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能從海水中提取淡水解決大城市(如北京)的水資源稀缺問題呢?而一定要南水北調,是因為成本太高嗎?

環境,也是因素之一


就北京、天津等地而言,海水淡化的前景好於南水北調。目前比較成熟的海水淡化技術成本可達4-5元/噸,南水北調至北京保守估計運輸成本在6元以上,加上處理成本,肯定高于海水淡化加運輸的成本,而且海水淡化的水質也比較可靠。

至於為什麼不用,是因為規劃的時候估算的海水淡化成本遠高於南水北調,當時對調水成本過於低估,也沒有預估到海水淡化主要成本是處理成本,而隨著技術的發展處理成本肯定會降低。

@朱雨 量的問題是市場決定的,不是技術能力不足,如果政府願意以支持南北水調的力度來支持海水淡化,海水淡化是絕對可行的;中線工程跟西線工程沒有必然關係,即使西線工程是必要的,也不能說明中線工程不可以被海水淡化代替

@魏巍 拜託不要提供這種想當然的答案,海水淡化已經很成熟了,南水北調的成本是按還貸期限、設備折舊費、運輸成本、管理成本等等計算出來的,不是建好直接用就行,渤海灣運水到北京100km,天津就更不用說了,跟一般水庫到自來水廠的距離差不多,這些都是可以量化進行計算的,不會算也可以查資料


謝邀。


先回答題主,目前的技術來看,我了解到的海水淡化的成本每噸在5-10元左右(不包括運輸!!),而南水北調中線到北京的成本應該在10元以上,雖然以前有官員說2元左右,你們懂得o(╯□╰)o

所以單純從北京來看,海水淡化加上運輸成本和南水北調至北京的成本相比,其實應該差不多,北京還算離海比較近,但是南水北調解決的是北方缺水不是北京缺水啊,這個意義就不一樣了。


首先科普下南水北調【引自維基百科】:

南水北調分為東中西三線,東線依託於京杭大運河,從長江下游引水至終點天津;中線從丹江口水庫至終點北京,西線工程的目標是從長江上游引水入黃河,以解決中國西北地區和華北部分地區乾旱缺水問題。


下面說說具體原因。

第一:歷史(政治)問題

南水北調工程是在1952年,太祖在聽取原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王化雲關於引江濟黃的設想彙報時說:「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從此,拉開了南水北調工程的大幕。 1958年3月,太祖在成都會議上再次提出引黃濟衛的問題。同年8月,中共中央通過並發出了《關於水利工作的指示》,這是「南水北調」一詞第一次見之於中央正式文獻。

幾十年前太祖欽定的項目,2002年開始動工,前期肯定可是做了長期的可行性研究論證勘測等等。這個時候的海水淡化只能說是個娃娃,從可行性,經濟性上來說完全沒有可比性,尤其是國內的技術。現階段,從成本上來講海水淡化逐漸趕超,可是你說我丫都建的差不多了,你來湊什麼熱鬧,你乖乖坐板凳,作為北京戰略儲備的第二水源。

第二:產量不夠!

南水北調工程前面說了,東中西三線,解決的是大部分北方的缺水問題,這一點是海水淡化做不了的,謝謝 @朱雨 同學的數據,做下具體分析,南水北調每條線年供水100+億方,海水淡化目前年供水2,3億左右,目前的海水淡化產能相比於南水北調還是太少!所以海水淡化目前做不到覆蓋這麼大的範圍,基本上只能解決沿海的本城市供水問題,要運輸還得增加成本,而且海水淡化需要能量大,目前我國能源還是很匱乏,大規模建海水淡化廠缺地(沿海地貴啊),缺能源,說到底還是缺錢。

第三:市場機制

其實海水淡化供北京用水,這幾年也有不少人提出來,但是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和運行的機制還是有很大關係。

南水北調是政府運作,在核定水價時,並沒有考慮環境損失、環境成本、佔地和工程設備投入等,價格並非由市場決定,所以會有官員說2塊錢,真是捉急。但海水淡化由企業來運作,這個價格是完全市場化的,要有利潤啊,人家是國家掏錢干,咱們干這個撐死了國家給點補貼,補貼的量我覺得也就那麼回事,所以,最終算出來的海水淡化價格,總是比調水高。如果國家沒有決心,沒把水的價格弄清楚,政府不作為,這就是一個僵局。


哪怕海水淡化的成本現在降下來了,但是!!!

