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名言是被誤傳的?
準備用自由換取暫時安全的人們,既不配得到自由,也不配得到安全。
Those who would give up Essential Liberty to purchase a little Temporary Safety, deserve neither Liberty nor Safety.
這句話被廣泛的誤傳。
================================================
最近美國政府涉嫌查看上網、通訊記錄,侵犯公民隱私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於是關於自由和安全的平衡這個話題又熱了起來。不管是國外網友還是國內公知們,在爭論這個這個話題的時候最長引用的就是本傑明.富蘭克林那句被引用到爛的名言:
準備用自由換取暫時安全的人們,既不配得到自由,也不配得到安全。
Those who would give up Essential Liberty to purchase a little Temporary Safety, deserve neither Liberty nor Safety.
===================================================
要說么,這句話確實很有名,中外語境里都是經常出現,但是摘錄這句話的人多,用對的倒是沒幾個。畢竟不是每個人在摘錄名人名言的時候都會去確認下名言的背景的。
==================================================
富蘭克林這句話最早出現在他1755年代表賓西瓦尼亞議會寫給殖民官Robert Morris的信中。原文點這裡。
當然,這封信將近2000字,而且寫在200多年前,遣詞用句和現代英語有點區別,再加上出自富蘭克林這樣的老學究之手,讀完、讀懂要費一點時間。
所以我來高度總結一下富蘭克林這封信的背景和意思:
當時正值法國印第安人戰爭初期(法國聯合殖民地的印第安部落攻擊英國人),作為當地立法機構的賓西瓦尼亞議會需要籌錢組織自衛防禦。防禦的錢從哪裡來呢?徵稅唄。向誰爭呢?當地居民自然要征。那麼大地主Penn家族呢?大地主Penn家族是什麼來頭?這麼說吧,賓西瓦尼亞(Pennsylvania)這個名字就是從他們的家族名來的。當年英國國王欠Penn家老爺子William Penn錢(國王都欠你錢,這才是真.大財主),就把賓西瓦尼亞那塊地送給Penn家抵債了。
=================================================
所以一直以來,身在英國的Penn家族才是真.殖民官,前面提到的殖民官Robert Morris是Penn家指派的。議會想找大地主Penn家收稅,「傀儡」殖民官Robert只能護主子啊,這事情肯定不能批嘛。
於是這個事情就變成了政治鬥爭了嘛,而代表想要收稅的議會一方站出來說話的就是富蘭克林。
================================================
當然了,Penn家也不是不懂讓步的,畢竟防禦組織不起來,到時打過來損失的還不是自己家的地?所以Penn家的提議是願意出錢支援組織安保,但是議會必須承認其不具有對Penn家收稅的權利。
這樣,以富蘭克林位代表的議會派就面對了了一個兩難的局面:
1. 拒絕Penn家的提議,不收錢,防禦組織不起來,安保成問題
2. 接受Penn家的提議,拿錢搞安保,但是放棄對Penn家收稅的權利,失去立法自治權。
================================================
看到這裡你看明白了吧,富蘭克林說的「基本權利」並不是人權云云,而是地方立法機構的自治權利,而「暫時安全」說的就是向Penn家和殖民官妥協,放棄自治權,來抵禦外敵。
所以富蘭克林的話並不是說公民和政府利維坦之間的用自由換安全的交易,而是在講,要保障集體安全,自治權是絕對的前提。如果放棄了自治權這個基本權利來換取短暫的安全,那麼這兩者早晚都是會失去的,在富蘭克林眼中,自治的基本權利和安全不是此消彼長的,而是共同扶持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莊子·養生主》
老師只讓學生看前半句。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這句話的廣為流傳完全顛覆了《孫子》的精髓。
《孫子·謀攻》原話講『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百勝和不殆之間的差別,是道的差別。完全不可替換。
