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想要了解 F1 的新人,應該從哪些方面入坑呢?

看F1應該要全面了解哪些東西呢?又有哪些是必須先了解學會的?

本題已加入知乎圓桌 ?賽車大小事 ,更多「賽車」討論歡迎關注。


第一,先找個車隊或者車手喜歡。任何一項運動如果你沒有自己支持的運動員,那你看比賽也只能是看熱鬧,是無法讓你真正融入這項運動的,就像科比和湖人。那麼選擇自己喜歡的車手或車隊我覺得至少要選成績不錯的,那樣至少還有得支持。現在F1值得支持的像有梅賽德斯的漢密爾頓HAM羅斯博格ROS,法拉利的維特爾VET萊科寧RAI,邁凱輪的阿隆索ALO巴頓BUT,紅牛的里卡多RIC等。以上的車隊都是比較厲害的或者傳統強隊,所以適合長期支持車隊成績不會太差(雖然邁凱輪今年不行但還是支持)。車手其中漢密爾頓2個世界冠軍,維特爾4個,萊科寧1個,阿隆索2個,巴頓1個。所以支持誰自己選擇,當然我的意思不是冠軍多就選擇誰。

上圖為今年墨爾本的車手集體照,缺了阿隆索(失憶了在家休息2333)博塔斯不知到去哪裡了。

上圖為今年墨爾本的車手集體照,缺了阿隆索(失憶了在家休息2333)博塔斯不知到去哪裡了。
第二,熟悉車隊塗裝,車手車輛,車手信息等。這主要是讓你能辨別車隊和車手的,自己車手的排名及圈速等。車隊塗裝,像賓士的是銀色主色調,法拉利當然是亮紅色了,邁凱輪是黑灰色加橘紅線條,紅牛就是在引擎蓋上有頭牛,當然還分大小牛如下圖


前方為小紅牛,後方為大紅牛,還有不要問我為什麼小紅牛在前面,因為大紅牛墮落了。
再如圖

前面為法拉利維特爾,後面為賓士漢密爾頓。如果仔細觀看,會發現這兩張圖的防滾架(賽車中部最高點)上的顏色有黑色和黃色,這是用來識別同車隊不同車手的。例如漢密爾頓是黑色那羅斯博格就是黃色的。

前面為法拉利維特爾,後面為賓士漢密爾頓。如果仔細觀看,會發現這兩張圖的防滾架(賽車中部最高點)上的顏色有黑色和黃色,這是用來識別同車隊不同車手的。例如漢密爾頓是黑色那羅斯博格就是黃色的。
F1在這兩年還引入了固定車號的政策,只有衛冕冠軍可以選擇1號或者是自己的車號,其他車手一律使用自己的車號。下圖為邁凱輪阿隆索的14號車,在前鼻與單體殼連接處有14號的字樣。而由於今年衛冕冠軍漢密爾頓用了自己的44號車號,所以今年也是歷史上唯一沒有1號車的賽季(漢密爾頓夠任性)。


當然認識了車隊車手,最重要的還得看得懂電視上的信息如圖

其中左上角有個lap1366那個是用來表示當前圈數及總圈數。下邊為兩個車手的差距。可以看到這時漢密爾頓差維特爾只有0.535在一秒之內,所以這時漢密爾頓可以在指定區域打開DRS來攻擊維特爾。上圖中下面那一排為當前車手的排名和與頭車的差距及車手所用輪胎,白色為中性胎橘色為硬胎。如下圖這是今年倍耐力提供所有款式的輪胎,其中橘色硬胎為最硬紅色超軟胎為最軟的胎,後面的兩條胎為雨胎。

再看圖這是賓士和邁凱輪同彎角的時速對比圖。

再看圖這是賓士和邁凱輪同彎角的時速對比圖。

你可以看到一個類似時速表的東西。其中藍色條為時速指示條,綠色為油門深度指示條,接下來的DRS為DRS狀態指示燈亮為開啟,中間為檔位指示區,在下面為轉速值現今最高為12000RPM以前為18000RPM懷念啊,最下面為時速值。當轉播出現這個時,你可以了解到很多的信息,並且來和其他車手對比以得出誰在哪裡更快,能不能超過前車等。

你可以看到一個類似時速表的東西。其中藍色條為時速指示條,綠色為油門深度指示條,接下來的DRS為DRS狀態指示燈亮為開啟,中間為檔位指示區,在下面為轉速值現今最高為12000RPM以前為18000RPM懷念啊,最下面為時速值。當轉播出現這個時,你可以了解到很多的信息,並且來和其他車手對比以得出誰在哪裡更快,能不能超過前車等。

還有你會發現車手的名字都是用縮寫來表示的,所以還得了解車手名字的縮寫,主要車手的名字縮寫可以看第一條我有備註。
第三,多關注F1新聞,認真聽解說。新聞可以很多的了解場內外的信息,讓你實時了解車隊車手的狀態,這有助於幫助你解讀比賽。我通常會上虎撲賽車看及關注F1速報等。目前國內網路的轉播權都讓樂視買了,所以我只能看樂視體育的解說。當然如果你在上海地區或者有條件可以觀看到五星體育的話建議觀看他們的直播。解說可以讓你迅速的了解,比賽的情況,車隊策略的運用解讀等,當然還會帶動你的觀賽心情,當然個人覺得樂視做得不好,但是比起以前央視好多了就是。
第四,可以去下下F1的遊戲玩玩,網上F12014應該有了。玩遊戲可以讓你熟悉賽道,這樣看比賽時才不會不知道車開到哪裡了,也可以清楚的知道下一個彎道是什麼,清楚為什麼車手要走那樣的線路等。如果有條件可以買個方向盤(最好帶力回饋的),然後可以試著去玩玩模擬賽車類遊戲,這就更好的讓你了解為F1賽車,因為在模擬遊戲里有輪胎的消耗,前後風翼角度的影響,雨戰的難度,油量多少的差別,賽道的可超車點等等。並且當你玩過模擬賽車後去看比賽,那種帶入感將會大大提升,這會幫你更加愛上這項運動。模擬賽車遊戲,我現在玩的有RF2,AC,GSC個人感覺這幾款遊戲的回饋比較「真實」。鍵盤黨的話建議玩RF1車輛賽道多質量好又不燒電腦。下圖為上賽道體驗區里的F1遊戲,方向盤為羅技G27,遊戲應該是F12014(經@partix提醒此處確實不是F12014,2014方向盤已經有Led顯示屏了,至於是哪個版本待查中)

第五,了解F1比賽看點。一場F1比賽是不會一直都精彩的,所以需要抓住精彩的部分就行了。我們從排位賽說起,排位賽的看點其實也就在最後Q3的那5分鐘,那時圈速會被迅速的刷新,名次也會跟著變化(不過好像今年1、2都沒怎麼變過都是賓士車隊里)。正賽的看點第一肯定是發車的時候了,這時超車,撞車碰撞都是經常的,可以說發車集合了F1比賽的大部分精彩元素。如圖這麼多車擠進一號彎,你要超我我擋你,你剎車我延時剎車,是不是很精彩。

接下來的看點就可能就是在維修間了,進站看點。這可以看出車隊的策略,賽車的狀況等。你還可以看到技師們是如何在2.5秒的時間裡把四條輪胎換好的並且保證不失誤,因為失誤了車手拚命搶來的時間就化為泡影了。當然有時候也會像下圖,阿隆索的邁凱輪賽車剎車壞掉,撞飛了千斤頂差點就撞到技師等等突發事件。

接下來的看點就可能就是在維修間了,進站看點。這可以看出車隊的策略,賽車的狀況等。你還可以看到技師們是如何在2.5秒的時間裡把四條輪胎換好的並且保證不失誤,因為失誤了車手拚命搶來的時間就化為泡影了。當然有時候也會像下圖,阿隆索的邁凱輪賽車剎車壞掉,撞飛了千斤頂差點就撞到技師等等突發事件。

當然說道比賽看點,就不可能不提下面這傢伙——安全車。

當然說道比賽看點,就不可能不提下面這傢伙——安全車。

AMG GT這貨說我顏值高偶爾要出來轉轉。安全車主要是在賽道出現事故並且無法及時處理時候出來安全領跑F1賽車的。安全車的出來由於所有的車必須跟在他身後跑,所以之前領先車的優勢將會蕩然無存。安全車的出來也通常會伴隨著大量進站,車隊為了減少損失會在這時進站換胎,大量的車進站換胎也會導致問題的出現。當然像下雨,超車等等也是很精彩的看點。

