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露營裝備的基本清單是怎樣的?


出於能夠編輯方面的考慮,這個回答將不再這裡更新了,更新的內容將會轉移到我的專欄-仗劍走天涯,那裡不僅有裝備知識,也會有其他好玩的內容。歡迎大家繼續關註:
另外,前段時間有朋友值乎提問,感謝你們的支持。但是由於對自己的聲音著實沒有自信,所以還請有需求的朋友直接私信我好了,文字說起來也比較清楚。
目前創業籌資中,雜事繁多,故更新不是很及時,還望見諒。如看了本文覺得還不錯,歡迎您前往專欄打賞。
專欄地址地址如下
知乎專欄

關於轉載,這個回答下面的文章仍然不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到我的專欄下尋找相關文章,感謝您的支持

再次更新,這次是關於帳篷的

首先致歉,這次更新拖了好久,差點都要被我放棄了,不過最後還是決定繼續更新。

另,感謝各位的關注,由於本篇文章尚未完成,所以暫時謝絕轉載。感謝您的配合。

~~~~~~~~~~~~~~~~~~~~~~~~~~~~依舊華麗的分割線~~~~~~~~~~~~~~~~~~~~~~~~~~~~~
帳篷
對於很多人來說,outdoor的一大樂趣就是住帳篷,雖然帳篷遠遠沒有家裡的床來的舒服。 帳篷對於一次在野外過夜的戶外活動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人類對庇護所的需求是與生俱來的。雖然帳篷不能幫你抵擋野獸的襲擊,甚至連大暴雨很多時候也無能為力,但是他對出行的人的心理的安慰是遠大於實際意義的,而這種心理安慰在戶外活動中是非常的重要。因此,對於帳篷,我們也是需要好好選擇的。

今天我們不講動輒需要5,6個人才能搭起來的帳篷,我們只講你背得動的帳篷。

首先明確一點,迪卡儂的兩秒快開帳篷並不適合我們通常的徒步露營活動。雖然個人覺得這完全不可思議,但是答主仍然碰到過一些新手這麼干。每次我都想說,你這麼背著一個大龜殼,你老婆不嫌你丑么?????

其實丑不醜的二說,關鍵是這個東西完全沒法打包啊,基本上能夠背在身上而不顯得過分大的展開來的話像答主我只能睡對角線。可能你會說那妹子可以用啊,但妹子會背帳篷么???

通常我們把帳篷按照可以容納的人數來分,有單人帳,雙人帳,四人帳。在答主還是年輕力勝的時候還背過八人帳,而且還是下過雨泡過水的,那酸爽...

其他還有蒙古包啊,什麼的,這裡不一一展開。

由於帳篷種類實在是凡多,我們不一一展開了,我們只講最常用的一些。

我們最常用的帳篷通常是雙層帳,由外帳,內帳和帳桿組成。

內賬:很好理解,就是睡人的,有一層比較節省且防水的帳底,賬面布料通常為透氣織物。

外帳:覆蓋在內賬外側,沒有帳底,通常是防水性比較好的織物,用來防風防雨。

杖桿:帳篷的骨架,我們通常用的帳篷杖桿是在內外帳之間,當然,有些高山帳的杖桿是在外帳外面,這裡不做討論。

當然我們還可以按照類型分,有金字塔,有青蛙帳,隧道帳等等等等。每種帳篷都各有優缺點。

金字塔通常沒有杖桿,直接用手杖當支柱,有點是特別輕,但是不穩,必須要有風繩之類的配合。通常是用在單人帳,當然也有雙人帳用的,那這個時候呢是不適合帶妹子的,為什麼呢?因為那根桿會豎在你們兩個中間...

隧道帳的話通常杖桿是平行放置的,通常用在大型帳篷上,好處是空間足夠大,因為通常杖桿是不能做地很長,因為做長的話也必須做粗,但是這個單位重量就上去
了,隧道帳的話由於杖桿兩頭的頂點是平行布置,那個就可以充分利用杖桿的長度吧帳篷做到最大,當然,確定就是不穩。因為杖桿沒有交叉節點。

青蛙帳其實是最常見的帳篷,通常青蛙帳的杖桿都是交叉布置的,並且在交叉的地方要打結固定,所以一般會更穩一些,青蛙帳的話不用風繩也可以搭建。實際的使用也最多。

上面每種帳篷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選擇的時候就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能力來選擇。為什麼要講能力呢?因為搭帳篷真的是個技術活,如果是新手的話就老老實實地買搭起來簡單的帳篷,比如青蛙帳之類的,類似於隧道帳還是金字塔都比較考驗功力。

搭帳篷的技巧。其實在不同的情況下打帳篷的方法是完全不一樣的。

題主偏愛msr的青蛙帳,如果是風和日麗,那麼就找一塊平地,當然,草地最好,沙土次之,最差的亂石,萬不得以不要選,一來硌,二來容易把帳底磨穿...

確定好搭帳篷的地點以後第一步是清理地面,所有的石子都要清理乾淨,一來睡的舒服,二來保護帳底。當然,如果有地布的話也是極好的。

然後先搭帳桿,按照你的帳篷的說明書把帳桿架好。如果杖桿是穿式的,記住穿杖桿的時候不要拉杖桿,只能推。拉的話容易讓杖桿「斷」在裡面,結果就是全部取出來重新接好杖桿重新穿。穿好後在把帳篷撐起來,這一步通常建議兩個人一起做,而且要小心,新手很容易折斷帳桿。當然,如答主般的老司機也是可以一個人搞定的。
如果是掛式的就簡單了,直接把杖桿撐起來,然後把內賬掛上去。

注意:在接杖桿的時候一定要把杖桿接頭插到底,否則很容易損壞。撐起來了後一定要把杖桿交叉處的結點用繩固定,通常內外帳在相應的位置都會有預留的繩子。

接下來再把外帳鋪上去,最後打上風繩,一切就完美了。

另外,風繩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防雨,所以,一定要拉緊你的每一根風繩。

當你在惡劣情況下的時候,通常這個穿式帳篷是比較蛋疼的,因為花的時間略有點長,這點時間足夠讓你的帳篷濕透... 這也是答主為什麼更愛掛式帳篷的原因,雖然沒有穿式的穩。 答主曾經在大雪天和下雨的時候都快速搭過帳篷,掛式的。好處是架好杖桿以後可以先把外帳搭上固定好,然後再慢慢掛內賬,這樣內賬基本不會濕,當然這需要無比熟練的技巧。因為在那種天氣下,要是動作太慢的話,什麼方式都拯救不了你...

另外一個選帳篷的要點是內賬的面料,答主更喜歡布料的,為什麼呢,依答主多年的經驗來看其實帳篷的透氣性完全就是一個偽命題。首先,帳篷是拿來過夜的,不是拿來乘涼的,乘涼的話大樹底下更涼快,或者是天幕,所以一般只有天黑了才會進帳篷。山裡面天黑了以後熱過么???從來都是冷好不好。那這個時候其實保暖性就更重要。透氣的話,帳篷裡面的氣窗是完全足夠了的。再加上山裡面的溫度,想要覺得悶還真是件困難的事情啊。所以答主一直認為網紗是個很雞肋的東西,為了一個根本不存在的悶犧牲掉了一部分保溫性能,不划算啊。

還有一個就是帳篷的穩固性,通常結點越多的帳篷越穩,當然,同樣構造的帳篷,固定節點更穩。固定節點的意思就是在杖桿的交叉處不只是簡單的繩索固定,而是有一個響應的楔子,當杖桿裝好以後,杖桿間的相對角度是固定的,這樣有助於保證帳篷的外形,在大風大雨天有更好的性能。

我們如何買帳篷呢?如果你是一個想要好好玩的朋友,我建議玻璃纖維的杖桿就不要選了,太重,雖然便宜,直接買鋁桿帳。牌子的話高低端都有,低端一點的牧高笛做的挺不錯的,中端的話luxe也挺不錯的,高端的話msr也挺不錯的,看自己的荷包咯。然後國內有些仿別人經典款的牌子,這裡就不點名了,其實個人還是比較鄙視這種行為的,但是看在價錢的份上,大家自己決定吧。

~~~~~~~~~~~~~~~~~~~~~~~~~~~~依舊華麗的分割線~~~~~~~~~~~~~~~~~~~~~~~~~~~~~

已經不知道多少年過去了。。。。。。。。

這半年被各種事情折騰得要死要活的,很多私信未回復或回復不到位敬請諒解

由於私信裡面大多是詢問氣墊牌子的,這裡就略微安利一下,牌子是therm-a-rest。 我用的是r4.分男版和女板,兩者一樣重,男版1.8m長,3.8cm厚,女版1.6m長,4cm厚(數據久遠,未考證,可能有產品更新),嗯嗯,就是這樣,土豪們可以開始隨意了(淘寶商家可以給我打廣告費了哈)

關於私信詢問裝備推薦的。其實所有的推薦理由和選擇理由在正文里都有,除了功能性的理由外,什麼顏色啊外觀之類的我實在是無能為力做推薦的。所以還請詢問裝備的朋友把你候選的裝備列出來我才好幫您評價不是。
這樣的話可以節約很多時間不是?

謝謝哈

又是小半年過去了,被人催更了,所以,繼續更新,這一版內容寫睡袋和防潮墊,因為這兩個東西基本是在一起用的所以,一起說比較好

---------------------------------------------------我是分割線(第四版答案)----------------------------------------

先講睡袋。睡袋也是私人物品,所以根本不會外借,在加上有裸睡的習慣,想想真是...
從材質上分,睡袋分為棉和羽絨,由於棉睡袋各種棉區別不大,所以不繼續再細分了。對於羽絨睡袋,通常是有鴨絨和鵝絨,相同保暖程度的鵝絨睡袋比鴨絨睡袋大概要輕20%到30%左右,但是價格要貴上3到4倍,所以不是像我這種腦子抽風的人,一般鴨絨睡袋就夠了哈。

棉睡袋相對來說比較便宜,比較適合低強度低海拔的hiking,一個設計良好的棉睡袋對新手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便宜...

通常羽絨睡袋的重量只有棉睡袋的三分之二左右,而最平常的棉睡袋重量一般在2.2到2.5kg,我們可以看到,將近可以省下1公斤的重量,為了這點重量多花點錢對於有了一點經驗的驢來說還是很合算的。

對於購買羽絨睡袋,一般上面都會有個參數叫蓬鬆度,這個參數數值越高,保暖性越好,鴨絨的在500~700之間,鵝絨的最高可以到900。當然,蓬鬆度越高的價錢一般也越貴。對於普通人來說,蓬鬆度不是很直觀的數值,那我們還可以看另外一個參數,那就是適用溫度。通常來說,這是一組參數,有兩個值,一個是極限溫度,一個是舒適溫度。選睡袋的時候最好是按照舒適溫度來選,一般海拔每上一千米,氣溫降低6度,找出你要去的地方的最近的城市,然後看當地的天氣預報,在換算溫度。山裡面的早晚溫差大概會有十度左右。

通常在江浙一帶海拔1以上的春秋兩季,我推薦至少是-5度的睡袋,夏天至少是0度或者5度的睡袋。為什麼這麼選,因為睡袋廠家在測試睡袋的時候通常會找一個彪形大漢,然後這種人么,通常都比較抗凍,所以要是按照極限溫度去選睡袋,凍成二逼是妥妥的...

然後是睡袋的設計,分為兩類,信封式和木乃伊式。信封式的好處是可以完全打開,變成一床被子,缺點是保暖性不好。木乃伊式的拉鏈一般只開到一半,好處是保暖性要好很多,缺點是貌似也沒啥缺點... 所以強烈推薦木乃伊式的睡袋。一般我是兩個人出行的話我還會再帶一個信封式的抓絨睡袋,平常可以完全打開當毯子用披在身上,信封式的睡袋對於我的吸引力僅在於此...

某寶上有很多什麼可以拼接的睡袋,情侶款。我只想說,帶妹子出去的機會少之又少,而且睡袋這麼小兩個人擠在裡面完全不舒服啊(就算兩個睡袋也很小,兩個人一人往一邊蜷身就完全繃住了,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 所以,這個是雞肋,完全可以不用考慮。

睡袋的收納,睡袋的收納是很大的一個問題,以前在學校的時候都是被要求要卷好了收,對於棉睡袋來說的確如此。但是對於羽絨睡袋,由於壓縮性比較好,所以隨便怎麼收問題都不大,關鍵是要動作快。動作快這個問題涉及到整個出行的行走效率,所以至少要熟練。一般好的羽絨睡袋都會配兩個袋子,一個是壓縮袋,出行的時候用的,一個是收納袋,體積很大,這個是平常不用睡袋的時候存儲用的,目的是讓睡袋盡量保持蓬鬆狀態,這個很重要,直接影響睡袋的壽命。

另外有一類睡袋是下半部是棉的,上半部是羽絨,通常用在高寒地區,因為棉的不容易被壓縮,因此墊在下面的話保暖效果會比羽絨的更好,而在上半部,羽絨可以充分膨脹,取得最好的保暖效果。

睡袋牌子推薦:不做推薦,原則還是選專業品牌而不是全線品牌的為好,有看中的可以私信問我...


睡袋講完了講防潮墊:

現在常用的墊子從材料上來分分兩類,充氣墊和泡沫墊。
泡沫墊,工藝上面又分化學發泡和物理髮泡,其實兩者沒有太大區別,對於防潮墊來說,厚度是王道,但是一般的泡沫墊都沒辦法做得很厚,因為那樣的話就沒法卷了。個人建議就是買個看起來皮實耐操的,這麼多年實際的經驗當中,防潮墊基本都是在密林穿越的時候被掛壞的...

泡沫墊的造型對於保暖來說也有比較重要的作用,現在流行的蛋巢就是在靠近人的那一面有很多較深的凹槽,作用是讓睡袋可以充分膨脹,從而提高保暖效果。

然後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以前剛接觸戶外的時候,用的防潮墊上都有一層鋁的鍍膜,然後前輩告訴我說應該是鋁膜那面朝上。而如今,則聽到無數人在說要鋁膜朝下,後來出去很多次,一些「領隊」和「嚮導」試圖糾正我的錯誤用法,包括曾經一位到我們學校來開生存講座的「特種兵」,理由是鋁膜是拿來防水的,所以應該朝下。 本著工科生一根筋的精神,我當眾嘲笑了這個哥們不懂科學,搞得他很沒面子(他自己覺得很沒面子)。

下面解釋一下為什麼要鋁膜朝上。首先,鋁膜不是拿來放潮的。本身泡沫墊的墊子就是有一定的防潮的能力,根本不需要特別增加一層鋁膜,而且就算要增加一層不透水的膜,貼層塑料就完了,強度和韌性遠比一刮就壞的鋁膜高(通常帳地會有沙子),而且成本要低很多。那鋁膜是拿了幹嘛的? 答案是反射熱量用的。熱傳導的三種方式中輻射傳熱也佔了很大比重的,而反光層的存在就可以把大部分的輻射散熱反射回去,這個才是鋁膜存在的意義。那鋁膜應該存在哪裡呢?當然是熱輻射體和周圍介質之間啊啊啊啊啊啊啊。對於帳篷裡面,人是溫度最高的物體,當然是人向周圍輻射熱量啊(包括地面),所以鋁膜應該靠近人才對啊。完全不理解那些堅持鋁箔朝下的人是怎麼想的,估計是那個所謂的「老驢」覺得鋁箔朝上睡著滑來滑去不舒服,一拍腦袋想出這麼個理由,然後以訛傳訛。不想想鋁箔朝下人和防潮墊是不滑了,可墊子和帳底滑了呀,有點沙的話,鋁箔分分鐘不就碎了啊,還防個毛毛線的潮...
不好意思,每次說到這個問題就火大,一群所謂的「老鳥」死要面子,給他解釋了不聽,自己做錯了就算了,還帶壞新手,最討厭這種半吊子了...

然後是充氣墊,最爽的墊子當然就是充氣墊啦(當然不是指那種幾公斤重的充氣床)。充氣墊效果好在哪裡呢?舉個例子吧,某次爬山,在山腳下過一夜,由於我懶就借了個同行的人的泡沫墊睡在老鄉家客廳,然後半夜被凍醒。第二天和第三天在山上用的是我自己的充氣墊,睡得那個暖和啊...
為什麼會這樣?一是充氣墊可以做得遠比泡沫墊厚。二是充氣墊里的相對空氣量更多。最好的絕熱材料就是空氣,而泡沫為什麼能絕熱也不是因為泡沫裡面的固體材料而是因為裡面的空氣,空氣的熱導率幾乎是所有材料裡面最低的,前提條件是靜止的空氣。我們在風裡會覺得冷是因為大多數的熱量被對流傳熱傳導出去了。所以只要解決了對流的問題,空氣才是最「暖和」的介質。所有的絕熱設計的原理幾乎都是這樣的。
但充氣墊的問題是重,幾乎是防潮墊的3~4倍,而且容易漏氣。但是,凡事都有但是,有某個牌子的墊子簡直就是神器,重量是普通充氣墊的三分之二甚至一半,厚度幾乎是普通墊子的一倍,效果是杠杠的。 無數人在試睡過我的墊子了厚分分表示下一件裝備就是它了。至於耐操,我用了五年,各種亂七八糟情況都有過,完全沒有漏氣的跡象,除了自充氣效率降低(長時間摺疊保存造成的),其他和新的沒啥區別。當然,也有缺點,就是太他娘貴了,買這個的價錢可以買半打同等級別的泡沫墊...

對於墊子的選購建議,對於新手來說,買個50塊左右的泡沫墊就足夠了。等你決定一直要玩了,而且對裝備有比較好的規划了以後再買高級點的產品。另外,200塊左右的充氣墊完全是雞肋,有這點錢,不如買個同等價位的高質量的泡沫墊。至於神器,強烈建議土豪們不要猶豫直接買。個人認為,這是所有裝備裡面,性價比最高的東西,沒有之一。因為,對於其他所有裝備,我都可以找到性能相似的替代品,唯獨神器就是神器...

下版更新預告:帳篷。 帳篷是個大工程,且聽我細細道來。

---------------------------------------我是分割線---------------------------------------------------------------------

這半年上課上得我要死要活的,所以一直沒有更新,但是發現實在是拖得太久了,所以決定還是更新一下。然後這一版答案寫背包。

------------------------------------------我是分割線(第三版答案)----------------------------------------------
為了方便閱讀,這一版答案放到前面來,想要看以前的答案,就往後拉啊拉啊拉啊拉

背包:
第一個對背包的映像是一個前輩說的「背包如老婆」,然後用及其複雜的眼神看著他親愛的包....
基本上,買完鞋和睡袋以後,下一件裝備就是背包。
很多新手有一個誤區,鞋和睡袋不借可以理解,為什麼背包也不借,其實道理很簡單,『背包如老婆』,老婆你會借人么???
其實背包也是很私人的一個用品。最主要的問題就在於背負的調節,對於每個人的體型都不同,所以每個人的背包都是獨一無二,如果借人的話,背負要重新調,而且一個舒服的背負通常情況是要調好久的,是要通過好幾次出行才能調到最好的狀態(這個之後會解釋)。所以借給別人之後再拿回來,所有東西又要重新調過,這總是件很鬱悶的事情。而且背包的使用很多時候都是很小心的,總不願意見到其他人又扔又砸的,所以還是不借為好。 對於借背包這種事,通常我會有一個通用的挫包,然後誰用借誰,自己的主包是千萬不借的...

