個年代,正好刮著強烈的邏輯實證主義風潮,是科學哲學主義盛行的年代,那個時代寫一本關於心理學科學性的書籍的話,精神分析學派當然很容易躺槍,其實科學主義並不完全適合拿來對心理學進行批判,心理學與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這些純自然科學不同,後者屬於客觀範疇,而心理學仍然有主觀範疇的東西,在這裡我引用一篇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老師的一篇博文《精神分析是偽科學?》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547645590102dvw4.html 有興趣的話不妨讀一讀,自然會發現弗洛伊德及其精神分析理論的很多有價值的觀點。我的觀點是,精神分析理論值得了解,但是不要隨便用在別人身上,隨便分析別人,尤其是親朋好友。這是很多初學心理學的同學難以抵擋的誘惑,尤其像精神分析這樣神奇的理論,裡面充滿了主觀斷言和猜測,如性壓抑,競爭欲,潛意識,里畢多等,分析不好的話既無法解決問題,還可能不利於關係的維持。學習心理學首先是為了更好的了解自己,而不是分析他人。


1、值得看。你能看到他是怎麼開荒的,我們可能對他的一些言論(結論)很熟悉,但對這些發掘過程一無所知,看他的書,可以得知那些過程,他可不是僅僅靠想像力搞出這些「不可證偽」的理論。

2、不讀也無所謂,因為也不太好讀,我的體驗是,得有懂的人帶著你去讀,至少講個框架給你先。

3、精神分析里講的東西,沒有體驗不太好理解,沒做個案之前好多人懷疑的,一做個案有了體驗,就信了。

4、國內譯本大概也沒那麼好,一些業內的大牛自己在那邊譯出來給學生講課、學習而不是直接使用現有出版的譯本;

5、而且據說英文版譯得也不好,直接讀德文版的語言學習成本太高,有業內的人說讀德文本,寫得非常清晰,英文版譯的「不好」(恩,這就待考證了);

6、最後,即便是這樣,還是值得讀。


2007有位澳洲來的分析師,她說她從來沒看過Freud的書,她是後現代自體精神分析角度的。

個案的時候剛好機會翻譯,覺得其臨床功力絕對深厚,那種真正人的溝通理解能力。


Freud的書要那個年代沒得選擇的,同等那書確實震撼人心……
現在,好書多的是。
《Freud及其後繼者》這本是中美精神分析連續培訓的課本之一,推薦閱讀。


關於弗洛伊德的書是否值得讀首先我們得了解下他的作品和他的思想再來判斷,是騾是馬得拉出來溜溜才能判斷。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他的《夢的解析》。關於夢,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比如周公解夢、盜夢空間……再比如《紅樓夢》和《牡丹亭》里的春夢。甚至我們能從身邊的朋友里聽到很多很神奇的夢魘以及夢魔的故事。

那弗洛伊德是如何解釋呢?他的觀點都有哪些?下面我們就刨出來看看。

一、自我和超我

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和「超我」觀點。

這個是承接西方哲學的觀點,我們能從一開始神秘主義找到痕迹。所謂的「自我」通俗講就是本性,比如經常聽到花痴女說「宋仲基是老公啊」、在王思聰微博排隊留言「老公快來X我」……以及最近阿強編劇的《緣來幸福》開播了,很多粉絲就在下面留言要舔屏陳偉霆和馬天宇。這就是女粉絲對鮮肉的本性追求,這是自我。

「超我」就是克制某些不恰當的「自我」,比如你跟你女朋友說:再說宋仲基是你老公就分手。她內心上她可能還有這種想法,但是現實上她就不敢說了。

二、潛意識

所以《蘇菲的世界》所理解的「弗洛伊德的潛意識」是一種更多是一種心理狀態,這點也基本表達了弗洛伊德的觀點。

舉個簡單例子,之前編劇的《深圳合租記》開播,美呆(吳映潔)在電視里哭得不要不要的,因為美呆這個角色是我傾入比較多的創作情感,所以我就拿起紙巾給屏幕上的美呆擦眼淚。事實上誰能給屏幕里的人擦眼淚呢?但是潛意識就會指引你那麼做。

再比如《紅樓夢》賈寶玉為什麼跟襲人初試雲雨而沒有跟林黛玉?跟潛意識有關係,因為賈寶玉潛意識認為襲人是階級性的貼身丫鬟,而潛意識認為林黛玉是弱水三千獨飲一瓢的紅顏知己。當然,在《紅樓夢》里賈寶玉之所以那麼大膽因為前面做了一個夢,那麼弗洛伊德是如何解析夢呢?