AMG GT這貨說我顏值高偶爾要出來轉轉。安全車主要是在賽道出現事故並且無法及時處理時候出來安全領跑F1賽車的。安全車的出來由於所有的車必須跟在他身後跑,所以之前領先車的優勢將會蕩然無存。安全車的出來也通常會伴隨著大量進站,車隊為了減少損失會在這時進站換胎,大量的車進站換胎也會導致問題的出現。當然像下雨,超車等等也是很精彩的看點。

漢密爾頓的大金鏈也可以看看

漢密爾頓的大金鏈也可以看看

女車迷看看巴頓,男車迷看看傑西卡

女車迷看看巴頓,男車迷看看傑西卡

F1或許沒有NBA沒有歐洲足球有那麼多的觀眾,並且這幾年確實不是很精彩,但我喜歡所以我支持。最後歡迎加入F1這個坑,謝謝。

F1或許沒有NBA沒有歐洲足球有那麼多的觀眾,並且這幾年確實不是很精彩,但我喜歡所以我支持。最後歡迎加入F1這個坑,謝謝。
上午蘋果機打的,下午用電腦補充了一點。


//2.4 更新,雷諾新車RS16
//先跟各位說聲抱歉,因為各種繁事耽誤了這麼久才更新。最近終於把諸事解決完畢,會不斷更新本答案。同時,本答案將會同步更新2016賽季的新車發布情況,依舊面向不大懂但是感興趣的同學們,介紹一些基礎知識。


//歡迎關注我的F1專欄:http://zhuanlan.zhihu.com/weichang,也好久沒寫了,不過今後專欄會開始不斷更新F1相關賽事內容

//長文多圖預警
//Forza Schumi,Forza Jules
//圖侵刪
//看完求個贊 (? ??_??)?

題主既然想入坑,那就別亂跑了,我試著寫個盡量全套的入(zhuang)門(bi)指南吧,也順便幫助一些好奇的同學來了解一下這項運動,順便拖你們入坑。

首先,看F1得知道F1是什麼。

世界上最頂尖的場地賽,基本代表了最尖端的汽車科技與最高水平的駕駛技術。

好了,知道這個就夠了。以後再遇到QQ空間里轉發某明星又會演戲又有車技你就可以默默呵呵了。

下面正式開始

Part 1 賽制

F1每年會在世界各地舉辦分站比賽,具體時間可以百度。

每站比賽基本分為三個部分

1:周五兩場,周六一場的練習賽(也就是常說的一練,二練和三練)。可以理解為各個車隊在比賽前調試賽車,適應場地。車手們也找找手感,熟悉賽道。這個階段的比賽觀賞性是有點不足的,信息量也不大,題主可以忽略。

2.周六的練習賽。沒有超車,但排位賽個是整個周末精彩的開始。排位賽分為三節,先是Q1,20分鐘,所有的車手一起跑,比較所有車手最快圈速(圍繞賽道跑一圈的時間)。然後20分鐘結束時,圈速最慢的5台賽車(排名16-20位)將被淘汰,不能進入Q2。同時,他們比賽發車的順序也按照這個排名確定。然後是Q2,規則和Q1相同,最慢的五台賽車同樣會被淘汰(11-15位)。Q3規則依舊是按照圈速排名,不再淘汰,前十名正賽時的發車順序由Q3決定。

為什麼說排位賽精彩呢?
因為正賽時候不可能二十台賽車並排出發吧?所以大家得排好隊開始。

就像這樣

那憑什麼你排第一個我排最後呢?不服!

不服咱就排位賽唄,勞資車快技術好,勞資發車就靠前!
一個好的排位賽成績,往往能為周日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排在第一個起步的優勢有多大是顯而易見的的吧。

題主現在入坑看的話,排位賽最精彩的部分往往是在Q3的最後。所有的車手會蜂擁而出,在最後一兩分鐘里跑最後一兩圈,拼上一切去刷新自己最快的圈速。所以在Q3的最後,盯著圈速排名看吧,各個車手互相踩著往上爬,很有意思。

3.周日的正賽。
聽名字應該就能明白,正賽是F1的主菜。

在比賽開始之前,所有車隊會將賽車停放在賽道上的發車位。前面也說過了,發車位是由周六的排位賽決定的。

這個時候技師在場內進行最後的調教,車手也做做準備活動,各行各業的大佬們會偷偷跑進去刷刷存在感。(我不會告訴你這個時候會有車模看)

這個時候技師在場內進行最後的調教,車手也做做準備活動,各行各業的大佬們會偷偷跑進去刷刷存在感。(我不會告訴你這個時候會有車模看)

準備工作完畢後,車手們會坐進賽車,然後技師們依次離場。
嗯,然後大家就開跑了。

嗯,當然不是正式開始,只是暖胎圈
暖胎圈不屬於正式比賽,大家只圍繞賽道跑一圈,然後再停在自己的發車位。
你如果細心點會發現,在這一圈當中,車手們會讓賽車來回在地上蹭,摩擦摩擦~他們這麼做並不是好玩,而是為了讓輪胎盡量升溫,進入比較好的工作狀態。
溫度會影響輪胎的抓地性能,進而影響賽車的速度。通常情況下,低溫會導致抓地力不足。
你如果更細心一點的話,在技師離場的環節,你會發現有幾個怪蜀黍總是拿毯子包著輪胎不肯走,直到最後才戀戀不捨地離開。
這個毯子的作用就是保持輪胎溫度,由此可見溫度對於輪胎乃至賽車性能的影響有多大了吧。


好了,現在所有車手已經完成了暖胎圈,在自己的發車位上停好了,最激動人心的時刻就要開始了!
這時你會看到,賽道上方有五盞紅燈依次亮起,等到第五盞紅燈亮起後,所有的紅燈同時熄滅比賽正式開始!
(不是過馬路,沒有綠燈哦)

我覺得正常比賽,最激動的除了自己喜歡的車手超車,就是發車的時候了。所有的賽車擠在一起,爭搶位置,場面很壯觀。
同時,對於一些特殊癖好的同學來說,發車也是碰撞和事故的高發期,經常會看到賽車衝出賽道,碎片亂飛。

一般發車纏鬥之後,大家會慢慢拉開差距,然後進入各自的節奏,按照車隊的策略進行超車或者巡航。
因為F1賽車對輪胎的磨損比較大,所以在比賽進行中,每輛賽車都需要進站更換輪胎。與此同時,進站也是車隊策略最好的體現。一次完美的進站可以讓車手順利超過對手,而不需要在賽道上死磕。
車手跑完一圈,在快要進入發車的大直道的時候,會有一個岔路口,一邊是賽道上的大直道,另一邊就是進站換胎的維修區。
進站之前,車隊的技師蜀黍們會全副武裝,等著賽車

然後賽車到位

然後賽車到位

「是時候展現真正的技術了!」

蜀黍們手速可比你擼啊擼時候快多了,兩三秒時間就能把四個輪胎全換了。

蜀黍們手速可比你擼啊擼時候快多了,兩三秒時間就能把四個輪胎全換了。

//最新的消息是,進站加油可能會在2017年回歸。雖然是個重大消息,但對目前的F1觀賞影響不大

OK,換好了輪胎,賽車可以回到賽道繼續比賽了。

大家跑啊跑,超啊超,再加上各種車隊策略,一直跑到了最後。

然後就是衝線咯~


然後車手們會將賽車依次帶回,冠軍就要開始慶祝咯~~


之後是頒獎典,唱國歌,發獎盃,噴香檳
大家一般在這個環節會互相噴一噴,玩的很嗨


當然,有的人就有點壞了...

