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有哪些指標能很好地判斷城市衰退?

我想,城市衰退應該如何判別呢?我想判斷城市衰退其主要還是判斷經濟衰退,看實際GDP、實際收入、就業、工業生產、批發和零售銷犯罪率、個人實際可支配收入?謝謝!
--------
本題已被收錄至知乎圓桌 ? 離不開城市,歡迎關注討論。


城市(區域)經濟學中,一個地區的增長和衰退一般是以人口增長(率)作為度量的。城市的形成其實就是人口的聚集,人口數量是一個很自然的度量。當然,地區的經濟增長(衰退)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了,注意區分(樓上很多答案是在說地區經濟的衰退,談GDP之類的,有誤人子弟之嫌)。但是,衰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短期來說,單從人口數量的變動並不能看出一個城市是否開始衰退。例如,短期一個地區進入衰退通道,人口流失,房價下跌,但是有部分偏好低房價的人口進入,總人口的變化是不確定的。

那從什麼指標來判斷一個地區將要進入或者已經進入衰退通道了呢?Urban Regional中很重要的一個模型,spatial equilibrium model告訴我們,在一定的假設前提下,一個地區的特徵是反映在工資和土地租金上面的。依據此模型可以推理,如果某地區存在一個負向的生產率衝擊,人口減少,土地(住房)需求降低,租金降低;由於生產率的下降,工資下降。如果這個負向的衝擊是居住環境的衝擊,那麼人口減少,租金降低;然而居住環境的衝擊並不直接影響生產活動,工資的變化是不確定的。綜上,一個地區由於外生衝擊的衰退,更大可能的會反映在土地租金上面。由於土地租金和住房價格相關,住房價格的變化也是一個有用的指標。由於我國房價泡沫化程度較高,用住房租金作為指標更為可靠。

單看租金的變化也不能判斷一個地區是否衰退,因為真實數據會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比如說政策面。所以如果要從實證的角度來判斷,還要分離出這個外生的衝擊。技術上來說,工具變數的運用,還有控制固有影響是比較常見的實證方法。但是對於非專業的人來說,頭很大。那麼還有什麼比較容易理解的指標呢?

最近剛在研討會上討論了Glaeser Gyourko的"Urban decline and durable housing"。所以就給大家翻譯一下北美對於城市衰退的主流觀點吧。當然,你可以認為Glaeser並不能代表北美的主流,不過考慮到近年來大部分關於城市衰退的文獻都跟這人有關,我們就這麼假設吧。

首先明確的一點是:城市衰退和城市增長並不是鏡像關係,GG認為這主要是因為住房是耐用品,而且不是一般的耐用品,正常住房的使用周期是好幾十年。在歐洲某些地方,住房的使用周期是以百年為單位。

根據他們的城市衰退模型,可以驗證以下的內涵:
1、城市增長率的分布是偏態的,因而城市的增長要比衰退快許多;
2、城市衰退是具有高度持續性的;
3、正向的外生衝擊(positive shocks)更會導致人口增長,而非房價的上漲;
4、負向的外生衝擊(negative shocks)更會導致房價下跌,而非人口減少;
5、如果房價低於建造成本,城市開始衰退;
6、低價住房和低勞動力需求會吸引低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的人口進入衰退的城市居住。

對於題主的問題,2、4、5、6都比較有用:
2、衰退具有高度持續性,那麼租金的下跌也是具有持續性的。可以用低頻數據進行分析;
4、由於住房的耐用性,導致在衰退通道中,房價下跌程度高於人口減少程度。這一條請結合上一條一起分析;
5、建造成本的問題,還是需要實證的技術,不過可以很明確的得出城市的狀態;
6、城市高學歷(本科及以上)人口比是人力資本的一個常用指標,通過分析這個指標的變化也能判斷一個地區的狀態。

Reference:
Glaeser
and Gyourko (2005), Urban decline and durable housing, JPE.