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必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故善戰者,立於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真正懂得戰爭的人,首先要做的是確保自己不被戰勝,然後等待戰勝敵人的機會。前者由己,而後者待人。即使是最牛逼的人,能做到的最牛逼的境界也就是「不可勝」,而無法保證能夠必然戰勝敵人。所以說,勝利可以預測,但不可以強求。所以善戰者能做到的極致,也就是立足不敗之地,接著才是不錯過打擊敵人的每一個機會。
勝可知,而不可為。這就是我最喜歡《孫子》的原因。甚至能從中隱隱約約品到一點儒家『知天命』的味道。
不親自去讀《孫子》的人,抓著《孫子》的幾句話,甚至只不過聽旁人胡亂講解了幾句,永遠讀不出《孫子》最精髓的部分。最可惡的是厚黑學興起之後,諸如《商戰中的孫子兵法》之類的書常年盤踞暢銷榜前列,正兒八經的一部傳授大道的典籍,就被整成了歪門邪路旁門左道為求勝利不擇手段的營銷書。
真正的《孫子》沒有戾氣煞氣,沒有巧路捷徑,一路讀下去都是坦坦蕩蕩的軍事家情懷。
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是世人急功近利之心;知勝可勝求勝而不強為勝才是《孫子》的道。」路線錯了,知識越多越反動「。。。。。。。。。前四個字總是被人有意無意地遺忘了。參見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F%A5%E8%AF%86%E8%B6%8A%E5%A4%9A%E8%B6%8A%E5%8F%8D%E5%8A%A8
我想說其實根本沒有後面那半句... 以下來自果殼網@花落成蝕
2月11日,愛迪生的生日又到了。
他的那句名言誰都知道:「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但是,國內盛傳這個名言後面還有一句:「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於是我們來搜一搜。
美國的發明家,真的說了啥不可能中文世界有英文世界沒有,所以我們必須查英文。
前一句的英文原文的:「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在英文的維基語錄里有這樣的記錄:Thomas Edison
Spoken
statement (c. 1903); published in Harper"s Monthly (September
1932)
1903年所說的一句話,發表在1932年9月美國的哈潑月刊(Harper"s Monthly)上。
還有幾個版本:
None of
my inventions came by accident. I see a worthwhile need to be met and I make
trial after trial until it comes. What it boils down to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
我沒有一項發明是碰巧得來的。當看到了一個值得人們投入精力、物力的社會需求有待滿足後,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做實驗,直到它化為現實。這得最終得歸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 Accordingly, a
"genius" is often merely a talented person who has done all of his or her
homework.
這個版本的前半句一樣,後面多的這半句大意是「因此,天才不過是一個經常能完成自己工作的聰明人而已」。也沒有說「靈感更重要」。在英文網路里,我無法找到「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後面那一句。綜合上面這些資料,我認為,愛迪生三番五次的強調自己「一次次地做實驗」,不太可能會說「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這句話。
請身在美國的朋友問問你們身邊的美國人吧!
另外,@橋之暗面
提供了更詳盡的調查,見此。
他得到的結果和我一樣。愛迪生沒說過「但那百分之一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至少說英文的愛迪生沒說過這句話。
@橋之暗面
調查了這句話是怎麼多出來的,摘抄如下:那麼在中文網頁里,所謂的後半句究竟從哪裡傳出來的呢?我對此也利用Google做了簡單的搜索調查,雖然不確定是最準確的結果:
通過查找,目前我找到的最早的來源是2005年5月15日一篇發在天涯上的文章《中國教材為什麼要篡改愛迪生和愛因斯坦的名言》當然作者已經標明了是轉載,但是原文地址無法找到。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推測我國教育工作者此舉的原因是