關於賽制,基本就說到這裡。應該夠題主大致跟著看看比賽了,哪裡不明白我再補。
求大神們別挑刺,確實有好多細節沒說,只挑了重要的。具體細節,題主在欣賞比賽的過程中自己了解會更有意思。


//5.23 更新
Part 2 技術


&<1&>輪胎
目前的的輪胎供應商只有一家,是Pirelli,即倍耐力。最新的消息是,在之後的賽季米其林有可能回歸。不過這個消息對於目前的比賽來說依舊影響不大。
輪胎在比賽中的影響地位在逐漸提升,這也是許多老車迷不滿的地方。在這裡不扯那麼多了,簡單說說新入坑的同學們需要了解什麼吧。
首先,前文提到過,輪胎溫度是影響賽車速度的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但是由於賽道所處的地理位置,氣候環境以及日照強度等因素的影響,每條賽道所適合的輪胎並不相同。

倍耐力目前提供了六種胎型。
如下圖

從最常用的說起吧,先看最右邊的四個:

從最常用的說起吧,先看最右邊的四個:
橙色的,硬胎:可以理解為比較耐用,可以跑更多圈,但是相對來說速度比較慢。
白色的,中性胎:一般耐用,能堅持的圈數會比硬胎少,速度會比硬胎快。
黃色的,軟胎:不怎麼耐用,同樣,能堅持的圈數比中性胎少,速度比中性胎快。
紅色的,超軟胎:顧名思義,不耐用,堅持的圈數不多,但是對於速度很快。

再看左邊兩個,統稱為雨胎:
綠色的,半雨胎:賽道比較潮濕的時候用,基本不用考慮耐用性。因為賽道比較濕,賽車抓地力不足,所以無論如何速度都和四種乾地胎無法相提並論。
藍色的,全雨胎:開船時候用的。賽道上滿是積水的時候會用,排水性比半雨胎好。

關於輪胎性能,其實有很多很多的細節。我覺得這些對於入門已經夠了,說太多就複雜了,大家有興趣可以自己研究。
在看比賽時候,大家記住下面幾條就夠了:
1.乾地情況下,輪胎越軟越不耐用,但是圈速越快。
2.濕地情況下,理論上乾地胎速度比半雨胎快,半雨胎比全雨胎快。但是相應的,全雨胎輪胎打滑賽車失控的風險要小於半雨胎,半雨胎會小於乾地胎。
3.新胎會比舊胎快,而且優勢會很大。但是有個例外:在比賽中經常會看到一輛賽車剛進站換完胎,出來的時候正好碰到一台用舊胎的賽車,在競爭中前者的速度往往會比後者慢。原因是前者剛剛出站,輪胎還沒達到工作溫度。等他們跑開了,就能看出新胎的優勢了。

//因為賽車性能的巨大優勢,部分情況下,今年的梅賽德斯賓士車隊會強大到無視1.3.

&<2&>DRS

先看看這兩張圖


看出區別了么?沒錯,F1賽車的尾翼是可以「打開」的。其實很好理解,尾翼打開以後,空氣阻力變小,速度就會變快很多。這個就叫DRS系統,是賽會為了鼓勵超車而提出的。
具體在比賽中的應用如下:
每條賽道都會有兩段DRS區域,都是直道。
例如上海站:

圖中的

圖中的兩段綠色區域即為DRS區,正賽中使用DRS的條件有兩條:
1.賽車進入DRS區。
2.賽車與前車的差距在一秒以內。
只要同時滿足這兩條,賽車就可以開啟DRS,對前車進行超越。
(其實可以腦補成賽車電影中一按按鈕就開始噴火瘋狂加速,只不過在F1中更加高科技,通過空氣動力學實現)
其實DRS可以算是一個超車神器了吧,現在絕大多數的超車都是藉助DRS進行的。因為大家要保護輪胎,所以就不能有太多的彎道廝殺,這也是很多老車迷覺得比賽不如以前精彩的一個原因。其實對於新入坑的同學來說也沒什麼,DRS有DRS的好看之處,看不到喬丹還有科比可以看嘛~


&<3&>動力單元
F1賽車的動力單元包括了很多元件,主要為賽車提供動力。還有一點,如今的的F1採用的是渦輪增壓的V6引擎。
動力單元是極其發雜且極具科技含量的東西,最主要的部件就是引擎,所以不是誰都能製造出來的。大車隊諸如賓士,法拉利可以自己造動力單元,自己造賽車。但是其它小車隊就沒有這個實力了,他們只能從引擎供應商手裡買了。
目前的引擎供應商有四家:
梅賽德斯賓士
法拉利
雷諾
本田
賓士和法拉利有自己的車隊,也能造引擎。雷諾和本田僅僅為部分F1車隊提供引擎,沒有自己的車隊。
因為規則的原因,請大家記住:
動力單元的性能在如今的F1中佔據了決定性的地位。
動力單元的性能在如今的F1中佔據了決定性的地位。
動力單元的性能在如今的F1中佔據了決定性的地位。

重要的事情要說三遍!!!


所以如今的F1可以看作是引擎大戰。從性能上排名,賓士的引擎有絕對的優勢,法拉利的排第二,雷諾排第三,且自帶逗比屬性,本田排第四。


Part.3 車隊與車手
//因為是入門,所以只說說如今的在圍場內且值得關注的幾隻車隊


在F1中,提到車隊就必然會提到引擎。因為在如今的F1,動力對於賽車車競爭力的影響,是不亞於車隊自己開發賽車其它部分的。只有擁有一部足夠好的引擎,才有可能獲得勝利。

//這一部分所有的圖片都是上賽季的賽車,主要是展示各家車隊的塗裝風格。

梅賽德斯賓士AMG車隊
動力單元:賓士

梅奔可以說是近兩年來最強勢的車隊。在賽道上,他們的賽車和引擎有著統治級的表現。
2014,2015兩個賽季,賓士車隊的車手連續兩年包攬車手前兩名,賓士車隊也獲得兩連冠。
2014年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的統治級表現,基本沒對手。在2015年的某幾站比賽,賓士車隊也受到過法拉利和威廉姆斯車隊的挑戰。
但是......僅僅是挑戰,偶爾有車隊能從賓士的嘴裡搶到一點肉,但是大部分時間都是賓士教做人。
總的來說,近兩年賓士的統治力特彆強,但是其它車隊也進步明顯,所以2016賽季依舊不好說。

法拉利車隊
動力單元:法拉利

很多人在提到F1的時候可能會第一時間想起法拉利。確實,法拉利一直是F1里一隻很強大的力量,就好像紫金的湖人之於NBA,紅色的躍馬也是F1重要組成部分。法拉利的歷史有多輝煌這裡就不提了,但是這隻榮耀之師近幾年確實有些低迷,一直沒有坐上冠軍的王座。
前幾年紅牛王朝,法拉利也拼了命在斗。如今賓士崛起,法拉利依舊在第二。技術實力什麼的不用多說,法拉利也在不斷進步,希望這個賽季的法拉利能夠上演一次王者歸來,努力和強勢的賓士分庭抗禮。

威廉姆斯車隊
動力單元:賓士

威廉姆斯車隊也是一隻歷史悠久的車隊,老威廉姆斯一手經營起來。如今老爺子幾乎場場比賽都坐著輪椅在P房裡,真心讓人感慨。
說回車隊,威廉姆斯在近兩個賽季一直在用賓士的動力單元,得益於此,威廉姆斯上演過不少異軍突起的好戲。威廉姆斯賽車的直線性能完全是頂尖級別的,甚至被賓士都快,但是這種激進的設計,到了彎道自然也就GG了。直線一條龍,彎道一條蟲,大家這麼理解就好。
但是不可否認,威廉姆斯在不斷的進步,而且時不時會奉獻一些極其驚艷的表現。(可以看看我的專欄里2015年英國站的故事)

紅牛車隊
動力單元:雷諾/2016貼牌豪雅

紅牛這支隊伍應該是賓士崛起前的霸主,維特爾之前就是在紅牛拿到了四連冠,當年也是統治級的表現。而14年規則大改之後,紅牛開始有點慢慢沒落,14年還能偶爾從賓士手裡搶到肉,順帶欺負一下法拉利,而15年則完完全全沒有什麼競爭力,被進步巨大的法拉利死死壓制。
紅牛的優勢正好與威廉姆斯相反,它們的彎道速度出眾,但是在直線上,受制於雷諾引擎的疲軟,經常吃虧。
不過紅牛已經很不爽了,15年吵吵嚷嚷折騰了一年,甚至威脅過退出F1。雷諾這逗逼屬性怎麼罵都沒爭氣起來,紅牛跟雷諾算是徹底崩了。不過兩家的合同還在,16賽季紅牛還得用雷諾的東西,只不過引擎的牌子被紅牛換成了廣告商豪雅。
.....真會玩

邁凱倫車隊
動力單元:本田

稍微懂一點F1的應該也知道,邁凱倫也是F1的一隻老牌勁旅,地位和技術實力跟法拉利相仿,一直都是第一梯隊。
但是吧...15賽季有點作大發了。
之前的故事就不說了,單說說15賽季吧。本田想回來玩了,於是就找到正好成績低迷的老夥伴邁凱倫,要知道,當年的渦輪時代,當年的塞納,都是屬於邁凱倫和本田的。
於是本田把錢一拍,兄弟,扔了你那賓士的引擎,跟我一起造新車吧。
邁凱倫說,好,你出錢和動力單元,我出賽車技術。
於是就愉快的開始合作。
但是!
尼瑪造新車需要時間啊!
又不是錢拍在這兒車 就憑空蹦出來了!
於是,整個15賽季,邁凱倫一直在用半成品賽車在跑。修一站,跑一站,修修補補又一站。從第一集團直接掉到最後墊底。最後一年下來,因為更換部件,賽車被罰退了總共320位。
尼瑪320位啊,人家從賽道發車,邁凱倫估計要從賽道外的停車場起步了。
不過話說回來,像這個賽季的邁凱倫這麼激進的,如今在圍場里不多見了。我特別希望邁凱倫能搞個大新聞出來,大家也都特別資瓷和期待。
希望16年的邁凱倫能開發出什麼黑科技,從隊尾追到之前的位置。


雷諾車隊


http://zhuanlan.zhihu.com/weichang/20556107

未完待續...