經濟學上有Leading Indicators (領先指標), Coincident Index(同步指標)Lagging Indicators (滯後指標) 的說法。
個人覺得為了方便及早判斷可以從Leading Indicators (領先指標) 來入手,用 Coincident Index(同步指標)Lagging Indicators (滯後指標) 來確認。

可以用來判斷一個城市經濟的領先指標主要有:

  • 平均工作時間
  • 工業/社會發用電量
  • 裁員數
  • 工商業訂單
  • 住宅開發/土地拍賣火熱度
  • 住宅銷售情況
  • 貸款利差

同步指標有:

  • 工業總產值
  • 社會商品零售額
  • 失業率
  • 收入

滯後指標有:

  • 失業時間
  • CPI變化
  • 庫存周轉率
  • 銀行壞賬率

引用下百度百科的定義

領先指標leading indicator,能夠對經濟趨勢進行先瞻性預測的指標。這些指標的變化反過來又影響經濟形勢的發展。

一致同步指標coincident indicator是指代表經濟周期波動特徵的指標,這些指標的轉折點大致與國民經濟周期的轉變同時發生,它們並不預示將來的變遷,而是表示國民經濟正在發生的情況。

滯後指標lagging indicator, 是指相對於國民經濟周期波動,在指標的時間上落後,例如某指標的高峰或谷底均比國民經濟周期的高峰或谷底落後若干個月,則稱該指標為滯後指標。

********廣告分割線~~~歡迎參加我的Live :D *********

知乎 Live - 全新的實時問答


新增固定投資、新增房地產投資、居民消費增長、流動人口、還有一些關鍵行業指標如能源、金融、零售等,看流量看增量,等看到人口、gdp什麼的減少都已經衰退了。


這個問題,我有切身感受。
我的家鄉就是一個正在急速衰退的城市。
我的家鄉是黑龍江的七台河市。七台河原來是勃利縣下轄的一個鎮。後來發現了優質煤田,逐步升格為地級市。煤田所及的範圍都圈進七台河的地圖了。
前些年煤炭市場剛開放的時候,七台河是及其繁榮的,因為普通的一線礦工月收入普遍過萬。但是在那個時候大家心裡都明白,七台河是沒有前途的。因為這裡除了煤礦就沒有別的了。
現在煤炭資源接近枯竭了。加上煤炭市場的徹底開放。蒙古國的煤炭加上運費過來都比本地煤炭便宜了。普通礦工的月收入只有兩千多了。
我的小學同學,中學同學多數都在外地發展。當地的外來人口,大量的離開。原來有空房的人家都會把房子租出去。現在想把房子租出去,就很難了,不要錢都沒人住了。
所以我覺得,一個城市的衰退表現在,支柱產業的衰退,進而人的離開。


看到前面 有人提到gay的問題,想起之前看到過很有意思的一篇文章。
"The Rise of the Creative Class" by Richard Florida
文章主旨大致是一個地區gay越多,經濟越發達。
關於城市衰退,大概有很多指標可以衡量。但很多最主要的指標,如人口、城市建成環境,在中國特殊的制度下往往統計上都存在很大問題。如中國對城市人口的統計,五次普查沒有兩次標準是一樣的,直到今天的城市人口統計可信度仍然有限。中國到現在也沒有城市實體地域這一概念,等等。
其實關於衡量某一事物的指標,一直存在著這樣一個問題:選取單一指標,往往不具有說服力;選取一套複雜的指標,到最後往往不知道我們衡量的是什麼。但我覺得最終還是要形成一個對城市衰退/發展程度的印象,或者說一種結果。因而很多有意思的指標在這裡也就具有一定的意義。
如這個gay的指標。


很簡單,看場子里的小姐

場子里的小姐越來越漂亮,那就是衰退,場子里小姐越來越丑,那就是經濟很好。

這個適用於沒有太多外部人口輸入的城市。如果大城市都是外來人口的,那就是看賓館發小卡片的人多不多,如果一個城市路邊看不到小卡片,這個城市經濟就不行了。

同樣,也可以看當地足球梯隊里,本地人的比例,經濟差的地方,基本都是本地人踢球,經濟好的地方,基本都是外地人踢球,徐根寶的崇明島基地已經基本沒有本地人了。北京國安梯隊里也基本沒有北京土生的人了。


