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神舟系列飛船和 NASA 的獵戶座飛船有哪些差距?
兩者科技樹點的就不一樣……
E這邊點的:東方→上升→聯盟→神舟
W這邊點的:水星→雙子星→阿波羅→獵戶座MPCV
不同點:
1.不得不說聯盟號長期堅持並改進會積累相當高的可靠性,優點在於可靠性高,畢竟載人,缺點在於修改可能就會比較緩慢一些,而獵戶座的上一個版本太老,很多新技術應用過來更方便一些吧;
2.獵戶座兼容LEO,HEO及深空探測,因此相對於LEO飛船
a深空載人探測耗時長,需要更大的活動空間和更多的貨物裝載,因此獵戶座乘員艙體積大(5m 直徑vs2.25m直徑),乘員多,搭載多,因此獵戶座宇航員在一個艙中就OK,神舟需要軌道艙 拓展空間;;
b.大致5倍的推進劑;
c.高速返回的更苛刻的返回艙隔熱和耐熱;
d.遠離地球磁場保護時接觸的更多宇宙射線、太陽風的輻射保護;
e.更高的可靠性要求由於難以取消。
神舟可能難以勝任HEO以及深空而需要新設計飛船;
3.上面提到了軌道艙,神舟用來拓展空間以及返回後繼續在軌運行的;
4.拿一個正式產品和一個試驗品比較有點不厚道;
5.市場化,獵戶座的商業化氣息濃厚,舉例:
根據The NASA Authorization Act of 2010 Sec. 403 中(b)(2)的要求,我們要根據商業市場機制,執行市場化實現ISS商業低成本運輸;
(b)(6)的要求,MPCV能夠提供市場化的ISS救援功能,想當年CEV豪情壯,著力深空探測上,而如今,中了邪,委屈低軌賺小錢……市場化的成本啊,真是省錢+要賺錢到家了。
6.獵戶座看起來將長期大材小用,用於LEO和ISS的任務……
差距:
1.獵戶座吸引了W那邊四大航天勢力合縱連橫(Northrop Grumman和波音聯合,洛馬和Astrium聯合),我們還沒有那麼有影響力的技術思路和方式可供競爭;
2.beyond LEO軌道的預留和兼容性不如MPCV,就更不如CEV了,而且一旦要做更遠距離,我們的技術積累和經驗積累遠不如人;
3.運載火箭這點的確,CZ-2F無疑是可靠性高的標誌而不是技術先進的標誌;
4.民主黨長期執政是縮小中美航天差距的有力保障;
共同點:
1.Political 影響很大,非航天和非技術的因素對整個項目有著很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資金撥款和政府干預上,你TM不懂別亂指手畫腳OK——不行,人家撥款的就是大爺。
2.都是從低軌道LEO紮實做起,但是高軌道HEO和更遠的星際探測目前都進展緩慢,為什麼,除了技術上的,參考1……
3.都有推進艙,乘員艙,逃逸系統這樣的組成和設計。
4.Political上都是用於解決載人航天有無的問題,不能依賴於其他國家……
相比較而言大家對神舟會更熟悉一些,
獵戶座飛船由於航天計劃被修改使得CEV終止而啟用MPCV,這方面參考我的另一個回答:NASA 重啟的獵戶座飛船計劃和之前擱淺的星座計劃中的獵戶座飛船除了使用的火箭不同之外還有什麼區別? - 鸑鷟鵷鶵的
根本沒有任何可比性吧,神舟是在蘇聯60年代研製的聯盟號的基礎上,中國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仿製與改進的,可以說主要技術基本都是60-80年代的技術,並且神舟是中國第一個載人飛船,技術上肯定很保守。特點是成本低,可靠性高。
獵戶座是NASA 21世紀後立項,至今還處於研製階段的飛船(還沒有進行載人飛行),起碼比神舟先進30年,這30年來技術發展的程度有目共睹。
所以說,兩者不具有可比性,保守的說差一代。要比也是中國新一代的載人飛船和獵戶座相比啊。
樂觀起見,中國10年內新的飛船就會服役,很有可能參與到載人登月項目(中國現在還沒有正式的載人登月計劃,2025年之前基本不太可能)。2020年在實現無人登月繞、落、回三步之後,下一步的計劃應該是空間站,所以對新飛船的需求不大,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新飛船的研發進度。所以新飛船10年後服役是一個很樂觀的估計。
前面幾個回答,簡直就是在排放溫室氣體!
先說區別
1)orion是深空飛船,返回速度遠大於LEO,對整體設計和隔熱材料是考驗
2)orion屬於長期飛行器,而不是LEO TAXI
3)orion由於1)的原因,整體要比LEO飛行器重的多,並且由於要出輻射帶,防護也要高很多。。。
1)整體強度
2)防護水平
3)life support系統
4)發射載具
近二十年軍工航天等等方面的進步不是都可以用一句話大體描述嗎?
從看不到影兒 進步到了 望其項背。
神舟筆記本電腦和外星人筆記本電腦的差距
一個成熟產品,一個不成熟的垃圾,美帝航天隊伍已經老化,中國航天人才年輕和步入巔峰期!下一代飛船已經在研究!
推薦閱讀:
※轉基因lab需要什麼設備?
※哲學和科學有什麼關聯?
※哪些高科技掌握在中國人手裡?
※古時候的人是怎樣繪製地圖的?
※有哪些看似荒謬,其實很科學的理論?