「我想可能與中國的教育制度精神有關。中國的教育一向是「學海無涯苦做舟」「題海戰術」「一切行動聽指揮」,這種教育本身的目的就是製造「整齊劃一」的「聽話的人才」,它不需要天才,也不承認靈感。。。」而之後包括網易在內做過一些特別策劃(2006年1月17日,網易曾出了一篇特別策劃《那些被誤傳的名言》,編輯徐靖)
我能理解,這半句多出來的「名言」背後是對中國目前教育制度的不滿。
但是不滿的目的應當是尋求改變,想要尋求改變就應當盡量準確的指出問題之所在。
感情的宣洩或許有推動的作用,但是更容易把事情引導到不知所謂的地方去。
至少,我無法看到愛迪生的這「後半句」中,有除了感情宣洩以外的效果。
用軍艦對抗岸炮的人是傻瓜。——納爾遜
這句話倒不是翻譯中太過背離原意,因為英文原文就是A Ship"s a Fool to Fight a Fort. 把要塞、堡壘(Fort)翻成岸炮也算合理髮散。
然而,關鍵在於多次成功使用戰艦對抗岸炮(當然也不乏敗績)的納爾遜並未說過這句話,事實上,在納爾遜壯烈戰死後的99年里,都沒有一個人認為他說過這句。等到1904年10月19日,即將履職的第一海務大臣費希爾老爹才在書信中把這句話送給了自己的先輩。費希爾文本如下:
納爾遜十分正確地說過沒有水手會傻(X)到用戰艦進攻要塞的地步,然後他就在哥本哈根用戰艦朝要塞直衝過去……要根據具體狀況來調整做法。
顯而易見,改革者費老爹要說的就是最後一句話,前面的納爾遜云云就是個自編的考試作文論據罷了……對此,我國諸多中小學生應當心有戚戚焉。
詳見Ferreiro, L.D. Horation Nelson Never Wrote ""A Ship"s a Fool to Fight a Fort""; It Was Jackie Fisher Who Invented the Attribution, The Journal of Military History, 80 (July 2016): 855-856.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憲問》
大家常見到的「以德報怨」其實不是孔子說的,而且孔子的意思也不是這個,從對話來看他是反對以德報怨的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下一句是"世人若學我,如同墜魔道。"濟公的詩。卻成為多少人胡吃海喝時的戲謔。
人們總喜歡說"四兩撥千斤"。卻不知後面還有一句"千斤力在後"。很顯然,運用技巧的前提是深厚的基礎。
如果這是一個調查收集帖,請直接在新浪微博上搜索「白岩松」
其實後面還有一句而那1%的天賦遠比99%的汗水重要。
這句話本身就是誤傳,這個說法出現後,網上對這件事兒的考證非常多……但是大部分人依舊認為這話是愛迪生說的。可見「真相」永遠比「真相」更受歡迎。
「天才是99%的努力 1%的靈感」 這句話是誰說的?這句話是否有後半句?
驗證起來也比較容易的,可以自己試試。
同樣,這句話前半句是不是愛迪生說的,也是有疑問的。其實,絕大多數名人名言,名人軼事都是編造的,比例上我猜會達到87.53%。所以題主的問題不如改成:哪些名言是真的……
以下全是假的,轉自騰訊今日話題。
「希拉里說:人類毫無必要進入太空,起步越早,越早完蛋。」「有位蘇聯宇航員升空的時候還是蘇聯,到了空間站後,蘇聯解體了,結果沒人管他,也沒錢接他回來,最後是美國人花錢派飛船把他接了回來。---如果國家不把公民的命運放在首位,每個人都會成為犧牲品。」
「人類千萬年的歷史,最為珍貴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師們的經典著作,不是政客們天花亂墜的演講,而是實現了對統治者的馴服,實現了把他們關在籠子里的夢想。因為只有馴服了他們,把他們關起來才不會害人。我現在就是站在籠子里向你們講話。」——小布希
「撒切爾夫人曾說過,中國是一個無需重視的國家,它只生產洗衣機和冰箱,不生產思想。美國一位大學教授在講到世界漢語熱時說,十年前在美國也曾颳起過一股漢語熱,但很快就消失了。如果漢語背後沒有文化,文化背後沒有思想,思想背後沒有精神,這個神話也終究會消失。」(這個撒切爾夫人的版本甚至被一些媒體引用過。搞笑的是,有人改寫了這段話來譏諷這種偽造:「撒切爾夫人曾說過:如果漢語背後沒有文化,文化背後沒有思想,思想背後沒有精神,光TMD編造俺和喬布斯根本沒有說過的話,那麼中國永遠不會是一個偉大的國家。」)
「前耶魯大學校長施密德特說過:中國大學是人類文明史上是最大笑話」。他稱中國大學日益嚴重的「官本位」體制,是「宙斯已被趕出天國,權力主宰一切」,並嘲笑中國大學「似乎是孕育自由思想並能最終自由表達思想的最糟糕同時又是最理想的場所」。
白岩松:當世上所有人都把慾望當理想,把世故當成熟,把麻木當深沉,把怯懦當穩健,把油滑當智慧,那隻能說這個社會的底線已被擊穿,所以你們沒有資格說我的勇敢是莽撞,執著是偏激,求真是無知,激情是幼稚。當那些兜售社會經驗的流氓朝我的夢想投來輕蔑一笑的時候,我會毫不猶豫的還你一句,傻逼!(段暄微博轉發的時候是這麼說的:在和岩松一起吃飯,當著他的面大聲念給他聽,他抬起頭問我:這段話誰說的,我說:你!)
