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正畸的理論基礎是什麼?

相關理論大概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臨床實踐上有什麼不支持的案例嗎?

P.S.感覺這個問題有點太寬泛了,要不羅列幾本中文理論書吧,英文的非醫學相關專業實在看不懂了。


正畸治療的目的是要通過外力將排列不整齊的牙齒移動到正常位置,將牙齒排列出一個平衡、穩定、美觀的咬合關係。所以,牙齒正畸的理論基礎可以理解為牙齒移動的理論基礎

牙齒是生長在牙槽骨當中。牙槽骨是人體中代謝最活躍的骨組織,一生都在變化。牙槽骨是高度可塑性組織,它不但隨著牙的生長發育、脫落替換和咀嚼壓力而變動,而且也隨著牙的移動而不斷地改建。牙槽骨的改建是通過骨的形成和骨的吸收來完成的,並且具有受壓力被吸收,受牽引力會增生的特性。臨床上用此特性可使錯合畸形的牙得到矯正治療。如加一定強度壓力於牙上,一定時間之後,受壓側骨吸收,牙的位置隨之移動,而受牽引側骨質增生,來補償牙移動後所留下的位置。

牙槽骨壓力側吸收,張力側沉積這一現象的生物學機制現尚無特別明確的認識,對此感興趣的請看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627171和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6627170

中文參考書最基本的就是這本
全國高等學校教材:口腔正畸學(供口腔醫學類專業用)(第6版)/傅民魁


1.牙槽骨骨具有壓力側破骨,拉力側成骨的特點,主要是靠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
2.牙骨質具有受很大的力而不產生變化,或者變化很少的特性,這個非常重要!
3.牙周膜也有改建的能力,成纖維細胞是個很神奇的細胞
以上是記憶中正畸課本里的內容
其實人的一生牙齒都在移動,只是你感覺不到,使用合理範圍(包括力的大小和持續時間)內的力,不會造成成組織壞死,而能使組織在本身的動態平衡中向著你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參考書即各個版本的口腔正畸學課本,現在大多院校好像用的是傅老先生的,第一名有鏈接,另外北醫有自己課本,圖書館見過。


簡單來講,就是牙齒周圍的骨頭具備在外力引導下進行拆東牆補西牆的能力,進而使牙齒進行受控的移動,同時又不會影響牙齒的牢固程度。


在合適的力值範圍內,牙齒可以在牙槽骨內移動。


口腔正畸利用的是一個破壞與再生的機制。
首先,我們知道不論年紀大小,人都是在不斷的新陳代謝中的,舊的細胞死亡,新的細胞形成,如此反覆。
另外一方面,牙齒位於牙槽骨中,也就是說,牙根周圍是由骨骼包裹的,我們要注意的是,牙齒的硬度很大,和骨骼硬度是明顯不同的。

如果我們給骨施加一個恆定的力(當然力量作用於牙齒),牙齒的硬度比較大,合適的力量不會讓牙齒產生太大的變化,而相對應的受到壓力側的牙槽骨會緩慢的被破壞,緩慢的被吸收。另外一側的牙槽骨受到的牽拉又能使它們緩慢的重建和再生。
牙槽骨的特點在於豐富的血液循環,所以代謝活躍,改建能力就強大。於是,牙齒受力→傳遞給牙槽骨→牙槽骨吸收加再生→牙齒移動。


生物力學


受壓力側骨吸收,受牽張力側骨沉積。
參考書:當代正畸學
科學與藝術的統一


牙齒矯正的原理,簡單來說,牙槽骨是包繞牙根的骨頭,這是全身骨骼中最特殊的一塊,之所以說它特殊是因為它是人體中最「活躍」的組織,終生都發生著變化。

如果對牙齒施以一定強度、足夠長時間的外力,包繞牙根的壓槽骨和牙齒周圍的組織會發生改建,受壓迫的一側發生骨質的吸收,受牽張的一側會發生骨質的增生,從而使牙齒移動到新的位置並得以穩固。

牙槽骨的改建是終身的,在發生骨質吸收的同時,也在發生著骨質的增生,兩者達到動態平衡,所以牙齒矯正是不會造成牙齒鬆動的,有這方面擔憂的朋友可以完全放心。

而且,矯正後的牙齒由於排列整齊反而更容易清潔,患牙齒齲壞和牙周疾病的風險大大降低,更加有利於牙齒的健康。


牙科醫生來回答這種問題只懂背課本。最好叫搞研究的來答,可惜知乎好像沒有。


推薦閱讀:

各式各樣的牙膏,效果真的會有不同嗎?
如何避免嬰兒感染父母的口腔、腸道菌群?

TAG:牙醫 | 口腔醫學 | 醫學 | 牙齒正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