正巧看了2017賽季的揭幕戰,心潮澎湃,所以寫了一篇2017賽季F1的觀賽指南,各位新老車友們可以來幫忙修改完善,方便讓更多人接觸F1啦!

2017賽季F1觀賽指南

By:yayalea/趙嘉成(其實這兩都是我啦)

0、前言

本指南提供給從本賽季開始剛剛關注F1的小夥伴以及曾經關注過F1因為種種原因長時間沒有觀看比賽在今年又重新回到屏幕前觀戰的同志們。近幾年一直在關注F1的夥伴們也可以幫忙一起修改和完善這一份觀賽指南,我也希望這項運動的觀眾能夠越來越多。

1、 技術規則

2017賽季是2014賽季F1進入1.6L V6 Turbo+ERS時代之後第一次規則大改,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前翼寬度回到2009-2013年的水準為1800mm,並且允許後掠形前翼的出現。

2、前胎由245mm加寬至305mm,後胎由325mm加寬至405mm,以提高車輛機械抓地力。

3、車身前部兩側的破風板回歸。

4、側箱必須和車身呈現75度角的夾角,而非90度*。

5、尾翼最大高度降低150mm,寬度跟隨前翼一樣加寬。

6、車身後部鯊魚鰭回歸。

7、擴散器前移150mm,加寬加高50mm。

8、動力單元研發限額token解除。

9、油量上限提高5kg至105kg,最小車重增大20kg至722kg。

*:法拉利2017賽季賽車SF-70H採用了一定的策略規避了規則的要求。他們的賽車上真正的側箱依然和車身呈現最優效率的夾角90度,但是在側箱前方連接了一塊空氣動力學套件,可以看做側箱的一部分,這部分套件和車身夾角為75度以滿足規則要求。





2、賽事規則

本賽季F1共設有20站分站比賽,在大體上來說2017賽季的F1賽事規則並未和2016賽季有太多的區別:

1、 比賽周末由三節練習賽,三節排位賽和正賽組成。

2、 排位賽依然是三節制,前兩節每節淘汰5位車手,第三節剩下的十位車手決定前十位起步順序。

3、 輪胎供應商為單一供應商倍耐力,有五款干胎:極軟(ultrasoft,紫)、超軟(supersoft,紅)、軟胎(soft,黃)、中性胎(medium,白)、硬胎(hard,橙),兩款雨胎:半雨胎(intermediate,綠)、全雨胎(wet,藍)。


4、 每一站比賽倍耐力會根據賽道情況提供3種不同配方的干胎,輪胎越軟,抓地力越強,圈速越快,衰退速率越高。每場比賽較硬的兩款輪胎稱作Prime主力胎,較軟的那一款稱作Option可選胎。

5、 賽季前五站倍耐力會指定給車隊13套輪胎,7套相對最軟的、4套不軟不硬的、2套最硬的輪胎,之後的比賽車隊將會在提供的3種不同配方的輪胎下自由選擇13套輪胎用於整個周末。

6、 排位賽第三節Q3倍耐力會提供給尚未被淘汰的10位車手一套額外的全新的排位賽專用胎,這套輪胎將會在排位賽結束以後歸還,無法用於正賽。

7、 正賽當中前十位車手必須使用他們在Q2中做出最快圈速的那一套輪胎來起步。

8、 在正賽當中車手必須至少使用到兩款輪胎,同時也必須使用至少一次Prime主力胎。

9、 雨戰的發車將會重新回到正常發車,而非之前幾個賽季的滾動發車。

10、從上個賽季開始引入虛擬安全車VSC,作為介於全場黃旗和安全車之間的安全措施 此情況下車手必須控制自己的車速並保持與前車的距離不被縮小。

3車隊車手信息:

本賽季共有10支車隊參加全年的賽事,車隊和車手情況如下:











目前F1的引擎供應商有四家,分別為

法拉利:法拉利、哈斯、索伯(2016款)

梅賽德斯賓士:梅賽德斯賓士、威廉姆斯、印度力量

雷諾:雷諾、紅牛(泰格豪雅貼牌)、紅牛青年

本田:邁凱倫

4、賽事轉播界面介紹

1、排位賽:

1、 頂部Q3代表排位賽(Q)第三節(3)還剩1分05秒

2、 最左側為名次,依次往右分別為車手所屬車隊顏色,車手姓名英文縮寫,單圈時間

3、 最右側兩列分別為對應單圈使用的輪胎信息(實心表示新胎,空心則表示舊胎)和所處的賽道位置(PIT代表未出現在賽道、OUTLAP代表在做出場圈、未顯示代表正在進行排位飛行圈)

這是今年新加入的單圈計時系統:

1、 上方深色黑條分別顯示車手姓名和所用輪胎

2、 中間為當前單圈用時

3、 最下方則為每個小計時段的速度信息:紫色代表全場最快,綠色代表個人最快,灰色代表沒有提升

4、 該系統的分段計時是實時更新的,所以在一個單圈中顏色也會發生實時變化

這是整體的轉播界面:

2、正賽

正賽轉播界面左上角顯示頭車正在進行的圈數,需要跑完的圈數。同時也會顯示場上的排名或是當前畫面中車手爭奪的位置情況

畫面正下方會顯示兩位重點關注的車手近幾圈或計時段的圈速差距,以靠前車手為標準,減號綠色代表快,加號黃色代表慢

比賽過程中左下角有時會顯示最近的全場最快圈的圈速、車手、車隊、所使用的的輪胎

正賽轉播右下角有時會顯示當前賽道排名以及進站情況

畫面右側出現此標誌表示正在播放該車手與車隊技師之間的通話,稱為Team Radio或TR

車手進站時,畫面最下方會出現長條顯示進站車手的賽道排名、總進站時間、換胎時間、第幾次停站、輪胎策略

畫面左上角出現replay標誌說明此時正在重放之前比賽的精彩鏡頭

這是整體的轉播界面:

------------------------3.28更新------------------------

5、超越策略介紹

在F1的比賽當中,超越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F1比賽當中除了車禍之外最精彩的部分。下面就介紹一下目前會出現的比賽策略:

1、賽道上直接超越

這種方式是最直接也最刺激的。從2011年開始,F1比賽中正式引入DRS系統。DRS全稱為Drag Reduce System即阻力減小系統,通過將尾翼翼面與水平線夾角變成0度從而減少直道上賽車受到的阻力,增加賽車尾速。

目前F1的賽道上一般會有兩段DRS區域,在進入DRS區域之前會有一到兩個檢測點,若賽車經過檢測點時與前車差距在1秒之內,那麼在DRS區域內就能夠打開DRS系統進行超越嘗試。

2、undercut

除了直接進行賽道超越之外,通過策略進行超越一樣非常精彩,值得回味。在現行的禁止加油的條件下,通過輪胎策略進行超越也就成為策略超越的唯一選擇。首先介紹最常用的策略超越:undercut。所謂undercut其實非常好理解:在一套輪胎壽命的尾聲,車隊需要選擇進站換胎的時機,這時後車通常會卡準時機提前一圈進站,利用出站後新胎相對於舊胎的優勢在這一圈內做出更快的圈速從而對出站後的前車進行超越。

經典案例:2015賽季馬來西亞站kimi幾乎隊尾起步,第一圈遭遇爆胎,通過一次看似過早的進站,利用undercut超越了一大串對手最後獲得第四。

要求:後車在進站之前必須緊緊跟住前車;進站效率要高;車輛有能力在比賽後段輪胎落後對手時防守住對手的進攻。

3、overcut

與undercut相對的,overcut當然同樣存在。overcut是指後車在前車進站之後利用無阻擋的開闊區域刷圈速,從而在進站之後完成反超。overcut的要求要比undercut高得多,因為前車換上新胎的圈速會有很大概率快得多。當然,即使overcut沒有成功,在比賽末段後車也會對前車積累輪胎優勢,也有可能在賽道上發生超越。

經典案例:2017賽季揭幕戰維特爾通過一停晚進6圈超越了被維斯塔潘阻擋的漢密爾頓

要求:後車同樣需要跟住前車,同時還要保證輪胎還有向前推進的餘量,前車進站後必須因為各種原因無法發揮全力的速度。

-----------------------------3月31日更新---------------------------------

6、2017賽季冬測揭幕戰觀察

相信大家都已經看過了上個禮拜的揭幕戰,雖然阿爾伯特公園賽道不是一條能代表賽車真實性能的賽道,但是結合之前8天的巴塞羅那冬季測試,對於這個賽季的賽車特性應該可以有一個大概的認識了。

這個賽季賽車具體的技術規則在開始就已經詳細列出了,那麼這些細則會讓賽車特性有什麼變化呢?