蘭德公司《20年後,中國將成為全球最窮國家》:(一)中國人不了解他們作為社會個體應該對國家和社會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二)中國人是世界上少數沒有信仰的可怕國家之一。(三)中國人所說的政治除了欺騙和背叛沒有其它東西。(四)大多數中國人從來就沒有學到過什麼是體面和尊敬的生活意義。
誤傳: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原本: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
曹操有一句話不知道什麼時候給傳成「袁本初、劉景升父子皆豚犬了」,以至於連葉劍英的詩里都有:「景升父子皆豚犬」的話。
那句話的原話明明是:「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也就是說只有劉琮劉琦,沒有袁紹、劉表、袁尚、袁譚。袁紹的三個兒子都很能打,袁尚還率兵擊敗過曹操,且三子都殞命於徵戰,曹操和袁紹舊情也不錯,怎麼可能會罵袁紹的兒子若豚犬。
我認為這句話以劉表類比孫堅,恰恰是意在劉表的兒子與劉表本人水平骨氣差太遠,劉表鼎盛時北拒曹操、東拒孫權,劉琮卻不敢一戰將十餘萬人馬拱手讓人,而劉琦則受制於劉備致使劉備做大,與堅決獨立抗戰的孫權形成了鮮明對比(罵劉琦的可能性更大,畢竟這損害到了他的直接利益)。
其實曹操遠沒有很多人想像的那麼狂,只要是給他留了一點深刻印象的,一般評價都不低,比如先主缺兵少將時就被他評為天下英雄,孫權率軍成功阻擊了他幾次也得到了「表揚」,畢竟一個罵了他祖上幾代的文人陳琳都惜其才捨不得殺呢。
1. 經@金昊 指正:
一、 "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是錯的,
1.在明以前根本就無這句話的出處,
2.違反平仄規律。二、應該是上面提到的「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出處有:
1.關漢卿《望江亭》雜劇第二折:「便好道『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2.馬致遠《漢宮秋》雜劇第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3.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然後查到一段資料,供大家參考:
http://news.sina.com.cn/o/2006-07-22/03019533394s.shtml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是現代漢語中家喻戶曉、盡人皆知的一句俗語,可這句俗語亦非其原來面目。溯其本源,許多人都認為「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俗語是由「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訛變而成的。他們認為,「無度不丈夫」中的「度」是指氣度,和「量小非君子」中的「量」合起起來正好構成「度量」一詞,後來在流傳的過程中「度」字才被訛傳為「毒」。這種解釋看似合情合理,其實卻是想當然之說,理由有二:其一,「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之說嚴重違反了漢語對偶句的平仄規律;其二,在明代以前的典
籍中找不到相關的書證。
其實,追根溯源,俗語「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是由「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演變而來的,其大體意思是說:對仇人不痛恨的人不是君子,對敵人不狠毒的人成不了大丈夫。在元明清三朝的筆記、話本、傳奇、雜劇、小說中,「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俗語的用例多得舉不勝舉。如:元·關漢卿《望江亭》雜劇第二折:「便好道『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元·馬致遠《漢宮秋》雜劇第一折:「教他苦受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98回:「常言說得好:『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清·李玉《清忠譜》第六折:「〔付〕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