背包的範圍實在是太廣了,為了做普及,這裡只提及35升以上到中大型徒步背包。技術及其他特種包暫時不考慮。

第一個問題,我們究竟需要多大的背包:
如果你到一個論壇上去問這個問題,你會得到很多答案,但是很少有答案很詳細的解釋,當然有些人給你說一個星期都只要45升的背包,但是他不會給你說,他的裝備已經簡到不能再簡了,對你完全沒有可操作性。所以,首先先要明確需求。

對於大多數的新手或者次新手來說,大多數的線路還是周末兩天線。其實小長假的三天線就已經是一個質的飛躍了,兩天線里可以少帶很多東西,但是三天線就完全不一樣的,事實上,從兩天線到三天線甚至一周的線,最大的變化是心裡上的。兩天線意味著無論再怎麼走,到最近的人家都只有一天的距離,很多東西就可以省略不帶,我最輕量化的時候連換洗衣服都不帶,就多帶件T恤就好了。但是三天線完全不一樣,這裡很有可能至少有一天是沒有人煙的,那很多東西,例如備用食品,藥品,衣物等都必須考慮起來,防雨措施也必須考慮起來。兩天線的話將就一天就完了,三天線要是第一天就濕了,剩下兩天就只剩蛋疼了。我帶過的很多人,包括很多在之前兩天的活動的時候都表現非常不錯的孩子,在第一次走三天線的時候都碰到了各種各樣蛋疼的始料未及的狀況。

通常對於新手來說,只打算買一個背包解決所有問題的娃,我的建議是女生至少45升以上的背包,55升最好,男生至少55升以上的背包,65升最好。
男生和女生的差別在於基本我們不會讓女生背帳篷,所以可以少掉十升。有人會說65升的背包太大了,我的意見是如果你覺得背包太大,可以把帳篷和防潮墊都打到背包裡面去,把防潮墊卷一個桶放進去,其他東西放在這個『桶』里,這樣的話可以把背包撐起來,還比較好看,缺點是零時想拿防潮墊的時候不方便。當然我也碰到過一些不動腦子的娃,東西多的時候也這麼干,然後在那吼東西裝不下,這個時候簡直就想一隻鞋給丫飛過去...

下面我們來詳解背包。背包通常分成兩個部分,背負和包體。最早的時候,這兩個東西是可以萬卻分開的,這種包叫外架包,背負在特殊的時候可以拿來他用,比如做個簡易擔架。但是如今這兩個東西基本都合在一起的,我們通常叫他內架包。但是為了方便解釋,我們還是分開說。

通常45升以上的包的包體包含了以下幾個部分,睡袋倉,主包,頂包和外掛,其中外掛包括各種收納袋,器械環和收緊帶。

睡袋倉,通常是在背包的最下方,開口為拉鏈,在內部用一塊布和主包分開,那塊布上有織帶可以調節倉的大小。如今的輕量話潮流裡面很多包的睡袋倉都取消了,鷹家07款的蒼穹60都沒有睡袋倉。但是後來又加上了,應該是用戶反饋了。因為沒有睡袋倉真的很不方便。我有個胡峰44,基本是輕量化的巔峰了,也是沒有睡袋倉的,每天早上打包都想死啊,所有東西都要拿出來,然後再一樣一樣填,慢死了。有睡袋倉的話,基本上很多暫時不用的東西可以不用動,或者提前收好,這樣第二天拔營速度可以快很多。順便吐個擦,現在的好多活動,特別是新手多的,早上拔營簡直就是噩夢啊....
另外,睡袋倉除了塞睡袋,還可以塞衣服,甚至帳篷(不帶帳桿)

主包,這個基本沒有什麼花頭,通常的背在靠近背部的位置有個水袋倉,跟電腦夾層似的,那個用水袋的時候放水袋,沒有的話放放文件也不錯。
然後有的主包可以加大,就是在頂部可以有一截可以像捲袖子一樣捲起來,這種背包通常在型號上有個+10之類的字樣。
經典的背包在開口處是用繩子收緊開口,這個好處是可以裝很多東西,因為口沒有完全收緊是沒有關係的,只要東西掉不出來就可以了,如今有種趨勢是該用拉鏈,很多背包在主包的正背面也會加一個拉鏈,號稱是為了方便拿東西。個人來說,不是很喜歡這樣的設計,特別是在中型背包上面,完全多餘。第一,東西不會多到不好從頂端拿,隨時要拿的東西可以放頂包,衣服可以放外掛,完全沒有必要從側面打開主包去拿東西。第二,一個裝滿的背包上把拉鏈拉起來有多費勁大家都有體會。第三,開口處沒有保護措施,降低防水性,第四,加這麼大一條拉鏈包又重好多,而且,拉鏈好容易壞啊...
現在有些背包的開口也改用拉鏈了,說實話,除了全防水(背包當浮筒用)的背包,我實在是想不出有什麼利用用這種設計,所以選擇的時候要慎重。

頂包。頂包的作用除了裝一些常用的小東西以外,最大的作用就是遮蔽主包口。通常頂包和主包的連接是通過四跟織帶,靠背部的兩根可以調節長短但是沒法打開,靠另一側的兩根用扣件和主包上的兩根可調節長度的織帶相連。正確的頂包位置是在主包的正上方,完全遮蔽住主包開口。

外掛:
外掛是一個背包上非常重要的東西,通常外掛的設計的好壞決定了背包的易用性。
收納袋:
通常每個背包的正背面和側面都會有臨時收納裝置,有些是彈力袋,有些是拉鏈封口的袋子,還有些是彈力繩。這幾種裡面我最喜歡彈力袋。拉鏈袋還有拉鏈,而且通常布料不是彈性的,裝東西拿東西麻煩,但是防水比較好。彈力繩的話除了放衣服以外,其他基本不用考慮,會掉。彈力袋的話基本是啥都可以裝。側兜是很考驗設計功力的,好的設計側兜是要可以不下包單手方便拿東西,特別是水杯。這個國產品牌還沒有做的好了,個人覺得應該是設計師根本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其實這就是差距。
器械環:
早期的背包基本是雪山包,然後各種複雜的器械環,好在現在很多設計師意識到很多用戶根本用不到這麼多,所以很多背包都精簡了這些設計,通常保留的是睡袋倉開口那個位置有兩個織帶環,這兩個環可以用來拖拽背包,也可以用來在運輸中固定登山杖等裝備,通常在其對應位置上方還會有兩根彈力繩。
收緊帶:
這個是背包裡面最關鍵的東西了,背包打好以後不想裡面的東西晃來晃去,那就要用收緊帶把背包收到合適大小,正確的用途是打好包後所有的收緊帶都需要收到最緊以固定背包的形狀和背包內部的東西。
通常,在主包開口處有一個縱向的收緊帶,這個其實是很關鍵的東西,很多時候我們帳篷是綁在這裡的,這個時候這個收緊帶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
收緊帶的另一個作用綁一些外掛的裝備,如防潮墊,帳篷什麼的。通常綁的位置有1睡袋倉外側(橫著),2主包背面(橫豎都行,看收緊帶方向),3主包開口處(橫著),4兩個側面(豎著)5頂袋頂部(橫著)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3和5的位置可以綁帳篷,其他位置都只能綁防潮墊,為什麼,綁了你就知道了,無比酸爽...

背負:
其實這個問題可以寫個萬把字的問題,我還是簡單點吧。
背負包括,背部支撐,肩帶,腰帶,重心帶
背負的大小:這個非常重要,最舒服的背負一點是和你的體型契合的,所以跟衣服一樣也有大小號的區分。
通常好的包是死背負,就是背負大小不可做大的調節,只可以微調,買的時候要量自己的脊背的長度根據目錄來選大小。
一般的背包通常都是經典的CR背負,就是背部是兩個鋁條,好一點的會把鋁條稍微彎一下以契合人體背部的形狀,然後大小可以做大的調節,方法是掀開背板,然後看著上面的s,m,l三個號調,大小固定是一個單向扣件和織帶。如果你看到一個均碼的包還賣的奇貴,那基本就是哄小孩的,可以不用再看了。
腰帶:現在一般都用快捷腰帶了,就是可以完全放鬆,把扣件扣好以後,再拉兩邊的調節織帶把腰帶收緊到合適的長度。如果沒有這個裝置的話要預先調節好腰帶的長度,然後不停地收腹。
很重要的一點,腰帶是系在胯骨上的,不是勒在腰上的...
腰帶和背包相連的東西還有兩根承重帶,通常在腰帶兩側,保證這個東西要收緊,否則的話腰帶基本沒有作用。
肩帶沒有什麼好說的,跟書包帶差不多,注意個人強烈推薦系胸扣,可以防止肩帶左右滑動,並且略微受點力,而且胸不會悶...
重心帶,這個東西無比重要啊,這個就是在肩帶最高處和背包主體相連的兩個織帶,可以調節長度,這個帶子可以調節背包的重心,合適的背包大小是這個帶子和水平面成45度。所有上包的動作做完了後最後調節這個帶子的長短保證背包的重心合適。

背包背得肩膀痛通常是脖子後面鏈接肩甲股的那塊肌肉疼痛,原因是被背包帶壓的,調整正確的背包其實那個地方應該是和背帶有接觸但無受力,重心帶可以把肩帶提起來一點。保證前鎖骨那個位置和胸帶共同受略向後的壓力。這個時候你會發現爽很多。

背包的結構基本講完了:然後講打包和上包及調節:
打包的原則是輕在下,重在上,輕在外,重在里
這就是為什麼睡袋倉可以裝睡袋和衣服而不能拿來裝水的原因。
上面提到的綁帳篷的位置也是是這個原因。當然,帳篷還可以拆開打包,這裡先不說了。
裝在主包里的東西也不要一鍋燉,不同的東西還是用不同的袋子裝好,換洗衣服可以放在最下面,因為這個是到了營地才會用的,之後只鍋,食品等,備用水一定要放再最上面。
另外拿一件外套(抓絨,軟殼,下雨的話衝鋒衣)放在外側的收納袋裡,當停下來休息的時候及時穿衣服。
小刀等東西不推薦掛包上或者放頂袋,這個是救命的,一定是隨身帶。其他醫藥包什麼的可以放頂袋。
能量棒什麼的可以放在腰帶上的口袋(如果有的話)。我快速solo的時候基本是腰帶和肩帶上的到處插滿能量棒。

上包,嚴禁單肩甩包,時刻記住要兩根肩帶一起提,正確的上包姿勢比較難描述,出發之前問下領隊吧,靠譜的領隊都會願意教你的,其實很簡單,關鍵是要記住並且去做,不要因為累了就隨便一甩。

上包後的調節,先系腰帶,然後調節肩帶長度,最後調節重心帶。
腰帶是系在胯上,所以你要保證你的皮帶不在這個位置,否則,呵呵。
下包的時候一定要把腰扣繫上,防止損壞。
關於腰包的位置,比較舒服點的是腰帶在腰包下方。
但是,你可以選擇不用腰包... 很多口袋的褲子什麼的最方便了。

背包推薦:
個人聲明,我是Osprey 的腦殘粉...
國產的,acme是我見過做的還不錯的,bp其實也國產了,價位也差不多,可以選擇。
國際品牌,低端一點的有沃德,多特,迪卡儂等。
高端的有鳥(他家的價格太bug)
中端的有,格里高利,Osprey,花崗岩,螺母等。

比較典型的是格里高利和Osprey
格里高利的背負系統超級複雜,各種調節,調好了超級舒服。Osprey的背負超級簡單,但是調好了也超級舒服,怎麼辦??? 選你喜歡的...
輕量話上,Osprey基本是無出其右的,當然,花崗岩有個別bug的產品,Osprey是屬於全線輕量話的那種。
然後買背包一定要試,最後是裝滿了東西試,店裡面試有個bug是他們給你塞的是睡在裡面,那個無論啥包都基本試不出不舒服的地方.... 所以最好找人借包試吧。

然後不是廣告,只是評價下Osprey的包,基本上他家各種類型的包(除了最重的兩款)都用過。07款的蒼穹的背負是我背過的所有包里最舒服的,足夠硬,後來新款的包都好軟啊,不知道怎麼想的,外掛普遍都很棒。然後說小小鷹,這個是o家的一個奇葩,完全是另外一個線路的包,不知道為什麼這麼火,其他都不錯,但是頭包不能調節實在是蛋疼,這意味著裝東西及其有限,背負能力也有限,45升應該是最合適的。另外,這個某寶有假貨...

如果選中了什麼包不知道怎麼樣的話,可以私信討論,畢竟公開場合個人意見討論某些品牌的優缺點不是件很合適的事情。對於o家,既然是真愛,那就無所謂了...

------------------------------------------我還是分割線-----------------------------------------------------------------
終於到家了,之前一直在旅行,手機打的答案比較簡短,然後在後文提到了5萬字的問題,那五萬字是我自己寫的一個領隊手冊,整個手冊還沒有寫完,本意是寫一個社團內部的培訓文件,由於我話嘮,導致越寫越多....... 然後回來之後我看了一下以前寫的東西,發現講裝備的都是散落在各個段落,所以決定接知乎這個機會順便整理一下,個人估計會寫得比較長,再加上我個人懶,又要開學啦(哭...)所不一定會一次更新完,如果嫌麻煩的話就看分割線裡面的以前答案吧,基本的要素都在裡面了更新的會陸續貼在最後

-------------------------------------我是分割線(第一版答案)---------------------------------------------

不邀自來,我是沖著回答第一推薦的坑爹包來回答的
個人戶外經歷
9年,其中四年為常任領隊,帶隊頻率為1月一次,多為周末兩天線,近年來基本不帶隊,改為自己玩,領隊時期歷任社團裝備,訓練,技術部長…

先點評回復第一的答案,cross
是我見過最爛的,沒有之一的國產包。他的爛不是在面料上,是在設計上,完全就是一幫根本不懂裝備的設計師照著經典設計抄出來的四不像,舉個例子,他家的包可以沒有主包收緊帶,70升的大包哦,還有cr和tcs背負的組合體,都是些什麼亂七八糟的設計……… 我們社團當時負責採購的小朋友年少無知買了十幾個,現在基本都拿來當麻袋用了………

說正事
投資裝備的順序
1 鞋和襪子
2 背包
3 睡袋
4 衣物
5 燈具
6 炊具
7 其他

123的順序不用考慮,不會錯的,456看個人喜好,7裡面包括了了帳篷,登山杖,刀具,通訊,定位,醫藥等,這些屬於進階版,新手暫時可以不用考慮。

為什麼鞋最重要,因為你是在靠腳走路,有人說,穿軍膠就可以了,我說,等腳底有可以穿軍膠的繭和有穿軍膠的體力在考慮軍膠,其他時候還是穿登山鞋,而且一定要中邦及以上,除非你參加的是越野跑比賽,其他任何時候都應該是中邦,我曾經為了這個問題寫了篇n千字的文章來論述,目前爪機不方便,只能說聽我的不會錯
背包,國產的牌子很多,出發acme,也不錯,至少設計不離譜,選包的原則基本不選全線品牌

其他改天再改,睡覺去了先

睡醒了(時差黨傷不起),繼續寫

昨天只看了排名第一的回答沒有看問題,貌似回答有點偏題了,不過還是想先把大概的說完再來推薦

背包的話基本就是兩點,背負和外掛,雞毛一點的就是外形設計啊什麼的。背負現在國產背包普遍都是cr背負,就是背後兩根鋁條的,好處是可大範圍調節背負尺寸,壞處是不是很舒服(我比較龜毛...) 外掛的話就是用來掛載各種裝備的,如果是新手不是做過多的技術路線的話,其實大多數外掛是用不上的,但是由於很多國產牌子依舊不知道該怎樣設計背包,所以你會看到很多國產包背後一堆亂七八糟的器械環什麼的,但大多數時候你都不會用到。
目前國產背包已經進步很多了,但是想cross這樣抄得不知所云的包還是避免的好。國產裡面ACME算是做包比較專的,當然,不能跟國外大牌比,但是基本對得起這個價錢,然後其實再加個一兩百塊錢買多特,沃德等的低端包也是不錯的選擇。

睡袋的話選擇太多了,以前pureland基本可以說是性價比之王,如果要買羽絨的話,個人推薦小螞蟻,再高端一點,黑冰,天石都是不錯的選擇,再高端就沒有底了,新手不用考慮了。
基本400塊以上的預算就可以考慮羽絨了,然後不要選信封式的睡袋,任何號稱可以兩個睡袋拼起來的這種都是雞肋。

衣服,花樣最多,差別最大,我只想說,80%的情況你是不會穿衝鋒衣的,所以,謹慎考慮在這上面的投資,穿衝鋒衣在城市雨天裝B的概率遠大於在山上穿的概率...

燈具,的確,大功率手電筒遠比頭燈來的爽。但是,戶外第一安全法則是不在天黑後行動...
而對於營地活動,解放雙手更重要,所以個人還是推薦頭燈,當然,人多的話備一個營地燈也是不錯的。

炊具,火楓套裝的確夠了,進階版的話錢燒得也很多,要注意的就是分體爐頭和一體爐頭,前者穩,後者輕,看個人愛好了,個人推薦穩的。

其他的,就提一下帳篷吧,帳篷牧高笛,洛絲,三峰都可以選,依舊不推薦全線品牌的。
然後看自己的喜好,有人喜歡門廳大的,有人喜歡輕量話的,這個要說開去太多了。等有空再寫。
唯一現在想說的就是不要買大面積的網紗帳。首先,帳篷通風是個偽命題。的確,網紗帳的確是比較通風,但是用帳篷的時候基本都是晚上,晚上在山裡基本都是比較涼快的,所以網紗和全布的賬面是沒有什麼區別的。但是到天冷的時候,網紗帳就呵呵了,怕悶的話,不如帳門上留個小縫。

對於題主的問題:
一個2人帳篷,兩個睡袋、帳篷防潮墊、兩個自動充氣墊、背包一大一小、爐頭、氣罐、套鍋等等……衝鋒衣等等暫時不考慮,因為媳婦兒單位上發了,我自己也有

我在甘肅,活動地區以甘肅青海周邊高原地區為主,也有寧夏內蒙戈壁灘之類的地方,但應該不會跑雪山上露去,也不會在冬天出門……

想請各位老驢說說還需要準備哪些必備的裝備。然後推薦一下品牌、型號什麼的。

預算的話,我知道專業戶外裝備都好貴,而我也不是專業級的發燒友,所以還是以親民為原則吧。
弱弱的問一下,
5000左右能不能備齊一套?算個啥檔次的?

