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讀經濟管理的人,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報考大學的時候很多家長和學生都認為經濟管理專業就業好,於是該專業分數水漲船高,在外人眼裡顯得十分火爆。
然而進大學後,我發現從事經濟管理類工作(e.g快消、會計、諮詢,甚至是投行[我認識國際政治專業的學長曾供職於GS,正常途徑進去的])很多公司並不對本科專業作要求,那麼——在經濟管理類工作沒什麼專業壁壘的情況下,面對理工科同學,他們學的專業知識和理科能力對於經管類同學來說是有壁壘的;面對文科同學,經管類同學競爭比他們激烈,活得比他們累,沒他們那麼多時間搞活動,出來卻可能找差不多的工作——面臨這種尷尬,經管類同學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該往哪方面發展自己的優勢?(或許因為我目前還在校,所以看問題還是局內人眼光,請見諒)


瀉藥

我只熟悉金融行業,對題主提到的快消、審計等行業不在行,不發表意見。
我能夠理解題主的不解,我覺得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普通民眾對"經濟管理"的誤解,學校設立專業時候的不專業以及教學質量的不合格,以及學生的自我定位有問題。

很多家長可能覺得讀了經濟或者管理,最好還帶個"國際"的帽子的,畢業以後就能找到白領甚至金領的好工作了,而且這個專業聽上去不難學,是個人都能學好,小孩子也不會太辛苦。很多學校出於各種激勵果斷加開經管專業,師資力量是胡來的,就業市場上也沒有聲譽,反正學生四年後畢業,到時候再說吧。學生呢,上學的時候覺得這個專業好學好混,要畢業了才發現工作或者繼續深造其實都不那麼容易。僵掉了。

在我看來,如果你覺得經管沒有專業壁壘,這隻能是學校教的不對。你看到很多學數學的,物理的轉金融了,不是說轉就轉的,也是要學習的,很多人轉了是因為第一數學好的人容易掌握數量化的經濟學和金融學知識,第二金融行業就業和薪水好,出於現實的考慮科學家們變身金融家了。現代的經濟學和金融學甚至會計學研究早就不是幾百年前亞當斯密那一套文字推演了,而是建立在數學、概率、統計等等基礎學科之上的一門科學。

至於說那些不那麼quant 的職位有很多理工科的人來做,而且銀行、投行常常不在乎本科的專業,那是因為,金融界很多職位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不是靠學校本科教育教的,而是靠入職後的培訓和在職的時間來積累經驗的,因此重要的不是知識本身,而是你的知識結構,邏輯和學習能力。也就是說,學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能體現出學好的能力。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學習成績很重要,不是一個全面的指標,但是是一個很好的告訴我你的學習能力和在人群中的出色程度的指標。

關於應該往哪方面發展,看你想要什麼了。喜歡做研究,出國PhD吧;想要早日進入行業,那就抓緊時間做實習,學東西,開闊眼界,學習職場上的待人接物。

假設你打算找工作的,不要有優越感,也不要妄自菲薄,你和其它工科、文科學生站在一樣的起跑線上。

送題主一句話,時間就像乳溝,擠一擠就出來了。

全力以赴,然後願賭服輸。

祝好


我是國內某二流985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學生,今年大三。

過去的一個學期,也糾結和題主類似的問題。
尤其當身邊學外語的同學拿到了自己心儀的快消offer,
或者工科的朋友和我聊大數據時代和他的專利可以怎麼應用到平板設計的時候。
這個時候,就忍不住問自己,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理清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在大學學到什麼?我的答案是:
1.學會自主學習的方法(當然要有紮實的專業素養)
2.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邏輯性,批判性)
3.初步形成自己的價值體系(學會平等包容的去看待事物,尊重和自尊)
4.人際交往能力
5.對美的鑒賞能力(音樂,畫作,戲劇等)
6.社會責任感

所以,在我看來,專業差異並沒有那麼重要
工科生也可以關心證券、私募、期權,商科生也可以去研究量子力學。
關鍵在於,你不是因為社會潮流而非常盲目的去關心那些
而是出於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需求或者純粹的學術上的好奇心。