我會告訴你南水北調工程已經綁架了巨大的利益集團嗎?
沒有工程,何來利益?
就跟明清時期都知道海運的成本遠遠低於運河,但是一條京杭大運河涉及到多少人的飯碗?
__________
補充:最新信息,石墨烯為材料的水處理膜,可以做到比現有海水淡化耗費的能量低的多的多(原諒我在此用如此業餘的話來表述而不是什麼百分比,因為那個百分比太嚇人,我都不敢信……),如果石墨烯作為水處理工藝的核心工藝的話,將會對現有的水處理行業帶來地震級的影響。
——————
又PS:其實如果不是當初朱棣篡位成功,又擔心在南京被官僚架空而遷都北京的話,北京以及整個華北地區都不是作為首都的良選,不論是古代的強幹弱枝政策(就是在首都駐大量部隊,導致人口巨量膨脹),還是現代的各國首都,類似北京這樣,又缺水又把工業區、居民區、行政區、商業區、大學城混為一談的奇葩,真少見了。
(去一次北京就討厭一次,水難喝,霧霾,沙塵暴。)
因此南水北調還不如遷都。
———————


瀉藥
首先,是量的問題,海水淡化工程的量太少了,這是百科上的數據:我國已建和即將建成的工程累計海水淡化能力約為60萬噸/日,未來十年內行業市場容量有5 倍以上的成長空間;也就是說十年以後每天大概淡化300萬噸水,合0.03億立方米。再看南水北調工程,南水北調工程規劃最終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在2014年也就是今年,東線和中線運行狀態一直很好,也就是平穩供水300億立方米。再看大型城市的用水水平,我這裡沒有準確的數值,但是按照國際水平,大概人均生活用水是250L/(人*天),北京2012年的常住人口是2000萬,那麼單單生活用水就要用50萬噸,好嘛,也就是我辛辛苦苦海水淡化,盡全國之力弄出來的淡化海水只夠北京用的,要知道,中國海岸線那麼長,海水淡化設備可不能只放在北京邊上吧,算上運水過程中的損失什麼的,保不定北京都不夠用。
其次,是價格的問題,目前中國淡化海水的成本是4-5元/噸,如果算上運輸問題,各種其餘的問題,收費10元/噸不是夢哦~~北京市的基礎水價是5元,說實話,相差1倍真的是算少的。
最後,目前為止我們探討的都是北京市一個市的問題,相比南水北調潤澤整片華北,西北地區,海水淡化真的絲毫沒有優勢!


因為還有很多根本不靠海的大城市(按國際標準,東部所有地級市的市區都是大城市),海水淡化解決不了這些地方的問題。


決定做南水北調的時候,調水的成本遠遠低于海水淡化的成本~~應該還有其他考量吧


普及一下現在我國海水利用的現狀。
現階段利用海水節約淡水資源途徑有兩種:海水代用、海水淡化。


海水代用方面:我國沿海城市在上世紀30年代就開始用海水作為發電廠的冷卻水。目前,大連,青島,天津,上海等主要沿海城市的工業取水量中海水取水量一般在80%以上,電力化工方面高達95%。但我國目前工業用海水量每年僅240億,僅為日本的1/12,美國的1/5。


海水代用主要用於:
1、工業水冷卻
2、生活用水(沖廁應用最廣,香港每天沖廁用35萬立方米,佔總用量70%)
3、洗滌用水,如海上水產品的洗滌等。
4、印染行業的漂白、染色、漂洗等。
5、灌溉用水

海水淡化方面:我國早在40多年前開始研究海水淡化技術,國家海洋局先後組建了多個與海水淡化有關的研究所。
海水淡化技術主要有:蒸餾法、反滲透法、電滲析法和離子交換法。
從實際應用來看,使用最多的是蒸餾法、其次為反滲透法、電滲析法。
我國海水淡化存在問題主要變現在:
1、發展速度緩慢
我國海水淡化水日產量僅佔全世界的1/1000左右,海水作為冷卻水用量僅佔6%左右。
2、海水淡化成本仍相對較高
海水成本雖然已經降到了目前的5元/噸,但是相對於沿海城市偏低的自來水價,仍然偏高,制約著海水淡化的發展。
3、無法可依,無章可循,沒有法規約束力。
(手機敲字,格式略亂,見諒,求贊)