1.圈速大幅提高,過彎極限暴增。非常寬大的新輪胎,更加低矮寬大的尾翼讓新賽車的機械抓地力和氣動下壓力有了巨大的提高,因此在彎道當中新賽車的過彎速度是2009年以來最高的,唯一可以相提並論的就是2004年的V10怪物。反應在圈速上,冬季測試中kimi駕駛法拉利SF70H比2016年梅賽德斯賓士的桿位圈速高出了3秒之多,在蒙扎、上賽這些高速彎更多的賽道優勢可能更加明顯。

2.超車難度回歸2009年規則大改之前。在2009年,由羅伊拜恩、帕迪洛維等領導的F1超車小組為了增加比賽中的超車而制定了新的技術規則。更高更窄的尾翼,賽車前部空氣動力學翼片的取消,前翼的簡化和縮窄都是為了減少在彎道中後車在前車真空區中跟車帶來的下壓力的損失,配合DRS的減阻效果,確實帶來了更多的超越鏡頭。今年的技術規則改變了以往的思路,尤其是回歸本源的低矮寬大的尾翼讓後車在前車尾流中損失了大量的下壓力,尤其是在高速彎當中。在冬季測試中漢密爾頓就已經抱怨過難以跟上一輛小紅牛,揭幕戰中他又被維斯塔潘從頭擋到尾,這證明今年的超車難度確實很大。當然這是不是梅奔的個例還有待接下來的觀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以往速度最快的梅賽德斯賓士在後車的dirty air中表現確實一般。

3.輪胎的壽命大大增加。如果這幾年你還保持著對F1的關注,你一定會對2013年銀石賽道上的連環爆胎記憶猶新。從那以後倍耐力的輪胎在各方聲討之下越來越耐磨,工作溫度區間也越來越廣。今年揭幕戰中前五位車手除了漢密爾頓之外,均用極軟胎(注意是極軟胎!)堅持了20圈以上,要知道即使這20多圈的後半段他們的圈速也依然很有競爭力。車手們對於這樣的改變大多持歡迎態度,不用考慮保胎,只需盡全力向前向前再向前,讓比賽回歸賽道本身。但是對於觀眾來說,這樣的改變會一定程度上減少比賽中的策略變化,是否有益仍需觀察。

7、各色旗幟的意義

在F1比賽過程當中場邊的馬修會揮動各色的旗幟,電子顯示屏上也會有不同顏色的色塊閃爍,這些顏色都代表著不同的含義,理解它們能大大幫助你理解場上發生的局勢。

1.紅旗:比賽立即暫停,所有車輛回到維修區

2.雙黃旗/全場黃旗:賽道遭到障礙物阻塞,全場禁止超車,並提醒車手注意減速慢行

3.黃旗:賽道上發生事故,提醒車手注意減速,黃旗區域禁止超車

4.藍旗:提醒前方將被套圈車輛趕快讓開賽車線

5.紅黃條紋旗/油旗:賽道濕滑,抓地力差,提醒車手小心價值

6.黑旗:被揮動黑旗的車手將會被直接判罰成績取消,必須回到維修區

7.綠旗:比賽恢復正常

8.方格旗:對其他車手:比賽結束;對KIMI:下班啦^_^,可以吃夢龍啦(大霧

8、各位如果還有什麼想知道的或者我的指南當中有哪些錯誤歡迎各位到評論區,我會進行修改或者添加,另外,如果你覺得這篇指南有用,請不要吝嗇你的贊喲!


- 09/15

14. 評論里有個問題值得在這裡回答一下:風洞測試是從哪年開始不允許車隊自己做100%原車測試的?

- 2008賽季的時候對於09年開始禁止的,08賽季的所有Upgrades還是基本Full Scale (FS) WT的數據。 但同時由於09賽季的規則變化,幾乎沒有車隊及時擁有09的FS Car, 幾乎所有09賽車(以及至今)都是在Model Scale WT中研發出來的,包括當年的火星車BGP 001. 而當年的Model WT技術和理念跟十年後的今天相差甚遠,所以一方面可見這種情況下研發所有有關輪胎的空氣動力學套件的難度(e.g. 擴散器), 另一方面也顯示出因為規則的改變對於技術的巨大推動力(當然主要目的是為了省錢…)。到今天來看,整個賽車界過去幾年真正是基於全尺寸風洞測試研發的只有近年的IndyCar - 有機會來寫寫這裡面的故事。

- 09/08

*寫在這裡:我來知乎寫答案只為給關注F1的車迷提供一個基礎背景,希望有助大家更好的融入比賽。但作為圍場中的一員,有很多細節不適合詳寫,有一些問題也不便回復,望見諒。

既然題主補充評論了已經入坑,那我就借這個題目來進一步介紹一些信息。不一定全面但盡量準確,歡迎補充和討論。

上一個回答簡單描述了現在F1車隊技術上的人員結構,這裡就來展開介紹一下Aero研發最核心的一個部分,風洞測試(WT Test).

先借用友軍的圖片給風洞測試一個直觀的概念(車左側的是Merc的Chief Designer, Aero出身):

  1. FIA規定了最大WT Model為60% Scale(上圖中的是50%),所以不論多大的車隊現在都不允許做Full Scale WT Test了,唯一的實車測試機會在FIA指定冬測和季中測試。
  2. 上圖中灰色的地板是一個傳送帶,概念上稱為Rolling Road, 是高端賽車尤其方程式空氣動力學研發的必須設置。因為空氣和地面一旦開始有相對速度就會在接觸面產生邊界層(Boundary Layer), 對於風速很大離地間隙很低的F1來說固定地面的邊界層可以輕鬆高出整個底盤,從而使底盤以至於整車空氣動力學系統完全無法工作。
  3. 上圖中豎直的白色桿件叫做Sting(Strut), 界面是對稱翼形,以減低尾流避免產生對Rear Devices的干擾。Model內部是沒有引擎的,風吹起/地面運動起來需要支撐桿把它定在原地;同時Sting裡面包含了所有控制Model運動的部件。
  4. 上圖正中間的就是WT Model,除了跟實車一致的空氣動力學外形以外,還帶有幾乎所有的散熱和排氣裝置。相比於其他賽車突出的一點是,F1和LMP1風洞測試有供應商提供的Model Scale橡膠輪胎。這一點因其對Tire Wake and Seal所能產生的影響而至關重要。
  5. 除去輪胎,WT Model一般由從前貫穿到後的金屬Spine,電控系統,無數Pressure lines,和車身構成。車身大多數parts為3D列印,剛度要求極高的部件為金屬加工成型(像圖中能看到的前翼尾翼)。一塊塊3D列印的parts以拼積木的方式構成了整個車的空氣動力學外形(上圖中車身基本是全碳纖維的,3D列印只在近幾年才飛速發展大批量進入工程應用)。大多數WT Model都有安裝了Main Balance和FW/RW Balance, 用來測量整車或者前翼/尾翼結構上分別產生的下壓力(Cl)和阻力(Cd).
  6. 風洞中每一個測試叫做一個Run, FIA出於對於預算的控制,對Run數量和開風時間(Wind On Time)有嚴格規定。 簡單來說以8周為一個Testing Period, 平均每周不能超過65 Runs, 平均每周Wind On Time不能超過60小時。風速超過5m/s算Wind On, 50m/s為上限。這個限制對於絕大多數車隊的Testing Capacity/Need來說是極低的,所以對於絕大多數車隊來說,風洞里最值錢的是Run Counts. 同時本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指導思想,把風卡在5m/s以上然後進去改設置再接著吹是很常見的一種。
  7. 但FIA規定CFD的TFlop數與Wind On Time的換算關係,簡單地說Wind On Time越長允許使用的CFD資源就越少,所以以上方法也不能無限使用。
  8. 風洞測試的過程實際上是對整車在各工況下空氣動力學響應的掃描。Model在測試中會有5個自由度: Front Ride Height (FRH), Rear Ride Height (RRH), Yaw, Roll, Steer, 前兩者又可以理解為Heave + Pitch. 這五個自由度在實車Operating Envelop里做一定的排列組合就組成了風洞測試的Aero Map, 其中每一個特定的組合成為一個Setpoint. 每一個Setpoint的數據在整個Map里佔有各自比例,通過加成生成Weighted Numbers (Cl, Cd, AeroBalance). 然而這幾個最後的關健值並不往往是唯一重要的,Aero更多的會關注Characteristics throughout the Operating Envelop, 以及Pressure Tap對於真實流場的反饋。
  9. F1常規風洞測試是不會使用煙流的,因為消散太快無法顯示細節。Visualization常用的有Surface Oil Flow(賽道上常見), Tufts, 以及其他Off-Body Flow Measurement Systems.
  10. 大多F1風洞的地面(Belt)是金屬加塗層(Coating)的結構,結實耐用。與之相反的是北美最大的全尺寸Rolling Road風洞Windshear, 金屬傳送帶只有2mm厚,並且沒有塗層。
  11. F1車隊都有自己指定的測試風洞,所以一般無法單獨列出風洞測試單價(again, 對於當前F1風洞測試最值錢的是Run Counts)。作為參考(僅供參考),Windchear的風洞測試的單價大約是1 USD/s, 算的是Occupancy而不是Wind On時間。
  12. 風洞的Control Room(上圖中右側玻璃後面)里就是風洞測試執行和監控的中心,其中絕大多數顯示屏都是給WT Operator監控風洞各項數據用的,以保證風洞運行質量,Test Engineers和Aero只關注主屏幕顯示的及時Setpoints數據和分析軟體。
  13. 在高等級賽車領域,短時間內CFD以及賽道車測試都沒有可能取代風洞測試。