這樣分配,背包1300,女生45升左右的包大概500,男生60升左右的800,牌子,沃德或者多特
睡袋各五百,共一千,小螞蟻,或者其他地段的鴨絨睡袋
帳篷,洛斯的蜘蛛2,大概800塊左右吧,或者三峰(認識的人用過,口碑還行),價格淘寶吧
爐頭和鍋,火楓套裝,250搞定
墊子,不要買充氣墊,就山之泉的蛋槽就可以了,大概100搞定
實在想買充氣墊的話只買therm-a-rest 但是墊子加套子要1000一套,但你買了絕對不會後悔。

以上除去墊子,大概3500.

個人建議,每人一套速乾衣褲,500一套,共1k
燈具加登山杖,每人100的預算,共兩百(入門耗材級)

以上大概5000.

但是個人建議,真的要買好鞋啊,每個人至少1500的預算是比較靠譜的,當然,可以選迪卡儂的鞋,低端鞋還是比較出色的,基本1500可以搞定兩個人的啦,但是個人建議直接一步搞定,沒有必要去花1500來提高思想覺悟... 還有很重要的就是襪子,迪卡儂25塊一雙的是性價比最高的,不要問我為什麼,200塊一雙的大多數人事不捨得花這個錢的...

------------------------------------我是分割線(話嘮的裝備史)--------------------------------------------------

關於戶外裝備,由於種類繁多,而且很多時候有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不勝枚舉。所以,我們首先先要設定一下戶外環境,因為根據環境選裝備才是最根本的原則。

由於本人常年在江南一帶活動,雖然經歷過低溫,高海拔的環境,但是對於常年生活在那種地方的親還是自愧不如的,所以我設定的環境可能看上去沒有那麼苛刻,但是我覺得基本涵蓋的大部分的需求。

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戶外,特別是新手的戶外環境都是在-10度以上,海拔不超過4k(基本涵蓋江南四季,和北部三季),非技術路線(無需技術裝備,安全帶,鎖具,繩索等)一般會是周末線,或者小長假的線路,這就意味著你可能要在帳篷里呆一到兩晚,但很多時候,三天線和兩天線之間就已經是一個不小的飛躍了,很多時候你帶的裝備和心裡準備就有很大的差別了,例如兩天線,可能為了追求最輕便,有一些地布,防水袋之類的東西我就不願意帶了,哪怕下雨,睡袋濕的話問題也不大。但是三天兩晚的就蛋疼了,如果第一天就濕,那後面基本就全部都完蛋了,所以,準備方面就會有很大的差別。

下面開始說裝備,對於一次出行,我們要帶些什麼東西呢?我們先來看下我每次出行都會做的list(當然,食物去掉了,括弧內是可選項)
背包,睡袋,帳篷,防潮墊,登上鞋(拖鞋),T恤,速乾衣褲,衝鋒衣(褲),抓絨,襪子,頭巾,帽子,墨鏡,鍋,水壺,爐頭,氣罐,刀,指南針,地圖,救生哨(gps,對講機),手機,電池,頭燈,登山杖(護具)等

大家可以發現,這裡面有很多亂七八糟的東西,但是總要有個先後順序吧。前面已經講了一些裝備的重要性了,我們在來複習一遍啦。

1 鞋和襪子
2 背包
3 睡袋
4 衣物
5 燈具
6 炊具
7 其他
好吧,我們按順序講:

鞋和襪子

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第一重要的是鞋,很多人也覺得只有穿上衝鋒衣再背一個巨大無比的包才算戶外,所以包肯定是最重要的。但事實呢?

講個例子吧,你造嗎?我曾經遇到過一個妹子穿著耐克的板鞋爬山,然後鞋底掉了,真的掉了,最後我找了根鞋帶給她吧鞋底綁上,後來撤到景區買了雙鞋... 你造嗎?每次爬山最大的樂趣之一就是的穿著帥帥的籃球鞋爬山的小帥哥們下山的時候各種屁股向後平沙落雁式... 你造嗎?每次下山車上總結會上新人們總結最多的就是「這次走得好辛苦,我的鞋也不怎麼好,腳上起了好多泡,導致第二天跟不上隊伍」云云。

背包壞了,領隊可以幫你分著背東西,衣服刮話了,組長可以借你一件,但是鞋壞了,總不能每次都遇到多帶根鞋帶的領隊吧... 所以每次有新人要我帶他們去逛迪卡儂啊,三夫什麼的,我第一個帶他們去看的裝備就是鞋,我推薦的第一件考慮的裝備也是鞋。

戶外是靠兩條腿來走的,腳自然才是負重最大的地方,所以保養好一點是值得的,而且登山鞋可以很帥的啊,還有,每次下雨的時候別人在滿是水塘的路上跳來跳去的時候你直接霸氣地淌過去,完全就是好萊塢各種爆炸背景配男主的范啊

好吧,我們還是正式來說鞋。

很多人不喜歡登山鞋,也不重視登山鞋的原因基本上是因為看起來很重,腳會悶,但實際上他們都沒有試過登山鞋,包括我娘親,以前一天到晚看我穿著登山鞋都會在我耳邊叨叨悶啊重的,直到有一次她老人家要去爬山,讓我帶她買鞋,在我的強烈建議下我給她買了一雙登山鞋(中低幫,她實在不喜歡中邦),結果她老人家穿了幾天後就不肯脫了...

事實上登山鞋非但不舒服,相反,登山鞋才是最舒服,最適合人腳型的鞋,動輒一天幾十公里的山路而且還要走好幾天,鞋只要設計的略不合腳,那起泡是分分鐘的事,起泡之後嘛就呵呵咯(聽說很痛,但是由於從來沒有起過泡,所以不知道是啥感覺)

當然,登山鞋應該舒服不能推出所有的登山鞋都舒服,無數的事實證明,200塊的駱駝和2000的lowa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區別嘛,反正我從來不起泡,我見過穿駱駝的起泡,當然,有可能我腳皮比較厚...

關於幫的高低問題,我個人的建議是無論什麼地形,只要背上有背東西,只要不是越野跑,都應該穿中邦或以上,如果路程長,且有大量下坡和非石板路,也應該是穿中邦或以上這個概念就是鞋幫的高度要覆蓋腳踝的踝骨。為什麼呢,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我們要排除掉越野跑,出於競速的需求我們只能犧牲一些保護功能。

其次,為什麼是中邦或以上。這裡涉及到一個很多人都忽略的部位,腳踝。經常會聽到戶外的老人說自己的膝蓋怎麼怎麼了,然後大家經常會聽到一些建議要戴護膝之類的,但確經常忽視了腳踝,其實腳踝的重要性絲毫不比膝蓋低,但由於腳踝部經常出問題,所以很多人都忽視了。但事實上,大多數人都有崴腳的經歷,而高鞋幫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防止崴腳

由於我的腳踝斷過(打籃球),所以我經常會習慣性地崴腳,最嚴重的一次,走在上班路上都崴了,還是平地,簡直是不能忍。但是在戶外,我從來沒有崴過一次腳,無論多崎嶇的路,每次都是因為高鞋幫的存在。因為高鞋幫可以在你將要崴腳的一瞬間給你提供一定的支撐,讓你有時間去可以調整(這個是人的本能反應,只是大多數時候根本來不及調整就崴了),從而避免崴腳。

而就我的經驗而言,崴腳發生的幾率更多是在下山接近平坦的路上,其他時候,由於肌肉足夠緊張,崴腳的概率其實不大,相反,在略微平坦的路上,很多時候人處於一种放松的狀態,另外由於疲勞,導致注意力下降,這時候但凡路上有個很小的坑,都非常容易崴腳。而高幫鞋這可以提供足夠的支撐和保護。

如果負重,無論多小的重量,我都建議穿登山鞋,哪怕只是一瓶水,更不用說背著20公斤的東西。

很多人都注意到了,無論什麼樣的登山鞋,系鞋帶的最後幾個個扣都不是孔狀的,而是半開類似於一個鉤子,低幫的至少有一對,中邦以上的至少有三對。那個鉤子的作用大多數人都可以理解是可以快速完全解開鞋帶,當遇到一些緊急情況的時候,被卡住需要快速脫鞋的時候可以瞬間完成。但其實他真正的作用不在於此,畢竟這種情況是少數。

無論什麼樣的登山鞋都可以注意到通常第一對半開式的扣都在踝骨偏下方,而我經常看到一些新手根本不會把鞋帶寄在這兩個扣件上,如果是低幫的就像普通鞋一樣系鞋帶,如果是高幫的,就跳過直接系後面兩個,原因一是不知道怎麼系,二是覺得繫上以後腳踝勒得太緊不舒服。而事實上,那對扣件才是怎麼鞋帶系統裡面最關鍵的東西,不僅要系,而且還要系得比較緊才行。

在任何店家買鞋的時候,有經驗的人都會提醒你要買大一點,不光是因為會穿厚襪子或者走路走多了腳會腫,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原因,最重要的時候不會頂的大腳趾,特別是下山的時候,細心的人都會注意到賣登山鞋的地方都有個斜坡讓你試鞋,那個坡不是為了讓你試上山好不好走,而是試下坡的時候鞋會不會頂到大腳趾,普通的鞋,無論多大,在下坡的時候,腳和鞋都會有相對滑動,就是腳趾會頂到鞋頭,偶爾一點無所謂,但考慮在山上的環境,連下個一兩公里的山,在加上背包的重量,如果第二天還要行程的話那基本上就不用再走了,一定會起泡。登山鞋上那一對扣件的作用就是讓你的腳和鞋相對固定住,當下坡的時候那兩根鞋帶可以阻止你的腳往前滑,這樣就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腳趾受傷。

比較好的鞋帶系法是在第一對扣件之前鞋帶穿過的都是空,這些地方可以適當放鬆,太緊的話會側方向壓迫也比較難受,以腳趾可以適當活動為臨界,繞上第一對扣件之前不用拉太緊,因為登山鞋普遍是圓鞋帶,圓鞋帶的特點是不容易鎖死,所以你在繞上第一對扣件之前就拉緊的話會把整個鞋帶都收得過緊。適當收緊一下就可以了。當繞過第一對扣件,鞋帶卡在半開環里之後,這時候鞋帶交叉,再拉緊繞上第二對扣件。通常由於第一對扣件的位置比較靠下,一般鞋帶繞過去後折返角度比較大,鞋帶比較容易在第一對扣件上鎖死(無滑動),這樣既不容易影響前面也可以保證腳踝部分系得足夠緊。這樣基本就可以保證你的登山鞋發揮它的必要性能。

補充一點關於圓鞋帶,11年以前我看到的鞋(正兒八經的登山鞋,不是兩百塊的山寨)都採用的是圓鞋帶,圓鞋帶的好處是不容易鎖死,哪怕打了死結也很容易解開,這點在戶外非常重要(如果有機會講繩索和繩結的話再詳細展開)。很多緊急的時候圓鞋帶可以拆下來做很多事情,轉木之類的。當然,缺點就是鞋帶經常開,而且非常容易開。相比之下,這些優點扁鞋帶基本沒有,扁鞋帶很容易就鎖死了,而且很難解。11年之後我在店裡看到過一雙鞋用的是扁鞋帶(不是跑鞋,不是山寨牌)我非常不理解為什麼這麼設計,如果有人知道可以交流一下,但我覺得如果是我買了這鞋的話,我會買圓鞋帶在換上去。

說了這麼多鞋的小細節,我們來講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吧。v底和gore-tex

這兩個詞對於對戶外有興趣的人來說簡直是如雷貫耳,你要是買了雙鞋上千但沒有這兩樣東西,你簡直都不好意思給別人說你這是登山鞋。

這兩個東西的詳細科普我就不做了,百度百科寫得比我詳細,我講一些其他的東西。

V底,又叫飛機輪胎底,號稱和飛機輪胎橡膠是同一種橡膠,V底的確是個好東西,我個人的建議是買鞋還是買帶V底的比較好,對於底部的花紋,但凡是個正常的廠家,都會選著大紋路的花紋,你要是看到那個鞋不是,八成是山寨貨...

V底相對來說還是很耐磨的,至少比一般鞋耐磨,一般的旅遊鞋,籃球鞋,板鞋之類的上個石頭多一點的山基本上底就平了,而下山如果是比較陡的土路的話,恭喜你,可以開啟平沙落雁式了。
那究竟有多耐磨呢?我的鞋穿三年是沒有任何問題的,最後底磨沒了是因為有半年我天天在穿,我走了拖地比較嚴重,嚴重到可以在白水泥地上蹭出黑的橡膠印...(當然,是退役的鞋,新鞋不敢這麼造)

這就是說,v底對付出去爬山是沒有問題的,基本是無論什麼路況,但是天天穿的話也比較費,估計也就是一般鞋兩倍的壽命而已

圈內有一個說法是V底好是好,就是遇水就滑。是這樣么?的確,但是是個橡膠都差不多這幅德行,我有一雙V底的溯溪鞋(不是山寨),照上面那個說法這個簡直是反人類的設計啊。

當然,的確有些橡膠在水裡的性能會更好一些,迪卡儂曾經有一雙溯溪鞋的鞋底非常不錯,但也不是絕對不滑。個人的經驗是滑的地方都是有青苔的地方,或者石頭本身就很光滑(學校的大理石,摔過兩次...) 其他都還好,小心是最關鍵的。

另外,對於登山鞋鞋底有一個小教訓,千萬不要沾油,特別是汽油,汽油對橡膠油溶脹作用,會加大橡膠表面的細小裂紋,走路走多了應力集中的地方(特別是前腳掌)鞋底就容易斷。你猜我為什麼知道,因為我就這麼壞過一雙鞋(哭...)

V底那麼高大上,那豈不是沒有其他選擇了??? 其實還是有很多的,迪卡儂的低端的鞋用的就是自己的底,還有哥倫比亞,用的也是自己的底(當然,這家好貴,不推薦)其他很多牌子也都只有中端以上的型號才用V底。對於這個,就看自己的錢包和喜好了,沒有對絕對的對錯的。

另外一些小的山寨品牌你實在想買的話,選鞋底的時候至少要看這幾點,登山大花紋,溯溪細花紋。登山鞋的花紋大且深,要注意,至少一定要是一塊橡膠整體的底,曾經見過有些亂七八糟的牌子花紋突出的部分是貼上去的,底看起來花花綠綠的,走著走著你就會發現掉了一坨... 溯溪鞋的細花紋要注意的是要及時把細砂清理掉,否則細砂卡在縫裡繼續走鞋會更容易壞。

那隻要是高大上的V底是不是就完全沒問題了呢?當然不是,V底只是鞋底的一層橡膠,整個鞋底的設計還是有很多不同的部分的,而鞋的整體功能是靠整個鞋底的設計來實現的。最簡單的一點,如果你要背個大包走個三四天,那千萬不要選輕裝鞋的鞋底,輕裝的意思是基本不負重。和重裝鞋的強度時不可同日而語的,見到過網上經常有人吐槽說某牌子的鞋質量不好鞋底都走斷了,但是圖片發上來一看,這哥們穿著輕裝鞋走十幾天的重裝路... 當然,不是說輕裝鞋完全不能用,只是壞的概率會更高,這是應該避免的。

然後我們叫gore-tex吧。

其實這東西真沒什麼好講的,就是一層膜而已,防水透氣,效果呢?據說不錯,但是說實話我基本感覺不到,因為真正的防水不僅靠GORE-TEX

對於衣服來說,gore-tex的確更重要,但對於鞋的防水,我覺得鞋面更重要。如果你細心的話,你會發現對於同一牌子的鞋,最便宜的鞋面材料是布面,皮面會更貴。對於登山鞋來說,大多數的鞋都是皮面的,而皮面越完整(接縫越少)越貴。最好的鞋往往都是一張皮做成的(這就是說,沒有接縫)

皮革是最天然的防水層,這裡我們不討論頭層二層的區別,對防水效果而言,差別不大。鞋子最容易進水的地方是皮革的接縫處,所以理論上接縫越多越容易漏水,而皮越完整的話,成本約高,所以一般整皮的鞋都是用在高端品牌上。那對於接縫處的漏水,這時候gore-tex才能體現他的價值。我的重裝鞋連鞋舌一起都是一張皮,而輕裝鞋就整個是碎皮的,當然,價錢上也差了不少。

另外,要注意的一點是有些牌子的鞋不是一整張皮但是還是比其他牌子整皮的鞋貴,那應該怎樣判斷呢?個人認為這個要看設計理念了,我見過一雙鞋只有前半部是一整張皮,後三分之一開始時拼皮,但是好貴。這個設計其實是合理的,因為大多數時候需要踩水的時候都是踮腳的姿勢,就是說一般只有鞋的前半部會入水,所後半部就不是很重要了,在加上鞋型設計等其他的優勢,這雙鞋比其他整皮的鞋貴是有道理的。

最後一點,防水重點是要靠保養,再好的鞋,每次穿完不保養,再好的做工也經不起折騰,最後還是會漏水的,所以保養是必要的。

每次穿完都洗一下(不要干用洗衣機洗這種噁心的事情),很多時候髒的地方用濕布擦乾淨就可以了,不要用刷子刷,不要給你媽去洗,因為她肯定會用刷子刷,無論你怎麼強調。清理乾淨以後陰乾就好了,然後再用防潑水劑噴一下,這個效果非常好,噴好以後你會發現跟新鞋一樣,水完全無法浸潤鞋的表面。

講了這麼多,都沒有將怎麼選鞋,好吧,這個才是最關鍵的對吧。

鞋的牌子有很多很多,如果不考慮價錢的情況下,我會優先考慮國外的牌子國外加工的,然後是國外的牌子國內做的,然後是國產品牌,最後是山寨(強烈不推薦)

首先,國外指的是歐美,東南亞非拉地區的加工水平還不如國產哈。具體是那些牌子,為了避免打廣告的嫌疑,我不詳細說,如果有興趣的,可以私信或者百度(建議先百度)

以上幾種我都用過,現在穿的是一個德國的牌子捷克做的鞋,怎麼描述呢,這雙是我唯一不用磨合的鞋吧,非常之舒服,家裡買了四雙了一共。

其他的問題都不大,都可以穿,效果也不錯,當然,也避免不了新鞋磨一周的定律。

個人感覺國外設計的鞋基本問題都不大,但是要注意的時候鞋型可能不一定適合國人的腳,所以一定要試。試鞋的時候最好穿好厚襪子在斜坡上走一下,確定一下是否定大腳趾,在合理的收緊前方鞋帶的時候側方向是否會過分擠壓,歐美人的腳普遍偏細長(我曾經有一雙鞋長度合適,但是略窄,最後沒辦法只能換大一碼的)

其他做工方面無非是走線齊不齊之類的,沒有太大花頭,而且一般人不大看得明白。

當然,還有比較重要的一點,你老婆不會嫌你穿著難看...