解決沿海城市估計都不行。比如廈門水價6元每噸。海水光淡化就要6元的成本,城市內管道運輸費怎麼也要2元一噸,加起來8元了。海水淡化光是成本就比水價還貴。南水北調鄭州資源費是5毛錢,比5-6元的海水淡化便宜10倍。


謝邀。不僅僅是因為成本的問題,從北京市政府決策層面說,北京為了水有時候可以不惜成本。


海水淡化一直媒體上很熱的詞,但是實際上作為決策者,每個政府都非常慎重。國內目前沒有一個城市真正計劃用它來緩解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簡單說幾點吧:


1.水質風險。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以天然淡水為水源制定。海水淡化水源應該有什麼標準?大家不知道,茫然。目前研究成果表明,淡化海水有益礦物質含量很低,長期飲用容易引起人體營養物質流失;不同的處理工藝還會存在硼含量超標,或含氧量較低等問題,長期飲用存在骨質疏鬆、神經麻痹等健康風險。中東國家一般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礦化處理後飲用。這一點眾說紛紜,但是沒有同統一的意見之前,涉及廣大人民身體健康問題,沒有人敢拍板。


2.到京後利用模式。也就是真的引來了,誰先喝?讓亦庄人民先試幾年,還是讓海淀人民先試喝幾年,萬一10年以後,突然大面積人群出現問題了咋辦。


3.目前北京水資源還有迴旋的餘地。目前北京依靠超采地下水,從河北調水等極端措施還可以為維持,再過2月,中線通水後北京將迎來重大轉機。目前北京已經開始謀劃南水北調東線到北京。這些水用著都很踏實。 作為市長來講,他沒必要冒風險去海水淡化。況且南水北調有國家一部分投資,水價比海水淡化還低一些。


4.海水淡化水在國外真的被大量作為飲用水?作為一個屌絲,一直希望去國外就這個課題考察一下,但是始終還沒機會。就目前了解的信息看,很少有國家把這個直接接入市政管網。新加坡海水淡化主要是作為馬來西亞談判的籌碼。中東和海灣的國家很多是用來工業用水,或者回灌地下,(據說部分接入管網,但是木有見過),防止地面沉降和海水倒灌。或者是實在沒有淡水水源得地區用。


5.帝都領導的意見。海水淡化背後也有很大的利益集團,遊說能力也很強。據說市領導也是幾次聽彙報。傳出的意見也是幾經反覆。據說有一次主要領導問:天津、河北、山東等地離海這麼近,也缺水,為什麼他們不用海水淡化水,偏偏天天嚷著要供給北京?so……


我就知道這麼多。


謝邀,不搞南水北調全國那麼多水利從業人員沒飯吃。就這麼簡單


南水北調是分為三條線的,不僅要供應北京,還有就是既然有現成的淡水資源又為什麼要海水淡化。淡化海水有很高的成本,而且路線工程成本也並不低。從海岸淡化的水不也是需要更長的路線才能調到中線和西線的缺水城市。


船員一枚,表示喝海水淡化的水傷不起,海水淡化的水一點礦物質都沒有,一點都不好喝,時間長了掉頭髮。人工礦化可能好點,估計成本就增加了,但是淡化確實很方便,技術成熟。


南水北調 真真切切的吸血工程 ,天災人禍中人禍分幾分? 南方省份這幾年年年夏澇冬旱,然而缺水乾旱的時候,自救的選擇權命根子被牢牢挾持在帝都。 太不公平了,建設費都是取水地出大頭。 你有資本放煙花怎麼沒資本海水淡化。