FF Today:

Ferrari Main Campus里每一條路都是有名字的,一般以公司歷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傳奇人物命名。其中貫穿兩個大門的主路叫做 Viale Enzo Ferrari.

同時,旁邊的一條支路叫做 Via Raikkonen.

然而,並沒有一條路叫Schumacher.

祝好。


@劉堯@Avalon e
謝邀。在外出差,答題慢,大家見諒。
F1的欣賞,我認為最好的入門順序是:規則,技術,人,歷史。
以上四點大概是螺旋上升,了解規則,了解技術,了解人,了解歷史。接著了解更多的規則,了解更多的技術,了解更多的人,了解更多的歷史。簡述如下:
1、了解旗語,了解比賽的排位賽正賽,了解DRS使用啊,超車防守,積分,車的限制,輪胎規則,進站規則等等。
2、了解基本的賽車技術,走線啊,剎車,過彎檔位,過彎速度啊,等等。
了解完這些就可以看比賽了,如果對規則和技術一點都不了解,看比賽就是感覺在一次次無聊的花圈。
3、挑一兩個車手了解一下,順帶了解相關的車隊,幕後主使啊,風格,成就,過往,優勢,弱點。
4、了解下F1的一些歷史,歷史上的有名車手,規則演進,近幾年的車隊成績變化,優勢劣勢變化什麼的。

然後,繼續重複1-4.越來約精細,越來越深入。
具體怎樣做到以上,我建議從隨便哪一年的比賽錄像開始看,過程中聽解說,遇到的問題就記下來查,上網問。不放過每一個小疑問,慢慢就成專家了。
現在直播F1,我都是看樂視。好的分析可以看虎撲。
當然知乎也有大牛。像你這樣問問題就很明智。
不過最終的入坑,還是要多看比賽,如果想更深入,自己可以考慮慢慢參加一些比賽。再回來看,感覺不一樣的。


首先,在現在梗和彈幕漫天飛的直播時代,你要想了解F1,就必須知道車隊和現役車手的部分歷史。 上面已經對賽事,賽規做了詳細介紹,下面就簡單說說部分車隊和車手,以及著名梗(若有黑的部分,不代表個人意見,純屬列舉,由於信息量極大,慢慢完善)。大家可以猜我是哪家粉絲。

車隊車手部分:

1、法拉利車隊(義大利), 從1950年一級方程式賽大獎賽建立以來,這是賽事歷史上現存最古老也是最成功的車隊,當然也是話語權最大的車隊。

法拉利車隊,車迷叫 鐵佛寺, Tifiso ,這幾年彈幕常出現 我法乙烷。

現役車手:塞巴斯蒂安-維特爾(德國人) 和 KIMI- 萊科寧 (芬蘭人),這一對是天生好基友,好像也是為數不多的同一車隊兩車手關係特別好的。

塞巴斯蒂安-維特爾,在大紅牛車隊開火星車拿了四屆WDC( 2010年~2013年 ),來到我法,開了幾年拖拉機,今年非常有機會重拿WDC。 外號: 歪頭,擅長「領跑」(因為在紅牛開火星車一直pole to win),著名語錄:yes yes yes !

KIMI- 萊科寧 , 前2007年WDC,女粉絲眾多,號稱芬蘭冰人,中途2010年因 阿隆索去開了WRC。 擅長「養生身賽車」(由於年紀相對較大,風格與之前較大,超車少,被人調侃),愛好「夢龍」,著名語錄: leave me alone !

退役著名車手: 車王 邁克爾-舒馬赫(德國人),7屆WDC。 應該不需要多介紹,著名動作就是在領獎台的跳躍姿勢。

賽車配圖還是要有的:


2、邁凱輪車隊 (英國),曾經在80年代末, 擁有普羅斯特,塞納以及本田發動機的邁凱輪(MP4/4)空前強大,完全主宰了賽場 。

這幾年,因為想擺脫 梅賽德斯賓士 客隊引擎的考慮(能登領獎台,但是拿不到冠軍),重新與本田合作,現狀。。。唉~~

現役車手: 費爾南多·阿隆索 (西班牙),2界WDC,外號:大頭,頭哥,小五哥,極限哥,著名語錄「 我們在每個彎道都是全油門」,「第五已是極限」,。。。

范多恩 ,新車手,話題不多。

涉及到的著名TR 「 Fernando is faster than you」, 在法拉利時期,車隊因為賽事規定不能明確要求隊友讓車,所以對 菲利普-馬薩說出了這個著名TR , 要求馬薩給阿隆索讓車,以讓阿隆索去爭取WDC。

著名車手,獲得WDC的(不一定在邁凱輪拿的): 埃爾頓·塞納 (不用多介紹,車神), 阿蘭·普羅斯特(教授) , 尼基·勞達 , 米卡·哈基寧 , 簡森·巴頓(保胎王), 漢密爾頓 ,萊科寧 。

曾經在邁凱輪未獲得WDC: 蒙托亞 (脾氣火爆)。

其他關鍵字: 間諜門



3、紅牛車隊, 是奧地利的Red Bull公司旗下的一級方程式車隊之一。現時由克里斯蒂安·霍納(Christian Horner)出任主席 。

克里斯蒂安·霍納 ,號稱抖腿帝。

紐維是紅牛F1車隊的首席技術官 ,號稱傳奇設計師,擅長空氣動力學。愛好:以前,圍著其他家的車子看,反正不違規。


現役車手1: 里卡多(澳大利亞),外號 肥臀,大臀;愛好 原味鞋子飲酒 ;

著名成績:

著名手勢:




現役車手2:馬克斯·維斯塔潘 (荷蘭, F1主贊助商喜力啤酒的國度),外號:嘴炮,丑潘。

爭議語錄: 維斯塔潘指控最後一次Q3跑圈時受到了馬薩的妨礙,當被問到是否就此問題與馬薩討論,荷蘭人回復說,「他是巴西人,所以沒什麼好討論的。」

由於比較年輕,駕駛風格兇猛,又有背景,所以爭議很大。


4、 梅賽德斯AMG馬石油車隊(Mercedes AMG Petronas F1 Team)是一個2009年時成立的車隊,其前身為車隊領隊羅斯·布朗創立並參加2009年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的布朗車隊(Brawn GP F1Team)。 布朗車隊於2009年3月6日成立,前身是本田車隊(英語:Honda Racing F1 Team)。。2009年11月17日,由德國汽車製造商梅賽德斯-賓士宣布收購布朗車隊,將車隊更名為「梅賽德斯大獎賽車隊」(Mercedes GP Petronas Formula One Team)。

從W05開始 火星車,一直從褲襠掏出不少 秒的優勢,最近因為紅牛車隊的」舉報「,傳聞是 通過燒機油模式來提高Q3排位賽的成績。

非執行主席 :尼基-勞達

商業執行總監:托托-沃爾夫 (外號 TOTO 馬桶)

現役車手1: 劉易斯 -漢密爾頓,三屆WDC。 外號:小黑,汗毛疼, 劉一圈 。

感覺在沒有維斯塔潘之前,是最有爭議的車手,就是黑的人非常多。

最近著名爭議的語錄: 我才不會故意壓制羅斯伯格


現役車手2: 博塔斯, 前威廉姆斯車隊車手,因去年WDC冠軍羅斯伯格突然宣布退役,緊急加入梅賽德斯車隊救急。 外號博77,著名語錄: 我擅長雨戰!