好吧,鞋子就寫了五千字了,今天把襪子講完就收工,還好,襪子比較短。

其實襪子的重要性絲毫不比鞋低,而很多人都會忽略。在我看來,其實襪子和鞋才是一個整體,兩者相輔相成。

記得小時候要是夏天出門玩的話,基本是旅遊鞋加絲襪子(不是那種到大腿的...)包括到現在很多人都還是這個觀念,這種運動的時候會出汗,還是盡量薄的襪子比較好,哪怕是運動襪,也要選薄的,其實在戶外,這個觀念恰恰是錯誤的

我曾經見過一個哥們,買了雙很好的鞋,結果穿了雙低幫的運動襪上山,因為覺得低幫的襪子涼快啊,結果第一天晚上就發現腳踝磨了一圈泡... 更有些妹子穿著絲襪上山,結果么,呵呵咯。

襪子的作用是保證舒適性,什麼是舒服,踩上去軟才是舒服啊,所以襪子是要越厚越好。那熱,悶怎麼辦???其實我想說,運動的時候你哪裡還會有注意力注意到你的腳悶,熱,閑著的時候么,脫鞋放鬆好了(腳臭的就是悶死也不要脫啊,這個是公德問題...)

而且如果是好的鞋,皮子的材料好,透氣性好,基本上悶腳就是一個偽命題。而透氣性差的鞋,你就算穿再薄還是會悶,更本就沒有意義... 而且戶外環境大多數環境溫度比較低,悶腳,個人認為只是個一廂情願的想法罷了。

襪子的根本作用是什麼?是防止腳起泡。腳起泡是因為腳上的皮膚和鞋發生摩擦,時間長了,就起泡了(無論你鞋帶綁得多緊),而襪子可以緊貼腳面,襪子本身和腳面不產生摩擦,而是襪子和鞋產生摩擦,所以就避免了起泡。而絲襪類似的東西本身就在鞋裡滑來滑去的,起泡也不足為奇。

襪子到底要多厚,當然是越厚越好(當然,不是指內增高那種效果哈)

另外,襪子的材料也很重要,好的襪子不會是棉的,而是羊毛的。運動的時候多多少少會出汗,棉的一濕難受且不說,不易干更容易起泡。羊毛的襪子一會很舒服,二不易吸水,貼腳的一面可以保持乾爽的感覺。當然還有coolmax之類的材料也是很靠譜的。

戶外選襪子一般就兩個要點,厚,高幫。千萬不要為了好看穿船襪,前面那個哥們就是教訓啊。一般運動襪可以么?個人覺得一般的運動襪最多撐半天,然後舒適感急劇下降,運動負荷越大,堅持的時間越短。而別人在趕路的時候你坐在那換襪子總是一件不太妥當的事吧。所以個人建議還是買好一點的戶外襪子比較好。

比較蛋疼的是,襪子的選擇比較少,而且基本沒有山寨,這讓我們少了很多選擇。通常比較正常襪子基本要150到200塊左右,即使在國外買換成人民幣也要這麼多。貴的三四百也很正常。由於我國襪子產量豐富,導致普通襪子便宜到簡直不能忍(地攤十塊三雙的耐克之流)所以大家對於花個幾百塊錢買雙襪子這麼驕奢淫逸的事情在心理上還是不能接受的(說明大家都是節約的好少年)。由於選擇真的比較少,所以就還是做個廣告吧(我真的沒有拿錢),迪卡儂有種50塊錢2雙的襪子,這個基本可以用,而且效果還不錯,除了穿久了會掉毛...

好吧今天就先寫到這裡,下次寫背包,為什麼我有種我會把背包寫的巨複雜的感覺(哭...)


小黑板


近期收到很多朋友的留言,問出去徒步到底要帶些什麼,所以我僅拿我們2015年10月穿越貢嘎的準備清單為例說明,大家看情況增減準備。

▼背負


由於我們此次是9日重裝穿越因此背負的都是重裝徒步背包,男生65-70L,女生55-60L,如果再買,我應該還是會購入狼爪,產品設計比較人性化。背包的容量還是要根據線路長短來購買,絕對不是越大越好;如果你們不打算背帳篷野營,買輕裝徒步背包即可。另外,如果你的背包設計上並沒有很多隨手可以取物的口袋,建議再帶個腰包,用來儲存需要隨手拿的物品


其實背包的選購與打包息息相關,超哥有很多心得,畢竟人家每次出行要理兩個包啊,超哥的打包有三個原則:

【1、重心位置在背部,肩膀以下腰部以上,因為太高背包會往前翻,太低的話腰部容易疲勞——因此,重量大的物品盡量往上放。大容量的包通常還有底部的睡袋倉,不僅可以塞睡袋,還能塞衣服等輕質物品。

2、不同種類東西要分別用袋子裝好再打包——剛才說了睡袋、衣服放最下部,然後可以放炊具、食物、飲用水放最上面。

3、常用物品方便拿——背包的頂包、側袋、腰包等就要充分利用起來了,工具類、途中補給、應急物品都可以放在這些地方。衝鋒衣可以穿身上、披在頂包或者放在側袋以備天氣隨時突變。

最後打包完,試背一下然後調整背負到何時位置——讓背包貼著你的背部。】


▼著裝

穿什麼其實沒啥好糾結的,主要看天氣——平均氣溫、早晚溫差、風雨級別、天氣變化頻率等,來決定你穿的厚度、抗風性、防雨性以及穿脫便捷性。當然如果你問我哪個牌子好看,我真的沒什麼經驗了。襪子和速干內衣褲要多備著,保持乾燥很重要,以免萬一下雨和掉水裡(不要問我為什麼)感冒發燒。關於登山鞋/徒步鞋,一定不能省,CC用河流和雪地的血淚史建議大家購買高幫和防水的款,防止起泡、崴腳、進水等各種問題,反正我穿的是LOWA的。三又子說戰術圍巾、太陽眼鏡和手套一定要帶,絕對不是為了裝逼,都是減少徒步意外傷害的良品】!


▼睡眠

這應該是徒步裝備中最重的部分了,但是為了睡得踏實保證第二天的體力,所以需要好好準備。首先是帳篷,帳篷選擇主要看骨架的穩定性、外帳面料的保暖性及內帳面料的透氣性(這是對矛盾體不可兼得),還有最重要的當然是易搭建性,試想下徒步已經累成狗還得搭很複雜的帳篷......分分鐘想裸睡了.......徒步就選山地帳篷即可,去高原的話建議買低矮型的;個人推薦牧高笛冷山2Air,好用不貴;防潮墊和充氣墊的配合使用能夠使睡眠環境保持乾燥以及不會硬得硌人,個人覺得新手買便宜的泡沫墊就足夠了寡人的黑冰羽絨睡袋保證了寡人在昆崙山口、川西高原的籃球場等嚴寒地區沒有凍死,強烈安利~


▼工具

有很多朋友問,徒步那麼多天,電子設備充電怎麼辦?很簡單,就是多帶電池和充電寶!特別提醒,相機電池還是原裝的好,去年的貢嘎徒步,我帶的是第三方電池,在低溫情況下,性能下降相當快。

關於登山杖,CC說和她一樣的「愛好型選手」,如果路線不難、強度不大,其實【越輕越好,畢竟能少些負重就少些負重】


▼炊具調理

這張基本都有品牌標註了,因為4個人就帶了一份。


如果你參與的是重裝自帶食物的徒步活動,食物建議帶易熟、快熟的,比如脫水米、速食麵等,視個人喜好而定,超哥提醒切記不要只帶一種食物請參考我們慘痛的經歷。多品種能刺激食慾;且須備好高能路餐,比如能量棒、士力架,方便路途中隨時食用;提神的咖啡、紅牛、茶等也視個人喜好準備。哦,對了,打火機要備足,尤其是高原地區,打火石的那種要備著

看得我餓了......


▼藥物急救

以上藥物和急救物品是常用品,當然要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進行調整,比如CC和Ivy經常提醒我【帶好腦殘片】


還有就是日化用品啦,這就更加因人而異了。對我來說能洗漱乾淨就好了,要提醒的有兩點:一定要帶防晒用品,畢竟風景好的地方紫外線都很厲害,主要是防晒傷;還有防蟲噴霧及後處理產品,如果你去的地方有需要的話。


如果你要走的是輕裝徒步,那請自動去除睡眠及炊具兩大部分,並自行調整背包類型。

先寫這麼多,之後有時間整理一些短線徒步或者輕裝的清單。

不知道何時的

未來吧!


視頻封面戶外露營用品,必備清單,讓中國最酷探險家,為大家進行物品盤點_騰訊視頻v.qq.com視頻

準備齊露營用品,科學裝入背包,學會搭建帳篷,然後你才有可能和妹子在帳篷里發生故事。我將分三期視頻,為大家講解這三項戶(liao)外(mei)技能[呲牙]


轉個朋友(北美)寫的帖子吧,源地址:LL原創圖文並茂=========LL原創圖文並茂-驢友入門裝備篇. LL"s Hiking/Backpacking GearList v1.2作者: 李路

轉眼間,又到了春暖花開,萬物復甦,百獸交配的美好季節。人類(Homo sapiens)即便身處喧囂的都市,卻本能的渴望回歸綠色自然。


然而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如果進化成立:反例wiki),人類已經失去了冬暖夏涼的體表毛髮(個別人除外),萬能消化的強大胃腸功能(個別人除外),更喪失了隨意在樹林里打滾的能力和體魄。更重要的是,由於近百年間的技術革命和幾十年內的所謂現代化,人類文明推倒到了草棚,建起了高樓;丟棄了樹葉,研發了手紙(本文5.2.2)。「落後」被「文明」取代,「蠻荒」被「繁華」顛覆。不知不覺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依賴於城市化、現代化、信息化帶來的種種便利,卻忘記了許多作為人類之所以稱霸地球的諸多必備基本技能:如何不依靠工具生火,如何處理不衛生的水源,如何在風暴來臨前尋找或搭建避難所,如果在野外獵捕採集食物,如何依靠植物和草藥處理傷病...文明使人類進步,科技改變生活。但我認為,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在這個看似蓬勃,但卻脆弱的紀元,可以說是個體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唯一有效主動防範手段。

言歸正傳,本文為我那幾位渾身充滿雄性激素的健身夥伴所寫,希望這個裝備列表能為各位下周的漂流+野營活動提供參考。作為戶外運動和野外生存的骨灰級初級實踐者,我覺得我有義務有能力為大家奉獻出自己的微薄經驗,也算祭奠自己之前浪費在無用裝備上的那些血汗綠紙吧...


背景提示:

本文是從一個Bushcrafter/Ultralight Hiker角度出發,所以裝備都很簡潔。因為最生存四要素中信念,技能,經驗都比裝備更重要。

從前也是經驗看別人的經驗,發現很多常規Backpacker的裝備覆蓋面超全,恨不得把家都縮小帶上,其實這是誤區。背包重量會嚴重影響行走速度,和對自然的享受程度。

近十年來在北美逐漸興起的超遠距驢行Thru-hiking(wiki)催生了Ultralight Hiking這個新領域,很多人單包重量控制在了30lbs,甚至20lbs一下。這樣使得這些Hiker可以連續行走(中途補給食物)半年之久,跋涉上萬英里。他們的經驗不容忽視,所以Thru-hiker的裝備成了我們應該學習的目標!

建議搜索關鍵詞: Ultralight Hiking(Hiker) Gear list, AT Gear list...


快讀提示:

A. 本文分為五大模塊:分為必備、水、掩體、食物、其他。

B. 細分很多子模塊:根據功能進行了歸類以便閱讀.如帳篷吊床、衣物、睡袋都歸為掩體模塊,由於這三樣實際都是為了維持恆定體和溫度和睡個舒服覺,作用功能近似故歸同類。

C. 本文只講真正實用的裝備,求精不求花哨:根據玩家等級和經費大致將每個子模塊分為3個級別:

1). Budget Backpacker - 省錢驢友

試用人群:

# 經費有限的正常人

這個級別一套必需品下來不會花費太多,同時都是中等到輕便的裝備。我敢保證我推薦的裝備絕對質優價廉,而且很多裝備也可以兼顧正常的城市旅行使用。也許入門時絕對這些東西還是貴了,但相信我,與其把經費花在那些廉價破爛貨上,不如做個單筆投資,買個真正好的東西一下用半輩子不用換。

# 不想背著沉重裝備的正常人:

許多人上來回買Camping用品,其實這是誤區,Camping多數是以車為大本營,步行距離很近,所以這類裝備非常廉價又沉重。建議把搜索關鍵詞改成Hiking 或者 Backpacking,同樣的價格,可以得到不同的體驗。

2). Ultralight Hiker - 超輕專業行者

試用人群:

# 專業驢友/或是想成為專業的驢友

每月至少1次2-Day Hiking,或是決心挑戰PCT+AT+CDT 三冠王(Triple Crown of Hiking)的玩家 。

# 土豪/輸秘籍者

買吧,這檔的東西除了貴沒缺點,如是土豪那更不在乎這點了...

3). G.I. Joe/Walter Mitty - 大兵/軍迷

試用人群:

# 軍人/軍屬

# 軍迷:迷彩控,Molle控,想當兵沒當成的(見Walter Mitty)...

# 健身狂:這檔的東西特點就是沉...

D. 本文以北美網購網站為主,國內的朋友可以用強大的淘寶,更厲害的!

霸道的風格線,進正文:

+++++++++++++++++++++++++++++++++++++

LL原創圖文並茂-驢友裝備篇. LL"s Hiking/Backpacking GearList v1.0

1. EDC/Survival/First-aid Kit :必備/求生/急救

這個章節主要講必備物品,可以應對絕大突髮狀況和傷病

1.1 A Survival Mentality 未雨綢繆-不言放棄

1). 戶外有風險,出門需謹慎

推薦一本好書,巴掌大小,可謂求生屆的聖經,由著名SAS老兵所著。

SAS 生存手冊 鏈接 Link

1.2 EDC / 5C"s of Survival

1.2.1 Cutting Tool 刀具

1). Budget Backpacker - 省錢驢友

Morakniv Companion Heavy Duty Knife Mora Knife -$15

瑞士製造,老牌可靠

個人推薦 Morakniv Bushcraft Carbon Black - $40

高碳鋼-90度直刀背-軟手柄-快卸火棒磨刀石

2). Ultralight Hiker - 超輕專業行者

Leatherman Juice Xe6 Multitool - $90

美國老牌值得信賴,超輕,超多功能

Bacho 396-LAP 摺疊鋸 -$20

世界上最物美價廉的東西了!!!輕鬆放倒腿粗細的樹!

1.2.2 Combustion 火具

鎂鐵棒 Magnesium Fire Starter

絕對可靠,任何情況只要具備應有的技能,就能生火。

Bic Lighter 打火機

法國出品,簡單可靠,價格可忽略。

美國各大超市收銀台處有賣


1.2.3 Cover 掩體

1). Budget Backpacker - 省錢驢友

必備 求生鋁箔膜 Emergency Thermal Blanket-$1

必備物品,不過別期望誰在裡面很舒服,只能當丟失裝備後的作為最後的防線。

必備 小強防潮掩體毯 -$20

真心太好用了!可以當地面防潮墊,可以當防雨棚。內層是鋁箔反射層,建議買橙色,方便救援隊發現你!


2). Ultralight Hiker - 超輕專業行者

SOL Emergency Bivvy - $20

巴掌大小,重量幾乎可以忽略。有效提供緊急全身包裹。

3). G.I. Joe/Walter Mitty - 大兵/軍迷
SOL Escape Tactical Bivvy Green - $50

Heavy Duty,綠色的,Hell Yeah!

1.2.4 Container 容器

1). Budget Backpacker - 省錢驢友

不鏽鋼水瓶 Stainless Steel Bottle - $20

Link1 Link2

一定要是不鏽鋼的,因為在野外需要燒水消毒

3). G.I. Joe/Walter Mitty - 大兵/軍迷

Pathfinder 32oz Water Bottle


這個是精品,是必備,我的最愛

1.2.5 Cordage 繩索

1). Budget Backpacker - 省錢驢友

550 傘繩 paracord - $10/100feet

必需品,呵呵,不知道傘繩是什麼該補課了。

2). Ultralight Hiker - 超輕專業行者

在REI發現兩種繩即輕又細還堅韌

BlueWater 3mm Cord

PMI 3mm Cord


3). G.I. Joe/Walter Mitty - 大兵/軍迷

No36 Bank Line - $20

比傘繩防火,而且方便打結,不過這個東西不是必須品

1.2 First-aid Kit :急救

別花冤枉錢了,買這個吧:

Ultralight and Watertight Medical Kit

V.5 - $15 ; V.7-$20

SOL First Aid Duck Tape - $10

你猜軍人和專業Hiker必備品是什麼?

Duck Tape!包裝膠帶!修裝備的同時還能急救...

各種傷口直接沾上,又快又安全。

SOL有個產品是醫療級的Duck Tape,非常推薦。

2. Water:水處理

傷病殺不死你,熊更殺不死你,但是脫水Dehydration其實是在野外的第一大殺手。

學會尋找水源,判斷水源是否被污染,有效的過濾並煮沸,這樣才能保持戶外動力!

唯一推薦:Sawyer Mini Water Filtration System -$19

Ourdoor Gear Lab 年度最佳水處理系統,簡單高效,物美價廉。

沒有凈水片的怪味,沒有泵過濾的沉重,多功能,盡情安全地享受山泉水吧!

3. Shelter:避難所

3.1 Sleeping System 睡

關於帳篷/吊床/掩體:

1). Budget Backpacker - 省錢驢友

個人比較推薦使用吊床而非帳篷,因為吊床重量輕,不需要平地,不需要輔助的安裝。

而且價格適宜,睡起來特別舒服,還能看星星~

Grand Trunk Ultralight Hammock 吊床- $19

除了吊床,建議配個帆布Tarp,或是吊床專用RainFly遮風擋雨。

不過我一直用的是雨衣帆布Poncho Tarp,一物多用,建議尺寸為7"x7"到8"x8」。

GoLite家有個超級棒的-http://www.golite.com/Poncho-Tarp-P885.aspx

此外如果經費允許,一步到位,推薦Hennessy Hammock,吊床、蚊帳、頂棚一體。

2). Ultralight Hiker - 超輕專業行者

推薦品牌:

Tarptent: www.tarptent.com

Zpack: www.zpacks.com

GoLite: www.golite.com

三家都有極端專業的Tarp Shelter,都是選用新材料,超輕超堅韌。

我的夢想目標是自己做個Tarptent的StratoSpire1:

3). G.I. Joe/Walter Mitty - 大兵/軍迷

美軍 MMS - Military Modular Sleep System (Goretex) - $100-$300

神級的設計,無敵推薦,全天候使用,除了沉沒缺點。在裡面睡覺,睡得像豬一樣香。

關於睡袋:

這是個複雜的問題,因為睡袋真心是一分價錢一分貨,便宜的又沉有不保暖/不排汗。

但是功能好的睡袋基本都在至少$300以上,所以剛參加這個活動可能不情願做一次投資。但是真心那些才是省錢的途徑,買一個,再也不擔心各種其他事了。

我的推薦是:

1). Budget Backpacker - 省錢驢友

Coleman 睡袋 -$30

到處都有賣,非常廉價,做工挺好,缺點是又大又沉...

