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對奧巴馬醫改的態度是支持還是反對?

奧巴馬醫改對保險業界的影響到底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呢?
強制全民醫保減少了逆向選擇問題,但是也規定了保險公司不能因為投保者的病史而據絕投保或者提高保費。
那麼總的來說保險公司是支持奧巴馬醫改的還是反對奧巴馬醫改的呢?


在法案通過的 2010 年,總體上說,是反對的。

大體上保險業對醫改有歡迎的一面,就是強制入保(individual mandate)。這樣能獲得更多的客戶。為了保證這一點,聯邦政府同意補貼低收者,補貼由政府直接打入保險公司賬戶。

代價是不能因投保者的已有病症(pre-existing conditions)而拒保或抬高保費,也不能有最高保額限制等。另外,還限制了對於個人和小業主投保者,保費里至少有 80% 要用於醫護,對於大保戶,則要高於 85%。

保險公司歡迎強制入保,但不歡迎隨之而來的限制和監管。經過比較,他們認為並不划算,所以就選擇了加入反對一方,在那一年花了 1.6 億美元在遊說上。

據統計,2007-2012 年,11 家最大的醫保公司的相關政治行動組織(PAC)共捐給政客 1000 萬美元,2/3 捐給了反對醫保的共和黨人。

值得一提的是,《紐約時報》在昨天報導說(http://www.nytimes.com/2013/11/05/us/politics/federal-health-law-may-not-be-a-federal-health-care-program.html),Obama 政府日前決定給醫保的補貼不受聯邦《反回扣法》(anti-kickback law)限制。也就是說,理論上,醫保公司可以把補貼前作為回扣返還給受保者,並以此來吸引客戶參保。這可能是現下里爭取保險公司支持的一種方法。


(????)??嗨 大家好。 我是Temple University 大三的學生 專業是Risk management insurance.因為學校這個專業比較強,所以經常有業內高層來做一些演講。

從教授和演講人對ACA( affordable care act) 的態度來看,我看到大多數都沒有支持的意思。

那現在就說下為什麼:

  1. 奧巴馬醫療法案(ACA)的其中一個目的是想要讓那些付不起醫療保險的人可以負擔的起醫療保險。 (這部分人通常是不健康的人或者是老人)
    1. 為了搞清楚為什麼ACA頒布了很多條款來控制價格,我們得先了解為什麼有很多人付不起醫療保險。(為什麼有些人的醫療保險這麼貴?
    2. 簡單的答案就是: 因為在承保(underwriting)的時候, 身體不好的人通常會花很多錢在醫療上面,所以他們的保險就比健康的人貴。
  2. 好了,為了讓降低這些人的保險的價格,ACA 說要用 Guaranteed IssueCommunity rating.
    1. Community rating, 簡單來說就是把一群人聚在一起一塊承保,然後都放在一個風險池(risk pool)里, 這樣年輕健康的人保費就會上升,不健康的人或者老人保費就會下降
    2. Guaranteed issue , 簡單來來說就是保險公司不能拒絕任何人的申請。這樣會有一個問題就是,很多人生病了才回去買保險,病好了就取消保險。
  3. 看到這你可能就覺得,欸,這不是挺好的,那些以前那些不健康的人或者老人付不起的現在應該可以付得起了啊。
  4. 但是那些年輕人不高興了啊,」憑什麼我這麼健康還要花這麼多錢來付保險費!「 有些年輕人就退保了, 因為年輕人的退保,風險池裡的風險就變得越來越大,保費相應的也會越來越高,甚至高過奧巴馬法案之前。這個就是 Adverse Selection.
  5. ACA 也不傻,為了防止這種狀況,他們頒布了另一個規定。Individual Mandate, 強制入保。意思就是你必須入保,不入保就罰款。
  6. 但是這個規定用處並不明顯,為什麼呢? 因為罰款太少了,健康的人寧願交罰款也不願意付相對高額的保險費。

結論:保險公司因為被強制保了這麼多高風險的業務,但是只有很少低風險的人來對沖這個風險,所以保險公司們紛紛表示負擔太大,賠的太多。不高興。


如果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還請大家見諒,歡迎在評論提問題~


總的來說,奧巴馬醫改主要包括六個板塊,保險業對每個板塊的態度不完全一致,但是,至少給我們上美國醫療保障體系課的教授說(我是哥大的),總的來講保險業還是持歡迎態度。

1. 擴大Medicaid。Medicaid是美國兩大傳統公共醫保之一,由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共同出資,旨在為低收入人群提供醫療保險。具體的擴大內容是將Medicaid的准入標準擴大到聯邦貧困線的138%。這意味著更多人將接受政府的公共醫保,保險業可能對此並不高興。但實際上這可能不是大問題,一是Medicaid是為了保障低收入人群而創建的公共醫保,所以原本這個市場可能就不是私有醫保行業看重的,二是,或者說更重要的是,強制性Medicaid擴大被聯邦高院駁回了……換而言之Medicaid並不會在所有州推行,因此對保險業影響更小。

2. 州級保險儲備(我不知道這個翻譯準確么……原詞是exchange pool)。以各州為單位建立儲備基金,此基金為沒有保險而又不符合Medicaid准入標準的設立,將他們集中起來,並向他們提供買得起的醫保,這些醫保是由私有醫保行業提供的。這麼做的原理是如果有足夠大的人群,州政府在和保險公司談判時會更有力,能得到更划算的價格。保險業對此總的來說應該是歡迎的,雖然單價減少了但是市場有足夠的增加。