以上提到的邏輯思辨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反而是區分競爭力高低的關鍵,而這些,
只要你方法得當的進入任何一個專業領域較深的層次,想必都是可以慢慢培養出來的
只是不同的專業領域,培養的方式和效率不一樣罷了。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不同學科在知識的應用上還是有「高下之分」的,我的感覺是,
哲學、物理、社會學、心理學等專業,其知識在經管領域的應用(可以)是很廣的,反過來則比較少見。(可能因為我接觸較多經管領域的東西)
所以我經常會覺得經管類的知識好低級,
那些「感覺上高級」的東西,都是其它學科領域的滲透應用。

那到底還有沒有核心競爭力?!很牽強的說三點
1.開闊的視野(就我自己的專業而言)
2.在實踐中學習知識(管理學的知識在一個簡單的團隊管理中就可以得到最真實的檢驗)
3.廣博的知識帶來的學科交叉領域的創新

個人想法,供題主參考。


核心競爭力:自我感覺良好。

別笑,這可是褒義的。

心高,氣盛,眼界寬。我遇到的一些經管專業的高手,或多或少都有這個特點。

噢,對了,腦子和背景,大學前就定下了,和專業無關。

不努力?不努力你還扯什麼雞巴蛋啊,學什麼都沒用了。


在本科期間浸淫了四年的「商業感覺」。
經管類學生可以把理工科學生用來做實驗的時間都用來研究商業,豈不是爽死了。
我個人覺得,在一個領域投入的時間越長,興趣就會越濃,進步也就呈指數增長。
上課學的是經管金融的基礎知識;上廁所時看21世紀經濟報道;連幸運數字都是自己長期持有的股票的後三位;別的小姑娘幻想開咖啡店是為了滿足小清新的生活,學經管的小姑娘幻想開咖啡店時怎樣選址、怎樣促銷、怎樣周轉現金流……
找工作不是靠學歷,而是能力。一生的職業發展也是這樣。
p.s. 加油~^_^


所謂「功夫,就是時間」
我覺得以當下國內大多數大學教育水平以及我們這樣的戰五渣在大學佔大多數的情況下,提供的知識並沒什麼專業壁壘,提供不了核心競爭力。在信息如此發達的年代,大學裡人家比你多一些知識,不過是多花了幾百幾千個小時比你多看了幾十本教科書,你把這些書認真看了還有什麼知識壁壘嗎?不說那些精通多學科的天才,一個普通人能把主業之外的時間合理規劃,在自己興趣領域小有成就的也不少吧?所以拋開天賦不談,不管什麼專業,你的核心競爭力都是比其他人更努力,花更多的時間,以及更有效率地利用時間。
此外,每行都有每行的辛苦,其他專業你看得到的可能只是外表的光鮮,而沒看到背後的努力。圈外的人總是想擠入圈內,圈內的人總是想到圈外,哪裡都有圍城。

具體說到商科,入行也許容易但不等於就能發展的好。以前看過一個新聞:
【如果你去中國國際金融公司面試,你可能會被問到以下問題:第一個是解釋一下Black-Sholes模型;第二個是美國央行的基準利率是多少,一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又是多少;第三個是設計一個結構性產品或者衍生產品套利。
「Black-Sholes模型是金融中最重要的模型,文科生基本能說出該模型的含義,但是理科生卻講不清。對於第二個問題,很多學生無法說出基準利率
和國債收益率之間的關係。第三個問題是最難的,基本上沒有人能回答。」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研究部董事總經理黃海洲日前在2007中國金融人才戰略高峰論壇的
演講中提及上述內容時帶著幾分驚訝和失望。】

商業也好,資本市場也好都是由人組成的,而人的行為是難以預測的,這就決定了數理科學在其領域的局限性。太過迷信數學量化模型而忽略的人這一因素,LTCM的倒閉就是一例。知識只是工具,思維才是關鍵。