入門可以的,但相信我以後你會買那些上百刀的...

Kelty Cosmic Down 20 - $120

全宇宙最便宜的高質量羽絨睡袋了...

性價比還好,不過填充和重量都沒法和Hummingbird相提並論.

但是個人覺得這其實是入門最佳的選擇!

2). Ultralight Hiker - 超輕專業行者

Feathered Friends Hummingbird 20 -$460

Hummingbird 乃Thru-Hiker們傳說的神器,沒缺點,唯一注意的是羽絨填充,千萬別搞濕...


3). G.I. Joe/Walter Mitty - 大兵/軍迷

美軍 MMS - Military Modular Sleep System (Goretex) - $100-$300

神級的設計,無敵推薦,全天候使用,除了沉沒缺點。在裡面睡覺,睡得像豬一樣香。

MMS=睡袋+Bivvy掩體~

(重複了兩次,足見我對這個MMS的青睞)


另外羊絨毯是最最棒的材料- $20 (超棒軍品)-$200(100%純度)

羊絨防水,排汗,防火,冬暖夏涼!微沉,不過性能一級棒!

相信羊絨,別相信其他材料!


3.2 Clothing 衣服

什麼養的衣服比較適合戶外呢,理論來說什麼衣服都行,只是不同衣服都有不同的材料特點,和對應的優缺點。大體上把我這幾個原則:

  • 衣服其實是你Shelter的一部分,一定不要輕視。如果你穿對了合適的衣服,沒有睡袋什麼一點問題沒有。
  • 把握輕量多層,根據情況增減的原則。夏天別忘了夜裡溫差大,冬天別忘了運動會生熱,出汗衣服不排汗你就廢了。
  • 夏季:特別注意透氣排汗,防臭防蟲。如果走Off Trail,建議長衣長褲。
  • 材料上,棉質僅作為備用衣物,別穿貼身,棉一旦打濕很難快乾cotton kills...
  • 化纖類、棉化混合類常規運動快乾衣服很好,唯一缺點是不排體味,不放火。
  • 備一件薄衝鋒衣在包里,省錢材料買nylon,升級買GoreTex.
  • 羽絨作為冬天的保溫材料非常好,不過羽絨唯一缺點是濕透了就完蛋了。
  • 羊絨Wool類是最佳的材料,吸汗快乾,自然排體味,最著名的是wool是唯一一種在濕透的情況下還能保持80%保溫性能的材料。火星落上去不會像化纖一樣直接燒穿。

1). Budget Backpacker - 省錢驢友

顯然Columbia啊~物美價廉,但是性能真心沒有專業的好,不過價格太實惠了,美國折扣店裡白菜價。不過個人覺得夠用了!買這個絕對沒問題。把錢花在羊絨wool衣服上吧~

(註:Columbia也有高端產品,不過有那經費直接買其他幾家了啊~)

2). Ultralight Hiker - 超輕專業行者

Ultralight 小眾品牌:

GoLite - 無敵輕

Zpack - 手工定製

Feather Friends - Boston的一家小店,品質業界第一。

專業戶外品牌:

Mountain Hardwear - 專業登山,只買過小件,大件看著流口水
Patagonia - 時尚和戶外結合,好吧...戶外時尚在正常人眼中很醜
Arc"teryx - 鐵打的品質,不過好貴,其實可以買他們公司出的軍品,能淘到好貨!

羊絨貼身:

Smartwool - 頂級推薦!用料非常考究!戶外必備,尤其他家的襪子!

Icebreaker - 半價的Smartwool

3). G.I. Joe/Walter Mitty - 大兵/軍迷

A-真貨推薦兩類人:1.真軍人(戰鬥部隊);2. 土豪

TRU-SPEC : Tactically Inspired Apparel 美軍特供

Arc"teryx LEAF - 知足鳥旗下軍品,特種部隊很喜歡

5.11 Tactical – Purpose-Built Tactical Gear, Apparel 個人一直覺得這個牌子很不專業,作秀成分很大

B-去Ebay淘真品二手軍品吧!

二手不代表是舊的,美軍在外到處打仗,很多士兵把發多的沒穿過的倒回國買。

質量很好,價格中等,不過是迷彩的哦~

關鍵詞:surplus

4. Food:食物

1). Budget Backpacker - 省錢驢友

Mountain House 脫水食品 - $7 一頓

太好吃了!!!

Slim Jim Smoke House - $6 一小口

流口水!!!

2). Ultralight Hiker - 超輕專業行者

Nesco Dehydrator - $60

經本人驗證,此物絕對神器!

做脫水食品,牛肉乾,水果乾!比賣的好吃!

不過我做的味道能戰勝正常品牌,但比不上Mountain House 和 Slim Jim Smoke House的...

5. Others:其他

5.1 防蟲噴霧

有人問我,去樹林不怕嗎?有狼嗎?有熊嗎?蛇呢?

好吧! 狼見過一次,倒是經常挺狼叫...熊沒見過,黑熊膽小,看到棕熊要小心。

蛇見多了...毒蛇?看頭、尾、花色、眼睛、毒腺、pit organ就能基本判斷有毒還是無毒蛇。

此外其實本地的有毒蛇基本就兩三種,花時間上網查下記住樣子的名稱,就簡單了!

例如美國PA 和Ohio 基本就三種毒蛇 Northern Copperhead、Timber Rattlesnake、Eastern Massasauga Rattlesnake。祝你看到的時候都是有距離的~別踩到~

好吧!那真正在戶外的安全威脅是什麼的?1. 脫水Dehydration; 2. 過低溫hypothermia; 3.閃電雷劈和倒樹; 4. 蟲子!!! 而且這第4個其實是你時刻要提防和反抗的事情....

蜱蟲 跳蚤 蚊子 (tick flea mosquito)尼瑪比豺狼虎豹更多,更危險,更愛咬你!

必備:Repel 100% DEET - $7

噴吧,別噴嘴裡,重點是腿/褲子。中午休息,晚上睡前檢查身上有沒有Hitchhiker...

5.2 衛生用品

5.2.1 可降解洗滌液 Camp Soap - $5

千萬別用正常的洗滌液,因為其中含有的化學成分會破壞自然水質,滋生微生物。

一定要使用可降解的專用戶外洗滌液!!!做個環保,負責的人!

5.2.2 排泄問題

戶外可降解手紙 其實人類現代生活,有很多最基本產品都會對自然有傷害...

超小鏟子-$5 用來把你的排泄物埋起來,放出來嚇人不好,而且會招狼。。。

5.2.3 超級濕紙巾 Bath Wipes- $10

誰說在樹林里不能洗澡啦~

5.3 電子

5.3.1 頭燈

Black Diamond Headlight 頭燈中的戰鬥機 - $30-100

為什麼不用手電筒?因為手電筒需需要用手,而頭燈可以騰出兩個手來做事情!

頭燈要選有紅燈模式的,晚上不閃瞎狗眼...推薦Black Diamond的Revolt、Storm、Spot。

5.3.2 應急電源

USB 手機應急電源 - $30

RavPower 是個好公司。

正常2-3天的活動還是備個電源比較好!

畢竟只能手機的GPS等功能可以作為緊急工具。

結束語:

以天為幕,以地為席,放縱心意,隨遇而安。

文字部分 CopyRight LL 2014


非常樂意回答這個問題,雪線之上(公眾號:xuexianzhishang)曾經推出過一篇《如何準備一次成功的露營》的文章,靈感就來自於我們帶了一位新人(還是體校的)去露營,給他提供了一些基礎裝備,但是他依然因為各種小問題感到不適,依據他的不適,我們總結出了第一次露營需要準備的裝備。也許正是因為這種真實性,我們哪篇文章大受歡迎。

好了,現在開始告訴你露營的基本清單是怎麼樣的。

一套露營裝備的基本清單是怎樣的?

露營是山野中的一種美好活動。

正確著裝,30%

正確的穿著,就是穿上戶外的專用的服裝鞋襪,可以讓露營成功指數提升到30%。

內衣——內衣是用來排汗的,穿錯內衣會讓你全身濕透,所以要選擇專門的戶外排汗內衣,它能夠有效的將身體汗液傳導出去,保持乾爽。

日常的貼身衣服大多是純棉的,純棉衣物會吸收水分,並在蒸發時帶走身體熱量。一旦大量出汗,在戶外容易造成感冒發燒,甚至失溫。

露營時,拒絕純棉的日常貼身衣物。

戶外選擇專門的排汗衣物作為內衣。

保暖衣物——山區溫差大,即使城市裡氣溫高,山區溫度也可能讓你感到寒冷,多帶衣服是明智的選擇,否則你就「取暖基本靠抖」了。

露營時要帶足保暖衣物。

外衣——外衣是抵禦風雨的衣服,沒有外衣你會在風雨中瑟瑟發抖。戶外外衣包括軟殼和硬殼,它們能夠滿足山區保暖、防風、防水的要求。

有了外衣,風雨無懼。

雨衣——雨衣是備用的防雨衣物,如果沒有雨衣,你會在山裡被淋成落湯雞。

即使你出發時晴空萬里,山裡也可能下雨。你可以在包里放上一件雨衣以防萬一。因為雨衣沒有透濕性,風雨中還可以起到一定保暖作用。

如果沒帶雨衣,很容易成落湯雞。

徒步鞋襪——徒步專用的鞋襪是為山區地面而生,專業的徒步鞋、襪子可以保護足部,防止起水泡。

如果你穿著日常的運動鞋,棉襪,在野外走不了多久就會滿腳水泡。

穿錯鞋襪的代價是滿腳傷痛。

戶外需要專門的徒步鞋襪。

穿著正確,你的露營成功指數已經漲到30%,接下來還需要獲得剩餘的70%。
抵達露營點前一般都需要一段徒步,如果在接近營地過程中你已經累趴下,露營幾乎就宣告失敗了。所以,接下來你需要準備一些必要裝備。

必要裝備,成功45%

準備好防晒霜、背包、頭燈、登山杖、水袋這些山野必要裝備,可以把露營成功指數再往上推15%,這15%都關於你的戶外體驗。

防晒霜——防晒霜是塗抹在裸露皮膚上的裝備,如果你不使用防晒霜,可能只是一次露營,回家以後就變成下圖這樣:

不使用防晒霜的後果。

背包——出發去露營,要背很多東西,所以需要專門設計的背包。如果你沒有一個徒步背包,你可能只能大包小包地帶著東西。比如前後背兩個書包,或者手裡拎著東西。

沒有背包會很累,也不方便

露營時應該背戶外專用的包。

頭燈——頭燈是可以一邊走一邊照明的裝備。如果沒有頭燈,你行走時只能一手拿著手機照明,這樣很不方便。

沒有頭燈,你只能手機照明。

頭燈重量輕,且能夠在雙手被佔用的時候使用,比如一邊做飯一邊找食材,一邊拿登山杖走路一邊看清前方路況。

頭燈是方便的行走照明設備。

登山杖——登山杖是一種幫助戶外行走的裝備,在戶外長途跋涉需要借力手臂,保持平衡,如果沒有登山杖,你會走得踉踉蹌蹌。

一些山友會用樹枝代替登山杖,這是錯誤的做法,不僅毀壞植被,而且也起不了代替作用。

折斷樹枝是一種破壞環境的行為,也不能代替登山杖。

登山杖具有減震和支撐設計,從而減輕對膝蓋關節的壓力,這些都是樹枝不能實現的。

登山杖起到支撐平衡作用。

水袋——水袋是方便飲水而攜帶的器具,可以實現行走中喝水,隨時保持身體水分充足。如果沒帶水袋,每次喝水都得停下來找水壺,會浪費精力。

水袋是有效的補水裝備。

攜帶了山野必備裝備,你的露營成功指數已經飆升到45%,基本上抵達露營地之前不會遇到什麼波折了。

接下來,營地腐敗是成功露營的重要環節,也決定著接下來的15%。

營地裝備,成功60%

營地腐敗可以極大地提高露營成功指數至60%,還可以收穫幸福感。但必要的裝備也是不可或缺的。

爐具——爐具是你在戶外烹飪用的器具,能讓你在一天的疲憊後吃上一頓好飯。如果沒有爐具,你在露營時就只能嚼壓縮餅乾了。

沒有爐具,只能吃壓縮餅乾。

有了爐具以後,你能在家吃的,在戶外也可以。在戶外也能吃炒菜,火鍋,盡享烹飪樂趣。

有了爐具,想做什麼做什麼。

鍋具——一套鍋可以行使煎炸煮燜各項功能,有了鍋,美食才有盛放之處。

有了鍋,就有可以安放的美食。

餐具——露營記得帶餐具,不要用樹枝當餐具,樹枝不夠衛生,也不環保。

沒有餐具,你只能用樹枝。

吃飽喝足,你的露營成功指數已經飄至60%,但還稱不上戶外露營的成功人士。

吃好之後,還得睡個好覺。

山野安睡,成功75%

在山區睡個好覺,能把露營成功指數再往上突破15%,達到75%的高水平。要實現安睡,需要基本的睡眠「三件套」。

帳篷——帳篷是你在戶外的家,在遭遇惡劣天氣時,一頂帳篷能給登山者提供庇護,如果沒有一頂好帳篷,你會徹夜難眠。

露營活動,帳篷舒適可靠即可。

睡墊——睡墊被稱作戶外的席夢思,是露營時墊在身下的東西,睡墊能有效阻隔冰冷地面。 你如果沒有睡墊,身體熱量會一直流失,夜裡可能被凍醒。

沒有睡墊會被地面冷醒。

睡墊起到隔絕保暖的作用。

睡袋——戶外露營時睡覺,解決保暖問題除了睡墊外就是睡袋,因為睡袋是露營時蓋在身上的保暖裝備,如果你露營沒帶睡袋,不要想著靠擁抱取暖,只會大家一起著涼。

沒帶睡袋,擁抱取暖。

睡袋本身不產熱,是身體在產熱,睡袋只是減少熱量流失。所以睡袋越厚,越蓬鬆,能留住的熱量就越多。但出於對重量的考慮,我們建議選擇輕便保暖的羽絨睡袋。

睡袋可以留住身體的溫暖。

在營地吃頓大餐,睡個好覺。露營成功指數已經上升到75%,也許你覺得這次露營已然成功。

但一次完美的露營,應該有始有終,在露營結束之前,還要把最後的25%收入囊中。

別忘了帶上垃圾袋

成功露營最後,也是最重要的25%,是帶走山野里的垃圾。帶走垃圾,就是露營中的成功人士。

你進山時使用的東西,出山時也應該帶走。比如說廢氣罐、塑料瓶、易拉罐、包裝紙等,它們不僅是山區視覺污染,也會破壞自然。

露營之後,記得帶走垃圾。

原創文字和圖片,版權所有,禁止未授權轉載,保留一切權利


如果你只要一個2人帳篷,兩個睡袋、帳篷防潮墊、兩個自動充氣墊、背包一大一小、爐頭、氣罐、套鍋,你這個預算國外大牌+國內大牌妥妥的。我把我自己的裝備清單給你,圖我酌情貼,你斟酌。
搞國外大牌的前提是你要學會並搞定美國海淘這個問題,國內和國外的東西,不比不知道差距。

2人帳篷:
你要是不想背得太沉,那就雙人帳篷。缺點是雙人帳篷真的很擠,不過我自己感覺一般山裡露營很冷,東西衣服什麼的壓在身上反而保暖。
blackdiamond、Marmot、Big Agnes你挑吧……均價1500以內都能搞定
http://Steepandcheap.com時不時的會推出特價打折帳篷,看好了下手要堅決果斷。
Black Diamond MesaTent: 2-Person 3-Season


睡袋:你在西北的話,是不是要考慮-15度的睡袋?不過你不是冬天出門,即便是夏天也最好-5度的。
我搞了個RAB -5度的睡袋,輕柔保暖而美好。和同事迪卡儂還有凱樂石買的睡袋還是不一樣的。
但是,我當時的策略是什麼打折買什麼,建議你把相同款號的評價良好的睡袋放在google shopping挨個全網找最低價那個。非US的不要。挑一個性價比最高的。均價1000搞一個沖絨蓬鬆度800以上的帳篷妥妥的。(多說一句,我特別特別的熱愛RAB的羽絨服,850蓬鬆度的那個neutrino秒殺了marmot等一干大牌)
RAB Quantum Endurance 400 Sleeping Bag


帳篷防潮墊、兩個自動充氣墊:迪卡儂,高中低檔的他都有。

背包一大一小:強烈推薦OSPREY,淘寶找個評價高的即可。
小包推薦小鷹38(600上下,女的背?),大包推薦Aether(1500上下,男的背?)
不知道你要的是不是這個一大一小的套路,小鷹38我特別特別喜歡唉。

爐頭
朋友的MSR,好像是Sierra Trading Post搞的,50刀上下。

氣罐:這個隨便弄吧?

套鍋:嘿嘿,這個我用的學生時期的速食麵盆。我覺得很好。


其他必備的東西呢,能穿在身上的你去思考吧。如果你下決心海淘,一勺燴掉登山鞋衝鋒衣什麼的,那比國產的好的多了多了多。我每回去三夫,看到我的各種抓絨合成人民幣至少乘3在三夫賣,心中都是充滿著無限的喜悅。戶外的東西,一分價錢一分貨,一件衣服穿N年。

不海淘圖省事兒,迪卡儂一勺燴。我出門在外經常遇到歐洲的姑娘小夥子從裡到外一身缺處啊(Quechua)在外跋山涉水妥妥的。

然而,不管穿什麼裝備不管什麼天氣,一對帶有彈簧支撐的護膝,永遠必備。

我買過國產的,後來慢慢要麼送人要麼淘汰了。有的設計不合理,有的不舒服,有的乾脆質量也不行。所以,排名第一的答案不敢苟同也不敢全盤反駁,小驢,不懂。


我不回答這個問題對不起我自己啊。。。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還把名字改回了戶外圈裡的名字。

既然是新人,我也就不講那麼多不靠譜的了。一切以簡單實用入門不出錯為主

0.登山杖:保護自己最重要,這一點務必提醒各位。Leki Kompdell BD三個牌子里選一個,新人沒必要上碳纖維的,鋁的就行。

1.背包:Osprey,kestrel/kyte系列不錯。升級一檔的話到Aether/Ariel也不錯。背包要試,要裝很多東西試

2.鞋:asolo,挑一款Gore-TEX的高幫/半高 尼龍/拼皮面的登山靴。以前我常穿的好像叫Gravity。全皮沒必要,V底非必選。鞋要試,不要信什麼要大一號兩號的說法,穿雙厚襪子試,上坡下坡走走,不擠腳也不咣當,剛好舒服就行。

3.帳篷/睡袋/防潮墊:呵呵,這個水深,價差太大。

3.1帳篷:低價的,我個人推薦Luxe 蜘蛛、寄居者一類。高價的,MSR Hubba系列 Big Agnes翡翠系列及其延伸版本都可以。帳篷結構上,其實對新人我最推薦就是標準雙桿Dome帳,無它,不出錯。

3.2睡袋:嗯,這個大牌子就更貴了,不推薦,國貨精品里我推薦華巍

3.3.防潮墊:幾十塊錢的泡沫墊可用,否則,就直接上Therm a rest吧

4.爐頭:一體爐我用 primus ti 2.5,分體爐 我用msr windpro

5.餐具/鍋:GSI outdoor

6.頭燈:Petzl (myo 或者 tikka) 或者Priceton Tec

差不多了吧?