三、夢的解析

根據弗洛伊德的說法:洞悉我們潛意識的最佳途徑就是夢境。

所以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大體講的就是:

1、
夢境是一種心理現象。

2.、夢境源自夢者內心的想法,只不過這一想法有可能存在於潛意識之中,夢者本身也不得而知。

所以按照弗洛伊德的觀點可以得出:我們做夢並不是偶然,而是我們的潛意識試圖透過夢和我們的意識溝通。

通俗比喻,我初中的時候很喜歡班裡的一個馬尾辮姑娘,其實我潛意識是想跟她表白,但是現實上只要她一出現在我面前我立馬變傻逼,所以直到畢業分開後我都沒敢表白,但是在夢裡哥無數次把她強吻了。當然,後來長大了終於可以把潛意識付出行動不再做春夢了,然後跟姑娘說「你要是嫁不出去就從了我吧。」好吧,這句話還是我潛意識的意淫,姑娘早已嫁人生子了。

當然,弗洛伊德在《夢的解析》里還發現三大真理:夢是無意識慾望和兒時慾望的偽裝的滿足;俄狄浦斯情結是人類普通的心理情緒;兒童是有性愛意識和動機的。

當然,《夢的解析》也有某些局限,畢竟它是一本關於心理學的書籍。我們所熟知的「庄生夢蝶」莊子潛意識並沒有認為自己是一隻蝴蝶,更何況他是醒來後分不清自己是莊子夢到了蝴蝶,還是蝴蝶夢到了莊子。


所以,個人覺得,弗洛伊德的思想或許有部分地方不合時宜,但這絲毫不能掩蓋這本著作開創了一個時代的偉大,而且對於我們現代的催眠心理治療等等,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簡單把弗洛伊德的思想和代表作赤裸裸擺在眼前,就像是《黑客帝國》先知給尼歐的預言一樣,選擇權在你手上,是否值得去看,選擇權在你手上。


為什麼所有的所有,都要用一把科學的標尺去測量一下,然後得出結論:它具有科學性,或者根本是偽科學。就好像「科學」,成了衡量一切價值的標尺。
事實上在我看來,科學(Science)就像是哲學沉思,藝術表達和宗教信仰一樣,從一個特定視角窺探到真理的一個方面。科學能夠帶給我們一些關於世界,關於人自身的確定性的東西,但它決不能否定有其他形式的真理的存在。
以上純屬吐槽,回到問題本身,說說我為什麼獨弗洛伊德。
如果您和我一樣,對自己,對於那隱在背後,卻操縱著一切思想、情緒,帶給你許許多多無法掙脫的慾望、幻想,塑造了人性、尊嚴、理想的那個不曾好好認識過的「他」產生諸多疑惑,可又沒法從科學心理學中獲得解釋。那麼您也不妨讀讀弗洛伊德,重要的也許不是他看到了什麼,而是他從哪個視角去看待,解釋「人」。相信能帶給您一些啟發,而這已足夠了。


就專業的角度來說,他的書非常非常非常值得讀!
從非專業角度來說,我一直以為看書的目的是為了看不同人的思想跟觀點,那麼又有什麼值得不值得的?

獻上一個鏈接,用科學的方法證明的精神分析的有效性的文章。

"Therapy wars: the revenge of Freud | Oliver Burkeman" http://gu.com/p/4fhy3/swa


文章最後一段說:
「What happens in therapy,」 Pollens said, 「is that people come in asking for help, and then the very next thing they do is they try to stop you helping them.」 His smile hinted at the element of absurdity in the situation – and in the whole therapeutic undertaking, perhaps. 「How do we help a person when they』ve told you, in one way or another, 『Don』t help me』? That』s what analytic treatment is about.」

最後,個人認為,沒有了解就沒有資格批判!


弗老是先驅,先驅的作用一是開路,二是給後人樹靶子……
當年看《夢的解析》似乎是猛料了。不過,竊以為老人家對女性心理的假設完全出自男性視角。
除了性,有許多更可能成為人類行為原動力的因素,比如安全感、恐懼和自我防禦。這也是後期精神分析學家主要批評弗老的原因。

如果不是專業心理學研究者,(像我一樣)僅僅想從社會學或哲學意義上了解精神分析的人,卡倫·霍尼的作品也許更有趣味?


可以看,但不能當真,閱讀古代文獻一定要結合當今科學認識來推敲
本文舉例弗洛伊德的口欲期,其它方面可自行舉一反三

吮吸是生物本能,接吻、口交只有人來才搞,屬於哺乳動物中的亞文化
弗洛伊德那個年代對多巴胺之類的神經遞質缺乏認識,弗洛伊德稱之為力比多的東西,其實是神經獎勵機制,神經迴路獎勵都會引起神經系統快感,但是狹義的性器官快感只是其中之一,雖然的確會有人把其它快感和性聯繫起來反應,但快感顯然範疇更大,即使是廣義的性快感,也不可能代表所有快感,難道我們要取消快感這個詞,把所有人類興高采烈和興奮的狀態都稱之為性高潮嗎?雖然當今社會通俗語言說到【高潮】都會以為是【性高潮】簡稱,但這不符合實際

男孩睾酮多,腎上腺素也就比女孩容易分泌,更容易追求神經獎勵喜歡尋求快感,非要說雄性更聰明,也只能從睾酮這種興奮劑一樣的東西著眼,興奮劑讓人表現更活躍,然而興奮劑都有副作用,男性精分多,陽性情緒的精神疾病多,孤獨症多,偏執的多,暴力多,壞脾氣多,這其實也是獎勵帶來的快感導致,走偏了方向