5、 威廉姆斯車隊 ,未完待續...


小白入門篇
-------///--------////------///------
看F1我覺得純粹是個人興趣,有興趣自然就會多去了解相關的信息。了解的多了,就會發現你不知道的東西越多。嗯!就是這樣!

如果不知道從何入手,就從最近的一場比賽開始看起吧,西班牙站剛剛結束,螺絲桿位衛冕冠軍;下一站是5月24號的摩納哥站。【渠道嘛】,到時候網路上會有直播,電視上勁爆體育、五星體育也會有直播。去年開始樂視也開始直播F1,不過個人對樂視的解說很不感冒,所以沒在樂視看過。【解說方面】,個人推薦李兵和葉飛的解說。很有意思,而且說話不像之前CCTV5的解說一樣有顧忌(當然,現在CCTV5已經不轉播F1了)。

---------------------------------------///---------

---------------------------------------///---------
下面是乾貨:
你需要知道的關於F1的一些簡單的知識:
1.FIA Formula 1 world Championship,簡稱F1,是由國際汽聯舉辦的最高等級的年度系列場地賽車比賽,是現在世界最高水平的賽車比賽。
方程式賽車除了F1,還有三級方程式、GP2,卡丁車等。

2.目前參賽的9大車隊及車手(車手分為1號車手和2號車手)

?梅賽德斯賓士 :劉易斯?漢密爾頓,羅斯伯格
?法拉利:瓦特兒,Kimi?萊科寧
?紅牛:里卡多,科維亞特
?威廉姆斯:馬薩,博塔斯
?邁凱輪:阿隆索,巴頓
?路特斯(蓮花):格羅斯讓,馬尓多納多
?印度力量:霍肯伯格,佩雷茲
?小紅牛:維斯塔潘,卡洛斯
?索伯:埃里克森,NASR
Notice:每個車隊的車手都是簽約車手,合約期滿,會進行談判,續約或者去其他車隊,有的車手也會合約期滿沒有車隊再向他伸出橄欖枝,這個車手就會沒有車開,離開F1(最近的比如日本車手小林)。相應的,車手在上個賽季取得的成績好,就能獲得合約、好的合約(指被挖牆腳)、高額獎金。香車美女等等。

3.付費車手:付費車手呢就是指不拿工資而向車隊直接支付或者向車隊提供贊助商的方式參賽。
付費車手產生的背景:F1畢竟是個很燒錢的遊戲,勝利的車隊,成績好的車隊才會有獎金,有源源不斷的贊助。一些中小車隊,年年陪著打醬油,開銷卻不會減少,多少都會存在一定的經濟危機。
F1賽場上的席位有限,雖然擁有super license的人很多,但不是每一個車手都有機會開F1的。一些中小車隊就將部分席位拿出來出售給想開F1的車手。
所以,有的車手本身水平不是很高(所有能開F1的車手都是有super license的)但又想要開F1,能給車隊帶來很多贊助商或者很大的經濟利益,車隊會去考慮簽下他。
當然,付費車手中也有技術水平很高的車手,比如佩特羅夫。

4.說一下比賽,一般比賽有:練習賽,排位賽和正賽。正常情況下練習賽會安排在周五,排位賽周六,正賽周日。
因為時差關係,多數是下午和晚上。值得一提的是F1的夜戰,現在有 新加坡、巴林,阿布扎比這3站是夜戰。晚上比賽比白天更覺得刺激。
a.練習賽:一般用來調較賽車,以單圈速度定名次。因為每條賽道特性不同,就要給賽車進行相應的調較。
b.排位賽:排位賽的名次決定正賽的發車位置。排位賽的第一名,大家通常稱為桿位。
c.正賽:最精彩的部分,要自己看才有意思。不到最後一刻,都不敢斷定誰會奪冠。賽場上突發事件很多,撞車、爆缸、no power、用錯輪胎、進站策略等等。

5.說一下F1今年的20個賽道(這20個賽道分屬20個國家,一年比賽下來,整個車隊幾乎游遍全球,當然,其實他們沒有太多時間遊玩,因為時間比較趕)
1.澳大利亞 阿爾伯特公園
2.馬來西亞 雪邦賽道
3.中國 上賽道
4.巴林 薩基尓
5.西班牙 加泰羅尼亞賽道
6.摩納哥 蒙特卡洛賽道
7.加拿大 蒙特利爾
8.奧地利 red bull ring
9.英國 銀石賽道
10.德國 紐博格林
11.匈牙利 亨格羅林
12.比利時 斯帕賽道
13.義大利 蒙扎賽道
14.新加坡 Marina Bay
15.日本 鈴鹿
16.俄羅斯 索契
17.美國 奧斯汀
18.墨西哥 墨西哥城
19.巴西 英特拉格斯賽道
20.阿布扎比 亞斯港
Notice:
a.每個賽道的特性都不一樣,需要使用的賽車調較和策略都不一樣,這也是這個比賽有意思的因素之一。
b.不是每一年都是這些賽道和國家,前幾年就有韓國站,現在沒有了。

6.賽制:有點複雜,去年還做了一次修改,所以這塊兒還是要題主自己在看比賽的過程中慢慢了解。就不多解釋了。

如果題主能看到這裡,也算我的時間沒有白費,手機上純手打,時間過的也太快了,約了教練,其他的晚點再更。


建議看看電影rush(極速風流)不管你愛不愛F1,你都會愛上這個電影的


1.首先,對汽車還是要有一定的認識吧。例如,你正在使用的一個汽車品牌參加F1(如賓士、雷諾、本田等),或者你喜歡的一個汽車品牌,並不一定要擁有(例如法拉利),你就可以從愛好轉變成興趣。


2.然後就是追比賽咯,每場正賽都盡量抽時間去看直播,確實不行就看重播,有時間的話甚至連三節練習賽和排位賽都去觀看。觀看方式有很多種,土豪當然可以直接買票跟著F1的比賽日去作環球旅遊,但一般人吧,還是在網上看看網路平台的轉播好了(例如X視網,X魚TV,XX體育頻道等)。

3.盡量獲取更多的F1咨訊,關於圍場的車隊、車手、領隊、技術總監、贊助商、研發進度等等。獲取諮詢的平台也很多。X博、國外的MOTORSPORT、AUTOSPORT網站等。

4.過一段時間之後,你應該有自己喜歡的F1車隊和車手了,然後你就會自然地去關注那方面的消息,更多地去了解規則跟技術,恭喜你,離真正的F1迷已經不遠了。


謝邀,給點膚淺的回答,我也不是什麼F1老手,舒馬赫第一次退役前入的坑,然後在外讀大學期間一直中斷,畢業後才逐漸恢復。

我不會特別建議去看以往的比賽,雖然很多F1老車迷應該都會覺得現在的比賽遠不如過去的精彩,但畢竟規則差太多,過去的戰術也更豐富,一下子去看可能會搞的莫名其妙,我就以現在的F1情況來說吧。

入門的話我就分兩部分,男生版和女生版。

先說女生版,因為簡單:找出今年或近幾年裡面經常奪冠的裡面,找一個你覺得最帥的,比賽時候就盯著他的情況看(往往這些人會更多的被鏡頭),就像追星一樣的去看,就行了。如果覺得上述已經不能滿足你或者你是喜歡更硬派一點的女漢子,參見男生版。

男生版,男生版的入門方式有很多,但我推薦從品牌車隊開始了解,一是因為品牌車隊實力較強,車隊名稱又廣為人知(什麼你沒聽過法拉利的名字?你確定你準備看F1嗎,哈哈),比較容易得到更多信息或者跟人交流。當然你也可以找個比較帥的車手作為切入點~男生看帥哥也是可以的嘛~