第一次長回答,輕噴~小小地進行幾個必要方面的補充和建議。
一、
背包方面:怎麼基本不談需求就開口閉口的60,70+L的背包?
且不說短線根本不需要這麼大,長線除非是什麼狼塔C這樣的一周左右無人區級別,用70升都是給自己找麻煩吧。
首先,對於老手來說,除非超長線,是不會打太多沒用的東西的,精簡下來,加上刻意講究輕量化的話,是不會有太大的體積的。8264見過秦嶺名蛇的帖子,7天的鰲太路線,頂級了吧?用GG的Z35這種至多40升的包走下來了,其中還自己帶什麼剃鬚刀小馬扎之類的奢侈玩意。確實裝備都很貴,所以省下重量和體積,但打包的技巧和經驗可見一斑。
新手注意:在沒有嘗試過很多線路的前提下。打包的技巧和經驗才是最重要的。不要盲目選大包!不要養成這種習慣:包大能裝多方便,有備無患!
確實,包大了有備無患長短線通吃。
但是,不要讓自己養成不去精打細算自己裝備配置的壞習慣。
我曾經也這樣,不考慮打包的技巧,不考慮必需品和非必需品,只是一個猛裝。搞的包那麼重包疼你也累。
對於新手來說,一開始就用大包而不是用小包慢慢過渡去找自己的定位。多半會造成這樣的結果:什麼都裝,什麼都背,不懂配置,不去思考,累死自己,HIGH了隊友(現在我集體出去會把食品剋扣很嚴重,因為總是有累的氣喘吁吁的女生或者學生黨們,拿著各種休閑零食甚至罐頭這種東西請大家吃,不吃白不吃……)。
新手想走長線也先不要太大,大了確實能裝,但是有些東西根本沒必要都裝。取捨掉一些用不上的東西(尤其是跟隊,很多東西更不需要了,比如手台GPS都有公用的,臨時工具借用也好),你的包會更小更輕,是不是覺得自己瞬間體力暴漲,轉輾騰挪隨心自如,分分鐘成為隊伍第一集團,和領隊談笑風生???
(反正我喜歡這樣,有功夫和自己的肩膀腰背膝關節默念加油,不如多享受路途本身的樂趣
同時還是贊同:越輕基本越好,越輕基本越貴。但現在戶外運動的主流方向就是輕量化,在輕量和舒適之間選取平衡。但輕量的本身不就是整體的舒服嗎?提升自己經驗技巧的基礎上,追求輕量化吧。
==============================================================-----------------------=========================
二、
這裡就再牽扯一些飲食方面準備的經驗吧。
基本前提是:你是正經去徒步/登山的,需要一應俱全自己背負行走。我的期末考試午休時間啊
1.看到上一段最後,那些不懂打算的人都帶的什麼東西?超市大包裝的豆腐乾,玻璃罐頭,果凍,薯片這樣大包的零食……
帶,可以這麼帶。情況分2種:第一,休閑腐敗游,裝備少路程短不用考慮行程時間等,陽光和煦其樂融融,帶個大西瓜都沒問題(還真見過……);第二,強驢們的苦中求樂。大方面極有規劃,省出的空間實現匪夷所思的個人愛好,鰲太路上帶個大戶外高壓鍋的都有,導航架上悶一鍋土豆出來……
但是,玻璃罐頭這種坑自己坑環境的東西就算了吧,太恐怖……
2.無論如何,盡量少帶含水量較高的東西。
生鮮,水果(近短途帶幾根黃瓜倒是神器,我的體能助推器,別亂想),各種美味的加工成品……
含水量較高無疑是給自己增加負擔,同樣的熱量獲取,你卻付出了更多了負擔和空間。
3.戶外喝水。
---適應的話,還是用一個水袋吧,2L差不多夠一天的量了。
隨時喝,小口喝,飲牛一樣狂飲浪費水不說,吸收的還少,大部分都是短時間升高血容量讓腎臟濾過增加最終大部分變成尿,你又不是貝爺是吧,變成尿就沒了。
水袋的缺點是不能灌開水,裝水麻煩,不易清洗,難以保溫,這些是不如水壺的方面。但是水袋在喝水時的便捷無可替代。
---突然想到,有興趣的話可以備用一個小小的戶外飲水器,各種過濾系統,可以直飲水源。高海拔污染少的地方可以直接用嘴喝,但是還是過濾一下安全。便攜型賣的火的有lifestraw和sawyer這兩個牌子,我還沒有用過,觀望著可以買一個玩玩挺有意思的。海淘和淘寶都可以弄到。
4.能量補充。
澱粉,不多說,豐儉由人,上可帶各種高級的超輕脫水食品,下可帶挂面大米這類。保證輕才是第一位。
蛋白質:肉類,含水少可以吃牛肉乾,陝西人上秦嶺很多人愛帶一塊臘牛肉之類的嘿嘿。如果是條件艱苦追求極致輕量高效,我會帶一些乳清蛋白粉。算好頓數,考慮到運動時出汗量大滲透壓高,並且交感系統興奮使腎血管收縮,一定算好每次每天攝入的量,別坑了自己的腎……這可是神器,蛋白質再不擔心。
5.脂類,戶外幾天的情況下可以不太多考慮,從主食和蛋白質方面可以間接獲得。
6.維生素礦物質,除了每頓吃飯,我個人認為還是不夠,(學醫對這些比較敏感)可以帶綜合營養素。但是依然推薦減量,減半!因為運動應激狀態下你的吸收代謝排泄都成問題。所以說,水源充足的話,水袋灌滿猛喝吧,高山上累的半死能尿出源源不斷的尿是很幸福的。
7.電解質,單獨提出來說。有錢可以買專門的電解質能量棒這種東西。不然就自己配吧,手頭沒有現成的資料。推薦參考那些能量棒之類的含量表,主要補充Na,K,Ca離子這些。網上有不少自製電解質補充的教程,可以去搜索。

該去上自習了,暫時寫這麼多,有機會補充吧。


10年前才開始玩戶外的時候,那時候啥都不懂,網上資料也少,糊裡糊塗的跑到戶外店買了一套裝備
一個國產70L的包包,一個玻桿的帳篷,-5°的棉睡袋,一雙登山鞋,衝鋒衣,然後就是一些小東西,大約花了1000多塊錢,哎,走了2條長線以後果斷全部賣了。。。
說說我的心得……
首先,包包一定得買一個合身的,不一定貴的,但是一定要合適自己的。
當時論壇里的老驢告訴我,要買自己買得起的最好的包包啊(是不是這句話聽起來很耳熟= =)那時候哪裡聽說過海淘啊,托一個戶外店老闆帶了一個格里高利的包包,當時別人那裡也缺貨,只有一個90L的包包了,抱著先用用的心情買下了,,,說實話,那個包包的自重又重,背負系統也不太合適我,雖然背後可以調節,調到最低勉強可以用,然後我又不喜歡混帳什麼的,裝備都是自己背齊,配上我160的嬌小身材真是拉轟爆了~~背上包包比我還高一頭。。。(女漢子要從小抓起/////=_=\\)
但是背上身還是挺舒服的,比較省力,重心都落在下盤,走遠路不累,然後包包的拉鏈呀,扣件啦質量真的很好,布料都是防水防撕裂的、拉鏈都是防水的,曾經有一次我和朋友請了馬幫托包,然後嚮導沒有把包包綁好,包包在亂石中拖行了半小時,只有我的包包沒爛好嘛……
扯遠了,好包包最重要的是背負系統,一定去戶外店試試呀,男的75L,女的55L左右比較合適了吧~~嗯嗯,題主的預算就不要考慮什麼鳥包鷹包鼠包什麼的了,只要價格合適,試背舒適就不要迷信牌子,但是題主說5000以內兩個人的裝備,我覺得有點玄,,兩個包一共花費3000的話,其他東東加起來2000,可以嗎,不知道是不是冬天夏天算在一起呢~

帳篷上面那個同學說得很靠譜,三峰的帳篷現在好像口碑不錯,可以去看看8264論壇的裝備區,但是我沒用過就不亂推薦了(我用的是個單人三季帳,國產的,重量3斤左右吧,不上雪山夠用了),只是覺得最好買稍微大點點的,除了有2個人睡覺的區域最好側面留出放包和雜物的區域,另外有個廳最好,下雨的時候非常實用呢~除此之外就是越輕越好了~帳篷這個可以控制在800以內;

衝鋒衣我個人覺得不太實用(女屌絲沒有用過好的,不知道好衝鋒衣是不是像傳說中一樣NB),反正衝鋒衣用上一段時間在雨里淋一會該濕的還是濕,不透氣的還是不透氣……夏天的話快乾衣物一套控制在300以內吧,國產的幾個牌子都不錯…

鞋子,我也沒有穿過好的= =,穿過一雙稍微好一點的,但是第一次出去烤火就烤爛了,再也沒捨得買貴的(淚目……)對了,鞋子海淘的話有時候可以做到很驚人的價格,可以關注「什麼值得買」,經常有好貨推送,兩雙姑且算1000以內吧,曾經買過一雙300多點的全牛皮的拉夫曼,質量還是不錯呢;

爐頭我一直在用火楓一款最便宜的,6.7年了還沒壞,套鍋也是火楓的,國產裡面性價比很高,兩個加起來200左右。。。

對了,自充墊就是個坑爹貨(又貴又不好用,而且很難收好,偏偏我又有強迫症)個人覺得性價比不高……還是泡沫墊妥妥的,TB上面盡量買厚一點的一面帶錫箔的,50塊錢就OK
頭燈這貨也是個坑,我覺得200以下都差不多啦(勿噴)

其他的想起了再補充
PS: 戶外裝備從來都不是一次到位的,這是個大坑哦~先可以不買很貴的,試試什麼才是合適自己的再慢慢升級,呵呵(土豪無視我吧……)


我這個人比較慫,怕死,又愛出去浪

所以做什麼都以安全為第一出發點,

出去露營也一樣。

而作為一套露營基本設備的清單,從保障出行的角度來講,樓上的回答大體已經到位。

這篇主要是從保障戶外安全,避免意外的角度做些提醒。

希望對各位有用。

不說廢話,下面直接進正題:

最好選擇一個鋁製或不鏽鋼制的餐具(最好是帶把手的)。因為餐具本身可以用來加熱、提水或者化雪,都能發揮作用。塑料盒在野外配一把多功能的工具刀是絕對有必要的雖然輕,但無法加熱,使用就受到了限制。同時,飯盒的金屬蓋可以當做反光鏡使用,關鍵時刻可以發出求救信號。


工具刀

。雖然不一定要使用類似蘭博用的叢林格鬥刀,但是瑞士軍刀是必不可少的。它除了集成常規的小刀、起子、剪刀以外,還有鋸、螺絲刀、銼刀等,甚至還帶有一個放大鏡!


導航和緊急通訊設備

記住!這個是保命的關鍵,對這件事一定要慎重!

導航方面,一般人用得比較多是指南針,地圖,GPS之類。當然也有用手機的,那一定帶上備用電池或者充電寶。在戶外,避免迷路是確保安全的第一要素。

緊急通訊方面的話,這方面不太建議大家靠手機,很多遇險情況下手機都是沒信號的。衛星電話是不錯的選擇,就是費用高,大概5000-6000左右。我個人自己最近在用的一款衛星通信工具,是北斗海聊的產品。

主要看中的是他性價比高,租用的話一天也就20幾塊錢,而且額外不需要付資訊費,就可以當正常的通訊設備用,而且有一鍵SOS功能,這點蠻重要的。


針線包

無論是紅軍長征的年代還是現代化的軍隊中,針線包一直是軍隊的野外必備品。當然,現代針線包的功能已經不僅是原來單純的縫縫補補,針不但可以挑刺,更能在有些時候彎成魚鉤,改善伙食,甚至是救命(當然你的針線包里起碼得配兩根釣魚線)。


火柴

在野外,火種幾乎是一切。帶上防風防水的火柴是很重要的,但如果你買不到這樣的火柴,也可以自己DIY一些。方法很簡單,先將蠟燭融化,均勻地塗在普通火柴上,使用的時候,將火柴頭上的蠟除掉即可。為了能更好地發揮我們DIY的火柴「強大」的防風防水功能,可以把它們放在空的膠捲盒內。磷皮(就是擦火柴用的)也絕對不能忘了的,否則我們DIY的努力就白搭了。


蠟燭

一小節蠟燭在野外是絕對有用的。你所帶的手電筒、頭燈等現代化照明裝置,隨著電池的耗盡而變成擺設。這時的蠟燭就顯示其「英雄本色」了。蠟燭除了照明,還可以取暖(不過別把手指頭當成要烤的土豆)、引火。如果你把一個礦泉水瓶剪去底部做成燈罩,你就擁有了一盞野外使用的防風燈,它的「功率」夠大,工作效率也提高不少。


求生哨

其實就是一般的哨子,不過在野外,哨子的作用可不僅僅是在球場上吹的黑哨。現在它可以救你的命。當你遇險時,可以用哨聲引來救援,或者嚇走一些小野獸(不過如果是老虎、熊等猛獸的話,不吱聲是最佳選擇)。


鋁膜

一張2x2米的鍍鋁的薄膜。它不但可以防風防雨,也可以支起來做成一個涼棚,防止太陽直射。在寒冷地區,可以用它裹住自己,保持體溫。鋁膜的最大作用是可以反光,使救援人員可以及時發現你。平時也可以把它鋪在地上當地席使用。


指南針

即便你帶上了GPS,你的手錶也帶有電子羅盤,有些原始的指北針還是必不可少的。在野外,誰都無法保證先進的設備不出岔子,這時,小小的指北針可以幫你找到回家的路。


醫療膠布

不要小看任何一件小玩意兒,它可是最快的修補劑。當你外衣被劃破、帳篷被吹裂時,它的作用就顯現出來了。雖然它的基本功能是粘貼紗布,但稍微發揮一下你的想像力,你能發現它能派上的用處會大得多。


燕尾夾

雖然是很普通的辦公用品,但在野外,它能在很多意想不到的情況下發揮作用。它曾經被用來夾過斷裂的背包帶、開線的褲子、脫了底的鞋……雖然我們並不想讓它發揮作用,但多備上幾個,也許會有用。


幾個瓶子

分別放上食鹽、水果糖、維生素C。這些不起眼的食品在危急關頭可能是救命的良藥。

最後,建議你在急救盒外面再套上個防水的密封袋(家用的冰箱密封保鮮袋就可以了,如果備一個專業的防水袋,那更是萬事OK了)。小小急救盒,危難之時挺身而出,戶外自救物品,一物多用,方能使我們輕鬆上路,勇攀高峰。


介紹一下新手露營(登山、徒步)前需要準備的裝備。

總體的推薦思路是價廉物美、夠用好用,以國貨為主。如果選對了國外大牌的東西,肯定好用,不過我沒興趣推薦。我希望能看到眾多認真誠信的國產品牌,尤其是戶外發燒友創立的品牌能快速普及,他們現在已經做得不錯了,還能更好。

另外一個推薦原則是追求一定的輕量化,減少身體的負擔,也留出更多的體力走更多的路,看更多的風景。

這裡的產品介紹都借用淘寶的商品描述,不代表推薦商家的服務和價格,感謝辛苦經營的淘寶店主。

本文只針對新手。

【背包】

關於背包品牌的選擇:

背包我重點推薦國產的cross top這個牌子,推薦理由是面料好、輔料好、做工好,設計尚可、價格只有國外品牌的幾分之一。
面料比較複雜先不說了,個別型號仿製國外大牌的背包,面料是一模一樣的;登山包上最容易出問題的是輔料,普遍採用靠譜的多耐福扣件、勝記織帶、YKK拉鏈,確保了可靠性;做工也是大型老牌代工廠的做工。
他們家70升的背包,經典款式,一流的材料和做工,價格才300多,非常超值:
正品 CROSS TOP穿越 徒步背包 登山包 ADVENTURE 70L 送防雨罩
這個60升背包,是仿製美國大牌Osprey的Aether 60的老款:
正品CROSS TOP 穿越 CR5008 TERCEL 60L登山包 戶外背包

關於背包容量的選擇:

60升以上(一般負重20-30公斤):適合體力很好的男生,不在乎裝備的重量,出門喜歡把零零碎碎都帶上,也適合多日的長線活動或者冬季活動或者個別女漢子。
50-60升(一般負重15-25公斤):不能為所欲為地把自己想帶的東西都帶上,要有節制,適合大多數男生和女生。
40-50升(一般負重10-20公斤):有追求輕量裝備的興趣,選擇裝備時關注體積和重量,只帶最必要的裝備,盡量做到一物多用,對攜帶的食品也要精簡。也適合不需要自己背帳篷的女生。
30-40升(一般負重5-15公斤):超輕裝備,需要很豐富的經驗才知道如何選擇和使用裝備,這個答案面對新手,不多說了。也適合找到了靠譜男人的女生。

關於背包自重的選擇:

相同容量的背包自重差異很大,同樣是60升左右的背包,重型的重量在3公斤以上,一般輕量化的背包自重1-2.5公斤,超輕背包可以做到300克左右。重型背包負重能力強,不考慮重量的話背負系統舒適性好,適合各種嚴酷環境,超級耐用(比如我99年買的Big Pack98款Performic 55+10背包,一直用到現在還在正常服役)。而超輕背包看上去就是個布口袋加上兩條帶子,基本沒有背負系統,一般負重10公斤以內,用起來要比較小心,很容易壞。一般自重在1.5-2.5公斤的背包,是比較靠譜的選擇。

最後別忘了再配個背包防雨罩

【帳篷】

選擇帳篷主要考慮重量、空間和抗風能力。有幾個在各個戶外店都能看到的國產帳篷品牌,我覺得做工並不好,這裡推薦一個也是國產的品牌,相對知名度低,但設計(主要靠仿)不錯,做工也比較認真。
如果喜歡空間大重量輕,對抗風沒要求(扎的好,勉強應付4-5級風),首選這款:
三峰戶外 晴空三人帳篷 防雨抗風 塗硅面料 三季四季露營帳篷
如果希望重量更輕,空間可以小一些,對抗風要求不高(扎的好,勉強應付5-6級風):
三峰戶外13款飄雲雙人帳篷 雙人鋁桿帳篷 防雨抗風 送專用地布
如果希望能抗風(扎的好,6-7級風應該沒問題),重量不太重,也有不錯的空間,那就這款:
三峰戶外 【太行】雙人四季隧道帳篷 超大空間抗風野營帳篷
LZ如果在西北戈壁使用,建議選抗風的這款。