看這個城市的基佬數是不是越來越少。


從中國的情況來看,最直白的指標就是人口凈流入數量。


天津,從外地人口中的京津滬變成北上廣的時候。


1、住房空置率
2、工業用電量
3、物流量


這個問題太好玩了,我開個頭,希望可以有人接著補充。城市的研究和中國的整個宏觀的研究其實不太一樣,宏觀經濟當中翻來覆去的一些衰退指標放在城市當中其實並不適用,目前沒有一個準確的指標體系來衡量城市的衰退,因為衰退這個詞太大了,並且衰退是一個過程,不同的結點所表現出來的指標肯定是不一樣的,我嘗試著在我的回答里讓大家感受到這個衰退的過程

1. GDP
說到經濟,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GDP。GDP確實是一個非常直觀的指標,城市的衰退或多或少的都伴隨著GDP增速的放緩。但面對一個GDP增速放緩的城市,你要了解的是這個城市GDP增速放緩的原因:周期性放緩還是結構性放緩? 周期性放緩代表著產業結構沒有大的問題,拿港口城市來說,它GDP放緩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外部的需求由於宏觀經濟的大環境的影響而造成了不足。而結構性放緩就不一樣了,結構性放緩是因為其產業結構並不能適應城市發展的需要。比如溫州,金融行業相對不發達(民間借貸不算)+其製造業產業結構以「低,小,散」的輕工業為主+金融危機+地理位置並不理想等等等,造成了溫州經濟增速乏力(人均GDP位次連年下滑),說大了,整個浙江都是結構性的問題,臨港工業+節能減排壓力+以塊狀縣域經濟為主+小和散的民營企業無法進行大規模的創新投入 這种放緩是要引起重視的。所以你看上海 北京 等地如果經濟放緩,大家並不會特別的擔心

2. 產業
結構性放緩主要強調了一個產業結構的問題
原理很簡單,在GDP放緩的時候,是要換回產業結構的調整的。如果GDP放緩時,城市沒有給產業結構的調整留出空間,而是想盡辦法擠GDP,GDP穩住了產業結構依然還是原樣,根本就是治標不治本。說白了,一個城市如果是以有「天花板」的產業作為支柱產業(比如重工業有節能減排的天花板,勞動密集型的加工製造業有勞動力成本的天花板,也有沒有自主品牌的天花板等等),在GDP放緩的時候並沒有想辦法進行產業的轉型升級而是用刺激計劃來穩住GDP,這是衰退的第二個過程

3. 教育
為什麼把教育放在這裡呢?因為說到產業的「天花板」的問題,要想發展一些沒有」天花板「或者」天花板「很高的產業---比如文創,科技創新,電子商務 等等產業,需要的是什麼?----人才!深圳高教基礎並不好,為什麼拚命的設立各種研究院,各種合作辦學的項目?就是為了人才。高教實力發達的地方不僅產學研的轉化效率高,更可以通過高教帶動的良性循環留住人才。這就是為什麼 大家普遍對老牌的大城市充滿了信心(比如成都,武漢,西安,廣州),主要一個原因就是這些城市有強大的高教實力作為基礎。同時,更多的高校和研究院可以給高層次的人才提供崗位,否則你單純給人提供各種福利補貼來招攬人才,治標不治本,人家沒活干,沒有舞台施展能力啊


4.城市定位
最後才說範圍最廣的因素是由原因的,澳大利亞紐西蘭這些地方本身就不用走上面所述的過程,他們利用自己的獨特條件發展旅遊業 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一個城市精準的自我定位對於城市的發展尤為重要。每個城市都搶著發展大都市,每個城市都爭著發展三產,結果就成了一個個鬼城和空著的商務區。不同的城市理應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適合自己的定位,比如佛山就應該先以製造業為基礎,而不是製造業基礎沒打好就想要研究為什麼我三產佔GDP只有35%左右。佛山和廣州這麼近,你發展什麼三產可以競爭過廣州?高端消費?餐飲?生產性服務業?