「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一俗語的產生有著深厚的社會文化背景:自元朝以來,正統的儒家倫理文化、道德價值體系、社會政治及倫理秩序受到嚴重衝擊,市井流氓文化急劇膨脹,諸如「爹死娘嫁人,各人顧各人」、「人善有人欺,馬善有人騎」、「莫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無奸不成商,無謊不成媒」之類帶有濃厚流氓文化色彩的俗語在民間大量產生,並被人們廣泛使用,而「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就是其中之一。由於這句俗語中所表達的思想與正統的儒家道德思想格格不入,所以在其產生後正統儒家文化的維護者們試圖通過同音替換的方式將「毒」曲解為「度」,為了與「度」對偶,他們又將「恨」替換作「量」,使「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訛變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但是或許是由於「無毒不丈夫」這句俗語的生命力太強、對人們影響太深的緣故吧,「度」字始終沒能將「毒」替換下來,結果就形成了「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這句俗語,併流傳至今。 □劉書龍
2."言必信,行必果",並不是孔子所推崇的,而是次之再次之的人才。
原文如下:《論語》論語·子路第十三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踁々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3. 「無友不如己者」, 不是說不要跟比不上自己的人做朋友,是有上下文的,指的是不要與自己不同道的人為友。
《論語·學而第一》: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4. 陸遊的「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 其中紅酥手是一種點心。
5. 「床前明月光」不是現在的床前,是井上圍欄。如果是睡床的話,《靜夜思》就不合邏輯啦。
1. 供人睡卧的傢具:~鋪。木~。~榻。
2. 像床的東西:車~。機~。河~。
3. 量詞,用於被褥等:兩~被。
4. 井上圍欄:「後園鑿井銀作~,金瓶素綆汲寒漿」。
引用自:漢典:床的解釋|床的意思
有一條至今仍有爭議的,回頭考證後再修改補充,謝謝各位提出不同意見。
補充:@劉牛牛 說:「關於第五點,小小的提醒下,床指的是胡床,就是俗稱的馬扎,前幾天百家講壇說的。 」
這種說法是馬未都先提出來的,沒得到廣泛認同,但也是一種說法,供大家參考一下。
1. 言必信,行必果—孔子
這話確實是孔子說的,但是並不是孔子在提倡這種行為,完整的一句話其實是「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 出自《論語 子路》原文如下: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那為何孔子覺得這樣做是小人呢,孟子給了個解釋我個人比較贊同,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
2. 韜光養晦 —鄧小平
現在不知道怎麼樣,反正前幾年還是有學者官員拿這句話當祖宗家法,比如吳建民,說國際上我們不要多管閑事,別人惹了我們我們也要忍著,小平同志說了,我們要韜光養晦。那我們來看看小平同志當年到底是怎麼說的。
小平第一次直接說出這句話是1992年4月28日同身邊人員談中國發展問題時講的。他說:「我們再韜光養晦地幹些年,才能真正形成一個較大的政治力量,中國在國際上發言的分量就會不同。」(《鄧小平年譜(1975-1997年)》(下)第1346頁)。
在這之前還有個談話,間接的表達過韜光養晦的意思, 1990年12月,鄧小平又對幾位中共中央負責同志談到:「第三世界有一些國家希望中國當頭。但是我們千萬不要當頭,這是一個根本國策。這個頭我們當不起,自己力量也不夠。當了絕無好處,許多主動都失掉了。中國永遠都站在第三世界一邊,中國永遠不稱霸,中國也永遠不當頭。但在國際問題上無所作為不可能,還是要有所作為。作什麼?我看要積極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我們誰也不怕,但誰也不得罪,按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辦事,在原則立場上把握住。」