以上3款帳篷均可選擇外帳面料和內帳(三季 or 四季),我感覺可以根據經濟情況選擇外帳面料,一般使用區別不大,南方悶熱高濕的地方選三季內帳,北方不管哪個季節用,都建議選擇四季內帳。

前面多次提到了帳篷要「扎的好」,簡單的說就是要把帳篷所有能捆的地方都捆上,能扣的地方都扣上,能拉的都拉上,能釘的地釘都釘上,還要注意風繩和地釘的方向和角度,仔細研究帳篷上的各個零碎,都有用處。

【睡袋】

這裡隆重介紹一個國產品牌華巍,已經成立7年,我自己一直關注這個品牌從無到有,越做越精,老闆每年都在不斷努力地改進產品。他家的睡袋用的羽絨非常好,面料也是極致的輕薄,這樣在保證保暖性能的同時,睡袋壓縮後的體積非常小,總重也非常小。我過去買的一個充絨400克的睡袋總重是1.2公斤,睡袋皮的重量是800克;過去的一個1000克充絨的羽絨睡袋,總重是2公斤,睡袋皮的重量是1公斤。華巍現在新出的7周年紀念款睡袋,充絨300克,總重590克,睡袋皮的重量才290克。
我最喜歡他家的睡袋是這款:
春暖花開--華巍Hwul Lcw400 信封羽絨睡袋 700F 400克白鵝絨
比較不怕冷的男生可以在0度以上使用,女生最好在10-15度以上使用。信封款睡袋可以打開當被子用,這樣在相對暖和的天氣里露營,或者在衛生條件不太好的旅館裡當被子使用也很方便。

華巍家的睡袋非常好,但價格對很多人來說還是貴了,如果選擇別的睡袋,需要注意:
1、棉睡袋很便宜,但體積重量比較大,棉睡袋沒啥技術含量,隨便推薦一款:
藍鷗 山之泉 成人加厚棉睡袋 春秋季戶外野營 情侶可拼接信封睡袋-tmall.com天貓
2、羽絨的好壞很難鑒別,即使在戶外圈很流行的品牌也可能用低質量的絨,主要問題是含絨量不夠、蓬鬆度不夠,有難聞的鴨毛味道。
3、蓬鬆度越高的絨,保暖性和壓縮性越好,但太高的蓬鬆度,保養維護困難,性價比也不高,一般用500-700蓬鬆度就可以了(但虛標的太多)。
4、不要相信睡袋的溫標,先不說國內大多是虛標的,就算國外大牌睡袋的溫標,我是這樣理解的:極限溫標=在冰天雪地也敢穿背心短褲的歐美壯漢勉強凍不死的溫度。不同的人,耐寒能力差別也很大,我自己在0度下用400克的羽絨睡袋沒問題,相同溫度下我老婆就要用1000克羽絨睡袋。

【防潮墊】
最好不要用什麼自動充氣墊,非常不好用。
缺點:
1、使用前還是需要吹氣才能保證比較硬,收起來時要把裡面的空氣擠乾淨,很麻煩。
2、低質量的可靠性不好,剛吹好的時候是鼓的,睡半宿就癟的只剩兩層布了,可靠的很貴。
3、重量大、貴
優點:
收縮體積小

泡沫防潮墊缺點是體積大,其他就都是優點了,20-30元的就很好用,推薦一款:
正品新款 山之泉 綠色戶外加長加寬/蛋槽墊/野營防潮墊/瑜伽墊-tmall.com天貓
平時用這款就很好,去冰天雪地的地方可以考慮更厚的

【地席】
墊在帳篷下面,防止砂石、樹枝把帳底扎破,我自己一般不用,清理好營地就行了。如果西北戈壁砂石比較尖銳,建議還是配個地席,前面推薦的幾款帳篷有配地席的。

另外推薦這種地席:
三峰戶外 遠足者三合一多用雨衣 雨披 地布 小型天幕 防水
能當地席,也能當罩住背包的雨衣,一物多用,但在大風天氣比較凌亂,可以把後擺的兩個角繞到身前打個結,壓住前擺,能稍微好點,但還是不推薦在大風天氣使用。

【爐具】
國產的火楓爐具不錯,這款比較經典:
特價包郵火楓高性價比105氣爐 野營氣爐/電子打火/分體爐頭灶具-tmall.com天貓
還可以配個扁罐轉長罐的卡口的轉接頭:
火楓正品FMS-701氣罐轉接頭 用於戶外爐頭接長氣罐的轉換接頭-tmall.com天貓
這樣能用長罐可以節約一些成本,比扁罐便宜一半。

【套鍋】
這種套鍋很經典,缺點是重:
正品 戶外野炊餐具 攜帶型多人野營套鍋 2-3人野外不粘鍋
這樣一口鍋更便宜,也足夠用了:
包郵!戶外用品不鏽鋼單人2-3野營炊具套鍋戶外鍋辦公學生便攜鍋
鍋沒啥技術含量,不漏水就能用,過去有一個笑話:忘帶鍋了,就在路邊的2元-10元店裡買個特劣質特薄的鋁鍋,太大不好帶,就給踩扁了帶上,等到了營地掰圓了照樣用。

【頭燈】
國內品牌里,這個牌子很靠譜,有點貴:
菲尼克斯Fenix HL22 戶外頭燈 釣魚頭燈 防水小巧 AA電池 包郵-tmall.com天貓
在戶外使用頭燈有3種使用場景:營地、走在路上、找路,分別需要不同的亮度,所以這種能調節3檔亮度的頭燈很好用。
20-30元的頭燈也可以用,缺點是亮度不夠,不可靠容易壞。可以在手機上裝個手電筒應用,作為備份。

【服裝】
除了冬季,沒必要出門就穿著衝鋒衣褲,透氣性、舒適性都差。
我一般是買最薄最輕的衝鋒衣褲放包里,下雨、早晚涼、刮大風的時候才用,平時什麼舒服穿什麼,只需注意幾點:
1、輕、薄、透氣、舒適、速干,需要保暖的時候可以厚,但要蓬鬆,不要厚重的。
2、迪卡儂的抓絨衣性價比很高:
迪卡儂 戶外抓絨衣 男式 超輕加厚搖粒絨 多色衝鋒衣內膽 QUECHUA-tmall.com天貓
3、貼身衣物不要純棉的,汗濕後不容易干,容易失溫。冬天貼身穿美利奴羊毛內衣效果非常好。
4、厚重的牛仔褲、帆布褲不是好選擇
5、所有衣服要是能從裡到外套在一起穿是最好了,應對最寒冷的情況
6、穿著舒適的衣服睡覺肯定比光著睡暖和(光著睡暖和的謠言至今仍在流傳),所以要是對自己的睡袋沒信心,可以預備寬鬆舒適適合睡覺穿的衣服,比如抓絨衣褲、羽絨背心

【登山鞋】
那種厚底、高幫、全皮、一隻一公斤多重的登山鞋真的有必要嗎?那種鞋是為了應對基本沒路的崎嶇山地,你如果只是去徒步、野營,走的都是明顯成熟的路線,低幫徒步鞋或者越野跑鞋是非常好的選擇,便宜、輕便。我自己即使走小五台穿越這類北京周邊算是比較高難度的路線,也是穿著越野跑鞋,前些年穿的是這個老款的鞋:
Vasque 威斯 專櫃正品 Velocity 7564 戶外男款越野跑鞋-tmall.com天貓
現在穿的是新款(鏈接是女款的):
正品現貨---Vasque Velocity VST 7631 越野跑鞋女款低幫
品牌型號並不重要,適合自己的腳型最重要,鞋要大一些,襪子要厚。


1選裝備,永遠別想一次到位……
2題主說甘肅青海附近高海拔,年寶玉則跟鳴沙山完全是兩個概念哈,所以根據去什麼地方決定什麼裝備,去沙漠戈壁跟去高海拔雪山完全不同
3接下來說具體裝備,個人意見,背包,鞋子,衝鋒衣買好的,帳篷睡袋爐子差點可以
背包osprey包還是grogery包還是花崗岩的包見仁見智,g包的背負可能要更好些,花崗岩的背負偏軟,o包的細節可能做的更好,這三個牌子的包公認做的不錯。鞋子要選高幫,vibrim的大底.(就是鞋底有一個黃色的標誌)加gore的防水,衝鋒衣gore的面料,袖口有標誌,大螺母mountain hardwear,土撥鼠,猛獁象,巴塔哥尼亞的都不錯
睡袋天石,帳篷三峰,爐子火楓,要有閑錢睡袋土撥鼠,帳篷msr,ba,爐子msr。護膝跟杖是必須,剩下的小東西沒必要一次想著買夠,每次出去回來缺什麼小東西再買
4有錢的話盡量別買國產貨,在戶外,裝備是用來保命的,探路者的東西真心沒法跟大象老鼠的東西比……
以上有看不懂的名詞均為戶外品牌,百度都能搜的出來


哎,忍不住還是要來答一個,雖然已經不玩戶外很多年了,但是憑著對戶外各種裝備的熟悉,當年成功的泡到了現在的媳婦~~具體過程不詳述

進入正題:事先說明,各種裝備品牌僅供參考,價格區間為淘寶參考價

第一,先要正確的定位你們需要怎樣的出行方式,自駕游和跟俱樂部團隊走以及單人自己走完全是3個概念好么~~
1、自駕游不多說,什麼貴的買什麼,什麼好用買什麼,網上各種自駕游俱樂部混一下,問一下他們都帶啥東西就好了,基本上什麼睡袋,什麼防潮墊都不需要,你想你幾乎可以把家裡的床上用品都放在車斗里還要咩睡袋啊??
2、主要說說跟俱樂部團隊走需要的裝備。這裡又分短途(周末游,僅住宿1至2天情況),和長線(至少在外野營3天以上),短途還分虐線和腐敗線路兩種。
2.1、短途虐線,這種線路需要極端的考慮重量,然而在戶外裝備中,在同等質量和功能下越是輕量越貴,比如睡袋......在同等溫標下,為何羽絨睡袋比棉睡袋貴,因為它輕;在準備這種線路的情況下,需要考慮的不是該帶什麼,而是能夠不帶什麼。在考慮題主不是自虐狂人或者彪形大漢或者特種兵的情況下,僅做如下推薦:

1)雙人帳篷:標註大於2kg的不要考慮了,低於2KG的,600至1000以內的考慮一下LUXE,1000至2000之內考慮MSR的胡巴,2000以上考慮black diamond的任意一款

2)睡袋:由於不同季節需要的睡袋溫標不一樣,以低於1.5KG為準,最好能夠低於1KG。夏季晚上溫度不低於15度的情況下,推薦CAMP的小螞蟻(300元左右),誰用誰知道,極品小睡袋~~溫度再低的,推薦黑冰(blackIce),或者任意1000元左右隨便找一款極限溫標比預期溫度低20度左右的重量在1KG以下的即可

3)防潮墊......這個東西見仁見智,喜歡把防潮墊架在背包外部的直接泡沫蛋槽墊(隨便淘寶30塊錢左右),喜歡把防潮墊捲起來塞背包里的,請直接上頂級品牌therm a rest,根據身高不同,價格不同,一般一塊在600至800之間,充氣墊請不要相信那種低劣的國產貨......漏氣的時候你只能用自己的衣服往下墊.....

4)背包.......這個東西更加有講究,如果不帶換洗衣服,不帶備用衣物,不帶各種奇葩用品(洗漱工具,化妝工具,各種單反+鏡頭,各種書籍,各種包裝零食等等等等等等),那麼裝下上面所說的帳篷,睡袋,防潮墊,僅需要一個35升的背包足夠.......當然一般情況下,男生最好背一個60升的背包,即使裡面是空的。想當年,哥背了一個西瓜上山把眾人都驚呆了~~背包一般自重這種東西不需要新人去考慮的,因為新人總是喜歡裝各種各樣「可能會用得上」(但一般情況下99%用不上)的東西,相比這些東西來,背包自重小case啦~~
背包不做推薦,300塊的帆布背包只要做工結實一樣背,4000元的始祖鳥也不見得就比1000塊的BP背起來舒服,但是千萬注意千萬注意,背包一定要去實體店試背,挑一款合適自己的背部形狀的背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另外一定要請教店員如何調節背包的肩帶和腰帶以及背包的負重節,如果這東西不親自掌握的話,那麼被虐的一定是你。

5)地席......這種東西可有可無,有的帳篷自帶地席,反正也不重,隨便找塊塑料的浴簾即可(宜家的就不錯)

6)衣服,既然你說你已經有了,就不說了,但是個人以為,3000元以下的衝鋒衣和5元的一次性雨披的作用沒啥區別,但是衝鋒褲一定要穿,不穿也得背著,隨便淘寶找一條超輕防水(衝鋒褲一定就防水么?)的即可(如果預見一定有雨的話),不然你穿再好的再防水的登山鞋都沒用,水順著你的大腿直接流進去.......鞋子.....800塊以下的狗太死基本都是假的.....高幫是必須的,沒了~

7)爐頭,鍋子.....這個東西啊....火楓套裝鍋+火楓FMS-300T超輕爐頭解決所有問題,我會說MSR的一體式反應堆是我的最愛么~~

8)登山杖,不帶彈簧緩衝的登山杖不如一根竹子。

9)各種護具,護膝估計要準備,如果遇到大量的石頭台階路,能做纜車還是坐纜車吧,你不是挑山工,沒有那麼強大的膝蓋的~襪子一定要羊毛襪,Smartwool首選。不然等著各種腳泡吧~~

10)其他,什麼,你居然還要帶其他東西?頭燈?現在難道不是一根強光手電筒就解決問題了么?你要去探洞需要頭燈?300塊以上的淘寶搜一下即可,以下的你就等著在山洞裡秒滅吧~

11)食品,水,如果你是在江浙滬一帶,我就不說了,但是你丫是在大西北啊...只能自己背著兩三瓶水咯,鴨嘴獸水袋是個解決方案,但是我一向覺得那個水嘴很噁心。食品啊,巧克力,牛肉乾,都是必備品,各種鹽焗乾果,「來一份」之類的也不錯,當然少不了士力架,補充能量必備品。正餐,如果真要風餐露宿,找不到農家的話,那麼泡麵是個不錯的選擇,前提是你的水足夠用,當然各種沖泡的土豆泥粉,也是很好的,前提還是你的水足夠用,反正就是各種需要用水沖的粉狀或者乾麵狀物,虐線重量輕是王道。什麼,你說你要吃飯?你要背大米么?你知道做熟一鍋飯需要多少氣罐么?你知道你的海拔高度是否足夠煮熟米飯么?都行?那麼下飯菜呢?我是不會說放一根香腸做出來的飯有多美味的~~

2.2短線腐敗游:
什麼叫腐敗游?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有木有!!拉杆箱之旅有木有!!各種傲嬌小妹爭相報名有木有!!

2.3長線:分普通長線,自虐長線(至少在外野營3天以上)
普通長線:各種西藏,新疆,東北,內蒙等等,甚至包括各種國外游,基本也是拉杆箱之旅,有時候可能需要使用背包,但是一定不是用來給你背的,是用來裝東西(基本比拉杆箱裝得多),和擺酷用的,因為路途上要麼越野車,要麼驢子騾馬等幫你搞定了,只用跟著走即可
自虐長線:較著名的秦嶺太白山5日游,四姑娘山5日游,年寶玉則5日游,神農架5日游,雲南尼汝稻城徒步穿越5日游等等,需要在荒山野嶺搭建帳篷3次或以上的情況。
自虐線跟著俱樂部走,只要領隊沒問題,應該也毫無壓力,只不過這個時候需要背負的東西更多的是食物和水,有可能會公攤到一些公共物資。考驗背包背負系統的時間到了。
記住在這種線路的情況下,跟不上團隊的速度一定一定要提前申請下撤!!!千萬不要硬撐,有時候死的不是你一個人。


3.自己單獨出遊
這個時候,已經假設你跟著俱樂部玩了一段時間了,那麼你會想單獨和媳婦兒出去,這個時候千千萬萬注意,不要逞能,在戶外,能走到什麼程度就是什麼程度,逞能的都是死得早的,該退縮的堅決退縮。裝備上基本在我上面說的基礎上要再上一個檔次(即重量限制再輕200至500克),並且做好各種應急準備,各種繩索,各種刀具,各種醫療用品,各種備用物品,記住這個時候你就是領隊,你要照顧團隊里的每一個人,即使這個團隊只有2人。

如果你是一個人的,或者2,3個人的話,建議每人準備60升大包,考慮飲食飲水生火取暖等生存問題,建議攻略做詳細,各種補給點,各種農家的確切位置,嚮導提前找好,當然最重要的是天氣情況一定要注意,如果預計有惡劣天氣的情況,請一定取消行動,哪怕前期投入資源金錢都打水漂也好過被困山裡最終成為冰雕,尤其是在北京附近一帶活動尤其要注意,這段時間這種消息聽得太多了。這時候,就不是什麼裝備能解決的了。

------------------------------------------------------------------------------------------------------------

對於裝備,就一句話,越輕越好,越輕越貴!!