生物學發展起來之後弗洛伊德的泛性論基本就沒有解釋價值了,但是性動力理論間接啟發了神經生物學認識
吮吸的確是快感,成人接吻也的確繼承了吮吸快感聯繫上性快感,但更應該理解成因勢利導,而非天然吮吸就是性快感,好比盲人可以用耳朵【看見】,但耳朵並不具備視覺,只是一種加深延展的聯繫使得神經系統更多的分析了信息
所以接吻、口舌、觸摸、皮膚、敏感帶、性癖好、SM亞文化等等都不具備生物上與性關聯的必然性,接吻是人類特有的性文化,這些快感方式和性聯繫起來可能在個體上有先天的成分,但是因人而異,總體上更多是後天個性化發展起來的,是成長學習得到的性認識

我們要了解,神經獎勵機制、快感、性器官快感、性快感、個性化的性快感之間的關係:

臨時畫了個圖,好亂,有待改進,算不上很科學,但比弗洛伊德好多了,如果按弗洛伊德的泛性論,這版圖就只能被性快感一統江湖了,實際上嬰兒的吸乳和性行為啃奶是並列關係而前後非因果關係,但兩者都用到了吮吸的獎勵機制,吮吸這一動作的快感是嬰兒吸乳行為培養學習出來的,進而借用沿襲到性行為上,算是借雞生蛋,節約神經系統資源製造更多快感,更經濟

臨時畫了個圖,好亂,有待改進,算不上很科學,但比弗洛伊德好多了,如果按弗洛伊德的泛性論,這版圖就只能被性快感一統江湖了,實際上嬰兒的吸乳和性行為啃奶是並列關係而前後非因果關係,但兩者都用到了吮吸的獎勵機制,吮吸這一動作的快感是嬰兒吸乳行為培養學習出來的,進而借用沿襲到性行為上,算是借雞生蛋,節約神經系統資源製造更多快感,更經濟

但是弗洛伊德有一個思路沒錯:各行為和心理欲求之間具有演化關係
這種演化不僅是生物遺傳上的,也是個體心理發展上的,所以性快感是因人而異的多元化的,各自敏感帶不同、性癖好不同,請大家給性變態更多的寬容,如果其沒噁心到你的話


別看了,一是晦澀難懂,會降低讀者的興趣。二是內容真偽難辨,爭議很大,容易把人帶往歧路。我建議讀些當代心理學著作如《社會心理學》第八版之類的書,基本對日常生活中的諸多行為可以解釋了。


正在上精神病學時的我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弗洛伊德及其書都受到很大的爭議,他本人無疑是一個劃時代的人物,他的理論體系更是影響深遠。「夢的解析」更是一度成為暢銷書。不管後來的行為主義,還是第三勢力的人本主義,包括當今的後現代積極心理學學派,更是從精神分析學派這棵大叔開滿的枝枝椏椏。吹捧他也好,攻擊他也好,但不可否認其地位和書本理論的價值。
但是,個人對精神分析實在不感冒,始終與意識、性相關來分析,最後似乎落到一個意識圈裡出不來了。(有些跑題了)
至於某個人的書值不值得看,我的觀點是不要抱著功利的態度去看書,還未看就想從書中得到什麼,這種心態總不太好。一本書看完了再去思考有何啟迪。如果對心理學感興趣,並且對精神分析學派想有些了解的話,可以去看看弗爺的書,比如他的專著,比如上面提到的「夢到解析」。另外,推薦後期精神分析學派人物的書,比如阿德勒「超越自卑」,女心理學家霍妮的「我們這個時代的神經症人格」,弗洛姆的「愛的藝術」,這三本強烈推薦!當然,還有榮格、克萊因的書,樓主可以自行找來一看。
上課坐在下面用手機碼字,有些亂,希望能給題主一點幫助吧。


我能說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是我初中時的性啟蒙讀物嗎…當時讀的時候真是被其尺度之大驚呆了,感覺大開眼界…

然後從此就告別了小清新走上了掉節操的不歸路………

那個,題主大四了,估計節操已然掉得差不多了,就放心大膽地看吧!

話說我是不是跑題了……


僅僅吐槽「有相對論能不能不讀牛頓」這種邏輯。
首先,說這句話的真有幾個讀牛頓的?
其次,為何還學三定律,萬有引力,因為在大部分情況下依舊「適用」。
最後,托勒密老人家也是一超級大牛,完善了地心說,現在有多少人還信地心說的?

你把夢的解析當作文學名著和歷史書看看也就看看了,我也看過。
你把它當作和牛頓的定律一樣的東西,那我要告訴你那就是地心說。


推薦閱讀:

「手扶電梯單邊靠站」的規則合理嗎?
弗洛伊德的學說是偽科學嗎?
大腦的「行為性」成癮與毒品、藥物類成癮有什麼區別?心理上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人們願意沉浸在負面情緒中?
為什麼玩一天俄羅斯方塊後的晚上腦子裡滿是壘方塊?

TAG:心理學 | 精神分析 | 弗洛伊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