就我個人來說如何判斷城市經濟走向衰退:經濟結構性放緩,支柱產業遇上「天花板」同時又沒有高校和人才作為轉型升級創新的基礎加上一個脫離實際情況的城市定位。


太多了,翻翻書去,各種指標。
現在ZF愛用用電量和鐵路貨運量來判斷經濟情況。
還有些比較不入流的說法,比如摩天大樓的數量,甚至還有用女人裙子長短判斷經濟情況的,不過這些笑笑就好。
我個人認為最直觀的判斷方式是人口年齡分布。
大城市裡,不管是什麼崗位都活躍著大量年輕人,但是小城市或者衰落的城市卻很少看到年輕人,而年輕人是消費的主力軍,所以不妨去看看這方面,你會感受很直觀


更新:我認為一個城市的出租屋的租金水平、出租率也是很好的衡量指標。
--------
我認為外來人口的數量可以衡量城市發展的情況。最近跑招聘會,同一個企業不同城市的分公司排隊人數是不一樣的,有一些城市甚至幾乎沒有人去排隊。來自A城市的招聘都沒什麼人去排隊,我特意向來自A城市的同學打聽,連他自己都不願意回到A城市工作,那麼我覺得這個城市發展就不怎麼好了。
我不知道真正的事實是怎樣的,以上是我觀察到的情況,如有錯誤請提醒我改正。


如果只看一個指標的話,最好的指標是總稅收收入。這個指標綜合了經濟總量和經濟結構兩個信息,並且跟人口凈流入正相關。


流動人口的年齡,

一個關於腦洞的公眾號。病毒視頻、創意短片、趣味圖文。創意界的魑魅魍魎,腦洞的開拓者。禁止無聊。這裡的一切不一定有意義,但都是有趣的:玩也PLAYEAH


人口結構是最明顯也是最核心的
包括年齡結構、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外來人口與本地人口比例、各類行業的從業人口比例等等這些因素,基本上可以完整清晰的反映一個城市的發展狀況
所以即便霧霾再嚴重,交通再擁堵,房價再高,北京依然是一個正在並且仍將持續高速發展的城市,相反很多發達國家的城市雖然沒有什麼明顯的問題,但是老齡化、少子化嚴重,流動人口基本沒有,城市功能過於單薄,即便是生活再愜意,從整體來看,城市還是處於衰退中的
不過這都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過程,沒有什麼好壞之論,城市人口的此消彼長是必然規律


其實最直接的還是看房價

畢竟幾十萬幾百萬的前期投入,沒有任何一個人會亂丟…

但是房價有時候會被亂炒,操控

這個時候就可以看車流量了

如果是發展一個城市,最重要的就是年輕人的落戶,或許說年輕人的買房率,因為如果一個年輕人在某個城市買房,說明這個年輕人基本打算就在這裡了,畢竟中國的房價讓房子成為了錨,讓年輕人再也沒辦法亂跑。

所以去當地的房地產市場看看,如果買房的都是成雙入隊的年輕人,穿的都是比較不那麼粗放的衣服,那麼這個城市肯定有前途,國內的幾個後發中心城市不都是走的這條路?


房租,人口

東北的老工業區地級市,市區舊小區房租二十年幾乎沒漲,年輕人大量外流,一胎化苛刻,老齡化嚴重,大街上放眼過去都是中老年人,沒有新生代消費、創業,就算投入再大,也只能振興個JB


判斷一座城市是否衰退很簡單,看人口是凈流入還是凈流出就行了,但是這方面的數據一般比較滯後且準確度不好判斷。有一個方法很簡易,那就是每個城市到了中小學校新學年開學後教育局都會公布新總人數。如果對比以前人數不斷上升,則這是個有前途的城市,反之,呵呵...


小姐數量。


推薦閱讀:

國內類似昆明呈貢這樣的空城是怎麼出現的?
為什麼我國南方不集中供暖?

TAG:城市規劃 | 經濟學 | 區域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