一般就是服裝、飲食、居住、行走、聯絡、照明、應急、舒適性配件這幾大類。品牌太多了,夠寫一本書,我就說我自己用的好了。

服裝不說了,可以單獨開一題了——根據題主的描述,我目測題主服裝準備肯定達不到基本要求,而且是差好大一截。

飲食就是乾糧、水和炊具。水請用水袋盛放(我用的MSR,括弧中都是我個人的選擇,下同),想靠沿途水源的話請帶好消毒劑和凈水器。炊具的話除了爐頭(PRIMUS)和燃料外還要帶防風板和點火裝置(防風火機、防風火柴)。我是拿大號鈦杯(Snow Peak)當鍋子用的,泡麵足夠了。

居住,題主提到的我就不說了,最基本的夠了,記得帶好帳篷修補貼。想舒服點,夏季有涼拖,春秋冬季帶雙營地鞋(某寶雜牌),相當於戶外保暖拖鞋,反正我受不了長時間穿憋悶的徒步鞋。

行走,包題主應該已經有了,登山杖(Black Diamond, Leki)是必備,襪子別用普通棉襪子湊合。戶外GPS(GARMIN)帶一個,選用普通電池的那種,事先研究好應該怎麼用。墨鏡(OAKLEY, Julbo)帶一副。

聯絡,手機之外最起碼要配一對對講機(Midland)吧。

照明,頭燈(PETZL)必備,最好帶個營地燈(Coleman),手電筒可有可無。

應急,一般就是普通藥品+醫療包,某寶有成套的買,挑全的買就行。多功能刀具(Leatherman)帶一把,中等粗細尼龍繩帶個十米左右,各種用處。應急保溫毯帶幾條。夠了。電池或是移動電源請帶一堆,不要忘記。

舒適性配件,反正我必帶的是魔術頭巾,你不帶魔術頭巾的話,速干毛巾要帶一條。此外,我會帶摺疊椅(OZARK TRAIL)。以前同道的驢友帶的摺疊水盆(SEA TO SUMMIT)洗臉泡腳擦身是很爽的。


終於按捺不住吐槽的心了。給大家轉一篇文章吧,是kailas研發主管飛鷹寫的。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戶外裝備
(鏈接地址: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戶外裝備)

因為工作的原因,經常多看些有關戶外品牌排行榜戶外裝備方面的文章,喜歡研究各種戶外裝備的性能。加上自己也經常穿越徙步,冬天滑雪、夏天溯溪,偶爾登個雪山或是攀攀岩,對各種裝備在不同環境下的使用也有一些心得體會,所以算得上比一般人多一點點了解裝備吧。
  現在每天都有不少人在幾個論壇上、QQ上問我各種各樣關於裝備方面問題。我想與其一個個回答,不如乾脆寫點綜合性的文章給所有新人們一個參考。所有言論全部為個人意見,愛看的捧個場,不愛看的只當沒看過。
  自從我開始接觸戶外運動以來,就一直看到很多論壇上有關裝備方面的爭論,無外乎裝備有多重要與裝備沒多大用處這兩種,偶爾能看到辯證看待這個問題的貼子,也只是鳳毛麟角。鷹雖不才,在這裡也試著講上幾句。沒有具體的產品推薦,主要是想讓朋友們在總體上對如何購買裝備有個初步的了解。
  首先問怎麼選擇裝備的通常以新人居多,而絕大多數的朋友有這樣一種心態:就是恨不得用最少的錢買最好的裝備,買到的裝備是一輩子都不會後悔的!我可以告訴你,這不可能!為什麼?就因為人與人是不一樣的,適合別人的東西並不一定會適合你。而通常當有人告訴你什麼品牌、什麼款式的一樣裝備很不錯的時候,實際上很可能只是他自己用著覺得不錯。而大多數人都不會有機會接觸很多各種各樣的裝備,也難免推薦的東西會有片面性。所以一般情況下我會給朋友們介紹幾個款式,告訴他這幾樣東西之間各有什麼優缺點,讓他自己去試,我會說:你覺得最舒服的就是最好的,別去管別人怎麼評價它、別管它是貴還是便宜(當然,貴是在能承受的價格之內,便宜也是在品質能保證的情況下)。某些品牌在國內被大家稱道得如何如何好,並不一定就是真的很好,有些可能是因為進入中國市場時沒有其它更好的品牌來競爭,有些是品牌商推廣得好。即使很多人都說好的東西,也並不一定就是適合你的。
  說了這麼多,其實就一句話,自己試出來、適合自己的裝備才是最好的!特別是背包和鞋子,這兩樣裝備在戶外裝備中最重要,也是別人無法向你推薦的裝備,好與不好只有你的背和你的腳趾頭會告訴你。在買這兩種裝備的時候,多跑幾家店、多試幾款、比較之後相信你會有自己的決定。
  羅嗦了一大堆,說點正題吧。新人在購買裝備之前應該先問自己幾個問題:我要參加的是什麼樣的活動?我參加的活動都在什麼地方?我準備花多少錢購買裝備?
  參加什麼樣的活動會選擇不同的裝備,登山、徙步野營、溯溪、攀岩所選用的裝備都是不同的,你在購買前應先確認自己的活動項目,你可以買了登雪山的裝備去野營,大不了被別人說句傻瓜。但你千萬別買野營裝備去登雪山,那可不是一句傻瓜就可以的,會出事的。
  然後你得考慮你參加的活動都在什麼地區,即便是野營,南方和北方、草原和森林所選用的裝備也是不同的,如果你在南方穿著一套厚重的用於寒冷環境的衝鋒衣,不但多花錢,而且不舒服。而你在北方如果用比較單薄的帳蓬,恐怕你也無法睡個好覺。
  最後還有主要的一點,你得考慮你的預算,它是決定你買什麼裝備最重要的一點。我見過很窮的朋友花幾百元買點基本裝備出去玩的,也見過買了始祖鳥平常穿的,他們誰對誰錯?我說都沒錯,各人的消費能力不同罷了,沒必要說誰的選擇是錯誤的。
  當你清楚的考慮過上面三條後,你已經可以把自己選擇的範圍縮小許多了。這時你再將你眼光看中的幾款裝備拿出來向老驢們諮詢,很快就能得到明確的答覆。同樣,如果去戶外店購買的話,你可以諮詢店員,把你準備花的錢,準備參加的活動告訴店員,一個合格的店員會幫你挑選適合你的裝備。最後,如果你不想為將來可能出現的質量問題煩心的話,找個你可以信賴、對售後服務有保障的戶外店。
  在總的投資額方面,新人購買裝備通常會有兩種情況,一是剛開始只準備購買基本的裝備,另一種是一開始就準備購齊大部分的裝備。這裡我以最多的徙步野營裝備為例講一下我對裝備投資的比例。
  如果是前一種只準備購買基本裝備,我的建議是睡袋+防潮墊200元-400元之間用棉睡袋,剩下背包、鞋和帳蓬各佔35%、35%和30%。
  如果是準備把裝備基本都配齊的話,我建議是背包20%、鞋20%、睡袋+防潮墊+帳蓬20%,服裝25%,爐頭、套鍋、頭燈、登山杖等等其它零碎15%。
  以上比例僅是個大概比例,實際還是得根據你自身的情況來決定。
  至於大家一直喜歡討論的裝備是否重要,我想沒必要再很深入的討論下去。誰都會承認,裝備是必不可少的。除非你準備參加的就是特種部隊的野外生存訓練。那麼買好裝備還是買便宜的裝備全在乎於你準備花多少錢。錢少的沒必要在乎別人說你的裝備有多差,如果你只是去城市周邊野營,幾百元的裝備你也能用,最多重點、沒那麼舒服罷了。同樣,覺得自己體力多好,隨便用什麼都能玩的也不必去指責穿始祖鳥、背OSPERY、腳蹬ASOLO的是在擺酷,人家有這個消費能力,為何不能買好的裝備讓自己的野營生活更舒適呢?
  最後想告訴大家:裝備只是一種工具,人是主體,如果把裝備的各項性能都盡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來才是物盡其用。我在各網站一直推薦各種好的裝備並不代表我是唯裝備論,但只要是我經濟方面能承受的,我一定是買最好的,因為,它不但能更大限度的保證我的安全,還能讓我更愉快的享受戶外生活!

其他可能有用的鏈接:
1、飛鷹談帳篷之選購
2、飛鷹談睡袋之選購
3、飛鷹談戶外鞋之選購
4、飛鷹談戶外服裝之選擇
5、戶外另類裝備能量食品
6、飛鷹談防潮墊之選購
7、飛鷹談衝鋒衣褲之選擇
8、飛鷹談登山包之選購

購買裝備順序
第一步:只是想體驗一下,以後不知道會不會一直玩呢。

先買個睡袋和防潮墊(睡袋你不想用別人的吧?防潮墊也不貴),一雙好的戶外登山鞋裝備討論交流論壇社區網,什麼登山鞋好,登山鞋什麼牌子好多少錢登山鞋(這東西你可租不到,呵呵)。好了,如果只是想體驗一下,你可以出行了,參加活動時再租個背包,蹭別人的帳蓬就行了。

第二步,戶外有點意思,以後可能會再參加幾次。

你知道自己該買背包了,那就買吧,作為一個GG,你也得考慮買帳蓬了(是啊,總是MM們蹭帳蓬,自己也得有個帳蓬讓MM們蹭吧)。還有,上次出去看別人都有個什麼套鍋的,自己卻吃手抓面,這次怎麼著也得買個自己的套鍋了。爐頭嘛,再蹭一回。

第三步,你已經深陷其中,體會到戶外運動的魅力。

可是上次下雨,自己穿著一次性雨衣,雨大得還來不及,弄得身上都是濕濕的,那些老驢們為什麼不用換衣服啊?噢,他們有那個叫什麼衝鋒的衣,看來自己也得搞一套了。既然以後經常玩,爐頭看來也得來一個了,那就買吧。還有些小東西,什麼排汗內衣、抓絨衣褲啊、對講機、雞蛋盒、小快掛、干發毛巾啊、登山杖、防腐水壺......啊呀,想不起那麼多啦,反正自己想到什麼就買什麼吧:)

第四步,最近好象徙步、穿越不太感興趣了呀,有點想去攀登雪山啦。

恭喜你,你終於快破產了!呵呵,開個玩笑,到這一步,估計你也不用別人向你推薦裝備了。睡袋、帳蓬、防潮墊、服裝什麼的都得添了,得換雪山上能用的抗低寒的才行。高山靴、冰爪、冰鎬、主鎖、快掛之類的器材也得準備了,反正是該花錢的時候了......

最後一條:這種問題別在知乎上面問啦,都沒什麼用,直接搜索8264才是王道。所謂「術業有專攻」大抵如此。


入秋後,可能除了露營,沒有什麼更能調動你的出遊的積極性了。帶上燒烤用具和早就惦記的美味佳肴,驅車前往你內心對融入大自然呼喚的嚮往,約上三五好友覓一塊風景秀美的寶地,在草地或裸露的泥土地上撐開帳篷,嗅著泥土和綠草的清香,你會突然感到一種深深的回歸與愜意。逃離城市的喧囂,北上廣周邊的露營好去處,今天我們從這裡開始

宿營營地的選擇及其建設是關係到全部人員休息的大問題,在營地的選擇很講究,需要注意的是: 


近水:露營休息離不開水,近是選擇營地的第一要素。因此,在選擇營地時應選擇靠近溪流、湖潭、河流邊,以便取水。但也不能將營地扎在河灘上,有些河流上游有發電廠,在蓄水期間河灘寬、水流小,一旦放水時將漲滿河灘,包括一些溪流,平時小,一旦下暴雨,都有可能發大水或山洪暴發,一定要注意防範這種問題,尤其在雨季及山洪多發區。


背風:在野外紮營,不能不考慮背風問題,尤其是在一些山谷、河灘上,應要選擇一處背風的地方紮營。還有注意帳篷門的朝向不要迎著風。背風同時也是考慮用火安全與方便。 


遠崖:紮營時不能將營地扎在懸崖下面,這樣很危險,一旦山上刮大風時,有可能將石頭等物刮下,造成傷亡事故。


近村:營地靠近村莊有什麼急事可以向村民求救,在沒有柴禾、蔬菜、糧食等情況時就更為重要。近村的同時也是近路,即接近道路,方便隊伍的行動和轉移。


背陰:如果是一個需要居住兩天以上的營地,在好天氣情況下應當選擇一處背陰的地方紮營,如在大樹下面及山的北面,最好是朝照太陽,而不是夕照太陽。這樣,如果在白天休息,帳篷里就不會太悶熱。

防雷:在雨季或多雷電區,營地絕不能扎在高地上、高樹下或比較孤立的平地上。那樣很容易招至雷擊。

更多精彩內容,關注時尚旅遊M站:時尚旅遊
時尚旅遊微信公眾號:trendstraveler


選擇適合你的裝備,而不是別人推薦的。
不推薦本答案中所有的裝備,只是列個清單回答問題。此外分析了一下我選擇一些裝備的理由,大家可以用類似的原則去選擇適合自己的裝備。
所有的裝備選擇都包括了輕量化的考量。有關輕量化
如何輕量化戶外裝備? - 大犀牛的回答

————————————————分割線——————————————
樓主要清單我就先列個清單


這是我夏天出門三天左右會帶的東西。其實就算是一個月還是這些東西,但是會再加上雨披。

沒有列進去的有
身上穿的鞋、襪、衣物、帽子、魔術頭巾,手上拿的登山杖
食物,約一天0.5公斤左右
水,我隨身只帶1L水最多,現喝現凈水,省重量。

按照這個清單我在外面三天徒步的背包重量不會超過7.5公斤,徒步都是蹦蹦跳跳的。輕量化背包你值得擁有。

現在一項一項來粗略地說說。

衣服
請穿美麗奴羊毛的(Merino Wool):短袖,長袖,長褲,襪子。神器,輕,透氣,三天不換不會有味兒。Capilene是Patagonia自己開發的一項合成纖維材料,和Merino Wool差不多,但是穿久了會臭,所以我只營地穿。

三大件
背包:因為我的基重(BaseWeight)只有4.5公斤,可能比我高三書包還輕,所以我選擇了ULA 的CDT這款無架(Frameless)背包。這個背包最大背負重量一定不能超過8公斤,低於這個重量背在身上幾乎沒什麼感覺。打折97刀買的。 我很喜歡這個包,但是對入門級選手不推薦這個背包,不要輕易買無架背包。
至於有人提到的睡袋倉,我的背包里從來不帶沒用的東西,只要我紮營所有這些東西都要拿出來,所以我不需要,也不需要多一層布和一個拉鏈增加重量。
有關背包容積選擇:選小容積的。如果你不長距離徒步(幾百公里的那種)基本上50L可以滿足你的需求。 包買大了就會不停往裡塞東西。我就問你們你們出去一趟包里有多少東西碰都沒碰過?
如果你有攀岩/探洞/登山需求,私信我我們單獨討論。

有關背包附件:可以自己縫個鬆緊帶到肩帶上用來插礦泉水瓶,極其方便。

看見肩帶前面那個黃色的了嗎,一上一下一卡,礦泉水瓶就卡在胸前了。因為我基本只帶500毫升水在身上所以不存在不平衡的問題。

看見肩帶前面那個黃色的了嗎,一上一下一卡,礦泉水瓶就卡在胸前了。因為我基本只帶500毫升水在身上所以不存在不平衡的問題。

腰包也很重要,可以放地圖,相機等。

最重要的是外置網兜!早上拔營的時候地席是濕的對不對?帳篷外賬也是濕的對不對?網兜里一塞完事兒。還可以塞雨衣,外套,凈水裝置。

看這塞得鼓鼓囊囊的網兜嘿。

看這塞得鼓鼓囊囊的網兜嘿。
其它附件完全沒用。

帳篷
沒什麼可說的我覺得我這帳篷挺好的,討厭蟲子所以不用Tarp,。Tarptent還會更輕但是我沒錢。這個帳篷紮好了100km/h的風也沒問題,都不會響得太厲害。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我不想說。三百五十刀買的。

帳篷還有很多其他的選擇,有心的自己去看測評或者關注我微信號,有空我詳細寫。還是那句話,選擇你需要的而不是別人推薦的。

地席就是墊在帳篷下面的那塊布,基本上也就起到一個保護帳篷的作用。好多帳篷都有對應的地席賣,但是非常貴基本上四五十刀一個吧,沒什麼意義。地席推薦兩個材料,都非常結實、輕便、防水。一個是Tyvek,杜邦公司開發的材料,美國這邊蓋房子鋪在房子上面的,中文譯名特衛強,抗拉抗剪切力能力非常高。另外一個是Polycryo,相對沒那麼結實,我看到有人說徒步幾千公里以後破了個洞的。


睡眠系統
攻擊某個答案里提到的木乃伊式睡袋比信封式好的。還是那個原則,選擇適合你的裝備而不是別人說好的。我是一個側睡的人。對,我平躺睡不著,就是這麼奇葩。所以在木乃伊睡袋裡睡得非常不好,而Quilt,也就是該答主所說的信封式簡直就是為側睡而生
我的睡袋是美國小作坊生產的,腳的地方繫上就是個木乃伊睡袋(冷的問題解決),但是開口向下(所以可以側睡啦)。為了怕腳冷我在腳部多加了1oz的鵝絨,在軀幹多加了1oz。
你也許看溫標猜到了這其實是個秋冬季用的睡袋,那夏天怎麼辦呢?我把腳的部分去掉就是個被子了,熱了就蹬。300刀買的。

側睡的原因我不用蛋槽墊,太硌了我得用充氣的。原價170撿了個大便宜90刀買的。
也為側睡的原因我買了個充氣枕頭。

依然是那句話,選擇你需要的裝備而不是別人推薦的。

凈水系統
我有點龜毛所以帶了兩種,其實一種就夠了。有關凈水可以看我這個答案
野外凈水有哪些簡易的好方法? - 大犀牛的回答

炊具
沒什麼可說的,酒精爐不太安全所以用氣爐。沒錢買鈦的所以買鋁的,重量一樣而且結實。直接買個鋁的馬克杯加錫紙當蓋子。風大的時候再拿一截錫紙用石塊一壓擋風。

大概就這麼多。有問題我再補充。總計大概1000刀左右能買下來吧。衣物相機不算。

野地里的大犀牛,微信號: hiker_rhino戶外愛好者,大本營北美,不定期更新裝備測評、線路推薦、路書。歡迎關注


5000隻要不買鳥鼠象,2人用足夠了。10000可以把帳篷睡袋買好一點。一樓推薦簡直屌絲。樓主長期用千萬別貪便宜,特別是背包和帳篷。


見圖,點贊高的話,在補充攜帶各物品的注意事項和選擇原則

見圖,點贊高的話,在補充攜帶各物品的注意事項和選擇原則

周末開始填坑 2016.5.27


贊同最多的幾個答案我覺得還是有些太專業了

題主是新手,又是想按5000-1W的預算置辦一套裝備,那麼我覺得最理想的就是迪卡儂。

迪卡儂的定位基本是入門級的,物美價廉,價格與國產品牌相仿,但是專業性更高一些,但是比真正的專業品牌還是相去甚遠,考慮性價比,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必備的就是帳篷、睡袋、防潮墊(充氣墊)、登山杖、登山鞋(徒步鞋)、背包、帳篷燈、頭燈(手電筒)、衝鋒衣褲、抓絨衣褲、爐頭、套鍋、擋風板、刀具、便攜餐具、雨衣(一次性即可)。

可選:魔術頭巾、營地鞋(拖鞋)、摺疊水桶、鏈鋸、摺疊凳、燒烤用具、天幕、野餐墊、吊床、鎂棒、保溫壺、指南針、GPS、溯溪鞋、防水袋、醫療包…………
具體還是要看你經常去的野外環境,去沙漠、雪山、草原、叢林帶的裝備肯定不一樣。


帳篷我個人不喜歡迪卡儂的產品,不是很好用,比較推薦牧高笛冷山2,價格不貴,身邊朋友評價很好。

睡袋你要看溫度,上面標的溫度是極限溫度,保證你不會凍死,假如你去的地方夜裡溫度是15度,那你要選擇5度的睡袋,如果當地夜裡只有5度,你要選擇羽絨睡袋。

登山杖,強度不大的話,不必選擇BD,國內品牌我推薦一款「極限速鎖」,外鎖的品牌里,國貨我覺得這款是比較靠得住的,價格也很便宜。

墊子的話,不推薦重啟墊,又重又難攜帶,一個鋁箔防潮墊加個海綿墊就夠了,加一起不到100塊錢。

手電筒去手電筒之家論壇看看,找個靠得住的品牌,Q5燈頭的幾十塊錢,T6的一百多,不要去賣戶外的地方賣手電筒,那玩意也蠻專業的。
一次性雨衣網購很便宜,2-5塊錢一個
其他東西基本是可以選迪卡儂的。

按這個標準,5000塊肯定是夠了,包你玩三年沒問題


推薦閱讀:

TAG:旅行 | 戶外運動 | 露營 | 專業戶外裝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