扯回現實話題,學校和專業只在簡歷那一關有用,之後發揮作用的還是你的思維和知識積累,而這兩點的培養,還是靠時間,而不在於學什麼專業。

至於培養所謂的commercial awareness,每天看財經新聞,看The Economist, Mckinsey quarterly, HBR等提供的insights,讀讀相關其他專業的教科書。日積月累當你有一天讀到一則財經新聞時能自然而然地用你腦子裡學過的專業知識去思考分析,就算是入了門了吧


在於上大學之後馬上接觸到的"商科思維"。
就我所知商科學生在接觸高等教育之後馬上接觸的就是系統的經濟學和管理學訓練,相當於在商科思維在一張白紙上塗鴉。而其他專業的學生則在一開始被其他學科的思維(例如文科、工科等)所影響,這種初始的影響是很難消除的。


本科理工,後來讀了商科的研,感覺最深的就是:工科教你解決問題的思維,商科教你看待問題的維度,或者說看懂這個局。前者是技術,後者是藝術。結合起來,需要漫長的實踐。


深是一種核心競爭力,比如數理化;廣也是一種核心競爭力,比如文史法;熟也是一種核心競爭力,比如工醫技;

經管可以往廣和熟走,了解和試驗(思維試驗)過人類歷史上在商業管理領域內的成功/失敗的所有模式與案例。逼近所有!

如果因為處在一個不深的領域,就停留在淺而窄,那被學數理的人替換掉你,分分鐘。

最後,一個名校物理,拿過校園詩手一等獎,讀過幾尺厚的經濟和管理書,寫過代碼,開過工廠,管過產品,做過大公司管理的人告訴你,所謂專業背景(系統性的思維模式訓練)優勢很扯蛋。成熟了之後唯一有用的是心智,心就是內心障礙少,智就是腦力專註又持久。年輕時能做的,對於天賦平平的題主,是勤奮。


恕我直言,我覺得大學本科就不應該有管理類的專業,因為管理作為一個實踐性極強的學科,一定是要實踐與知識結合的。
不過,既然已經學了經濟管理,那麼就一定要培養自己的學科思維,這種思維是軟實力,是你與其它專業人的比較優勢。可軟實力是沒法寫在簡歷上,所以你要比理工生更努力地去實踐、去把自己的簡歷填滿。如果你能堅持實踐、堅持鍛煉學科思維,恭喜你,四年以後軟硬實力必然兼有!


學會計,正三觀。


理論上沒有「核心」競爭力,因為可替代


上淘寶的時候能夠管住自己的手。


同樣作為商科的再讀學生,我認為商科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在創業方面,我們的實踐能與所學比較好的結合,而對於其他專業來說,在創業上的知識就是一張白紙,雖然從大學出來會的東西也多不了多少,但終歸有的乾貨


經管類學生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得回到兩個基本問題:一是大學教育給予兩者之間的差別(也就是學科設置);二是社會工作需求的能力。
前者,學科的差別歸根到底是學科的不同思維。畢業之後你留下的僅僅是一張文憑和一個思維範式。(前面有人提過)。也就是說你的核心競爭力是思維能力,思維方式。這個是非經管類很難有的,就像你很難擁有很好的數學邏輯思維一樣,人家是通過做過無數的證明題而形成的。你也許也無法輕鬆地做個實驗,人家是通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寫實驗報告。(順便吐槽一下那些年寫過的實驗報告)。那麼現在來看,你的商業邏輯思維是不是正確的?有用的?怎麼檢驗?市場!!!既不是你的績點,也不是你的XX。考慮到還是學生,那麼只有通過以下幾個方式:比賽,實習,小創業等(這是在幫你檢驗的商業思維和商業能力)
過度到下一個問題:
社會工作的需求:社會需要你的商業思維嗎?人家那個數學思維或者實驗思維為什麼不行呢?一個蘿蔔一個坑。商業思維只適合一部分職業,並非全部。要找一個有行業壁壘的職業,這個活你學數學的就是完成不了,你學物理的也不行!好了,下面就是找這個行業。順便說一句,這個商業思維別人也是可以學的,不是經管類獨有的。而且你要知道,商業思維學起來很簡單,一個沒上過大學的人,在市場上混一段時間,說不定都比你強。這也是因為商業思維的壁壘不高所造成的。
前面所說是和別的學科進行比較,那麼同學科的怎麼辦?創新!!!還是創新!!!再怎麼強調都不為過啊!只不過這東西很難!相當難啊!到現在我都沒搞定啊!!!