1,海談水不好喝,還不如膜處理雨水好喝!而丹江水不僅好喝,還有詩和遠方,即使現代技術能把污水處理到能喝,人們情感上也不願意飲用。中國的黃海,多少下泄的藏污納垢?萬污之污,非常不安全,想想就覺得不幹凈,沒情懷!
2,規模小,新建產能缺口大,相比調水,那邊是產能過剩需要消納,就是你不修這個工程,那邊也有幾十萬人等著發工資呢!
3,往內陸輸水同樣規模不小,你得多粗多長的管子才能出送百億方水?電力缺口也是個新問題,風光互補也不夠穩定安全。
4,沒解決南方調蓄和北方灌溉景觀等問題。


只能怪黃河太矬,水流量只有長江的1/20


海水淡化是世界性問題就是成本高。現在中國面臨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水量性缺水,地域降水分布不均。另一個是水質性缺水,有水但是水質很差。水質性缺水越來越嚴重,官方的報道也可見一般。關於取水是需要做水資源論證等報批手續,但是很多時候都是違法取水,中水回用的設施建成後也不投入使用。這個情況在污水處理措施也很多見。畢竟違法便利,利潤較高。
海水淡化的成本降下來之前,對於總體水量不缺水的中國要克服的困難很多,挑戰也很大。


首先從國家層面來分析,從上個世紀50年代毛爺爺開始提出南水北調這個設想之後,這個事情就被大家深深的印在了腦海里。那是個什麼年代,是毛爺爺說鐵路修不好我睡不著覺,大家就沒日沒夜的幹活呀(見《永遠的鐵道兵》)。可想而知,毛爺爺提出這個方案之後,新中國的水利專家們自然會勤勤懇懇的來看看這個想法到底要怎麼才能變成現實。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在這幾十年間,大家也沒閑著,做了三門峽、葛洲壩、三峽大壩等等一系列的水電工程),終於在90年代開始南水北調工程,從丹江口水庫的興建開始。

而在那個時候,國家的大佬們說不定只是聽過海水淡化這個詞,連詳細的了解都沒有,海水淡化也是這些年才作為新興產業發展起來的。相比於調水這個歷史悠久的技術來說,一點不佔優勢。

再來說說成本的問題。上面的同學也講了海水淡化的成本目前為止還是偏高,其實不僅僅是成本偏高,更多的問題在於,現在的中水電、中國電建、中國能建、葛洲壩集團、三峽集團等等是不會讓海水淡化這個行業來影響自己的既得利益的。


謝邀。

下圖是南水北調路線圖http://www.nsbd.gov.cn/zx/gcgh/。
其中京津地區由中線工程供水,並不是東線(京杭運河)。

中線第一期工程:根據可研報告批複,中線一期工程任務是向華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在內的19個大中城市及100多個縣(縣級市)提供生活、工業用水,兼顧生態和農業用水。
各省市分配水量為:河南省37.7億立方米(含刁河灌區現狀用水量6億立方米),河北省34.7億立方米,北京市12.4億立方米,天津市10.2億立方米。http://www.nsbd.gov.cn/zx/gczs/200308/t20030826_188121.html

所以,南水北調不僅是解決了北方一線大城市的用水問題,還同時緩解了沿線絕大多數二線地區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而其中很多地區身處內陸。

另,附上水價參考:

利用南水北調工程基金償還部分銀行貸款本息後,東線山東省內分水口門的平均水價為0.59元/立方米,中線北京和天津的分水口門平均水價在1.20元/立方米左右。

在分水口門供水成本的基礎上,受水區用水戶的水價還要考慮分水口門至自來水廠的配套工程、城市自來水廠及配水管網、污水收集與處理等環節的成本。如果考慮這些環節,初步估算需再增加2.5~3.3元/立方米。因此,工程通水後,受水區用水戶的最終水價估計為3.2~4.8元/立方米。


聽說也有玄學上的原因


第一次收到邀請,我來說下我的。。 第一:海水淡化成本確實很高,而且難以大規模應用。
第二:排名第一的人也說了利益集團綁架國家政策,大土木工程(包括問題中的水利)領域一直這樣,很多工程技術得不到推廣也因為推廣會損害某些人的利益,最後只能犧牲國家利益。比如最近宣傳造勢的渤海海底隧道。
最後:如此大規模的調水,南方被調省份(黨同意了。。)同意嘛?


推薦閱讀:

TAG:北京 | 城市 | 水資源 | 南水北調 | 淡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