有了切入點,我建議就直接看比賽轉播吧,但一定要找一些解說好一點的轉播,比如我個人還是非常喜歡五星體育的轉播的,推薦收看。如果有條件的話再下載一下官方的F1 Timing的App,能得到很多實時(甚至比轉播快1、2分鐘)的賽車位置,賽道/賽車情況等信息,當然對於新手很多信息沒啥意義。這個App是免費下載,每年內購當年全年pass的方式,去年開始年度pass的價格大幅下降到78rmb(以前是198),我認為對車迷還是很有價值的。

準備工作都做完,就看比賽吧,比賽期間聽解說說明賽道情況塞車情況,沒辦法全聽懂沒關係,這些慢慢來,一個賽季下來基本上就全部能明白髮生了什麼。剛開始看比賽可以看一些比較直接的緊張環節:兩輛車咬著超車,發車的混亂感,進站的緊迫感,還有撞車等。看到後來可以關注賽車的狀況,輪胎的使用,進展的策略,這些也都會在解說裡面得到信息,自己還不能揣測的時候多聽聽解說。在往後就是了解賽車的技術(為嘛跑在前面的都是賓士之類的就能明白了),了解一點術語,了解詳細規則。

基本上就是這樣,有愛是一定需要的,所以最好先挑一個喜歡的車隊或者車手開始關注,然後按照 比賽的熱點-比賽的整體和細節-賽場以外的東西逐漸深入F1的全貌,慢慢來就行,別想著一口氣變成資深F1車迷就行了


先看百度百科的大致介紹,然後看看大致規則
然後看看論壇

其實F1普通人看挺無聊的,你可以看看wrc


我看F1才兩年的時間,因為喜歡車就突然有興趣去關注下汽車比賽。說起汽車比賽當然先從婦孺皆知的F1入手。說起如何入坑當然先從感受賽場氣氛開始啦。


2013年我上網第一次購買了上海站的票,坐在H看台,票價1000多,380的草地票你不提前個幾個月是搶不到的。然後上網查詢參賽的車隊、比賽的規則(你不知道基本的規則去看了也是一臉茫然)、車隊車手。搞清上述基本情況後接下來是向boss請假,因為F1是周五開始練習賽,周六排位賽,最後是正賽。
(忙,稍後補充……)
我回來了.....趕緊答完了睡覺,說到提前請假看F1,我覺得去現場看還是很有必要看練習賽和排位的,前兩天的比賽你可以竄到高價票的區域例如發車區看比賽,作為新人你可以去湊湊熱鬧,或者不辭辛苦的把各個區域逛個遍(我就是這麼搞的,沒辦法一個人看比賽寂寞)正賽你就不能串崗了,老老實實呆在所買的區域


拍的不好,不要在意這些細節
坐定後,就是觀看比賽了,我那年看的還是V8發動機,聲音超級大(老粉絲不要吐槽我...)我要帶耳塞,不然受不了,不過現場看的氣氛和感覺確實很爽!賽場中有大屏幕直播你看不見的地方,

阿隆索我的愛。。。。。

阿隆索我的愛。。。。。


kimi.....我也愛


當時再找不到比韋伯更悲催的人了.....
作為新人你第一次看比賽估計腦袋八成都是糊的,搞不清楚旁邊的人為何歡呼,沒事,就當湊熱鬧的,既然你有興趣關注F1,那你起碼不會厭煩,不會厭煩就會耐心地看完,當大家都在看傳統的足球籃球,你另類的看起了高端大氣上檔次的F1,會感覺逼格瞬間上了個檔次。還有,賽場外還有別的福利喲,首先是豪車的車展,像個屌絲一樣去湊熱鬧吧!然後是kimi的粉絲,都是漂亮妹子喲!~想跟她們搭訕交流,你懂的該怎麼做(支持法拉利!~)希望你有個美好的邂逅.....


回家後,上網查找直播渠道或者F1相關的微博可以繼續關注,說到這我吐槽下央視的乒乓5台,丫的不轉播F1也就罷了,居然上海站的時候都不轉播,乒乓、足球、籃球那些我就不說了,轉播什麼划龍舟比賽、帆船比賽、鬥牛!?我真的很難相信看這些的會比F1的多。我都是在樂視TV看的直播,看直播就跟現場湊熱鬧不一樣了,這時候你要學會看門道,仔細聽解說,不懂的術語可以現場百度,久而久之你就會入門,漸漸愛上。
我的朋友是一個汽車盲,他無聊我帶他看F1的直播,看比賽的時候我幫他解釋些術語,介紹車隊和車手,八卦車隊背後的故事,最後他也愛上了F1,雖然我們懂得也不多,在老粉絲眼裡算個腦殘粉,但是我們真心喜歡看比賽,並樂在其中,這就夠了。選個你喜歡的車隊或車手,開始入坑吧


有個漫畫,日本畫家曾田正人畫的,capeta,極速方程式,講了從車手從卡丁車到F3的歷程,非常適合賽車入門。
13年的電影rush ,也對了解賽車有幫助
後面再看電視轉播,新聞,英國有個雜誌叫F1


說真的題主你如果喜歡f1 , 自己也得開車,偶爾開開卡丁車什麼的也算, 當你知道開好一條普通的賽道之後,再看看f1車手們開,就會覺得他們都是神人啊,有了崇拜感接下來的都好說了。我對車手什麼的都不太感興趣,對車比較感興趣。。


以上樓主們都說的很詳細明了了 就推薦個不錯APP吧 賽車線Racing line 也許對你入坑有幫助


首先歡迎入坑,但是這個坑並不容易入啊! 近年F1的規則越改越複雜,於是越來越不像一項運動了,反而變成了一場秀而已, 而這場秀又太複雜了,入坑不深是根本看不懂的。

P.S. 我是腦殘粉(哭臉)


謝邀~
想入坑必須要知道的就是人和車隊啊,然後是大概的規則,也就是你去看直播得看得懂在幹嘛在幹嘛,比如直播信息那些三個字母的都是誰,為什麼一出現賓士酷酷的跑車大家都跟著他開這麼慢(那是安全車,賽道出現危險情況會派出,期間不能超車)、車房那些帶著頭盔穿的跟車手一樣的又是幹嘛的(那些是車隊技師,比賽的時候他們負責車手進展時的工作)、戴著大耳機盯著一排屏幕的又是幹嘛的(有的是技術人員有的是高官,都盯著賽車的各種數據和制定戰略什麼的)。總之首先你得看的懂個大概,這樣你才能看的下去
看到有大神已經給了很全面的講解回答,我就只說必須要先學會的了。下面說說我是怎麼慢慢入坑的,分享下好了。
我第一年正經開始看f1應該是01年,那會大概二、三年級,那時候家裡並沒有網,所有的信息都來自電視直播,還有ccav5每周的精彩f1節目。。。其實看直播是最好的入坑途徑了,解說除了講解比賽還會扯很多相關的知識和一些有意思的小事(吐槽一下當時f1的解說,每次那個什麼都不太懂的大姐某環都只是在瞎扯嘛)慢慢的就會了解的越來越多,後來有了網,就會去逛論壇啊,貼吧啊,去查很多消息資料啊,在你看了無數的水貼和無數的神帖之後,你就會對f1的了解就會遍及方方面面,然後會聽說許多f1的傳說級人物和事情。
現在這個時代,入坑更方便了,看個直播,什麼不懂隨時百度;看過直播,閑來無事逛逛貼吧論壇,查查一些有興趣的資料,很快就能對f1有所了解的。主要還是看你興趣,有興趣很快就會了解到很多的~
最後,雖然現在的f1不在最好的時代(個人也很懷念v10時代),甚至有點一家獨大有時候有點無聊。但是還是有他的魅力的,慢慢體會,歡迎入坑~


不用看了,老不死的瞎雞巴改規則頭疼醫頭腳疼醫腳,跟胡鬧沒什麼區別,如果哪天f1推廣人換成大衛斯特恩那樣不老年痴呆的人再來看吧。我現在看純粹是追憶青春,因為kimi還在……建議你直接從耐力賽開始看,正好今年保時捷奧迪豐田殺得昏天黑地。


看比賽,足矣,扯一堆不看比賽,白瞎。F1的魅力就在於每場比賽都是不同的。


把舒馬赫的比賽都看一遍,然後……………………你不會再想看現在的F1


推薦閱讀:

TAG:汽車 | 賽車 | 一級方程式賽車(F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