看完會發現鄧小平說的韜光養晦只是手段,有所作為,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才是目的。鄧小平說的韜光養晦的真正意思是不要在國際上強出頭,做自己實力達不到的事情,因為毛時代後期中國做了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再加上當時西方對中國在國際上的巨大壓力,他是針對這個時代背景提出的韜光養晦,但是力所能及的事情是要有所作為的,今天的韜光養晦,是為了積攢力量,為了明天的有所作為。並沒有任何當縮頭烏龜,被別人欺負不要還手的意思。1.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
由於上古文字極度簡約,且幾千年來隨著語言的發展變化,字詞的意義常會發生擴展甚至異變。所以我們看上古文章時,最忌以現代漢語為標準,從表面上去輕率理解古文的意思。
比如這句「刑不 上大夫,禮不下庶人」。一切問題的關鍵,在於我們後人對「上,下」這兩個字的認識錯誤。「上」和「下」,現代漢語單純做為方位詞使用,而在上古,則涵意要豐富的多,在這句話里,則是表示「尊」與「卑」的意思,所謂上尊下卑。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意思就是「刑不尊大夫,禮不卑庶人 」,不會因為大夫之尊,就可以免除刑罰,也不會因為庶人社會地位底,就將他們排除於文明社會之外。
《漢書?司馬遷傳》:「傳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節不可不厲也。」為什麼說士大夫不可不恪守節操?因為士大夫是有社會地位、有身份的人,萬一犯法,被法制裁了,就是極大恥辱,是很丟人的,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情發生,所以做為士大夫,更要恪守節操,謹遵法度!所以《明史?刑法志》有言:「古者刑不上大夫,以勵廉恥也。」古時候刑不尊大夫,大夫犯法與民同罪,是所以用來激勵人民保持廉恥之心的。如果象現代人講的那樣,士大夫犯了法可以不用刑事追究,士大夫階層享有法外特權,還怎麼讓他們「厲節操」、「勵廉恥」?儒者還宣揚什麼「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
「禮不下庶人」,即「禮不卑庶人」,不因為庶人的社會地位卑下,就把他們排斥在外。這正是儒家「有教無類」「以禮化民」之教化思想的具體體現!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更是一樁由於句讀錯誤所致的曠世冤案,不僅現代很多對儒學不了解的人據此底詈儒學,說這句話是赤裸裸的愚民思想,縱使象南懷謹那樣對國學有相當深厚了解的人,也都弄錯了,也當成是儒學裡已不合時宜的糟粕。而事實上呢?這句話被人誤解,其實是後人斷錯了句讀!正確的句讀應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意思就是說,民眾的知識與素質達到一定程度了,就要給他們足夠的自由權力去做他們想做的事,如果民眾的知識與素質還比較低,就「知之」,教育他們,通過教育來提高他們的認識與素質。這也正是儒家「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思想的現實實踐!這種啟蒙教化思想何錯之有?
比如說我們現在,不少先進人士要求推行民主,但如果民眾鴻蒙未開,對民主理念與憲政思想根本沒有任何了解,更不識其現實操作,不懂得如何通過理性手段去追求民主,甚至不知道如何去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民主能健康有序地推行並最終成功嗎?所以在此之前,要先進行民主啟蒙,提高民眾的民主意識,讓民眾對民主理念及憲政操作有具體明確的認識。這種啟蒙教化是非常必要的,不要忘了,西方民主運動之初,也是經過了漫長的啟蒙過程!而當民眾具有了深厚的民權意識,民主素養也臻成熟,那麼就應該給予他們所應有的自由權力,讓他們自由去做憲法保障內的事。
3.存天理,滅人慾
「存天理,滅人慾」,是宋代理學大師朱熹提出的,同時這也是一句飽受後人斷章取義之苦的名言。
朱熹的天理人慾是什麼?
「飲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慾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慾也。」
朱熹認為,自然健康而情操高尚的生活,是天之理,因為人必須要吃飯才能活下去,必須有夫妻之事才能繁衍後代,而吃飯只要健康衛生即可,一夫一妻也更利於家庭和諧。所以飲食和夫妻是天(也就是「自然」)之理。貪求享受安樂淫逸,則是人的內心慾望,是飲食夫妻之上的淫逸欲求。他要求做人要自然健康,夫妻和諧,而不要貪求淫樂享受。這種要求何錯之有?飲食夫妻之天理不該存嗎?貪享淫逸之人慾不該去嗎?就是放到現代,這種思想難道是落後的、不值得提倡的嗎?如果認為朱熹此言反動,那麼什麼才是先進正確的?天天美饈佳釀夜夜商女笙歌才對?食必山珍野味再養幾個女秘包幾房小奶才對?