3. 強制僱主提供醫保。要求相對較大的僱主為其全職員工提供醫保,否則要繳納罰金。保險業對此是歡迎的,因為僱主提供的醫保大多數來自私有醫保行業。

4. 補助小企業。較小型的企業如果願意為其僱員提供醫保,政府將給與其一定的稅收優惠。這基本上跟上一條是一樣的,因為美國關於醫保的傳統就是由僱主為僱員從私營醫保行業購買醫保,所以僱主的購買力越強,保險業肯定越開心。

5. 聯邦級保險業管制。保險企業不能因為已有的健康問題拒絕提供保險,也不能收取過高的保費。不滿足這些條件的舊政策一概廢除。這是保險業最擔心的部分,因為保險運作的基本就是健康的人的保費支付病人的花銷(和保險公司的收入)。這樣一來一旦保險公司保了太多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為了經營只能收取更高的保費,健康的人不願意付這麼高的錢,導致健康的人退出保險,付錢的人少了進一步導致更高的保費,如此惡性循環(所謂的death spiral),最終保險公司會破產。這看上去是個很嚴重的情況,但是請看下一條……

6. 個人強制入保。所有美國公民必須有醫療保險,否則將繳納罰金。這才是Obamacare的核心——實現全民醫保。這樣一來,總的來說健康的人退出保險的問題不復存在,相反,全民強制醫保會為保險業帶來更大市場,因為總有一部分目前沒有保險的人會選擇私營醫保(見第二條)。保險業對此完全,完全支持——他們甚至覺得個人強制入保的強度還不夠(因為存在有的人寧可交罰款也不賣保險的情況)。

綜上,保險業還是比較歡迎Obamacare的,可惜目前奧巴馬許的諾很多都沒兌現……


肯定是支持的,如果沒有強制醫保,普通人可能會賭運氣不買醫療保險,現在連賭一把的機會都沒有了。
因為醫療保險是損害普通人的利益去補償保險公司和整個醫療系統。
所以醫療保險的規模越大,影響越大,對保險公司和醫療系統越有利。
如果了解一下保險(契約經濟關係)的起源,會發現保險的初衷是好的,最初的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預期目的。
但是在現代,缺乏約束的保險業尤其是醫療保險已經嚴重背離了它出現的初衷,演變成了一種變相稅收。
保險與稅收的共同點就是強制性。當然理論上一個人可以不買保險,如果他真的有自信可以不出意外也永遠不會生病。絕大多數人沒有這個自信,所以絕大多數人必須要買。
如果沒有醫療保險,人們生病用自己的錢來治療,那麼醫療系統提供醫療服務的價格就受限於普通人的經濟水平。這個價格必須要絕大多數人都付得起,否則人們付不起錢就不會來看病,沒人來看病醫療系統就沒有收入。
生病人數*醫療價格=醫療系統收入。
而在有醫療保險的情況下,醫療系統提供醫療服務的價格就取決於醫療保險的保費總量。
醫療保險的保費總量=買保險的人數*保費價格。
只要這個保費還有剩餘,醫療系統就會無限漲價。
因為醫療系統沒有道理放棄利潤不賺。
假設這個保費總量是1萬億,那麼醫療系統就知道自己的最大收入就是1萬億。而當醫療系統發現自己收不足1萬億的時候,肯定會不斷漲價直到自己的收入超過1萬億。
最終醫療系統肯定會把保費消耗光。
保險公司則會宣稱現有的醫療保險價格不足以支付醫療系統的賬單,所以要漲保費。
但是,這個保費無論漲多少,都一定會被醫療系統吃光。
生病人數*醫療價格=醫療系統收入。
分析一下這個等式,很明顯就能發現:
無論人們買不買醫療保險,生病人數都是那麼多。不會因為買了保險就不生病。
區別就在於在沒有醫療保險的情況下,「醫療價格」大多數人都能承受。而在有醫療保險的情況下,「醫療價格」肯定會漲到普通人承受不起的地步。而且這是已經發生的事實。
結果就是醫療系統的收入成倍增長。
如果醫療系統增加的收入可以用於為人們提供更好的醫療服務,那也無可厚非。
但是實際上,他們並沒有這麼做。
-
把這個系統剝離其他因素,簡化到最簡單的「病」和」葯「。
生病會死。
吃藥能活。
假設有100個人,收入是100美元,生病的概率是十分之一。
葯的價格最高只能定價100美元,高了人們買不起,只好去死。
葯的收入是 100*(1/10)*100=1000美元。
保險公司站出來說,買份醫療保險,包你吃得起葯。每份只要20美元。
對於普通人來講,以前生病就意味著失去所有,現在花20美元買份醫療保險,可以保證自己萬一生病有葯可吃,剩下80美元還可以過不錯的生活。所以買保險是個不錯的選擇。
人們買了保險,保費總額=100*20=2000美元。
這時候,葯的價格會漲到200美元。
葯的收入變成100*(1/10)*200=2000美元。
收入翻倍。
200美元的葯超出了人們的承受範圍。想要吃的起葯,買保險成了唯一選擇。
或許有人願意賭一把自己不會生病,但是有更多人不願意賭。
保險公司不是做慈善的,他們發現人們比以前更需要這份保險,於是醫療保險的價格漲了1美元。
葯發現有利可圖,於是價格漲到了210美元。
接下來就是惡性循環。


額,保險業當然是支持啦。最新2015年數據。
美國聯邦政府在醫改上支出超過1萬億美元,其中奧巴馬在醫保屆的主要捐助者利潤上漲45%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美國電視台的這些問題?
美國官員這麼難做,為什麼還有人當官?
美國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
如何評價《紙牌屋》男主角弗蘭西斯·安德伍德?
歐洲人通常對美國、美國人與美國文化的不屑與「吐槽點」集中在哪些事物上?

TAG:美國 | 巴拉克·海珊·奧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 醫療保險 | 奧巴馬醫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