我覺得經管類專業和理工類專業,主要的差別是知識種類的差別。經管類專業以後所從事的經濟領域的工作,所要求的更多的是「隱形知識」,英語tacit knowledge,意思是難以清晰表述和有效轉移的知識,我理解包括行為中的技能、認知等層面;而理工類專業所對應的工作,會更多一些顯性知識。
跟理工科同學一比,我們畢業時常覺得「什麼都沒學到」,可能是真的沒學到,因為隱性知識難以有效轉移;也可能是學到了表達不出,因為隱性知識是難以清晰表達的。如果從學校教育的角度,我悲觀地認為是真的沒學到;但大學四年有許多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多去實習,多向厲害的人學習,慢慢地自己也會習得這些所謂的tacit knowledge,這是經管類專業所謂的有能力。

PS:經管領域可能有一個知識顯性化的趨勢,表現如量化方法的應用。要是把計量學的嗷嗷好,估計不會覺得自己相對理工科的同學沒有競爭力了吧。


要做這個比較,首先要明確的是,你要夠努力。

一個夠努力的商科生,雖然你的某些方面,特別是技術方面比不上別人,但是你一出場的時候,范兒一定會足夠。你的商務禮儀、商務氣質,一定要比別人強。
其次,你在商科的某些偏技術的領域,比如供應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財務管理、設備管理、質量管理、安全管理……這些方面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方面,一定要比只做技術的人強。
再次,你的親和力、領導力,一定要有一種隱隱的霸氣。當然,這種霸氣的本質,是建立在上述兩種能力的基礎上的自信。
然後……然後你就不會迷惑於核心競爭力了。


談競爭力還是要有具體範圍才好,不同職業的競爭力是不一樣的,求職本身和職業發展所需的競爭力也是不一樣的,當然是限於知識結構、思維方式、資歷、關係等相對外在的東西。像題主籠統的談競爭力,只能講講人本身的競爭力,以當前的理解來看,恐怕還是一顆追求自我完善的心(可以是道、佛,或者是一種自覺,諸如此類皆可),而天賦和勤奮則是踐行的依託。其實所謂競爭力,都是自外在向個人看,如果從個人向外在看,競爭力不足道也,只是所行所證的一個附帶而已。

講點實在的,大學有空多讀點經典,方方面面都可以讀,50年醇以上為主吧,不帶偏見的去讀,如

xiaofan兄所說,內心障礙要小,才能慢慢見己。


數學能力


書獃子@Veronicacaca看了你 覺得很豆比的答案?多請教你問題1經濟效益是書上得了的?那比你牛逼的經濟學家有沒有發大財? 2咖啡促銷 現金周轉?你開的是當鋪還是速食店?咖賣的如果是快餐 ?你看看星巴克第一家開了多久?不說國內 國外的咖啡是促銷來的? 看了你的答案呵呵呵


補充一下漏掉 我每仔細看的。股票長期持有的人是具有充裕資金和行業信息處理能力的人。一個天天看書的書獃子持有也不過是跟隨股評人和專家的報道。信息獲取的源頭就是媒體和出版社,就算是互聯網新媒體也是捏著嗓子發聲,而且還慢一秒,時間是成本更是風險。我之所以針對這個答案因為有人關注這答案,現在看來,金融圈的精英沒時間來看了,能掙千萬年薪的人,會來上課教嗎?別逗了


推薦閱讀:

人為什麼要去博物館?
在北大清華或者其他頂尖985 院校,到底存在不存在智商被碾壓這回事?
博士生們都在幹什麼?
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如果可以,怎樣做?
如何培養兒童的創造力和發散思維能力?

TAG:教育 | 商業 | 大學生 | 職業規劃 | 核心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