4.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語出《論語、子張》。這是一句被現代人廣泛引用的話,動不動就說:孔子說了,學而優則仕,學習好了就能當官。拿來鼓勵後生學子好好學習,或者拿來攻擊儒家學習的目的是想當官。
毫無例外,這句話也是被曲解的。
首先,這句話是子夏說的,而不是孔子。子夏是孔門高足之一,《論語》是記載孔子及其門徒之言行的語錄體著作,不僅僅是孔子一個人的。
其次,「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優」的意思,不是「好、優秀」,而是「閑暇、餘力」。在做自己的正事之外,時有餘暇,行有餘力,則不妨做做別的,比如,當官的有空閑了不妨讀讀書,進一步充實提高自己,做學問的有餘力也不妨噹噹官,拿自己的所學服務國家人民。
關於「優」的訓釋,《論語集注》里解釋得清清楚楚,後世人硬是不學不問,望文生義,認為是「學習好了就能做官」,真叫人哭笑不得。
5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憲問》
以德抱怨,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了,人們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孔老夫子教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里吞,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這就讓人感覺很有點肅然了。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過去那個被打的人還笑笑說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對你越好……遇到這種情況我也會感動到傻眼,這多好一孩子,多偉大的情操啊……
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當初,也萬萬沒想到原來在孔子這句「以德抱怨」的後邊還跟著另外一段話,什麼話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看完以後,幡然醒悟,原來我們都被某個斷章取義的孔子FANS給玩了一把!當時的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孔子的一個Di zi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拿起板磚飛他!看!就因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話,剛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現在這個溫婉的受氣包形象。
與西方文化相比,東方文明一向被認為是謙遜堅忍的,同樣是被人欺負,西方的帶頭大哥耶穌在聖經里就叫囂要:「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小弟們!別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別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來!而東方呢?佛家的精神領袖釋迦牟尼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而且他可不是說說而已的,大鷹來欺負他,要吃他的肉,他也真從自己身上一刀刀幫大鷹割下肉來,這就偉大得有點近乎BT了。說完了國外的幾位大領導,再回到中國,孔老宗師的這句話為什麼會被別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還是當時封建統治者的需要,他們的心思,無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萬千民眾成為「以德抱怨」的順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眾,才會老老實實地服從他們的剝削和壓迫。我們再來看看影響吧,孔老先生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國文化史上起的壓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皇帝殘暴,我們要「以德抱怨」,地主剝削,我們要「以德抱怨」,八國聯軍都打到北京了,還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稱臣,要想盡一切辦法彰現自己的「德」,要「量中華之物力,結大國之歡心」……就是沒想過反抗。試想,如果中國的文化里,沒有這種把正確的思想東篡西改來為封建統治階級服務的惡習,如果孔子這句原話沒有被刻意地曲解成這樣子,我們中國人會養成這樣一種懦弱的思維慣性嗎?有人說西方人的骨子裡本性是狼性,而東方人的骨子裡的本性是羊性,這裡倒想問問了,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變成了這樣?如果我們從古以來信奉的是西方那種「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訓誡,近代史上的中國,會給世界留下那麼一個任人魚肉的印象嗎?
6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
原句: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論語·陽貨》
現今女權主義抬頭,孔老夫子的這一句話便立時變成了女權精英批判者們群起而攻之的絕好靶子,看看,這就是你們中國男人歧視咱女性的最初起源,孔夫子這老混蛋啊!害我們女性被壓迫了幾千年啊幾千年,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人哪,我們要頂上半邊天再搶他們的半邊~~天!一時間,群情激憤,兇狠異常,熱鬧非凡。但各位姐姐們阿姨們姑奶奶們,且聽我說兩句話,你們把這罪過都推到孔老人家身上,卻是大大地冤枉了他了。
先根據當年老孔的處境,提出一個疑問:「孔老先生當時,為什麼要說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樣的話?任何人說話都不會是無緣無故的,當然,除了瘋子,而我們的孔老先生應該不是瘋子吧?而且這位孔老先生受《詩經》的影響很深,他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他認為《詩經》是一部偉大的著作,而我們再來看看這部孔子都很推崇的巨著,裡邊倒有很大一部分歌頌了女子的活潑美麗,大方善良,歌頌了當時男女平等的浪漫愛情氛圍,事實也是這樣,在春秋時代,男女間是相當平等的,而孔夫子本人更是曾反覆多次以詩經里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來表達了自己對婚姻和女子的平等看待觀點。所以,說孔子歧視婦女,不僅和孔子的思想不符,更與當時的民間社會整個大環境對不上號,因此這個說法,實在是大大地有待商榷。
所以我們就要看看,孔子當初是在什麼一種環境下說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這句話的?這話又是對誰說的?他一宗師級別的身份,不可能在路邊想著想著突然心情煩躁就開罵一八杆子打不著的婦女同志吧?在《史記·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衛國之行,孔子「居衛月余,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市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於是丑之,去衛。」我來大致翻譯一下這段話,當代全國教育勞模孔老先生受衛國國君的邀請,來到了衛國參觀學習休養,但在這期間,孔老先生突然發現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來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並不是真正支持他來這教化衛國民眾的,尤其是那個衛靈公的老婆,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開炫耀,貶低了孔子,孔老先生那個鬱悶啊,你衛靈公到底是喜歡德才多些,還是喜歡女色多些?在你心裡我和你老婆哪個重要?乾醋自己吃完,依然沒人鳥他,孔子怒了,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丟!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GO,GO,GO!」收拾行李就離開了衛國,離開之後,心情平復了,想起衛國公老婆那種仗著得寵,驕橫跋扈亂政擾民的爛事兒,就發了感慨:「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你看,知道了這些歷史背景和人生經歷,孔子這話就很好理解了。我們知道,他罵的人是那種「被養」的女人和小人,女子還好說,可想想什麼人才能養小人?君主啊!再看看孔子的衛國之行,一切都明白了,他這話斷不是發神經突然開罵起包括自己老媽在內的所有女人,而是有一個特指的對象,這個對象,就是衛靈公那位老婆南子,就是那些「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的宮廷女權,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這後一句話怎麼解釋呢?就是說你作為一個君主,對那些後宮的女人和沒什麼本事的拍馬小人太親近了,她們就會得意忘形,忘了自己的身份,開始用你的權力胡做非為,而你疏遠她們吧,她們又要埋怨,總之是非常麻煩。此前沒見過什麼宮廷里女人之間的鬥爭的孔子說出這話是可以理解的,他的擔心也不是沒有道理,孔子之前,妲己誤國,烽火戲諸侯,這些事例還少嗎?孔子之後,宦官小人當道,皇后外戚亂政的橋段更是屢屢上演,不可枚數。所以我們的女性同胞們,你們要清楚,孔子當時沒發神經把你們全天下的女人不分青紅皂白地亂罵一通,別再憋屈他老人家了~~
最後一個問題,那麼是誰誤傳了這句話,讓我們可愛的女性同胞被壓迫了幾千年之久呢?俗話說冤有頭,債有主,我要幫孔老夫子平反,自然也要再幫你們找到一個真正的罪魁禍首,讓你們發泄出那幾千年積下的怨恨(怎麼說著說著象鬼片了-_-!),好了,拉回正題,西漢的時候有一位所謂的「大儒」董仲舒,此人大力主張「夫為妻綱」,就是這個傢伙,借孔子的一句話斷章取義,給廣大的中華婦女頭上戴上了千年的枷鎖。看看這傢伙在《基義》一書里提出的「三綱」:「君臣父子夫妻之義,皆與諸陰陽之道。君為陽,臣為陰;父為陽,子為陰;夫為陽,妻為陰。王道之三綱,可求於天。」他這東西就是一為討好歷任統治者的馬屁之作。「君為臣綱」,為歷代皇帝所接受,漸漸形成了封建統治的一套準則,而「夫為妻綱」,則為歷代男人所推崇。這「綱」是什麼意思?君為臣綱,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知道這個「綱」的厲害了吧?你想想,各位苦命的女子沒嫁人前都一可人的窈窕淑女,本來身份平等,嫁了人,就得時刻提心弔膽地按著老公的這個「綱」過日子,這三綱五常,束縛了中國多少年,害了多少代人啊!無奸不商其實是無尖不商。尖是說舊時的米鋪會在鬥上堆出一個尖來做添頭。
時過境遷,當下的商人已經沒有古人那麼厚道了。
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不是伏爾泰
伏爾泰誓死捍衛你說話權利,真的嗎?
附英文維基百科鏈接。Voltaire - Wikiquote裡面甚至專門有一部分收錄了被誤認為是伏爾泰的名言,大概有十多條。
「把權力關進籠子里——小布希」,是林楚方2002年7月21日在關天茶舍里的帖子《布希總統在美國國慶日在中國網友會上的演說(代擬)》杜撰的,和小布希沒有關係
」女子無才便是德「是針對於明清之際,出現了大量了」閨塾師(女家教)「和才女的一句感慨,感慨才女登上了歷史了舞台,有諷刺意味。而並不是指女性無腦就是好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